致十年后的我范文

时间:2023-03-18 12:2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致十年后的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还有一起看过的风景。

把走过的看过的全部抛在脑后。

全力飞奔。

会有什么在前方等着我呢?

有时驻足不前。

有时探寻意义。

一定是些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现在看到的事

现在遇到的人

在纷杂喧嚣中 仍然眼望前方

十年后的我:

现在的你收获幸福了吗?

还是沉浸在悲伤中默默的流着眼泪?

想必在你身边

依然有那不变的存在

未能察觉到的你

依然在被守护着吧?

思绪

停留在记忆的场景之中

时间

却毫不留情的向前推进

是否会有那么一天

我能够回首

完成当年托付在我背上的那一场梦。

致十年后的我:

现在的你有喜欢上谁吗?

还是仍旧守着不变的思绪

依然喜欢这那个人?

不过在你真心地

爱上某个人之前

现在的你 是否能够说出

“最爱我自己了”呢?

你所珍爱的人们

依然在重复着平凡的日子吗?

还是已经离你而去

踏上各自的旅途?

然后 在无数的相遇 无数的别离之后

你是否比现在的我

更有魅力了呢?

致十年后的我:

如果现在的你 收获了幸福

请想起

曾经过往日子里的我 好吗?

记忆中那时的我

一定因为某些事伤心的哭泣

那么静静的让那泪水

温柔的融入记忆的大海

我现在一定要对十年后的我说,

篇2

你好!

岁月连阴,却总是不会引起我的注意,在这漫漫人生中,我不曾为自己的历史而埋头低语思索。你一定会感到惋惜。永恒的朋友,我们终有一天会擦肩,但待到那时,你会用怎样的眼光看待我呢?

作为现在的我从来没有想过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我知道你应该步入了社会,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而奋斗。你的生活会像那些高富帅一样,天天过着无忧无虑、高枕无忧的富有生活吗?还是做一个普普通通大学生,整天在学海中孤舟苦行?你会不会成为一个上班族,每日每夜为自己的前途奔波?还是变成一个乡巴佬、土老帽?这些我都不知道,但是你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我都不会抱有一丝埋怨。因为那都是源于现在的我。人生好比道路,无论怎样选择,怎样走,最终还是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我有以上观点并非看破红尘琐事,世间情物,只是我对对自己的安慰罢了。

你不必担心,因为我有我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理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它会牵着我一起走向人生的巅峰。我不能否定自己,更不能否定你——十年后的我。我一定会像一匹千里驹行万里,踏万山,从人生的起点,奔向那令人瞩目的巅峰,待到那时,我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成长,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永恒的朋友,我会努力的。为了你,为了自己,我将踏上通往巅峰的征途。

至此!

篇3

关键词 老年教育 理论取向 运行模式 课程设置 承载主体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老年教育是世界性共同的课题”,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各国老年教育均得以相应的发展。我国老年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老年教育的发展差距,是举办范式、参与主体、理论指引、运行模式、市场机制等多元老年教育发展要素不同整合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从理论取向、运行模式、课程设置、承载主体四个方面,对比分析如下。

1从老年教育的理论取向审视

理论取向是组织构建老年教育的哲学观,其实质是老年人被整个社会置于一个怎样的价值地位,老年教育如何提升、帮助、塑造老年人的问题。在“权利理论、福利理论、自我完善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社会参与理论”的指引下,国外老年教育呈现出明显的“我有权利获得老年教育,政府理应为我提供接受老年教育这一福利”的主体基调,且在这一基础上,“通过接受老年教育,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保持社会适应性,坚持终身不退出的社会参与”成为绝大部分老年人的主流思想观。与此不同,“老年人仍被整个社会视为被抚养人口,甚至老年人也自认为是社会、家庭的累赘,这种社会地位不高、自我价值贬低和精神资源的贫瘠”是我国老年群体和社会普遍存在的思维观念,尤其在权利理论上,虽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了老年的受教育权利,但与之相关的老年福利支持总体还不够,尤其是老年人进行自我完善和接受终身教育的意愿还不强,退休即退出社会的思想意识有待改变。

2从老年教育的运行模式审视

我国虽然总体上形成了集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为主力,正规化教育和非正规化教育于一体的多形式的老年教育,但从总体上看,与国外“政府保障利主导+非政府组织和民间机构广泛参与+市场积极推动”的老年教育模式相比,我国的老年教育尚处“政府补充利主导+非政府组织和民间机构零星参与”的阶段,无论是作为老年教育核心承载体的老年大学(学校),还是新兴的社区老年教育,其受众面都极为有限。作为一个60岁以上人口近2亿人的老龄大国,单纯的政府投入势必难以满足老年群体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市场机制、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理应在老年教育中发挥更多作用。最为重要的是,与国外高等学校普遍参与老年教育不同,中国高等院校对老年教育的参与和介入还不多,这是我国老年教育发展不足的重要肇因所在。

3从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审视

国内外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不同教育理念引导的直接结果,“实用主义”哲学观在国外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得到了极为明显的体现,并与其主导的福利理论、权利理论、社会参与理论等融为一体,形成了为老年人“退出职业角色――扮演新社会角色――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做准备的一整套课程体系,有助于老年人力资源的持续开发和老年群体社会潜能的不断发掘。与此不同,我国老年教育课程设置明显属于“锦上添花”的“闲暇教育”和“自我陶冶教育”主导,从价值导向上将老年人置于“非必要的社会劳动者”的角色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老年人身上丰富社会经验的累积、大有可为的智力资源潜能以及人力资本价值,虽然有助于老年群体从长期的社会职业角色中解脱出来,追求生理闲适和心理超越,实现安享晚年、乐渡余生的中国儒家文化“尊老、敬老、奉老”的价值导向,但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从退出社会职业角色到走向生命终结,这期间的时间跨度明显延长,以60岁为基点的“闲暇教育”导向也在相当程度上有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浪费之嫌,且对于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总体上助益不大。

4从老年教育承载主体审视

教育承载主体是任何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是连接教育主体,整合教育中介、附着教学材料的综合体。国外老年教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既有遵循教育规律的组织优化发展,也有基于福利、权利和人力资本增值考量的“功利化”政府推动。与此不同,我国正规有组织的老年教育具有明显的“老干部”教育倾向,与高等学校在运行机制、举办方式、参与主体、目标取向方面长期分属不同“轨制”。一方面,发展老年教育尚未作为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组成得以全面实践;另一方面,体制壁垒、机制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学校对老年教育的全面介入;不同如此,闲暇教育的理论取向,亦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老年教育接入正轨教育体系的路径,由此导致我国近30年的老年教育发展严重缺乏高等教育的支撑和高等学校的全面参与,部分高等学校创办的老年大学与老年远程教育仍属“两张皮”,初具雏形的省、州(市)、县、乡(镇)、村五级老年教育体系尚未形成一以贯之的“联动轴心”,总体上阻碍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红梅.老年教育:世界性共同课题[J].教育科学研究,1999(2).

[2] 王娟.美国老年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4).

篇4

太多人在结婚的时候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或者是为了留住一个人而结婚。在世界观都没有树立完整的情况下,这样的婚姻是带着一定的冲动的。

结婚十年后,想要离婚,大多都是心智已经成熟,想要过自己想过的人生。

结束一段感情,往往比开始一段感情更加困难。因为这里面包括了曾经付出的感情还有习惯,能不能开始一段感情,单方面就有绝对的决定权,要想结束一段感情,却需要双方都达成一致。

很多感情上发生的悲剧都是一方不愿意放手所造成的。

“结婚要尽晚,离婚要趁早”,当你长期有离婚的念头,其实这段婚姻再维持也是一个地狱,对双方都是折磨。

以前我们单位的一个同事,她的关注点总是那么特别,看哪对夫妻吵架的时候,她就觉得羡慕。她说要是吵架,就能找到一个切入点了,要是不合,就能吵着离婚,一对不吵架的夫妻,连离婚的切入点都找不到。

这个同事,特别羡慕婚姻中很活跃的人,不管是浪漫还是吵架,最起码不要淡如水。

同事说,一段无波澜的婚姻,就跟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样,一眼就能看到头。她的婚姻就是这样,她没有很爱她的丈夫,最起码没有爱到要生要死的那种。这种状态更像是合作养孩子一样。

平淡是婚姻中最大的敌人,这是婚后十年想逃离的最大原因。

记得我那个同事说,结婚十年,我现在最想离婚,但是一想到这个婚姻,我坚持了十年,放弃了有些可惜。

这就是婚姻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一种内心的痛苦挣扎。

我不敢说一辈子只能有一次婚姻,我也不敢说一辈子不要只有一次婚姻。无论肯定哪一面,都是一团乱。

婚姻本就是基于个人的需求而做的决定和考虑,而不是因为外界的条框而需要约束自我的选择。

任何方法也救不了一段没有了生命力的婚姻。

当初和丈夫通过相亲认识的小李,现在已结婚了十一年了,她和丈夫的关系就是平平淡淡。两人勤勤恳恳工作,买了一套房子,孩子现在正在读一年级。

她说,她想离婚,但是却找不到离婚的理由。因为老公没有出轨,生活中也没有吵架。

但是她就是有一种强烈地想要离婚的念头,她说她想要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事情,可以不用经过商量,可以不用委屈自己的想法,只想自由就好。

当初结婚,是因为双方家长都觉得,对方是一个可以结婚的人,比较靠谱,也能安定过日子。

没有太深的感情,两人都是奔着结婚而走在一起的,按部就班地到了年龄就结婚,婚后攒钱买房生孩子。

把这些所谓人生“必经”阶段都做完之后,她才开始焦虑,她有丈夫,有孩子,有房子,却没有自我。

篇5

对一个做进口汽车零配件出身,刚入木地板业时几无营销经验,以致一再贻误战机的人来说,怎样才能使一个木地板品牌从无到有,从纯进口到自产自销,从区域市场扩张至全国,直至做成行业名牌?

事实上是,2007年4月,用六年走完这一过程之后,宏耐木业总裁李卫被评为“2006年度家居业最具影响力人物”,与皇明太阳能黄鸣等人齐肩;同年6月,宏耐地板被评为“2007年中国品牌500强”……

这家企业,这个人,是怎样做到的?

事件营销+体验营销+新闻营销

1996年,李卫在北京丽泽桥开了一家店,专卖德国Homitex强化木地板。如果他一意开拓木地板市场,可谓前景广阔。然而阴差阳错,当时李卫正心无旁骛全力经营重型卡车零配件的进口业务,木地板不过是他从德国“顺带”捎进来赚点差价的“副业”。这不,一家木地板客户没有提走订货,他才不得不专门开了家店,来销售这一大批“积压品”。

但是大众消费品的营销,却迥异于生产资料的营销。

重型卡车零配件是生产资料,只需满足汽车厂专业客户的产品订购即可做成生意,李卫勿需像大众消费品那样宣传造势做市场,因此一直不太注重营销推广。涉足木地板这一大众消费品行业后,李卫仍然习惯性地沿袭了旧有思路――不用专业营销人员,店里的进口地板连原包装都不拆,甚至连宣传资料都直接从德国拷贝。品质好,当然也卖了一些,但生意总是差强人意。到1999年,他才想起:“哦,应该给起个中文名注个册。”“宏耐”由此诞生。

2001年,重型汽车进口配件市场日薄西山。李卫决定将主业转向热火朝天的木地板行业。再细细一看,数百家生产企业混战,圣象、升达等几大巨头正在崛起,宏耐却几乎无人知晓。很多人劝他说:“别做了,赶不上了。”他不信:“不是有‘后发优势’一说吗!”

――后来者借鉴前行者的经验教训,可以少走弯路,跑得更快。

关键是要从不营销走向营销,要转变思路。那段日子,李卫狂热地研究市场营销,一有空就与京城营销企划圈内人士泡在一起侃思路,谈感觉。天长日久,营销思维转型之后,他再一看市场,感觉不一样了。

他发现,“这个时候,再做广告又有何益?”要想在本就混乱的市场上脱颖而出,只能另辟蹊径。李卫同公司高层聊到了德国的木地板供应厂:“除了专业评估,他们还把木地板铺到车间门口,通过人脚踩踏的频次来检测木地板的耐磨度……为何不借用德国人的做法,让中国消费大众也亲自来检验?!”李卫灵感闪现,索性拿自己当试验品。随后便策划了“建国门地铁站踩踏”这一大型的体验式营销活动。

建国门地铁站是当时北京仅有的两个环线和一线的换乘站之一,又靠近火车站,人流量巨大,一天高达20万人次,而且过往行人步伐频率快,对木地板的冲击大,环境又比家庭恶劣。2001年10月31日,40平方米的宏耐地板连夜铺进建国门站里的一个站台,打上宏耐标志。第二天开记者招待会,李卫又请来相关部门证明地铁站里铺的木地板,绝对和宏耐店面里卖的一致。专家和一大帮家居业内记者现场见证。

此事一出,立马轰动。很多没有被邀请的媒体记者,主动到现场拍照,转身就发在社会新闻版:这家企业要干什么?北京人深感好奇。

到2002年1月31日,整整92天,地铁站里的宏耐地板历经冬季下雪、春节人流高峰,高跟鞋、皮靴、长筒靴、手拉皮箱滚轮不断……不仅引得来往行人上前踩踏体验和驻足观看,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认知度,而且2002年1月31日拆除之时,李卫当即召开新闻会,请专家检测,拆除之后的宏耐地板耐磨度仍高于国家标准。

事件营销+体验营销+新闻营销,宏耐地板的品质一边被验证一边被新闻媒体和大众口碑广为传播。2001年只卖出十几万平方米,2002年就翻了一倍。经销商蜂拥而至,销售网点一下子铺开。李卫询问主动前来的经销商,人家回答说:“口碑!老有人打听,说一定要买铺地铁站那种木地板。”

行业口碑与市场格局

各种传播技巧,在一次事件营销策划中巧妙地组合在了一起。宏耐地板一踩成名。

品牌形象树立起来之后,针对实际购买安装行为,宏耐又推出“为您检测”活动,以主动解决消费者最大后顾之忧的态度,强力推动产品的销售。

购买宏耐地板进货到户之后,消费者可以从几十包木地板中任意抽取一块,用记号笔在这块木地板上做上擦洗不掉的记号,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和住址,由宏耐直接送往国家检测部门――300多元的检测费由宏耐掏。检测报告将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如果木地板甲醛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宏耐双倍赔偿。

品牌源于品质。1500多户消费者检测下来,宏耐地板甲醛含量最多0.6,远远低于国家标准1.5。于是每一次送检,都是宏耐借势宣传扩大影响、强化市场信心的机会。其间每三个月,宏耐都会在媒体上公布一次检测结果,媒体数据在手,这对经销商又是一个有力的促销支持。将品质的种种宣传价值深挖之后,宏耐声名大振,以至后来进货人员提出“为您检测”时,很多人说:“多麻烦啊,你们都这样了,我还检测干吗?”

品质的检验,再次被用作了促销手段。而来自德国的品质恰恰是宏耐最不怵的核心竞争优势。这正好符合了营销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将比较优势尽可能地放大!

此时的宏耐,已做得风生水起,却仍然局限于北京及其周边市场。究其原因,国内很多木地板企业早已开始自己生产,宏耐却限于资金,完全依赖进口,这样一来成本偏高,价格自然比别人贵;而且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快,不敢大量囤货,订货之后再从德国进口,供应周期就太长。这大大制约了宏耐的发展,营销也不能向全国铺开。拳脚如此受困,他日行业洗牌整合,大鱼吃小鱼,就难免不被人吃掉。宏耐该怎样迅速做大品牌?

有了好品质,自然可寻好东家。2003年,李卫毅然将宏耐60%的股份卖给大亚集团,从老板变成职业经理人。“小企业要么自己走出阳关大道,要么借船出海,否则只能退出市场。我不想让宏耐品牌在我手中消失。”2004年,合资组建的宏耐木业,在江苏建起了亚洲最大的木地板生产线,年产量1500万平方米。

从销售型企业,成功转型为实力强劲的产供销一体化企业,宏耐迅速开始向全国招商。一个全国性的品牌呼之欲出。

就在这时,发生了“锁扣事件”。2005年,荷兰一家公司认为其在美国申请的“地板锁扣”专利遭到中国地板企业侵犯,要求中国企业赔偿巨额专利费,否则不得进人欧美市场。

天塌下来,自有高个儿顶着――眼看同行不急,李卫急。原来李卫早已在宏耐地板的扣形上做了改进,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此事已经与他无关,然而“行业兴亡,匹夫有责”,经过行业协会推举,李卫站了出来,领衔应诉……

与此类似的还有2006年“欧典门”。李卫在行业协会的会议上放了一“炮”:“协会应该帮助欧典渡过难关,再检讨其他企业有没有什么问题。不能遇事明哲保身!”

为什么要去做对经营并无直接益处,甚至是在行业里扮演吃力不讨好的角色?李卫说,因为“这可以让自己尽量站在行业全局看问题,会看得更远,更有发言权,也会得到一些机会。怀抱善意、真正做事的人,大家会看见,更会尊重。在行业里得到尊重,这个品牌才会在社会上得到尊重”。

争取行业口碑,就是争取行业地位和市场格局。

立体整合营销

苦练内功,网点铺设成功之后,正值2007年五一黄金周,木地板市场促销大战磨刀霍霍,宏耐迎头在全国推出“今朝选择宏耐,十年后全额返还”。

“十年后全额返还”绝不是空口白话。从2007年5月1日开始20天内,购买宏耐地板的消费者,除了享受同期促销优惠,还能获得一张优惠卡。这张优惠卡将在五年后生效,以消费者第一次购买金额为返还基数,5年后,这名消费者再购买宏耐地板时,就可以享受返还基数50%的优惠,依此类推,10年后购买可以享受100%优惠。比方说,消费者2007年5月1日花8000元购买宏耐地板,优惠基数就是8000元,到2012年5月1日,如果他再次购买宏耐地板,就可以享受返还基数的50%,即4000元的优惠。

如此算来,宏耐岂不是大大地不划算?然而其“亏本”营销背后,有着宏耐从行业出发提升品牌的一整套战略。

以每年30%速度增长的木地板业,生产企业800多家,品牌5000多个,产值500多亿。价格战、概念战、认证战、明星代言战风起云涌……但2006年的“欧典门”引发诚信危机,暴露出行业的脆弱。李卫判断,大洗牌已经悄然开始。要想活下来,活得滋润,就得牢牢抓住消费者。李卫采取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手先跑马圈地占领消费者的认知。2006年12月份,李卫投入上百万元为每家专卖店都配送了一批“阳光服务专题片”光盘,从浸渍纸生产、大板压贴等生产环节开始,到品质监控、选购,直到送货、安装服务的每一个流程,都公开了宏耐木地板的实际操作标准。光盘免费赠送,就算消费者最后没有购买,也会用这套流程去比较其它地板品牌,孰优孰劣不言自明;而且起到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宏耐就是行业标准”。与此同时,宏耐开发了一套软件,让消费者能在电脑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样板间,还可根据喜好对样板间颜色花样等进行自由搭配。

这样的增值服务,将品牌的公信力、美誉度和综合影响力全面树立起来。

另一手,2007年3月,宏耐投入500万元成立了地板业首家“全国消费者权益保障中心”。一旦消费者购买后投诉质量,宏耐将在72小时内核实并取证,对售后服务部门不能及时赔付的投诉,先行予以赔付。这样一来,不但再次树立了良好形象,可让消费者安心购买,同时减少了经销商的压力和前期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就这样,贯有的好品质、美誉度,加上新推出的十年返还活动、行业标准、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宏耐从多个角度,整合出了一个强大而持久的组合营销攻势,掀起了一轮新的“海啸”。

据统计,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国内二次装修周期短则5年、长则10年。宏耐打出的“为你的第二次家装储值”的宣传语,对消费者而言,送出的不仅是钱,还有十年“预期”――五年到十年后,你会需要第二次装修。这就像是一个美好的祝愿――“你的明天会更好”。也许有人会真的想象一下,十年后我理想的家居会是怎样?那么你还可以来参加“宏耐杯家居设计大赛”,描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6

据艾瑞咨询的排名,2013年第三季度,京东商城以45%的市场份额位列中国直销模式的B2C市场第一,远远超出排名第二的苏宁易购的11.3%。在商业模式及市场地位等方面,京东与美国的亚马逊公司有许多相似之处,京东披露的损益表费用结构也与后者一致。京东在2012年全年的营业收入为413.8亿元人民币,折合67.6亿美元,与亚马逊2004年的营收69.2亿美元非常接近。我们不妨通过亚马逊近十年的成长历史与各项财务比例的变化来作为借鉴,帮助判断京东的价值。

营业费用率难下降

表1显示亚马逊近十年来一直以较高速度增长,平均营业收入年增长率达30.5%,累计下来,公司的营业收入较最初翻了10倍以上,在2013年达到744.5亿美元。公司的毛利率十年平均为23.4%,一直稳定在2004年的水平左右波动。再来看扣除运营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亚马逊的该指标自2002年就首次转正了,在近十年之也一直保持为正。虽然其近十年营业利润率的平均水平为3.7%,但从2004年以来的基本趋势是在下降的,最近的2013年营业利润率仅为1%。这说明亚马逊的营业费用率并未随着其规模的扩大而下降。进一步细看亚马逊的四项主要营业费用率也印证了以上判断。公司的配送费用率从2004年的8.7%上升至2013年的11.5%;营销费用率也从2004年的2.3%逐步上升为2013年的4.2%;技术与内容费用率则从2004年的4.1%翻了一倍多到2013年的8.8%;只有管理费用率略有下降,从2004年的1.8%削减为2013年的1.5%。与营业利润率的趋势接近,亚马逊的净利率也从2004年的高点8.5%下降为2013年的0.4%,2012年甚至出现了小额亏损。

与十年前的亚马逊相比,京东的增长要快得多。从表2可以看出,2010-2012年京东的营收增速从194%的高点逐步下滑至95.8%。2013年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增长继续下滑,但仍同比增长70.8%,按照该增长比例估算,公司全年的营收将接近700亿元,超出亚马逊2006年的水平。然而,京东的盈利能力远不如当时的亚马逊。招股说明书披露,京东2013年前三个季度首次实现盈利6000万元,但扣除2.2亿元的净利息收入和1.6亿元的政府补贴等项目外,公司的营业亏损仍高达3.2亿元,对应营业利润率为-0.6%。京东盈利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其毛利率大大低于亚马逊。公司在2009-2011年间毛利率仅为5%左右,从2012年开始有显著提高,2013年虽进一步改善至9.8%,仅为亚马逊过去十年平均毛利率的42%。因此,即使京东的各项营业费用率均低于亚马逊,但盈利能力仍离亚马逊差距不小。

2013年前三个季度京东配送费用率为5.8%,在四项营业费用率中最高,其次是2.2%的营销费用率,技术与内容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则分别为1.4%和1.0%。与亚马逊相比,京东的配送费用率和技术与内容费用率要低不少。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劳动力工资大大低于美国。但随着近年来,中国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快速增长,京东在这些费用上的优势很难继续扩大。而京东的营销费用率及管理费用并不比亚马逊近十年的平均水平低多少。而且2013年披露的京东各项营业费用率较2012年全年的水平都降低了不少,这可能是由于公司在IPO前着力控制了费用,这样的趋势在IPO后将难以持续。

有观点认为,随着京东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公司的规模效应将会大幅度降低营销费用率、技术与内容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从而使其盈利能力迅速改善。然而,从亚马逊过去十年的成长经验来看,这样的规模效应似乎并不存在,最起码不明显。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在未来几年京东无法大幅提高毛利率,其盈利能力将难以快速改善。

未来大量资本支出将减少现金积累

表3是亚马逊近十年的资产负债及现金流各项重要比率的变化。亚马逊的现金占资产比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54.8%一路下滑至2013年的31%。但其应付账款占资产比率则总体维持着上升趋势,且平均水平达到40.6%,说明亚马逊规模的扩大能有效增强公司占用供应商资金的能力。此外亚马逊的PPE(固定资产)占比连年上升,从2004年的7.6%增加至2013年的27.3%,这表明公司在不断投资导致资产变重。这一点也可以在资本支出占营收比率中得到印证。亚马逊2004年资本支出占比仅为1.3%,但公司自2010年起大幅增加支出,2012年最高达营收的6.2%。尽管亚马逊近年来经营性现金流下滑并不十分明显,但大额资本支出导致自由现金流占营收比率较前期大幅降低,2004年尚有6.9%,到了2012年仅为0.7%。亚马逊过去十年的数据说明处于龙头地位的自营平台电商最终还是要加大对物流配送系统等重资产的投入来维持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公司的现金积累能力会逐步减弱。

京东的资产还在飞速扩张中,其2012-2013年现金及短期投资占比(见表4)与亚马逊在2004-2005年的水平比较接近,但应付账款占比要远高于亚马逊十年前的水平,与其近年的水平更为接近。可以判断,即使京东规模未来继续增加,公司通过应付占用供应商资金的比率将难以大幅上升。同时,京东近三年的资本支出占营收比率已显著高于亚马逊2004-2009年期间的水平。亚马逊的经验表明,京东的资本支出仍有大幅提高的空间。由于京东的经营性现金流占比大大低于亚马逊的水平,这意味着,在没有外部融资的情况下京东的现金金占比将持续下降,公司资产变重的趋势会较明显。

十年后进入万亿俱乐部?

表5显示,亚马逊公司的股价几乎与营业收入同步增加,从2004年底的44.29美元上涨至2013年末的近400美元/股,翻了9倍之多,平均回报率达到22.45%,远高于期间同行业公司的10.92%平均回报率。以及S&P500公司的7.41%平均回报率。其中的关键在于市场在公司的营业收入高达700多亿美元的情况下仍给予其2.5倍的市销率和高达34的现金流倍数,充分说明直销模式的B2C龙头公司的估值潜力。按照这样的估值模式,如果京东商城在十年后的营收也能达到2013年水平的十倍,即7000亿元左右,那么京东将是一个估值在万亿元以上的公司,会给其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

篇7

关键词:读写结合;契合点;训练点;语文素养

结合课文,进行读写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

一、寻找契合点,踏上读写结合的直通车

1.抓“首尾”,品完整之妙

古人云:“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如季羡林的《夹竹桃》一文。

开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结尾: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这样写,开门见山,欲扬先抑,结尾照应开头,再次点题,能使人感到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这时我们就要求学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仿照这样的开头、结尾。如有孩子在习作《我的妈妈》开头写道:“我的妈妈,她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更不是最富有的,但是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好的、最完美的妈妈。”

2.抓“过渡”,解深层之意

一般来说,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①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②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③由倒叙转入顺叙时;④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除了过渡句、过渡段之外还有过渡词。如《理想的风筝》过渡句:“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放风筝”这件事情很普通,但相对于“笑谈腿疾、写板书”这两个故事,却最能展示刘老师的品质,还巧妙照应了文题。如一名同学在作文“我的老师”中用两件事来表现老师,中间用了过渡句:“老师不但在学习上耐心指导我,鼓励我,而且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3.抓“描写”,悟习作之法

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天游峰的扫路人》对文中的老人进行两次外貌描写,先是初见,“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后与老人一番交谈后,再写“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着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这里的外貌描写,展现了一个“健康”“慈善”“乐观”的老者形象。一学生在作文《母爱的感悟》中就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妈妈走了过来,关切地问:“还没有抹匀?”于是,她用指头在我的手背上小心地揉起来,不厌其烦地来回揉搓,仿佛跳着指间芭蕾,突然感觉她的手颇有些屋外的寒气,后来,竟愈来愈热,温暖如小太阳。(抹冻疮膏)

如果说寻找到契合点,那是对学生习作启蒙的一种训练的话,那么挖掘出训练点,就会使学生习作步入佳境。

二、挖掘训练点,进入读写结合的曼妙地

1.练在情思涌动时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故情者文之径,辞者理之纬,径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文之本源也。”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情感的触发点,让学生们有感而发,体验表达方式与情感渲染的一致性价值。教学《师恩难忘》这课,我以“刘绍棠四十年后与有插柳之恩的老师相遇,那是一幅怎样感人,怎样千言万语的场景?”这个问题,启发学生以课文为依据,进行合理想象,以“四十年后的相遇”为题写一段话。

学生练笔片段举例:“四十年后,我在村边见到了田老师。老师正拄着拐杖在小河边散步,他的头发已经花白。我激动地热泪盈眶,连忙迎了上去,边扶老人坐下边说:“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刘绍棠啊!几十年不见,我可真想您!”老师眯着眼,左看右看,打量了一番,过了好一阵子,终于认出了我:“哦,想起来了,你就是……”

2.设在思维争辨处

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对某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如教学《船长》这一课,我启发学生对哈尔威的死进行发散性思辨:“哈尔威船长有无机会逃生,如果有,他为什么不选择和乘客一起逃,而最终要选择和轮船一起沉没?他的死到底值不值得?”一番激烈后,我们理出了这么四种较为突出的观点: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不死还有可能做出更伟大的壮举、白死、太不懂得珍惜生命。

虽然,孩子的一些想法有些超出课本的精神内涵,但学生被点燃的思辨火花却弥足珍贵。

3.写在个性彰显处

现代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冰心说:“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落到笔尖。”我引导学生在品读佳作中悟情悟理,在练笔中发展思维,彰显个性。

教学《游园不值》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品读这“一枝红杏”:

师:兴致勃勃去游园却未遇主人,是不是有些扫兴?但是扫兴就在一瞬间烟消云散,是因为――

生: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满园春色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师:在你眼中,这是枝怎样的红杏呢?

生:我感觉这是一枝充满了生命力的红杏!它拼命地往外挤,往外挤,才挤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生:这是枝有梦想、有追求的红杏,它不满足园内的生活,就伸出头来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

让个性化的思想倾泻孩子笔端,定是课堂最美的风景!

4.改在想象飞扬处

篇8

如何把握职业生涯里的关键时期

一个人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三、五年的时间,是他从业入职的关键时期。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刚进入单位的新人,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几乎是一张白纸。这些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去做,如何在这段关键时期里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去有效地改变这一切。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际工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简单地说就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打好基础。应该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工作第一,待遇第二。

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应该明白注意力不能过多的放在自己的待遇和利益方面。因为除了政策制度规定能给你的以外,你是不能够跟别人比待遇、争利益,更不能够向组织要待遇、要利益。因为很多东西不是靠攀比和伸手能够要来的。这个时候应该考虑的是:你能在这个岗位上学到些什么?你能为这个单位和你周围的同事做点什么?你所做的事在单位里是不可缺少的、还是可有可无的?这个单位、这个岗位对你的进步和发展是不是有利?

其次,准确定位,练好内功。

刚进进入一个单位,我们肯定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可能性。关键是要尽快地找准自己的合适位置、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在这段时间里经常处在迷茫的状态,那将无颜面对十年后、二十年后的自己。有人说过,这五年的迷茫,将会造成你十年后的恐慌,二十年后的挣扎,甚至一辈子的平庸。

我们所说的找准定位,不单指职位、岗位,而是应该从心理层面上去理解。这时,你的岗位职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单位和领导对你也有一个相当长的考量,同时你也应该理性地意识到还存在很多的可能性,看你如何去展示、如何去把握。所以说,这个阶段最要紧的是端正心态、练好内功。端正心态,就是心态的定位,心态端正了,才会主动练内功;内功练好了,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事业上有更好、更快的发展。

心态还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应该采取和保持的态度是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勇于实践。正确得当的为人处事方式还是比较重要的。作为一个刚刚从业入职的新人来说,以下三个方面应该着重培养和历练:

一是热情。

(1)对工作的热情。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其次是认真去做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2)对同事的热情。一方面是热情尊重,一方面是虚心谦让。这不仅是礼貌的需要,更是真诚的体现。

(3)对上下级和平行部门、对基层单位同志的热情。

二是诚实。

(1)为人诚实。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作为新人一定要养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习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图虚荣。明白诚实正派的人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2)做事求实。一是不唯上。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集体,这是一条纪律,也是一条起码的工作准则。但服从不是盲目听从,更不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二是不唯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工作规律。

还要注意的是,情况不熟悉时不随意发表看法,认识不清时不轻易表态。

三是勤快。

年轻人,身体好、精神足,有朝气、有活力,要想使自己尽快适应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勤快,勤于任事,小事不嫌弃,困难不畏惧。要力争做到“四勤五多”,即:脑勤、口勤、手勤、腿勤,多学、多思、多问、多写、多练。

要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乐于和善于从最基本的小事做起,通过做好小事来锻炼做大事的能力。

要从难事做起,知难而进。经受的考验多、得到的锻炼也多,各方面提高也就快。

第三,积极工作,勇于实践。

一个新人走上工作岗位,通过自身学习、组织培养、实践锻炼,最终是要看你是否能在各方面表现出彩、脱颖而出,为领导和同志们认可。

虚心学习、找准定位、练好内功,最终是要落到肯做事、能做事。肯做事是态度问题,表现在工作态度是否积极、作风是否踏实;能做事是水平问题,表现在看问题角度是否正确、做事方法是否得当、能否把事情做好。

敬业勤业,胜任工作,是年轻人通过几年学习努力和培养锻炼应该达到的境界,也是组织上考核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标准之一。

二、如何看待事业和职业

乔布斯走了,他给这个世界留下宝贵的财富,但是我觉得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也给人们留下了纠结。一是因为他的退学,让他可以学到了很多自己想学的、在未来他的事业中很有用很关键的东西。尽管他也说对自己退学的决定,当时也非常的害怕,但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决定是他这一生做出的最为明智的一个选择,因为它逼迫他学会了创新。二是他的箴言(记住你即将死去),让他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并说,当答案连续很多次是否定的时候, 他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我想,乔布斯或者乔布斯们可以这样说、这样做,可是万一很多人都这样说、这样做了,天下肯定会大乱的。

最近,我女儿就问我有没有看过乔布斯的演讲词,告诉我她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说这不是她的事业。她还想学一些自己想学的,寻找一下自己喜欢的事做。问我怎么办?真的让我纠结了。我是这样回答的,首先,乔布斯就是乔布斯,这只是一个典型的个案,没有普遍意义。其次,你想学一些自己想学的东西,我完全支持。第三,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觉得这个不是你的事业,我也认为完全可能。因为大多数的普通人,职业和事业往往就是分离的,甚至可以说很多人一生中根本没有事业这个概念的。可是我还是建议她,在一个人们用普遍价值观衡量、被认为是比较好的一个职业岗位上,如果你一旦发现自己并不喜欢,首先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心态,学着去适应、去培养兴趣,慢慢的可能会喜欢、会热爱了。经过努力之后还是不行,到时候我们再商量……

一个人为了谋生而从事一项工作,这工作即是他的职业;因为喜欢而从事一项工作、并且不太在意是否给他带来什么利益,这工作就是他的事业。如果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这要求可能显得高了一点,但是要求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我想还是应该的。在座的各位既然选择了这项工作作为自己赖以生存的职业,爱岗敬业那就是对大家的起码要求,也是我们对待职业的应该达到的境界。即便它不是你所追求的事业,你也应该积极的去适应它,去喜欢热爱它,并为之付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等过了若干年、甚至一辈子以后,当你回首往事,你会觉得你的付出还是蛮值得的。当然这也不排除你们能有机会去更能施展你们才华的单位和岗位,去追求实现自己理想的事业。只要你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状态,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你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你也会深深地感受到工作所给你的快乐。

三、如何衡量成功与否、如何看待职位升迁。

首先要正确看待成功与否,做一个优秀而成功的人。

学者周国平这样说过:人生在世,首先应当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在此前提下,不妨把成功当做副产品来争取。他说:所谓优秀,是在人性的意义上说的,就是要把人之所以为人的禀赋发展得尽可能的好,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按照我的理解,可以把这些品质概括为四项,即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

这位周老师已经把这个问题说到了极致,在他的角度也绝对可以这样说,而且我们也应该朝这个境界努力。但是,我们

生活、工作的环境毕竟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况且现在社会和人们都在用世俗的、或者说在用人们习以为常的标准,即职位的高低、资产的多少、事业的兴衰等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些对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对目标的追求。我觉得这些都可以理解,因为这些物质的、地位的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摆在我们的面前,确实不容我们去忽视。而像周国平老师所说优秀,虽然美丽、但确实难以让普通人去追求。况且周国平老师也说了,让我们在成为优秀的人的前提之下,不妨把成功当做副产品来争取。我真诚希望大家在成为周国平老师所说的优秀的人的同时,也成为一个世人所认同的成功者。

其次是正确看待职位高低,客观认识自己和他人。

每一个人都渴望着成功,虽然对成功的评判标准不尽相同。无论在机关还是企业,人们往往以职位高低来判断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也没有什么错,但我们不应该把它看成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因为影响职位升迁的因素太多、太复杂了。

篇9

走到镜子前,我的心剧烈地震动了一下。“这是我吗?怎么变高了?怎么样子也不同了?”我站在镜子前傻了。“这一定是做梦。”我用劲九虎之力捏了捏自己的脸蛋,“哎呀,好痛呀!”我整个人都慌了。就在我措手不及,心情忐忑不安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个天使般的精灵,它客气地对我说:“你好,恭喜你成为本次的超级玩家,这是由未来世界提供赞助的,你可以领先体会10年后的自己,时间限制1天,在24时你会自动消失回到原来的世界,祝你有一个快乐的旅程。”说完,这小精灵消失的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有一个汤圆般的丸子。我看了看说明书,这是一颗让我拾回记忆的丸子,简称“拾忆丸”。我二话不说,拿来一杯水,“咕噜”的把丸子吞下去了。

就在这时,我全身发烫,头痛的麻,就像带着孙悟空的金刚圈,被唐三藏咒念着经文般,我在地上连续打了几个滚。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好不容易,我终于平静下来了。这下,我可把这10年以来的记忆“拾”回了。原来,我是一位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现在从事的职业是一位人敬人爱的医生。“嘻嘻!想不到长大的我是这么的仪表堂堂。”我暗喜着。

很快,我通过新科技的汽车一下子就来到了上班岗位。这时,等我治病的病人已经排长龙了。不说不知道,我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医生,既能替人治病,又能上手术台,在医学界上有“再世华佗”的称号。

废话不多说,开始治病了!首先,进来的是一位十多岁的女孩,她是因为感到学习压力太重了,觉得没有自己的空间,常常为了学习感到心烦头痛。这是,我的角度就成了一位心理医生。我想:学习有压力是正常的,不过要学会适当的减压。因此,我只能对她说:“小女孩,你知道吗?学习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我们学习不仅是为了分数才学习,分数会使你走向成熟,学习会使你走向成功,你要体会学习的真正含义,而不是它的表面。睁开眼睛,其实世界很美丽。”我和小女孩聊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出了她懂了。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我相信她能跨过难关。

接下来……

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我治了不少的病人。这时,体贴的助手给我送上一杯热茶。大家可别看小这杯茶呀,喝了它就等于睡了个丰富的午觉;吃了一顿丰富的午餐。这是专门为不按时吃饭的人制定的,防止胃病和精神缺乏。

下午,来看病的人很少,这下我才觉得“国太民安”了,要是以后都这样那该多好呀!在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时间过的很慢,可对于一个在“品尝”十年后的自己——我来说,时间却是快得拉也拉不住。

晚上,大多数医生都下班了,而我却要留下来加夜班。在夜深人静时,突然,抢救灯发出了信号,一位病人临时不得不上手术台,在在座的医生中,除了我以外,他们有的从未替人做过手术,有的对手术台这一门知识一窍不通,因此他们都一致推荐我做这一次的手术。“可是,现在已经23:30分了,在24时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赶得及吗?哎,不管了!我是可以的!”我自言自语地给自己信心。说完,我像做着筋斗云一下子来到了手术室。

篇10

韩老1918年出生,今年90高寿,家住河口郊区的韩家村。那里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无嘈杂的噪音,多禽鸟之争鸣。只见他红光满面,身体硬朗,视听较好,精神矍铄,没有一点“老态龙钟”的样子。我们请他介绍长寿经验,他谦虚地说:“经验谈不上,体会有一些。我现在说一下,和大家共勉,如有不妥之处,请予指正。”接着他便侃侃而谈,内容大致如下。

一、有规律的生活

几十年以来我的生活都是有规律、有秩序地进行的。不管就寝、起床还是进餐,都按时去进行。到菜园子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或者漫步在田野山间,或者玩牌下棋,也是按时进行,从不间断,从不打乱,从不改变。

二、有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长时期形成的一种行为。在这方面我努力做到“十不”,即:不久坐、不久站、不熬夜、不久睡、不贪玩、不过饱、不过咸、不动怒、不烟酒、不赌博。

三、有平和的心态

用理智的情绪来支配自己的言行,想得开、放得下、知足感恩、乐天知命、乐观处事、低调做人,一切顺应自然。我今天四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这是一种福份;能活到九十高龄,而无大病,这也是一种福份;看到今天社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更是一种福份。因此我常怀幸福之感,更多感恩之情。思想开朗,心情舒畅,安详达观,知足常乐。

四、有快乐的理念

乐观开朗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俗话说:“要想身体好,不能有烦恼。”乐天达观,心无忧虑,是我追求的目标。我用行动“去掉自己千种恼,种下个人万般乐”,“笑口常开春常在,不烦不恼心自宽”。开心的钥匙自己拿,不和别人比高低、比享受、比虚荣。做快乐事、说快乐话、做快乐人。淡泊名利,加强自我心理修养。

五、有健身的方法

通过养生保健知识讲座的介绍和养生保健报刊的阅读,我逐步学会和掌握了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如每日叩齿100次,起健齿固齿的作用,改善口腔健康;每日早晚步行半小时,以便舒筋活血;每日干梳头60~80次,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从而防止头痛头晕,使头脑清醒,预防健忘和痴呆的发生;早晚在入睡前和起床前都做揉腹摩胸,目的是促进胸腺的活跃,减少疾病的产生,防治消化不良和便秘。

六、有抗衰的尺度

年纪大了,器官肯定有程度不同的衰退,延缓衰老就成为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但是,抗衰必须有一定的尺度,只有保持适当的均衡,才能抗衰健体,延年益寿。比如说:劳逸有度、动静有度、咸淡有度、荤素有度、悲喜有度等等。只有正确掌握这些尺度,延缓衰老才是切实可行的。

七、有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