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合作范文
时间:2023-03-19 09:19: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竞争合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题记(休谟所言)
合作与竞争,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的合作和合理的竞争。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的进步。
在合作中竞争,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合作的过程是互帮互学、互相提高的过程。同学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为我们的合作铺平道路,不同点则使我们在竞争中互相启发,各显神通。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竞争中需要合作。竞争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在竞争中,合作的越好,力量就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优秀的竞争者往往是理想的合作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竞争中合作需要我们形成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在学校,团队精神体现在校风、班风以及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在社会,团队精神则体现在与同事的精诚合作之中。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个人的成功不是最终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终的成功。
你是一颗星,我是一颗星,缀成集体这条星河;
你是一棵草,我是一棵草,铺成集体这快草坪;
你是一株树,我是一株树,汇成集体这片森林。
群星争耀,绿草竞翠,方显生龙活虎;
繁华争艳,众树竞天,你我奋勇当先。
我是星要闪烁,我是草要吐绿;
我是花要盛开,我是树要成才。
今天,我们把青春和聪慧献给班级集体;
篇2
在上学年,我新接手一个初一班级,班级学生情况比较复杂,数学成绩两级分化更是严重 ,全班59个学生,有15个不及格,甚至有6个同学的分数在30分以下。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我发现有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课堂上精神萎靡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马虎,有的甚至练习讲完了也不能及时订正。学生在校的时间有限,后进生人数也很多,单靠我课后去帮他们去补差,也不太现实,要怎么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觉得这是我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在自己苦思冥想之后,在和同行们进行一番探讨和研究之后,我决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我目前面临的这一难题。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通过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多层次的问题,教师巡回观察,及时指导,实时反馈,在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能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以及优化思维品质的目的。
首先我先将学生分为15个小组,每组4人,并从中推选出15位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每一组的组长,将15个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安排到每一个小组中。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让他们确定了回答的先后顺序,成绩较薄弱的同学先回答,接着是是中等的同学,最后是成绩较好的同学。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在学生讨论和发言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个体和群体的智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是不可忽略的。它可使思考认知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更使那些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参与讨论共同来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些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了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更加令人高兴地是我还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有这样两个优点:(一)学生们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言转变成自己特有的“学生语言”,当他们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他们会想办法来组织自己的表达思路,尽可能地来详尽阐述一些认知上的小细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二)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学会了“倾听”。在以前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站起来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中,尤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听出别人的主要观点,听听别人哪些地方有道理,哪些地方和自己想的有不同。学会倾听就是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嘴,和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要听完别人意见以后再发言;学会倾听就是边思考边吸纳,使别人的财富变成自己的本领。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课后,同样可以巧妙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大家知道人教版初一教材第一章有理数的计算题很多,学生初学总容易出错,如果老师一一督促订正,时间不允许。原先练习讲完了后,让学生自己订正,自觉性较差的同学也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但现在划分了小组,小组的荣耀是由每个学生组成的,所以其他的组员都会来帮助督促,不想订正的同学也不得不服从其他组员,乖乖地把作业订正好再去玩。一段时间后我还发现了这样一个可喜的情况,有一小组刚开始时,小组排名挺落后,可是一个月后,他们组的排名进步很大,我请他们介绍经验,组长说,刚开始学习较差的那个学生上课不能很好的接受并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他们三个人及利用课余时间轮流辅导他,他说他一个人的力量不够、时间不够,但是三人轮流来,就非常轻松了。后来,我问那位被帮助的同学,我说他们轮流辅导你,他们不累,你觉得累不累。学生的回答是:“刚开始也不高兴学习的,嫌他们多事,但是我处在这个小组中,总不能因为我使得我们这一组丢脸吧。而且其他组员有足够的耐心帮我,我再不学的话,就太对不起他们了。现在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有了进步,上课也能听懂了,作业也能完成了,所以我觉得学习也是一种幸福了。”所以,我发现由于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了,小组的竞争也更激烈了,学生觉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为了捍卫集体荣誉也就自然由变“要我学”变为了“我要学”了。这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
以前,在课余时间里我总喜欢布置一题思考题给同学们来做做,原先也只有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有兴趣,但是我发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们的兴趣大大加强了,每个小组的成员也更加积极热衷于讨论了,基本上每道思考题都能做出来。我觉得很惊讶,有同学告诉我,他们自己私下里排了自己小组在班级里的位置,看看自己组是第几个能把思考题做出来的,觉得先做出来挺光荣的,所以大家下课后,一个个争先恐后,积极献计献策,力争早点做出来,使得自己的小组排名更排在前面。
篇3
关键词:中印;国际服务外包;优劣势;对策建议
近几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迅猛发展。尽管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货物贸易规模有所萎缩,直接投资资金流动减少,但中国的服务外包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9》资料显示,中国全年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由2008年的46.9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00.9亿美元。
一、人力资源及成本比较分析
人力资源及成本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员工工资、人力资源存量和后备力量、人力资源技术力量和职业素养。
在员工工资方面。根据《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9》、《科尔尼公司全球离岸目的地指数报告2009》和《中国统计年鉴》、《金融时报》等资料显示,2009年印度外包服务企业员工工资水平仍高于中国,但中国员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为30%,高于印度的20%。
在人力资源存量和后备力量、人力资源技术力量和职业素养方面,以软件行业为例,印度有约600多万专业人士从事软件开发设计,近3000所中学、10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并依靠民办和私营机构以及软件企业实行人才的整体培训。中国专业软件设计人员超过400多万人,rr职业培训更多地集中在社会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中国的软件产业增长虽然具有后发优势,但基础教育中对IT培训远没有印度普及,职业培训也较缺乏。
从总体来看,中国的服务外包人才结构不合理。呈现出“橄榄型”。严重缺乏高端人才。低端人才也较为短缺,“数量供不应求”与“结构不尽合理”仍然是中国服务外包人才体系的突出特点。
二、产业基础及服务贸易开放度比较分析
仍以软件行业为例,雄厚的产业基础是软件业长远发展的根基,拓展软件外包业的关键在于振兴本国的制造业并开放本国的基础服务产业,它是提升软件外包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开放的服务业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商进行投资,而大力发展制造业则能给软件设计业带来巨大的产业支撑和市场需求。
目前,印度已承接全球65%的离岸软件外包业务和46%的服务外包业务,并已成为世界上呼叫中心服务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开放的现代化电信业是其IT外包服务发达的重要原因。但印度的制造业相对落后,造成印度本土市场狭小,难以支撑强大的软件产业与信息技术企业的迅速成长。而且,印度现代服务业过分依赖欧美市场。据印度国家软件协会统计,印度IT外包产品的61%售往美国,30%售往欧洲国家,这就给其自身带来了很大风险,经济危机对印度IT出口业的严重影响就是极好的证明。
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软件业有强大的制造业做支撑,并具有一个广阔的极具潜力的国内市场,IT服务产业仅占中国整个IT业市场13.8%的份额,随着中国政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推动本地企业进入外包产业,这个份额还会不断增加,国内软件企业将大有可为。
在服务贸易开放度方面,人世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不断加快,开放力度不断加大,银行、保险、证券、电信、建筑、分销、法律、旅游、交通等服务部门,均修改和制定了一系列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法规和规章。截至2010年7月22日,在WTO分类的160个分部门中,在加入WTO时已开放100个分部门的基础上,中国已承诺将进一步开放11个分部门。中国融入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决心和行动,大大降低了服务贸易壁垒,增强了发包商选择中国作为服务外包目的地的信心,中国更多种类的服务得以离岸服务外包的形式满足世界需求,同时也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三、企业实力比较分析
根据NASSCOM的统计,印度目前有5000多家软件公司,其中60%为本土企业,40%为跨国公司设立的分支机构。一些大型IT服务供应商,如塔塔咨询Tata、维普罗Wipro、萨蒂扬Satuam、信息系统公司In,fosys等,员工规模均达数万人,年产值也都达数亿美元,印度企业的软件开发与软件过程管理能力具有国际信誉,对时间、质量、成本、过程控制能力非常强,软件从业人员的分析能力、营销意识、质量保证能力和诚信意识在国际上拥有良好的口碑,美国许多公司对印度软件公司的开发成本、软件质量、可靠性和交货的及时性均给予了高度评价。此外,印度大多数软件公司已通过CMM质量体系认证。
与印度相比,中国软件企业规模小,呈高度分散的格局,这导致中国不能有效地获取大型外包和集成项目。2009年中国IT服务出口额仅为96亿美元,印度则为497亿美元。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商东软集团2009年全年收入为6.18亿美元,还不到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年收入的1/10。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外包企业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中国前四大IT软件外包服务厂商在过去3年的增长率为21%,尽管速度并不慢,但印度排名前四位公司的年增长率却是中国厂商的两倍。此外,中国外包企业虽已重视服务质量和资格认证,但与印度相比仍有差距。只有少数服务提供商获得CMM质量体系认证。而且。中国服务提供商规模小,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集群效应的体现,更不利于企业整体国际营销能力的提升和品牌的建立。另外,企业质量和流程管理的不成熟,导致无法形成差异化服务品牌和业界知名度,也很难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服务。因此。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不足会极大地影响对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承接。
四、语言文化比较分析
鉴于目前外包交易语言中英语占主导地位,英语技能及对西方文化制度的熟悉程度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曾是英国殖民地的缘故,印度拥有除美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英语人口,绝大多数软件从业人员不仅能用英语听说读写,而且还能用英语思考。此外,因受英国文化影响深远,印度拥有与欧美相近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文化体系和商业规则,这些都成为印度发展信息产业的资源优势。
与印度相比,中国在语言文化要素方面存在明显劣势,成为服务外包顺利开展的一大瓶颈。中国的英语普及程度不及印度,尽管不少IT专业人员能够阅读英文,但口语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弱。缺乏跨文化沟通和理解能力,与欧美国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也加大了与欧美发包商之间的沟通成本。目前,中国服务外包对象仍是以在地理、文化和语言方面具有相近性的日本和韩国为主,未能真正进入广阔的欧美市场,语言文化要素方面的缺陷是其中一个原因。
五、国际经验及市场开拓比较分析
印度承接软件设计外包起步早、经验丰富。20世纪末,欧美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将非核心项目和服务发包出去,印度政府和企业看准这一时机,大力开发欧美市场,并借助自身人才和语言优势,逐步占领了欧美软件外包市场。而中国开拓国际市场的时间较印度晚,经验也不够丰富,外包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和韩国,客户不稳定,流动性也较大。而且中国的软件外包形式单一,更多的是接受订单帮助客户设计开发,缺少共同的软件设计开发平台,呼叫中心的开发也刚刚起步,尚属开拓阶段。
六、知识产权保护及信息安全水平比较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印度政府非常注重诚信建设,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力度很大。印度的《版权法》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法律之一。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软件盗版率大幅度降低,软件企业的利益和创新积极性得以保护,大批外国公司被吸引到印度设立离岸中心,此外,印度多数外包服务企业都有灾难恢复计划,因此,信息安全水平较高。
近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的保护和氛围营造方面已做了很大努力,也已取得一定成绩,社会信用机制也在逐步建立,但与印度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世界知名高端龙头企业的引进,也间接影响了国际客户对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的信任度。
七、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将中印两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优、劣势的对比列表如下:
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就衡量一国在吸引离岸服务外包方面的竞争力所设置的科尔尼指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在《2009年科尔尼公司全球离岸目的地指数报告》竞争力排名中,印度仍位居第一,中国位列第二。中国在低成本和拥有充足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已赶超印度,而且近年来通过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和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的企业数量也几乎翻了一倍。但在信息技术、管理培训、语言能力、国家总体风险,以及在业务流程外包的直接经验等方面,中国均落后于印度,尤其在知识产权侵犯和官僚作风方面的得分较低,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商业环境及需改善。
篇4
树有长短,人分高低,水有清浊,面分丑俊.忙碌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既离不开竞争,也离不开合作.在当今这个社会里,也许还有不少数人认为,竞争与合作是对冤家,根本无法相结合从而达到良好效果.我觉得此观点是错误的,应该说竞争与合作永远是紧密相连的一对联体兄弟,他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互动关系.竞争能使人激发动力,增强活力;而合作呢?则能使人友好相处,团结协作.马克思说过,协作能提高个人的生产力,并且是"创造一种生产力",还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神奇效果.只要既竞争有合作,我们才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实现双赢.
随着全球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于是,我国的各行各业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参与全球合作.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令人瞩目的地步,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同学们,不仅国于国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
就拿我们身边的事例来说,我们每个同学在学习上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学习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但是前提是我们要勇敢要有自信.如果我们连拿出一份与他人竞争的勇气都不能,那么我们就是学习上的懦夫.有或者,你根本就不想与他人分享和探讨你所掌握的知识,纵使你取得了好成绩,但我相信你的好成绩是暂时的,因为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的人,不合群,把自己孤立起来的人是不会永远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得把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灌注我们的脑里,把他们运用到学习中来,让我们在学习中竞争在学习中合作,我们才能在我们的学习领域里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
篇5
关键词:竞争 合作精神 竞争意识 素质教育
人是社会动物,必须在群体中体现自身价值,而且生产和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决定了只有将个体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工作目标,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这就需要人们常说的“团结”,也就是“合作”。合作是一种比竞争更重要的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的学习方式。所以,怎样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结合起来贯穿于各教育环节中,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一、研究方法和结果
利用同年级两个水平教学班的学生做为实验对象,进行对照实验:同一个教师在这两个班授课,授课、作业、考试内容完全同。向甲班宣布每次考试成绩实行全班个人排队法。向乙班宣布实行分组竞赛法。即将全班45人平均分成9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每次计算成绩时,计算小组的总分,然后排出名次。只比赛小组名次,不比赛个人名次。并对获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对后三名要求以组长为首写出原因总结。每次考试后都对两个班的平均分进行记录、整理、对比。经过半学期的对照实验,乙班的成绩逐渐地超过了甲班。上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乙班比甲班高1.5分,到下学期期中考试就高出了3分多。成效不仅表现在成绩上:乙班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明显地要比甲班强,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要比甲班高。
二、研究结论
1、竞争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曾经有人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和重视竞争会与我们提倡的合作精神相矛盾。其实任何层面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是不完善的,一种健全的竞争教育模式不单应该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更应包括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利用校、年级、班、组等不同的组别,开展集体合作基础上的竞争,不但可以使竞争教育的形式多样化,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和形成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三、竞争教育和合作精神可以互助结合和促进
竞争教育中和合作精神又可以结合和互相促进,形成一个积极的循环。
1、为了与别的小组竞争,同一小组的学生势必会发挥出他们的合作精神。当个体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参与集体间的竞争,他们个人的智慧会集中起来,完成从个体创新到集体创新的过程,个体意念+个体意念――集体讨论――反馈个体――集体调整或个体调整――得出集体意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得合作精神深入人心。
2、通过小组内部的合作,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态度积极了,学习方法科学了。无形中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了。一个学习小组的成绩提高了,其他小组肯定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这样就使得小组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班级成绩。
四、几点建议
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竞争教育的具体形式、措施时,要确实重视发挥实践能力,确保良性竞争的指导作用。建立学习小组应遵循如下原则:
1、小组内部全员沟通。集体性学习活动的效果与集体的规模有关。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在5~7人的学习小组里,学生学习的实际参与度和思维的广度、深度最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2、小组之间素质均等。提高集体性教学的效果需要的外部竞争和内部协作。小组之间素质大致均等,使各个小组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起跑,有利于组际竞争的开展,有利于防止产生像欧美一些教育家在实施个别教学模式中因为在同一班组按能力同质分组进行教学而造成对部分学生的心理伤害等问题,且使同一班组内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之间开展互助活动。为此,小组人员拟综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干部、学生性别等显性因素和学生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隐性因素,尽量做到各组平均配置。
3、不同学科的小组之间避免人员重复。实施新的集体性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提高小组集体的凝聚力,还要防止产生小团体主义。扩大学生的交往面,有利于学生思维与个性的发展,有利于防止和克服狭隘的小团体主义,在班级构建起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课堂学习小组的人员构成拟随学科而变,这样,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常能与近二十位同学直接交往。
4、合理安排空间形态。现行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多呈秧田型,即全班学生横成行、竖成列,其优点是便于教师观察与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以保证教师的系统讲授,但其最大的弊病是缺乏“集体空间”,班级的空间被分割为每个学生占有的一个个“个体空间”,限制了学生交往与协作的方向和范围,教师难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起诸如小组讨论之类的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性学习活动。为集体性创新教学提供怎样的“集体空间”为好?经比较后筛选,拟以马蹄组合型空间形态取代秧田型空间形态。全班学生按学习小组排成马蹄型就座,使每个马蹄型成为每个课堂学习小组。这样的“集体空间”的存在本身就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便于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性活动。
篇6
关键词:竞争合作范式;分工与专业化;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6)06―0083―06
一、竞争与垄断:传统产业组织的基本范式
产业组织范式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产业组织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和行为规范的基本看法。工业经济时代,产业组织的基本范式是竞争与垄断,著名的“马歇尔冲突”就是关于如何处理竞争与追求规模经济可能导致的垄断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一问题成为其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核心论题。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于1933年同时提出的垄断竞争理论对竞争与垄断的关系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的探索,修正和发展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竞争―垄断理论。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经济学新学科―产业组织理论就是以竞争、垄断及其关系为分析主线,构筑起了较为系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工业经济条件下产业组织的竞争、垄断经历了一个由自由竞争为主到以寡头垄断为主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与技术条件直接相联系的。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自由竞争或寡头垄断都是围绕着市场价格展开的,或者说市场价格是这一时期企业竞争关注的主要变量。只是由于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不同,价格竞争的形态也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地说,自由竞争时期,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常常呈现出较为剧烈甚至是无休止的特征,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弈式的竞争关系,一方的胜利意味着另一方的失败;而寡头垄断出现以后,企业的价格竞争转化为相互之间制定公开或默契的价格协议,结成价格卡特尔。总的来看,工业经济时期竞争或垄断的主要特点是对抗性,以消灭竞争对手为目标。
工业经济时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对企业间的合作行为的研究明显滞后和薄弱。自斯密首提分工具有效率的命题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作为经济学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对分工、专业化与企业合作问题几乎未予以考虑,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市场竞争效率及其实现机制的分析上。这是因为,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框架是以纯消费者和企业绝对两分、规模经济对专业化经济概念的替代以及需求和供给的边际分析为特征的,这样马歇尔在把市场竞争的作用形式化时,生产函数和消费函数的理论框架使分工的作用变得与市场竞争不相容[2]。因此,马歇尔之后,经济学发展的主线基本上是沿着竞争而展开,并从完全竞争市场的有效性出发,将企业间的合作行为简单地归并于垄断或市场合谋,并将其与经济的低效率相提并论。
实际上,对当时企业间结成的各种公开或默契的价格、产量联盟等卡特尔组织的效率性,一些学者曾进行过较为全面的分析。从消费者角度看,企业之间的市场合谋比如价格联盟,确实会降低消费者福利水平,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但从生产者角度看,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这种市场合谋或合作行为,就是一种双赢的理性选择。美国经济学家G..B.Clark指出:“企业间的联合扎根于现代产业社会,无论是其起源、发展还是实践中的手段都无可厚非。科学家不应诋毁它,政府也不应对它采取压制的态度。”威廉・鲍威尔则通过将两个厂商联合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与独立竞争下的古诺均衡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如果利润函数为凹函数,那么要使纵向联盟的利润最大化,应使这种产品价格小于古诺价格水平。可见,企业的价格协调或共谋未必会损害社会利益。经济实践中企业合作形式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以美国铁路公司早期的卡特尔为例,19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的铁路大多是由不同城市的商人各自出资兴建的,为了保证自己出资的铁路所承接的运输生意不被其他城市的商人抢走,各家铁路公司的轨距与使用的设备各不相同。这样,不仅转运费用高,而且延误时间。各铁路公司之间于是通过协商将铁路设备及操作规程标准化,并就价格达成一致协议,从而既避免了竞相降价,两败俱伤,也促进了铁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中后期纵向一体化组织、企业下包制等具有合作性质的“复合体企业”的出现,强化了企业组织对市场的替代,不仅节约了交易成本,也降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纵向一体化组织是由在生产上具有纵向联系的不同企业通过一体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体结构,它使专用资产的买卖关系变成一个厂商内部上下工序、车间或分厂之间的协作关系。企业下包制是最早产生于日本的一种合作型企业组织形式,其特征是从事组装、提供制成品的大企业把生产任务“下包”给生产零部件的中小企业,并向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零部件生产企业则以专用性的设备,按照组装企业的要求为其提供优质零部件或半成品,从而纳入以大企业为中心的分工体系。由此使大中小企业之间在生产、服务、技术开发等方面形成一种长期交易与合作关系。
二、分工与专业化孕育产业组织新范式:竞争合作
产业组织竞争合作范式的生成,是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交互发生作用的结果。分工与专业化是孕育竞争合作范式的主要内生变量。迄今为止,劳动社会分工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一是产品专业化阶段,即单个企业生产自己所需的全部零部件及半成品,并独立完成最终产品的生产;二是中间产品专业化阶段,即一个企业仅生产某一最终产品的一部分,比如汽车生产中,一些企业只生产发动机,另一些企业只生产控制仪表等;三是零部件和工艺的专业化阶段,即某个企业仅生产最终产品的一个或几个零部件,或者负责完成某个产品或零部件生产的一个工艺过程。此外,还有一种与生产过程平行、处在直接生产过程之外但为生产过程服务的专业化分工阶段。
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必然引起企业行为方式和竞争理念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企业间合作行为的大量出现。在产品专业化阶段,企业间的合作行为表现得尚不充分。合作主要是以企业内部的分工与专业化协作表现出来,包括劳动者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企业间的合作仅表现为与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企业之间的合作。之所以很少存在企业之间的合作是由于当时企业规模较小且数量较多,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产品品种较为单一,加之当时市场严重的封闭性和市场需求的相对稳定性等特征,使企业既缺乏形成有效合作的条件,也缺乏通过合作或合谋抵御市场风险的动力。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的扩大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运输和通讯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使“现代企业”得以产生。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以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催生出了钢铁、汽车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对巨额资本和新型产业组织的需求,推动着股份公司这种新的企业组织制度的出现和大企业生产体制的产生。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合作逐渐发展起来。到中间产品以及零部件专业化阶段,主要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或已经完成工业化,此时,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空前紧密,表现为多种具有合作性质的“复合体企业”如企业集团、企业外包制、纵向一体化组织和特许连锁经营等大量出现。
杨小凯等人创立的新兴古典经济学通过重新回归斯密的分工理论,对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内生企业竞争合作范式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杨小凯和黄有光构建了一个关于企业一般均衡的契约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把企业所有权的内部结构与定价成本相联系,同时把企业的均衡组织形式与交易效率相联系。他们认为,企业促进了劳动分工,同时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分工又引起交易费用的上升。根据杨小凯等人的解释,交易费用是人们在分工中互相协调交易产权所导致的费用。起初,当知识的积累不足,生产效率很低时,分工的收益不足以支付交易费用,因此,社会是一种自给经济状态。通过在实践中学习,生产效率有了提高,可以支付更多的交易费用,因而能选择高一点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这样,生产率也就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能够支付更多的交易费用,这个正反馈过程将使劳动分工自发的演进。由于分工与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率,与此同时,企业作为能够促进分工,与市场相比又能降低交易费用的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一体化趋势加强,这也是竞争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产业组织内企业之间合作的结果。这一过程的实现,提高了社会分工与专业化水平,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交易费用,也体现了由对抗性竞争到竞争合作的必然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历次兼并浪潮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竞争合作范式的逐步确立过程。
威廉姆森则从交易成本节约的角度对合作型企业组织的效率性进行了分析。威廉姆森的研究表明,当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较低时,市场是有效的调节手段,而当这三个变量较高时,企业就会出现,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是双边、多边和杂交的中间组织形态。在他看来,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的增强,企业之间的互补性决定了企业之间需要合作,这种合作是通过企业之间的多样化契约来实现的,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推动技术的联合开发。
三、外生变量催生产业组织新范式:竞争合作
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是推动产业组织的竞争垄断范式转化为竞争合作范式的两大外生变量。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经济已“没有谁可以像孤岛那样,与世隔绝而能独善其身”。企业运营环境的这种极大改变,不仅引起企业行为方式和竞争理念的深刻变化,而且决定着企业竞争合作关系的生成。从市场层面看,经济全球化过程同时也是市场全球化的过程,各国市场间各种有形、无形的壁垒逐步被拆除,全球统一大市场趋于形成。面对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这一全新的市场环境,即便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也不可能一手遮天,也需要与其他企业包括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正如布利克在《协作型竞争》一书中所指出的,“未来的跨国战略将日益以协作而非单纯的竞争为依据,最好把协作视为技能、机会和资本的转让和套利”。“对多数全球性企业来说,完全损人利己的竞争时代已经结束。…很多跨国公司日渐明白,为了竞争必须合作,以此取代损人利己的行为”[1]。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中,过去那种单纯零和博弈式的并购行为已难寻踪影,而代之以寻求增加战略性资产、实现共赢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型并购。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使企业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建立适应于全球生产的专业化协作体系。目前,跨国公司更加注重复合一体化战略,在全球各地按区位优势进行价值链整合,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战略伙伴。从产业层面看,经济全球化也是产业全球化的过程,各国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全球产业网络,国际间的产业和企业分工、协作与融合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由跨国公司推动并参与编织的国际产业分工与协作网络正在形成。各国产业和企业必须凭借比较优势积极参与这一网络之中,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此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产品层面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企业在产品生产上的专业化和全球范围内分工的实现。全球化时代,商品商标所注明的产地实际上只不过是产品最终装配的地点,对由许多零部件组装起来的产品,你既可以说是那个地方的产品,又可以说它不是那个地方的产品,因为它们已经是全球各地生产的零部件的组合。从竞争优势角度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已经超出了单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围,越来越依赖于企业和产业价值链上下各环节的有效整合,企业竞争演化为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在价值链竞争中,核心企业针对市场的快速变化通过整合链上所有资源的优势迅速响应市场,价值链上所有节点都是合作伙伴,企业之间由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竞合关系。
网络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新型经济运行方式,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经济的运行规则,由此衍生出现代企业间新型的竞争合作关系。一是网络外部性。按照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换言之,网络效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这样,处于同一网络的结点企业越多,给每个企业带来的价值越大。这种价值实际上是一种合作效应,是处于同一网络的不同企业间的合作所产生的一种效用。二是系统竞争。网络经济下,当某企业出售一个系统的一种组件时,如果与系统的其他部件不兼容,则该企业在竞争中根本无法立足。信息技术对系统的依赖性意味着企业既要重视竞争对手,更要重视合作伙伴,组成联盟、扶持伙伴和保证兼容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战略。三是联结体经济效应。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经济主要源于资产专用性和某些技术的不可分割性。而经济网络化下的联结体经济则主要源于信息产品的共享性。信息产品的共享性客观上要求信息的网络化,即通过信息通道、信息接受器、电子计算机等信息装置,把有关组织和个人联结起来,形成一种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技术作为媒介彼此相连的复合体。
网络经济下企业之间的异质化竞争日益强化。工业经济时代,同一产业企业之间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此时,价格竞争成为企业竞争关注的关键性变量,对定价权的争夺和对高价位的维持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由于企业之间缺少共同利益,因而合作的动力不大,即使实现了某种形式的价格或产量合谋也难以持久。而在网络经济下,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起自身的核心知识能力,形成独特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竞争优势,从而使相互之间的异质化竞争态势日益显著。这种竞争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使之由以往的主要结成价格卡特尔转变为结成生产、营销和技术创新联盟。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外溢性效应强化了企业间的合作技术创新。主流经济学将企业视为同质的,其创新过程具有单一性,技术外溢效应不显著,因而企业合作技术创新的动机不强。现代创新理论则认为,知识并不具有纯粹的公共产品属性,不同企业之间有可能从事一种互补性的创新活动。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溢出将导致企业对新技术的学习效应,通过合作创新可使企业对研发项目产生的外部正效应内部化,使合作企业分享创新成果。Aspremont和 Jacqueminde通过动态博弈模型证明了企业合作创新对合作双方及社会所产生的效益增加。该模型表明,技术创新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决定合作创新与非合作创新的比较优势,从社会福利角度看,当不存在技术溢出效应或溢出效应较小时,非合作创新相对更有效率;当技术溢出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合作创新更有利于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技术溢出率越大,合作创新就越有利。网络经济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十分明显,这就决定了企业合作创新动机的增强。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条件下,企业通过竞争合作而不是以往单纯的对抗性竞争来实现其经营目标,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基本经营理念和行为方式,并日益转化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自愿和主动的竞争行为方式。
四、竞争合作范式的实践形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产业组织竞争合作范式的实践形式有多种,如纵向一体化组织、企业集团、企业外包制、特许连锁经营、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等。其中,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是经济全球化、网络化条件下最具代表性的竞争合作型企业组织形式。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力相当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的,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组织。经济全球化使企业可以立足于全球范围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而经济网络化使企业超越了空间的限制,进行全球资源重组。企业通过结成战略联盟拓展了市场或产业边界,并使企业获得了超出自身范围之外的资源,而没有引起企业自身规模的膨胀,同时降低了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目前,《财富》100强中的90%已建立起各式各样的战略联盟,包括技术、供应、生产和营销等方面的合作。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结成的临时性合作组织,目的是共享技术、分摊费用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虚拟企业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通过分享市场机会和顾客实现共赢的目标。作为一种扁平化合作型网络组织,虚拟企业使信息的传递迅捷且成本很低,同时它自身又是一个高度柔性的个体,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分工与专业化、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产业组织的基本范式由工业经济时代的垄断、竞争转变为竞争、合作。把握产业组织范式的这一转变对于现阶段我国产业组织调整具有重要启示。
1. 确立竞争合作新理念,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等形式,加强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是经济全球化、网络化下的竞争规律和崭新境界。现代企业竞争的目标不是击败竞争对手,而是实现共赢。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合作不仅使行业降低了销售成本,拓宽了业务渠道,同时也整合了三大汽车公司原来各自为战的零部件供应系统,使各汽车公司以至零部件供应商都获益匪浅。我国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重复生产、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等现象,未能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有分工有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面对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国内企业应注意相互间的分工、合作,特别是建立技术研发战略联盟,以降低技术开发的风险成本。在这方面,国内一些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联想、方正、长虹、海尔等国内50家大企业联合发起组建了中国数字化(3C产品)联盟,促使国内计算机、通信、家电的优势资源沿着3C融合的方向组合配置,加快了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但总的来看,国内企业间的合作还存在着规模偏小、合作领域狭窄、技术复杂程度低等问题。对此,我国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全球化、网络化下产业组织合作范式的演进趋势,加强竞争对手间的优势互补型和优势加强型合作,真正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加强产业分工协作,积极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已经超出了单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围,越来越多地来源于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上下各环节的有效整合中。面对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以价值链为纽带的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我国企业应积极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化生产体系,充分发挥学习效应和利用后发优势,培育和增强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使一国产业的竞争优势不再体现于最终产品和某个特定产业上,而是体现于该国在全球化产业价值链中所占据的环节上。目前,价值链的控制权和利润区呈现向末端转移的趋势,亦即下游企业控制上游企业,以流通企业为核心整合价值链,处于下游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回报和竞争优势。对此,国内企业必须加强业务流程再造,占据国际产业价值链条的重要环节,从而带动我国产业整体组织结构的优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 主动参与并加强同跨国公司的合作。跨国公司是全球先进技术代表,全球先进管理代表,全球先进机制代表和全球先进理念代表[4]。与之相比,我国企业在规模、实力、技术创新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国内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应主动选择与跨国公司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如建立合资企业、组建跨国战略联盟等。与跨国公司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是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跨国公司调整了其经营战略,以全球技术战略为核心构建其跨国投资经营体系,通过直接建立海外研发机构以及兼并、收购东道国当地同行业竞争者等形式,将部分研发活动从本国转移到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开展跨国间的技术研发活动。国内企业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积极参与跨国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其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美]乔尔・布利克. 协作型竞争[M].北京?押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2]杨小凯.经济学?押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M].北京?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杜传忠.产业组织演进中的企业合作[J].中国工业经济,2004,(9).
[4]冯丽,李海舰.从竞争范式到垄断范式[J].中国工业经济,2002,(12).
篇7
合作学习是从小培训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使其智力品质与非智力品质同步开发,有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
我们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是学生的自我活动空间有限。因此,英语课堂教学需要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教学方式――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明显,摆正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教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实施操作的主要环节如下:
1.合理划分好学习小组
科学分组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分组可考虑成绩、性格差异,能力差异,等异质因素。学习小组要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进行合作,但无论怎么划分都要把握一个原则,即应有助于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亦能使小组成员彼此协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坚持“组组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方案,我将学生按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分成三档,每小组六人,成绩较好的2人,一般的2人,较差的2人。
2.选好组长。
优质的领头雁能是团队飞向正确的方向,飞的更高,更快。所以我一定要选发言积极的,操作能力较强的,有责任心的,有团结协作意识的,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各小组的组长。这样的组长,不仅自己参与意识强,而且为了团队的荣誉,会热心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团队的积极向上,提升团队合作能力,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
3.合作任务难度适中。
教师在设计合作任务时要紧跟教材,围绕重难点,使学生学中用、用中学,既练习重难点,又实现了合作学习。设计的合作任务要难度适中,便于协作。保证小组能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合作任务。如果难度过大,而打消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好、中、差学生合作难以施展,进而会使合作学习半途而废。
4.合作过程分工明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时最好由学生轮流主持,人人发言,教师适当指导,促进学生深入讨论。学生特点各异,有的擅表达,有的擅总结,有的擅写作,有的擅演讲。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因材施教,各尽其才,指导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5.合作结束时进行具体的评价。
合作结束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学生当评判员,参与评价。互助小组学习结束后应充分肯定学习成果,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能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能使学生灰心丧气,走入误区。教师要发挥评价的积极的作用,坚持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甚至物质鼓励给予学生激励,鼓舞,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语言活动。
6.开展小组竞争。
开展小组竞争是培养合作意识的关键。合作与竞争是既对立有联系,开展小组竞争,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后进生,不求人人成功,但使人人进步。竞以求进。
7.小组互助学习延伸到课后。
小组间的竞争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课后小组协作学习可以更好地完成作业,同时优生也能及时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大大提高了转化速度,缩小两极分化。而且小组长能够协助老师把一些学习任务,比如默写单词,背诵对话,课文,在中午或课间督促组员较好完成。后进生在优生的带动辅导下能够较好地把学习到的内容消化掉。
篇8
关键词:竞争;合作;垄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核心竞争力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从改革开放到21世界的今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姿态迅猛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扎根本土,如何立足世界,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权衡竞争与合作的分量,利弊得失进行对比,是当下垄断竞争市场中的各企业领导者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1.经济增长趋势下竞争日益激烈
当下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各行业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无论是手、电脑等电子产品轻工业,石油、石化、煤炭等重工业还是电子商务、网络通信等新兴起的服务业,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各大企业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竞争。以雷军建立的小米公司为例,小米手机几乎在一夜之间红遍了中国,相比其极高的配置,极低的价格,很快就吸纳了中国市场上大多数的中低端消费者。其低价促销战略和其他具有相近配置的手机相比无疑具有更高得竞争力。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如何良性竞争维护社会生态赢得最大的利益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2.全球化的趋势下合作日益重要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蔓延,世界逐渐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中国的企业要加紧相互合作才能立足于世界经济市场,拥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在世界经济市场上竞争时,由于彼此之间恶性竞争相互打海屡屡丢掉订单,这是对我们最好的警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对于都拥有强大实力的竞争激烈的相思企业来说,选择合作可能实现双赢得到更好的选择。
二、竞争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弊端
下面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竞争和合作分别带来的影响。
1.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现状分析
(1)中国中车--南车、北车前身
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的前身是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中车公司成立于1989年9月,由铁道部直属公司铁道部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改制而成,是铁道部领导下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国营企业。在国企改革破除垄断的大背景下“中国中车”也拆分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
(2)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相互独立各自发展
在十几年的时间内,中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也对两家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车北车不甘示弱,不断研发创新取得多项世界专利,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两家公司15年的拆分相互竞争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
(3)中国中车--南车、北车再次合并
5月7日南北车停牌,直到合并换股完成后以“中国中车”股票简称复牌。南、北车合并后新公司名称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车”。新公司同时承继及承接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合并后新公司将采用新的组织机构代码、股票简称和代码、法人治理结构、战略定位、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公司品牌等。
2.良性竞争为南车、北车注入强劲动力
(1)竞争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从15年前中国中车拆分后,两家公司开始成为真正的竞争对手,基本上以南北方为界进行划分,各自开始自己的经营。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竞争成为两家公司的最大动力。从总资产的角度来看,竞争确实带来了巨大得经济效益。2013年,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的资产总额分别为1282.12亿元和1281.60亿元,营业收入分别为1004.24亿元和985.60亿元,基本较拆分时扩张近10倍,拆分的成效显著。
(2)竞争为技术进步助力
我国的铁路事业从2004年开始蓬勃发展,铁路事业的不断进步对两公司的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后来动车组的发明,为新技术的发明创造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得对铁路事业的各项成果有了更大的市场需求,激发了两个公司的创造力,极大的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3.恶性竞争阻碍企业发展带来恶性后果
十几年的相互竞争,不断促进发展,但是由于南车和北车都是国内走出海外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在海外共同竞争时常常会以价格战的方式进行厮杀。由于价格战导致的恶性竞争已经给南车、北车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上述的情况并不少见。墨西哥的订单、美国的订单都是因为争抢订单纷纷降低价格,最后导致国外的其他企业坐收渔利的结果。此类情况在中国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并不少见,“集体出海”往往会导致恶性竞争。恶性竞争不仅是企业失去了订单,损失了全部的固定成本,损失了时间成本,更使得我们的技术发展没有了坚实的依靠。因为订单的争抢靠的是价格而不是自护研发的技术或者是产品,所以带来的往往都是恶性的后果。在本案例中,南车、北车在恶性竞争中各有损失。
三、合作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1.合作使得双赢争取海外市场
2015年5月7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宣布停牌,之后以中国中车的名字复牌,这是时隔15年之后两公司的一次合并。合并的理由其实很简单,避免恶性竞争,争取海外市场,减少见量不见利的现象。之前在两家竞争的过程中,由于恶性竞争带来极端恶劣的后果,故两家公司决定相互合作合并成为一家公司再次进军海外市场。这次合并势必是双赢的局面,由于公司合并规模扩大能减少一定的平均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掌握价格的主动权,在价格上不再被需求方所压制。理论上讲,如果两家公司进行合作,一致对外,就能有更大的话语权,能够拿到更有力的合同价格。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促进资金的回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为技术的进步提供更强大的后盾,促进整个铁路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的利益。从双赢的角度来考虑,合并公司选择合作一致对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合作可能导致垄断破坏国内市场
南北车合并之后,中国高铁设备在国际市场上“恶性竞争”被迅速打破,但是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却不一定是好的机遇。一旦两家公司合并就会形成国内铁路行业的完全垄断的局面。垄断现象在国内确实是已经存在,若是选择合并不但不能够遏制这种现象,更是火上浇油,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破坏已有的社会生态。垄断现象不利于技术水平的迅速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利于两家企业的管理和销售。对于国内市场而言,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破坏。垄断降低了社会生产的效率,剥夺了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可能两家公司都无法逃脱反垄断法的审查。
四、从竞争对手到合作伙伴战略分析
随着知识型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纷纷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竞争力,传统的竞争模式也不再适用于当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企业必须超越原来传统的你死我活的竞争模式,采取合作竞争的方法,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共同取得更大的效益。
1.竞争中寻求合作--合作性竞争
(1)扎根本土,竞争为主
当下中国放开市场,在一定限度的管制下允许市场的自由流通和市场的自我调节,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我们主要需要通过竞争机制来促进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市场如战场,处于市场中的各大企业从各自的成本出发,考虑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权衡取舍经过产业链的加工处理最后将产品销售出去,完成整个产出的过程。粗浅的进行分析,竞争机制之下,各个企业会从节约成本,增大利润的角度来进行优化设计,最大化的获取经济效益,通过不断的创新得到技术上的进步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有更大的差异性,更小的替代性,需求价格弹性变小,能够提价销售受益更多。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够拉动整个产业的积极发展,对国民经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当下中国的国情,我们需要这样的竞争机制,开拓进取,由“中国制造”一步步发展为“中国创造”,发展出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拥有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品牌。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本土所有行业相似的竞争对手都选择合作,必然会导致各大行业的寡头垄断甚至是完全垄断。完全垄断市场的平均成本最高,产品价格最高,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最小的,以浪费生产资料为代价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确实能够使得一部分人获得相当数量的收益,但是τ谡个国家的社会生态来说却是极大的威胁。这种行为会加剧贫富不均引起社会动荡,甚至会使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所以,针对于中国的国情来说。我们扎根本土,首先应该进行竞争。
(2)取长补短,合作进取
所谓合作性竞争,也就是在竞争为大前提之下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当下的企业应该摒弃传统的“你死我活”的竞争理念,开展合作性竞争,取长补短,合作进取。企业从建立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降低成本开发新技术来不起自己的短板,以这种方式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但是实际上,市场竞争中的企业不可能单靠自己微薄的力量拉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事实的选择合作,不论是和供应商、经销商、还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就产业链的某一个问题进行相互合作,相对能够更容易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通过这样才能将市场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整体上获得更大的收益。
合作性竞争本质上还是竞争,通过合作的手段来激励竞争,参与合作的多方通过拓展市场最终实现双赢、多赢。合作性竞争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厮杀所造成的消耗,更能够带来更大的创造性成果,对整个产业甚至是整个市场的生态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适时的选择合作也许能够降低平均成本,也少些不必要的投入,在竞争中寻求合作,通过合作共同开辟市场,在新市场中再继续通过竞争促进产业发展。
2.合作中不断竞争--竞争性合作
(1)放眼世界,合作为主
上文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论述,针对于我们想要走出去的世界市场而言,合作对于各大企业来说更为重要。能够走出国门的企业必然有它独特的竞争优势,但是,类似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必然有一定的同质性,在国际市场上想要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拓展更大的市场,主要还是靠合作。合作不仅能够产生“1+1>2”的效果,使得技术获得更大的提升,也能够减产生产的平均成本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各大企业兼并小企业,规划重组除垄断竞争市场。相对于垄断竞争市场而言,寡头垄断市场拥有了相当多的垄断因素,尽管经济效率相对的较低,但是更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于钢铁、石油、汽车等国民经济的龙头行业来讲,如果能够打破当下中国的垄断竞争的基本格局,兼并重组相互合作,更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发展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
(2)避免垄断,竞争为辅
合作固然能能够利用规模经济的好处,相互促进技术的进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但是,这种友谊是的合作同时也很有可能造成该行业的垄断。显然,垄断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并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垄断的诸多危害,那么,如何才能权衡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既能够规模经济的好处,又不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生态避免垄断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冲击呢?在合作中我们也应采取竞争的模式,避免由于垄断能带来超额利润是的技术发展停滞不前,避免由于垄断因素对社会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滴滴打车和快滴打车的合并无疑昭示着两大网络打车巨头的合并,必然能够为两家公司节约一定的成本,这针对于其他类似的企业来说是不小的冲击。但是,在合并重组后,两级公司内部应该依旧保持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来促进技术的推动,对于打车公司来说竞争能够使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尽快的适应新的市场,开辟出打车市场得新天地。
为了避免合作、兼并重组带来的垄断因素的危害,我们不应该完全放手合作,应该在合作中保留竞争机制。因为只有竞争才有对比,只有对比才能不断进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过度的合作会导致过多的垄断因素的产生,而垄断会使得成本过高经济效益过低。如果能够保留一定的竞争机制就能够为技术发展助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3.过度竞争和过度合作不利于市场发展
不论是过度竞争还是垄断市场都会给正常的社会生态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尽力规避这两种恶性事件。对于市场竞争中的企业,适度的权衡竞争和合作的利弊,针对不同的市场做出合适的选择才是最明智的决策。
参考文献:
[1]李文煌.猪肉价格波动的供需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111-112.
[2]方伶俐,王娅娜.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特点、成因及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3-16.
[3]韩晓龙等.全球视野下的肉价格波动及调控研究[J].世界农业,2011.3.
篇9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增加以及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为企业界所关注。本文将立足于合作博弈的角度,围绕供应链网络节点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与互动,对企业之间合作与非合作的进行实证研究。对此进行一些浅薄的讨论与分析。
[
关键词 ]供应链;合作竞争;合作博弈
1.引言
为了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供应商、制造商以及经销商这三大供应链企业纷纷改变企业发展战略,由传统的企业关系转型为战略合作关系,以谋求企业在财务状况、产品质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等方面的明显改善和提高,最终实现企业的双赢局面。但是,这种合作竞争机制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当供应链企业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时,不但不能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反而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因此, 对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供应链竞争合作机制的合作机制内涵
2.1供应链企业合作竞争机制的含义
从字面意思来看,“竞争合作”(一下简称为竞合)可以直接理解为在竞争中谋求合作,在合作中开展竞争。这一词语最早源于上世纪90 年代的竞争合作理论。耶鲁大学管理学教授拜瑞·内勒巴夫(BarryJ.Na leb u f f)和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教授亚当·布兰登勃格(Ad a mM.Brandenburger)在他们的代表作《合作竞争》一书中指出,企业经营活动作为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特殊博弈,必须坚持以公平合理的合作竞争关系为重点,将职员、顾客、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有机联系在一起,以获取竞争优势。
2.2供应链企业竞合机制的理论基础
对于供应链企业而言,企业对竞合的运用其实是一种合作博弈行为。相对于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这种企业发展战略以牺牲整体利益最大化为代价,使供应链上的各企业都能获得比非合作博弈策略下更多的收益,从而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中的地位。而传统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过分追求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忽略了合作伙伴的整体利益,容易导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这就是未来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中合作博弈必将取代非合作博弈的根本原因之一。
2.3竞合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竞合使得“竞争”和“合作”这两个原本相互矛盾的词语有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得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而生产成本则大幅度下降。这不仅为企业的盈利提供了更大的上升空间,而且使得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迅速增加。
然而,竞合位企业的发展带来全新机遇的同时,也给企业带去了更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作企业的相互信任问题。这是竞争走向竞合的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合作的性质决定了企业之间必须相互信任、共谋发展。因此,建立和健全完整有效的合作信任机制以消除企业间的不稳定因素并增强信任感是企业实施竞合战略的重要前提。
二、合作企业的信息共享问题。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也是影响企业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出于追逐企业最大利益的目的,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完整披露给所有相关合作企业。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它也严重影响着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关系。
三、市场的多变性问题。一般来说,实力相当的企业之间更加容易建立合作关系,但是由于企业的实力容易受到市场多变性的影响,那些实力渐强的企业往往会试图打破当前的合作格局从而建立更有利于自己的合作关系,而实力减弱的企业则容易因无法满足合作条件而单方面出局。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的多变性对企业竞合关系的影响不容忽视。
2.4供应链企业的竞合战略
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上的企业结成联盟关系,可以在管理层面上减少交货时间,提高货源质量,降低采购成本,从到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目的。供应链竞合战略正是以此为目标,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将客户、供应商、研发中心、制造商、经销商和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联结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竞合战略的效用,可以采取以下5个策略:
(1)确定合作目标。企业选择竞合战略合作伙伴时需要考虑企业之间的协同优势或战略配合。这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只有这样,竞合战略所带来的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才能逐步得以显现,而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得到增强。
(2)确保资源共享。企业应确保其供应链上的企业能在各个环节清楚地共享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资金、存货、渠道、员工等信息。基于这种资源共享的策略,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相关各个环节的延迟时间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从而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
(3)采用合理的管理模式。管理的管理模式包括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转变管理思维、改善团队精神等。正确的、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人们少走弯路,避免损失。这种管理模式的改变所带来的效益远远比增加一台新的设备所带来的效益大得多。
(4)业务流程效益化。在业务的执行过程中,当企业与企业之间由于思维模式、企业精神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分歧时,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就难以实现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必须提前签订合作的业务协议以保证业务的正常实施即业务流程的效益化。
(5)遵守标准和法规。建立统一的标准不仅有利于产品生产制造的规范化,而且对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合作都十分有利。此外,还有供应链在不同国家法域的协调问题。供应链是众多企业结合的产物,不排除有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因此,遵守其他国家地区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竞合战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结束语
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依靠竞争和合作的相互结合。它既强调竞争的重要性,又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但是竞合机制并不会导致企业盲目过分地强调竞争,反而为企业营运管理注入了全新的力量。一言以蔽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企业间的关系将发生新的调整,从单纯的对抗竞争走向协同合作。在这种机制下,企业的资源将得到更加有效的整合利用,产品的生产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从而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永平,孟卫东.供应链企业合作竞争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9(2)
[2]沐潮.基于部分合作博弈的供应链企业策略选择与路径演化研究[M].天津大学,2010-(07-08)
篇10
一、突出弱势群体――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是学生的学习导师,教师不可喧宾夺主,越俎代庖,,教师应有“师道尊严”的“长者”转变成课堂的“守望者”,教师应当树立起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目的。
为了做到这点从以下两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第一,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把学生当作子女一样对待。第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让“人人都有可能成才,每个人都要成功”成为他们的理念。俗话说打击一个人,从伤害他的自尊,挫败他的自信心开始,尤其是中学生比较单纯敏感,对他们多尊重,理解,宽容,信任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具有一种“能成功,能成才,有希望”的强烈意愿。
二、建立一个有核心或向心力的班集体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了,还是一个: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了,却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思想。”这种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上,课堂就变成了一个智慧的乐园。学生是有灵性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怎样创设一块润泽的土壤,让他们的灵性在这种情境中孕育、发展?为此,在课堂管理上,我采用了竞争之选出课代表和小组长,把“公平、公正、自主、竞争”引入了课堂,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入选的同学再次进行了才艺展示,整个活动精彩、热烈,学生的才能充分展示,小组长挑选组员,利于管理合作,同时小组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激烈的合作、竞争,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得分计入小组。课代表对课堂调控,对小组管理;小组内部协调、规范着学生。课代表和小组长成了联系师生之间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尽可能避免教师自身的世俗、专制、粗暴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压制和扼杀,使学生保持原生态,永福于灵性。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其树立远大理想
一位大学者说:我们的心灵是干瘪的,从小就是抱着长大的,缺乏的是爱心;我们的成人世界里注重的是物质的东西,功利心太重,我们把含混不清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传输给了孩子。大家都知道沈从文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出名了,可是他的文章中错别字好多,他修辞手法不懂,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才基本上文从字顺,但是他有一颗饱满的心灵。
“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时空,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与情境。”我在上《我有一个梦想》的课上,我明确要求学生一是激情朗读,大胆评价;二是大胆勾勒自己的梦想。因为有了梦想,生活才变得五彩斑斓;因为有了梦想,生活才变得神奇美妙;因为有了梦想,我们才去憧憬和追求。课堂上学生以激情的演讲、舞蹈、图画、歌声来尽情展示、勾勒,充分证实他们的理想不再大而空。在《你是你的船长》课上,由于学生的年龄、心里、生活经验等很切合课文内容,从预习到展示,我把时间、课堂全放给了学生,各小组群策群力,展示非常成功,令人振奋。有的小组活动范围扩大到其他小组甚至全班。在这节课上,学生以自己的言行深切的感悟到了:1、做自己的船长,把握自己的生命航程;2、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分享他们的幸福和快乐,分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另外,我还组织了辩论会。如《扬起自己的风帆》,《我理想中的学校》等,有志向、有情感的学生,也是一个有饱心灵的学生。
四、以学定教,推动学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