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庆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05:0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国庆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十月一日下午,我约好同学:吴雅芬、林丽娜、饶晓梅、谢鹭佳,去湖里公园玩。
下午2点25分,我们到达湖里公园。一进门,便向“滑道”游戏项目走去。到了“滑道”游戏项目售票处,我们买了票,走进去,坐上“滑板”便开始了激烈的游戏。前面一小段路,我们是被绳索拉着往上滑,拉到了坡顶,没有了绳索,我们按照叔叔教的方法(利用滑板上的一根刹车棒)往下滑,脱离绳索的滑板,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从坡顶顺着滑道往下滑,速度非常快,眼看要碰到前面的滑板了,我急忙把那根刹车棒往后一拉,滑板停住了。等前面的滑板滑远了,我才启动滑板,滑呀,滑呀,速度越来越快,像一匹脱缰的骏马飞快地驶向终点。快到终点了,我又一次刹住滑板,然后慢慢地到达目的地。
“滑道”玩完了,我们又朝“迷宫探险”走去。找了半个公园,还是没有找到“迷宫探险”,大家就找了个地方休息了一会儿,接着找。终于在“儿童乐园”里找到了。我们五个人买了票,手挽着手、开着手电筒,慢慢地走进去,往开着灯的地方走,碰到了好多恐怖的怪物,饶晓梅最勇敢,他走在最前,每次都替我们“通风报信”。有个地方设有“机关”,大家都不知道脚踩到了“机关”,旁边的墙会倒下来,不过并不会伤到人。我们走啊走,来到了一具“尸骨”,吊在墙上摇来摇去,我等他们四个都过去了,看都没看就飞快地跑过了这具“尸骨”,只是出来的时候听她们四个讲的。终于走出了“迷宫”,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个个脸上都“淌”出汗水。接着,我们又向“金龙滑车”走去,买完了票,坐上了车子。车子开动了,非常快,一上一下,挺恐怖的。我和雅芬坐在一起,遇到惊险的地方,我和她便放声大叫。这样转了两圈,车停下来。我们又跑到“魔镜迷宫”,刚走进去,就被一大堆镜子挡住了视线,我们只好凭手感走,我是走在第一个,时不时碰到镜子,总是引起她们的笑声。走过来走过去,明明看到了出口,却迟迟出不去。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的“苦战”,终于走出了“魔镜迷宫”。
这次的游玩让我大开眼界,而且还让我感悟到了不少东西。比如,胆子要大一点,要通过思考,不盲目而行……
篇2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大学生 情商育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的凝聚和外化,也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促进、导向、约束、规范、激励和教育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品质、知识视野、能力特长、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情商育成等诸多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校园文化有利于促使受教育者成为“适者”
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他们在感到大学不同于中学的同时,对大学表现出不适应。新生们如何能在学习和生活上缩短适应期,从心理和行为上很快从中学生过渡到大学生,这正是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所寻觅的一个基点。而环绕这个基点周转的正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以稳定的形式而存在,这正是它本身的文化属性,不管是谁,只要在校园中都会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改变着你的心理行和行为。校园文化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影响、培养和塑造校园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大熔炉。
大学新生对大学表现出的不适应,是由于大学与中学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以及由此决定的不同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因素决定的,因此这种不适应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两者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四有”人才。因而这两种教育的衔接,最根本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教育,使其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诸方面与现实认同,逐步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根据我们的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正处在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日趋增强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其一,日趋增强的独立性与不可摆脱的依赖性之间存在矛盾:其二,自我意识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开始加剧;其三,自我评价能力增强,但仍有片面性;其四,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上述矛盾成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是学生思想形成、发展、变化的内在因素。校园文化的各种形式,例如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歌舞演出,讨论会、辩论会、演讲赛、读书活动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黑板报、墙报等都可以滋润和美华学生的心田,提高他们的精神素质。因此,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会感到生活愉快、心情舒畅,可以怡情养性、悦志悦神,增添生活情趣,获得精神享受,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舒畅的心情和愉快的氛围可以促进他们生理机能的协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增强角色感。
2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所谓“导向”,是指学生的个体行为和价值观念顺应周围群体潮流的倾向。因为人对事物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着类似现象,个体的信念、抱负、志趣会受到群体中其他人的影响,甚至群体中多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会成为个体行为的指南。可见,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对于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校园文化把大学生与集体联结起来,主要是通过各种社团活动、非正式群体等形式。正规的课堂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他们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和情感需要,自然而然就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入某种社团或参加某些文化活动,这既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增长了才干,又锻炼了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参加某种社团或者文化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对集体(班集体、各种文学艺术团体、年级、学校)的荣誉观念,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可以这样说,集体让学生产生荣辱与共的心理,集体观念能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使感情升华,让整个校园充满温馨、友爱。
校园文化把大学生与社会联结起来,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及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已为国家、社会、学校所共识,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目前大学生一种能动的主观愿望。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感知社会生活,发展个性特征,增长业务技能,完善品格素养。国家、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与大学生自身的需求意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达到了和谐统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汲取营养,正确中肯地评价自己,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许多大学生对通过社会实践而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生活技能有很深感受。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各项指标值均高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智力等方面作用的指标值,这也显示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常是生动,有感性认识的思想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
3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特定文化环境会为受教育者评定自己的品德、行为和人格提供内在的尺度,这种尺度规范着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事实上,学生对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的评定尺度更多的是在课堂之外形成的。学生对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的评定尺度往往是他自己全部的生活和学些经验中积累起来和培养起来的内在信念,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上形成的成败感和得失观是其自我评定的准绳和准则,他们又往往根据这种自我评价评定的准绳和准则来规范自己的品质,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确定着自己的人格形象。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会给学生提供一个高标准的尺度,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评定准绳和准则,来规范自己的品质,调整自己的行为。
4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有利于帮助学生保持乐观心态,培养主体精神
校园文化对受教育者有较大的激励功能。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群体需要、群体目标会增强群体荣誉感和个体发奋向上、不甘落后、努力拼搏的心理倾向,有助于大学生培养主体精神。
实践证明,一个学生人格的完善、学习的好坏或将来作为的大小,其主体精神往往起主要作用。所谓主体精神,是指人主动适应和改造自然和社会,主动认识和完善自身人格的心理倾向及其行为表现。它包括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校园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和校园精神,对大学生主体精神的培育有着特殊功效。这主要表现在:
4.1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1世纪,世界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是创新上的竞争。青年学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接班人,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但是,我国教育由于受到两千年来封建教育思想影响和计划经济带来的束缚,灌输多,启发少,因袭着“外压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把学生作为“驯服工具”和“知识容器”,造成学生思想上习惯于循规蹈矩和摹仿,缺乏独立思考、自主意识、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的勇气和能力。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体现着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特点,具有激励前进的推动力。各类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了学生们多方面的精神需要,为学生打破以前的思维定势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学习知识,交流经验,挖掘潜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自己的主体精神。
篇3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特殊状况,使他们缺乏一定的家庭文化教育与情感交流。本文中笔者结合农村留守小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谈谈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留守儿童 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他们也许没有充实的旅行生活、没有其他各种组织活动的入场券、没有新颖的电子科技产品、没有更多的娱乐活动组织、也没有良好的家庭知识引导。但是农村小学生也有着城市小学生所没有的独特的乡村环境,广袤的自然资源,纯朴有趣的乡村趣事。抬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低头河流弯弯,晴天风尘仆仆,下河捉泥鳅,上树掏鸟窝,雨天泥土裹裤腿……他们的生活朴实而又不失乐趣,调皮中带有野性。这样的生活给农村小学生带来用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只要正确引导其感悟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让生活的泉水在作文中流淌,纠正作文认识偏差,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一样可以写出优秀的作文。
小学生写作常常用词混乱,缺乏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引导是构建知识的过程,以便完成其作文的主体内容。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语言表达。字词是组成作文的基础,是作文表达意思的工具。对于农村小学生,他们自小生活在农村,日常讲的是方言,对事物的语言表述夹杂很多地方性用语,而这些地方性方言很多难以用书面语表达出来,这就导致农村小学生作文中存在一定的用词难题,很难将心中所想正确的表达出来。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所学词语,在校园内提倡讲普通话以规范学生的书面语,使得口语向书面语不断转化。倡导学生尽量用所学过的词语,恰当的使用词语可以让作文有血有肉变得更加生动、丰满。如果学生出现用词不当,老师应当先鼓励再改正,给足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有时候犯错也是一种创造过程,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语言个性。
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存在抄袭、言语以及情感匮乏,很多小学生谈到作文就色变,不知道怎么写,对作文产生一种抵触心理。俗语:“趣浓劳轻,乐此不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作文就不再是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恐惧,而是一种探索、追求。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引导学生克服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
一、开展活动
目前农村小学生知识匮乏,加之小学生接触作文不久,对作文往往素手无策,写作文时常常无话可说。因此,老师应该针对农村留守孩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组织孩子们开展喜闻乐见的作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例如当地民俗调查活动。
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婚俗寿礼,小孩满月抓周、造屋乔迁庆贺、开业造桥的规矩等等农家庆贺节日,有他们自己的方式:节俭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亲访友,喝上两盅,常常乐的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村特色的清明节插柳枝、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还有吃乌饭、包饺子、送灶、接财神、跳龙灯、贴春联,等等。在不同的节日,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其来历,使学生了解民俗、感受民俗、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习作。
另外,还可以把民间传统特色的游戏引进课堂,如在体育课上带领孩子们放风筝、转陀螺、踢毽子、滚铁箍、跳皮筋,既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又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还有了习作的活水源头。
二、展示优秀习作,让每个孩子有成就感
可以组织优秀作文展示,通过作文展示一方面给小学生表现自身的机会,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另一方面通过作文展示使学生更加肯定自己,提高对写作的认真态度,此外也暂时让没有得到表现机会的同学更加积极练习写作,以得到展现自己的机会。近年来,我辅导的孩子习作《采茶叶》《捉泥鳅》《放羊》《我和爷爷比学校》《摸田螺》《爷爷考驾照》《奶奶爱上呼啦圈》《我教外公发短信》……300多篇习作发表在各级报刊以及少儿杂志,学生摄取这些农村生活画面,写下来,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陶冶。
三、增加阅读量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量的阅读能使小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词汇,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农村没有图书馆、没有城市那样众多的书店。留守儿童,受经济条件限制,能购买书籍供其阅读的家庭有限,可见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是相当贫瘠,我们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少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图书角,确保学生有书可看,另外老师有计划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书交流,写读书笔记,征文比赛等,不仅促使学生阅读,还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兴趣素材 多练 修改
作文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教学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却不太乐观,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下了苦工,但作文难教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改善,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依然存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1]
一、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可采取以下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作文情境是指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去感受,进而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语言描述、实物模拟、图画再现、联系生活等手段创设各种写作情境,诱发学生思维,使他们在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等一系列过程中“实现自我”,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进而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2.多表扬、鼓励,激发兴趣。多表扬、鼓励,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也是增强他们写作信心的前提条件。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不高、信心较低,在作文训练中,教师更应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如一个好的构思、一个独特的见解,甚至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多给予表扬、鼓励,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使学生不断体验到语言表达的成功与进步,增强作文兴趣。
除此之外,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佳作展示等。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扩大其知识面,使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重视阅读和积累,丰富作文素材
俗话说,“共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写文章就好比盖房子,积累材料好比备料,要先准备好砖石、木材、水泥、钢筋,这所房子才能动工兴建。由此可见,积累材料的重要性,学生平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写文章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相反,则会感觉头脑空空,即使冥思苦想、搜肠刮肚,甚至咬破笔杆也写不出好文章来。那么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材料。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重视阅读,多读书,才能丰富语言材料,写文章时才不至于无词可用。语文课本中收录的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其文质兼美、思想深刻,很适合小学生阅读,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并做好阅读指导,从而使学生掌握课文中一些好的写作方法、好的构思。当然,仅靠阅读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是不够的,教师还要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要求学生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中用上,进而写出辞藻华美的好文章。
2.学会观察,积累生活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当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了比较丰满的程度时,才会灵感不断,写文章时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因此,在写作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留心学校中同学最近的变化,观察城市、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 .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之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其次,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有意识地组织各类活动,使学生能积累较典型的材料。比如,庆“六一”游艺会、迎“元旦”亲子登山、庆“国庆”国情知识竞赛等;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等;平时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采访等。只要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充实的内心感受,怎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言?
三、授予技巧,拓宽作文思路
有了素材,不会运用,没有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学生仍然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而作文的核心是构思问题。只有有好的构思,学生才可能文思泉涌,写出有内容、有内涵、有思想的好文章来。下面,我结合平时练习,以以下几类常见作文类型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巧妙构思。
第一类:观察作文――以夕阳为例。描写同一人或事物,观察者的观察角度不同,自身的感官体验也就不同。如景物描写《好个夕阳》,应先确立情调(喜爱、赞美),然后描绘夕阳的形状、色彩及诸多变化和作者的感受;记叙文《夕阳红》,应以“夕阳”为喻、以“夕阳”为背景,写一老人为社会做有益的事。[2]
第二类:半命题作文――使我 的一件事。教师应先让学生将题目补充完整,填入最能表达实际内容或情感的词语,诸如“激动”“悔恨”.再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把作文思路传授给学生。
第三类:看图作文――作文自拟题。学生应先看清图画内容,然后在教室引导下分析、理解图意,以抓住图画内容的深层含义,明确主要观点,最后构思。
四、自评互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评改环节,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作文,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进而在修改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具体来说,学生互评或自改作文,除了从立意、构思、选材等方面进行修改外,还需对所评改的作文进行语段、字词,甚至标点方面的修改。修改作文时,学生如遇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懂的字词,可求教老师或借助工具书解决,也可同学之间共同协商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在评改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步骤,使他们逐步熟悉评改要领,提高修改质量。[3]
总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要想使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正有所提高,教师就要与时俱进,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或框架,不断探索、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使作文教学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曹高桅.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探究[J].青春岁月,2012(12).
篇5
关键字:新课改;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考
前言
新课程改革旨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加强小学生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多样化学习。新课改对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降低习作要求,提高小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刚开始学习习作的小学生并不能写出优美的的文章来,他们的语言是稚嫩和天真的,习作的结构往往是记流水账式的,习作中也往往是错别字连篇,颠三倒四,词不达意。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最初的习作要多宽容、多鼓励、多欣赏。《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小学生写自己感兴趣,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感想以及想象中的事物,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明确习作教学的目标,培养小学生习作的兴趣。
(一)引导小学生关注社会焦点和热点
小学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该联系小学生所关心的焦点和热点,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观看奥运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国庆庆典等喜庆的节目,并让小学生描写精彩难忘的场面,
(二)提供直观材料
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或实物观察,创设直观的情境,运用教学图片,或走向课外写实物等。比如让小学生写一种水果,写作前让小学生观察一种真实的水果,引导小学生用眼睛去看,用鼻子去闻,用手去触摸,用口去品尝等,这样,小学生对水果的形状、大小、颜色、香味、滋味等方面都有了具体而深刻的体验,促使小学生产生想说话,想写作的心理需要,提高了小学生习作的兴趣。
二、促进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改要求习作要贴近生活。小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往往是心中有话却写不出,或是写得不具体、不生动,这是因为小学生在平时没有积攒足够的语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小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并规范自己的语言,潜移默化或有意识地学习和运用他人的语言来描述事物,真正做到"言之有物"。教师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应该重点点拨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不能对小学生的习作内容搞"一刀切",从而导致小学生缺乏习作内容的积累以及写作的需求。发表的欲望是写作的根源,平时的生活素材积累得越充实,习作就越简单。语言的积累需要教师确立大语文教学观,努力把习作教学从课堂内转向生活实践。小学生生活素材的积累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的积累、思想认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活的积累。教师要让小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话,就要引导小学生寻找它的源头,而源头就是小学生真实的生活。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小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不断丰富写作素材。写日记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小学生每天写日记,鼓励和引导小学生随时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感受,并长期坚持,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是小学生在习作时必须具备的能力,只要想象丰富,小学生就容易写出优秀的习作。
(一)创设情境,鼓励想象
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该精心创设各种富有情趣的情境,并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以境激情,让小学生强化感受,引起共鸣。指导小学生写想象作文时,教师应该给小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写作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习作题材,激发小学生想象的兴趣,从而让小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是融理解、想象与表达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古诗体现了语言美、艺术美,教师应该让小学生通过想象来描绘出古诗的优美意境。
(二)体验生活,广泛阅读,开阔小学生的视野
小学生的童年生活是丰富而多姿多彩的,他们的心灵里往往装满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他们通过体验生活,对生活不断地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内心也会不断地涌现出许多美好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帮助他们不断地再现真实生活情景,指导他们亲身体验生活,促进他们的美好情感的产生。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提倡小学生多读书,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关心社会生活等,只有这样,小学生的想象才会有依托,从而促进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有效奖赏,激发小学生习作热情
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生习作之后的有效评赏,能够让小学生体验到习作的成功,激发小学生的习作热情。成功动机是激发小学生的习作热情,维持小学生的习作兴趣的支柱。小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习作品尝成功的喜悦,只有获得了习作的喜悦,才能激励他们再习作的动力和热情。教师在小学生习作后的评赏让小学生看到自己习作中的优美句子和良好表达,让小学生发现自己优秀习作的闪光点,并成为全班的楷模,从而享受习作成功的喜悦,不断前进。同时,小学生又在评改和赏析他人优秀习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从而学习到他人的优美习作。
参考文献
[1]蒋琳.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与效果反思[J].新课程(教研版),2010,(8):12
[2]张爱华.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J].魅力中国,2009,(29):45-46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境教学 快乐作文 开放作文
一、快乐作文的意义
这里的快乐作文不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而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特别是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如果能够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养成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就能逐步甩掉对习作的厌恶、无奈和被动应付的“包袱”,从被动的“要我写”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写”,使习作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欲望,这就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
二、创设各种情境,增强学生习作兴趣
“创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习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于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创设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如春天到了,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寻找春天,感受春风拂面,阳光和煦的春光;下雨了,让孩子们趴在窗口观察雨景及行人的反应;秋游时,让他们看看秋天的田野,感悟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为了写好观察日记,发动他们搞一些饲养活动,如养蚕,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养兔子,观察它的分娩及喂养小兔的过程;种蒜头,观察变化过程。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并在批改后及时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乐趣。有了乐趣,才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自己的精心饲养和仔细观察,他们的观察日记写得绘声绘色,富有活力。
又如,教他们写“一个___________的人”时,可以先让孩子们提前观察自己选定的对象,从中提炼出中心,确定写作重点,并在课堂上请同学们提意见,及时修改,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取得较好的效果。
2.通过设定的游戏让学生有感而作。如结合“国庆”游园会让学生通过游戏习作,学生兴趣很浓。游戏结束后都能积极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叙述,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内容具体,语言生动的作文。
3.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第九册作文教学中我以“学做小小导游员”为主题,安排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安排学生对家乡的风景、名胜或其他方面值得参观的地方进行调查了解。然后,一人做导游,为全班其他“游客”介绍家乡的某一处风景名胜或值得参观的地方。
三、鼓励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
1.日记式作文,降低行文难度。日记式作文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如第九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是:(1)写一件暑假中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过的、听到过的事。(2)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3)注意语句通顺。三个要求全部达到,对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让学生以日记形式分成三次写,就可以分散难度,提高作文质量。第一次,只要写暑假中一件真实的事;第二次,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达到语句通顺;第三次,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 楚,尤其是经过部分,通过范读、评议、自己修改,明确叙述经过时把主要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及自己的心理表达出来。这种针对同一件事分散时间逐步深入地完成作文的形式,表面上是降低了要求,其实是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达到了写作要求,是绝大部分学生所喜欢的,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
2.书信式作文,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如写《一件难忘的事》,这是一个选材很广的题目,既可以写富有意义的人或事,又可以写令自己惭愧、得意、激动、兴奋的人或事,但是学生觉得题目不新鲜,提不起劲。换一种方法,把作文要求稍作改变,即请学生给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写一封信,诉说令你难忘的一两件事。写给自己熟悉的人,学生觉得比较亲切,字里行间蕴含着童趣、童真,令人感动。
3.想象式作文,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例如,《凡卡》一文,当凡卡满怀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吗?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呢?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呢?让学生大胆去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
总之,通过创设情境,不拘一格的多类型快乐作文,再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更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习作积极性,真正达到新课程提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洪凤英.浅谈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J].语文学刊,2009,(24).
篇7
????偶然间,我发现了那张陈旧的信封上写着“邱婕文收”几个大字。哦!我猛然惊醒,那是李老师您写给我的信呀,是我第一次收到老师的信呀,那种喜悦是无与伦比的,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我像从前一样再一次拆开了信封,静静地看着里面的内容,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不断掉落,我到现在也没有想到,在您的眼里,我是那么得完美,仿佛没有一点缺陷。虽然,字写得不是很多,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这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都让我记忆犹新!
????如今,我小学毕业了,可是我不管怎样都不会忘记李老师您的。是您让我爱上了日记,爱上了作文。是您把我培养成三好学生,使我有资格跨入金华一中。
????当我以一名中学生的身份走进外国语学校的大门时,迎来的是心中的种种苦涩与惆怅。初中生活苦呀!国庆节的一天,我听说您回家了,我约了我的好友飘逸到您的住所找您,可惜,没能如愿!遗憾呀遗憾,不知何时再见恩师!
????这几天,我梦里都是小学时的伙伴和老师。李老师,您还是那样的年轻、漂亮,您的话依旧是那么地风趣、幽默,可又是那样的威严。虽然,您没有把我们教毕业,但四年下来,彼此之间都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想当年,是您用您的心血照亮我们的前途,是您用辛勤的汗水冲走了我们学习上的困难,还是您用您那张严肃的脸教导着我们迅速成长。经过您的培养和浇灌,我们懂事了,我们也稳重了,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了,不再像从前那样调皮捣蛋,无所事事。今天的成绩向大家显示了我们三班的实力,有5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理想的学校,是这届各班之最,您是完全有理由骄傲的。
???李老师,在金华市外国语学校,我和飘逸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作文,考取更好的成绩来报答您的恩情的,等着吧,等着我们的好消息!
????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
????
???? 您的学生邱婕文
????
????
篇8
一、培养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有趣的童话故事,为此,我每周一下午特意安排一节阅读课。在课上,我给学生们讲述《白雪公主》《小红帽》《皇帝的新装》等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当讲到《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小朋友扮演那位愚蠢的皇帝,他穿着子虚乌有的纱衣在热闹的大街上神气活现地游行,笑得学生们前俯后仰。孩子们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故事中来,感受到了故事的有趣。接下来,我便抛砖引玉,要求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有趣的书籍。第二天课前,我用十分钟让学生口述故事情节来回忆故事内容。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特别喜欢上阅读课,也会主动从家里带一些故事书来阅读,这就为课外阅读开了个好头。
二、推荐适合的读物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对话。”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识字量有限,可以向学生推荐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书籍。因此,我在教学生学习新课时,课前或课后向学生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籍或资料。如上二年级的《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之前,我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查看并阅读2001年申办北京奥运会的资料;上完《静夜思》,要求学生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上完《卡罗纳》一文时,我布置学生利用小长假阅读《爱的教育》……在课前或课后,让学生扩充一些阅读资料或书籍,这样会对课文内容更容易理解,既开阔了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比如:三月份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我让学生阅读雷锋的故事,再查找当代的雷锋的事迹来补充学习;遇上国庆节,学校开展“迎国庆”活动,我布置学生诵读爱国的诗歌,阅读反映祖国面貌的资料;每逢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到来之时,我会要求学生查找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与其相关的故事。通过课外阅读,不仅学校的德育工作扎实有效,也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指导读书方法
态度决定高度,方法决定效果。好的阅读方法能大大提高阅读的质量。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小、理解能力欠缺,课外书则需要家长陪同阅读。有时候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帮助孩子答疑解惑;有时父母是孩子的忠实“听众”,耐心地听孩子复述故事内容。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思想渐渐成熟,有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这时,教师则需依据文章的长短或体裁的不同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我认为篇幅短小的写景或者是诗歌等文章,可以采取熟读成诵的方法。篇幅较长的小说则应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区别对待。(1)掌握读书程序。一本书先看标题、内容和序言,尤其是作者的特别观点。再查看目录,弄清书的大致情节。然后注意书后的索引及引证相关的书籍,以便解读需要理解的词汇。(2)了解读书方法。培根说过:“浅尝辄止,有些书不妨囫囵吞枣。”有选择的阅读是为了把力气花在刀刃上,针对不同类别的书籍可以选用不同的读书方法。一是浏览性阅读。对于那些浅显易懂、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或是长篇小说中那些穿插故事情节的一些过渡性语言,可以随便浏览一下,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二是选择性阅读。对于书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以便理解记忆。如读《百科全书》《昆虫记》,书中有许多科学知识需要学生理解,对待这类读物不可随意浏览,而是要学生重点阅读书中的科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下来。三是品味性阅读。对于名家名篇或文笔优美的优秀作品则采取精读的方法。在读中细细地品味字词的运用、文本的意境等。读此类的文章时,需要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针对文中精彩的场景、生动的对话、细腻的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可以建议学生用笔在书上画起来,熟读背诵;文中出现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议论等可以建议学生用特别符号做好记号,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四、展示成果来激励
篇9
[摘要]对学校来说,社团活动是课堂内知识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将从小学社团活动的设置、管理和评价等方面提出有效开展小学社团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社团活动;策略研究
小学社团活动,是在保证教学任务正常完成的前提下,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愿选择参与与否的集体活动。它对提升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因为小学社团现在还处于初期建设阶段,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学校不重视,教师一手包办,社团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学生参与不积极等等。针对社团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现总结出一系列对开展小学社团活动有益的措施,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
一、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设置社团活动。
开展社团活动,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素质,还要让学生能够乐在其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学校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如,有部分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存在困难,那么就可以开展写作社这样的社团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切实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重对社团活动进行建议和指导。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无法单独进行社团活动,这就要求有专职老师对学生的社团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建议和指导。从活动的设置、活动过程、活动方式方法、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等方面,给予明确的引导和辅助。另外学校开展社团活动要根据自身条件来进行,从师资、活动场所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现有条件适合开展什么活动就开展什么活动。
三、要保证小学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还要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
建立评价机制,要根据各个社团的不同情况进行设置,不能一概而论。评价机制的作用在于调动积极性,激励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另外评价机制的建立,不能只侧重于结果,也应该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注重学生的成长和情感体验,从而将社团活动打造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良好平台。
四、促进社团活动与学科教学之间,社团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
将社团活动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为社团活动注入无限活力。社团活动侧重于实践,而学科教学则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将两者融会贯通,合为一体,打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时展要求的教育模式,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应该积极搭建平台,促进社团与社团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给每个社团提供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机会,见贤思齐,促进共同发展。
四、学校应加大对社团活动的支持力度。
学校应提供充足的项目经费,保障活动所需的器材、设备和场地等条件。物质条件是前提,只有在保证物质条件的前提下,学生社团活动才能够有组织、有秩序、有规划地开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的重组构建,倡导现有教师加入社团辅导教师队伍,并通过一系列相应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辅导水平。
对于小学生来讲社团活动是必修课,每个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并且乐在其中。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行,保证社团能够在学校进行有效开展,真正让小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社团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爽晨.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8(27).
[2]姚汉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甘肃教育,2017(1).
[3]侯萍.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J].成才之路,2016(34).
[4]叶国庆.小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研究[J].青少年日记,2019(2).
篇10
一、作文评语中的“弹”,即是“收”,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收拢和规范,批评和指正
1. 对学生习作的“离题”现象进行指正
有些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丝毫不看题、不审题,提笔就写,很多时候直接导致作文偏离习作要求,即通常所说的“离题”。针对这种现象,我的作文评语以信的格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你”为称呼,拉近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就心理学而言,就是运用了“自己人效应”。“自己人效应”就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如我在学生的作文评语中这样写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作文语句很通顺,可是你难道没有发现你写的内容与题目的要求相隔太远了吗?如果你的大眼睛能在写作之前读清楚题目的要求,那你的作文肯定会更好!”,“这次作文要求是写一件事,你却写了三件事倩,老师相信你能把这其中的一件事情写得更完整,更有趣。下次努力哦。”这样的评语一目了然,直观性强,容易让学生记忆深刻。
2. 对学生习作中的“白话文”、“网络文”等现象进行指正
不少同学网络聊天喜欢使用时髦的网络语言,有时在不自觉中把这类语言带进自己的作文中。例如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我仲意画画,但系妈妈说,学习先是最重要的……如此口语化的作文,在学生眼中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可是在语文老师看来,它就离新课标的要求相去甚远。我在评语中针对类似的现象进行分层次评价:“你的作文很适合口语交际,再仔细读读,你会发现跟课文有一定的差距,要素模仿课文的句子,也许更精彩!”“我们是中国人,请你在中文习作中使用普通话表达。”使用习作评语都能使这种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作文评语中的“赞”,即是“放”,对学生习作中的亮点部分进行肯定和放大,表扬与鼓励
1. 评语既“评文”又“评人”
黄立平老师在其著述《作文评语写作研究》一书中明确指出,作文评语的内涵是由“评文”和“评人”两部分组成:也就是说,评语不仅要评价、赏析学生文章,而且还要评价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品质、道德、心理、情感、态度等因素,即“人的因素”。其实,对于老师的评语,学生最关注的往往不是那一个分数,也不是技能、优劣的指点评价,而是字里行间所反映出来的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扶持,还是厌弃。因此,既要重视对小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又要重视作文的育人功能,作文课才不会失去了它培养人、发展人的培养初衷。我班的一位学生在写《愉快的国庆假期》时,洋洋洒洒几百字都在介绍自己一个假期在家里玩“愤怒的小鸟”电脑游戏是如何的“废寝忘食”,虽然语言真切,可是这样的假期,实在令人心寒!为此,我在学生的作文后面写下了这的评语:“看了你的作文,老师除了感受到‘疯狂’二字外,却感受不到愉快,老师有个建议:想要有个真正愉快的假期,读书、练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愿意尝试一下吗?”当家长看到这样的评语后,打来电话说孩子回家比平时少玩电脑游戏了,说是老师一起多看书,其言语间满是欢喜。当学生的认识有偏差时,需要老师及时地给他点亮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