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3-31 16:0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比例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比例的应用

篇1

丁家镇中心小学    李红梅

设计说明

 1.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切实可行的,对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本设计通过让学生找玩具汽车数量与小人书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和列举比例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本设计以扶代讲,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能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而且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合作能力及归纳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 、经历多种方法解决“物物交换”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并自主探索解比例的方法,理解根据“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会正确解比例。 

3 、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教学难点:

 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 .下面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能组成比例吗?(白板出示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师讲《完璧归赵》的故事。秦王打算用什么来换和氏璧?其实这种物物交换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学生举例,课前,老师就收到了这样一则信息,淘气是玩具汽车的收藏爱好者,笑笑喜欢收藏小人书,两人一商量,打算资源共享。引出新知——《比例的应用

三、实践探究、精讲点拨

活动(一)“物物交换”,提出问题

呈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并尝试提出问题。

他们经过商量,打算用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设计意图:通过“物物交换”,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呈现“玩具汽车换小人书”这一情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活动(二)尝试解决,体会联系

1、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把你的想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2、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体会在“物物交换”的过程中,玩具汽车的数量与小人书的数量之间存在的比例关系。

3、学生介绍每种方法的思考过程,强调尽管思路不同,但各种方法都围绕玩具汽车个数与小人书本数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展开。

活动(三) 拓展策略 列比例解答

1、教师引导: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同学们能否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两句话写出比例的,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尝试列式。

3、交流汇报写出比例的主要依据。

4、学生独立解比例。

5、汇报结果。  

6、验算:把求出的结果代入比例验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学生自主验算)

7、教师小结。解比例的关键是根据“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写成等式,再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设计意图:将解比例的学习融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独立解决,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这样学生对新知识就会更加理解。 

四、分层练习、生生过关

(1)完成练一练1、2题

(2)完成练一练3、题

    五、拓展延伸、优化提升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比例知识;有效应用

引言:比例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其中主要包括有计算、图形、统计等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概念和其性质,明确比与比例的区别,并在其基础上对其进行巧妙应用,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技巧的提高有重要的帮助。下面本文就在对比例概念和性质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学习中比例知识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

一、小学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1)比例的概念

比例在数学中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与总体的数量的比值,用于总体的构成或者结构的反映。在小学数学中比例的概念为:当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时候,我们就称这四个量成比例,记作a:b=c:d。比例中的一个量发生了变化,必定会引起与它相关的另一个量发生变化,其中比例又分为正比例和反比例。

关于比和比例的区别,从组成和结构上来说,比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表示两个数的商。而比例是由四个数字组成的,是形成了一个等式,是一个表示的是两个相等的比的式子。

(2)比例的性质

(1)比例式的内向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即若 ,则 .

(2)和比性质。即若 ,则 .

(3)分比性质。即若 ,则 .

(4)和比性质。即若 ,则

(5)更比性质。即若 ,则

(6)反比性质。即若 ,则

(7)等比性质。即若 ,则

熟悉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对其进行熟练的应用,在解决小学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二、小学数学学习中对比例知识的有效应用

比例知识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主要是用在应用题上的解答。利用比例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一方面,能顾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比例知识的巧妙运用也能够使问题变得简单化。比例知识在应用题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正比例和反比例两大部分。

(1)巧妙的转化思想结构对比例知识进行应用

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分析角度的差异,往往同一道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我们要能够从这些方法中选择将问题简单化的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如果能够转化思维结构,对比例知识进行巧妙的运用,就能达到将一些应用题简化的目的。比如说,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题目:现在要修建一条长20Km的公路,6天修了3Km,照这样的速度,还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路修完?在这道题目的解答中我们要把握住其中的不变量,即修路的速度,这正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那么经过分析我们知道,如果假设还要x天才能把这条路修完,由于其修路的速度是一定的,那么就能得到其解答式为(20-3)/x=3/6。由此便可得到结果。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呢?我们知道比例的性质中还有一个反比的性质,由更比性质,我们可以从第一个式子中得出,修路所用的天数和所修的路的距离是正比的,即x/6= (20-3)/3。这样题目的解答变得更加简便了。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和比性质由第二个式子可得,(x+6)/6=20/3。这样的解题方式还有很多种。通过这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使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思路对问题进行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还有灵活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2)逆用比例的性质解答数学学习中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比例中有这样一个性质,即若四个数成比例,那么比例式中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反过来,如果两个数的乘积等于另外两个数的乘积,那么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式。这就使比例性质的逆用,巧妙的运用他的这一性质,能够把数学学习中一些比较难的问题简单化。

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小明一本书一共有580页,已经读过的页数的3/5等于没有读过的页数的4/3,那么请问他读过的有多少页?在这道题目中,我们根据题意的分析可知,已经读过的页数与3/5的乘积等于没有读过的页数与4/3的乘积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已经读过的页数:没有读过的页数=(3/5):(4/3)=9:20。接着再用比例的性质即可解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的解答,不仅将问题变得简单,并且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学生会觉得原来比例的性质也可以这样用,那还有没有其他的用法呢?学生在产生好奇心的同时增强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正、反比例在数学中的巧妙应用

在数学中一些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引导小学生使用正、反比例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现要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500m,30天可以修完,实际上前3天修了1800m,照这样的速度,修完这条路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在这道题目的解答中,我们知道,无论按照哪一种方式的修路,其修路的速率都是一定的,因此,所修公路的长度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假设修完这条路需要x天,那么就有1800/3=(500×30)/x。同时我们也可以这样想,工作量也是一定的,那么工作时间和工作速率之间就是反比例的关系,利用这个能不能解答这道题呢。其实也是可以的,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到,(1800÷3)×x=500×30。这样同样也可以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在运用正、反比例进行问题的解答的时候,能够加深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有意识的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利用比例知识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有非常重要的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比例的性质对其进行灵活的应用和逆应用,开拓新思路,开发新视角,帮助学生了解比例知识在不同的解题中的应用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比例知识学习方式,使他们将学习和乐趣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达到更好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曾洪芬.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Z3):62-63.

[2]于秀鹏.浅谈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巧用比例知识[J].新课程学习:上,2012(2):231-232.

篇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49页的例7。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了解了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之间的关系,会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求出比例尺。本课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能根据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在应用过程中了解比例尺的价值。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经验,能运用分析综合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可以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比例尺的应用价值,能根据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能根据问题寻找需要的条件,根据条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画图。

教学重点

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探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下面是明华小学附近的平面图。

1.根据这幅平面图,能求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吗?

(1)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添加条件“比例尺是1:8000”,并让学生在作业纸上动手测量出少年宫到明华小学图上距离为5厘米。

(2)学生根据寻找到的条件独立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

学生有如下方法:

A:5÷■ B:5×8000

C:用方程解。

解: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x厘米。5:x=1:8000

(3)小结:要求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就需要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量出图上距离,然后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我对教材例题作了一些取舍,去掉了原例题中“比例尺是1:8000”和“量得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这两个条件,“逼迫”学生根据给出的问题思考所需要的条件。这样做,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另一方面调动起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地解决问题。多种解法的呈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体会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

2.出示:有一所医院在明华小学附近。你能在图中标出这所医院的位置吗?

(1)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在图中标出医院的位置。在此基础上给出条件:医院在明华小学正北方240米处。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结:要在图中标出医院的位置,就要知道明华小学到医院的图上距离,而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就能求出图上距离。

3.反思、比较:刚才我们解决了哪两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都是根据什么来解决的?

设计意图:要解决“在图中标出医院位置”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分析。让学生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全过程,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意识都大有益处。“反思”引导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经验。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

二、比较,感受各种比例尺的价值

1.放大比例尺。

下面是一个正方形精密零件的平面图。

(1)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信息?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比较:观察一下正方形零件的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你有什么发现?

2.线段比例尺

这是一张中国地图。

(1)怎样求出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让学生上前动手测量出上海到北京的图上距离。

(2)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11 厘米,请你算一算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3)交流。(学生会出现分别用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情况。)

(4)比较:你认为选用哪种比例尺计算比较简便?

3.比例尺的变化

(1)比较:还有一幅中国地图,它的比例尺为1:20000000。想一想,这幅地图与比例尺是1:100000000的地图比较谁大谁小?

(2)在比例尺是1:20000000的中国地图上,上海到北京的图上距离有多长?

(3)同学们通过计算得出了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1100 千米,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火车时刻表上标出的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463 千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设计意图: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都具有开放性,问题色彩比较浓。三个环节都运用了“比较”这一手段,使各种比例尺的适用范围更加凸显,通过问题解决体现各种比例尺的不同价值。而学生自己提问题、动手测量需要的数据,自主选择比例尺解决问题等,都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操作,体会实际应用

出示东关小学篮球场。请你在作业纸上绘制出学校篮球场的平面图。

1.讨论绘制这个平面图所需要的条件。根据讨论情况,相机给出条件:

(1)篮球场长是28米,宽是15米。

(2)如果要在作业纸上画出篮球场的平面图,选用下面哪个比例尺比较合适。

A: 20:1 ( )

B: 1:200 ( )

C: ( )

2.学生根据选定的比例尺,计算出相关数据,并绘制平面图。

3.交流欣赏。

设计意图:绘制篮球场的平面图比做一道封闭的应用题有价值得多。捕捉贴近生活中的素材组织数学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积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篇4

关键词 氮磷钾肥;玉米;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513;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014-01

为探讨钾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解决重氮、磷肥,轻钾肥的倾向,推广玉米平衡施肥技术,特进行不同比例氮磷钾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以促进玉米高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1-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为轻壤均质棕壤。耕层含有机质1.383%、全氮0.073%、碱解氮80 mg/kg、速效磷8.9 mg/kg、速效钾70 mg/kg。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实施

6月22日播种,采用大行距80 cm,小行距53 cm,株距22 cm的种植方式,密度69 750株/hm2。玉米播种时先在小行距中间开沟深10~13 cm,将试验用氮量的70%磷、钾肥的全部集中沟施,浅刨沟使肥土混合均匀,覆土盖好,然后按播行开沟播种。氮肥区于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剩余的30%氮肥,其他管理措施与普通管理力求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从经济效益上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B和处理D配比可有效增加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分别较CK增加纯收入1 735.36、1 637.08元/hm2,增幅分别为22.29%、21.03%。说明增施钾肥,经济效益客观。在相同纯氮含量的基础上每投入1元的肥料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处理A、处理D、处理B的经济收入分别为0.246、4.406、7.192元。由此可见,以钾肥的效益为最高,磷钾肥配比次之,磷肥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土壤氮、磷养分供应充足,钾是该类土壤的主要限制因子,应重施钾肥,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 参考文献

[1] 孙建,刘苗,李立军,等.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25(4):221-225.

[2] 罗德强,江学海,周维佳,等.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施肥研究及示范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9(10):4459-4461.

[3] 阴小刚,余增钢,吴晓芳,等.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52-53.

[4] 黄寅玲,冯晓鸽,陈海录.小麦平衡施肥技术[J].种业导刊,2010(2):20-21.

篇5

1多媒体的使用的优点

1.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有极大的帮助。还能更广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学习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愿望。诱发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教师应补充相关的语言背景知识,使学生观察到西方的文化风情,从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了解到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爱国热情,扩展国际视野。使课堂教学活动化、趣味化、交际化,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清晰的画面,配以教师的精讲启发,这些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互动式教学模式配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提高课堂效率,充实课堂内容。多媒体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省去大量板书的时间,用以扩充知识量,增加学生口语的练习,而且利用适当的课件进行授课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它既保留了计算机的交互特点,又具有视听设备完美地呈现图像和声音的优势,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生动的图像。

1.3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学生训练机会。外语教学讲究听力和口语训练。通常都是老师讲,学生听,造成了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与数据库构成的辅助学习系统,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借助学习系统可实现“一对一”式的教学,学习者只需在键盘上输入几个命令,即可得到详细的教学内容。

1.4促进教师自我提高。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外语教学需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充实新内容,反映时代生活。外语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多媒体成为教师获取知识信息最得心应手的工具。通过多媒体可以进行信息访问,可以收集到最新最好的图文并茂的教材,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对教材很方便地进行动态组织和修改,对学生也可以根据其掌握的程度调整进度,从而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通过互联网扑捉到最新资料,从而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5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新课标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而多媒体的使用能够启发学生的好奇心,综合学生多种感官,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英语课外活动中,还可以把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作为学习内容,培养学习使用计算机的技能;也可以把多媒体计算机作为学习英语以及其他学科的工具。配备辅助教学和普及各科知识的多媒体光盘软件,让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进行个别化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及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当的学习进度和方法,并且不断调整,培养了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玩一些有益的、与课文知识相关的多媒体英语电脑游戏,促使学生各感官的快速反应,寓教于乐,培养思维的敏捷,使更多感官得以协调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很好的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可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会引起负面的效果,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首先,多媒体的过多使用使课堂效果华而不实。课件的制作要有利于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绝不能以展示课件为制作课件的目的。但传统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一些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黑板板书不仅可以清晰明了地展现教学内容,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思路,随时调整、修改板书内容。教师不能成了课件的 “放映员”,多媒体工具的操作者。用投影屏幕完全替代黑板,大量的视觉信息输入对学生听觉信息的输入会造成一定的干扰,颠倒了语言的学习规律。而且课件上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放而过,影响了学生做课堂笔记,使学生对整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受到影响。这个片段用power-point,那个用flash,这里来段音乐,那儿配点声音。整堂课不断切换,看得人眼花缭乱。把原本简明的东西搞得复杂化了,学生只对花里胡哨的课件感兴趣,实质上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减少了锻炼学生语言实践交流的机会,冲淡了教学的主题,学生的收效甚少。其次,不利于教师的主导地位的体现。教师出示的有些课件,其制作与教学方案的设计相脱节,特别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未经过修改的课件,上起课来不符合自己的思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弱化了对教材、教法以及对学生的研究。再次,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每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他们习惯了感官刺激,就懒得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加上图片展示过快,在学生脑海里留下的印象非常浅。也使学生在听课上削弱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师资紧缺、设备有限,多媒体教学一般都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性活动较难进行。每个学生课堂参与及展示的机会也较少,久而久之,教学又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满堂灌。学生的积极性被抹杀了。

篇6

关键词:类比法 类比模式 静电类比法的修正

类比法是指两个或两类对象都具有部分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而可类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其结论是否正确经试验验证。实际上是用已知的现象或过程同未知的现象和过程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或联系,然后以此为根据推测未知的现象或过程也可能具有已知的现象和过程的一些特性和规律。类比法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科学方法,在各门科学中都有广泛应用。

类比法既是教学或科研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其操作的程序为:首先通过比较选择和确定类比对象,通过比较、联想、类推得出结论。选择对象是关键,比较、联想、类推是类比法的基础。

一、类比模式的分类

物理学中常用的类比模式有以下七种。

(1)两种对象有本质区别可以用类比对象的形象或象征性符号来比喻研究对象(包括抽象概念)。这通常用于理解抽象概念方面,如用流体的流量比喻电通量或磁通量。

(2)模式类比,借用一个直观形象或过程来说明物理对象和过程。例如弹性媒质质点间的吸引与排斥的作用力模型,借助于弹簧振子的串、并联来表示。

(3)直接类比,借助于所研究的对象有相似之处的其他事物或数学公式进行类比。例如表述实物粒子的德布罗意方程,是直接类比光量子的波粒二相性方程得到的,而不是推导出来的。

(4)对称类比,自然界或物理规律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可通过对称关系进行类比。例如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涡旋电场),运用对称类比推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这一结论(位移电流)。

(5)等效类比,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一个典型的等效类比的例子。他说:“做加速运动的参照系。在时间、空间的小范围内与引力场等效。”

(6)因果关系类比,根据一个对象的因果关系类比的推出另一个对象的因果关系。例如爱因斯坦利用引力场与电场的平方反比规律的相似之处,由加速运动的电荷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类比提出用加速运动的物质辐射引力波的理论。

(7)数学类比,借助两个数学模型或数学公式之间的相似,用一个领域的规律去探索令一个领域的规律。例如电场与引力场是数学形式相同的平方反比规律,通过相似变化来分析引力场的规律。

二、类比法的作用

比较、联想、类推可以促进人们的形象思维发展,激发人们的想象力,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作用。类比法在人们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有迁移作用。有些类比法如上边的比喻类比、模型类比并不严格,而有些类比法可得到问题的严格解,如静电类比法。在工科物理教学中,运用类比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电磁学部分)归纳的类比问题:

1.磁学与电学物理量的类比

电学中的点电荷q与磁学中的电流元 对比,电学中的电荷线密度λ与磁学中的电流强度I对比,电学中的电荷面密度σ与磁学中的电流面密度i对比,电学中的电荷体密度ρ与磁学中的电流面密度j对比,电学中的介电常数ε与磁学中的磁导率倒数1/μ,电学中的电矩pe与磁学中的磁矩pm对比,电学中的电场强度 与磁学中的磁感应强度 对比,电学中的电位移矢量 与磁学中的磁场强度 对比,电学中的极化强度 与磁学中的磁化强度 对比。

2.磁场与电场规律的类比

电介质的电极化面电荷密度与磁介质分子电流面密度类比,电位移矢量 与磁场强度 类比, (各向同性), (线性介质);电学的库伦定律与磁学的安培定律类比;电场的高斯定理与磁场的高斯定理类比;电场的环路定理与磁场的环路定理类比;从解题方法上看,电场部分的分立电荷的叠加原理与磁场的分立电流场的叠加原理类比;连续电荷的积分方法与连续电流的积分方法类比。

3.磁感应强度与电场强度的类比

无限长均与带点直线的电场与无限长载流导线的磁场的类比;无限长均匀带点圆柱面的电场与磁场无限长直载流圆柱面的磁场的类比;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体的电场与无限长均匀载流圆柱体的磁场的类比;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的电场与无限大均匀载流平面的磁场的类比;无限大平行均匀带电平面的静电场与无限大平行反向电流大平面的磁场的类比;点偶极子轴线延长线上一点的电场强度与圆环形载流线圈轴线上一点的磁场的类比。

三、对静电类比法的修正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比较法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比较法,便于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的认识以及把握,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地理比较法概述

由于高中地理课程强调要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学生在梳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要注意地理比较法的运用。地理比较法,即通过观察,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它是认识地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

运用地理比较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共性以及差异,实现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类比较法

同类比较,即把同一类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在课堂教学中,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比较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新旧知识中的同类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现象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同以及差异。例如:在讲到热带的气候时,可以将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进行比较,由于各个地带的降水不同,所以气候类型差异显著。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所以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在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到9月为雨季。热带草原气候当受赤道低压影响时,是湿季,受信风影响时为旱季,农业活动主要是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在运用比较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这四种不同的热带气候,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

2.自我比较法

自我比较法,即对同一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自我分析比较,能够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例如:在学习我国雨带的变化时,可以掌握其中的规律。在我国春末,雨带主要集中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会出现春旱,东北出现春汛;夏初,雨带逐渐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雨带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常出现反气旋气候;9月,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学生运用自我比较法,可以发现我国雨带变化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

3.专题比较法

专题比较法分析的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者社会经济条件,通过这种比较方法能够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了解,从而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共同性以及差异性。例如:在讲述流水侵蚀、流水沉积、风力侵蚀以及风力沉积时,虽然这四者都是外力作用,但具体说来各自形成的地貌又不同。教师在讲述时,通过引导学生将这四种外力作用的形成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综合比较法

综合分析法,即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种教学方法一般用在学习的巩固阶段,有利于使学生对整个地理要素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述气象灾害时,可以将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它们之间的形成条件、危害以及防御措施,能够使学生对整个气象灾害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的了解,便于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高中地理比较法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对比与分析。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比较法进行对比及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从而对对所学知识结构进行及时梳理。二是注重掌握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比较法的运用情况,从而使比较教学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地理课程的特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三是注意综合性。由于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复杂,综合性和区域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比较结果的有效性。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地理知识的特点,正确运用地理比较法,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国波.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比较法应用分析[J].科学导报,2013,(06).

[2]庞海珠.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24).

篇8

一、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地理比较法包括同类比较法、自我比较法、图标比较法、概念比较法等,每种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具体情况,巧妙引入比较法,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多维度的比较,为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的异同点,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从整体到局部比较

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然后深入了解细节部分,通过整体和局部的比较,深化学生理解,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区域地理比较分析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异同点时,可先从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人口数量等进行比较,再细致比较它们的自然环境特征、人文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通过整体和局部比较,让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上对这些内容有细致的了解,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从已知到未知比较

高中地理教学时,对已知和未知内容的比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策略。该教学方式能复习已学知识,同时还能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快速吸纳新知识,掌握新内容。例如,俄罗斯地形地貌学习中,可以利用已学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地形地貌知识,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还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因果关系比较

应用比较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应该善于抓住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进行比较。例如,学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可首先比较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然后比较二者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文地理活动等方面的差异,深化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工农业生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特征的认识,进而可以得知,区域地理环境不同,区域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采用这种层层递进,逐层推理的教学方式,对二者的因果关系进行比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强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不同知识内容比较

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等,比较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区分知识点之间的异同点。尤其是在图册和图标教学中,更应该对不同知识点和学习内容进行比较。例如,要想让学生记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所在位置,大致掌握其经纬度,对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人文地理特征有基本了解,教学中应该合理利用地图和地球仪。这样既能让比较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还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让地理比较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工作,根据具体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比较研究方法,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让比较法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

(一)重视对知识点的概括与综合

使用比较法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除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比较之外,还要概括并综合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锋面气旋学习中,除了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引入气流运动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所学的大气水平运动,利用近地面等压线图,绘制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南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然后对高压和低压系统的气流和天气状况进行仔细分析,深化对气旋与反气旋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概括、综合、比较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牢固掌握所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

(二)确保比较内容的直观有效

地理知识比较时,要善于利用表格、图标和图像,让比较变得直观形象,方便学生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在五种基本地形的概念、特征、分布区域等学习中,可以综合应用地形图和表格,对丘陵、山地、盆地、高原、平原进行细致深入的对比。不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各种地形特征的认识,还能更好地区分它们的不同点,牢固掌握所学内容。

(三)保证比较的适宜与恰当

篇9

关键词:碧兰麻;利多卡因;麻醉

口腔科门诊每天都有许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治疗的患者,利多卡因一直是口腔科常用的局部麻醉剂,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医院口腔门诊于2007年开始使用碧兰麻,碧兰麻是一种口腔专用麻醉剂,成分是4%阿替卡因和1/10万肾上腺素复方注射剂。碧兰麻以其良好的麻醉效果、较少的并发症而赢得越来越多的牙科医生的认可。文章旨在通过碧兰麻和利多卡因应用于拔牙术和牙髓的治疗,比较两者的麻醉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门诊选取需在口腔局部麻醉下的拔牙、牙髓治疗的患者176例,所有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有清楚判断痛觉能力,注射局部无急性炎性反应表现。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8例患者,112颗患牙;对照组78例患者,91颗患牙。

1.2  材料:试验组使用法国赛特力——碧兰公司生产的碧兰麻复方注射液,含4%盐酸阿替卡因和1/10万肾上腺素,采用碧兰麻专业注射器。对照组使用2%盐酸利多卡因为天津氨基酸药厂制造,5 ml/支,5 ml一次性注射器,5号注射用针头。

1.3  方法:试验组用碧兰麻注射液常规黏膜下浸润麻醉,每个牙位用量0.5~1.3 ml;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常规阻滞、浸润麻醉支配患牙神经,注射量为唇(颊)侧1.5~2 ml、舌(腭)侧0.3~0.5 ml。

1.4  麻醉效果分级标准: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进行分级:0为无痛,1为轻度疼痛,2为中度疼痛,3为重度疼痛。

2 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碧兰麻与利多卡因麻醉效果比较(颗)

组别  颗数  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重度疼痛试验组 112  68      30        13          1对照组  91  49      28        6          8

试验组和对照组麻醉效果通过检验发现两者经统计学χ2检验两组药物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无痛技术及无创注射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牙病的治疗基本上都伴随着疼痛,甚至是难以忍受的痛苦。无痛治疗可以说是每位患者的基本要求,口腔科无痛麻醉是针对神经信号传递性质采用种种不同的方式,令就诊的患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治疗时所产生的疼痛降至最低,甚至于无。局部麻醉达到治疗无痛的同时,还可以使患者情绪放松,以达到更好的医患合作[1]。

碧兰麻是新型酰胺类口腔专用麻醉剂,它的主要成分是阿替卡因,分子式由杂环及五环中间链和胺基团构成,而其他麻醉剂仅由苯环,所以与利多卡因相比,它在体内更易降解,有效浓度更接近组织液,故其能穿透神经细胞膜,使之产生去极化,并且它的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组织渗透性及扩散性较强,起效快,因而麻醉时间可延长2~3 h。碧兰麻采用国际通用的卡式包装与专用注射器配套,使用方便,不易发生交叉感染。一次性使用的针头直径细,可避免穿刺时疼痛,注射过程中患者几乎无痛感。

碧兰麻含有1/10万肾上腺素,由于肾上腺素是引起心率和血压波动的主要原因,麻醉注射时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尤为引人关注,特别是处于临界血压和年老体弱的患者[2]。老年患者对麻醉及治疗带来的刺激反应调节能力较低,故更易发生意外及并发症,碧兰麻中肾上腺素含量极微,每次仅0.018 ml/支,还不及小儿一次用量(0.011 ml/(kg·次)),本试验病例中,在常规剂量下,碧兰麻对患者心率和血压影响很小。碧兰麻中含肾上腺素总量小,但局部药物相对浓度高,延长了它的药效时间,同时由于局部浓度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用量。肾上腺素的加入还减少了拔牙创面的出血,保证视野清晰[3]。

碧兰麻与利多卡因比较其优点,麻醉效果是利多卡因的四倍,几乎没有过敏性,麻醉穿透力强,起效时间快,采用黏膜下浸润麻醉,即可收到完全麻醉的效果,这不仅简化操作,而且避免传导阻滞麻醉可能出现的血肿、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4] 。

碧兰麻作为新型酰胺类局部麻醉剂,由于其穿透力强,采用黏膜下浸润麻醉就可以完成拔牙和牙髓治疗,具有起效快、麻醉力强、持续时间长、过敏反应少、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故简化了操作,提高了麻醉效果,减少了麻醉并发症。因此易于被医护人员及患者广泛接受。

4 参考文献

[1] 张敬雷.碧兰麻在牙科无痛治疗中的临床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06,8(2):285.

[2] 张金良,孙文丽.碧兰麻在口腔科的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17(1):59.

篇10

【关键词】:生物科学技术;技术应用;技术优势;技术弊端

1、当前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却是十分理想的,在环保以及化工生产领域中均有体现,通过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帮助解决了大量的生产排放问题。最初生物科学技术仅仅是应用在药品的研制中,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进步,这种利用形式已经不能得到满足,科研技术人员也逐渐的向起他层面延伸,实现使用效果方面的提升。在化工生产中应用这一技术方法已经总结了足够多的经验,但环保相关的生物技术却正处于研发试验阶段,如果能够全面\用生物技术来开展环保工作,对最终工作任务完成效率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工作积极性。早在70年代,我国便已经能够利用生物技术来帮助解决遇到的农业生产问题,并通过现场的考察来实现技术层面的优化,进而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创造一个有利的基础环境,发挥更积极的工作效果。如今的21世纪,生科科技技术应用目的在于帮助解决现阶段所遇到的综合管理控制问题,尤其是航洋环保中,解决了其他技术方法中所不能够完成的任务,提升海洋的清洁程度,在清理垃圾时也不会造成其他污染物质出现。

2、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优点

2.1.医药生物技术

在医疗行业中应用生物科学技术,能够帮助研制出创新药品,在临床治疗效果上也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够达到的。例如糖尿病人使用的胰岛素,便是采用生物科学技术仿制人体内所分泌的胰岛素,注射到人体内能够发挥糖分分解的效果。随着生物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在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现场的预防控制时,充分采取这一方法也有助于提升最终的治疗效果。医药行业发展中,生物科技技术起到了核心作用,这也是其他技术方法中所不能够实现的,并且在生物科学技术中,也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应用这一方法来解决医药制作中的难题,是当前行业发展惯用的方法,也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解决常见问题,在相关问题的解决效果上也会有明显提升。此外,一些生物工程也可以应用在疾病的预防上,比如基因工程中的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遏制有着促进作用。这给生物科学技术医药方面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变革。

2.2.农业和畜牧业的生物技术

农业发展中应用生物科技技术,研制出了很多的环保农药,有效的避免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同时使用后也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畜牧业应用生物技术体现在疾病的预防层面上,在动物的食料中添加一些有益的生物活菌,可以帮助预防很多疾病,使动物能够健康的成长,抵抗病毒的能力也因此得到提升。生物科学技术应用能够随着使用层面以及针对群体的不同,体现出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并达到一个最佳的管理控制效果,发现问题后及时探讨解决措施,对提供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2.3.环境中生物科学技术的运用

对于生态环境失衡问题的解决,充分应用生物科学技术,可帮助恢复平衡。例如池塘中存在大量的浮游物质,导致水中营养过剩,鱼儿因缺氧大量死亡。通过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可帮助维持池塘中生物物质的平衡性,从而达到一个均衡的效果,解决了水中缺氧的问题,快速恢复池塘内的平衡性。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使污染的环境得到有效的处理,并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为此,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3、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弊端

3.1对身体造成的负面影响

例如抗生素的应用,这一生物科学技术对医学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却存在生物科学技术应用不合理的现象,技术滥用最终导致的问题是人体内环境失衡,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同时对身体内的其他细菌也一并抵抗。这样会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并且对其他药物也会产生抗体,生病后治疗的难度也会因此而增大。抗生素的使用具有严格规定,虽然危害大,但治疗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成为当前应用这一技术方法的主要原因,通过协调好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并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深入分期起影响,最大程度的避免弊端问题发生,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合理的效果。发挥生物科学技术积极影响作用,首先要针对这部分弊端问题进行预防控住。

3.2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利用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随意排放,导致局部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被打破,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生物入侵是当前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生物科技技术胡乱使用所造成的,在现场并不能发挥最合理的控制效果,一旦生物入侵问题出现,解决处理也是十分困难的,需要经历很长的净化时间。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论述可以总结到,在学习生物科学技术中,我们一定要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合理运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学科给我们带来的新技术,此外也要了解这一学科的诞生对我国的农业、医药、军事以及环境的影响,学会用正确的态度看待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它更有利于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