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9 19:2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一数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一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用具

 

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一)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初步感知统计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热闹路二小的校园,它有宽敞、美丽的教学楼,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你们看,他们都在干什么?

 

教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舞蹈组、电脑组、篮球队等在活动。

 

师:(出示课件:一个小花坛中有26朵四种颜色的郁金香。)我最喜欢学校的这一处小花坛,看到这些美丽的花,我想知道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完成题卡(先数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再涂色)。教师提示:涂完后注意标上下面的数字。

 

(二)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引出新知

 

师:(出示统计图)说一说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生:(齐答)红花有8朵,黄花有7朵,蓝花有5朵,粉花有6朵。

 

师:(对比出示花坛画面与统计图)比较题卡与刚才的画面,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朵?

 

生1:第一幅图混在一起,看不清楚;第二幅图分开了就很清楚。

 

师:(小结)像我们刚才那样把花的朵数数出来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统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一)让学生体验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颜色的花,你能不能在喜欢的花下面打“√”告诉老师?

 

学生完成题卡后,教师收上题卡。

 

(二)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的过程

 

1.初次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手里拿着同学们的题卡,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生1: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生2:喜欢黄色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红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4:喜欢粉色的人有多少?

 

生5:喜欢蓝色的人多还是少?

 

生6:喜欢红色的有多少人?

 

师:让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师较快地读数据,学生记录不下来。

 

2.小组讨论记录的方法(方式开放,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 师:前后的同学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记下来?

 

学生讨论记录的方法。

 

师:研究出来了吗?你打算怎么记?

 

生::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生::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打“√”。

 

生1:老师说红色,我在下面写“1”。

 

生2: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教师指导:如果用一个符号记会更快)。

 

教师简介写“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

 

3.再次进行记录。

 

教师读数据,学生记录(大部分学生不用“正”,有的写成“┃”,有的写成“┣”)。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录的?

 

生1:喜欢红色的有11人,喜欢黄色的有10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老师说红色的,我在下面打“√”;老师说黄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蓝色的,我在下面画“”;老师说粉色的,我在下面画“”。

 

师:有没有结果一样,方法不一样的呢?

 

生2:我用“√”。

 

生3:我用“”。

 

生4:我写“正”。

 

师:有数据不一样的吗?

 

生5:喜欢红色的有10人,喜欢黄色的有12人,喜欢蓝色的有9人,喜欢粉色的有8人(教师指导:记录要认真,并请该生重复正确的答案)。

 

(三)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表)请同学们说数据,老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红色11人黄色10人蓝色9人粉色8人

 

学生们说数据,教师把它们填在统计表里。

 

师:(出示统计图)如果我们还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的话,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应该用多少个小格表示呢?

 

随着学生们的回答,教师从统计图中抽拉出11个单位格的红条,10个单位格的黄条,9个单位格的蓝条,8个单位格的粉条。

 

师:如果没有小格你能知道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不能。

 

师:(抽拉出纵轴左边的数字)没有小格,这回能看出来有多少人吗?

 

生:(齐答)能,因为上面有数字。

 

师:像我们刚才这样把杂乱无章的数据整理成这样有条理的图形,这个图就是统计图。那么你们能不能给这个表格起个名字呢?

 

生:(齐答)统计表。

 

(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看着统计图、统计表你还能知道哪些问题?

 

生1:一个比一个少1。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2:一个比一个多l。

 

生3:最前面的最高,最后面的最低(教师订正:喜欢红色的人最多,喜欢粉色的人最少)。

 

生4:喜欢红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多1,喜欢蓝色的人比喜欢黄色的人少1。 生5:黄色比红色少1(教师订正:喜欢黄色的人比喜欢红色的人少1)。

 

师:喜欢红色的比喜欢蓝色的怎么样?

 

生1:少2(教师纠正:多2)。

 

(五)小结

 

师:这样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每种数据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统计图(表)的意义。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一)野生动物园

 

师:(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中各种动物数量的统计表)沈阳的野生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老师整理出一张统计表。你能根据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老虎骆驼长颈鹿狮子大象斑马12只8只4只7只5头26匹

 

老虎____只,斑马____匹,____最少。

 

生1:老虎有12只。

 

生2:斑马有26匹。

 

生3:长颈鹿最少,有4只。

 

(二)生日统计图

 

师:(出示统计图:各月份出生的人数为2、5、7、4、3、4、1、1、6、2、3、2)说一说你看出了什么?

 

生1:先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再上再下。

 

师:能看出数据的变化吗?

 

生1:7、8月份出生的都是1个人。

 

生2:3月份人最多,2月份比3月份少2个人,1月份比2月份少3个人,4月份比3月份少3个人,5月份比4月份少1个人,9月份比8月份多4人(教师订正:多5人)。

 

师:还能知道什么?

 

生1:班里有多少人?

 

师:怎么算的?

 

生2:1月有2人,2月有5人……(学生心算,没算出来)

 

师:大家帮他算一算。

 

生:(齐答)连加。

 

生1:25。

 

生2:40。

 

师:对了。

 

(三)统计课外活动小组人数

 

师:(出示课件:热闹路第二小学的校园生活,钢琴小组1人、舞蹈小组6人、计算机小组3人、田径队5人、篮球队8人在活动。)你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吗?请帮老师算一下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完成各自题卡中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只需完成一项就可以了)。

 

师:你填的是统计图还是统计表?

 

生1:统计表。

 

师:为什么?

 

生1:因为老师只让完成其中一个。

 

师: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选用统计的方法。

 

(四)游戏

 

师:老师被难住了。春节到了,要开联欢会,可

 

是班费有限,只能给同学买两样水果,买哪两样呢?怎么办?

 

生1:买喜欢吃的人最多的两种。

 

师:我怎么知道呢?

 

生1:问一问他们。

 

师:(出示: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你们说一说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学生在下面一起说。

 

师:这样非打起来不可,怎么解决呢?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帮老师决。

 

生1:看一看喜欢哪两种水果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统计一下,把小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上。

 

学生依次到黑板前把自己手中的小星星贴在喜欢的水果图片上。西瓜、橙子、草莓、苹果、葡萄的图片上分别有6、6、21、1、4颗小星星。 师:我们应该买哪两种水果呢?

 

生1:应买草莓和橙子。

 

生2:应买西瓜和橙子,西瓜和橙子一样多。

 

师:让我们来数一数

 

生齐数。

 

师:这两种水果我们都少买一些好吗?

 

生:(齐答)好。

 

四、总结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板书 设计艺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123

针对于我们的数学课,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数学课,板书主要是由线条、数字、字母、图形等形式组成的,是帮助我们的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工具,也是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系统掌握的重要形式。面对数学课程,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要深入思考教学板书的设计理念,将教学板书设计成有价值的教学指挥棒,也可以为我们的学生今后的学习需要提供有益的帮助。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板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几何图形、定理的证明或者推导、函数曲线等,很少出现文字类的板书,这就是数学这门课的独特的形式。面对数学板书的特点,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备课过程中就要深入考虑到这一因素,进而设计有效的板书内容,帮助我们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那么,怎样才可以将板书设计的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又使我们的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我们的具体教学内容呢?笔者认为这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经验的总结的,教师只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善于总结和提高,才可以设计出符合师生双方需求,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整体学习和提高的教学板书。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板书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给广大的数学教师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

首先,我们要把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注重数学知识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使板书内容明了,易于教师进行教学参考以及学生进行课堂知识内容的复习巩固。

板书作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简易教案,要具有严密的整体性,有头有尾,整体规范是我们对教学板书的一大要求。针对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的连贯性比较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考虑到知识点之间的系统联系,将各个知识点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帮助我们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让学生对以往的知识内容进行复习巩固,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到所要学习的知识中,这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铺垫作用的有益之处。此外,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明确知识点的脉络,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每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我们都要首先将课题板书出来,要注意课题的新意,也要准确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针对引入的新概念,教师可以将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或者告诉学生在书本上具体的某一页,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掌握。针对于数学习题的讲解,需要我们耐心地将解题过程板书下来,对于难懂的地方,要向学生进行透彻的讲解,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点,进而掌握那些知识点。

然后,在设计日常的教学板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本人要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要进行有层次的划分,进而有效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服务,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清思路。

教师的教学板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很多学生会把教师的板书认真地摘抄下来,以便课下进行再次学习和复习。因此,我们可以把板书看作教与学的媒介。作为媒介的教学板书,就需要清晰、完整、有条理。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教师不注重自己的书写字体、也不善于规划黑板的版块,导致板书的呈现过于杂乱,学生面对教师的这种板书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去抄录下来了。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已经失败了一半,纵使教师的教学手段怎么高深,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了。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努力训练自己的粉笔字,对板书的设计也要事先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要随意而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不是一位好的初中数学教师该有的教学态度。思路清晰、

干净整洁的教学板书会在无形中加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之意,这样也就很容易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了。如果一个教师拥有高深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很难博得学生的喜爱了。由此可见,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

最后,教学板书的样式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初中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板书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得我们的教学充满趣味性,这样也就可以很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篇3

二、新知学习

1.提出目标。首先我们学习分数的意义,通过对这一节内容的预习,你们能学到什么呢?

概括本节知识学习目标:①知道分数的产生;②理解分数的意义;③掌握分数各部分名称、含义和分数的读写。

2.分数的产生。

(1)计算的需要。看分苹果的电脑画面:①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怎样列式?(2÷2=1)小结:这个计算结果能用整数表示;②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又分得几个?怎样列算式?1÷2=(1/2),这样的计算结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小结:这样的计算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需用分数表示。

(2)测量的需要:看用米尺度量黑板长度的电脑画面:这是一把米尺,它是怎样量黑板的,量得的结果怎样?〔3米多一些(对着米尺某一刻度)不足4米,即不是整米数〕

小结:从上面两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分数是由于计算和测量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而产生的。

3.分数的意义。

(1)理解平均分

①观察理解。请同学们看电脑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一块饼)把这块饼怎样呢?(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1/2)(板书:2份,1份,1/2)你们怎样知道它是平均分的呢?(因为它分得的两份完全叠合,即每一份一样多)

②操作理解。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折纸练习,看看我们是不是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平均分成4份,有几种折法?(学生折后,与电脑演示的三种折法(如图1)比较,并用红、绿反馈牌示意反对或赞同)对其它的折法师生分析,评判。

附图{图}

③识别理解。再看电脑屏幕上这两个图,图2的每一份能用1/3表示吗?

附图{图}

图3的每一份能用1/2表示吗?为什么?

④结语:平均分就是分得的每一份都一样多。

(2)正确认识单位“1”。

①表示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

(Ⅰ)用电脑显示一张正方形纸。接着演示并提问:A.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B.表示这样的1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呢?3份呢?(板书:4份,1份,1/4;3份,3/4)

(Ⅱ)用电脑显示一条线段,表示一个计量单位。接着演示并提问:A.把这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几份?(5份)B.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4份呢?(1份是它的1/5,4份是它的4/5)

小结:一块饼,1张正方形纸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物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都可以看作一个单位,叫做单位“1”,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它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单位“1”除了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以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②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Ⅰ)电脑显示4个苹果图。接着演示并提问:这里是将4个苹果组成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每份的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板书:1份,1/4)3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板书:3份,3/4)

小结:将4个苹果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看作单位“1”。

(Ⅱ)电脑显示6只熊猫图。接着演示并提问“这里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呢?(6只熊猫)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了几份?(3份)每份是多少只熊猫?(2只)每份的2只熊猫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呢?(板书:3份,1份,1/3)2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呢?(板书:2份,2/3)如果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呢?如果把6只熊猫平均分成6份呢?每份又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小结:把6只熊猫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

(Ⅲ)让学生联系实际举由多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的例子。

总结: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由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3)归纳分数的意义。

①讨论概括这些例子的共同点:同学们,我们举了这么多例子,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样的数叫分数,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例子有哪些共同点呢?请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

②尝试归纳:请小组代表回答,什么叫分数。

③与课本对照:打开课本85页,看看课本是怎样概括的,请一位同学回答。老师边板贴(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边用强调的语气重复这句话。

④找出并解释分数意义中的关键词:这句话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请同学们找一找?(“单位1”、“平均分”、“这样的”)“这样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样的”和三年级学习的“其中的”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讨论后,结合分数直观图归纳:“这样的”和“其中的”在份数的表示上前者是没有限制的,后者是有限制的。

4.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含义。

篇4

一、设计问题难易搭配不当

教师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学生情况的充分了解,把他们估计得过高或者过低,所设计的问题在难度上要么过大,要么过小。再者就是教师为了能够体现课堂教学的流畅,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很多的小问题,师生进行一问一答,教师问得从容,学生答得流畅,整齐划一,实质上很多问题没有思维价值,严格讲不能叫做问题。也正是这些虚假问题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思维通道,限制思维的方向和路线,没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以上两种情况都无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训练,使其学习停留在徘徊不前的状态下,自然谈不上启发、诱导和拓展了,严重阻碍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问题越俎代庖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考虑和讨论的时间,就让他们回答,学生答不上来。此时教师想的是自己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无形中就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更谈不上调整思考的角度,而是急急忙忙讲出答案,把学生应该做的工作取而代之。结果在教学中,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却是自问自答,这样在无形中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造成学生的思维懒惰。

三、课堂的教学语言需要进一步提升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不行”“好不好”等这样的一些问题充斥课堂。学生回答“对”,能够看出他们思维比较的清晰、明朗;学生回答“是”能够表明他们是发自内心的认同。这样的问题只能够折射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教学语言十分的匮乏,高明的教师是用心和学生沟通的而无需通过“行不行”“好不好”来寻求在教学中的自我安慰。

怎样解决好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授课中做好三个把握。

1.充分把握好教学课堂上提问的“时间分配”

一节上的比较成功的数学教学课堂不是教师一讲到底,也不是教师一问到底,而是教师需要精讲巧问,处理好提问的节奏,安排好提问的时间分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和问题进行零距离接触,学生才能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更透。比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的时候,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半圆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扇形,然后剪开,重新拼合,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老师只需设计两个问题即可:①请大家认真观察,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形有哪些联系?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比较宽松的思维空间,通过思考学生要说的许多,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抓住两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中等生只是在语言表达上差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能简单的说出一些来。这样便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发现形状变了但是面积却不变,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原来圆的半径。②学生完成以上的发现之后,老师可以再向学生提出第二个问题:“依据上面的发现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那么,圆的面积又应该怎样的计算’’因为学生明确了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全能够对头脑中发现的信息加工、整理,进而独自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充分把握好课堂提问的“空间支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空间支配,在提问的时候,合理、恰当的近距离能够让学生感到教师期待的目光。所以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或者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为重要的就是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学生与问题之间对话,所提的问题范围不能太过于宽泛,但也不能太过于狭窄,既不能让学生觉得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无需思索就可回答,使提问失去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心中了解学生的认识,在他们的知识最近发展区提问,对浅问题、直问题从较隐蔽的角度提问,拉开问题与学生的距离,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大问题难问题则需要大题小问,难题浅问,通过问题分解来缩短学生与问题的空间距离。

3.充分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心理暗示”

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课程教学;设计依据

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不应该盲目追求“高大上”,应该立足实际,在以人为本、学以致用上多花心思。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科的特点,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设备、资料案例、评价体系等因素,分析相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并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方法和步骤设计来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具有一般教学设计的共性,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做好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要有一定的依据,这些依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依据教学需要与学生情况;二是要依据必要的学科理论;三是要依据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1依据教学需要与学生情况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的实际需要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依据,教学设计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细化,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教学因素、教学方法和评价进行综合考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根本上讲,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是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体现在相关课程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体现在相关课程教学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划分,艺术设计学是设计学类专业之首,另外七个专业分别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不难看出,艺术设计学之所以排在设计学类专业之首,是因为艺术设计学蕴含另外七个专业的某些共性,但艺术设计学作为一个专业又必然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和特点。该专业偏重理论,但对于应用型本科而言,艺术设计学专业应该兼具理论和应用双重性质。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一系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艺术设计理论,也要掌握必要的艺术设计技能技法。因此,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安排本身就需要精心设计,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是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今后能有更好的发展,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相关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来系统地设计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有机会获得激发和发展。这对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师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是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还要有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其获得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

2根据必要的学科理论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设计不能天马行空,必须先在系统研究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找出基本的规律和原理,而这些规律和原理就是对本学科具有指导和应用意义的学科理论。只有根据这些学科理论来科学、合理、高效地设计学科知识点,才能避免相关课程各自为政,从而使整个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达到层次性、独立性和系统性的要求。艺术设计学相关学科理论是一种层次化的存在,从系统论看,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设计必须依据的学科理论主要有“基础原理”“创造性理论”“技法性理论”等形态。“基础原理”是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都需要遵循的具有普遍性和深刻意义的艺术理论。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出的关于造物设计的“坚而后论工拙”“体舒神怡”“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琢”和现当代流行的“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等理论都对艺术设计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引导价值,都可以成为“基础原理”。“创造性理论”对于艺术设计学专业而言就是指怎样创造艺术设计作品的理性结论。“技法性理论”是指艺术设计学专业所涉及的应用技术原理,如透视学、色彩学、构成学和视觉传媒技术等应用技术理论。艺术设计学是道器一体的学科,既需要一定的技能技法,更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文化支撑。

3依据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设计应该根据艺术设计相关行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文情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旺盛的设计创造能力与独到的审美品鉴能力。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应该贯穿艺术设计学专业所有课程教学的设计当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研究型院校的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强度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换言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更明确、更具体,强度也更大。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中,无论是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是否能够根据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和内容,应该是衡量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学专业的课程教学只有将艺术设计理论、艺术设计实践和艺术设计文化三者紧密结合,艺术与技术并重,文化与创意并举,传统与现代互动,充分利用和发挥地方文化特色,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文化底蕴以及宽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很好地把握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兼具丰富的艺术设计理论和较为扎实的艺术设计技能,能在艺术设计行业或文化创意行业从事策划、设计和管理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非凡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4结语

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和创新艺术设计学课程教学体系,树立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艺术设计学教学理念。艺术设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教师要互相交流、互相配合,共同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教学情境中陶冶审美情感。

参考文献:

[1]…布朗科赞尼克(美).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M].马壮寰,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19-223.

篇6

手绘是记录设计师创作灵感最好的方式。从目前中国设计界所表现的设计形态来说,电脑效果图的制作已深入人心。电脑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在制作、修改和保存图纸上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它能模拟逼真的空间效果,受到了很多设计师的追捧。然而,电脑作为人脑设计的程序和软件,既有“利”的一面,又有“弊”的一面。“利”的一面是它能将空间模拟的很真实,特别是后期的渲染效果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正是这种便利致使许多的年轻设计师过度依赖于计算机而丧失了最基本的手绘能力,对设计者的思维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设计过程中,手绘可以十分有效地推动设计思维不断深入,而计算机在此阶段往往是被动的。同时,作为一门艺术,手绘效果图因表现者的修养、审美取向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感染力,这都是计算机表现无法比拟的。所以,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当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手绘表现技法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着重培养环艺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空间表达能力,使之更符合社会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

2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具体教学要点

手绘表现技法是一门集绘画艺术、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传递设计语言,而且它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每一个空间构成元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设计师的专业素质、人文修养和审美能力。对于效果图的表现,既不能如绘画般过分注重主观随意性,也不能像工程制图那样谨小慎微而显得刻板,应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性。因此,在手绘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1)环境空间的透视。环境空间的透视,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够掌握表现各种不同透视现象的作图方法,以最便捷的方法表现出特定的空间透视轮廓。从环境设计效果图的特点来看,常用的透视方法主要有:“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等几种。平行透视是最基本的一种表现技法,在表现空间环境时可以产生较强烈的纵深感效果,运用较为广泛。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与平行透视相比,成角透视构图更富于变化。成角透视能够比较自由、活泼地反映出环境中构筑物的正侧两个面,表现出物体的体积感,并能够呈现出较强的明暗对比效果,是一种具有较强表现力的透视形式。而三点透视则是人在俯视或仰视时所形成的视觉效果,适合表现庞大的体量或强透视感。在表现高层建筑时,当建筑物的高度远远大于其长度和宽度时,宜采用三点透视的方法。此外,在表现城市规划和建筑群时,常采用把视点提高的方法来绘制“鸟瞰图”,这也是三点透视的一种典型形式。(2)素描与线条。室内外的效果图表现中,画面上的明暗关系、结构比例、线条粗细等原理的运用都要通过素描来实现。在环境效果图表达对象的过程中,要想以适当的构图充分展现主体构筑物的特征,有效地运用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艺术元素,把握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塑造与表达各种建筑细节等,素描基础实在是必不可少的。应该重视结构素描的学习,重点解决造型、结构和空间的问题,理性地表现设计对象。另外,在手绘表现中,线条的表现十分重要。每一根线不是孤立存在的,就一根线而言,也会因距离关系产生空间上的远近虚实变化。在效果图中,钢笔线描要注重以线条表现结构,在白描勾线的基础之上再适当辅以物体光影及材质变化,对物体进行不同的表现。(3)色彩与光色、基调。环境效果图的色彩设计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环境空间的色彩气氛,二是物体与材质的色彩处理。在表达建筑形象与环境空间的效果图中,如果仅仅表现出建筑物或陈设本身的“固有色”是不够的,还需考虑空间环境中色彩及光影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让学生结合色彩写生中的用色规律,以及色彩构成基础理论中的色彩对比调和相关原理,对色彩在建筑室内外空间中的应用有所认识。此外,不同的色彩配置可以带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学会合理、巧妙地配置颜色,以形成能够体现环境主题的色调。例如,亮色调适合表现大厅等较为开阔的公共空间;深色调适合表现舞厅、酒吧等光线较暗的娱乐空间;中性色调适合表现居室、客房等较为温和的居住空间;冷色调适合表现办公空间;暖色调适合表现餐厅、商场等气氛较为热烈的公共空间。(4)陈设空间与材质表现。设计效果图是传达设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效果图的表现中,材料及质感生动而真实的体现不容忽视,有助于观众想象空间的真实性。在各种不同的材质中,主要包括金属、砖石、植物、草地、天空、水面、木材、布艺等等。这些材料的逼真表现,常常决定了一张手绘效果图的成功与否。当然,相对于效果图整体来说,对物体的材质描绘不可强调过于追求细节而忽略了整体关系,以免显得匠气或喧宾夺主。同时,环境设计讲究空间及尺度比例关系,在设计效果图中要注重陈设空间尺度的把握,在三维的立体界面中注重墙面、地面和天花板之间的关系,家居陈设之间的关系,建筑物与人物配景等之间的关系等等。(5)艺术与技术修养。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离不开一定的艺术修养。设计师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在头脑中产生具有内涵和创新意识的设计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了解在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对其他设计领域中各种知识的了解,是使一个设计师永远保持设计的敏锐性和适应性的关键。随着各类表现技法的不断更新,新的材料和工具的不断生产,优秀的设计师应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始终保持时代感。(6)对表现工具的有效利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解手绘表现的工具的特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手绘效果图的风格。从方案构思到最终效果的呈现,都需要不同的工具进行表现。这些工具品牌纷杂,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灵活地运用到不同的表现作品中。就大的分类而言,设计表现工具可以分为干性工具、半干性工具和湿性工具。干性工具是指无须与任何液体结合使用的表现类工具,此类工具携带方便,使用简单,很受设计师欢迎。主要包括普通铅笔、彩色铅笔、炭笔、色粉笔等专业表现工具。半干性表现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是湿性的,但是干得快,具有携带方便,易于使用,笔触灵活变化等特点。半干性工具包括针管笔、钢笔、美工笔、马克笔等。湿性工具是与水结合使用的,没有水就无法进行表现。水粉、水彩颜料都属于这种湿性表现工具。此类工具使用起来比较费时费力,不适合快题表现,但其表现细腻、生动的特点是其他工具不可比拟的。以上这些工具常常被设计师混合使用,可以画出非常不错的表现效果。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要尽量掌握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以满足各种不同要求的表现需求。

3结束语

篇7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制品风格样式千变万化,呈现出各自的意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近年来被长期疏离于日常生活的传统工艺美术逐渐回归本体,如无锡地区传统工艺美术惠山泥人、锡绣、宜兴紫砂、纸马、竹刻等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功能与材料、技术与美感相互兼容,它们顺应自然、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技术思想,把原材料和技术所具备的特质充分发挥出来而形成个性和特色。这些利用不同原材料和技术手段所制成的工艺美术品,由于创意理念和施艺方式各有特色而构成了自成一格的风骨和与自身审美取向相适应的本土形式语言。这种本土形式语言的探求和形成受大自然的启示,以朴素而纯真的思想去创作,表现出活跃性和自律性共存的特征。无锡传统工艺美术在形成自己本土语言的过程中,还吸收了江南地区吴文化和其他艺术如青铜、玉器、漆器、编织工艺、中国绘画与书法的表现手法,以新的形式转化融入,丰富了自身形式语言的表现力。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还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为了使功能效用和形式美感相结合并体现在具体的造型中,必须按照创意去运用原材料和制作技术,以不同的方式“顺其自然”地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天应人、顺地应技的原则加以整合与思考,才能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作品。无锡惠山泥人造型风格受本土纸马艺术和苏州桃花坞年画影响,大阿福的头部、身体、四肢都统一在圆的造型之中和传统吉祥图案塑造上,不仅丰富了其内涵更与中国民间传统观念相吻合。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色彩观念更是独具江南水乡特色,如惠山泥人绘彩工艺运用其传统彩绘七法“拓、涂、勾、点、掸、晕、刷”,构成一个完整的色彩观念,色彩对比富有激情而注重法度,彩绘笔法轻灵而不放纵,造型生动传神而不呆板乏味;体现出“简易而意全,巧密而精细”的特点,彩绘纹饰以江南水乡所特有的花草为表现对象,绘质方法独到,形成了一批技艺绝招。无锡惠山泥人绘彩工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行话,如:“落笔如飞,厚薄均匀”、“直线要直曲线要活”、“亮而不艳,雅而不俗”等。在教学中将这些传统本土语言与观念进行渗透与融入,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民族素养、创新精神的提升,有助于装饰艺术设计本土化进程和文化内涵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传统工艺美术融入当代生活,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

二、装饰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工艺美术吸收与借鉴的路径

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现代审美意识和掌握扎实的艺术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同时要对祖国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知识有深入了解。对此装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研究,寻找现代装饰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审美趋向的融合点,提炼其内涵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艺术在形态语言方面保留了较多的相似点,可结合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初步》、《设计色彩》、《图形创意》、《装饰工艺》、《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训练》等进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学。在此基础上经过加工逐步在形态语言方面寻找新的结合点。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可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形成独特风格,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使学生知道如何吸收传统工艺美术元素中的精髓,借鉴其中的造型元素,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传统工艺美术制作流程,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方法。在《设计素描》、《图形创意》、《装饰工艺》等课程中,安排课堂练习绘制设计草图,特别是针对典型人物、器皿进行造型元素提炼,研究其人物的神情表达和器皿的构成特点,吸取传统工艺美术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利用嫁接、移植、拼合等设计元素与手段,表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夸张的造型效果。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具体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可采取项目模拟训练法,引入工艺美术企业真实的实践项目,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完成一个项目。明确组员的分工,要求学生首先通过实地调研中国泥人博物馆、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无锡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借鉴其造型设计手法,提出创作方案和构想,最终确定创作方案。在《软装饰品设计》、《装饰材料与工艺》、《项目模拟训练》、《项目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中,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风格,指导学生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有市场需求、有地方特色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改变当下本土装饰艺术设计作品模仿外国、缺乏本土特色的局面。

三、装饰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吸收与借鉴的实践与思考

目前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岗位分工已被灵活、整体化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综合任务所替代,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只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纯学校教育模式无法独立承担,当下各地高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极大帮助。2012年起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两基地一中心”:省级“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和“无锡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基地”、“无锡市非遗传承与创新中心”,针对传统工艺美术与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在学校中选拔一批学生组建“现代学徒制非遗班”,聘请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担任客座教授与本校专业教师共同组建研究和教学团队,让他们有目标、有计划、手把手地传授核心技艺。学校建设有专门用于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和项目作品展示的大师工作室、惠山泥人技艺传习所,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演示和制作设备,同时与学校创意设计技术实训基地实现设备共享,将《惠山泥人》和《锡绣工艺》等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专业技能教学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监控与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使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课时数、工位数、耗材数得到充分保证,提高专业教学内涵质量和实施效果。由于操作路径清楚,可操作性强,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和整体化的“工作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学效果良好,受到社会关注与好评。事实证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对传统工艺美术本土语言的吸收与借鉴既能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能够对国家相关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传承政策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工艺美术产生的时代局限性,在社会结构、视觉文化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与冲击下,如何处理好与高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深度融合、如何妥善处理好传承与保护的关系、如何探究工艺美术的“再生产”还缺乏系统理论研究。因此探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对传统工艺美术本体语言吸收与借鉴的路径,其核心是在吸收与借鉴过程中及时发现所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高等院校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应不断实践和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课程体系应以传承、创新为教学原则,以立体、平面材料课程为教学重点,以综合材料、工艺媒介在特定空间环境载体中的整合运用为发展方向,重视地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列;教学设计

1.引言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设计其实就是制定数列教学活动蓝图的过程,将“怎样教、教什么”具体化、操作化。科学合理的数列教学设计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有助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显著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高中数学数列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分析学习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以及设计教学评价。

2.高中数列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分析

2.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高中数列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首先,知识和技能目标。在高中数列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促进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数列的等差关系、等比关系,并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其次,过程和方法目标。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等差数列问题、等比数列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归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等比数列模型解决相应的问题,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探索、领悟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和一般数列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到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促使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2.2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是高中数列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通常,在高中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讲练结合法、分组讨论法、诱导思维法以及问题教学法。讲练结合法是将课堂教授和课堂练习有机整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数列知识,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分组讨论法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同质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有效地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诱导思维法是教师循序渐近地展开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它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图式建构,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思想是问题教学法的主导思想,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地分析、探索,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际的高中数列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学进度安排,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高中数列教学设计例析

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列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研究以“等差数列”为例探究高中数列教学设计。

首先,问题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在学习了数列的概念后,学生可以用图像法、递推公式、通项公式和列举法等表示数列。在日常生活中,存款利息、教育贷款、人口增长等均是学生接触较多的计算问题,有的需要运用数列知识加以解决,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种特殊数列——等差数列。

其次,探索研究。运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的数列,例如呈现以下数列“758,834,910,986,();48,(),58,63;144,216,288,360,()……”教师可以提问“括号里填上哪些数字比较合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数列的共同特点,并初步归纳这些数列的规律。

第三,归纳定义。通过探索研究发现,呈现的这些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和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指出等差数列的公差就是这个常数,用字母“d”表示。接着,教师可以在呈现一些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巩固等差数列的定义。

第四,推导公式。通过一些具体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探索一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推导。a2-a1=d,a2=a1+d;a3-a2=d,a3=a2+d=a1+2d;a4-a3=d,a4=a3+d=a1+3d……可以推出:an=a1+(n-1)d。通过递推归纳法、累加法或迭代归纳法,引导学生探索等差数列公式,并注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a1、d、n、an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例题讲解。在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问题,并在例题讲解中得到巩固与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将“求等差数列2,5,8……的第12项?”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a1、d、n、an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公差d和等差数列a1求通项a,使得学生能够利用通项公式中的任意三个量,求出第四个量。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常考的内容,数列教学的有效开展成为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合理的高中数列教学设计,能够显著提高数列教学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把握各个环节的设计。

参考文献:

篇9

物象的表象素描训练主要作用于客观形态的表层研究,如物象形态的质感、量感、空间感、体积感等,引导学生以写实的手法掌握设计造型的语汇,注重其创造力和审美的提高。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自然形态还是人工形态都是为人们感官所感知的,在截取这些物象形态特征后,学生应准确地捕捉其形式特点,进行描绘刻画,通过物象形态比例、结构、空间、明暗、透视等规律要素把形态关系客观地表现出来,这一过程以视觉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相结合,把握习作的整体感,将其复杂的自然现象归纳统一在表现形式之中,并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客观再现。物象形态的处理是每个人不同理念的结果,对物象深入体验尽可能接近自己眼中的视觉形象,甚至可从其微观的表现中进行深入刻画,以此提高学生对现实物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创作表现。这种表现形式的安排可创造出新物象形态以及空间的动态组合,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设计与创造的内在潜力。建立在对物象形态理解基础上而进行的造型活动,其本身就已具备主观设计活动的意识,设计创造本源来自物象世界,构建起超越物象形态的宏观与微观视觉形式,为我们研究形态的表象关系打下了基础。把传统与现代设计观念统一起来,找到切入点并融入设计素描的时代特征,使设计素描的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由感性认知到理性判断,使创造意识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并实现思想情感的传达,这些都需要我们具备科学、认真的态度进行探索,因为科学的思维方式依靠理性分析,所以设计素描形态表象实践训练应适合设计需求的表现形式与要求,在未脱离物象形态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基础上,充分挖掘设计范畴的表现手段并增强其形式意义和实用价值。

创造性思维训练

创造性思维训练是通过客观物象的启迪而产生联想的心理过程。设计素描训练不把造型基础作为唯一的训练环节,同时通过创造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接受物象形态的启发而产生丰富想象。设计素描训练不仅能够准确地描绘物象的形态关系,同时也能够主动表现物象形态直至对物象形态深化提炼出抽象符号并进行主动运用,这一过程体现出认知思维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训练利用素描要素,如黑、白、灰构成对比,线条关系对比,点、线、面的运用等进行有意识地创造,并采用多种不同手段、材料工具,积极引导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把素描要素精心安排、编制、创造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这里创造性思维训练同样存有内在规律,它依存于客观物象的自然形态,通过联想的表现形式以形达意,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强调深层的探索性和表现性,这种对物象形态分析、解构、打破、重构并超越形态的表象,展示出物象的整体本质而不是空洞的形式符号,这既不是完全抽象的构成关系也不是对物象形态的真实再现,其物象形态关系的转换以创作者的意图、情感为标准,在摆脱客观自然形态表象的同时而形成深刻的审美关系。创造性思维训练使学生拓宽思路并有新的探索和发现,在不同层面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手段组织构建新的形态形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综合静物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复杂变化的静物体中,引导学生构图、取舍、联想、演绎,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找兴趣点,使学生以最明确的表现形式传达出思想性、情感性和想象力。这一创造活动以自然形象形态的主要特征为基础,通过自然形态的构成元素重建新的艺术形式并富有创造意义的新形象。

目前,学生考学前的素描训练多已公式化、模式化,被动的学习思维方式已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设计素描表现形式的目的在于突破自然现象的客观性,把头脑中的联想与客观自然物象进行创造性地构思、组合而成为统一的有机体,使作品具有浓郁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趣味,并表达出自身的思想与情感。艺术设计是一f-j创造性的学科,就基础素描而言并没有离开媒介物体,它是对现实和想象客观物象的描绘,设计素描本源是在对物象形态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而转变为理性严谨分析的特性素描,它强调从自然物象的表层到内在的认识和理解,由此转换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意识,启迪学生创造性的思维逻辑,把内心潜在的情感意识释放出来,因此,训练学生观察思考的方式方法以及多样化的造型表现形式和自然形象都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具体体现。

篇10

一、高职教育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转化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在不同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脱胎于“美术教育”或者传统的“工艺美术”的教学模式,故此,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或者工艺美术教育模式观念的影响下,并未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教学模式的科学体系。相比之下,这两者都是以美术功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一直不大重视设计与科技、经济的联系,也很少考虑经济市场对设计的影响,显而易见的是长期沿袭这种模式,就会使得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受到很大的束缚。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与结合,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品质特征。因此,艺术设计理论也要综合哲学、社会学、美学、民俗学、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然而,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制度主要是考查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特长,对文化课要求较低。学生入学后,忽视文化素质课程的学习在学生中表现较为突出,很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这固然没错,殊不知文化素质课程的学习依然很重要。由此看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教学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二、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应采取的几种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把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宗旨,这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并重才符合高职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因此,针对职业岗位的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既可以弥补学生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不足,又能够加强专业实践的能力的培养。

1.项目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接触社会、行业、企业和客户,承接设计项目并引入课堂,使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的所有工作流程里面。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增强对项目组织和实施的能力,使学生与市场有了直接的接触。另外,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设计人员参与教学,由企业提供项目,以合作方式完成项目设计。这样既可节约企业设计成本,又可引导学生了解项目具体的每一个工作环节,熟悉每个环节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与展示,增强了学生自觉学习的信心。项目式教学可采用独立或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最终以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判个人的实际能力,与课程相对应的学分相结合并给出评判。

2.开放式教学模式从宏观上讲,开放式教学是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所采用材料等整合而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首先是完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构建合理的教学环境,突破固有教材的束缚,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尽早适应市场做好心理准备。学生在教师事先设定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体验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看似完全开放式的教学,却有着严格的评价体系,最终的考评可根据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灵活运用情况给出评价。

3.主题教学模式教师确定主题,结合社会、团体等相关部门的征集活动,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寻找与主题相关的设计元素,解决造型和色彩的语言表现问题,并收集与表达主题相关的物质材料,以及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技术、工艺流程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技术能力的再运用,增加对新技术方法的理解,了解跨专业或行业的材料和媒介,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的可能性。主题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成为包含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认知方法、判断技巧、工作态度、工作方法、评价体系整个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以上几种教学模式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的,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执行,完成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培养出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我们提出在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有利办学条件外,更不容忽视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和投入。校内实训基地绝不能代替企业实习,真正合理的实训是校内外结合,校内教师和企业设计人员来共同完成,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才符合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三、多元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采用多种教育模式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实践经验、治学态度以及引导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乃至整个高职教育的成败。艺术设计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按照工作岗位和角色转换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获得学科专业的新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善于接受与设计艺术相关的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不断提高自己,转变教学思路,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教学活动。采取的具体途径是:学校相关部门安排专业教师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行业和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学习,通过参与企业、行业的项目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生产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教师也可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以达到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

四、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以培养懂设计、重实践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是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欧盟国家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企业和学校两个学习地点,同时又是两个施教单位,两地教学方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企业实训是主体,学校教育服务企业实训;企业培训时数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二,学校教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