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电影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3-04-05 22:2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革命电影观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几部电影中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令我肃然起敬——他们为了革命,为了人民,纷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只留下一声声心灵深处对胜利的呼喊。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用自己短暂的一生教会了我们珍惜今天、拥抱未来……
最令我感动的烈士是赵一曼。她被俘后坚持信念不向敌人屈用的精神令我震惊。
在生活中,我屡屡向困难屈服:遇到难题,我想都不想就请教同学、老师;遇到难事,我碰也不碰就请家长代做。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让我们在一块白布上剪口袋,别的同学操起剪刀就准备大显身手,唯独我被“定”在桌旁迟迟不肯下手。接下来发生的事更令我慌了手脚:从来不干家务的我不公将布剪得乱七八糟,还将自己的手剪了个口子。面对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不有一次大扫除,我被分配到卫生区打扫,别的同学卖力地挥动着胳膊,只有我木在那儿不知所措。“快扫啊,站在那儿干什么,要站岗放哨吗?”同学催促着我。“这……我……”唉,这可怎么说呀?我羞红了脸。
篇2
张淑君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到电影院看电影,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写观后感。那时的我尽管也在观后感中写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不辜负先辈的期望,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等豪言壮语,但时隔几十年,重新去细细品味这些电影时,我才知道以前自己对这些电影的理解太肤浅、太片面了,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
如今,当我再次观看《闪闪的红星》、《英雄儿女》及《赵一曼》等儿时曾看过的经典电影时,仍然令我热血涌动,激情澎湃,热泪纵横,振奋不已……电影依旧是那部老电影,实实在在的人和事,并没有过多煽情的内容,但经过几十年岁月的冲刷,我却有着更深的感触……
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医学专用药给其他伤员用,坚持不用医学专用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却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英雄儿女》中的主人翁王成一夫顶万鬼坚守无名高地和他那句震天动地感人的名言——“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赵一曼作为一名女性,撇下自己年幼的孩子,不顾个人安危投入到艰苦的中等等,这种视死如归、舍身忘我、不屈服于侵略者的精神多么伟大。
重温上述影片,我心里仍然久久不能平静。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精神世界缺失的东西太多,甚至失去信仰。赵一曼在精神和肉体双重的折磨下,她做为一个母亲仍然对未来充满着渴望,看到一个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为了信念,为了理想能够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时,怎能不由衷地感叹,英雄连最宝贵的生命都能舍弃,我们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篇3
通过观看《背起爸爸上学》,我明白了:“人以善为先,善以孝为先”的道理。我要学习石娃身上的这种孝道精神,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要报答养育我们的父母,做一个有孝心、有责任的少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背起爸爸去上学的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背起爸爸去上学的观后感范文1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了《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清楚的知道了不止母爱是伟大的,血浓于水的父爱也是伟大的,又想起了爸爸对我的爱确实不比妈妈的少。
这场电影主要说了主人公石娃一家由于家庭贫困,只供的起一个孩子读书,他爸爸利用水瓢旋转来选定供石娃或他姐姐读书,最终水瓢指向了石娃。上学不久后,石娃因为亲眼见到一个同班的小女孩在每天上学都要走过的浅河里淹死了,很恐惧,不敢过河,瞒着家人逃学了几天,被爸爸发现后,爸爸打了他一顿,石娃依然是不敢过河,爸爸只好背着他去上学。
几年后,石娃上了初中,又因为家中贫困,只好把姐姐嫁给了一个比石娃还要矮的人,换来了一笔礼金,用来继续供石娃上学。石娃没负家人所期望,他得了一个奥林匹克化学奖,令爸爸和姐姐都很开心。
一段时间过去了,石娃收到了一份通知书,内容是说石娃被选上了去城里读书,虽然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他爸爸又不幸中了风,非常需要人照顾。石娃本想瞒着爸爸不去读书,留下来照顾爸爸,可是,他爸爸在无意中看到了那份通知书。石娃爸爸为了不连累石娃,在深夜偷偷的投井去了,石娃发现了,立刻救了爸爸上来,最后决定了背爸爸去上学。
我留着一把眼泪的看完了《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后,最令我感动的是石娃爸爸投井的那一个片段,那个片段使我感受到石娃爸爸对石娃温暖、无私、伟大的爱。当我想到石娃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我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有时我还怨恨父母,讨厌学习,想起这些,我是多么的惭愧呀!
“伟大的抱负造就伟大的人”。石娃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所以从现在起,不,从这一分,这一秒起,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们是父母的希望,肩负着照顾父母的大任,从这一秒起,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长大报答父母。
背起爸爸去上学的观后感范文2今天中午,当我们听到等会儿要去看电影,我们的心情真是又激动,又害怕。我激动的是终于可以看电影,不用再上课了,可怕的是在学校看的电影一定是历史、革命、灾难累的,很无趣。然而,今天,我们看的并非这些。我们看的是有关热爱学习的。《背起爸爸上学》顾名思义:爸爸得了疾病,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可我依然热爱学习,想要学习,可我又不能把爸爸扔在家中不管,所以,只好背着爸爸去上学。
电影终于开始了,在老师的严管下,报告厅内鸦雀无声,偶然发出一丝喜笑声了,接着便开始津津有味的看起了电影。在电影中的主角石娃一定深受大家的喜爱。他那种热爱学习而不忘了父亲的精神,直得大家学习。记得在电影中,有一次,下雨的天气,石娃在上学的必经的那条河边巧遇了正在上学路上的黄美霞。两人便一起过河,可没想到河水因下雨,而水深了。当黄美霞走到河中央时,人就不见了,只看见她的雨伞和书包漂在水面上。而石娃看见了这一幕便马上吓得跑回了家,躲在一个角落里,直发抖。晚上,石娃看见了黄美霞的尸体躺在那儿。因此,他也恐惧的不敢上学。但在父亲的劝导下再次回到学校。
在电影中,那里的学校真是很朴素很朴素,很简单很简单。可石娃却在这里的学校成了才,他还在一次奥林匹克化学比赛中获得了的一名。此时他的爸爸也为他而骄傲万分。到处与同乡炫耀。老师也为他而兴奋不已,对石娃更是赞叹不绝。
石娃也考进了师范大学,但因为爸爸的中风,而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可镇上离家太远了,所以,石娃决定放弃学业,在家照顾爸爸。当爸爸得知此事,怒发冲冠,在漆黑的夜晚,所有的人都沉睡在梦乡,可石娃的爸爸却没睡,他决定自杀,以此不成为石娃的累赘。在石娃的阻止下,他的爸爸最终没有死。石娃还决定去上学,让爸爸安心。最终,石娃背着爸爸去上学,这样不仅能让爸爸安心,也能满足自己去上学的愿望。
电影看完了,石娃在这么穷困的生长环境下成了才,连他上学的机会也是转勺子转来的。他每天脱了鞋走去学校,深怕自己的鞋子会弄脏。他还要通过一条河才能成功的去学校上学。这是何等恶劣的环境呀!而我们呢?在这么富裕、幸福的生活下就更应该认真学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背起爸爸去上学的观后感范文3看完这长达90分钟的电影,我哭了。
最后两分钟,那一对父子望着夕阳,然后相互对视,父亲放下那一根沉重的拐杖,儿子背起了父亲,一步下的走在了被夕阳所映照的闪闪发光的泥水滩,慢慢地……我感到了爱,竟是如此巨大!
石娃(儿子)他被老天注定去上学,而姐姐要缀学,而生在如今富裕幸福年代的我们,父母怎么说我们也不认真读书,这与石娃真的是天壤之别呀!
石娃的生活是那么艰苦,每天要早出晚归,没有新衣服穿,没有好家境,而我们却每次都挑三拣四,这个不要,那个不喜欢,非要挑个半天才满意,我们父母的心情我们哪里懂啊!
最值的让我感动的是,石娃他在获得省级一等奖之后的演讲十分真实,他虽然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但石娃一字一句地说下去了,他的勇气让我震惊!
我们平时都很挑吃挑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点都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如今想起一些事例,总觉得我们太自私了,有一些不懂得感恩,只是很自私的人,经常虐待老人,把父母丢在家里,不去过问,照顾,过分地还会把老从丢在老房子里,锁着还限制他们的自由。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公益广告讲了一个老奶奶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等待儿女们回家,不料却等以几个冷冰冰的电话——他们都不回来吃饭,老奶奶看着跳动的黑白的电视机屏幕,哀叹了一声。
当石娃在选择人生道路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照顾父亲,放弃了到省城读书的机会,这是多么难得地孝意啊!
我们也一定要像石娃一样,不做一个贪图富贵的人,要做一人勤劳俭朴孝顺的好儿女!
背起爸爸去上学的观后感范文4电影 《背起爸爸上学》。看了之后,我的心犹如波涛翻滚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叫石娃,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是他父亲和姐姐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的。父亲由于积劳成疾,得了中风 ;姐姐为了摆脱家庭的困境,继续供石娃上学,而舍弃自己的幸福嫁给了一个比石娃还 矮的男人。懂事的石娃早早地挑起了一边读书,一边回家照顾父亲的担子。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石娃的自强不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获得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一等奖,考上了师范。可就在大家为这个不幸的家庭而高兴的时候,石娃的父亲终于瘫倒在了床上。
去县城读师范,那么谁来照顾半身不遂的父亲呢 ? 如果留下来照顾父亲,可他又是多么希望读书啊。他曾跪在他妈妈的遗像前倾诉,要他妈妈告诉他该怎么办 !石娃又一次陷入了困境。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他父亲为了不拖石娃的后腿,就在半夜趁石娃熟睡的时候,竟跳井自尽。石娃从睡梦中惊醒,不知道从哪来的勇气,直接跳进了井中,死死地抱着父亲拼命地挣扎,生怕父亲会沉下去.
救起了父亲之后,石娃噙着眼泪说 : “爸,我去上学,但我要背着你去上学。我要时时刻刻都照顾着您 !”父亲终于被儿子的坚定而动摇,同意了石娃的请求,就这样,石娃背着父亲跨进了师范的大门。
看看石娃,这么小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想想自己,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饭菜稍微有点不合胃口,就“绝食” !在学校里,我是卫生委员,我负责管理班级的卫生工作。可是我很会偷懒,检查一遍就算了。即使有垃圾,也懒得去捡,常常抱着侥幸心理。想想自己,真是太不应该了 !今后,我一定要象石娃学习,学习他那自强自立的精神,做个坚强的孩子。我相信,石娃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 !
背起爸爸去上学的观后感范文5《背起爸爸上学》这部电影,我非常感动。影片主人公石娃的形象,不时在我脑海中浮现,当看到影片的最后一幕,石娃背着已经半身瘫痪的父亲,艰难地走向河对岸时,我哭了。石娃的意志坚定、永远奔向前方、永远也不回头的精神,这是多么优秀的品质呀。
影片中石娃上学的机会,是用姐姐退学换来的,因为家里供不起两个孩子同时上学,姐姐只好读完小学就退学了。到后来,家里太困难交不起学费,只好把姐姐嫁出去。这是多么大的付出呀!最后石娃不负众望考上了师范,但摆在面前的是两条路:要么照顾父亲,不去上学;要么去上师范,父亲让别人照管。父亲不想拖累石娃,跳井自杀,幸亏被石娃及时救起。石娃毅然决定:背父亲去上学。这又是多么豪迈的气概!
篇4
金华市北苑小学 三(3)班 程欣怡
在这个星期五,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少年雷锋》。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雷锋,他出生在湖南长沙郊外一个贫苦人家。
就在雷锋四岁那年,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毁了村子。乡亲们被困山上,父亲下山为乡亲们找吃的,不幸被鬼子抓住活活打死。出殡的路上,雷锋拾起浸着父亲鲜血的稻种放进了包里,这个血的教训他永远不会忘记。
不久,哥哥到镇上的染坊学徒,被活活累死。母亲到地主家里干活,汉奸刘绍礼了她,母亲悲痛万分,含辱自尽。留下雷锋孤苦一人,可狠心的地主还不放过他,遭到地主的毒打以后,雷锋又痛又饿昏了过去。
篇5
沂蒙六姐妹观后感:柔弱的臂膀 坚实的力量
2011年10月27日晚,我院全体干部职工及家属、科技学校全体师生近两千人在科技学校篮球场观看了电影《沂蒙六姐妹》。
随着影片剧情的展开,一幅幅展现沂蒙秀美风光的画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无时无刻不触动着在场所有观看者的心灵。影片以独特的视角将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山区的妇女塑造成为这场战争的主角,她们把原本局限于一个小家庭的爱,化作了对党和子弟兵以及生养自己土地的大爱。她们积极动员生产,参军支援前线,她们冒着敌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线桥”,为孟良崮战役的全面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这就是以沂蒙六姐妹为代表的沂蒙儿女用鲜血和泪水铸就的力量无穷的沂蒙精神!短短的九十分钟,真实生动的故事情节、摄人心魄的宏大场景,活灵活现真切感人的人物,引起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观众不时抬手拭泪,经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灵魂洗礼,感受到了红色经典的魅力。
剧中主人公爱党爱国、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敢为人先,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给科技学校全体师生以强烈的震撼。结合观看影片,学校团委立即组织召开学生团支部会议,布置观看人员写出观后感并开展了影评征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为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做好准备,把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影片也更好的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的热情和干劲,作为一名工作在沂蒙革命老区的教师,在沂蒙精神的启迪下,我们应该更加牢固的树立爱国守法意识、无私奉献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并践行沂蒙精神,做群众满意的教师、建群众满意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沂蒙精神暖人心,办学事业稳推进,我们必将激励革命斗志,以老一辈的奉献精神投身到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来。
篇6
2022观看圆明园的观后感
今天,我们在教室观看了电影《圆明园》。我的情绪一波三折,看完之后更是感慨万千。
其实,圆明园不仅仅是圆明园,更多意义上它是一个王朝的缩影,一个民族的兴衰史。每次面对这段历史,总是难以平静。影片用大量胶卷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气派,其目的是为了让观者震撼。越是为圆明园所震撼,也越是心痛。看完之后,圆明园中的景物我没记住多少,倒是外国人的几句话像一把利剑插入我的胸膛:“技术和科学似乎比数量更占优势”。英法联军区区几千人,就把一个自称天国的大清撕得粉碎,只有一批又一批的清军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看完之后,几乎每个同学都愤恨不已,咬牙切齿。同时,我也深深感到了科技的力量,也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和祖国贴得这么近了。我想,再升国旗的时候我会想起这些的,也明白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重担。
一部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撼,更重要的是觉醒和行动。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个人,如果满足于现状,停止不前,结果只能被历史淘汰。所以,没个人都应当发奋拼搏,在这个知识经济的年代,知识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青少年,我们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复兴中华。
另外,我还体悟到:无论什么人都有他自己的苦衷。即使是皇帝。他拥有江山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人间最奢华的生活,但他缺少的也是他最渴望的,仅仅是做一个普通人。权力是他的荣耀,也是他的负担。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不禁猜想:也许正是这些造就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因为一个拥有至高王权的皇帝,周围的空气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一面是宫廷不休止的争斗,一面是江山无尽的灾难,批不完的奏折,忙不完的公务,而从没有一个人明白皇帝内心的想法。于是,只有逃避。他去建造空前绝后的皇家宫殿,只是为了向世人来炫耀自己的功绩,来掩饰自己已经超负荷的心。他不断地杀人,只是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他的脾气越来越大……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个王朝的悲哀,至高无上的王朝把一个个的人逼疯,有的逃避,有的承受,至于有出家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之,看完之后我有两个感受,一是我们不能盲目自大,应该开放发展,才能得以生存;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我们不要给别人太大的压力,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2022观看圆明园的观后感
曾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智慧的凝结、艺术的融合,圆明园,有着无与伦比的东方魅力,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毁于强盗的战火。
影片讲述了一个辉煌雄伟的圆明园从繁华到衰败最终成了一片灰烬的全过程,不得不让人为之惋惜和叹息。
野蛮的侵略者炸开大门,烧杀掠抢,将圆明园毁于一旦。有人会说:“圆明园的毁灭不就是英法强盗害的吗?”是的,这是历史的事实,铁证如山!可是,圆明园的毁灭难道不是当时的中国自己造成的吗?圆明园的悲剧不是偶然,是历史的必然,她不过是在这个必然中不幸被选中,成为万古的悲哀而已。如果我们中国不那么落后,怎么会让贼兵在堂堂中华的皇家园林里为所欲为?
能建造如此完美的圆明园的中国人,为何在侵略者面前如此不堪一击?不就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闭塞了吗?自认为老大,拒绝外来先进科技和文明。然而,自傲自闭,拒绝沟通,拒绝科学就会停止进步,就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落实,落后就会挨打。美丽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化成了灰烬。
所以,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主动融入全球的科技文明,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我们青少年应该发奋图强,刻苦学习,积极地接受先进科技,为祖国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2观看圆明园的观后感
曾经去过圆明园,满目所及只有一片废墟,残缺的大水法孤独地伫立在那里,依稀想提醒人们它的旧日辉煌。的确,从1709年初建时,历经康雍乾三朝盛世,圆明园是中国最为繁华旖旎的存在。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绸缎,注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境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是维克多·雨果1861年写下的,也是电影《圆明园》开头的篇章。整部电影从开头到结尾,贯穿其中的是惊叹与愤怒,惊叹于圆明园的巧夺天工,愤怒于英法联军的残暴,将这样珍贵的人类文明毁之一炬。
而愤怒之后,更多的是思考。我们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财富,我们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曾经也应该一直是世界上最聪慧的民族,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建造汇集人类智慧的圆明园。但当我们站到制高点时,我们开始固步自封,陶醉于既得的一切,丰饶富足,衣食无缺。我们的耳朵开始听不见声音,我们的眼睛看不见改变,我们的心,再也容不下外部世界的一丁点缓慢却一直持续的进步。而或许这,正是当英法联军的大火焚烧圆明园时,我们无力阻止的原因。
而造就这一民族性的或许更多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缔造了第一个统一帝国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也随之建立。朝代几经更迭,这一制度却从未改变,并不断加强。所谓物极必反,封建制度在经过不断的发展之后,到明清达到顶峰,也开始了它的衰弱。
“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她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影片中这样评价大清帝国的覆灭。我们无可否认,帝国的命运都掌握在皇帝的手里,而一旦帝王没有足够的眼光与才华驾驭这个帝国,面对列强的侵略,我们唯有叹息。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废丞相制度,直接管辖三省六部,曾经对皇帝最有制约力的相权至此消失。而清雍正帝又设军机处,将军事权力进一步收归至皇帝,并随后扩大了军机处的职能范围,各个领域的事务都由皇帝及其亲信大臣处理,标志着封建皇权达到顶峰,而这带来的后果是皇帝权力极度膨胀,无所制约。
圆明园的毁灭固然令人叹息,但遥想它的建立,难道不是封建皇权肆意使用的象征?封建皇帝力图作为封建文人的审美情趣,搜罗全国的奇珍异宝,珍贵字画,囊括全国建筑园林形式,穷全国之力图一己之私欲,它的繁华背后早已预示着当日之殇。倘若投入圆明园中的金钱人力用于发展军事力量和科技,或许就不会有当日的悲剧。
除却皇权的极度膨胀,强大而腐朽的封建制度也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是以封建性质的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剥削形式是封建地租,农民耕种封建地主的土地绝大部分产品作为地租被封建地主剥夺。
我们无可否认,封建制度在中国成立之初在巩固统一,促进发展的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渐发展,小农经济占比的逐渐下降,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已然发生改变,这时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更多的不是促进作用,而是阻碍。
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但不可忽略的是其也是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1640年的权利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也是在鼓励科技创新的背景下,纺织工具的创新拉开了一系列工具创新的序幕,使得英国在经历两次工业革命后,在1840年的六月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而当时的中国,在封建制度的主导下,仍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小规模的农业经济在技术上难以有所突破,技术创新得以产生并发展的商品经济又遭到抑制。同时天朝上国的思想深深地印在各个皇帝脑海里,乾隆就曾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中国,也因此错过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在随后的百年间遭受外辱。
篇7
我分两次把《闪闪的红星》看完了。看后我觉得最感人的是冬子妈妈牺牲之后,冬子从小兰家跑出去找妈妈,他没有找到妈妈却发现了自己的书包,冬子悲痛地放声大哭起来。我觉得冬子好孤独、好可怜,他再也看不到亲爱的妈妈了。
冬子的妈妈是一位高尚、善良的妈妈,她为了人民牺牲了自己。冬子在妈妈牺牲后,并没有放弃,坚持革命,用自己的机智成功的给传了很多信,帮助打败了胡汉三,替妈妈报了仇。冬子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是我的好榜样。
妈妈以前给我讲过潘冬子的故事,在我心目中潘冬子非常勇敢。今天在学校里看电影《闪闪的红星》时,我仿佛已经进入了电影的故事中,眼睛都不眨一眼。在看到机智的潘冬子智斗胡汉三时,我更是心情激动,为潘冬子加油,而当潘冬子失去妈妈时,我也难过极了,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当我看到电影里叔叔阿姨为了打胜仗,早日解放,大家团结不怕吃苦,积极向上,勇敢冲上战场,这让我非常佩服。
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让我懂了很多,在遇到困难时,自己要想办法排除困难,在学习生活中,要和同学团结协作,克服学习上的一切困难。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读爱国主义书籍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最近学校开展了读爱国书籍的活动,我从活动中收获了很多。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离开爱国主义是不可想象的。
篇8
陈蓥
清明节到了,在这特殊的日子,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我们一起观看了电影《地雷战》。
故事主要演绎了在时期,抗日根据地边缘的赵家庄和临近村庄,经常被伪军“大扫荡”,经袭击后,损失惨重。村民们扩大武装力量之后,用自己造的地雷封锁进村道路。
看到这里,我提着的心,放了下来。原本我还为他们难过不已,想不到,他们靠着自己的力量,愣是没让鬼子得逞。我为他们的自强而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
大家派民兵玉兰姑娘在山丘上放风,敌人一来,就用“信号树”指向鬼子进村的方向,让大家注意警戒。这个“信号树”的创意,让我眼前一亮:在高高的山顶上,谁会注意到一棵树呢?就算留意到了,谁又会觉得一棵树歪着,有蹊跷呢?我十分佩服他们的智慧。
鬼子的阴谋不成功,中野队长又从青岛调来许多工兵,用扫雷器探测地雷,再次进犯赵家庄,大肆烧杀抢掠,俘虏了许多村民。敌人“烧杀抢掠”的片段,让我的心痛苦得扭成一团,我在心里呐喊:“可恶的鬼子,快滚出我们的国土!”幸好,接下来的喜讯,终止了我的愤怒和悲伤——民兵们很是机智,在总结了经验教训之后,改进了地雷技术,使敌人无法起雷,又一次打跑了鬼子,我为民兵的聪明才智拍手叫好!
之后,大家还用绊累、子母雷、碎石累、头发丝雷等各种地雷阻挡鬼子的冒犯,一路上,鬼子死伤无数。他们在各个房屋挖了地道,大家往鬼子身边放一枪,就钻进地道里躲起来,让鬼子摸不着头脑,晕头转向,不战自溃。
篇9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3月5日学雷锋日,今天下午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看了《雷锋在1959》。
电影故事讲述了,在1959年8月20日,雷锋叔叔响应号召,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参加焦化厂的建设。最初,他的一腔热血只换来了他人的冷漠与歧视,但后来,雷锋叔叔用火一样的青春,燃烧自己温暖别人,他带动工友造新宿舍,暴雨中不惜用自己的被子抢救水泥,从牙缝中省出东西给困难的老兵家……这一切的付出雷锋叔叔从来不期望回报,他留下的只是忙碌的身影。我的眼眶溢出了眼泪,泪水包含了感动与敬佩,之前我似乎都没有尝过震撼的滋味。雷锋叔叔用他的行动换取了大家的敬佩。1962年8月5日,雷锋叔叔永远地走了,年仅二十二岁的他用生命诠释了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爱国爱民、热情似火、默默无闻、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忠于革命忠于党、钉子精神!
雷锋叔叔是多么伟大啊,可在看看当今社会上的人,看看我自己,不要说有“雷锋精神”,就是平时做好人好事大多数人也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就说今天的晨会课吧,当老师一提到选我们班的活雷锋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沉默了,因为我们身边的人都缺少一颗炽热的心,为他人贡献的心,正如老师所说,我们班的人都很自私,无论什么事都先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为他人着想。现在的低头不语,似乎是每个人心灵的忏悔……
经过心灵的洗涤,我们班很快涌现出了一位活雷锋-陆旖辰。陆旖辰可是我们班的大才女,可谓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我们都可崇拜她啦,今天我发现她不仅有才气,还很热心肠呢。
午间管理结束之际,陆老师说还有几个同学作业没做好,才女便主动请缨,担起了小老师一职。只见她在李博和褚欣杨之间来回穿梭。她如一位慈母般的淳淳教诲着李博,认真仔细的她,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每一个单位都讲得清清楚楚,才女耐心的指导着同学,她的话犹如春风般温暖着大家。“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她也顾不上歇一歇就去带领大家背古诗了,下课后,陆旖辰便马不停蹄地继续穿梭在李博和褚欣杨之间……
篇10
——《雷锋》观后感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601班
林婷婷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大家都不陌生吧!我想只要一提起“雷锋”这个名字,大家都会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着。
是呀!雷锋叔叔真的是人民这个大家族的好儿子,祖国母亲的好儿子。他还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革命需要我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堵枪眼,我就去做。”有句话说得好,“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就做了一火车。”雷锋在火车站的时候,在检票门口看见一位带着孩子妇女的车票和钱丢了,于是雷锋就用自己的钱买了张车票给那位阿姨,那位阿姨含着泪问他:“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单位工作?”你们知道雷锋叔叔是怎么回答的吗?他笑着说:“我叫,我住在中国。”类似的事情真的很多很多,今天我又在电影里亲眼目睹了他的伟大!
雷锋十分节俭。平时呀,渴了,喝点白开水,连一瓶汽水都不舍得买;衣服破了,可是补了又补。就说袜子吧!几乎每一处都订满了补丁,怎么也舍不得买,战友刘大力同志曾送给雷锋一双崭新的袜子,可雷锋还是舍不得穿。大力的家乡发大水了,母亲有病倒了,大力又没什么钱。这事让雷锋给知道了,他为了不让大力妈拒绝,就用大力的名义寄去了20元钱。还有呀,就是因为洪水泛滥,抢险救灾的任务就交给了雷锋叔叔。雷锋叔叔便义不容辞的赶往灾区,还把自己日积月累下来的100元钱捐给了灾区,大力故意把雷锋的破袜子落在村长,当村长知道这事后,坚决不肯要,让雷锋拿去孝敬父母。这可触到他的痛处了,因为在他很小很小的时候,他的爸、妈、哥、弟都先后离去了,但是,他把祖国母亲当成了自己的生身母亲。他含着泪说:“不!我有母亲,人民就是我的母亲,祖国就是我的母亲!如今,母亲有难我能不帮吗?这些钱,就当作是孝敬我的母亲吧!”
有关雷锋的好人好事,真是举不胜举呀!冒雨送陌生祖母和小孩儿回家;在公共场所义务劳动;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的为小韩补好裤:,半宿都没睡!”
可是,他从来没有要求一丝回报,做好事也从不留名,当今这世上,真么好的人到哪找去呀!
可是,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在细雨霏霏的天气里,他还在执行着任务,可怜的“傻子”叔叔,他哪里知道厄运即将降临到他的头上。他和乔安山正开着车从工地回到驻地,由于车身溅满了泥水,于是便想找个空旷地儿洗车。经过一段比较窄的过道时,为安全起见,雷锋下了车,扬着手指挥着车辆转弯。可汽车太不听话了,一不小心滑入水沟,车子猛地一晃,骤然把一根晾衣服用的竹竿给碰掉了,不偏不歪正好砸中了雷锋的太阳穴,他,当场昏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