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卷范文

时间:2023-03-24 03:2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九年级语文试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九年级语文试卷

篇1

6.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即可。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③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④树叶的碧意是一个流动的海。 ⑤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化静为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音韵和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沙砾”“小草”“蚂蚁”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一组句子。 棉花,没有的五彩斑斓,也没有荷花的芳香迷人,但它用最质朴的面貌,带给人温暖与体贴。

8.说起最短的现代诗,人们会提起北岛的《人生》,这首诗只有一个字:“网”。仅这一个“网”字就可以启发我们无限的联想,请谈谈你由此想到了哪些,并写出其中的两个方面。

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思念 舒婷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有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9.用“/”标出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①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②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③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④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10.这首诗有朦胧、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是怎样产生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我的理解: 11.这首诗表达了女诗人什么样的情思?请谈谈你的思考。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新 叶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里爆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刷地一亮,惊喜的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面前拂过。啊!你好,新叶!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待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遭,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切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目翠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它扶持着艳丽的花朵、香甜的果实,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 A ,淡妆自持,深根自养,忘我奉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抱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齐齐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大地母亲。⑦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诚恳。⑨朋友,愿你生命之树常青,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常青。12.根据第⑥段内容,思考A处应填写的词语,并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 13.文中赞美了新叶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四种。⑴ ⑵ ⑶ ⑷ 14.作者赞美新叶的目的是什么?

篇2

为了使我校本期工作有条理、有目标、有进步,也为了使我校语文教师有压力、有动力,故制定以下计划:

一、目标

1、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2、规范常规教育,保证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3、确保我校三级段县调研考试语文成绩不低于全县前五名。

4、争当我校教研活动的排头兵、领头雁。

二、实施计划

9月份

1、开学季

2、召开学科组长会、全体语文教师会。

3、讨论并制定出本学期教研计划。

4、组织本组“名师在我身边”听课、评课活动

5、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县优质课听课活动

6、辅助学校“青兰工程”实施活动

7、催促各学科组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及调研目标

10月份                    

1、国庆假期周

2、组织本组教师听、评新特岗教师的汇报课                

3、学科组长召开碰头会,分析语文月考成绩          

4、组织教师学习语文新课标

5、组织本组的教案、作业检查及汇报工作

6、迎接七八年级期中考试及九年级县调研考试

11月份

1、迎接县教研室视导                    

2、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3、组织本组1-3人听课活动

4、研讨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5、推选语文教师参评校优质课或公开课活动

6、督促各段展开“一课一议”教研活动

7、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12月份

1、教案、作业大检查并组内汇报            

2、督促各段展开“一课一议”教研活动

3、组织好每一次周清考试语文试卷的供题工作

4、研讨“语文的复习课、讲评课如何高效”的问题

5、期末复习备考

6、摸底考试及考后的总结工作                 

7、语文学科最后的培优补差工作               

8、期末调研考试

9、总结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             

篇3

九年级期末的区统考中,语文试卷课内古文部分有关《满井游记》中“之”的用法进行了考查,原题如下: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之”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如倩女之u面;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B.余之游将自此始;曝沙之鸟

C.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局促一室之内

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己亥之二日也

A项中前句的“之”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对此没有什么异议。后句则存在争议,有分析为定语后置的,有分析为主谓之间的;B项中前句中的“之”有分析为结构助词“的”的,有分析为主谓之间的,后句则无异议地解为结构助词“的”;C项中前句“之”有分析为“以”的,有分析为不译的,后句表示限制,可翻译为“以”;D项中前句也表示限制,译为“以”,后句是结构助词“的”。

也就是说除了D项外的其他选项都存在异议。

接下来我们仔细地逐项加以具体分析区别:

A项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的“之”若为定语后置,翻译下来应该是“新打开的镜子”,若为主谓之间,翻译下来则是“镜子新打开”,意思都通顺的,可我个人侧重主谓之间。

B项中的“余之游将自此始”,若将“之”作为结构助词“的”,本句可以译为“我的游历将从现在开始”,而当作主谓之间则可以翻译为“我将从这里开始游历”,“游”是作为动词的,同样看似两种翻译都通顺,可是翻看了《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后,本句的译文是“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所以我觉得这里的“之”也应该理解为主谓之间才对。

C项中的“之”,我觉得都用于方位名词之前,可译为“以”或不译来表示限制,因为不译,所以这句从《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译文难以判断具体用法,但平日短语的类似结构例子是不少的,“学生之间”“四海之内”“五日之内”。

所以这题目,我个人认为A和B项都是正确答案。

篇4

那么如何进行字词复习以补失呢?作者以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明确范围、确定底本。字词复习的内容包括七、八、九年级上、下册各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的单元中的字词,这些内容多而杂,教师应加以整理(以音序编排),以简驭繁,便于师生使用。近几年中考,(偶)常见的字皆为考查对象。如:2007年铜仁地区中考试卷)“知识积累”板块第一题,(题目要求是给加点的汉字注音和据拼音写汉字)“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着qīng cuì()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的曲子,跟qīng fēng()流水应和着……”鉴于此,在中考复习时,我们应在常用字使用频率高的字词上下工夫,而对读写较难,生僻的疑难字词作一般掌握即可。

(2)明辨字音、字形。不论常规教学,还是字词的集中复习,我们都会发现学生的读音问题多,为了更好复习字词,应让学生掌握一些正音、正形、辨义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四种:①类推法辨音:如“赠”究竟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究竟是平舌音,还是翘舌音?是前鼻韵母,还是后鼻韵母?我先从部首“曾”入手,然后让学生查字典弄清“增”“曾”“甑”“罾”“缯”的读音,通过实践,学生会发现它们的音节都是“zeng”,只是调值不同而已。于是可类推出以“曾”为声旁的形声字几乎都是平舌音、后鼻韵。这样记少不记多的办法事半功倍;②据义辨音:“澄清”如意思是“弄清、明白”,应读“chéng”;如意思是“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应读“dèng”;③据义辨形:如“顶礼膜拜”中的“膜拜”指古代的行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的下跪叩,因此“膜”不能写作“漠”;④据境辨形:如“提名”与“题名”的区别,“提名”重在“提”,可用在会议进入提名的倒计时,后者可用在游客们在游览时赋诗并题名。

(3)分类整理。语言的学习重在积累,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而字词的复习尤当如此。按字(侧重多音字、形近字)、词(侧重近义词)、成语俗语(侧重本义和感情褒贬)三大板块建立分类笔记,既对课本及复习资料重点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纳,同时要求学生尽量用《现代汉语词典》解疑,以便及时答题。教师把学生归纳的字词整理成册发给学生。初中生应将掌握的形近字集录,另外还应整理古诗文中的通假字集录。这些其实体现了字词复习的两个原则:一是量的积累,二是注意运用,能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篇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思考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气质修养,塑造他们健康的个性和人格。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网络走入千家万户。不少学生,特别是那些缺乏家长正确教育管理的留守学生,一回家就守候在电视前或电脑旁,节假日更是几乎沉溺其中。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只注重考试分数,给学生不断增加繁重的课业负担,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中“死读书,读死书”“高分低能,低分无能”的现象极为严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题组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内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名著全部阅读过的学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7.7%,不足三分之一,这说明四大名著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是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其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无可比肩的。中学语文教师,应以开展讲故事等读书活动为载体,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名著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通过阅读使学生加深对名著的理解,提高阅读兴趣

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一些名著的精彩片段,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美猴王》(选自《西游记》)等。历史课本中也有一些相关介绍,教师通过精彩的故事片段的介绍,引导学生阅读鉴赏,使学生对这些名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有了一些初步了解,产生一定的阅读的兴趣。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名著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语文、历史课本或课外阅读课本中适当增加一些名著常识介绍、精彩故事片段赏析等内容,使学生对文学名著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利用好晨读和课外活动,组织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学生减负工作的开展,学生的课业量相对减少,统一的上课时间相对缩短,学生的晨读时间和课外活动的时间相对增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晨读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诸如读名著、讲名著中的故事等主题活动。按照学生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初中生可阅读简易读本、高中生可阅读原著。教师首先要认真阅读原著,熟悉其内容,然后组织学生把阅读到的精彩故事片段或自己的阅读感受、所受启发等讲给大家听,也可以就其中某一故事或片段展开讨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可按学习小组进行,教师流动监督、指导。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名著阅读竞赛、读书演讲和读书讨论活动。坚持长久,就能促进学生养成阅读名著的好习惯,在名著中汲取丰富营养。既积累知识,增强修养,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语言表达和记忆能力。

三、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习惯

教师要积极鼓励支持在学生中建立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指导阅读兴趣小组自发开展读中外名著、讲名著中的故事等活动的开展,并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开展读书会活动交流读后感、读书笔记。还可以通过板报墙报或者开办班级“小报”,让学生把自己阅读到的精美文章或心得体会展示出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交流、讨论,介绍各自的阅读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阅读名著的习惯,尝到了阅读名著的甜头,就会主动去阅读名著,开阔文学视野,培养文学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四、家校配合,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实践 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准确无误地领悟与利用祖国语言文字,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培养阅读的能力与技巧,开启学生的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同时还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纵观近几年各年级的教学检测情况,发现语文试卷重在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与领悟能力。阅读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材料选自课外;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与感悟;开放创新是试题突出的特点。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把阅读当成了机械的分析题,片面强调文章具体内容的解读,而不重视阅读的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对文章思想的把握。其次,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教师单一、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不尊重学生个体地位的表现,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第三,阅读量不足。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材料仅仅是课本上十分有限的课文。这就造成了学生阅读量不足,教学效率低下。此外,师生互动性不强。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精心设计内容,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互动式的教学,采用快乐教学法、文章想象法、文章意境想象法等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学生的最爱。比如八年级上册的明清小说《范进中举》这一课,为了寻找古文与现代人的结合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笔者是这样举例子的。1901年,慈禧太后下令改革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增加了中外政治历史项目。为了遵守慈禧太后的旨意,考官硬是把拿破仑硬是塞了进去《项羽拿破仑论》,考官赶时髦,可考生哪里懂得其中的风情?于是就出现了笑话。一考生写道:“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仑论”、“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仑也哉?”等,学生听了忍不住捧腹大笑。这样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善于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是阵地。只有在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比如七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笔者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问题情境:同学们,母爱是人类最值得歌颂的、最伟大的爱。在不久前的家长会上我为你们的母亲拍摄了图片。现在给你们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请你们找找你们自己的母亲,想一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爱你的?她们如何表达对你们的爱?与作者的母亲有什么异同点?音乐响起,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堂学习的状态,并且迅速进入自己的角色,主动对课堂内容进行探究,把握人物形象。这样学生的思维达到活跃的状态,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阅读中比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法阅读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风格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看到差别,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把握文章。比如九年级上册鲁迅的《孔乙己》这一课,可以把它与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进行比较。孔乙己与范进二者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与牺牲品,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封建社会的残酷性。同时,比较法还可以延伸到课内与课外的比较。八年级下册自清的《背影》一文,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写父亲的文章。以学生查找的《父亲》、《父子情》与《我的报童梦》为例,与所学的《背影》进行比较。就题材来看,都是写父子之情;从体裁来看,都是记叙文。然而从父亲的身份和地位、父子之情的表现形式比较,有很大的区别。三位父亲的身份与地位相差甚远,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这样课文的重难点就更加清楚、透彻了,学生思路清晰,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加深了学生对父母的理解与爱戴。在今后的阅读中更加得心应手。

(四)深入感悟理解,进行阅读延伸与拓展

初中各年级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要根据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自由表达。学生通过课文问题的探讨,积极进行探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主体的理解。在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延伸拓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大声朗读,对于对话较多的小说或记叙文等,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结语

总之,在初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提升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然而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的认真实践与积极探索,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为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下午好!

我院题为《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之课题,是2006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课题。在院领导、院特教所的大力支持、课题组相关老师的积极配合下,今天顺利开题了。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就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聋校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不足是当前聋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课题从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形成机制及培养对策方面开展研究,因此,对于促进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二)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语言学界和教育界关于正常人书面语言发展的研究及成果较为丰富,但在聋人书面语言发展机制及书面语言发展培养对策方面,有深度、有创见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填补了语言学和语言教育学在特殊人群语言发展研究方面的空白,而且还将为聋人教育和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与培养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三)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聋生学习语言的最大目的是能与人(更多的是健听人)交往、交谈,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只有培养和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因此,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聋生融入主流社会,全面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意义重大。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为把握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我们查阅了2000年至今公开出版发行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两家特殊教育理论刊物(《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翻阅了特殊教育的相关文献,并通过google.com进行了网络搜寻,在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1)研究者普遍认为,聋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关键在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培养上。(2)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方面的研究集中在:①聋生掌握书面语言的情况。大量文章主要是罗列聋生在掌握书面语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②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研究。如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的调查,总体反映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低下,大部分学生九年级毕业时阅读普通报刊还比较困难,写出的句子语法错误很多等。③对提高聋人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教学法的争论与探讨。研究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的争论与探讨上,对研究过程的更多关注导致了对研究目的的弱视。④对聋人书面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重提书面语教学法,呼吁直接用书面语教学法来培养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综观这些研究,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教学实践层面的经验描述上,总的来说比较浅层、零碎和粗糙,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缺少对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不足原因的机理性的本质分析和系统研究,因而难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聋人书面语言发展问题作出深刻的思考和回答。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一书中论及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发展理论时,强调了两种关系:①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但又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词义”和“言语思维”是维果茨基用以表述和分析二者关系的基本概念。维果茨基认为,词义是一种言语思维现象。一方面,言语借助于概括(思维)实现对客观现实本质的反映;另一方面,思维借助于词义来进行,是在言语中实现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儿童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经历着先后(前智力运算和前语言运算)、交叉(自我中心语言和内部语言)和重合等不同阶段,但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词义的概括化(概念或词义的理解)和系统化的方式及水平既是言语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决定言语和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机制。教学的本质及重要作用就在于通过发展人的概括化和系统化能力,促进言语和思维发生结构性的突变和新质的建构。②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基于语言和思维的理论分析和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实证研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实际的智力年龄与他在有帮助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显示儿童的发展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因此,“一种合理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头,并引导发展”,教学必须面向未来,而不是面向过去。维果茨基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理论对于本课题研究和形成主要观点的影响是深刻和多方面的,概括的说,主要有以下三点:①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辨证统一关系。“言语思维”这一概念深刻概括了这种关系。因此,关于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研究应从言语思维的辨证关系入手,但是以往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和片面的,研究语言的就只研究语言,研究思维的就只研究思维,因而就难以从言语和思维的辨证关系把握上深刻揭示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本质和动因。②在言语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词义概括化(概念或词义的理解)、系统化的方式及水平,是影响、决定言语和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机制。由于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造成聋生早期言语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不足(可能还有聋人手语对思维发展的负面影响等),因而导致了聋生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的低下,进而造成聋生学习书面语言的困难。书面语言写作过程其实是一种更为高级和复杂的言语思维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刻认识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方式和机理,而且可以使我们在认识聋人言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的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培养对策。③聋人的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要立足于聋生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发现和早期干预,着眼于聋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样,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才能更快、更好。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观点”为理论支撑,以系统的理论思维方式,通过对近年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研究和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入手,考量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寻找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相关因素,从言语思维的角度,着力分析聋生学习语言的困难和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探究他们书面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提供有效对策。具体来说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研究,明确已有研究的进展、主要成果、不足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2)运用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现状调查入手,研究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3)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分析综合法,以问卷调查、课堂实录、作业试卷分析、小型座谈会等形式,考察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分析聋校现行的语文课程教材,了解聋生与语言发展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研究影响聋生言语思维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发展的各项因素,着力揭示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探究他们书面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4)运用访谈法、实验法,针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从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聋校语文课程教材、聋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验证性的实验研究,提出培养聋生书面语言的有效对策。

五、本课题的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及人员分工

(1)第一阶段(2006、12—2007、3)通过对近年来关于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检索和综述研究,了解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趋势,形成《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现状研究及趋势分析》的综述报告。此项任务由课题负责人陈蓓琴完成。(2)第二阶段(2007、4—2007、12)①(2007、4—2007、6)分析试卷。对我院近年来五年制聋人工艺设计专业单招入学考试语文试卷进行分析,了解九年制聋校毕业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状况,并形成相应的论文报告。此项任务由××完成。②(2007、7—2007、8)编制问卷。根据现行《聋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针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进行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的问卷,问卷应通过重点考量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来反映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此项任务由××完成。③(2007、9—2007、12)进行调查。在江苏省内选择3-4所全日制聋校,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进行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分别形成《关于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的调查报告》。此项工作前期问卷调查由××等负责完成,后期调查报告的撰写由××完成;期间接受中期检查。(3)第三阶段(2008、1—2008、6)①深入聋校语文课堂,广泛听课,运用课堂实录法,对聋校不同年级聋生在课堂环境下学习书面语言的情况及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考察聋校语文教学中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此项任务由陈蓓琴负责进行。②研究现行聋校语文课程教材,分析聋校低、中、高年级教材的编排是否与该年龄段聋生的思维发展相一致,聋校的语文教材是否有助于促进聋生言语思维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助于聋生书面语言的发展等。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③编制问卷,调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④文献研究,对200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教学丛书《聋人学习语言方法》一书中40位聋人学习语言的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概括、总结出促进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各项积极因素,并加以述评。此项任务由陈蓓琴负责进行。⑤编制访谈提纲,运用个人访谈法,对我院聋人教师辽师大硕士毕业生任媛媛进行访谈,从她个人学语言的经历来进一步考证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4)第四阶段(2008、7—2008、12)对上述各项研究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和综合,着力揭示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及生成机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验证性的实验研究,提出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有效对策。撰写论文《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之有效对策》,之后申请结题。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名著;教学建议

波罗果夫曾经说过“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经典名著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包含着文学巨匠们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较高的写作技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到九年级学生在阅读方面要做到“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在初中阶段提倡名著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性格;还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然而,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生在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比城市学生要少,再加上农村对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深,名著阅读教学方法不够科学、系统,这些都使得名著阅读教学的进展不理想,更是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以下笔者就农村初中名著教学中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1 阅读经典名著的意义

1.1 开阔视野,积淀文化知识

农村学生学习生活的范围比较少,接触外界的机会十分有限。因此,在拓宽学生知识面方面,名著阅读起到关键作用。初中必读的12本名著分别展示了古今中外各个民族独特文化现状以及精神追求,再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的精神特征、内心世界和现实关系。这些名著作为宝贵的文化财富,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都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是一个苍茫的宇宙。《格列佛游记》以讽刺诙谐的手法描写格列佛在四个国家的荒诞经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对战争的批判。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里面涵盖了经济、政治、地理等文化知识。这些内容都有利于我们洞察历史的发展,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也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相关的素材。

1.2 培养写作思维,提高写作能力

课标推荐阅读的名著都是文人巨匠们思想的结晶,是经过历史的考量的,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学习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鲁迅《朝花夕拾》的语言犀利而深刻;《伊索寓言》的语言精练,极富表现力;冰心的《繁星・春水》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情画意。除了对语言风格的学习,我们还可以在这些名著作品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名著当中有许多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可以运用到议论文当中作为事例论证文章观点。《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好汉都是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名著的文本阅读也可以积累好词好句,为我们的写作增添文采。总之,名著里面有着写作素材,阅读名著有利于创新我们的写作思维,提高写作的能力。

1.3 有利于塑造学生人格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名著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有益于人格的发展。农村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学业上没有起到辅导督促作用,在思想教育上更是出现严重的缺口。然而,初中留守儿童正处在认知世界的时期,名著对其成长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当我们阅读名著时就像和作者在交流,他们会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会给我们指引方向。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要学会坚强,战胜自己,创造奇迹。初中留守学生在生活中没有父母的陪伴,保尔・柯察金是他们面对学习生活困境时的榜样。冰心的《繁星・春水》在清新自然的语言中让我们感受和自然之爱,享受童年的乐趣,健康地成长。

2 农村初中名著阅读的现状

本科毕业后我参加了下乡“支教”活动,深入课堂实践中了解农村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在名著阅读教学方面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

2.1 学生阅读资源匮乏,阅读积极性不强

农村学生学习环境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阅读的书籍比较少,可供选择阅读的途径也不多。学生了解名著的方式很多时候都是仅限于教材的名著导读的图书馆藏书。书籍的匮乏使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不高。除此之外,初中阶段对名著的考察方式比较单一。名著的考察大多是设在语文试卷的附加题部分。这会让学生认为:附加题是优生提高分数的部分,不必过于关注。因此,这些情况就导致初中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不强。

2.2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指导不到位,课堂枯草乏味

在初中的实践里,我发现老师对名著阅读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上老师只是简略地介绍名著的主要内容,分析主要的人物,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看似认真地听。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对名著的理解不够深入,自然不会分析。

2.3 教师名著阅读量少,理解不够透彻

教师的名著阅读数量和质量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的阅读不够认真,是不能把握每一部名著的侧重点,那么就很难引导学生对名著的解读。在实践中了解到农村教师对名著的阅读量不足,认认真真把必考名著从头到尾看一遍的比较少,大多都是泛泛而读。这样的知识储备量是不足以对名著进行深入剖析的。

3 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建议

名著阅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面对目前名著阅读所呈现的现状,我们应该要找准症结,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都要主动参与到文本的研读当中,用科学且有趣的方法进行信息的筛选,提高阅读能力,创新思维,在阅读名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3.1 教师要增加阅读量,找准侧重点

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学生心目中起着榜样的作用。因此,在名著阅读方面,教师要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进行名著的阅读。教师要认真研读名著文本,把握教学的侧重点。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一些名著的篇幅比较长,没有目标地通篇累牍是比较耗时的。例如在讲授《繁星・春水》之《青年人》时,引导学生从诗歌字词的把握中了解如何待人处事的思想内容;在讲授《朝花夕拾》时可以分析重点语句,感受鲁迅先生如何回忆温馨往事,如何进行理性批判。

3.2 学校要加大投资经费投入

农村名著阅读得不到重视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书籍资源的缺乏。因此,学校方面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到书籍的购买当中。我们可以把买来的书籍放在每个班的特设的“读书角”当中,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

3.3 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进行名著阅读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以指导,教师应重视阅读课程的传授,设计出吸引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发挥课堂对学生所起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的独特体验。但是对于名著阅读的教学,我们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时间―人物―主题”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解读。然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思维能力,仅仅停留在文本解读的层面是不够的,而且这样的课堂气氛也比较乏味。其实,一些名著是很有趣味的,我可以通过经典段落的视频去把握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水浒传》中的“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这一节时我们可以观看视频了解草莽英雄吴用、晁盖、白胜等是如何和杨志斗智斗勇的,他们各自又是怎样的性格特征。《西游记》的情节描写比较生动有趣,语言也比较多,我们可以采取课堂话剧的形式,让学生自读《西游记》改变成话剧,凭着自己对名著的理解把它呈现出来。在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寻适合学生的名著阅读方法供学生借鉴。可以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课前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在课堂上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名著里的人物,分小组进行作家和作品的讨论与辩论呈现名著内容,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在课后举办读书笔记评比和名著知识竞赛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名著的阅读当中。

中外名著书籍是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考试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名著更是符合新课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求。让我们改变农村名著阅读的不良习惯,在科学的阅读方法下,享受名著阅读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甘雯晖.初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初探[D].广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