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承包经营范文

时间:2023-03-14 15:0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承包经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承包经营

篇1

双方根据____________,经协商签订本合同。

一、承包形式为上交利润递增包干。

二、承包期限自__年__月__日起至__年__月__日止,共__年。

三、上交利润数额

1.承包方上交利润包干基数为

2.承包方按____递增____%比例上交利润。

3.承包方上交利润时间按____计算,即____年____月交____元;____年____月交____元;____年____月交____元;____年____月交____元;____年____月交____元。

四、企业留利分配

--------------------------

|项目|生产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奖励基金%|

|----|-------|-----|-----|

|企业留利||||

--------------------------

五、国家指令性产品供应计划和生产计划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____年末固定资产原值____万元,承包期间固定资产增值总额为____万元,其中____年____万元;____年____万元;____年____万元;____年____万元;____年____万元。字串8

2.国家资产的维护________;设备完好率达到____%;固定资产净值率____%。

闲置资产的处理办法________

3.新产品开发__项,主要新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

4.承包期间技术改造投资总额____元;____年为____元;____年为____元;_____年为____元。

5.产品质量要求____。

6.主要物资能源消耗指标____。

7.安全生产和双保指标____。

8.出口创汇指标____。

9.产值指标____。

10.人均上交利润____。

七、贷款归还,承包前的债权债务处理:________________。

八、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发包方:

1.应按承包合同规定,监督企业管理好资产,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履行合同;做好指导、协调、服务工作。

2.以承包方因经营管理不善,在____时间内完不成上交利润____%,或严重违法经营,或____的,发包方会同有关部门核查后,可依法定程序解除承包合同或者更换经营者。

3.按合同规定兑现奖罚条款。

4.____________

(二)承包方:

1.承包方的经营者____是企业在承包期内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负有全面责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45条规定行使职权。

2.在国家法律、政策、计划允许的范围内,承包方有权建立以经营者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

3.承包方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执行国家政策和计划,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和任务,维护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

4.承包方完成或超额完成承包指标时,分别下列情况,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奖励: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5.承包方完不成承包指标时,分别下列情况,对企业经营者进行处罚: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

九、违约责任

1.发包方违约或非法干预,给承包方造成经济损失,相应调整当年上交利润或延长承包期限。

2.承包方完不成上交利润指标,除由经营者和其他负责人按合同规定赔偿外,不足部分以企业资金补足。

3.____________。

十、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执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双方同意由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当事人双方不在本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事后又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

十一、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十二、本合同自____起生效。合同正本一式两份,发包方、承包方各执一份,副本一式____份,分送____,____,____。

发包方:(盖章)承包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盖章)法定代表人:(盖章)

------------------------

|鉴(公)证意见|

|经办人|

|鉴(公)证机关(章)|

|年月日|

------------------------

篇2

1. 本合同范本仅供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以下简称承包企业)承包经营时参考;

2. 企业发包时,中外合资、合作者或外方独资者应已按照合资、合作、独资合同的规定如数如期出资并经过验资;

3. 发包方应是合资企业,而不应是合资、合作或独资企业中的股东一方,但承包方可以是股东的任何一方,也可以是第三方;

4. 承包经营期限一般为1-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5. 风险抵押金不得再另设担保,不得以在承包企业中的出资作抵押,风险抵押金或风险保证金保函数额均不得低于当年承包利润总额的百分之五十。

6. 承包合同应依照中国的有关法律订立,并应符合原合资、合作、独资合同的宗旨和原则,不得修改其中与承包经营有关的条款。

7. 合营企业在承包期间的负债余额不得超过当年承包利润的总额。发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 职务:_________

承包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 职务:_________

双方根据_______________,协商签订本合同。

一. 承包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承包经营期限:自___年__月__日起至___年__月_日止,共__年。

三. 承包形式:税后承包金递增包干。

四. 承包方上交承包金数额:承包方按__递增___% 比例上交承包金。承包方上交承包金时间按___计算,即

___年__月交___元;

___年__月交___元;

___年__月交___元;

___年__月交___元;

___年__月交___元。

五. 承包经营风险担保方式:风险抵押金或风险保证金保函。承包者须于每年的__月__日前向承包企业提交承包经营风险保证金保函或风险抵押金,数额为人民币___元。风险保金、保函须以银行不可撤销、承包企业可以单方面提款的形式提供。

六. 企业留利部分

项 目

生产发展基金%

福利基金%

奖励基金%

七.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 通过清产核资,发包时,承包企业的总资产为___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为___元人民币,流动资金为___元人民币;

2. 承包期间固定资产应增值总额为___万元,

其中___年___万元;___年___万元;

___年___万元;___年___万元;

___年___万元;___年___万元。

3. 企业资产的维护_______________;

设备完好率达到___%;固定资产净值率___%。

4. 闲置资产的处理办法_______________。

5. 新产品开发__项,主要新产品是__________。

6. 承包期间技术改造技术投资总额___元;

___年为___;___年为___元;

___年为___元;___年为___;___年为___。

八. 承包经营前 企业的亏损和/ 或债务的处理:_______。

九. 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发包方:

1. 应按承包合同规定,监督承包企业管理好资产,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履行合同,做好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不得干预承包者对企业行使生产管理职权;

2. 负责办理本承包合同的审批、开业、变更、注销等批准和登记手续;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承包方:

1. 在承包期内,有权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负全面责任,并行使一切生产经营管理职权;

2. 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应严格执行本承包经营合同,接受承包企业董事会的监督,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 在承包期间不得改变企业的法人地位、名称和经营范围,如确实需要改动,应经发包方董事会同意并报原审批机构批准;

4. 对承包企业的财产无权行使任何形式的处置权,如,转让、变卖、转移、抵押、抵押、出租、赠送等;

5. 承包经营期间,若以承包企业的名义贷款,须经发包方董事会同意;

6. 所得承包收入应依法缴纳所得税;

7. 应每__月(季)的__日前据实向合营企业董事会报送企业的财

务报表;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承包经营期间,企业债务的安全线为当年承包利润的总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承包期间对企业原有人员的安排:____________。

十二. 承包期间企业的劳动管理:_______________。

十三. 承包期间工资、福利管理:_______________。

十四. 承包期间企业的保险办理:_______________。

十五. 承包经营期间因执行承包合同而同其他公司、企业、个人等引起的纠纷的处理方式和承担责任方式:

篇3

承包方:_________,简称乙方;

企业经营者:_________。

根据_________,经双方协商,签订本合同。

一、承包形式

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收分成。

二、承包期限

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共_________年。

三、承包基数

_________年实现利润_________元,上缴利润_________元;

_________年实现利润_________元,上缴利润_________元;

_________年实现利润_________元,上缴利润_________元。

四、超收部分分成比例

乙方超额完成上缴利润指标时,根据超额部分的数额,以下列比例进行分配:

(一)_________年,超收数额在_________元以下的,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超收数额在_________元以上的,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

(二)_________年,超收数额在_________元以下的,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超收部分在_________元以上的,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

(三)_________年,超收数额在_________元以下的,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超收部分在_________元以上的,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

五、乙方利润分成的使用

乙方对利润分成部分,根据下述比例建立生产发展基金、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

(一)生产发展基金:_________年为_________%,_________年为_________%,_________年为_________%;

(二)奖励基金:_________年为_________%,_________年为_________%,_________年为_________%;

(三)福利基金:_________年为_________%,_________年为_________%,_________年为_________%。

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一)固定资产增值:总额为_________元,其中:_________年_________元;_________年_________元;_________年_________元。

(二)产品质量:_________

(三)新技术开发:_________

(四)企业升级:_________

(五)_________

七、甲方在乙方承包期间,有权根据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_________。

甲方在乙方承包期间不得在法律和合同的规定之外随意干涉乙方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义务:_________。

八、承包期间,乙方享有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企业经营者_________为乙方法定代表人,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下列事项,有依法自主决定的权利:_________。

九、违约责任

甲方在下列违约情况下,应负的责任是:_________。

乙方在下列违约情况下,应负的责任是:_________。

十、对企业经营者的奖惩

对企业经营者的奖励办法:_________

对企业经营者的处罚办法:_________

十一、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_________。

十二、合同的担保

_________。

十三、争议的解决方式

因本合同发生争议时,甲乙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以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一)交_________工商行政管理局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裁决;

(二)交_________人民法院审判。

十四、名词和术语的解释

_________。

十五、其他有关事项

_________。

十六、本合同自_________时起生效。合同正本一式2份,甲乙双方各执1份;副本1式_________份,分送_________副本和正本有同等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盖章):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企业经营者(签字):_________

法人代表(签字):_________

人(签字):_________

篇4

一、亏损企业承包经营的目标是:逐步减亏,实现扭亏为盈,不允许继续扩大亏损额。

二、亏损挂帐,以盈补亏,工资与被亏挂钩浮动。经核定的亏损金额,在承包经营中,可作挂帐处理,用承包期经营的利润补亏。核定承包经营期内正常经营的利润目标和用承包经营利润填补亏损的任务指标是考核企业和经营者的依据。职工工资可与正常经营实现利润和完成补亏任务

情况挂钩浮动,或按有关规定在补亏的利润中提取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等“两金”。超额完成者,工资可以上浮,“两金”可以多提。未完成目标任务者,扣减工资。亏损企业核定的工资水平不能高于同行业盈利企业的水平。

三、核定亏损方法

(一)以前年度亏损,按有关部门审核同意的会计报表核定。

(二)预计潜在亏损。一年以上积压商品可以按市场现价与原价对比的差价,核定预计削价损失;一年以上尚未收回的应收款,预计不能回收的部分核定为预计坏帐损失;企业外汇贷款余额,未按实际汇价进行处理的,可能发生的汇兑差额,可作预计汇兑损失。上述预计亏损,只在承

包经营中作挂账处理,实际发生后才按实际发生额作财务处理。

(三)亏损企业要自行消化亏损额占用资金的利息。个别亏损企业利息数额较大,难于自行消化的,经批准也可以连同亏损额一起核定在承包中作挂帐处理。

四、扭亏为盈或减亏目标的确定

(一)亏损企业扭亏为盈或减亏目标,依亏损数额的大小、经营条件的优劣而确定。有的以全额作一个承包期;数额大的也可以部分亏损额作一个承包期。

(二)目标确定后,要分解到承包期内的各个年度,执行情况分年度进行考核兑现,承包期终结,经审计后,进行总的结算、兑现。

五、对亏损企业经营者的奖罚

(一)为了优选经营者和承包方案,大力推行招标承包。

(二)对扭亏为盈的经营者和有功人员,必须给予奖励。除执行《市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按承包合同兑现经营者的收入外,成绩突出者,允许在超目标利润中提取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作为对经营者和有功人员的奖励。

(三)对未完成扭亏为盈承包经营任务、继续扩大亏损的经营者,或造成企业亏损的原经营者、直接责任者,必须按照《市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办法》的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第三十条严肃处理。

六、对亏损企业必要的政策扶持

(一)亏损企业实行承包后,在未填平亏损以前,承包期内实现的利润,经批准可免征所得税,全部用于补亏还贷。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视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报经税务部门批准,也可以减免。减免的税收应设立专门帐户用于补亏还贷,不得提取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

(二)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亏损企业,可以用市批的进出口物资上缴款补亏还贷,但不作利润,不得提取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三)集团(总)公司对属下的亏损企业有责任帮助补亏。集团总公司利润(含下属企业向集团公司上缴的利润)经批准可用于支持亏损企业补亏。用于支持亏损企业补亏的减免税款,不得提取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四)亏损企业承包以后,未填平亏损以前,按规定提取的折旧费,可用于还贷补亏,但不作利润,不可提取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五)亏损企业承包经营后扩大经营和必需资金,工商部门和金融部门应给予支持。

七、加强对亏损企业的管理和监督

(一)财务管理。财政部门(投资管理公司)对亏损额一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必须建立档案,加强管理。对亏损企业的财务报表要进行全面审计。亏损企业必须认真执行财务制度,遵守财政经律。

(二)工资基金管理。亏损企业的工资开支必须执行市的统一规定,不得自立工资标准。工资基金必须服从市劳动局统一管理。由市劳动局核定工资总额,年终经市财政局(投资管理公司)审核财务报表后,送市劳动局核定兑现工资。

(三)没有承包的亏损企业,由市财政局(投资管理公司)下达经营期的目标利润和补亏计划。市劳动局按下达的计划核定企业的工资总额和兑现发放工资。

(四)资金管理。银行要加强亏损企业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发现资金运用不正常时,可以查询、批评、警告;必要时冻结帐号,收回贷款资金。

篇5

【关键词】境外工程;项目承包;风险管理;风险应对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境外工程承包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不仅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还需要面对包括外部风险、合同风险、承包商内部风险等各种风险的挑战,从而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深入研究境外承包工程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是企业的当务之急,不仅是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系统规避风险的内在需求。

一、境外承包企业面临风险

境外承包工程企业风险主要包括:外部风险、合同风险以及承包企业内部风险等,具体为:

1.外部风险

外部风险是指政治和社会治安风险、政策和法律风险、经济和市场风险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风险等,这些风险都会对工程项目实施产生影响,形成诸多不确定因素,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1)政治风险

项目从投标开始到完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导致境外工程项目周期短则几月,多则若干年甚至更长。在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内,项目所在国的政权稳定与否直接影响项目实施。项目所在国如受到国际制裁或者政权交替,那么项目被迫中止的风险随时都会发生。例如叙利亚内战,政府与反对派的对抗,时刻威胁着境外承包企业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政权的不稳定,会对工程项目顺利实施造成极大的影响。

(2)政策和法律风险

由于政策和法律可以主导和调节市场的稳定与发展,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循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而对于境外承包工程的企业来说,所受到的制约是双向性的,给承包商带来的风险是来自两个国家的政策变动和法律调整,如税收政策变动、进出口政策调整、汇率变动等。还有承包项目所在国的宗教、劳工政策、环境保护法等等,都会给项目实施带来未知风险,如果企业没有充分了解和准备,这些风险将会影响企业的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经济和市场风险

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是造成境外承包工程企业经济和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如汇率和利率的变化,物价上涨等。境外工程承包工程款一般以外币结算,汇率大幅波动无疑会使承包企业面临外汇风险,因此结算货币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大部分境外承包工程都在经济不发达的非洲地区,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绝大部分依靠进口,汇率大幅波动及当地物价大幅上涨都会给工程成本控制带来风险。

(4)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风险

自然环境风险和社会人文环境风险在境外承包工程项目中是必然存在的。例如白俄罗斯冬季持续时间长,气温低,降雪量大,项目实施难度大。再如毛里求斯,时常受台风侵袭,危及企业财产安全和人员安全。上述这些都会增加企业成本,加大经营风险。另外,节假日、公休、民俗、等也会对项目实施产生或大或小影响。

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是指来自承包商和业主方之间的外部矛盾,如责任划分风险、合同价格和支付风险、罚款风险和保函风险等。合同是反映承包方和业主方权利和义务的制约性文件,也是反映双方风险程度责任的文件,其中的每一项条款都具有法律效力。例如FIDIC条款中规定,EPC模式下的合同,由承包商承担因文件缺陷造成的风险,如果由于合同条款的遗漏或错误等产生的矛盾,即使是业主方提供的数据和资料,而造成的承包方工程费用增加或延期,风险也由承包方承担。

(1)责任划分风险

合同一经签订,即明确双方应享有权利和应履行义务。合同变更修改即权利、义务变更,须经双方共同确认。境外承包企业应妥善保管相关合同资料,按照合同约定组织施工,避免因违反合同条款给企业带来不必要损失。

(2)合同价格和支付风险

从目前承包工程的业内整体情况来看,固定总价合同是多数业主比较倾向采用的合同形式,因为这种形式的合同不仅结算简单方便,业主的投资额度可以在合同签约时就完全掌握,便于开展融资工作。但对于承包方来说,固定总价合同中存在的价格风险需要自身承担,因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风险都是不可预见的,由此产生的费用也是不固定的。而支付风险指的是业主方的支付能力,如业主批复结算单时间、确认结算金额及结算款支付时间等,都会给承包商带来一定的风险。

(3)罚款风险

罚款是指在承包商违反合同时,对业主的损失进行的补偿。如工程延期等。而罚款风险就是指罚款的规定是否具有合理性,包括罚款的基数、比例以及最高罚款限额。以工期延迟为例,如果合同规定,承包商工作范围内的任何部分的工期延误都要在合同总额的基础上对承包商进行罚款,这意味着承包商必须杜绝自身引起的工期延误,否则将承担巨额罚款。

(4)保函风险

银行的保函期限、担保的额度以及保函的生效条件都是产生风险的因素,无条件保函银行需无条件兑现,无需事先取得承包商的同意,承包商没有违约,银行业就无权拒绝付款。虽然事后可以提请仲裁,但这期间的损失还是要由承包方自身承担。转开保函是国际承包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担保形式,业主对异国的银行信任度不高,转开保函不仅费用高,承包商还要承担业主即索,当地银行即付的风险。

3.承包商内部风险

承包商内部风险就是融资风险、分包风险、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和人身伤害风险、采购和储运风险以及人员管理风险等。

(1)融资风险

按工程进度付款是境外工程承包中比较普遍的支付方式,承包方先施工,业主方按监理工程师确认工程量付款,或多或少给承包商带来资金压力,需要通过融Y来弥补。融资渠道不同也使承包商承担不确定的融资风险。

(2)分包风险

有些项目总承包商根据自身实际或根据业主要求将部分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单位,分包单位是否能够按时保质完成工程,以及分包款项如何支付、何时支付都是总承包方需要承担的风险。

(3)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和人身伤害风险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不仅会影响到工期、工程质量、更影响到企业信誉,同时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4)采购和储运风险

影响工程项目的因素还有采购、运输、储备,在这3个环节中同样会产生各种风险。例如承包商所需采购物资大幅度涨价、供应不及时、质量不合格及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损耗等因素造成的损失,都需要承包商承担。尤其是所在国高通胀情况下,对项目成本将有很大影响。

(5)人员管理风险

人员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和现场人员的管理。例如管理人员的合理配置、职责权限、分工及施工人员管理、技能水平等都考验着承包商的综合管理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是承包企业不可回避的风险。

二、境外承包工程企业风险的应对措施

对于境外承包工程的企业来说,走出去就要直面风险,要在提高风险管理意识的同时,增强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并采取相应对策。常用的风险对策有风险回避、风险预防和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承担等

1.风险回避

由于所在国政治动荡,在安全不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境外承包企业只能采取风险规避的方法,如利比亚、叙利亚、苏丹、伊拉克等国爆发战争,在局势未稳定之前,风险较大的情况下,短期放弃该市场或项目,并持续对该市场或项目保持关注或跟踪。

2.风险预防和降低

境外承包企业应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渠道关注所在国相关媒体报道,随时收集风险信息,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估,实时动态管理;还要与我国驻当地使馆经商处建立密切联系,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以了解所在国政治、经济、民生等官方信息;同时也要和其他中资机构沟通,全面提升企业风险意识,提前做好防范。承包企业还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合同评审签订工作,组织技术、财务、商务、法律、项目管理等专业人员参加合同评审。合同计价货币尽量选择能够自由兑换的、坚挺的国际货币,同时加入汇率约束条款,规避汇率风险。合同中还要与业主明确风险责任,特别是结算方式选择上应争取对自身有利的条件,例如采用工程进度结算与信用证结算相结合的方式,即工程配套设备采购通过信用证结算,这样可以减少承包企业资金占用,缓解流动资金压力。

(2)由于汇率远期波动无法准确预测,境外承包企业可在编标报价时加入不可预见费,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汇率损失;对于有多个驻外机构的境外承包企业来说,有条件的还可成立境外资金结算中心,对各驻外机构的剩余资金统一集中管理,利用结算中心合理调动资金,防范汇率风险。如国内某著名民企就在非洲毛里求斯成立了结算中心;恰当选择金融工具,结合国际汇率变动趋势,规避外汇风险,如利用远期外汇交易、外币掉期业务、提前支付或延期支付等。

(3)在银行的协助下,对保函条款严格审核。同时合理利用预付款保函或质保金保函,提前取得项目预付款或质保金,降低资金回收风险。

(4)做好境外项目资金计划,确保资金安全。企业境外开户银行应选择国际性银行,有条件的可以选择中国银行的分支机构,特殊情况下,可以增加应急储备现金额度保证遇到突发事件时资金的使用;做好资金管理,工程结算款应及时收取,如遇到业主拖欠工程款情况应及时和业主沟通,评估业主资金状况,争取获得询证函、律师函等证据,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向业主追讨;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尤其是大宗材料采购要根据施工进度制定资金使用计划,不能盲目采购,占用资金;分包款的支付也应该根据合同及工程进度制定支付计划;合理利用银行信贷,减少自有资金投入量,分散资金投入风险。

(5)材料采购要制定招标制度,对大宗物资采购实行招标,避免采购、使用质次价高材料,影响工程质量,增加工程成本。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尤其是非洲贫困落后地区,极易发生通货膨胀风险,承包企业要制定相应材料采购预案,避免不必要成本费用增加。

(6)境外承包企业应选择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管理者,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及完善的决策机制,尽量规避和降低决策风险;要重视工程项目的劳务人员的培训和选派,做好现场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并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对劳资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发生要快速妥善理。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可以使承包商自身承担的风险降低或避免。而风险转移的对象可以是业主、分包商、保险公司或银行等。

(1)境外承包企业应时刻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动态,加强对汇率走势的研究、分析、预测。在预判到汇率将有较大波动时,可在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时,在合同中加入固定汇率条款或是汇率波动幅度条款,从而实现转移部分汇率风险目的。境外承包企业还可投保外汇风险保险,在发生汇率损失时,可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补偿,相应减少风险给自身造成的影响。

(2)境外承包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人员、技术、资金以及所在国法律的限制,自己独立实施某些分项目可能风险更高。因此企业可以采用分包方式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转移给分包商,以实现降低施工风险目的。例如在白俄罗斯,电梯必须由当地具有资质的公司安装,否则不颁发验收合格证,电梯也就无法投入运营。

(3)境外承包企业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办理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和财产保险。在遇到人员工伤事故或财产损失时,可以获得保险赔付,达到转移部分风险目的。

(4)境外承包企业在所在国政局动荡时,为降低自身风险,可通过租用当地机械设备减少自身资金的投入,将风险转移给当地机械分包商。

4.风险承担

境外承包企业走出去,就意味着风险与机遇并存。当对某些风险有了充分认识后,出于某些特殊考虑,企业也可采用风险承担策略。企业要在制定有效降低、转移风险策略的同时,权衡成本效益原则,确定一个风险承受度。即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比如,可尽量多的雇用当地员工来回避中方人员人身安全风险;多租用当地大型机械设备来转移大额设备损失风险等。同时,承包企业还要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应有有效应急措施。后期承包企业还可根据合同权利,向业主、保险公司等索赔应有权益。

三、总结

海外巨大的工程承包市场给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国承包企业在境外承包工程项目中,要正视风险,分析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合理防范风险,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

作者简介:

[1]陈红鹏.中国企业境外承包工程风险管控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9):47.

篇6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9-239-02

一、问题缘起:司法实践中建筑企业无法承受之痛

房地产行业的持续走热,导致建筑企业盲目追求快速发展,由于建筑企业自身条件局限,直属项目部过于匮乏,工程项目大多采用外部挂靠,所以在建筑企业经营活动中,就会产生大量所谓内部承包经营合同的存在。

由于建筑企业缺乏有效管理,对一些名为承包,实为转包、分包、挂靠的项目基本只收取管理费用,从不过问工程的施工管理,项目工程所需的人、财、物均由转包人、分包人、挂靠人负责,如果工程进展顺利,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到位,项目尚且可以维持,但是一旦项目资金链条断裂,这些责任人往往逃之夭夭,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涉及的主体较为复杂,内容也涉及工程施工管理的方方面1面,这些工程一旦发生纠纷,由于责任人大多已不知所踪,导致纠纷事实无法厘清,给建筑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造成建筑企业破产倒闭。

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而作为权利受到侵害的当事人往往会将建筑企业诉诸法庭,要求企业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即应依这种转承责任的原理来确定适格被告。建筑企业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纠纷中,起因几乎无一例外是涉及拖欠工程款、材料款,由于建筑企业缺少日常管理,对于下属工程项目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在诉讼活动中,往往因为缺少第一手证据材料而败诉,给建筑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现状梳理:建筑企业如何立于风口浪尖

虽然建筑企业经济总量巨大,但是大部分建筑企业都是家族性产业,经营管理中家长作风、家族管理、同宗同乡关系普遍存在,企业内部缺少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待遇相对不高,工程管理从业人员流动过快。建筑企业如何在风口浪尖中立足,打铁还需自身硬。究其根本,还是要靠堵住自身种种管理漏洞。建立人才培养制度。企业发展以人为本,建筑企业需要引进和培养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自有的项目管理人员班子,塑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建立良性的职务晋升通道,完善匹配的物质待遇阶梯。建立监督制约制度。内部承包经营无须谈虎色变,要懂得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合同承包人的积极性,以企业制度制约和进行管理,加大对工程项目的监管,从项目引进、合同签署、开工建设、材料购买、施工质量和安全等环节介入,做到有章可循、权责分明。

建立法务跟踪制度。大多建筑企业只重经营,不重法律。通过分析建筑企业涉案的特点,败诉的原因往往是企业缺少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无法在有效时间收集证据材料,虽然施工资质一级或特级的建筑企业往往设有法律事务部门,但主要还只是起到事后弥补作用,充当消防员和救火员的角色,并未将法律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体系,所以亟需一批有经验的法律人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当中。

三、理解与反思:辨识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是指施工人依约定完成建设工程,由建设人按约定验收工程并支付酬金的合同。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合同,是指建筑企业与其下属分支机构或内部职工之间签订的,将其承建的全部或部分工程承包给其下属分支机构或职工施工,建筑企业许可下属分支机构或内部职工在企业资质范围内组织施工人员、施工物资及资金等众多施工因素,并在资金、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完成一定的项目施工,施工项目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由承包人向建筑企业缴纳管理费的合同。而转包、分包、挂靠则不在此类范畴。

(一)转包、分包、挂靠的性质界定

转包、分包、挂靠本质上都是建筑企业不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义务,而将其转让给第三人,由第三人承担主要合同权利和义务,由于第三人往往没有施工资质,所以这几类行为严重违背发包人的意志,损害发包人的权益,而经过层层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质量难以确保,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所以,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规定,转包、分包、挂靠三类行为由于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应认定无效。

《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建筑法》第28条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建筑法》第26条第2款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二)“内部承包经营合同”的法律性质分析

“内部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究竟如何认定,是否等同于转包合同或挂靠经营,是否属于当然禁止的范围,对外效力如何,一旦发生争议究竟应适用何种法律,理论界及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

1.内部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建设工程内部承包经营合同是建筑企业与其下属分支机构或在册职工签订的,将其承包的全部或部分工程承包给其下属分支机构或职工施工,并在资金、技术、设备、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的合同,并未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有效。

2.内部承包经营合同应受何种法律法规调整。主要分歧表现为是受劳动法范畴调整还是合同法范畴调整,有学者认为内部承包经营合同是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和与之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为完成一定生产任务而订立的协议,与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与劳动合同的性质最为接近。所以,内部承包经营合同理应受劳动法调整。

主要依据如下:首先,建筑企业内部承包经营合同的主体是作为用人单位的建筑企业和与之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二者之间具有管理与被管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属于不平等主体;其次,合同主体之间相互有隶属关系,劳动者除受外在合同的约束外,还要受企业意志的约束。最后,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同。违反合同的,应承担违约责任,而违反内部承包经营合同的,内部承包人还得接受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处分。

而其他学者认为,内部承包经营合同应受合同法调整,基于如下理由:虽然内部承包经营合同之合同主体具有特殊性,即主体间具有隶属关系,但是,此种隶属关系并不能左右整个合同的内容,该合同充分显示了合同法意义上所具有的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等原则。另外,内部承包经营合同体现了对价原则。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是,即使合同承包人是建筑企业的内部员工,有人身的隶属关系,但从根本上来说,作为签署内部承包经营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相对平等的民事主体,合同的主要权利义务表现为调整经营性利益的分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大部分应适用合同法的调整,而且建筑企业采用内部承包经营合同,可以有效的利用企业内部资源,更大限度的激励承包人管理项目,节约资本,提高效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如何判定是否属于内部承包经营合同

1.承包人是否为建筑企业的内部成员。内部承包经营合同的承包人必须是建筑企业的下属职能部门或分支机构或者职工个人,而转包、分包、挂靠中的合同承包人则与建筑企业没有人事关系。对于内部成员身份的判定,可以依据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有无缴纳社会保险等予以认定。

2.建筑企业对项目工程技术、资金、质量、安全等方面是否加以实质性的管理和监督。建筑企业内部承包条件下,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能加以实质性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工程的安全、质量等符合国家规定。而转包、分包、挂靠中,建筑企业没有参与工程施工的管理与监督,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施工安全存在极大风险。

3.能否体现建筑企业的资质要素。国家设立建筑企业资质的本意在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建筑企业具有国家规定的资质,能为承包人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转包、分包、挂靠等行为显然无从体现建筑企业的资质要素。

4.财务上是否统一管理。建筑企业对承包人有管理的义务,在财务上实行统一管理。而转包、分包、挂靠中,建筑企业不能控制资金的使用,往往工程款直接拨付给承包人,而不是建筑企业的账户内;或者虽然拨至建筑企业,但企业在扣除管理费后,余款全部划拨给承包人。

篇7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刘先保。

    原告刘先保,系即墨市段村镇建筑公司经理。1988年3月,即墨市段村镇人民政府以段字(1998)第3号文件任命刘先保为段村镇建筑公司经理。1993年9月,段村镇政府决定成立青岛昶旭工贸总公司,并与镇政府工业办公室合署办公。1994年1月1日,青岛昶旭工贸总公司与段村镇建筑公司签订《镇属企业承包责任书》1995年1月1日,青岛昶旭工贸总公司与段村镇建筑公司又续了一年,改名为《镇属企业承包合同书》。合同规定:承包期一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上交利润3万元;承包期限内,发包方有对承包方企业经营者(厂长、经理、财务科长、主管会计)的人事管理权力。合同签订后,原告刘先保作为承包方段村镇建筑公司的经营者即组织履行合同。1995年6月27日,被告段村镇政府以原告所负责的企业持续严重亏损、原告无能力经营为由,作出了段政发 (1995)13号文件,免去了原告刘先保段村镇建筑公司经理的职务。原告刘先保不服镇政府的免职文件,以段村镇政府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为由诉诸法院。

    [审判]

    被告段村镇政府认为:根据段村乡(后改为镇)政府《关于在深化改革中促进乡村集体企业发展的试行规定》:乡办企业承包经营者由乡政府任免。因此,被告段村镇政府免去原告段村镇建筑公司经理职务是正常的人事任免活动,是合法的。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段村镇政府免去原告段村镇建筑公司经理职务没有法律依据,其行为超越了职权。侵犯了原告所负责的段村镇建筑公司的经营自主权,给原告造成经济损失5040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1款第2项和第67条第1款的规定,作出判决:(一)撤销段村镇政府段政发(1995)13号文件。(二)赔偿原告工资损失5040元。

    被告段村镇政府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上诉的理由是:段村镇政府工业办公室与青岛昶旭工贸总公司合署办公。段村镇政府的任免决定是根据镇属企业承包经营合同、镇政府文件和农业部16号令作出的,是合法有效的。

    二审法院认为,上诉人段村镇政府(即镇政府工业办公室)虽与青岛昶旭工贸总公司合署办公,但所签合同的双方是青岛昶旭工贸总公司与段村镇建筑公司。合同在权利义务中明确规定发包方(即青岛昶旭工贸总公司)有对承包方企业经营者的人事管理权利。段村镇政府以段政发(1995)13号文件免去被上诉人段村镇建筑公司经理职务的行为超越职权,侵犯了被上诉人段村镇建筑公司的经营自主权。原审法院判决并无不当,上诉理由不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1条第一项之规定,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段村镇政府不服二审判决,向检察机关申诉。1999年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对本案提出抗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指令终审法院对本案进行再审。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抗诉的理由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8月13日法(经)复(1991)4号文《关于企业经营者依企业承包合同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中的规定,该案不应受理,一、二审法院企业经营者以企业承包经营合同要求以行政审理下判,适用法律错误,要求再审纠正。段村镇人民政府向检察机关申诉,称刘先保并非承包人,其经理职务来源于乡政府的原始任命,任免决定是根据乡政府文件和农业部16号令的规定作出的,是合法的,刘先保主张权利无法律依据,原判缺乏法律依据。

    再审法院认为,青岛昶旭工贸总公司、段村镇建筑公司均属集体企业。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8月13日法(经)复(1991)4号文件《关于企业经营者依企业承包经营合同要求保护其权益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是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的规定作出的,不适用本案。因此,该纠纷作为行政案件法院予以受理并无不当,原审法院认为段村镇政府免去刘先保段村镇建筑公司经理的职务超越职权并依法作出判决是正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1条第(1)项的规定作出判决:驳回抗诉,维持二审判决。

    [评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行政机关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行政案件。从案件的一、二审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法律问题。

    一、该案是否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三项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受理原告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而提起的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经营者依企业承包经营合同要求保护合法权益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规定:“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的规定,承包经营合同的发包方是人民政府指定的有关部门,承包方是实行承包经营的企业。企业经营者通过公开招标或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确定之后,即成为企业的厂长(经理)、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全面负责。企业经营者因政府有关部门免去或变更其厂长(经理)职务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继续担任厂长(经理)的,属于人事任免争议,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企业经营者为请求兑现承包经营合同规定的收入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属于合同纠纷,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依上述规定,显而易见,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在本案中,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的发包方青岛昶旭工贸总公司和承包方段村镇建筑公司均属集体企业。关于乡镇企业承包经营如何开展,农业部《乡镇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规定》已有明确的规定,而最高人民法院1991年8月13日法(经)复(1991)4号文件《关于企业经营者依企业承包经营合同要求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是根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暂行条例》的规定作出的,显然不适用本案。因此,本案人民法院作为行政案件受理,是符合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三项规定的。

    二、关于段村镇政府是否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问题

    关于“企业经营自主权”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法律无明确规定。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与“企业经营自主权”相似的表述有:“企业经营权”、“企业自主权”和“企业管理权”等。这些概念是否统一,相互是怎样一种关系,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又因企业的性质不同,法律所规定的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内容范围也不同。纵观相关的法律规定,“所谓企业经营自主权,是指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和国家计划的基础上,拥有自行调配和使用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组织生产经营的权利及人事管理权利”,“所谓行政机关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是指行政机关采用行政手段限制剥夺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利。”构成行政机关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要件:一是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必须是行政机关;二是必须是侵犯企业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在本案中,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的发包方青岛昶旭工贸总公司和承包方段村镇建筑公司均属集体企业。虽然段村镇政府曾任命刘先保为段村镇建筑公司经理,但刘先保并非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且在1994年、1995年实行企业承包责任制后,刘先保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代表段村镇建筑公司与发包方青岛昶旭工贸总公司签订了承包合同。合同明确规定:发包方青岛昶旭工贸总公司享有对段村镇建筑公司的人事管理权。段村镇政府作为合同的监证机关参与了合同的签订,但不是发包方,没有对段村镇建筑公司的人事管理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段村镇建筑公司的经营自主权是该承包合同取得的,也符合农业部《关于乡镇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规定》第31条第三项的规定。段村镇人民政府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免去刘先保段村镇建筑公司经理职务,其行为违反了农业部《关于乡镇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规定》第31条第三项的规定,超越了职权,侵犯了段村镇建筑公司依法享有的经营自主权。因此,法院判决撤销段村镇政府对刘先保的免职决定,是正确的。

    三、关于刘先保是否具备原告资格的问题

篇8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民营中小企业 信用能力担保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以及中国的入世,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愈发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外部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又缺乏对不同发展阶段信用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理性的信用管理机制,信用能力和担保问题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改革进程中的阻碍因素。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河北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由于三地资源共享、竞争激烈,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如何把握京津冀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带来的机遇,提高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有效解决担保问题,成为当下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2.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民营中小企业信用和担保的影响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推进,三地民营中小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上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的渗透,民营中小企业迫于自身和外在的压力,不断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企业价值,从而增强了信用能力,获得更多担保机构的支持。特别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对三地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撑,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资金保障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也给民营中小企业信用和担保带来了挑战,如何在京津冀三地分配资金流?三地企业如何分享融资资源?如何应对激烈的资本市场竞争?这些都是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因此,除了利用外部的有利环境,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风险监控机制,这给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其面临的挑战。

3.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能力和担保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证调研和文献研究,下文分析了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能力和担保中存在的问题。

(1)担保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真正成熟的信用中介机构数量很少而且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评估标准不统一,多数中介机构只是徒有虚名,并不具备为企业提供资金帮助的能力。即使是有能力的中介机构,企业若想办理财产抵押也需要提供许多相关的资料,办理一系列复杂的手续,而且抵押登记和评估费用很高,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抵押率较低,企业通过抵押实际得到的贷款数额相对较小。而担保机构也存在数量少、机构不健全、担保种类少、整体实力弱、担保费用高等问题。

(2)信息不对称

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一些限制,和金童机构的沟通存在问题,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较高。民营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担保或者融资,故意隐瞒一些不利信息,信用存在问题,导致金融机构对其借贷信息了解不全面,对其偿债能力难以做出判断,使得中小企业较难获银行的信用贷款,及时能获得贷款成本也较高,进一步加大了企业信用的难度。

(3)企业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低,财务核算水分大,信用口碑不好,不易@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这些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匮乏,资产抵押实力不足,偿债能力弱,加上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落后,财务信息透明化程度低,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外部没有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甚至没有完整的、令人信服的信用记录,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难以通过审核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评价其资信,使他们对企业的信用放款较难,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信用。

4.提高民营中小企业信用和担保能力的对策

针对上述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能力和担保存在的问题,结合京津冀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有效性对策。

(1)强化政府作用

政府要从政策上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信用和担保能力的支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从财政、税收、立法等各方面入手,为中小企业创造好的融资环境。从立法方面来看,要更好的维护中小企业的权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得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能够得以执行。在市场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规避市场不法行为,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建立健全有效的担保体系

建立健全有效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大力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不同性质的担保机构,实施不同的市场定位,由政府出资或参与的担保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提供贷款担保。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寻求其他性质的信用机构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发展商业性的担保机构,这类是由民间出资,带有营利目的,业务范围较广的信用机构。多种形式的信用机构,扩大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渠道,为其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

(3)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中小企业应加强内部治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信息质量;把信用作为战略管理的内容,主动与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联系,保证信息通畅,保证与银行有良好的信息沟通。银行一方面可以利用同业信息共享等方式尽可能地去收集相关企业的信息来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以客观、公正的资信评级结果为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银行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提供的信息,与信誉良好的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并进一步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来完善自己的数据库。这样不仅减少了收集信息的成本,还可以更容易的识别信用风险。

降低信息不对称不仅是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两者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在其中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首先,政府要建立高效的担保体系,建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方便,加强对中小企业借款还款的管理。其次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联系较为密切,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给企业信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不对称归根结底是由于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所以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真正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使企业和银行形成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从而使中小企业信用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篇9

探索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原则,稳定和完善个人承包经营未治理沙区及治沙生态林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晰林地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配套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沙漠治理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及范围

一)总体目标。

全面完成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任务。通过治理经营、发展林下特禽养殖、种植中药材等方式,利用2年时间。拓展新的增收致富渠道,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沙漠治理和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二)承包范围。

县境内权属清楚、国家所有的未治理沙区及治沙生态林区。

未治理沙区是指全县防沙治沙规划中要求治理的沙地、关井压田区。

治沙生态林区是指通过多年治理后形成的以梭梭为主的灌木林地。

三、承包办法

一)承包主体。

采取个人、联户、企业承包经营的方式,坚持“谁经营、谁投入、谁管护、谁受益”原则。面向社会发包。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邻近乡镇、村社的群众。

二)承包期限。

治沙生态林区承包治理经营期限为3050年。未治理沙区承包治理经营期限为70年。

三)承包程序。

承包公告。由林业部门依据规划方案。

个人需提交身份证明)并提交治理经营方案(包括治理经营方式、进度、措施、目标等内容)经林业主管部门公示确认后,承包者提出申请(法人单位需提交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和法人身份证明。按规定审批,并签订承包合同。

由林业部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申请人提交的治理经营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若单宗承包地申请人数较多时。择优确定承包人。

四)承包形式。

1.治沙生态林区。

探索治理与发展的途径,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和治理保护区。西线一带属重点保护区。稳步推进;东线、北线及绿洲内部沙地沙丘属治理保护区,鼓励发展、支持发展。治沙生态林区在维持原有林地、林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承包给个人、企业进行管护、经营。

2.未治理沙区。

维持现有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绿洲未治理沙区。承包给个人、企业进行治理、管护和经营。

尊重历史,农区附近及绿洲内部沙丘沙滩、关井压田区。结合现实情况,承包给有能力的个人进行治理、管护和经营。

五)承包面积。

个人承包经营的面积一般不得超过1000亩。

企业承包经营的面积一般不得超过5000亩。

四、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治沙生态林区。承包者在不破坏林草植被、保障林木良好生长的前提下,可在承包的治沙生态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经营活动的合法收入归承包者所有。

2.未治理沙区。政府按有关规定检查验收。符合标准的国家有项目扶持政策的前提下,优先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项目、三北五期造林补助、退耕还林工程等有关优惠政策;发展后续产业等经营活动的合法收入归承包者所有。

3.未治理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不收林地、林木承包费用;投资阶段免征各种税收。治理经营期间的林地、林木经营权可流转、转让、继承,但必须报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水权从现有生态水权中调剂,4.在治理、经营过程中。县上按发展区域及规模具体确定。

二)义务。

1.承包者在承包经营期间。

2.承包治沙生态林的必须确保区域内林木资源不萎缩、不退化。确保治沙生态林能够发挥最大的生态防护效益。

3.承包未治理沙区的必须在承包之日起两年内采取工程治沙、人工造林、人工模拟飞播等措施进行治理。植被覆盖度必须达到30%以上,否则县政府有权解除合同,收回承包治理经营权。

4.承包经营者在承包期内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五禁”政策。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对违反政策、不履行合同约定内容的根据情况按有关规定处理,直至终止合同;造成生态植被破坏的严肃追究承包者的相关法律责任。

凡遇重大项目需征占用林地的由县政府按合同约定对由承包者投资形成的附着物进行补偿后解除合同。但对由国家投资形成的附着物不予补偿。承包期内。

五、方法步骤

关系生态安全,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林区长期发展和稳定。实施承包过程中必须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有步骤、分阶段地组织实施。

一)前期准备

1.建立机构。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本次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为本次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

2.调查规划。摸清辖区内沙区及治沙生态林面积、权属、经营状况等,组织人员深入现场。并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3.宣传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承包治理经营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做到家喻户晓。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全面落实承包治理经营的政策措施。要不断加强承包治理经营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方针政策的培训学习,提高指导、服务、组织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二)勘界承包

1.勘界。对每宗承包治理经营的林地进行实地勘界,由县政府负责抽调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勘界确权组。做到四至清楚、界限明确,并将勘界确权结果张榜公布。

2.确定承包主体。确定承包主体范围。公布规划方案,对有意承包治理的个人、企业进行调查。通过报名审查,确定承包主体。

3.签订合同。由承包者提出申请,对经公示无异议的林地。经审定符合承包条件的签订承包合同。

4.建档发证。林地林木尚未确权的按权属性质报请县政府依法核发林权证,林业部门负责对每宗承包合同进行审核、登记造册。经审核。确定林地、林木权属;经审核,林地林木已确权颁证的保持原有权属不变,以承包合同内容为准依法确定承包者的承包关系,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林业部门要对承包过程中产生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和专题会议记录进行登记造册、立卷归档,健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安全。

三)自查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宣传。采取报纸、电视、标语、网络等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的重大意义、政策、工作步骤,宣传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好的做法、经验,大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承包治理经营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作为一件大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靠实责任、扎实推进。

三)明确职责。通力协作。县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承包治理经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扎实做好沙区及治沙生态林承包治理经营的各项具体工作。

篇10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在中央鼓励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激励下,随着土地的收益显着提高,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民法院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往往会遇到以下疑难问题。

    一 、合同性质的认定

    如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性质进行定性,直接影响到处理该类合同纠纷时的法律适用,是适用合同法,或适用民法等。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性质,在学术界存在行政合同说、民事合同说二种不同的观点。行政合同说认为,农民通过与政府签订行政合同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在承包期限内获得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其收益直接与劳动成果挂钩,政府以行政合同代替行政命令或指令性计划,在农业领域国家管理的方式上,行政合同管理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民事合同说认为,农地承包合同如同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一样是平等主体间签订的双务、有偿、诺成合同。

    其实,由于我国独特的社会制度,使的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适用权相分离的,这也使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非常特殊的合同,它既有民事合同的法律特征,也有行政合同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单纯的行政合同或民事合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从行政法或民法的角度来绝对法律的适用,而是应从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的具体构成上综合考虑、分析,进而选择适用法律。在这点上霍菲尔德的法律关系元形式理值得借鉴,该理论认为,对复杂的、非典型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析分为若干最基本的法律关系,就像化学家对化合物进行的元素分析一样。一个法律主体和多个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化约为若干的法律关系的元形式。尽管该理论中的一些具体的法律概念暂时还很难融入我国的法律体系,但其中将法律关系中的权利看成是权利束-一组权利的集合的方法,具有普遍性,同样可以适用于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法律分析,根据案件的不同,灵活、综合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和民事法律、法规。

    二、合同主体资格的认定

    农业承包经营合同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两个层次之间,在确定生产经营管理,落实联产责任制,提取劳动成果方面形成的一种法律关系形式。农业承包经营合同一旦发生纠纷,主体资格的确认和责任承担便尤为关键。

    合同双方发生纠纷时,合同一方当事人发包方必须明确。发包方若是乡(镇)经济管理委员会、乡(镇)经济联合社等,它代表合作经济组织,应有自己独立的财产,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具备法人资格,可将其列为诉讼主体,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发包方若是乡一级合作经济组织与乡政府合二为一,合作经济组织没有自己的机构、人员,甚至没有法人代表,属乡(镇)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可以直接列乡(镇)政府作为诉讼主体,并承担民事责任;发包方若是村民委员会,而村民委员会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村委会同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种是不设经济合作组织,村委会兼有经济合作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两种职能。这两种村民委员会都具有经济管理职能,可直接列村民委员会为诉讼主体,并承担民事责任;发包方若是村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行使经济管理职能,具有经济实体的特性,具备法人资格,可直接列村经济合作组织为诉讼主体,独自承担民事责任;发包方若是村民小组,它不是一级经济组织,而是村民委员会的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但村民小组被给予了土地所有权,它可以成为土地发包人,具有经济实体的特性,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作为诉讼主体参加诉讼,因不具备法人资格,若无力清偿债务,可由村民委员会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农业承包经营合同的承包方对外发生债务时,诉讼后,承包经营者为诉讼主体,并承担责任。若该债务确用于生产投资,承包者又无力清偿时,可将发包方作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共同承担责任。发包方不负连带清偿责任,除合同中另有约定外。作为农村承包经营合同的承包方的主体一般是农村承包经营户,即农户(家庭)。它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是以农户家庭为经营单位的特殊利益主体,具有独立法律地位。若承包方即农户与发包方及对外经济往来发生纠纷时,可将农户直接列为诉讼主体,农村承包经营户主以代表与发包方及对外发生经济往来,户主代表行为所产生的财产后果,由农户承担,农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或者名为个人承包,但承包收益供家庭成员享用的,以家庭财产承担。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承包、家庭承包、共同承包的承包主体是不同的,若承包方是数人(2人以上),在承包经营合同中明确各方均为承包人并签字盖章,则应认定为共同承包,在诉讼过程中应作共同诉讼人对待。承包人数众多的,可由他们选派代表参加诉讼,但须经人民法院认可,参加诉讼的代表一经确定,其诉讼行为对全体承包人有效。数人共同承包的,对发包方或对外经济纠纷中的债务由各方承担,且相互是负无限连带清偿责任,共同承包人内部可按协议约定或投资比例承担;至于个人承包极易与家庭承包相混淆,究其缘由,个人承包的承包方往往是一个家庭的户主,是以自己名义还是以家庭名义签订合同颇值考量,当然,合同上载明确定的承包主体便一切迎刃而解,但是模糊的主体表述需要仔细甄别。通常而言,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俗称“责任田”)取得的承包合同应认定为家庭承包,除此之外的其他承包经营合同,若无相反证据证明的,则应认定为个人承包。

    三、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原则的承包合同是否都应认定无效

    我国法律对重要承包事项都规定了民主议定原则,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八条规定:“承包方案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对于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作为承包方的情况法律还有特别的规定,《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其法理依据是土地的经营管理者必须依照所有权人的集体意愿行事,发包方违反上述强制性规定,越权发包,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承包合同无效,并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确定其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但是由于农产品生长周期长,季节较强,所以人民法院在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件时,基于保护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考虑,对承包合同的效力认定应当特别慎重。根据最高院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法释[1999]15号)第二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承包合同签订满一年,或虽未满一年,但承包人已实际做了大量的投入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因发包方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原则越权发包而确认该承包合同无效但可对该承包合同的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单从法释[1999]15号的文义解释来看,该规定适用于发包方所属的半数以上村民以发包方为被告,要求确认承包合同的效力提起的诉讼。而我们认为最高院此项规定对承包合同效力的认定具有普遍意义,因为人民法院对同一事实关系的法律认定须保持一致,同一份承包合同的效力认定结果不应由于诉讼主体或诉讼请求的不 同而会有所不同。最高院就承包合同违反民主议定原则的无效请求设定了1年的除斥期间,只要在承包合同签订后的一年以内没有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就不能再以此认定合同无效,所谓“进行适当调整”也是以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有效为前提的,对无效合同是没有进行事后调整必要的。

    四、解除合同的理由是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