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优秀评语范文

时间:2023-03-31 11:3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优秀评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优秀评语

篇1

1、周显杰在家里你是个爱帮助妈妈干家务、并且听话的孩子。在小弟弟、小妹妹面前你是个爱护他们的好哥哥,他们总是问:“阿姨,周显杰哥哥呢?”

2、但是,在学习时你却是个学习不用心,且较懒惰的学生。你不愿自觉地去学习,总是让妈妈在后面催促你,不能有一点放松。在上课时总在说话,做小动作。妈妈想问一下,你到底有多少话一定要在上课时说吗?因为上课的不注意听讲,回家来做作业的速度越来越慢,在做题时也不想动脑思考。

3、孩子,你在妈妈的眼中是一个聪明的孩子,那么妈妈希望你在学习中也同样发挥你的聪明成为一个让妈妈和老师都骄傲的学生。

4、马占昆在本学期虽说年龄见长,个子见长,学识见长,思想见长,同时脾气也见长;虽说自理能力强,能做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但思想上有一种不爱劳动的观念,变懒惰了;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强烈,以后要多加引导,使其成为一名优秀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5、孩子在你的教育下,我们家长放心。

6、你的温柔善良,让孩子愿意与你接近乐学善学。

7、在你的培育下,孩子健康的成长。

8、你平易近人,从不高高自举。

9、你像播种机,为孩子撒下爱的种子。

10、从你对孩子的要求严格看,你对孩子的爱太多。我和孩子都很爱你。

11、你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你真是把话说到我们的心窝子里。

12、你上课时的举止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好习惯正在养成。

13、你是一位严格要求孩子的好老师。

14、老师,你滋润了我的孩子,我将永远感谢你。

15、老师你用殷红的炉炭般的心,给了孩子们无限的爱。

16、老师,你对我孩子的苦心教育,我无比感激,并铭记于心。

17、老师没有你的慷慨奉献,哪里有我孩子的今。

18、老师,谢谢侈以辛勤的汗水抚育我的孩子茁壮成长,我对你表示十二万分的感谢。

19、老师,你辛勤的耕耘,换来了桃李的绚丽。

20、老师,感谢你用生命之光,照亮了我孩子人生的旅徒。

21、苏昊轩,本学期在各位老师的严格要求、认真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他的基础比较薄弱,加之环境的改变,使之很长时间难以融入正常的学习境界,但只要在各位老师的不懈关怀的指教下,一定会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在今后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2

新课标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展示自己的优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小学生很需要老师的鼓励,积极、有效的作业评价能起到激励的作用。相反,不恰当的评价或者单调的评价可能会使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应该使作业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和内容多维度,在提高语文作业质量的情况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评语的现状

很多小学教师每天面对单方面的机械化的工作,心情容易压抑,给予学生的作业评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教师的评语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者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如果教师给出的评语超出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他们是无法理解的。有些教师对小学生的要求过高,甚至可能以五年级的作业水平去要求三年级的作业水平。从不切实际的角度出发,不亚于揠苗助长。

2.教师的评语过多地否定学生。作业是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完成的,如果教师用否定的语言来写评语,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否定式的评语在现在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会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师的评语格式化、雷同化。个别教师给学生的评价,基本上是雷同的,根本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评语在他们心中的重量。有一部分教师的评价过于空洞,比如评价作文时,用一些比较抽象、比较虚的词句:文章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内容具体翔实等。这样的评语,对教师来说省时省力,但对学生来说缺乏启发性和指导意义。

4.教师的评语本身就存在问题,不规范。规范化是当前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最重要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推行者,但有些语文教师给予学生的评语本身就不规范。如在评语中出现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病句等。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语文评语的规范性。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要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在看到评语时,感觉老师好像就坐在他面前指导他一样,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

二、小学语文作业评语应遵循的准则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作业评语的交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评语的实施者,应当重视和发挥主体功能,遵循一定的准则。

1.保证评语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的标准对该年级的规定来写评语,评语不要求很长,但也不能应付了事,要针对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给予真实的评价。

2.评语要浅显易懂、言简意赅、具体准确。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写评语,使他们能够明白老师的评语,不断改进。

3.作文评语不应贬低学生,应多赞扬学生。教师给予评语时要用欣赏的眼光,秉持宽大的胸襟,对学生的进步加以赞扬,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评语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辛勤付出汗水后的快乐。

4.评语要体现关爱。教师要像家长一样,用商榷式的口吻、关爱式的口吻写评语,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加彼此的亲密度。

三、针对当前评语存在的弊端,寻找优化评语的措施

针对当前语文作业评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在不断寻找优化评语的措施,让评语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1.富有创新的评语。有些教师采用打“√”或 “×”的简单判断符号代表评语。学生反感这样单一的、机械的、没有感彩的评阅方式。因此,教师不妨对教学评语符号进行创新,如给予有趣的图案作为评语。低年级学生对图案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原有的简单判断符号评语的基础上使评语更具有人文性。用笑脸、五角星、大拇指代表优秀,用哭脸、问号等代表不足。教师还可以给每次作业做得好的学生一定的奖励,如一面红旗或者贴纸,当存到一定数量时给予物质奖励。

2.更具内涵的温馨评语。教师可以多应用期待性评语或者鼓励性评语,如“假如能够……就好了”。这样的期待性评语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如果学生作业做得很工整,但错题较多,你不妨这样写:“你态度认真,作业整洁,如果注意看清题意,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不足,不明确点出,而是通过委婉的提醒,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建议,改正缺点。

3.学生互评或自评。学生可以自我批改或相互批改,分析做错题的原因,找到改错的方法,把错误改过来。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扬长避短。

篇3

一、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常借助幻想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二、鼓励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对写文章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我校专门为学生每学期配有语文主题学习丛书7本,每两周还有班级漂流图书。目的就是让大量阅读可以积累词语。作文由若干句子组成,而句子则是由词语构成。日积月累,学生就可以积累大量的词语,在以后的写作中就可以信手拿来使用,选择最适当的词语。这样就可避免作文时语言乏味、无话可说的现象出现。大量阅读可以掌握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大量阅读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学生就可以体验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果读得深入,甚至可以同作者同欢乐,共哀愁,体味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文章里写的事正好与自己的一些经历相同或相似,因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体验多了,学生的情感自然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来就会融进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那种干巴巴的“感情”,进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三、让作文评改更有成效

作文教学中,让教师感慨最多的莫过于评改学生作文,拿到学生作文,教师从纠错字、找别字、正语句、该标点、写评语到课堂讲评耗时、费力,而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却过目不过心,成绩高了多看几眼,成绩低了塞到桌框里了事,究竟如何是作文的评改更有成效呢?我评改作文采取了以下方法:

1.组织学生互改、互评;由于学生的个人水平有限,自己的一些语病已养成习惯,所以有的问题自己发现不了。组织学生互评、互改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桌互评、组内互评、组组对评,听听别人对自己作文的评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同时在评判别人的作文时,也能取长补短。

2.对照、提高。对同一题材的作文,教师可以安排组内或全班范围内交读、宣读。宣读优秀作文,使每个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汲取别人的精华,补充修改自己的作文;宣读病文,使学生对照反思,对存在的错误加以避免。

当然,学生改作文,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甩手,老师还学要做好引导、点拨。教给学生评改方法,并深入到学生中扫评,对学生评改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处理,并对学生的评改打分。

四、及时批改习作,对优秀习作给予肯定

教师的习作评语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至今,我还记得初中时老师的一次作文评语:“文笔流畅,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是篇佳作,但是否是你亲笔所写?”当时,我对老师失望之极,老师的不肯定打击了我的写作热情,往后我的作文一直应付,不是抄书就是胡编乱造,每次考试作文分直线下降。如今,我站在了讲台上,并且是一名语文老师,这份记忆使我深深理解:让孩子保持那份热情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身为语文老师,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习作中存在的错误也应委婉地指出,而不能全盘否定,给学生的作文轻易的判“死刑”。

篇4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65—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工作的一个永恒课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小学作文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用心施教,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质、提升小学作文的整体水平就大有希望。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我们要教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多留意身边的事情,遇到有意义的事情能够及时地在事先准备好的素材采集本上记录下来,并学会评价时事,鉴赏美丑。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还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多参观一下,努力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要指导学生将所见所闻整理出来,并在班级交流。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积累起一大笔宝贵的第一手写作素材。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书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的脍炙人口的名家名作。从《论语》到《孟子》,从唐诗到宋词,从《水浒传》到《林海雪原》,从《茶馆》到《七律·》,无不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多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图文并茂地搬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又直观形象的素材,供学生观察、比较、评析,从而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比如,在写有关动物描写的作文时,可以选取动物的进食、玩耍、繁殖和实用价值等图片或者视频短片供学生观察,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去感受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并按照教师的指导组织自己的文章。他们在观察中比较轻松地抓住了描写对象的特征并完成了作文,也在无形中培养了观察能力。

三、引导学生写作文提纲

养成作文前写提纲的好习惯是初中生写作学习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遗憾的是,现在的初中生大都没有这个习惯。他们写出来的提纲要么太过空洞无物,对作文帮助不大,要么太过繁琐,把提纲写成了作文的精简版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写好提纲。

四、写好草稿后,互相检查修改

学会修改作文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学生写的草稿因时间有限、空间有限、水平有限等因素的制约,难免有所不足。传统的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等教师发现问题再总结时已经是一周之后的事情了,间隔时间太长,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通过互相检查修改,不但可以帮助同学纠正错误,还可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所以每次写好草稿后,我们都可以鼓励学生做小老师,先检查自己的作文,再批改同学的作文,发现错误的地方,就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加以改正。这样坚持一个学期,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五、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作文

1.当堂宣读并加以评价。教师当堂宣读或者投影学生的作文,让其他人说说哪些作文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兴趣大增,踊跃发言。这时教师再出示自己的评语,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评语竟然和教师的评语如出一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教师如能再给予适当的表扬,必能大大地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与做小老师的兴趣,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篇5

关键词:美术教学分析 理解能力 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173-02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诱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实践能力,挖掘想象力和创造力呢?

1 重视分析和理解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是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俄罗斯写实绘画基础教学的典型特征。

契斯恰柯夫认为,“对于初学者,必须要通过系统和严格的对形体结构分析和理解的专业训练,打下牢固的造型基础,从中掌握形体造型的原理和规律。”这一观点,反映了契斯恰柯夫教学体系十分重视在绘画实践中,培养分析理解的能力。在俄罗斯教师的教学中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思想,他们以严谨的教学态度治学,对素描教学中分析和理解的训练非常严格,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准确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知识和造型特点的能力,对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细微造型特点要有深刻的掌握,要求画家具有熟练画出人体各种姿态、动势的造型和解剖的造型能力,并具有深入分析和表现人体各部分细节的解剖能力,从他们教学的学生习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极强。

俄罗斯的美术基础教学一直坚持这种严格训练思想,在俄罗斯的画展中,可以看出,俄罗斯的画家的绘画基本功都非常雄厚扎实,特别体现出他们对造型训练中分析和理解能力的重视。由此,我们常为俄罗斯素描教学严格的治学精神而惊叹。

在作画实践中,契斯恰柯夫告诉我们,画物体的边缘线(即轮线),不能简单地画一个外形,要观察理解它的存在状态,把立体空间考虑进去,要理解线条是面的缩小状态,所以一定要注意线条在空间的所在位置状态,有虚有实的进行表现。加之对形体要用体、块、面的观念分析理解形体的变化,理解物体的五大调子、三大面的明暗造型规律和特点,更充分的把握光影与物体立体感的结合规律,学会分析明暗变化与物体的结构的关系。从对物体的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对物体理性本质认识,使学生的画更有理性分析的依据,也使其物体造型的本质的理解更透彻。

2 重视分析和理解在认识方法上的培养

在认识方法上,契斯恰柯夫认为,应当教会学生表现画面中最有鲜明感染力和生动处理画面的方法,培养绘画的表现能力,使画面更生动传神。为了严格训练学生,他主张“理性―感性―理性”的方法论,认为画素描应把思考和感觉结合在一起、联系的看问题,即一种是研究与物体相联系的立体刻画方法;一种是与对物体的直接印象相联系的“绘画的办法”。他指出,“要研究一切”,绘画要重视理性分析理解,也要重视感性认识,再把感性上升到更高的理性,使刻画的形象更具有高度分析理解的理性艺术处理含量。他在认识方法上重视理性的思想,更加表明他对绘画过程中分析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视。在表现能力训练上,他强调用理性分析的思想作画,结合感性再深入理解更高层次的理性分析。这一点可以从他的学生列宾、苏里柯夫等人功底深厚的作品中证明。

在我国的美术基础课教学中,受契斯恰柯夫教学思想影响很深,如:在素描写生训练中,坚持整体观察,对形体结构及造型之间的关系做具体的分析和理解等等。但我们的美术基础教学,在严格的理性分析上与俄罗斯教学相比,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对分析理解的求实和细节的理性研究上,还需要加强。尤其受现代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人们对长期的把精力用在基本功研究上的做法在逐渐减少,对于这种社会现象和影响,多数人认为,打好坚实的绘画基本功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做非常有助于增强绘画的写实能力。所以,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吸收俄罗斯美术教学的优秀经验,帮助学生把写实的绘画基本功打牢。

3 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生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诱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3.1 引疑激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家也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为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用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的言行、教师情感的投入、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用多种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1)示范法: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范画的可视性、能动性,泼墨挥毫,勾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从直观上诱导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与激情,使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活泼,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2)诱导法:其特点是利用做游戏、唱歌、猜谜语、讲故事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循循善诱,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3)延伸法:在美术课中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形式和不同类型的画展、名胜古迹等集中性的活动,通过参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实现由欣赏到创作的转化,不断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拓展,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设计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绘画作业

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在美术教学中并非易事,因为他们临摹是作业的大部分,这样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创造性思维在一两年之后逐渐减弱。因此,当设题让学生创作时,学生会说:“太难了、我什么也画不出来、还是照抄课本上的吧”。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想象力的训练,长期临摹会使学生变得墨守成规,离开书本、离开老师、离开学校会一事无成。故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去设想,而不是急于完成每一节课的作业,比谁的想法最多,最独特。如《帽子的设计》一课,先让学生用10min大胆想象,画出各种功能不同的鞋的草图,有的画出三、四个,有的学生一口气画出五、六种,无论多少,此时已打开学生的想象力,毫无顾忌地画所见、所感、所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成量变到质变。

3.3 营造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情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3.3.1 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美术学的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强,学生创作的源泉是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新奇的想法来源于实践,更取决于学生头脑中接触过的熟悉的事物,多感才能多知。

3.3.2 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我为祖国造大桥》这课,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捏出桥的造型,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当建筑设计师的滋味。

同学们看过优秀的桥的建筑照片,迫不及待地动手,许多同学大胆的想象、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设计出有自己个性、有主题立体桥型。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立意思考,动脑构思,动手制作,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升华了主题思想。

3.3.3 在评语式评价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评语式评价在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不仅对美术作业的态度有了明显根本的好转,而且增加了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动力,锻炼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1)改进式评语。

改进式评语是在学生的作业上,用文字指出存在的问题,如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业哪方面还需要修改,如何修改等等。如:一个三年级学生在美术第6册教材中的《新老厨房》的作业中,刚开始教上来的作业画得厨房非常的简单,在构图上比较乱,及色彩上也显得特别单薄。于是笔者在他的作业评语中写道:“你作画能力强,不受约束,但在厨房各物品的安排上能不能再安排地更合理一点,希望你画出更优秀的作品来!”没想到过了几天他再拿来的作品进步如此大。

(2)鼓励式评语。

鼓励式评语就是以一些鼓励式的文字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建设性、鼓励鼓舞,会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望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有信心,在以后做画的过程中更加大胆,对创画更有兴趣。如:学生在美术第5册教材中的《自行车的设计》的作业中,笔者发现一位学生表现人物快乐情绪时的色调用得非常到位,于是笔者在他的批语中写到:“你的画让老师看到了最棒的色调!”之后,笔者发现他对美术课的兴趣特别高,作业也都一天一天地在进步。

(3)启发式评语。

启发式评语是运用文字表达促使学生产生联想的评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再思考的机会和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也激发创作欲望。如:在第10册美术教材中《亭子》这一课,笔者发现有学生画得亭子特别像电梯,于是笔者写上了“老师非常欣赏你的作业,你有没有发现把你亭子的基座改得可以飞翔的,亭檐再改改,你就变成了一个小发明家了!”没想到她马上提出了重新再画,一座高科技又美观的亭子就在她的笔下诞生了。

(4)诗意式评语。

诗意式的评语是以一些学生平常比较常见地了解的诗、词赋在学生的作业评语中。如:在美术教材第l0册的《民乐放光彩》中,有学生就画得民乐合奏曲真是美,笔者就用上了诗意地评语,“你的画老师仿佛看到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他描写的还美,真棒!”这几种评语方式,激发了学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激活了学生封存的记忆,从而开启学生的想象空间,打开了创作思路。

4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美术课美术新课程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美术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的综合教育。

4.1 要讲究切实可行地培养方法

科学的培养方法,是成功完成小学美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小学美术教师,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绘画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调动各种手段,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行之有效地绘画训练,培养绘画兴趣,让学生热爱美术学习,乐于美术学习。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究美术教学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把德育教育和美术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的同时,懂得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何去表现生活中的美,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积极性。

4.2 在取材时,要体现欣赏的审美性、多元性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在让学生进行欣赏时,必须选择含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或具有强烈美感的图片、实物,让学生进行欣赏。这是培养儿童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孩子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孩子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视觉体验和选择也会更敏感。在世界艺术宝库中,有各种类型的丰富的艺术作品,都是我们进行欣赏的素材,都可以为我们教学所使用。例如我们在进行美术课《会动的线条》时,就可以出示吴作人等大师的国画作品进行欣赏。孩子通过与大师作品的对话和欣赏,经验接触,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艺术大师们的线条、构图、作画方式,画面的总体感觉,对色彩的运用,甚至某些艺术语言,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素养,丰富了他们的艺术感觉,使孩子们的心灵世界被潜移默化滋养。孩子的提高也必然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但是,我们在选择学生进行欣赏对象时,也要注意艺术作品准备要多元化。例如我们在进行《花瓶设计》美术课中,可以出示多种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可以是拼贴的、线描的、彩笔画的等等。让学生体验不同艺术形式所传达的花瓶的美感,体会艺术作品的美感。学生的视觉体验可以更加丰厚,从而大大地促进学生的艺术表现。倘若我们只出示一幅彩笔作品,势必导致学生会以此画为榜样极力临摹,阻碍了学生的艺术表现,作品将会大同小异。在选择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时,除了注意作品的艺术美感和多元化之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因为儿童在欣赏过程中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的。我们要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

总之,教学以发展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想象的翅膀。要以儿童画创作来带动儿童画的教学,以内容决定形式,以思想决定内容,启发儿童画、想象画和创作画,寓美、德、智于儿童画的想象创造之中,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使学生真正具有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阳辉.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浅谈[J].江西教育科研,1988(3):39-42.

篇6

(一)评价参与者单一

目前德育评价,只表现在为思想课的考试,简单以分数进行代替,或表现在班主任以短小的评语来体现。不管是运用怎样的形式,学生德育评价参与和主体都缺少学生,这导致了德育评价参与者单一,就算有不公正的评价,学生也无法改变。

(二)评价方法简单

第一,评价程序过于公式。总以先德育、后智育,再到体、美顺序排列,视乎在前的就是重要的。在实际的评价中,学校总是把智育放在第一位,而德育放在最前面只是人为的一种固定式。第二,评价表达方式传统。传统的评价只有简单的几点条框,都只是以描述式方法进行评价,且评价方法简单,只有班主任有主导权。

(三)评价内容不明确

一般来说,我们将德育理解成对学生思想、情操、信念、教育等等。但是具体至每一个学生时,真正可说出个性的并不多。这也就产生了调试总结操行的评语。而这些内容是不明确且抽象的,如尊敬老师、学吃苦、成绩优良等等。这些评语过“虚”,所评价的话也都是空话。

二、如何进行德育评价的改进

(一)克服评价简单

要准确及评价一个人是很困难的。要对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则更难。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差异性。因此不可只用一种评价方法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而且德育评价不可定期及公式化,不能等到期末的时候才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要采用其他的方式,如单独交流、网络交流的形式进行。在德育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尽量不要用批评的语句,同时不可忽视及抛弃批评,应该用平稳的口气以及温暖的态度来体现人文的关怀。

(二)克服评价模糊

德育内容非常广,是一种长期、艰巨的教育工程,同时德育评价也并不是德育考试所能完成的,也不是一句、两句操行评语所能概括的。操行评语虽无法真正准确涵盖学生思想品德,但可从某个角度或某个方面具体体现学生思想品德。例如一次拾金不昧、一次助人为乐、节约用水等等。虽事小,却可小中看大,反映出学生虽小却心灵美丽、思想单纯。学生这类生活细节都是解决德育评价内容模糊的良好对策。因此我们老师在平时要和学生多多沟通、接触,注意观察学生、收集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德育事例。

(三)评价内容多样性

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向,不同文化价值观受到冲击,这让德育所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传统道德体系受到了之前未受过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变化,学校德育评价一定要承认,也要面对社会价值多元化,其评价内容也要努力实现多样性。多样性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要从小培养学生合作观念,也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更适应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四)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评价重要,但教育也不可忽视。学校应该教会各个教师,让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例如在音乐课堂中,要品德教育融入到课堂中。比如学习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这首歌曲,从歌词中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从小养成待人有礼的品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和歌曲表演,切身感受到做个文明有礼的孩子的自豪感。进而培养我们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文化修养。渗透德育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五)激发小学生自我道德教育我们的德育评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作用,因此一定还要形成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动机。成功学校德育教育不是硬性强调小学生要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以心体验,发现现实生活的真、善。例如,把生活看成是学生进行自我德育教育的良师,学生要突破学校的禁锢,而是要面向社会,在适当的机会下积极主动参与到道德实践活动中,并且积极主动参加到道德实践活动,感情别人命运,对学会明辨是非,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心理需要;自我实现

某位厨师有个“怪癖”,当看到客人将他所做的菜吃光时,异常高兴,再做的菜一道比一道可口;当桌上的剩菜很多时,再做的菜一道比一道糟。客人批评他时,他还会发脾气。此故事听来好笑,细一想,这不正如作文教学小学生的写作心理吗?

学生的习作,都希望得到的评语是“精彩极了“的赞美和赏识,而无人喝彩,无人赏识就无法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精彩极了”的赏识评价是其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赏识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作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认为从以下三方面得以实现:

1.“精彩极了”满足学生自尊的心理需要精彩极了”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著名作家巴德七岁时写了一首小诗,获得母亲“精彩极了“的赏识而扬起了写作的航帆,作文起步,小学生由说过渡到写一两句完整的话,实现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一次飞跃。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小学生的思维也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得到加速发展。此过程中,思维的发展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教学中,学生最珍重教师对习作或者说自身的评价。教师赏识性的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批阅小学生习作,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教育理念,就能善待学生的每一次写作练习。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

一是“量体裁衣” 在明确学生作文训练的层次性要求,不擅自提高作文训练要求。小学作文教学大纲,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确立了收词到句、由段落到篇章,循序渐进的层次训练原则。作文教学计划规定了具体的训练要求。如人教版六年制第五册作文训练要求是:“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能在观察细致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段,怎么说就怎么写。把话写得完整通顺。”从摄影的角度看,片断练习是教会学生取景、定格、拍摄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到社会中,到大自然中捕捉画面,在头脑中建立表象的过程。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顺序不同、内心的体验也不同,对景物的理解也就不同。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世界、描写景物。“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才会展现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多姿多彩的风情画卷。

二是“浪里淘金”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作业,是最利于学生表现自我,最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不能挫伤他们(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的——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更不能扼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对学生作文要充分肯定,就是再差的作文也要“浪里淘金”,挖掘闪光点,让学生赏识自己怕劳动的成果。我的做法是:

第一、评语里充分肯定。在评语中充分肯定。在评语中充分肯定文章的有点,哪怕是比一个词一句话,然后再中肯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修改的方法同时实行优等次制。

第二、课堂中朗读欣赏。安排学生高声诵读自己作文佳篇和好词语特别是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的同学。差生作文面批并划出“闪光点”,借其他同学交流。第三定期张贴公布、利用班级墙报定期展示优秀习作。

2.“精彩极了”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性需要。小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有赖于教师或家长的表扬与同学的羡慕。足与荣誉感相通对的表现自我、炫耀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师抓住时机、采取表扬、激励、竞争等措施,提示简明扼要的写作方法,并结合阅读教学加以训练,必能潜移默化,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第七册《海滨小城》,其中庭院描写很有特色。教学中,学生能自发地、自觉地联想到学校的花园,形成潜意识的对比。课余,我有意识地到花园里观赏,吸引学生到身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饶有兴致地解答,并详细介绍某种花草的生长特点,启发他们比较所观察景物与文中描写景物之异同,学生收获很大。一位在《校园一角》中写道:

“教室门前的花园里长了许多树木花草。有桂花树、冬青树、黄杨树、美人蕉、月季花。桂花树是园中之王,长得非常茂盛,它的枝条向四面伸展着,叶子碧绿的,远远望去,好像一顶撑开的绿绒大伞。农历八月,桂花开了,金灿灿的,学校沉浸在桂花香气中。上课时,闻着那香气,使人神清气爽。美人蕉叶子大大的,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清晨,露珠沾在叶面上,太阳一照,那露珠就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花园真美啊!

学生掌握概括化的写作方法很有必要。如让学生知道,观察植物的顺序,可以由远及近,从上到下或由下往上,整体到局部或局部到整体;植物的主要特点有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味道等。人物的特点有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懂得了这些写作的概括方法,就能使学生改变原有的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观察习惯,用赏识的眼光精细地观察身边的事物。

“生活真实,才能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叶圣陶语)。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农村的学生,不仅“心里有无穷的稀奇事”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劳作实践。随着城乡差别的缩小,农村学生“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更为丰富、真切,头脑中积攒的表象具有真实性、鲜明性,这就为学生描述事物的真实形状提供了保证:农村学生操作机会多,动手能力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更为深刻。熟练于手,再加上了然于心,这又为 学生的表述带来便利。充分利用这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引导学生用赏识心态看周围的一切,农村作文教学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3.精彩极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篇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呼唤作文教学应回归小学生的生活,强调作文练习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尽情地表达,展现出小学生作文的童心、童年、童真、童趣。

【关键词】

小学作文 生活 教学

作文是生活的浓缩,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写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也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教师如何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生动地反映生活,使学生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一、感悟生活,积累材料

小学生对外界生活接触不多,但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些人和事。如果有敏锐的洞察力,就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细节,找到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题材,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有一天上语文课时,因学校临时召开一个紧急会议,耽误了几分钟。等我走进教室时,值日班长已经组织大家在读课文了。学生们告诉我,刚才有几个同学在搞恶作剧。听到这我就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回忆:上课铃响后,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教室,你是怎么想的?几位调皮的同学是怎样捣蛋的?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这几位调皮的同学又是怎样反应的?你有什么感受?下面就请大家把这一题材记下来。放学后,请大家再把它具体地写下来。同学们听了,欣然应允。学生每天用三言两语记上当天发生的有意义、有趣的事,不强调有头有尾,也不强调文字优美生动,而着重强调真实,强调句子通顺,让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活动、感受朴朴实实地写下来。如今天在学校里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样每天注意材料的积累,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每天都进行的练习,还能够使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得到培养。

二、观察生活,选取题材

写作来源于生活实践,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周围,获取写作的题材。首先让学生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寻找题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家中主动参加家务劳动,从中获得真实而又生动的作文素材。学生在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生日等,送上自己亲手做的礼物;节假日,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的经历,亲戚家发生的事等等,都可以作为作文的素材写出来。比如,笔者曾这样安排一个自己命题的作文,要求学生:写一件自己为家人做的事,有明确的中心,一位同学写了题为《第一次做酸辣土豆丝》的作文,从自己想叫妈妈吃上自己亲手做的菜的小小愿望,到学做这道菜的过程,到看到妈妈吃上这道菜时,自己心里的高兴之情,都写得真实感人,因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语言自然流畅。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挖掘作文的素材。例如,巴金的《海上日出》中写道: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从中我们可以悟出,巴金先生是多么向往海上日出的美啊,是这种感受、这种美的力量打动了他,他才写出了这篇优秀的文章,表达了他对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发自内心的赞美。

三、生活气息,渗透立意

作文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鲜活而旺盛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所以,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任他们的思绪自由飞翔。为此,我们给学生作文的要求是“大声说话,用心作文”。在内容上,要求学生用我手写我口,用我口表我心,大胆思考,放胆作文。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在表达上提出:风格自由化。粗犷豪放可以,含蓄婉约也可以;自然平实可以,文采斐然也行。手法多样化。悬念、伏笔也好,铺陈、列锦也好,消解、错位也好,都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篇幅灵活化,不硬性规定文章的字数和长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文章的“质”上下工夫,不为追求“量”而画蛇添足、生拼硬凑。同样,在文章体裁上,也不做太多的硬性规定,允许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在时间上,实行弹性写作,即不强行规定学生当堂完成,课堂上的作文可以延续到课下,随时写好随时交上,让学生有一个思考酝酿和灵感生成的过程。其用意就在于通过个性化的写作,从而塑造有个性的人。

四、多样化评讲,生活化评语

我们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在评改作文时都会写下几句评语,好的几乎都是那几句话,作文思路清晰,内容详实,观察仔细,写字工整漂亮;不好的则是这几句话,都不知你写了什么,离题,重做。这些话语总是那么生硬、单一、俗套。学生看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不会引起注意,抱着随他去的心态、没关系的心态。当今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评价要体现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这三种评语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常用的评语有:针对性评语。这种评语要求教师针对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可以针对某个词、句子、某段文字或整体结构、文章思路、语言等对他们的优缺点做详细的点评,使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改正;启发性评语。学生作文哪个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或对习作中出现的不合常规的思想,教师可以给学生画出来或在旁边提出自己看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形成爱思考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林思同.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认[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0)

篇9

作业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对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评价应当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就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研究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因材施教,作业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以往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往往是一刀切,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总能轻松完成,而学困生却经常拖欠或无法完成作业,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辅导学困生,但效果却不理想。结果是,优秀生没有得到更好地发展,而学困生则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的能力是不同的。作为教者,应当尊重、允许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对于稍差一点的学生布置的作业是: 一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3厘米,做这个纸盒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它的体积是多少?对于中等学生的作业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棱长总和是5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对于比较优秀学生的作业是:一个长方体纸盒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面周长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1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只要学生通过努力,达到了他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就应当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性评价,只有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能体现公平性,才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二、作业评价注重定性描述,侧重定量评价

数学作业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做数学作业的过程是对学习内容理解消化的过程;是一个巩固掌握的过程,也是一个拓展应用的过程,它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数学学习信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通过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

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状态等方面的情况。因此在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时不能只是一句评语、一个等级、一个分数,而应努力挖掘隐藏在评价背后的导向、调控、激励因素,改进学生学习。要通过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情况,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否正确地理解了学习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体验到成功与快乐等。因此,对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评价应以表扬为主,可以采用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评价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则主要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及时有度地进行激励性评价,重在鼓励肯定学生的努力,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学生不同,评价语言不同,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①在数学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地发展。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这样能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里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

作业评价中,还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可以根据作业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评价语言,。简单地来说,对于较差作业的学生,要重点关注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可以从书写工整,计算准确等方面开展评价,如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但内容有错的评语是“字写得很漂亮,要是不马虎就更好了!”而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学生,给的评议是“你很动脑筋,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的再工整点,就更好了”。对于计算准确、书写工整的学生,给的评议是“书写这么工整,而且答案全部正确,你真棒,值得大家学习”……这样下去,让他们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对于中等作业的学生,要重点关注他们的学习的情感态度,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使其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针对这类学生,可以采用如下的评价:“呀,这道题比较难,你还做对了,真不简单!” ;有的把个别题做错了,老师可这样评价:“没关系,只要再努力一把,我觉得这道题难不倒你,试试看,你会成功的。” ;对于把所有难题都做会的学生,老师可这样评语:“你很有潜力,老师为你高兴,加油!”对于优秀作业的学生,教师要关注的不仅是兴趣态度,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评价,培养其创新精神和不断探索的品质,对他们的评语,可以是“你的想法很好,比老师的方法好多了” 或者,“这的想法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发展性评价,作业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阶段发展,教师要通过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数学思考等方面给予阶段性的评价,如“这段时间,你的作业完成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真为你高兴,坚持下去” 或者说,“这学期克服了畏难

篇10

寒假期间,我们发现,在不同机构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中,不乏“奥数”的身影。对于“奥数”培训,社会“叫停”呼声不断,为何依旧热度难降?“奥数”该不该“绝杀”?诸如此类的“教学前置”培训,应怎么看待?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湖南省社科院副巡视员方向新教授。

记者:“奥数”,这项只适合不足5%的有一定天赋的学生学习的竞技项目,而在我国几乎成了一门必修课,将近95%的中小学生都在学习“奥数”。对于各级各类“奥赛”,比如“奥数”,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方向新:坦率地说,“奥数”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有点“走火入魔”的趋势了。

记者:用“走火入魔”这个词来形容当下小学“奥数”的现状,您觉得对小学生而言,学习“奥数”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影响?

方向新:“奥数”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超前的东西,是一个靠记忆去掌握知识的办法,许多小学生对此实际上并不能理解。很多“奥数”题目,小学生并不懂,只好靠做题目来重复记忆。见多了,记住了,自然就能解“奥数题”,但是并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奥妙。在基础知识尚不具备下,学生不知道为何要这么解题,也就不可能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记者:“奥数”,被称为是数学的思维体操。世界上不少国家开设了“奥数”教育和“奥数”竞赛,其目的是发现具有数学潜质的天才少年,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启智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兴趣。但是在我国,奥赛成为进入名校的“硬通货”和“敲门砖”。在许多中学名校、示范校,“奥数”证书就是选择优秀学生的“硬件”。只要这个“硬件”过硬,“家长求学校”一转眼就会变成“学校求家长”,许多名校都甘愿在“奥数牛人”面前放下身段、虚席以待。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行为与目的的偏差?

方向新:这种偏差是超前式的教育和填鸭式教育所导致的后遗症。许多校长、教师之所以对“奥数”情有独钟,是因为他们简单地认为,与其他科目相比,“奥数”在考试评价、选拔生源方面更有区分度,“奥数”学得好就说明学生发展有潜质,于是,“奥数”被看作丈量学生素质的唯一尺度。

事实上,对小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而言,还不应该去解“奥数”这些难度高的题目。如果一个小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都还不够,那么“奥数”在某种程度上所起的是一种摧残作用。

当然,对少数基础知识较牢、有天分的孩子而言,“奥数”还是能够开拓思维。

记者:据了解,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禁令,规定奥赛成绩不得与中小学招生挂钩。从最新的政策来看,从2014年起,除进入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外,其余奥赛获奖者都不再有高考保送资格,省级赛区获奖者曾享受的加分照顾也将取消。但从教育现实来看,每一次的“禁奥”行动几乎都以“死灰复燃”告终,老百姓对各类奥赛的热度依然不低。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方向新:实际上,在不少地方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在高考保送或加分等方面,表面上“奥数”获奖不再享有“优惠”,但实际上一些学校的自主招生,仍有意无意地还在运用这个东西。尤其是面试时,依然是“奥数”思维。

家长和学校现在还没有从这个所谓的“奥数”的怪圈中走出来,我觉得症结源于此。“奥数”是一个加分项目,现在不仅仅家长这么想,学校也在这么做。在面试环节时,有些面试题目或多或少还是涉及到了所谓的“奥数”思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指挥棒,在它的引导下,家长也不可能真正的走出来。奥赛热就算没有家长的功利意识在助推,但只要有“指挥棒”的存在,是绝对无法真正“降温”的。

记者:有人认为,现在中国教育之所以屡被诟病,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者喜欢拔苗助长,违背人的成长规律,给孩子打“催长剂”,也就是你最开始谈到的,“奥数”对小学生是个超前的东西。有人这样形容:现在读书,是幼儿园学小学的,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大学没啥可学了,就瞎混几年捞张文凭。对于这样的“教学前置”,您是怎么看的?

方向新:这就是现在中国的教育存在的误区。家长和老师看一个小孩是否有潜质,有发展前途,更多的是看这个孩子能不能超前,能不能压过别人一头。最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上个世纪当年非常热的少年班。那些少年班的苗子,当时是轰动一时,但到最后都差不多烟消云散。现在所谓的“少年天才”,就是有点“奥数”思维,小的时候能够超越别人,但很少有人能够成为真正的科学家。所以,我们应该让教育慢下来。

“教学前置”从某方面来说是一种摧残式教育,我觉得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前置”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重复性的教育和重复性的记忆,就像小孩能背很多诗一样,只是一种重复记忆,并不能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学了很多东西,但越往后走,后劲就越不足。只掌握表面的浅显的逻辑思维,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动手能力,在科学的道路上是走不远的。

链接:

他山之石——“奥数”在国外

美国:美国大学入学是自主招生,录取的时候看平时成绩、个人陈述、老师推荐等多方面材料和个人表现。“奥数”得奖的学生申请大学的时候会有优势,但让一个数学资质一般的孩子去参加“奥数”比赛,还不如去社区医院做义工来得实际。

日本:“奥数”获奖者也能获得优秀大学的学习机会。但是,日本的教育资源相对公平,一般不需要择校,而是就近入学。所以,日本小学生几乎不存在“小升初”的升学压力,也不需要通过奥赛或者其他的“附加条件”来为自己“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