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急救范文

时间:2023-04-12 03:0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急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急救

篇1

1、当病人突然急症发作或遭到意外伤害时,救护人员赶赴到现场,利用所携带的医疗器械、设备和救护物品对病人立即救治,以达到保全生命、缓解疼痛和防止疾病恶化为目的。在急救中,护士将配合医生共同完成救护任务.

二、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病。

三、院前急救的特点:

1、社会性强、随机性强

2、以对症治疗为主

3、病种多样复杂

4、时间紧急

5、流动性大

6、急救环境条件差,体力强度大

四、院前急救的原则

1、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

2、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

3、先重伤后轻伤-- 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

4、先救治后运送-- 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

5、急救呼救并重-- 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争取外援。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任务一致、协调步调一致、减少痛苦 ,减少死亡

五、县医院急救网络

病人、目击者 120急救中心

各急救站

医生1、护士1、司机1

5分钟内开出救护车 现场急救 转送 交接 报告

六、主要护理工作

1、护理体检

2、急救护理措施

3、转运和途中监护

七、护理体检

顺序:

1 、检查瞳孔、意识状态

2 、测量生命体征

3 、观察一般状况

4 、 应用基本物理检查方法:头颈、脊柱、胸、腹、骨盆、四肢

生命体征(T、P、R、BP、瞳孔)

头部体征(口、鼻、眼、耳、面部、颅)

颈部体征(颈动脉搏动、颈椎损伤、颈后压痛)

脊柱体征(自上向下,肿胀、出血)

胸部体征(锁骨、胸廓、肋骨)

腹部体征(出血、压痛、肌紧张)

骨盆体征(损伤、骨折)

四肢体征(关节活动、肢端血液循环、动脉搏动

护理体检要求:

1、动作轻柔,勿引起继发性损伤

2、不同病因检查的侧重点不同

3、寻找有无活动性出血的伤口和脏器破裂的迹象,以及喉梗阻的症状等迅速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4、及时记录阳性所见,避免他人重复检查,延误诊治。

通过检查,将病人分成三种情况:轻症病人、中重度病人、重度病人

八、急救标记

1、病伤严重危及生命红色

2、严重,无危及生命者黄色

3、受伤较轻可行走蓝色

4、濒死、死亡伤病员黑色

(1)、在进行初步的体检后,护士应根据医嘱对病人进行急救处理。

(2)、常规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给病人以舒适的,建立静脉通道和观察维护生命体征的平稳等等

九、救护要点

: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前提下,应尽量保证舒适,注意保暖,使病人安静休息,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

1、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静脉留置针

2、松解或去除病人衣服:先健侧后患侧,情况紧急时,直接剪开

3、如果病人头部有创伤,且因为头盔妨碍呼吸时,应及时去处头盔,对于疑有颈椎创伤时,应十分慎重,必要时与医生合作处理。

病人经过上述准备后,为抢救和治疗提供了方便,于此同时,应迅速协助医生做相应处理,常规的急救五大技术包括: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

目的:保全病人的生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后期感染或并发症。

十、几种特殊情况的急救

1、脱离危险环境: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应使伤员迅速安全的脱离危险环境,排除可以继续造成伤害的原因。

2、解除呼吸道梗阻:清除口咽部的血块、呕吐物、痰液和分泌物防止舌后坠,托起下颌。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处理活动性出血:加压出血处,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然后在伤口处,用敷料加压包扎,抬高肢体。慎用止血带,对于出血不止的四肢大血管破裂,可用橡皮止血带或充气止血带,垫布料。1-2小时松解一次,每次5-10分钟。

4、解除气胸所致的呼吸困难:开放性气胸,封闭伤口,变闭合性气胸。伴多处多根肋骨骨折所致的反常呼吸时用棉垫加压包扎,使胸壁固定。张力性气胸,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插入带有活瓣的穿刺针排气减压。

5、伤口的处理:无菌敷料覆盖,创伤中外露的骨折端、肌肉、内脏、脑组织等禁忌回纳。伤口内异物及血凝块不可随意去除,以免再度发生大出血。

6、保存离断的肢体;断离的肢体应用无菌包布或干净的包布包好,外套塑料袋,周围置冰块低温保存,以减慢组织的变性和防止细菌繁殖。冷藏的时候防止冰水浸入断离的肢体创面和血管内,切忌将断离的在肢体浸泡在任何液体中。

十一、特殊事件的处理

1、救护车在执行任务途中遇到其他需要急救的患者时,随车医护人员应立即下车查看并向120中心报告,一般情况下急救车应继续执行指挥中心的原派车任务,并向现场人员做好解释。

2、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外籍人员的院前急救要落实请示报告制度。

3、公共场所的尸体处理,一般情况下急救车不运送尸体,但有下列情况,应特殊处理:

(1)在繁华闹市人群围观,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可把尸体运回医院,再做进一步处理;

(2)若死亡涉及法律纠纷、刑事及民事案件等应通知公安部门到现场处理。

对病人进行了现场初步急救处理以后,应快速将病人转至医院,让病人能尽早地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对减少伤残率至关重要,决定病人转运的基本条件,是在搬动及转运途中,确保病人不会因此而危及生命和使病情急剧恶化。

十二、转运技术要求:

1、对于不能确定或怀疑有脊髓损伤的病人要保持患者头、颈、躯干、骨盆、四肢的直线位置。

2、如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的病人,可保持担架水平位或头部稍低位,切记头高脚低位。

3、下楼梯时,在前面抬担架者要将担架举高,使担架平衡。

十三、途中监护

1、心电监护:应用除颤监护仪,对病人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护,注意心电示波的图形,观察有无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的表现,护士对常见的心律失常要有鉴别能力。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必要时,对于特殊病例可以使用遥测心电监护装置(Telemetry)。

2、 给氧以及机械通气:应用鼻导管给氧,保持气道通畅,自主呼吸微弱者,可应用加压给氧,或使用机械通气。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保持通畅的气道是一切氧疗的基础。如果病人呼吸已经停止或者自主呼吸无效,应在转运前或途中迅速给病人气管插管,在病人接受氧疗的过程中,护士要注意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及幅度的改变;有无被迫,口唇,甲床及其他部位的末梢循环是否良好。并将一些明确的病情改变记录下来。

篇2

[关键词] 小儿;惊厥;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8(a)-099-02

惊厥时小儿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未完善,各种疾病的刺激均可导致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神经细胞发生异常放电现象而导致惊厥[1]。惊厥的频繁发作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严重者会有严重的并发症[2],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及早控制惊厥的发生,积极进行抢救。本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158例小儿惊厥患儿,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8例惊厥患儿均为本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患儿,其中,男82例,女76例;年龄56 d~11岁,其中,新生儿21例,

1.2 急救措施

1.2.1紧急处理注意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并迅速清除其口腔内的分泌物,针灸针刺患儿的人中和合谷穴,对于有高热的患儿,同时针刺十宣和曲池穴。

1.2.2 吸氧迅速采用鼻导管或面罩法给予中流量或者高流量的氧气吸入来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患儿的组织缺氧状况,预防脑水肿的发生;如果患儿有窒息发生,要立即行人工呼吸。

1.2.3 药物治疗患儿入院后迅速为其建立静脉通道,要选择作用较快、毒性较小的止惊药物来尽快减轻或者控制惊厥。苯巴比妥为首选药,使用的剂量一般为5~8 mg/(kg・次),肌内注射;同时给予10%水合氯醛0.5 ml/(kg・次)加入等量的0.9%NaCl溶液保留灌肠。如苯巴比妥不能有效控制惊厥的症状可以选用苯妥英钠,15~20 mg/(kg・次),静脉缓注,如果惊厥症状没有缓解,于30 min后重复应用1次。

1.2.4 防止脑水肿惊厥持续频繁发作的患儿,往往会并发脑水肿,可以静脉注射20%甘露醇0.15~1.0 g/(kg・次)来进行脱水治疗,降低患儿的颅内压。

1.3 护理

1.3.1一般护理对于发生惊厥的患儿,医护人员应该就地抢救,迅速解开患儿的衣领和裤带,取头侧卧位,迅速清除患儿口腔及鼻咽部的分泌物,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要托起患儿的下颌,预防其舌根后坠导致的窒息,对于已经发生舌后坠的患儿要用舌钳将舌拉出,在必要时,可以在患儿的上下门齿间放置用纱布包裹的开口器或者压石板,防止舌咬伤。护理人员的动作要尽量轻柔快捷。

1.3.2氧气吸入该类患儿在惊厥发作时需氧量常增加,因此要立即给予其氧气供应,从而来减轻缺氧以及脑损伤。

1.3.3 高热护理惊厥患儿在发生高热时会加大耗氧量,进而可以加重惊厥症状,因此应该迅速及时地给予其降温措施。首选物理降温,该法无副作用,并且降温速度较快。选用温水或者20%~30%的酒精进行擦浴;用包1层薄纱的冰袋敷患儿体表的大血管,包括颈旁、腋下以及腹股沟等,也可采用冰盐水来进行灌肠;头部可以用冷敷。如果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可以按照医嘱给予其药物降温,例如可以用安乃近滴鼻。在降温的同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意识及其全身的情况。

1.3.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使用止惊厥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瞳孔及其意识的变化情况,及时判断患儿的病情进展,以免延误治疗时机或者药物过量抑制呼吸。要详细询问患儿惊厥的诱因、发作的次数及其持续的时间,观察患儿是否伴有高热、黄疸、呕吐、腹泻或者皮疹等症状,观察患儿前囟是否膨隆,以此可以及时发现脑水肿的早期症状,同时要观察患儿有无休克症状,为及时抢救做好准备。同时,要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

1.3.5 心理护理患儿发生惊厥时,家长往往惊恐不安,此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向患儿家长解释该病的症状及预后,使其能较好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学龄儿童在进入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时也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要细心与患儿进行沟通,调节其心理状态,使其减轻心理负担,不断取得患儿及其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使他们可以积极配合救治工作的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

2 结果

经过及时的抢救和有效的护理,58例患儿均转危为安。

3 讨论

小儿惊厥是一种急症,应该分秒必争进行抢救,如果救治不当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可能会由于大脑的长期缺氧造成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性的损害,进而会有脑功能障碍后遗症[3-6]。通过对158例惊厥患儿及时抢救和有效护理,充分体会到护理人员在遇到该类患儿时要沉着冷静,应用自己熟练的惊厥急救技能对患儿进行耐心有效的护理,协助医生的抢救工作。

[参考文献]

[1]郝凤芹.小儿高热惊厥22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94.

[2]张杰红,邱小兰,陈惠珍.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A):616.

[3]罗良琼.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7):109.

[4]时玉华,张西莲,亓娟.小儿高热惊厥62例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54-55.

[5]黎键,吴小玲.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6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1-2.

篇3

【关键词】肺炎;表现;治疗;护理

肺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病之一,该病起病较急、病情凶险,可导致呼吸衰竭、窒息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对改善预后十分重要。为了提高临床效果,对29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2012年元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重症肺炎患者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在62-71岁之间,2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6.5岁。观察患者重症肺炎的临床表现,病情有无明显缓解,如果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呼吸浅快、血压进行性下降,就会引发感染性休克。

1.2临床表现29例休克性肺炎患者,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23例患者早期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或嗜睡、咳嗽、咯血、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症状。4例患者血压下降伴有四肢湿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大汗、烦躁、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尿少或无尿。26例患者出现肺部湿音,患侧呼吸音降低及管状呼吸音等。7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疼、腹泻等胃肠道表现。5例患者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2例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1.3治疗

1.3.1根据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迅速判断病情,制订合理的抢救方案,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材,以便迅速施救。根据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立即给予氧气吸入,维持PaO260mmHg,改善缺氧状况。

1.3.2积极补充血容量(扩容)这是改善微循环灌注的基础,休克关键的治疗就是快速补充有效的血容量。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随时补充血容量,保证组织灌注,遵医嘱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氏液等晶体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酣、血浆白蛋白等胶体液。以维持收缩压90-100mmHg,脉压差大于30mmHg,尿量大于30ml/h。

1.3.3抗感染重症肺炎引起的常见的致病菌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支原体、卡他莫拉菌等为主,根据病原学资料、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及长效广谱强有效的抗生素。原则为早期、足量、联合应用。

1.3.4纠正酸中毒休克时,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心脏收缩力减弱、有效微循环不足,要给予碱性液。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并防止DIC的发生。动脉血pH值

1.3.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遵医嘱输入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以保证重要器官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

2结果

本组患者29例,28例痊愈出院,1例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治愈率96.5%。3护理措施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对重症肺炎患者经常进行巡视,及早发现与判断休克的早期症状,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肢温度、神志及尿量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配合做好患者的辅助检查,如痰液细菌培养、细菌学监测、血气分析、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等,以了解患者全身情况。

3.2吸氧的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给氧方法和吸入氧分数,吸氧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吸氧效果,如吸氧后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心率减慢,表示吸氧有效。如果吸氧后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应配合医生积极做好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准备。

3.3加强基础护理首先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适宜的温湿度,温度以22-24℃为宜,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患者取仰卧中凹位、头胸部抬高20°、下肢抬高30°,以利呼吸和静脉血回流。同时做好皮肤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按需吸痰,按时雾化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密切注意患者痰液的色、量变化。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半流食、流食,少量多餐,重者可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护理操作动作轻柔,注意保暖,以免着凉,避免各种突发性噪音。

3.4补充血容量、输液过程的护理迅速扩容、纠酸是抗休克治疗的关键。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尿量,随时注意血容量是否补足,组织灌注是否改善。严密观察尿量,正常人尿量应>30ml/h,如观察尿量30ml/h,表示血容量已经补足。同时遵医嘱集中、尽早、足量、联合使用抗感染药物,以迅速提高血中有效抗菌药物浓度,及时控制感染。并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5心理护理大量的抢救治疗、监护使患者产生恐惧感,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一般病程较长,更容易悲观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治疗过程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烦恼,顾虑经济、预后及日后生活等。因此治疗过程中对给予安慰性和鼓励性的语言,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感受,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通过主动介绍病室情况,各项检查、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程序和配合要点,取得患者合作;掌握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等不同患者心理状况;告知患者病情好转的每个指标;把握时机,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稳定健康的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安雷,郭树彬.重症肺炎的急诊治疗策略[J].临床误诊误治,2013,(05):3-5.

[2]舒伟锋,方,李国辉,石占利.重症肺炎患者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09,(23):2116-2118.

篇4

喉外伤是耳鼻咽喉科急诊,包括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随着社会的发展,意外事故增多,喉外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若抢救处理不及时、护理不当,易致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本院自1995年5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喉外伤患者48例,现将抢救与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18~72岁。就诊时间30min~10h。其中闭合性伤18例、开放性伤30例、受伤原因有车祸,工伤,刀伤,自缢等。

1.2 临床表现

声嘶或失音26例,不同程度的喘鸣,呼吸困难12例,伴其他部位受伤者7例,皮下气肿、喉返神经损伤、失血性休克各6例,咯血3例,气胸2例。

2 抢救与护理

2.1 抢救

闭合性喉外伤动态观察呼吸情况、禁声及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喉水肿,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当呼吸困难加重时,及早行气管切开术。开放性喉外伤应首先处理出血

、呼吸困难及休克三大危急情况[1]。

2.2 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尤其急性钝挫伤可数小时内无明显症状,易被忽略,闭合性损伤较开放性损伤更具有危险性[2]。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无休克征象者,给予垫高枕头,保持颈部舒展,以利通气。禁声,按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雾化吸入。咽喉部分泌物及时吸出。(2)及时纠正休克: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处于休克状态患者立即给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充血容量,尽早恢复有效循环。保证重要器官重新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3]。但要密切观察,防止因滴速过快引起心衰和肺水肿。同时做好配血、输血准备,为抢救赢得时间。(3)术前准备:静脉穿刺成功后立即常规采集血样,及时做交叉配血及各项检验检查,备

皮,皮试,注意患者的保暖。(4)术后护理: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入量,血氧饱和度等。预防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各导管引流通畅,严密观察颈部皮肤血运情况,观察皮肤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口腔护理[4]。气管切开患者,保持套管的通畅和清洁对呼吸至关重要,注意观察套管的系带松紧是否合适,位置有无移动,管腔是否通畅。(5)饮食护理:咽喉创伤通常在伤后10d内给予留鼻饲管,以保证营养供给并减少吞咽动作,减轻喉痛及呛咳,使创伤的喉部得到静止休息,利于创口愈合[5]。保持胃管固定通畅,定时灌入流质,要注意食物和注射器的清洁卫生,防止引起肠胃炎,拔管前先要饮食训练,无呛咳方可拔管。(6)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突遭意外,常表现为异常恐惧,悲观失望,作为护士要态度和蔼,热情对待患者,沉着冷静,抢救有条不紊,并对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以利疾病康复。

3 结果

经上述积极处理,48例患者中18例闭合性喉外伤中有3例行喉整复术,其中1例二次手术,术后均拔除气管套管;30例开放性喉外伤中均行气管切开术后拔管,除4例声嘶外其余发声正常,无1例喉狭窄。

4 讨论

喉外伤是头颈部外伤致死原因的第一位[6],常见为闭合性和开放性,其救治原则首先是保持正常呼吸,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注意全身情况。故护士要熟练掌握观察判断病情的方法,实施及时正确的急救和护理极为重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外伤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做好术前准备及呼吸道、饮食、心理护理,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学愚. 喉科学. 第2版.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0.135~142.

2 邬俊译. 329例喉外伤病例分析.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0,24:155~306.

3 何义平,杨文琼,张敏,等. 交通事故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程序化护理. 护理学杂志,1999,14(6):345~346.

4 李瑛. 喉外伤护理体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2):1037.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原有的医学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需求。呼唤医学服务模式从单纯的院内服务向院外服务拓展。急救电话的开通就满足了这点。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由于院前急救的特点和要素,要求参与急救的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和心理素质,具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检查出诊的器械和急救物品。因此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做好院前急救医疗定位很重要。

【关键词】 急诊;院前急救;应急管理

1院前急救的特点

1.1局限性院前急救不同于院内急救,不仅现场卫生条件差,还受到携带急救药品、器具有限等限制,客观上给急救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力度,克服客观上的不足。

1.2综合性急救对象和外伤种类的多样性,打破了医学分科的界限,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现场救治的基本技能,因此,必须培养全科型医生和护士。

1.3复杂性急救病人的多样性,致病原因的复杂性,情况多变性,抢救过程又直接受现场人员的监督(院前),情绪所受影响大,急救人员不仅要全力抢救处置病人,还必须尽力排除各种干扰,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其现实问题,有“的”放矢,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工作的重点。

2要有一套完整的院前急救制度及出诊流程

2.1院前急救护士应热爱急诊工作、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技术熟练、服务态度好、独立工作能力强、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提高出诊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拓展业务技术范围,增强护理人员的急诊、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水平,时刻牢记“病人第一,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突出一个“急”字、强调一个“快”字、力求一个“稳”字。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工作。定期对护士进行院前急救技术培训,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操作,提高院前急救队伍的应急操作能力。

2.2我院地处边疆,地理位置复杂,出诊前一定要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所患疾病或外伤情况,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又能备齐所需物品,不知道患者情况而盲目出诊,会因为延迟到达而失去抢救时机,或物品准备不全而无法进行抢救。例如:我们知道患者的地理位置而不知患者的病情,我们只带常用抢救药品,到达现场才知道患者是从高空坠落,那么我们如果不备有夹板、颈托等物品,就无法保证将患者安全转运,所以出诊前要尽可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2.3出诊人员应配备通讯设备。通讯联络在出诊抢救工作中至关重要,一是出车途中及时与呼救者联系,每隔5分钟与对方联系,了解病人情况,指导对方或患者实施恰当而必要的现场自救措施。对交通不便的,及时指导对方将病人安全转移到交通便利的地方,为急诊、急救争取时间。二是发现意外情况及时与医院联系,或者接到伤情、病情比较特殊的病人,及时告知医院相关科室,在病人到达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使病人到医院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检查和救治。

2.4加强急救物品和急救器材的管理。定时检查、更换;出诊使用后应给予及时补充到位。确保其数量和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2.5规范院前急救人员的言行。在患者面前要沉着、稳重、严肃,抢救有条不紊,护士热情耐心细致地关怀病人,满足患者的需要,注意语言表达,切忌当着病人面说“病情不重,没事的”、“这么严重啊”等不恰当语言;转诊病人切忌当着病人面说下级医院(或医生)的过错,避免引发医疗纠纷。转运过程中一定要对病人及家属“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切忌由于粗心给病人带来风险,强调细节管理与风险控制。

3健全落实各项规则制度,医护密切配合

3.1处置时间急救服务对象是各种急、危、重症和意外伤害的病人,急救工作体现了一个“急”字,患者起病急,有效抢救时间短。一到现场立即抢救或运送,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性,所以要求医疗救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沉着、冷静、果断。

3.2口头医嘱对现场实施抢救医师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确认后方可处置执行。在医生未到达现场之前,护士应采取和实施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以便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3.3医、护工作缺一不可,在抢救工作中要与医生做好沟通,双方协调好关系,根据瞬即变化的病情,及时调整抢救措施,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3.4熟练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如要求急救中心的全体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技术,人人过关,并且运用自如,以达到有效的救治。

3.5加强基本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如在抢救危重病人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路,为更及时有效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常用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能正确使用,以降低致残率。

3.6常用药物的使用对药物的作用机理、常用剂量、使用方法、毒副反应等要熟练掌握。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院前溶栓治疗,药物的正确使用,观察内容应该熟练掌握,使患者真正达到有效的救治,为院内的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4保证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质量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文书,本着对患者生命负责,对自己的医疗行为负责的态度,一定要及时、准确详尽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及时签字;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医疗、护理文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完整的医疗、护理文件记录会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真实的病情演变过程、救治的措施、数据和信息,例如在院前急救中用过的药物,当入院后患者再次使用该药物时会考虑使用的剂量等问题,护理记录会给院内医生提供一套完整、可靠的院前抢救的医疗数据信息。护理文件也会成为医疗证据。

5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要程序化、规范化

篇6

关键词:电击伤;急救处理;护理

Electric Injury First Aid and Nursing

QI Li

(Zengdou Hospital of Hubei Province,Suizhou 441300,Hubei,China)

Abstract: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electrical injury.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19 cases of electrical injury patients. Strengthening electrical injury patients timely emergency care can save lives and reduce disability and complications arise.

Key words:Electrical injury;Emergency treatment;Nursing

击伤俗称触电,是指超过一定极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后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功能障碍,重者可以导致患者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1]。本文就我院急诊科自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9例电击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就诊19例,女6例,男13例,年龄5~67岁;事故发生地点:工作场合17例,家中2例;触电后出现昏迷16例,意识模糊3例;致外伤9例,10例在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术。

2 院前急救及护理

2.1现场急救 出诊人员接到通知后应带好一切急救物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同时告知报警者迅速切断电源,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以及自身的安全,到达现场后,首先确认电源是否断开,拉闸断电,禁止旁人接近触电者,出诊人员站在干燥的的木板或塑料等绝缘物上,用干燥的木棒、竹竿、扁担将接触人身体的电线挑开。

2.1.1迅速判断意识及呼吸 迅速把患者转移至通风处仰卧,检查生命体征(颈动脉波动、呼吸及意识状态),如患者意识清楚,但感觉心悸、乏力、面色苍白等不适时,应将伤者平躺,防止心衰或继发休克[2]。如患者患者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应立即将患者平卧,解开衣领,松裤带,实施心肺复苏术,必要时给予除颤。

2.1.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选用静脉留置针,根据患者的损伤程度合理补液,先盐后糖,先晶后胶,交替输入的原则[3]。酌情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尼可刹米、利多卡因、洛贝林等药物[4],且肾上腺素首剂要达到3 mg,极量不超过10 mg。

2.1.3其他处理 合并外伤者,创面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用无菌纱布包扎,有大出血者,可用止血带止血或其它压迫法止血;合并骨折者,用夹板将骨折固定;合并颈部损伤者,用颈托固定颈部;合并腰部损伤者,应用硬板担架,四人搬运。

2.2转运 迅速将患者转至医院,途中心肺复苏不可中断,持续心电监护、吸氧、补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联系相关科室进行会诊,通知ICU重症监护病房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物品,做好抢救准备。

3 院内救护

3.1维持呼吸功能的护理 在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准备气管插管用物和人工呼吸机,配合医生气管插管,接好呼吸机维持正常通气,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

3.2维持循环功能的护理 继续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静脉通畅,持续心电监护,定时测血压,通过调节输液的速度和补液的种类,维持血压在120/75 mmHg左右。

3.3尿量观察 留置尿管,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及尿液颜色,保证患者尿量>50 ml/h,预防急性肾衰的发生。

3.4严密观察电击伤后继发性出血 床旁备止血带、备好静脉切开包及无菌手套。加强巡视,特别是在患者用力、哭叫、屏气时容易出血。受伤肢体必须制动,搬动患者时要平行移动,防止因外力引起的出血。如出现大出血,立即通知医生,根据出血部位及时给予准确紧急止血。

3.5严密观察受伤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 抬高患肢,如肢端冷、紫绀、充盈差及肿胀严重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尽早行结痂及筋膜切开术,恢复肢体的血液供应。

3.6防止厌氧菌感染 受伤后应常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3.7电击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伤残,护士要对其思想上进行开导,诱导他们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伤情及预后,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乐观的配合治疗及护理。

4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电击伤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当人触电后,在瞬间可导致人体严重损害,除局部电灼伤外,全身可致电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或立即死亡,触电时间越长,全身损害越重。由于电击伤有特殊的并发症,不同于普通热力烧伤,因此,电击伤患者的护理具有其特殊性,且应严密观察。院前急救原则为迅速脱离电源,分秒必争的实施心肺复苏。近年来,医疗行业十分倡导第一目击者参与急救[5],第一目击者现场CPR是心肺复苏术成功的关键。院内救治迅速有效的抗休克治疗是抢救成功的首要环节[6]。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心理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必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孟丽霞,王来萍,赵红燕,等.重度电击伤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30(4):262-263.

[2]张益锋,杨艳丽.分析74例电击伤的综合救治与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07(1):29.

[3]陈淑芳.心脑复苏后护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情监护[J].广西医学,2006,02(2):23-25.

[4]赵杰,崔伟.电击伤30例急救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82.

篇7

【摘要】采取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在院前危重患者的急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几年来在院前急救护理中运用“急、准、稳”的护理理念,认真掌握院前急救中现场和转途中护理措施并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为医院的后期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

院前急救是急诊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一个首要环节。院前急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因此只有及时采取紧急而准确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赢得宝贵时间,才能真正降低急诊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也为患者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院前急救要以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为主题,关键在“急”与“准”字上,在急救护理流程中如何充分体现“急”字,怎样才能做到“准”,又怎样去发挥“稳”呢?现将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体会浅谈以下几点。

1 院前急救的特点

1.1 局限性院前急救不同于院内急救,不仅现场卫生条件差,还受到携带急救药品、器具有限等限制,客观上给急救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力度,克服客观上的不足。

1.2 综合性急救对象和外伤种类的多样性,打破了医学分科的界限,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现场救治的基本技能,因此,必须培养全科型医生和护士。

1.3 复杂性急救病人的多样性,致病原因的复杂性,情况多变性,抢救过程又直接受现场人员的监督(院前),情绪所受影响大,急救人员不仅要全力抢救处置病人,还必须尽力排除各种干扰,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其现实问题,有“的”放矢,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工作的重点。

2 要有一套完整的院前急救制度及出诊流程

2.1 院前急救护士应热爱急诊工作、具有高度责任心,业务技术熟练、服务态度好、独立工作能力强、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提高出诊护士的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拓展业务技术范围,增强护理人员的急诊、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水平,时刻牢记“病人第一,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突出一个“急”字、强调一个“快”字、力求一个“稳”字。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工作。定期对护士进行院前急救技术培训,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操作,提高院前急救队伍的应急操作能力。快速反应接到“120”急救电话时,在较短的时间内问清患者的详细地址、患者人数、主要病情及联系电话,出诊医护人员立即带上相应的急救物品,迅速出车并用电话联系以便应急,如心脏病的患者,要备好心电图机;室颤的患者,要备好心电除颤器,呼吸差的患者要备用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用物等。要求救护车白天在3 min内、夜间在5 min内必须开出,到达现场所用时间最快2 min,最慢20 min,平均10 min。

2.2 迅速、准确地估计伤情及伤检分类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察看现场,让伤员迅速脱离致伤环境,对伤情迅速做出评估,根据伤员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口唇颜色、肢端温度迅速判断伤情的轻重缓急。遇到重大灾害及事故发生时,要及时对伤员进行伤检分类,佩戴红色标志的伤员为窒息、昏迷、严重出血、严重头颈、胸、腹部创伤或严重烧伤、异物深嵌身体重要器官。佩戴黄色标志的伤员为脑外伤、腹部损伤、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严重压伤。佩戴蓝色标志的伤员为软组织损伤(皮肤割裂伤、擦皮伤)、轻度烧、烫伤、扭伤、关节脱位等。佩戴黑色标志的伤员为死亡。按病情先重后轻的处理原则进行抢救。

2. 3 基本生命支持,保证呼吸道通畅经伤情评估后,立即就地对危重伤员进行紧急处理。呼吸心搏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氧气吸入以及呼吸兴奋药的应用。注意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呼吸道内的呕吐物、分泌物。如果是舌后坠而自主呼吸存在的患者,使用口咽导气管或用舌钳将舌体拉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但对于猝死、创伤、烧伤等患者要适当脱去某些部位的衣服,以免进一步污染,便于抢救和治疗。

2.4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迅速开放静脉通路,尽量选用静脉留置套管针,选择较大静脉穿刺,固定牢靠,使患者在烦躁或搬运时针头不易脱出血管,保障液体快速而流畅地输入体内,如创伤大出血、各种休克等危重患者要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留置通路、1路可接输血管进行穿刺注射以备输血时应急使用。同时进行对症处理,协助医生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及搬运,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进行止痉、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3 准确的转送和途中监护

搬运时注意患者,以免加重伤情,一般病人均采取仰卧位,颅脑损伤,颌面部损伤侧卧头偏向一侧,胸部损伤应采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腹部损伤膝下垫软枕,使腹壁松弛,休克患者采用中凹位,心衰病人取半卧位、下肢下垂,有骨折血管、神经、肌腱损伤患者可选用绷带夹板等制动,颈椎损伤保持头部与躯干成直线的位置,用沙袋或毛巾塞于病人的双侧颈部,胸腰椎背柱骨折病人,仰卧于硬板车车上,腰下垫10公分高的小垫,禁止屈身或坐起。担架放置稳妥,避免转运途中剧烈颠簸加重患者的损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转运前先与医院取得联系,做好病床及医师的准备,并做好病情估计及解释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各种管道通畅,及有效地药物治疗。

3.1 转送时的护理:对患者进行了现场初步急救处理后,应迅速将患者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及手术等。应及时地与有关科室取得联系,为进一步院内急救做好准备,尽量争取时间和条件。在转送之前,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解释工作,如根据患者的病情交待搬运患者时的注意事项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并发症,以尽可能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转送时要做到“轻、稳、快”保证患者的安全,搬运过程中,方法要正确,要适当。担架放置稳妥,避免转运途中剧烈颠簸加重患者的损伤

3.2 途中监护的护理:途中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对患者实施生命支持监护,给氧或机械通气,保持气道通畅,心电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神志,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用药时要注意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复核药名、剂量、浓度和用法,并保留空瓶,以便记录和再次核对,以避免出现用药差错。要严格执行院前急救护理无菌操作原则。并详细做好抢救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症状、体征,所做抢救措施、用药名称、剂量、用后效果等,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以备医护人员交班查询。

4 心理护理

大多数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对于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因此常表现为惊慌、焦虑和恐惧,此时患者及家属视医护人员为救星。因此,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既要沉着冷静又要迅速敏捷、忙而不乱、急而有序的态度,熟练精湛的技术,以运用非语言交流手段给予患者及家属安全感和信任感。“急、准、稳”护理理念贯穿于院前急救护理全过程,通过这几年来接触到急救最前沿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使笔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院前急救对院内急救及急诊患者的重要性。所以,现在只有扎实工作、积累经验、丰富知识面,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急救护理事业,更多地挽回患者的生命。

5 小结

篇8

【关键词】 颌面部; 外伤; 急救; 护理

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平时可因工伤、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引起损伤。又因颌面部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通口,损伤后引起的血肿、水肿、组织移位、舌后坠、血凝块和分泌物的堵塞而影响呼吸道的通畅。更甚者,严重的颌面部外伤,有可能影响到比邻的颅脑组织。因此,颌面部损伤的急救和护理,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迅速的处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9年5月-2011年8月本院急诊科所处理的12例颌面部外伤患者,其中7例为单纯颌面部软组织挫裂伤,5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骨折、鼻骨骨折、颧骨骨折、颅底骨折、颅脑损伤。致伤原因:有6例为交通事故引起;4例工伤,1例牛角挑伤;1例打斗致伤。

1.2 主要急救措施 有10例需液体复苏;2例拟诊有颅脑损伤而药物降低颅面压;6例作呼吸道疏通术:清除呼吸道异物,从鼻腔插入通气管等;7例手术止血。

2 结果

所救护的患者中由于得到正确、及时的处理,病情得到控制,其中10例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2例在本科留察5~7 d治愈后出院。

3 护理体会

颌面部外伤与身体的其他部位损伤一样,在急救护理时,也有止血、包扎、固定等救护措施,但由于颌面部的特殊性,又有下列的特点。

3.1 颌面部外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严重颌面损伤常伴有颈部大血管损伤,特别是颌内动脉损伤,出血难以制止可造成出血性休克[1]。如出血量达全身循环血量的30%即可出现症状,超过50%可致严重休克。休克早期患者可出现轻度缺氧、烦躁不安、口渴,严重时表情淡漠、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冷、呼吸深而快、脉搏细而弱甚至测不到,收缩压在60 mm Hg以下,脉压差小于20 mm Hg;晚期血压降至零,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本组救护的患者中有1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容量减少,有2例出现休克症状。为此,协助医生采取适当措施,尽可能彻底止血。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头戴冰帽减少脑组织缺氧;休克患者常由于组织灌注不良,可有体表温度偏低、畏寒现象,要给予适当的保温措施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如调整室温在20℃左右,或给患者加盖被褥。但禁忌任何形式的体表加温,以免增加局部氧耗,加重组织缺氧[2]。加大氧流量以改善缺氧;观察尿量及颜色,准确计算出入量并做好护理记录,同时测定血压、脉搏、呼吸,注意患者皮肤和指甲毛细血管床反应,对失血量作初步估计。血压是休克最重要、最基本的监测手段,包括无创和有创方法。通常认为收缩压2.0为严重休克[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或行静脉切开输液,针头选用大号针头(9号针头),以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休克状态。在保证血容量的前提下使用血管收缩剂。

3.2 颌面部外伤并窒息的急救护理 所救护的12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中,有6例因血肿、组织水肿、组织移位、舌后坠、血凝块、分泌物等引起呼吸道堵塞面出现窒息症状。因此,对颌面部外伤的患者,特别是并有昏迷患者应注意观察是否有窒息的表现。窒息时可出现胸闷、气憋、烦躁、恐怖、大汗淋漓、皮肤发绀、呼吸音减弱或消失。遇到此类患者,应及时给予疏通呼吸道,给氧,氧流量2~4 L/min。因血凝块或分泌物堵塞者,立即用吸引器吸出堵塞物,同时改变,采取头低侧卧位。而对于因舌后坠而引起窒息息的患者,则应用开口器撬开患者牙列,再用舌钳把舌向外牵拉,同时采用侧卧位或俯卧位,将头偏向健侧,便于引流物外流。因血肿、咽部水肿引起的窒息,可从口腔或鼻腔插入通气管,以解除窒息。对损伤严重且咽部分泌物不断滞留者,如严重颌面部外伤伴颅底骨折患者,在清理咽部分泌物和血液的同时,马上选择气管插管,以预防窒息发生。此外,气管插管途径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如患者出现牙关紧闭、下颌骨严重粉碎性骨折等情况时,经口气管插管往往难度很大,此时应首选经鼻气管插管。经鼻插管既方便口腔内的清创缝合也便于气管导管的妥善固定,更重要的是可避免反复在口腔插管而延误抢救时机[4]。同时作好气管切开的思想和器械准备。

3.3 颌面部外伤并发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 救护的患者中,有2例因严重的颌面部外伤,而并发颅脑损伤。观察耳、鼻、眼是否有脑脊液外流。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常见于急性颅内压升高,常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而洪大、呼吸深而慢的所谓“两慢一高征”,发现上述情况有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确诊伴有颅脑损伤者,应将护理的重点转移到治疗颅脑损伤上来。及时配合医生执行医嘱,快速滴入20%甘露醇250 ml+地塞米松10 mg以降低颅内压,利尿,减轻脑细胞水肿。采取头高足低卧位,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对尿失禁者及时插导尿管排尿,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并记录尿量。同时给氧,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

参考文献

[1] 黄秋华,赵晓丽,申琳,等.严重颌面外伤的急救配合与护理干预[J].护理杂志,2007,24(4):64-65.

[2] 李武平.外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18.

[3] 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9-81.

篇9

【关键词】 严重 创伤 急救护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创伤日渐增多,创伤原因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严重创伤,它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由于它病情重、伤情复杂,变化快、易误诊、漏诊,是现代创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有效、准确的采取救护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着至关生重要的作用。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创伤患者97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的97例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岁。创伤部位,颅脑外伤19例,胸外伤5例,肝脾破裂7例,四肢骨折37例,复合伤25例,烧伤4例。

2 急救护理

2.1

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给氧,迅速处理呼吸道梗阻,取出口腔内活动性假牙、碎牙、血块等异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采用鼻腔或面罩给氧,氧流量4—6L。并做好气管插管及呼吸机的准备,保持呼吸道畅通。

2.2

补充血容量 根据休克程度建立2—3条静脉通路。

宜先用上肢静脉等大血管,避免关节弯曲处,用较大的静脉穿刺针或留置针,以便快速输入液体,首先输入平衡液,并根据血压、尿量、CPV调节滴速,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为3:1,使其快速恢复血容量,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又能达到稀释血液,改进血液动力状态的目的,有利于氧的输送。休克复苏时,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并迅速扩充血容量,对稳定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2.3

紧急止血 创伤所致的大出血,在短时间内丧失大量血液,直接造成血容量锐减而发生休克,甚至死亡。伤及表面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生清创、缝合、止血。骨折伤用肢具固定。对于大出血病人,护士应当机立断,在止血的同时给予快速补液。

2.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严重创伤的特点是闭合性与开放性损伤,隐蔽伤容易被忽视,在多发伤的观察中,应处理好局部与各种创伤联系起来,防止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某些表面现象上。如骨折时只注意骨折而未考虑到大血管及肝脾破裂等。所以在整个抢救过程中,应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不能一味的依靠B超、CT等仪器检查定论。因为病情是变化的,而仪器的检查只代表一时的伤情,是静止的,应根据伤者伤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腹穿、胸腔闭式引流、伤口清创缝合等,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尿量、瞳孔等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5

做好术前准备 对有紧急手术指征的病人及时做好采血、心电图、备皮、药物试验等术前准备,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护送病人进手术室,并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

2.6

篇10

【关键词】 脾破裂 休克 急救 护理

脾脏是腹腔内实质性器官,血运丰富,质地脆弱,遭受外力作用时易破裂,引起大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在闭合性腹外伤中脾破裂占20%~40%[1]。创伤后大出血导致死亡的最大危险在伤后24小时,原因是低血容量、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障碍引起的恶性循环,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从而引起全身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功能受损,患者来诊时病情危重,发展快。入院后如能迅速及时地抢救与护理,不但能减少病死率,而且为手术赢得时间。早确诊、早手术,并及时抗休克、扩容、纠正酸中毒、积极抗感染,配合周密的护理及细心的观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2008年5月~2010年12月共成功抢救110例严重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现将有关急救及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8年5月~2010年12月共抢救110例严重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32例;年龄13~56岁,平均年龄31岁,以青壮年居多。其他受伤部位涉及脑、胸、腹和四肢骨折等。入院时患者均有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而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躁动不安、表情淡漠等临床表现,同时血压及体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2 致伤原因及部位 本组病例致伤原因:车祸伤54例,拳击伤、撞石伤共36例,踢伤20例。其损伤部位是:脾切迹处48例,脾门处29例,脾带处18例,脾实质15例。并发伤有:肝挫伤13例,肋骨骨折10例,肾挫伤6例,创伤性出血性休克63例。伤后就诊时间平均为2~4小时。110例患者均抢救成功。

1.3 方法

1.3.1 急救措施

1.3.1.1 第一阶段是抢救失血性休克 接诊后立即通知医生,组织抢救,接诊护士通过观察病人的神志、皮肤、肢体温度、脉率、心音、血压、末稍循环、尿量来判断休克的程度。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控制出血的同时应尽快建立两路有效的静脉通道,应选择远离受伤部位近心端的静脉进行穿刺,对穿刺有困难者应选择颈静脉进行套管针穿刺,对严重休克、血管萎缩、穿刺困难者应及早进行静脉切开,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2]。静脉切开常首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浅表而粗大、充盈较好易于穿刺的血管。本组有6例做大隐静脉切开迅速补充血容量,保证在黄金时机挽回患者的生命。在抢救中,我们一般一路静脉作为扩容,按医嘱给予晶体与胶体液交替使用,如平衡盐溶液、代血浆等,以改善微循环,纠正酸中毒。同时尽快配血、输血,补充丧失的血液成份。近来主张用高渗盐水治疗失血性休克可迅速产生有益的血管效应。另一路静脉则用于输入各种抢救药品,但要注意在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并按药物浓度严格掌握输液滴数,使血压维持在稳定状态,另外要严防液体外溢,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在快速补液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出现肺水肿,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按“加”、“减”、“乘(成)”、“除”四字方针进行抗休克治疗被认为是有效的措施,即加大晶体液用量,减少胶体用量,成倍地补给丢失量,除去过分地依赖升压药,输入液体进行复苏时应密切监测心肺体征,避免急性肺水肿及左心衰竭发生,另外注意防止患者躁动或加压输液时连接处脱落或血管穿破,保证输液顺利。

1.3.1.2 第二阶段进行评估 包括详细了解病史、致伤的原因、部位、时间,配合医生做好全面的体查及腹腔诊断性穿刺,穿刺时要注意采取边推边进的方法,避免针头误入肠腔! 在本组进行诊断性穿刺中均抽出5~20ml不凝血,另外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CT及X线检查,以进一步确诊。

1.3.1.3 第三阶段是争取时间 做好一切术前准备。

1.3.2 及时监测

在抢救过程中,我们采用多功能监护仪进行监护,动态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另外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中心静脉压来掌握输液量及滴数,根据血氧饱和度了解患者缺氧情况,随时调整吸氧浓度,同时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

1.3.3 护理干预

1.3.3.1规范抢救程序 对腹部外伤的抢救处理可归纳总结为VIPCO抢救程序:V(ventilation换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I(infnsion输液,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液、输血、扩容和补充细胞外液。P(pulsation搏动),监测Bp、P,计算休克指数估计休克的失血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C(control bleeding控制出血),对内出血应行快速有效的检查如腹穿、B超、CT等。O(operation手术),及时行剖腹探查术。VIPCO抢救程序,虽然各项为单一的内容,但可根据伤情灵活应用,穿行。

1.3.3.2术前干预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休克早期,患者神志一般清楚,可伴有精神紧张或烦躁、焦虑等,随着休克加重,进入失代偿期,患者脑组织供血减少,缺氧加重,出现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感觉迟钝,甚至昏迷,提示病情恶化,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2)脉搏、血压的观察:休克早期脉搏加快,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脉搏细数、心律失常等,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甚至摸不到;在休克早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血压可保持或接近正常,晚期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因此,严密监测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是休克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通过对脉搏与血压的监测可以评估休克的程度。用脉搏(P)除以收缩压(SBp)得出休克指数S。据统计S等于0.5时血容量正常或接近正常,S等于1时丢失液量约占总血容量的20%~30%(约1000~1500ml),S大于1~2时丢失量约占总容量的30%~50%(约1500~2500ml)[2],因此对于脉搏血压观察可以监测血容量的丢失程度,对控制补液速度和液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呼吸的观察:大部分休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频率及幅度代偿增加,当出现呼吸加深加快或不规则,提示病情恶化,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创伤及失血性休克患者,入院后我们均给予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持续监测心电图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尿量监测:尿量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流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组患者均留置导尿管,每小时测尿量1次,如每小时尿量小于2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流量不足,提示休克。如经抢救治疗后每小时尿量恢复至30ml以上,为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抢救休克患者的过程中,严格认真监测尿量极为重要。5)体温的观察:休克患者一般体温偏低,如体温突然升高提示并发其他感染,要及时报告处理。⑶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呼吸道往往缺乏自净能力而造成呼吸道阻塞,妨碍肺的正常氧合。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保证患者全身正常氧代谢的前提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改善机体缺氧状态。

1.3.3.3术后干预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观察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及腹部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脾切除术后多有“脾热”,体温37.7~38℃,持续3~6天,为外科吸收热,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护理上可采取相应物理降温措施,注意观察体温的高低、热型、持续时间和有无畏寒、寒战以及其他临床表现。本组患者术后有20例出现“脾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1.3.3.4各种护理管理 脾切除后患者一般留置引流管以引流腹腔残液,防止肠粘连发生。护理上要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每日2~3次顺向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若引出鲜红色液体,则提示有内出血现象,可能脾动脉结扎不牢,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手术切口渗血、渗液情况,给予患者舒适的,一般术后3小时血压平稳后可给予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部肌张力,减轻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患者适当早期活动,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另外,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

1.3.3.5心理护理 外伤病人常为受暴力、车祸等突然袭击,在短时间内丧失心理应激,极度恐惧、慌乱等心理[3]。这就需要护士有仔细敏锐的观察力、良好沉着的心理素质、敏捷有序的动作、精湛娴熟的技术,还必须具有同情心、责任心,取得病人的信任,树立其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 结果

本组11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临床治愈率100%,死亡0例,无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

3 讨论

3.1 做好院前急救 为减少严重外伤性脾破裂出血并发休克的死亡及伤残率,必须高度重视院前急救,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急救技能,并保证抢救器材和药品的完整,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病人入院后应第一时间选择大血管用静脉留置针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争取抢救时间和机会,降低失血性休克的比例和程度,从而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或死亡率。

3.2 纠正休克、酸中毒 迅速建立两路以上的有效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及抢救治疗药物的及时使用,同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改善器官缺氧状态,对纠正休克极其重要。

3.3 全面有效救治 抢救严重外伤性脾破裂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特别是合并多发伤、复合伤时,必须本着快速救治原则,及时通知专科医生,迅速启动规范的急救程序,紧急处理休克状态,对有手术指征者在抗休克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及时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观察和护理。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或死亡率。

3.4 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护士快速、敏捷的应变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在抢救过程中,护士方兴未艾对病情做到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处理和问题。这对提高医疗工作质量起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