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范文

时间:2023-03-27 18:1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舞蹈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舞蹈课

篇1

(1)舞蹈教育可以提高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

舞蹈教育是知识性教育,素养性教育,是提高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通过舞蹈教育,使新的一代人能成为起码的舞蹈欣赏者,成为鉴赏家和批评家。能否实现这一目的,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舞蹈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懂得舞蹈艺术的特性,了解舞蹈艺术所具有的时间的、空间的和力的特征,要能使用自己的视觉与听觉器官,增强对人体动态的感应能力和敏感性。为此,尽可能使受教育者参与舞蹈活动,增强自己的舞蹈感知能力。

(2)舞蹈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舞蹈专门人才

舞蹈专门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种专业人才,他们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教育中,舞蹈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系统。

(3)舞蹈教育对审美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家中,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已成为共识。从王国维的“美育即情育”到的“美育是情感的性质,”现代美育家们更注重美育情感教育作用的现实效果,它能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渗透人们的心田,感染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当舞蹈作为美育手段时,应充分发挥这一功能,从情入手,以情带形,以形显情,要致力于通过美的舞蹈形式手段,激发人的情绪和情感交流,达到振奋情绪,净化心灵的目的。因此,舞蹈课在舞蹈艺术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课与舞蹈实践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艺术的提高都离不开实践,由此可见,舞蹈课必须与舞蹈艺术实践挂钩。离开了实践,任何艺术和技巧都等于纸上谈兵。注重实践就是强调锻炼,这种艺术锻炼和实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舞蹈课所学的知识要通过实践这个平台得到检验和提高。“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舞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其实就是如此,它们是相辅相承,是不能割舍的血脉。

三、以舞蹈实践来促进舞蹈知识的学习,以舞蹈学习来促进艺术实践的质量

在哲学体系中,唯物辩证法早已把理论与实践的应有关系分析得淋漓透彻,但要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实践应为理论提供基础和依据,理论反过来再指导实践达至“二次飞跃。”舞蹈的艺术实践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和展示,不仅能演,而且也能编。让学生共同体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模仿能力得以发挥。舞蹈课只是艺术知识的吸取,而舞蹈的艺术实践则是舞蹈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提高。

四、谈谈舞蹈课与舞蹈实践相结合的自身体会

篇2

先来看一下音乐学专业的特点:作为以音乐为主舞蹈为辅的专业,在招生的时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要方向,所以他们的舞蹈基础并不理想,想要在在舞蹈编导方面有所突破,那必须多跳,多看,多想,多问。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腾飞,国富民强。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对专业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空余时间人们都会参加不同的艺术班,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这就需要我们搞专业艺术的必须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同时需要一专多能。发展至今,大学生也都发现这个问题,毕业生能很好地掌握两门技术以上的,往往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再加上师范专业的特点毕业后可能大多数学生都会从事高中,初中,小学教学。针对这个特殊群体,大多数单位目前在招聘音乐专业毕业生时同时也看他是或能够会舞蹈,尤其是编排舞蹈,现在每个单位为了能够体现自己办学的特点,都要求工作人员能够把自己的办学特点通过舞蹈,或者是其他形式体现出来让外界去了解。需要自己的节目新颖,和别人的不一样。以往由于老师本身不会这门艺术,为了完成上级指示,便通过拔碟的方式去完成任务,结果造成了在同台晚会中几个节目一模一样的尴尬局面。现在单位在招聘人员的时候便要求学生不但会音乐的同时还需要能编排舞蹈。

舞蹈编导在我们音乐学专业中只有一学期的课程。又属于选修。很多的学生在此之前根本就没有舞蹈基础,由于课程时间短暂和学生基础的问题给这门课的进行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如何上好这门课,让学生能够毕业之后自己编创舞蹈,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说,作为一名舞蹈编导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走出校园(正规的舞蹈院校编导专业需要四年的系统学习)。由于舞蹈本身的特点需要学生积累较多的舞蹈元素(各个民族舞蹈,古典舞,现代舞)。再者,要想作为一名成功的编舞家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首先自己必须是热爱舞蹈,其次是需要想象力,懂得构思,最后需要通过舞蹈技法用身体去寻找舞蹈所需要的素材——动作。那么面对我们学校学生的情况。经过不断的实践与修改我有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提供给大家一起探讨:

(一)重视舞蹈理论的学习。理论的重要性,针对学生薄弱的舞蹈基础,首先就应该对他们进行理论的灌输,应该让他们知道舞蹈的概念,起源以及地位,发展史,包括现实社会的需要,让他们能够及早的重视起来,其次是舞蹈样式的分类(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音乐舞蹈史诗)和舞蹈风格及特点(有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在这里尤其应该注重舞蹈的风格与特点的讲解:民间舞,它直接反映劳动者的生活和奋斗,以及他们的思想情感,愿望与企求。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地域,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如新疆舞的特点就是以头部的摇,挑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动作,加上昂首挺胸,立腰以及眼神的传递来表达内心情感和人物性格。微颤也是一大特点还有快速多姿的旋转常常是掀起舞蹈的主要手段。如鲜族的典雅优美。潇洒柔婉与刚劲跌岩以及内在的韵律感也就是鲜族舞最大的特点。如果学员连哪个民族舞有那些特点都搞不清楚的话,就没有办法进行下去,更别说编舞了。古典舞:是在民间舞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舞人提炼,加工,并经过较长时期的演出,被认为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的舞蹈。像第4届cc‘rV电视舞蹈大赛的古典舞组冠军获得者(爱莲说)就很容易被看出来,它的风格就属于古典舞,首先从服装,音乐还有她所表现的内容(出自古人的诗句)。现代舞:也称自由舞蹈,是20世纪初,以美国舞蹈家邓肯为代表的一种舞蹈流派。特点是摆脱芭蕾的程式。以自然的舞蹈动作自由地表现人物的真实情感。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才有信心去进一步学习。以及在编创的时候如何来区分不同的舞蹈应该怎样去编排。

(二)编舞着重于实践,需要学生配合老师完成每个阶段的作业。刚开始学技法的时候是比较枯燥,需要有耐心一步一个脚印,不可能一步登天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当我在讲到独舞技法入门,用身体去找动作造型,并通过时间,空间,力量三大排舞的要素来改变发展动作时,就出现过学生在面对技法入门的时候就觉得很难,一是无法找到动作,二是觉得动作发展不下去,三是没有耐心觉得和以后的整体编舞没有多大的联系。不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的话就进行的很困难,我认为凡事开头难,克服了这一步,以后的问题就好解决了。老师在每堂课所教授都是经过事先考虑好的。为什么要进行这堂课的训练,有什么训练目的。所以学生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非所用,先学习完成独舞,打好基础。独舞不仅是难跳也是最难排的,一个人在舞台上需要表演长达5分钟左右的时间,这就是考验编导在编舞的时候不仅需要技法的熟练运用还需要在舞台背景灯光服装上下一番工夫。完全的利用舞台空间吸引观众进入到舞台上所创造的艺术环境之中。完成了独舞的编排,在说双人,三人,以及群舞的编创就简单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困难最多的可能来自于自身心理,相信自己也就有了一半的进步,既然认定就需要你勇往直前去克服种种困难。要勇敢:鼓励学生要敢于想象,敢于尝试,敢于发现。舞蹈艺术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作为老师不需要把自己的一套方式完全强加于学生身上。应该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碰到一些问题时,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着去解决,同时也可以同学间相互帮忙。从一开始就应该主张他们走上一条自由表达的创作道路。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的创作潜力。

以上几点浅谈就是我理解到的。当然,并不完整。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相信自己会更快的了解社会的需要,提到学生的创作能力。争取能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篇3

关键词:舞蹈;舞蹈理论;接受美学

舞蹈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美的反映,是现代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艺术类教学的重要内容。舞蹈是一种融合了音乐、文艺、服饰、人体动态艺术的综合交叉学科。涵盖了生理学、心理学、美学等多方面知识,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传播起着积极作用。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学生基数不断增加,艺术类学生人数也呈现增多趋势。学生基数的增多使得生源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教学难度越来越大,舞蹈理论教学与学生审美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突出。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应根据学生审美需求设计课堂。

一、接受美学的概念

接受美学的概念是1967年,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HansRobertJauss提出。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接受出发、从受众出发。HansRobertJauss认为一部作品没有读者,就只能是半成品,只有被受众接受,它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接受美学研究的是受众对作品接受、反映的过程中和受众审美、接受效果间的作用关系,基于接受理论而提出。接受美学理论提出后最初应用于文学领域,而后被引入到各个艺术研究领域当中。接受美学的提出丰富了美学研究方法,拓宽了美学研究范围。接受美学反对机械、片面、孤立的艺术研究,强调艺术的社会效果,关注受众的参与性和接受效果。

二、高校舞蹈理论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舞蹈艺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舞蹈理论是舞蹈实践的经验概括和总结,是能够对舞蹈实践产生一定指导作用的相关理论知识1。不论是在舞蹈实践中,还是舞蹈编排、舞蹈学习、舞蹈表演都需要应用到舞蹈理论,可见舞蹈理论教学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舞蹈理论涉及到舞蹈艺术特点、舞蹈艺术规律、舞蹈艺术发展、舞蹈载体、舞蹈形式、舞蹈类别、舞蹈实质等众多内容,是展开舞蹈实践的前提基础。舞蹈理论大致可分为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两大部分。学生如果想要学好舞蹈,把人体动作优美的组织在一起,展现肢体美,进行舞蹈表演,必须要学会舞蹈理论。若缺少舞蹈理论作为支撑,舞蹈表演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多空洞无神,动作杂乱、僵硬,缺乏美感。只有在舞蹈表演中融入舞蹈理论才能使表演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在舞蹈理论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教学有效性较差,多采用传统知识灌输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忽视了学生感受和接受效果,这使得舞蹈理论课堂教学与学生审美取向矛盾冲突日益严重,一些学生甚至表现出了厌学情绪。想要增强舞蹈理论课堂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应在教学容积极融入接受美学理论,充分考虑学生审美价值取向。

三、基于接受美学的高校舞蹈理论课堂教学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间的关系,将接受美学理论融入高校舞蹈理论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舞蹈不仅是在展现肢体美,同时也是在传达表演者的内在情感,而舞蹈理论就是舞蹈表演内在美的灵魂。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舞蹈理论,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舞蹈技能水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展现出舞蹈的艺术魅力2。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基于接受美学展开舞蹈理论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效果和个体感受。首先,教师应提高教学内容的适用性。由于当前艺术类学生基数增多,学生文化水平,舞蹈基础,接受能力各有不同。若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接受,也就难以得到预期教学效果。教学内容选择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把适用性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标准,从而实现利用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如果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课堂上学生基本都不会认真听讲。另外,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忌空谈理论。其次,要改变教学方法3。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十分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舞蹈理论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融入多媒体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使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变的简单易懂,多媒体片段的播放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很大帮助。最后,应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想要对学生接受效果进行评价,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教师便能够很好的了解到学生接受效果和学习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就可以知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就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计划。舞蹈理论教学在舞蹈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当前许多高校舞蹈理论教学现状不理想。想要提高舞蹈理论课堂教学有效性,应积极融入接受美学理论,考虑学生接受效果,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注释:

1.周雪.本科舞蹈教育专业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课教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13(11):119-124.

2.杨晓玲.当代美国舞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11(14):132-135.

篇4

拉丁舞的第一节课,学的就是我非常受不了的恰恰舞,我总觉得既别扭,又浑身不自在。而且拉丁舞曲很快,舞曲活像一匹奔腾的野马,就像你一跟不上,他就会脱缰一样。一步步学下来,我浑身上下都很疼。到后来我彻底放弃,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你要有勇气,如果你连去学舞蹈的勇气都没有,怎么可能会取得成功?”妈妈的话给了我莫大的勇气,让我每天都坚持练习、练习、练习……

就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我竟然进步的如此之快,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以后,我很开心。但只有我一个人知道,这是我努力来的结果。我认为,当你去认真、努力地做一件事,你会觉得很辛苦,很不容易。可当你做的这件事取得成功时,你会非常高兴,比天上掉馅饼还要高兴,觉得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我就是这样,因为一个小小的表扬,非常高兴。正因为舞蹈老师的一个小小的表扬让我爱上了拉丁舞,爱上了舞蹈的一切一切。

篇5

【关键词】儿童教育;舞蹈教学;展示课;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24-01

我国目前对儿童的舞蹈教育存在一定偏见,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女生才需要进行舞蹈训练来培养气质,而往往忽略了男孩子同样需要进行舞蹈锻炼来完善自身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方针的制定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现阶段多数幼儿园由于设备或者环境不允许,儿童不能进行相应的舞蹈课程学习,又或者是学校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想要改善这种局面,就需要从根基抓起,通过进行幼儿园展示课,帮助儿童上好舞蹈课。

一、幼儿教育的目标以及主要的特点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分析。作为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受到各领域的关注。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需要为儿童未来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打下坚固的根基,进而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幼儿教育的特点以及注意事项分析。由于幼儿的年龄很小,理解能力也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保持充分的耐心,授课时也要抓住重点来进行讲解,通过简单的示范来让学生进行学习,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儿童进行授课要求内容简单且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二、目前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现阶段幼儿舞蹈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缺陷分析。现阶段多数幼儿园不能很好地提供必要的条件,主要原因首先在于资源的缺乏,这包括人才的缺乏和设备的不足两个方面。虽然现在幼儿教师都要求会至少一门才艺,但是受过专业舞蹈培训的幼儿教师却十分匮乏,同时,专业的舞蹈设备在幼儿园中非常少见。其次,幼儿园对舞蹈教学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过于死板,不适合现阶段儿童的舞蹈学习。

(二)舞蹈教育展示课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舞蹈在儿童整体的协调能力以及对美的认知方面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儿童得到足够的锻炼,展现新时期幼儿的健康面貌。舞蹈教育对学生整体气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可以纠正儿童站、坐姿不良等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好,对其整个人生都十分有帮助。同时,展示课有助于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目的,使他们更好地配合学校项目的开展。

三、幼儿园舞蹈教学展示课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一)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教育质量。现代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家长开始注重儿童的艺术素质培养。舞蹈教学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它有助于锻炼儿童的协调能力,提升幼儿对美的正确追求,培养幼儿自身的创新能力,帮助全面开发儿童智力。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之前,需要先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养,确保教给小朋友的是正确的知识。要系统地学习舞蹈,请专业从事舞蹈事业的人员进行培训,鼓励老师积极接受;同时教师也要接受儿童心理学的训练,保证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来进行展示课,让家长对学校的实力放心。

(二)把握好舞蹈课堂的节奏,松弛有度。因为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一次接受太多知识既会造成心理排斥和厌烦心理,同时对他们的记忆能力也是考验,因此,要合理安排课程,一节课要有学习新动作的时间,也要留出拖耙郧把Ч的内容的时间,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习的内容,也能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展展示课,上好舞蹈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幼儿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舞蹈的优美,或者通过动画的方式分解舞蹈动作,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以便于舞蹈课堂的开展;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让儿童跟随音乐完成舞蹈训练,从心理上产生对舞蹈课的向往,从而上好舞蹈课。

四、结语

舞蹈能够培养儿童的气质,帮助其找到正确的站姿,有助于儿童骨骼发育,促进儿童的良好发展。幼儿舞蹈展示课的开展,能够向家长展现儿童在学校的进步,看到学校整体舞蹈教育的意义所在,使他们更好地协助幼儿园工作的开展。展示课很好地适应了当下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是我国幼儿舞蹈教育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王可心.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247-249.

[2]王印英.幼儿园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来自兰州市五所幼儿园的调查[J].大众文艺,2013,(18):179-182.

[3]李丁辛.浅议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创新性与规范化[J].学前教育研究,2014,(05):32-36.

篇6

[关键词]小学第二课堂舞蹈教学 方式与方法 注意问题

前言:小学的第二课堂舞蹈教育的主旨是通过创作、训练、表演对少儿进行德育、美育的教育,不仅为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发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且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的第二课堂开设舞蹈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为将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艺术修养打下坚硬的建基石,培养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一、小学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从宏观来讲舞蹈教育就是通过教学生如何学习、欣赏和进行舞蹈表演,使学生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一门教育学科。

舞蹈训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能力。通过发展、调整身体肌肉,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力,促进学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新陈代谢,使他们的有机体得到不断的生长,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形体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美感。

二、舞蹈教学中的方式与方法

舞蹈教学应该依据教学对象的各方面条件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如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去制定所需要的教材内容,去刺激学生的表演欲,逐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所以我觉得舞蹈教学中的方式应该有以下几种:

1. 综合式教学

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已经能够按自己的意识去做某件事,无兴趣的事他很难去做,所以呢,舞蹈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你的教学内容去吸引住这些意识随意的小学生,把随意变为有意,那么就可以采用综合教学法,把说、唱、跳结合在一起,内容一定要生动形象。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到舞蹈、体会到音乐。从而使舞蹈既富有动感由富有表现力,富有感受力又富有感情。

2. 启发式教学

由于儿童知识面不广, 接触到的东西不丰富, 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应用小学生较快理解掌握讲授的内容及动作要领, 使动作比较规范的体现出来, 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式教学。由于舞蹈是人体艺术, 要求舞者有良好的体型和必要的舞蹈条件, 这样势必要坚持练功, 而舞蹈基训又是那么单调、乏味、枯燥, 学生很容易厌学,所以老师要多启发孩子们, 启发他们的思维, 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3. 示范法教学

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的每一个动作,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示范时还要伴随着语言的讲解,我一般是面向学生做镜面示范。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上做到有准确的规格、有浓郁的风格、有动人的表演, 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示范, 使学生有一个全貌而完整形象, 从而做到模仿无误,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模仿小动物形象,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世界,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增强学生的模仿能力。

4、兴趣性教学

在舞蹈教学中, 让孩子们达到成人化的基训要求, 天真、活泼的孩童不易做到, 更不易“服服帖帖”地去做, 所以要将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让爱美、爱善良、纯真无瑕的儿童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三、舞蹈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首先选材得当,适合学生舞蹈自身艺术特点,运用儿童舞蹈语言来表达作品内容。纯真性也是小学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孩子们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奇异的幻想。选材内容应易懂,易于儿童表现。

2、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舞蹈教育的启蒙阶段,任何一项课堂教学内容,都不应该让学生觉得困难,要使学生觉得是一件有趣的事,能跟老师进行愉快的合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学生生活天地取材进行教育。动作有趣、音乐好听,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舞蹈,增加了学习兴趣,学得快、也学得好。软开度训练是舞蹈身体素质训练基础项目之一。软开度训练,许多刚接触舞蹈的学生感到害怕。

3、充分发挥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在小学舞蹈教学中,不仅是教会学生舞蹈动作,而且让学生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世界。在学生学习舞蹈时,掌握了所有动作以后别忙着合音乐,而是让学生安静地聆听整首舞曲,可向学生简单介绍舞曲的基本旋律、情绪、背景。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4、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舞蹈动作。一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重复练习,那怕一个小动作没做好,也要从头到尾练一遍,加强了学生对动作的印象和协调性,时间一长学生疲惫不堪。

篇7

关键词:中职学校;舞蹈教学;训练;兴趣

我校舞蹈教学历史悠久、成果辉煌,多年举办舞蹈兴趣班,学校舞蹈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多次获奖。我校每学年举行校艺术节,积极参加省、市举行的各级各类比赛,全方位推广以舞蹈教育为支撑的兴趣学习活动,积极探索舞蹈教学创新,突出舞蹈教育特色。通过对东莞理工学校的学生在舞蹈课中兴趣的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在舞蹈课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中职学生对舞蹈课兴趣不高的原因

本文以东莞理工学校2013级财经专业的162名女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62份,回收162份,回收率为100%,最后确定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为98%。调查得出,学生在舞蹈课中意志力方面的心理素质较差,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意志不强、优柔寡断等弱点,而造成这种心理素质的原因有:

第一,在家庭中受到的影响。调查中能看出,当遇到困难却不能解决时,66.8%的学生觉得自己没有解决好问题,不够勇敢。当学生考试考得不够理想时,则会反思自己为什么如何努力如何练习都不行,表现出缺少自信的学生占52.6%。而有80%多的学生感到因有差距而有压力。这说明在现阶段家庭教育中,家长只注意学生身体的发育成长和文化成绩的提高,缺少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以及培养,从而使得学生的依赖心理增强,在面对困难时,因为没有经过艰辛的锻炼而缺乏顽强的意志力,集中表现了如今独生子女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的特点。

第二,来自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导致舞蹈课学习的意志力和注意力不高。由于学校片面强调文化课成绩,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加上升学和就业压力,学生受挫折出现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说明当前中职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太差。最初接触舞蹈训练的学生常常会用文化课的学习方式衡量舞蹈课的学习,舞蹈学习有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力的提高。然而,舞蹈教学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无论是上新课还是复习课,都必须对每一个动作做到认真、细致。加之舞蹈课的运动量较大,通常一节舞蹈课都在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不等,比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和强度大了很多,对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要求较高。所以,舞蹈的学习必然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另外,舞蹈课学习的初级阶段所耗的精力稍多些,但基础打实后,再往上的提高阶段,学生花在日常基础练功上的时间就相对较少了,一般情况下对文化课的学习影响不大。

第三,舞蹈课堂教学严肃、压抑。这可能与部分教师对舞蹈的自身认识有关。某些教师认为教学生做的动作学生要认真学习,动作也要学习到位,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课堂气氛也没有充分被调动起来。这样一来,教师没有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学生也没有学习到该学习的动作,甚至还会有厌学的情绪。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安排好自己的教学进程,使其变得杂乱无序,教学节奏也没有掌握好,反而浪费时间。即使有些时候课堂看起来很有气氛,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中并没有汲取到有价值的养料。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方法过于单调,课堂教学仍是教师单方面授课而不是互动性教学。因此,很多时候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而不能自主思考学习,不利于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转换,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加强意志训练是中职学生舞蹈课兴趣培养的基本途径

教师在舞蹈课的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呢?笔者认为,根据意志的特征和学生的内心需求,加强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意志是可以训练的心理活动

意志行为的第一个特征是能够明确学习目的。在舞蹈教学中可以使用榜样法,用往届学生勇敢的行为感染当届学生,从而启发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在课堂的讲解中,使学生明白生理上的变化造成的不适应或不协调是暂时现象,是可以通过坚持训练来改善和提高的,使学生的训练更具有自觉性和价值性。

2.意志总是在舞蹈训练行为中表现出来

意志行为的第二个特点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人的意志行为的大小是通过克服困难体现出来的。基于这一点,应采用以下教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1)分层指导法:可激发和调动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积极性。

(2)集体竞赛法:比赛具有竞技性强、学生情绪高的特点,在课堂中经常组织一些小型的舞蹈动作、组合比赛,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自我激励法: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在有困难不知如何克服时,心里默想“我能行”“我一定能行”,以此克服自己的自卑。

3.意志的培养需要坚定恒久的耐力

以随意作为基础是意志行为的第三个特点。由意识驱使而去做的行为,在做这个行为中用较为随意的动作,这就是随意行为,随意行为可以从中体现自己的意志力,应坚持不断地反复练习。根据这个特点,以下的方法可以锻炼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1)定量训练法: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让他们按照不同舞蹈的动作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动作。观察学生不同的情况,逐渐增加动作的难度并提高要求,使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炼、获得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耐心和持久力。

(2)教师激励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在平时,可多督促学生练习自己的持久力。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月的试验,至少有80%的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意志力。平时上课也能反映出学生训练时的状态,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毅力明显增强。这个结果说明舞蹈教学对培养学生意志力有一定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当前,教育改革要对学生创造、竞争、应变、抗挫折等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差的意志力可能会在学习中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坚持锻炼意志力,对自己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促进作用,也是提高各项能力的必要前提。

第二,在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创造力、想象力、意志都不可或缺。因此学校在教学中要加强训练学生的意志力,使其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中职学段是培养意志力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抓住这一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中职舞蹈的教育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第四,鉴于当今我国的国情特点,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独生子女的培养已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研究了解,着重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赵伍德.舞蹈教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篇8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舞蹈形体训练课教学是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的内容之一。职业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改善学生的形体条件,还能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及审美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及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正确开展职业院校的舞蹈形体教学,笔者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舞蹈的起源和发展都是与发源地各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相联系的,进而创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表现民族思想情感、心理状态、理想愿望的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可见,体育舞蹈包含着极其丰富、深厚的内涵。对学生而言,提高文学修养有助于提高观察生活、捕捉形象、升华创造的能力;提高音乐修养有助于把握音乐的作用、风格及其描述的意境;提高史地知识的修养有助于理解舞蹈发源地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等有关知识。这样就可在丰富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使其通过独立的观察、联想、分析与综合,对技术动作进行艺术处理,最后以生动直观的舞蹈形象、丰富优美的舞姿造型、自然独特的舞蹈风格、浓郁感人的抒彩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

二、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音乐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体育舞蹈的节奏是音乐节奏与各舞种自身内在节奏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倘若练习者舞姿非常优美,但却跟不上乐曲的节奏,也把握不好某舞种自身的节奏,跳得时快时慢,这样就不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就达不到审美效果。良好的节奏感还可以促进练习者对音乐的欣赏,对舞曲结构的理解,对舞种自身节奏的理解,从而促进习舞者兴趣。

三、注意讲解示范的重要作用

讲解和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法。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和节奏表现思想感情的。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学生,给学生反复地示范动作。教师示范要有充沛的感情与热情,示范动作要力求准确无误、节奏鲜明。示范包括单一动作和组合动作,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局部动作示范,但局部示范应尽可能减少。此外,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或者选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示范。

四、注重因材施教、集体授课、个别辅导。

职业院校开设舞蹈形体训练课的对象一般未接触过舞蹈形体方面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照顾初学者的基础性,又要体现舞蹈的律动、力量、优美;既让初学者随着教师的指导翩翩起舞、怡情怡趣,又要让初学者通过学习,体会内心或刚烈或温柔的情感起伏,渲泄出某种情感的意蕴,品味形体动作形成的想象,沉浸在至真、至善、至美的审美体验之中,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就是说这种教学方式要既要有吸引力,又要有知识内涵;既生动活泼,又有训练程式。

舞蹈形体训练的教学初始阶段,大都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这种方法可以节约场地和人力,加快教学进程,有助于统一和规范动作;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比较、互相促进、互相激励、共同提高,也可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采用集体教学形式,要注意因势利导,敢于突破统一要求,根据每个学生不同情况和出现的错误动作,采用不同手段进行个别纠正,提出不同的要求。

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要个别辅导,增加个别训练内容,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训练内容个别予以纠正。

五、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职业院校这方面的师资较少,有的教师是从体操、艺体转过来的,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通过教学观摩与研讨话动,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现有的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篇9

关键词 舞蹈教学;第二课堂教学;小学生

一、小学舞蹈第二课堂教学设置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在整个教育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舞蹈频繁地出现于各电视台文艺晚会,各大中小院校的文艺汇演,甚至各种名目的茶话会、洽谈会,也要舞蹈助兴,可见舞蹈的盛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音乐教学应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那么,学校开设这门课,就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而且能使其成为一些专业院校的后备军,同时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之道,这也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小学舞蹈第二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影响

以白族舞蹈为例主要是以道具为主。动作幅度较大,表现力较强,身体灵活自如,体态轻盈,在动作变化中连续跳跃、拧身、翻身、摆胯、甩臂等。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舞蹈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艺术修养和水平的提高,一种艺术的审美观在逐渐形成。同时,也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信心也培养起来了。 (1)舞蹈能增强体质,改变不良体态,使其动作协调优美。小学生身体处在迅速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在舞蹈的体形训练中,一般都是正反两方面都要进行的,所以身体左右两侧发展均衡。

(2)舞蹈训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其自制、自持能力及意志品质。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爱模仿、表现欲强,通过舞蹈课、能满足其以上特征。表现性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出大力,流大汗,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付出辛勤的劳动,这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其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3)舞蹈使孩子的性格得到良好的发展。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一些独生子女性格孤僻、霸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舞蹈排练,其组织性、纪律性得到加强,因为集体舞内肯定要与人互相配合,平等互助,消除了学生的个别特殊化心理。

(4)舞蹈能增强集体荣誉感。少儿舞蹈一般都是以群体为主,再排练演出形成一定的集体。一个舞蹈节目排练演出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可以增强集体向心力,以集体成功为荣。

(5)通过欣赏优秀舞蹈,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民族自尊意识,感受民族舞蹈魅力,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气韵,开阔视野,团结各族人民,保存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将其发扬光大,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小学舞蹈第二课堂教学的体验

1.创立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步入舞蹈艺术美的殿堂。

舞蹈教学环境是指舞蹈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

(1)创设一个充满文明、健康和美好的物质环境。这是一种有形环境,主要指舞蹈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舞蹈室应具备空气流通、光线适度、温度适宜等条件,应铺设硬度适中的木质地面或地毯,以及适合儿童进行舞蹈基本训练高度适中的把杆和墙镜,配备电化教学设备,在舞蹈室内装饰儿童绘画和卡通窗帘等。

(2)创设一个充满爱心,相处融洽的人际社会环境。这是一种无形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儿童的特点往往是情感外露并支配理智,情绪容易波动。舞蹈本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儿童只有良好的情感状态中学习舞蹈,才能充分地体验舞蹈美并表现出来。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舞蹈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形象化教学。儿童幼小天真、喜欢模仿,但思维、判断、逻辑等能力方面还不成熟,因此要求教师对所教的内容进行形象化教学。如在学习“平转”时,先给孩子们标准的示范,再告诉孩子们在做此动作时整个身体一定要保持正直,不能扭曲。如何才能保持身体的正直呢?告诉孩子们身体、膝盖、整个躯干都要保持像一块“木板”一样,孩子们就十分清楚,动作的要领也非常的形象。

篇10

关键词:剧目排练课;舞蹈专业;重要性

1 剧目排练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实际上包含着舞蹈教学的综合训练

1.1 剧目排练课包含基本素质能力的运用

剧目排练课是用舞蹈的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舞者身体的基本基础、技术技巧与舞蹈剧目中塑造的形象是不可分割的。例如,剧目《春江花月夜》,剧目的排练中虽然不需要太多的高难技术技巧,但它要求表演者具有对各种舞蹈动作、舞姿造型以及脚下步法的良好控制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优美形象的动作表现出古代少女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实上,在任何一个优秀的舞蹈剧目中都要求表演者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技术技巧。这样才能在展示剧目中人物思想感情时不被外部动作所牵绊,才可能更准确更鲜明地塑造出生动丰富感人的舞蹈艺术形象。

1.2 剧目排练课包含呈现舞蹈风格韵律

任何一个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都具有相对独特的创作个性与艺术特色,都具有一定的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在中国古典舞的剧目中,表演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仅要完成好每个动作、每个技术技巧,还要充分体现出我们民族舞蹈的律动和风格。例如,集体舞《黄河》,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肢体语言形式和韵律。将“云手十字步、风火轮、云肩转腰”等含、腆、仰、拧、倾的基本元素及平圆、立圆、8字圆的基本运动路线夸张、延长、变形,扩大地表现出来。不仅体现出黄河之水那气势磅礴、奔流不息的壮阔景象,还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奴役、渴望自由的奋斗精神。这种“景象”和“精神”,正是因为我们在表现剧目中人物的形象、情感时,呈现了我们在进行古典舞基础训练和身韵课的学习中的一些共通性的内容。由此可见,剧目排练课其实包含着其他舞蹈必修课程的综合训练。

2 剧目排练课的训练更强调形象性和情感性

第一,形象性,指的是以生动、具体、富有个性特征的形象,表现作品的意蕴及人物的特征。例如,剧目《敦煌彩塑》,通过端庄恬静的优美体态及婀娜妩媚的舞姿造型,塑造出了一个深沉、文静、委婉、质朴的中国古代妇女形象。舞蹈作品都有其特定的艺术形象。艺术的形象性是一切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的重要区别所在。剧目排练课就是要训练学生把握舞蹈形象的能力。

第二,情感性,是指舞蹈作品对动于衷、形于外的感情的表达。罗丹曾经这样说过:“艺术就是情感。”任何艺术作品都离不开“情感”这个重要因素,每一个艺术形象都应是充满情感的形象。情是舞蹈艺术内在生命的核心及其表现内容,它可以使舞蹈作品具有生命力。如《萋萋长亭》开场时的情景,男女主人公是从舞台左斜前方先后出现在观众眼前,他们没有以高难复杂的动作出现,而是以非常简单的几个慢步走出,但这一情景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简单的几步,深刻地表现出了这对恋人在将要离别之际依依不舍的情感。正是这“情感”打动了观众,使欣赏者久久难忘。恰到好处地表现作品的情感是剧目排练课的重要要求。

3 剧目排练课是课堂走向舞台的有机过渡,它帮助学生发展为成熟的舞蹈演员

剧目排练课不仅要调动舞者的外部能力,还要开启舞者的内心世界。在舞蹈的学习中,舞蹈表演者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综合在一起,并使它们互相作用、和谐统一,才能最终在舞台上塑造出生动的舞蹈形象。

3.1 剧目排练课将学生的肢体能力转化为肢体表现力

舞蹈是一种肢体艺术,它以人体作为表现工具,这就必然要求舞蹈表演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力及技术技巧。但这种身体的基本能力,只是为表现出艺术形象所做的铺垫,并不是舞蹈艺术的最终目的。如剧目《木兰归》,刚一出场时的大跳以及紧接其后的180°的控旁腿,这两个技巧动作在基础训练中,不具有任何个性,学生也不需要运用它们去表现某种具体的思想情感。但在剧目表演之中,表演此动作却是为了体现花木兰代父从军、驰骋疆场时的飒爽英姿。在剧目中间部分的探海翻身、吸翻串翻接盖腿竖叉等一系列的连接动作,又仿佛表现出了木兰在战场上的骁勇机智。可见,在舞蹈艺术表演中,不是能够完成好每个舞蹈动作、每个技术技巧就可以了,还要通过剧目表演的学习与实践,将自身已掌握的基本能力转化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力。

3.2 剧目课将学生的动作风格转化为动作(艺术形象)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