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幼儿园范文

时间:2023-04-06 06:1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甘肃幼儿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甘肃幼儿园

篇1

时间在11月16日早上9时15分,地点在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一辆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一辆卡车相撞。该校校车是核定载客9人的小型面包车,当时车里坐着62个学龄儿童和两名成人。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严重超载,核载9人车辆实际上载64人。且事发时在逆向行驶。这一辆校车不应该超载,这样会发生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故。

19日从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获悉,该院救治的8名病危幼儿中,有2名幼儿病情出现好转,目前已转出重症监护室。与此同时,庆阳市人民医院于18日下午接收了一名由正宁县人民医院转来的事故受伤幼儿,该幼儿确诊为脑挫伤、脑震荡、腰椎受压。截至目前,在庆阳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的“11·16”事故受伤幼儿共计22人,其中6名病危,6名重症。所有正在接收治疗的受伤幼儿整体病情趋于稳定,暂无生命危险。我希望这43人能早日康复,能像以前一样快乐开心的在小博士幼儿园里学习,开心快乐的成长。19名幼儿不幸死亡,是这19个家庭失去孩子,这19个幼儿还没长大,就已经没有了未来。

这样的事故,我们身边每天总会有着。几十秒、几分,或许这短短的时间内,都会有着许多人死亡。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不要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因为事故而离我们而去,不要让每一个人以为事故而死亡,造成许多家庭失去孩子,造成许多家庭没有温暖的家,让一些还没长大的幼儿没有未来。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月本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危重患儿150例,年龄2~13岁,平均(6.2±3.5)岁,男78例,女72例。根据血培养及其他病因学诊断结果、2008年《国际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儿科部分)[3]及临床相关表现将入选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60例,其中,肺部感染22例、肠道感染1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5例、泌尿系感染2例、化脓性胰腺炎1例、化脓性胆管炎4例、细菌性脑膜炎6例;病毒感染组36例,其中,肺部感染26例、盆腔炎1例、泌尿系感染4例、胰腺炎2例、肠道感染3例;病因不明感染组54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急、慢性感染症状健康儿童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1.2 测定方法

全部患儿于入院治疗前(T0)、使用抗感染药物24 h(T24)、96 h(T96)分别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DAS全自动酶联荧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血清PCT全自动定量检测,以PCT≥0.5 ng/ml为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对多样本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儿血清PCT情况的比较

正常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不明病因感染组在T0期血清PCT检测结果的比较见表1。血清PCT在病因不明感染组中为(1.83±0.25) ng/ml,在病毒感染组中为(0.45±0.12) ng/ml,在细菌感染组中为(4.38±0.39) ng/ml,在正常对照组中为(0.20±0.00) ng/ml;细菌感染组中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病因不明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仅22例(36.7%)患儿血清PCT水平<0.5 ng/ml,病毒感染组28例(77.8%)患儿血清PCT水平<0.5 ng/ml,表明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不明原因感染组(χ2=24.336、69.007,P<0.01)。

2.2 各组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变化的比较

动态监测全部患儿的PCT水平发现,细菌感染组在抗感染治疗后血清PCT快速下降,而病毒感染组和病因不明感染组PCT水平仍维持在原有水平,其回落变化速度明显慢于细菌感染组(P<0.05)(表2)。

3 讨论

PCT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为13 kD,是降钙素的前肽物质,正常生理情况下,甲状腺的C细胞是PCT的主要细胞来源,仅有少量(<0.05 ng/ml)释放入血。

本实验中,通过对细菌性脓毒血症、非细菌性脓毒血症及正常对照组治疗前患儿的血清PCT进行检测发现,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显著升高,而病毒感染组患儿或其他感染患儿不增高或仅轻度升高,因此,血清PCT可作为脓毒血症的一个重要的鉴别诊断参数,并可作为细菌感染早期的评估指标,这与国内外的研究一致[4-5]。血清PCT优于其他传统炎症标志物的一点还在于其与感染程度相关。明确病原体种类,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控制细菌感染之后,血清PCT水平可迅速回落到正常范围[6]。本研究动态观察了60例细菌性脓毒血症患儿在入院至出院之间血清PCT的变化情况,发现血清PCT动态变化也可反映抗生素的疗效。因此,血清PCT的动态监测更具临床意义,血清PCT检测可作为一种简单、可靠的临床病情监测方法,通过动态监测血清PCT浓度的变化,帮助临床医师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或调整现有的治疗方案,最终控制细菌感染。

作为诊断脓毒症的金标准——血培养,由于阳性率仅为30%左右,且耗时较长,故不能帮助临床对脓毒症做出快速诊断。本研究采用VIDAS全自动酶联荧光分析仪对血清PCT进行全定量检测,结果发现,血清PCT具有早期、敏感、特异的特性,可作为全身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

总之,在感染证据确定前,血清PCT可以作为全身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工具,从而进行早期抗菌药物的有效治疗。血清PCT动态监测有助于病情观察及评价治疗效果,避免病情恶化,提高脓毒症治愈率[7],同时,PCT的变化与全身细菌感染患者预后关系密切,血清PCT变化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及二重感染的发生提供帮助[8],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毒性及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Mathew B,Roy DD,Kumar TV.The use of procalcitonin as a marker of sepsis in children[J]. J Clin Diagn Res,2013,7(2):305-307.

[2] 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944-948.

[3] 刘成军,匡凤梧.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08(儿科部分)[J].实用临床儿科杂志,2009,24(18):1462-1464.

[4] Guerin S.Evaluation of the detection of procalcitonin by an immuno chromatography test:Brahms PCT-Q[J].Ann Biol CIin(Paris),2000, 58(5):613-614.

[5] 胡可,刘文恩,辉.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0-33.

[6] Rey C,Los Arcos M,Concha A,et al.Pro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as markers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everity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J].Intensive Care Med,2007,33(3):477-484.

篇3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幼儿教育;园本课程开发

一、农村留守儿童低龄化的危害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没有抚养和监护能力,使其被迫于其他亲属或朋友生活在一起。通常来说,“留守儿童”一般都处于小学阶段或初中阶段,然而在甘肃某地幼儿园中也存在一些留守儿童现象。从幼儿家庭教育来说,由于地处农村,很多幼儿家长都是家中主要劳动力,这就导致大部分幼儿家长在幼儿达到入园年龄以后,远走他乡或进城务工,幼儿的家庭教育重任就落在了隔代亲人身上,然而好多隔代亲人由于知识能力有限,无法正确地为幼儿提供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更无法弥补幼儿母爱的缺失。从心理角度来看,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因为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会更高,如果幼儿在年龄较小的时候离开父母并开始接受一个全新的环境――幼儿园时,就会对幼儿的内心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轻者对幼儿园产生排斥和抗拒情绪,重者甚至是对其整个人生产生不可逆转的恶性影响。

二、农村留守幼儿园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本文结合农村留守儿童低龄化的危害进行分析,设想如果从幼儿园教育教学角度给予农村“留守”幼儿更多的关爱,似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母爱、父爱缺失的问题,能够更好地促进其健康成长。而强调园本课程开发是由于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幼儿园其家庭背景、幼儿特点都会存在很大的不同,从园本课程开发的角度能够使留守幼儿关爱行动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农村留守幼儿园本课程开发的措施

为了能够更加体现出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中对农村留守幼儿的关爱性,让幼儿体会到幼儿园生活的温馨与快乐,本文主张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母爱入手进行园本课程设计

母亲在幼儿心中所占的地位是无法被其他人所取代的,虽然留守儿童在生活中与母亲之间的交流较少,幼儿教师也不能对此问题进行回避,回避反倒会使幼儿对母爱产生错误的认识。因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正确地对待父母外出务工这一事实,让幼儿知道“母亲并不是不爱你才离开的,正是因为太爱你,才选择在外拼搏的”。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从园本课程的特殊环节入手,在与学生家长协商以后,开设“母子网络见面”课,使幼儿能够在课堂中通过视频与母亲进行对话,帮助弥补其母爱的缺失,同时让幼儿认识到:并非只有他一个人和母亲分开,他身边的好多小伙伴都是和他一样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形式让他不再觉得孤单。

(二)从师生爱入手进行园本课程设计

除了从特色园本课程“母子网络见面”以外,幼儿教师还应该在幼儿课堂教学中发挥“母爱”的光辉,尽量弥补幼儿母爱的缺失,对幼儿园教师产生信任。要想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教师在园本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引导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耐心、爱心与细心,认真关注每一个孩子。在园本教学设计当中不妨设计一些能够表达出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的内容,如在对幼儿进行安全问题教育时,幼儿教师就可以反复向学生强调:当你在幼儿园里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情,你都要第一时间找老师,因为老师就是你们幼儿园里的妈妈;如果你在幼儿园里看到别的小朋友有问题,你又不知道该怎么帮他,你就要第一时间找老师,因为老师就是你们在幼儿园里的妈妈。教师在园本课程中反复强调“老师就是你们幼儿园的妈妈”,不仅能够拉近距离,还能缓解幼儿对其父母的依赖与思念情绪。

(三)从同伴爱入手进行园本课程设计

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中能够在同伴间找到快乐,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达到缓解思念母亲的痛苦的,同时也能够为其幼儿园生活添加不少的快乐。不仅如此,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正是培养幼儿对人际交往进行尝试与体验。因此,在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尽可能多地增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幼儿形成团结友爱的意识,使幼儿能够在爱与被爱中健康成长。例如,在幼儿游戏中尽量增强合作性,减少竞争性,同时在游戏中增添团结互助、互相帮助的元素等。

本文从甘肃省某幼儿园幼儿现状入手,对农村留守儿童低龄化趋势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角度给予农村留守幼儿更多的关爱!

参考文献:

[1]田英.农村幼儿园教师运用自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篇4

[关键词]普及;农村学前教育;西部;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9-0030-05

一、前言

学前教育是整个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因此,发展学前教育对于提高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学前教育一直是我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短板”,而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则是这个“短板”中最薄弱的一环。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城镇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为55.6%,农村为35.6%,两者相差20个百分点。城乡差距比2006年增加了2.96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了3.81个百分点。中西部22个省(市、自治区)27284个乡镇中,半数左右没有乡镇中心幼儿园。2009年我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50.9%,农村幼儿入园率低于城市近30个百分点。从以上两个年度的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城乡幼儿入园率差距呈拉大趋势。再从部分西部省份的统计数据看,2009年学前三年云南的幼儿入园率为54.5%,广西为52%,新疆为51.5%,甘肃为36.3%,仅为5.94%。有关统计表明,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外,大部分地方尤其是农村的学前一年及三年幼儿入园率明显低于全平均水平。面对现阶段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普及率甚低的严峻形势,要切实实现《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在未来1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二、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须兼顾量的普及与质的提升

(一)量的普及是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

西部地区较低的入园率,与《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以学前一年和三年幼儿入园率为例,《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15年我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85.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60.0%;2020年我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95.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要达到70.0%。而截止到2010年年底,甘肃省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还只有66.12%,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仅为39.68%。可见,当前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数量的突破是当前面临的最紧迫任务。

(二)质的提升是发展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根本

只有科学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就必然要求学前教育机构具备符合家要求的基本办园条件、师资队伍,能够提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保育和教育,这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基线标准。然而,现实的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种种问题,难以达到这个基线标准。

1、学前教育经费极度匮乏,很多幼儿园达不到基本办园条件

我学前教育经费长期以来总量偏少、分配不均。从1993年至今,学前教育经费一直仅占全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3%。就是这十分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分配也是很不均衡的。可以说。城市的某些幼儿园可能在追求奢华,而西部的很多农村幼儿园却连一间像样的活动室也没有。甚至没有适合幼儿使用的桌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本办园条件不达标的幼儿园在西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这严重制约了西部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2、师资总量不足,师幼比低

家有关教育统计资料表明,2006-2008年,我农村幼儿园教职工的总数只占全幼儿园教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而同年农村幼儿园在园(班)幼儿人数占到全在园(班)幼儿总数的43.13%。可见,农村幼儿园教师人数与在园(班)幼儿人数极不对称,详见下表。

从下表可见,农村幼儿园师幼比远远低于城市、县镇和全平均数。城市师幼比超过农村师幼比的3倍。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每班只配备1名教师的情况比比皆是。为班级配备专职保育员的情况非常罕见。

师幼比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师幼比有助于教师更多地关注每个幼儿,与幼儿积极互动。而农村幼儿园较低的师幼比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保育质量。

3、园长和专任教师学历水平低,专业达标率低

研究表明,教师受教育的年限与其课堂教学行为的适宜性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经过专业教育的教师在促进学龄儿童成绩方面具有优势。教师的受教育水平和专业达标率可以作为预测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然而,受教育水平低、专业达标率低是当前农村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的整体特点。上图显示。在专科、本科、硕士三个学历层次上,城市园长及教师分别是农村的3倍、6倍和19倍,可见,随着学历层次由低到高,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农村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园长和专任教师占总数的61.32%,农村幼儿园园长及专任教师的专业达标率也很低。相关调查表明,西北农村幼儿园园长及专任教师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仅占总数的26.7%。

综上所述,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面临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师资队伍整体数量少,师幼比低、专任教师学历水平和专业达标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要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速度与质量、规模与内涵相统一。

三、关于实现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量的普及与质的提升的思考

(一)思考一:如何让西部农村幼儿“有园可上”

1、政府主导,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农村公办幼儿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极其缺乏是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重要原因。普及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首先要有充足的教育资源作保障。然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仅靠财力薄弱的社会力量或农村集体投资办园很难保障投入的稳定性。要让西部农村幼儿有园可上,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机制,以保障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性。

近年来,我部分地区在强化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职责的政策探索上已有所突破。比如陕西省洛南县和浙江省绍兴县就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民间投资为补充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为新建、改建、配建公办幼儿园和创建民办幼儿园提供经费保障。西部省份可以按照省、市、县(区)三

级政府按比例承担的原则,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根据需求每年拨出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或教学点的建设,保证每个乡镇有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大村有独立幼儿园,相邻小村联合办园或共建教学点,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为农村幼儿有园可上提供教育资源保障。

2、公民办并举,充分利用西部农村现有教育资源

2010年务院颁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发[2010]4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指出,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全民办幼儿园的总数已达到8.34万所,占全幼儿园总数的62.2%,地处西部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民办幼儿园达到幼儿园总量的70%以上,而且这些民办幼儿园大多分布在农村。

民办幼儿园是在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坚持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挥民办幼儿园的作用,不仅会有效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而且对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满足学前教育多样化需求,保持学前教育的活力,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施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方面,浙江省已经取得了有益的经验。浙江省民办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80%,近年来,浙江运用一手抓扶持、一手抓监管的管理机制,实行全省统一的幼儿园准办标准、等级评定制度和申办审批办法,不断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有效利用了合格的民办教育资源。同时,浙江还对办园条件合格、收费低廉的民办幼儿园通过生均教育费补助机制予以资助,充分发挥了民办幼儿园在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一些西部省份在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对如何扶持民办园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如《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提出,出台《甘肃省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保障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提出,开展民办示范幼儿园评估,对通过验收的民办幼儿园给予资金奖励。可以说,坚持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扶持力度,是提高学前教育资源利用率,确保农村幼儿有园可上的必要措施。

3、关注弱势群体,为农村贫困家庭幼儿入园提供经费资助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对弱势群体儿童要实施优惠、优先政策,要优先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入园。在西部农村,农民的收入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有一定数量的贫困家庭存在,他们无力承担子女接受幼儿教育的费用。如何保障这部分家庭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也是当前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要以家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为契机,在资助弱势群体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方面加大支持力度。(1)可以通过向农村贫困家庭发放入园教育券,降低家庭的费用承担比率,提高家长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积极性;(2)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贫困家庭学前儿童入园收费办法,通过降低或部分免除学费和保育费的形式,让贫困家庭学前儿童上得起幼儿园。政府则可以根据幼儿园招收贫困家庭儿童的数量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

4、关注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权

2008年,我0-5周岁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约1569万人,占农村同龄儿童的30.5%,他们集中分布在中西部人口大省。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是否有园可上,既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及其家庭的发展与幸福,关系到家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因此,留守儿童是农村学前教育的重点帮扶对象。

首先,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留守儿童父母及其他监护人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各级政府要为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如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每年从学前教育经费中拨出一块经费,以发放留守儿童专用教育券的方式保障留守儿童有园可上。

(二)思考二:如何让西部农村幼儿“能上好园”

1、严格管理,保证西部农村新建、改建幼儿园基本办园条件达标

长期以来,办园条件简陋、基本教育教学条件不达标严重影响了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家重点扶持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向西部农村地区倾斜,着力进行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的过程中,要确保公共财政投入得到严格管理和公平使用。要统一区域内建园标准,确保所有新建或改建幼儿园达到基本建设标准。

2、严把关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西部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数量

专任幼儿园教师数量少、学历水平低、专业对口率低是西部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的整体特点,也是导致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西部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既要为西部农村幼儿园配备数量足够的专任幼儿园教师,更要保证所配备的专任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专业对口。然而,长期以来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师较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使这一职业缺乏吸引力。因此,落实编制、提高待遇、保障合法权益是增强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重要前提。而要保证新增幼儿园教师质量,就必须严把入口关,在公开招聘幼儿园教师的过程中,要统一招聘标准,严格招聘程序,并将学历、专业、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考试成绩四项作为主要的招聘条件。

对所有新增的农村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各级地方政府要保障其工资及各项福利、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及其他社会保障与城市公办幼儿园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可在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方面加大对农村公办园专任教师的倾斜力度,例如,在评选“园丁奖”“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方面向农村公办园教师倾斜。

对通过公开招聘程序进入农村民办幼儿园的专任教师,各相关部门也应保障其在职称评定、资格认定、学习培训、评优评先等方面与公办园教师享有同等待遇。要参照当地公办园教师工资标准,合理制定民办园教师的工资标准,并按照家政策为他们办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

对于现有专任教师教学水平不甚高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各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为他们搭桥牵线,建立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制度,让城乡公办幼儿园选派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到农村民办幼儿园巡回指导,也可以通过派驻教师“支教”等方式,加强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

3、加强培训,提高西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若干意见》指出,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针对目

前西部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较低的现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借助各种培训机会,加大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力度。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选派园长和教师参加家级培训机会上要向农村幼儿园教师倾斜,积极选派优秀的农村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参加家级培训;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行系统规划,建立省、市、县三级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和面向全体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机制,以梯队形式对农村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再次,在培训形式上要多采用现场研讨、交流、点评等参与式、体验式培训等方法,让农村幼儿园教师能从中获取更多有效提高其实践能力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农村幼儿园加强园本培训,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园本培训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4、加强信息技术平台建设,帮助西部农村幼儿园共享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在信息时代,信息使用上存在巨大差距无疑会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幼儿园的均衡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因此,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无疑是改变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严重缺乏现状、提高其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首先,在家层面,可以创建免费的公共学前教育资源网络平台,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无偿提供给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幼儿园。其次,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的新建和改建过程中,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农村幼儿园共享优质资源提供硬件支持。再次,在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要强化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信息使用意识,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信息技术,从而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婷.高伟山明确思路与机制,把发展学前教育重点放在农村[N].中教育报,2009-02-27.

[2]王冬兰.西部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105-110.

[3]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EB/OL].[2011-06-05].http://wwwgansu.省略.

[4]刘焱.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EB/OL].[2010-07-23].http://wwwdyb-cn.

[5]芭芭拉?鲍曼,苏珊娜?多诺万,苏珊?勃恩兹.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M].吴亦东,周萍,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0.

[6]张乐.民办幼教机构或成缓解中“入托难”重要力量[EB/OL].[2010-11-28].gh.省略.

篇5

民政部在江苏省昆山市等4地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试点,儿童群体将按照孤儿、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普通儿童4个层次。分成不同类型,并依类型按不同标准予以福利保障。

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总体来说,是本着“适度普惠、分层次、分类型、分标准、分区域”的理念,按照“分层推进、分类立标、分地立制、分标施保”的原则和要求,全面安排和设计儿童福利制度。“适度普惠”是指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儿童的普惠福利制度:“分层次”是将儿童群体分为孤儿、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普通儿童4个层次:“分类型”是指将各层次儿童予以类型区分,如孤儿分社会散居孤儿和福利机构养育孤儿两类,困境儿童分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和流浪儿童3类,困境家庭儿童分父母重度残疾或重病的儿童、父母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的儿童、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况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4类:“分区域”则是指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因地制宜制定适应本地区特点的儿童补贴制度;“分标准”,是指对不同类型的儿童,分不同标准予以福利保障。

(来源:《京华时报》)

2 学前教育普及目标提前三年实现

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41亿元,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发展,提前三年实现学前教育普及目标,“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到2012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3686万人,全国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毛内入园率达到64.5%。

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地方和社会学前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学前教育办园资源快速扩大。到2012年,全国有幼儿园18.13万所,较2009年增加4.3万所,增长32%。其中,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的各类幼儿园7万多所。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了400多万名农民工随迁子女人园问题,资助了180余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和孤残儿童接受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入园率显著提高。

(来源:《人民日报》)

3 甘肃首部《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印发,办园将更规则

甘肃省首部《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正式印发。该《办法》明确了民办幼儿园申办、审批流程及管理措施。

《办法》规定,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在评优选先、评等定级以及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对待,且民办幼儿园享受国家规定的土地使用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县级以上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此外,民办幼儿园今后收费必须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发展改革(价格)部门进行成本核算,经审核同意并以书面形式批复、备案后执行。

(来源:《中国教育报》)

4 江苏省第五届“早期教育新视野”论文评比颁奖活动在南京举行

篇6

关键词:保育;农村;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181-02

一、问题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讨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时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1]。目前我国农村幼儿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许多贫困农村的幼儿发展滞后[2];农村幼儿的身体素质要远远差于城市幼儿[3, 4]。这可能与农村保育条件相对较差有一定关系[5]。幼儿园保育工作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之一[6]。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幼儿园保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却鲜有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对中部某省十个地级市27所农村幼儿园的调查,探索农村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某省共有地级以上城市18个,研究选取其中十个地级市共27所农村幼儿园为研究对象,涉及农村幼儿园保育员103人。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相结合,以期了解幼儿园日常保育工作的真实情况。

三、研究结果

1.卫生条件差。农村幼儿园的卫生条件不容乐观。由于没有排水系统,农村的生活污水都通过小水沟排到路面上;幼儿园的厕所大多是为成人建的厕所,无法自动冲洗,只能一至两个月请人工清理一次;“盥洗室”就是院子里的一个水龙头或大水缸,里面的水大多是用水泵自行抽出的井水,水的质量(污染程度、消毒等)没有经过检测。然而,这些水不但用于给孩子们洗手、洗脸,同样用于给孩子们煮饭。

厨房的卫生条件不达标,没有专门的消毒机器,也很少有现代化的厨具。幼儿园很少聘请专门的厨师,多是园长或某个老师给孩子们做饭,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整理和打扫厨房,所以厨房里,碗筐到处放,污水和泥巴满地都是。

2.餐点质量低劣。表1是某农村幼儿园一周的午餐食谱,从食谱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午餐多以面食为主,很少有肉、蛋、奶等营养密度高的食物,菜也多用价格便宜的时令蔬菜,这样的饭菜根本无法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另外,点心的质量也很差,由于缺少人手,幼儿园很少为幼儿专门制作点心,大多直接买来能长期存放的小包装膨化食品,这些食品多以土豆为原料,加上各种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剂制成,批发价5~7分钱一包。据访谈所知,幼儿园一周五天,几乎天天都是这种点心。

3.保育员严重缺失。保育员承担着幼儿日常生活常规的教养工作,保育员队伍的建设是促进幼儿园稳步发展的坚实后盾。然而,同其它地区的研究结果相似[7, 8],在本研究中,有1/3的幼儿园没有配备保育员。还有一些幼儿园整个园中只有一两名保育员负责全园幼儿的生活保育,实现了“保育员共有化”。数据显示,有63%的农村幼儿园平均每班不足1名保育员。

四、原因探析

1.农村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农村整体卫生条件较差。农村自己盖房、自己打井,自己处理污水和垃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环境显得脏乱差;农村相对消息较闭塞,许多消毒设备及现代化的厨房用具农村人都没有见过,更不要说去使用这些机器了。在这种环境里的幼儿园,当然要入乡随俗。

2.农村幼儿园经费紧张。

我们调查的27所农村幼儿园中,仅有4所是公办的,共中3所还是“名义上”公办,实际上自负盈亏,这些幼儿园的所有收入就是家长所缴纳的学费。农村家长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村幼儿园的收费较低。如表2所示,年收费在2000元以下的幼儿园占到了62%,甚至还有近五分之一的幼儿园年收费不足1000元。除去幼儿园运营的各项支出,剩下给保育工作的经费就非常少了。没经费就无法聘请保育员、也不能购买各种设备。

3.农村幼儿家长保育意识相对落后。笔者曾跟一些农村幼儿家长交流,家长们认为,上幼儿园就是去“学习”的,至于幼儿园是否有保育员,农村家长很少在意。既然家长不在意,那幼儿园就不需要花钱聘任保育员。另外,我们在调查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农村家长买各种膨化食品给孩子,这种小零食便宜而且口味也并不差,很多孩子喜欢吃,就成了家长哄孩子的“武器”,还认为这是比较好的食品,如一名幼儿园教师说:“家长比较幼儿园好不好就是看幼儿园发不发零食。”

五、建议

1.公共事业支持提高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村的整体卫生环境不是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需要有多方的关心和支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口将迁居至新的安置房,这对提高农村居民的卫生环境有一定益处。然而,我国还将有40%的居民居住在农村,对于这些地方,政府可以开展一些提高农村整体卫生环境的项目,如建设垃圾站、找专人负责清理垃圾等。

2.公益提高幼儿园餐点质量。幼儿的身体成长需要足够的营养。农村民办幼儿园由于经费等问题,很难为幼儿提供同质量的餐点。即使是给这些幼儿园拨款,也难保证这些经费可以真正花到幼儿的餐点上。因此,我们学习义务教育的经验:每天给每个农村孩子提供一个鸡蛋或一杯牛奶。

3.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农村幼儿园保育工作。要规范保育工作,亟须为农村幼儿园配备专职的保育员。然而,由于目前保育员的待遇较低,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就很难吸引大量的人才。但目前农村有许多的富余劳动力:四五十岁的妇女或家有幼儿的年轻母亲,她们往往是因为家有需要照料的孩子或其它原因不得不留在家中,无法外出工作,可她们有照料孩子的经验,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接任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如果能够聘任她们做兼职或半日制的保育工作,不但为她们创造了就业机会,还能在短期内解决农村保育员缺失的问题,并节省农村幼儿园聘任专职保育员的成本。

参考文献:

[1]罗仁福.贫困农村儿童的能力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0:17-22.

[2]刘学志,王东良,杜萍.甘肃省3~6岁幼儿身体素质调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3): 73-75.

[3]汪浩.惠州市城乡幼儿体质比较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2003,24(3):120-124.

[4]张家勇,朱玉华,肖毅.农村贫困地区幼儿保育和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政策建议——以中部某省某国家级贫困县N镇为个案[J].学前教育研究,2010(4):23-33.

[5]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季金陵.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23-1324.

篇7

关键词:农村幼儿;养成教育;习惯培养

加强农村幼儿在园生活的养成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养成教育贯穿于农村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内容,养成教育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和生存实践意义。如何将幼儿养成教育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些问题的研究对农村幼儿养成教育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农村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是指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形成的良好习惯。从小注重农村幼儿的养成教育,使农村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更是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所以幼儿教育是影响个人一生思想健康的重要阶段。从现在来看,培养农村幼儿成为现代文明人,将来成为社会有素养的人,幼儿园的“养成教育”成为素质高尚人的不可缺少的品质。从现实意义上分析,社会越进步,科学越发展,就越需要重视“养成教育”。可见“养成教育”是提高幼儿素质的关键,也是一个人成长中养成高素质的必经之路。

二、注重过程管理,抓好各种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农村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农村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以常规教育方法和制度规范为主导。首先要让幼儿认知什么是卫生,什么是不卫生,懂得卫生常识,了解卫生习惯养成的好处。

(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生活习惯礼仪要求。如今农村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在中心地带,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被爱包围着,任性、自私心理普遍存在,更谈不上关心别人和周围的环境了,在加之近年来由于对人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农村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寝室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尽量做。

(三)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文明礼貌养成教育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教育内容有: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长辈、和睦相处、与人为善,是非分明、先人后己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幼小的心灵上种下文明的种子。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多一声轻轻的问侯,多一个甜蜜的微笑,多一个无微的关怀,多一个文明的行为都是影响幼儿的成长因素。更以模范标兵为典型,让幼儿懂得讲文明、讲诚实才是好孩子。

(四)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幼儿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或是留守儿童,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每天过着穿衣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爱劳动的意识,在幼儿园班级要开展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活动。如“小小值日生”、“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会动手的小聪聪”等。要树立好榜样教育,让大家都向他人学习,从而培养幼儿的自豪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班级服务,为小朋友服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各种活动有效地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养成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幼儿集体意识、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得到学习和发展。

三、塑形象重视示范性教育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高度崇拜,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养成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幼儿。教师在工作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水准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

四、配合家长进行养成习惯教育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使孩子的良好习惯得到巩固,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养成教育工作产生实效。

总之。加强农村幼儿在园生活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幼儿成长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作用。

篇8

关键词:主题墙面创设;幼儿教师;专业标准

2011年底,教育部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研制颁布了教师专业标准,包括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们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努力改变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在西部学前教育研讨会暨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和兰州城市学院与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教育理念创新

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坚持四个基本理念,即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师德为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和62个基本要求。其中第八领域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中强调,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二、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导开展主题墙面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展示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西部学前教育研讨会暨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和兰州城市学院与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师技能比赛中,我们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设计中突出了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的理念,四幅主题墙面体现了我们的教育思想,彰显了我们的教育信念,显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表达了对幼儿快乐成长的美好期待,获得良好成绩。

(一)在主题确定中体现师德为先的理念。

教师师德的重要表现是师爱,这是教师专业标准中师德为先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的主题墙面设计基本理念为:体现师爱。我们将四幅独立主题生成为反映儿童成长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综合主题,分别为幸福家园、拥抱冬天、亲近春天和阳光儿童,期待通过“幸福”、“拥抱”、“亲近”和“阳光”四个主题墙面名称的使用,使幼儿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与关怀。充分表达了教师专业标准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二)在墙面设计中体现幼儿为本的理念。

1、儿童为本,反映儿童生活。“幸福家园”主题反映了秋天小班幼儿适应新环境的感受,从小班就建立对幼儿园的热爱;“拥抱冬天”主题反映了中班儿童在冬天的体验,体现家园共育的思想;“亲近春天”主题反映了大班儿童主动探究春天秘密的意愿,体现幼儿的主体性。“阳光儿童”反映了大班儿童即将毕业时取得的成就与感恩之情。四幅主题墙从整体上反映了幼儿园营造幸福家园,培养阳关儿童的办园理念。

2、互动为主,注重年龄差异。在主题墙面创设过程中考虑到大中小班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既体现教育性,又体现互动性,如知识性元素通过不同手法巧妙融入画面当中,根据不同年龄幼儿身高特点,安排互动版块的位置,让墙面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延伸,真正成为与幼儿互动的环境。

3、艺术为重,突出审美教育。在主题墙面的设计上,突出墙面的艺术性,每幅墙面都以丰富、鲜艳的色调吸引幼儿眼球,整体画面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可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贯穿其中,符合幼儿喜好。让幼儿在与墙面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美的气息。这与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的幼儿为本相一致。

(三)在墙面构思中体现能力为重的理念。

1、布局构图:从整体看,四幅主题墙面是一个有内在联系,反映教育思想的整体;从局部看,每一幅主题墙面又相对独立,体现儿童年龄特点,体现鲜明的季节特点。

2、色彩搭配:四幅主题分别反映了在秋、冬、春、夏不同季节儿童的成长,因此,通过色彩的搭配体现季节的特征。

3、材料选择:选取以一种材料为主要装饰材料,其他操作材料为辅,以废旧材料为补充的材料选择原则。

4、制作方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从视觉、触觉、嗅觉三方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利用多种材料、运用丰富的色彩搭配,巧妙的布局构图进行墙面构思,体现幼儿园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教师专业标准中的能力为重相吻合。

三、贯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是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我们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园,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办,现在是兰州市二类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的学历都完全达标,但是,对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的有关条目要求,仍然有不小差距,必须开展继续教育。

1、充分利用教育学院高校教师专家开展培训。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园是挂靠教育学院管理的教育机构。教育学院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1100多名,副教授以上专家30多名。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开展《0-3岁婴儿幼儿教育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解读培训。

2、积极园内园外教学观摩比赛开展园本培训。甘肃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教育学院,每年举行全国性、全省性幼儿园教师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兰州市教育局、城关区教育局、安宁区教育局也每年举办教学新秀比赛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交流教学理念和经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

3、协调安排时间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新世纪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教育机构,每年举办各类短期长期的幼儿教育研究讨论培训班。培训期间不仅有专家讲座,还有一线教师教学示范以及当地示范幼儿园参观学习,可以利用这些机会,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早日成为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发展。

4、邀请省外专家来园开展现场指导设计培训。2011年以来,财政部、教育部实施各级各类教师国家培训计划,教育学院作为甘肃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挂靠单位,每年承担各类教师培训,如幼儿园园长班、小学转岗教师班、少数民族教师班、骨干教师班等。幼儿园可以利用这些机会,选派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参考文献]

篇9

在基层幼儿园的辛勤付出也为李伊莉园长带来了许多荣誉:甘肃省华亭县“师德标兵”、平凉市“优秀校长”、平凉市“三八红旗手”。

有人说办好一所幼儿园关键是要有一个好园长。因为,园长的治园思想、治园理念、管理策略和管理模式决定着幼儿园的发展,关系到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声誉。要做好管理工作,在园内就要形成依“法”规范人,以“德”陶冶人,用“情”感召人,用“心”培养人,以“新”激励人。所以,有一个好园长就会带出一批好教师,就会有较高的保教质量,就会有出色的幼儿园。

要办好幼儿园,园长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了解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动态、掌握现代管理的最新理论,具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意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能理论联系实际、能接受新事物,并将各种理论的精华与自己的办园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办园思路,逐步成为幼儿园的管理行家。

作为园长应该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为人大度、心胸开阔,做到三容:一是“容人”,容得下与自己不同性格,不同工作风格的人,同时还要容得下与自己有过隔阂的人;二是“容言”,在研究讨论问题时,能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不能听不得不同意见,更不能绞尽脑汁地去对付不同意见者,否则,会陷入相互对立,相互报复的泥潭;三是“容事”对教职工中不符合要求的个别行为,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自觉纠正。

篇10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大,农村、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等特点决定了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本文主要通过对民乐县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学前教育认识误区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解决措施,为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中西部;农村;教育误区

目前,民乐县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规模小、布局散、内部管理混乱、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低、办园条件较差、安全管理非常薄弱等方面。数量庞大的兼职幼儿园队伍,不仅无法真正满足广大幼儿接受普惠优质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甚至还可能对幼儿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民乐县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急需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与规范。

一、民乐县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民乐县隶属于甘肃省张掖市,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市东南部。民乐县辖6个镇4个乡。全县人口23.08万(2013年),其中农业人口16.4万,山区、贫困、农业人口为主是民乐县的基本县情。2014年,该县完成生产总值41.2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98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5845元和6067元,均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2%。截至2014年,全县有幼儿园125所,在园幼儿6623人。其中,城镇幼儿园25所,农村公立幼儿园100所,有幼儿专任教师354人。幼儿学前一年毛入园率83%,学前二年毛入园率8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

二、民乐县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民乐县虽然在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扩展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是民乐县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之民乐县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经济水平低下,属于国家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致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起点低、底子薄,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家长教育观落后

民乐县的主要经济产业是以农业为主,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导致很多家长多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出现大量留守儿童现象,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频频出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也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全面,所以很少有家长能腾出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更不会有大量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的指导。家长在看待学前教育的思维上普遍落后,多数不愿意在学前教育上花费精力与财力,这也是导致民乐县农村幼儿园发展滞后的主因。(二)学前教育师资严重不足,专业化水平偏低据调查,民乐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在编教职工(包括专任教师、园长、保育员等)有323人,其中乡镇幼儿园在编教师有160人,占全县学前教育教职工总数的49.5%,在编专任教师有129人,占全县学前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40%。现有乡镇中心园的师幼比为1∶37,远远超出《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中规定的教职工与幼儿比1∶7。除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外,农村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在调查中发现,多所乡镇中心园内没有一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教师,中师毕业的教师仅占到1/4,其余大多数教师未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训练,更缺少学前教育的基本技能和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在观念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上。三、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策略研究(一)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教育部门和幼儿园要认识到做好家长工作是保证儿童入园率的基础工作,是提升学前入园率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门要积极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向城镇、农村家长宣传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好处,将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政策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更深入地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乡镇部门要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到村镇,通过组织会议、发放手册、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更加直观地帮助农村地区的家长答疑解惑,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

(二)调整教育资源,强化硬件条件

随着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在教学改革中的调整,一些学校合并办学,这就腾出了一部分空置的学校,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置校舍,转作本地的学前教育用房,中小学校的建筑面积较大,综合环境也要比原有的农村幼儿园要好很多。当地教育部门要合理使用国家下拨的教育资金,从加强园区的绿化、教学资源、配套娱乐设施等方面入手,用有限的资金办最大的事,不求设施多么先进,但要保证儿童课下有玩具可玩,上课有书可读,同时所处的学习环境也要符合幼儿的天性,从空间装点到园区花草都不要过于死板、老气。

(三)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现状

首先,应解决长期困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农村幼儿教师编制问题。对于公办幼儿园,要核定编制,解决教师的身份问题,工资待遇有了制度性保障,才能让乡村幼儿教师名正言顺地从事自己的事业。其次,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待遇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目前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待遇较低,既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加入幼儿教师队伍,也难以留住已有的优秀人才。再次,要制定专门的幼教职称评定制度。完善幼儿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形成激励幼儿教师积极性的长效机制十分必要。

四、结语

解决好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是真正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实现各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应当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更多关注,并进一步探讨行之有效的对策,只有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全面发展了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和公正,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王冬兰.西部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02).

[2]谢秀莲.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