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范文
时间:2023-03-21 17:4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的机制,它是指组织的内在的控制,是由公司的最高管理层进行设计,并且实施人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进行的、目的是在于有效地控制目标所进行的全过程。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为公司的管理层和投资者,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是否合法合规,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以及财务报告及其相关的信息的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进行十分合理的保证;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公司的经营的效率与经营的效果;有效促进其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和舞弊。内部控制制度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控制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的发展的情况而进行编制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经济的发展而改变。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组织内部设立的用以检查和评价各种行为的服务措施,是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层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因此,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对外部审计人员评价控制风险有一定的影响。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评价、建议、劝说,以及对各种行为的审查后提供特定的信息来辅助组织中的成员有效地行驶他们的职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内部审计在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实现企业的目标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内部控制对内部审计所起到的作用。
当今社会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发展,那么不可避免的内部审计也会进行发展,在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将其评价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促使了公司内部各部门能够进行有效的参考与对比,使组织价值获得提升,并进行分析与判断,对工作中的不足能够正确对待,提高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可以不断地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所获取的数据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得到提高,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能力,使公司取得更大的利益。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可以使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够良好的进行,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报告在内容的准确性与质量上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另外,为了能够实现公司预期的目标,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进行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及各项控制,能够非常及时的探讨和总结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内部控制系统得到应有的完善,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内部各个部门能够严格依照相关要求和规定来进行经济活动,内部审计在开展的过程中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了监督。内部控制注重的是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相结合,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在账项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审计,需要充分关注企业的财务事项,同时为了使受托人的财务责任得到确认,还需要对企业组织权益的保障情况进行查看。为了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使财务报表得到真实性评价,审计人员需按照有关的规定制度对其控制情况、程序,以及资料进行测试和检查,充分的体现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什么使得建立在会计控制的基础上的财务的审计的发展至建立在管理的控制的基础上的管理审计不断发生变革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当今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而且企业的组织结构也不断地进行更新与替换。加强内部控制的制度能够得到完善的修订,并能够有效地对内部控制进行精准的评价是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而整体性是内部控制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其中包括很多的内容,例如:文化、程序与制度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根据系统论的相关和有效的观点,来达到监督与系统的持续的改革和进步,以及其运转的效率,因此监督是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重要内容,处于重要的位置。当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活动相融合时,企业的内部控制运行过程就相当于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为了更好地评价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人员需将内部控制原有的限制充分地考虑进来,同时为了对企业的、机构的设置、授权其交易、环境的控制,以及会计先关制度的内部控制的内容进行完善的考察,还需要充分围绕内部控制的目标,审查内部控制执行的状况表现在: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进行评价、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合法性,并且能够提高制度的严谨以达到提升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内部审计就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虽然非常的熟悉,但其并未参与企业内部中任何经营管理活动,因此内部审计发挥着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2.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内部审计可以对公司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还可以对内部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所以内部控制的系统中的重要的组成的部分是其具有监督职能,执行监督评价活动,能够促进其形成良好的控制的环境,属于环境控制要素。对于某一方面来说,控制是包括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是我们未来开展工作可以拿来比对的要素之一,进而为公司的内部控制的工作的制定的合理的控制目标、方法和程序,并对控制的成果进行评价。而内部控制工作能否得到有效的运行,内部审计工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是一种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它发挥其他任何部门和控制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不仅能促进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还有助于经营管理目标的达成。是因为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管理层对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的情况等而进行的评价,
3.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的。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之间存在的联系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相互依赖的内在联系,从内部审计工作的属性方面来看,内部控制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与基础。要想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那么就要以健全的内部控制作为保障。要想企业运行管理工作不会出现混乱的局面,那么一定不能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因为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的主要体现一个经济实体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的真实、完整与否,与该实体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增加内部审计风险,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内部审计工作的继续进展。公司顺利实施内部管理制度和维持日常经营运转的主要载体是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内部控制活动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间接参与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所以,内部审计绝不是简单重复其他控制活动,而是进一步有效的再次控制其他内部控制工作,所以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内部审计依存于内部控制,并且二者共同促进。
三、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公司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在不断增加,而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相关的,企业要想实现自身制定的战略目标,那就一定离不开其内部控制制度。所以目前广大公司普遍关注的重点是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各类风险的管理应对水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能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司的长久价值,还可以提升管理水平。要想准确而及时的对采购财产物资等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督,避免财产和资源的损失浪费,就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而内部审计工作不仅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内部审计工作也决定了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有效。如果我们想要找出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就要通过审计企业的各类资产管理。对于单位来说,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使得单位管理层做出更好的决策,还可以有效帮助单位管理层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而且可以让管理层监督运营活动。同时,在这基础上我们还能有效的维护企业的美好形象。所以,建立并执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寻求企业的发展是必须的。内部审计能够确保获取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状况,及时找出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内部审计可以对评估企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并且能够及时预知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并很好地将其避免,进而将经营环节中的薄弱部分更好的控制在自己手中。当今社会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公司强化经营管理、推进战略目标实现、确保财产安全的重要方法是实行内部控制,通过内部审计,以报告的形式将处理措施向领导反馈,企业的领导层能根据反馈制定企业目标,这样有助于企业的各项发展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如今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因为凭证和手续的欠缺,使得会计资料的真实性无法保证,易出现弄虚作假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无法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无法在内部控制上面体现,因此就会造成无法控制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如果在整个监督机制中企业领导者对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有着高度的重视,内部控制部门有着较大的权威,就可以使内部控制工作得到有效实施。通过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客观评价,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使得内部控制的流程得到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想得到完善,那么重中之重是制定会计和各部门的制度,以及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生产等部门和企业财务之间的联系得到完善的加强,并且能够合理地促进工作上的配合,进而充分发挥出各部门的作用,帮助企业稳定的发展。所以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二者相互配合,从而提高集团公司的管理效率。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这两项工作的设计与执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治理制度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篇2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的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
二、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一)在过渡阶段内部审计机构可履行内部控制部门职责
根据财政部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一般情况下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对于少数企业受制于岗位编制、专业人员等条件限制,目前尚不具备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可暂将内部控制管理职能划归现有机构。笔者认为在过渡阶段将该职能划归内部审计部门较为适宜。
从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责来看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责包括制定内部控制手册并组织落实、确定各职能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权利和义务、指导内部控制与其他经营计划和管理活动的整合等等。内部审计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重要环节较为了解,容易发现缺陷和舞弊行为,并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内部控制手册的制定。
内部审计机构为了保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一般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但有权参与企业有关经营和财务管理决策会议、研究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等,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部门职责等有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所以在过渡阶段如果由内部审计机构履行内部控制部门职责,内部审计机构可凭借其对企业全面客观的认识组织落实、确定各职能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权利和义务、指导内部控制与其他经营计划和管理活动的整合,同时有利于降低内部控制建立的成本,避免重复劳动。
(二)内部审计的设立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根据美国C0S0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包括五要素,分别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
1.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环境、内部审计、企业文化等等,因此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建设必须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设立独立的或兼职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内部审计人员。
2.内部审计涉及风险评估的全过程。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可听取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专业知识和独立地位提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以选择合理风险应对策略减少企业运营中的风险。且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控制的审计时需要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
3.内部审计促进了控制活动的有效执行。
企业采取各项控制活动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而这些控制活动正是内部审计的重点之一。内部审计通过物资采购审计、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等对各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审查,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保驾护航。
4.内部审计的结果是信息与沟通的重要内容。
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舞弊的检查与报告等审计结果是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内部信息,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沟通,同时信息系统本身也是内部审计的内容之一。
5.由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即是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审计包括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和由企业外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由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即是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企业的有关管理层报告。
(三)内部审计为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了可选择的基础资料
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和由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主体、审计目标、审计结论等方面存在不同。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可判断是否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以及可利用的程度。当然,注册会计师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并不影响其对审计结果独立性的承担。
(四)内部控制为内部审计创造了良好的企业环境
1.内部控制为内部审计提供了良好的审计环境。
内部控制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独立监督和评价企业行为的内部审计也在其中。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2.内部控制丰富了内部审计的内容。
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建立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审批制正是内部审计机构进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重点。内部控制中关于资金活动的控制、采购业务的控制、工程项目的控制等内容也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进行经济性审计等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重点。且内部控制本身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3.内部控制保障了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
内部审计是通过审计行为检查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促使企业管理层重视并制定相关整改措施降低风险。内部审计的结果需在企业内部进行沟通,并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落实整改措施。
三、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滞后,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开展较晚,很多员工认为与己无关,对体系建设消极对待,形成了体系建设滞后的局面。对此,首先应通过参加体系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企业高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其次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内容采取交流宣贯会等形式传递给内部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以点带面,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企业的全面开展。
篇3
1、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实施的,以实现企业合法经营、保全资产、及时准确披露财务报告及附注,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性进行独立监督和评价,以提高企业价值、改善运行效率为目标。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对企业活动进行控制,客观的评价其运行效果,从而协助企业实现目标。
二、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及作用
(1)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由于两权分离,产生了问题,公司治理主要解决就是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成的用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的控制制度。其核心目标是使公司能够有效地运行,提高经营绩效。内部控制作为现代公司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保证国家政策、方针的贯彻实行、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和准确、防范公司特别风险、保全企业法人资产的完整、提高企业绩效等。因此,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互动,才能有效防范企业面临的风险。
(2)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内外部监督机制,实现对管理层的控制,解决其与股东的矛盾,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4]。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通过内部审计报告,能够对管理层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协调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冲突。而公司治理的发展推动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发展也能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目的决定了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即内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要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率。相对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但其也有自身的特点。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于企业流程及运作情况熟悉,因此能够及时将相关情况反映给治理层,及时性较强。
三、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关系
(一)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运作的手段,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即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控制要素的一部分,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自我评价。它本身就是控制活动的一种,内部审计根据内部控制的目标,通过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经济活动的独立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协助管理层促进良好控制环境的形成,并为改进内部控制提出独到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控制活动的组成部分。
(二)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随着两权分离程度日益加深,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日渐明显。内部审计是为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监督和经营管理需要应运而生的,因此,它也是一种管理控制活动[8]。而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通过监督组织的业务活动,评审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再提出建议,从而改善内部经营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经济绩效。内部审计虽然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由于其对内部经营熟悉,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因此,它也是改善企业管理的内在需要[9]。基于内部审计的作用角度,我们认为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内在监督,区别与外部审计的监督形式。这是因为内部审计是监督及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维护内部控制的目标。
(三)内部审计保障内部控制的执行
篇4
关键词 内部审计功能 内部控制 关系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审计的存在,加强了内部的控制。审计虽未直接对组织的内部产生控制作用,但却不可缺少。管理当局可以通过审计了解内部的情况,并通过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下笔者就来阐述内部审计功能与内部控制评价的关系。
1内部审计功能与内部控制评价的关系
1.1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具有评价职能
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必须要对内部的控制,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所以内部审计就有了它的作用。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确定信息是否可靠、了解内部员工是否遵守组织的规则和政策、确定资产是否安全、了解资金是否被充分利用、了解组织的目标是否能完成等。从内部审计的功能发挥情况上看,内部审计的作用和职责包含以下几点:(1)对内部有控制作用。审计是通过评价内部控制来完善组织内部控制;(2)发现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帮助组织的管理者发现风险和评价风险;(3)评估风险。审计可以帮助管理财务的相关人员规避风险;(4)可提供培训。审计可以培训组织的内部人员;(5)解决道德问题。内部审计可以通过相关方式和活动解决组织内部的道德问题;(6)内部审计可以帮助董事和审计委员会,提高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对财政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负责。
尽管法案规定,内部控制评价是管理层的责任,但内部审计人员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是各个单位完成内部控制评价的关键。内部审计在法案的指导下对相关的流程进行审核和记录,并将关键控制点确认,而后再测试这些关键点。这些过程对于组织的内部控制非常重要,所以组织的管理者若想更好的了解组织的内部情况,就必须依赖内部审计的作用和有效性。
对内部组织的控制予以评价是管理层的责任,不过这项责任的履行需要借助内部审计的功能才能完成。内部控制的强弱、各类报告的准确性、道德风险出现概率、监控的有效性等,取决于董事、管理层、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协作程度。
内部控制囊括的范围很广,并且与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活动相关。由于内部审计的特殊性,相关执行人员在对组织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价时,需要具备实施这项工作的相关知识和岗位胜任能力。不仅如此,为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内部审计的执行人员还需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各种情况。
注册会计师审计使得内部控制在形式上有了专项鉴证业务,并且相关的执业规范也把这作为上岗任职的基本条件。不过在实践中,注册会计师的弊端明显,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册会计师不能使相关人员完全了解整个企业的控制面貌;(21)相关人员只能凭借内部的账簿、财务报告等作为审计的依据,而这些依据是无法保证内部控制的评价,是不充分的。由于条件的不充分,使得审计会计的评价缺乏可靠性和准确性。因而也就不能完善组织的内部控制,更不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对的企业内部审计由于身处企业的控制环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非常了解,因而能保证内部控制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注册会计师的方式对组织内部控制予以评价,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为完成某一方的委托,鉴证某个单位提供的某个部门的内部控制资料;从审计工作影响方面出发,评价相关的会计信息和内部控制。这两种情况的评价,其评价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会计和审计的视角。而这两种情况的评价结果主要运用于审计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控制和审计风险的规避中。在这些审计活动中,内部审计师与组织间的关系是非常稳定的,他们的命运会与组织的命运相关。这是因为,组织的兴衰、组织的目标是否能完成,都与内部审计师相关,为此,他们必须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审计师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目的是为了改善企业的内在要求,因此,其评价必须具有全面性、权威性和建设性。
以内部审计方式评价组织内部控制,可以克服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签证的弊端。外部审计在开展评价工作时,往往受很多因素限制,从这一点上看,内部审计实施内部控制比外部审计要方便的多。为此,独立审计不仅要关注内部控制的单独评价,更要关注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评价,以便使组织内外共同关注内部控制建设的氛围更加和谐。
1.2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具有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经济监督,它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监督机构。其主要是借助审计监督的方式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
经济监督职能的评价主要以相关的财政法规和制度规定为根据来。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作为审计的依据,可以让审计师心中有杆称,以便更好的确定被审计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判断财务收支和其他活动是否有效、是否合规、是否合理。不仅如此,以财政法规和制度规定作为审计依据还可以检查出被审计对象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是否有违法犯罪、违纪违章、浪费资源的行为出现,以便追究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随着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展,企业存在以下两个现象:经营的业务方式和经营方式越来越复杂;管理的层级越来越多,且生产经营地点的集中程度越来越低。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各管理不可能对每个生产经营系统都十分清楚,也不能“照顾”到每个生产经营环节。这些麻烦的存在,使得内部审计变得十分重要。内部审计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企业的目标、政策、计划、预算等进行监督和控制,进而肃清企业内的不正之风。从而达到严格企业制度、加强企业控制的目的。
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监督职能满足了内部管理科学的需要,它的压力来自于企业内部。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主要是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履行它的经济监督职能的,其只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经营的有效性而服务。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即是保护股东和整个企业的利益,使企业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1.3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具有咨询职能
内部审计注重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并将监督范围拓展到企业管理的每个方面,对企业的各个范围展开调查有以下几个好处:可以防止企业决策的失误和资产的流失;可以提高企业目标实现的可能程度;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满意程度,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可使股东的利益、企业的利益有所保障。
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工作的同时,还会有针对性的为相关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其提供的咨询服务主要有制度咨询、管理咨询、经营咨询等。其目的旨在将可能出现的、对企业产生威胁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以防止企业出现管理波动、和违法犯纪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还可以开展一些与相关工作为企业的管理层服务,让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这些相关工作可以是顾问、协调、建议和培训等。
1.4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具有控制职能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投资主体、经营方式和管理层级也不断的变化着,并且变得更加的复杂。所以企业的高层管理不可能对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更不可能让每一个环节都在他的直接监督范围内。而内部审计是企业控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的第二道控制系统。它只受命于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所以能够站在整个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和控制问题,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并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2结论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使得管理层的管理难度加大。内部审计所拥有的评价职能、监督职能、咨询职能和控制职能,可以很好的解决管理上的难题。只有完善内部审计,才能保证股东的利益、保证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协同
引言
在财政部下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建设,避免权力滥用和经济腐败,为单位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及提升管理成效服务。与此同时,针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署于2018年印发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强调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并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从而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分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均是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内部控制指的是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通过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及控制等方法和手段,保证单位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提升单位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而内部审计主要是针对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工作进行的独立客观监督、评价和建议的过程,目的也是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从二者的概念上看,二者的目标一致,均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管理质量,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基础,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体系。具体而言,本质上内部审计也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所以要求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基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完善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内部审计流程,切实发挥出内部审计职能作用,促使内部控制在单位经济活动及相关业务往来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实现事业单位更加高效的管理。虽然内部审计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但是相对于内部控制而言,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与事业单位的部门密切相关。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需要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以此保证该项工作的独立性。
二、事业单位推进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协同中面临的困难
(一)内控意识薄弱
内部意识薄弱是导致事业单位推进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协同治理的一大阻碍。具体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不少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等同于财务管理制度,未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多是将传统的财务制度代替相应的内控制度,导致内控基础工作开展不足,如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不能科学合理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力度不足等等,导致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财务风险;二是不少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更多是形式上的控制,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内容、需求、控制范围不全面的问题,且由于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存在壁垒,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信息互通不顺畅,导致内部控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在遇到问题时时常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难以有效提升单位的工作效率。
(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要想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需要事业单位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仍有不少事业单位并未单独设立内审机构,更多认为内部审计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情,加之事业单位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导致内部审计难以发挥出其作用。另外,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现有的内审人员能力较薄弱,难以有效胜任当前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一方面表现在不能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强化内部控制;另一方面表现在具体的整改落实不到位,使得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盲区。这些问题都大大削弱了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协同不到位
当前仍有不少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协同工作,以至于二者协同不到位。首先表现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加之内部审计监督更多是将目光放在查错防弊上,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存在较大的漏洞;其次表现在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和评估作用,加之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标准,难以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部分事业单位不能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制,财务管理部门也不具有独立的机构职能,导致内控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尽管部分事业单位设置了内审机构,并配置专门的审计人员,但是在实际的内部审计过程中,并未对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进行规范性和公平性的评价,而这主要原因是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缺乏,加之单位管理层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以至于财务管理及资金预算时并不能有效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导致内部审计效果较差,进而影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二者有效协同;最后表现在内审开展工作过程中,其他相关部门或人员不配合,提交材料不配合解释问题敷衍。
三、事业单位推进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双向协同的策略
(一)强化内控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内部审计则是监督要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需要事业单位加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内部审计作用发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当前普遍存在事业单位内控意识薄弱的问题,导致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二者协同受到阻碍。要想从根本上转变这一局面,需要事业单位管理层重视加强内部控制,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有针对性地提高思想重视程度,这样才能够保证后续组织调配及相关人员责任落实。与此同时,在内部控制中,要基于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促使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从以往单一的纠错管理向服务管理的方向转变,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内部控制审计和组织治理审计上,持续不断优化内控体系,并充分结合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不断提高单位内部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当然,内部控制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基础,也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支持,应根据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核算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支出管理等内控细则,积极落实集体决策、信息公开及财务审批等制度,强化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并在明确划分内部控制岗位职责及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监督合力,保证内部控制流程合理规范化的同时,促进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有效协同。
(二)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科学设定内审职能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实现再控制的重要体现,为高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二者有效协同,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进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有利于实现内审工作成果向内部控制的延伸。首先,事业单位应针对性地进行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划分,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及工作需求,科学规范设定内部审计及组织机构的职能,为单位更好地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营造科学规范的管理环境,进而为保障事业单位独立性和权威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也需要将内部审计作用及功能充分落实,在对内审机构作出科学合理定位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内审组织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赋予相关人员相应的监督职能,同时将内部控制与职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钩挂,这样在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工作时可有效落实内审监督职责,进而促使内部审计执行效果的提升。
(三)重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发挥,完善监督体制
为促使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二者有效协同,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发挥,在充分认识二者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完善的监督体制,使内部控制管理与监督有机结合,从而不断增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协同力度。首先,事业单位需要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促使单位内部管理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为内部审计监督工作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要根据相应的原则,积极促进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统一,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从而增强内部审计的成效。其次,事业单位要重视内审力量的提升,内审力量不强将会使得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为此事业单位在内审队伍配置方面加以关注,定期对单位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升其内部审计综合素质。同时应积极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内部审计人才,提高内审人员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同时,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实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的监督。再次,为深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二者有效协同,事业单位应基于内部控制工作成效提升的基础上,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发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实现对内部控制的延伸,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找出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不足,若发现问题则督促其整改并落实跟踪审计,进而强化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后,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监督体制,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加强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监管,针对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情况实施考核与控制,尤其是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控制,不断落实和执行审计监督策略,确保内部控制中的监督作用有效发挥,进而促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质量和效果有效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稳步发展过程中,有必要重视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协同机制的建立,深化二者之间的有效协同,对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及实现长远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的现状着手,针对事业单位现存的内控意识薄弱、内部审计执行效果差、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协同不到位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具体包括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组建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完善监督体制等措施,目的是促使事业单位管理职能更加优化。
参考文献
[1]赵哲.以内部审计为抓手,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J].纳税,2020(02):104+107.
[2]李芝玲.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J].财经界,2019(36):212.
[3]邓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185-186.
篇6
关键词:企业治理;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再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自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下降趋势,国内需求不足,市场萎缩,订单减少,使得国内大中型企业越发的生存困难,很多企业都出现了不盈利、亏损或者是利润率很低的情况。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的企业要想克服困境、继续发展,除了政策扶持等外部环境的促进,还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制度,降低成本,开拓创新。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
(一)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内部为了保证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开展,保护资产安全,预防、发现、纠正企业风险,而在事务决策、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环节制定和实施的制度与程序。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是“制度与程序”,它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各项监督手段的设置来有效地规避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而这种手段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风险预防、探究管理漏洞、风险纠正等。因此,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运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这种制度的重要性,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作为企业构成的重要部分。新的《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企业自身的监管力量,再加上外部相关部门的监督,保证了企业的“会计安全”。
(二)内部审计的核心内容
内部审计主要指的是指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和提出建议,促使企业降低风险损失,改善运营效率和效果,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据此来进行设置的。这样就决定了内部审计必然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是它的再控制。但在我国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呈弱化趋势。这种弱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审计的职能、责任不明确;二是内部审计的部门、人员独立性不强;三是审计的内容过于狭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最终导致企业规避风险能力的降低,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二、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不仅是公司治理的内在需求,而且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公司治理作为现代企业永恒的命题,自始至终是一套相当严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企业生产要素、产权要素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权、责、利得到合理匹配与分工。通过较为完整的制度安排和控制程序,使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能按照既定的流量、流速、流向在执行中起动、运行、停止。伴随着股份制公司的诞生和发展,所有权与控制权逐渐分离,上至股东,下到普通员工被层层授权成为,成为公司内外部各利益相关者中最为核心的关系。在这种企业利益重新铺排的情况下,为了防范可能发生的委托人与人的利益目标错位甚至背离,规避可能存在的人为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即所谓“道德风险”的发生,在公司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各种对人的经营管理、经营绩效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的制度安排和控制机制被设计和制定出来,并逐步形成了“关系框架+制度安排+控制机制”三者合一的公司治理架构。
根据大量实践证明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公司治理既是一个静态的组织架构和控制机制,也是一个动态的螺旋式不断趋向完善的过程。在公司治理初始,治理目标定位在防范“道德风险”,治理手段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作用和社会中介的会计控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人们把关注的目光从道德风险转移到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被兼并风险上,因为这些风险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公司治理的目标也从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转变提升为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这些都迫切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约束、控制和监督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建立科学严密的公司治理机制、完成公司治理任务的重任。
三、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的再控制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活动形式,是企业风险评估的主要执行者,是企业信息收集与沟通的重要参与者,还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监督检查力量。总而言之,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的再控制。因此,在企业活动的实践中,为了提高公司内部审计的地位,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公司的内部审计,应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向审计委员会直接报告工作,接受审计委员会的业务指导。任何重要的审计决策由审计委员会提出方案,董事会最终批准。这既保证了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对权威性,又保证了其相对独立性。这样,我们看到公司制企业的审计运行架构是:会计师事务所向现实和潜在的股东提供审计报告,主要监督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决策过程;公司内部审计向董事会提供审计报告,主要监督各分支机构执行决策的过程。
由于公司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又着重于执行过程的监督,所以,必须将公司内部审计融入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过程,为此要求:一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把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公司内部审计的基本目标;二是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时,应尽可能把审计的职能设计与内部控制的各种流程、体系和框架中,使公司内部审计行为过程化,动态化、经常化;三是公司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确保董事会的决策能够真正实现,它应把决策执行的审计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发展壮大,这已经成为了很多企业必然的选择。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是我们当前应该考虑的首要大事。我们认为,首先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定,不能“生搬硬套”;其次公司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企业应该“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尽可能地使用综合性的手段。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内部审计;计算机技术;医院管理
医院信息化作为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它的不断升级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降低经营风险的过程中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医院信息化也已成为医院发展生存的必经之路,很多医院在信息化建设中都创建了一整套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针对医院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为广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一、医院信息化的重要性
1.医院信息化是促进内部审计进步的必然选择
信息是当今现代的主题,信息资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促进社会生产进步的一个重要元素。加快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审计工作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前进的脚步,牢牢把握住信息的先机,为审计的发展抢占优势。
2.医院信息化是提升内部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传统的审计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医院繁杂的业务审计需要。信息化的到来可以提高医院的审计监督能力,解决人才短缺等矛盾,从而维护医院有序的发展。
3.医院信息化是提高内部审计技术的重要手段
“金审工程”的启用和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逐步实现了手工审计向信息技术审计的转变,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提升是促进审计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医院信息化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的作用
1.控制环境,把握方向
控制环境作为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它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其他事务的实行及其效果。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可以控制环境,把握医院发展方向,规划好医院的整体组织结构,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及做好相应的人力资源策划程序工作。
2.风险评估,减少损失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对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是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在面临内部和外部各方面的风险时,医院的各个部门都要进行风险评估,从而加大对风险的管理。医院信息化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更高效地对风险进行数据分析,为内部的管理提供有利的依据,使内部管理能够快速做出调整,以减少医院的经营损失。
3.控制活动,规范管理
控制活动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它的目的是帮助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减少经济损失。控制活动在医院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可以很好地控制活动,促使职责分开、业务流程、信息处理、规章制度等正常进行。
4.信息沟通,资源共享
医院信息化下审计工作可以促进信息之间的沟通,实现医院内部员工在工作时对工作流程和医院经营过程中所需信息的资源共享,可以使员工明白自己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医院的工作制度,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医院信息化可以沟通政府、民众及与医院相挂钩的任何机构,以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
5.时时监督,调整方略
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可以随时对在审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对不恰当之处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医院总体目标的顺利进行,确保相关制度的落实,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审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医院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管理职责混乱
医院在传统的审计管理过程中,不同的员工有着不同的工作,各种工作之间也做到了与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尽管工作程序繁琐、工作的速率不高,但是工作之间的责任结构体系很清晰。并且,还可以利用职务之间的制约关系,对不同的账目进行审计。而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由于数据处理都是由计算机进行,在处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数据错误从而导致整个会计工作的失误。不仅如此,信息化还使得很多不相容的职务都兼容到了一起,导致了出错后职责不清晰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审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会计信息资料风险系数大
传统的手工记账虽然效率不快但是安全系数比较高,一般医院的内部资料外人是很难获取的。随着信息化的建设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医院的很多资料都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数据库里,很多不怀好意的不法分子就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窃取医院的内部资料,从而给医院的经营管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3.内部控制做假难度系数减小
一般的会计工作很多账目都是手工填制的,填制票据的各个款项都是由不同人完成的,想做假难度系数相当大。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就变得简单了,以前要多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基本一个人就可以完成,而且管理员还可以不受监管地随便进入会计系统,随便对会计数据进行修改,导致账目做假难度系数减小。
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改进的措施
1.对会计机构的岗位进行调整
医院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系统应该做到独立、职责分离,所有的会计数据处理都必须储存在同一个会计系统中,并且还要对从事会计的相关工作岗位进行调整,把传统不相容的岗位监督制度应用到信息化会计过程中来,以提高做假的系数,防止舞弊,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
2.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
防止做假,除了岗位职务要明确外,还要在观念上对会计信息加以重视,强化审计信息对医院经营的重要性,以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实行审计数据信息化共享并不代表审计数据可以外泄。为了减少审计信息的外泄及舞弊情况,医院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审计信息观念,防止员工泄露自己的操作口令。
3.优化内部管理环境,加强内部审计
审计作为一个监督性的工作,医院的内部审计可以很好地对经营活动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医院的正常运作。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及注重复合人才的培养;其次,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制定出一套全新的规章制度,应用信息的快捷性,不定期地进行内部审计以便对医院的运营做出调整
五、结语
随着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更新,在审计信息化步伐的加速中,审计环境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审计工作只有及时调整审计的内容,把握住新环境中的审计重点,合理地应用信息系统,规范操作方法,设定完善的评价风险管理体制,才能够有助于医院实现运营目标。
参考文献:
[1]江涛.医院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05).
[2]杨建荣,祝郡.浅析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J].黑龙对外经贸,2011(05).
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控制度 内审目标 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是单位治理的内在需求,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促使内部控制的可持续实施。同时,内部控制是企事业单位治理的核心内容,二者之间的默契配合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活力。然而,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来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缺乏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单位负责人对内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等,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及时地解决和完善,才能真正地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以下几点将对此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顺利的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更是行政事业单位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础。具体来说,首先,基于事业单位资金与经费管理的特殊性,事业单位要想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需要在结合已经出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自身的管理特色,制定合理的授权审批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以及财产保管制度等,并且将每一个部门、每个员工的职责权限都要做一个清晰明确的说明,保证各项工作细节都有相关的制度作为奠基。其次,控制的最好基础是预算,财政预算是以数量、金额和其他价值形式综合的反映单位未来业务的具体计划,为单位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一整套的财务收支计划。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适时的预算调整,并且在与标准的预算进行对比的前提下去分析预算差异的原因,保证预算计划的可持续的执行性。再者,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只是单位自身的事情,还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各项总制度,使得单位内部制度与之相协调,促使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符合市场经济的最新发展动态和需求。还有,良好的制度需要单位各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单位领导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鼓励他们积极地说出自己对单位发展走向的看法和建议,并且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汲取其他单位的优秀管理经验,集思广益,不断地完善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
二、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目标,拓宽内审工作领域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一种类型,逐渐地受到管理层的关注和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仍应遵循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独立性和职业审慎性等,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善,我们需要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逐渐地拓宽工作领域,真正地发挥内审的重要作用。详细一点来讲,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制度的建设必须围绕本单位的总体发展思路和工作路线,要以单位的整体战略目标为出发前提,改变传统的“查错防弊”的狭隘目标定位,要以效益审计为中心服务于经营管理,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实施方案,坚持践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计相结合的跟踪审计,使得审计工作能够跟上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流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还有,要逐渐的拓宽内部审计的工作领域,在合理的运用审计资源的前提下,增加领导决策支持、合同管理、绩效考核、质量控制等多项内容,将内部审计融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全过程,同时在抓住主要矛盾的前提下不断地强化审计工作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要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坚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绝对不能与其他职能部门有行政隶属关系,而且内审负责人直接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坚决反对任何部门领导对其工作的干涉,确保内审工作的工作透明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然不听取他人的意见,而是要在吸纳优秀经验和建议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内审工作。
三、强化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在各行各业日益凸显,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地强化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单位的进步与长足发展提供莫大的活力源泉。就内部审计而言,要通过为员工提供组织学习与培训、内部审计工作研讨大会、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等活动,不断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严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准入制度,通过考核与日常工作的表现,选择思想品德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技能熟练等的优秀人员担任内审工作相关职务。就单位内部控制而言,要在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强化他们的管理素质,在保证员工能够比较优秀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为管理层人才的储备做好强而有力的铺垫,引导员工逐渐树立主人翁意识,通过相应的言语鼓励或者物质奖励的方式,调动员工加入到提升自我与投身单位建设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还有,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不论是在内审还是控制方面都发挥着重要成效,这就需要单位在强化人员素质的同时,加强他们的监督意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及时发现单位内控或者内审工作所存在的不足,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为单位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单位要根据实际逐渐地完善相关的监督考核机制,对于内部人员的工作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考核,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以及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内部控制逐渐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内审工作在内控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领导者要不断地审时度势,探索更多地利于内部控制与内审工作得以进步的良好途径和方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为市场经济的稳步前进提供活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独立性
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是学会董事会也对内部审计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一个机构实现其目标。我国也有对与内部审计的相关定义: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是和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并列的三种审计类型之一。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指的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的,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确保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采取的内部自我约束,调整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主要分为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两者都是随着现代公司制度发展而产生的产物,可以说是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随着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完善,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内部审计是一种特殊的内部控制,它主要是起到一种监督的作用,它与其他内部控制政策的区别在于并不参与实际管理工作。内部审计并非是其他内部控制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监督,对内部其他控制要素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按照要求执行进行判定。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是相互依存,内部控制主要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要素来实现其目的。内部审计则是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进行监督,通过内部审计来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完善内部控制。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我国企业大多未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如果由财务等部门来领导内部审计,对于自身出现的财务问题是难以发现的。领导机构较低,所获取的职权也比较低,对于由公司高级部门设置的规章制度等即使发现问题也难以进行,对于某些部门也无力审计。如果主管部门为财务经理,其所审计信息也只限于财务方面,远远不能达到内部控制所需要的职能。(2)内部审计范围较窄。在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更多的侧重于财务方面,对于管理方面涉及得比较少。我国内审部门更多的是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它主要的职能也仅仅是防错查弊,审计的对象也只是停留在报表、凭证之类的会计信息。这些都是内部审计应当具有的职能,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内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3)内部审计人员不合理。在我国企业内部,内部审计往往被列为与财务有关的一项业务。财务信息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财务的专业性要求其成员有财务专员无可厚非,如果仅仅都是财务人员构成那么就会对公司的其他管理事务缺乏认识。对于某些具有专业性的业务,比如IT设置等,财务人员往往难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判断。
三、完善内部审计,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的效用也会大打折扣。独立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实质性独立,一个是表面上独立。表面上独立指的主要是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没有联系,使外人不能从业务关系上对审计的独立性提出质疑。实质性独立是指审计部门能够不受任何部门干预限制,能够独立于所有被审计部门执行审计业务。对于内审部门直接领导部门应当是企业的最高领导层董事会。内审部门应当对董事会负责,其主管人员的人事调动等均有董事会负责,其经费来源也不受其他部门制约,让内部审计具有实质性的独立性。这样内部审计才能真真的为内部控制提供参考意见,不然,内部审计也只能沦为内部控制的附属物。(2)扩大内审范围。内审的目的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来对其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信息方面的审计。第一由参与经济决策,对于某项经济业务不能只是从表面文义性的内容进行考核,还要从预期效益方面进行考量,对于该项业务是否可行提出参考意见;第二要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的重点方位,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评审过程中要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是否得到执行给予重点关照;第三审计过程中,实行部门责任制度,对不同部门应当承担相关责任。
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签证 内部控制审计 时间思路
近年来我国针对本国的国情以及发展情况,要求公众公司管理阶层应对的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同时也要做出对外的报告,而且要求年报审计会计应对以上管理层的行为做处鉴证,并出具相应的报告。近年来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和控制鉴证不仅引起了我国监管部门的关注,同样也引起学术界高度的重视,越是关注度高,就约会引起争议,对于这个问题,我国还存在着无多理论和实际问题,有待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一、了解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鉴证的政策变化
中国内部控制审计鉴证政策变迁和美国方面存在着不约而同的一样的地方,两者都是通过从最初的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控制评价发展到内部控制审核,最后发展到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鉴证的过程。但是我国对强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并没有给出什么硬性要求,这两类的公司主要采取择机实施的方式,而大范围的针对主板上市公司。我国对主板和中小板的要求是实施内部审计,实施控制内部鉴证主要是针对创业板的公司。那么不仅会引起了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鉴证不同,还会引起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鉴证执行情况的不同,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究。
二、内部控制鉴证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对比
(一)在概念上区分内部控制鉴证和内部控制审计的不同
从《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里比较清洗的表明,鉴证业务只是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的具体信息作出具体的结论,可以不断的增强人民群众对鉴证对象的有关信息的信任度,这只是其中的一项任务。鉴证任务种类繁多,除了包括审计任务、审阅任务等基本的鉴证任务等,还具体到内部控制鉴证和内部控制审计。由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可看出,内部控制审计主要负责会计事务所接受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反映出行对应的建议。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审计归属于审计业务。
(二)在行为上区分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鉴证的不同
从行为的角度上着手,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鉴证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二者都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为行动准则,与内部控制鉴证业务还是有不同之处,内部控制审计必须严格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导》,而内部控制鉴证则要遵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三)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鉴证在主体及对象上的差异
单从主题上说,二者主体相同,无论是内部控制审计还是内部控制鉴证,都鼓励上市公司实施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他们内部控制鉴证与审计。但是在对象上来看,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鉴证存在着差异。责任方设定鉴证对象信息的形式,被使用者们所获得,注册会计师只负责对鉴定对象进行有效的评价,也可以采取直接从责任方得到鉴证对象的认定。
(四)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鉴定在风险上的差异
内部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受具体的情况而定,在保证内部控制鉴证的活动中,对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将鉴证风险针对鉴证后的内部控制,降低到这个业务公司能够承受的范围,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内部控制审计在业务风险上相比较内部控制鉴定来说,业务风险较高,保证程度也较为合理。
(五)其他方面的比较
与内部控制审计相比,内部控制鉴定在收集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方面都要受到严重的限制,这就说明在在证据收集程度要求上内部控制鉴证和内部控制审计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在证据收集的数量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内部控制审计的所需要的数量较多,内部控制见证要求的数量较少。除此之外。审计师在二者之间担任的责任也大不相同,审计司在内部控制计单人的责任相对来说更高。还有就是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收费与内部控制鉴证来比,也相对较高。
三、内部控制鉴证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现状
(1)我国多数公司公司都采取足一年一次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方式,并且在长期发展中逐渐提高,但是依旧避免不了占少数比例的公司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2)近年来,有关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鉴证的研究大量涌现,由此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审计、鉴证依据不统一,审计、鉴证报告名称不一致和业务类型有差异等等问题,随着相关规范的实施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也随之不断地规范,,这些问题也在慢慢地解决当中。
四、有关于内部控制鉴证与内部控制审计更好发展的对策
通过对上文的论述,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内部控制鉴证的要求高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两者在概念范畴、适用的行为规范、业务对象、保证程度和业务报告以及业务风险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创业板公司相比较主板和中小板的公司来说,具有规模小和风险高等不利因素,这就导致了在内部控制鉴证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上,创业版公司在执行上更费力一些,出现的不足也相对来说更多一些。因此要结合现实中的问题和情况,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可以让所有不同版块都可以很好的实现对公司内部控制鉴证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和内部控制鉴证的准则
中小板和创业板和主板相比,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尤其是创业板,有带有规模小、风险高等多种不利因素,使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鉴证有实施造成一定的障碍。而我国现有的制度、规范又很少考虑到创业板公司的特点,实际操作方式也没有明确的了解。所以,必须对现状进行观察,对所有不同板块的特点和优缺点以及差异进行整合,使制定出来的内部控制标准能够适应不同板块,包括所有的内部控制的应用、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内部控制鉴证、审计等具体内容。
(二)审计师应该明确内部控制鉴证和内部控制审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需要审计师自己的正确理解
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鉴证大不相同,在实际的具体要求中也一样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既涵盖业务风险、保证程度和业务报告等方面,也要非常注重两者之间的联系,比如二者的主体都是会计师事务所,两者的主要目的都是对内部控制发表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审计师既是内部控制审计的主体,也是内部控制见证的主体,又同时都是二者的出具方。所以要加强审计师对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见证的认识,只有对内部业务进行充分的理解,才能把工作效果实现最大化。
(三)相关公司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意识和内部控制鉴证意识
目前不少公司还是存在着对内部控制鉴证与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着就是在找麻烦的误区,所以为了促进二者的实施,要从根本上认识到二者的重要性,增强公司自身的意识。
五、结束语
虽然内部控制审计与内部控制鉴证存在着很多争议,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和缺点,但是在政府和相关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这项事业一定能蓬勃发展,取得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方红星,戴捷敏.公司动机、审计师声誉和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A股公司2008―2009年年报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2,02:87-95+97
[2]李明辉,张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若干问题之探讨――兼论我国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制定[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02: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