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中心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7 20:0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监控中心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广播对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十分重要,而广播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控系统的好坏,因为监控系统的各种必要设备决定着广播的质量,尤其重要的是监控中心,建好一个监控系统重要的是其核心部位——监控中心。目前大型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面临着一些常见的技术问题,本文就如何建好一个大型监控系统,对在广播发射机的控制,附属设备的控制,室内工作环境的控制(中央空调、室内循环通风),消防报警,节目传输控制和安全保卫监控等方面进行技术方案探讨,以求提出解决相关常见技术问题的使用方法及方案,同时监控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自我现有知识水平上的展望,希望本人的论述能对解决一些相关监控中心技术问题起到切实的作用。
广播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控系统的好坏,因为监控系统的各种必要设备决定着广播的质量,尤其重要的是监控中心,建好一个监控系统重要的是其核心部位——监控中心。目前大型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面临着一些常见的技术问题,本文就如何建好一个大型监控系统,对在广播发射机的控制,附属设备的控制,室内工作环境的控制(中央空调、室内循环通风),消防报警,节目传输控制和安全保卫监控等方面进行技术方案探讨,以求提出解决相关常见技术问题的使用方法及方案,同时监控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自我现有知识水平上的展望,希望本人的论述能对解决一些相关监控中心技术问题起到切实的作用。
1、对广播发射机的控制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1.1 广播发射机控制常见问题
广播发射机常见问题主要是广播发射站在检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频率受干扰,干扰排查,广播发射站台资料信息库冗杂,发射功率超标,残波辐射不合格,调制频偏严重超标,任意变更台址,增设同播发射点较为普遍等问题。
1.2 广播发射机的控制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1.2.1 以广播发射机标准为理论基础,做好解决问题的基础工作
调频广播的行业标准规范中,GY/T169-2001《米波调频广波发射机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和GB/T4311-2000《米波调频广播技术规范》是现行的两个有效的基本标准。深入学习规范为解决问题打好理论基础,而且使用最多的是立体声的调频广播发射机。
1.2.2 联系生产厂家了解产品生产工艺
为了能正确并更加全面地检测调频广播发射机的性能,只是掌握一般的检测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不同的广播发射机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技巧不同,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广播发射机的构造,生产工艺流程等才能在进行检测时得到正确的检测结果,为解决广播发射机故障提供可靠的依据。
1.2.3 常见问题的解决建议
(1)高频无线电波的传播在一个区域内能否有良好的覆盖,要根据其视距传播规律,选择合适的发射点是关键,相反,盲目的加大发射功率,以及在应用系统中攀比发射功率,都是错误的做法。
(2)过大的施加音频调制信号幅度以及发射机基准状态的过度调整,都会导致过大的调制频偏,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主频的有效辐射功率电平被牺牲了,其次,这将使得互调产物增加,接收语音质量下降以及主频辐射电平降低和邻道被侵占干扰,更严重的结果就是它将直接影响发射机工作寿命。
(3)重要的专用通信网络往往会被超标的上边带残波辐射所影响。与三、四、五倍频的谐波辐射相比较起来,一倍频信号更能引起多个常规无线通信频道的干扰原因就是由于一倍频的信号带宽度较大。
(4)把广播电视行业的无线电发射机纳入须申领核准代码的过程中。
2、对监控中心设备的控制
控制中心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系统的各项功能,如:室内工作环境的控制(中央空调、室内循环通风)、消防报警 、节目传输控制 、安全保卫监控等各项功能,它们的实现均是依靠监控中心的各种设备实现控制的。控制中心的设备接收各个终端传输设备传送的音频,数据,视频,温度,感光和报警等各种信号,再对其接收的信号进行各种操作,处理和整合,然后以各种系统信号的形式发出命令,操纵者整个监控系统的各种功能。
2.1 节目传输的控制
节目传输的控制可以通过画面处理器以及视频和音频切换器来实现。
画面处理器目前使用的最多的是四画面分割器,当然目前市场上还有多画面处理器。通过四画面处理器可以把四个画面经过压缩组合,然后在同一个画面上显示,节省了视频设备的同时更能直观的反应实时图像,同时支持放大回放现场记录以及记录效果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多画面处理器 是一种更高级的视频图像处理设备,它能在更短的时间间隔内对现场实况进行监督和画面记录,更能体现监控现场的真实性。除了在画面处理方面的功能外,它还具有单画面显示、画中画显示、多画面任意组合分割显示、图像数码变焦放大、视频信号丢失检测、时间发生、图像通道名称标题编辑和报警处理功能。
视频和音频切换器主要指摄像机接驳录像机或监视器等设备。目前许多场合都使用的是监视器设备在终端进行现场资料采集工作。
通过以上这些终端数据影像声音采集设备把监控区域内的现场资料传输给系统监控中心,经过系统监控中心判断,对数据存储以及相应命令,来实现监控。其中数据影像和声音的传输大多是通过网络无线电技术和光纤技术来实现的。
目前这个系统分支的问题很少,一般只要安装了相关的影音图像声控采集监控器,除了人为地恶意破坏,都不会出现问题,当然,如果有美国大片里的高级犯罪,问题就不可避免了,毕竟机器装置是人为设置的,存在自身缺陷是必然的。
2.2 室内工作环境的控制
室内工作环境主要是指室内的采暖和通风环境,目前控制中心的工作环境控制主要通过暖通系统控制,暖通系统主要有中央空调系统控制,通过中央空调的终端温度控制采集器可以时刻掌握监控区域各个工作环境内的温度,从而由终端将温度和通风信息反馈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根据反馈信息发出命令,升高或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提高或降低风速。
室内工作环境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也很少出现问题,除了火灾情况下温度失控外,室内工作环境都有控制中心电脑的自动程序控制室内环境的暖通。 2.3 消防报警控制
消防报警控制通过报警处理器来控制,报警处理器采集终端报警信号,然后传输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的电脑控制系统中心发出报警信号,通知人们有紧急情况,让人们注意安全,抓紧时间撤离安全现场。
报警处理器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总线式和多线式。总线式报警处理器是终端探头的信号由一根双线传输到控制中心,特点是费用低但是结构复杂,目前仍大量应用。多线式是指各个终端探头互不干扰的将信号传输到控制中心,特点是信号互不干扰传输自由速度快,但是费用高。
报警处理器收集所有的前端报警信号,同时把发生报警通道的信号处理,并输出多个开关量控制灯光,录像机等设备的自动启动,同时输出报警通道编码并传送至控制中心的主控器。
常见问题是系统的线路易老化,传输的信号有干扰现象。解决办法就是定期进行相关报警装置性能测试,以防患于未然。同时还可以训练人员在危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
2.4 安全保卫监控
安全保卫监控系统通常是多媒体监控系统,对监控区的全貌可以通过电子图进行全面的掌握,但是它对不同的系统使用人员授予不同的使用权限,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防止系统被非法使用,对系统造成破坏。
其特点是可以不受人为控制的为监控区域提供突发事件和灾害防御,这是通过特定的电脑控制程序来完成的。它还具有灵活的计算机模块设计能力,以及信息化网络化的操作平台,为安全保卫监控提供网络信息化奠定基础。
其存在的问题就是信息接口处理难度大,操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求高,责任感要强,而且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心里素质要好,所以安全保卫监控系统的工作人员要精挑细选,经过层层严格考核才能上岗工作。
3、对未来监控中心的展望
在全文的论述中重点注重的是监控中心的各个分支的功能及工作的描述,对其常见问题的提出及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总的看来,其中所有的控制都通过主计算机控制程序、服务器和光缆及各种采集终端信息汇集器来实现自动化管控的,最终通过人机界面实现交互控制来实现监控的目的。
目前监控中心监控系统的设计主要面临着解决计算机程序编程安全化,反馈信号发射兼容和系统稳定控制的问题。在未来的监控中心发展方向主要是面向计算机信息技术,面向网络化发展。通过计算机编程把各个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有条理的细分统筹管理控制,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将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未来的监控中心就像今天的计算机芯片cpu一样处在监控系统的中心,指挥着各个分支监控系统,为人民的精神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帮助人们了解时事政治等,让人民眼界开阔。
参考文献
[1]刘宏英,张宜,王改红 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技术方案之一--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整体构成篇[J].IB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6,(9).
[2]蔡江宇,林宏基.基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07年01期.
篇2
【关键词】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涵盖了各种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疾病、计划免疫、卫生检验、学校卫生、食品卫生等各类公共卫生的档案信息。疾控中心档案是历经长期收集、积累、整理而逐渐形成的,是各类传染病逐步绝迹的历史见证,能够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随着社会经济朝着自动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加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促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对预防已灭疫情再次爆发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提升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普及,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不断增强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解决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易损坏、难查找的不良问题,从而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为工作人员查找和使用档案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其次,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朝着开放化、网络化和系统化的方向转变,大幅度地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毋庸置疑,疾控中心档案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提升疾病预防工作的水平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疾病预防的逐步重视,增强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疾病预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是疾控中心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将纸质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档案数字化装置和信息网络系统,涵盖了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交换机、信息安全系统、存储器和路由器等硬件和软件设施,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计算机网络。因此,疾控中心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建立并不断完善先进的档案信息系统,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的各个部门,使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水平,为疾病预防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利帮助。
(二)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涵盖档案资料的数字化以及电子文件的采集和接收,其建设的工作主要有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数据库建设、电子档案和专门数据库的建立。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直接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关键要素。因此,疾控中心要不断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加快目录数据库的建立进程,确保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提升数字信息资料的采集和整合水平,为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持。
(三)提升档案人员职业素养。档案人员是推动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力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努力提升档案人员的职业素养已经逐步成为疾控中心推进疾控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疾控中心要重视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工作,定期对其开展职业培训活动,努力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和职业素养。与此同时,疾控中心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四)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疾控中心要深刻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严格依据档案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充分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疾控中心的工作特点,建立并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并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特别要对电子文件的采集、整合、保存等工作,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这一方式的积极作用,努力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强化安全管理水平。疾控中心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利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安装保密性较高的系统软件,及时检测操作系统的软件的安全漏洞,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升级和安装补丁程序,确保疾控中心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此外,疾控中心要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有效地将各种计算机病毒抵御在档案管理系统之外,提升档案管理系统的防护水平,避免未授权系统的入侵和电子文件的篡改,切实有效地保障疾控档案的安全性,从而为疾控中心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参考资料,提升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水平。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疾控中心要不断增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大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档案人员职业素养,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不断强化安全管理的水平,这对提升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疾控中心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水平,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胡海 单位:仁寿县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邹明涛.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黑龙江档案.2016(03).
[2]吴桂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4(32).
[3]李敏.浅谈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问题[J].才智.2014(12).
篇3
关键词 病案 信息化 质控 风险
病案是医疗机构医疗信息的主要载体,医师要按照规范书写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病历。
保存每一位来院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对病案的管理也从简单的实物管理扩展为卫生信息范畴,即从简单对病案资料进行回收、整理、装订、编号、归档和提供等工作程序变成对病案记录的内容进行深加工,提炼出信息,对病案资料质量进行监控,为患者、医务人员、监管机构提供医疗信息服务。病案管理不断向数字化、规范化、全面化方向发展,2010年在全国开展电子病历试点及推广,以电子病历为基础构建的信息平台使病案管理出现革命性变化。很多医疗机构开发出各类病案管理系统,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有的定位为满足医疗机构自身的临床信息交换[1],有的定位为利用计算机系统高速的运行速度,使病案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均大大提高,既可作病案的终末管理,又可在病案的形成过程中参与管理,进一步推动病案的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进程[2]。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流程以图1为代表。
图1 病案信息化系统职能流程框图
开发使用过程还停留在关注信息存储介质、速度及提取上,对病案的质量及风险关注不足。更没有上升到面向临床路径病案管理层面。病案质量是指病案从建立、形成到归档、利用等一系列工作环节按照各项工作预定标准和要求衡量需要达到的程度。病案质量包括病案管理质量和病案书写质量两方面。前者主要是指病案专业人员对病案的收集、整理、统计等管理水平,后者是指医护人员对病案内容的书写水平,反映医疗水平和医院管理水平[3]。
1 病案电子化转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 电子病历与纸质病历并存
现阶段电子病历法律效力尚待确认,电子病历目前在临床工作中还无法完全取代纸质病历。医生书写过程中很可能产生两2种媒体的不统一、资料不完整、甚至差错。有的医院解决方式为临床医务人员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录入病历的各项内容,然后打印成纸质病历档案,人工签名后由病案室回收归档保存,同时电子病历通过HIS传输至病案室归档,存储到服务器或载体上保存。2种病历档案并存,存在着时滞及真实性等问题。
1.2 对重要信息记录不完全缺乏有效控制手段
医护人员书写病案中存在着病案首页填写不完整,入院记录主诉描述不全、体格检查不全面、遗漏重要阳性体征、病例分型错误、病程记录不全还有各种各样的护理缺陷等问题,这些在纸质病历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通过电子化流程的嵌入予以规范预防。在纸质病历管理中对归档时间有严格要求,24小时内归档,3日内归档率等,在电子病历归档时间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及适当的管理措施。
1.3 疾病分类编码质量低问题仍难以解决
卫生部疾病分类ICD10 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并规定需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而随着按病种付费模式的建立,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也展开研究和应用。对疾病编码的要求将大幅提高。秦安京[5]对北京地区23家医院16个病种近11万份病案调研,发现病案存在重要的诊断编码错误、漏写辅助诊断编码等问题,提出必须加强疾病分类培训。
临床医师书写疾病的诊断名称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分类编码的准确性。病史、解剖部位、临床症状等记录不完整不规范都会导致分类编码的准确,还有一些原因导致最终诊断与实际病历记录不一致,如诊断与病情记录不相符、与出院情况不相符、与病理不相符、与影像结果不相符、手术名称与手术记录不相符等都影响编码质量。赖昕[4]在对福州、成都等医疗机构的抽样调查中了解到78.3%的医师对ICD编码不熟悉或比较不熟,72%的病案管理人员比较熟悉或很熟悉,但作为病案管理人员ICD编码应是掌握的基本知识,而医师熟悉编码对于临床诊断也有极大的意义。在电子病历书写中引入字典或提示等功能可以提高医护及病案管理人员对疾病分类编码的认知。
1.4 质量监控体系与已有的管理体系冲突
纸质病案管理以病案室为主,电子病历运行依托于信息系统之上,病案与信息化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就产生了问题。医政部门对临床病案质量的监控也起到重要作用,对病案书写的质量监控由临床科室医师和专业质控医师分级把控,多主体并行的监控方式不仅加大沟通成本,也模糊了权限边界,导致诸多弊端。
2 病案电子化过程中风险点
2.1 病案真实性维护
临床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对病历内容的记录、修改以及行为发生的时间应当是唯一和真实的,不可变的。而在信息化存储方式下,修改原始记录简单易行,而且由于在网络中不同的医务人员对电子病案的操作权限是不同的,其身份的确认仍以密码等简单手段为主,病案系统开发的重要工作就是完善电子环境下技术手段,满足电子病案系统对完整性、签名确认和不可抵赖性的要求。
2.2 医疗信息安全及患者隐私管理
信息化存储使病案资料的复制及携带非常便利而且隐蔽。在纸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下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病历档案的收集、整理、质检、归档、存储、借阅、复印利用等。实现电子病历后,须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规范流程,如对电子病历档案的签收、归档、质检、调阅、复制、取证、追踪、定期备份等,尤其重要的是如何确保电子病历档案的信息安全、防止非法查阅、修改、拷贝、删除等不良操作[6]。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以保护患者隐私和医院无形资产。
2.3 与医保、医疗监管及其它医院管理系统的衔接
我国病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起步较晚,实际应用多是HIS功能的简单扩充,且各系统之间难于实现数据交互和共享,患者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和传输便利性差。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指出,要开展临床路径,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选择50所医院进行试点,大力推广临床路径。临床路径的开展对病案管理的要求更为复杂、精细、准确。
2.4 双轨运行易产生漏洞带来法律风险
电子病历和纸质病历并存,电子档案不仅易改且需打印签名,很容易发生纸质病历档案中医护入员及患者或家属签名不及时或者漏签等现象,这些因素都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
2.5 过渡过程中管理体制倾斜易造成隐患
虽然现阶段是双轨运行,但电子病历终将取代纸质病历,目前各医院投资的重点是电子病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对纸质病历预算呈递减趋势,削弱纸质病历管理的倾向也很明显,如拖延解决库房面积问题、降低库房标准、减少设备投人、减少人员编制或安排非专业人员从事病案管理等[7]。但与此同时,电子病案管理还没有形成稳定有序的体系,规章制度也待完善,人员、机构也没有经过锤炼。旧系统被打破,新系统尚未健全,影响病案的有效管理。
3 发挥病案信息化管理优势提高质控及风险防控水平
除便于查询、便于存储、便于共享、传输速度快等优势,电子病案系统通过标准化模板的导入,既提高临床医师的病案书写速度,减轻重复劳动、也使专业术语更加规范,诊断名称更为统一。格式标准化,无须经过人工修整,可直接装订存档。提高临床和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病案管理质量,纸质病历档案要等病人出院后才能由科室提交病案室,病案的质控与医疗统计滞后,病案质量管理和统计信息管理位于流程的末端,电子病案系统中,病案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进行原始数据采集、汇总、综合查询统计,通过实时系统督促前端的质量控制,变末端管理为环节管理并及时反馈,达到环节控制的目的,提高了管理质量。
国内医院的病案质量监控已从二级或三级病案监控体系升级为四级监控[8-9],可以通过流程设计将表1中的各级职能嵌入信息系统中。
表1 四级质控职能
监控级别 质控环节 负责人员 职责
一级监控 运行质控 病房主管医师 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对每份病案在出科前进行自查并签字
二级监控 环节质控 科室质控医师 出科前病案的质量审查
三级监控 终末质控 病案科
专职质控人员 进行环节抽样质控,成立专家评定病案质量小组定期不定期下病房审查
四级监控 终末质控 业务院长、
医务科 定期检查抽查住院病历及归档病案,确保病案质量
增加病案辅助填写、字典等功能提高病案书写质量,改善病历信息不全现象,提高临床医师对疾病分类编码的认识。通过信息系统的自动记录、提示功能降低病历记录时滞,控制病案记录及反馈时间。
病案管理处于转型过程中,应当把握发展趋势前瞻性防控风险,建立电子病案系统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在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撑下,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纪辉.病历档案数字化加工与利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郑州:郑州大学,2012.
[2] 王鹏.病案流程监控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3] 刘爱民.病案信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3-124.
[4] 赖昕.面向临床路径的病案质量监控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5] 秦安京.疾病分类编码准确是诊断相关分组(DRGS)的保障[J].中国病案,2007,8(7):10-11.
[6] 于金华. 病历档案"双轨制"管理模式探讨[J].档案与建设,2012,(3):71-72.
[7] 黄锋,陈剑铭.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2013,29(3):192-194.
篇4
关键字 视频安防;安防监控系统;城市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TN9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227-02
随着信息网络通信技术被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视频监控系统以丰富的内容、直观方便等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颇受人们青睐。随着国家标准GB/T26718--201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的正式颁布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中所应用的各种安防技术设备将更加规范化,大大提升了安防技术水平。
1车载监控设备
车载监控具有实时、直观呈现视频的功能,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为运输管理部门提供了动态数据,准确了解与确定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以及科学处理提供了权威的证据。还可以对发生在车厢里的违法犯罪行为给予沉重打击,从而保障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最新的国家标准明确了车载监控的具体要求:在不考虑被乘客遮住的前提下,车厢内的摄像机的拍摄范围要求覆盖整节车厢,摄像机在可以拍摄到驾驶室外面的前方区域同时,也要对列车进站时,乘客在站台的候车情况进行拍摄。
针对列车车厢中的使用环境,要求监控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抗撞击、抗高温、抗震、防尘性能。由于车载摄像头在安装的过程中的特殊性,因此,国家标准对安装的车载摄像头提出了要求:
1)体积小而轻,不容易被乘客遮挡,从而影响拍摄的效果,最好选用内置红外灯型小半球摄像机或者海螺型摄像机等;
2)在车厢内必须要安装2个以上的摄像头,确保对整节车厢进行完全的监控;
3)在安装的过程中不可以破坏车厢原来的结构,不仅要求牢固还要合理美观,同时还要注意线路的隐蔽,避免乘客触碰摄像头,影响监控的效果;
4)针对车厢内部的恶劣环境,摄像头结构要具备良好的抗震性。
2 城市轨道交通重要区域点的摄像机
在国家标准GB/T26718--201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中,对安装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各个重要区域点的摄像机拍摄效果提出了明确、详细、全面的要求:在列车通道、上下行站台、人行出人口、车站检票出人口、自助票款充值设备以及自动售票机等区域节点,都要按照国家标准的具体要求进行安装、配置摄像机。摄像机在安装之前,要通过实地勘察,对该区域的环境条件进行全面的测量,要考虑摄像机的安装高度与位置、覆盖的范围大小、在不同时间段的光照度、电源条件、防护要求以及线缆敷设的条件等因素。配置成像的效果要符合国家标准所要求的不同规格镜头、云台、摄像机等前端设备。作为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最前端的采集设备,摄像机的参数配置、技术规格以及安装工艺,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有70%以上都是来源于摄像机采集的成像效果。因此,镜头的选型与安装的位置对摄像机所拍摄的图像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严格按照新的国家标准中成像效果的要求进行镜头匹配。镜头的选型与位置必须要符合以下要求:
1)镜头的像面尺寸要和摄像机的靶面尺寸相匹配,镜头接口要和摄像机接口相适应;
2)对于主要用在监视固定目标的摄像机,一般选取固定的焦距镜头,但是对于监视目标距离摄像机位置较远,或者大范围的视场时,监视目标距离摄像机的距离比较近或者视角比较大时,一般选取广角镜头;
3)在选择镜头焦距时,要根据视场的范围与镜头距离监视目标的远近来决定,并准确进行计算;
4)在监视目标环境的照度变化不大或者恒定时,最好是选取手动式可变式圈镜头;
5)在监视目标环境的照度变化较大,高低两侧相差100倍以上时,而且是昼夜共同使用的摄像机,必须选取遥控电动光圈或者自动光圈镜头;
6)变焦镜头必须要满足最大视场观察和最大距离特写的需求,最好选取具备自动聚焦功能、自动光圈功能的变焦镜头。变焦镜头聚焦与变焦的响应速度要和云台移动速度与移动目标速度相匹配;
7)摄像机如果需要进行隐蔽安装时,要做好隐蔽措施。镜头最好选用棱镜镜头或者小孔镜头。
3城市轨道交通中视频安防监控相关技术的建议
近几年,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通信技术已经被卫星、有线电视、3G通信、IP宽带网络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数字高清技术已经成为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领域的主流趋势。高清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已经成为现阶段数字监控系统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对高清技术的应用越来广泛,高清技术可以提高视频监控的质量,让我们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因此,建议把对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加到以后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标准中,从而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视频安防系统中高清技术的运用。过去的视频监控系统作为协助公安部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基本手段,但过去的视频监控系统由于响应速度较慢、效率低下等问题,在人流量较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环境中,无法及时准确地做出实时预警与告警输出。但传统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分析功能对这样的缺陷可以进行有效弥补。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经常应用的智能分析具有客流量突变检测、遗留物检测、人侵检测、人群异常行为检测、滞留检测等功能。因此,建议在未来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标准中要充分体现出智能分析功能的作用与要求,并定义相关的误报率与漏报率。
4 结论
随着国家标准GB/T26718--201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正式颁布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载监控设备与城市轨道交通重要区域点的摄像机通过规范技术标准化,满足了视频案发监控系统于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新要求,从而大大提升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视频监控水平,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平安城市。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电视监控系统 综合交通枢纽 运营管理模式 集中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16
近年来天津市相继规划和建设了多个综合通枢纽,包括天津站、文化中心、滨海站、机场交通中心、于家堡站等,这些交通枢纽实现了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零距离换乘,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服务。本文以天津站交通枢纽为例,就交通枢纽电视监控系统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比对研究。
方案一与方案二比较,该两个方案均能满足天津站综合交通枢纽电视监控系统的运营需求,但方案一建设管理更方便,工程界面能够与土建工程保持一致,界面划分更加清晰,且建成后可由一个机构统一维护管理,而方案二的维护工作由多家机构承担,在系统故障时容易导致责任不清。因此,建议采用方案一即枢纽地下四层区域内所需电视监控系统与其它附属的停车楼、公交枢纽、地下通道及周边道路路口等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设置,由枢纽建设单位统一组织建设,委托相关公司统一代为维护的模式。为保证对普速铁路部分的电视监视,普速铁路既有的电视监控系统也应与枢纽电视监控系统联网。
为满足天津站综合交通枢纽在正常状况下的运营模式和灾害状况下的运营模式要求,遵照京津城际铁路电视监控系统独立设置,枢纽地下四层及其它附属的停车楼、公交枢纽、地下通道、前广场工程及周边区域等区域内所需电视监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设置的建设方案,枢纽电视监控系统构成方案如下:
由于本枢纽电视监视系统覆盖范围大、控制复杂,而全数字电视监视系统具有扩展能力强、控制方式灵活等特点,能很好的满足枢纽电视监控系统的需要。因此枢纽电视监视系统应该采用全数字电视监控方案构建。
天津站综合交通枢纽电视监视系统由枢纽指挥中心的中央级电视监视设备和各区域(地下四层、停车楼、公交枢纽、地下通道及周边道路等)处的区域设备构成。各区域的摄像头等终端设备接入相应的区域级设备,各区域级设备再接入中央级设备,中央级设备通过相应的接口转换设备与京津城际和地铁2、3、9号线控制中心的电视监控设备连接。
中央级设备由千兆以太网交换机、视频服务器、视频编解码设备、视频监控终端和接口转换设备等组成。
各区域设备由千兆以太网交换机、视频编解码设备、视频监控终端和摄像机组成。如下:
枢纽指挥中心的视频监控终端应能观看京津城际、地下四层的所有区域及停车楼、公交枢纽、地下通道及周边道路的所有摄像机的图像并对其进行控制,其具有最高的控制优先级。
各地铁线控制中心的视频监控控制设备应能对各自地铁线的站台等区域的摄像机进行控制,并能观看地下四层的所有图像。在各线独立的站台等区域,其控制优先级仅低于枢纽指挥中心。
各地铁线天津站站的车控室的视频监控终端应能对各自地铁线的站台等独立区域的摄像机进行控制,并能观看地下四层的所有图像。在各线独立的站台等区域,其控制优先级低于各线的控制中心。
京津城际的视频监控控制设备应能对京津城际站房、站台等区域的摄像机进行控制,并能观看京津城际站房、站台及地下一层的摄像机的图像。在京津城际站房、站台等区域,其控制优先级低于枢纽指挥中心。
枢纽内电视监控系统的建设界面以地下一层京津城际铁路的进出站口为界面,进出站口以外的地下一层公共区、地下2、3、4层、枢纽指挥中心及停车楼、公交枢纽、地下通道、周边道路等的电视监控设备由枢纽建设单位负责建设;进出站口以内的铁路的出站地道、售票、地下进站厅及地面以上的京津城际铁路的站台、站房内的电视监控设备由京津城际铁路的建设部门负责建设。地下一层内建设界面示意见下图。
站口以外的地下一层公共区、地下2、3、4层、枢纽指挥中心及停车楼、公交枢纽、地下通道、周边道路的电视监控设备由枢纽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单位负责建设;进出站口以内的铁路的出站地道、售票、地下进站厅及地面以上的京津城际铁路的站台、站房内的电视监控设备由京津城际铁路的设计单位负责。
为满足枢纽运营的需要,枢纽指挥中心的电视监控设备与京津城际铁路、2、3、9号线控制中心电视监控设备之间应存在接口,上述接口的设计界面划分如下:
枢纽指挥中心的电视监控设备与京津城际电视监控设备的接口的设计界面在京津城际铁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设备房间的配线架处,配线端子外侧至枢纽指挥中心由枢纽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单位负责;配线端子内侧至京津城际电视监控设备由京津城际的有关设计单位负责。
枢纽指挥中心的电视监控设备与2、3、9号线控制中心电视监控设备的接口的设计界面在各线天津站站通信机械室的
篇6
【关键词】GPRS;监控系统;网络结构;IP地址;APN
1.引言
GPRS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远程监控系统时都会考虑采用GPRS作为无线数据传输媒介,但针对实际应用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功能需求和组网方式。组网方式的选择往往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开发经费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分析现有的组网方案,选择一种最适合的组网方案是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文章主要对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概括性地论述,为将GPRS技术应用于广播发射台站监控系统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2.GPRS概述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一种基于GSM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连接。GPRS通过在GSM网络中引入分组交换的实体,完成分组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GPRS允许用户在端到端分组传输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不需要利用电路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无线分组数据业务,它可以使多个用户共享某些固定的信道资源,提高了无线资源的利用率,适合于数据处务突发性的特点。
3.GPRS工作原理
GPRS的路由管理是指GPRS网络如何进行寻址和建立数据传送路由。GPRS的路由管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同一PLMN中的移动终端和外部网络之间,也就是在参考点R和参考点Gi之间的路由功能。
(2)在不同PLMN(参考点R和参考点Gi在不同的PLMN)中的移动终端和外部网络之间,也就是通过Gp接口在参考点R和参考点Gi之间的路由功能。
(3)在不同终端之间,也就是在不同MS的参考点R之间的路由功能。PDP协议数据单元在MS和GGSN之间以N-PDU的形式传送,包的大小限制在1500字节以内。对于大小在1500字节以内的N-PDU,将在MS和GGSN之间进行分组路由和转发;对于大小大于1500字节的N-PDU,将根据具体实现被切分、丢弃或拒绝。在SGSN和MS之间,PDP协议数据单元由SNDCP传送。在SGSN和GGSN之间,PDP协议数据单元通过TCP/IP或UDP/IP进行路由和传送。GPRS用户使用GPRS业务之前首先要通过GPRS附着过程将自己的信息登记在SGSN中,附着过程结束后,SGSN建立了移动台的信息,并对移动台进行移动性管理,尽可能地获得移动台的位置信息。移动台如果要访问外部数据网,需要发起PDP激活过程,通过此过程使移动台到GGSN建立一条逻辑通路,从而可以访问外部数据网。
MS在接入分组数据业务之前,必须先附着到GPRS上,当一个移动用户从一个路由区进入另一个新路由区时,其附着规程需完成移动性管理。
GPRS附着过程的具体步骤如下:
(1)MS向SGSN发送请求附着消息;
(2)HLR对MS进行鉴权,同时检测IMEI信息;
(3)执行SGSN的位置更新,如果釆用了 Gs接口,还应执行MSC/VLR的位置更新;
(4)SGSN通知MS其附着请求被接受,必要时给MS分配新的P-TMSI:
(5)如果一切顺利,SGSN向MS发送附着接受消息,反之则向MS发送附着拒绝消息。
移动台附着成功后,要想访问外部数据网,还需发起PDP环境激活过程。PDP环境激活过程如下:
(1)MS向SGSN发送激活PDP环境请求消息;
(2)SGSN根据MS提供的激活类型、PDP地址、APN,通过APN选择标准来解析GGSN地址,从而检查该请求是否有效;
(3)如果收到GGSN的创建PDP上下文响应,则在该PDP上下文中插入NSAPI、GGSN地址、动态PDP地址,根据商定的QoS选择无线优先权,然后向MS返回激活PDP上下文接受消息,此时就己建立起MS与GGSN之间的路由,开始计费,可以进行分组数据传送。
4.基于GPRS的监控网络结构
结合GPRS网络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的具体要求,通常有下列几种组网方式以适应不同要求,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监控中心接入GPRS网络的方式不同。以下主要介绍各类适用于GPRS无线数据传输的网络构架,并通过比较,找到适合于同步广播发射台站搭建远程监控系统的网络架构。
4.1 监控系统网络经Internet接入
尽管GPRS基于IP协议,但每次GPRS终端拨号上网时,其IP地址都是移动内网IP地址,并且这个内网IP地址大多为动态分配的。此时,如果监控中心与GPRS终端双方的IP地址都是动态的话,双方则无法实现通信。若监控中心采用静态IP地址或者动态IP地址结合域名系统(Domain NameSystem,DNS)解析服务则可实现双方的互联。
静态IP地址方式,监控中心需要向Inte-rnet运营商申请公网固定IP地址;或者是企业内部有一台连接到Internet的服务器,且具有公网固定IP地址,不过此时考虑到服务器的稳定运行,通常不在服务器安装其他软件,此时可以通过端口映射的方法解决。最终由各监测点主动向监控中心发起连接,从而实现双方的互联。此种方案在实时性和稳定性方面很好,但公网固定IP使用费用比较高。
动态IP地址方式,由于公网静态IP在使用费用和安装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监控中心往往采用动态IP方式接入Internet。而在实际应用中,动态IP结合DNS域名解析的组网方式更为常见。采用动态域名解析方案,首先需要联系DNS服务商为监控中心申请一个域名,并把这个域名写入监测点的GPRS终端中。监控中心接入Internet之后会与DNS服务器进行连接,将当前获得的动态IP地址报告给DNS服务器。GPRS终端上电后,首先采用域名寻址方式连接DNS服务器,再由DNS服务器找到监控中心的公网动态IP,这样就可以在两者之间建立通信。此种方式可以减少申请和使用公网静态IP的开支,但其稳定性受制于DNS服务器的稳定性。
4.2 监控网络经GPRS-DTU接入
此种方案需要监控中心向移动DNS服务商开通移动动态域名,监测点GPRS终端先采用域名寻址方式连接移动DNS服务器,再由移动DNS服务器找到监控中心移动动态IP地址建立连接。监控中心也用GPRS-DTU做接收端,但GPRS无线方式的监控中心不如有线方式稳定。此种方式可以大大节约固定IP的费用,但并不是所有移动公司都提供DNS解析服务,所以要在有DNS解析服务的地区才能采用此种方案。此种方案适合小规模应用,但该方案实时性和稳定性较差,不推荐使用。
4.3 监控系统经移动APN专网固定IP接入
此种方案必须先向移动公司申请APN专网业务,申请到专用APN的SIM卡仅可以使用该APN。在获得APN后,监控中心和所有监测点的GPRS终端被分配给GPRS内网固定IP地址。由于申请到固定IP,该方案无需注册服务器协助建立连接,减少了中间环节,稳定性加强。另外,所有数据都在GPRS的APN内网传输,无需通过公网,安全性增强,而且该方案无需负担专线月租费。从总体上说,本方案性价比合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本方案。
4.4 监控系统网络经APN专线接入
此种方案需要监控中心通过一条2M的APN专线接入移动公司GPRS网络,双方互联路由器之间采用私有固定IP地址进行广域连接,在GGSN与移动公司互联路由器之间采用GRE隧道,为客户分配专用的APN,普通用户不得申请该APN。用于GPRS专网的SIM卡仅开通该专用APN,限制使用其他APN。得到APN后,给所有监控点及中心分配移动内部固定IP移动终端和服务器平台之间采用端到端加密,避免信息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可能的泄漏。双方采用防火墙进行隔离,并在防火墙上进行IP地址和端口过滤。此种方案无论实时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前三种方案都有很大提高,适合于安全性要求较高、数据点比较多、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
5.同步广播发射台站搭建远程监控系统的网络架构
考虑到同步广播发射台站系统容量大、需要监控的点多而分散、对数据处理分析要求及时可靠等特点,采用专线APN接入方案是最佳的组网方式,但是有发射站点不具备专线接入的条件,故发射及站点选择移动APN专网固定IP接入方式,监控服务中心选择采用APN专线接入。使用APN专线有访问权限的控制,系统安全性、可控性高。
监控网络架构的拓扑图如图1所示。
6.结语
本文介绍了GPRS作为无线数据传输媒介的工作原理,通过对几种组网方式的分析和比较。结合调频同步广播发射台站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于同步广播发射台站搭建远程监控系统的网络架构,为实现无人值守台站的远程控制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章队,李红君,蒋文怡.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祁耀斌,韩亚东.基于GPRS的无线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和设计[J].中国高新企业,2009(15).
篇7
关键词:异常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098-01
随着数字化校园方案的推进,各高等院校都建立起了自己的数字化服务系统,数据安全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数据中心机房的视频监控系统的监控视频信息量大,异常情况判断和处理的效率需求高,因此,研制快速有效的数据中心视频异常监控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保证视频异常监控处理的效率,异常情况的快速检测非常关键。因此,本文尝试从该方面对传统视频异常检测技术加以改进,以实现对校园数据中心视频异常检测的高效处理。
1 总体方案
目前,视频异常检测机制根据其应用行业及场合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算法和实现方案,其中,异常情况的检测技术也有所不同,大致分为异常目标检测和异常区域检测两种。校园数据中心因其监控场合的特殊性,主要采用异常区域检测的方案。本文提出的改进后的矩阵差分检测模型实质在于以常规的背景差分算法为基础,该方案的处理流程简述如下:
(1)系统初始化,并初次设立背景帧。由于数据中心中正常情况下是无人进出,背景模型受运动目标的影响较小,仅考虑室内外光照变化,疑似火灾或疑似非法闯入等情况对监控画面背景造成改变。因此初始化时,可考虑直接采用监控视频的前导有效图像帧序列的某一帧作为背景帧。
(2)系统初始化完成后,会不断地从图像缓存中读取现场视频图像帧序列。每新读进来的图像帧,应首先同已建立的背景检测模型进行差分运算比对,其差值与预先设定的阀值比较,如超过则判断有疑似情况发生,将差值变化区域作为异常情况区域提取出来,建立异常背景模型。后续的监控图像进来,直接与该异常背景模型进行对比,当累计值超过门限值时,进行报警。
(3)长期工作时,为避免误检和漏检,系统应强制清空异常背景模型,使异常背景模型失效,重新建立异常背景模型。
2 模型建立与实现
2.2 差分计算
3 矩阵加速
在进行异常情况检测时,计算量主要集中在背景模型更新和异常情况判定两个步骤。如直接进行全尺寸的差分运算,综合视频图像序列的连续叠加效应,其计算量巨大。同时,经研究发现,因数据中心机房场地条件特殊性,即使出现异常情况,其反应在监控视频图像中的位置范围和移动轨迹呈现聚类特性。因此,在进行差分运算时,可借助矩阵加快处理速率。其思路如下所示:
(1)将当前视频图像以像素为单位做矩阵化预处理;
(2)下一帧视频图像进来做矩阵化预处理;
(3)做差分运算,即进行两帧图像的像素点矩阵遍历比较后,若出现像素点异常,即疑似异常运动目标出现时,将对应像素点的矩阵编号抽取出来形成背景模型;
(4)依据如前所述的聚类特性,按照“九宫格”像素点关联原则优先将疑似像素点的临近编号抽取出来,读入缓存;
(5)新的视频图像进来矩阵化预处理后,仅抽取前述处理中出现疑似异常情况相同矩阵编号的像素点序列,与背景模型遍历比较;
(6)重复以上步骤。
利用矩阵加速的实质将原先的像素点集合差分运算转变为视频图像像素矩阵的行遍历或列遍历比较;同时,读入缓存中的像素点序列已对异常情况进行了简单预判,将差分运算的范围和计算量尽量控制在局部,从而有效降低计算广度和复杂度,提高了运算效率。
4 结语
本文尝试对传统技术加以改进,利用背景分析法和时域分析法两种方案之间较强的相关性,针对背景分析法对监控场景变化敏感的缺陷,采用局部时域分析法对其模型进行优化,同时利用矩阵来加速其差分运算过程,以实现快速有效的异常检测。本文设计的数据中心机房视频异常监测系统,可在保障数据中心监控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谢锦生,郭立,陈运必.赵龙.基于时空惊奇计算的视频异常检测方法[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年01期.
篇8
随着3G业务竞争的日趋激烈,TD-SCDMA网络的不断建设与完善,基于BBU(基带处理单元)+RRU(射频拉远模块)形式的分布式基站已经成为室内信号覆盖的主要方式。3G网络大量使用分布式基站架构,RRU和BBU之间需要用光纤连接,一个BBU可以支持多个RRU。采用BBU+RRU多通道方案,可以很好地解决大型场馆的室内覆盖问题。与2G时期单纯的语音、较少的数据业务不同的是,TD-SCDMA的分布式基站主要为用户提供更高速的数据流服务,建设具有比2G时期更加稳定、更加可靠以及带宽更高的无线网络。
RRU拉远模块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3G网络的信号质量,加强RRU拉远模块的实时监控、准确定位故障点、高效排除故障,不仅是公司业务收入的可靠保障,也是客户对公司优质服务高度认可的有效途径。
然而移动TD-SCDMA分布式基站在选址、安装、供电及工作方式都有别于以往的直放站,其高速增长的数量、密集的分布和多样性的供电方式无疑对维护人员提出的巨大的挑战。现阶段RRU拉远模块的监控与维护工作已经纳入到日常考核范围,建立一套集动力环境监控、地理信息查询、综合故障判断于一体的维护辅助管理系统有着深远的意义。
1.1监测对象概述
由于BBU+RRU实际组网情况非常复杂,本系统根据其供电方式,按室外覆盖及室内覆盖两种方式进行分别说明。
1.1.1 RRU室外覆盖型
室外覆盖方案主要是城市内宏覆盖、郊区、平原、丘陵地区的宏覆盖,RRU安装楼顶、铁塔等建筑物的室外上。
说明:RRU侧距离BBU侧较远,直接在RRU侧增加室外电源对RRU进行供电。动环监控系统需要分别对RRU侧室外电源,BBU侧基站组合电源进行监控。目前我们只对BBU侧基站组合电源进行监控。
RRU侧距离BBU侧较近,直接从BBU侧组合电源拉线供电。动环监控系统只对BBU侧基站组合电源进行监控。
1.1.2 RRU室内覆盖型
RRU侧直接从本地组合电源进行取电。动环监控系统需要分别对RRU侧室外电源,BBU侧基站组合电源进行监控。
1.2监控需求
1.3实现方式
由RRU后备电源提供智能接口协议,通过智能接入方式(RS232/RS485)实现与监测模块的对接,检测模块通过短信方式将RRU后备电源数据传送至监控平台并短信发送至维护人员手机通知。
2.详细技术内容
在系统网络架构设计上,充分考虑现有动环监控网络及资源,除了增加必要的硬件设备外,尽量利用原有的动环监控系统设备,合理调配网络资源,使整个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动环网络资源,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化组合。
采用3级架构:前端监测设备层、数据传输层、监控中心层。
RRU监测设备层RRU监测模块
RRU监测模块具备智能设备解析、无线传输功能,即现场只需安装一台RRU监测模块即可完成智能设备接入及网络传输。
传输层短信网关
该层主要为RRU监测模块和监控中心提供数据通道。目前河北省各地市动环监控系统中已经建有短信网关,可直接利用现有短信网关进行组网。
监控中心依托动环监控系统的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依托于各地市动环监控系统原有监控中心,利用动环监控系统原有服务器,后台采用独立监控终端,实时监测各地市覆盖范围内RRU拉远模块相关的工作情况,接收各项告警信息,统计分析各项监控指标。
2.1传输方式比对
在前期方案设计阶段,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最终确定采用短信方式,具体如下:
(1)RRU后备电源监测信息量少,一条短信可实现全部数据的监控。
(2)短信模块体积小,直接集成在检测单元内部,不占用空间,投资成本低。
(3)系统设计无故障时为每天(可自定义)采集一包数据,当前端有告警时主动上传一条短信。
(4)短信通信的稳定性高,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5)中心平台使用移动短信网关与现场终端进行短信通信,使用socket控制短信的收发,加快了平台的处理速度。
(6)由于收发短信即时完成,不会一直占用基站信道,只用了较少的基站主业务资源,完成对延伸系统相关参数设置和告警上传。
2.2短信方式介绍
RRU监测模块内置无线通信模块,使用2G网络的短信方式进行组网,完成短信的收发控制。中心服务器采用短信网关与RRU监测单元通信,完成短信收发。
中心服务器在接收到RRU监测模块发送的告警短信时,会连同RRU监测模块内的SIM卡号码同时转录入数据库中,通过SIM卡号码识别其相对应的RRU拉远模块编号,同时可调用数据库内此RRU的相关信息,实现对RRU拉远模块的各种信息监测。
工作流程介绍
在无告警状态,监测单元可以定时将RRU后备电源数据传送至监控平台,当产生告警是时,监测单元自动将报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送至监控中心。
2.3主要技术创新点
a.全新组网方案。
引入了新的动环监控组网方案,为复杂传输模式的基站、小场景站点提供了动环监控接入困难的解决方案。
b.故障快速准确定位。
通过在动环监控基础上增加“设备及线路路由组态显示功能”,用户通过监控终端软件,可以查看各个设备的安装位置和供电线路的信息,使维护人员可以方便、及时、准确的对故障定位,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及维护质量。
c.与现有系统的完美结合。
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动环监控系统平台基础上,对动环监控系统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与完善,对综合接入站点及RRU站点等小场景站点的动环监控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电子化管理。
所有纳入监控平台的RRU后备电源均实现电子化管理,通过平台可以了解RRU后备电源的安装时间、地点、型号、厂家、容量等信息。
e.充分利用现网资源。
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传输资源,节省了投资,为分布式基站系统中的RRU站点寻求了一种合适的动环监控系统FSU-LSC的组网方式,稳定可靠且低成本解决了RRU的监控问题。这为研究RRU以及类似于RRU的场景下动环监控系统测点标准化方案,以及为其他专业类似非通信业务接入动环监控系统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f. 广泛的支持能力。
方案中所提及的核心设备,在一种设备中支持了目前可知品牌的所有电源情况,使得系统本身适应能力更强,系统本身的维护更加简便。
g.强大的报表功能。
通过动环采集的数据资料,结合RRU的使用维护特点,生成一系列的报表文件,对于分析RRU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为维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资料,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3.应用情况
目前已在基站安装该系统做为试点。基站维护人员可以主动通过该系统迅速、方便快捷的了解每个RRU的信息,极大减少了代维人员的工作量。
此系统颠覆性的改变了现有RRU的使用模式,他将原有的被动型的维护模式―网管中心发现故障通知维护人员,维护人员到基站现场进行故障处理的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主动维护模式。该系统的使用符合集中化监控和维护、预防性的维护的精神,对于集中化维护和预防性维护工作均有积极意义。
篇9
供配电系统奠定基础
机房内的供配电系统是机房建设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解决方案按照一级负荷考虑进行设计。其中的辅助设备配电系统主要为机房内的空调、新风、辅助插座、工作照明等辅助设备提供电源,由市电直接供电;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配电系统则采用市电与备用电源(发电机、UPS等)冗余供电这种运行方式,以保障电源可靠性的要求。
方案中的机房设备间设两个配电柜,分别为机房专用动力配电柜和UPS输出配电柜。动力配电柜为辅助设备配电系统供电控制柜,柜内市电开关对机房内空调、普通照明、新风和普通维修插座等供电进行控制。而UPS输出配电柜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配电系统供电控制柜,UPS的输出工作电源都接自该配电柜,并预留多个接口方便系统的扩容。另外,整体化的设计使得配电系统的设计合理、布线整洁,提高了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冗余并机提供电力保障
由于计算机设备需要进行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实时传递,直接关系到业务运营,所以对电源的质量与可靠性的要求最高,其供电由市电加备用发电机保证,系统同时采用UPS不间断电源,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计算机设备对供电电源质量的要求。市电电源供电与备用发电机供电在机房配电室进行切换,再经过UPS不间断电源对计算机设备供电。
科华公司可以针对各企业的现场应用特点,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按需定制的UPS解决方案,如后续有扩容需求以及对系统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用户,建议采用并联型UPS。本方案以主机为大功率FR-UK并联型UPS为例进行说明。FR-UK系列UPS是专为数据中心、网络机房、智能精密设备(如测量装置、工业自动化设备等)设计的超高性能不间断电源,单模块功率范围80k~800kVA,是真正的双变换在线式UPS,可按需扩展。
FR-UK具有节省投资和运维成本以及绿色、环保高效等特点。FR-UK采用自主专利的无主从自适应并联技术,可在线任意并联扩容或N+1冗余并联,实现“边成长边建设”; 强化的组合结构机柜适合多机并排摆放,可节省机房空间; 采用智能风机调速控制设计,风机转速随着负载容量大小的不同智能调整,能延长风机寿命,降低工作噪音; 电磁兼容特性不仅可以完全滤除各种电网干扰,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和消除UPS自身产生的干扰,减少电磁辐射; 模块化高标准工业级设计,各模块分别设计在独立的、可拔插的结构模块上,全部由正面完成维护,大大减少维护时间,任何情况下均会自动选择一路输出对机柜进行供电,负载不会出现断电。
此方案还可根据中小企业用户投资情况逐步扩容或冗余供电,兼顾了价格成本和高效性能,非常适合寻求优化总体投资成本的中小企业用户。
另外,机房内小型机、服务器、交换机、打印机等设备由UPS通过输出配电柜供电,为防止设备用电时的相互干扰及用电时的安全性,主要设备采用一台设备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的回路均采用单回路单开关的形式供电。设备用线的线径均以设备用电的2~3倍设计。考虑到级联配合等因素以及开关动作特性曲线,配电柜内所用空气开关、电器均满足计算机系统电压、电流的要求,所设计的供电路数能满足主机和外部设备的使用,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相互干扰。
监控系统
巩固绿色节能理念
根据机房动力及环境设备的监控项目及具体要求,整体机房解决方案中设计了智能集中监控系统。各前端智能仪器如空调、UPS等通过传感器不断采集前端设备(如消防报警系统、环境温湿度测量、电池组等)的数据(如电压、温度、信号状态等),以RS-485远程控制网络的形式与工控机的设备驱动板直接相连,实时地将前端智能仪器收集到的设备数据传递到控制中心计算机内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再把监控计算机发出的下一步监控指令进行必要的转换后传送到各前端智能仪器以便执行,从而指挥现场各设备、系统的工作。通过这种高效率、有条不紊的过程,使整个监控系统实现了全自动化。
这种监控方案不仅对机房供配电系统、UPS系统、空调系统进行监控,还对消防系统、保安系统(门禁系统、闭路监视系统、通道报警系统)以及漏水检测系统等环境设备提供完善的监测和控制功能,实现了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统一界面管理,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另外,防雷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也是本整体解决方案关注的环节。科华整体机房解决方案为总电源安装了大通流量的电源避雷器,作为电源系统的第一级保护; 在UPS电源输入端安装电源避雷器,作为电源系统的第二级保护。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数据中心机房,线缆众多,不便于维护和管理,科华整体机房解决方案采用综合布线解决方案,对空调、电力电源、消防、防雷、监控及照明等系统线路走线进行统一设计和施工,统一安排线路走向和统一施工可减少用料和施工费用,也减少了对机房空间的占用,既提高设备的工作能力又便于用户扩充,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科华公司供稿)
点评
篇10
【关键词】通信基站 动环监控 方案讨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通信方面,通信基站越来越多,动环监控的组网方案越来越多,本文就对于通信基站动环监控组网方案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
一、传统动环监控组网方案
传统动环监控组网方案有两种,环式组网和链式组网。
(一)链式组网
链式组网以汇聚设备的存放地来分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直接将汇聚设备放置在县城,以点对点的方式将电路汇集在县局的汇集设备上,之后将线路接入动环平台上,这种方式的通信基站同样没有形成环状,而是以链式结构进行数据的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式是单向不可逆的,通信基站建立点在县城的中心,对于这种方式大的网络接收容量,参考着各个厂家的设备的汇集功能来设置,对接收设备的水平要求比较高。对于市县之间的传输资源比较节省,但是在县局的接收设备上的资源消耗比较大。一种是地级市的基站以点对点的方式连接在动环平台。但是这种方式的传输设备整体上不成环,成链状连入县内的传输网,一般汇集设备的地点都在地级市中心,为了对于电路进行保护,在传输平台的数据传输方式上,只允许进行单点联系,这样不仅保障了电路的安全,还使得网络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但是对于县城当中的汇集节点的资源占有率很大,这样要增加接入设备缓解压力。
(二)环式组网
环式组网也可以分成两组,环式传输和虚拟环式。①虚拟环式指的是在各个通信基站进行虚拟电路环的建设,环上的中心节点进行动环平台的接入,这样虽然通信基站的相关传输设备没有进行成环,但是传输网能够虚拟成环,这样对于电路的保护就要依靠相关协议了。但是这种组网方式也有缺陷存在,那就是在虚拟环状线路中的两个以上节点出现问题之后,整体的虚拟环状线路都会陷于瘫痪状态,但是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电路的数量,能够使得使用更加安全、经济。②环式传输指的是各个通信基站的信号采集地点进行传输环的建立,环式汇集设备的设置地点还要放在地级市的中心,这样能够降低县局和接入层的传输电路,也能够具备较高的网络安全性,但是成环需要很高的要求,环式传输还没有得到大规模普及。
二、通信基站的动环监控组网方案的研究
(一)动环监控组网的定义
动环监控组网实现的方式主要是进行计算机网络监控,对于环境的监控通信基站基本上进行单独组网,不和计算机通讯网络联系。对于通信基站来说,一般占用电脑节点资源不大,而且信息汇总之后只需要一条集中线路就能够进行传输,这样使得设备要求大大降低了,使得动环监控组网实现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了。
(二)进行计算机通信组网的优点
通信站点的建立使得组网的质量更高,而且如果基站出现设备或是线路问题不会影响到环境监控,并且对于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占用率不高,这样能够使得设备要求大大降低,使得组网的成本减少,使得经济效益提高,并且这种组网方式线路大的接入效果很好。
三、组网方案的讨论
(一)实行短信组网方案
进行短信组网的方式是利用一些智能设备进行指令的输入来开展具体的操作,这样还能够提高数据收发的频率。因为智能设备通常不能进行设备指令的操作,因此组网监控的模式不能进行短信组网的无线组网方式。应用短信组网方式的主要是底端解析组网,这样能够将信息有效地储存在短信当中,利用无线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使得各个监控站点都能够及时的受到数据。
(二)实行GPRS组网方案
实行GPRS组网方案主要优点在于不用利用智能设备进行指令的操作来实现数据的收发,因此对于数据不用进行其他处理,这种方式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收发。利用GPRS进行组网,系统在双方进行通信的过程当中自动接入网络,利用sim卡进行网络地址的获得,可以利用公共网络也可以利用私人网络,注意使用公共网络的时候对于数据要进行加密。
(三)实行短信和GPRS混合的组网方案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能够了解,短信组网和GPRS组网两种方案当中都存在不同的优缺点,但是在日常的应用当中,我们可以将短信组网方式和gprs组网方式进行组合,利用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进行动环监控组网。主要是利用短信组网方案,gprs组网方案是辅助。在进行日常的工作当中,短信组网方案是进行数据传输的主要模式,但是当数据比较庞大,需要比较高的带宽或是数据的实时性比较强的时候,就需要利用gprs组网模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后可以恢复短信组网模式继续使用。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逐渐进步,也逐渐利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通信基站的建立使得动环监控组网逐渐实现,本文对于动环组网监控方案进行讨论,对于我国的通信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加扬,李华军,杨楚等.动环监控系统无线传输组网方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