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道德观范文
时间:2023-03-25 06:4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道德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47-02
【关键词】 自我;社会价值;道德;青少年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道德判断能力是个人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识,对某种道德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和选择的心理过程。近20 a来,国内对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1-3]。国外以价值观与人格特征或人口学变量的关系研究较多见[4-5]。
为了解我国青少年的自我价值感、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观,旨在进一步推动价值观念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研究,为当前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提供参考,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上海地区高中学生87名,大学生505名,共抽取被试592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1)价值观问卷。该问卷有14种价值观,要求被试根据对自己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其中排序1为最重要,14为最不重要。14种价值观分别为自我观、法制观、审美观、亲情观、公正观、国家观、友情观、健康观、群体观、财富观、生态观、人权观、集体观、关爱观。(2)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SE)。该量表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包括人际价值感、心理价值感、道德价值感、生理价值感和家庭价值感),共13个维度。(3)上海地区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该测验共有4个道德情境故事,以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道德矛盾为依据编制而成,分别代表自由与自律、公与私、义与利、平等与公正等道德矛盾。该测验同时测量道德思维中的态度内容和认知结构2个方面。采用2种评分方法,一是总分评分,二是P分评分。本研究采用总分(T分相加)评分,即计算4个道德情境故事各阶段论据的得分之和(道德判断能力得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价值观与自我价值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见表1~3。
2.2 价值观与道德判断能力之间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每个故事被试的T分相加来计算道德判断能力得分。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高中生和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总分和14种价值观的等级分数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通过对道德判断能力高分组和低分组在14种价值观的排序分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道德判断能力高分组在公正观上的排序分显著低于低分组(P<0.05),在人权观上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
3 讨论
通过对上海地区大中学生价值观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观除与个人取向的自我人际价值感有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部分自我价值感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越是认为自我观重要的个体,自我价值感越高,个体更加关注自我的发展和成长,在自我价值感的体验和自尊水平上就会相应提高。另外,自我观与个人取向的自我人际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此同时,群体观与自我人际价值感间却存在负相关。表明越是认为自我观重要的个体,人际价值感就越低;而认为群体观重要的个体,人际价值感就越高。提示当个体与他人一致时,自身的意愿和行为同样能较多地受到他人的支持,这样体验到的人际价值感就越强。假若个体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即重视自我观,也许会忽视他人的需求,在人际互动中体验到的价值感就越弱。
群体观作为一种属于社会取向的价值观,除与上述讨论的自我人际价值感存在负相关外,与其他部分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个体越重视与群体的思想一致,所体验到的自身潜能发挥和完善的空间就越小,因而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就越低。提示在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自我观和群体观的协调平衡。
国家观作为另一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与部分价值感呈显著负相关。意味着越是认为国家观重要的个体,体验到的自我价值感就越强,即国家观重要的个体在自我情感体验上会产生正向的自我评价,使得自我价值感增强。
高中生财富观与部分价值感呈正相关,表明越认为财富观重要的个体,自我价值感越低;大学生财富观与个人取向上的自我道德价值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可能原因为,高中生多认为财富观重要的个体会被理解为拜金主义,从而降低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使得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变低;而大学生对财富观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已不会将重视财富观理解为拜金主义,而将财富看作为成功的标志之一,不会由于重视财富观而降低对自身的评价,由此也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对高中生与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笔者原来的假设不符。可能是由于道德判断能力反映人的道德认知水平,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而价值观是一种信念体系,持久的价值观体系也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因此不存在相关。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文萍,李红,马宽斌.1987-2004年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纵深研究及教育建议.社会科学家,2005(3):65-70.
[2] 史清敏,余继爱,罗咸林,等.深圳与北京中学生价值观特点比较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47-51.
[3] 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57-63.
[4] SONIA R.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personal values.Pers Soc Psychol Bull.(Thousand Oaks),2002(28):789.
篇2
晚上,我躺在床上,遥望着夜空,星星总会在空中看着我,像眼睛,一眨一眨的。这不禁会使我想起那充满信任的眼神,那和蔼可亲的笑脸,那只温暖的手……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换了一位数学老师,初来乍到,给我的感觉只有“严厉”二字。渐渐的,我们相处久了,才发现她是位非常幽默的老师。下课后,我们会一起讨论一些数学题,像朋友一样。当然,这一切都是以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为前提。我一向在老师心目中是优生,所以老师非常相信我。因此,她并不经常抽查我的作业。这不,又是一个星期一,像往常一样,在数学课上,大家把自己的作业拿出来,等待老师抽查,我自然也不例外。于是我把感觉良好的作业摆上了桌子,谁知老师今天竟心血来潮地说要抽查我的作业。突然我才发觉自己竟忘了做一个练习册上的题!“这下完了!”可我又转念一想:“说不定老师会念在平时的关系上放我一马。但愿如此。”想完,我不禁打个寒颤,冒了一身冷汗。于是我赶紧抬起头,窥视着老师的反应,起初,老师还是像平常一样笑容可掬,等她一打开我的练习册时笑容就凝固了,转瞬即逝。没想到,老师仅仅只是批评了几句,让我补上。就这样心惊胆战地过了一个上午。中午我又把作业补上了。下午,我小心翼翼地将练习册捧在手上,踮起脚,走进办公室,生怕吵醒了其他老师。没想到老师已站在窗外,仿佛早已料到我要来。只见老师温和地说“Holle!”我马上回过神,颤颤巍巍地说道:“老师,这是我的作业。”我恭恭敬敬地将练习册递了过去。老师耐心细致给我检查了,事后,老师对我细心的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我听后点点头便一溜烟地跑了,那天下午,我想起这件事还惊魂未定……
晚上,我躺在床上,又遥望着夜空,星星总会在空中看着我,像眼睛,一眨一眨的。这不禁又使我想起了充满信任的眼神,那和蔼可亲的笑脸,那只温暖的手……
篇3
我们在报道中着意区分了“价格敏感人群”和“价格不敏感人群”,实际上强调的就是“公费”和用于“公费行贿”的消费与普通消费之间的差异。我们原本也试图量化这部分市场份额比例,但说老实话,我们大量得到的是感性的、很难交叉印证的信息。它可以满足八卦和窥视欲,它能满足和刺激我们对社会不公和不良现象的愤怒情绪,它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体制、营商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但它不足以成为我们判断这个市场被政府反腐政策左右影响程度的依据。
这个“价格不敏感人群”和奢侈品商家所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在背后无疑隐藏着一些阴暗的东西。但就如同瑞士银行业“为客户保密”的传统所传递的,这是商业文明的根本所在。银行业如果通过判断谁是“好”的或者是“坏”的客户来决定是否公开信息,就意味着银行业在行使警方的功能,这最终会摧毁商业体系的根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有关市场份额的调查没有结果,相比商业社会中契约、诚信和最基本商业道德的遵守是更有价值的一件事。就像前一段我们也反对“自由”查询任何公民的购房信息,更会对内部人士不管出于什么正义目的的公开“披露”所掌握的信息持批判态度,什么时候“告密”都是一件可耻的事,更何况他一定违背了他的基本职业道德,这种行为更丑陋。
在本期的封面故事中,尽管灰色地带消费的市场份额和影响程度还不能量化,但我们还是可以判断出:对于整体市场而言,政策影响不大;确实存在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但这与奢侈品公司对新兴市场了解不够有关,与新的购买行为和方式有关,与“价格敏感人群”也就是新兴中产阶级消费习惯有关。
篇4
年轻教师的误区
我走访了很多中学,发现教师队伍普遍处在更新换代的“关口”。老教师已经极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是深知过去教育弊病的一代人。那时,学生的个性不被尊重,学生与教师是完全不平等的关系。现在,这一批人走上了教师岗位,不免满怀雄心壮志,想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他们从孩子的崇拜和爱戴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认为自己进行的是“爱”的教育,因为自己是借助“爱”使孩子信服的,这有别于过去的“命令式”教学,借助命令使学生顺服。这些人尝试的勇气是值得嘉许的,但其实,这仍是走入了教育的误区,与过去的老师并无实质性区别。
我们不妨想一想,教师这个职业一向是非常辛苦和烦琐的,为什么教师却始终愿意去辛勤付出?这不能单单归因于教师的觉悟高和制度的约束,而应该是有赖于教师能从工作中得到的极大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这些感受的标准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一直变化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教师会面对学生的整齐划一而感到管理有方,所以很多教师并不懂得尊重学生,不懂得保护学生的“神经末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过于简单和专制”的时期。现在时代变了,社会主流思想崇尚“以人为本”。在教育界,尊重学生的个性渐渐成为了大家的一种共识。自然而然地,教师们也就会希望在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中获得成就感。
但如果投入过多的期许,这就会慢慢演变为一种“爱的交换”。换言之,很多年轻教师还是把一个班级当作一个个人的“王国”。用一个不恰当的对比是,过去强调“法治”(用纪律管理学生),现在强调“仁治”(用爱心感化学生)。但其实,二者都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也没有从一个管理者的身份中真正转型,只不过管理的形式变了而已。
教育的根本目的
让我们关注一下教育的根本目的,因为这是上述讨论的前提。或许,长久以来,我们就在教育的身上附着了太多外在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是各国教育界普遍、反复议论的话题。杜威有一种“教育无目的”论,他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本身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当然,人们对于他的这一理论褒贬不一,其理论也确实有失之偏颇和不当之处。但是,他至少确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教育的目的应该尽量存在于教育内部,也就是受教育者本身。我愿意这样认为: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自己可以找寻到目标,并进行有益的改变和尝试;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实现对人的教育”,即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自我管理者。这种责任心,不仅仅是对社会、父母等外界负责,而是遇到任何问题都能不逃避,完全地对自己负责。
明晰了教育的目的性问题,让我们回到师生相处这一问题上来。事实上,在周围的现实中,能与学生有目的上的默契、过程上的合拍的教师太少。很多琐碎的问题可能会使教师忙乱无措、漏洞频出,每天疲于应付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突发状况”,并带着这些逐渐进入“职业茫然期”,最终妥协于人强大的、可怕的对于环境的适应力。
营造良好的班风
师生共同的倦怠是很多问题出现的根源。如果教师过于沉溺在学生爱的拥戴中,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话深信不疑,那么,指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反而会出现种种新的弊端。譬如,很多年轻教师太重视细节而不善考虑全局。可是学生毕竟处于成长期,他们的情绪和认知变化是激烈而难以预测的。如果教师过于关注师生的情感联系,并希望依靠这种联系使学生信服于自己,那么稍有不慎,就会使学生出现误解和认知上的偏差。因为一个教师无法保证每时每刻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细微变化。如此一来,不仅使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出错率高。
所以,更好的办法不在于细微而周全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是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如此,学生会自动校准做人和学习的标准。他们会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然后形成良性循环。一个班的风气有多重要,我认为是无法估量的。经过我和同事不成熟的研究,发现中学时一个班的学生,或者是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在毕业后,及至他们进入社会角色若干年后,还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明显的共性,这主要体现为为人处世的类似风格。很多人认为,大学是培养一个人气质和素养的关键时期。殊不知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很多“微动态”可能都会被逐渐强化,直至成为他的个性特征。
在这个方面,有很多言论被人误解和曲解。譬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或者是“不能实行分层教育,否则会培养不出学生的民主精神”“不能打击学生自尊心,所以要鼓励教育”,等等。但事实上,这些理论的实践往往都是需要条件的。如小班教学和摆脱应试教育可以说是必须的条件。现今的情况是,很多学校一个班级往往动辄六七十人,同时现行的教育制度中,考试仍然是极为重要的目标。在这种高压之下,学校、社会、家长出于种种担心和考量,也不给教师足够的权力。这不正是一种悖论吗?对教师的不够信任和不够尊重(当然,这与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是有很大关系的,此处不提),使得他们的教育动作缩手缩脚,反而离个性化教育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要顾及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仅凭教师一己的努力是难以做到的。当然不乏有个别非常有经验且非常有魅力的教师可以做到,但大部分教师并不可能做到。所以,最重要的是让良好的班风循环起来,让班级里始终有浩然正气存在。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学生在动荡的情绪中不会自我放弃,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听起来似乎老套,但处于现下的教育环境中,这仍不啻为达到人文教育的最佳手段。
学生需要榜样的力量
在班风的培养中,榜样教育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树立榜样,并多表扬榜样。有的新老师认为如此会伤害其他学生的自尊心。但其实,尊重每个学生与褒扬优秀分子并不相互违背。榜样的标准不仅指学习成绩,更要包含性格、品格。树立榜样的同时,教师不可以给任何一个学生特权。只要教师心怀公平与公正,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还有的教师基于模糊的童年经验,过分低估了学生自我恢复的能力,认为过于褒扬优秀学生,落后生就会出现自卑等状况。要知道,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信息闭塞,网络不畅,学生才会容易崇拜老师并无条件地相信老师。因为信息的不对等使得落后生的心理落差可能完全因优等生而起,但在如今的时代,社会的影响力远远要比任何一个教师都大。在各种信息良莠并存的情况下,帮助学生拥有蓬勃向上的力量,是可以有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辨知力的。若盲目追求平等,其结果可能不是平等,而是整体的混乱。
需要注意的是,树立榜样并非是把学生分出等级,而是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相应的目标。我们以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来实施表扬,以其与相应目标的差距来实行惩戒。唯此,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同时,目标要让学生自己设定。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为自己而努力的动力,不是为老师学,为家长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意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自我满意”,而非完成某个他设的既定标准。当然,有关学习的目标可以由学生自己设想,教师进行指导。然后我们根据不同的目标类型,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各种活动中展开组间竞争、组内互助,小组成员荣辱与共。同时,也要及时开展组间互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对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很多老师是不够重视的。但在学生所处的年龄段,集体主义是一种情感归属的需要,这可以使学生明白自我的定位,并有效地进行与同伴间的交流。如果可以让学生明白,他们是为自己而学习,同时自己也会影响到集体,那么这种动力和约束力才如磁石一般,具有持久的作用。教师最需要在意的,不是口号是否高大全,不是家长、领导是否认可自己的工作,而是是否真正给学生创造了宽松、自由、平等、竞争的人文氛围。
教师的自我定位从一个管理者到一个引导者的转型,需要教师心态的彻底改变。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要关注到,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多元社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虽然不能低估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力,但也不能高估它。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动员学生自主找寻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学习自我调节。教育界不能因为一些个案而过分夸大一个教师的责任与影响力,这反而会使教师不敢展开工作。
篇5
2、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牺牲,人活着就是为了快乐和幸福,你之所以爱她也是想让她快乐和幸福,而因为她快乐所以你快乐,因为她幸福所以你幸福。
3、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4、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
篇6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
一、道家思想中传统教育管理理论
道家创始人老子指出 “法令滋彰, 盗贼多有” , “我无为, 而民自化”, 倡导“行不言之教”。其教育管理思想就体现在其理论的“无为而治”之中,主张淳淳,自然,反对束缚人性的礼仪 伦理制度。其所倡导循法与“道”的思想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希望人类活动不受政治权力的干预影响。期望人能抑制欲望的奢求,恢复自然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仁”。这实际上都是教育管理者顺应自然的方式管理,而不是强加的管理思想。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无所作为,他说,“无为无不为”。
道家思想还主张无知、无识、无欲、无情,甚至于“无已”。但作为中华的文化精典道家思 想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教导他人。道家不仅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管理理论。如“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庄子》也就是说,幸福)意思是鱼没有水就不能生存而人要是溺水会死去。人和鱼两者有着不同的特质和习性。因此,管理者应充分关注个体之间的不同,追求达到良好效果最佳的方式。此外,强调“自然之天”的理论,天既是自然的。《庄子?秋水》篇说:“牛马四足月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日无以人灭天” 。牛马四足是自然的,与生俱有的,庄子认为此乃天性。给马套上笼头,给牛穿上鼻子,这是人为的、违背自然。
二、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不足
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源于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是西方教育管理思想的渊源,关注学校管理结构、功能等事项的研究,强调教育工作者的表象工作效率。
(一)为管理而管理,制度僵化
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可现在的学校要应付的行政事务、各类检查太多了,学校行政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方面体现出为管理而管理,管理制度僵化的现象。以学校管理中的课程管理为例,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每年会对各学校的课程进行检查,这种检查不但内容相同而且规则统一。然而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特设,课程设置与管理也千差万别,在不同学校之间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没有任何意义。另外,从学校内部来看,每一学期会对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然而有课程改动者寥寥,即不引入新课也不代谢落伍的内容,只是为了体现管理而管理。
(二)批量式教育管理模式,学生缺乏个性、创新能力。
现在我国学校管理方式如同工厂管理,以工厂对产品标准化要求规格统一的学生,如果不能达到统一的规格就会被视为不合格产品,不予发放毕业证书。长时间以来,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不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区别,在教学时间安排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实行统一的要求,以一种方式培养所有学生,以一套衡量办法管理各种类型人才,不顾教育管理的自身规律而任意施加管理,进行强制教育、教学管理,其阻碍了学生自的个性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伤害了学生的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埋没了不符合统一标准但又妨碍了有用人才的发展。例如,我国大学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入学后很难按照个人的意愿、喜好调换专业方向。并要求专业所有开设的课程全部合格才能毕业,即使是选修课不选也不能通过毕业审查。
三、道家教育管理思想对学校管理影响
(一)教育管理要遵循“道”的要求
在《道德经》中老子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道法自然”,指出“道”就是自然,主张教育管理要遵循其自然规律。要清楚地认识到管理是为了教学服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学习,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也要保持这种自然。例如,在历史课程的讲授中,教师认为这一部分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有相同的想法,那就应该离开课堂去博物馆。不应该要履行先向学校提出申请,并且在等得到答复后才可以去的管理规定。再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对工作者的文化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大学必须被打破培养“精英”为其任务的目标,必须要与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各型人才。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根据现实情况,顺应时代潮流,对当下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教育基本内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和改革。但到目前为止,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以其先行展的优势,依然占据教育管理领域主导的地位,教育管理改革的速度远远不能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要求。道家宣扬的“水”的思想将帮助我们更好、更自觉地顺时顺势的思考,关注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从而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承担教育管理者应承担的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时代任务,培养各种适应时展的领军
人才。
(二)教育管理制度在无为中求有为
在传统道家思想中教育管理者要做到“无为而治”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目地。这种管理就如同日常的水一样,看似没有无形、无态却也不可阻挡,可以滋润万物、也可以填充所有的形状。教育者以 “无为”、“好静”、“无欲”等行为及行为方式,给受教育者以行为示范和导向的作用,使受教育者自然而然的产生相应的情感,受教育者的思想或行为向教育者示范的方面转变,在实践过程中,将教育者示范的内容自觉的内化为自身品德。
篇7
【关键词】 行政组织;行政管理;领导沟通;沟通障碍;对策
在现代行政组织理论中,领导沟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领导沟通往往被形容为行政组织中流动的血液,是行政组织统一指挥与行动、消除隔阂与误会、确保工作效率、实现高效领导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沟通是行政组织运转的必备条件,有效沟通有利于领导目标的实现。
一、领导沟通在行政组织中的地位及作用
行政组织领导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类型,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履行行政组织职责的过程中,行政领导者为了有效实现行政组织目标,将某些信息传递给上级和下属,并期望对方做出预期效果的反应过程。
1、领导沟通是组织管理工作的基础
领导活动赖以存在的组织系统是一个由若干部门、层级和内外之间的沟通渠道构成的有机整体。领导沟通是把组织各层次、各部门维系在一起的动脉。离开沟通,领导意图的贯彻、组织功能的发挥以及管理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正是利用有效的沟通,来维持和实现组织的有效领导和运作。正如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明确指出的:“无论是计划的制定、工作的组织、人事的管理、部门间的协调、组织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沟通。
2、领导沟通是正确决策的保证
决策是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行政领导的任何决策都离不开信息,沟通则是收集、传递和使用信息的重要手段。如果领导者没有充分沟通,就不可能得到足够有效的信息,也就不能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提出正确的决策方案。事实证明,许多决策过程的失误都是由于信息依据不充分,沟通不畅造成的。
3、领导沟通是增强组织凝聚力的有效方式
有效的领导沟通能使下属明确组织目标,共享组织愿景;能够使下属获得有效工作的必要信息,满足下属的心理需要,进而增强组织凝聚力;能够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助于组织内部团结一致,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奋发力,进而促进领导者领导力的提升;能够促进组织内各个部门与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在组织内创造一种和谐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可以使组织成员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主人翁地位,提高对行政领导者和组织目标的认同感。
二、我国行政组织中领导沟通存在问题及成因
在行政组织中,各级领导都在强调沟通的重要性,但在领导活动中沟通却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行政组织中存在着领导沟通障碍,主要表现为:
1、信息反馈失调
行政信息反馈就是把行政组织活动及行政信息系统输出去的信息的作用结果返送回来,使之对行政管理活动和行政信息的输出再发生影响和控制作用。目前我国行政组织领导沟通反馈失调的主要表现,一是“报喜不报忧”、“上情不能下传,下情不能及时上达”;二是原始信息经过的中间环节太多,经过层次繁多的加工处理,使公众的意见和呼声不能准确地传输到决策层;三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单向输出,缺乏横向与双向的反馈交流。
2、信息失真
沟通的信息失真是在传送的过程中信息被歪曲,到达信息接受者手里的是被歪曲了的信息。我国行政组织中领导沟通信息失真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行政信息虚假;二是行政信息滞后;三是行政信息缺失。信息的失真现象在我国行政组织的领导沟通中尤其严重,诸如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都是信息失真的典型表现。
3、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领导沟通所依赖的信息在相对应的组织、部门或个体之间呈现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一方占有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优于另一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信息接受者在沟通过程中陷入了一种“无知”的境地,他们不得不被动地接受现实,也就不可能对事物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进而制约其它环节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克服我国行政组织中领导沟通障碍的途径
1、提高领导者沟通艺术
对于现代领导者来说,必须精于和人沟通交流的艺术。首先要进行换位思考。通过换位思考,行政领导者与下属可以相互了解、增强信心,建立信任关系。其次要善于倾听,保罗•赵说:“沟通首先是倾听的艺术”。倾听是领导沟通的一个重要方法,认真倾听,能激发对方的谈话欲,促进更深层次的沟通。其次要给予及时的反馈。反馈可以是语言上的,也可以是非语言上的。三要创造良好的倾听环境。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倾听的效果。四要提高倾听技巧。如培养倾听的兴趣、了解对方的看法、使用开放性的动作,不要心存偏见等。这些都是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
2、注重个性魅力
即领导者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辅以适当的情感、话语、谈话技巧、肢体语言等来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谈到自己的沟通技巧时说:“当我在推动任何可能引起争论的事情时,我总是以最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来不使用绝对确定或不容怀疑的字眼,多年来这样的沟通方式使我推动许多棘手的问题一帆风顺”。由此可见,运用良好的个性化沟通可以使许多困难问题迎刃而解。
3、完善领导沟通制度
完善领导沟通制度,是提高行政组织领导沟通制度化、科学化,保证行政组织沟通渠道畅通,沟通过程有效的根本保证。
第一,健全信息传递制度。行政组织系统是一个由多层级、多部门构成的复杂系统,为了既能够把领导者的决策、规定、指示和任务,准确地传达给下级每一个部门,又要把下级部门的工作情况及时反映给相关领导部门,行政组织应该建立多渠道信息传递制度,让公众与政府部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与行政领导者进行交流对话,使公众的意见能够有比较充分和有效的方式公开表达出来。第二,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是指行政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其,公开有利于公众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读、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行政组织所控制的信息。信息公开有利于公民参与和监督行政管理过程,有利于改善领导者与群众和其他组织的关系,提高其他参与者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减少行败。第三,完善信息沟通监督制度。完善领导沟通的信息监督制度要建立沟通的纵横联系。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定的行政沟通体系,但应该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行政沟通体系内中央、省和基层各部门应建立起纵向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反馈信息;同时也要建立横向联系,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反映的重点和社会热点问题。同时,需对行政组织沟通的监督地位在法律上予以认可,方能确保对行政组织沟通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落实,监督行政组织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老年慢阻肺;自我管理;健康指导
自我管理技术 根源于心理行为治疗领域,是外国学者依据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方法[1]。它在国外被普遍应用与治疗和护理当中,自我管理[2]指在卫生人员的帮助下,个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保健活动。自我管理健康指导的目的就是让患者认知疾病知识,主动参与健康管理,以达到健康促进目的。鉴于这一理念首先要让患者认识到慢阻肺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并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健康管理。为此,医护人员对慢阻肺患者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指导。
1 慢阻肺的致病因素有接触刺激性烟雾、粉尘、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慢性理化刺激,气候寒冷和环境温度的剧变,以及对尘埃、尘螨、细菌、寄生虫、花粉和化学气体等过敏时都可加重对支气管黏膜的损害。特别是老年人因呼吸道和免疫功能减退,患病率较高。要教育他们远离这些不良刺激,具体措施是如下。
1.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戒烟 外出戴口罩,不要到人群多的地方;现在H1N1甲流正值高发期,更要加强自身保护,避免病毒、细菌及有害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1.2 预防感冒 可以用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核酪每周皮下或肌肉注射2次,每次2~4 ml,在发病季节前用2~3个月;卡介苗每周肌注3次,每次1 ml,疗程一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1.3 冬天注意保暖并加强耐寒锻炼 入冬前用冷水洗鼻,每天2~3次,每次2~3 min,也可冷水洗脸或自我按摩鼻部、迎香穴、风池穴以加强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
2坚持规律用药
无论是急性发作期或是缓解期都要教育患者听从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告知所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3 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慢阻肺患者因肺过度充气,营养不良、缺氧和肺部感染等因素,呼吸负荷加重,呼吸肌疲劳,通过呼吸肌锻炼,改善呼吸肌的耐力[3]。有二种方法:(1)缩唇呼气 缩唇呼气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使等压点移向中央大气道,可防止气道过早闭合。教会患者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嘴唇缩成吹筒状,气体经缩窄嘴唇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2)腹式呼吸锻炼 指导患者做深而缓的腹式呼吸,使呼吸道阻力减低,潮气量增加,死腔通气比例降低,气体分布均匀,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改善,同时,通过腹肌主动的舒张与收缩可加强膈肌运动,提高通气量,减少氧耗量,从而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耐力。患者取立为或坐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呼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体呼出,每分呼吸7~8次,每次10~20 min,2次/d,掌握腹式呼吸后应将缩唇呼吸融入其中,能有效增加呼吸运动的力量和效率,调动通气的潜力。
4 坚持氧疗
当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5 饮食管理
体重减轻和营养不佳是慢阻肺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共同现象。首先要安排好进食环境,进食前适当休息,以减少缺氧。病情严重者进食前和进食后应吸氧3~5 min,应少量多餐,软食为主,其次给予优质蛋白(在无明显厌食、腹泻、胸闷、腹胀情况下可以多吃鸡蛋、鸭肉、鸡肉等高蛋白食物,避免食用羊肉、狗肉等属热性食物)、适量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糖类和淀粉过高的食物可使体内二氧化碳产生增多,加速体内二氧化碳潴留)饮食,另外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A、B、C、E和微量元素;在秋冬季节为避免干燥气候对呼吸及消化系统的伤害,可以多补充水,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百合、梨、木耳、芝麻、萝卜、蜂蜜、莲子、藕等食物[4];限制钠盐,防止水钠潴留,加重肺水肿,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及膨化食品。
6 学会自己监测疾病进展的方法
咳痰、喘突然加重往往提示为急性加重期需要加强治疗,痰量增多、颜色变黄往往提示病原微生物感染应立即留取痰标本,做检验,并找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
7 心理护理
慢阻肺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患者容易烦躁、焦虑不安,鼓励家人经常陪伴与之交谈,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正确对待。
老年慢阻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而随着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慢阻肺患者日趋增加,必然给社会和他们的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他们进行全程的健康指导,加强患者健康的自我管理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 考 文 献
[1] 杨延忠,李志巧,黄丽.自我管理理论和方法对现代护理的启示.中华护理杂志,2003,11.
[2] 傅东波,丁永明,等.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评介.中国健康教育,2003,10.
篇9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选择现状简述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说,我国上市公司对融资渠道的选择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一些怪像。许多上市公司喜欢优先选择股权融资的融资渠道,忽略了债权融资。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象。
第一,内部融资偏低。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中,通过内部融资获取资金最低比例仅为1%,最高仅为22%。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内部融资获取的资金量远远低于外部融资。
第二,股权融资比例较高。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以股权融资为主,部分行业的外源融资占比很高。比如传播行业中外源融资占比达到了63%,房地产行业外源融资占比达到了42%。虽然较高的股权融资可以境地上市公司的负债率,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股权融资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会对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形成一定的阻碍。
二、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因素
(一)融资成本的影响
融资成本是影响融资渠道的一个重要因素,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所能获取的资金量,对于企业运转和长远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而言,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这两种渠道的融资成本均高于内源融资。这是因为内源融资的资金来源是企业不断累积的闲置资金,融资成本很小。债权融资可以分为债券融资和权益融资,权益融资在税后需要支出股息,而债券融资的利息需要在税前进行抵扣,两者相比,权益融资的成本要高于债券融资。
(二)融资规模的影响
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量决定了企业的筹资规模,是上市公司保持发展的基础。如果资金筹集规模过小,则获取的资金不足以维持公司运转,阻碍公司业务进行,无法推动公司向前发展;如果资金筹集规模过大,则又会出现一部分闲置资金,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还会降低资金利用率。不仅如此,还可能导致部分人员出现财务问题,给公司利益带来很大危害。
(三)融资速度的影响
筹资速度的快慢也是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股权筹资和债权筹资需要走的流程手续很多,审批时间较长,筹资速度较慢。如果公司急需资金注入,这两种方式则是不可取的。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手续简单,资金到位很快,可以满足资金需求很急的公司。所以,筹资速度的快慢可以直接对公司形成影响,应该根据公司资金需求的紧迫度合理选择融资渠道。
(四)上市公司发展阶段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发展阶段也是影响融资渠道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公司正步入快速发展期,那么应该主要考虑股权融资,以便迅速获取大量资金,用以推动公司开辟市场提高竞争力;如果公司发展已经步入稳定期,则应该主要考虑债权融资。这种模式获取的资金较为稳定,与公司的发展情况相符合,而且还可以适当降低融资成本。所以,选择何种融资渠道,应该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合理决定。
三、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探讨
(一)增发、配股融资渠道分析
增发和配股是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有效渠道。其中增发就是上市公司面向普通民众发行新股,配股就是上市公司面向公司股东配售新股,这两种手段都是一种直接融资的方式。增发在增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同时会降低股东持有股权的占比,引起股东的公司的控制权出现下降,能够对公司的股份进行稀释,避免权利集中。通过增发和配股引入资金,对上市公司的股东是具有一定利好的。目前,增发配股的融资渠道存在一个过渡扩大流通盘的问题,给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因此,有关部门对增发和配股制定一系列严格的审核措施,对上市公司的净收益、融资规模和融资期限等都做出了严苛的要求,避免出现一些有碍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
(二)银行借款融资渠道分析
银行借款融资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融资渠道,尤其对于继续资金支持的公司来说,更是最好的选择。银行借款融资就是上市公司和银行在还款期限、借款利率等方面达成协议,在还本付息的前提下,取得银行借予的资金。银行借款是许多上市公司都比较倾向的一种融资渠道,但是在实际中通过这种渠道进行融资的上市公司并不多,这就在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矛盾。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说,银行借款会提升公司负债率,对公司发展会起到一把双刃剑的作用;从银行角度来说,借出大量资金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银行需要在资金量等其他方面进行控制降低风险。所以,只有在上市公司和银行之间形成信息透明,才能提升银行借款融资渠道的使用率。
(三)内源融资渠道分析
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自身累积的资金进行融资的一种方式。内源资金的来源主要是物品折旧、收益留存以及企业本金等。内源融资应该是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优先选择,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内源资金的来源就是上市公司本身,具有成本低、自主性强以及抗风险能力强等优点;第二,进行内源融资是对上市公司自身资源的优化利用,可以强化公司财务管理和资金利用,有利于公司发展。
篇10
客观性原则
首先,不忽略事件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任何细节。新闻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发展趋势等方面深入分析事实的意义的报道方法。深度报道应对新闻事态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还原和再现,既要关注那些对新闻当事者有正面积极影响的事件细节,也不回避那些对当事人有负面影响,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细节,力求做到全面呈现事态。
其次,不夸大事件中的负面细节。深度报道对事件细节的关注是基于事实的关注,是对事实现象的还原,应该以记者现场观察采访中感官(眼耳口鼻、四肢)接收到的信息为准。为保证事实细节的陈述既准确,又尽可能详尽,记者的现场观察应做到细致、敏锐。
再次,不主观猜测、不下结论。记者不应空泛地分析解释,更不能主观猜测,甚至为事件定性。
(黄黎新/《新闻爱好者》)
虚假新闻屡禁不绝的原因
一是假新闻制造者基于个人目的,不择手段制造舆论。在利益的驱使下,个别人通过制造和传播虚假新闻来谋取经济利益。这些人要么以虚假新闻达到宣传、销售产品进而牟利的目的,要么以虚假新闻达到排挤竞争对手的目的。还有一些人把制造虚假新闻作为宣泄的渠道。
二是媒体职业道德的缺失。近年来,社会类新闻稿件的需求量不断攀升,一些记者在私利的诱惑下,渐渐不再满足于靠辛勤发掘新闻线索、排除种种困难采访写作新闻稿件获取利益,转向制造新闻事件、捏造新闻事实等相对“轻松容易”的方式。
三是媒体管理层的混乱和姑息。有些传媒的管理者对假新闻的态度日渐宽容,从原先的“零容忍”演变为“能容忍”。为了追求眼球,新闻工作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被忽略了,新闻采访的一些最基本要素被搁置了,只要能制造影响力,吸引关注,即便没有核实准确,即便可能会造成社会不利因素,也会铤而走险,让假新闻出笼。
四是假新闻借网络大行其道。
五是社会公众消费心理的畸误。每个人都有猎奇心理,只要假新闻涉及人们普遍感兴趣的问题,人们便盲信盲从,在有意无意中逐渐习惯被娱乐,有时候还会出现“假新闻比真新闻更吸引人”的畸形现象。
(胡军、谭抒茗/《新闻实践》)
新媒体与国际传播力
国际传播是以民族、国家为主体而进行的跨国交流与沟通。在当前环境下,在国际关系调整和新一轮传媒变革浪潮中,我们要把握一个核心,重视两个层面,实现三个跨越。
把握一个核心,就是要服务于国家需要。国家利益是建设新媒体国际传播体系的精神内核、总指挥方针和基本原则。新媒体传播体系必须服从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各项传播需求。
重视两个层面,一个是国家战略,另一个是企业战略。建设新媒体国际传播体系是国家宣传战略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国家发展战略上重视宣传体系的发展和建设,在信息化发展战略上重视传媒行业的改造和进步,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上对新媒体发展做出指导和扶持,打造标杆性的国际传媒航母。
实现三个跨越,就是在技术、文化、观念上的跨越。我们必须尽快赶上国际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步伐,实现和国际顶尖新媒体技术的无缝式对接,跨越因技术落后而传播不畅的鸿沟。国际传播要打破不同地域文化、语言、价值观的阻碍,进行有效的对外信息传播,需要在传播业务、文化产品上跨越文化理解的差异。不同国家之间由于历史背景、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的不同,对同样事实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标准。我们的传播体系建设要考虑这种评价标准的差异,并实现这种差异的跨越。
(赵子忠/《光明日报》)
时政类论坛需科学调控
对于时政类论坛中的非理性、极端化情绪蔓延,需要加强网络调控。互联网应发挥其是非“辩论会”和“社会减压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