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14 18:0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咏物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咏物诗 寄托情感 比较阅读
所谓“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的诗作。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并非只是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诗人从大干世界中找到的安顿情感的对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物、象征物、承载物,是受到诗人情感浸染孕育的具体而又完整的艺术物性形象,它不但可以给人自然美的艺术享受,而且可以使人得到深刻的认识和启迪。
诗人咏物,常常希望能借物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或者表明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这便是寄托。因此,咏物诗的最大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那么如何准确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呢?
“有比较才有鉴别”。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所谓比较,就是要找出事物的差异。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没有相同的两个新个体,但事物又是有一定联系,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向前发展的。所以,比较不光是找出差异,更重要的是在差异和联系中摸索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比较法来更加准确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所咏之“物”虽各异,而所寄之情亦同一。在自然界中,作为审美对象的万事万物各有其物态物性,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感情因素亦千差万别。但审美主体把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寄托于不同物象的时候,其所寄之情亦可能趋同。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和王安石的《北陂杏花》。
陆游的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句想见尽节”,把梅花的高洁推进一层。这里的“香”既指梅花不朽的品格魅力,又可指光明正大之气,赞颂了梅花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中,都要保持高尚节操的可贵品质。正像作者在另一首《寒梅》中所说的那样,“雪虐风饕亦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王安石笔下的北陂杏花同样耐人玩味。“东风吹作雪”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即便是春风轻拂,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它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如果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这两首诗中,不管是陆游的梅,还是王安石的杏花,不管是“碾作尘”,还是“吹作雪”,都表现了“香如故”的坚贞不屈、死而不悔。陆游和王安石的志趣在这一词一诗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所咏之“物”虽为一,而所寄之情各有别。有寄托的咏物诗往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射到具体的物象中去,是物我之间的契合统一,蕴涵着诗人的审美取向。尽管所咏对象是同一“物”,但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审美取向却可能千差万别。
篇2
【关键词】诗歌;叠词英译;三美;得失
1.引言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最唯美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结构紧凑,语言凝练,用字含蓄委婉,读来琅琅上口,并且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趣,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享受,即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统一。中国古典诗歌中,叠词的使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修辞手法。然而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差异,要在译文中把诗歌的三美完完全全表现出来,对于译者来说是件难事,而要再现出叠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则更是难上加难。
2.汉语叠词
汉语叠词(或称迭字、叠字、重叠词、叠音词),就是用重叠语素或音节来构成的词,其中一部分属于象声词(Onomatopoeia)。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叠词指的是相同的音节在话语中的连续运用。(王希杰,《修辞学导论》)。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叠字若用得自然贴切,可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叠字这种修辞方式正是“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彰显语调的和谐。” (陈道望,《修辞学发凡》)。
叠词的特点是构词新巧有序、节奏轻快优美、读之琅琅上口。因此使用叠字不仅关涉到形美问题,也是汉语音美的表现,即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音调和谐。同时叠词所构成的意义丰富着诗人主体投射的情感意向,因此叠词是声、形、意多内度的聚合体。当作者把叠字诉之于笔下之时,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带来了听觉上的美感。古典诗歌尤其注重创造美的意境。叠字不仅为读者营造了值得品味的客观物象,也常常会融入诗作者的情感,从而有助于营造诗歌的意境美。总之,汉语叠词数量众多,以其绘声绘色、朗朗上口的特点广泛运用在古典诗歌当中,充分演绎诗歌的形象性、音乐性和抒情性。
3.“三美”论
作为具有深厚文学底蕴和翻译经验的专家,许先生始终致力于把古诗词这一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推向世界,他的学术成就在翻译界和文学评论界都引起了高度重视。他在其译著《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一书序言中说:“我把中国派的文学翻译理论总结成十个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并进一步解释道:“所谓‘美’,指意美,音美,形美。”他的三美原则是把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一文中所说的对写文章要“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应用到文学翻译上。他指出“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是译诗的本体论。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说翻译是美的创造,所以神似胜于形似,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许渊冲,《翻译的艺术》)林语堂先生在《论翻译》中提出了翻译的三条标准:“第一是忠实标准, 第二是通顺标准, 第三是美的标准。”对于翻译“美的标准”,林氏认为: “翻译于用之外, 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 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当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 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 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而翻译文学作品, 更“不可不注意于文字之美的问题”,所谓文字之美在他看来应包括“声音之美, 意义之美, 传神之美,文气文体形式之美”这种种文字之美实际上与许渊冲所倡导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内涵相同。从意义上讲,就是指译诗也应有意象以及由意象组合而成的顺理成章的意境。中国诗词非常讲究“言不尽意”的“弦外之音”,重含蓄,字少意多。汉语诗词英译时要特别注意传达原诗的这种意象美。从音韵上讲,就是译诗也应具有英诗的节奏美和押韵美。英译时,可考虑用头韵或尾韵译之, 使富于韵律美的原诗,在译诗中也能保存其歌咏性和音乐性;从形式上讲,是与原文句式特点,层次结构的对应。译文不仅要在形式和意义上忠实于原文,更要让读者有美的享受,达到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统一。
4. 红楼梦诗歌叠词英译
《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译本The Dream of Red Mansion及大卫・霍克斯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的诗歌翻译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策略。霍克斯主要采用的是归化策略,他在翻译带有汉文化特色的诗歌时,大都采用归化法,用英语文化里的诗语意象替代汉语文化里特有的诗语意象。他以英文化为归依,从译入语文化的视角出发来解读和翻译源语,因此,归化策略贯穿于他译文的始终。而杨宪益、戴乃迭则主要采用的是异化策略。他们的译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源语中的异质成分,异化译法贯穿于他们译文的始终。
霍克斯主要采用的是归化策略,在对诗歌叠词的英译上采用了一些补偿手段。如运用英语头韵、押韵等来译、用复数形式翻译、借助“every”、“all”、“each”等词语翻译或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ing”形式等。霍译遵循西方语言的习惯,力求译文流畅、自然、地道,但有时为追求形美和音美,牺牲了意美。杨宪益、戴乃迭主要运用异化策略,为了让外国读者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因此在翻译叠词时将意美放在首位。在三美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则采用变通手法如转化词性、句式结构,或放弃叠词的形式译其意义等。本文以两个译本中部分写景诗与咏物诗的叠词英译为例,分析二译者对叠词的音美、意美以及形美再现的得与失。
4.1对仗句中的叠词英译
在《红楼梦》写景诗与咏物诗中,叠词多运用于对仗句。对仗句中的叠词成双成对,节奏铿锵,琅琅上口,言简意赅,使上下两句接齐,而且无论是状物还是抒情,均达到摹形、传神的境地,形象栩栩如生,再现了诗歌的意美、音美、形美。但英译对仗句中的叠词时很难求得上下句均衡,不免会在一个或两个方面的美感上缺损,甚至三美都损失。本节按三美的再现程度,将《红楼梦》部分写景诗与咏物诗中使用了叠词的对仗句分成五类,进行评析。
4.1.1意美、音美、形美俱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有凤来仪》,《红楼梦》第十七回)
Each graceful wand lets fall a dewy tear;
Each glossy leaf breathes coolness on the air.(霍译)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此处是AA型叠音量词,霍译采用了“each”+名词的形式表达出增义的效果,较为贴切,在三美的再现上甚为出彩。“Each graceful wand”和“Each glossy leaf”结构对仗,表现了形式美;“graceful”和 “glossy”压头韵/g/, 正好与“竿竿”、“个个”开头辅音/g/一致,不仅音似,而且表现了强烈的节奏感和优美的和谐感,达到了音美的效果。在遣词上,“graceful”形容“wand”,表现了竹竿雅致整齐,错落有致的情状;而“glossy”描绘出树叶的繁茂与光泽,自然就表现出树叶天然之“绿”,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因而有很强的画面美。霍译在这一译文上达到“三美”的统一。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食螃蟹咏・二》,《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
The white flesh is tasty, the pink flesh as well-
Both the white in the claws and the pink in the shell. (霍译)
Its pincers packed with meat like tender jade,
Its shell bulging with red, tasty fat. (杨译)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这句是大赞蟹螯内鲜嫩的白肉如“嫩玉”,蟹壳内鼓胀的橙红色的蟹黄如“红脂”。霍译表面上看省去了叠词的翻译,但细读后发现其译文的精妙之处。前半句中出现“the white flesh”和“the pink flesh”;后半句再次重复“The white”和“the pink”。译文将原本连续的叠字在译文中拆分了,这种译法可谓独特,不仅使句与句对仗,而且句子内部也对仗;重复两对形容词“The white”和“the pink”使“双双满”和“块块香”得以进一步突显。霍译还以“well”和“shell”押尾韵/el/,与满和香押/ang/音呼应,体现了原句音韵的风采。
杨译用动词加介词结构“packed with”与“bulging with”对叠词的翻译进行了补偿,从侧面表现“双双满”和“块块香”。杨译舍形取意,没有译出叠字,虽然形式上丢失了美感,意犹在--大螯中封满嫩玉似的白肉,饱凸的蟹壳内块块蟹黄扑鼻之香仍表现的栩栩如生。在语音修辞上,“jade”和“red”尾音相近,而“jade”、“red”、“fat”三个单音节词声调一致,都是降调,一定程度上使句子读来流畅顺口,具有节奏感,再现了音美。
因此,这一对叠词的翻译上,两者平分秋色,各自都为不俗译笔,基本上做到了叠词所具有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统一。
4.1.2形美、音美再现,意美损失
盈盈烛泪因谁泣,默默花愁为我嗔。(《春夜即事》,《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Why does the candle shed its waxen tear?
Why on each flower do angry drops appear?(霍译)
在这两句中,两组叠词“盈盈”,“默默”都在句首,对仗工整。霍译句首都以“why”开头,即重叠达到两句头尾重叠,这种手段使得形式结构工整,且上下两句都是问句,再现了原文的形美。在叠词的翻译上,霍译还采用了语音修辞的补偿手段。“tear”和“appear”以/ir/压尾韵,通过这种方式与原词在音韵美上达到了对等的效果,而且在视觉上也进一步加强了形美。但不足的是为了追求形美和音美,原文的意美没有得到再现。“盈盈”体现的泪之绵延,泪之多的细腻美在译文中缺失了;而“默默”所传达的无声意境以及人物的幽寂也全然消失。
4.1.3音美、意美再现,形美缺失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访菊》,《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Waxed sandals patter, come gaily from far away,
In soaring spirits he chants endless poems. (杨译)
杨译不仅用“gaily”表现“情得得”所蕴含的快活感,而且“patter”一词用的甚是精妙。“patter”是啪嗒啪嗒地响,表现了诗人按捺不住的访菊的急切心理,另外这一拟声词跌宕顿挫,弥补了原句叠词的音乐美;“soaring”是程度形容词,实际上将叠词变异为英语暗喻手法,无形中拓展了原叠词的想象空间,从高度突出一种飞腾昂扬的悠悠兴致。与此修辞搭配的名词“spirits”,体现出人物的欣喜之情深入到精神层面,令译文锦上添花,惟妙惟肖。“soaring spirits”以/s/押头韵,再现了原文叠字所创造的音韵美。但在形式上,译句表现力与原句叠音字的形美与不可同日而语。
4.1.4音美尚存,形美、意美损失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南柯子》,《红楼梦》第七十回)
Once in the air you start
The creatures of the wind,the breezes’sport. (霍译)
In vain the willow trails long slender branches
Hanging strands of silk are they. (杨译)
原句是典型的对偶句,意美,音美,形美皆具。“空挂”对“徒垂”,“纤纤缕”对“络络丝”,各组意义相近,词性相同,对仗工整。“纤纤缕”、“络络丝”喻柳条虽然如缕如丝,却难系住柳絮,因而有“空挂”、“徒垂”。
从形式结构上看,霍译将两句合为了一句,将相对的两个词合为了一个词,显然失去了原诗的对仗美;在音韵上,内韵“creatures”和“breezes”压/i:/的韵,“start”与“sport”既押头韵,又押尾韵,产生了一定的音乐美,但由于上下两个句子字数不等,整体读来仍欠节奏感,音乐性不强。在这一点上,霍译的形式影响了音美。再从意象上看,霍译用“creatures ”代柳条,不能展现出原文中如缕如丝的细长柳叶,因此由于霍译在意象上的把握偏失,原文体现的意美自然就失去了。
杨译上下两句字数也不完全对等,但和霍译相比,更加平衡,在形式上比较接近原文。在叠词的翻译上,“纤纤缕”译为“long slender branches”,两个形容词很好的表现柳条的细长柔美;“络络丝”译为“strands of silk”表现出丝丝缕缕的柳条如丝绸般柔顺,视觉美感跃然纸上。在音韵上,杨译抑扬明显,读来顺口,较有节调,另外“slender”、“strands”、“silk”以/s/音押头韵,从而与原词在音韵美上达到了对等的效果。
4.1.5三美俱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菊梦》,《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Following the wild goose, into sleep I slid;
From which now, startled by the cricket’s cry,
Midst cold and fog and dying leaves I wake,
With no one by to tell of my heart’s ache . (霍译)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这两句对偶明显,“依依”暗合了人物睡去时梦中依恋之情,“故故”表现的是蟋蟀鸣叫时断时续,频率之繁。“依依”和“故故”都是单元音,读来节奏也较分明。霍译没有用对应词直译出“依依”,只用了一个动名词“Following”不足以表现依依不舍之情。“故故”是时时刻刻之意,霍译采用的是介词结构“From which now”表明蟋蟀叫声不止,但结构甚是复杂。虽然“Following”与“From”以相同的辅音/f/押头韵,但句子整个读来不顺口,也无节奏感,在形式上也不对称。另外,这里也没有表现出来原句中诗人苦恼于蟋蟀鸣叫的躁动情绪。因此,霍译对音美、意美、形美的传达显然与原文有差距。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忆菊》,《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The wild geese from the North are now returning;
The dhobi’s thump at evening fills my ears. (霍译)
My heart follows the wild geese back to the distant south,
Sitting lonely at dusk I hear pounding of washing blocks. (杨译)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念念”“寥寥”两个叠词都是起强调作用。“念念”表现诗人面对着南归无去的飞雁,不禁怀念的情感;“寥寥”则体现人物直听捣衣声呆坐到深夜,寂寞无聊之感。两组叠词对仗工整,在音韵上也颇有节调。霍译省去了叠词的翻译,没有再现其语意美、对仗美和音乐美。
杨译没有对等地译出叠词,而是采用变通手法,分别借助动词“follows”和副词“lonely”表现“念念”和“寥寥”,音韵和结构上都没有体现原文的审美效果,但在意境上呼应了叠词的内涵。“念念”再现了绵绵无尽的思念;“寥寥”表现了百般无聊之极。但杨译也只是做到意似,叠词的意境美与韵味感没有完全对等。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咏月诗(二)》,《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Blanched ghostly white, plum-blossoms spread their scent,
And dew on willow-slips begins to dry. (霍译)
这一句对仗工整,两组叠词“淡淡”对“丝丝”,有一种清新雅致之美。诗句读来轻缓悦耳,有一种余音绕梁的音韵美。“淡淡”表现了月下梅花清淡素雅;“丝丝”则描绘出条条柳枝如丝带般的飘逸之美。总之诗句语言颇具情韵,具有意境美。霍译用一个副词修饰形容词“ghostly white”表现“淡淡”,一方面仿佛梅花被月色漂白,由于月的淡淡之光而显浅淡,同时又能使人联想到忽明忽暗的月光下梅花隐隐约约的身影,写得很有意境美。而对数量词“丝丝”没有用对等的英语量词译出,只是通过名词复数“willow-slips”侧面表现“丝丝”,其意境美程度显然较原文降低了。在音韵和形式上,译句也没有再现原文蕴含的独特之美。
4.2非对仗句中的叠词英译
在《红楼梦》写景诗与咏物诗中,叠词主要应用在对仗句中,但在少量的非对仗句中也有体现。非对仗句中叠词出现在上句或者下句,可以是一对叠词,也可以是连续使用两对叠词或重复一对叠词。非对仗句中的叠词同样使诗歌音调和谐,平仄协调,节奏鲜明。也起到开拓意境,表情达意的作用。特别是两对叠词连续出现或重复使用,使原来平淡的句子情趣横生,再现诗歌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本节按三美的再现程度,将《红楼梦》部分写景诗与咏物诗中使用了叠词的非对仗句分成两类,进行评析。
4.2.1意美、音美、形美俱现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秋窗风雨夕》,《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All night the pelting rain and soughing wind
Accompany her tears for one now gone. (杨译)
杨译用了两组拟声词“pelting”和“soughing”分别对应“脉脉”和“飕飕”。“pelting”不仅表现雨连绵不断的降落,还突出了雨的急降,猛落,写出人物绵绵无尽的痛楚,且痛楚之深广和巨大。“飕飕”也是象声词,既形容风迅速通过,又有一种萧飒衰败之貌。“soughing”是飒飒响动的声音,表现了风来的不仅疾速,也吹动树木枝叶一齐发出声音,加重了肃杀、凄苦的气氛。总之“pelting”和“soughing”描绘出一整夜霏雨连绵,风声尖利,犹如青灯前伴着离人一起哭泣的画面;同时“pelting”和“soughing”押韵/ing/,加上拟声词本身独具的节奏性,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原文的音韵美。另外“pelting”和“soughing”都是现在分词,词性相对,在句中都做形容词分别与名词搭配,极具有形态美。杨译在这组叠词的翻译上,达到了三美的统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咏月诗(一)》《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The moon hangs in mid-sky, cold is the night;
Round its reflection, limpid white its light. (杨译)
杨译是意译,用将“皎皎”译为“limpid white”,表现了月色的柔和皎洁;而对“影团团”的翻译是采用形容词加名词结构“round reflection”,只不过为了语音修辞的需要,杨译运用了倒装结构,译为“round its reflection”。“round”突出了月亮的形状,且“reflection” 有反射、映像之意,突出了月光之亮,月色之浓;“round its reflection”表现出静谧广袤的夜空托着一个巨大的玉盘的意象,具有意境美。在两句意译句中,杨译用三个单词“night”、“white”、“light”以/ait/音押腹韵和尾韵,加强了音韵美。在形式上,杨译虽没有完全对等,当总体上对称。
蜂围蝶阵乱纷纷。(《柳絮词?临江仙》,《红楼梦》第七十回)
Like fluttering moths or silent white bees swarming.(霍译)
“蜂围蝶阵乱纷纷”描绘了柳絮有时象蜜蜂拥聚成团,有时象蝴蝶排列成阵,它们纷纷扰扰,充满了活力,洋溢着欢欣的画面。对叠词的翻译,霍译采用了现在分词形式。霍译以以“fluttering”表现了柳絮像蝴蝶般翩翩飞舞;“swarming”突出柳絮密集,像成群飞舞的蜜蜂,两个词都很好地突出“乱”这一特点,再现了原文的意美。霍译连用两个分词“fluttering”、“swarming”,以/ing/押韵,再现了原句叠词的音韵美。另外,在形式上,霍译做的也较好,两个分词的位置分别放在首位,更显和谐统一。霍译对这一句叠词营造的意美,音美,形美传达的颇为出彩。
4.2.2意美尚存,音美、形美损失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对菊》,《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Transplanted treasures, dear to me as gold-
Both the pale clumps and those of darker hue! (霍译)
“一丛浅淡一丛深”画面感很强,表现的是从远处的花圃移来的贵重过黄金,一丛颜色浅淡,一丛显得浓郁。而且原句读来节奏分明,顺口悦耳,具有音美。在这一句中叠词属于ABAB型,但并不相连。霍译将两个“一丛”都是以复数形式“clumps”表现的,第二个一丛虽然用的是代词“those”,但实际上也可理解为“clumps”。在画面感上,“clumps”表现了色调深浅起伏的丛之多之密,视觉效果很强,给读者呈现了画面美感,进而传达出意美,但整个译句读来颇不顺口,失去了原句的音乐美。霍译用“those”代替“clumps”,发挥了英文中用代词避免重复的作用,但这样就不能传达出原文的形美。
5. 结语
诗歌叠词的翻译本身就是一件高难度的事情,并且叠词往往镶嵌在对仗的诗句中,更增添了翻译的难度。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叠词能清晰明了地表达丰富的内容,伴着音律和节奏,带给人无尽的想象。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限制和语言音、形、义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诗歌叠词的翻译过程中要把其美感完整无缺地在英译本中展现出来是不可能的。
译者在对叠词的三美再现上必然有得有失,除少量译诗能从整体上把握原诗的精神和意境气氛,巧妙地再现原诗的音美、形美和意美,多数译文均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或损失。
总而言之,叠词形式在增强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叠词形式工整,营造语言美感,英译时应尽力予以保留。即使损失再所难免,译者也应该有意识地采用各种的翻译策略,变通转换,不拘一格,或通过用字遣词,或通过音韵节奏、或用视觉效果等手法,以期再现原文的审美效果。在传达原诗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诗音美;还要在传达原诗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诗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兼备。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Classics,1981
[3]Yang Hsien-yi&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4]陈道望.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篇3
一、用眼看乐谱
“看”要看清看懂乐谱上的各种符号(包括谱号、调号、拍号、各种音符、休止符、装饰音及力度、速度标记、表情术语等)。要能视谱即唱,眼睛应先行一步,即“口未张开”或“调未唱到”,而“目已十行”(已看到了后面许多乐谱),这样才能流畅地唱出曲调。
二、用口唱音调
根据眼睛所看到的各种记号,用口将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尽量准确地唱出来,即把乐谱上的种符号用生动具体的声音表现出来。要唱得准,除了要看得准外,还须“内心听觉”准确,即凭内心的想象“听”到乐谱记录的音响效果。如果“想象”不准确则唱也不准确。另外发声器官的自控能力和正确的发音方法也是唱准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三、用耳听声音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人感知声音的器官是“耳”。要检验唱得是否正确必须用耳来监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调整。要做到准确地监听,必须培养“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因此视唱练习时还应与练耳教学内容(如听辨、听记单音、音程、和弦以及旋律、节奏等)紧密结合。“音乐的耳朵”不是生来就有的,要通过有意识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来获得。
四、用手击(挥)拍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乐音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呈现和消失的。节奏节拍体现了乐音在进行中的长短关系和强弱规律。“拍”是衡量乐音时间长短的一种节拍单位,在视唱中边唱边用手击(挥)拍就能稳定速度,把握好节奏节拍。击拍时挥动的幅度要相等,不能忽快忽慢,要一拍击一次,不能把一个四拍的音只击一次,也不能把等于一拍的三个音击成三次,否则便失去了击拍的意义。
五、用脑指挥
篇4
鹿皮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皮。原动物鹿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用动物,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它浑身是宝,除鹿茸、鹿肉、鹿筋、鹿尾、鹿胎、鹿鞭、鹿血外,鹿皮亦可药用。
鹿皮无毒,具有补气养血、美容养颜之功效。用梅花鹿或马鹿的皮熬制而成的胶剂,称为“鹿皮胶”,含有胶原蛋白,多种氨基酸,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镁、有机锗等,用于治疗妇女白带赤带、崩漏不止及男子。肾虚滑精等症,疗效显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鹿皮胶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能显著提高实验动物的免疫功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鹿皮胶既可作药用,又能作营养保健品的添加剂,同时还可用于护肤养颜。
猪皮
猪皮,药名为猪肤,为猪科动物猪的皮肤。除猪皮外,其毛、心、肉、血、肝、肚、肠、肾、肺、骨、胆、胰、脑、脬、靥、蹄、髓等均可入药。
篇5
(1)时令禁忌:一年四季,气候各不相同,人必须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而注意将饮食结构作相应的调整。春夏阳气旺盛,万物生机勃发,此时应尽量少吃温燥发物,如狗肉、羊肉等;秋季气候干燥,人们常常出现口舌干燥、鼻易出血等现象,此时应尽量少吃辛香燥热食物(而应多吃含水分较多的水果等);冬季寒冷,应少吃寒凉伤胃的食物(而多进食温热性食物)。
(2)体质禁忌:人的身体素质各有差异,不同的体质(有阴虚、阳虚、痰湿、燥火等类型),有不同的饮食禁忌。如阴虚阳亢的人应少吃羊肉、狗肉等温热发物;阳虚阴盛的人,特别是脾胃虚寒者应慎用或禁用冷饮、凉菜及寒凉性质的水果、蔬菜(如西瓜、梨、苦瓜等)。
(3)病情禁忌:指患有某种疾病时,某些食物在患病期间不宜食用。如患疮疡或皮肤病者不宜吃公鸡、鲤鱼等发物及辛辣燥烈之品,病属脾胃湿热或肝胆湿热者应忌吃肥肉、油煎食品和乳制品等滋腻碍胃食品,病属阴虚热盛者应忌吃辛辣动火之品,阳虚寒湿之证忌食生冷、寒凉之物。一般说来,患病期间,凡属生冷的水果蔬菜、腥臭厚味之品及糯米等粘腻难以消化之物均应尽量避免食用。
(4)胎产禁忌:妇女胎前产后,饮食应有所禁忌。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机体的阴血相对不足,而阳气相对偏于旺盛,因此凡属辛热温燥之物不宜食用,因此有“产前宜凉”的说法;如果出现妊娠呕吐现象,更应忌吃油腻、腥臭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产后,母体气血均受到不同程度消耗与损伤,机体常呈虚寒状态,同时还兼有瘀血内停,此时,凡属寒凉、酸收、辛酸、发散耗气之品均应禁食,因此说“产后宜温”。
(5)服药禁忌:根据前辈中医的经验,在服用某些药物期间,应禁忌某些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疗效或产生对病体不利的其他情况。如服用人参时忌吃萝卜,服用半夏、菖蒲时忌吃羊肉,服用灵仙时忌吃蜂蜜,服用荆芥时忌吃鱼虾蟹类食物,服土茯苓应忌茶叶,等等。
(6)食物之间配伍禁忌:有些食物不宜配合在一起食用,历代文献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如鲫鱼忌猪肝、柿子忌螃蟹、鳖龟忌苋菜、葱忌蜂蜜、雀肉忌银耳等,但这些记载经验性成分较多,是否科学可靠,有待研究证实。
(7)质变腐烂禁忌:食物必须干净卫生,无霉变腐烂,否则不能食用。如霉烂或发芽的土豆中含有龙葵碱,食后极易引起中毒,故应忌食。还有一些食物,如鲜鱼、鲜肉、鲜蛋等,久置容易变质变味,应尽量食用新鲜品。
篇6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抗菌药物;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054-01
2004年8月由国家卫生部等单位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明确规定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耐药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今年3月25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布实施。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需要,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必须加强。
选择微生物检验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直接影响标本的检验质量。对病原的检出是确诊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依据。标本采集与处理不符合要求,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甚至使检验结果误导临床,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会造成严重后果。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标本采集的规范化。对不同的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及采集、运送应严格按照医政司颁布的操作规范进行。
目前从标本采集到给临床以明确的病原学诊断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费时较长,需要2~3d甚至更长,此时病人的病情已发生了变化,检验报告对于治疗而言失去了一定的价值。为让临床医师及时了解病原学检验情况,要建立微生物检验分级报告制度即先报告涂片染色结果,再依次报告培养、鉴定和药敏结果以及耐药菌的初筛、确认结果[1]。临床标本直接涂片检查对快速诊断或提示某些感染有实用价值,要作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常规步骤开展。病原菌的培养检出,对于感染的确诊,抗菌药物的选用和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考虑有特殊病原的可能时(如厌氧菌、结核杆菌、真菌等),应采用特殊培养基提高阳性率。血培养时如病人已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培养基内需加入抗生素吸附装置。痰标本接种3种培养基,即血、巧克力、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腹泻病人肠道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腹泻病纲要和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日常工作需设计合适的质控频率进行质控。质控菌株与常规标本一起进行,不能为质控菌株设计单独操作程序,不能专人专做。质控标准菌株的特性发生改变时要及时更换,在做生化和免疫试验时一定要设立阴、阳性对照。参加室间质控评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及时更新程序性文件,完善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采用先进技术,做好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和鉴定工作。近年来,病原菌的检测已向标准化、微量化和快速简便方面发展,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气相色谱、单克隆抗体、核酸杂交、PCR扩增等技术,已用于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鉴定。
篇7
2、买办公桌摆件、创意笔筒、杯子都是老师平时用得到的礼物,很实用也很有纪念意义。
3、买一些像是丝巾、钱包等礼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4、像是笔记本、钢笔、相册也是很合适。
5、还可以根据老师的爱好去选择礼物,投其所好总是不会错的。
篇8
【关键词】 钾肥 品种 施用
1.钾肥的作用
钾是植物体内非常活泼的元素,主要分布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是多种酶的活化剂。主要作用有:促进光合作用、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碳水化合物代谢、共生固氮等,从而提高氮肥的肥效, 加速合成产物流动、积累,提高产量。活化多种酶,使作物生长健壮,提高作物抗冻、抗旱、抗病害和抗倒伏能力。
2.作物缺钾的症状
通常是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火烧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和靠近叶脉处仍保持绿色,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有的向下卷曲。根系受害最为明显,短而少,易早衰,严重时腐烂, 作物易倒伏。禾谷类作物缺钾时,下部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上部新叶片也出现同样症状。叶片柔软下垂,茎细弱,节间短。十字花科和豆科作物以及棉花等叶片,首先出现叶脉间失绿,进而转黄,呈花斑叶,严重时叶缘焦枯向下卷曲,褐斑沿叶脉间向内发展,叶表皮组织失水皱缩,叶面拱起,逐渐焦枯脱落。缺钾症状都是从叶尖开始,而叶基部常常仍保持暗绿色,有时与其他症状有相似之处,不易判定。应借助于土壤、植株测试分析,来加以确定。
3.钾肥的主要品种
常用的化学钾肥的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二氢钾、复合肥、硫酸钾镁等。
3.1氯化钾肥有白色和红色两种,易溶于水,有一定的吸湿性,长期存放会结块。市场上常见的氯化钾肥一般含氧化钾60%左右。
3.2 硫酸钾肥为白色晶体或粉末,易溶于水,长期存放不易结块,是一种既含钾又含硫的肥料,一般含氧化钾50%左右。
3.3 硝酸钾肥颜色为白色,易溶于水,易吸湿,容易结块,燃点低,易爆炸。是一种既含钾又含氮的肥料,一般含氧化钾45%,含氮13%左右。由于硝酸钾肥价格较贵,用于大田粮食作物较少,主要在烟草、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上喷施。
3.4 磷酸二氢钾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一种既含有钾又含有磷的肥料,一般含氧化钾27%、含五氧化二磷22%左右。在实际应用中,磷酸二氢钾主要作浸种和叶面喷施。
3.5 复合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料含有一定比例的钾肥,含量的多少,根据配方的不同而异。复合肥中钾肥的原料主要是氯化钾,所以,农民在购买复合肥料时,一定要注意查看氮磷钾的含量。
4.钾肥的施用技术
根据近年来对耕地养分的监测,平陆县耕地缺钾面积逐年扩大,约有60%以上的耕地需要补钾。所以,在施用钾肥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4.1根据土壤含钾量的丰缺状况来确定是否需要施用钾肥根据土壤分析化验和现有的数据资料,确定土壤含钾量是否在临界值以下,通常土壤有效钾含量100 mg/kg为临界值。但根据我们多次试验表明: 土壤有效钾含量大于150 mg/kg,施用钾肥仍有增产作用。
4.2 钾肥施用量 根据土壤含钾量的多少和农作物产量来确定施用多少钾肥。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修正施肥参数。目标产量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降雨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4.3 基施钾肥,同时要氮磷配合 钾肥要和有机肥、氮肥、磷肥等其他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4.4 叶面喷施钾肥 当未施用钾肥或施用钾肥量不够,作物出现缺钾症状时,可用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等0.5%~1.0%的溶液喷施。
4.5 硫酸钾和氯化钾的施用硫酸钾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可作基肥、种肥、追肥,条施、穴施、喷施均可。氯化钾适用于盐碱地以外的其他土壤,且不应在烟草等忌氯作物上施用,以免增加盐分,降低烟草的燃烧性。氯化钾一般以播前作基肥条施为主。
4.6 一般用量 不同区域、不同作物适宜的补钾量不同,高产粮田一般需施用氧化钾10~15 kg/ 亩,马铃薯、果菜等喜钾或需钾量较大的作物一般需施氧化钾15~20 kg/ 亩。
篇9
但是值得提醒的是,不是所有症状,所有疾病都可以“自己诊断,自我用药”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存在很多的误区:
凭借以往的“经验”用药
某些患者凭着自我感觉不适,或个别明显特征,自我判断是“老毛病”,便不假思索地根据“以往的经验”选用过去曾用过的某药。其实如此这样反复选用某药,将会造成一些不利后果。有可能因某种药的多次反复使用,而产生药源性疾病。而且“老毛病”复发,其诱发因素并非相同,某些临床体征并非完全一致,原来所用药物也难以兼治新出现的并发症;反复长期使用某种药极易产生抗药性,迫使用量加大,非但效果不佳,毒副作用反而增强,导致病情恶化。
在用药的时间和剂量上“跟着感觉走”
不能规范用药
有些病人用药不能按时定量,疗程不分长短,忘服、漏服、乱服现象时有发生。规定每次服一片的服两片;规定饭后服用的饭前服用;规定白天服用的夜间服用。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有的病情稍有好转,不适感觉明显减轻时,就不想再用药;有的因工作忙用药不便而忘服;有的为治病心切,急于求成而乱服,使用剂量随意加大,或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品种。这种不规范用药,易导致耐药菌种增多和二重感染等,使病情复杂化,给治疗带来困难。其实一般来说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不按时按量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或者浓度过高都是无法控制疾病发展的,甚至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使用非处方药,应该参照药物说明书上的规定,严格掌握用量和疗程,这样才能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自诊不明,模仿他人用药
有的病人自诊不明,感到某种疾病症状与他人相似,就模仿他人用药,却忽视了一人会有多种疾病共存,同一种疾病会有多种症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即使疾病相同,人与人之间还存在个体差异和不同诱发因素等。如常见的细菌性肺炎,共同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胸痛症状和急缓程度不同等情况,所用药物也就必然不同;还应该注意到同一药物对于不同的病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要因病、因人科学地使用非处方药物,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多药并用
部分人有种心态,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采取多药并用,认为可达到防治兼顾,事实上无目的的多药并用,必定会搅乱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易引起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有时会产生并发症使病情加重,有时会掩盖病情症状,延误对疾病准确诊断和治疗的机会。所以对可用可不用的药物不要用,能用单一药物就不宜多药并用。
认为中药没有不良反应
中医理论讲究“辨证论治”,同样是一种中成药,对症运用效果十分理想,如果不对症就有可能加重病情或发生不良反应。例如:抗感冒类的羚翘解毒片,对外感风热、热毒之症效果十分理想,反过来,如果外感风寒服用此药,只会加重病情。再如镇咳化痰止喘类的川贝止咳露,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效果十分理想,可若用于肺热咳嗽者,则会加重症状,道理跟前面讲的一样。还有防暑降温的常用外用药品风油精,这种药的配方中含有水杨酸甲酯,可引起与正红花油相似的中毒症状;风油精还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多型性红斑、荨麻疹及过敏性损害。因此,我们在使用风油精时,尽量外擦用,量不要太大,如内服尤其要慎重。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选用非处方药品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正确辨别OTC药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制定了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及管理规定(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分红色和绿色两种),在非处方药的标签、使用说明书、内外包装上,必须印有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图案。
二、 自我判断症状。自我判断症状。通过自己获取的信息和拥有的常识,对自己的症状进行自我判断,如您自觉鼻塞、咽痛、周身不适、体温高于正常,您可能会判断患了“感冒”而自行选用抗“感冒”的药物。
三、正确选用药品。查看书本有关药品适应证的介绍,询问药店的药师或售货员,挑选适用药品。
四、查看外包装。药品包装盒(最小包装单位)应注明药品成分、适应症等。绝对不能够买无批准(注册)号、无注册商标、无生产厂家的“三无”产品,不要买包装破损或封口已被打开过的药品。
五、详细阅读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指导用药的最重要、最权威的信息源,一定要认真阅读并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服药。
六、妥善保管药品,不宜久备不用。有些人为备急用,总是多买些药作为家庭备用药,以便偶尔用之。由于患者缺乏对药物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家庭保存条件的限制,不能按药物的特性加以贮存保管,有些药物因吸潮、霉变、过期而造成浪费。因此家庭用药不宜久备,不宜多备。家用药品通常需放置阴凉干燥通风处。有些需放置低温处的一定要遵照要求放置。另外注意不要混用,更不要让孩子接触误服。
七、在使用非处方药进行自我药疗一段时间后(一般3天),如症状未见缓解或减轻,应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篇10
1、先在皮肤暴露的地方擦点乳液保湿,乳液还可以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2、然后将防晒喷雾上下摇动,大概摇4-5次,将喷雾摇均。
3、然后与皮肤保持垂直,距离皮肤20CM远,再按下喷雾。
4、将喷雾喷到皮肤上后,用手将皮肤上的喷雾抹均就可以了。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