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微笑范文

时间:2023-03-15 00:3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绽放的微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绽放的微笑

篇1

关键词:小学教师;爱心;幼小的心灵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63-01

一粒种子埋进地里,生根发芽,会结出颗颗硕果;一颗爱心洒向人间,真诚无私,会赢得颗颗童心。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更应该给予孩子无私的爱,让他们幼小的心灵绽放彩虹的微笑

一、师爱——绽放红色的热情

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这一历史重任,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教师就应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师爱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使我想起了祝香云老师。2006年5月27日,绍兴县平水镇中心小学学生周六技艺班于11时放学,同往常一样,学校组织各班班主任和行政值日老师护送学生排队沿人行横道线通过绍甘公路。 大约11:10分左右,一辆东风大货车满载着脚手片由南向北疾驰而来,这时护送学生的行政值日老师陈晔华发现车子没有慢下来,就不断地挥动手中的小黄旗,大声叫喊,向货车司机示意。但车子仍然没有减速。此时正在护送学生过马路的带班老师祝香云看到情况危急,奋不顾身将在其前面行走的学生张玉成用力推开,用身躯阻挡着卤莽而来的货车。货车撞倒一名推着自行车接送学生的家长后,又撞向祝香云老师,车子的前后轮分别从两人身上碾过。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生活、热爱、奋斗、奉献了的……祝老师的生命历程,嘎然跌倒……在祝老师的追悼会上,500多位各界群众挥泪送别,被她救下的孩子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她的学生深深地在呼唤:“祝老师,您快回来啊”,“祝老师,我们想您了”,“祝老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为了学生的生命,祝香云老师永远离别了亲人、学生和钟爱的讲台,但她像一棵永不凋谢的米兰,永远绽放在大山里,成为了我们所有这些为人师者学习的楷模。

二、师爱——释放绿色的活力

教师是绿叶,因为爱,才能一生与花相伴。师爱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像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在我班上有一名外地籍学生,他比同班学生年龄要大几岁,人高马大,其他学生把他当大哥哥一样,很听他的话,甚至可以说怕他。一次,他作业没有完成,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当时我看到他满脸不服气的样子,我的气不打一处来,明明自己做错了还不服气,就加重语气多批评了几句。谁知傍晚时有个高年级的学生给我送来一封信,我一看内容顿时傻了眼,这居然是一封恐吓信,写信者没有署名但从信的内容来看毫无疑问是早上被我批评的那名学生。在我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从未碰到过此等事。我真不知该如何解决此事,后来一想还是先跟他的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情况,多关注他的心理。而对于这件事,我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对他付出更多的爱。在课堂上我多留意他,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平时只要一有空我就找他谈话,对于他的性格我渐渐地了解了。他性格倔强,但是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因为他学习成绩还不错,我就让他担任班长的职务,跟他提出身为班长的职责,让他做好同学们的榜样。从这之后,他就切实履行班长的职责,而我也不时地对他的工作表示支持和感谢,同时,我也总找时间找他谈话,改变他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我用爱引导他健康地成长,释放青春的活力。

三、师爱——放飞橙色的希望

当孩子犯错了,我会给予耐心细致的教育;当孩子做对了,我会及时给予一句赞扬的话语;当孩子在学习上有困难了,我会一遍一遍的教他;当孩子克服困难时,我会为他鼓劲;当胆小的孩子上课举起了手,我会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因为,我知道,老师赞扬的话语,关注的目光,信任的点头,在孩子眼里都是一种“爱”都能让他们产生无穷的希望。

四、师爱——编织紫色的梦想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编织一个紫色的梦想。

我曾先后担任过一至六年级的班主任,接触了形形的学生,就在前年我调入了新的学校,主任三年级两个班级的语文学科,这里的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散漫不主动,不爱看课外书,学习基础很差。记得在第一年的期末抽考中两个班列街道倒数第一、二名。看着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的是这样的结果我真不明白是为什么。校长也找我谈话:“听你上课上得还不错,怎么学生考试的成绩会这般光景?”听了这话后,我觉得自己的压力好大,我也不断地进行反思,我想光凭讲大道理和简单的说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还要从真诚的关心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像妈妈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真诚地把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凭着多年的经验教训,我经常找他们谈心,从孩子的学习、生活方方面面地聊,根据学生实际最终找到适合解决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付出,学生思想转变了,心态放平了,积极性上来了,学习也有了信心。方法见效了,从此我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干劲。

篇2

姥爷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没有微笑。我觉得他说的是真的。这是记忆中我第一次听到姥爷谈到他的衰老。那时我大概八九岁,也还算懂事,一听姥爷这么说,马上安静下来。

姥爷的身板倒还算是硬朗,他一个人生活,洒扫庭院,舒活筋骨,侍弄菜蔬,做饭歇息。他的日子就像时钟,滴滴哒哒地向前走着。我们常常看到一种平静的微笑在他的脸上洋溢着,在他的身边,我们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舒适和惬意。但我想不到,有一种叫做力气的东西已经从他身体里流失,他已经在慢慢衰老了。多年之后,当我人到中年,发觉健康和锐气像沙子一样从我紧握的手中流失的时候,我一下子理解了衰老的内涵。而当年的姥爷,已经年逾古稀了。

我早已经记不清姥姥的模样了。在我幼小的记忆里,有一个阴沉沉的下午,母亲领着我走在深深的草丛中,她不说话,我也不说话,就那么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天色越发阴沉,瑟瑟的风吹过来,很冷,四周的大草随风涌来,像是要淹没小小的我。一种无边无际的悲哀和恐惧深深地包围了我。灰色的天空、海浪一般的大草,这个画面竟成了我这一生中最初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后来知道,那一天舅舅要带姥姥到大连治病,母亲领着我回家送她。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记忆中有了上面说的画面,那一年,我四岁。

与姥姥的这次分别竟成了永别。我至今无法想象姥爷是怎么从巨大的悲伤中走出来开始他的孤单生活的,或者说,他从来也没有从中走出来,因为那种悲伤,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他只是不想让自己的悲伤影响了儿女们的心情。他和姥姥的感情很好,之后的三十七年,姥爷一个人继续着他的生活,继续着他一个人的衰老。我看着他嘴里的牙一颗颗减少,最后失去了所有的牙。他只好把吃的东西炖得很烂,用牙龈磨碎之后吞下。我经常怜惜地看着他瘪着嘴吃东西的样子而无能为力,正如看着他一天天衰老下去而无法阻止一样。

然而,姥爷对于自己的衰老表现得非常平静,他的脸上依然荡漾着让我们倍感亲切的微笑。年事已高的他,经常会笑眯眯地看着他的儿孙,看着我们娶妻生子,看着我们的孩子一天天长大长高,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在过年的时候聚到他的身边,看我们走来走去做这做那,看着我们把酒杯碰出亲情的火花。

篇3

农村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家长的帮助是很少的,遇到比较难的题目要么是不做、乱做,要么就是抄写别人的作业。有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遇到难题,有时也会乱写。结果,同年级的学生抄袭后,错误就会蔓延开来。因此,本人认为应该有目的地改变语文家庭作业的形式。

一、设计自选式作业,倡导自主

家庭作业多为教师课后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一般来说,听话的学生能完成得较好,懒惰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或拖延的办法。课标的实施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可以找到前进的动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把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巨匠心。

例如,学习《荷花》一课之前,我布置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题目:在课文中,挑选你认为最难写的生词,明天做为听写作业布置给同学们听写。并选取课文其中一段,分析其内涵。结果,全班同学回家后,动脑筋、翻本子,这一项家庭作业的质量之高还是超出我想象。

二、设计实践型作业,感知生活

“生活即教育”,把家庭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因此,布置作业应该联系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其生活化、社会化、人文化。

例如,教师节时,我鼓励学生写一封信给老师,通过切身感受表达对老师的敬爱,同时,老师也走近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临近毕业时,组织一次毕业典礼,让学生相互写告别的话作最珍贵的留念,通过道出心声感受其浓浓友情……这样的实践型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素养。

三、设计多元式作业,激发兴趣

实践证明,布置写、贴、画、剪、演等多种形式的作业,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活动情绪,展示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我让学生用画画、吟诗、歌唱等形式来表现这篇课文所描写的美丽景象。学生兴致勃勃,有的画水彩画,有的写童趣盎然的儿童诗,有的带来草原歌曲的欣赏,还有的配乐朗诵课文,大家如痴如醉地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原中……

四、设计研究型作业,体现合作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有意识地布置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

例如,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自行合作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倡议书。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环境的变化,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出色地完成了作业。

篇4

早在2005年,当陈坤凭借电影《鸳鸯蝴蝶》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后,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用自己的片酬帮助辍学特困儿童。当年,他拿出10万元人民币,自助了重庆市山区的120名辍学特困儿童。当被帮助的孩子重新走进校园后,联名给陈坤写了一封感谢信,其中一句话让他泪流满面:“尊敬的陈坤叔叔,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我们长大后一定挣很多钱,都拿去孝敬您!”孩子们这句朴实的话语,促使陈坤坚定了将“为儿童说话”做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2006年,陈坤在演艺圈发起了“为盲童募捐”活动,一年间获得善款200余万元,全部用于自助盲童入学和购买特殊用品;2007年,他又出资50万元,帮助100名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回归正常生活;同时,他还通过“春蕾”助学计划,资助了重庆市巴南区30名贫困女童……在2010年和2011年的“全球洗手日”活动中,陈坤受联合国儿基会之邀担任了活动宣传员,向中国亿万青少年和儿童普及“用肥皂正确洗手”这一简单却关乎生命健康的个人卫生常识。

特别是2011年,他发起了“行走的力量”公益活动,呼吁人们在行走中关注儿童,以获取正面力量,让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融入到温暖的社会大家庭中来。其间,一次偶遇让陈坤感触颇深:“那是2011年夏天,我和几个朋友行走到藏区,在不见人迹的大山里,遇到几个年龄不同的孩子在路上行走,我们便上前给他们糖吃,鼻涕流得一塌糊涂的他们却说,我们不要这些,只要纸和笔。”这次难忘的经历,让陈坤愈发感到为儿童做公益的重大意义:“有太多需要我们为儿童做的事,越做越觉得远远不够,也越觉得自己的力量太有限。如果每个人都能伸出双手,去帮助那些无力反抗的孩子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就会感染更多的人献出爱心,最终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种下一颗关爱儿童的种子。”

“行走的力量”公益行动,让陈坤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来自社会的影响。就家庭影响来说,父母要有一个健康心态,这对孩子的影响比教孩子多少知识都重要。除此,一定要关爱和照顾孩子,比如给予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文化知识的教育、卫生习惯的培养等,这是做父母不容推辞的责任。而就社会层面而言,安全最重要,包括食品安全、治安安全等。一个安全、安心、正面积极的社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

陈坤将2012年“行走的力量”活动重点放在青海,“要在行走过程中,发现孩子们的需求,募集善款尽力满足,以具体行动‘保护儿童权利’‘为孩子们说话’。

篇5

【关键词】 社区 消防 现状 发展 未来

1 社区消防建设的现状:“四级网络”下的社区消防管理体系

1.1 我国社区建设的特点决定社区消防的主体

“社区”是一个外来词汇,英文为(community),其意义中含有“共享、共有”的意义。由此可见社区的意义主要是一个相对自主、自制的社会群体。在我国由于社会时代的特点“社区”的提出是以“社区建设”为前提的,这就给我国的社区建设和发展带上了政府行政化 的烙印。在我国现今,城市管理体制为“两级政府(市、区)、三级管理(市、区、街)、四级网络(市、区、街、居)”。现今中国国情下,社区消防的建设和发展取决于主体即社区居委会的职能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消防管理结构的基层派出所的监督是否到位也从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社区消防建设要立足于现今中国的管理体制,立足于社区基本建设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1.2 社区消防工作存在的“盲点”

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涵盖了消防建设的内容,同时社区消防建设也促进和保障了社区建设的安全发展。但由于体制等各个方面的不健全,社区消防工作存在许多“盲点”。

(1)社区公共消防设施缺乏合理规划。由于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许多社区的划分是在城市的建设中自然形成,其整体设施未被纳入一定时期的城市规划体系,致使许多公共消防设施未达到社区消防建设的基本要求,如消防道路的形成、硬化、城市消火栓的建设、城市消防水源的引入等等。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的渐进性,社区消防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往往滞后于社区的建设,在许多时候我们发现一个住宅小区已经投入使用但其消防设施还远未达到使用要求。最后由于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往往不能确定一个社区的大小、范围,在这期间公共消防设施往往得不到满足,例如我们无法要求插建的一栋或几栋楼设置消火栓。

(2)社区消防设施缺乏必要的维护和管理。社区消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公共消防设施(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道路等)和建筑消防设施。

随着社区功能的完整,社区内部的建筑形式和设施也呈多样性发展,主要体现在高层建筑和地下车库等设有自动消防的建筑不断增加。相对于普通建筑,这些建筑中所设的消防设施,对建筑物的安全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层建筑还存在“立足自救” 这一防灭火特点,消防设施的完整有效已经直接关系到居住者的人身安全。这些都给社区消防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1.3 对消防设施维护和监督人员的培训存在空白

由于社区建设单位和中介组织的不确定性,对这类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管理人员的培训仍处在对设备的功能性培训上,未能提供相对专业的完善的知识性教育。同时对基层消防监督人员即基层公安民警的消防知识的培训也应该加强,特别是加强对消防法规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有法可依”的同时做到“有法必依”。

2 排缺补漏全面加强社区消防建设

正是由于现今的社区消防工作有很多不足和缺陷,消防建设才更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摸索才能开创社区消防建设的新局面。

(1)完善社区消防设施,搞好社区消防硬件建设。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的审批程序,将其纳入建筑消防设施审核验收范围,并在审核、验收过程中做到“综观全局,不放细节”,既能考虑到城市消防规划的发展,又要考虑社区建设的发展。对于应设的消防设施一定要设计到位,验收合格。打好社区消防建设的基础。

(2)抓好社区消防建设“三级网络”管理,建立消防管理新体系。对社区消防建设进行合理的的监督和管理,使实现社区消防安全的保证。首先应针对现行的城市管理体系确立新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其次,应针对各个管理阶层指管理目标。居委会作为一级政府机构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在社区消防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要坚持群众性消防工作,在社区内部实现防火安全责任。同时应将本社区的消防工作同本社区的建设发展计划相结合,保障消防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

物业公司周围对社区进行管理的企业,其法人应为其消防安全责任人,应依照《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的要求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等工作;物业内部的保安部门应该为其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消防工作的具体实施。

3 全面民主化进程下的自主型社区消防

前文中提过“社区”(community),其意义中含有“共享、共有”的意义。中国社区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全面民主的自主化、自制化的社区,居民的共识、自主上升为一种“同意权力”,即一种共同的约束力。现在业主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权力。到那时居委会的作用一定会随之转化,也将不在作为一级政府存在,因此社区消防的主体也将不在存在。社区消防建设也必将向自主化、多元化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消防”的消防观念将更加深入人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也会是消防建设趋于民间化。我们的社区消防也应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机构。用义务消防的形式取代对社区消防的人为管理。应该通过全面法律意识、社会风尚、社会责任意识的极大提高,来达到社区消防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的新型社区消防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居民自治: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

[3]马西恒.《社区建设:理论的分立与实践的贯通》.

篇6

面对当前,首先要考虑生存问题;着眼未来,则要考虑发展问题。说到生存,也许有的经销商认为,自己在当地的销售网络已经构建成型,客户群体很稳定,公司实力比较雄厚,行业地位也有了,难道还要考虑生存问题吗?当然!生意做得再大,也只是船大一点而已,再大的船,都有沉没的可能。而且,这做生意赚来的钱,只要生意还在运营,就不一定是你的钱,只是账面财富而已,除非是那些已经花掉的钱或是生意彻底停下来之后,清算出来的钱才属于你。经销商一夜破产的事例并不罕见,所以,无论当前生意做得多大,都要紧绷生存意识这根弦不能松,时时要有危机防范意识。

说到发展,虽然十多年来一直有人在唱衰经销商的未来,不断强调经销商的没落论,诸如厂家的通路扁平化、厂家自身的直营占比放大、厂家与终端的直营、专业物流商的出现,乃至最近几年的电商等。的确,这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经销商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是只要能应变,生存乃至发展的空间还是有的,而固守不变,只能是死路一条。

总体上而言,未来的确不需要这么多经销商,当前经销商在未来5―10年,死掉一半是完全有可能的。此外,从政府管理的角度来说,一直是“保大放小”这个方向。谁也不想死,但中小型经销商破产速度的加快已经是必然。那么,如何才能确保经销商在未来有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呢?

市场引导能力。虽说经销商是当地人做当地生意,并且是经营多年,但惭愧的是,经销商自己却对当地市场没有多少引导能力,要么是厂家在主动引导,要么是被动跟随。说得再糟糕一点,经销商只是个搬运工的角色而已。

为什么没有市场引导能力?这是因为经销商缺乏这方面的意识,认为厂家应该把市场启动工作做好,终端有拉力,然后自己再跟进。所以,经销商极少有建立市场引导体系的,也很少有设立市场部的(即使设立了往往也是形同虚设),对当地市场及消费者情况没有深入持续的研究,没有对应的新产品推广体系,也没有专业的市场推广队伍。

对于厂家来说,在当地新开发个配送商不难,换个配送商也不难。不过,若是当地经销商具备主动的市场引导能力,能针对下游分销零售客户乃至消费者进行新产品推广,那这个经销商的价值就不是个普通的配送商了,而是运营商。

所以,经销商要从配送商的传统模式里走出来,把自己升级为市场运营商,组建专业部门,构建对应的市场引导体系,从而具备引导当地市场的消费动向及产品推广能力。换个角度来说,经销商既然能把某个厂家的产品在当地推出来,也能把这个产品在当地掐死。

建立公司品牌。在品牌方面,经销商的传统认知就是把厂家和厂家产品的品牌推广出去,而对自己公司的品牌打造却不怎么用心。其实,厂家品牌也好,厂家的产品品牌也好,这些品牌的所有权都不在经销商手里,养得再大再好,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随时都有可能被厂家收回或是转租给其他经销商。

所以,经销商一定要在当地市场建立自己的公司品牌,并且提高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在下游客户群体中超过厂家品牌和产品品牌。当然,这首先要借助上游厂家的产品品牌,来打造经销商自己的公司品牌,然后形成以经销商公司品牌为主,产品品牌为辅的品牌格局。

对上游厂家的灭杀能力。手里有大棒,说话要和气,经销商离不开与厂家的合作,但是在保持正面合作的同时,也要有对厂家在当地市场的灭杀能力。

上游厂家毕竟是商业机构,首先会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经销商的利益肯定是摆在次要位置,甚至是可以牺牲。而且,不是所有的老板或是厂家业务员都是正人君子,为了预防被厂家玩弄或是抛弃的悲剧发生,必须提前建立对厂家在本地市场的灭杀能力。

比如,经销商可以通过对当地社会关系的运用、渠道的掌控、市场的引导、同当地媒体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公司品牌的发挥、同类厂家的强化合作等措施,实现短期内灭杀某个厂家在当地的市场,销售额降为零,品牌影响力为负数,并且是无人再敢接手。

对下游客户的管理能力。严格来说,经销商是靠下游客户吃饭的,下游客户群体是真正支撑经销商的基础所在。但是八成经销商对下游客户的管理是处于失控状态的,老板自己没精力管理,公司没有专门的客户管理体系,往往简单地交由业务人员来分散管理,客户资源甚至被业务人员所把控和利用。这也就导致了经销商公司的铺货难、动销难、结算难。

对于下游客户,经销商首先要重新建立以公司为主体的客户管理体系,重建客户资料,建立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直接对接,包括日常沟通、信息反馈、历史遗留问题、客情往来、增值服务等工作。并且,将新客户开放、新产品推广、与客户的常规维护等工作进行分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业务人员与客户之间的工作内容。这也降低了业务人员形成对客户的运营完整链条后,自行创业或是跳槽的可能性。

在客户管理的创新方面,要将增值服务进行常态化,直至形成双线合作关系。所谓双线合作关系,就是在常规产品销售的基础线上,增加一条增值服务线。通过技术培训、协助问题解决、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等技术辅导工作,帮助下游客户整体发展。这方面的产出效益与产品销售带来的效益形成利润,甚至通过增值服务给客户带来的效果,还能超过产品销售层面的效益,实现利润倒挂。

在客户类型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分销商和零售商,而是进一步往下延伸,延伸到以消费者家庭为单位,甚至是消费者个人为单位。

企业化的内部管理。公司外部的经营能力是由内部的管理能力所决定的。而经销商公司的内部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企业化的。所谓企业化,就是半自动化,其具体体现形式为:

公司有明确的3―5年期发展规划和市场定位;组织结构清晰;岗位职责明确,并有完整的岗位说明书;各类工作都有对应的工作说明书,包含相关的方法、流程、标准;常规性工作事务,都有对应的处理流程;普通事故,有前期预防和事后处理预案;内外部人员储备到位,可实现全体员工突发离职后,一个月内基本恢复;每个重要岗位,都有对应的储备接替员工;新进员工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复制培训;全公司内部要实现主要岗位的可控轮岗;整个公司运营状态透明化;公司运营体系定期自检和持续升级。

同行的整合。首先,对于当地的同行,在竞争策略上一定要实现超越式的差异化竞争格局,拉开差距。其次,可以考虑对部分同行进行整体收购或入股。最后,通过第三方物流间接整合同行。

篇7

论文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解决环境问题、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中小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循环经济的实现,是决定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关键。由于自身原因,中小企业向循环经济的转型面临很多困难,通过联合中小企业可以跨越这些障碍,逐步实现循环经济。

1引言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模式,即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且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则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运行模式是“资源一产品一污染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我们的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

2中小企业实现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困难

2.1中小企业缺乏循环技术创新意识

中小企业缺乏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危机感,对循环经济的理解不够。其对循环经济的模式知之甚少,对适应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技术创新更少。利益化的趋势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领导只考虑到短期的经济效益,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循环经济下的新技术对企业带来的新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关系。使企业的循环技术创新遇到障碍,长远看也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2中小企业难以形成循环经济的规模优势,循环技术创新能力弱

规模经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大多数是依靠原始资本积累发展起来的,资金和规模小,无法建立本企业独立的研发中心,多依赖外部技术,所以在经济技术创新上难以与大企业相比。由于存在技术垄断,也使得中小企业难以获得现成的循环技术,致使长期处于单位产值资源消耗大、能耗高、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状态。

2.3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进行循环技术创新的瓶颈

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长期坚持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而且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技术创新人才、科技人才的分布不合理,约有2/3以上的技术研发力量在企业之外,其余部分也主要分布在少数大型企业集团。再加上中小企业的条件差,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员严重短缺。具有专业特长、科研能力强和科研水平高的技术带头人以及高素质、高学历人员更难在中小企业扎根。

2.4中小企业进行循环技术创新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缺乏循环技术改造所需资金,不能及时引进先进循环技术和工艺来改造落后工艺。循环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得不到满足,导致技术创新停滞或失败,或者创断过程中出现的非预见性资金供给不及时,难以进行循环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造成项目的失败和机会的丧失。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因素较多,如:因规模小自身资信不足,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对中小企业惜贷。另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不足,中小企业也很难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经费,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直接融资,这些都使得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改造的资金缺乏。

3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策略

3.1提升面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意识

中小企业可以进行技术创新联盟获得循环技术,从而转向循环经济。联盟内企业循环经济的实现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形象。这将促使联盟内的企业加强循环技术创新意识,进而对循环技术有更多的投人。同时,也将会在技术创新联盟所在的区域产生影响,迫使更多的周边企业重视循环技术的重要性。

3.2建立集中地循环经济利用项目

对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由于污染治理的边际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由于量大面广政府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谁污染谁治理”这样的经济政策对中小企业并不可行。在实践中较为可行的倒是“谁污染谁付费”。在这中间我们的政府可能要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引导排放相同污染物的企业相对集中建设;二是引导由具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的专业公司负责污染的集中治理解决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技术落后、达不到经济规模要求的难题。实践证明这种运作不仅降低了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也可以使排污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关心市场发展主业。鉴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其对市场的依赖,只要政府加以正确引导,完全有可能使相关中小企业相对集中于一定的专业区域或工业园区从而使巾小企业污染的集中治理成为可能。集中治理应是解决中小企业污染的有效途径。

3.3通过合作联盟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问题和人才瓶颈

中小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策略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中小企业通过联盟可以使人才技术共享,是一种有效的外部学习方式。通过联盟建立专家网络和循环技术专家队伍,促进循环技术的研发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待和保障。另外,中小企业从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上积极引进和培养循环经济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保护和尊重人才,使其在职业安全、稳定和社会保障方面,对企业有充分信任,企业要创造条件、建立好的激励机制,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建立联盟有利于降低单个中小企业循环技术研发费用。通过建立联盟,企业转向循环技术合作和相互依赖,降低单个企业在研究开发中的风险,从而降低研发费用和成本,一定程度也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短缺问题。

3.4选择适合的循环技术的新路径

在循环技术尚未完善开发的情形下,中小企业靠灵活运营,与消费者保持紧密联系取得优势。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大企业的挤压下,由于创断资金不足使得中小企业市场地位不稳固。因此,选择恰当的循坏技术创断策略以整合创新优势是决定中小企业向循环技术转型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中小企业在进行循环技术创新时,可以不在意技术领先地位的建立,技术创新主要考虑在产品满足绿色消费理念,资源循环利用以降低成本,创新策略上可采取模仿创新和技术跟随策略。

篇8

关键词:区域经济地方高校定位

一、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经济逐步全球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区域的崛起及其经济的个性化。发展区域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十一五”纲要也做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积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把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

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体系,其内部各要素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为各区域内部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的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不同的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各自的经济特色时,迫切需要高等教育与其配合,为其服务,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地方高校之所以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由其基本属性所决定的。从教育的角度看,由于地方高校培养对象是未来知识和信息的创造者,因此,地方高校就担负着为这些未来知识和信息创造者奠定基础、提供创造知识和智能方面的储备能量。爱因斯坦认为:通过学校教育,“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说,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的变化”。所以,现代大学通过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热情,为学生未来的独立判断和创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地方高校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对知识信息的创造与加工,教学过程既是对知识信息的传播,也是通过教学激发科研灵感与科研能力和动力,地方高校利用其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所创办的高科技产业和为企业提供多种多样的技术咨询与服务,则是知识信息的共享与应用。特别是地方高校通过知识的创新,将创新成果落实到生产领域,实现产品更新以后,将从深层次意义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点。而这些作用能够得以发挥的关键是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

二、地方高校在发展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发展定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在战略发展目标上好高骛远。近年来,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突飞猛进,一些地方大学,将学校建设与发展目标定位在追求“世界一流”“全国一流”“全省一流”上,这种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有多大的可能性,不得而知。并且目标难于分解,操作性差。第二是在规模上求大。随着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并困惑我们多年的高等教育“条块关系”得到基本解决,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转换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得到明显增强,但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地方万人大学随处可见,对一所地方高校来说,规模不宜过大,规模与效益不总是成正比。第三在办学层次上一味求高。许多地方高校在办学层次上具有盲目性,不顾自身的条件,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越高越好。第四是追求经济利益。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科技支持,科学技术成果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生产力,不少高校误导了这种转化,在地方高校产业化的掩盖下,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使自身的优势难以发挥,甚至丧失。第五是地方高校在定位中的类型同质性和学科上的同构性。地方高校在定位中的类型同质性和学科上的同构性现象比较普遍,几乎每个学校都是“教学型”“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综合型”“开放型”“国际化”等等,学科越全越新越好,使得地方大学千校一面,缺乏特色。第六是地方院校的发展定位缺乏传承性和连续性。每所地方高校都有自身发展历史,而很多高校在制定战略发展定位时,往往更多注重的是未来的发展,忽略原有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文化底蕴、历史积淀,缺乏应有的传承性和连续性。第七是学校类别定位不明确。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学校的类别分为综合大学、理工院校、农业院校、农林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言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民族院校等。在国家制定的评估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不同类别的学校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学校对其类别做出选择,这一定位对于学校的办学规模、学科专业结构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八是缺乏政府有效的政策引导。我国虽然有五年、十年的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但缺乏对高等院校类型、层次的明确定位,很少提供与大学层次、类型有关的、未来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需要的政策信息;不能体现政府对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区域布局及行业布局的要求;更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来指导发展定位。

三、地方高校发展定位的策略

地方高校发展定位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宏观方面指政府应该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发展规律,借鉴高等教育成功的经验,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对各经济区域未来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人才需求、高校分类、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等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起网络信息平台,对地方高校发展给予政策性指导。在这方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成功的经验,如英国政府的《高等教育的未来》白皮书,就为大学的定位提供了科学指南,通过立法引导大学定位,建立起科学、公平、发展的环境。对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其主体是高校本身,而政府则是定位的客体,所以说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要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自主进行。地方高校发展定位在微观上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战略目标的定位。地方高校战略目标定位应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指导,以所处经济区域的特定状况为立足点,战略目标要适当,便于分解、便于执行。在战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征求全体教职员工的意见,使目标具有深厚的群体基础,更重要的是要使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到每个人的工作中。这样的目标才能实现。第二,办学规模的定位。地方高校在办学规模上,要量力而行,考虑学校的服务区域,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现有条件等。第三,地方高校办学层次的定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学历教育中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三个层次,在学位教育中有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层次。这个定位是指学校要在学历或学位的三个层次中选择发展方向,同时选择多个学历学位层次时一般也应确定占主导地位的办学层次。地方高校办学层次的定位也是要研究本区域对人才需要的情况及自身办学能力等做出选择。第四,地方高校分类定位。地方高校应当面向本区域的产业结构及其他需求设置专业,主要为地方培养各行各业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第五,地方高校历史传承性和连续性的定位。地方高校在发展定位中要尊重历史,要充分挖掘历史传统资源进行合理定位。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包括学校的价值理想、办学目标和管理的基本原则等,而大学的办学定位应是对传统办学理念的继承与重塑,历史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对地方高校进行定位,能够使地方高校更加明确自身的目标、价值和追求。

[参考资料]

[1]刘献军 .论高等学校定位[J]新华文摘,2003.(6).

[2]童泽芳.高等教育分流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9).

[3]睢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9

债务机制是财政体制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地方债务机制打破以往多年的禁锢,不断试行政策探索,这是财政体制和经济环境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看,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行债券。根据现有的法律,地方政府是没有发债权的。为有效化解地方财政风险,寻找新的地方政府举债路径,我国对地方政府发债模式进行了探索。2009年,根据《预算法》特别条款规定,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开始各地方政府发债。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二是平台融资。包括城投债、基建信托、租赁、保险投资计划等表外融资方式。影子银行助力地方举债变化。作为众所周知的中国“准地方政府债”——城投债,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经历了两轮高速增长。基建信托也是近两年地方政府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

发展至今,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有多大,一直众说纷纭。根据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1年第35号),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万亿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万亿元,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7万亿元。银行贷款、城投债和信托产品,是当前地方政府最重要的三种融资工具。与2010年末比较,2012年末城投债余额增量为1.6万亿元,信政类信托增加0.6万亿元,平台贷款增量约0.3万亿元,据此估算,201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3.2万亿元,对应的债务率(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本年财政总收入)和负债率(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本年GDP)分别为89.9%和25.5%。

就比率而言,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尚在可控之内,不应过度放大相关风险。但考虑到地方政府财政和债务透明度不高,很多隐性债务难以统计,加之地方GDP的水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财政的偿债风险。再从现实看,由于捆绑于投资驱动的经济模式,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冲击下,地方债务神经日益衰弱。

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滑。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增幅放缓至12.8%,较上年回落12.2个百分点。种种迹象表明,财政收入已结束了多年的高增长期。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还面临着土地使用权出让而使收入骤降的尴尬局面。穆迪最新的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同比下滑14%,和2011年增长22%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导致地方政府收入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这显著加大了地方的财政压力和融资压力。

二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增大。目前地方政府直接和间接的负债中,地方融资平台是最大的部分。2011~2013年,大量地方债将进入还款期,地方每年须还款1万亿元。债务风险随时可能集中爆发。从银监会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类别划分看,有约20%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项目可能是公益性的,它本身没有收入来源,要靠地方财政运用未来的其他收入综合进行偿还。再从新发债券看,城投债发行人主体资质呈不断下沉趋势。随着整个城投债市场的扩容,发债主体从省级平台扩大到市级甚至县级融资平台,城投债的主体信用级别中枢呈逐渐下移之势。城投债中AAA级发行人发行的债券规模已由2008年的40.11%下降到2012年的15.86%;而AA等级发行人发行的城投债发行量占比则从2008年的32.38%上升到2012年的47.34%。

地方政府一直承担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补贴全国亏损的责任。从长期看,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级政府在推动城市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依然显著。地方基本建设所需资金数额庞大。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对投资增长至关重要,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依然需要政府举债的支持。

地方政府债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待这类问题重在规范,要从地方和银行两方面来规范与治理。从国际经验看,如果制度设计合理,地方债务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首先,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融资约束。地方政府融资运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总体负债水平较高、资本金不足或资本金不实、偿债责任主体不明确等方面。改革方向应是推动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所形成的隐性负债向及时公开披露合规的显性负债转变。一是强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加强中央有关部门对地方债务的监控,根据地方GDP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确定债务规模,建立并完善地方债务风险预警和监测体系,建立各级政府的责任制度和债务的偿还保障机制,建立地方政府融资额度和期限的授权制度。特别要加强地方人大的审查、监督作用。从远景看,为了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法律约束,国家也应该考虑建立地方政府破产程序。二是完善信息披露要求。充分、及时的信息披露能有效发挥外部力量对发行主体的监督和约束作用。除了披露基本经营信息以及基本财务信息外,尤其应对营利模式、资产注入情况、担保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等进行详细披露。同时,还应当督促发行主体的后续信息披露,尤其是对资产转移、重大资产重组等资产整合行为进行充分披露,加强债务存续期内的监管,并加大对信息披露不充分行为的惩罚。三是适度扩大发债规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应当成为改善地方政府负债模式的改革方向。与平台融资模式相比,该模式具有主体明确、高效透明、显性管理等优势。四是逐步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评级机制。地方债发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债务的风险保障机制。这就需要加入市场力量的评级制度,要让地方政府融资有透明度,有风险防范机制。

篇10

Abstrac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pressure of competition, and the living space of which has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of "Long tail" strategy which Small and Medium-sized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carry out by virtue of the "Long Tail Theory" of Chris Anderson. And in the context of the "Long tail" strategy and other strategies, it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关键词:长尾理论;中小房企;发展;对策

Key words: long tail theory;small and medium-sized real estate enterprises;developmen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81-02

0引言

中国的房地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其势头却十分迅猛,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国家统计局公报,房地产投资额从1997年的3178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25288.84亿元,只用了10年时间。房地产业带动了一大批关联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提高城镇化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房地产企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尤其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已陷入盈利水平低、流动资金不足、销售困难等困境,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因此,中小房企必须尽快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出适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借助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分析了中小房地产企业实施长尾战略的优势,并将长尾战略与其它竞争战略相结合,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为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长尾理论

根据维基百科,长尾(Long Tail)这一概念是由“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2004年10月的《长尾》一文中最早提出,用来描述诸如亚马逊和Netflix之类网站的商业和经济模式。“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Power Laws和帕累托分布(Pareto)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认为长尾理论是文化和经济从大众市场向数百万的小众市场转变的过程中,热销产品之外的规律。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1]。如图1长尾示意图所示(横轴是品种,纵轴是销量),典型的情况是只有少数产品销量较高,其余多数产品销量很低。传统的二八定律(或者简称20/80定律)关注的是曲线的头部,认为20%的品种带来了80%的销量,所以应该只保留这部分,其余的都应舍弃。长尾理论则关注曲线的长尾巴,认为这部分积少成多,可以积累成足够大、甚至超过曲线头部的市场份额。

2中小房企实施长尾战略的优势

当前,中小房地产企业规模比较小而且经营粗放,很难与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相比。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房地产企业要想在其中取得优势,“以小搏大”,就需要有自己的竞争战略。长尾战略的中心思想是小企业干大事,小企业之“小”,主要是指数量规模,表现在短头(规模)之低上;大事之“大”,就表现在长尾(范围)之长上[2]。因此,长尾战略的实施可以使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航船驶向一片广阔的蓝海。

2.1 更易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提供差异化的房地产产品来满足市场上不同水平的购房需求是大势所趋,而在这一点上,中小房地产企业更容易做到。由于其自身资金实力小,产品规模势必不会很大,因此在产品上可以实现小规模、个性化、差异化特点,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况且,在寻求个性化、创新式发展的轨道上,大的房地产企业因为经营模式转轨所遇到的问题比中小房地产企业遇到的问题要大得多,从而使中小房地产企业的个性化发展成为房地产行业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实现升级的主要带动力。

2.2 协调成本与运营成本低[3]协调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内外部协调的管理成本也就越高。中小房地产企业由于管理层次少,管理信息传播的渠道比较通畅,又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因此,协调成本低于大企业的协调成本。再者,中小房企的组织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企业的很多决策可以“一竿子插到底”,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较少存在扯皮现象。因此,中小房企具有办事快捷、反应灵敏的特点。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2.3 灵活的管理方式和市场适应能力房地产有规模经济的一面,也有规模不经济的一面。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机会非常多,因为开发大面积的地块,运作大额度的资金即使对于大型房地产企业而言也是很大的考验,风险控制的难度很高。而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因资金及实力所致,更多的是开发中等规模的项目,操盘经验更丰富,其风险也更易控制。

3中小房企实施长尾战略的策略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渐规范,开发商生存与发展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企业获得土地和资金的难度越来越大。那么,受企业、市场、发展动力三大因素影响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要如何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道路呢?只固守着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竞争战略,肯定是不行的。为了寻求突破,实现突围,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应迅速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优势,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走与大型房地产企业不同的路。然而作为有形且存在高风险的房地产,不可能像音乐、电视节目、电影一样变成字节在互联网上零成本流通。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将长尾战略与其它竞争战略相结合,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为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1 拾遗补缺,填补大企业在区域市场上的剩余空间[4]一方面表现在具体的物业类型上,大型房地产企业凭借其自身优势把目标锁定在高级写字楼、商业用房、别墅及高档住宅区等高利润市场,将中小企业排挤到回报相对低的中低档住宅市场。另一方面表现在区域上,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范围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几乎不涉足中小城市、区、县,甚至镇。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存在填补了这一空白,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区域消费者“住”的需求,形成了完整的房地产市场梯度消费层次体系。

3.2 降低成本,取得价格优势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管理措施和生产方式尽量降低成本。比如在土地取得时尽量采用联合开发的形式;项目实施过程中控制好硬件成本和人员支出费用;相对减少树立品牌的巨额广告费用等。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价格一路飙升的情况下,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如果能降低生产成本,取得价格优势,其市场销售前景将会非常乐观,企业也因此会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

3.3 另辟蹊径,走差异化路线房地产作为一种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都要面临市场的选择,也就是消费者的选择,再加上目前抢滩房地产市场的企业越来越多,谁都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对于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而言,与大型房地产企业竞争,其优势在于生产批量少、规格特别的差异性产品。于是,中小房企开发、生产和销售这些产品,对局部市场的情况、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以及他们的特殊要求的了解显得十分重要。在新形势下,中小房地产企业应摆脱在大城市中心、在高档住宅方面的厮杀,实行差异化经营战略,在房地产市场上创造短缺,创造个性,创造不可替代性。

3.4 形成集群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我国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使中小房地产企业不再受制于规模经济,使其可以透过“地区规模经济”取代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所以中小房地产企业可通过内部分工外部化,大量地聚集在某一地区,在某一开发项目的整个链条上进行分工,形成企业集群组织。另外也可与大型房地产集团公司建立分工协作的经济网络关系,充分享有大公司的信息等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并形成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互补、互利关系,使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3.5 实行战略联盟,提高经济效益[5]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而战略联盟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手段,也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战略联盟是以共同占领市场、合作开发技术等为目标所建立的组织,不同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可通过形成战略联盟来弥补企业规模、资源数量方面的劣势;同时,企业各自发挥不同的长处,在科研、生产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强协调,开展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增强联盟的整体竞争能力,进而共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安德森,乔江涛译.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6-31.

[2]姜奇平.长尾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93-95.

[3]彭友.中小企业实施长尾战略的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1-14.

[4]刘卫卫.宏观调控背景下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之路[J].上海房地,2008(01).

[5]张伟民.新形势下我国中小房地产开发商经营战略调整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6(8):73-74.

[6]孙迎庆.金融危机和宏观调控下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探讨[J].金融经济,2009(1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