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果实范文

时间:2023-03-17 04:4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盛夏的果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盛夏的果实

篇1

“非常高兴Google为我们在‘编程之夏’项目中提供了10个位置。”openSUSE社区经理Brockmeier说,“这是一个重大项目,为社区项目提供了开发新特性或应用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新的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学习如何与开源项目合作的方式。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编码,还能与下一代开发人员紧密合作。”

Google编程之夏(Google Summer ofCode)项目通过类似于实习的形式,资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在校学生利用夏季假期时间参与到一些开源软件的开发中,激励年轻开发人员参与到源代码的开发过程中,帮助开源项目发现并引入新的开发人员。Google编程之夏始于2005年,其后每年在3月到8月间举行编程大赛活动,从万物复苏的春天持续到秋天,整个过程像是果实从青涩到成熟的酝酿。

在过去的3年中,Google编程之夏共资助了来自90个国家的1500多名学生和2000多名导师。今年,该项目计划在175个开源项目中资助1125名学生,每个资助名额将获得5000美元,其中500美元交给项目,剩余4500美元则由学生获得。

项目的进行具有严格的流程。首先,各个开源软件组织提出项目计划,经过审核后在Google网页上,学生可以针对感兴趣的项目提出申请,在申请书中说明项目计划、参加缘由以及申请人优势等等。申请被批准后,就进人到最后的编程阶段了。在此期间学生将会在指导下进行编程,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进度。

在openSUSE项目的开发首页上对于参与的开发者就有这样的说明――“随着openSUSE项目的启动,我们开始以一种开放的模式来开发SUSE Linux公开的开发版本,发行版和源代码将被不断在这里公布,您将可以访问我们的错误数据库来报告错误,还可以加入我们的邮件列表来获得最新的关于openSUSE项目和SUSE Linux发行版的新闻。我们还会建立下一行版开发基础平台(参见发展路线),包括代码管理系统和公共编译服务器。”openSUSE项目是由Novell发起的著名开源社区计划,不论是新用户还是有经验的Linux用户都能够简化开发和打包流程,使openSUSE成为Linux黑客和应用软件开发者的首选平台。

篇2

刘若英都结婚了,我又相信爱情啦!

刘若英结婚了,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太好了,陈升和黄磊的老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啦!”

她的工作室发表官方声明,“出道至今,刘若英习惯从写作、表演中去体现她的世界,因而鲜少对媒体主动透露她的私人生活,同时钟先生并非公众人物,未来刘若英不会进一步接受此事的相关媒体询问。”其实在分享私人生活方面,刘若英一向都挺主动的:《桃色蛋白质》上,她整集望着陈升流眼泪;演唱会上唱到情歌动辄“无法自控,哽咽失声”;还预告过“我有一段巨大的爱情,也许等我老了,我会把它说出来”,让人觉得她始终活在一段又一段的倾城之恋中。其实传过绯闻的不过陈升、黄磊、陈国富寥寥几个人――男方看起来都是低调温和的好男人,不太可能给她制造什么倾城之恋,只能说,她很乐意与人分享内心经常凭空产生的巨大波动。

回到神秘人钟小江,网上爆料他是“浙江某物流公司老总,三十出头的年轻男子”,刘若英在声明里一一纠正,“钟先生住在北京,从事财经行业……也不是年轻男子,他和奶茶年龄相仿”,年龄和事业虽然有两个版本,但家底殷实是肯定的。他有好几条关于车的微博,“今天天气不错,开哪部车出门好呢?”“想再买一部给司机开”。他还是汪小菲的好朋友,“大小恋”期间经常以“黄油567”的ID

在汪的微博上敲锣打鼓,帮腔助拳,但现在再去微博上搜索“钟小江”,出来的居然是“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结果未予显示”。有人感慨,这就是传说中的“隐富”啊!

就在公布婚讯的前几天,刘若英接受采访时还滴水不漏,表示因为姐姐刘若玉都还没嫁人,所以自己全无压力,“无聊的时候当然有,就在家里敲胆经咯!”完全没有给人留下揣测遐想的余地。一直很喜欢用言行把自己额头上的“结婚狂”三个字不断描画加粗的刘若英,很显然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真正的结婚对象,不到最后尘埃落定,都要用“敲胆经”来掩护这个隐富!相形之下,陈升和黄磊原来只是拿来文艺一下的道具。

以为会长长久久的谢霆锋和张柏芝完蛋了,大家伤心跺脚,“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以为会“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的刘若英却闪婚了,大家又狂喜尖叫,“我又相信爱情啦!”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样隐隐的平衡无处不在,也许上帝姓周名伯通,左右互博玩得不亦乐乎,因为他知道这把戏再老套再烂,总会有人在下面痴痴地观战……

剩女推手:悲催的F4

今年三月之前,台湾还有著名的四大剩女“二林二徐”,大S和林熙蕾在一周之内相继完婚,剩女阵营只剩林志玲和徐若萱支撑半壁江山。巧的是,四大剩女曾经和F4集体谈过姐弟恋(大SVS周渝民,林志玲VS言承旭,林熙蕾VS朱孝天,徐若萱VS吴建豪),有人戏言,F4女友“非林则徐”。

四大剩女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尤其当她们还不是剩女的时候。动了真情的F4这些年来一个暴瘦,一个暴肥,一个绯闻绝少、清心寡欲,一个信了耶稣、直接禁欲了。每一段恋情折腾的时间都不短――这也正是他们得到剩女推手这一殊荣的原因,但穷家小户的孩子,谁的恋爱不是一谈三四五六七八年?闪婚这种事,只有公子哥富二代们最喜欢了。

对逝去的恋情,F4们恋恋不舍,林熙蕾搬离爱巢之后,朱孝天在微博上写下伤感小诗,“回忆开始侵袭,我却再也不必在意,反正明天将不再来临,那就让我,沉沉地睡去。”大S婚礼上,周渝民刚好因为“肠胃型感冒”挂急诊未能出席;吴建豪都禁欲几年了,被问到徐若萱的新恋情时仍然“瞬间翻脸”;言承旭的长情最惊人,2008年他在日本开演唱会,演唱前用日文说,“我很爱一个人,就像爱未曾消失过,很想见一个人,但对方已离去,无法相见……感谢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谢谢妈妈,谢谢志玲桑。”而他的写真书里说得明明白白,他和志玲桑的情缘,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

因为一部戏暴红起来的草根少年,同病相怜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出身相似:林志玲的母亲就多次公开暗示“双方家庭背景悬殊”;周渝民曾经在节目上透露和大S分手以后还想挽回,经常跑到她们家去帮忙带小S的孩子,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如果男生赚钱能力比女生弱,或是相对弱的时候,在这个家族里面就没有立场说任何话,自己会想去多赚点钱,可能要牺牲原则去赚一些原本不想赚的钱,我觉得男人的压力还蛮重的”。他们的定情信物是两个胡椒饼――周渝民过生日的时候,大S跑遍台北的大街小巷,买来两个“既不冷,又不烫,既不会太大,又不会太小”的胡椒饼送他,让他大为感动,但是他不能在大S过生日的时候同样回赠她两个胡椒饼。毫无疑问,对于F4中发展相对较差的另外两个人来说,这种压力和悬殊就显得更加巨大,朱孝天在和林熙蕾交往的五年中,事业发展和体型完全成反比,一直在走“一分一分,存起来结婚”这样的平民路线;吴建豪的家境好一点,但是他和安七炫的组合是失败中的失败,鞋店也一直在亏钱,他还梦想进军好莱坞,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安徒生童话里有一个坚定的锡兵,只有一条腿的玩具锡兵看见用纸做的,美丽的舞蹈家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她。骄傲的舞蹈家一条腿举得那么高,锡兵根本看不见,以为她也和他一样只有一条腿。妖精提醒他不要指望不属于他的东西,但是锡兵假装没有听见他的话。他们的爱情并不顺利,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结束了一系列痛苦的旅程之后,锡兵终于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舞蹈家身边,但是杯具发生了,一个小孩子把他扔进了火炉,在熊熊烈火中终于熔化得只剩下一颗小小的锡的心……与其说F4们没有锡兵坚定,不如说,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锡做的,所以总是很小心地保护着自己,不敢和骄傲的舞蹈家们――所谓剩女,不过是自己选择被剩下的结果,本质上她们都是骄傲的舞蹈家――挨得太近,太久,担心自己会被爱马仕的包包,prada的鞋子,chanel的晚装这些奢侈品的烈焰付之一炬,只有相信自己是更贵重的材料做成的人才敢投身这烈焰之中――比如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汪小菲和邱士楷,而留给锡兵兄弟们的,拿言承旭的话来说,是“排山倒海的巨大心酸”。

汪小菲,钟小江,下一个是……X小X?

过去女明星们视嫁入豪门为终生目标,现在,剩女明星的标准有所下调,汪小菲和钟小江,一个被戏称为“厨子”,一个被直呼“跑运输的”,显然标准已经修正为家境富裕,但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豪门子弟。林熙蕾的老公在美国有自己的成衣生意,陈德容嫁了地产小开,走的都是同样的路线,好像有人先趟了一遍,发现这个路子好走,后面大伙儿就一拥而上了。

有人总结:三十年前,台湾伪富男能娶个大陆顶级美女;二十年前,台湾干爹能在大陆南方养个婚外干闺女;十年前,台湾农民能花很少钱领回去一个大陆妹;五年前,大陆精英男能娶个台湾精英女;这两年,大陆富二代集中迎娶台湾女明星,这就叫通货膨胀。但内地光有汪小菲和钟小江是不够的,台湾剩女一抓一把,还需要很多X小X消化――

萧蔷,43岁,和她传过绯闻的,曾经包括连战和这样的要人,但现在她的择偶标准只有三条:男的,活的,会动的。如果忠实贯彻这三个标准,应该很好找到她的X小X,就怕她把它当作一句俏皮话。

林心如,35岁,和唐季礼分手后落单多年,七夕在微博上感慨“我好寂寞”,但接着就贴出和疑似男友的亲密合照,照片背景是999朵玫瑰一捧,似乎X小X已经出现,但也不排除花是助理所送,为了维持明星的自信心。

张惠妹,39岁,继和王力宏、蒲巴甲传过绯闻之后,最新的绯闻对象居然是庾澄庆,靠谱吗?不排除媒体只是想抚慰一下老男人受伤的心。

舒淇,35岁,多次被问及“你年纪也不小了,有没有想过找一个人安定下来,生个BB”之后,明确表示现阶段没有人追,但是很喜欢小孩子,不排除会借助银行或者代孕母亲要个BB。

……

篇3

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说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我们确定教育方针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重要理论依据。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的最高价值目标。”注重以学生为本,关注大学生健康全面成长,努力把高校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相结合,以促进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一、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关系

高校大学生在学校里,除了进行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的第一课堂理论学习外,还通过一系列课外活动即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来对理论知识进行升华。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以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托,具有局限性,它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地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然而思想品德的形成只有通过行为实践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与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不同的一种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体的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任何一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是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的。如果说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以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主,那么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则以第一课堂理论学习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正确指导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具体实践,正如有学者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大学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对第一课堂理论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学校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辟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旨在促进学生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及素质的提高。然而大学生也应该做到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去正确指导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反之,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又能深刻地反映出理论知识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实践证明,经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可以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真理之真正目的,两大课堂活动相得益彰。

二、高校第一、二课堂活动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一)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活动章程,使高校第一、二课堂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目前,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无论挂靠在学校、学院哪一级的行政管理部门,都缺乏系统完备的管理制度以及统一的社员培养目标和整体发展规划,甚至缺乏与学生个人具体的培养方案的衔接。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是严格遵循学生个人培养方案进行的,为了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当下每所高校都会不同程度地开展一些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教学环节制定的学生个人培养方案,甚至有时会冲淡其实效性,使学生兴趣偏向某一方面而荒废另一方面,学生不能够辩证地处理好第一、二课堂的关系,这就制约了高校使每一个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目标的实现。

如果想做到第一、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两大课堂性质制定一个完备的学生个人培养方案,并且健全管理制度和活动章程,使两课堂中的管理制度和活动章程完全服务于这一完备的学生个人培养方案,以达到使每一个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高校社团的成立、建设和发展大多是由学生自发、自治来进行的,管理方面较为松散。由于缺乏校级高层面顶层设计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再加上低年级的学生干部缺乏组织经验、换届流动性大等因素,使得社团无法摆脱学生社团“因人兴社,因人废社”的问题,这些使学生们失去均衡发展两大课堂的实际能力,破坏了真正意义上的两大课堂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用和意义。

(二)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使得学生不能够辩证地对待两大课堂活动。

专业性指导的缺失是制约大学生正确认识一、二课堂活动的关键原因,各类第二课堂社团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指导教师队伍为其指引方向,而不是单方面地发展一、二课堂的一个方面,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所以要不断引导学生立足第一课堂理论学习,然后参与到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活动,再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实践经验去充实书本理论,真正做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一、二课堂实践活动的启示

(一)搭建“四位一体”的两课堂社团指导管理机制。

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管理中,要开启全员育人的观念,形成由校级高层面顶层设计相关政策和培养方案、由相关部处牵头、由各学生管理部门实施、由各专业教研中心具体负责的“四位一体”的联动管理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由各专业教研中心为挂靠的学生两课堂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校级高层面顶层设计和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以及两大课堂性质,制定一个完备的双向的学生个人培养方案,并且健全管理制度和活动章程,使两课堂中的管理制度和活动章程完全服务于这一完备的双向的学生个人培养方案,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确定二课堂社团的工作目标,规划它的发展前景,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一、二课堂同时并存的重要意义和明确自身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以达到使每一个大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二)强化高校教研中心在二课堂社团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应该安排各专业教研中心 与相应的两课堂学生社团进行挂靠,让学生们在课堂之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并学习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发展前景。各两课堂学生社团在教研中心的指导下,还可以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常态化活动。在两课堂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每次实践活动都能够超越其活动本身的表层意义,将深层意义提升到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学生达到理论内化的实现,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一、二课堂的关系和发展前景,避免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在形式上出现散漫而失“神”,在内容上出现做作而失“真”,在操作上出现过于娱乐而失“效”的方向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整体规划大学生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的优势互补,以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为主导,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去正确指导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整合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参与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大学生个人全面自由发展,并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进程,使学生理论知识过硬,道德素质循序渐进得到提升,最终实现每一个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N].光明日报,1978-05-11 .

篇4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上帝赐给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赐予我们由时间相伴的旅程。而且时间的长短快慢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它不会因为你是百万富翁而多给你一秒,也不会因为你的迟缓耽搁而等待一分。就像民谚所说:“时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古人还用“白驹过隙”来形容时间的飞逝,又用“寸金难抵寸光阴”形容时间的宝贵。

时间看起来好像很多,太阳如常升起,月亮依稀落下,周而复始,没有穷尽,但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八万六千四百秒,伴随着你的心跳,不管你是在穿衣吃饭,还是玩耍睡觉,时间绝不停留,绝不增加。记得小时候同学们传唱的儿歌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在不知不觉之间,人生就会从少年而青年,青年而壮年并走向老年。

不同的人对于时间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解说。文学家说:时间就是金子;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生命;教育家说:时间就是知识;军事家说:时间就是胜利;哲学家说:时间就是真理的女儿;美学家说:时间就是生活的希望;深圳人说:时间就是金钱。

不同的人们对于时间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勤奋者抓紧时间;求知者利用时间;有志者珍惜时间;聪明者争取时间;好学者挤出时间;上进者追求时间;忠诚者遵守时间;勤劳者创造时间。

亲爱的同学们,你不相浪费宝贵的生命吧?那就请不要浪费时间。

篇5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融资市场;发展

[中图分类号] F83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0-0177-03

[作者简介] 蒋树瑛,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金融;

董水平,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办公室副主任,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金融。(江西 南昌 330024)

一、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提出

经济学中,“流动性”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或者说变现的难易程度。在宏观经济层面上,人们常把流动性直接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信贷总量,即通常所说的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等。

关于流动性,学术界主要认为有以下4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指经济体系中货币投放量的多少。第二种含义是就整个股票市场而言,指参与交易资金相对于股票供给的多少,这里的资金包括场内资金(即已购买了股票的资金,也就是总流通市值)以及场外资金(就是还在股票账户里准备随时入场的资金)。第三种含义是指商业银行能够在不遭受损失的条件下,满足存款人提存及支付需要资产的变现能力,即所谓的资产流动性。学术界将其扩展为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负债流动性主要是指银行迅速筹集资金以应付存款人提存和支付需要的能力。第四种含义是针对个股而言的,即流动性是指股票买卖活动的难易,也就是说买了这只股票后是否容易卖出。以上4种含义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第一种含义和第二种含义的流动性相关程度非常高,即经济出现流动性过剩通常会引发股票市场的流动性过剩,所以当国家开始收紧银根时,股票市场就会失去资金供给,表现不佳。第三种含义的流动性也与第一种和第二种含义的流动性关联度较大。第四种含义的流动性问题一般认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太显著。

所谓“流动性过剩”,其全称是指“流动性资产过剩”,经济学解释是,储蓄和投资偏好大于消费偏好。欧洲中央银行(ECB)把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实际货币存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通俗地说,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 uid ity)就是市场上流动的货币过多,超出了经济体系的实际需要,即通常所说的流通中的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等的过剩,也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在宏观经济上,它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由于现金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清偿,认为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因而,有专家通俗地解释说,“流动性过剩”,就是“钱多了”。衡量流动性过剩的最佳指标可以用马歇尔k值(M arshallia n k),即狭义或广义货币总计数与名义GDP的比值。如果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那么各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即M2)将大大超过货币需求量(以名义GDP为衡量指标)。

我国目前的情况,2000-2006年M0、M1、M2年均增长分别为10.5%、15.3%、16.5%。2006年末,狭义货币供应量为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增幅比上年高出5.7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同年GDP的增长速度;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4.8%,比上年末高出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总额高于贷款总额即存贷差为1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亿元。除2004年外,2000-2006年广义货币M2增长率均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长率,M2增长率平均比GDP名义增长率高3.6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使得M2与GDP的比值不断上升,到2006年末,中国的广义货币M2已达34.56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折算,相当于4.3万亿美元,当年中国GDP总量为20.94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6万亿美元,货币存量相当于GDP的1.65倍。而美国自2002年以来M2与GDP的比率一直稳定在0.8左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问题。

二、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辩证分析

虽然我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问题,但是,流动性过剩无论是从表象、还是从成因或解决方法上来看,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金融理论问题,并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货币发行过多、存贷差过大等问题。针对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现象,笔者认为,中国并不真正是钱多得没有地方花了,而是过剩与短缺同时并存的局面,对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必须作辩证分析。

(一)从全球角度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贸易、投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我国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特征将长期存在,这是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储蓄过多,全球储蓄都过多。同时,全球利率低的现状短期内也不会改变,美国9・11以后,美联储连续减息,长期维持1%的低利率,造成全球流动性价格非常低。美、日等发达国家长期实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贸易赤字输出资金,客观上造成套利交易量加大,形成流动性效应,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像我国这样的顺差国。

(二)从经济发展角度看,伴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矛盾的加大,流动性在我国经济金融相对成熟的市场中表现为过剩,在发展滞后的市场中则表现为短缺,呈现出全局性过剩和区域性、局部性短缺并存的特征。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城乡金融资源的配置上,城市占80%强,农村不足20%,农村实际上是流动性短缺。近几年,国家加大了“三农”投入,放宽和调整了农村地区的金融准入政策,但与城市比较,财政性、政策性资金投入仍然严重不足,农村金融发展严重滞后,各大金融机构不是积极地向农村输入资金,而且变相地从农村抽取资金。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在商业化、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和发展中,大量撤销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上收信贷审批权;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的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从农村抽走的多,流回的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历史包袱重,机制不完善,难挑支农重担;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在县域地区无机构和网点,支农“鞭长莫及”,农业发展银行虽然在农村有网点,但业务范围和业务专长主要限于粮棉等农产品购销。农村实际上是流动性短缺。

(三)从资金供给和需求看,一方面是储蓄率高,银行流动性过剩,资金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和一些利润率低但社会效益好的项目领域表现为资金相对短缺。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欠发达,基本是通过银行体系来配置信贷资源,而银行的风险评估有其局限性,无法做到以不同层次的金融市场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投资和融资需要,所以储蓄不能有效地向投资转化,无法寻找出口。而且,投资也未呈现多元化,大量的资金涌向股市、房地产等高回报领域,资金出现绝对过剩,累积的风险也相当的大。这说明国内的资金配置存在结构性的扭曲、不对称,资金配置的效率不高、渠道不畅。需要资金的地方得不到钱,大量的资金需求是通过银行间接融资获得,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很少。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0-60%以上,而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不到1%。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发展,大量寻求非正规金融融资。据中央财经大学地下金融调查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地下信贷的规模接近正规金融机构业务规模的30%。其中,全国中小企业融资超过三分之一的来自非正规金融,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对地下借贷的依赖性越强。从地区分布看,西部6省指数最高,为43.18%,中部为39.8%,东部最低为33.99%。

三、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发展融资市场的对策

毫无疑问,如果不能有效地应对流动性过剩,国家宏观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如流动性过剩会助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增加贸易摩擦,加剧汇率升值,导致各类资产价格的波动,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和浪费,催生资产泡沫,导致商业银行过度竞争,放大信贷风险,最终影响宏观经济稳定。但是,如果有效利用流动性过剩,也会为加速金融发展、解决经济社会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提供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机会。流动性过剩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目前资金过剩,也意味着资金比较充裕。我们应充分利用大家对中国经济、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对人民币有信心的有利时机,利用流动性过剩的积极方面,加强疏导,大力发展我们的市场,特别是大力发展融资市场。

(一)利用流动性过剩,加快融资国际化步伐,推进金融对外发展和对外投资。积极向国外拓展融资市场,加快金融对外发展和对外投资,是当前疏导国内流动性过剩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贸易顺差产生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变当前对廉价要素资源的过度依赖的贸易政策,调整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提高自主技术和产品含量,“积极扩大进口”,使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由过去的投资――出口外循环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力倚重的消费驱动型,从根本上缓解贸易顺差猛增。

另一方面,可以引导金融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金融的国际化发展是一个大趋势,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创造条件把国内优秀的金融企业推向国际市场,用中国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影响周边友好国家的发展,在国际上形成对我们有利的发展局面。当前,国内一些大型金融企业在国外开展收购金融机构,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当然,国内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帮助国内大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从全球范围掌握能源、矿产资源,保持长期稳定的供给价格,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利用流动性过剩,调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统筹城乡、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核心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结构扭曲,有的地方钱多得过剩,有的地方钱少得可怜。要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减少流动性过剩,而是要有效地利用流动性过剩,需要依靠市场手段,发挥政策合力,调整金融发展思路。主要是调整流动性过剩的流向,加强疏导,统筹发展,向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的方向调整。一是从战略高度,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角度,调整金融发展思路,改变信贷投向结构,解决农村金融管制过多的问题,鼓励、引导城市、东部的流动性过剩流向农村和中西部,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市场,统筹城乡和中西部发展,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二是建立依靠市场参数来有效配置资源的调节机制,促使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高成长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同时,大力支持产业整合和自主创新,加速淘汰一些附加值低、污染严重、耗能较高的企业。过去企业重组只能靠行政手段,现在有了充足的资金,市场运作并购重整就成为一个新的活跃领域。三是下决心大力度调整房地产的发展政策,阻止过剩资金向房地产业的高度集中,抑制房地产过度增长。四是创新金融发展模式,鼓励、支持银行业的产品创新,调整金融产品结构,促使过剩资金流入急需的产业升级部门及社会事业发展部门,流入教育、卫生、公共设施、廉租房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三)利用流动性过剩,加快金融创新,完善资本市场。融资迅速多元化,是流动性过剩带来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储蓄率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资金没有找到投资出口,财富积累超过了生活、投资需要,产生出“闲钱”。所以,解决流动性过剩,发展资本市场已迫在眉睫。

首先,要鼓励、支持银行业的产品创新,使之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改变银行业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或购买投资、交易类资产的单一经营模式。要拓展商业银行的运作空间。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包括资产证券化,以债券为基础的衍生工具以及多种组合的利率、汇率产品系列和债券品种系列等融资新产品,发展公司和私人理财增值服务,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理财托管产品,以逐渐改变商业银行的生存方式。

其次,要建立统一完善的全国债券市场,建立多元化的市场风险配置机制,有效配置金融资源,鼓励和扩大企业通过发债方式筹措资金,培养机构投资者,解决我国长期以来间接融资比重高,企业负债率过高,银行信贷手段过度运用的问题。如果没有完善的债券市场,老百姓的资金就是在储蓄和股票之间搬家;而没有债券市场,就像自然生态没有湿地一样,缺少缓冲地段。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发展债市已经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了。

第三,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市场,健全市场功能,构建创投基金的退出机制。能够大量吸收过剩货币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基于技术创新和开发的风险投资市场。科技创新和风险投资市场是一个智力密集、资本密集的产业和市场,它的有效发展能够吸附大量的过剩资金。而且,创投市场的发展还将有利于提高中国的技术竞争力和科研水平,有利于中国逐步摆脱技术依赖的被动局面。

四、结论

总之,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多种矛盾逐渐累积的结果,必须对其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同时又带有长期性、艰巨性,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多管齐下,逐步缓解。发展融资市场,既要考虑国际因素,逐步与国际金融接轨,支持我国实现在全球的经济资源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支持“走出去”的经济战略,又要考虑国内因素,从整个宏观经济平衡的视角,疏导流动性,引导其向中西部、三农、中小企业、教育、卫生、公共设施、廉租房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流动,同时,还要考虑发展资本市场,寻找更直接、更广泛的资金出口,最终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晓灵.流动性过剩与金融市场风险[J].中国金融,2007,(10).

[2]李扬,殷剑峰,刘煜辉.应归流动性过剩的两个基本战略[J].中国金融,2007,(3).

[3]陈元.建设中长期融资市场 支持公共设施发展[J].中国金融,2007,(10).

[4]刘仁伍.流动性过剩的对策[J].银行家,2007,(2).

[5]唐双宁.关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初步思考[J].经济研究,2007,(9).

[6]张仁寿.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考验智慧[N].南方日报,2007-07-06.

篇6

关键词:德育;少先队;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

每周星期一或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中升国旗仪式后进行的国旗下讲话,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其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实践调研中发现,目前不少学校未能建立起优化国旗下讲话的有效机制,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未能充分发挥,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国旗下讲话没有专人负责组织,没有精心准备,临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成为一般性讲话发言、小结和布置工作。各次讲话之间内容缺乏有机联系,互相脱节,而且国旗下讲话也往往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要求脱节。国旗下讲话的精神,讲话中提出的要求等未能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贯彻,讲话归讲话,工作归工作,削弱了教育效果。同时,国旗下讲话形式一成不变,缺少讲话前及讲话后的相应教育活动,难以起到有效地组织教育的引导功能。

国旗下讲话主旋律不够突出,对弘扬和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线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仓促应付式。临时拟题,匆忙准备,缺少人文性,缺乏激情;就事论事式。讲话内容局限于校内近期发生的问题,教育缺少前瞻性和预见性;照本宣科式。国旗下讲话成了照读文件和讲稿,内容成人化,未能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灌输填鸭式,不注重演讲技巧,缺少典型事例,讲话过程中没有互动共鸣;指责训话式。批评斥责多,诱导激励少,少先队员处于消极的被动接受状态。

经前期充分调研,笔者以为国旗下讲话育人实效低主要是基于以下四方面原因:其一,学校对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例行公事,直接导致国旗下讲话的高耗低效;其二,国旗下讲话的德育目标被拔高,“高大全”导致了“假大空”,演讲者总是喜欢讲套话。其三,传统德育方法上的单一,说教式的灌输法一以贯之,使得国旗下讲话效能愈加低下,从而造成许多队员兴致索然。其四,传统德育评价手段的形式主义倾向,难以激发国旗下讲话组织者演讲者强烈的创作欲及表现热情。实践管理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只要把握好“一主线、两原则、三措施、四要求”的工作策略,必能有效提升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实效。

一、贯穿以灌输培养朴素感情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线

国旗下讲话应围绕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努力在全体队员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1)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2)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包括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的教育。(3)全面发展教育,引导队员听党的话,争当四好少年。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对国旗下讲话在内容上要求讲话内容健康、真实,能体现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如:围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可先后安排《党是太阳,我是花》《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学党史,我能行》《小英雄的故事》《争做知党爱党的好少年》《红领巾永远心向党》《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争当四好少年》《时刻准备着》《星星火炬,代代相传》等多次讲话,以爱党爱国主义为主旋律,进行朴素的爱党爱国教育,把少先队员的报国之情落实在勤奋学习、全面发展、争当四好少年的教育上。

二、坚持及时与生动的两原则

1.及时原则

每个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和纪念日都是重要的教育时机,及时教育能提高教育的效果,能引起受教育者对某些问题的注意,加深受教育者对正确理念的理解,形成集体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如果不重视教育的时效性,等时过境迁才进行教育,就会降低实效性。国内外(包括本地区、本校)重大事件,各种法定节日、纪念日活动等,我们都应在国旗下讲话中加以阐述,将世界风云和国家大事纳入少先队员视野,引起深层思考。

2.生动原则

讲话内容和形式都要求以生动的表现方式来贴近队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坚持不讲空话,做到讲话内容贴近队员生活,贴近队员心理,讲队员关心的事,用艺术时尚情感生动的元素来讲。在活动形式上,注重少先队礼仪教育,强力培训少先队国旗班同学。针对队员实际,可组织“我当一天护旗手”“我是光荣的升旗手”“今天我在国旗下发言”等主题教育活动。在内容组织上,争取形成主题系列化,注重指导队员将正确的理念和高尚的情感化为实际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采取三项措施,加强国旗下讲话过程管理与互动评价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措施

根据国旗下讲话的上述性质,相关管理人要积极寻求校长室充分支持,确定国旗下讲话的领导小组。“国旗下讲话领导小组”可由学校校长任组长,成员有德育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等人组成。由这一小组负责国旗下讲话的决策、组织、研究和收集评价意见。实践证明,领导小组的多元组成,有利于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负责人,可以经常性地给予国旗下讲话活动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为活动提供思路和理念引领;中队辅导员作为最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也能将队员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倾向性苗头及时反馈,作为讲话内容的来源。

2.讲稿优化、形式活化,加强过程组织措施

要提高讲话质量,提升育人实效,首先要确保讲稿质量。学校可尝试建立以下制度:

(1)集体拟题

每学期开始,由德育副校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召集国旗下讲话小组全体成员会议,研究全学期讲话的计划,通过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形式向全校公布。这一计划确定每学期讲话的内容安排和重点题目。每月一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则具体确定下月的讲话题目。由于形势和情况变化而需要改变题目的,由德育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临时研究决定。

(2)个人拟稿,集体审稿、改稿

拟稿者一般为讲话者。同时,学校应欢迎全校师生按学校公布的讲话安排表投稿。有时为了提高质量,也可邀请水平较高的老师拟稿或指导修改。同时,为了方便师生撰写稿件,学校应为每个年段订购《辅导员》《少先队活动》《中小学德育》等期刊,供师生参阅。拟稿完毕,讲话者提前将稿件发给学校少先队,再次修改后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定稿。

(3)适当安排试讲

学校领导和有经验的辅导员,可以独自试讲或不用试讲,少先队员代表则必须试讲多次,直到合乎要求。首先是要求脱稿演讲,需要演讲者将讲稿完全演化为自己发自内心的语言,讲话中可以根据实际和情感的发展适当离开原稿增补少量内容,但必须对文稿原意有益无损。要求发音准确、语言流畅、表情和动作处理得当,并能与听众交流,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缺乏经验的讲话者试讲时,请由演讲水平较高的老师到场指导。

为吸引少先队员注意,达到生动的育人实效,少先队可对学校传统的升旗仪式流程、旗手选拔等均作细化及优化。结合纪念日活动,学校少先队可将国旗下讲话组织成一个队日活动,用庄严仪式塑造人;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学校少先队可组织小主持人海选活动,用海选培训锻炼人;结合旗手选拔活动,学校少先队可组织“我是光荣的护旗手”,用光荣责任培养人。同时,少先队组织应注重活动细节的打造,伴奏音乐的选择、礼仪服的添置等细节应充分论证、谨慎选择。同时积极借助学校少儿管乐团、金话筒主持团、体育队列社团,为活动增色,用少先队仪式文化熏陶感染少先队员。

3.重互动评价,建立激励措施

建立评价机制,是为了通过评议和反思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对国旗下讲话的认识水平,而建立激励机制是为了鼓励支持那些积极参与这一教育载体的师生。

(1)评价程序规范,重视流程管理

先讲话者自评,把评价表发给每位讲话者,让他们自行评价;请领导小组评,由讲话当天的行政值周收集起来并作反馈;师生代表自主参评,设立书面告知和口头反馈这两条参与评价的途

径,然后再集中向演讲者反馈。

(2)激励机制可行,重视精神鼓励

少先队大队部在作出评价和收集意见后,可由德育副校长或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安排时间,与演讲者进行一次沟通,给以肯定,告知领导小组的评价和收集到的意见,与之切磋,鼓励其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水平。同时,学校应建立优秀国旗下讲话奖的评奖制度,评出学校国旗下讲话优秀讲话奖和优秀礼仪队员,在绩效考核中有所体现。

四、做到四点要求,提升国旗下讲话针对性和感染力

1.讲话者身份依主题而定

学校应改变老是由学校领导及大队辅导员、德育主任上台讲话的常规形式。除了领导讲之外,应增加由各类型辅导员(如先进教师、老教师、青年教师、中队辅导员代表、社团辅导员等)讲话,各类型队员(队员干部代表、进步生代表、毕业生代表、新生代表等)。根据不同主题还可邀请校内外不同角色的人来讲。如革命传统教育邀请老干部讲,起到励志勉行、激励一代代新人成长的教育效果。

2.讲稿表达方式多样化、有创新

首先,在讲话体裁上要更灵活。有立论,有驳论,有“答疑式”讲话,还有近似散文诗式的讲话。其次,讲话的谋篇布局更多样化。过去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先总后分,开头往往是根据上级指示,先作号召后说具体要求,听多了难免乏味。在谋篇布局上,其实可出现多种形式,有先叙后议式、层层递进式、夹叙夹议式、纵横交错式等。

3.讲话过程注重情感与艺术

(1)注重感情的流露

笔者认为,国旗下讲话不同于作报告和讲课,它的任务是唤起全体师生对某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由于时间短,因此不可能作系统的知识传授,不可能做深度的理论阐述,不可能全面地详细布置工作任务。重要的是用炽热的情感调动起听众对论题的高度关注和全情投入,使他们激奋而起,闻

声而动。因此,讲话者必须富有激情,做到情理交融。

(2)注重言语演绎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指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了文采的重要性。增强文稿的文采,可使国旗下讲话不但思想先进、观点正确而且富有美感,富有感染力。在炼章方面,我们可先声夺人,主动出击,也可或欲擒故纵,或悬念吸引,或委婉迂回,或跌宕起伏。

(3)注重论辩性和战斗性

国旗下讲话所讲说的是学校少先队德育活动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重要话题,是因事而发,有感而发,它实际上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的一次重要发言,一次要在国旗下这个庄严情境中郑重作出的发言,它应该有很强的针对性而绝不应是无的放矢。在批评一些不良倾向时,辅导员也不应一味地回避,偶尔也可出现直面批评而不是隔靴搔痒。

(4)注重有声语言表达技巧

在有声语言表达方面,要通过在试讲中相互切磋和加强辅导,提高讲话的重音技巧、节奏技巧、语调技巧。特别是队员演讲时,辅导员要邀请演讲专业指导老师予以倾力指导,以帮助队员尽快掌握演讲技巧。要求演讲者讲出自己最好的状态,珍惜在国旗下讲话的机会,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5)提高无声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控场技巧

我们要求国旗下讲话者应做到表情与演讲内容相协调,自然、亲切、生动。眼神以前视为主,根据内容需要,适当作环视和点视,使在场中的师生有很好的聆听感觉,而在描绘故事、回忆、憧憬时,则可用虚视,引导大家进入想象,适当配些手势语、表情语、肢体语,表达效果会更强。

4.讲话前后深化教育,反馈提高

国旗下讲话具有引起注意、激感、弘扬倡议的功能。但不能代替其他形式的少先队德育工作,它只是少先队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学校少先队在国旗下讲话后还注重加以深化。

(1)深化教育

周一上午的国旗下讲话内容可是本周队会的主题。在队会上,各中队围绕国旗下讲话的精神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延续在升旗仪式的教育活动。如: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就能激发同学们在队会上开展“助人为乐”“钉子精神”的讨论等。学校少先队有时可前期公布演讲题目,供师生讨论,起到教育前导的作用,更有益于激发现场师生的共鸣。

(2)反馈提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国旗下讲话,受不受师生欢迎,师生喜爱何种形式、何种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学校少先队可通过问卷调查,从师生反馈意见中改进国旗下讲话的质量,为下阶段的效果提升打好基础。

篇7

10年间,他遍访中国56个民族聚居地,沿途共加盖了7000余枚邮戳,拍摄了近4万张照片,收集了约2吨重的资料,写下了近百万字的日记。

10年间,他先后穿烂了52双鞋,磨掉了19个脚指甲,双脚起了200多个水泡和血泡。

10年间,他遭遇过19次抢劫,九死一生,历经泥石流、雪崩、沙尘暴和龙卷风,数次险些丧命。

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填补了中国徒步史上的一项空白,成为世界上连续徒步距离最远的人、孤身徒步穿越罗布泊第一人。

有人称他为“当代徐霞客”,也有人称他为“中国的阿甘”。

他就是徒步行走的旅行家、梦想家――雷殿生。

10年准备 10年行走

1987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徐霞客诞辰400周年的纪念邮票,这套邮票引起了集邮爱好者雷殿生的注意,他突然萌发了想要去行走全国的念头。

“我不是一时冲动,我计划用10年走完全国,但在走之前,我就准备了10年。”雷殿生说自己并不是一时冲动,在准备行走的10年里,他做了各项准备:赚钱以筹备资金,锻炼身体,甚至学习了武术和气功,恶补各种地理、历史等文化知识。“我读书少,小学三年级读完就辍学了,但是我知道要走完全国,只靠一身力气是不够的。经过10年的准备,我觉得各方面已经达标了,才能开始我的旅程。”他说。出发前,雷殿生辞掉了工作,卖掉了车和房子,怀揣着10年来的积蓄,从哈尔滨开始孤身上路。这一走,就是10年。

探险,旅行的第一要义

在旅程中,他穿越了高原、峡谷、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和无人区,其中遭遇了不少险境。他曾历经泥石流、雪崩、沙尘暴和龙卷风,数次险些丧命;在神农架,他差点走不出来,最后生吞蛇肉得以充饥;在罗霄山,他被一条巨蟒穷追不舍,最后实在跑不动了,只好扔出了一串点燃的鞭炮,才把巨蟒吓跑;而夜宿阿里无人区时,更是招来了一群野狼,他只好把自己的衣服一一点燃,向狼群扔去……

在雷殿生看来,在各种历险中,最难忘的经历是2008年罗布泊的生命之旅,这是他徒步中国的终点,也是这次旅行的最强音。为了穿越罗布泊,他提前6年就开始收集资料,制定了详细的穿越路线和计划,之后是反复地推敲、论证和修订。准备好之后,他辞别了赶来送行的朋友,咀嚼着王维的诗句,西出阳关。路上,他拜别了在罗布泊遇难的勇士彭加木与余纯顺的纪念碑,沿着他们走过的道路前行。中途几度迷失方向,面临着缺水缺粮的困境,最困难的时候,他咬破手指,靠吮吸自己的血来活命。31天后,雷殿生终于走完1100多公里的路程,走出了罗布泊。“那时,我朝着来时的方向跪倒在地,我要感谢罗布泊,这片神秘的土地,它最终没有留下我的生命。”他回忆道,平静而感慨。

10年步行中,雷殿生基本没有剪过头发,须发蓬乱,状如野人。有意思的是,孤身在路上行走的他经历过十几次抢劫,很多时候,劫匪看到这个模样的雷殿生时就已心生怯意,再加上雷殿生会几下拳脚功夫,打劫往往以劫匪被他追得落荒而逃告终。

56个邮戳,一个人的环保

在雷殿生看来,他的徒步绝不仅仅是一场“自虐”之旅,他还郑重其事地将自己的旅途确定了三大主题:了解民风民俗、考察生态环境、宣传环保意识。10年中,他的双脚踏遍了中国56个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并时时留意沿途经过的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河流,默默扮演着“环保志愿者”的角色。

在旅途中,雷殿生拍下了大量关于野生动物以及各类人群的影像,前前后后带回了将近2吨重的物资。在这2吨物资中,有不少小册子、小玩意儿,都是他从各民族搜集的。他说,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神话传说、文学艺术、服饰文化,深深地吸引了他,但凡能带走的,他都要留一份做纪念。如今,这些资料在雷殿生的个人展览馆中免费展出。

揣着中国邮政1999年发行的一套56个民族大团结的邮票,雷殿生每到一个民族地区,就在代表该民族的邮票上盖上邮戳。10年下来,56张邮票上盖满了邮戳,也载满了雷殿生和各族人民的友谊。雷殿生的到来,也为偏远地区的民族带去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在云南高黎贡山探访独龙族时,雷殿生发现地里的玉米苗太过密集,长势不好,便找来当地的年轻人,教他们疏苗;到了内蒙古境内的鄂伦春族聚居地,看到用桦树皮做成的精美器皿,他又忍不住和当地人侃起了生意经。

除了“民俗发烧友”,雷殿生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环保志愿者。10年中,他拍了大量非法砍伐森林、污染河流、贩卖野生动物的照片,即使数次被砸了相机,也毫不退缩。在大学,在广场,在环保机构,他一次次大声疾呼,号召人们保护环境。

2002年5月31日,雷殿生在珠穆朗玛峰海拔7000多米的冰川上发现不可降解的垃圾,尽管呼吸困难,四肢乏力,他还是默默地捡起那些垃圾,将它们背下了山。“如果我们不能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好生活,至少要为他们留下一个好环境。”雷殿生说,走的地方越多,这种感触就越强烈。

旅行带来的变化

被称为是徒步全国的第一人,雷殿生被许多人问过同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的答案是:“一开始,走出去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也是希望填补国内的这项空白。事实上我在路上得到的更多。就是一个梦,我想用双脚走一走,用双眼看一看中国有多大。”对于自己在旅途前后的改变,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心态的变化。“行走改变了我的内心世界,现在的我更能坦然面对自己。以前我不愿意别人知道我只有小学文化,也不愿意别人知道我的家世,但现在我觉得没有什么可隐瞒的,没什么不能承认的。”许多人认为雷殿生此举说明人可以征服大自然,对此,雷殿生摇摇头,他说:“对于大自然,我们只能尊重,而不是征服。我没有战胜大自然,我只是战胜了自己。”

事实上,旅途之难不仅在于跋涉的艰难,还有难以排遣的孤独。雷殿生说,徒步的10年里,看遍了各种美景,见过了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一个人行走在荒原或山林间,常常一个月都见不到一个人。他每天晚上写下日记,维持自己的语言能力。而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架独轮小推车成为他唯一的旅伴。

篇8

关键词:生态观;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美丽中国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发展。怎样正确对待和改造自然界,如何建设美丽中国,生态观无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生态观及“美丽中国”思想概述

(一)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认为,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是自然观的核心内容,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环境恶化的根源,还提出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为我们今天“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可行的、科学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认为,人是由自然界进化而来的,是先有的自然界而后才有人和社会。人与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自然就是人存在的物质基础。

其次,劳动是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认为,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环节是“劳动”。劳动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也是人与自然实现物质交换的中介。我们必须承认人的劳动只是整个自然界自然循环的一环,决不能超越自然生态的限制,而应该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最后,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马克思在赞叹资本主义制度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经济发展背后所付出的惨痛的环境代价。因此,马克思旗帜鲜明地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生态危机,而且必须从制度入手――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美丽中国的内涵

(1)生态环境的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美丽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美丽中国是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生态伦理形态,它体现着科学发展之美。因此,“北京乃至全中国都能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1],更是美丽中国的美中要义。

(2)生态文化的人文之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自古崇尚“和谐”文化。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如今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传统的和合生态文化。

(3)社会生活的和谐之美

美的生活会让人趋于至真至善。和谐的社会环境不仅有利于维护和创造美好的环境,有利于全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更有利于美丽中国的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促使广大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的过程。

二、生态观与“美丽中国”思想的关系

(一)生态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指导。

首先,生态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生态观的主题及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从哲学层面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即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最终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见,生态观在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其次,生态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方法论。在看来,所有不尊重自然,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行为都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为了人类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将自然看成人类的亲密伙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发展。

(二)美丽中国丰富了生态观理论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看,美丽中国建设注重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相互联系及融合,体现了生态哲学有机整体的思想;美丽中国所强调的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以及“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辩证的生态哲学思想;美丽中国注重将环境资源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相结合,使经济社会能够健康、良性发展,为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因此,我们可以说美丽中国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自然观理论。

三、生态观视域下美丽中国建设的措施

1、确立生态文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意识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思想基础。转变传统的生态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培育正确的生态意识,是以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生态运行良好为显著特征的美丽中国对其公民的基本要求。所以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应确立正确的、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加强公民的生态素质教育,培养民众的生态思维,提升公民的生态素养。

2、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现阶段,虽然我国环境法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为了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大力推进政府管理机制改革,主动将环境质量纳入公共服务领域、并加强各级政府的环境质量综合考核,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重构环境立法体系及完善基本制度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传统的不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积极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4、改变生活生产方式。建设美丽中国,要改变以往的不合理的、不符合自然和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生活方式,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提倡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形成符合美丽中国要求的绿色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2014年11月10日,在APEC欢迎宴会上的致辞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李世书.生态学的自然观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6]李学林,郑亚娅.生态文明建设与循环经济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9)

[7]张洪生,金巍.创新的力量――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探析[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8]陈晓辉.“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培育探析[J].生态经济,2013(8)

[9]曾建平.中国梦与美丽中国[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篇9

天很蓝,风吹着白衬衫,快乐也像涨满风的帆.……?

万物都在试图给自己整容,像个老太婆在做祛皱手术,看着那不知是什么颜色的太阳,我有了一种做女生的企图,因为我想夏天穿裙子一定是件很灿烂的事.裙子是种挺好的东西,可男生穿上定会让人笑掉大牙.?

心想着那一幢幢高楼咋不像《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的那样慢慢融化,这倒像是一个很高深的问题了,我想我是被这种想法感动了的,因为想到这儿,我的血液像突然上了高速公路一般,竟疯狂了起来,实在让我兴奋不已.?

我崇敬的钢笔失踪了半年多,可我这会儿要用它了才想起它,但那是在圣诞节.又再次回忆起那个夏天里的丧狗之痛,忍不住又想再养只狗,或许这样能让我在时间的侵蚀下忘却过去.可老妈在寻狗未果后就恨恨地告诫我以后不许抱狗回来.很显然,那"狗"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的狗类,包括京巴,斯得哥尔摩雪撬犬甚至精品牧羊犬,心里便暗叹糊涂的老妈竟能说出这样的话,也为我有这样的老妈而骄傲得心颤.?

蔚蔚唱《盛夏的果实》实在很好听.可盛夏的果实我却并不赞同蔚蔚的"观点":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你才会把我记起/时间累积/这盛夏的果实/回忆里寂寞的想起/我要试着离开你……?

事实上,我觉得西瓜就很不错了,但猕猴桃自然就更好了.

篇10

关键词: 跨文化视野 国际汉语教师 素质提升

一、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国际汉语教师在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跨地域、跨语言、跨文化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纽带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然而,我们仍需注意到,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国际汉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各项能力等都有待提高。与此同时,跨文化大背景要求我们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这对国际汉语教师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文化教学、文化传播与文化交际这三个方面。2012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国际汉语教师新标准》着重强调了语言文化教学、中华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三项基本能力。

(一)语言文化教学能力。

汉语课堂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国际汉语教师教授汉语、传播文化的课堂,以语言教学为突破口,从而推及文化教学。这对于学习者深入了解并正确认识异质文化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决定了语言文化教学是国际汉语教师的一项基本职能,语言文化教学能力是其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在语言文化教学中,国际汉语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知识需求制订课堂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授中国语言文化,并与学习者产生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语言文化教学实质上是一个跨文化的语言文化交流互通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要求国际汉语教师掌握学习者的文化需求,做到因需施教;遵循异质文化间的组织规范,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加工;吸纳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相关信息,结合中国文化民族内涵和当代特色,开展相关文化教学。

(二)中华文化传播能力。

国际汉语教师作为介于具有不同特质的两种文化间的交叉点,是联结学习者和中华文化的纽带与桥梁,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和推广祖国文化发展的重任。神圣的使命和重任要求国家汉语教师这一具有自觉传播意识的文化主体需具备较强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为了更生动形象地让学习者体验与感受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传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组织开展中国文化推广活动更有利于加强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在文化推广活动中,国际汉语教师作为不同文化平等交流的桥梁,需要通过一系列调研确定活动主题,设计策划具体活动内容,邀请相关人士和团体承担或参与文化推广,并借助各种媒介进行宣传,吸引公众关注,活动结束后根据参与者的反馈和媒体报道数量等相关指标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1]因此,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内在动力,充分利用媒体扩大文化推广影响的意识,文化推广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能力,这不仅能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还能让受众理解、包容、接受中华文化,增进中华文化与其他异文化的交流理解。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国际汉语教师新标准》中,加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对此有详细描述:了解世界主要文化的特点;尊重不同文化,具有多元文化意识;自觉比较中外文化的主要异同,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有效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使用任教国语言或英语进行交际和教学。[2]国际汉语教师既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又是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的友好大使,其多重身份备受所教国的关注,其个人形象和群体形象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形象。国际汉语教学首先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其次才是教授汉语的行为。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行为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国际汉语教师履行语言文化教育、中华文化传播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深个体间的理解与认知,增进个体间的包容,从而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这对国际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教学水平;具有扎实的语言专业功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超越文化差异,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和对汉语的文化依附;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3]

二、国际汉语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

跨文化意识的提倡主要是在外语学习领域,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抛开文化学语言就很难学到一门语言的精髓,也很难提高自己与对象国人的实际交际能力;在认识文化基础上学习语言,很多时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国际汉语教师要具备能够帮助受众学习和认识中华文化,使其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通过对回国的汉语志愿者教师、在校授课的国际汉语教师、回国的孔子学院专职教师等访谈了解得出,国际汉语教师在思维意识、文化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

(一)缺乏国际化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跨文化意识。

国内大部分国际汉语教师还未形成大国际汉语教师的理念,仅仅停留在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的层面,而缺乏国际化思维和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国际汉语教师新标准》提出国际汉语教师应尊重不同文化,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应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等;应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有效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问题等。由此可见,树立国际化思维方式和培养正确的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二)缺乏扎实的语言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异域文化知识。

国际汉语教师是“适应国内外汉语教育教学环境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国内外多种汉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教学人才”,归根到底其实质是一种教学人才。然而,国际汉语教师这一群体中,大部分是“科班出身”或是专业的教授,但有部分是“半路出家”或是其他相关领域的教师,他们没有或很少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博大精深,“班科出身”汉语教师并不一定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播就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缺乏扎实的语言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异域文化知识是国际汉语教师走向专业化、高水平之路的障碍。

(三)缺乏充分的文化教育专业技能培训。

在教师培养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国际汉语教师不仅肩负着语言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肩负着文化传播的使命,可以说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是国际汉语教师开展汉语课堂的基础,而文化教学技能则是其在课堂上出色完成文化传播任务的有力支撑。国际汉语教师处于中华文化与受众的本民族文化的交叉点,必然会遇到文化冲突,如价值观念冲突、新生语言冲突、文化忌讳冲突及语言和生活习惯冲突等,这都对国际汉语教师顺利开展文化教学形成了阻碍。然而,国内的汉语教师培养,包括高校的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的培养,都偏重于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较少系统涉及汉语教师的文化教育学习,缺乏充分的文化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汉语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国际汉语教师自身素质提升对策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不断发展,国际汉语教师的素质提升问题越来越受到当今世界汉语教育界的空前关注。国际汉语教师素质的提升不仅包括学校或培训机构对汉语教师进行的培养,而且涵盖国际汉语教师的自我素质提升。在当前全球汉语教学事业面临空前机遇与挑战的时刻,国际汉语教师应树立自我培养意识,坚持提升自身素质。

(一)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树立大国际汉语教师理念,培养中华文化传播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国际汉语教师应积极利用课内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同时对中国与所在国的文化认知差异、思维方式差异、风俗习惯差异、差异等有清晰认识,,树立大国际汉语教师理念。[4]国际汉语教师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的符号,其言行、举止、服饰、气质等都代表中国形象。因此,国际汉语教师要具有自觉传播中华文化和接触西方文化的意识,与时俱进的跨文化传播和交际的理念,致力于将中国文化的民族魅力和当代特色传递给世界的信念,从而推动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

(二)加强语言文化教育知识学习,扎实语言专业功底和异域文化知识,采用丰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陆俭明教授曾提出,汉语教师应该对有关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音乐、民俗、宗教、哲学和某些科技知识,甚至当前时代特点、国际形势与发展趋势,都要有所关注与了解。[1]因此,国际汉语教师作为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应加强语言文化教育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讲座培训和业余学习等扎实自身的语言专业功底和异域文化知识,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手段,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如参与网络孔子课堂教学,观摩《快乐汉语》教学,不断积累经验,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很好地加以运用。

(三)注重语言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个案的分析及实战训练,提高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际汉语教师可以学习古今中外语言文化传播经典个案,加以分析和讨论,充分领会其设计理念、传播特点和方式等,借鉴其成功经验。例如:北京奥运开幕式、上海世博会、迪士尼及其文化、圣诞节及其文化,这些跨文化传播的范例都为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很多启发。[5]与此同时,国际汉语教师要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技能的实战演练,抓住每一个可以锻炼自身教学技能的机会,如参与某些高校开展的夏令营教学工作,主动打造为留学生答疑解惑的“周末课堂”等。文化传播离不开文化推广活动的开展,国际汉语教师要主动进行具体项目策划与推介的实战训练,可根据不同国别、不同教学对象设计相应的语言文化活动,在策划和实施活动方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传播的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矫雅楠.传播学视角下的孔子学院教师培养[D].山东:山东大学,2010.

[2]刘菲.国际汉语教师新标准出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2.13.(第004版).

[3]胡清平.对国际汉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讨[J].语文学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