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花筒范文
时间:2023-03-24 08:0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万花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万花筒一样,每转动一下就会有不同的图案色彩展现再眼前。
在我的童年里,有许多有趣的事,它们是生活万花筒,它们也像天空中的星星,一颗颗又大又亮,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妈来到了鱼塘边钓鱼,我把鱼钩放在水里,过了一会,我把鱼钩拿起来看看,没有,又过了一会,还没有。我就有些不耐烦了,妈妈就说:钓鱼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能着急,不然,就别想钓到大鱼。我又把鱼钩放进水里,过了好一会,忽然,我发现鱼线晃晃荡荡的,旁边也出现了一些小水泡,我记起爸爸告诉过我,鱼上钩时,要放它在水中游一会,不然,鱼容易脱钩。我按照爸爸的话做,耐心地等候着。忽然,鱼钩向下沉了,我大叫到:爸爸,快来帮忙,我钓到大鱼了!于是,我和爸爸一起把这条大鱼弄到了水桶里,我们就一起拿着各自钓的鱼开心地回家了!
钓鱼让我明白了:做事不能着急,要有耐心。心急吃不到热豆腐。这便是我生活万花筒里一件有趣的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互动;平台;生活;有效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2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12
新课程理念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中选材;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学习活动是课程理念实现重要途径之一,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该转变观念,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构建高效互动课堂。
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间发生的多维度、多层面交互作用过程。如何进一步改变学生单一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课堂真正的互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以下探讨。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奠定有效互动基础
“情境应该具有引起思维的性质”。“生活化”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运用,能让学生真正回归到生活之中,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想象,并能激发他们探究欲望,使学生本能地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从而主动地去寻找结论,来解释这一现象,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笔者创设如下的教学情境:
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季,当你们口渴的时候,你们都喝些什么?
生1:雪碧。
生2:可乐。
生3:绿茶。
生4:酸奶。
……
学生边回答边展示实物。
师:同学们各有各的爱好,可是你们知道这些溶液的酸碱性吗?有什么方法来测定它们的酸碱性呢?
生活化的问题的提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讨论热烈,教师可以接着引导思考雪碧中的气体是什么?如何去证明?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分析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付诸于行动。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造有效互动条件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旨在引起学习的师生间互感互助的交流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动态因素。学生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载体,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因此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舒畅、顺心的课堂学习氛围,不同性格、气质和知识水平的学生与老师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和尊重,相互理解与合作,在相互协作中互通有无,这样学生就能够减少学习的疲劳和压抑感,增加学习的愉悦和成就感,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造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案例还原课堂“生活”本色,搭建有效互动平台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教学资料,把那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为学生搭建有效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去探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案例是指对现实生活中某个事件或自然现象的真实记录和客观的叙述。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改变了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在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新闻链接”让学生真实感受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问题。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1名代表,作为政府官员答疑解惑;选1名代表作为民众,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控诉。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提出了许多问题,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解决的办法。通过探讨,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小组活动,为小组学习提供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实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在教学中,对话互动不是单纯的师生问答,而是师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共同分享彼此的想法、感受,提出个人的见解,在交流中实现教学相长,使知识在对话过程中得以内化生成。利用案例资料,为师生对话互动建立起有效沟通的桥梁,使师生对话不单纯停留于教材的表层。
四、利用生活物品创造实验,实践全面有效互动
篇3
心宜老太的毛猴乐缘
这里说的“毛猴”指的是老北京传统的毛猴制作艺术。心宜,是张凤霞女士五十岁以后学艺做毛猴给自己取的艺名,她与毛猴结下快乐缘,成为了京城著名民俗手工艺人。她把毛猴摆弄于掌上,细细打扮,编排故事,提起毛猴,她如数家珍,充满快乐。
张凤霞退休前做企业管理工作,因老父亲突然离世,母亲病倒,导致她的职场生涯“意外急刹车”,无奈退休。半年后,一次偶遇北京毛猴老艺人,听制作毛猴的创意和快乐,点燃了她开启崭新人生的小火苗,并迅速燃成熊熊之势。
老北京毛猴是用知了(蝉)的壳和越冬的玉兰花苞加工而成的。蝉蜕的头就是“毛猴”的头,玉兰花越冬的花骨朵儿变成了“猴”身,蝉蜕的爪子做毛猴的手和四肢。玉兰又名辛夷,因此,与毛猴一见倾心的张凤霞为自己取艺名“心宜”。
万事开头难——自家阳台开辟工作台,置办工具很容易,但是三四公分的小毛猴工艺品,每个零件都是微缩品,做起来着实难以拿捏。一开始竟出了危险,因为怕粘合不牢,她涂好502,就去捏粘合处,这下是真粘牢靠了,几秒钟后,她的右手食指和拇指粘在一起,成了美丽的兰花指,老伴儿和儿子急得跺脚,赶紧送她去医院。医生说,“对不起,您先回家用热水泡泡,实在不行再想办法。”“心宜老太”火速“兰花指”下水,泡了两个多小时,总算胜利“解套”。
遇到麻烦,没想退回来,心宜长了心眼儿:苦练摸索,不能急于求成。最初的作品虽不很满意,但看着小毛猴憨态可掬的样子,心里那个美,就别提了。
接下来是执行“千金买猴计划”,毛猴的主要原料是知了(蝉蜕)和辛夷,心宜去药店买了一千块钱的毛猴原料,坐公交车去的,打车回来的,蝉蜕比人金贵,不能碰碎压烂了。
从此,心宜每天在自己的工作台前乐呵呵忙碌,半年以后,她做的毛猴已经很艺术范儿了,一年后,她被玩具协会、民协选为会员,这几年她带着作品应邀参加数百次展会,深得中外同好者好评。
心宜的毛猴世界越来越丰富,为了做好毛猴工程,她苦练基本功,增长构图技能,从儿童简笔画学起,被儿子笑称“小画家”。
她用毛猴讲故事,让毛猴排话剧的本领更是无人能及,她的作品里,老北京各式各样悠闲祥和的生活场景尽显。她每天除去一日三餐,就是做毛猴。老伴嫉妒地说:“每天盯着看猴,都比看我的时间长,对毛猴百看不厌。”说归说,看到她美美地接见媒体,老伴为她高兴:“这老太太特能干,超给力。”
心宜说,她和毛猴的快乐缘还长着呢,现在做毛猴,到处和大家分享快乐;二十年后,做不动了,在家欣赏得意的作品;三十年后,就算躺在床上的时候,还能美滋滋地想,我用那么多小毛猴,给大家讲故事,老外们都挑大拇指赞我这个普通中国老太呢……
人物故事2
古稀顽童的万花筒情缘
走进“万花世界”
在北京劲松社区,李鸿宽老师的家早已被他“造”成了万花筒工作室。李鸿宽热爱传统文化,他希望担负起万花筒文化的传承之责。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和万花筒结下不解之缘。在老藏品市场,他看到一件久违的老玩具——一只最普通的直筒式万花筒。他不禁欣喜非常,要知道,在女儿小时候,曾有个心爱的万花筒,遗憾的是,搬家后再也找不到了,为此,女儿长大后还时常提起。李老师欣然买下,卖主接过钱说,“您快拿走,不瞒您说,这‘老古董’仅此一件,谢天谢地总算卖出去了。”李老师自言自语说:“行,一件,就够我拆的了。”说得卖主一头雾水。
李鸿宽拿着万花筒,边走边琢磨,这小东西太神奇了,里面装着什么“机关”呢,一眼望进去,竟然看到那么美丽的“花花世界”,怪不得以前没有电子玩具的孩子们对这小玩意那么迷恋喜爱。
说拆,是真话,李老师退休前是北京机械厂的技术工人,拆东西是他的长项,拆东西是为了研究、了解、创造。可这回,他遇到了拆时容易装时难的麻烦,小小的万花筒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拆完之后,李先生画出一张万花筒结构图,以做“拆后感”。可是,万花筒“解肢”后,弄了半天才完成“重装程序”,复制克隆出的作品也屡屡失败,让这位老顽童在受挫的同时,兴趣倍增。
万花筒这个小小物件,竟然涉及声学、光学等知识,为了拆装自如,李先生动用了所有的知识、经验,又用了一个月时间紧急充电,到图书馆看大量相关书籍,硬是自学了相关的高等数学和声学、光学。他不仅彻底搞懂了原理,还开始改造创新,终于用塑料桶制作出第一件作品——长80公分直径12公分、比烟筒还粗的“扩版”万花筒。作品“竣工”那天,他美美地犒赏自己喝了顿小酒,爱人也长出一口气:从此总算不再“家无宁日”。
和外孙女抢玩具
2000年地坛庙会,很多玩老物件的人带着自己收藏的宝贝来展示。李鸿宽和老伴也蹬着三轮车去,展示独家秘制宝贝万花筒。不一会儿就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媒体、围观群众的相机更是啪啪频闪。北京东岳庙民俗博物馆贾馆长对李先生的作品称赞不已,在贾馆长的请求下,李鸿宽答应制作一件万花筒作品,作为馆内收藏。两周后,高1.32米、直径0.25米的巨型万花筒正式入驻北京民俗博物馆。
痴迷的老顽童在自己的万花筒世界里玩得废寝忘食,制作万花筒选材低碳、环保,旧箱子、纸盒都被他捡回来当材料,应急时还要拆外孙女的“伤残玩具”。孩子撅着嘴悄悄把玩具藏起来,叮嘱姥姥“防着我姥爷抢玩具”。
普通的北京退休老人
2005年,被行内称为“中国万花筒第一人”的李鸿宽,应日本万花筒博物馆馆长大雄进一邀请参加第六届世界万花镜大赏公募展,李鸿宽用一个废弃的空瓶和从旧玩具上拆下的小电机,做出充满寓意的“天女散花”万花筒,以新颖的设计和环保理念成为惟一一个获奖的中国人。
这次比赛,让老李深受刺激:在日本,万花筒早已不再是玩具了,而成为家居装饰品和工艺收藏品。在谈到万花筒的起源时,日本万花筒博物馆的馆长大雄进一曾非常客观地说,万花筒很有可能最早在中国的古代已出现了,可是没有史料记载来证明。这让“万花筒大爷”更感到责任在肩。
篇4
你们知道什么是万花筒吗!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它的样子是由两个小圆柱组成的。它的外衣是五彩缤纷的,有喜羊羊于灰太狼的图象,叮咚猫的图象,真是美丽无比,你知道它里面是怎么样的吗?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你往里面一看有多彩多姿的小球在里面滚动,在里面你能看到有一模一样,姹紫嫣红的图画,你要是一直转它,它就会变化莫测,无限变化,让你看得眼花缭乱。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妙横横生的景物呢?原来,万花筒里有三面镜子,通过折射底部的小碎片,才使我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象。
生活中它让我进入了繁华似锦,美妙无比的世界。
万花筒是最好的朋友。
浙江舟山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三年级三年级:林家锐
篇5
一、发挥想象,拓宽教学空间
如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接收着来自外界的大量信息,数学课堂也同样不应满足于书本上教学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生活,大大拓展教学空间。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出了一系列的应用题让大家思考,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老师想给学生买笔作为小礼物,一支笔的价格是2.5元,但是如果他买20枝以上的话,超过20枝的部分就是一支2元钱,这个老师带了40元,那么他能买几枝笔呢?”“现在也不知道他买几枝,那么笔的单价还不知道呢?”学生苦恼地说。“所以要我们一起来算呀,咱们看,买20枝以上才能便宜,那他买20枝的时候应该花多少钱呢?”“2.5×20=50(元)!”学生很快算了出来。“那么这个老师带了40元,40
“那么,他能买几枝笔呢?”“40÷2.5=16(枝)”“对啦,那么,如果现在他带了96元钱,那他能买几枝笔呢?”学生陷入了沉思,我顺势引导大家:“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列一元一次方程啦,将超过20支笔的枝数设为x,即2.5×20+2x=96,解得x=23(枝),那么老师一共能买几支笔呢?”“20+23=43(枝)!”学生很快明白了。
二、创设情境,发现生活资源
纯粹的数学理论知识略显单一、枯燥,况且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有时候很难快速地理解和接受。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情境设置,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轴对称”时,我拿了一个万花筒,并将它的画面用投影仪投射到大屏幕上,慢慢转动万花筒,不断变换着图案,然后问大家:“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万花筒的图案是由好多相同的形状组成的!”学生兴奋地说。“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轴对称图形。许许多多的轴对称图形拼在一起,可以形成非常美的图案。”我趁势问大家:“大家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万花筒图案啊?”“想。”“那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画的轴对称图案最美!”
三、挖掘教材,理论实践结合
生活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会发现在生活的不同时刻可以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做到的就是深入挖掘教材,将书本上的理论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这一章时,我给学生看一个家庭一周的收支情况,周一:进账300元;周二:支出150元;周三:进账425元,周四:进账120元;周五:支出350元;周六:支出225元;周日:进账250元,然后问大家:“这个家庭一周的总结余是多少?”学生很快算了出来。“300-150+425+120-350-225+250=370(元),增加了370元!”“那么总支出和总收入是多少呢?”“总支出是150+350+225=725(元),总收入是300+425+120+250=1095(元)。”
篇6
———陈淑雅
那令人值得回味的初一生活已经过去,我们现在已经迎来了一个充满新希望的初二生活。
追忆那初一生活,的确,在那里是充满了酸甜苦辣。它犹如是一个万花筒,在这个万花筒里面有着无数的人,有的温柔,有的固执,有的暴躁,有的…… 但就是因为有了这无数的人,使我有了欢声笑语,因为有了这无数的人,使我有了勇气,因为有了这无数的人,使我有了自信,因为有了这无数的人,使我有了……
仔细品味了一番初一生活后,也让我们为初二打好了一个基础。它让你有了怎样去面对的经验,告诉你怎样从失败的魔掌中逃出来,也让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去更好地度过那新的学期。
回过头来看看,以前的自己是真的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我们不应该沉浸在那“不足”的世界里,应该抬起头来,勇敢自信地向前走去,重新开始我们的新学期生活。
初二,已经不比那轻松自在的初一了。现在学习的时间越来越紧,学习压力也逐渐增大,但它更需要我们去用心的对待。
现在每周都有一个小考。我们从小学起,就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考试,考试使学生看重了分数,一味地去追求高分,犹如封建时期的读书人一味地去追求功名利禄一样。
篇7
我什么书都读,什么小说,什么儿童文学,什么散文。只要我想看,没什么书我看不进的。
人在每个年纪,都喜好不同的书。三岁时,我喜好小人书,看啊,一只只可爱的小白兔活泼可爱,一首首有趣的儿歌悦耳动听,在那时,那可是我最大的享受了。
七岁到十岁,我都喜欢童话,尤其的皮皮鲁和鲁西西,好看极了,人物栩栩如生,动物也可以说话,玩具可以代替皮皮鲁上学,利用龙珠打败看不起我们中国人的外国人的鲁西西,还有舒克和贝塔。。。。。。。那时的我,可真是快乐,天天泡在童话里。
现在,我开始看小说,看散文。小说我看唐家三少的玄幻系列,什么《狂神》、
《光之子》和《空速星痕》,我都读烂了。散文,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的《匆匆》了,比喻恰当,令人回味。嗯,读书简直就是在享受美食!
篇8
关键词:想象力 教育 宽松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50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位老者曾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结果是这样的:当问到某单位机关人员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觉得这个简单的圆圈看上去简单,但它一定代表着很深的含义,一个个都不知道答什么,结果用求救的眼光看着自己的领导。领导沉默许久,说道:“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们的问题呢?”当问到某中文系学生时,他们轰然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学生时,一位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差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了班主任的批评。最后问到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时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事后,老人给这次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象力是怎么丧失的?!”那么面临盛行创新教育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幼教工作者来说,应该如何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呢?
一、应该给孩子留下幻想的空间。
想象力其实就是孩子开动脑筋的一种表现。当一种创意变成现实时,人们都会称赞;一个创意没有成为现实时,人们又会嗤之以鼻。儿童世界的想象,往往是无中生有的,所以经常会让人感到幼稚、可笑。于是,在我们的藐视甚至讥笑声中,孩子的想象力可能正被我们做父母的或做老师的亲手扼杀在襁褓之中。因此,为保护和增强幼儿稚嫩的想象力,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努力创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育环境。如:教师热爱关心每一个幼儿,让幼儿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各种不同的问题,即使说错也没关系;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度,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各项活动;给幼儿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幼儿因好奇做错了事或者因好心办坏了事,可以适当给以宽容等等。这样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自我意识得以实现,自信心增强了,其想象力也会随之萌芽。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儿时曾因顽皮被学校开除,只能由其母亲在家对他进行各方面的教育。
有一次,其母亲看见他把鸡蛋放在自己的屁股底下孵小鸡,对他的举动不但没有训斥,反而给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正是由于母亲的理解、宽容,才使得他的想象创造思维得以不断扩散,以至后来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
二、帮助孩子产生奇思妙想。
要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教育可以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发现、探索的机会,帮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这样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想象的能动性。记得有一次我在开展《有趣的镜子》这一主题活动时设计了《万花筒》这一课题活动,通过引导,孩子们很乐意并且能够尽情去玩万花筒,玩的过程中我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万花筒的内部结构,孩子们对万花筒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果万花筒的奥秘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奇妙想法出来了:有的说,如果我把鱼缸做成三棱镜,那鱼缸里岂不是有好多条鱼?还有的说,如果我把房子设计成三棱镜,然后在房子里放盆花,那房子不就成了漂亮的花园了?各种想法接踵而至,此时的我对孩子的想法一一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我们家长平时还可以经常带孩子玩一些能让孩子产生奇思妙想的玩具。如:玩电子玩具车,首先让他充分地玩起来,乃至对车的本身性能产生好奇,甚至可以让其把车全部拆开去寻找其中的奥秘;还可以让幼儿任意去玩闹钟等等。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一次次发现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注意鼓励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的发问,鼓励孩子的大胆想象。在游戏中,我们教者应该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往往更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想象力就会逐渐丰富起来。
三、鼓励孩子多听、多看、多想、多做。
篇9
四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 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组完整的经验和--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四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与班级共成长”、“为父母分担”“信息万花筒”、“让生活多-些绿色”。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2.通过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教学,体会父母为家庭忙碌的辛劳,管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
3.通过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
4.通过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8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篇10
洪新,某著名跨国软件公司中国研发中心运营总监。
印象素描:
洪新的英文名字Jim和正在流行的一本描述IT界精英职场生活的小说《圈子圈套》的主人公一样。他儒雅的外表和逻辑性极强的谈吐也和我想象中那部小说中的Jim非常吻合。唯一不同的是,这个Jim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一直在强调:“我真的没做什么。”但是,当有点儿拘谨的开场时间过去,我听他讲出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也领悟到他关于教育的一个又一个闪光的想法。
关于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也都很普通,就像是万花筒里实际上并不特别的花纸片。但是睿智的父亲总会找到最好的办法把孩子“变”得出色起来。就像是转动万花筒,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图案。让我们来看看,洪新是怎么转动了爱的万花筒。
第1个美丽画面:
懂事、主动的小姑娘
洪新家的两个小家伙都很可爱,姐姐更是懂事,颇具“长女如母”的风范。父母的工作很忙,她不但自己的生活、学习不用操心,还会主动照顾弟弟;她主动、大方,家里来了客人,她会热情招待,带客人参观自己的房间;她从不挑食,不像有些孩子,有很多东西连尝都不肯尝;在学校里,她也是老师喜欢的学生,热情、有礼貌、独立、爱帮助别人。
洪新:严厉不是爱的反义词
女儿是我们自己带大的,我们一致认同,立规矩越早越好。所以,我们对女儿的教育是有点儿“残酷”的。
她刚开始跟我们一起吃饭时,肯定有很多东西不对口味。但是她那么小,你跟她讲这个东西有营养、要多吃,有用吗?!我们当时的做法就是把她能吃的东西每样都给她吃。她当然有时会吐出来,我就会告诉她:“你什么时候把这口吃掉,什么时候开始吃下一口。”就这样,我们让女儿习惯了各种口味,她现在去哪儿生活都会适应得很快,至少不会饿肚子。
女儿小时候当然会摔倒,但是我们都会当作没事似的,轻松地招呼她自己爬起来。要知道,疼痛有一半是心理作用,如果你大呼小叫地去扶她,她即使并不疼也会觉得疼了。所以,我们的女儿不娇气,这让我们很欣慰。
不过,别看她现在是个主动的小姑娘,小时候她可认生了,带她去我们最经常去、最熟的朋友家做客,她都会从头哭到尾。我们最成功的做法是把她送到了蒙台梭利学校,在那里,她学会了交流、分享、独立,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我们很鼓励女儿照顾弟弟、教弟弟做些事,这可不是重男轻女,而是因为教别人做事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想要教会别人,自己至少要懂95%以上,无论是生活技能还是做人,这比自己会做又提高了一步,是很强的一种能力。
第2个美丽画面:
冰球健将和速算王
小男孩上的兴趣班跟一般的孩子有点儿不同,是冰球。小家伙看上去不是很健壮,但是爆发力、速度都不错,可算是冰场上的小健将呢。难得老爸到场观看训练,小家伙满场“飞”得让人眼花缭乱。虽然老爸会拿着秒表说:“快点,再快点!”但是心里对儿子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说是重点小学的学生,但是2分钟做完60道题的效率还是让人吃惊。何况,这不是在课堂上的速算比赛,而是完成家庭作业。
洪新:有方法才能真正去爱
儿子5个多月的时候,我被派回北京工作。小家伙对北京的气候很不适应,得了肺炎、咽喉炎、哮喘,有一段时间甚至是带着呼吸机生活。我们看了很多资料,也听了一些建议,最后给他选择了滑冰运动。滑冰时身体会发热,但是脚下却永远是凉的,冷热空气的交互会使他的呼吸系统得到很好的锻炼。
至于选择冰球,一是因为我们在美国底特律居住时,这个城市的冰球队是全美最棒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觉得儿子缺乏一些男孩子的刚性、坚强、勇气,有点儿软弱,遇事爱哭。冰球运动是一项需要主动、奋力拼抢的运动,在场上被撞倒后,哭、喊都不会有人管你。我们希望这项运动能弥补他性格中的一些不足。儿子是外婆、外公带大的。老人的爱非常纯粹,但的确会忽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当时虽然很忙,还是坚决地把他接回了身边。
运动对孩子的性格、自信的培养非常重要,所以我更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我每次回家是从来不问他们的作业成绩,但是绝对会盯着问他们有没有坚持上滑冰课。
其实儿子以前做作业很磨蹭,他外婆不错眼珠地盯着,他30分钟只做完了30道题。后来我们琢磨出了让孩子学会进行时间管理的办法,这其实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比如小家伙爱玩电子游戏,我并不反对,游戏至少能达到心、手的协调。但是如何在学习和玩中实现平衡?这就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了。“作业做不好就别玩”,这是父母常说的话,觉得能刺激孩子,但其实并不具成效。因为这话并没有让孩子建立起目标和收益的因果关系。如果你能让孩子看见实在的“效益”,你就能惊讶地看见他是如何发挥出自己的潜能的了。比如我们规定了他早完成作业1分钟且错误率在2题以内就可以多玩10~15分钟游戏,就有了后来2分钟做完60道题而且全对的“奇迹”。
第3个美丽画面:
遥控级老爸的权威
由于工作的原因,老爸这几年在家的时间很有限,基本是每半个月才回来一两天。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老爸绝对的权威。很多时候,妈妈半天的唠叨顶不上老爸的一个电话。看来,老爸虽然不在孩子们身边,却能轻而易举地遥控他们。
洪新:权威在引领成功中建立
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带他们去滑雪,这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美国的很多雪场都很大,有不同的雪道,每一条雪道又都有很多种滑法可以选择,比如是选刺激点儿但有摔跤危险的滑道,还是选平稳但让人倦怠的滑道?孩子们会面临多种选择。这是一个需要他们在勇气和现实间找到平衡的时候。
他们从5岁开始跟着我们滑雪。那时候他们没有判断能力,完全要依赖我。我会在最前面选好一条滑道,先滑一个大S两圈,停在那里等,他们会跟在后面滑。每滑一段,我会问他们:“OK?”他们会大声说:“OK!”很有成就感。然后我们再继续。妈妈在队伍的最后面。那是我们全家最和谐、最快乐的时候,也是他们逐步建立起对我这个领头人绝对信任和安全感的过程。
如果父亲总能帮助孩子体验到成功,那么他的领头人地位就会坚不可催了。
关于婚姻
洪新一直在用“我们”来表达观点,说明他们夫妻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保持着绝对的一致。这么多年,妻子随洪新在美国和中国间跑了好几次,需要不停地适应环境,但是她永远会支持先生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