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与不见范文
时间:2023-03-29 10:4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见与不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金菊耀眼,秋风不畏,片片叠叶泣坠?
信息悲来,手机床上频频照月寒,
愁,无奈,相思撒两边;
细说一心一意慢慢来。
烟不悲,花不喜,奴念着那信息泪流花成絮!
柳钱飘飞已过,红豆硕果还来,
篇2
可以自由穿越时空
也可以轻易触碰到心的彼岸
毫无顾虑地敞开心扉
述说起彼此的哀乐情愁
是现实中过于拘泥
是在生活中过于烦恼
压抑着压抑着驿动的思绪
尽然洋溢起青春活力
意气奋发行走于爱的海河中
情感中颠簸
话里的诱惑
谁能把握住心的向往
短暂的情意
珍藏在心里
只有自己慢慢品味
见与不见
纵隔天涯念你却依然
不悲不喜
望眼欲穿已是坦然
爱与不爱
擦身而过化已成殇
百转千回千回百转
在岁月的夹缝里一念成痴
几次三番三番几次
却终是不舍得遗忘
篇3
关键词: 《小城之春》;中国艺术电影;古典意蕴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2)03-043-03
1948年,由李天济任编剧,费穆导演的小成本电影《小城之春》开始公映。在上映之初,由于和那个时代主题的联系不太紧密,影片本身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小城之春》并未引起重视,直至80年代才得以重新发现,被誉为中国电影界不朽的经典。《小城之春》讲述了抗战胜利后一个南方小城里发生的一段情感纠葛:没落的封建大家庭的大公子戴礼言娶了周玉纹,礼言生病多言,夫妻名存实亡,在这个死寂般的大院里,礼言好友章志忱的突然到来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周玉纹曾与章志忱青梅竹马、相知相恋,章与周的感情在一次生日宴会上爆发,并被礼言发现。礼言选择了自杀来成全他们,两人也后悔莫及。最终礼言被抢救过来,而章志忱则离开了这座小城,戴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小城之春》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诞生的:费穆导演为了完成彩的梦想,他接下了这样一个情节简单的剧本,拍摄时一切都以节约为宗旨,人物只有五位,在小城里也只有戴家一家人,场景只有戴家大院和古城墙,这与大片电影的大手笔、大制作相差甚远。《小城之春》虽然情节和场景都非常简单,但它特有的古典美和意境美,却让人回味无穷。
一、“一切景语皆情语”——《小城之春》的古典意蕴
影片《小城之春》具有浓厚的古典意蕴,影片中的意象和意境颇耐人寻味。导演将笔墨着力于细小的动作、精微的细节处理上。比如,布置人物活动的环境,呈现给观众的是残情残草、残砖破园,与人物心灰情伤、凄凉麻木的情绪相互比照。在影片中,环境已经不仅仅是人物活动的背景了,它也成为了影片的一个角色,真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比如,影片中兰花和盆景被用来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古代女子多含蓄,如果看到心仪的对象,不便主动示爱,往往通过送一样自己喜爱的东西来表达心意。周玉纹在知道是自己初恋情人到访时,已为人妇的她在行为上存在诸多的顾虑,于是她让老黄给志忱送去一盆兰花,来表达自己对初恋情人的余情未了。兰花代表玉纹,虽然很香,但味道太重,过分热情,结果只能失败。戴绣送给章志忱的是盆景,盆景虽高雅,但它终归是盆中之物,空间狭小,所以也失败了。
电影中的古城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而且具有深刻韵味的意象,电影开始第一个镜头就是从古城墙的墙体摇到沿城墙行走的女主人公玉纹的画面,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暗示了它与女主人公之间存在的某种微妙关系。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逐渐了解到,这段古城墙不仅是玉纹每天买菜买药的必经之地,她和丈夫一家就居住在由这道墙围着的小城里。影片中有多次“城头戏”:全家人同游城墙一次;章志忱与戴秀上城墙一次;章志忱与周玉纹上城墙两次。每次的城头戏,对影片情节的发展都起着推动作用,而且这段城墙在作品中反复出现,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第一,《小城之春》写的是刚结束的1946年,残酷的战争留给小城的是一片荒草丛生、斑驳陆离的衰败景象,看不见任何复兴的生机,历史的创伤外化于物,内化于人心,奠定了本片的感情基调。第二,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当中有个精妙的比喻:“婚姻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1]这是对人生婚姻困顿与执著的概括。影片中的城墙也有着一种类似的矛盾二重性。城墙的现实功能是保护人们的安全,让城内居民在一个相对有所保障的域所里活动,可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他们的认识格局与眼界,使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戴秀到城墙玩时曾对章志忱说:“沿着城墙走,就有走不完的路,往城外一看,你眼睛使劲往远处看,就知道天地不是那么小,章大哥,呆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尤其像我们那样的家里,真会把人给憋死的。”章志忱作为一个来自上海的新青年,他的出现给戴家人带来了外面的气息,他的西装革履与礼言的长袍大褂形成鲜明对比,他也打破了戴家人原有的生活方式,但最终随着志忱的离开,一切又恢复了原样,这表现出城墙所烘托出的是当时中国普遍存在的“深沉的苦闷”,人们的思想并未完全开化。
中国古典文学非常注重意境的创造,王昌龄曾提出过“三境”说,即物境,情境,意境。王国维也曾在《人间词话》中写到“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意境二字,探其本质也。”[2]可见意境自古就是评判文学作品优劣的主要标准。李天济在写作《小城之春》电影剧本时就有明确的对古典意境的明显追求,他说:“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追求,我在这个剧本中想营造一种坡词中的‘多情反被无情恼’的意境。”费穆则说:“我和作者相约不失原意……’,他本来就主张拍电影要心中存着作中国画的心情”,对于意境的追求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情景交融,在《小城之春》里,只有五位人物,唯一另外出现的就是两只母鸡,而且它们还是在无意的情况下跑到了镜头里,情节也只是简单地婚外恋,三角恋,但是它却成了经典之一,原因之一就是对古典意境的追求。影片一开头天色灰暗,音乐哀婉悠长,女主人公一人提着菜篮子在城墙上慢慢的走着,那被战火毁坏的城墙,破败不堪,而女主人那无精打采,迷离的眼神望着远方,貌似在期盼着什么,这种意境与《牡丹亭》中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3]有几分相似,首先是场景的相似,前文中曾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断井颓垣,破败不堪的景象与女主人公压抑,悲凉的心境相似,其次女主人公心中热烈的情感与颓败的场景形成对比,抒发着对青春已逝的伤感,感伤是古典文学有的一种审美形态。影片中女主人公玉纹用舒缓的语调交代着故事情节和自己的生活,这情与景的交融感染了观众,揭开了每个人心里都有的最悲伤的角落,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4]的空虚情态。
影片还有意的避免“闪回” 这种拍摄方式,在玉纹与志忱第一次约会时,两人对当初未走到一起都表现出悔意,但是导演并为拍出他们当初是多么相爱,因为要表现的不是玉纹的爱情悲剧,而是他们面对情与理时的矛盾。这就是导演有意运用中国画中的留白,给观众不尽的想象,营造了诗画合一的境界。
二、“情、理之间”——《小城之春》的古典文化思想
儒学的强调的是“克制”,凡事要保持一种“中和”状态,“合情合理”的精神是儒家的中心思想,中国的传统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通情达理的人。
在传统观念中,家对于女人来讲是她的全部,一个“责任”给多少中国妇女背上了沉重的枷锁!玉纹很寂寞,所以初恋的情人来了,她很激动,毕竟苦涩的生活中有了一丝甘泉;然而丈夫的眼神又是那么无助,他需要玉纹的帮助,男人成为生活的弱者,女人的同情心大过了对于生活的不满,所以她会徘徊,她会矛盾。玉纹与志忱第一次相见,不知所措,但中国传统道德标准让两人故作平静,画外音是“你为什么来?你何必来?叫我怎么见你?”志忱的一声“大嫂”叫得又是多么无奈。他们第一次单独见面,是在志忱来的第一天晚上,玉纹借口去送东西,玉纹非常周到细心,但只是说这些无关紧要的话,直到熄灭了灯,玉纹的感情才得以释放,忍不住的哭了,然而终究还是“理智”占了上风,玉纹无言地离开了,但是在离开之前,玉纹的口中说了三次“明见”。
玉纹和志忱分别主动提出过一次在城墙上单独约会,但是他们始终处在情与理的矛盾中,志忱说:“不要瞒着礼言来见我”,但又问玉纹是否愿意和他一起离开。两人情感迸发的是在戴秀的生日宴会上,从两人猜拳开始到两人喝醉,暧昧无处不在,直到玉纹来到志忱的房间。志忱抱起玉纹,但很快又放下了,仿佛一切都在那一念之间,志忱把玉纹一人锁在房间里,但玉纹却用手把窗户打烂,这是整部影片情与理矛盾冲突的。玉纹是中国传统妇女的代表,每一次去章的房间,我们可以看见她的着装一次比一次艳丽,看着觉得奇特,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人物的心理是多么的激烈。虽然表演不免有造作的嫌疑,但是却很好地表现了当时人物的心理。费穆导演还别具匠心地在介绍人物和剧情时运用了话外音,主人公的话外音解决了这部电影需要表现人物心理的问题;同时观众的视角也和玉纹的视角相吻合,使得“观影”本身带上了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玉纹和志忱的道德观念制止了两人的出轨,这就是费穆电影美学里“发乎情,止乎理” 的传统情理关系。
三、“长镜头、慢镜头”——现代拍摄技巧的融合
影片中大量使用了长镜头和慢镜头,玉纹和礼言的动作都是被刻意“减慢”的。礼言是个病人,一直沉浸在祖业毁在自己手里的内疚情绪中,“没有勇气活”了;而玉纹对着没有爱情的婚姻和死气沉沉的家,除了买菜买药之外,跟礼言也是一天见不到几面,见到了也说不上几句话的,她的慢动作正是无聊生活造成的。又如玉纹和志忱在城墙上约会的那场,费穆巧妙地用了几个长镜头叠加,制造了两人情感“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意境:当两人的感情被发现之后,费穆又连续用了几个长镜头,表现了三个人物之间尴尬、不知所措、无奈,“欲说还休”的意境。导演给礼言的灯光都是正面的,照的亮亮的,同时发白,可见此人是病的不轻;而章志忱,则多用仰视的镜头,突出此人的高大伟岸。费穆的长镜头和慢动作和一些拍摄技巧反映出他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和对传统叙事方式的熟悉,使影片在人性真实和艺术美感上达到和谐统一。
与此同时,电影也明显使用了两套语言系统。玉纹的旁白和电影画面的表现相互交织着展开,深入人物的心理情感世界之中。
影片以玉纹的第一人称内心独白开始,“住在一个小城里边,每天过着没有变化的日子,早晨买完了菜,总喜欢到城墙上走一趟,这在我己经成了一个习惯……”给影片定下了基调。然而影片中有些旁白却超出了玉纹这个角色的感知范围,时而第一人称,时而第三人称,时而与画面同步,时而又是滞后或超前画面。如来客一场,客人还没有到,玉纹的旁白已经出现了,“谁知道他会来”,“来的竟然会是他”、“教我如何面对他”,一连串的旁白,预示着来人的特殊性以及将要引发的一场大的变化。这种叙事手法超越了电影自然的时空限制,深入表达了女主人公寂寥紊乱的内心过程。
尾声
与《小城之春》相比,以《英雄》为代表的“中国式大片”不禁令人倍感叹息!同样刻意追求意境美,《小城之春》没有那么多的美景,只有简单的断井残垣传达出淡淡的感伤意味;张艺谋的《英雄》则极尽浮华铺张之能事,色彩画面固然绚丽多姿,然而却空洞无物。同样侧重与观众的共鸣,费穆所追求的是心灵上的共鸣,张艺谋追求的则是视觉上的共鸣。两相比较,高下立显!或许,以《小城之春》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电影,有待影坛的深思!
【注释】
①见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89页。
②王国维《人间词话》,新疆人民出版社第159页。
③见汤显祖《牡丹亭》之奈何天。
④李煜,《相见欢》。
【参考文献】
[1]李少白.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论费穆和《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J].电影艺术,1996,(5).
[2]陆绍阳.中国当代电影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鸿雁外语学校六年级
关铭昊
当你看到美丽的花朵,你是否想过园丁的辛勤?当你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讲课,你是否想过老师辛苦地备课?当你悠然自得地走在放学路上,你是否想过父母的焦急?
风和日丽,天高云淡。
我和妈妈去公园,一进公园大门,我就看见在草坪上有醒目的五个大字——公园欢迎您。我惊呼:“这是多么厉害的一项工艺呀!”妈妈接过话头:“对,这项工艺花了园艺工人很多心血,很大力气和辛劳完成的,他们需要画图纸设计,还要依着字形来计算一个笔画栽种多少种子,这需要花时间和力气。”又过了一会儿,我们走到两旁都是草坪的小路上,看见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动物”,都是绿色的,我问妈妈:“这是怎么做成的?”“这是先把铁丝弯成动物的形状,然后把小树固定住,当它长大时,修剪好,就成了这个样子。”“哦,好厉害呀……”
记得听过一个故事:
篇5
在一个相同的时光里,
我和你穿过了人群,
从远处走到那里,
邂逅了彼此,
遇见了,
爱上了,
没有问是对是错!
/
曾经的我和你,
已回不去,
曾经的昨天一直在回忆,
是你出现让我的曾经如此美丽,
无论时光的洗涤会有多久,
总是你的样子让我在夜里梦到,
总是你的笑容让我一直思念!
/
等待总是孤单的苍老,
为了一份情而付出了最珍贵的时光,
光阴易逝,
握不住、停不下已渐渐走远,
未来的时光,
好想可以牵你的手,
到最后!
/
若无你,
夜里的梦,
也是悲伤的眼泪,
是你将一个吻留在了我的心脏里,
又是你用这一世柔情,
让我走在思念路上!
/
若是大脑可以刷新,
那么留下的还是对于你的记忆,
依旧清晰,
相隔着这冷冷的空气,
思念飘出灵魂,
希望会到达你哪里,
你的心里、灵魂里!
/
爱的路上,
有人留给了自己深深的思念,
还伴着一日一日的等待,
只想做你的爱人,
在你的世界里,
有我,
伴着你看着日出日落!
/
见不到一个人的心,
相思总是苦,
思念一个人的幸福,
会有些忧伤与凄迷,
或许不会常常见到你,
但是会有一种爱不会离开你!
/
爱越深越胆怯,
有一千一万个想要见你的理由,
却缺少了那一个找你的勇气,
总会幻想,
有一日会自背后抱着你,
告诉你:我好想你!
/
此时的自己,
写着无力的文字,
倾诉着思念,
多么想你可以在身边,
有着与我一样的思念与爱,
依偎着、陪伴着、心与心靠着!
/
回忆再起,
我的心已被你偷走,
所以至今心口总是刺痛,
何时归还,
让我用完整的人生,
去和你走完此后的余生!
/
此生还有很长,
是否会用青春年华等到迟暮白发,
当有一日,
你的指尖划过我脸上的皱纹,
那时会是一种什么心境,
颤抖着、哭泣着、告诉我,
你爱我、你也很想我!
/
与你邂逅之前,
我不知道,
还有一份爱隐藏在这个世界,
与你相识之前,
我不知道,
还有你一个你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与你的开始、结束,
我们走的太急!
/
在我的生命走到尽头,
在我的生命只剩下一眼而逝,
我希望,
最后一眼看到的是你,
在我生命只剩下一口气息,
我希望,
最后的呼吸全是你的味道,
在我生命只剩下最后一秒,
我希望,
会是你抱着我,
让我静静的离去!
/
别太急,
人生还有很长,
篇6
这是《生活的滋味》。
只有面对生活的坎坷、挫折、困难时,能够微笑、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去克服它,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甜美,成功的喜悦。
这是《生活的滋味》给我的启示。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树木只有经历严寒酷暑的考验,承受住风霜雨雪的打击,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涓涓细流只有越过布满巨石的坑潭,淌过陡峭不平的小路,才能投入到大海的怀抱;小草只有顶破层层淤泥的的阻拦,熬过刺骨冰雪的压迫,才能将自己的青翠展示给人们;丑小鸭只有面对世俗的眼光,讥讽的话语不自暴自弃,才能等来成为白天鹅那一刻脱胎换骨般的光彩和惊艳。人也是如此。在漫漫人生路上,有无数荆棘在阻碍我们前进,也许是白眼、不公、嘲笑的对待,也许是工作竞争中的被淘汰,也许是病魔的折磨,也许是各种考试的失常发挥,也许是家庭的破裂,也许是亲人的离世,也许是家境的贫寒······但不管遭受怎样的磨难,经历怎样的惨淡,遇上怎样的危机,我们都应该毫不畏惧,应该百折不饶,依然坚定不移,依然乐观积极,依然勇往直前。
其实,许多我们熟知的著名人物尽管闻名世界,光鲜亮丽,衣食无忧,令人羡慕,但背后都有一段不堪回首或是艰辛困苦的经历。幼年丧父的高尔基家庭贫困,才10岁,他小小的年纪和弱弱的身体就已尝尽了人间苦难,这更使高尔基看透了世态炎凉,深刻体验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写出了一部部不朽之作。聪明伶俐的海伦·凯勒从小便听不见妈妈动听的摇篮曲,看不见爸爸慈祥的面孔,她的眼前是无边的黑暗,耳边是死一般的寂静,可奇迹的是她竟然学会了说话以及五种语言,还是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加藤嘉一出生于一个贫困潦倒的家庭中,为补贴家用,他弱小的身躯过早地担负起了生活的重担。穷苦、不公、白眼伴随着他的少年时代。高考后,为了让弟妹上学,他放弃了迈进大学校门的机会而留学中国。在如此艰辛的岁月里,他并没有被摧垮,反倒炼就了他坚忍的意志。
篇7
关键词:农村公路外部性产权资金
在我生活的镇上有两个对山而居的村落,在这里我简称为J村和R村。两个村落面临的公共的问题就是公路建设问题。好几年前就听说J村要把通往村里公路修好,但是到现在都还没动工,一打听有的说是政府拨款不足,有的说是老百姓不让占用自家用地,然后一直就耽搁。J村现在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居住的全是空巢老人和小孩,青壮年外出打工,过年过节也看不到几个年轻人,生活水平也不见提高。而R村着实让我惊讶,今年过年一条宽约2米的公路一直通到村里。听长辈说是去年年初政府开始计划修的路,且又听住在村里的人聊天说修路的时候哪家的地要占用,哪家搭的偏房要拆掉基本上没有反对意见,修路也都非常积极,这才知道为什么R村这么快就把公路给修好了。过年路经的时候发现家家户户都是热热闹闹的,好多人家房子也翻新了。
其实农村公路一直是中国广大农村存在的一问题,它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J村为什么一直动工不了,村民阻挠只是一个小的方面,更重要的问题是公路修建的财力不足。
早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就计划改建120万公里农村公路,基本实现所具备的乡镇、村通公路。“十三五”期间,农村公路更是成为重中之重,全国各省市深度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据行业部门估算,仅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需求超过1万亿元。但是面对中国庞大的农村面积,虽然有政府的财政支持,面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高额资金仍然存在缺口。
农村公路作为公共产品不同与高速公路这样的准公共产品,它不可以通过“贷款修路,收费还款”这样的方式来筹款修路。因此采用BOT、TOT等融资方式用于筹资修建农村公路是行不通的。但是投资修路总是要有回报的,既然公共产品不能通过收费的方式获得回报,那么只有从公共物品外部性着手了。
在这里先暂停一下,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农村公路的正外部效应:
一、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句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的修建使农村与城市更加紧密的连接起来,促进广大农村实现“引进了,走出去”。因此,农村公路的修建必定会带来经济效益。
二、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据社科院2013年12月26日的《社会蓝皮书》数据统计中国2012年城乡收入差为20倍。近年来虽有减小趋势,但差距仍然很大。因此,农村公路的修建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减小社会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三、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农村公路是把农村与外部联系起来的纽带与通道,有利于促进农村多元化的发展,使农民在精神与物质上得到满足。
既然农村公路具有正外部性,那么接下来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外部效应内在化。外部效应的一个解释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受益”,所以将外部效应内在化不妨可以通俗的解释为“通过价格反应经济交易成本或受益”。在农村公路修建的问题上也就是把农村公路所带来的正外部性变成可利用的资金。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科斯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思路转变为解决产权问题,认为产权不明晰是产生外部性的根源。但是农村公路作为公共产品,从产权的形式来看是共有制,因此将外部性内在化的主体还应是政府。
在明确了农村公路具有外部性和外部性的产权归属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使外部性变现以弥补修路的资金缺口。
对于农村公路来说,最容易变现的就是道路两边商业活动的经营权以及土地出售使用权的获得。比如通过出售或竞拍的形式转让收费停车场、加油站、以及各种商店的经营权以获得资金;通过出售道路两旁增值的土地使用权以获得资金。但是由于修建农村公路的初衷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因此在不违背初衷的前提下通过转让经营权和使用权获得的资金是有限的。
篇8
众文人都为诗人喝彩,只有一位老作者面带微笑,沉吟不语。我注意到,坐在自己旁边的这位老者的神情仿佛在说:“这充其量只是匹夫之勇而已。”于是,我就欠身问老作家:“老先生,您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在座的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我们。老作家朝那位诗人点点头:“说得很好,年轻人。从你的话里,我看得出你的身体很健康。”
闻听此言,众人纷纷表示诧异,有人问:“老人家,你的意思是说他不怕死,原因在于他的身体很健康吗?”
“的确如此。”老作家清清嗓子,缓缓地说,“那位年轻人之所以不畏惧死,是因为他距离死亡很遥远,因此缺少对生与死的理解,所以才敢于藐视死亡。可以说,人距离死神越近,他对于死亡就越恐惧。在座的各位都还很年轻,可再过几十年,到了我这个年纪,对生与死就会有更真切地认知、更深刻地体悟。”
会场一片寂静,包括刚才那位慷慨陈词的诗人在内,大家都在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许久,有人说:“感谢老先生给我们上了人生的一课!”会场里响起一阵掌声,相信这掌声是大家发自内心的表达。
篇9
昨天坐公交车去办事。到一站,上来一个小孩子坐在我身边,小孩子一直在自言自语,这才发现他有些智障,但好像不太严重,还能有礼貌地问我下一站是哪里。突然看见孩子脖子上挂着一个小牌牌,牌子上面清楚地写着家里的地址,以及家长的联系方式。我曾见过无数有缺陷的孩子,身边常常有人寸步不离,那种情景是关于爱和温暖的记忆。而眼前的一幕,却让我看见了另一种穿越生命的爱,联系方式下面,一行小小的字让我心潮翻涌:“我要让他相信,别的孩子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如果有一天他做不到,你遇见了,请帮助他做到。”看了以后,我的眼睛立刻湿润了。快到站了,我笑着对孩子说:“这位小同学,我快到站了,东西太多了,可不可以帮我提下车。”孩子笑了,没有作声。车门刚打开,他二话没说,提起我身边的一个袋子便走到车门口,让我先下车,然后递给我,冲我笑了一下便返回到座位上,那一刻,我想说好多次感谢,只是有些哽咽,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那天下午到菜市场去买菜,天空下着小雨,我撑着伞下楼往菜市场走。这在往常,小区门前就有许多卖菜的,很方便。可今天下雨,没有小贩过来。往前走了不远,雨中看见一个小摊,蔬菜被雨浇得发亮,一个年轻小伙正披着雨衣站在那里。我很好奇,小伙子为啥雨中还在这里摆摊,便上前问他。他四下望了一下,对我说:“昨天一位大叔和我定了五十斤白菜做泡菜,说好了下午三点来这取,可一直没来,我估计他在等雨停,怕他扑空,我就在这里等着,顺便也卖点菜,这大雨天的,能在我这就近买点就买点了,省得往前走还得挨雨淋,给大伙行个方便。”那一刻,我立即决定在这里买菜,因为在淅沥的小雨中,我突然遇见了挚朴与善良,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昨天下午,快递打电话,说五分钟之后到楼下,让我下楼等。我掐着时间下楼,可他还没到,我便继续在楼下等着。可这一等不要紧,等了快十五分钟了,也不见人影。我有些生气,就给他打电话,一接通我便急了,问他现在到哪了,小伙子说马上到。一分钟后,他真的到了我们单元门口,车一停,他便道歉说:“大哥,对不起,我早就到了,刚才六号楼一位老大爷下楼不方便,我就给送上去了,爬了七楼,到家里又顺手给他把东西装了一下,耽误您了。”那一刻,我无语,心里荡漾的全是感动。我二话没说,赶忙一边递烟一边说没事,比起那些速来速走,冷漠的快递员,这种感动实在难以遇上。
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有许多温暖与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或许你不曾遇见,但遇见了,就会与温暖结缘,你就会越来越热爱生活、相信生活,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所承载的爱,一直藏在你的身边。
摘自《中老年时报》
篇10
在缱绻的岁月里
那茁壮成长的树苗
永远昂扬着向上的勇气
假如不曾遇见你
在旖旎的时光里
那柔弱翠绿的露珠
不会变成飘落的泪滴
假如不曾遇见你
在美好的年华里
那娇羞鲜艳的花朵
永远绽放着盛开的笑意
假如不曾遇见你
在难忘的记忆里
那展翅飞翔的白鸽
不会迷失旅行的意义
假如不曾遇见你
在有限的生命里
那冥界忘川的泉水
永远充满着神奇的秘密
假如不曾遇见你
在无涯的轮回里
那亘古不变的顽石
不会继续等待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