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范文

时间:2023-03-28 14:1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法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法指导

篇1

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给学生,正像我们不能带领学生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路一样。

再说,教会学生学习是小学生当前学习和将来发展的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们要想完成一项任务,都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作为学生学习是最根本的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主要依赖于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注重学法指导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人素质的需要,因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为了搞好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头脑中时时装着学法,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下面就学生学习语文时三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谈谈我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

1.让学生在预习中学会预习

预习作为一种学习手段,主要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必需经过实践,并且达到一定的实践量与优化程度。也就是说,小学生的预习能力,必须在科学的、足够量的预习活动中,经老师指导方能形成。

如何保证预习的“质”与“量”?我是这样着手的:

1.1 教给学生一般的预习方法。学生预习时,主要是感知语言,我安排了三项内容:诵读、会意、质疑。诵读是为了较快掌握读音,读通句子,提高语感,因而重在读准字音,留心生字新词。读句子要流利,反复读几遍后,逐步练习一眼扫读一行的方法。会意指在熟读的过程中大体领会课文意思。在中高年级又各有不同要求。质疑则是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试着求解。比如发现自己不懂的词句或试行解决书后的问题等。自己无法解答的,就留待教师讲解。

1.2 有的放矢地指导预习过程,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预习。首先,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边读边思边动笔,圈点勾画。其次,精心设计预习指导,让学生通过一次预习,经历一个训练过程。指导学生预习,要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句子,按照课后要求进行思考。学生预习后,我还要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理解情况。再次,我从实际出发,重视预习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因为学生基础不一样,只要能完成预习要求中其中至少一个问题,我都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学生预习能力的形成。

1.3 课内外结合,长期坚持,养成习惯,以形成能力。小学生初学预习,我放在课堂上进行。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逐步放在课外进行,但课堂上一定检查预习情况,纠正预习中的错误,提高预习水平,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2.让学生听课时学会听课

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文化知识,发展能力的中心环节,是保证有效学习的关键所在,学生要学会学习,关键是学会听课。

2.1 教给学生一般的听课方法。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养成专心致志集中听讲的习惯;指导学生边听边记;根据教师的讲解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勇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

2.2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突出听课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每学一个单元,我都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有目的的进行指导,使学生反复训练以形成能力。如《鸟的天堂》一课,该单元训练重点是“明白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这一训练重点,让学生先搞清楚什么叫静态,什么叫动态。然后人让学生针对单元里面不同的课文,找出那是静态描写,哪是动态描写。最后,想想平时分清事物的静态与动态有何好处。作文时运用静态动态描写有何好处,并在指导学生阅读类似文章时,让学生有意注意这样的训练。习作时,恰当使用静态与动态描写。

2.3 有的放矢的指导学习过程,让学生不但学习知识也学习方法。小学语文教材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安排了不同体裁的文章,如诗歌、记叙文、抒情散文、说明文等。,这类文章由于体裁不同,学习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因此我在教学的时候,不但教给学生知识,同时也交给他们不同的方法。如我教学生学习古诗《赠汪伦》,先以汪伦与李白间的故事引入(即诗的背景);再让让学生读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又让学生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解决;然后讨论弄懂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最后通过朗读,表达、升华诗的感情。随后,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即了解背景——读好诗句——理解诗意——领会感情——感情朗读被背诵。学生从中学到了知识,也悟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2.4 运用课堂上学得的方法,逐步放手让学生展开自学,以形成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从老师那儿学到了方法,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教师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给学生安排类似的内容,让学生展开自学。这期间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以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订正,并对学习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以激发起迁移学习方法的兴趣。

3.让学生在复习中学会复习

复习同预习听课一样也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小学生的复习能力,必须在科学的、大量的复习活动中经教师指导才能形成。

首先,让学生明白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必须及时复习,才能保证学得的知识不忘记。其次,认真回忆。回忆课堂内容,抓住教材的中心问题,对照课本和听课笔记,使课上弄不懂的问题,尽可能得到及时解决,达到完全理解新教材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再次,对于一些重要而又需要记住的基本知识,尽可能通过理解加强记忆,使之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最后,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适当变换方式提高积极性。

另外,我还引导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教育名人治学的经验方法。

篇2

关键词:关键词:古诗学法;指导浅谈

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瑰宝中的一朵奇葩,与词、曲、小说并称为四大文学样式,在不同的时期各自掀起了不同的文学。小学语文课本从一年级就编选了古诗,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古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其想象能力,在这些古诗中,有的寓意深邃,有的富于哲理,有的寄情山水……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绝大多数是绝句。绝句言简义丰,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发掘它的丰富内容,弄清它的内在联系,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阅读这些诗篇,可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语言,陶冶他们的情操,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呢?试从以下几方面浅谈。

一、了解背景,理解题意

指导学生查阅读有关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缩小时空差,是学生古诗比不可少的一步。如《早发白帝城》,诗人李白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获得自由的喜悦之时描绘了一幅长江三峡行舟图。学生进入意境,以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研读诗句,一个“辞”字,读之倍感亲切轻快,这时,本来是荒凉地区的景物,一下子也变得美好起来,“彩云间”三个字,写出了白帝城的巍峨峻拔,高耸入云,船儿在江中飞速前进,两岸的猿声长啼不绝,就在这一片猿鸣中,“轻舟已过万重山”,欢快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二、品词析句,弄清联系

如杜甫笔下的绝句(两个黄鹂)中一个“含”字,一个“泊”字,若一般写来,用“窗外”、“窗望”、“门旁”、“门过”等等,也能讲得通。进行对比品析,方知“含”字用得妙,妙在他把诗人的地位点出来,原来诗人是在屋子里从窗户内向外瞧的,这个“含”字,不仅含住了西岭千秋雪,而且把上述全部景物尽收眼底,便显得一切都是从诗人眼中出发的,避开了正面写人。在说“泊”字,如果用“门旁”,“门过”,那么凡是长江上游沿岸任何地方都可以,未免失之太泛。弄清诗歌的内在联系,不仅要品词,而且还要析句。王之涣《登鹳鹊楼》,首句“百日依山尽”,诗中的“山”,是中条山,它的主峰雪花山,就在鹳鹊楼西十五里,最能吸引攀登眺览的诗人,以至被选为描写对象的,必然是突兀在眼前的雪花山,以及它的延绵部分。联系全诗,所谓“白日”,应是明晃晃的日光,而并不是指太阳主体,诗中描写的,是晴朗的白昼,白茫茫的天光日影,透过缥缈的烟岚云气,在山间,在草木上灿烂地反射着,随着深邃的崇陵句壑,向前伸展,伸展,一直到诗人目力的尽头。写“白日”是为了烘托“山”,通过一个“依”字,一个“尽”字,一座气势磅礴的大山,就及其形象地矗立在我们眼前了。站在鹳雀楼上,不但可以“前瞻中条”而且可以“下瞰大河”,于是,在一片轰雷振鼓的激流声中,诗人俯视着喷珠溅玉的惊涛骇浪,目送它奔腾向前,向前。面对如此雄浑豪放的山水壮观,诗人用他如椽大笔,饱蘸这激情,写下了深蕴理致的千古佳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只有弄清诗歌的内在联系,才能领会诗人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强烈感情,并与其同化在一种奋发,进取、追求、开拓的精神境界里。

三、进入意境,领会诗意

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意境是关键。授予学生从分析景物入手再现意境的方法,使之头脑中形成鲜明完整的景象,再逐步去品味诗意,理解诗中深刻的含义。如杜牧《山行》,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围绕登山的石头小路进行描写勾画出矗立眼前的山岭。“远”谓山深,“上”谓山高,两字连文,乃将山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笼括而出,给人以高大深远的感觉。而“斜”字,既写出山势陡峭,也写石径之盘曲,依山而僻路,由路而见山。又“寒山”两字,一者点明季节时令,与下文的“霜”字遥相呼应;再者,即暗示秋山之颜色―秋山之林,枫叶之林,枫叶似火,一幅山间静美图呈现脑海。进而分析作者经山麓为何将车子停下来,插上想象的翅膀,研析句中“晚”字,说明作者由于留恋秋山红叶,观看景色直到天色已晚,仍然迟迟不肯离去;则又仿佛令人看到秋山晚景:黄昏时分,夕照之下,晚霞与枫林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绚烂多彩、神奇异常,别开境界,谁人不流连忘返。全诗以整座山岭作背景,“寒山”与“白云”则或隐或湿或显地点出苍翠与洁白两种颜色以作陪衬,直至末句“霜叶红于二月花”,“霜叶”之后写上一个“红”字,独具匠心,“红”字一现,顿觉神采飞动,这经霜的枫叶,比二月里开放的春花还要鲜艳,一扫秋天的萧瑟之气。

篇3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法指导 学习效率

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对学法的研究却不够重视。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教学改革要求把学习方法放在首位,强调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学会学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而“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不同类型学生的学法表现

1.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显著区别,学生对学习内容并不完全陌生,田径、球类、舞蹈、新生代类体育活动起源于生活或衍生于生活,大部分体育比赛可以在电视上或生活中看到,有的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体育教材与理科的教材相比,尤其是抽象的内容例如公式相比,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相对熟悉,但对于同一内容学生的表现往往有多种类型,主要表现为:积极学习型、普通学习型、对抗学习型。[1]

2.发挥好积极学习型,避免这些学生“吃不饱”,并让这批学生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教学中教师的眼睛能从一双变成无数双,效率提高了,课堂安全性就提高了。

3.鼓励普通学习型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活动积极性,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有效指导,使他们从普通型学习转为积极性学习型的学生。

4.对抗性学习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学生,他们主要是运动能力极强或欠缺的学生而且通常伴随着不良的学习态度。对于这类学生,教师不能简单地去埋怨学生不配合,感到无能为力,而要深入了解学生,要勇敢地负担起知识技能上的查漏补缺重任,在学习方法上进行有效指导,为他们向上一级类型的学生转变营造良好的条件。

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在全面把握学生学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2]体育学法指导主要有:兴趣指导法、观察指导法、听讲指导法、练习指导法、讨论指导法、展示指导法等。

1.兴趣指导法

兴趣指导法指教师根据教材、学生、场地、器材特点,而设计兴趣化练习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与身体锻炼的一种学习指导方法。[3]要学好体育,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前预习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学习效果的基础。例如新授排球知识:排球的由来、规则、场地、基本技术,课前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知识并进行浏览,还可以尝试画场地。在教学中,学生预习时产生的疑问经教师的学法指导后容易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从而对知识的识记与技能的掌握更深一层次。

2.观察指导法

运用观察法指导,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观察的部位、顺序、重点,让学生学会对教材、图片、录像、比赛等的观察。[4]例如,教授羽毛球发高远球动作的时候,教师在示范前,要求学生清楚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目的。学生经过指导后观察有了重点,观察效果有所改善。一般教法,教师只让学生观察教师示范而没有明确观察的重点。

3.听讲指导法

听讲指导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在教师讲解时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提高认知水平的重要的一种指导方法。听讲指导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决定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一般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专心听讲。而没有在细节上关注和指导学生,所以学生听讲的质量不甚理想。教师在讲解之前,要让学生清楚:怎么听?听什么?让学生听完后豁然开朗,有疑问有重点地听。

案例陈述: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是“脚内侧踢球”。在讲解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听讲要求:要用心听,听教师讲解过程中反复强调的内容、边听边思考、有疑问及时提问。在教师示范后,学生提问:老师让我看一下踢球部位。学生的提问,教师的答疑这个互动环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4.练习指导法

练习指导法是为了掌握运动技能技术动作而有目的地反复做一动作的一种指导方法。学习一项动作技能从粗略掌握动作技能到动作技能自动化,需要千百次地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前,要勤于钻研教材,丰富课堂练习形式,总结学生的学法表现,对运动技能学习的不同阶段对学生学法有不同的指导,推广好的学法,纠正不良的学法。

4.1游戏指导法

案例: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新授前滚翻动作时,北京的王仲生教师是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我们先做个游戏吧!我们一起做个“看天”的游戏我们要低头看天你们自己想想办法,怎么能低头看天?看谁坐得快总结出前滚翻。学生在育教寓乐中学会了前滚翻,而且积极性始终高涨。[5]

4.2口诀指导法

口诀指导法是指根据动作要领,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编写成口诀,让动作要领朗朗上口,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的理解与记忆的指导方法。口诀教学是对儿童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有益有效的好形式。它既体现了深入浅出,精讲多练的原则,又照顾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受到儿童的喜爱。

4.3默念、自我暗示指导法

默念指导法是指让学生做动作前默念动作要领,回忆动作过程的一种学习指导方法。念能促记,静能助忆,因此默念指导法能培养学生静思的良好习惯,有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与理论知识的学习。自我暗示是通过无声语言来表达的。无声语言不仅能在头脑中表达即将进行的动作过程,而且能在某种程度表达动作的形象,有助于正确、顺利地完成技术动作。这是学生巩固所学的一种重要学法。

例如,学生在跨越式跳高前,自我暗示“我能行”。学生在支撑跳跃之前先在脑海中把完整动作想一遍有利于动作的正常发挥。

4.4矫正指导法

矫正指导法指学生因未正确掌握动作要领而出现的错误动作,教师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并指导学生矫正的一种指导方法。学生在投掷的时候没出完成肩上屈肘的动作,而是采用抡大臂。教师通过分解示范,帮学生纠正动作,帮助学生掌握投掷的本领。

三、升华教师素养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师生双方努力地结果,缺一不可。学生学法得当与否,与教师教法指导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钻研教材、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并掌握多种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于素梅.常态课和观摩课体育学法表现及差异性比较(八)[J].体育教学,2009,8:41.

[2]于素梅.国内外体育学法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二)[J].体育教学,2009,2:43.

[3]李松.体育学法指导十二法[J].体育教学,2000,1:34.

[4]毛振明等.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2:94.

[5]毛振明等.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与案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2:82-83.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法指导;策略

一、对体育学法指导的认识

(一)体育学法指导的含义

体育学法指导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到体育课堂和日常体育锻炼中去,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自评、自练的能力。

(二)体育学法指导的特点

体育学法指导的本质特点是不仅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思考,而且还要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和亲身体验。这一特点决定了体育学习方法的关键是理解动作技术,掌握方法,达到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

(三)体育学法指导的要求

全面进行学法指导必须从培养目标出发,使学生努力掌握“三基”,发展多种能力。在指导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根据不同水平目标、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进行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从教到学的过程。

2.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学法指导。青少年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将关系着学法指导的广度与深度、学法指导的安排和选择。

3.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进行学法指导。

(四)体育学法指导的内容

1.指导学生会阅读体育教科书。重点应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边阅读、边思考、边比划,从而对实践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

2.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体育名词、概念。体育书中有许多名词、概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弄清其内涵和外延,找出最易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

3.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评价动作。指导学生观察技术动作包括:①明确观察动作的内容和步骤。懂得观察顺序,善于捕捉观察的瞬间动作。指导学生先看完整动作,后看分解动作;先看上肢动作,后看下肢动作。观察后,要求学生对动作做出评价,以达到加深对动作的理解。②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让学生观察两个质量不同的动作,指导他们区分好坏或正误,逐步找到观察动作的最佳着眼点,并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动作的方法。

4.指导学生掌握纠错的手段和提高动作质量的途径。首先,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从根源着手,由内及外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指导学生积极寻找和运用辅导手段,通过辅助练习逐步纠正错误动作。第三,采用诱导性练习和正误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明确技术的关键。

二、体育学法指导的实践

(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知道所学的每项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克服懒散、怕苦、怕累的心理,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根据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选择和运用教材教学时,要力求新颖和多样化,并把多样化和实效性紧密地结合起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法、成功教学法、情景模式教学法等,来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兴趣。

(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之间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存在差异性,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有所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分类指导。对于体质较弱、运动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可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在完成一个动作时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满足感,激发体育学习兴趣。

(四)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拥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的体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模范和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动作示范要准确、协调、优美;表情及口令要富有感染力;还应经常运用幽默性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乐趣,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地获得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满足,对体育就会迸发出激情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经常开展教学比赛,完善场地及器材设备

根据初中生具有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要多组织适宜的教学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比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内容可以多样化,例如比速度、比远度、比反应,举行男女生对抗赛、“强强”对抗赛、“中强”对抗赛等。比赛结束教师应进行点评,表扬胜者,使其产生一定的荣誉感;鼓励失败者,使其有下次获胜的信心。同时,还要加强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完场地及器材设备,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兴趣。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学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篇5

根据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为依托,从“疑”、“展”、“评”三大方面为学生选择恰当学习方法;并以这个学习方法为出发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设计教学流程。实现学法———教“学法”———教“学法”之法的思维转变。思维流程原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可以透过教师的教学实际过程,窥察到教师教学设计的思维过程以及思维流向。在具体的教学操作要针对三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学法指导。1.对陈述性知识要指导其“学会”。2.对程序性知识要指导其“会学”。3.对条件性知识(又称为策略性知识)要指导其“善学”。在学法指导课中,教学设计的思维流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研究教材和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二、“疑展评”学法指导课的教学原则

1.“疑展评”学法指导课中学习方法选择的原则。学习方法应遵循恰当性、循序性、主动性、互动性、参与性的原则。所谓恰当性,就是选择的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匹配。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当前学习内容,有利于解决当前的学习问题,又要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不能造成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的脱节,不能造成学习方法与学习主体的认知水平脱节;所谓循序性,就是选择的学习方法,有时间前后上有一定的联系,前面的学习方法可能为后面的学习方法做一定的铺垫,在学习新的学习方法的时候,又有可能应用到过去掌握的学习方法;所谓主动性,就是选择的学习方法,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和掌握该学习犯法的积极性;所谓互动性,就是选择的学习方法,要既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也要有利于学生群体间的合作与互动。所谓参与性,就是选择的学习方法,要有利于学生参加到教与学的多边活动当中,并能积极体验。2.“疑展评”学法指导课中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简单地说,学法指导课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教师素质、环境条件等来选择。3.“疑展评”学法指导课中主要教学原则。(1)自主性原则:注重点拨引学,自主探研。(2)针对性原则:以学情为基础,有的放矢。(3)操作性原则:任务具体明确,方法得当。(4)差异性原则:依据不同的对象,分层分类指导。(5)巩固性原则:区分短期与长期,施以不同的方法。4.“疑展评”学法指导课中教学评价的原则。在教学研究与观摩活动前,提出的原则是:一堂比较好的课堂教学课,一堂比较好的教学设计课,一堂比较好的学法指导课。在教学研究与观摩活动后,提出的要求则是:一堂比较好的学法指导课,一堂比较好的教学设计课,一堂比较好的课堂教学课。

三、“疑展评”学法指导中学生的学习环节

1.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准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根据教师提出的预习要求或提供的预习提纲,借助工具书提前进行学习,并用黑笔做好笔记,对于不懂的问题,在上新课时重点听讲,积极提问,参与研讨。2.教学环境准备: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上课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问好,要整齐迅速,声音洪亮;教室卫生干净;后门不上锁、教室后不拉窗帘;课间文明休息,无喧哗、打闹、追逐等现象;去功能室上课,保持安静有序,节约水电。3.课前准备:课前已经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候老师上课或开展学科活动。包括课后将下节课所需用品(教材教辅、练习本等)准备好,摆放整齐,再出去活动;预备铃响结束前,回到座位并保持安静,等候老师上课,或有序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科代表组织学生读书或背诵;平时桌洞、桌面、储物柜内书籍物品摆放整齐,经常整理。4.认真听课:老师讲课时,专心致志,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包括敢于询问,解决问题;安静专注,不侧坐,不趴台,不东张西望;听讲时,眼睛正视黑板或老师,不做小动作,不走神,跟上老师的上课思路,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问题,认真倾听,品位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堂上能积极举手,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解决问题。5.大胆发言:积极踊跃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要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不要害怕错误。发言站姿端正大方,有礼节、声音洪亮。6.积极讨论:讨论时说话速度适中,精神饱满,声音响亮。与人交谈,以及回答问题时,不胆怯,不拘谨,大大方方,声音响亮。有争执时,懂得谦让;能微笑面对不同意见,善于倾听,积极思考并认真总结。7.善于动手操作:做前思考,大胆操作,敢于表现。上课时,如果需要动手操作,不要拘谨,要敢于表现自己,想好后,要大胆尝试实践,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技巧;配合小组成员,及时记录操作过程或实验数据。8.规范书写练习:书写时,姿势正确;写字力求正确、规范、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认真书写课上作业或练习,养成态度端正,规范书写的好习惯;坚持书写姿势“八个字”(头正、身直、肩开、足安);练习时,用好草稿本,不乱写乱画,不找学习用品,能及时纠正。9.读书有效:认真诵读,有理解地读,有方法地记。早晚读书或堂上读书姿势规范;朗读、齐读时整齐、声音洪亮;读书时能不断地理解,并采用如联想、谐音等方法自我加强记忆。10.科学笔记:做笔记时,重难点明确,利于整理、记忆。笔记时采用双色,蓝色为重点,红色为注意点;能用不同的符号对内容进行标注。11.课后自学:善于整理归纳学习资料,形成知识网络;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认真思考和提问能力。具体包括:使用档案袋或文件夹对学习资料(专练、试卷等)分类整理,并用标签做好标记,方便随时取阅;早读前、晚修、自习课等时间能安静自主学习,对书本知识进行消化,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巩固提高,并提前预习新知识;认真完成作业,效率、质量高,不抄袭,需批改的教师应按照要求认真批改;掌握各学科不同的学习方法,遇到问题经认真思考后仍无法解决,要及时向老师、学生请教,接受辅导。12.考出水平:制定大目标,并对某一阶段的考前、考中、考后进行规划,有的放矢。规划初中阶段、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学习目标;针对现阶段情况制定考前目标,并切实执行;考试时认真审题,细致答题,耐心检查;考后认真撰写总结,分析整体情况,关注学科均衡,提升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

四、“疑展评”学法指导中学生的学习手段

篇6

一、预习,学会记疑

生物课内容新颖,形象具体,生动实际。必须充分利用此特点,发挥其优势进行预习,学会看书、提问。

1.划出概念和名词术语,不使模糊或混淆。

2.记下疑点难点,注意老师在课堂上的解释分析。

3.设想有关问题,草拟预习笔记。通过预习就能知道老师讲的内容哪些是课本里有的,记笔记时可只写一个标题,课后去补充;哪些是老师分析、归纳或补充的,书上没有原话,必须及时记下。这样可以尽可能将时间花在听课思考上,以免因记笔记而耽误听课。

二、听课,学会思辨

1.抓住教学重点。一节课讲述的知识点不少,但每个知识点并不是同样重要。应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会区分重点和非重点,以便把最基本的内容学好。

2.掌握基本观点和规律。生物课本中贯穿着许多辩证唯物主义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如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观点,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以及生物从无到有,不断变化发展的进化观点。

3.重视科学方法。应该注意是怎样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是怎样实验、怎样思

考、怎样解决问题的,通过这些去学习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

4.正确处理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教师的文字板书、图示表解等,都是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凭借它们来反映知识的要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应该记录的。但上课时又不可为记笔记而放松对问题的思考,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应以听懂课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留下空白处,或作一记号,课后再去回忆、补充、整理。

三、实验,学会动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通过实验既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又能够培养自己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于今后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1.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和材料用具的用途和用法。

2.细心观察。培养观察能力是生物实验中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实验中要精心设计观察步骤。

3.亲自动手,认真操作,不怕失败。

4.及时写出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报告是深入理解实验原理,进一步掌握实验技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还可检查实验质量,实验报告一定要及时填写好。

5.学会设计实验。实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篇7

一、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

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出难理解的问题,并认真思考,若利用工具书、参考书仍不能解决,那么,他们在听课时就会有一种求知迫切的愿望。带着愿望、问题去听课,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在此时“引导”,学生此时“求知”,都将是适逢其时、恰到好处。

那么如何预习新课呢?笔者以为主要应从指导学生从生字、词、疑难字句、通篇文章及中心思想四个方面入手。在预习时,比如有些生字不认识、个别句意吃不准,或主题思想未搞清,这就是问题。把问题记在本子上或默记在心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则学生听起课来就具有目的性,具有强烈的愿望,就不怕抓不住要领,也不怕对课文理解不深、印象不深了。

二、围绕课堂提问听课

启发、提问式教学,是语文课堂中最常见、最普通,使用量最大的教学法,几乎每节课都需要用到。好的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不是不假思索随便问问,而是刻意安排、精心设计的。因此,学生在听课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提问,有层次、有重点地去学习课文。只有在思维上与老师保持步调一致,随老师的课堂提问积极思考,才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增长智能,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最好的效果。反之,如果自己随意性太大,老师在讲这个问题,你却在思考那个问题,与老师的安排不合拍,那么你在课堂上的收效必然不大。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精心设计教学,可以说,老师的安排是有重点的,问题是集中的,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

三、认真思考同学的答和问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相互提问、答问活动,是一堂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要思考老师、学生提出的问题,还要研究同学的回答是否正确、全面,是否与自己想的相一致,自己或别人如果有错,错在哪里,正确答案应是什么。这样思考之后,对问题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更完善,就会上档次。同时提高了自己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进行有效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四、要善于在课堂上发现、提出问题

在知识的传授和吸收高度统一的课堂上,发现并提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对不理解的知识提问,然后分析、解决问题。

篇8

1 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1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跟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经验新体系

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作为五大原则之一。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1.3  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需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美国心理学家罗斯也说过:“每个教师应当忘记他是一个教师,而应具有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态度和技巧。”专家学者精辟地阐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强调了学法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

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2  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

2.1 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2.2  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会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2.3  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

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2.4  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

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2.5 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3  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生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3.1  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

    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

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3.2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

    ②相机点拔。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

    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3)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学法最好安排在起始年级(高一、初一)开设,时间一般是每周或每两周一课时,开设一学期或一学年,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要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讲授名人和优秀学生学习的事例,或对反面典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数学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等等。当然,学法课有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上,或请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或请有关教师作专题报告,还可以采用讨论式。

   (4)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扎曾、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3.3.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

篇9

关键词:数学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育家班巴斯基指出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在《学会生存》一书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在信息化社会中,一个人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结果更为重要。作为教师,平时研究教法较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学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渐养成较强自学能力的方法。对于刚入校的学生,首先可以通过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的形式,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指导课最好在开学初安排1~2周课时,列入教学计划,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结合学生的学情边讲边示范边训练。例如,如何读书,如何听讲,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也可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经验,或者请老师、学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意识后,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就应具备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抓住契机,点拔方法。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作具体的学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读

学生数学学习的弱点之一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或者轻视阅读,或者走马观花。阅读主要包括预习阅读和课堂阅读。指导学生预习阅读时,教师可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提纲内容包括:1、这节有哪些内容,如:新概念、新定理、新公式、法则及推导和证明,、数学方法及应用等。2、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3、举出不同于教材的例子证明方法或解法,4、阅读过程中哪些问题还不清楚,希望教师指点什么。预习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有关内容,掌握书本知识的概况。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反复阅读、体会、思索,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作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教师可通过提问等方式督促学生进行预习阅读。

课堂阅读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另一种形式。对于新生,教师可像教语文一样逐字朗读解释、逐段概括归纳,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然后过渡到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教师注意巡视,及时解答学生阅读中疑难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脑、手紧密配合,边读边思考,边动手,做好注记或进行推证、演算。不要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

二、指导学生听

大部分学生上课是一种盲从,听课的目的不明确,或者心不在蔫,或者用低效率的方法听课,总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而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间接的知识。是抽象化、形象化的知识,是前人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提炼出来的,通常不包括探索和思维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听好老师的讲课。课堂教学同时也是学法指导的主要渠道,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理想的地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已经将学生要获取的信息做了总结和归纳,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有目的地选取学生易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远胜于自己阅读的效果。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包括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特别要求学生上课前完成前一节课的作业和布置的阅读练习,并且复习上一节课的笔记。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专心听讲,使学生信息接受与教师信息输出协调一致,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要让学生明白,优秀学生的的重要学习经验是寄希望于课堂,而不是课后。要通过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来减轻课后的负担。因此学生要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最后,教师指导学生会听,使用自己的手和脑,而不只是耳。要求学生听:1、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和难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课后小结。

三、指导学生思

大部分学生课堂内习惯于机械地听讲解,对老师的提问反应迟钝,课后需独立完成的作业,习惯于机械模仿,甚至于抄袭了事。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间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独立完成,故在教学中应当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首先,教师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当学生具备积极的思索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让自己变得聪明,从而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重视老师对思维过程分析的展示,而不是单单注重思维的结果。同时可结合具体实例传授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整体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等等,从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其次,针对思考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做到: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谦思。即追根溯源地思索,善于大胆提问。3、善思,由听讲和观察而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关键,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四、指导学生记

学生的记包括两部分:记忆和记笔记。在学生中我经常遇到学生对于要记忆的数学内容愁眉苦脸,不愿去记。即使记忆,也只是反复写和读,从不去分析理解,不去回顾。有时可能事倍功半,导致学生自我否定从而使学习积极性消退。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记忆的指导,促使学生愿意去记并能迅速记忆。1、引导学生从集中注意做起。只有对需记忆的知识集中注意才能提高记忆的效果。2、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所记忆内容并加以系统化。因为理解是使记忆牢固的前提。而概括数学知识使之系统化,便于在记忆中组成知识块,不仅可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而且还适合储存在长期记忆中。3、督促学生合理安排复习与反复运用。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思想方法正是在反复运用中被逐步深入地理解,从而被牢固地记忆下来。4、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记忆方法,如逻辑记忆、块体记忆、对比记忆、简化记忆、形象记忆等。根据不同的记忆内容,教师鼓励学生借鉴各种方法形成或创造一套适合自身的记忆方法。

学生记笔记时,通常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他就抄什么,大脑只是机械简单地反映,往往用记笔记来代替听和想。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记笔记时应服从听讲,记为听和思服务。听得懂的听过去就行了,笔记只记那些重点内容和自己没有理解的内容,这样有选择地记不仅记得快,而且不影响听课的思路,下课后立即将不懂的内容向老师提出以求当天解答,不留“后遗症”。然后再将课堂笔记整理成详细的提纲式笔记,这样不仅温习巩固了当天的课程,还为今后的复习提供了方便。

篇10

摘 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受课堂时间、教育资源有限等因素的限制,小学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不注重方法的传授,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但教学质量却不甚理想的现象。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要领;研究

教育包含两项内容,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方法体系的建构。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要始终把握这两个方向,在教学中不仅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还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其实这一点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或对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学生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一、进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

1.数学学科的性质使然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一门核心课程,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伴随着数学知识历经几千年的不断积累,这门基础科学也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有特点,具体表现在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以及精确性上。它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是现实生活的数字化、抽象性浓缩,任何一个可靠的数学结论都需要经过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对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这一难度也直接体现在教学上,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做到学而不殆,学有所得。

2.促进知识的内化生成

一门课程学得好不好,最终要看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是否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在内化的过程中,方法十分重要。如果只是老师在课堂上泛泛而谈,学生也只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加以了解,所学的知识大多只是停留在表层,即使一时掌握,也很容易忘记,更达不到加深理解、举一反三的效果。

3.提高应用和实践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闭门造车,只学不用,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完全脱节。而任何一门学科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我们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的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并解决生活中一般的数学难题。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古语有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体系的庞杂浩瀚决定了老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只是九牛一毛,杯水车薪,更多的知识掌握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获取。此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至关重要,试想一个在学校中度过多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也就难免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我们很难想象,在他的一生中,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二、学法指导的操作要领

1.从教师的角度,做好指导工作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怎么教,更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怎么学。在备课中,要花心思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在他对知识的传授上,更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按照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还要动用自己灵活的教学C智,利用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随机情况,以学生为本,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讲课内容,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营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生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相反,如果老师还是延续生硬、呆板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

2.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顺应课堂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开放式学习,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内容以及学习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商议,最后通过合作、交流达到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学习模仿、互相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譬如在学习“测量长度”一课时,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测量时,有的指挥,有的拿粉笔做记号,有的还充当标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他们不仅学会了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班级人数众多、难以人人参与的难题,实现师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使每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提高学习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练习法、复习法、科学记忆法、问题导向法、探究教学法、数形结合法、画图法等,可针对课程内容使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教会学生自己独立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学或提升性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洪卫.简述小学数学学法指导[J].中外交流,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