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3-15 17:0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湿地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2、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
3、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4、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
5、防止盐水入侵: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过多抽取或排干湿地,破坏植被,淡水流量就会减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减少了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
篇2
关键词 芦苇湿地;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238-01
根据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所共同决议通过的“国际重要水鸟栖地保育公约”定义“湿地”为:“无论天然或人为、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水、淡水或咸水、或二者混合者,由沼泽、泥沼、泥煤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区域,包括水深在低潮时不超过六公尺之沿海区域”。
从广义上说,湿地土壤为在上述定义湿地范围内的具有一定土壤化育程度的颗粒介质,其地下水层常达到或接近地表,喜水或水生植被生态相比较特殊。湿地土壤是湿地生物的载体、基质,将地下生物与地上生物联系起来。
1 芦苇湿地土壤的特征
芦苇湿地作为湿地类型中的一种,主要是淹水形成的土壤和成土物质。一般包括有机土壤和未过土形成过程的沉积物[1-2]。在大部分芦苇湿地中,许多有机残体积累大于分解,形成泥炭基质。季节性淹水的芦苇湿地,氧化还原过程交替变化,芦苇湿地的氧化还原条件对芦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持续淹水的芦苇湿地,具有相对稳定的厌氧环境条件,使细粒矿物质和有机物沉淀,变成芦苇湿地的营养物质,土壤中丰富的物质养分、能量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其在整个湿地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 芦苇湿地土壤的功能和作用
2.1 芦苇湿地土壤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在湿地中存在大量生物,其中的大部分生物的栖息、生长、繁殖等在湿地上进行。湿地土壤为生物如土壤微生物、植物、动物等提供栖息地,而且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类群产生决定性作用,同时对植物的空间分布有决定性影响[3-5]。对盘锦市芦苇湿地进行调查表明,芦苇湿地内生长的大量水生植物和各种鱼类、虾、蟹等动物和微生物为鸟类、鱼类提供了丰富和良好的生存空间,在物种多样性保存与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芦苇湿地土壤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
芦苇湿地土壤通过对温室气体如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等进行调节以对气候产生影响。其中湿地土壤能明显影响氮、碳的变化,特别是对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的释放、固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6]。湿地土壤长期处于水湿环境,微生物活动受到明显抑制,有机物质分解缓慢,降低了氧化亚氮、二氧化碳等的释放速度,随着大量植物生长、衰亡,大量无机、有机碳、氮在芦苇湿地积累,起到了固定氮、碳的作用。研究表明,湿地土壤单位面积氮、碳储量居各生态系统之首。
盘锦市芦苇湿地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降水集中,气候宜人。占全市国土面积28%的沼泽、泥碳土质的芦苇湿地资源,是一个庞大的温室气体储存库,对温室气体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储存能力,对区域的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外,芦苇湿地每年生产芦苇45万t,从芦苇茎叶向大气散发的水蒸气约为3 000万m3,因此,该市湿地比其他经纬度相同的地方的气候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因此被人们称为海洋气候[7]。这样的气候现象,与芦苇湿地土壤所起的调节作用密不可分。
2.3 芦苇湿地土壤具有养分维持功能
湿地土壤长期水分过高,处于还原的状态,抑制植物残体的分解,致使大量营养在土壤中积累,同时,湿地土壤沉积、截留大量营养,并通过这些养分的迁移、转化,为湿地植物生长提供肥料,为湿地动物生活提供能量[8-9]。因此,芦苇湿地土壤具有维持养分的功能。
2.4 芦苇湿地土壤具有净化功能
芦苇湿地土壤是一个庞大的自然过滤器,具有很强的降解污染的特殊功能。芦苇湿地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滞留沉积物和营养物,在生态系统中发生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从而消除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和影响。芦苇湿地土壤团粒结构较好,微生物、动物数量、种类较多,对污染物质的净化主要是通过土壤的吸收、截留、沉淀、交换、吸附、氧化还原、代谢等途径完成[10]。同时,土壤动物对有害物质进行分解,达到土壤净化;土壤微生物通过其生命代谢活动,吸附、络合、沉淀和转化重金属,降低其毒害,参与氮、碳、磷等元素的迁移、转化和循环及其他元素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减轻甚至消除有毒、有害物质,有效净化土壤。
盘锦市芦苇湿地的土壤结构和植被的分布特点,决定了其净化水质的显著特性。颗粒状的土壤类型,有利于沉淀、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络合反应、硝化、反硝化、营养元素的生物转化和微生物的分解过程[11-12]。芦苇对净化水质又具有神奇的功能,通过芦苇生长的吸收过程可变污水为肥料,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循环利用过程,对于净化水质,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芦苇湿地既是一个庞大的天然过滤器,又是一个最廉价的污水处理场。
2.5 芦苇湿地土壤具有水文调节功能
由于芦苇湿地能够调节地表水,从而使其在水平衡调节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由于芦苇湿地土壤具有特殊的剖面结构,使其水文物理特性体现出极强的持水、蓄水能力,具有巨大的水文调节、水源涵养功能。这是由于芦苇湿地土壤与一般土壤结构不同,它从上向下一般为草根层、泥炭层、潜育层、母质层。草根层、泥炭层的矿物质颗粒很少,孔隙较大,具有较强蓄水性和透水能力[13]。土壤中草根层和泥炭层的孔隙度达72%~93%,饱和持水量达830%~1 030%。当洪水流经芦苇湿地或雨季来临时,一定水量以表面的形式滞留或通过土壤下渗到地下水层而被贮存于湿地土壤中,可以直接减少下游的持水量,而当气候非常干旱时,湿地土壤中储存的水分可以通过毛管作用释放出来供植物生长。
2.6 芦苇湿地土壤能够指示环境和气候变迁
芦苇湿地土壤形成具有明显的气候、生物特征,能够有效记录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的成土过程和环境变化特征。因此,利用土壤中不同土层的结核含量、铁锈斑及铁矿物的结构、形态、矿化物类型及伴生矿物组合、植物硅酸体种类组合和泥炭纤维同位素组成等能反映土壤侵蚀程度、古气候变迁、土壤的成土过程和年龄、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等。
3 参考文献
[1] 刘树,梁漱玉.芦苇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芦苇产能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7):153.
[2] 王金爽.盘锦市芦苇湿地土壤在芦苇生产中的变化及存在的问题[J].现代农业,2013(4):25.
[3] 谭波.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土壤碳氮的分布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 王立科.城市湿地生态功能及其保护措施[J].现代园艺,2011(16):37.
[5] 刘存歧,王伟伟,李贺鹏,等.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酶的研究进展[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5.
[6] 崔巍,李伟,张曼胤,等.湿地土壤生态功能研究概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203-207.
[7] 李伟.太湖岸带湿地种子库及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8] 王红丽,李艳丽,张文佺,等.湿地土壤在湿地环境功能中的角色与作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9):62-66.
[9] 崔巍,李伟,张曼胤,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动物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2):200-204.
[10] 张友民,杨允菲,王立军.三江平原芦苇湿地生态系统N素的季节动态[J].安徽农业科学,2009(17):8148-8150
[11] 张友民,刘兴土,肖洪兴,等.三江平原芦苇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1):58-61.
篇3
诉讼标的的作用是可以此为由,多人的侵权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受害人诉至法院,以所有侵权人为被告,要求其共同承担赔偿责任。正因为必要共同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标的具有同一性,因此就要求共同诉讼人一同起诉或应诉。
【法律依据】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九十八条,诉讼标的物是房屋、土地、林木、车辆、船舶、文物等特定物或者知识产权,起诉时价值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向原告释明主张过高或者过低的诉讼风险,以原告主张的价值确定诉讼标的金额。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一)利用具体的地理图像建立广泛的空间概念
地理学习为什么离不开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科学,因而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涉及的领域广阔)、综合性(各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综合联系性)和区域性(地区差异性)的特点。
地理学特别注重强调地理事物分布在哪里。因此,学习地理的关键是要建立空间概念,把握事物的空间结构,进行空间思维,其中包括平面空间(球面)和立体空间思维。空间思维能力尤其强调空间结构关系,把握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空间变化的能力,把实际分布转化为空间模式图的能力。
地理事物一般都具有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的特点,纷繁多样的地理事物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然而在复杂的关系中又有规律可循。从事物的属性看,有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对立关系。从空间分布上看,有包含关系、相邻关系、叠加关系、平面与剖面关系、点线面体的关系等。从时间变化上看,有承前、超前、同步等不同情况。在学习与复习过程中应善于分析、比较,结合地图理解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特点,并作横向、纵向、多向的思维联系,而且要能在运动条件下进行思考。
人地关系、空间概念和地图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三个突出表现,其中地图教学是关键。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包括区位概念和区域概念),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和说明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的独特风格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
(二)地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类的生活会因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找到,当年从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结合相关历史、地理知识,我们将“丝绸之路”不同时期的地图,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就能发现其演变的过程:早在西汉之前,“丝绸之路”还是水草繁茂而又人声鼎沸的繁荣之路,那时客商云集,生意兴隆,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它既标识了华夏帝国的辉煌,也记录了自然地貌的兴衰。由于气候的变化,河流的变迁,地下水的枯竭,那片片绿洲慢慢变成了黄沙滚滚的大漠,出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悲凉景象。在缺水、缺粮、缺草的恶劣生存环境中,人们不得不放弃了“采菊东篱”的农耕生活,而逐渐改变成跃马扬鞭“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民风也变得彪悍而顽强,歌声也变得苍凉而辽远。西北的民歌永远不会有苏州评弹的细腻和委婉,而只有信天游的高亢和洪亮。
这正是人们常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适应地理环境,人类的生活因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地图把这些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十分有利于地理课的学习。
(三)借助地理图表整理地理知识结构,结合地图把握重难点
在地理学习中,需要建立地理知识结构,逐步形成地理能力。以图为载体和线索,梳理地理知识,形成具有空间特点的知识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恰当的地图教学首先从识图开始,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的结构,然后再逐项逐条紧扣教学内容设问,让学生通过对位置以及相关事象的分析,读出图中的地理内容和地理特点,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作地理成因分析和地理规律分析。对多种要素叠加的图,则应采用分要素的方法化繁为简,分解教学。最后再叠加恢复地图原貌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即借助地图,强化记忆。
(四)从地理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地理信息,培养读图、填图、析图、用图和绘图等能力
读图的关键在于根据图例从图上获取信息;填图则是将相应信息填在指定的位置上;析图强调根据图上有关信息进行分析;用图是指熟练地使用地图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绘图则是按要求绘制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图像、位置(或分布情况),或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或绘制草图来帮助理解和解决问题。地理图表能力是在反复训练图表技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地理学习中,要养成经常读图析图的好习惯,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篇5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77-01
高校实验室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高校实验室建设工作,而认识到高校实验室建设对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做好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关键。实验室是高等院校进行辅助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它是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的性质、特点和责任,决定了它在高校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这种地位和作用是高校中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
一、实验室的作用
(一)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科研工作的平台
作为进行科学研究基地的高校实验室,同时担负着科研成果转化、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实验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几十年来,高校实验室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鏊,引进、聚集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技能型人才,高校很多科学研究的开展有赖于实验室;高校的诸多学科建设工作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也是在高校实验室的强有力的保障下进行的。
(三)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进行依赖于实验室的支撑作用
高校实验室的良好运行环境依赖高校中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同时高校实验室的发展,也推动了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校学科建设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实验室对工作人员和学生具有教化作用
实验室有自身的文化氛围和规章制度。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责任感凝聚成了实验室文化的核心。全体工作人员的价值观是相同的,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能够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并促进实验室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实验室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有赖于全体师生的密切配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制定对于全体师生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鞭策,在这种环境下,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全体师生的创新精神都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不仅给承担着大量实验课程和实验操作演练的高校实验室带来了同样的机遇和挑战,而且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在高校中独一无二的作用和地位,让实验室的应用性真正为学生服务。
二、实验室的地位
(一)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培养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教育的主要任务,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学生比较喜欢实验课,实验课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形象直观,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实验课对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帮助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的能力。
人才的能力培养是高等院校教育的核心方面。只有通过积极动手,才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钻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育优秀人才的目的,才能真正体现实验室的重要性。
实验室在发掘人才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实验室可以调动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改革创新、探索实验室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新思路,有助于高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
高校实验室既承接各类科研、实验教学任务,又担负着在校大学生的各类实验课指导以及繁重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准备工作。
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是高校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每位授课教师充分准备每次实验指导课,而且还需要高校为保证实验实训课的进行提供设备、资金支持。高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验证理论知识的重要平台。
(三)高校竞争力受到实验室建设规模和水平的影响
高校实验室作为开展实验指导教学、发明创造等的主要场所,其建设规模与水平对高校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有直接影响,甚至高校的竞争力也有决定性的作用。
不管是现在还是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工作中,各高校的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更要相适应,充分认识高校实验室在新时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继续为学生服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各高校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新时期,各高校实验室更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并不断进行自身改革,发挥好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综上,可以看出高校实验室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无法取代的硬件条件和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只要不断发挥高校实验室的重要作用,高校实验室的价值在未来的高校教育中将不可估量,高校实验室的未来发展之路也会越来越广阔。
参考文献:
[1]贾辉,马洪杰,李宏.以专业实验室评估为契机积极推进学生素质教育[J].实验室科学,2007(2).
篇6
关键词:CGCS2000坐标系坐标转换图件转换
1 引言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缩写为CGCS2000)。CGCS2000框架与ITRF97框架一致,参考历元为2000.0历元,而我国目前一直使用的测量成果基本是基于WGS84坐标系、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由于观测年份不同,采用的坐标框架也不同,成果数据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使用的精度要求将已有测绘成果转换到CGCS2000坐标系下。
2 CGCS2000坐标系
2.1 CGCS2000坐标系
CGCS2000坐标系是全球地心坐标系在我国的具体体现,其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CGCS2000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残余的全球旋转,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2.2 常用各种坐标系椭球基本常数比较
我国使用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属于参心坐标系。CGCS2000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属于地心坐标系。
CGCS2000坐标系的地心引力常数GM和自转角速度ω采用的IERS推荐数值[1],长半轴a和扁率ƒ采用的是GRS80值[2]。CGCS2000、GRS80、BJ54和WGS84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基本常数比较如下:
CGCS2000 GRS80 BJ54 WGS84
长半轴a/m 6 378 137 6 378 137 6 378 245 6 378 137
地心引力常数
GM/(m3/s2) 3.986 004 418×1014 3.986 005×1014 3.986 004 418×1014
动力形状因子J2 1.082 63×10-3
自转角速度
ω/(rad/s) 7.292 115×10-5 7.292 115×10-5 7.292 115×10-5
扁率ƒ 1/298.257 222 101 1/298.257 222 101 1/298.3 1/298.257 223 563
3 秦皇岛市坐标系统及历史数据资料的转换
3.1 秦皇岛市坐标系统
2009年,秦皇岛市施测了全市域统一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利用国家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ITRF97框架,2000.0历元)A级点1个,B级点10个作为起算点,通过对所有观测数据归算(方向改化、边长改化、方位角)到GRS80椭球上,在GRS80椭球上进行平差,从而获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并利用河北省GPS综合定位系统对成果进行了检验计算。
3.2 历史数据资料在不同坐标系间的转换
不同坐标系间转换的关键是计算模型转换参数。常用坐标转换模型有:二维七参数转换、三维七参数坐标转换、平面四参数转换、综合法坐标转换四种[5]。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基本原理都是用选定的公共点(新旧重合点)为已知数据,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从而求得改算坐标。
秦皇岛市各种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数学方法采用“六参数仿射变换”法进行坐标转换。选取两套坐标系统中的72个公共点计算转换参数,其余206个三等GPS点作为检核点。坐标转换公式格式如下:
X(新) = ax + bx × X(旧) + cx × Y(旧)
Y(新) = ay + by × X(旧) + cy × Y(旧)
3.3 转换精度评定指标
利用重合点转换回代误差,评定转换精度。
V(转换残差)=已知点平面坐标-转换平面坐标
3.4 实际转换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2009年,秦皇岛市施测的全市域统一的平面控制网成果(ITRF97框架,2000.0历元)包括:WGS84成果、1954年北京坐标系成果、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通过与2003年施测的GPS数据对比发现,由于2003年施测是ITRF2000框架、2003观测历元下的数据,因此在同一坐标系下坐标值差值在秦皇岛区域存在40cm左右偏移,属于正常现象。
根据上述六参数仿射变换法,对于三个建成区计算1954年北京坐标系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模型的六个参数,并根据转换精度评定指标计算转换中误差M
但是,三个建成区1954年北京坐标系到GRS80椭球下地方坐标系转换模型,转换中误差M=±8.39 cm。这样的精度不能满足地籍界址点测绘、重大工程建设测绘等需要。因此,考虑到三个建成区跨度较大,尝试分三个区域单独求算转换模型参数,如上图示。
转换后中误差分别为:
转换方案 分3个区域单独转换 统一转换
山海关 海港区 北戴河
精 度 2.35 cm 2.37 cm 2.69 cm 8.39 cm
因此,建议使用分3个区域单独转换。
4 结语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市级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使用,时间越晚,所涉及的历史数据资料就越多,难度就越大,建议尽早实施。
参考文献
[1] Dennis D, McCarthy and Cérara Petit(eds.). IERS Conventions(2003)[R]. IERS Technical Note No. 32, Verlag des Bundesamts für Kartographie und Geod? sie Frankfurt am Main 2004.
[2] Moritz H. Geodetic reference system 1980[J]. Journal of Geodesy,2000,74:128-133.
[3] 国家测绘局2008年第2号公告.国家测绘局. 2008.6.18
[4] 魏子卿.关于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建议[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26(2):1-5
篇7
关键词 工地试验室;质量控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2-0108-01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各种基础设施都受到了不同的创伤和损坏,线长面广的公路设施也不能幸免,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灾区人民能够早日恢复交通,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灾后公路重建,迫在眉睫。灾区公路的重建工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高度关注,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为了给灾区人民重修一条幸福路,给全国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甘肃省交通厅、公路局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非常重视,要求不仅要加快施工度更要保证工程质量,提出了五年之内不返修的质量目标。为了能有效地控制施工质量,省公路局项目办要求各个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必须建立合格的工地实验室,并按规范要求要求开展工作。下面就以天水通联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省道306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XQSG标段工地试验室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作用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1建立合格的工地试验室
1.1 配备合格的试验仪器
仪器设备的齐备和完好是开展试验工作的前提。我标段根据路面施工的特点和省质监站的统一要求,以天水通科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公路工程综合丙级)为母体试验室设立XQSG标段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分别设立了化学室、土工室、混凝土室、力学室、沥青室和标养室,配备了五十多件仪器设备,经陇南市计量检定所检定合格,能够满足本项目各项常规试验的试验检测需要。
1.2 配备足够的试验检测人员
工地试验室配备了1名具有试验检测师证并具有丰富试验检测经验的工程师担任技术负责,同时配备了3名有试验检测证的检测员,配备了3名具有一定试验检测经验的临时试验员。确保试验人员满足要求。
在试验设备和人员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通过了甘肃省交通基建工程质量监督站的验收,符合甘肃省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合格标准,并取得了合格证。在验收合格后我工地试验正式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出具试验检测报告。
2 完善试验室的管理制度和检测程序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划分编制了详细的检测计划,对试验检测人员进行分工,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做到每一个试验有人检测有人复核。要求试验人员不仅要熟悉试验检测规程及施工规范,熟练掌握各种试验的检测技术,同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不怕吃苦,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试验室技术负责人不仅要对每一个试验员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核,同时要定期对试验检测人员进行培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对于不符合精度要求的试验结果,分析原因,重新试验,直到取得满足规范要求的结果为止。每一项试验都要有记录、有报告、有复核、有签字。具体的试验检测程序主要有以下4步:
1)进料之前对原材料料源进行检测,初检合格后签订进料合同,对进场的每一批材料按照抽样检验频率的要求随机抽样进行检测,尤其对水泥、沥青等重要原材料,不仅要求厂家提供出厂检验合格证,并且适当加大了检验的频率,确保原材料的合格;
2)对中心试验室出具的标准配合比报告进行验证试验,验证合格后,经监理签认后方能作为施工配合比,每一项施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施工;
3)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分项跟踪检测,用检测数据控制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原因并及时纠正,尽量减少质量隐患;
4)对每一项已完工程通过试验检测进行质量评定,对不合格的工程进行完善和补救,确保每一个分项都合格。
3 充分发挥工地试验室的质量监控作用
工地试验室从工程开工到工程结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参谋作用
开工前准备阶段,通过试验检测寻找合适的料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项目部虽然设在礼县的盐官镇,但盐官没有合适的碎石场,经过选择确定了天水市秦州区的店镇碎石场,虽然运距比较远,但各项指标和生产能力都能够满足施工要求。科学决策不仅能缩短工期,而且能节约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2)把关作用
在备料和施工过程中严把材料的进场关,材料进场后要分批按频率进行检测,确保进场的材料都是合格的。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地需求量是比较大的,除了提前备料,施工过程中还要不断进料,只有根据进料的数量进行抽样检测,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
3)跟踪监督作用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通过跟踪检测施工质量,根据检测结果对施工质量的合格与否做出评定,及时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沟通,质量合格的要继续保持,质量不合格的,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纠偏,减少质量隐患和返工损失;通过施工过程的层层把关才能确保最后完成的施工项目是合格工程。
4)自检评定作用
对于已完分项、分部、单位工程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时自检评定,合格与否心中有数。对于质量缺陷,分析原因,及时补救。只有这样,才能在交工验收的时候,经得起质监站的检测验收,才能达到既定的质量目标,给灾区乃至全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4 结论
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工地试验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如今,不仅高速、一级公路施工要求要设立工地试验室,其他公路施工也要求设立工地试验室。质量的合格与否,以数据说话,不能仅凭主观经验。工地试验室的作用就是及时、准确的提供试验数据,用数据控制质量,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和避免返工损失。这也为质量就是效益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障。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工地试验室的建设,加大投入,确保工地试验室的正常运转,为工程质量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起到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元认知 教师 地位 作用
学习型社会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良好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就如何高效地完善个体的知识体系,不同的研究人员及教育理论给出了众多选择,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元认知理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元认知理论就是“认知的认知”,是人们通过学习、培训认知理论,掌握人脑记忆和自身认知特点,而有意识地、有系统地利用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来改善学习效果,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美国语言学家Richard Schmdit标志性的把元认知理论引入外语的习得过程,使人们更多关注习得外语过程中的人脑如何加工信息、输入和输出的优化。尤其是Anderson的ACT技能习得理论,为二语习得研究延展了领域和空间。元认知理论在国内同样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涉及词汇、写作、阅读和学生主体性等多个方面。但就教师在元认知视域下的作用和地位较少提及。
一、元认知策略的特点和对二外学习的作用
要理解教师在元认知视域下的作用和地位,首先要理解元认知的特征和元认知对外语学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才能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行为。
(一)元认知的特点
1.差异性
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背景、操作能力、性格特征和家庭影响等因素,个体的元认知水平发展并不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个体元认知的差异性从侧面说明了元认知培养的重要性。
2.发展性
个体的元认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的发展变化逐步完善。实验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元认知水平会逐步增高;同时会积极主动调整和控制实践活动的能力,从而使他控向自控转变;个体的元认知发展从不自觉向自觉,再到自动化阶段发展;随着个体在部分领域的成功和元认知理论的深化,他们的这些自我控制、自我监察的能力会进一步的扩展的整个认知领域。
3.可培养性
个体的元认知既可以随着个体自身的成长而缓慢发展,也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大踏步向前发展,在人们认识到元认识的这个特性之后,人们不遗余力的推动个体元认知的培训。人们主要通过元认知培养具体途径、丰富学生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加强对学生元认知操作的指导、给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反馈条件、注重引导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与能力。
(二)元认知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元认知本质上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即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学习任务、学习同伴、时间地点等内容。元认知在学习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各种要素,掌握学习过程,熟知学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我学习能力、学习目的、自我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特征统筹安排最有效的学习过程。
2.元认知也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控制,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或调整这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
3.元认知也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监测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的表现,反思自我在学习中的态度、方式、时间等学习要素的安排,评价学习中各要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为调整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奠定基础。
元认知的差异性、发展性和可培养性为教师通过调整自身地位和作用提升学生元认知水平提供了可能,而元认知策略对于学习促进途径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元认知和知识水平提供了可行方案。
二、英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元认知理论指导下教师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为“授之以鱼”的同时要“授之以渔”,在知识呈几何指数增长的时代,学校教育所获得知识在人生总体所需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意味着学习型人生的开始,知识只能最终属于会学习的人。那么,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如何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调整自我的地位,发挥出与时代要求相符合的作用,就成为目前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与元认知理论的核心理念、特征与对学习的促进模式相对应,教师应从以下方面不断努力。
1.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规划教学过程、创设情景,使学习方法融入学习过程之中,教师作为设计者的地位可以有效控制教学的方向,达成教学目的。目前广为关注的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成为课堂活动设计者的阐释,其本质在于通过设计出的具体情境为学习者提供语言应用的机会,提高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也可以设计出一些场景使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元认知理论学习的过程。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致力于知识讲解的准确性与完备性却忽视了自己作为教学过程设计者的职责,忽视了元认知理念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或更重要,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2.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当教师涉及好场景之后,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学任务,问题的关键在于所要得到的答案与结果需要学生们自己去努力,老师只能提供目标和可能的方向。教师引导者的地位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各种要素,促进学生的自我选择,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线教师会抱怨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种担心在短期内可能会成为难题,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恰恰是优势所在。目前广为传播的问题呈现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强调输出的教学法都是以教师作为主导者紧密相连的,这和元认知策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教师的参与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控制。这种参与不是作为引导者的参与,而是作为和学生具有同等地位的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具有榜样的作用,通过在学习过程体现出的元认知策略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启示。在教师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学生知识水平、元认知策略的差异性、身体状况等各方面的因素,使部分学生不能及时达到教学的要求,这时候教师就是学生的协助者,为学生较为明确地指明前进的方向。
4.在元认知理论视域下,教师是一名不可替代的记录者,教师应客观、准确、公正地记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在教学总结中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方法的优劣及改进的可能与途径,从而提升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篇9
1.地理美育能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情感。地理学科中涉及自然美、人为环境美的内容十分丰富,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通过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情感,其效果远远超过单纯的说教。
2.地理美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地理集聚精华,展示特色,现其原理,谁不向往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谁不好奇神秘奥妙的宇宙天空、海洋大漠?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向往欲时,教师随即指出,你怎样去了解?又怎样去欣赏、评价呢?地理知识可以告诉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地理美育能使学生受到艺术教育。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环境,身边的美好事物常被我们忽略,当我们仔细观察时,就会发现这些地理事物是那么美好。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身边的地理事物,比如,带学生去参观学校附近一处古迹,或者看一座古建筑,或游览一处风景区,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平常中的美,学生就能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4.地理美育能激发追求美的良好愿望。自然环境美、人为环境美、教师的形象美、举止美、语言美、板书美、绘图美和心灵美等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向往和追求美的良好愿望。久而久之,就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地理教育中如何使美育得到渗透和实施,还需要从以下诸方面做起:
1.以地理教师自身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应以自身美的素质、美的教学艺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活动中,在美的环境和气氛中,学会审美,提高美的鉴赏力。
2.诱发美感,激发求知欲,启迪思维。为了消除人们对地理的误解,还地理的本来面目,教师可以从学生步入地理世界的第一天开始,就采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参观、访问、调查等来体现地理的美,使学生在地理美的陶冶之中,唤起探索地理美的兴趣,强化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另外,富有美感的教学内容和外部学习环境,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活跃思维、开展想象。富有美感的地理板图和电化教学手段等,可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转化。
篇10
关键词 全埋式 地震作用 计算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11 文献标识码:A
实际上,地下结构(尤其是全埋式地下结构)的地震作用分析,存在其固有的且不可忽略的特点――与上部结构相比,地下结构的抗震计算还应考虑周围土体的动土压力。随着对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响应特征的进一步研究,一些新的概念和一些更加符合地下结构动力响应实际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也得以提出。地层中地下结构存在的范围内,不同位置之间会产生相对位移,该相对位移迫使地下结构产生变形,这种层间相对位移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地下结构的破坏。因此这种地震作用引起的相对位移,在设计计算中有必要加以考虑――首先计算出周围土体的变形,将变形量作为强制变形施加于结构上,计算出结构的效应。
本工程属于全埋式地下结构,这类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其分析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种:等效静力法、反应位移法、有限元整体动力计算法。本工程采用有限元整体动力计算法对结构进行了整体动力分析,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根据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以上体―地下结构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
对全埋式地下结构进行动力模态分析,采用土・结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方法对本工程的主体结构进行动力响应分析。考虑地震波的相位差,对大断面的地下空间结构进行多点地震输入,分析其地震反通过以上计算分析,总结本结构典型断面的地震作用效应的基本规律,提出一些抗震设计的建议,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实际情况中,指出具体设计采用的抗震措施。
1ABAQUS的计算模型
设计中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BAQUS对本工程的典型断面进行了地震作用时程分析。计算模型建模宽度为500m,深60m。主体结构为三层:l层跨度为117.6m,层高6.2m;2层跨度为100.8m,层高4.8m;3层跨度为16.4m,层高7.2m。梁、柱截面简化为1m×lm,结构与土体之间为1m厚的侧墙。
2材料
梁、柱、墙采用C35混凝土,并考虑构件的配筋将材料的弹性模量取为4.2×104N/mm2、泊松比为0.2。-60m到-18.2m标高处地土层为微风化细砂岩弹性模量为1.0×l04N/mm2、泊松比为0.2~18.2m到地面的土层为强风化粉砂岩,采用Drucker-Praper弹塑材料,弹性模量为0.57×l04N/mm2、泊松比为0.25,摩擦角为35度、膨胀角为0,屈服应力为2.65N/mm2。
梁、柱、墙及周边土体计算精度要求较高,采用二维实体CPS4R单元(A4-nodebilinearplanestressquadrilateral,reducedintegration,hourglasscontrol),远离结构的土体采用二维实体CPS3单元(A3-nodelinearplanestresstriangle)。
3分析步
计算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Step1:加入初始地应力,开挖土体,采用隐式求解器分析。
Step2:建立地下空间结构,加入梁、柱、墙,采用隐式求解器分析。
Step3:加入地震加速度波,进行地展时程分析,分析时间步长为0.02秒,历时40.94秒,水平地震波与竖直地震波共同作用,但存在一定的相差,竖宣地震比水平地震延时5秒左右。采用显式求解器分析。
4主要结论
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厂构件内力随时间变化出现明显的重分布。地震加速度峰值的大小对结构构件的内力变化有明显影响。柱的轴向应力一般都出现15%~30%的增幅,中柱出现反复的波动,持续时间较长,而边柱轴向应力只出现厂单峰值,持续时间较短,中柱的水平向正应力有20%~25%的增幅,而边校的增幅只有10%左右。中校与边柱的剪应力都出初始状态时。左有增加到100kN/m2左右。由此可见,中柱在地震作用下轴向应力增幅较大,轴压比明显增大,在水平正应力及剪应力的作用下中柱较边柱更易发生破坏。
侧墙竖直方向的最大正应力比地震前增大了30%,水平方向正应力及剪应力也有所增加。
因为两端住位在地震过程中发生较大的相对位移,所以梁的轴向应力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时而处于受压状态、时而处于受拉状态,边梁的反应尤其明显。这也是地震动力反应的无规律性的体现。剪应力及竖直方向的正应力则有1倍的增加。所以抗震设计要考虑到提高边梁拉弯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1] 余志成,施文华.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补,199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258―97)[S].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
[3] 徐志钩.高层建筑深基础新逆筑法的工程设计与施工[J].建筑结构,1994(8).
[4] 徐志钧,赵锡宏.逆作法设计与施工[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谢建新.逆作法在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地下室施工中首次较完善应用[J].上海建设科技,1996(3).
[6] 任家骥.“仿逆作法“在双层地下室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l993(2).
[7] 杨楚芬,云惟,吴帆明.高居综合楼半逆筑法施工[J].建筑施工,1993(2).
[8] 牛清山.地下工程中逆作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建筑,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