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范文

时间:2023-03-18 10:4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烙饼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烙饼问题

篇1

教学目标:1.通过对烙饼这一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用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2.在问题探究、动手模拟等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探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重点: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烙3张饼所用的最少时间,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学具、数学书,每组一张表格。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一考同学们,看看谁的反应快。一只猫吃一条鱼用1分钟,10只猫吃10条鱼最少用多长时间?师:再想一想,煮一个鸡蛋需要8分钟,那煮5个鸡蛋需要多长时间呢?师:同时做最省时间,生活中同时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思考走进烙饼问题。(板书:烙饼问题)

二、教学主题图烙饼问题

1.一张饼烙法。

师:生活中我们见过别人烙饼,却很少亲自体验过。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体验一下。请同学们看图,图中告诉了我们3个重要的信息,谁来说说?(学生回答。)师:那么如果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生:6分钟。师:你能不能具体讲一讲怎么6分钟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师:饼有两个面,烙饼的时候需要反正两面都烙,一般先烙的那一面是正面,后烙的那一面是反面。用正反来描述,是不是更清楚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当成一张饼和老师一起体验一下。(师生体验)

2.两张饼的烙法。

师:一张饼6分钟,快速说一说2张饼至少需要多长时间?生:6分钟、12分钟。师: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12分钟,我们先请12分钟的同学说说他是怎么烙的?(学生回答。)师:我还听到有人说6分钟,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烙的?(学生回答。)师:刚才那位同学,你听明白这种方法了吗?这种方法好不好?为什么?(板书:同时、省时。)我们再来一起体验一下。伸出你们的两只小手,我们把两张饼一起放到锅里,第一次先烙正面3分钟,第二次再烙反面3分钟,两张饼熟了。

3.三张饼的烙法。

师:看来我们在烙饼的时候不但要动手还要动脑。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如果爸爸、妈妈和我每人1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呢?)师:如果烙3张饼,最短用多少时间?不要着急,老师不希望你们你们马上回答,先冷静思考,然后自己拿出书桌里的三张饼,把书桌当成只能烙两张饼的锅,先自己烙一烙,看看你烙了几次?用了多长时间?烙完后坐好。师: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烙完了三张饼,谁来说一说你用了多长时间?生:12分钟。师:你能讲得更详细些吗?(学生说,老师板书。)说得真清楚,有多少人和他的方法一样的?看来很多同学都采用了这种方法烙熟三张饼。那有没有不同的方法?你用了几分钟?(生:6分钟。)老师准备了教具,到前面来说说你烙了几次?用了多长时间?老师看到她用9分钟就烙熟了三张饼,这种方法太有创意了。谁看明白了?那你再到前面演示一遍,这一次慢一些,说得清楚一些,其他同学认真看。(老师板书)师:那么,还有比9分钟更短的时间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为什么会省3分钟?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节省时间,锅里一直有两张饼在烙,别让锅有空的地方。所以,这种方法就是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那么,同学们就用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再一次动手烙一烙你手中的饼吧!

三、探究规律,深化方法

1.妈妈这时候想要烙4张饼,怎样烙最省时?(学生回答。)师:因为4张饼正好每次两张,(手势)2张正、反,2张正、反,几次?4次。怎么烙的?两张两张地烙。(大屏幕)5张饼怎么烙最省时呢?(学生回答。)6、7、8、9、10张饼怎么烙最省时间?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说一说,再把烙饼的最佳方法像老师一样写在记录表上。学生汇报:6张时,2+2+2或3+3。师:我为什么不选择3张饼的最佳方法烙2回呢?你认为呢?

2.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得出结论: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地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地烙,最后3张用最佳方法烙(除了烙1张饼外)。

3.老师问一下,我们班级有多少人?生:53人。师:如果在同样的条件下我们班级同学每人一张饼,需要53张饼。你知道怎样烙最省时间?加上老师呢?

四、巩固练习,运用策略

过渡:现在,我们就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拿出题卡,独立完成题卡上的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答题卡:“做一做”第2题和练习20的第二题。(指名汇报)

五、介绍华罗庚和现代设备――电饼铛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烙饼问题,就是教会我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种数学思想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提出的“优化思想”。(课件出示)

六、师生小结,强化策略

篇2

"凑字游戏"的启示

上课了,老师说:"我们大家一起'凑字游戏'!"我们听到有游戏玩都欢呼起来.于是,老师把男和女分组,我当然少不了打头阵.老师先给两组第一个人一枝粉笔,组员纷纷为我这个"头阵大姐"打气.我对男组使了个不好的眼色.这时,老师说了:"每个组有6个人,每人往黑板上写一笔,看哪个组写得又快又好."我心里转念一想:不好!6画,有点难度.看着男组已准备就绪,也顾不了那么多,一冲过去就写了一撇.显然,我们的组员也为了最后的胜利不顾一切地写了上去.写完后,大家开始抱怨起来"怎么会样,'我'字还差一笔就成了." "对啊,现在怎么办?" "唉,我们可能会输啊..."我自己也在心里抱怨着:我是前锋啊!干吗一开始都不认真想啊!都怪我.我看了对组的字,一看就知道,他们的遭遇跟我们是一样的.老师看到这两个不是字的字,意味深长地说:"你们团队精神太差了!玩这个游戏不单单是考验你们的团队精神,还要看你们的应变能力,如果想获胜,最前面的就要考虑到后面的笔画."大家都不服气,大喊:再来一次!再来一次!老师微微一笑:"好,再来一次,可这次的题目不同哦,你们去商量一下吧.!我们这组的人赶紧躲在一个角落里商量,不过几分钟,我们就商量好了.看着懦弱的男组,我们更有信心了.

只见老师在我们组的黑板下了提手旁,在男生组的黑板上写了个点横旁,大家惊呆了,想不到会出这种题目,兴奋的心情一下就没了,全部都已经束手无策,个个都在讨论绞尽脑汁地在想.突然,罗同学"啊"的一声,她想到了!是拴,大家轮流写上去,写完,大家都跳起来了,大喊道:"哈哈,我们胜利拉!"

今天这个游戏,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好,都要有团队精神!

篇3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老年慢性病的常见心理问题和心理护理措施。

【关键词】老年病人 慢性病 心理问题 护理

内科病房老年人居多,慢性病者也不在少数。在趋于老龄化的当今社会,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可见对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就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护理措施。

首先要了解有关慢性病: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并称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的总称。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老年人患病更需医护人员和家人的护理,使其在心理上消除顾虑,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

1 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1.1 恐惧和焦虑: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引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理,加上住院后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身患疾病,从而精神上产生恐惧和焦虑。表现为烦操,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1.2 敏感和猜疑: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们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表现为情绪低沉、悲观哀痛、沉默少语,常无端发脾气。

1.3 疑老和悲观:老年人的心、脑以及其他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和老而无用,由于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产生悲观与自责。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求治的主动性不强。

沮丧和抗药心理: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长期服药,饱尝疾病之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刺激,产生沮丧和抗药心理。

1.4 失落和孤独感:现代老年患者常因自己资历老、贡献大等在位时与退休后角色的反差,心里难免会产生失落感。性格就比较暴躁,顺从性较差,喜欢周围的人能尊重并恭顺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易激惹、好挑剔责备他人。而有的老年患者害怕孤独寂寞,住院期间,由于生活单调,与家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患者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表现为固执、自尊心强、沉默寡言。

1.5 过分依赖:老年住院病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健康十分不利。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慢性病都是很难治愈的,其病程长,无特效治疗,可以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成为伴随患者终生的疾病,这对患者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做出正确诊断,给与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的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 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熟记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

2.2 心理诊断:分析患者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特别提出的是,对老年人而言,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需要不断完善。

2.3 措施实施:

2.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理解、关爱老人,入院时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制度,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嗦给与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 对患者高度负责: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知识,取得信任,减少猜疑和误会。交谈中,要讲究方式、程度、对疾病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语言、形体和情感传递的技巧。各种操作果断、利索,如遇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言行上表示信心,丝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疾病的言语和表情,该解释的一定要解释清楚,需要保密的既不能直言相告,又要给予一个可以接受的答复。尽量让他们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2.3.3 鼓励和赞扬病人: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语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受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2.3.4 消除孤独情绪:对于老年慢性病人而言,由于易孤独、依赖性强,子女平时工作忙等,特别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所以要有耐心,平时多多巡视,在生活起居上多给与协助,多与他们交谈,听取意见和建议,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鼓励家人、亲友常探视,鼓励其与病友多聊天,培养多种兴趣,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令他们消除孤独寂寞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3.5 鼓励病人活动:发现病人角色减退或缺如时,则耐心向病人说明逐渐增加活动量的重要性,以争取病人合作。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人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并循序渐进的加以实施。

老年慢性病的心理护理对于疾病的恢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里只是个人的一些总结和经验,希望大家给于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 田衣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A〕《全科护理》2010年 第20期

篇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86-02

随着社会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逐年增加,老年人在人口比例中随之增长,老年人由于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易患老年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并且疾病恢复速度慢,住院时间长,心理压力大,如何做好针队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护理措施,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1]。

1 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由于老年病人长期被疾病所折磨,身体各种功能下降,活动受限,因而易产生心理上烦躁和紧张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孤独寂寞、极度猜疑、忧愁联想、绝望、恐惧、强度自尊个人崇拜等不利于身体恢复等问题。

1.1 孤独寂寞的心理

老年人日常都是儿孙绕膝的生活,突然生病住院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会郁郁寡欢、少言寡语、情绪低落、彷徨无助感到孤独寂寞。

1.2 焦虑猜疑的心理

一些老年人眼耳不灵活、视力听力下降,弄不清别人说什么,一方面感觉自己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另一方面对自己病情不了解造成死亡恐惧、或是家庭的经济压力、医院环境问题等,都会造成老年人巨大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易怒、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思想高度紧张,无根据地怀疑自己的身体健康,十分注意观察家属和医护人员对其疾病的态度,怀疑隐瞒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担心医务人员能否精心治疗等,这些问题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老年病人健康恢复。

1.3 自尊心和自责心过强的心理

老年人特别喜欢周围人尊重他、恭敬他、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曾为党为国家做出过贡献,非常希望别人象以前那样爱戴他,承认曾经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喜欢听到周围人的仰慕、赞美之词,一旦住院,处处“受人摆布’’,老年人的自尊心变得敏感甚至强烈,同时易受到伤害。

1.4 过分不信任的心理

一些老年人希望技术熟练的护士给他处置,业务水平高的医生为他诊治,生怕年轻的护士处置失败,年轻医生诊断没经验,有强烈不信任的感觉。

1.5 过分依赖心理

多数老年人在心理上和体力上表现依赖他人的行为,因老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开始对医护人员熟悉和信任,每天都由医护人员陪伴、产生依赖心理,怕回家后没有医护人员的监护、没有安全感。

2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2.1 消除孤独寂寞的心理的措施

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子女都是忙碌的工薪一族,不能经常陪伴在父母左右,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走入病房与患者交谈,介绍病室环境、责任护士、及其他病室的病友相互认识,帮助他们组织一些活动。定时安排值班人员对老年病人进行访谈安慰和疏导老年病人的情绪,委婉劝告病人处病不惊,“三分治疗,七分休养”,的道理,时时关心体贴他们,如端茶、喂饭、擦身、按摩、协助大小便等,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象在家一样,同时安排亲人探视;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重新拾起在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动力,消除他们孤独、忧郁的心理,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并且积极配合医院进行治疗,从而尽快使疾病得到良好治疗,身心健康恢复正常水平[2]。

2.2 消除焦虑猜疑的心理的措施

医护人员除了要细心的观察病人不良情况的原因外,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尽量帮助患者与家属取得联系,并给与妥善安排与处理,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和镇定从容、遇事不慌的态度,切忌在他们面前小声议论和交谈,任何时候都不能引起患者的恐慌。

2.3 针对老年人不信任的心理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要主动、热情、诚恳地工作,需要理解老人,他们需要安全,尽量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他们诊治,业务熟练的护士为其打针、发药,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满足老年病人的全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耐心、细致、解释、安慰、关心、体贴老人,以消除其不愉快的心理反应。

在护理操作前以亲切的口吻、恰当地称呼对待他们,使病人感到温暖,产生良好的情绪及心理状态,更主要的是护理技术的实施不失败、高质量完成,倘若失败,要表示歉意,以得到老人谅解,不要嫌弃老年人嗦,用和蔼轻松的语气和老人交谈取得病人的信任,使其精神上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恢复,从而树立老年病人的自信心。

2.4 针对老年人过分依赖心理的护理措施

针对老年病人对医护人员和家属过分依赖的问题,医护人员要同患者家属及时做好沟通,尽可能满足老年患者的要求,但不要一味顺从迁就,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非必要的帮助,从而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自信心,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为他们量身打造一套适合他们的生活计划,从而增强他们自主生活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我能行我没老。

2.5 创建良好的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创建良好的环境和医患关系对老年患者非常必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自尊心强、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老年人来讲,他们不一定要求奢华;但一定喜欢安静、整洁、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家的感觉,减少不良刺激,使其自尊心得以保护,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安慰,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

综上所述,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家属和医护人员我们都不能有任何的忽视,在护理老年病人的同时要考虑到老年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要受到我们医护人员极其家属的特殊待遇,时时、处处、事事给与理解、尊重、同情、体贴,护理上做到有情、有礼、有心、有益;同时我们医护人员要使患者了解到自身心理状态对健康恢复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协助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共同做好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道德和适当有益活动对老年病人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治疗,从而达到预想的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桂琴.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J].大家健康,2012,6(4):40-1.

篇5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机体逐渐衰老,如食欲、记忆、认知功能减退,失眠、听力及视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或多或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对此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1否认 有些老年病人怕别人知道自己年老体弱,害怕遭到家人的嫌弃而不承认自己有病,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1.1.1否认疾病存在。有些老年人对医护做出的病情诊断难以接受,他们常以自己的主观感觉良好来否认疾病存在的事实。

1.1.2否认疾病的严重性,某些老年人虽然接受了疾病诊断,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半信半疑,因此,不按医嘱行事。

1.2焦虑:老年病人多已退休,收入减少,所患疾病多为慢性终身疾病,加上医疗费用昂贵,使病人容易对医疗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忧郁,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活动范围缩小,生活意念下降,食欲不振,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自动出院率高。

1.3恐惧: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后自理能力,心理压力较重,会产生忧郁感和恐惧感,情绪易烦躁激动,当病情较重时,常意识到死亡的来临,表现为害怕、敏感、多疑,病人主诉常与体征不符合。另外,一些对其陌生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也会增加病人的负担而产生恐惧心理。

1.4孤独感: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分家另过;老年人由于丧偶、离退休、独居,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很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住院老年病人由于病房生活单调乏味,周围都是陌生人,与医护人员交谈较少,病房病人形形,易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1.5幼稚心理:有的老年病人表现天真,提出不现实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人发生冲突,自控能力差,缺乏信心,对家人和医护人员过分依赖,生活意念下降,自己能做的小事也要别人帮助。

1.6自尊心理:老年人一般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固执,喜欢别人恭顺服从,不愿听人安排,尤其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意见,有时候突然拒绝治疗护理,有时候又争强好胜,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样可能引起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2护理措施

2.1尊重老年病人 老年病人渴望受到重视和尊敬,喜欢谈往事,因此对老年病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说明原因,以免伤害患者自尊心。平时谈话要肯定他们过去的成绩,特别是过去担任领导的患者,在家里是长者,在医护人员面前则成被管理者,潜意识中又可能顽强的保持着角色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帮助病人适应角色转化。

2.2关心老年病人 对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准确估计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老年病人住院治疗,打乱原已习惯的生活方式,感到生活很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别人。因此,护士对老年病人的住院生活更要细心照顾。

2.3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病人积累了丰富的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的独特方式,护士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经验,不要轻易否定病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对不良的方式尽量采用协商提醒的方法指出,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强化积极的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对疑心较大的病人要善于使用积极暗示调动积极性,帮助病人用理智克服情绪上的不良反应,逐渐缩小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保持良好的情绪。

2.4调动社会关系 在精神上合物质上关怀老年病人:

2.4.1家庭的配合对病人有重要影响。家庭要给病人创造倾诉发泄机会,一旦病人把积压在心头的负担和怨气倾泻出来,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就会缓解,治疗的信心就会增加。护理工作者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同时要给家属以安慰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2.4.2老年病人是社会的一员,方方面面都需要社会特别是单位同事、亲朋好友的关照,如果病人单位及社会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病人治疗,送去关心和温暖,可以减轻病人的生活压力,消除孤独感,从中得到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篇6

用药剂量不宜过大降糖药的剂量过大疗效并不明显,反而易产生副作用,如格列齐特每日大于320毫克,格列吡嗪大于30毫克,二甲双胍大于2克,罗格列酮大于8毫克,格列美脲大于4毫克等,降糖效果并不更佳,且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低血糖。

注意服用药物时间一、二代磺脲类应在餐前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口服,每日1次的格列美脲应固定在某一时间,餐时血糖调节剂格列奈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应在餐前或餐时服,双胍类在餐中或餐后服用。

注意早期联合用药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扬长避短,更有利于血糖控制,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磺脲类与双胍类联合用药最常见,磺脲类与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更利于餐后血糖控制。双胍类与α糖苷酶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联合,可改善磺脲类继发失效。餐时血糖调节剂与双胍类联合,可使波动的血糖明显下降。

血糖正常后别停药不少患者检测血糖正常后迫切停药,是非常危险的。正确的做法是在血糖正常后要制定长期血糖监测和维持治疗方案,切忌马上停用所有的降糖药,否则易引起血糖反弹升高,致使病情出现反复。

用药不宜一药到底患者在长期服用某种降糖药一段时间后,如果遭遇感染或其他意外,血糖出现波动,应及时调整原来用药。各种降糖药的性质不一样,例如有的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长时间服用一种降糖药刺激效果可能l生变化,可以换用另一种促泌降糖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篇7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护理问题;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近几年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具有恶化为器官衰竭的高度危险性,还对全身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是我国心脑血管病(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也是老年人致死的常见病之一。于2009年1月~2011年10月对在我科住院11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产生护理问题并对相应的护理干预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9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老年高血压病118例,其中男62例,女56例;年龄66~88岁,小学毕业56人,初中毕业42,高中以上毕业20人。

1.2 方法 采用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和调查问卷对患者、陪护员进行调查,记录患者的心理情况和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病情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护理,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减少反复发病的几率,延长患者疾病的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

2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2.1 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 高血压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情绪易激动,甚至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2]。特别是老年人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下降,对外界环境影响和心理承受能力均有所下降,面对疾病时容易产生情绪低落、消极、焦虑、急躁、恐惧、厌世、绝望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对本组11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11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见表1。

这些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心血管疾病的恢复,甚至导致已经治愈的患者病情复发,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化心理疏导,增进正性情感。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并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支持,消除不安情绪,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感,帮助患者适应新的护患关系和医疗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饮食问题及护理干预 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食物。有些老年人因为身体行动不便,为减少上厕所的麻烦而减少喝水,容易导致血液粘稠度提高,而引起心血管疾病。应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肪饮食。 减少钠盐的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逐步降至6g。减少烹调用盐,建议尽可能用量具称量加用的食盐量(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后,1瓶盖食盐约为6g)。日常生活中食盐主要来源为烹饪用盐以及腌制、卤制、泡制的食品,尽量少食用上述高盐食品。可替代产品,如代用盐、食醋等。膳食合理搭配,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多喝水。合理分配三餐:一般早、中、晚能量分别占总热量的30%、40%和30%,总脂肪占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10%,每日食油<25g,每日瘦肉类50~100g,鱼虾类50g。新鲜蔬菜每日400~500g,水果10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少吃糖类和甜食。动物内脏应尽量不吃,以免增加血脂,促进动脉硬化。

2.3 便秘的问题及护理干预 在对本组11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21例出现便秘问题。便秘是指连续48h未排便,且有自觉症状。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有2例患者由于严重的便秘伴有头痛、腹胀、厌食,并因排便时过度屏气使老人颅内压和肠内压升高,从而诱发心率失常。便秘原因如下:①由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大脑产生抑制,使胃、结肠反射减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机体虚弱,无力排便均可致便秘发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齿松动、脱落,喜食软烂之食,纤维素摄入减少产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数目减少,喜食肥甘、厚腻之物,加重便秘。在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指导患者平日多食通便的食物,如粗粮、麦麸、蔬菜(芹菜、豆芽、生菜等)海藻类、魔芋食品等,能刺激肠道蠕动,少用或不用刺激性食物或调味品如辣椒、咖喱、浓茶等。起床空腹饮1杯淡盐水,每日锻炼腹肌力量,增加肛运动,养成每日早晨空腹排便的好习惯。必要时选用药物通便,如少量潘泻叶,开塞露.或芦荟通便胶囊等,避免用力排便,尤其是出现心肌梗塞时,更要避免大便秘结,始终保持排便通畅。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加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有助于便秘的预防。

2.4 失眠的问题及护理干预 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导致失眠,表现为难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失眠原因还包括高血压疾病本身的特点,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等。保持病房整洁,空气清新,适度开窗。干预日间睡眠,维持睡眠节律。对生物钟紊乱者,据其情况安排散步、室内活动等,白天尽量要求不睡觉,尤其是对体弱、病情限制不能活动者,经常到床前交流、沟通,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使患者保持觉醒状态。晚间保证病房的安静、睡前开小灯,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5 用药问题及健康指导 由于患者健康知识缺乏,本组118例患者调查中有3例不遵从医嘱。众所周知,对医嘱的不遵从,常常导致疾病迁延不愈、重复医疗等严重后果。其中高血压不仅具有恶化为器官衰竭的高度危险性,还对全身健康造成严重危害[3]。长期、规范、个体化药物治疗是疾病康复的根本。指导患者应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调节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避免睡前服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更适合患者的降压药,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护士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是喜欢安静还是喜欢热闹,是顽皮型还是抑郁型,可根据不同人的特点营造良好、温馨的气氛,把自己除了是护士还是晚辈的角色体现出来,与患者的和谐沟通有利于向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宣传,指导疾病治疗,针对病情有目的地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叮嘱患者按时服药,戒烟戒酒,避免劳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小结

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慢性的、需终身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有研究显示[4]高血压疾病是由于患者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如长期的吸烟、喝酒患者长期处于紧张、失眠、抑郁的生活环境下造成的。再加上老年人生理因素,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暴露出许多心理问题和新的疾病、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且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长期反复发作,均为能导致死亡的危、急、重症。本文通过118例样本病例调查发现心理问题、饮食问题、便秘问题,失眠问题、用药问题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问题。笔者认为在心血管内科工作的护士,应结合本科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病情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因人而异地进行护理干预,这样利于老年患者减少反复发病的几率,延长患者疾病的缓解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海英.高血压病患者服药遵医性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0):1065.

[2]白耀钧.情绪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心理护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7,6(2):20-21.

篇8

病人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病人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住院的老年病人逐渐增多,老年人因身体各器官功能及应急反应与免疫能力日趋下降和衰退,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机体的总体功能下降,加之老年病人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使得影响老年病人安全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成为老年病人疾病康复的极大障碍。总结分析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各类因素,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更有效地预防老年病人各类意外发生,降低疾病的潜在风险,能更有效地提高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效能。

1 临床资料:2007年~2012年共收治老年患者184例,其中发生安全问题28例,男10例,女18例,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92岁。

2 导致老年病人安全问题的因素

2.1病人方面

2.11生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往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的几率增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喉腔粘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咳嗽反射与喉反射减弱而导致误吸、易噎、易呛,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跌倒,约为男性的2倍。王晶等的研究显示,跌倒与餐后血压下降有关,是高龄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而餐后收缩压显著下降,是老年人常见的现象。另外,步态的稳定性和平衡功能下降是机体生理功能下降的结果,它会随年龄增加而不断增加。

2.1.2 病理因素 ①老年病人患脑血管病后,肢体活动障碍,平衡能力差,导致身体适应性、协调性差,易发生意外损伤。②老年痴呆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大脑器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由于病人的自理能力丧失,易导致意外损伤。③疾病使机体对药物的吸收、排泄、生物转化均有一定的影响,加上药物的副反应等会诱发跌倒,如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常会引起性低血压;抗癫痫药引发共济失调;扩血管药导致血管扩张,心排血量减少,脑供血、供氧不足而出现头昏跌倒。④老年病人多病情重、病程长,长时间卧床易导致皮肤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卧床并发症。

2.1.3 心理性因素 焦虑、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现今社会常见的空巢现象,离退休综合证,高楼住宅综合征,使老人与外界接触机会减少,导致孤独、压抑等负性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出现自杀、自伤等意外情况。

2.1.4 药物性因素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用药后可能产生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也是不安全的显著危险因素。这类药物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铁剂以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

2.1.5环境因素 当个体功能下降时,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衰老和器官功能减退,老年人常有视力模糊,四肢活动协调性差,记忆力、理解力下降,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差。病区环境因素常常是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损伤的重要因素。

2.1.6 其他因素 老年人酒后热水澡时间过长、较长时间卧床、久蹲大便后突然改变等情况都会引起意外损伤。

2.2设施器材方面病房灯光昏暗或直射;地面不平或有障碍物,积水,太滑;家具多棱角;病床高度不适;无床档;痤椅不稳,无扶手靠背;厕所地面湿、滑或厕内无扶手;床旁无呼叫器等。

2.3护理人员方面:告知、健康宣教不到位,缺少温馨提示等等

3健康教育

3.1制定防范病人安全问题的预案及措施

针对病人安全问题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如防范跌倒、管道滑脱、药物不良反应、烫伤等的预案及措施。以防为主,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3.2建立病人安全问题评估制度,对新入院的老年病人进行安全问题评估,根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评估分值,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落实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认真做好环境的安全评估,对潜在的伤害性因素进行整改,使病房环境安全舒适。如对湿滑地面的处理、床脚轮椅的稳定性、走廊扶手、如厕的方便程度、冷热水调节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举措。病人有事能随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等。

3.3建立病人安全问题免责报告制度,实现信息共享。

3.4护理人员从自身做起,做好健康宣教,告知内容尽量详尽,认知风险,管理风险,降低风险。对老年病人加强巡视,观看安全教育录像,黑板报,谈心等方式对老年病人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老年病人自我检查和防范意识。安全有效的宣传教育和交流沟通往往会引导一些潜在危险因素向安全方向转化。对病人及直系亲属进行安全问题风险及后果的告知,清楚讲解并强调留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家属的责任,并让家属在护理记录单或医生谈活记录上签名。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做好情绪疏导工作。

3.5 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 使用警字标识能提示病人注意某个安全环节,明确告知病人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醒医护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老年病人随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篇9

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为人口老龄化继续以老年人口年增长率2.4%的速度向高龄化发展,而中国以老年人口年增长率3.5%的速度向高龄化发展〔1〕。由于老年人器官衰老的主要生理功能变化和老年病主要临床特点的不同,导致老年病人输血风险高于普通人群且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后病情变化及病程进展迅速又难以及时发现和诊断,因此,对于老年病人而言,输血更应该谨慎。

1 老年病人的输血指征

普通成人血红蛋白(Hb)

2 老年病人输血的成分〔2,3〕

输血时,尽量输注新鲜浓缩红细胞,这样可以减少输血量,红细胞浓度相对较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纠正贫血(1单位浓缩红细胞可使Hb升高5 g/L左右);输注血小板时,尽量输注浓缩血小板;输注粒细胞时,尽量输注辐照粒细胞;低蛋白血症时,输注血浆或白蛋白;肝硬化或消化道大出血时,应同时补充凝血因子。

3 老年病人输血原则〔2,4〕

①少量多次,一般200~400 ml/次;有心血管病者,不超过300 ml/次。②缓慢,控制在20~30滴/min。③异体输血:优点为采血不受病人情况限制;缺点为输血相关疾病和输血反应。④自体输血:优点为减少输血相关疾病和输血反应;缺点为采血受病人机体功能下降限制。⑤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糖尿病、慢性肺部感染、半年内心肌梗死史和心电图示心肌缺血者应避免自体输血。

4 老年病人输血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5~10〕

4.1 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及分类 在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发生了与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新症状和新体征)或新疾病,称为输血不良反应。其分类见表1。表1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4.2 老年病人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4.2.1 循环超负荷及其处理 ①常见原因:输血过量、过快。②临床表现:急性肺水肿、慢性心衰及肾衰加重的症状和体征,如咳嗽、咯痰甚至咯大量粉红色血性泡沫痰、呼吸困难、水肿、发绀、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等。③处理对策:立即停止输血,吸入高浓度氧,应用皮质激素,纠正心衰及肾衰(半坐位、利尿、四肢轮扎止血带),抗休克治疗,换输浓缩红细胞。④预防措施:控制输血的血量和速度,尤其已有心衰、肾衰者。

4.2.2 发热反应及其处理 ①常见原因:免疫性因素: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不相合白细胞、血小板抗体(多次输血)所致抗原抗体反应(多见);非免疫性因素:各种致热原热原和杂质(少见)。②临床表现:老年病人发热反应的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可见寒战、发热、心悸、血压不变或增高或见恶心、呕吐、大汗、虚脱、血压降低。③对策:立即停止输血,镇静解热治疗(虚脱者忌),密切病情观察,改输洗涤红细胞或使用白细胞滤器。④预防:消除热原,无菌操作,尽量用去白细胞血。

4.2.3 过敏反应及其处理 ①常见原因:受血者过敏体质,供血者过敏抗体(过敏物或HLA抗体);受血者免疫球蛋白A(IgA)缺乏,供血者特异性抗IgA(多次输血者)。②临床表现:症状:轻者皮肤瘙痒、荨麻疹;重者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面及睑结膜充血、唇增厚感;特重者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体征:荨麻疹、充血征或休克征。发生时间:输血数分钟或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即刻。老年病人症状、体征较重,病情变化、进展快,必须及时处理。③处理对策:轻度者:减慢输血速度、抗组胺药或皮质激素;重度者:立即停止输血、肾上腺素;休克者: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升压药、输液;喉头水肿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IgA缺乏者:按休克处理。④预防措施:筛除有过敏史的供血者,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在输血前2.5 h口服抗组胺药,IgA缺乏者输血应输洗涤红细胞,必要时自体输血。

5 老年病人输血的注意事项〔2〕

输血前,详细检查心脏功能和静脉压;输血前、中、后,密切注意心率、呼吸、血压、颈静脉充盈及肺部啰音的动态变化;输血中,如静脉压升高,应停止输血,如静脉压升高明显,应立即使用呋塞米利尿剂、四肢轮流结扎止血带、甚至放血。

6 老年病人特殊情况输血〔2,11~13〕

①心力衰竭又必须输血,应少量、多次、慢速输血;输血时取半卧位,并注意保暖。②肾功能不全又必须输血,应足量、分次、慢速输血;尽量输注红细胞制剂。③恶性肿瘤又必须输血,应提倡自体输血、成分输血、输去白细胞血、输辐照血。④老年痴呆、高血压和冠心病输血,应输激光或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充氧血。

7 自体输血〔2〕

①一次采血量不>400 ml;②两次采血间隔时间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老年病人手术及非手术输血不断增多。然而,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降低,加之老年病自有的特点,使老年病人输血的风险增大,因此,老年病人输血应该比其他年轻病人更加谨慎。临床医生必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制定个体化输血方案,严密监控输血前、中、后病情,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确保安全、合理、规范的输血。

参考文献

1 李法琦,司良毅主编.老年医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0.

2 秦环龙,杨 俊.老年及儿童外科病人输血治疗的特殊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2):11820.

3 吴立翔,李伟道.成分输血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J〕.重庆医学,2004; 33(6):91921.

4 谭庆芬,李聚林,罗 志.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1):8903.

5 孟善丽.输血不良反应及预防策略〔J〕.山西医药杂志,2009; 38(2):1479.

6 李艳春,赵国英,王 悦.输血不良反应的几种类型及其机制〔J〕.医疗装备,2006;19(4):489.

7 刘 寓,王 娟,杨 均.老年输血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志,2009;7(3):54.

8 石 光.输血不良反应及相关疾病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3):1656.

9 李艳春,孙 玲,江洪湖.输血并发症及预防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2):42.

10 林武存,赵树铭.应用输血新技术提高输血安全性〔J〕.重庆医学,2007;36(24):24712.

11 赵国祥,王立阳,孙祥喜,等.高压氧并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5):7489.

篇10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口服用药 常见问题 护理 探讨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老年人自己的问题,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衍生出一系列医疗保障、生活料理、疾病护理等问题。人老病多、用药亦多,这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都发生一系列的功能变化,各个脏器均出现退行性变化,住院老年病人用药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本文对我科100名住院老年病人进行调查,旨在了解住院老年病人在口服用药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以便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使药疗监护得到有效保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4月—2008年11月期间,随机抽取我科68岁—89岁,平均(78.0±4.3岁),住院老年病人100名(意识清楚、能独立回答问话),其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小学以下文化程度54例,中学28例,大专以上18例;伴发1种疾病者45例(占45%),伴发2种疾病者19例(占19%);伴发3种疾病者16例(占16%);长期同时服4种药物者12例(占12%),5种以上药物者59例(占59%)。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用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

1.2 调查内容

问卷的内容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临床常发生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常见问题自行设计,共6项。经我院五位护理专家审核修改,认为效度可靠,重测信度为0.80。重点内容包括住院老年病人口服用药常见存在的问题和护士对病人中存在问题的认识两方面。

1.3 分析资料的方法

对回收到有效问卷结果用百分率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住院老年病人口服用药中的常见问题

2.2 护士对病人中存在问题的认识

住院老年病人口服用药过程中存在护理工作不到位现象,如护士发放口服药时不能做到服药到口,发药后又不能及时督促患者服药,因此,有41.0%的患者因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分辨率差,曾发生过漏服服药;有40.0%的患者由于不懂得药理知识,擅自服用院外带入的药物;有30.0%的患者不按指导服药;有25.0%的患者不能按时服药;有23.0%的患者有不能自行拆除药物包装;又如有的老人行动不便,护士发药时不备水或水凉后未及时为患者补充热水,从而使患者不能及时服药,造成患者漏服药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3 讨论

3.1 老年病人自身因素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调查中发现,有47.0%的老年病人在服药过程中发生过呛咳。临床上常有多种疾病因素可导致老年病人吞咽功能障碍。有28.0%的住院老年病人希望自己独立服药;调查中有64.0%老年病人住院期间自行用药,不同程度影响到住院期间正常药物服用。由于服药种类太多、次数频繁也会造成病人忘记服药、不能按时服药等安全隐患。

3.2 护士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老年病人服药

对老年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能力评估不全面。老年病人记忆力减退,且所服药物种类繁多,有些药物需分别服用,因此,容易发生漏服或忘服药物。反应出临床护士对老年病人服药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估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及时了解老人的困难。护士对老年人实施人文关怀认识不够,护理工作中存在服务不到位现象,护士在发药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服药到口原则,未能及时督促,致使病人漏服药物,影响治疗。本调查中有23.0%的老年病人不能自行拆除药物包装,护士在发药前有时未能及时打开包装,导致老年病人不能及时用药。另外,13.0%老年病人不能自己准备服药用水,护士履行职责发药时备服药用水,可避免老年人因备水困难发生烫伤等意外。

3.3 增强护士服药安全意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是住院老年病人服药安全的保障[4]。

护士从负责备药、发药到协助老年病人服药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服药安全,护士长应加强护士对服药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对服药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使护士做到主动对老年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针对老年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病人也要给予协助与督促、指导。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5],坚持执行服药到口原则,服务到位是有效预防老年病人服药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的保障。

3.4 对患者家属、陪护人员进行安全服药宣教和管理,提高患者服药安全性。

有些老年病人在住院前就长期服药,已形成自己的服药规律,对病房护士实施的服药到口顺从性差[6]。因此,护士长、护士应加强对病人家属、陪护人员的管理,主动向他们宣传安全服药知识,并及时与其沟通,在交流中了解和分析患者服药过程中易发生的安全隐患,告诉他们预防措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以提高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服药安全性。

4 口服用药常见问题的管理措施

4.1 加强对护士的服药安全教育

4.2 做好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

4.3 加强家属或陪护人员管理

4.4 加强老年病房管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