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习俗范文

时间:2023-03-18 21:3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年习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年习俗

篇1

傣族新年习俗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心中的祝福。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文泼水是对长者,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水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头迎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越感到高兴。

篇2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

瑶族——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汉族——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平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

瑶族——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琴,吹洞箫。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假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篇3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4、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5、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象征着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篇4

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中能够看出,我国学生整体的体质状况较差,同往期对比能够发现,学生的肺活量、柔韧性、耐力都有极大的下降趋势;学生肥胖的趋势也明显上升,而且基本已经替代了营养不良,成为当前学生最突出的健康问题。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导致肺活量降低、耐力下降以及肥胖问题的最终的原因就是学生运动、劳动较少,不仅包括学校场地较小、学习紧张等问题,还包括学生自身的问题,目前多为独生子女加强,从小受到家长和学校的溺爱,怕苦怕累已经成为常见的详细;还有一些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没有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除此之外,人们的生活水平同以前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食物的热量和脂肪都很高,过度的摄入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增加了学生肥胖的趋势。

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首先我们要明确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志:(1)从人格上讲,具备心理健康的人,人格一定是完整的,具有健康的情绪,并且自我感觉比较好,通常在生活中常见的是积极情绪要多于消极的情绪,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对于这样的人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并且能够做到平衡、自爱和自信等,这才是心理健康的人。(2)当一个人身处险境的时候,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拥有充分的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中能够持有和谐的态度,能够友好的与周围的人相处,并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和喜欢。(3)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并在实践活动中坚持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着。在分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得知,其中的性格、情绪、人际关系、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等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比较容易出现各种情绪,如:不安感、急躁感以及孤独感等,这都是不完善心理的突出表现。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由于自身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较容易出现厌学等消极情绪的出现,这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加以关注,多学生的思想进行积极的疏导。网络信息的发展,一方面为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提供更好的平台,但是另一方面也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成为青少年发泄情绪的重要工具,也是青少年心理扭曲的直接导火线,所以说在网络信息发展的大背景下,青少年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强化网络管理的途径

(一)政府应加大网络监管的立法、执法力度,净化网络空间

现阶段我国出台了一些法律对于约束网络运行具有显示意义,如《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制定和实施为相应监管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据此,在网吧管理方面,相关部门人员需切实加强力度,做好不良网吧的整顿和肃清工作,除此之外,司法部门也应当积极融入到网络管理之中,针对现行网络情况进行法律探索。对于网络上恶意散布不良信息的人需依法予以惩治,从源头上杜绝不良网络信息,防止其给青少年带来精神侵蚀。

(二)加强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网吧经营者素质

网络作为利弊共同体,其给未成年人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因素之一是部分网吧运营问题。有些网吧无视法律法规要求,恶性违规运营,会在很大程度上给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带来可能。对此,相关部门需加强对网吧的规范,约束其经营行为,确保未成年人依靠互联网所获信息安全。日常规范中注重对网吧经营者开展教育,以提高其道德素质。

(三)重视学校教育

篇5

[关键词] 心肺复苏;老年人;电除颤;心跳骤停

[中图分类号] R605.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c)-0088-03

呼吸心跳骤停在患有重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中较为常见,是急诊科医师常常要面对的急症之一,最基本的救治方法即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随着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问世[1-3],医务人员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的救治更加规范,但心肺复苏患者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心脏停跳5 min即对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伤,并且在很短时间内造成机体内环境紊乱,因此心肺复苏必须争分夺秒,尽快建立血液循环,保证重要器官和组织氧气供应,减少后遗症[4-5]。老年患者的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本研究就肾上腺素用量、开始心肺复苏的时间、进行电除颤的时间、呼吸心跳骤停基础病因及其发生的地点这几个常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这几个因素对老年人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院内或是院外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老年患者186例,男97例,女89例;年龄65~78岁,平均(72.8±2.1)岁;其中呼吸心跳骤停病因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者53例,呼吸系统疾病者27例,脑血管意外者11例,肿瘤晚期者9例,未知原因猝死者59例,其他原因者27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者82例,院外发生者104例。所有患者均无CPR禁忌证。

1.2 实施心肺复苏的方法

所有患者在诊断为呼吸心跳骤停即刻便开始胸外心脏按压,确定患者口腔内无异物后选择剑突上两横指处为按压点,按压幅度约为5 cm,按压的频率为100次/min,在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助手可行气管插管进行人工通气,以见到胸部起伏为通气有效,按压与通气比为30∶2。需要除颤的仅给予1次电击除颤,电击后立刻做5组完整的胸外心脏按压再观察患者心律。根据患者情况注射相应剂量的肾上腺素。

1.3 复苏成功标准

老年患者在经过CPR后恢复正常的自主心律,血压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出现以上者视为复苏成功。

1.4 观察指标

以老年患者复苏成功与否进行分组,记录各自的肾上腺素用量和两者间的差异,患者开始进行CPR的时间;以电击除颤时间不同分组,记录8 min内和8 min后进行电击除颤并复苏成功的比例;以病因不同分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以院内和院外分组,两组间患者复苏成功率的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肾上腺素用量及复苏开始时间的比较

本研究中186例老年患者中复苏成功者36例(19.35%)。以复苏成功与否进行分组,成功复苏者应用肾上腺素的量为0~18 mg,平均为(5.8±1.2)mg;复苏未成功者应用肾上腺素的量为0~22 mg,平均为(6.7±1.0)mg,两组间药物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复苏成功的36例患者中,呼吸心跳停止后即刻进行CPR者有29例,5 min内进行的有4例,5~10 min内进行的有3例;复苏未成功的150例患者中,呼吸心跳停止后即刻进行CPR者有16例,5 min内进行的有9例,5~10 min内进行的有21例,10 min后进行的有104例。见表1。

2.2 两组成功率比较

在所有患者中有131例患者接受了电击除颤治疗,其中8 min前进行的有68例,成功者为14例,成功率为20.6%;8 min后进行的有63例,成功者为5例,成功率为7.9%。前者成功率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2.3 不同病因CPR成功率比较

老年呼吸心跳骤停者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未知原因造成的猝死居多,在本研究中可占所有患者的60.2%,不同原因所致者的复苏成功率不同,其中心血管系统疾病所致者的复苏成功率为41.5%,其他都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心肺复苏至今仍然是世界全科急救医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成功率的高低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6-8]。在本研究可以发现,老年患者CPR的成功率主要与患者CPR开始时间、电击除颤时机和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等因素有关。患者CPR开始时间和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这两个因素其实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一般于院前接受CPR的患者其CPR开始时间一般较晚,机体各器官由于缺血时间较长,致使病死率增加。在本组资料中还可以发现,虽然不同病因者间复苏成功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因心血管系统疾病所致的呼吸心跳骤停者其CPR成功率较高。据有关研究发现[9-11],在未知原因猝死的患者中经死后尸检可发现,很大比例是心血管系统疾病。

随着社会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应在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保健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全民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使得老年患者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可以及时接受CPR,降低老年患者的病死率。据李文涛等[12]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只有一小部分的人接受过CPR培训,使老年患者并不能及时得到救治。而在以上的研究中可发现,CPR成功率主要与CPR开始时间有关,因此,对全民进行CPR教育与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老年患者常患有基础疾病,使得其CPR与其他年龄人群又有很多的不同。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胸骨和肋骨骨折发生率也会增加[13-15]。所以提高CPR的质量和有效性是必不可少的,要保证施救人员用力和快速地进行按压,按压频率不可低于100次/min,并且不可因为急于按压而是胸廓未完全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dcitaton, ILOR (2005).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PR & ECC science with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J]. Circulation,2005,112(22):29.

[2] Americal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ur Care [J]. Currents in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2008,16(4):1-28.

[3] 沈洪,蒋健.中国心肺复苏关注的问题——回顾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的修订[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4):193-194.

[4] 田昕,毛小媛,陶杰,等.急诊科老年人心肺复苏40例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4):305.

[5] 李汉高,王清秀,刘瑜,等.氨茶碱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对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25):44-46.

[6] 杨露.老年人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5):129.

[7] 李春盛,杨铁成.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一)[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3):278-280.

[8] 张俊梅,霍霞.老年人心肺复苏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2):136-138.

[9] 张川,沈洪.91例老年人心肺复苏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0,20(8):469.

[10] 唐明莉,张长太,汤道雄,等.老年人急诊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7):84-85.

[11] 胡文辉.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9):1352-1353.

[12] 李文涛,安力彬,殷欣,等.老年人心肺复苏认知现状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553-3554.

[13] 梅勇,张劲松.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3):185-188.

[14] Luz Rentero M, Carbonell C, Casillas M, et al. Risk factors for 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beteen 50 and 65 years of age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 in Spain: a questionnaire [J]. Open Rheumatol J,2008,2:58-63.

篇6

【关键词】 心理障碍;青少年;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 分析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将300例青少年心理障碍求诊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采用自编青少年心理障碍调查表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评定分析。 结果 300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中女性193例(64.33%),男性107例(35.67%);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不听话,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兴趣等;心理障碍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16a增高比率更显著。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管教方式粗暴、家庭关系不融洽、缺乏沟通、居住地社会风气恶劣及青少年业余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是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早期的心理干预,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尤为重要。

【关键词】 心理障碍;青少年;危险因素

An analysis on risk factors of mental disorders in teenager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mental disorders in teenagers. Methods 300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in teenagers were assessed by selfmade questionnaire and the Logistic multiple regression. Results Among the 300 patients, the female wer 193(6433%) and male 107(3567%); the main clim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low spirits, inobedience, anxiety, pergence of attention and onointeresting etc; incidence rates of mental disorders were higher along with ageing, especially above 16 years old. The main risk factors were rough family teaching, faily member relation tension, absence of communication, bad social climate in living place,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Conclusion Early psychointerven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improving mental health in teenagers.

【Keywords】 Mental disorders; teenagers; risk factor

青少年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以性成熟为其生理基础,通常也被称作青春期。青少年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快速而不稳定,易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又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机中的十年"。国内有报道显示,青少年多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及品行问题到精神科咨询。为进一步探讨影响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作者对我院心理咨询科青少年咨询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1998~2003年4月我院"青少年心理咨询治疗登记表"中的300例青少年咨询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7例,女性193例,年龄11~20a,平均15.77±1.71a。

1.2 方法 采用自编青少年心理障碍调查表对资料进行测评。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300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中焦虑131例(43.67%),注意力不集中173例(57.67%),多动104例(34.67%),恐惧32例(10.67%),情绪低落(218)(72.67%),睡眠障碍52例(17.33%),烦恼93例(31%),缺乏兴趣128例(42.67%),不听话145例(48.33%),骂人42例(14%),易激惹107例(35.67%),说谎93(31%),逃学27例(9%),孤独感78例(26%)。以情绪低落、不听话、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兴趣等因子较多见。

2.2不同年龄心理障碍发生率 11a6例(2%),12a10例(3.3%),13a12例(4.0%),14a11例(3.7%),15a18例(6%),16a23例(7.67%),17a35例(11.67%),18a49例(16.33%),19a64例(21.33%),20a72例(24%)。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障碍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16a增高比率更显著。2.3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以咨询者父母受教育程度、婚姻、经济状况、教育方式、无时间与子女沟通、居住地社会风气及青少年业余活动等9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在d=0.05水平上有5个被选入回归方式,详见表1。

表1 心理障碍危险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略)

注:Bi(回归系数),SEBi(回归系数标准误),STDBi(标准回归系数),OR(相对危险度)

表1显示: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教育粗暴、家庭关系不融洽、居住地区社会风气恶劣、业余沉迷电脑游戏、无时间与子女沟通等。

3 讨论

有关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家庭关系不融洽、父母离异、不良的教育方式、居住地区社会风气恶劣是引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1~3]。本研究显示,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教育粗暴、家庭关系不融洽、无时间与子女沟通、居住地社会风气恶劣等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1)青少年心理障碍女性为多(193,64.33%)。这反映当前我国女性青少年性格大多温顺,遇到应激,易产生心理问题。提示:对女性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干预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2)家庭经常发生冲突、居住地区社会风气恶劣与青少年心理障碍明显相关。这可能与青少年身处恶劣环境,易受环境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3)青少年业余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也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高发因素。这可能与青少年学习任务重,玩电脑游戏无疑影响休息、睡眠,导致大脑疲劳过度,易产生心理问题。此结论与齐小强等[4]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关于父母文化程度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关系,本资料显示:父母文化程度与青少年心理障碍没有必然的联系。与有关报道[5]结果不一致。

综上所述,防范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是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张明圆教授指出[6]:精神卫生属于大卫生,绝非卫生系统单枪匹马所能胜任,需要社会的支持。据此,笔者认为,干预青少年心理问题,必须全方位启动相关机制,特别是家长、教师,更应重视青少年的个性及道德品质的培养,积极矫正青少年的行为偏差,确保青少年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志雄.儿童心理卫生的有关因素初探[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6):359

[2]尤三力,吴佩芳,俞琳,等.深圳地区少儿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初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3):163

[3]蔡小兰.少年儿童心理障碍病因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4):361

[4]齐小强,王华,汪英,等.高中生睡眠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3):191

[5]陈家麟.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127

篇7

[关键词]青少年 篮球运动 心理素质 自我调节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111-01

篮球运动是一项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目,运动员既要全面掌握技术和战术,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赛过程具有很高的对抗性、复杂多样性。除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外,心理素质也影响着比赛的结果。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已有技战术水平。伴随着运动员自身攻防技术的提高,时刻需要运动员在日益激烈的最后关头做出关键投篮。因此,要想获取比赛胜利,就需要扎实过硬的技战术能力和稳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独立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平时的训练比赛过程中研究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进行研究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综合法、实地观察法等方法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一)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

1.竞赛类型和规模。竞赛级别越高,规模越大,运动员的比赛情绪就越高涨。因为重要的比赛会激起运动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队员们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夺取胜利而努力。相反,小级别的比赛不易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一般。

2.参赛双方实力对比及参赛动机选择。如果双方实力悬殊时,比赛形成一边倒的局面,运动员情绪就不高涨。当双方势均力敌,比分胶着,并且接近比赛尾声时,运动员的情绪体验就会达到最大程度,在双方激烈的拼抢对抗中,注意力会格外集中。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性质不同,会随着比赛的进程产生不同性质的情绪体验并最终影响比赛成绩。

3.外部因素干扰。比赛的结果,不仅受到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制约,同时还受到诸如天气、场地、观众和裁判等外部环境条件的干扰,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情绪活动,间接地影响了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成型,造成运动水平发挥失常。

(二)克服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素质障碍的训练方法

1.针对性模拟比赛训练。模拟训练法是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模仿重大比赛中对手的主要特征,安排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进行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通过资料收集获得对手详细信息,科学合理分析对手的技战术打法特点和比赛风格,有针对性地训练,逐步培养运动员百折不挠、积极比赛的毅力。

2.切实加强全方位技战术训练。扎实稳定高超的技战术水平,能够增强运动员渴望胜利的信心。在训练中加强针对发球、传球、投篮、防守等细节必需的运动技能进行反复练习,提升技战术创新研究,不断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教练员要在赛前认真分析双方的技战术特点,运用积极性语言鼓励队员,坚定取胜的信心。赛前准备过程教练员还要充分考虑到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不利局面一旦出现,教练员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持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状态,做到临危不惧,应对自如。

3.提高运动员自我调控能力。随着国际篮联新规则的不断演化推出,篮球比赛呈现出拼抢对抗日益激烈的特点,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要承受众多的心理压力。教练员既要注意技战术系列的训练,还要不断给队员贯彻一些缓解和调控心理压力的技能方法。如自我呼吸调节法、目标转移法、心理想象调节法等。要努力让运动员及时迅速地把心理训练中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比赛中,从而保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战术水平。

4.抓好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因此,教练员要在比赛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采用激励性语言鼓舞队员。当场上队员出现失误时,教练员应根据场上情况及时暂停或换人,把自己的战术意图贯彻给每一个队员,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增强队员取胜的欲望。

三、结论与建议

随着篮球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科学合理有效地调整心理状态,对比赛的成绩发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运动训练发展和竞技比赛要求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还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此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既要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训练,还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及赛前赛中心理调节,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8月.

篇8

关键词:三网融合;媒介融合;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3007206

“平台”是信息传播数字化、网络化过程中绕不开的核心概念。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平台”的研究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三个学科视角:

理工类学科从技术的角度来界定和研究“平台”,中心词定位于“系统”和“服务”。比如有:高科技平台是一种由多个相互依赖的部件组成的不断发展的系统,构成平台的每一个部件都可能被独自创新\[1\](P2);人们通常将支撑组件生存的容器、组件间的协作规则以及一系列由可复用组件技术实现的服务合称为“平台”\[2\]。

经济学对“平台”的定义则是从市场交换的角度,中心词定位于“市场”。徐晋认为,平台实质上是一种交易空间或场所,可以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也可以存在于虚拟网络空间,该空间引导或促成双方或多方客户之间的交易,并且通过收取恰当的费用而努力吸引交易各方使用该空间或场所,最终追求收益最大化\[3\](P1)。

在管理学领域,对“平台”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和企业关系的角度,中心定位词是“商业能力”。商业化平台实质上是指一系列商业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建立、连接、扩展其他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与各种需求关系进行匹配。商业平台包含三个独特要素:管理规则和管理角色、蓝图和界面的标准、整合能力\[4\](P24-25)。

这些学科的平台研究对于信息传播领域的平台理论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足以解释和指导信息传播产业中的平台实践。早在1995年,尼葛洛庞蒂就指出,数字化生存是生存和活动于现实社会的人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不过,这个平台是借助于“数字化”构造,虽是虚拟,但却是真实而非想象的,是一种“真实的”虚拟空间\[5\](P52)。近年,部分研究新媒体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的学者也开始使用“平台”的概念和视角去解释相关的产业现象。赵子忠指出:“内容产业的产品系统将素材以及原创进行数字化,建立强大的内容产品数据库。依托于原有的素材和原创,从事数码内容产品的开发和集成,我们通常将这样的组织结构称为平台。”\[6\](P19)王薇对“家庭信息平台”的界定是“基于数字电视系统,以家庭用户信息数据库和数字内容库为基础的,为家庭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以满足家庭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其核心是可控的实时互动的家庭信息的获取及处理”\[7\]。张豪对“个人信息平台”的界定是以满足个人信息需求为目标,以个人信息服务技术体系为标志,以数据库体系为运营核心,实现海量信息需求与海量信息供给精准适配的系统\[8\]。 周滢对“内容平台”的界定是“数字传播时代的媒体,是以数字多媒体内容为核心,建立在软硬件系统环境之上的新媒介,是数字内容及其所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总称”\[9\]。 以上这些信息平台的研究主要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而且基本上沿用了理工类学科的“系统”、“数据库”的概念。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月第12卷第3期 谷 虹:信息平台的概念、结构及三大基本要素 近年来,三网融合带来的产业融合与全面转型,使得“平台”成为与信息相关的各大产业实践、政策文件中的高频词汇之一。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建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四大平台”的数字电视产业布局,即由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和监管平台共同组建的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新体系。之后,在国务院制定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平台”和“信息平台”几乎成为与信息相关的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主题词和关键字。当“平台”概念在三网融合的产业转型进程中被再次提及并成为关键词后,我们认为,在信息传播学科的框架下,“平台”需要一个更为严谨、规范的概念,使它能够很好地体现各类“信息平台”的共通性、信息类平台的特殊性以及从传播学视角去研究平台的独特性。

一、信息平台的核心概念

从购物商场到信用卡,从房屋中介到网络分类广告,平台的服务领域推陈出新;从CPU到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从路由器到网络运营系统,从搜索引擎到淘宝电子商务,信息领域的平台也在不断演进。我们在这些形态各异、功能万千的具象化的平台之中抽象出关于“信息平台”的一般概念:

信息平台就是建立在海量端点和通用介质基础上的交互空间,它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机制促进海量端点之间的协作与交互。

(一)从线性传播、星型传播到网络传播再到平台传播

上述对“信息平台”的界定是建立在对传统信息传播模式颠覆的基础上的。按照信息端点之间的传播路径,通常有两种最典型的传播模式:一种是“一对一”的线性传播,即以电信为代表的点对点的、对称的传播模式。在这种传播模式下,信息端点之间有很强的交互性,但是由于范围和速度的限制,传播效率不高,影响力非常有限(如图1所示)。

图1 “一对一”线性传播模式

另一种是“一对多”的星形传播,即以广播电视、报业等传统媒体为代表的点向面的、非对称的传播模式。在这种传播模式下,由一个信息发送中心向匿名的、广泛的信息端点单向传送信息。这种传播模式在传播范围和速度上有很强的效率优势,但是交互性差(如图2所示)。

图2 “一对多”星型传播模式

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推动下,出现了网络传播和平台传播。它们都是信息资源无限化和碎片化状态下的传播模式,需要无所不在的、能够把海量信息端点联系起来的网络作为支撑,涵盖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几种传播模式,最终叠加成“多对多”的传播状态。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本质区别,这使得只有平台传播而非网络传播才是丰裕状态下真正能够进行信息运营的有效模式。

图3 “多对多”网络传播模式

如图3所示,在网络传播模式下,各个端点都与其周围的端点双向对接。信息从一个端点传递到另一个端点,有多种路径选择,需要经过多次传递和扩散,例如从A点B点,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但是每一次交互至少都要经过3个以上的链接点。网络传播模式带有双向性、不确定性、多角度和去中心化的特征。而在平台传播模式下,出现了一个平台中心端点,所有的信息端点都能与这个中心端点双向对接,这样信息从任何一个端点传递到另一个端点,只需要经过“O点”的中转就能够实现交互。除了承担聚集海量端点和中转的功能外,平台中心还能对各种交互信息进行分析、重组、匹配,实现高效率的定向传送(如图4所示)。

图4 “多对多”平台传播模式

(二)平台传播是数字网络时代最有效率的传播模式

网络传播是信息在原始状态下的自然扩散,平台模式则是网络状态下具有主体性的信息定向传播。重要的是,对于在一个无限化、碎片化状态下的信息传播而言,平台模式显然比网络模式更有效率。网络传播是去中心化的;而平台传播是在去中心化基础上的再中心化。网络传播是离散的,是对传统线性、星型模式的解构和颠覆;而平台传播是聚合的,是对传统线性、星型模式解构之后的重构。网络传播是不可控也不可运营的,而平台传播是可控可管可运营的。

用这个概念去解释互联网,我们会发现其传播的本质。互联网使得世界上的电脑联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从理论上说,任何一台电脑发出的信息最终都能够与所有电脑共享。然而,依靠网络最原始的联结和扩散机制,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其难度就犹如让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另一个指定的人。网络为端点之间的互连提供了基础,也正是网络的去中心化使得端点之间的对接效率大大降低。

现实中的互联网并不是这样的,它能够提供各种快捷、高效、精准的信息服务,几乎无所不能。原因在于,互联网上存在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信息平台。人们通过信息平台来使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是互联网运行的最基本结构。从本质上说,今天所认识和使用的高效的互联网,并不是原始的网络结构,而是一个多样化多层次的平台结构。互联网是最大的基础平台,它聚合了海量的应用平台和海量的用户。QQ、淘宝、网易邮箱和百度等信息平台都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机制,为网络状态下的海量端点之间的效率匹配提供了支持,平台是海量端点间的交互中心。

由此可见,互联网的组织方式并非网状的,而是以平台的方式聚合的。平台传播而非网络传播,才是互联网最真实存在和运行的模式。网络只是为“多对多”的交互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而只有“平台”的出现才真正解决了海量端点间的效率匹配和交互的问题,并使其真正成为可以运作的现实。

二、信息平台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信息平台的定义,除了揭示信息在平台模式下的交互状态以外,还揭示了平台的深层构造——其中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海量端点——规模要素

信息平台出现的背景是资源禀赋的无限丰裕,传统的线性封闭链条分崩离析,释放出海量的资源,并以碎片化的端点和组件的形态存在。如果在传播模式层面讨论平台,这时的海量端点就是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的总和。如果在产业的层面讨论平台,这时的海量端点就是庞大而离散的生产和需求,包括信息生产者、信息消费者以及生产兼消费者①(Prosumer),是需求力规模经济和供给力规模经济的直观体现。如果在计算机技术层面讨论平台,这时的海量端点就是各种应用程序、组件的总和。海量端点是平台的规模要素,规模化是平台运行的先决条件。

无论海量端点具体指代什么,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数量庞大且具有潜在的网络效应。海量是无限化和碎片化在数量上的表征。网络效应,也称网络外部性,则显示这些海量端点之间具有相互连接、交互、交易以及协作的潜在需求,而且这种需求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和利益溢出,并随着接入端点规模的扩大呈现几何级的增长。网络效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网络价值随着连接到该网络上的人数的平方成正比\[10\](P75-76)。

第二个特点是简单。终端的简单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在IT领域,随着软硬件一体化的解体和云计算的提出,未来的信息终端(无论是个人电脑、数字电视还是手机、手持阅读器等)将全面走向简单化,所有的功能和应用都将转移到网络上,通过平台进行集成和整合,而终端只需支撑最基本的运行以及提供网络连接。个人电脑也正从过去不断“增负”的阶段走向逐步“减负”的阶段,上网本和平板电脑的兴起就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个特点是独立。虽然海量端点周围都存在着有形或者无形的网络,虽然它们必须与特定的平台中心相连并且通过其发生交互,但是对于某个具体的端点来说,它是能够自主地决定是否需要和接收信息,能够自主地发出进行信息交换和处理的请求,因此它具有活动和选择的独立性。

第四个特点是活跃。海量端点间潜在的网络效应能否转变为现实的价值,取决于端点间以及端点与平台中心之间的交互频率。交互频率越高,端点的活跃度也就越高,信息平台的价值也就越大。

(二)通用介质——网络要素

通用介质是把海量端点连结起来的网络要素,它是平台机制得以运行的基础。通用介质可以是一个物理传输网络,可以是一种通用接口,一套标准,一组数据……总之,通用介质的作用在于使海量端点得以连结,形成物理的、虚拟的或者虚实兼备的网络。在这里,网络是指把海量端点连结起来的链路。“根据链路形态来划分,物理网络(Physical Network)是通过具体网管、网路连接起来的网络,虚拟网络(Virtual Network)是通过无形的界面标准连接起来的网络”\[10\](P72)。通用介质解决的是海量端点间互联互通的问题和标准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千差万别的端点才能够实现交互。

从信息传播类产业的层面来讨论平台,通用介质包括数字技术、物理传输网络和网络通用传输协议。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形态可以转化成“01”编码,这解决了信息的标准化问题,这是虚拟网络的形成;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又使得这种以“01”通用编码的信息能够实现无障碍传播和交互,这解决了端点的互联互通问题,这是物理网络的形成。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平台来说,“通用介质”可能不止一种而是几种。

(三)交互空间——效率要素

信息平台定义的中心词是“交互空间”,它是平台结构中最核心的要素,交互也是平台最核心的功能。通用介质解决的是海量端点如何更有效率地接入的问题,而交互空间本身要解决的则是如何促使已经接入的海量端点能够最有效率地互动,并对尚未接入的海量端点产生巨大的持续的吸引力。交互效率的高低是平台核心能力的集中体现。

与通用介质形成的网络一样,交互空间可以是物理的实体,可以是虚拟的,也可以是虚实结合的。一般来说,交互空间有三个组成部分,各自对应三个层面的任务:最内层的是决定海量端点按照什么方式进行交互的“规则和机制”,这是交互空间的基因内核。中间是控制和运算,通常表现为一个后台的操作系统、一个数据库或者一个管理组织架构,这是交互空间的中枢神经。最外层是形态和应用,这是交互空间与海量端点直接对接的部分,也是交互空间在实体上的呈现形式和运作形态,通常表现为一个产品、一个应用界面或者一个物理空间。事实上,并非要同时拥有这三个部分才能构成完整的交互空间,很多信息平台并没有最外层的实体形态,而只需要抽象的规则机制以及虚拟的控制中心就能够运行,这就是物理交互空间和虚拟交互空间的区别所在。

(四)三大要素的相互关系

要构建一个信息平台,海量端点、通用介质和交互空间三者缺一不可(如图5所示)。由海量端点和通用介质形成的规模网络是交互的基础,而交互空间才是平台的核心结构。信息平台本质上是一个势力范围和场域的概念。从海量端点到通用介质再到交互空间,随着越来越往中心区域靠近,信息平台系统对其的控制力也由弱渐强,三者在平台系统中的地位由边缘转变到核心。对于信息平台来说,端点是不能控制的,海量端点与信息平台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信息平台需要通过各种努力把其吸引在周围。交互空间是信息平台本体,也是控制力最强的中心。中间的通用介质是灰色地带,既可以由信息平台控制、拥有或规定,也可以独立于信息平台。

图5 信息平台结构图三、一个信息平台的典型案例:

苹果iPhone 苹果iPhone手机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平台,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手机的商业规则和产业结构,还将势力从互联网IT技术产业延伸到电信业和传媒业的领域。事实上,苹果手机平台是技术平台和商业平台的结合。按照我们对信息平台的定义,苹果手机平台的构成包括(如图6所示):

图6 苹果iPhone手机平台的结构

海量端点是苹果手机的使用者、应用程序开发者、内容提供商、广告商、外接设备生产商等,他们是数量庞大、分散多变而且参差不齐的个人和机构。他们存在着相互连接、交互、交易以及协作的潜在需求:手机使用者希望自由选择尽可能多种多样的个性化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开发者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消费市场,内容提供商和广告商希望自己的信息能够尽可能多地呈现在受众眼前……

通用介质包括数字技术、物理传输网络和网络通用传输协议,而后两者事实上是相关联的,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可以由不同的技术和标准来实现,例如在我国通过与中国联通的合作运行在WCDMA网络上。

交互空间比较复杂。首先,“规则和机制”一方面指技术协作的规则,包括苹果要划定的技术疆界,哪些技术是封闭性的,哪些技术是向外界开放的,哪些是自身确立的新的技术规范,哪些是业界已经选择的技术标准,这些规则和机制的确立能够为不同组件间的无缝交互、多元化应用程序的协同运行以及多种网络协议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指商业协作的规则,是苹果为促进苹果手机的使用者、应用程序开发者、内容提供商、广告商、外接设备生产商等之间的交互所制定的商业规则。

其次,苹果手机平台的“控制和运算”层面也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具有精密内核、强大运算能力以及绚丽多彩的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MacOS X,这是技术协作规则的具体体现。其二是APPLE STORE苹果在线应用商店、APPLE ITUNES苹果在线音乐下载商店庞大的数据处理交换系统以及后台数据库,它们是这个苹果手机平台商业生态系统的控制中心,执行着苹果手机平台上关于商业协作的各种规则机制。

再次,“形态和应用”就是我们最容易接触到的苹果iPhone手机的实体、APPLE STORE苹果在线应用商店的网站、APPLE ITUNES苹果在线音乐下载商店网站、APPLE ITUNES应用程序等等这些友好的用户界面。

四、关于信息平台的两个误解

(一)误解一:网络就是信息平台,控制了网络就掌握了融合产业的主导权

由通用介质构建的实体网络或虚拟网络是信息平台建立的基础,但这些网络常常被误认为是信息平台本身,甚至有观点认为,控制了网络就控制了信息平台,掌握了融合产业的主导权,由此得出“渠道为王”的结论。长期以来,这种观点和战略导向在传统电信企业和广电网络运营企业中获得广泛认同,由此展开了基础网络层面的“军备竞赛”\[11\]。 然而,这种观念在逻辑上犯了把必要条件当成了充分条件的错误,其致命之处在于,使企业对于“通用介质”或网络形成的竞争壁垒过于自信,把企业竞争的筹码过多地压在网络要素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交互空间的构建。等到其他互联网企业依靠交互空间这个看不见的引擎成功拉动庞大的市场需求并逐步构建起活跃的商业价值网络的时候,传统电信、广电的网络运营企业回过头来再想建立平台,就难以企及了。谷歌、苹果既不拥有固定网络,也不拥有移动网络,但是他们却能牵动世界各国网络运营商的利益脉搏,甚至在商业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他们才是真正从全球的角度建立了以自己为中心的信息平台系统以及围绕这个信息平台系统的企业价值网络。IT企业与传统电信广电企业的差异,就在于前者建立的是信息平台,而后者是典型的渠道思维。

把网络投资和渠道控制作为未来融合产业竞争的筹码是非常危险的,不仅在于这是一场技术和资本的豪门赌博,更是无法适应未来融合产业的竞争法则。第一,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发展,“通用介质”之一的物理网络(无论是固网还是移动网)资源趋向无限化,多种产业背景的市场主体通过不同的技术建立异质同构的物理网络系统,竞争必然导致该领域的效率提升、利润降低。第二,从产业的长期发展来看,“通用介质”的终极意义,就是提供一种基础环境,如阳光、空气一样,是难以盈利的。无论是作为通用技术、通用接口或者通用网络,“通用介质”及其形成的网络都难以建立有效的盈利模式,也难以维持持久的利润成长空间。而只有建立在差异性基础上的、以有边界的“互动空间”为核心的信息平台,才使得一切商业层面的活动得以运作。第三,信息平台最核心的部分是“交互空间”,至于这个“交互空间”运行在哪种技术的物理网络上,是没有规定性的。事实上,信息平台根本不必与特定的网络绑定,它可以同时运营在不同的几个物理网络上,例如腾讯QQ、新浪微博既有基于个人电脑的客户端,又有基于手机的客户端,可以通过电信宽带网络、广电宽带网络、无线WiFi、3G移动网络提供服务。

(二)误解二:把交互空间的形式和应用看成信息平台的全部

信息平台的核心要素是交互空间,但往往人们往往只看到最外层的形式和应用,以为这就是信息平台的全部。

人们往往认为苹果iPhone手机的成功是手机设计的成功,由此得出“终端为王”的结论,只要控制了终端就拥有了信息平台。我们并不否认苹果手机人性化的设计、强大的功能以及友好的用户体验,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这种对于苹果手机本身的喜好也能够引发群体模仿和追随,由此形成虚拟的消费者网络,使用苹果手机的人被归属于同一个社会文化团体而获得认同感。这种网络效应是建立在传统商业模式基础上的,属于直接网络效应的范畴。

然而,仅仅凭借这一点只能使苹果iPhone手机成为一个出色的产品,而不足以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产品。它的伟大之处在于隐藏在手机里的操作系统MacOS X,APPLE STORE苹果在线应用商店、APPLE ITUNES苹果在线音乐下载商店庞大的数据处理交换系统以及后台数据库,它们分别是最深层的技术规则和商业机制的具体体现。这些系统和机制使得这款手机具有非凡的市场号召力,就像一块磁石,把社会上的闲散资源和力量吸聚在周围,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这些才是苹果iPhone手机平台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难以复制和模仿的部分。没有这些系统、数据库以及规则作为支撑,苹果iPhone手机硬件即使设计得再时尚、技术再尖端,也只是一个产品而已。这些隐藏在背后的系统、数据库和运算中心,就像给苹果iPhone手机安装了一个个看不见的动力引擎,为苹果的商业系统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苹果iPhone手机成为其平台的实体形式,但是苹果手机的平台绝不是手机本身,产品是死的,背后的商业生态才是活的,而平台的机制及其具体实现才是企业得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的武器。

参考文献:

[1] \[美\]安娜贝拉?加威尔,迈克尔?库苏麦诺.平台领导:英特尔、微软和思科如何推行行业创新\[M\].袁申国,刘兰凤,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7.

\[2\] 庄恩贵.基于平台思想的多单元系统构筑法\[J\].软件世界,2005,(7).

\[3\] 徐晋.平台经济学:平台竞争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 \[美\]琳达?S?桑福德,戴夫?泰勒.开放性成长——商业大趋势: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M\].刘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5\] \[美\]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6\] 赵子忠.内容产业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7\] 黄升民,王薇.家庭信息平台:数字电视运营模式新突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8\] 张豪.个人信息平台研究\[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09.

\[9\] 周滢.内容平台:内容王国的再建构\[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10.

\[10\]朱彤.网络效应经济理论:ICT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黄升民,谷虹.数字媒体时代的平台建构与竞争\[J\].现代传播,2009,(5).

(责任编辑 刘传红)第12卷第3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2 No3

篇9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青年教师 心理特征 成因 对策

一、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一)时代心理特征 1.开放的思想。当代青年教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目击者,他们知识面广、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掌握有关的新学科、新技术知识,他们思维敏捷,有强于老一代的开放意识和变革愿望。

2.自主的行为。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较高,有较强的能力。他们个体劳动的特性,使得他们独立工作意识、自主行动意识显著增强。

3.较高的期望。青年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他们在工作上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希望起骨干作用,并取得显著成绩。

(二)年龄心理特征1.心理尚不成熟,情绪容易波动。青年教师还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锻炼,教学科研工作常使他们感到压力大、困难多,再加上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满腔热情可能一下子会变得心灰意冷。 2.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基本训练。高校青年教师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但由于他们经历的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受教育过程,对于教学科研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侧重于攻读更高的学位,忽视教学科研实践性环节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三)矛盾心理特征 1.社会责任感与政治淡漠感的矛盾。从整体上看,高校青年教师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精神,他们以社会、民族、国家大事的参与者的姿态活跃在高校校园中。 2.工作主体性与行为被动性的矛盾。青年教师已经成了高等职业院校的主体,他们也时常因为种种原因,工作消极被动,不愿意挑重担,不愿意承担更多的社会工作。

3.积极进取心与消极名利心的矛盾。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处于跨世纪的历史时期,宏伟而艰巨的目标激励他们为之奋斗,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进取心。

4.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青年教师原有的期望与设想可能与后来的现实不符,当他们开始以教师身份接触社会时,过去的设想与行为习惯难免与现实发生矛盾,出现自我认同的混乱和行为趋向的不协调。

5.教师职业与青年人心理状态的矛盾。如果青年教师完全表现出青年人的特点,不注重教师的行为准则,或者只注重教师的形象而放弃青年人的个性,都会影响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特征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1.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被充分肯定。这一方面大大增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容易导致个人、功利、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流行。

2.教育实践中的功利化倾向误导了青年教师的心理发展。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相当程度上仅仅是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具性人才,却忽视了造就全面发展的公民,这就是教育实践的功利化倾向。

(二)学校因素1.缺乏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不少学校对待青年教师的基本态度是重使用、轻培训,重科学素质、轻人文素质,重业务能力提高、轻职业道德培养。青年教师的成长处于放任自流的无序状态。

2.思想道德教育满足不了青年教师的实际需要。大部分学校对青年教师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还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对青年教师的内心世界和道德追求缺乏深入的研究。

3.高等职业院校对青年教师的价值导向存在偏差。在与青年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级评优、职称评定、申报项目基金、出国选拔等规定中,过多地强化学历层次、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的数量和刊物的等级等,而把个人的工作态度、思想表现、教书育人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软要求。(三)自身因素1.青年教师自身经历的影响。优越的成长环境使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缺少艰苦奋斗精神,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力薄弱。另外,中学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造成青年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较弱的人文修养使得青年教师难以从历史、文化、社会的大视野中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的地位和作用。

2.青年教师物质待遇低的影响。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极其有限,经济收入过低使他们产生一种不公平感,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的强烈反差带来青年教师的心理失衡。处于这样的境遇,有些青年教师难免情绪化,使他们在本职工作上投入的精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青年教师的心理自卑感。在人际关系上,青年教师身份低,不易被人重视,在竞争环境上论资排辈,青年教师难以脱颖而出,在生活环境上,困难多、办事难。职业理解与现实追求存在反差,奉献精神与功利意识存在反差,表现出缺乏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责任心和献身精神。

三、培养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素质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 1.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教育的科学研究。只有了解了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发展特点,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了解青年教师真正关心哪些问题,才能真正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只有研究青年教师思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富有吸引力。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青年教师思想认识发展的规律,重视教师的个体价值与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3.建立高等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教育的保障机制。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对于兼职和专门从事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建立继续学习和不断培训的制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4.坚持引导的原则。把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贯穿于日常各项工作过程中,时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把个人的成才与所在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用事业发展目标来激励青年教师;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业务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引导他们在业务实践中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不断体会创业与奉献的乐趣。(二)完善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机制,增强青年教师的敬业意识

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借鉴国外教师培养培训经验,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将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岗位轮训制度化。可以与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证制度结合起来,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青年教师所在学科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三)为青年教师成才创造条件,优化环境

从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到人际心理环境,都对个人的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学校应当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条件,以促进其迅速成才。青年教师知识面广,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思想开放,思维敏锐,独立性强,成才欲望强,自我期望高。对此,我们必须倍加爱护和鼓励。在现有条件下,不断改革人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工资制度、奖励制度等,形成一种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同时,还要从青年教师的住房、生活、恋爱、婚姻等各个方面,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其排除心理困难,让他们安心于教育事业,并专心在教学、科研工作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素质 网瘾 网络环境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网人数不断增加,其中31.8%属于18~24岁的青年,学生网民占整体网民的28.8%。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但是,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第二次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在全部被调查的30岁以下青少年网民中,网瘾人数为9.72%,男性青少年网瘾比例高出女性青少年7.18个百分点。大多数网瘾者存在交际不融洽的现象。

这组数据给了我们两点启示:第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积极的人生观,便捷、高质量的生活和学习途径的同时也深刻地负面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情况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网瘾的比例一直较高。因此,搞清网瘾成因是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重要一环。

网瘾成因研究成果及问题简述

关于网瘾成因已有不少的学者进行了探索,他们的看法大同小异。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从图1中归纳的几个方面来看,几乎已经涉及了青少年特别是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类别中,学者们就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青少年自身心理和知识的局限性与网瘾的关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网瘾的矫治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依据。

但是。纵观以往的网瘾成因研究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点启示:

点面结合不足。在已有的文献中,学者们主要将他们的研究点放在引起网瘾的具体因素上,而忽略了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因素对网瘾的影响大小及其深广度。或者有的学者论述到了,但比较薄弱,没有将其重要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比如刘敬轩在文章中列举了孩子产生网瘾的几类因素,但是他并没有将所分的几类因素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系统论述。

动静结合不足。在已有的文献中,学者们主要将他们的研究点放在时间的某一点上,通过广泛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再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进行研究,而缺乏从历时的角度上对调查的对象进行跟踪,特别是网瘾前期的跟踪。这种动态的变化的研究也许恰恰可以揭示网瘾的成因,而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人系统地做过。

源流关系不清。学者们在研究网瘾的成因时,一般将各个层次的因素综合在一起论述,缺乏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论上来说,客观决定主观,但是在如何决定。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多少步骤达到主观都存在一个源与流的问题。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最初诱因。而在这方面,学者们也鲜有涉及,从而使我们的研究处于一种模糊状态。

结合上面的述评,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克服存在的不足,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关系模式,并在此模式下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网瘾关系模式

青少年网瘾关系模式分为三个层次:环境因素、心理素质、网瘾行为。

环境因素是一个人生活的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决定一个人心理素质发展的方向和成因。心理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条件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发展水平。它包含了个人所有的具有定势性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活动结果。网瘾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LAD),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反映了人对网络过度的、稳定的和定向的依赖并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实际上就是网络在人心理状态和活动过程中非正常的凸显,反映了网络对人’心理素质的负面影响。

从哲学上来说,外因决定内因,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主要取决于环境对他的影响。尽管人的心理素质一部分来自先天基因,但是,正如《三字经》所述,善恶之心主要来自后天的培养,而环境是人的心理和行为触发之源。搞清了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也就解释了一个人行为表现的原因。网瘾作为人的一种心理行为,它的出现一定有其合理的环境。因此,在研究青少年网瘾行为时,我们把环境因素看成是最初的源。把心理素质看成是其作用的对象,而把网瘾行为看成是作用的结果。这三者之间构成了源与流的关系。

然而,这三个层次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还是有差异的。环境因素和心理素质之间是一种单向刺激的关系,而心理素质和网瘾行为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双向作用的关系。这是因为心理素质和网瘾均是一个模糊的量,反映的是一种能动的、可变化的心理性状,而不是一个绝对值。正是这种能动性和可变化性决定了人的心理素质和网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某一个点,并且使得这三个层次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运转的体系。

因此。我们在研究网瘾行为时要有一种系统的观点。既不可以割裂三个层次之间的依赖关系。也不可以割裂每个层次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受搞清系统运转的顺序,从源头做起,顺藤摸瓜,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思路下,我们提出了相互影响的关系模式:

在该模式中,我们理顺并整合了图(1)中的诸要素,使之成为一个结构紧密的系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1 图(1)中的主观因素或自身因素,学者们均将之看成和环境因素相对立的成分。而在本模式中我们将之看成是影响链条中的中间层,并不具有对立关系。

2 图(1)中的网瘾行为是主客观因素平行作用的结果,而本模式中强调三个层次的源与流关系。

3 图(2)模式中的箭头表示影响的方向。并且这种影响是一个量变而非顿变的动态过程。

4 图(2)是从面上来理顺我们的研究思路。而不是一个详细的研究规划图。因此,模式中的每一个点在具体研究时还要细化。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