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建设年范文

时间:2023-03-14 12:2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建设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层建设年

篇1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个统一’”的目标要求,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的工作思路,以提高基层干部职工素质为关键,以健全监管服务体制机制为重点,以加快信息化应用为支撑,以提高监管执法和服务发展效能为目的,全面推进基层工商机关和干部职责具体化、工作程序化、管理制度化、服务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为促进新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要通过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实现基层工商部门和干部职工工作观念转变、工作重点转移、干部队伍转型和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基层工作环境等目标。

二、主要内容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一是掀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紧紧围绕“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紧紧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及工商工作,找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努力破除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

二是加强基层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把创建文明机关作为今年基层作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切实搞好作风纪律整顿,抓好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诚信教育,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解决好部分干部中存在的群众观念不牢、工作作风不实、组织纪律性不强等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落实服务承诺、政务公开、社会监督、首办负责、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工商总局的“六项禁令”,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执法纪律;深入开展精神文明“青年文明号”和“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是大力开展宣传典型、学习先进活动。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好“基层建设年”活动。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取长补短,以推动“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扎实有效地开展。

2、强化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进基层法制建设和制度创新。要认真组织好《行政许可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培训,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实际,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促进职能到位。

二是广泛开展“学网、用网和管网”培训教育,促进基层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大对基层在市场巡查、食品和农资商品监管、广告监测、注册登记、“经济户口”和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打击传销、查处商业贿赂、完善12315维权网络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基层监管执法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要在进一步加强对有关业务系统整合、完善的同时,加大指导力度,推动新业务系统在基层的全面应用,实现业务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全力打造“数字工商”。大力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基础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干部职工驾驭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及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工作中,创新市场监管手段,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三是加强工商所长培训。抓好工商所长的培训教育工作,要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采取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到先进单位见习、由优秀所长传帮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工商所长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建立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工商所长队伍。

4、深化“五好工商所”创建活动,进一步掀起创建活动的新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把“基层建设年”活动的立足点牢牢确立在创建“五好工商所”上。明确创建“五好工商所”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和完善创建“五好工商所”活动的计划措施,推动创建活动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下去。

二是加大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升级,推进基层工作的网络化、规范化,进一步改善基层学习、工作、生活条件。要加强计划管理、经费管理,严格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报批程序,切实做到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基层建设上,不断改善基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5.进一步调整工商所设置,建立布局更加合理、完整有效的监管网络。按照按经济区域设置工商所和“小局大所”的原则,集中监管执法力量,形成完整有效的监管网络,发挥综合监管执法的职能和优势。

三、方法步骤

基层建设年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5月底前,要按照省、市局的部署和要求,逐级进行学习动员,制定开展活动的计划措施,明确任务要求,落实目标责任,扎扎实实把基层建设年活动引向深入。

2、实施阶段。5月-12月,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和分工,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其中,一些涉及面广、牵扯范围大的活动,分局相关部门统一安排。

3、检查总结。12月上旬,结合年终工作检查,检查基层建设年活动中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严格考核,表彰先进。

四、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年”活动,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局成立“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李祖国局长为组长,王战胜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等机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认真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2、认真进行统筹规划。基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作长期艰苦的工作。各单位要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深入调研,缜密论证,科学规划,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干实事、求实效,切实解决基层建设上的突出问题,切忌搞形式主义或急功近利、短期行为。

篇2

按照海委“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有关要求,我局上下积极行动,目前“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局机关推动“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了活动组织领导机构。我局成立了由翟学军局长任组长,靳怀堾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办公室、计划处、水政处、财经处、人教处、建管处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漳卫南局“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此项活动的组织和推动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两次召开全体会议,研究布置局“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有关工作,确定了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具体安排。

2、开展调研,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一方面配合海委“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调研组对局属大部分基层单位进行了调研,另一方面通过下发调查表等形式对局属各单位基础建设等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漳卫南局和谐基层建设五年规划及“和谐基层建设年”工作计划》,并印发实施。

《漳卫南局和谐基层建设五年规划及“和谐基层建设年”工作计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编制了配档表,对基层各单位的工作进行细化,具体工作一目了然,便于各单位实施,也便于检查和考核;确立了责任制,明确了活动开展的分工、进度和质量要求,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提出了激励措施,对在活动中积极主动,改进明显的单位,在政策,财、物方面将给予适当倾斜,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切实贯彻落实海委会议精神,推动“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展开。为贯彻海委系统基层工作会议精神,我局于4月28日召开了全局基层工作会议,局领导,机关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贯彻了海委系统基层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局“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强调活动重点不是简单的物质帮扶,要求各单位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力性,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强化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通过上级的帮扶和输血,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大力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为推进规范化管理、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和人员综合素质创造条件,最终达到提高基层职工素质、推动工作全面上水平的目标。

4、积极开展了对口帮扶工作。在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之间开展了对口帮扶工作,实行一对一帮扶,提出了帮扶目标,并对帮扶内容和方式做了具体的要求。

5、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渠道。为及时掌握了解局属各单位“和谐基层建设年”开展情况,我们建立了月报制度,要求局属各单位每月底通报本单位“和谐基层建设年”开展情况。同时,开展了对口帮扶工作,要求机关各部门建立联系人制度,定期了解基层情况。

6.强化了考核。将和谐基层建设活动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对各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同时,对该项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效能监察的重要工作来抓。

7、加大了宣传力度。在网站开辟了和谐基层建设年专题,全面报道宣传全局“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局属各单位“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进展情况

局属各单位积极行动起来,成立了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了本单位和谐基层建设五年规划和本年度实施计划,提出了工作目标,落实了责任人,明确了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和考核办法,并把和谐基层建设年相关任务作为年度重点工作纳入本单位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卫河局加强了南乐河务局达标晋级准备工作的帮助指导;完成了浚县河务局职工食堂改造工程。邯郸局基层各单位完成了堤防基本情况的调查,对档案资料进行了整理,对档案库房进行了整修;进一步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对各基层单位机关院落进行了整体规划,计划汛后实施。聊城局指导冠县河务局开展了工程档案和资料的整编工作。邢衡局举办了宣传和公文处理工作培训班,加强了基层各单位科技档案管理的帮扶指导力度。德州局对夏津、武城、宁津、乐陵、庆云河务局的陈旧办公桌椅及文件柜进行了统一更换;拆除了夏津局机关的破旧房屋,并对夏津局机关环境进行了改善,组织实施了宁津、乐陵河务局机关院落改造项目;为基层各单位各添置了一台传真机,并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了图书室和小活动室。沧州局完成了机关院内和海兴局机关院内路面的硬化;完成了东光局办公楼的装饰和美化,铺设了地板砖,粉刷了墙面,并购置更换了部分办公桌椅;为基层局均配备了一台传真机。水闸局在全局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举办了档案管理培训班和防汛抢险技术培训班;指导各基层单位着手建立工程考核专项档案 ;完成了祝官屯枢纽办公楼的修缮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和谐基层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吸取教训,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加强人员培训。针对基层单位人员素质偏低的实际,举办三级单位领导干部培训班、基层公务员能力建设培训班、三级单位预算财务人员培训班、基层堤管工作人员培训班、基层公文和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班以及三级单位维修电工、闸门运行、水文勘测等工种的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单位领导的能力,增强职工的综合素质。

强化单位内部建设。继续建立健全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着重规范维修养护公司的资金使用管理以及堤防收费项目的管理,确保不出任何问题。加强档案管理,使所有三级单位档案均达到局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

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做好局机关申报委级和省部级文明单位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对岳城、邯郸、邢衡、德州、水闸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力争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在年内获得突破。力争汤阴、内黄、南乐、德城河务局和袁桥闸管理所跨入地市级文明单位行列,海兴河务局跨入县级文明单位行列,其他单位保持原文明单位级别。以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契机,努力提高各级机关的整体水平,塑造良好的形象。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局“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对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对“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内涵认识不够,一些单位的领导和群众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

二是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不平衡,进度有快有慢。

三是水管体制改革经费迟迟不到位,各单位经费较为紧张,影响了“和谐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是对基层领导和职工的大规模培训工作还未展开,下半年培训任务较重。

五、恳请海委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是畅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下达渠道。请委积极向水利部反映情况,尽快下达今年的工程管理维修养护经费,并在今后形成正常的经费投入机制。

二是帮助解决困扰我局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的问题。堤防违章建筑物清除、水利工程确权划界、水闸安全鉴定、岳城水库除险加固等问题是影响我局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的制约因素,请委加强调研指导,帮助我们解决上述问题。

三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请委进一步帮助解决12个三级局的搬迁建设问题,解决局机关综合服务楼、防汛机动抢险队办公楼的建设问题。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请委从理念、思路、工作方法、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开展面向基层干部、职工的大规模培训。

篇3

关键词:多层;教育建筑;设计

引言

当前,我国多层教育建筑主要区分为两个大类:①公立学校;②半公立学校。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整个城市空间被压缩,相关教育建筑空间被压缩,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使用率,多层教育建筑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在当前多层教育建筑设计中,还存在着设计呆板化、功利化的问题,不管是其时代性还是其实用性上,均远远滞后于发展的需要,新形势下,对于多层教育建筑设计理念的研究势在必行。

1传统教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设计理念比较陈旧。一律是“千人一面”的设计风格,或是商业化的建筑风格,没有针对教育建筑的风格特征,也缺乏相关体现教育建筑元素,表现力较差。(2)设计过于功能化。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以“填鸭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决定了教育建筑设计基本以“功能房间”为核心实施布局,设计空间呆板单一。与现代教育理念却格格不入,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开放更多的公共空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层次的建筑内外部空间。

2多层教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2.1整体谋篇布局原则

具体包含以下四点:①既要考虑与周边环境、原有建筑的协调统一,还要形成教育建筑的特质。②既要考虑民族特征、时代精神,也要考虑建筑的文化内涵,教育赋予其的精神特质。③既要考虑其功能设计,也要考虑其装修设计,做到内外一致,协调统一。④对于原有建筑环境的保护。比如有的学校将教室放置在玻璃窗层,课后师生们凭窗远眺,就可以看到树木花草、宜人的水景以及大片绿地,必定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

2.2注重使用功能的原则

一个教育建筑包含的内容较多,有大大小小的教室、行政办公区域、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机房、校舍等等,对于多层建筑类型来说,有中心建筑、有裙房等等区分。就整个建筑布局来说,有平面对称型、有非对称型的,就建筑物内部来说,有领导办公室设置、卫生间设置、会议室设计、楼梯间、出入安全出口、电梯等等,这样分布如何将会直接影响以后教育建筑的使用功能。

2.3体现教育文化内涵

每个学校均有其不同的文化内涵,也称之为文化特质,如果能在建筑中体现其特质将是建筑设计的较高境界,这需要设计人员付出心血加以精雕细刻和文化构思,比如对于理工类大学,就要将其阳刚之气设计出来,让其文化特质与工业特质结合起来,相应的建筑设计就应该以有力度的线条为主,棱角分明,尽量减少曲面和曲线的设计风格,在外部设计中,装修颜色也应以大气稳重色调为主,比如灰色金属面砖就能较好的体现“工业味道”,此外、黑色、灰色以及白色均能营造出一种雄伟坚强、奋发向上的理工科大学建筑的风格。在其内部设计中,也应该以高大的入门大厅设计为主,以高大的柱子为支撑,呈现出宏伟的气魄,墙壁应以花岗岩为主,给人以厚重之感。

3创新多层教育建筑设计的具体策略

3.1注重灰色空间的营造

此处所指的灰色空间一般指公共灰色空间,这也是师生们比较有效,且便于直接交流的场所。一是要改变原来传统的“交通通道”设计的方式,对于交通通道实施扩大设计,使其变成集中的公共空间,便于师生进行集中休息和交流,其学习之外不经意的碰面交流谈话也有较大的沟通空间,更像一个融合的大家庭。对于传统人文类院校多层建筑的设计,必须借鉴传统书院空间形式,通过连廊的设计形成整体。还可以在紧张的“功能房间”间设置空隙,学生可以进入这些空隙,可以远眺、放松一下心情,还可以在此依靠栏杆、翻着书本,紧张的学习可以在如此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除了空间要素外,还要充分考虑采光要素,必须保证这些空间充足的采光,一个明亮的环境有利于谈话和交流,一些课堂上尚未讨论完或是意犹未尽的问题在此也可以继续讨论,这样“动态”和“静态”的结合,“点线面”的结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可以回旋的滞留地,一个舒适的场所,如图1所示公共空间设计。

3.2注重建筑外部空间的营造

斯坦福大学校长曾说过:“那些长廊和庄重的柱子,那一排排棕榈树将对学生起着它们的一份教育作用,实实在在的和化学实验室一样”。这足以证明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潜在影响,所以现代多层教育建筑设计不应忽视这一要素的设计,要使得这一外部公共空间设计更为积极,但随着土地资源的紧张,与多空间诉求往往对立起来,这就更加需要建筑设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巧妙利用空间采取比如局部架空、屋顶的利用等,产生各种设计手法,充分利用每一处空间,营造舒适和人性化的学习环境。比如有的小学就将跑道设计在多层建筑的房顶,整个设计为环形设计,巧妙的避开了用地局限的制约因素,使之成为设计的一大特色。

3.3注重教育空间的横向拓展

多层建筑设计与当前的教学模式是分不开的,因为建筑设计必须主要为教学服务,这一核心必须始终遵循,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教育理念的革新,一些先进城市已经涌现出一批先进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数理化教学模式,学习内容更为宽泛,学习方式也更为灵活多样,比如有的学校实行“走班制”,有的学校除了正常学习,还设置了大量的业余小组,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劳动技能班,培养动手能力,有的学校还设置了模拟法庭、音乐厅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必须要求建筑设计从原来的空间50m2的空间扩展到130m2左右,更加灵活教育空间安排,比如一半可以设置为教学区域,一半则设计为操作试验区域,老师的办公室可以与学生一起,一个教室承担了多种功能。一些学校采取灵活布置教室空间的方式,较好的实现了空间的可变性,破除原有阵列式的课桌排列,规则的排列必定造成空间的浪费,必须装换消极空间为积极空间,比如采取较为轻型、组合型的桌椅,更加便于布局的转换,也更加适应多样化的小组讨论和教育模式,常规情况下,空间还可以进行隔断独立,实现互不干扰,需要时可以进行联通,便于相互交流。

3.4注重贯穿生态设计理念

多层教育建筑建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人居住学习的,那么就不可忽视其本质属性,即舒适性,生态环保应该是其应有之义,比如对于自然生态的需求,良好的空气,温度湿度等等,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于周边环境的保护,减少对于自然的索取,这一点在设计过程中往往会被设计师所忽视,设计师往往会为了表面工程,而忽视了其本质属性。因此,应该考虑将现代生态技术较好的应用到普通多层教育建筑设计中去。比如成都市青羊区龙嘴幼儿园项目,由于其项目位于盆地,呈现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热冬冷,在进行此类多层教育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建筑性质的特殊性,在设计中,通过生态模拟软件,实现对平面中不利于自然通风点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增设庭院、天井等措施引导自然通风,通过自然通风达到房间的换气和降温作用。除被动式生态设计外,项目还创新性地运用了大量主动式设计策略,比如节约能源,合理控制照明负荷;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设置中央空调系统,提供日常冷源、热源等等。

3.5对于公共设施实施分散布置,提高其使用率

传统我国的中小学校校园设计,比较强调功能的区分,一个校区设计往往会区分为教学区、实验区、生活区、公共设施区等等,这种设计方式格局鲜明,但也会造成诸如体育馆、公共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利用率低下,所以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以公共活动空间为核心来设计多层教育建筑,没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对公共活动空间进行科学拆分,在整个区域内实施分散配置,以方便学生使用为根本,比如图书馆要与读书角较好的结合起来,还可以在各个教室内设立阅览区等等,这些都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使用。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多层教育建筑大量建设,一些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建筑将不断涌现。综上所述,在进行教育建筑设计时,必须富含新意,因为其不仅仅涉及到建筑学,更加涉及到教育学、心理生理学、社会学等范畴,除了具备实体性的特征外,还具备象征性、教育性和统一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黄歆,杨晓川,汤朝辉.国际学校对国内中小学教育建设设计的启示[J].城市建筑,2017,03.

[2]武艳红.武汉近代教育建筑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04.

[3]裴宇,刘石磊.论教育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J].科技与企业,2013,09.

篇4

关键词:低碳设计理念;高层建筑;设计;应用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问题,导致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高层建筑不断增多,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造成环境破坏,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低碳设计理念的出现,加大了对环境生态因素的重视与保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节约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加强对低碳设计理念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低碳设计理念概述

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进一步紧迫的形势下,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升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低碳设计理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低碳设计理念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采用先进的节能产品与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实现建筑与环境和谐发展。低碳设计主要针对二氧化碳排放严重展开,其中节能、减排是低碳理念下的两大要素。

2高层建筑设计中应用低碳设计理念的必要性

建筑能耗逐年增加,使能源危机加剧,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来解决这一问题。当前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已经大大降低,与之相比,我国的建筑能耗远远超出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将低碳的设计理念大量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有其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高层建筑的推行能够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利润。然而,目前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扩大高层建筑的经济效益,常常缩小两栋建筑之间的差距,影响建筑光照,造成热损失。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降低了建筑使用效率。基于此,低碳设计理念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显得十分必要。

3低碳设计理念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高层建筑设计中树立低碳设计理念

低碳设计理念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大力推广隔热保温的节能型材料,制冷系统以及取暖系统都选用节能型,同时在采光设计、通风设计等方面都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高层建筑设计人员在选择建筑材料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其对人体是否有害,选用能够降低资源浪费与消耗的替代建筑材料,目前,很多复合型材料都具有节能性,是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首选。

3.2充分应用低碳技术

高层建筑设计中,低碳设计要求充分使用清洁能源,包括光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等,其中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系统等都是低碳设计理念中的代表产品。太阳能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光伏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其中,太阳能热水系统就是利用太阳光产生的热量,将水加热,不仅节约了电能的使用,同时也为人们生活提供更加方便的热水服务。光伏发电是一种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新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在楼板、墙面、窗户等位置设置光伏电池板,将其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不仅不影响建筑的整体美观性,也能为建筑使用提供电量。风能使用也是低碳设计理念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体现。简单来说,可以通过对建筑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利用自然风对建筑室内空气记性流通与转换,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同时在建筑屋顶可以设计无动力通风设备,对风速、风流等进行调节,通过对风能的使用,能够减少空调使用,不仅节约电能,也能减少空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建筑采光设计方面,特别是高层建筑底层或地下室采光设计,在低碳设计理念下,可以利用玻璃纤维等高科技材料,这种天然的导光技术,能够将自然光顺利的引入到地下室中,实现建筑用电的节省。总之,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高层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性,还能给建筑使用者带来经济实惠。

3.3传统建筑技术与新型技术结合发展

传统的建筑设计与建设技术中也包括很多节能环保型技术,包括木结构填充岩棉技术、陶土夹心墙技术、苯板保温技术等等,这些传统的建筑技术,也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也能节约能源,对环境保护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应该积极的探索新的节能建筑技术,开发新型的节能型能源,将这些清洁能源融入到高层建筑设计中,实现低碳设计理念。高层建筑在夏季,内风场气流流动不畅,会使室外活动的居住者处于闷热的状态中,从而产生强烈的不舒适感。冬季时如果高层建筑物前面有低层住宅时,会受到风旋的影响,风速会增大,造成热能的损失。因此,应该选用保温效果好的环保材料并且在建筑构造上要做到科学、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化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探索新旧技术的融合发展模式,发挥传统建筑设计技术的成熟性,借助新型设计理念与技术的高科技特点,为高层建筑设计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促进高层建筑设计全面实现节能环保。

4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建筑的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压力。然而,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对环境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低碳设计理念具有低碳、节能、环保的特点,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符合我国建筑领域发展基本理念,与我国可持续化发展战略相吻合。具体应用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同时选用更加清洁的建筑材料,创新建筑建设技术与设计理念,促进建筑与人类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作者:郭灏 闫冰 单位:平顶山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篇5

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如何去把握,或者说有意识地去进行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一句话,对应于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三个阶段,分别进行概念设计。

首先,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要正确把握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必须坚持结构设计没有惟一解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协助建筑师以达到令业主满意的建筑。例如,美国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大楼建设之初,银行业主追求和向往能在他们银行大楼的整个底部有一个4层~5层楼高的无柱大空间,以充分满足他们银行业务在使用功能和形象功能上的需要。在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大楼方案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合作开拓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即将电梯井筒与设备井筒分别设置在建筑物的纵向两侧,作为巨型柱,并将第一道设备层设置在第6层,往上每隔18层再各自设置一道,作为承载力和刚度很大的巨型水平构件,并与周边的巨型柱有机地刚性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种巨型框架体系的结构功能与受力特征,不但能有效地抵抗重力荷载和水平荷载,还在整个大楼底部5110m2的面积内无一根柱子,实现了业主梦寐以求的大空间。同时,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结构工程师所构思的结构总体系应有一个多道防线、刚柔结合的理想刚度目标。即具有一定大的刚度和承载力抵御风荷载和规范设防烈度水准的地震作用,以及在第一道防线的有意识屈服后,在结构变柔的同时仍具有足够大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和延性耗能能力来抵御可能遇到的罕遇大地震。

其次,在初步设计阶段,要正确把握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必须掌握各种结构体系的近似计算方法。英国工程师A.L.L.Baker讲过:工程师所掌握的最佳计算方法,应该是运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计算方法。而近似的计算方法就是对一个结构工程师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能力的最基本的要求。例如,对于框架结构体系,必须掌握的近似计算方法为: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直接弯矩分配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近似计算法。同时,结构工程师还必须了解抗侧力构件的变形近似计算,通过获取不同抗侧力结构(或构件)之间的相对刚度比较概念,来大致估算建筑物的变形,以便于提出或比较各种可行的结构总体方案。

篇6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

0前言

高层建筑抗震工作一直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结构工程师按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其目标是希望使所设计的结构在强度、刚度、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方面达到最佳,从而经济地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的。但是,由于地震作用是一种随机性很强的循环、往复荷载,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机理又十分复杂,存在着许多模糊和不确定因素,在结构内力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计算方法还很不完善,单靠微观的数学力学计算还很难使建筑结构在遭遇地震时真正确保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1 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

我国是钢材生产大国,所以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可以尽量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减小柱断面的尺寸,以此来改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时,可以采用具有多个肢节和壁式框架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具有良好的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在剪力墙结构中,可能通过合理的设置连梁来增加抗震的防线性能。另外,也可以由传统的硬性为主的抗震模式,转向以柔性抗震模式为主,从而将地震作用中的能量进行充分的释放。

(1)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柱(墙)”的原则。(2)对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3)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1.2 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1)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双肢或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2)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3)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有效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4)在抗震设计中某一部分结构设计超强,可能造成结构的其他部位相对薄弱,因此在设计中不合理的加强以及在施工中以大带小,改变抗侧力构件配筋的做法,都需要慎重考虑。

1.3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1)构件在强烈地震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承载能力分析是判断薄弱部位的基础。(2)要使楼层(部位)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的比值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相对均匀的变化,一旦楼层(部位)的比值有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3)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强而忽视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4)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2 提高短柱抗震性能的应对措施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高层建筑除应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外,还要满足延性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材料本身自重较大,所以对于高层建筑的底层柱,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其所承担的轴力不断增加,而抗震设计对结构构件有明确的延性要求,在层高一定的情况下,提高延性就要将轴压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不能过大,这样则必然导致柱截面的增大,从而形成短柱,甚至成为剪跨比小于1.5的超短柱。众所周知,短柱的延性很差,尤其是超短柱几乎没有延性,在建筑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或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很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而造成结构破坏甚至倒塌。

混凝土短柱的延性主要受轴压比的影响,同时配箍率、箍筋的形式对混凝土短柱的影响也很大。高层混凝土结构短柱,特别是结构低层的混凝土短柱,其轴压比很大,破坏时呈脆性破坏,其塑性变形能力很小。提高混凝土短柱的抗震性能,主要也就是提高混凝土短柱的延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的抗震性能。

2.1 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

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可减小柱截面、提高剪跨比,从而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柱截面和提高剪跨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即采用高强混凝土来增加柱子的受压承载力,降低其轴压比;但由于高强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延性较差,采用时须慎重或与其他措施配合使用。此外,可以采用钢骨和钢管混凝土柱以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

2.2 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钢管混凝土是套箍混凝土的一种特殊形式,由混凝土填入薄壁圆形钢管内而形成的组合结构材料。由于钢管内的混凝土受到钢管的侧向约束,使得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极限压应变得到很大的提高,混凝土特别是高强混凝土的延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钢管既是纵筋,又是横向箍筋,其管径与管壁厚度的比值至少都在90以下,相当于配筋率2至少都在4.6%。

当选用了高强混凝土和合适的套箍指标后,柱子的承载力可大幅度提高,通常柱截面可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柱减小一半以上,消除了短柱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3 采用分体柱

由于短柱的抗弯承载力比抗剪承载力要大得多,在地震作用下往往是因剪坏而失效,其抗弯强度不能完全发挥。因此,可人为地削弱短柱的抗弯强度,使抗弯强度相应于或略低于抗剪强度,这样,在地震作用下,柱子将首先达到抗弯强度,从而呈现出延性的破坏状态。分体柱方法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人为削弱抗弯强度的方法,可以在柱中沿竖向设缝将短柱分为2或4个柱肢组成的分体柱,分体柱的各柱肢分开配筋。在组成分体柱的柱肢之间可以设置一些连接键,以增强它的初期刚度和后期耗能能力。一般,连接键有通缝、预制分隔板、预应力摩擦阻尼器、素砼连接键等形式。

现阶段,土与结构物共同工作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使建筑抗震分析在概念上进一步走向完善,如果可以在结构与地基的材料特性,动力响应,计算理论,稳定标准诸方面得到符合实际的发展,自然会在建筑结构抗震领域内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小结

在高层建筑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一定要遵循其高层的特点,结合地震所产生的破坏特点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设防列度和场地条件,在抗震模拟计算上、结构设计上以及材料选择上,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抗震性能设计。从而使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得到充分保障,大最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朱镜清.结构抗震分析原理[M].地震出版社,2002,11

[2]徐宜,丁勇春.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和设计的探讨(J].江苏建筑,2009

篇7

【关键词】建筑设计;注意问题;设计原则;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与城市的发展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使得许多进城打工人员涌入城市,同时导致了城市的居住环境紧张,楼市价格上涨,使得建筑物不断向高层空间发展,以求得用相对较少的土地建造出更多的建筑空间供人们使用。高层建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空间。城市空间既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指人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近年来,无数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使城市的传统空间尺度逐渐丧失,城市天际的轮廓线也已经被高耸、聚变式的高层建筑轮廓线取代,城市建筑容积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轨迹,交通线路及其他的基础设施随之改变,最终彻底打破了城市空间的原有格局。

高层建筑热潮的兴起给城市空间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些建筑重视在高度和外观抢眼度等方面的攀比,忽视了规划中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等的控制,以及地域性及本土文化的研究,环境与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均难以令人满意,人们慢慢失去了对城市空间的识别感与归属感,给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影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城市管理和建筑规划的初期开始,对高层建筑的设计给予科学的合理化控制。

二、高层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原则问题可以分为两类:职业规范及国家规范;以人为本的原则。职业规范就是建筑学教育中所学到的空间组织划分、色彩、功能、形式美的基本规律等基本原则。虽然绝大多数建筑师具有较高的素养,但是建筑师往往会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欠考虑。如色彩、空间关系等问题。建筑在一个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安全合理、经济适用、可控性、标准化等方面出发,国家出台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法律。建筑师在从业过程中,时时刻刻受规范和标准的约束。这些规范的制订,保证了建筑设计的基本质量,代表了国家保障绝大多数人民的合法权益。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三种人的利益。首先,甲方,即建设单位的利益。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甲方对项目功能及经济性的要求。其次,使用者的利益。使用者有时候是甲方,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使用者的职业各不相同,数量也不同。满足每个使用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是建筑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的新理念

1、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承担着城市的高级偶像的作用。高层建筑有提供天际线视觉趣味的独特的城市设计机会,能够创造壮丽的天际线,而在街道层上却以人的尺度行事。建筑物的顶部一般服务于天际线,衬在天空上的形状是高层建筑“联系于无限”之点,是塔楼的一个特色。没有天际线的摩天楼大概就像空间里一大堆不引人注目的体快。像高度发达的纽约和弹丸之地的香港都是由高楼大厦堆砌起来的,且看这两大城市的天际线,错落有致的城市建筑,间中穿插的塔楼,为城市的天空勾画了优美的轮廓,线条生动活泼、色彩缤纷多变。城市的天际线只是一维的立面边线为主的轮廓线,可正如一幅艺术摄影,照片是单向面的,可它反映的是三维的城市空间,以及整个城市风貌的特点。

2、高层地下室设计

(1)抗浮设计。当地下室埋藏较深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室设计中应重视抗浮计算,采用桩基时应计算桩的抗拔承载力。板、覆土的自重对结构有利,计算强度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0,计算抗浮时荷载分项系数取0.9。地下室抗浮设计的重要依据是地下水位及其变幅,实际结构中,地下室面积大,形状又不规则,局部上方可能没有建筑,抗浮问题相对比较难处理,须作细致分析。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高基坑坑底的设计标高,楼盖使用宽扁梁或无梁楼盖。

(2)防水设计。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设计必须做得十分可靠,耐久性要与建筑物同步。若防水工程没有做好,出现了渗漏,修复起来的难度会较高,且补漏费用将大大增加。所以地下室的防水工程必须保证施工的质量,才能避免出线返工补漏的现象。

3、防排烟设计

(1)避免缺漏。封闭楼梯间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同时规定了防烟楼梯间的设计要求,其中防烟楼梯间应在楼梯间入口处设前室、阳台或凹廊。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置机械防烟设施。除设有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者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自然通风主要靠热压或者气压作为驱动力力,上述的内走道则不具备自然通风要求。

(2)注重细节。若相邻5层楼梯间开启外窗总面积不小于2.0m2,楼梯间即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另外,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应设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实际工程中,会遇到上面楼层的前室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无须正压送风。而下面楼层的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需要正压送风。

(3)注重专业配合。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

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层或半在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小于2.0小时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由于此条规定,所有的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均分成上下两段。

4、高层建筑采光设计

高层建筑在生态设计中的目标之一,是优化日光的使用,减少人工照明的耗能需求。先进的日光采集系统设计有以下方法:

(1)通过将阳光反射至屋顶平面,日光可以到达比那些靠传统窗户或天窗采光更深的工作区域,但不增加窗户附近的日光强度;

(2)通过利用相对小的进光区域有效传统日光,可以不对阳光辐射产生严重的制冷负荷,从而达到节省能耗的目的;

(3)仔细设计阻挡阳光直射的系统,可以减少阳光直射导致的眩光和温度不适。设计的难度在于每天和全年阳光位置及获得的不断变化。自然采光的建筑无论设计得多好,只有在日光有效利用和代替人工照明的情况下才能节约能源。当然,进行采光设计时,可以在人工照明节能和少量增加阳光热量获得之间寻求平衡。我们可以完善座位和工作平面规划,通过更好的窗户和立面设计来减少眩光,获得自然采光。研究表明,太阳光的适当获得和开阔视野可以提供一种舒适感。然而,为保证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用者应该可以控制光线的数量和质量;设计者需综合考虑能耗、背景光线、屋顶灯和窗户的自然采光等因素,并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视觉环境。

四、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让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已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任何部分由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做好建筑物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保证足够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点的灭火设备所需的水压,水箱设置高度不够而设置增压系,水箱的消防储水量单单对直接灭火而言,其意义几乎为零。当然为了使增压系统正常工作,水箱的消防储量仍然是必须的。消防水池容量越大越好、越安全、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超规范设置谈不上经济合理,水质也难以保证。

2.抗风的问题。

预测到建筑物附近的气流情况以及建筑物所发生的性状。结构不稳定破坏,疲劳破坏,过份变形而发生的屈服,围护结构的严重破坏都可以引起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风灾损坏的主要形态之一是工程结构的损坏和倒塌,因此,工程抗风设计计算的合理和全面与否是工程安全的重要关键,抗风设计也是工程结构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五、结语

高层建筑影响一座城市环境的平衡,集中注意高层建筑对环境质量的责任,对城市及周围的影响,这和建筑本身的功能方案一样,对设计者都是根本的问题。高层建筑设计必须用协调其形声的方法以尝试保持最少的环境干扰性。高层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大厦,创造着城市引人注意的轮廓线,它们限定着创造城市活动场所的公共空间,为城市中人们的活动提供布景。我们必须在高层和城市的发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观和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理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震设计概念;地震影响系数;荷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shock of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design methods and software oper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shock of design concepts; The earthquake effect coefficient; loa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对于普通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目前我国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是对于较重要的、超高的、超限的建筑物则需要进行中震和大震的抗震计算。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下简称《抗规》)中对中震设计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设计要求和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现行《抗规》存在几个问题:

1规范未对结构存在的薄弱构件进行分析并作出专门的设计规定,仅对框架类剪切型结构适用的薄弱层作了一些规定;

2在中震作用下,规范仅提出“中震可修”的概念设计要求,没有具体的抗震设计方法;

3“中震可修”的技术经济问题:可修的标准决定工程 造价、破坏损失、震后修复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建筑物体型复杂,结构新颖,超高超限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对结构进行中震的设计也越来越多。

2中震设计

2.1为何要进行中震设计呢?

《抗规》条文说明1.0.1条指出,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即小震下的弹性计算),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但前提是建筑物的体型常规、合理,经验上一般能满足大中震的抗震要求。反之对于一些体型很不好的甚至超限的建筑物,在大震下的结构反应和小震完全不同,不进行相应的中震和大震计算是没法保证结构安全的。

为达到各阶段抗震要求,须对于上述体型异常、刚度变化大、超高超限等类型建筑物进行中震抗震设计,其余类型建筑物建议可按中震抗震进行验算。

2.2中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同频数和强度的地震时,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中震设计就是为了使建筑物满足该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即能够抵抗50年限期内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中震设计和大震设计都可称为性能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性、规范指定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而不仅仅是按现行规范通过分项系数、内力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粗略、定性的手段来满足中震和大震的设防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设定本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对超限结构而言,利用这些指标能更合理地判断整体结构在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表现,给超限设计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2.3中震设计的分类

中震设计就是结构在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75倍(αmax=0.23)取值下进行验算。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首先明确一点,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与设防目的均不相同。中震弹性设计,设计中取消《抗规》要求的各项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保留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仍属于弹性阶段,属正常设计。中震不屈服设计,设计中除了地震内力不作调整,同时也取消了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不考虑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已经处于弹塑性阶段,属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由此可见,中震弹性设计接近于平常的小震弹性设计,而中震不屈服设计则与大震设计同属于基于性能的设计。

3基本方法及应用

根据中震设计的分类,以下分别阐述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的具体设计方法,介绍如何在satwe、etabs、midas等软件中实现中震设计。

3.1分析条件及设计要求;

根据《抗规》第5.4.1 条规定,“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S=γGSGE+γEhSEhk+γEvSEvk+φWγWSWk (1)

中震设计中,风荷载不需要参与组合,因此φW为0,即中震设计的基本组合:

S=γGSGE+γEhSEhk+γEvSEvk (2)

其中φW、γW为风载组合系数和分项系数;重力荷载分项系数γG及地震作用分项系数γEh、γEv在、在中震弹性设计时与小震相同,而中震不屈服设计则全为1.0。

3.2中震弹性设计

3.2.1计算方法按公式(2),相应设计参数见表1。

3.2.2要求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

3.2.3SAWTE计算:地震信息中抗震等级均为四级;αmax按表1取值;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3.2.4MIDAS/Gen计算: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定义抗震等级:四级;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在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β值按表2取值;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其它同小震。

3.2.5ETABS计算:选项首选项混凝土框架设计定义抗震设计等级:四级;定义反应谱函数Add Chinese 2002 Spectrum定义中震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表1取值,其余参数按《抗规》;静荷载工况中不定义风荷载作用;其它同小震。

3.3中震不屈服设计

3.3.1根据公式(2)及表1可知,构件标准组合内力按如下公式计算:

SE= SGE+ SEhk+ SEvk (3)

3.3.2构件抗屈服承载力计算:根据表1,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相关公式计算,材料强度均取标准值。

3.3.3构件屈服判断:根据《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92)第6.0.4条规定,当结构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可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γoS(Fd,ad,ψc,γsd)≤ R(fd,ad,C,γRd) (4)

因此,当结构构件出现

γo S(·)>R(·) (5)

即标志着该构件已经屈服。根据表1可知,式中S(·)为弹性计算求得的构件内力组合的标准值;R(·)为构件抗屈服承载力标准值;γo为结构重要性系数。

3.3.4不同抗震烈度下的各级屈服控制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高层建筑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还能够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景观的整体水平,所以,市政部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在充分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基础上,选择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高层建筑项目。

1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1)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相对于普通建筑来说,具有更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为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的选择,不仅关系到高层建筑的各种使用功能的实现情况,还关系着高层建筑作为一项土建工程所产生的造价和工期问题。

2)在高层建筑的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水平力是最主要的因素,因为普通建筑中,受其建筑高度限制,水平力对于建筑的结构影响较小,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力在建筑结构中起到的作用也随之增大。

3)在高层建筑的结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要在保证高层建筑的足够承载力的基础上,注重刚度的加强,以抵抗侧向力。因为随着建筑层级的增多,每一层建筑都会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的一定的侧向力,从而发生侧向位移。

4)在高层建筑的结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各种措施减轻建筑自重。因为减轻自重不仅可以更好的做到建筑防震,还能够减轻对地基和桩基的压力,通常情况下采用高强度材料可以有效的实现高层建筑的自重的减轻。

5)高层建筑的抗风结构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要认真的计算出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值,以有针对性的采用调整结构和装饰构件来实现高层建筑的抗风。

6)具有特殊的抗震要求的高层建筑,应该在建筑前认真的选择地基位置,并详细的勘测该区域的地质情况。

7)在高层建筑的地基结构的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其承载力和刚度满足建筑上部结构的要求。

2 高层建筑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

1)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始终以承载力、刚度、延性为主导目标,通过各种细节设计和维护方式来提高高层建筑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增大其延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能够应对来自于客观环境中的风荷载和地震的考验。

2)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计算和分析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简单直接的计算方法,以便清晰的展现建筑中各种受力、传力状况,减少非结构性附件对于建筑承载力的干扰。

3)尽量使高层建筑的正交抗侧力重心靠近建筑的整体质量重心,目的在于避免或减小其受到客观环境的不利影响产生扭转效应。

4)要保证高层建筑的竖向抗侧力刚度构件的连续和均匀,以免出现薄弱环节,导致刚度突变。

5)设计过程中,要重视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 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所谓结构体系的选择,就是高层建筑的所有构件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排列,才能更好的抵制外力的侵袭。通常情况下,抵抗水平力是结构体系的重点考量内容和标准。一般通过调整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筒体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

1)框架结构体系

所谓框架结构体系,就是高层建筑中的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后,能够有效的承受荷载。通常情况下,用于高度相对较低的高层建筑中。

框架结构的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做成有较大空间的会议室、餐厅、车间、营业室、教室等。需要时,可用隔断分隔成小房间,或拆除隔断改成大房间,因而使用灵活。外墙用非承重构件,可使立面设计灵活多变。

框架结构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由于高层框架侧向刚度较小,结构顶点位移和层间相对位移较大,使得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建筑装饰、管道设备等)在地震时破坏较严重,这是它的主要缺点,也是限制框架高度的原因,一般控制在10~15层。

框架结构构件类型少,易于标准化、定型化;可以采用预制构件,也易于采用定型模板而做成现浇结构,有时还可以采用现浇柱及预制梁板的半现浇半预制结构。现浇结构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在地震区应优先采用。

2)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利用建筑物墙体承受竖向与水平荷载,并作为建筑物的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的结构体系。

剪力墙在抗震结构中也称抗震墙。它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大、强度高、整体性好,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向变形小,抗震性能较强。在国内外历次大地震中,剪力墙结构体系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且震害较轻。在地震区15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中采用剪力墙是经济的,在非地震区采用剪力墙建造建筑物的高度可达140m。目前我国10~30层的高层住宅大多采用这种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采用大模板或滑升模板等先进方法施工时,施工速度很快,可节省大量的砌筑填充墙等工作量。

剪力墙结构的墙间距不能太大,平面布置不灵活,难以满足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此外,剪力墙结构的自重也比较大。为满足旅馆布置门厅、餐厅、会议室等大面积公共房间,以及在住宅底层布置商店和公共设施的要求,可将剪力墙结构底部一层或几层的部分剪力墙取消,用框架来代替,形成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和大底盘、大空间剪力墙结构;标准层则可采用小开间或大开间结构。当把底层做成框架柱时,成为框支剪力墙结构。这种结构体系,由于底层柱的刚度小,上部剪力墙的刚度大,形成上下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底层柱会产生很大的内力及塑性变形,致使结构破坏较重。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剪力墙作为主要的水平荷载承受的构件,框架和剪力墙协同工作的体系。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由于剪力墙刚度大,剪力墙承担大部分水平力(有时可以达到80%~90%),是抗侧力的主体,整个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提高。框架则承受竖向荷载,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同时承担少部分水平力。还可以把中间部分的剪力墙形成筒体结构,布置在内部,外部柱子的布置就可以十分灵活;内筒采用滑模施工,的框架柱断面小、开间大、跨度大,很适合现在的建筑设计要求。

4)筒中筒结构体系

筒中筒结构体系由一个或多个筒体为主抵抗水平力。通常筒体结构基本形式有三种:实腹筒、框筒及桁架筒。筒体结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不论哪一种筒体,在水平力作用下都可看成固定于基础上的箱形悬壁构件,它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并具有良好的抗扭刚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高层建筑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城市规划中。由于高层建筑具有着一系列的功能和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得设计人员要灵活的运行概念设计,不断提高结构方案的设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高层建筑的基本功用的情况下,优化设计结构,提升建筑性能。

参考文献:

[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篇10

关键词: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新时期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企业发展给共青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要求,赋予了共青团在青年教育培养方面更加重要的使命。青年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形态,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共青团组织如何立足于时展,依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脉络,研究和审视青年文化的内涵及发展趋势,充分认识社会、企业快速发展给青年文化提出的新要求,不断使青年文化走向开放、走向创新,努力建设高品位的青年文化是企业团组织承担的新任务。

共青团工作的性质本身要求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行政的帮手。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共青团组织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做好新时期青年工作,巩固党在青年中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为活跃团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载体。青年是企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富有青春朝气和引领时尚的激情。教育团结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首要职责。团组织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为团组织主动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年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顺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是我们企业团组织的根本任务。企业共青团工作如何在实践中得到加强并渗透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里,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的载体。

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发展企业文化是当代建设现代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它用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理想等教育、引导、熏陶、激励企业员工,使员工意识到自身工作、生活的价值,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这也是企业共青团工作的努力方向。企业青年文化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对青年的引导机制,是根据青年身心发展特点并符合企业建设发展的文化氛围。因此,从现状出发,正是企业团组织青年文化研究的现实要求。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深度专题访谈、资料查阅等多种方式,调研问卷发放范围覆盖铁路公司所属8个项目,共计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份,问卷回收率98.75%。访谈对象为青年团员和兼职团干部。被调查对象男生占65.2%,女生占34.8%,比例合适且具有代表性,符合调研数据分析的科学性要求。此次研究课题的目的旨在探讨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探索出加强企业青年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避免青年文化建设误区,更好地指导团建创新实践。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企业团组织和青工存在的现象与问题

青年职工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充满活力,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职工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保持青年人活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对未来信心不足、工作责任心淡化、不安心本职工作、过于强调个人利益、不能吃苦耐劳等问题,甚至存在着对现实不满、困惑消极心态。企业团组织也面临着团员队伍萎缩、团组织凝聚青年作用减弱、工作方式创新少、基层团支部活力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现象。

(1)青工的价值取向与当前企业团组织的工作不相适应。当今环境下,价值取向多元化,个人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利益相对削弱,通过对企业青工问卷调查显示,有86%的青工认为事业有成和经济收入是自己追求的主要目标;对集体活动的调查中有88%的青工认为在不妨碍个人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团组织业余时间开展的各项活动。企业青年职工的价值观念也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趋于实用化、功利化。

(2)青工在人际关系交流、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满足感和归属感逐渐迷失。基层青工在业余生活中突显个人化特征,通过问卷调查显示,66.5%的青工业余时间主要用于上网打游戏、看影片、上网聊天等,缺乏群体间的沟通交流谈心,业余文化生活比较单一,会产生空虚和孤独感。

(3)基层青工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认知不足。青工在完成本职工作外,不太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经过调查显示41.1%的青工将学习的功利性看得较重,忽视个人努力和自身修炼,31.6%的青工认为获得成功的关键是运气、机遇;认为是人际关系的占9.4%,认为是自身能力的占58.9%,但青工关注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业务等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忽视了人文、品德方面的提升。另外,多数青工将职业发展规划等同于个人职位的晋升、工资的提高,盲目追求外部条件忽视自身努力,当事业发展不顺利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调查显示,部分80后青工存在浮躁心理,缺乏踏实工作的态度,基层生产一线的青工扎根现场的意识不强,他们认为现有岗位不足以发挥自身能力,88.7 %的青工认为管理岗位最具吸引力,放松了对施工技术、科技创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不切合实际的假想中浪费了学习的大好时机。

(二)建设企业青年文化的必要性

由上述企业青工存在的问题不难看出,青年文化呈现出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同时也对青年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需求。

一是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对青年文化提出了新要求。企业发展离不开广大青年职工的支持与努力,企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只有简单的思想教育是不能满足的,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必须建设良好的、高品位的青年文化。青年文化作为青年群体的行为规范,无论从环境氛围、情感理智还是实践行动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只有将共同的价值观念向个人价值观的内化,在理念上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才能无形地控制着青工的活动,规范和约束着青工的行为;只有用青年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工才能使其对所承担的社会、企业责任有着更透彻的理解,从而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来保证共青团培养目标的实现。二是建设青年文化是共青团的发展要求。青年文化是共青团培养、培育新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建设青年文化是团组织对青年团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青年文化是将个人和集体的利益结合起来,一方面规范价值取向;一方面判断行为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把青年的行为引导到培养青年的目标上来。三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给青年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青年文化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任务面前,在青年文化与社会某些不良风气影响下的各种矛盾面前,建设青年文化成为共青团组织必须应对的课题。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青年是青年文化的主体,青年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和体现青年的特点,紧密结合青年成长发展的实际、贴近青年。青年文化建设要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凝聚、激励青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爱企之情为目标,构建关注青年、关注进步、关注创新、关注社会的良好机制,弘扬人本理念、铸就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一)以人为本,构建青年文化建设内容体系

企业团组织要以注重人本理念为出发点,构建青年文化建设体系,为广大青工构建良好的成长条件。一要,构建好青年文化建设理念层的建设,努力把青年工作的实践转化为青年文化理念。二要,构建好青年文化建设制度规范层的建设,努力把青年文化理念转化为广大青工的实际行为。三要,构建好青年文化建设形象层的建设,努力把青工的实际行为转化为共青团发展的推动力。

(二)准确定位,将青年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整体建设中

在建设青年文化过程中,企业应在物质上支持、思想上重视、组织上配合使青年文化建设真正纳入到企业的整体建设中,将青年文化作为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青年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制度保障,稳步推进青年文化建设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青年群体最具活力、充满激情但也最容易放任自流、产生自由主义,为保证青年健康成长、积极工作,促使企业安全生产稳定有序,各项工作活动正常开展,青年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就必须结合青年职工的实际需求制定出科学有效、切实可行、易于青年接受认可的规章制度,以此依据来尊重青年职工的劳动成果,认可青年职工的价值,把青年职工当作企业的主人,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励他们不但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严格标准化作业,而且积极主动维护企业形象,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强势推进,探索实践企业青年文化建设

(1)青年文化建设结合团建创新,以文化增强团组织的生机活力。一是奠定基础――团组织机构创新。企业团组织应根据实际工作岗位按项目、部门、兴趣、年龄段等灵活建立基层团支部、团小组,改变团组织一贯机构建立的单一固定模式,将工作重心下移,给基层团组织自我发展空间,使其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用基层团组织“自转”带动企业团工作的“公转”。发挥青年文化优势,拓展青年组织。团组织应针对企业青年兴趣广发、需求多元化等特点,鼓励支持团干部、优秀青年团员联系业务精尖的青工,组建兴趣小组、科技攻关协会、创新小分队、爱数码QQ群等,形成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俱乐部,集合企业集体优势,形成合力。二是凝聚内涵――团工作模式创新。在团的工作模式上,企业团组织应由“政工型”向“服务型”“经济型”转变,把青工的思想教育、劳动创造、技术创新等向正常工作时间内渗透。适应青年文化建设需求,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企业团组织应主动把团的主题活动融入青工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寓教于乐,达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效果。适应青年职工成长需求,强化服务保障功能。企业团组织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与青工的沟通交流牵线搭桥,为维护青工的合法权益搭建平台,为青工健康成长创造机会。适应当前激烈竞争,倡导学习提升创新。企业团组织应结合发展机遇与挑战,引导广大青工树立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创新观念,提高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并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保证青工的竞争优势。三是营造氛围――团活动范围创新。“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青年的活动要结合实践。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社会团的工作,为青年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团组织应带领青年服务社会,塑造当代青年形象。企业团组织应鼓励、号召、带领青工参加志愿者活动,开展互助活动、公益捐款捐物等,让企业青工为社会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有形服务,展当代青工新风。企业团的工作要置身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和青工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调动多方力量,举办一系列高品位、影响大的青年文化活动,促进团工作地发展和青年文化的提升。

(2)创造青年文化建设环境的影响力。一是构建青年文化首先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导入企业文化理念。团组织应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基层调研等形式,了解广大青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坚持以企业价值观引导激励青年,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及各阶段中心工作,通过形势报告会、青年参与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青年先进典型的宣传、企业价值观培育等活动,掀起青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热潮,激发出广大青工参与活动的热情与信心,提高广大青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忠诚度。二是把握建功成才主线,达到育人目标。企业团组织应将培育青年人才作为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确定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战略重点,建立开放互联、整体推进的青工培养机制、抓住培养、凝聚、推荐、配置的关键环节,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人才培养路径,以青年素质拓展、青工技能提高、青年英才培养为计划,努力培养出一批批思想道德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岗位业绩一流的青年经营管理人才、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和青年操作人才。

(3)创造青年文化活动品牌的影响力。企业团组织应该坚持“服务青年、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原则,努力创建青年文化品牌。

品牌一――提倡爱岗敬企文化。以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青年员工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推进企业经营发展。一是,要通过拓展青年文明号创建范围,使创建活动覆盖技术、管理、服务等各部门。二是,要通过活动宣传、典型树立,优化创建环境,扩大活动在企业、青年乃至社会中的影响力。三是,要强化管理、健全机制、加强监督,推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走向科学规范化道路。

品牌二――打造施工安全生产文化。作为施工企业,安全尤为重要,我们应充分发挥青年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监督职能,营造出浓厚的青年安全文化氛围。一是,要通过建立健全各项青年安全制度,以制度保障活动的规范化。二是,要通过加强青工的安全意识教育营造“人人讲安全”的舆论氛围,以达到规范安全行为目的。三是,要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不断拓展活动空间,提升青年安全工作的实际效果,注重发挥各级网络优势,并与团的其他活动有机结合。

品牌三――注重科技创新文化。企业团组织应该通过创办“青年科技文化节”“青年科技创新成果周”等平台,对青年员工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加以展示。通过定期举办青年科技文化节,收集青工节能降耗成果、学术论文、安全动画作品等,举办施工技术管理科技论坛,营造浓厚的青年学术交流氛围,为青工提供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机会。

品牌四――丰富青春时尚文化。企业团组织应注重实施青年文化行动,丰富青年文化活动,优化青年文化环境,增强青年文化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提升文化深度。一是,要通过跟踪青年文化动态,研究青年文化时尚,关注青年文化热点,引领青年文化发展潮流。通过企业报纸杂志、网络影像等在青年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坚持正确的舆论向导,加大青年文化宣传力度。二是,以富有时代特色的青年文化专题和节庆活动,动员青工参与青年文化建设。三是,要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引导广大青工开展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四是,要大力推广青工文化作品,充分调动企业团内外各种力量,创作、推广、展示、展演优秀青年文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