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礼仪范文

时间:2023-03-26 14:5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儿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儿礼仪

篇1

开始语:

A:六月,有童年的沃土;

B:六月,有童年的太阳。

C:六月,是童年的摇篮;

D:六月,是童年的梦乡。

CD:六月,是我们的节日,全世界的儿童都在为它欢唱。

A:六一的鲜花绚丽多彩

B:六一的阳光灿烂夺目

C:在这充满欢乐和喜庆的节日里,我们沐浴着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

D:新世纪的少年在这里集会,用歌声向祖国表达我们的

合:庆“六一”少儿文艺汇演现在开始。

A:今天,县领导们带着节日的问候,带着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来看望我们啦!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B: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光临晚会的各位领导、来宾。他们是:

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C:今天大家欢聚在一起,张开小嘴巴,让我们大声唱起来

D:吹起小嗽叭,让我们快乐跳起来。

CD:让我们一起来度过——我们的快乐童年!

节目一:舞蹈《盛世欢歌》

节目二:朗诵《六月的鲜花》

C:六月是火热的奔放的

D:六月的我们是健康的向上的

C: 让我们昂起灿烂的笑脸,

D; 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CD: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C: 请听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的朗诵《六月的鲜花》。

节目三:舞蹈《看大戏》

节目四:英语小合唱《雨中的旋律》

A:广阔的海洋连起了整个世界,世界是那么的美好。

B:世界是个大家庭,英语是走向世界的工具。

C:Happy children’s day!儿童节快乐!

D:我们天天学英语,人人说英语,同学们还会表演英语节目呢。

C:请看校文艺队的英语小合唱《雨中的旋律》

节目五:古筝《雪山春晓》

节目六:舞蹈《快乐的天使》

节目七:独唱《我是裕固小羊倌》

C:红穗穗 金杆杆,甩起我的小羊鞭,迎着朝霞去放牧,赶着羊群进草原

D:绿草肥 雪水甜,草原辽阔不见边,羊儿乐得蹦蹦跳,马儿扬蹄跑得欢

C:请欣赏歌曲《我是裕固小羊倌》

节目八:舞蹈《茉莉花》

节目九:独唱《阿童木之歌》

A:我们的童年是伴着歌声渡过的

B:是啊,《闪闪的红星》、《让我们荡起双桨》、《小松树》,一首首悦耳的少儿歌曲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渐渐长大

A: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就看过的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吗?

B:当然记得了,那可是个热爱科学、热爱和平、无私无畏的好少年啊!

A: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侯微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歌曲《阿童木之歌》

节目十:舞蹈《少年军校》

A:世界上最大的少年儿童组织当数中国的少年先锋队。近10年来,少先队组织在全国的少先队员中开展“三热爱”活动,一种辅助作风纪律培

养和体能训练的教育载体——少年军校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

C:少年军校把军事知识的教育与培养我们少年儿童的自理能力、吃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A:如今,全国已经建立了8000多所少年军校,每年接纳数百万少年儿童进行军事训练。

C:看,少年军校的小军人们英姿飒爽地朝我们走来了,请欣赏舞蹈《少年军校》。

节目十一:独唱《拾稻穗的小姑娘》

节目十二:舞蹈《新书包》

B:希望工程是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1989年10月发起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的目标是: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失学现象,配合

政府完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任务。

D:是希望工程让这花儿一样稚嫩的儿童能幸福地绽放在校园里,接受教育的芬芳雨露。

B:看,一群高原上的贫苦孩子收到了希望工程送给她们的新书包,她们高兴地蹦啊跳啊,用快乐的舞蹈表达她们对希望工程的感激之情。

D:请欣赏舞蹈《新书包》

节目十三:葫芦丝《阿佤人民唱新歌》

A:“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人民唱新歌——”这首歌也许小朋友们不会唱,回去问问你们的父母亲,他们一定都会唱!

C:你想了解歌里唱的佤族人民吗?那么就请跟随着外国语学校带给我们的悠扬的葫芦丝一起走进佤寨吧!

节目十四: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D:花儿吐着金蕊,蝴蝶飞来枝头闹,苗苗跳起舞,点点头呀,弯弯腰!

C:红红的花儿,青青的草,绿绿的柳枝,和我们一起在阳光下欢笑。

D:我们是草原上的小骑手,马儿驮着我们快乐地奔跑。

C:请欣赏董雪和李超凡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节目十五:舞蹈《蛙趣》

D:六月,这热闹的节日里,小鸟在歌唱,蝴蝶在飞舞,小昆虫们在演奏,就连活泼可爱的小青蛙也来凑热闹了,瞧,它们来了。

节目十六:独唱《童年》

C:这梦幻般的世界,都来自六月的孕育,六月的培养,六月的成长。

D:六月,我童年的摇篮,我童年的梦乡,养育我的沃土,照耀我的太阳。

A:孩子们正享受着美好的童年,大人们曾经拥有过纯真的童年。

B:那么就让我们也随着《童年》这首歌,和孩子们一起追忆我们快乐的童年吧!

节目十七:舞蹈《大红绸子舞起来》

(直接上)

结束语:

A:尊敬的领导们

B: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A:展望未来的一切,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六月。

B:拥抱这美好的六月,明天我们再创六月的辉煌!

C:我们是新世纪的雏鹰

D:我们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C:我们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D:在这五彩斑斓的六月里,我们将用行动,向祖国妈妈

CD: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

A:“六一”文艺汇演到此结束

B: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

篇2

    阿斯伯格综合症,又名亚斯伯格症候群或亚式保加症,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它属于弥漫性发展障碍,是自闭症候群中较轻的一种。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并没有广泛的言语延迟,而且绝大多数儿童的智力处于或高于平均水平。其主要症状是社交困难、沟通困难及固执或兴趣模式有限。现今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改善症状和技能为基础,采用行为治疗、沟通技巧训练等。多数个案会随着疗程的推进而有所改进,然而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障碍仍可能持续存在。沙盘治疗是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强调创造过程本身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沙盘游戏疗法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非语言交流和象征性意义是沙盘治疗的本质特征。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通过玩沙、摆放玩具,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治疗师默默陪伴和见证下,创作出沙盘作品,其过程本身就是治疗师与来访儿童之间一种信任关系的建立,也是来访儿童对外沟通的一种表达。目前国内关于沙盘游戏治疗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成效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沙盘游戏对一名7岁阿斯伯格综合症男童进行干预,并分析治疗过程和效果。

    二、背景与评估

    个案基本信息:木子(化名),男,7岁,现就读于普通小学二年级,有陪读;家庭成员包括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父母都是研究生学历,在政府机关就职,奶奶是退休小学教师。成长经历:木子的母亲在孕期有轻微的铅中毒,剖腹产。木子2岁才学会说话,说话时喜欢刻板重复,分不清“你、我、他”。喜欢一个人玩游戏,不主动与人交流,我行我素,自我管理能力差,常伴有焦虑情绪。4岁被诊断为阿斯伯格综合症,曾在康复机构训练2年。。因父母工作繁忙,木子的日常生活主要由爷爷奶奶负责。爷爷奶奶对他比较溺爱,不论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他。爸爸对木子要求比较高,常以暴力方式来教育他,所以木子很怕爸爸。妈妈对木子比较有耐心,比较讲究教育方法。评估情况:木子目前在正常学校上二年级,会写名字和一些简单的字,可以背短诗、唱儿歌或是讲小故事,但数学学习不太理想。上课时木子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发出怪声,要不就是发呆或做机械的撕纸动作。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会发脾气,甚至自伤。不愿与同学说话或交流,喜欢一人独处。在家里,由于家人溺爱,木子的情绪更是难以控制,稍不称心就要大哭大闹。很少听家人的话,总是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很少出现依恋行为。

    三、治疗工具及程序

    1.沙盘材料:1个57×72×7(cm)沙箱,沙箱内侧呈蓝色,装有一半干沙子。沙具架上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家具、生活用品、交通运输工具、食品(果实)、石头贝壳以及其他九大类缩微沙具约1500件。2.记录工具:数码相机,对沙盘作品拍照留存。记录表,记录儿童创作作品的过程以及作品的特征,以便分析。3.治疗程序木子的沙盘治疗只包括个体箱庭疗法,没有家庭成员的参与。实施程序如下表:

    四、治疗过程与结果

    木子从某年11月到次年1月,共进行了7次沙盘治疗。在沙盘治疗期间没有接受其他治疗帮助。第一次治疗木子刚进沙盘室时很紧张,一直没有抬头。当他看到沙箱和沙具时,连书包和棉衣都没有放下,就迫不及待地用手触摸沙具。木子摆放沙具的速度很快,先放交通类的沙具,待沙架上的交通类沙具全部放在沙箱里,再堆放另一类沙具。当治疗师发出“停止”这个指令时,木子没能按指令停下来,仍然以更快的速度将沙具往沙箱里堆,边放边说:“堆!堆!”治疗师多次制止,木子仍不听指令,情绪开始变得烦躁。木子初始作品(见图1)呈现堆积、杂乱无序的状态。他给这幅作品取名为“机器人”。他认为机器人是无所不能的,它有强大的力量去摧毁一切(《变形金刚》是他比较爱看的动画片,里面机器人给他的印象很深)。混乱是一种受伤主题,表现出木子内心的无助状态。机器人可能是他向往的强大自我。第二次治疗木子此次创作的沙盘作品与第一次相差不大,也是毫无秩序感的乱堆,让沙箱内呈现出小山状。他依然称这个作品为“机器人”,并一脸得意地说:“我喜欢。”治疗中,木子对治疗师的各项指令仍不太配合,不愿将沙具归位。但当治疗师与他探讨作品时,木子曾有一次抬头目视治疗师,焦虑、烦躁情绪有所减少。第三次治疗木子称这次的作品为“我”(见图2)。木子在摆放沙具时速度慢了许多,有所选择地交叉摆放各类沙具,而不是一类放完了再放另一类。木子对治疗师的指令有所听从,能稍微克制自己的不当行为,可以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自己将一部分沙具归位。沙盘上的沙具明显少了很多,摆放也整齐了不少,画面呈现出飞机、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还有水果、刀和勺子等生活用品。木子将装植物和水果的袋子整体放在沙盘上,问他为什么,他一脸茫然地说:“我的。”此次沙盘中出现的“房屋”较多,在接下来几次的沙盘作品中也多次出现,房子象征着家或归宿,这体现了木子渴望得到家人更多的关爱,获得安全感。在作品中还出现了三座“桥”,但桥前后都被堵,木子渴望和外界进行交流,但是缺乏交往技能。第四次治疗木子将这次的作品命名为“广场”,他还补充说:“我住那里。”(见图3)治疗中,木子会思考后再在沙架上找寻沙具放在沙箱上,而且会不断调整沙箱上的沙具位置。可以按治疗师的指令,自己归位大部分沙具,但不能按类归位。值得一提的是,木子与治疗师的互动次数增加,木子会与治疗师一起分享牛肉干,与治疗师目光对视时间可以持续7~8秒。此次作品中第一次出现了人物,4个男人,1个女人,2个小和尚,还有一群小鸟,人物和动物的出现象征着生命力和希望。但倒下的人物、被压的房子和车辆,都表现出木子仍缺乏安全感。在这次沙盘中,木子开始出现了玩沙的动作,在沙箱里挖沙,出现了一片水域,并且在水域旁边放了水车,体现出木子心理能量的流动性。图3第四次作品:广场第五次治疗木子这次作品的名字仍叫“广场”。沙盘作品与第四次呈现的比较相似,但沙具较第四次少了些,画面的秩序感好了些。这次木子玩沙的时间很长,他用手将沙子拨开露出蓝色的“湖”,然后又把它填上,还让治疗师帮他一起挖。当治疗师问“沙子上可以放些什么”,他才开始创作作品。作品完成后,木子自觉地将沙具归位,独立完成了所有沙具的归放。第六次治疗木子这次的作品叫“我的家”,这也是木子第一次使用完整的句子来命名(见图4)。作品整体秩序性有所提高,没有出现堆积、压倒等受伤主题。作品中房屋很多,互相包围着。木子指出中间的红顶房子是他的家。家门旁有桥、车,还有水果,桥没有出现前后堵塞。木子呈现的内心世界丰富了许多,充满生机。且在作品中出现自我意象,说明木子的心理能量开始出现转变,有愈合的趋势第七次治疗木子知道这是过年前最后一次玩沙,所以创作的时候尤其认真,每拿一个沙具都考虑半天,还不时用眼神征求治疗师的意见。作品也是由车和房子组成,较第六次作品,多了人物———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读书。作品名仍取名“我的家”。看来家在木子心中是非常重要的。

    五、治疗效果治疗关系的变化

    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治疗效果。治疗师对木子的陪伴,对作品的欣赏,为木子创设了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治疗师与木子之间互动次数增加,木子主动性语言增多,与治疗师的目光接触、身体拥抱等都反映出治疗关系的逐步加强。治疗前,木子与父母的关系比较冷淡,特别是与父亲之间缺乏情感交流。治疗后,据木子父母反映,亲子关系正经历积极的变化,木子与父母、爷爷奶奶亲密了很多,经常会拥抱或是亲吻家人。木子的陪读反映,木子在学校的情绪稳定了很多,上课时发出怪声的次数明显减少,能主动与同学打招呼,有时也能向同学借东西或是请同学帮忙。

    六、讨论

篇3

关键词:个体道德发展道德心理研究儿童心理理论

一、引言

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各种理论和流派百花齐放,相互影响和渗透。道德心理研究作为发展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如此,它受到不同时期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影响。皮亚杰对道德发展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柯尔伯格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道德发展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以此构造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道德发展”这一术语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柯尔伯格所开创的公正主题和后来其他道德心理学家们提出的关爱和宽恕主题,成为道德心理研究的三大主题。从皮亚杰到柯尔伯格及其追随者们,都明显受到认知学派的影响。而同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对道德心理研究也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其中加裔美籍心理学家班杜拉最为突出。他认为德性的形成是通过直接强化和榜样示范的间接强化而实现的,所以他对道德发展这样的术语持有不同观点,这直接影响了道德教育实践领域出现的重奖励和惩罚的德育方式。

儿童心理理论是近20年来发展心理学领域中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它对道德心理研究也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希望加深和扩展对儿童心理理论和道德心理的研究。

二、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剖析

在学术界关于“到底什么是儿童心理理论”众说纷纭,一个基本的看法是,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对他人心理以及心理与行为关系的认知发展理解错误信念为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从其发展过程看有两个阶段,即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心理理论的发展。经典研究主要是关于错误信念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逐渐提出了儿童心理理论获得和发展的模型。

(一)经典错误信念研究

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是理解了“错误信念”。目前以韦尔曼(Wellman)和普那(Pemer)的“错误信念任务”为这方面的经典实验。如研究之一,两个女孩,一个叫安娜,一个叫萨丽。

萨丽把一个小球放到一个筐里,盖上盖子,就离开了。可是当萨丽不在的时候,安娜把小球拿出来放到自己的盒子里。问儿童:“萨丽回来会到哪里找小球?”研究者发现,3岁的儿童多认为萨丽会到盒子里找,正确判断率只有10%,而4岁的儿童多认为萨丽会到筐里找。这是因为三岁的儿童把人的心理认识(即Wellman和Pemer的信念)等同于客观世界的事实,也就是不能认识到客观世界是一样的,但人的主观反映却可以不同,而四岁的儿童就可以突破这种限制。目前一般认为能正确解决“错误信念任务”,即能正确判断他人的心理状态。一般以此作为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

(二)儿童心理理论获得的模型

有研究者在把“错误信念任务”作为儿童心理理论形成的标志以后,开始从整体上思考儿童心理理论获得的模型。主要有下面三种观点:建构理论认为,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如同科学理论形成一样是个理论建构的过程,并且随着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模仿理论认为,儿童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通过内省自己的心理,从而间接体验他人的心理活动。如果按照这一理论观点,儿童心理理论是在自我意识形成的基础上通过移情能力而获得的。

匹配理论强调,儿童必须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在各自心理活动上都属于等价的主体,儿童不断面对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活动上的相似性,从而促使儿童不断深入这种对等价关系的理解,逐渐形成系统的对心理活动的认识。

以上三者都有各自的实验研究或演绎推理的支持,但它们不是互相排斥的。以上三者都认为儿童预先并没有关于心理活动或状态的知识,是后天形成的,这是共同的。现在不排除这种可能,那就是儿童在认识了自己与他人的心理活动等价的主体地位后,才有可能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通过内省自己的心理活动间接体验他人的心理活动,在这种复杂渐进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心理理论,也就是说三种模式都能说明问题的某一方面,但综合起来可能更全面。

(三)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模式

正确解决“错误信念”问题,标志着儿童获得了心理理论。关于在此以后儿童心理理论是如何发展的,研究者们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

韦尔曼认为,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复杂化和精确化的过程。儿童最初的理论是建立在“欲望心理学”上的,即他认为他人的行为是受欲望制约的。随着年龄发展,儿童会发现,仅靠欲望来解释人的行为是不够的,渐渐出现了“欲望一心理理论”,即儿童通过对信念和欲望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来解释和预测行为。但是到了七八岁之后儿童又逐渐开始发展起对他人人格特质的理解,即不仅从信念和欲望这些方面来解释行为,而且还会从不同时空中抽象出稳定的人格特质来作为解释行为的又一依据。

普那认为,儿童在4岁左右拥有元认知能力后,标志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质变,以后心理理论的发展只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变化,其中量变主要体现在能够理解的心理状态的嵌入量在不断增加,如:从对一级信念的理解发展到对二级信念的理解。前面的经典“错误信念任务”实验是对一级信念的理解。对二级信念的理解就是认识到一个人关于另一个人信念的信念,如果把类似与前面的实验情景改变一下就是考察儿童对二级信念的理解。故事如下,约翰和玛丽在公园玩,有人在卖冰棍,玛丽想吃冰棍,但没带钱就回去拿钱。过一会儿,约翰饿了也回家吃饭去了。约翰走后,卖冰棍的人到学校去卖了。

玛丽拿钱以后半路上遇到卖冰棍的人,就跟他一起到学校去买冰棍。约翰后来到玛丽家,玛丽的妈妈说玛丽去买冰棍了,约翰就去找她,问儿童:“约翰会NiU1.,找玛丽?”研究发现儿童只有6岁以后,才会认为约翰会到公园找玛丽,即儿童能正确认识到“玛丽认为卖冰棍的人在公园里”。这虽是个错误信念,但它却是约翰实际的二级信念,约翰会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所以到公园找玛丽。

儿童心理理论虽然是个新名词,但它实际上与我们发展和教育心理学中的许多已有研究是一脉相承的,是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一个新的视角。而品德心理是发展心理学中重要的经典研究领域,两者在内容和方法上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三、从儿童心理理论看个体道德发展

自从20世纪初皮亚杰对道德心理学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证研究以后,心理学家对个体道德发展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其中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影响最大。许多个体道德发展的研究成果如果从儿童心理理论角度来看,其实质内容与儿童心理理论是一致的。如:自我中心主义、他律和自律道德、观点采择和移情、道德情绪判断研究等。

(一)自我中心主义

儿童获得心理理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认识到他人与自己一样是有一套对外在事物的观点,即拥有关于世界的信念,而每个人是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的,尽管这个信念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也就是认识到别人可能具有与自己不同的信念,而不同的信念会引起不同的行为。皮亚杰的“自我中心主义”是特指儿童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以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看待世界,这种混淆使个体不能认识到他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不同。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思维处于前概念时期的标志之一。这个时期在4岁左右结束。很显然。自我中心主义使儿童不能区分他人观点与自我观点的不同,而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要求儿童能认识到别人可能会有与自己不一样的信念和行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心理理论的获得是以摆脱皮亚杰所说的自我中心主义为前提的。从实际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韦尔曼和普那的“错误信念任务”研究发现4岁是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分界的年龄,而这也正是自我中心主义存在的前概念时期结束的年龄。

(二)自律道德

前面说过,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是以摆脱自我中心主义为前提。而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主义和道德实在论是导致他律道德的关键的原因,自我中心的儿童分不清自我和外界,他们把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从而会自发的尊重准则和服从成人的权威,因此没有获得儿童发展理论的儿童是不会出现自律道德的。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认识上逐渐成熟,削弱了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能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道德问题,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他人的心理具有认知能力。也就是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三)观点采择与移情

观点采择,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认知能力。皮亚杰认为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的原因之一就是角色承担和角色扮演能力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观点采择能力。米勒等人认为,观点采择需要很多心理成分联系在一起,具有递推的性质。最初级的观点采择是直接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和认知,随着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可以推断他人如何对另一个人的观点进行认知的,再后来,能对他人如何对另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观点的推断进行认知……,这种观点采择的间接性逐渐增强,说明了儿童在头脑中能同时处理的心理成分在逐渐增多。

移情,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它是根据有关线索推断他人内部情感状态,并且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反应。如觉察到他人伤心,自己也能体验到一种难过情绪。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移情是儿童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霍夫曼指出:移情会成为儿童利他行为的主要动机。艾森伯格也发现自愿助人与移情分数呈正相关。艾森伯格将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产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他人需要注意阶段、确定助人意图阶段、出现助人行为阶段。其中,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初始阶段,即对他人需要的注意,他人的需要是属于他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他人的心理状态,儿童能对其注意显然本身就是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一个侧面。

在整个儿童期;无论是观点采择还是移情都是品德与社会化发展中经常涉及的领域,观点采择与个人的移情相互作用进而促使了利他行为的产生,而观点采择和移情都需要正确地认知他人的观点和情绪,这实际就是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阶段之一。特别是米勒关于递推的观点采择理论与普那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中“心理嵌入量”增加的观点是异曲同工的。

(四)道德情绪归国判断

以往的研究者多把注意力集中在道德推理和道德判断,即道德认知上。而在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一种新的研究动向,即研究道德情绪及其归因判断。研究者们试图探索个人在某种道德情境中对他人的情绪及其原因作出推论判断。情绪对行为具有激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一个人具有了某种道德情绪,会成为个人产生某种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可以引发并维持个体的道德行为。如有人看到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受伤躺在路边,心里觉得很同情,并且忿忿不平,想到底是谁把老人撞伤的,这种同情和忿忿不平的情绪促使他可能先把老人送到医院再去公安局报案。

研究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能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对“快乐的损人者”现象的研究发现,儿童对犯过者的情绪判断及归因有三种模式,即高兴——难过;难过——高兴,难过——高兴——难过。三种模式由于实验设计的一些因素处理和研究重点不同,导致出现结果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是先提供一个犯过情境。然后让儿童站在犯过者的角度推测犯对者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是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意识到别人与自己一样也有心理反映,也就是对他人心理状况的认知。所以我们说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的研究与儿童心理理论在内容上是有一定重合的,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子方面,即对他人情绪的认知。

四、从儿童心理理论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内容的扩展

(一)传统的道德研究方法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无论是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法,还是艾森伯格的亲社会两难情境法,实验所用的材料多来自于儿童的实际生活,通过投射来进行研究。首先向儿童呈现一个道德故事,其后跟随一个问题,如“你认为主人公会怎么做?”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建立在儿童能在道德故事提供的线索基础上对他人的道德抉择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知,并能对其行为作出预测。因此支撑了道德心理发展了几十年的传统研究方法是以一定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为前提的。很小的儿童如果还没有获得心理理论,那就无法使用对偶故事或两难故事来测查道德心理发展水平。虽然现在有些研究者打破了单一的情景故事方法,开始使用其他的道德研究方法,如有人通过对品德词语的内隐记忆研究来间接反映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但是使用最多的还是投射故事法,所以说道德研究方法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二)儿童心理理论促进道德心理研究内容的扩展。

儿童心理理论和道德心理研究的外延和内涵大小是不同的,前看是儿重对他人心理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而他人的心理内容很丰富,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有知、情、意三方面,个性心理又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儿童对他人心理的不同子系统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就相应的成为儿童心理理论的不同研究内容,儿童对这些不同的子系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按照韦尔曼的观点;对他人个性特质的认知是到七八岁后才能形成。品德是社会性中的核心成分,它们也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些方面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其他主题都是道德心理领域的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理论虽然在次级结构中可以分为知、情、意,但就其是本质来说只是认知,因此要比道德心理的外延小一些。

篇4

儿童青少年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密质较差,骨富于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儿童的关节活动幅度大,牢固性相对较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移位。而儿童的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无机盐类和脂肪少,收缩机能弱,耐力差,容易疲劳。

第二, 必须了解儿童青少年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合理地安排力量训练

10~13岁是绝对力量自然增长的敏感期,对青少年儿童来说,相对力量发展较为平缓,虽然绝对力量在这个时期快速增长,但相对力量增长的速率明显要滞后。速度力量和最大力量相比,速度力量发展要快些和早些,在7~13岁速度力量增长都很快,但到13岁后,男女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男孩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女孩。

第三, 儿童青少年的力量训练要科学合理

儿童青少年不可进行大强度训练。在这个期间应多做发展力量耐力的训练,通过小负荷,特别是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使全身肌肉力量得到发展,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和肌红蛋白的数量,改进输氧功能。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不过早强调专项力量训练,着重基础力量训练,为他们青春期肌肉生长做好准备。

第四, 训练方法要正确

在掌握正确的练习技术之前,不要使用力量训练器械,多采用克服自身重力和借助弹力材料的练习,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也要严格限制,必须控制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每次训练不超过30分钟,每周进行大约2~3次,训练前的准备活动与训练后的放松都不能马虎,要认真对待。

训练时技术动作的质量也是伤害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错误的或不规范的技术很容易导致伤害的出现,一旦学生出现错误动作,必须马上停止,及时纠正和监督是杜绝事故发生的最好处方。

第五, 组织管理要严谨

篇5

小清新席卷全宇宙

马里奥从小就很懂事。小时候家境并不好,为了生活,母亲只能去工作。每次出门前,母亲都会煮好一大锅咖喱饭。懂事的马里奥便乖乖待在家里一整天,肚子饿了,便自己盛一碗咖喱饭来填饱肚子。

每每提到童年,马里奥便会粲然一笑:“我的童年充满了浓浓的咖喱香。”

马里奥从十二岁开始喜欢Hip-hop,还和哥哥马可组了一个乐队。那时候,他从未想过要演戏。

有着花样美男脸蛋的马里奥,他的出道经历很容易理解——被星探看中,拍平面杂志,进而获得电影试镜的机会。只是他的出道经历让他的粉丝更拥簇他——他被选中出演《暹罗之恋》的地点是在加油站,那时为了赚钱养家,他正在加油站打工。

“你想过自己会成为明星吗?”

“没有,我只想多挣一些钱,给我妈妈。”

如果说“萝莉”是MM的专属,那么,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马里奥这样的男生呢?

出演《暹罗之恋》时,马里奥的愿望是给自己买一辆小汽车。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迅速实现了。问他买了什么车,他有点脸红地吐出两个字:“福特。”问他给妈妈买了什么,他的声调立刻变得爽朗:“买金子!”

演艺事业风生水起的马里奥并没有放弃学业。在拍摄《暹罗之恋》期间,他正念高三,拍戏之余还要紧张地复习。然而最后他竟事业、学业两不误,考上泰国蓝康恒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在校期间,他仍以学业为主,但由于他家境并不宽裕,经济压力较大,所以他也会在学习之余出席一些商业活动。在一次接受泰国媒体采访时,马里奥曾说,这样的状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他最想做的是,养活他的家庭和支持父亲的事业,这就是他努力工作的原因。

机缘巧合之下,马里奥出演了一部小清新风格的电影——《初恋这件小事》。未想,这部电影一炮走红,更是被中国观众热捧。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个笑容清澈的少年。

半个故乡充满爱

这个笑容清澈的少年,虽然出生在泰国,但是他的妈妈是中国人。因此,中国对他来说,也算是半个家乡。继《初恋这件小事》之后,马里奥接演了中国电影人导演的电影——《爱在那一天》。

长期待在炎热的泰国,到了中国,马里奥顿时感到天气真是有些“受不了”。在拍摄现场,马里奥更是受到了惊吓,唯唯诺诺不敢大声说话。马里奥觉得大家说话声音很大,好像在吵架。待导演解释后,马里奥才得知,原来大家平时就是这样子的。

对于美食,马里奥向来不能抵抗,特别是中国的美食。一到中国,马里奥便迷上了中国菜,对蛋挞更是痴迷。他说:“中国的蛋挞更好吃。”但是贪心是要付出代价的,很快,马里奥苦心锻炼出来的腹肌不见了……这大概只能用“贪吃惹的祸”来总结。

马里奥也在不断练习中文,文化的差异给他带来了很多困难。因为只会说“可乐加冰”,所以在中国待了这么久,马里奥每天喝的饮料就是可乐。面对这样的糗事,他也只能苦笑了,但是他也表示自己一直在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虽然小时候学过中文,但是基本属于幼儿园水平的他,只能在每天拍摄结束后,苦练字正腔圆的中国话。

他说:“我妈妈其实是华侨,我外公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在泰国也会过中国的春节,每年春节的时候都要拜祖先,发红包,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所以我还是很怀念中国习俗的。”

帅哥也爱卖萌耍宝

马里奥不仅对美食挑剔,对电影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在中国演戏的时候,某次接受采访,马里奥表示:“自己不会厌倦纯美路线,但也希望能挑战一些反面角色。”

能够成为小清新电影的代言人,俊俏的脸庞和纯净的眼神是马里奥的杀手锏。然而,与《初恋这件小事》中的万人迷阿亮学长不同,这位公认的“氧气美少年”自爆他小时候内向害羞,长相难看,并没有女生追求。除了小清新,马里奥曾在《曼谷功夫》、《猛鬼终结者》等风格迥异的影片中也有过不俗的表现,马里奥也坚信自己能演好更多的角色。

《爱在那一天》充分满足了他的愿望。在戏中,他饰演一个拳击手,对白部分全部亲自上阵飙中文,而且发音也颇为标准,为影片加分不少。导演说:“曾有人感慨,伊丽莎白·泰勒为什么有这么美的容貌,还可以有这么精湛的演技?这也是我对马里奥的感觉。”

马里奥的“萌帝”绰号绝非浪得虚名。电影会现场,他极尽各种卖萌搞怪耍宝之能事,频频抢镜。

篇6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467-02中图分类号:R644.047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70

烧伤由于皮肤、组织大面积遭到破坏,体液大量渗出,有效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如早期救治不及时,可因休克、继发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同时由于小儿解剖和生理特点,对损伤后机体的耐受性差。小儿烧伤面积大于10%或者头面部烧伤超过5%,均有发生休克的可能[1]。而吸入损伤是目前烧伤的主要死因[2]。因此,迅速有效地抢救是控制病情恶化十分关键的一步。我科自2008年元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小儿大面积烧伤39例,经过精心的救治和护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5个月至1岁7例,2至3岁11例,4至10岁21例。其中火焰烧伤21例,热液烫伤18例。烧伤面积最大为968%,Ⅲ°烧伤89%;最小为20%,Ⅲ°烧伤117%;合并吸入性损伤12例,合并腹腔脏器破裂1例。发生烧伤至就诊时间为10~200 min,平均54 min,入院时处于昏迷状态5例,行气管切开4例,留置尿管19例。结果恢复良好23例,死亡5例,5~36 h后转上级医院治疗9例,家属放弃治疗2例。护理措施患儿入院后,紧急对患者病情进行简要评估,按病情轻重缓急进行施救,特别是气道损伤及休克者,要及时控制病情恶化,尽量挽救生命。同时,大面积烧伤患儿病情在不断地变化,应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确保死亡率降到最低。

1.吸入性损伤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鼓励患儿深呼吸,用力咳嗽、咳痰。对软弱无力、咳嗽困难、呼吸道分泌物多、有坏死组织脱落者,应及时经口鼻或气管插管予以吸净。用含有抗生素、糜蛋白酶的液体雾化吸入每天1~2次,以控制炎症及稀化痰液。对呼吸困难者,给氧浓度一般不超过40%,血氧饱和度应保持在97%以上。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及行机械辅助通气。有文献报道,合并吸入性损伤者应放宽气管切开指征,切开要早,宜选择在气管水肿前或气管水肿不严重时切开[3],并严格掌握输液量及速度,防止急性肺水肿的发生。气管切开者注意湿化气道,每天消毒更换气管内套管,每小时用无菌注射器向套管内滴湿化液(生理盐水、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5~8滴,痰液黏稠时增加湿化液量及点滴次数,点滴后将吸痰管插入套管深部吸净气管深部痰液;同时,每天给予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2~3次,导管开口处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

2.休克期护理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液仍然是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4]。烧伤后由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液体外渗。同时由于小儿血容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较,相对血容量较少。因此小儿烧伤后对体液的丧失耐受性较差,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更明显,若不及时补液则必然导致休克的发生。首先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置管,妥善固定后留置。烧伤面积>30%时,建立2条静脉通道,由于体表烧伤浅表静脉穿刺困难时,应尽早深静脉置管,如颈静脉或股静脉,保证液体复苏有效进行。大面积烧伤者由于休克、渗出肿胀,静脉穿刺困难,应及时进行静脉切开。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专人护理,每小时监测生命征如神志、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等的情况并详细记录。通过神志可以反映中枢血流灌注和缺氧情况,血压作为休克的标志,同心率和心跳强度结合可以判断失血量分级和休克程度,正常收缩压应>90~100 mmHg,心率

(3)液体复苏:烧伤休克的复苏和其他创伤休克

作者简介:黄艳群(1966-),女,广西那坡县人,主管护师,Email:.

一样,遵守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先快后慢的原则。国内通用的补液方案是按烧伤面积和体重计算补液量,即伤后每一个24 h,每1%烧伤面积(Ⅱ°、Ⅲ°)每公斤体重应补充液体1.8 ml,婴儿为2 ml,其中晶体和胶体数量之比为2∶1,另加每日生理需要量,注意输液时间应从烧伤时算起,液体总量的1/2应在伤后8 h内输完,另1/2在伤后16 h输完,应用输液泵能更精确调节输液速度。

3.创面护理在患儿病情允许情况下及时处理创面,用生理盐水、1‰苯扎溴铵沖洗、消毒创面,清除创面异物,剔除附近的毛发,根据具体情况清除坏死组织。严重烧伤者前三天为水肿期,渗液较多,应勤换敷料,保持敷料与创面的干燥。采用包扎疗法或有环形焦痂者,应注意观察肢体末梢的血液循环情况,如皮肤温度和动脉搏动,并保持关节功能位,如手部的功能位、髋关节的外展位,患肢抬高25°~35°。采用暴露疗法者,保持病室温度在28℃~32℃,湿度在70%左右。适当约束肢体,防止无意抓伤。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创面长期受压。因水肿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应仔细观察渗湿敷料的颜色和创面的颜色。伤后7~10天开始溶痂,这是感染控制关键期,此期坏死组织溶解,分泌物较多,应及时清理。

4.感染的护理由于大面积烧伤后皮肤组织遭到破坏,大量体液渗出,创面成了良好的“培养基”,同时治疗的介入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安排单人病室,对周围环境严格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所使用的物品均经过清洁和消毒。限制探视人员,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情况,有无寒战、高热、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全身感染情况,及早发现和处理烧伤创面感染灶和脓毒血症,每日给予口腔护理和会护理2~3次,并做好导尿管护理,各种操作严格无菌,并相对集中进行。及时遵医嘱采血标本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高效、广谱抗生素。

5.康复期护理

(1)营养护理:烧伤患儿能量和蛋白质消耗大,机体代谢旺盛,因此在创面修复和康复过程中,应保证营养素摄入,增加维生素B、维生素C、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以加速组织和皮肤创面的修复,尽量鼓励患儿经口进食,经口摄入困难者,及早施以管饲或胃肠外营养,与营养师、患儿家属一起制定营养食谱,餐间给予高热量饮料,限制影响创面愈合的药物如维生素E(与糖皮质类固醇相似,能抑制胶原蛋白质合成)。

(2)康复护理:功能锻炼对防治烧伤后关节僵直、肌肉萎缩、肌腱粘连,提高神经肌肉反应能力,增强免疫力有重要作用。指导和协助患儿进行功能锻炼是修复期的主要护理工作之一。烧伤早期应维持肢体于功能位,尽早指导和鼓励患儿进行肢体及关节活动锻炼,以免造成关节挛缩。烧伤康复期由于瘢痕组织增生,加之创面未完全愈合,患儿大多不愿进行功能锻炼,为此我们加强医学康复教育,让患儿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之主动进行并坚持功能锻炼,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同时注意保护已愈合的创面,防止患儿对瘢痕性创面的机械性刺激(如搔伤等),防止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因其可促进瘢痕增生。护理体会 基层医院小儿大面积烧伤,特别是合并吸入性损伤者死亡率高。因此早期呼吸道管理是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休克期的平稳度过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根据具体伤情、尿量、尿比重、心率及全身情况不断调整补液量,是使患者平衡度过休克期的关键。因此,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正常有效循环的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窒息的发生。大面积烧伤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应密切观察生命征变化,及时发现病情突变,为抢救赢得时间。烧伤创面大量渗液,给细菌生长繁殖增加了机会。因此在药物抗感染的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并加强营养,增加机体免疫力。恢复期与患儿家属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实施,对患儿的强化功能锻炼计划给予持之以恒的协助和指导,使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晓春.小儿大面积烧伤的急救护理特点[J].医药,2010,13(5):363.

[2]盛志勇,郭振荣.危重烧伤治疗与康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40241.

[3]郗玉芝.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8):17261727.

篇7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规范治疗 儿童

Standardized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children

ZHANG Aijun LIU Qinqin PU T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Shangdong University Qilu Hospital;

Abstract: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is the most common bleeding disorde characterized by isolated thrombocytopenia in children.It is mediated by a variety of autoimmune mechanisms.Children with ITP usually have acute onset.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history of precursor infection or vaccination,which can make them immune intolerant,resulting in the occurrence of ITP.There is strong heterogeneity of ITP in children.At present,more and more children tend to relapse.The first-line treatment is not effective,and the protracted treatment leads to chronic ITP.Clinicians should make corresponding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nd give reasonable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child to reduce treatment-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Keyword:immune thrombocytopenia; standardized treatment; child;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1],最初称之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e)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rimary thrombocytopenia purpure),后经多次国内外会议达成共识,建议使用“immune(免疫性)”来代替原命名的“idiopathic(特发性)”,以强调免疫相关的发病机制,同时考虑大多数患者临床并无出血症状,“purpura(紫癜)”描述不够准确,因此ITP由“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更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首字母缩写仍用“ITP”表示[2]。目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命名已基本修订至临床诊断及各教材中,少数医疗单位尚存在命名不规范的情况,不利于大样本临床研究的资料收集。

ITP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免疫失耐受引起免疫细胞或分子异常反应,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或生成不足是ITP的核心发病机制[3]。成年患者通常起病隐匿,呈慢性病程,无明确病毒感染史,而儿童常可追溯到前驱感染史或疫苗接种史。病毒感染后可产生抗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而接种疫苗引起ITP也通过病毒抗原诱导的分子模拟机制[4]。研究证实,免疫因素导致巨核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生成素水平降低、表观遗传学改变(组蛋白去乙酰化、甲基化等)也导致ITP的发生[5-8]。因此当外源性抗原消除或免疫紊乱得到纠正,交叉反应性血小板抗体及对巨核细胞的成熟抑制也随之减少,疾病可出现自发缓解,因此儿童患者病程相对短,存在一定的自限性[9]。

1 ITP的诊断及分期

1.1 ITP的诊断

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ITP目前仍是排除性诊断。中国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10](以下简称2021版指南)提出,典型ITP患儿无需治疗时可不行骨髓细胞学检查。ITP典型表现包括:临床表现仅有出血症状而无发热、消瘦、黄疸等;体征仅有皮肤、黏膜出血而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组织畸形等;实验室检查仅有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可明确诊断的缺铁性贫血或失血性贫血,无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异常,外周血涂片血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无不明原因紫癜病史及血小板减少等出血性疾病家族史[11]。

其他不具备典型临床表现的ITP、治疗效果不佳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均应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但由于“ITP典型表现”受诊断医师专业影响,尤其年幼儿合并程度不同粒细胞减少或轻度贫血时,判断存在困难,仍建议完善骨髓细胞学以明确诊断,特别是对治疗效果不佳、年龄小的患者,应与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相鉴别。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儿童ITP诊断过程均存在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局限,并不作为常规检测。

1.2 ITP的分期、分级

依据病程长短,ITP分为以下3期[2]。①新诊断ITP:ITP持续时间<3个月;②持续性ITP:ITP持续时间3~12个月;③慢性ITP:ITP持续时间>12个月。成人还包括难治性ITP,即对一线药物、二线治疗中的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均无效,或脾切除无效/术后复发,进行诊断再评估仍确诊为ITP的患者[12]。

2 儿童ITP的治疗进展

2.1 ITP的干预指征

2021版指南详细定义了ITP患儿出血分级及对应的出血程度,纠正了我国依据血小板计数作出诊疗决策的诊疗习惯,提出将出血表现和“生活受到疾病干扰”[10]作为诊疗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而当血小板计数<20×109/L,发生严重出血概率增加时,也应积极干预,干预阈值从30×109/L降到20×109/L,也是对出血症状与血小板计数干预价值的进一步权衡与比较。见表1。

2.2 一线治疗

相比其他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儿童ITP真正出现严重出血的比例较低,一线治疗多可起效,故各级医院的初始治疗较为广泛。而目前趋向病程反复或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占比有所上升,往往后续治疗缺乏进一步的规范管理。

对于需要治疗的ITP患儿,其管理重点是将血小板计数提升到安全值以上,有效控制出血症状,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减轻其父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ITP的一线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

新诊断 ITP 患儿,0~2级出血但生活受到疾病干扰时,优先选择短疗程、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短疗程治疗指应用中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甲基泼尼松龙3~4 mg/(kg·d),最大120 mg/d,应用4~7 d骤停;或1~2 mg/(kg·d),最大60 mg/d,应用7~14 d后酌情减量,总疗程<6周。

此项改变是考虑到我国习惯沿用传统足量泼尼松 2 mg/(kg·d),足量4周,数月缓慢减量的长疗程口服所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2021版指南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用量,且减停快,与过去多年的用量差异较大,需要儿童血液专业医师尽快熟悉并规范应用,以减少经多家医院辗转就诊的ITP患儿出现糖皮质激素减量混乱的情况。

ITP患儿2级以上出血需紧急治疗时,丙种球蛋白作为首选药物,首剂 0.8~1.0 g/kg,次日复查血小板计数,若<50×109/L,则再用1次,若≥50×109/L,则停用,而不必沿袭此前2 g/kg的总剂量,此项改变同时兼顾疗效与经济负担,第1剂丙种球蛋白达到安全范围以上则无需应用第2剂;而糖皮质激素则可选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0.6 mg/(kg·d),最大40 mg/d,连用4 d,骤停。目前成人已将大剂量地塞米松4天疗法作为一线首选治疗。

在病情偏向4级出血时可选择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剂量最大30 mg/(kg·d),总量不超过1g/d,连用 3~7 d后酌情减量,总疗程<6周,并建议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IVIG联用,以迅速提升血小板计数、控制出血症状。虽然血小板输注不能作为ITP常规治疗,但发生4级出血时,可输注单采血小板,以降低可危及生命的出血风险。

关于大剂量地塞米松(HD-DEX)的一线治疗:HD-DEX已成为成人原发性ITP一线治疗的首选治疗策略[1]。多项临床研究证实HD-DEX和常规剂量泼尼松疗效对比,HD-DEX组的起效时间较短,完全缓解率更高,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13-14]。有研究观察211例初发ITP患儿随机接受HD-DXM和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两组的初始缓解率和持久缓解率无差异;治疗1个月后,泼尼松组的库欣貌、体质量增加和感染率显著高于HD-DEX组[15]。

目前部分成人前瞻性临床试验尝试一线联合二线药物来治疗初治ITP,也取得显著成效。HD-DXM联合rhTPO与单用HD-DXM治疗成人ITP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与HD-DXM单药治疗相比,HD-DXM加rhTPO治疗的初始缓解率(89.0% 对66.7%,P<0.001)和完全缓解率(CR,75.0% 对42.7%,P<0.001)更高,总体反应持续时间比HD-DXM单药治疗组长(P=0.04)。HD-DXM联合rhTPO可显著改善新诊断ITP患者的初始反应并产生良好的持续反应,因此可进一步成为ITP一线治疗[16]。同样地,HD-DXM联合利妥昔单抗等药物的疗效也明显优于单用HD-DXM[17-18]。目前对于儿童一线联合二线药物的治疗尚缺乏大样本资料,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尤其预测ITP病程及疗效的研究不断进展,也可为将来选择合适的一线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2.3 二线治疗

儿童ITP的二线治疗包括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利妥昔单抗或脾切除术这3种治疗中的一种或多种。当ITP患儿对一线治疗无效时,首选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次选利妥昔单抗。而脾切除的适应症较成人更为严格:仅当现有的一线和二线药物治疗均无反应;反复严重出血(3、4级)和/或生活受到疾病干扰;年龄>5岁;病程超过1年,根据我国国情和最新预防接种政策,做好相关疫苗接种等措施后可采取脾切除的方式。

北美儿童ITP协会(ICON)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通过对120例二线治疗的ITP患儿进行研究,接受二线治疗包括利妥昔单抗[43例(36%)]、罗米司亭[31例(26%)]、艾曲波帕[20例(17%)]、口服免疫抑制剂[19例(16%)]、脾切除术[4例(3%)]、氨苯砜[3例(3%)],治疗6个月后,罗米司亭和利妥昔单抗的血小板反应率最高(分别为83%和79%),其患者的出血量显著减少,利妥昔单抗和艾曲波帕的使用可显著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指数(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19]。另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研究则发现,RTX联合rhTPO治疗激素耐药或复发性ITP较单用RTX显著提高CR率[20]。脾切除因除去了血小板清除和自身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与其他ITP二线治疗相比,持久反应率最高[21]。然而,必须考虑手术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感染、动静脉血栓栓塞特别是门脾静脉血栓形成、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免疫缺陷疾病等的发生。由于免疫系统在5岁之前不成熟,且脾切除后5岁以下婴儿的感染率远远高于成人[22],所以,只有当一线药物及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利妥昔单抗治疗无反应时,在充分权衡利弊后,考虑脾切除。

2.4 其他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ITP的传统药物还包括长春碱类、硫唑嘌呤、环胞素A、达那唑等,多为广谱免疫抑制剂,因为毒副作用与治疗收益间的不平衡,近年来在儿童治疗方面进展不多。

目前更多新的药物已应用于成人ITP的治疗。磷酸奥司他韦作为神经氨酸酶(唾液酸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去唾液酸化以减少ITP中的血小板清除[23],可作为成人慢性或难治性ITP治疗药物。2015年,我国首次发现1例具有抗GPIb/IX自身抗体的成年慢性ITP患者对奥司他韦治疗产生完全反应[24]。同样地,难治性ITP患者中抗GPIbα抗体的比例高,对常规治疗和TPO激动剂无反应,磷酸奥司他韦的应答率为40%,联合TPO激动剂或免疫抑制剂时应答率高达66.7%[25]。2010年有报道显示,慢性ITP患儿经奥司他韦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加,但后续尚无大型研究确认儿童ITP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之间的关系[26]。

地西他滨为一种特异的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可逆转DNA的甲基化过程[27],显著抑制T细胞功能[28]。一项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成人难治性ITP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中,49例患者地西他滨治疗结束时,CR 8例(17.78%),PR 15例(33.33%),此外,7例复发患者接受了地西他滨再次治疗,仍可出现持续应答反应[29]。

近年来成人针对ITP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儿童ITP的治疗拓展了思路,未来需要更多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提供的证据支持。

3 儿童ITP疗效及病程相关预测指标

与成人相比,儿童ITP往往呈现急性/持续性病程,血小板通常在12个月内恢复正常[30]。但仍有部分(20%~25%)患儿对一线治疗反应不佳,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超过1年,最终发展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CITP),治疗难度增加,生活质量明显降低[31]。因此,在诊断时预测ITP的病程及疗效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评估包括5种。① CR:治疗后血小板数≥100×109/L且没有出血;②反应(response,R):治疗后血小板数≥(30~100)×109/L且至少比基础血小板计数增加2倍,且没有出血;③持续反应(durable response,DR):达到 R/CR并持续≥4周;④无效(no response,NR):治疗后血小板数<30×109/L或者血小板数增加不到基础值的2倍或者有出血;⑤复发(relapse):治疗有效后,血小板计数降至30×109/L以下或者不到基础值的2倍或者出现出血症状。这一评估体系在成人的接受度比儿童要高,ITP儿童虽然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较低,但对出血的恐惧、不良反应的担忧及反复就诊等问题,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了极大困惑,追求CR而不是安全水平的DR,导致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达仍需要临床医师作更多的科普宣传以促进家长对儿童ITP的了解。

虽然关于ITP疗效评估、急慢性病程及复发的预测因素报道很多,但在临床中尚无共识达成。国际合作ITP研究组 (ICIS)的一个大型 ITP 儿童前瞻性队列(1 239例ITP患儿)研究数据显示,年龄较小、诊断时出血严重程度以及联合使用皮质类固醇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进行初始治疗与12个月后的缓解有关[32]。另一项包含54项关于ITP研究的meta分析提出,发病年龄较大(≥11岁)、女性、无前驱感染、隐匿性发病、抗核抗体 (ANA)阳性以及基线血小板计数较高(≥20×109/L)均是CITP的预测因素,该研究还发现,在初诊ITP儿童中,单纯予丙种球蛋白治疗黏膜出血的儿童,演变为慢性ITP概率降低[33]。另一项包括577例ITP患儿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以年龄、性别、黏膜出血、先前感染/疫苗接种、隐匿性发作和血小板计数等为预测因子,开发了儿童ITP恢复评分,可预测3个月随访时的短暂性与持续性ITP[34]。此外也有相关研究支持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PF)、血清中凋亡蛋白(包括BIM、CD40、IGFBP2、P21和SMAC)表达、外周血Th17/Treg比值等可作为慢性ITP的预测因子[35-38]。目前关于巨核细胞数值及形态在临床上是否可以预测ITP病程及预后的研究较少[39-40],其是否可作为独立预测因素须进一步研究。

2021版ITP指南[10]建议新诊断ITP患儿0~2级出血但生活没有受到干扰时,采取观察性等待策略作为初始干预,而现实中大部分患儿在诊断后即开始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及激素治疗,如何提供更为准确的疗效评估与预测指标,将为儿童ITP获得不同于成人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梅恒,胡豫.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解读[J].临床内科杂志,2021,38(6):431-432.

[2]Rodeghiero F,Stasi R,Gernsheimer T,et al.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definitions and outcome criteria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of adults and children:report from 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J].Blood,2009,113(11):2386-2393.

[3]Cines DB,Bussel JB,Liebman HA,et al.The ITP syndrome:pathogenic and clinical diversity[J].Blood,2009,113(26):6511-6521.

[4]Cecinati V,Principi N,Brescia L,et al.Vaccine admini-st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n children[J].Hum Vaccin Immunother,2013,9(5):1158-1162.

[5]Audia S,Mahévas M,Samson M,et al.Pathogenesis of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Autoimmun Rev,2017,16(6):620-632.

[6]Perdicchio M,Ilarregui JM,Verstege MI,et al.Sialic acid-modified antigens impose tolerance via inhibition of T-cell proliferation and de novo induc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6,113(12):3329-3334.

[7]Li J,van der Wal DE,Zhu G,et al.Desialylation is a mechanism of Fc-independent platelet clearance and a therapeutic target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Nat Commun,2015,6:7737.

[8]Zhao HY,Ma YH,Li DQ,et al.Low-dose chidamide restores immune tolerance in ITP in mice and humans[J].Blood,2019,133(7):730-742.

[9]Ikuse T,Toda M,Kashiwagi K,et al.Efficacy of eradication therapy on platelet recovery in pediatr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ase series and a systematic review[J].Microorganisms,2020,8(10):1457.

[10]中国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指南改编工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2021版)[J].中华儿科杂志,2021,59(10):810-819.

[11]Neunert C,Lim W,Crowther M,et al.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2011 evidence-based practice guideline for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Blood,2011,117(16):4190-4207.

[12]侯明,胡豫.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0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8):617-623.

[13]Wei Y,Ji XB,Wang YW,et al.High-dose dexamethasone vs prednisone for treatment of adult immune throm-bocytopenia: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J].Blood,2016,127(3):296-302.

[14]Sadeghi A,Hosseini SF,Jouzdani SR.Evaluation of treatment plan by three-period pulses of high-dose dexamethasone among patients with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on platelet count response and adverse event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 Res Med Sci,2020,25:88.

[15]Ma J,Fu L,Chen Z,et al.High-dose dexamethasone as a replacement for traditional prednisone a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previously untreated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ingle-center study[J].Int J Hematol,2020,112(6):773-779.

[16]Yu Y,Wang M,Hou Y,et al.High-dose dexamethasone plus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vs high-dose dexamethasone alone as frontline treatment for newly diagnosed adult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A prospective,multicenter,randomized trial[J].Am J Hematol,2020,95(12):1542-1552.

[17]Wang J,Li Y,Wang C,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rituximab and dexamethasone for adults with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a meta-analysis[J].Biomed Res Int,2018:1316096.

[18]Feng Q,Xu M,Yu YY,et al.High-dose dexamethasone or all-trans-retinoic acid restores the balance of macrophages towards M2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J Thromb Haemost,2017,15(9):1845-1858.

[19]Grace RF,Shimano KA,Bhat R,et al.Second-line treatments in children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a:effect on platelet count and patient-centered outcomes[J].Am J Hematol,2019,94(7):741-750.

[20]Zhou H,Xu M,Qin P,et al.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open-label study of rituximab plus rhTPO vs rituximab in corticosteroid-resistant or relapsed ITP[J].Blood,2015,125(10):1541-1547.

[21]Chaturvedi S,Arnold DM,McCrae KR.Splenectomy for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own but not out[J].Blood,2018,131(11):1172-1182.

[22]Rodeghiero F.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splenectomy in adults and children with ITP[J].Br J Haematol,2018,181(2):183-195.

[23]Álvarez-Román MT,Rivas Pollmar MI,Bernardino JI,et al.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s in conjunction with oseltamivir for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AIDS,2016,30(7):1141-1142.

[24]Shao L,Wu Y,Zhou H,et al.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oseltamivir phosphate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positive for anti-GPIb/IX autoantibody[J].Platelets,2015,26(5):495-497.

[25]Revilla N,Corral J,Miñano A,et al.Multirefractory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targeting the decreased sialic acid content[J].Platelets,2019,30(6):743-751.

[26]Alioglu B,Tasar A,Ozen C,et al.An experience of oseltamivir phosphate (tamiflu™) in a pediatric patient with 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a case report[J].Pathophysiol Haemost Thromb,2010,37(2-4):55-58.

[27]de Vos D,van Overveld W.Decitabine: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 epigenetic drug[J].Ann Hematol,2005,84 (Suppl 1):3-8.

[28]Han P,Hou Y,Zhao Y,et al.Low-dose decitabine modulates T-cell homeostasis and restores immune tolerance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Blood,2021,138(8):674-688.

[29]Zhou H,Qin P,Liu Q,et al.A prospective,multicenter study of low dose decitabin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Am J Hematol,2019,94(12):1374-1381.

[30]Despotovic JM,Grimes AB.Pediatric ITP:is it different from adult ITP?[J].Hematol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18,2018(1):405-411.

[31]Khelif A,Saleh MN,Salama A,et al.Changes 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with long-term eltrombopag treatment in adults with persistent/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findings from the EXTEND study[J].Am J Hematol,2019,94(2):200-208.

[32]Bennett CM,Neunert C,Grace RF,et al.Predictors of remission in children with newly diagnos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ata from the Intercontinental Cooperative ITP Study Group Registry II participants[J].Pediatr Blood Cancer,2018,65(1).doi:10.1002/pbc.26736.

[33]Heitink-Pollé KMJ,Nijsten J,Boonacker CWB,et al.Clinical and laboratory predictors of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lood,2014,124(22):3295-3307.

[34]Schmidt DE,Wendtland Edslev P,Heitink-Pollé KMJ,et al.A clinical prediction score for transient versus persistent childhoo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J Thromb Haemost,2021,19(1):121-130.

[35]Adly AAM,Ragab IA,Ismail EAR,et al.Evaluation of the 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hildhoo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Platelets,2015,26(7):645-650.

[36]王丽媛,刘亢亢,储金华,等.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程慢性化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1,29(3):881-886.

[37]Levy-Mendelovich S,Aviner S,Sharon N,et al.Pediatr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apoptotic markers may help in predicting the disease course[J].Pediatr Res,2021,90(1):93-98.

[38]Gu H,Chen Z,Shi X,et al.Increased proportion of Th17/Treg cells at the new diagnosed stage of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n pediatrics:the pilot study from a multi-center[J].Eur J Pediatr,2021,180(11):3411-3417.

篇8

关键词:加强;摆臂抬腿;提高;跑速;积极意义

跑,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活动能力,也是最基础的一项体育竞赛内容。跑,作为体育竞赛项目在田径运动中可以分为短跑、跨栏跑、中跑、长跑、马拉松跑、障碍跑和接力跑,实乃名目繁多。但是,无论如何,万变不离其宗,在这众多的比赛中都必须以快速而取胜、以先抵达终点为冠军,都是靠运动员凭借自己的两条腿连续地后蹬和不停地摆动而实现从起点向终点快速奔跑位移的。他们奔跑位移速度的快慢、比赛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们自己两条腿之间步长(也称步幅)的长短和两条换频率(也称步频)的次数,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步长与步频的关系。

1 研究目的

从人向前跑来讲,决定跑速快慢的步长与步频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步长与步频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它们在比例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自身的运动能力,达到理想的跑进速度;然而,当步长与步频之间比例失调时,则向消极的方向转化,即使是运动员努力发挥,也可能达不到理想的跑进速度。何以如此呢?因为,一个人、一个运动员在向前跑的时候,无论是步长,还是步频,都是受其个人的技术特点、运动水平和身体条件限制约束的。假如不考虑这一点,仅仅从理论概念出发,一味地强调加大步长或者增加步频,都会使运动员形成不合理、不协调的技术动作,浪费或抵消运动员的体力,而不能取得最佳效果和理想的运动成绩。那么,应该怎样才能够有效地改进步长与步频的关系,使之即增加步频又加大步长,最终实现加快跑速、提高跑的运动成绩呢?笔者在多年的少年儿童田径业余训练工作中,经过认真的观察、研究、测试和分析发现:人在向前跑时,肢体的摆动对跑速有直接联系,发展其摆臂和抬腿的能力是一项改进向前跑时步长与步频的关系,加快跑速,提高其跑的运动成绩和竞技水平的有效措施。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2003-2009年福建省长汀县少体校业余田径运动员20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见表1。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收集与本研究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以及研究成果,并通过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对近几年相关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检索,并对本研究中相关资料进行了认真的阅读,为本文提供了较充分的背景资料。

2.2.2问卷分析法。本文设计了针对运动员、教练员、专家、学者的不同问卷,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问卷发放的回收情况见表2。

2.2.3现场测试法

2.2.3.1测试内容:10米单脚快速向前跳(计时)、50米计时跑(站立式起跑)。

2.2.3.2测试目的:通过测试和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和证实人在向前跑(或跳)的时候,其肢体摆动与否和肢体摆动是否积极对跑速的影响情况。

2.2.3.3测试方法:测试时,将同一个测试内容分为A组和B组进行。

A组为跑进(或向前跳跃)时,运动员按正确的摆臂技术要求,积极地摆动双臂和向前上方积极地抬摆并适宜地下压摆动腿(跳跃时积极蹬、摆悬空腿,之后主动下压)。B组为跑进(或向前跳跃)时,运动员或双手抱头、或双手置于胸前、或双手自然向下悬垂于身体两侧,摆动腿不主动做蹬摆抬腿的配合动作。测试结果见表3。

2.2.4对比分析法。对测试运动员进行为期4个月的专项提高训练,采集实验前后的运动员在100米短跑中步长、步频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测试结果见表4。

2.2.5数理统计法。对测试结果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对短跑技术的研究主要围绕短跑的动力来源为主线而展开,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认为后蹬是短跑的动力来源,后蹬阶段的任务是脚向后下方用力蹬地,髋、膝、踝3个关节充分蹬伸,使身体重心的移动轨迹向前上方,以便获取身体移动速度。多数学者和教练员坚持膝、踝充分伸展的技术仍然是短跑后蹬合理技术的观点。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扒地动力源”的观点开始产生,科学研究基本上围绕着“着地时的趴地加速进行”。认为髋、膝部肌肉群的相同工作能够完成短跑支撑阶段所需的伸髋和伸膝动作,如果着地前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接近或大于身体重心移动速度的绝对值,那么摆动腿着地之后就能形成有效地支撑和加速。研究结果表明:着地前,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接近或大于身体重心移动速度的绝对值,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无法达到。多数学者和教练员认为坚持后蹬是主要动力来源,但不是唯一动力,着地前摆动腿的快速“扒地”有助于减小着地时的阻力,膝、踝快速伸展的技术仍然是短跑后蹬合理技术的观点。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膝关节的固定支撑有利于下肢对髋部动力的传递,以髋为轴的摆动结合“屈蹬”的短跑技术是目前技术的主流。认为髋部的屈伸肌群是短跑水平运动的主要动力源。科研工作者通过对短跑单步技术与跑速关系的研究发现,与跑速呈正相关的技术环节有:1、大腿前摆过程中的膝关节角度;2、大腿前摆关节的角速度:3、着地前向后运动的水平速度;4、后蹬阶段髋关节的伸展角度和速度;5、支撑阶段支撑点与质心相向运动速度。

3.1 10米单脚快速向前跳和50米计时跑实验前后结果分析

后蹬与缓冲是影响步长与步频关系的重要因素。后蹬,为主要的做功阶段,是向前跑进的主要动力,其力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步长的大小;缓冲,则是上一个周期与下一个周期的过渡阶段,起着调节步频的作用,是频率快慢的关键因素之一。改进步长与步频的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进后蹬与缓冲的关系。在后蹬的时候,腿部的肌肉需要一定的拉长和伸展的用力距离。这种用力的距离,主要依赖于着地缓冲时腿部一系列关节的弯曲、伸展以后的肌肉收缩。一般地讲,这些关节弯曲、伸展幅度越大,肌肉收缩程度和肌肉拉长、伸展的距离就越大,所产生的后蹬力量也就越大。但是,实现这一切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也就是缓冲所需的时间。缓冲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一个复步所需时间里的一部分。如果着地缓冲所耗费的时间越长,完成复步的时间也就越长,跑的时间就越长,跑的成绩就越差。反之,着地缓冲的时间短,完成复步的时间就短,跑的时间就少,成绩也就越好。由此可见,改进后蹬与缓冲的关系主要还得在缩短缓冲时间、加快缓冲的过程上下功夫。

A组测验时,积极的按照正确姿势摆动四肢,B组采用非常规的姿势进行,两组测试结果差异较大。在10米单脚向前跳的过程中,运动员积极合理地摆动四肢向前跳的平均成绩比非常规姿势向前跳的平均成绩快1″6;同样,在50米计时跑的对照练习中,运动员积极合理地摆动四肢跑的平均成绩比非常规姿势跑的平均成绩快将近0.44″。

结果表明,肢体积极摆动有利地配合了后蹬,缩短了缓冲的时间,加快了人体向前运动的速度,对提高跑的成绩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3.2 4个月集训前后相关数据结果分析

人体在缓冲时继续向前,主要是利用向前的惯性力。此时的惯性力已经相对减弱,再加上支撑腿在前伸的状态下承受人体的重量,形成了一种重心在支撑点后的倾斜制动姿势,所以,此时的前进速度在整个复步中是最慢的。这时通过积极地摆动肢体,使上肢的双臂和下肢的摆动腿一方面起到维持身体左右平衡的作用,确保身体向前运动的直线性,把有限的惯性力用于向前的运动之中;另一方面上肢的双臂摆动和下肢摆动腿的积极前抬上摆,改变了身体重心的原先位置,使身体重心的位置前移;同时,摆动腿快速度前摆的势能,迅速地带动了髋部的前移(送髋),从而加快躯干向前运动的速度。由于肢体摆动在着地缓冲过程中的这些积极作用,使着地缓冲时期的制动现象得到缓解,并加快了身体重心由支撑点后向支撑点垂直面乃至支撑点前移动的速度,较快地改变了支撑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支撑腿提早转换为后蹬腿和进入后蹬准备状态,着地缓冲的时间就因为如此而缩短,步频也就因此而加快。

在4个月的训练时间里,安排大量地发展运动员肢体摆动能力的练习,如:肩关节、肘关节柔韧性和灵活性活动;徒手快速摆臂,持哑铃摆臂,持哑铃直臂振臂,单杠引体向上,双杠支撑双臂屈伸,持器械后上举,持器械屈肘(弯举);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柔韧性和灵活性活动;快速徒手高抬腿(行进间、原地、支撑),高抬腿走(行进间、原地),负杠铃高抬腿和高抬腿走,负杠铃跨步走和弓箭步转髋,跨步压腿,交叉步跑和大小腿折叠前后摆(前摆时送髋)等。

测试结果表4显示,经过四个月连续地强化性训练,从外观看运动员途中跑的时候抬腿摆臂动作比以前有力、轻松,运动员对摆臂抬腿的自我感觉也很好。笔者将他们分别在一月份和四月份100米跑的成绩和100米跑时步长、步频的数据进行测验分析后,发现均已发生了明显的、良好的变化。20名运动员四个月之后和四个月之前跑的100米相比较,步数减少,时间更短,步长加大,运动成绩有所提高。

肢体摆动是影响步长与步频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运动员肢体摆动能力的训练,可以改进他们步长与步频的关系,加快跑进的速度,有效地提高跑的运动成绩。

4结论

4.1积极地摆动肢体,可以加快完成着地缓冲的过程,提高步频。运动员的肢体摆动,在着地缓冲过程中有积极的作用。着地缓冲时期的制动现象是难以避免的,积极地摆动肢体使其得到缓解并缩短时间,加快身体重心由支撑点后向支撑点垂直面乃至支撑点前移动的速度,较快地改变支撑腿与地面形成的夹角,使支撑腿提早转换为后蹬准备状态,缩短着地缓冲时间,实现加快步频的目的。

4.2积极地摆动肢体,可以加大摆臂抬腿的动作幅度,加大步长。运动员肢体摆动幅度大小,对步长大小有直接的关联。通过积极地摆动肢体,在合理的步频范畴内,扩大摆动幅度,实现加大步长的目的。

篇9

尼美舒利退出儿童退烧药市场

早在今年3月下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组织国内尼美舒利主要生产厂家以及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召开会议,讨论尼美舒利的安全性问题,并通报了国内外不良反应数据,基本确定要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修改方向就是适用年龄和使用剂量。

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委员会专家孙忠实告诉笔者,尼美舒利在国外多数国家均用于12岁以上人群,而国内对于尼美舒利安全性的争论也主要在适用年龄上。现如今,国内药监政策基本与国际接轨,尼美舒利被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这也就意味着,以瑞芝清为首的尼美舒利产品,将不得不从儿科市场退出。

外企是最大受益者?

对于接下来儿童退烧药市场的走势,是否传闻中的幕后推手——某跨国药企会成为最大赢家?一些资深业内人士的看法不以为然。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白慧良日前表示,国内儿童退烧用药的市场格局肯定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理管局此举并不是针对某一家,国内拥有尼美舒利文号的制药企业有几十家,所以影响将是行业性的。但我想,国产的药品肯定会跟上。强生能否占据康芝原有的市场份额,这个不好评价。”白慧良如是说。

事实也是如此。数据显示,在此之前,含尼美舒利成分的国内儿童退热药倚仗价格优势,在中国的二三线市场占据70%左右的份额。而以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为代表的跨国药企,在广大的二、三线城市以及第三终端,并不具备竞争优势。有医药行业分析师认为,尼美舒利在国内的主要生产厂家作为该事件的“受害方”,即便采取了补救措施,例如再推儿童退烧药新品,以降低因修改尼美舒利说明书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短期内要获得成功,仍会比较困难。

民族药企有望分羹崛起

桑迪咨询机构专家张继明认为,与高端市场相比,第三终端的市场特点、运作方式有很大区别。企业在人员配置、工作部署、药品价格上必须符合第三终端的实际要求,具备一定资源优势,才能占据市场份额。显然,这些都是外企的短板,短期内很难提升。“相比之下,那些一直专注第三终端的国内药企,面对尼美舒利退市后留下的‘蛋糕’,更有‘切割’的机会。”张继明说。

篇10

【关键词】 脱细胞异种皮;二度烧伤;应用;护理

二度烧伤时,由于损伤达到真皮层,感觉神经末梢暴露,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升高,使创面渗出较多,体液大量丢失,疼痛明显。为了减轻烧伤创面的疼痛,减少从烧伤创面丢失体液、电解质及血浆蛋白,避免创面干燥加深,促使创面早日愈合,二年来我科使用DR脱细胞异种皮治疗二度烧伤创面,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通过精心治疗和综合性护理,不但能达到一次覆盖包扎直到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而且达到不生瘢痕或瘢痕轻微,从源头上控制瘢痕增生,从源头上控制创面脓毒症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二年来我科共收治二度烧伤并使用DR脱细胞异种皮治疗的患者共56 例,其中男 32 例,女24 例,年龄最大83 岁,最小11个月,平均42 岁,烧伤面积2%~60%,火焰烧伤28例,热液烧伤22 例,化学烧伤 4 例,其他原因 2 例。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56例患者均以临床治愈,8例患者出现轻微瘢痕增生。

1.2 方法 治疗浅二度烧伤时,先去净泡皮,用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创面,然后用8~16层厚的纱布绷带固定包扎,4 d后打开创面,创面基本愈合,创面愈合时间最快达到96 h。治疗深二度烧伤时,应在镇疼条件下将创面清洗干净,去净表皮及坏死组织,至创面广泛均匀渗血,然后用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创面后,用8~16层厚的纱布绷带固定包扎,间断更换外层敷料,两周后拆开敷料及DR脱细胞异种皮,创面基本愈合,不生瘢痕或轻微瘢痕。

2 护理

2.1 适宜的环境 烧伤患者入院后要给予一个清洁、舒适、能保持一定室温的病室,便于抢救,又能减少病室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1]。保持环境温暖干燥,室温应控制在28℃~32℃,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50%左右。远红外线机应用,加速创面干燥,又可提高床周温度,减少冷感。

2.2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前换工作服和鞋,带口罩、帽子,必要时穿隔离衣。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消毒双手,接触创面时应戴无菌手套。保持病室清洁,地面要湿式拖扫,可用0.1%过氧乙酸拖地或0.2%~0.5%过氧乙酸喷洒。每天定时通风两次,病房内安装空气消毒机,每天消毒2小时,减少探视人员,患者出院后应做好终末处理。消毒灭菌的医疗、护理用品固定病室使用,用后及时消毒灭菌。定期进行空气、物品、消毒液及医务人员的细菌学监测,以不断改进消毒措施。

2.3 加强休克期护理 烧伤休克期能平稳度过,病情就平稳,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治愈率高,所以,加强休克期的护理至关重要。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1.5~2 L/min,持续心电监护,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的质和量。成人尿量维持在30~50 ml/h,儿童1 ml/ h,中心静脉压维持在8~12厘米水柱。

2.4 加强饮食护理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身体组织遭受极大的破坏,引起周身性代谢反应,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水盐代谢等方面都出现一系列变化,此时机体处于超高代谢[2],另一方面,由于消化功能紊乱,食欲减退,营养吸收与补充均有困难。营养困难可延迟创面愈合,降低机体抵抗力而易并发感染,影响预后,所以,要鼓励患者少量多餐,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和防止便秘。

2.5 加强创面护理 及时创面换药,患肢抬高制动,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为防止创面受压时间过长,需定时翻身,背臀部烧伤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睡翻身床,每4小时翻身一次。接触创面的物品皆应消毒,及时更换浸湿的无菌纱垫及被单,创面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如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创面疼痛加剧,持续性跳疼或烦躁不安者,均应及时打开检查,严密观察创面情况[3],能及时发现DR脱细胞异种皮下是否出现了积液或脓性分泌物,以便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

2.6 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因烧伤后的疼痛、水肿、担心使用DR脱细胞异种皮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是否会出现瘢痕增生或功能障碍,均会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恐惧等情绪,我们应诚恳的开导,耐心的讲解烧伤恢复过程,使用DR脱细胞异种皮的优点和作用,展示我院成功病例的照片,使患者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解除心理压力。

2.7 加强功能康复 烧伤治疗不只是创面愈合和保全生命,还应包括治愈后的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做到保命和功能恢复并重[4]。烧伤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有些患者会因经济或疼痛而放弃治疗,我们应让患者充分认识到烧伤功能康复的重要性,认识到创面完全愈合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还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教会他们如何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并接受各种康复治疗。

3 体会

通过几年来我科使用DR脱细胞异种皮治疗二度烧伤创面,体会到烧伤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充分认识到应用DR脱细胞异种皮治疗二度烧伤既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应用DR脱细胞异种皮治疗二度烧伤可以达到不换药、不削痂植皮、抑制瘢痕增生、没有疼痛,该方法能够使真皮层尽快修复并能上皮化,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自愈后创面能达到不生瘢痕或瘢痕轻微,达到从源头上控制瘢痕增生,从源头上控制创面脓毒症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马文元,赵春安,牛希华,等.实用烧伤治疗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453.

[2] 孙永华,孙迎放.现代烧伤治疗与手术图谱.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