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语结构范文
时间:2023-03-30 03:5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短语结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简明短语结构下线性化的要求取消了名词短语结构中的中间投射,并加入了轻名词n这一功能语类。通过对英语动名词与名词短语在句子中的分布可以看出,线性化理论驱使了动名词中简单名词至动词之前的移位以及做主宾语的名词短语至限定词短语的进一步投射。这样限定词短语假设得到修正,是否产生限定词短语投射这一操作不是必须的,它取决于名词短语在句中是否为承担题元角色的论元。
管辖与约束理论对普遍语法的研究采取了模块式的处理,X-界标理论[12]作为管约论的一个重要模块,对短语结构的表征起到重要作用。这个理论认为一个短语成分XP应存在三层不同的投射:最小投射(X)、中间投射(X'''')以及最大投射(XP)。Chomsky(1995)[3]提出,在句法推导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必须来自词库,而不能加入由外界强制界定的新信息。这样X-界标这一表征理论与包含条件产生冲突,而这一冲突直接导致了简明短语结构的诞生。本文运用简明短语结构的理论对名词短语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也讨论了英语动名词结构以及主宾语位置上的名词短语结构等问题。
1简明短语结构理论
简明短语结构认为句子推导不会承载任何冗余信息,合理的句法操作手段只有两个:外部合并与内部合并(Chomsky,2007)[4],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合并与移位。Nunes(2004)[5]对移位加以解构,认为移位的内容就是复制+合并+删除,因而语法操作的原始手段只剩下合并。合并将两个且只有两个成分α与β从算式库中提出,合并成新的成分γ。γ的内容与产生投射的那个成分的内容相同,也就是说如果α发生了投射,那么γ就是α投射的标签,β亦然。
按照这样的理论,任何句子的推导都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中间投射做为X-界标理论所额外附加的信息在推导过程中不再发生作用。先前的中间投射不复存在,而转变成为最小投射或者最大投射。
同时为了限制滥用合并的可能,可以进行合并的内容限定在了推导过程中最高位置的成分,发生在已推导的短语内部的操作是被禁止的,这也就是所说的合并的循环性(戴曼纯,2007)[6]。根据这一原则,合并两个短语标记K和L只会存在如下一种可能性:
(1)a.K={a,{a,b}};b.L={c,{c,d}}
c.合并(K,L)={a,{{a,{a,b}},{c,{c,d}}}}(如果K/a发生投射)
这样合并的能力受到限制,只能在它所允准的范围内以自下而上循环式的方式进行,有效地避免了合并的过度生成,使得句法操作更加经济和严格。
2名词短语的内部结构
认为名词短语中包含修饰性限定词的说法由来已久。Chomsky(1965)[7]指出抽象名词都是由一个隐含的限定词修饰,Abney(1987)[8]指出所有的名词短语都是由一个限定词产生投射的限定词短语。也就是说抽象名词sincerity存在如下的结构(表示隐现成分):
(2)[DP[D][Nsincerity]]
FreidinandVergnaud(2001)[9]提出一个普通的代词,如they等,都是由限定词短语与一个隐含的补足语构成。代词中的补足语成分不出现是因为在音系式中它接受零拼读(nullSpellout)。如句子Linguiststhinktheyareundervalued中从句主语they为一个普通的人称代词,根据他们的理论,此代词应有如下的结构:
(3)[DP[Dthey][Nlinguists]]
此限定词短语的补足语成分接受零拼读是因为避免与主句中主语产生重复。按照这两个理论,所有的名词短语皆为限定词短语,且短语中的限定词成分与补足语成分都可以隐现,但不可同时隐现。
Adger(2003)[10]指出:限定词有两大类型,一类为显性成分,一类为隐性成分。显性的限定词包括冠词类短语、指示语短语和量化词短语;隐性成分的限定词短语有四类:复数名词、带有属格表领属成分的短语、物质名词与专有名词。
名词短语中应有n成分。仿照Larson(1988[11];1990[12])提出的动词短语嵌套理论,他提出名词短语中也存在轻名词n。在动词短语中,轻动词的作用是选择动词短语VP。同理,轻名词的作用则是选择一个名词短语并引入施事(Agent)这一题元角色。一个完整的限定词短语应该有如下的结构:
(4)[DP[SPEC][D’[D][nP[SPECAgent][n’[n][NP[SPECTheme][N’Goal]]]]]]
按照这个模式,Richard’sgiftofthecaketothechildren应有如下结构:
(5)[DP[SPECRichard’s][D’[D][nP[SPECRichards][n’[ngift+n][NP[SPECofthecake][N’[Ngift][PPtothechildren]]]]]]]
轻名词n的提出将不同结构中的题元角色安置在相同的位置加以处理,从而满足了Baker(1988)[13]提出的题元授予一致性假设。将具有相同角色的论元放置于语言结构中相同位置的做法减轻了句法操作的负担,符合经济性原则的要求。但是Adger提出的限定词短语仍然存在中间投射,这就意味着包含条件遭到违反,从而不适应简明短语结构理论的要求。
简明结构短语认为句法操作中的信息来源于词库,在推导过程中不允许加入新信息。这样中间投射的概念就被取消,只能存在最大投射或者最小投射的可能。按照这一理论,名词短语John’sgiftofthedresstothegirl的结构应为:
(6)[DP[SPECJohn’s][DP[D][nP[SPECJohn][nP[ngift+n][NP[SPECofthedress][NP[Ngift][PPtothegirl]]]]]]]
当名词gift与介词短语tothegirl合并时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短语,同时此名词短语可以再次与其它成分合并形成新的名词短语,且它的标识不变。这种不改变标识的合并操作有两种,一种是与新成分的合并,如上例中ofthedress与名词短语gift的合并而产生新的名词短语giftofthedress;另一种是将合并的成分与从先前推导过程中移位的某个成分再次合并,如与DP结构产生再次合并的John’s成分就是从先前已推导的结构中移位而来的。
Chomsky(2001)[14]指出任何句法操作都需要一个激发机制,同时位置较高的中心语做为探源(Probe)必须寻找与已有操作形成的目标以形成核查关系,而驱动这种核查关系的就是探源的不可诠释性特征。由此论述可以得出在限定词短语中,中心语限定词做为探源需要一个驱动机制,否则特征核查就无法进行。
Adger(2003)[10]认为限定词选择nP是因为限定词具有[gen*]的强特征,从而驱使nP中承担施事题元角色的成分移位至SPEC-DP的位置,并完成对此特征的核查。至于一个句子中的名词短语为什么是限定词短语,他认为是因为句子中的动词具有[uDP]这个不可诠释性特征,从而形成句子动词短语中的名词结构必须为限定词短语,而不能是普通名词短语。
这一说法与特征核查的要求是相符的。但是限定词具有的[gen*]的强特征与句子中动词的[uDP]特征都是规定性的,缺乏理据性支撑。同时认为动词存在[uDP]特征的说法使得在名词短语推导时就要照顾到下一步的过程,这种前瞻性特征[15]也是不合理的。因此,这种做法很难对限定词短语的内部结构做出合理解释。
3名词短语的线性化
语法中的计算系统负责句法的操作,而将推导出的成分转换为可发音的成分则是在音系式(PF)中进行。Kayne(1994)[16]的线性化理论关注的就是将多维的句法结构转化为一维的线性结构这一音系处理问题。他认为线性结构的确立是基于不对称成分统领基础上的,这也就是线性对应准则:如果一个词汇项α非对称地成分统领β,那么α的线性位置先于β。
同时Kayne对成分统领的概念加以严格的限定:X成分统领Y,只有在:X与Y同为语类;X与Y互不包含;以及每个统制X的语类也统制Y的条件下才可成立。这样的定义使得中间投射不能参与到成分统领关系,也就不会出现中心语成分统领其指定语的线性排列[17]。如在下述结构中:
(7)
成分m与K互为成分统领关系。但是m成分统领n,且n不成分统领m。也就是说此时m非对称性成分统领n。依据线性对应准则,m的线性位置在n之前。同时假如K为中间投射且n为中心语成分,由于K不为语类,此时K就不能成分统领其指定语成分,从而就不会出现中心语先于指定语的情况。
Hornstein,Nunes&Grohmann(2005)[18]对线性对应理论做出修正。他们针对的是如下的句子:
(8)[TP[DPthemanfromToledo][T''''will[VP[V''''visitMary]]]]
在此句中,will非对称性成分统领Toledo,这样的话,will应先于Toledo,这与现实的句子显然不符。为了照顾到这些句子的线性化,他们将线性对应准则修改如下:当α非对称性成分统领β;或者任何统制α的XP成分也非对称性成分统制β,α的线性位置先于β。
按照这条规则,由于统制Toledo的限定词短语themanfromToledo非对称性成分统领will,因而Toledo的线性位置就在will之前,这样就解决了复杂主语与谓语的线性化问题,扩大了此理论的解释范围。
以上的线性化理论都是在X-界标的理论框架下提出的,Kayne提出此理论的目标之一就是从反对称现象中推导出X-界标理论,从而不再将X-界标理论做为普遍语法中的原始操作。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出现如下的结构:
(9)[XP[X][Y]](X与Y同为中心语成分)
按照X-界标的理论,任何一个最大投射都会存在一个中间投射,从而两个中心语无法互相成分统领。但是在简明短语结构的理论下,中间投射的概念不复存在,上述结构完全可能产生。但是根据线性对应理论,此时X与Y互相成分统领,线性化无法进行。
为了形成线性关系,X与Y之间的并列的关系必须加以消除。一种可能性句法操作是移位,将其中的一个中心语移位到另一个中心语的指定语成分:
(10)[XPY[XP[X][Y]]]
此时每个统制Y的语类也统制X,不存在一个能统制Y但不统制X的语类,因而Y成分统领X。同时由于Y做为一个字段而非语类不由XP统制,因而X不会成分统领Y。这样就满足了Y与X之间的非对称性成分统领关系,从而实现Y先于X的线性关系。
能够线性化的一个前提是由于Y发生移位,与X平行的Y不存在音系表征,不会参与线性化的过程。
如果在X与Y之间插入一个没有语音表征的成分,线性化也能进行。
(11)[XP[X][XP[][Y]]]
此时虽然与Y互为成分统领,但是由于没有语音表征,因而不会参与句子的线性化,与Y之间不会出现线性排列的问题。同时零语音成分的存在使得X非对称性成分统领Y,从而线性化得以进行。
英语中的动名词结构可以为第一类的移位现象做出佐证。语料如下:
(12)a.*Johnreallyenjoysdecoratingteacup.
b.Johnreallyenjoysteacup-decorating.
c.Johnreallyenjoysdecoratingteacups.
d.*Johnreallyenjoysteacups-decorating.
当动词短语中的名词是一个无复数的简单名词时,出现V-ing+N的结构是不合语法的,此时必须出现简单名词的移位,以形成N+V-ing结构。同时如果动词短语中的名词已有复数,此时再出现名词的前置移位就不能接受。传统语法只是指定了这些规则,而无法做出理据性的解释。本文的论述则可以对此加以解释。
Ghomeshi(2003)[19]指出名词短语中数的概念由功能语类短语NumP表达。Num承载的数包括复数特征[Plural]和物质名词[Mass]特征。因此decoratingteacup的结构如下:
(13)[VP[Vdecorating][Nteacup]]
由于名词teacup没有复数概念,因而不会出现NumP投射。这样decorating与teacup之间相互成分统领,线性化无法进行,因而句子不合语法。此时采取的方法就是让名词teacup发生前置移位,形成如下结构:
(14)[VP[Nteacup][VP[Vdecorating][Nteacup]]]
此时teacup成分统领decorating,但decorating非成分统领teacup,根据线性化的理论,teacup应先于decorating,从而出现teacup-decorating的正确结构。如果此时名词中包含了复数概念,那么此时的结构应为:
(15)[VP[Vdecorating][DP[D][NumP[NumPlural][Nteacup]]]]
带有复数的teacup此时存在NumP投射,也就存在DP结构(拼读时Plural这一特征转变为teacup的复数后缀)。做为动词的decorating此时非对称性成分统领teacups,因而出现decoratingteacups的结构。由于动词短语内部的动词与名词成分已经线性化,再出现名词移位就不存在激发机制,因而前置名词的动名词结构不合语法。需要指出的是此结构中虽然Num与teacup成互相对称性成分统领关系,但是Num只是[Plural]特征而非词汇项,因而不参与线性化,也就不存在线性表征的要求。
插入零语音表征成分方法在英语中也有所表达,如:
(16)a.*Iwriteletter./b.Iwriteletters./c.Iwritetheletter.
句a不合语法的一个原因为动词与名词之间的相互成分统领关系:
(17)[VP[Vwrite][Nletter]]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创造动词与名词之间的非对称性关系。句b采用的是插入无语音表征成分的方法:
(18)[VP[Vwrite][DP[D][NumP[NumPlural][Nletter]]]]
Num的存在消除了动词write与名词letter之间的相互成分统领关系,使得线性化得以进行。句c采用的是则是插入n的方法:
(19)[VP[Vwrite][DP[Dthe][nP[n][Nletter]]]]
完整的DP结构应该包括轻名词短语nP。将普通名词letter转化为限定词短语时,n的存在同样取消了限定词与名词之间的对称性关系,使得线性化得以进行。同时由于n没有发音要求,无需线性化,因此它与名词letter之间的相互成分统领关系不会对线性化产生影响。同样在英语中做主语的名词也不能是一个简单名词,采用的方法与做宾语的名词短语一样,可以加复数,也可以将之转换为限定词短语:
(20)*Bookismyfriend./Booksaremyfriends./Thebookismyfriend.
由此可见一个名词短语如果在句子中承担论元功能时,它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短语,而必须转化为限定词短语,否则生成的句子就无法线性化,从而造成推导失败。Longobardi(1994)[20]做出了类似的申明,与之不同的是本文采用的句法音系接口的研究方式,通过线性化的理论对主宾语位置上名词短语的限定做出的研究,这就为Longobardi的结论提供了佐证。
当物质名词与专有名词为论元时,无需额外操作也合语法:
(21)a.Johnismyfriend./MyfriendisJohn.
b.Ihatebeer./Beerismyfavoritebeverage.
这说明了物质名词与专有名词中虽然不出现显性限定词成分,但是它们同样属于限定词短语,这就为将这两类名词归类为隐性限定词短语提供了证据。
在简明短语理论的框架下,线性化理论的要求可以对名词短语在句子中的分布提出具体要求。如果名词短语占据的是论元位置,那么它必须为限定词短语,但是这不排除在不违反线性化理论的前提下,句子中的名词短语成分不为限定词短语的现象。事实上,英语中就存在不为限定词短语的名词短语入句的现象(Radford,2009)[21]132,如:
(22)a.Doallsyntacticianssufferfromasteriskitis,doctor?
b.Poorfool!Hethoughthe’dpassedthesyntaxexam.
篇2
2、主谓短语: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卫星发射
3、偏正短语:伟大的祖国、可爱的孩子(定中关系);即兴表演、认真思考(状中关系)
4、动宾短语:爱我中华、保卫祖国、打扫卫生、整理床铺
5、动补短语:走得稳健、跑得飞快
6、连谓短语:去买菜、来找我
7、复指短语:首都北京、班长小王
8、兼语短语:请他进来、派我去北京
9、方位短语:大门外、三天前、喝酒以后
10、量词短语:这几件、一堆、三次、十二个
11、介词短语:[关于后羿射日]的神话、[对曹操]的评价、[朝东]的侧门(方括号里的是介词短语)
12、“的”字短语:卖菜的、教书的、来找我的
13、“所”字短语:所需要、所认识
篇3
关键词:书法基础教育结构形式
书法是一种以汉字为载体的文艺形式。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既是中华民族特征的体现,也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然而,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书法课程较为缺乏。文章主要对书法基础教育的结构形式进行论述。
一、古代书法教育与课程
依据甲骨文的研究成果,商代的学校教育已有文字书写的内容。殷墟出土的甲片上雕刻着“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末、壬申、癸酉”,其中有些字迹相当工整,表明在殷商时期,学校已经重视对学生书写、契刻能力的训练。西周时期继承了夏商时期的教育制度,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逐渐形成以“六艺”为主体的教育体系,“六艺”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书同文、行同伦,推行统一文字。其中李斯的《苍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这些字书,都起到了对儿童进行书法基础教育的作用。汉代极其重视文字教育,并且辅以相应的制度加以推广。东汉的《熹平石经》在当时是一本标准的经书,还是一部标准的字帖,它对书法学习起到订正字体的作用。东汉末年,汉灵帝设置鸿都门学进行书法教育。汉代书法教育与文化启蒙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汉代书法的辉煌成就打下良好的基础。隋唐五代时期,文化艺术繁荣,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隋朝高等学校中设置了书法专业,培养专门的书法教师。在唐代的教育体系中,书法是一门必修课。唐朝具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国子监中设置了专门的书法教育机构。宋代书法教育继承了隋唐传统,并且在隋唐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和探索,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宋代的书法教育重视书生对知识修养的培养,《宋史•选举志》中提到对学生学业要求是:“书学生习篆、隶、草三体,明《说文》《字说》《尔雅》《博雅》《方言》,兼通《论语》《孟子》义,愿占大经者听。篆以古文、大小二篆为法,隶以二王、欧、虞、颜、柳真行为法,草以章草、张芝九体为法。”其中可以看出,书法教育在对学生进行艺术训练的同时,重视加强学生文字学知识的积累和伦理道德的熏陶。事实上,这也说明了书法教育在加强文艺修养的同时,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文化内涵进行培养。宋代对书法教育采取的是“三舍法”等。元代官方文字为“八思巴字”,虽然统治者重视文字书法,但与前代相比较为逊色。明清时期,书法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且科举考试中,文章欠佳而书法优者也可得分,这对考试者而言无疑是一种鼓励。总的来说,古代的书法教育依托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说,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教育对当代书法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书法在基础教育阶段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1.注重书法内容的人文性
书法课程显然具有明确的人文性质,这决定了书法课程内容亦应有明确的人文性特征。书法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这也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人文主义教育观,即以人为本,体现教学的人本性。人本性关注人的情绪、态度、理想和信心等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强调学习应当发自内心,体现情境性、过程性,能够唤醒人的各种潜能,使课程内容为个体提供自由发展和发掘潜能的学习机会。书法是通过对字、文、篇、章的书写,掌握字法、笔法、墨法等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兴趣、才能、个性的发展。书法学习应当具有个性化的内容,个性化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密切相关,满足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更自由、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能够使其激发灵感,培养兴趣,开拓思维,形成乐于进取的精神。书法课程个性化内容的学习能够满足个人发展需求,人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个性化体现了学习的人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实现社会人和个体人的统合发展。
2.注重书法内容的综合性
书法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综合性,事实上,这也是书法课程不能独立的主要原因,其一直游走于美术和语文之间,缺少自身的课程体系、标准及规范。因此,在基础教育中,书法依旧作为技能课程、课外兴趣等存在。书法课程的综合性正好证明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体系的逻辑性,也正好符合社会发展与改革的方向。书法课程内容涵盖了史学、文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学科知识,整合书法课程内容会明显体现它的综合性特征,这也让书法课程独具魅力。以往基础教育的课程几乎是分科课程,各学科间彼此独立,造成内容之间的割裂,课程便成为一种孤立的存在。因此,课程应当依据内在的价值联系、逻辑性或结构性联系、外在的实用价值、学生的认知特点或习惯等主线统一起来。
三、开展书法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世界华人创造出来的独有的文化艺术结晶,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要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传统,弘扬中国书法艺术显得尤为迫切、重要。事实上,书法的学习是一种陶冶性情、意志即精神教育的过程。实践证明,书法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格、身心健康、审美素质及创造力等方面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书法基础教育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认知、加强民族归属感意义重大。
四、书法基础教育结构形式搭建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书法的重要性。书法教育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应当接受的基础教育结构形式。书法教育在提高、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郭沫若曾在《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这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写字教育理念一致,新课改的书法基础教育亦以此为据,教育理念亦从中而出。
五、书法基础教育发展的窘境
如今,素质教育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许多地方学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将书法教育列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但是书法教师数量缺乏,供求矛盾日渐突出。以往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不得不重视考卷成绩,为了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一些学校的书法基础教育课名存实亡。然而,有远见的家长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让孩子在课业之外拜师学习书法。尤应注意的是,民间机构鱼龙混杂,少数不负责任的书法教师自己尚未入门就开始教授学生,授课毫无计划,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写字水平,还可能将学生的书法创作引入俗套。此外,20世纪之后,传统的书法艺术发展受到冲击。钢笔逐渐代替了毛笔,而书法作为一种徒手的艺术,书法艺术中侧、藏、露等关于线条的技法,需要靠毛笔才能够充分展现出来。后来不断有人倡导硬笔书法艺术,出现了一批硬笔书法大家。可以说,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仍旧脉络相通,其结体、章法与毛笔书法一脉相承。而进入21世纪后,电脑进入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电脑打字以其快捷、便利亦逐步代替了钢笔书写。在电脑技术的冲击下,不少学校提倡学生用电脑写作业,并且在一些人看来,用手写字是落后的象征。
六、推动书法基础课程普及的建议
1.加强书法课程的认知教育
人的行为受认知的影响,因此,书法教育中应加强认知教育。书法学习中要想体现德育,需要提高学生对义务教育阶段书法的认识,加深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一步加强民族传统艺术、书法衍生文化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
2.确保课程时间,选好书写教材
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课程中每周必须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初中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在学校课程中安排一课时写字(书法)课。中学在美术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地方政府应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写字教材,临摹教材应选用教育部推荐范本。书法教师应当利用学校资源,加强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为学生提供指导,确保教材的有效使用。
3.提高书法师资队伍水平
书法基础教育应坚持学校与社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书法教育的横向联系,提高教师的书法教学能力。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种书法活动,丰富教师的书法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而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书法教学水平得以提高,以有效、顺利地促进学校书法教学的发展。
4.改革书法课程教学模式
当地教育部门应结合教学现状,制定书法学习标准,并根据标准编纂教材,使基础教育不同阶段的学生确立不同的书法学习目标;此外,应依据新课标改革基础教育阶段的书法教学,达到德育的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是义务教育的要义之一。因此,应加强书写技能练习,使学生掌握对于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实现书法的德育功能。基础教育阶段设有书法技能课和书法鉴赏课程,目的亦在于培养书法艺术特长生。
5.创设良好的书写环境
教师要在课堂上设计生动活泼的写字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克服书写中的困难,增强成就感,杜绝无指导、只让学生临摹等无效的教学行为。学校应组织开展好学生的课余书法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书法讲座、参观书法展览、组织书法比赛、开展书法社团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专用书法教室,积极培优,发展书法特长生。
参考文献:
[1]于军民.从文化传承视角看普及青少年书法教育的意义.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赵长青,孟繁玮.推广普及交流互访——赵长青谈书法教育与国民文化素养.美术观察,2010(7).
[3]刘振.普及书法教育的问题和对策.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
篇4
一、教师队伍的流动及其结构
流动原本属于自然现象,即水流现象。人们借用其来研究社会现象,用以表明社会现象也是动态的。教师队伍指处在社会中的教师群体,教师队伍流动即指这一群体在社会中的流动。教师既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是社会成员,因此教师群体的流动既有教育内部的流动,也有在教育外部即流向社会的流动。本文所指的教师队伍流动是指教师在教育内部的流动,而将流向社会的教师流动称为教师流失,即教师流出了教育系统,离开了教师队伍。同时还要说明,本文所讨论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师队伍流动现象。
二、教师队伍流动结构的调查情况
(一)教师流动的原因
教师流动的原因是多样的,除了社会原因之外,还有教师的个人因素。现在的人普遍都倾向于留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都有积极进取的观念,在择业方面上普遍认为在经济发达地区工作比较好,因此教师流动呈现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趋向。
(二)教师流动的经过
教师流出的方式也存在着多种情况。主要是农村教师流出较为普遍。从落后偏远的地方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由工资待遇差,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的地方流向工资待遇好、经济发达的地方,由农村地区流向城市。从性别结构上看,男性教师流动远远大于女教师的流动。如一些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或者是随偶迁移等方式流向城市,而在此过程中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流动更为频繁。
(三)教师流动的结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师开始作为社会人才的一部分加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人才流动的法制不健全,政策滞后,教师流动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无序、不合理的流动。农村地区、西部地区教师流失严重,教师严重短缺;而城市地区、东部发达地区教师积压,造成人才浪费。面对教师流动的不合理状况,我们不能回避,不能抱怨,更不能置之不理任其发展。我们要正视现实,研究教师流动的规律性,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参与人才的市场竞争,促进教师流动的合理、有序。
三、教师队伍流动结构的问题
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然而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而阻抗教师队伍流动,却是不可取的。实际上教师队伍流动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以前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采取一些不合理的手段来调节教师队伍的流动,因而导致教师队伍的流动结构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甚至导致一些教师流失。综观当前教师队伍流动结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教师流动纵向结构
纵向流动多表现一种单向的上位流动,一般来说,从社会的角度观察,社会流动都以向上流动为主。从整体的社会职业来看,社会流动具有双向性,对某一职业而言,流出与流入的相对平衡才是正常的。但是,对于教师这一职业而言,主要是以向上流动为主,缺乏向下流动,这种单向的向上流动会导致教育力量的不平衡。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除了接受市场调剂之外,还应该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资源的分布还是处于不平衡的态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质量参差不一。
(二)教师流动横向结构
从横向结构来说,教师流动只有单面向的横向流动,而没有反向的横向回流。表现为教师从农村学校流向城镇学校;从乡镇学校流向县城学校;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办学条件差、福利待遇较差的学校流向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学校,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回流的情况发生。这正如一项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流动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城乡中学之间的教师流动。尤其是农村中学教师大量流向县城学校,形成单面向流动,不存在县城中学教师向农村中学回流的现象。从笔者所在县的情况来看也是如此。造成这种畸形流动现象的原因固然有人性需要与利益方面的驱使,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缺乏有力的引流机制是最主要的原因。这种单面向的横向教师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严重的。
四、解决流动结构问题的对策建议
面对当前教师队伍流动结构所带来的问题,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建立有助于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一直不主张教师的流动。其实,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是完全必要的。美国学者卡兹(Katz)曾经通过对科研组织的寿命研究,发现组织寿命的长短与内部信息沟通和获得成果的情况相关。他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统计出一条组织寿命曲线,即卡兹曲线。该曲线表明:在一起工作的科研人员,在1.5~5年期间内,信息沟通水平最高,获得成果也最多。而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成员信息沟通水平较低,获得成果也不多。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考评考核制度
为了促使教师队伍的纵向合理流动,就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合理的教师考评制度。目前人们评价教师的依据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是升学率,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尽合理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低,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合理的教师考评制度,根据教师所取得的业绩,促使教师队伍合理的纵向流动,即既使教师上位流动,又使教师下位流动,这就有可能促使教师努力进取,从而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
(二)建立教师流动利益补偿机制
为了促使教师合理地横向流动,就必须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因为教师队伍单面向的流动到县城学校、重点学校、条件较好的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利益驱使所致。因此,要促使教师队伍的横向回流,即流动到农村学校、非重点学校、条件较差的学校,就必须对回流的教师进行利益补偿,比如增加福利补贴、提高政治待遇等等。当然有些地方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刚性的调动也能促使一些教师回流,但那是教师不自愿的横向回流。我们所指的是要建立一种促使教师自愿回流的利益补偿机制。
(三)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
篇5
1 基本建设档案的概念
基本建设档案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施工经验以及施工技术的总结,其不断包括建筑施工阶段,还包括建筑改建、维修以及扩建等内容。基本建设档案是对建筑工程的总结,其记录了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结算,而且涉及建筑企业的多个部门。加强对基本建设档案的管理,可以提高建设单位的施工水平,也可以降低建筑质量问题出现的概率。基本建设档案包括规划档案、地质勘查档案、工程设计档案、施工档案等内容。
基本建设档案总结了多种建设工程的经验,而且还总结了工程竣工质量检验方法。基本建设竣工档案反映了建设工程的全貌,而且记载了工程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实际对施工计划进行调整,要保证施工效果达到设计要求。在建筑工程中,竣工图是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制定,其反映了建筑施工不断变化的过程,竣工图与施工图虽然在内容上几乎一致,反映了同一个建筑的构成,但是在性质上却有较大区别。竣工图是在施工中经过改编后形成的,做好基本建设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工程,可以还原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
2 基本建设档案的构成
我国的建设工程在不断增多,城市中的建筑也日新月异,所以,基本建设档案也种类与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较大的难度。在基本建设档案中,涉及的部门以及行业比较多,这也是得基建档案部门时常处于混乱的状态,不利于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以及价值。所以,相关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根据基本建设档案的不同构成,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与归档,要使档案管理形成清晰的脉络,下面笔者对基本建设档案的构成进行简单的分析。
基本建设档案的构成可以分为5个部分,第一,规划文件材料,这包括建设用地的选择、规划布局以及地质勘察报告等等你。第二,设计文件材料,这包括建筑设计准备、设计技术准备、设计图纸准备等等。第三,施工文件材料,主要是指施工准备材料,比如招投标资料、施工合同材料以及施工建设材料等。第四,监理文件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建设合同、工程投资控制、质量控制以及施工技术控制等内容。第五,竣工文件材料,主要包括工程质量检测、竣工图纸以及合格证明书等材料。这五项材料都是基本建设档案的重要构成,施工单位通过收集与整理这些材料,可以为后续工程提供较多的参考经验。
3 基本建设档案的收集
为了能够使基本建设档案得到最大的补充,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建设施工注意及时收集基建档案。在收集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基础建设的工程施工中,以更加及时全面的收集第一手的档案资料。
3.1 领到施工执照之后,破土动工之前。这时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准备阶段的大量依据性文件和基础性文件也都基本形成完毕。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地质勘察报告、方案论证、计划任务书、工程选址、用地许可证、基本建设计划、申请报告、批复文件及各种有关的协议、合同、招标、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等,这部分文件材料如果等整个工程竣工后再收集未免太迟。为了避免散失,在领到施工执照后就应该将这部分文件材料集中起来。
3.2 初步设计完成阶段。建设工程经过前期准备阶段,形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以及相应的审批文件,取得了设计工作的基本依据,进入初步设计阶段。此前所形成的所有文件材料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文字材料为主;第二,内容综合性、概要性比较强,是整个工程设计活动的重要依据;第三,文件来源渠道比较多;第四,相当一部分文件为孤本,管理不当极易散失。依据上述情况和特点在初步设计结束时,应及时做好这部分文件材料收集。
3.3 设计结束和总结阶段。工程设计活动形成技术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工程施工图、施工图设计说明书、计算书、预算书等)即进入设计总结阶段。这时设计图样等文件材料已全部形成,应抓紧时机收集起来。
3.4 施工实施阶段。工程施工文件记录了施工过程的实际面貌。其一,施工准备工作文件,是组织实际基本建设活动的依据。包括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协议书及施工执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工程开工报告、图纸会审记录及施工预算书。其二,施工文件,是决定建设工程质量优劣的关键。如建筑工程测量定位记录、建筑材料试验试压报告及出厂合格证、说明书、隐蔽工程施工记录等。其三,施工验收文件,是建设工程是否合格的证明。包括基础工程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交工验收证明和竣工验收报告。针对这部分文件材料应及时装订成册,以免丢失。
3.5 竣工验收阶段。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意味着工程建设完工和工程文件材料的结束。按照基本建设档案归档的有关规定,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前,施工单位应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文件材料整理好,编制竣工图,并加盖竣工图章,向建设单位移交。因此,抓住基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这一环节,集中力量做好文件材料收集,并加以必要的整理,是基本建设工程文件材料收集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篇6
【关键词】 变结构故障诊断容错控制一体化设计
目前,控制系统已经管饭的应用至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包括飞机、航空、冶金、汽车、军事等多个领域,一旦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不仅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可能造成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因此,及时诊断系统故障,设计出一套具有容错功能的控制系统十分必要。
1 变结构飞行棋故障诊断研究中注意的问题
针对变结构飞行器容错系统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对变结构飞行器故障诊断研究的现状、容错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一体化设计故障的诊断方法等。然而不能忽略的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主动容错理论的相关研究不全面,研究方法和设计思路有待深入挖掘,故障参数不稳定等。因此,在变结构飞行器未来的故障诊断研究中必须考虑如下四个方面。
1.1 多对多可容错控制研究
在容错控制律重新调度的主动容错控制中,容错控制器集合和故障模型集合之间并不是单一的对应,而是存在多对多的对应关系,因此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实现具有多对多可容错控制映射特点的容错控制器。为了实现多对多可容错控制,在研究时需要找出容错控制器对应故障模型的规律,并根据此规律寻找出容错控制器的最优化在线策略。
1.2 故障诊断相关研究
变结飞行器的容错控制系统在前期设计期间,已经设置的各项故障的参数标准。一旦飞行器出现故障,各类故障参数能否被跟踪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此外,当故障参数和前期预设的标准参数出现误差时,要求故障诊断与自适应动态输出反馈容错控制实现一体化控制。
2 故障诊断与控制一体化设计分析
上文分析了变结构飞行器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然而,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当故障发生时,仅仅被动的容错控制是远远不够的,能否实现主动容错控制,在故障尚未发生时成功预知故障,并及时排故障时今后容错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理论上,通过有效的故障诊断与控制一体化设计,能够实现主动容错控制。下文通过故障诊断与自适应H∞状态反馈、H∞动态输出反馈、自适应鲁棒H∞容错控制一体化设计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变结构飞行器的容错控制一体化设计。
2.1 故障诊断与自适应H∞状态反馈容错控制一体化设计
现阶段,要实现故障参数跟踪十分困难,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执行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一体化设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外界干扰,另外,真实的故障参数与故障参数之间存在难以确定的误差。因此,在故障诊断与自适应H∞状态反馈容错控制一体化设计中,需要开展如下四项工作。
一是要设计出一套能够将故障观测器中外界干扰与执行器故障解耦的观测器,并以此推算出含有执行器故障输入的方程。二是要设计出能够自适应故障参数并带摄影限制的函数,结合步骤一中得出的方程,能够基本保证误差维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并未接下来的故障诊断提供准确的参数参考。三是要根据前两个步骤得出的方程和函数参数值,尽可能的估算出故障参数的范围,设计自适应H∞状态反馈容错控制器。现行矩阵不等式为实现求解次优的容错控制器设计提供了基础,通过量化数学特性,降低系统瘫痪的可能性,并保证对干扰和故障的鲁棒性。四是将设计出的自适应 H∞ 状态反馈容错控制器应用至变结构飞行器中,验证设计的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2.2 故障诊断与自适应H∞动态输出反馈容错控制一体化设计
研究故障诊断与自适应H∞动态输出反馈容错控制的一体化设计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一是改进未知输入观测器的设计,在保证将故障观测器中执行器故障与外界干扰解耦的同时,又保证了任意执行器在发生故障后都能被检测到,而且所设计的未知输入观测器的系数矩阵能够保证当故障发生后,故障参数估计误差的动态方程是可控的;二是设计带射影限制的自适应参数估计器跟踪故障参数,保证了估计误差的一致稳定性,给出了估计误差渐进收敛的条件;三是利用故障计参数,设计了自适应H∞动态输出反馈容错控制器,保证执行器发生故障后,系统进行稳定性适应H∞控制的性能指标;接下来给出了一体化设计的故障诊断与自适应H∞动态输出反馈容错控制的实施方案,将原来设计控制器所涉及到的非线性矩阵不等式转化为可解的线性矩阵不等式。
2.3 故障诊断与自适应鲁棒H∞容错控制一体化设计
上文设计的一体化容错控制器实在估算故障参数的基础上设计的,由于估算的故障参数的不确定性,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可能远远超出的设计前期计算的范围,需要控制故障参数的控制器不断更换。为了提高估计参数设计容错控制器鲁棒性,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提出执行器自检测动态系统辅助诊断系统执行器故障,将执行器自检测动态系统与原被控系统结合组成增广系统,然后在此增广系统上设计未知输入观测器,不仅将故障观测器中外界干扰与执行器故障解耦,而且将各执行器故障相互解耦,同时给出此未知输入观测器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二是设计带射影限制的梯度自适应故障参数估计器,给出故障参数的估计误差的收敛条件以及估计误差的上下界;三是利用故障估计参数和估计误差的上下界,设计自适应鲁棒H∞容错控制器。
3 结语
本文论述的变结构飞行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系统的一体化涉及涉及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当多种故障同时发生时,如何继续有效、科学、准确的判断出故障,如何激励一体化系统中出现的反馈型号,另外系统运行过程中允许出现时滞和实时性的现象。这些问题需要在变结构飞行器容错系统应用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东华,Ding X.容错控制理论及其应用[J].自动化学报,2000,26(6):788-797.
[2]陈跃鹏,周祖德.广义系统的鲁棒控制与容错控制[M].科学出版社,2010.
篇7
【关键词】会计诚信;诚信环境;新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会计诚信非常重要,但现实中会计诚信缺失,会计做假账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会计服务对象的利益,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重塑会计诚信,有力地遏制会计行业中的造假行为,不仅要规范法律、制度和规则建设,而且必须建立健全会计诚信体系,才能提高会计诚信度。
一、会计诚信涵义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会计人员要以诚待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数据要真实,计算要正确;严密保守因工作关系获取的机密。
二、会计不诚信的危害
2.1 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2.2 危害投资者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国家,损失更为惨重。
2.3 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个人交往中不诚信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薄。而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001年8月初,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巨额利润,为其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东窗事发,其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就是例子。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会计诚信缺失危害极大,使会计职能发挥失去基础,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企业和会计人员自身利益,导致国家税收和企业资产的大量流失。为了有效遏制会计造假行为,我们首先要分析引起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会计个人职业操守缺失
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现实中,确有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故意伪造、变更、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以谋求个人利益;个别单位负责人缺乏诚信意识,出于部门或个人利益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产生会计造假行为。因此,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2.市场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人们价值取向的偏差: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3.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政府监督是保障会计诚信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然而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同时目前我国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四、建设会计诚信体系的新举措
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必须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4.1 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
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应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所有会计人员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2 强化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健全监管机制,完善奖惩制度
4.2.1 完善会计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政府、中介机构和单位之间的会计监督体系,逐步建立以社会监督为基础,把司法部门查处重大会计信息失真案件和政府行政部门的再监督作为重点,会计信息质量由基层单位全面负责的良性运行和监督机制。
4.2.2 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及建设行为的奖惩制度。结合会计证的年度检查,对全国的持证会计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的电子诚信档案,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会计诚信数据的取得、公示披露以及会计诚信信息共享等制度。特别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和行为的监督检查,检查和处理结果进入其信用档案,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处罚,建立起会计诚信建设的奖惩机制。
4.3 培育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
要更好地建设会计诚信,必须努力创造良好的会计诚信氛围,培育会计诚信环境,不仅要在单位内部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还要重视舆论作用,大力宣扬先进会计人员事迹,充分发挥会计诚信示范作用,努力引导会计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看齐,对失信会计人员,严重的适度曝光。同时还要建立会计行业自律性组织,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五、结论
总之,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广大股东的决策,也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不断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严肃财经纪律,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在全社会重新塑造诚实守信的新形象,中国会计行业和市场经济才会持续健康的发展,我们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的会计诚信制度一定会得到完善,我国现代会计体系也必将更加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傅锡原.会计法规与诚信建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篇8
关键词:“四段”模式; 现状; 效能; 示范; 风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36-001
我校在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教育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四段”式自主、灵动、快乐、高效的课堂创新教法。
一、信马由缰无来由
我们先来重温一下语文的特点。语文除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外,还有许多的特性,例如开放性、多样性、实践性、应用性、探究性、创造性。
语文有这么多的特点,要上语文课还不容易?时代变了,教育对象变了。教师往往很难体察一个初学者在接触一个新概念、新知识时可能产生的种种错误和误解,往往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学生的客观实际,教和学的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
面对巨大的变化,我们再不能信马由缰无由来的上课了,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依据各自不同的基础实实在在的学习语文。
这些年来,我们有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教材,大家可以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但这只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如果说教学内容的革新主要解决了载体问题,那么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推进其内化为学生的素养。
在这现实状况下,“四段”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的提出和实践目的就在于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发潜能。语文教学的课堂需要改革创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鸟欲高飞先振翅
在这种“四段”的课堂教学结构中,体现改革的主旋律是使学生个性充分、自由、自主和全面的发展。以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为目的,重视人、尊重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发现、探索、创造的空间,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学生完全占据了学习和教学的中心,学生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创造性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相一致。
这样的结构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使之主动积极地运用知识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中解放出来。
三、入乎其内同思想
“四段”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的实践反映,它有示范引导功能。“四段”运用于实践,规范了较为完备、便于操作的实施程序。教师在规范的教学模式的示范引导下,可以很快地过渡到新课改教学,从而大大减少盲目摸索、尝试错误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
我校自办学以来,曾与多所学校合并,原来老校的语文老教师已基本退休,新教师又经验缺乏,合并过来的教师又各有特点,如何把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形成一股合力,面对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四段”的课堂教学结构提供一种上课的手段。在这种结构下上课,可以更好的师的思想,推行教学理念,规范教学活动,教师更能较快适应,并融入到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四段”起到助推的作用。
“四段”的课堂教学结构的示范引导功能,旨在交给教师教学的“基本套路”,并不限制或扼杀教师的创造性。对于语文教学这样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来说,我们不能希望得到某种形式上的范本。因为,教学问题不是哪一种教学结构可以涵盖的。我们也不能寄希望于有一种普遍适用的语文教学模式,如果认定一种教学法或教学模式,认为它绝对适用、有效的话,只会使自己走向偏颇,最终使课改失去应有的价值。语文教学千变万化,教师在运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条件或情境灵活调整,形成适合教学实际的“变式”。程序是相同的,但是教学的方法是可以千变万化的。
四、出乎其外创风格
“四段”课堂结构会不会影响教师风格的形成呢?
对于课堂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多少年来深刻反省之后得出的共识。教学有法就是要按照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办事,教无定法也是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按照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办事,不拘泥于成法。
“四段”课堂结构的特点:指向性、操作性、简约性、完整性、稳定性、开放性等特点。
我们去研究名师的课堂,就会发现他们风格形成的背后,课堂也体现出这些特点。因为正是这些特点让语文课堂充满色彩,充满生机。
这样的课堂指向性清晰,简约化了的教学结构活动形式,本身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便于人们理解、把握和运用的。它的基本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不变了。它的动态开放的系统,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而日臻完善的。
一种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在原有基础上能不断充实与提高,否则它就会被逐渐淘汰。因此,语文教师随着广泛而深入的教学实践,为“四段”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养料。“四段”不断变革与改革,会更具优效性。“四段”的这些特点能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起来,使教师有更大空间的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虽然教学有法,但我们还必须不断创新,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在讲究规律、讲究章法的同时,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渐演化出千姿百态的深受学生喜爱并且卓有成效的教学特色及教学风格。
总之,有模式的教学是有希望的教学,模式化的教学又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既是结构,又是程序。“四段”教学结构使语文教学行为理性化、规范化,实施精细化,使课改流程优化,进程清晰,便于操作,保障了教学,实现了教学有效度的提升,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谢锡金主编.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2]郭景扬,练丽娟,陈振国编著.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学林出版社,2009.6
[3]唐建新编著.今天怎样教语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2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优质教学;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41-01
不容否认,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社会发展也越来越快,信息化与商业化早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主流结构,因而职业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最为主要的还是其职业化是在原有的单一的专业性基础之上越来越要求综合化全面化的人才。而在社会范围内的交往也变得十分必要,因此对于小学学生进行更高的语文学习标准与要求也是必要的,而且这有助于将其培养为对社会接受能力强,在社会中具有实用性才能的人才。
1.正确认识高效课堂构建的本质
新时期,高效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名词。特别是对于教育教学方面。那么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何为高效课堂构建的本质呢?首先应该活运用语文的知识点。探索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校课堂新思路最重要的目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点,也是新课改的难点。在课堂45分钟之内如何让每位同学都可以吸收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众所周知,学生文字运用能力需要在长久的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新知识,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更需要提高学生的效仿和对比能力。同时,在有效的时间内吸取语文的知识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高校课堂的开展思路的目的是小学生对语文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吸收,运用,所谓的及时吸收指的是在上课45分钟的时间之内消化老师所教的课本知识以及灵活运用。这就表示,新学的相关内容主要是依靠学生原有知识作为学习的条件。也就暗示着,新旧知识的逻辑贯通是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以此实现各科目的结合。各科目的结合主要表现在将政治尧历史等教学内容归纳为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正确认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本质,学生才能不断提供自身认识,促进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
2.优质导入,高效课堂构建之本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起到了蛄汉团Υ的作用,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就如同剧本的序幕,预示着和结局,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的导入至关重要,应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情感氛围,引领学生尽快进入文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有人很形象地形容优秀的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说开头应该短小精悍,神秘动人。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查看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
3.重视学生心理因素,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教学属于一个特殊的教学阶段,面对的是生理和心理都在变化和发展的学生群,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应该意识到欢乐愉悦的教学环境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这种活跃的学习氛围下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使充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更利于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以一种放松活跃的方式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当中,从而感受语文的魅力,为高效课堂提供一个和谐可靠的外部环境。同时,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形式。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并且将解决问题放到首位,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商讨出满意的答案。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达到了解决语文问题的目的,还锻炼了自身语文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小组探讨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十分有效,对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重视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正确认识高效课堂的本质,优质导入,合理规划时间,以及重视学生心理因素,从而真正有利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优质教学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钟洁.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教研版),2011,(8):167.
篇10
可以从两个层面观察投资与消费结构对民生的影响。第一个层面,投资与消费关系的走势对民生的影响;第二个层面,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对民生的影响。后者更带有根本性。
投资与消费关系的走势是,投资率的一路上扬和消费率的持续走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中国最终消费率从改革开放到2002年基本在60%左右,但是,从2003年起一路下滑,到2009年降到47.7%。而与此相关的,投资率在2009年上升到48%的新高。这一走势反映的是,用于民众生活的支出份额下降,直接影响了民生的进一步改善,不符合经济活动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同时也将使经济活动的热情下降,抑制经济发展的内需动力。此外,投资率的上升也影响了社会需求的满足。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近三年来一直没有超过30%。
对民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是在第二个层面,它是根源性的、持久性的影响。
譬如,推动投资率持续升高的主体是谁?有哪些不合理的方面?下面两组数字值得注意:
第一,国有控股投资在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从2004年以来基本占半壁江山,而且增幅逐年上升,增速加快。2009年全国投资增长31%,其中国企投资增长40-50%,民营投资只增长了27%。
问题是,1998年以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收益率都在上升,而且民营企业资产收益率一直是国有企业的两倍以上。据测算,民营企业资产收益率为1.80,而国有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为0.76。如果从经济和民生的角度看,民营企业应当更有理由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大的投资规模和更高的投资增速。但事实是,国有企业在大量而迅速地进行投资,央企的资产规模从2003年的7万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1万亿元。2008年民营企业只占国家总资产的18%,而国有资产占44%。更大的问题是,投资向房地产和资本领域转移,产生的泡沫形成了对经济和民生的极大威胁。
第二,通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测算出,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以自筹资金形式出现的地方比重至少为52%o,这还不算财政预算内的投资。地方政府在高投资中的主导作用可见一般。
没有人否认地方投资在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积极作用。然而问题是,近年来高投资的上升与粗放式发展联系在一起,与土地的征用和强制拆迁联系在一起,在许多地方越来越明显地侵犯了民众的经济利益,造成社会矛盾激化。根据国家局的数据,多年来上访数量高位运行,上访人员的问题中有一半涉及到利益,而其中拆迁和土地征用占有突出位置。数量也在上升,暴力拆迁是强化维稳需要的基本原因之一。有的地方是忙了拆迁忙维稳,忙完维稳又搞拆迁,在这种循环中,高投资已经走向它初衷的反面。
还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什么因素在推动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下降?这是直接影响民生的方面。除了投资率高导致消费率低外,有两个因素直接导致居民消费率的下降。
首先是财政资源向政府手里集中,用于投资的政府资源增多,而流向民众口袋里的钱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13395.2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率为20.6%。财政收入的增长,为政府扩大投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2008年国家预算内资金用于投资的资金增长为35.8%,以政府为背景的自筹资金增长为29.7%,都高于投资总额25.9%的增长。
其次是政府消费比重上升。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消费率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47.7%的比例中,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从2000年的74.5%下降到2008年的72.7%,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则从2000年的33.0下降到2008年的25.1;相反,政府消费比重则从2000年的25.5%上升到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