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人范文

时间:2023-03-15 18:2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物与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物与人

篇1

??我有些悲哀。为小鸡们的命运。它们已经是玩物。不再是养着下蛋的鸡了。

??外甥幼儿园的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让他们养一只小动物,培养孩子的爱心。小外甥养了一条金鱼。给它喂了三天食,换了一次水。然后再也没有管它。直到它腐烂而死。

??

??小的时候,养过很多小动物。刺猬,小狗,兔子和鸟。

??八岁的时候,邻居哥哥从屋檐下掏出几只刚出生的小麻雀,给了我一只。那是一只粉红色的肉蛋,浑身上下没有一根毛。我和弟弟兴奋的不得了。把它安置在鞋盒子里,铺上棉絮,又用一块毛巾给它当被子。

??晚上的时候,几次起来看它,看它紧闭着眼睛,头深深地扎进棉絮里睡觉。

??父亲说,小麻雀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会吃一些虫子补充营养。中午放学回来,我和两个伙伴,带着五岁的弟弟,拿着火柴盒到郊外的沟里抓蚂蚱和虫子。那是夏天,一个中午下来,我们的脸被晒得通红。捉回来的虫子塞到小麻雀的嘴里,看着它一口一口的吞咽。然后再汗流浃背的上学。

??母亲责备我,因为我们没有午睡。

??小麻雀渐渐的长大。父亲说,如果小麻雀和它妈妈在一起,现在应该学习飞了。这让我矛盾了好几天。我想让它飞,又怕它飞走不再回来。我和伙伴们研究了很久。

??我把它带到外面,在它的一条腿上缠上棉花,再绑上线。我拽着线,让它学飞。

??它快乐的飞着。却飞不远。

??等它终于会飞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它有一只腿不会站立,是绳子勒的。

??我哭着给它解开,它却成了瘸子。

??小麻雀没象我想的那样飞走。它经常出去飞一圈就回来。而且,常常会带来一大群麻雀,落在旁边的树上。它飞下来,落到我的掌心上。闭上眼睛,嘴轻轻叩在我的手心里。

??我知道它累了。

??它是一只家养的麻雀,柔弱,笨拙,永远比不上野生的。

??有一次,它带回来一只麻雀,和它一起落在院子里的木桶上。我撒了一地的米,它们从容的吃着。我知道,那是它最亲密的朋友。

??我们有一间窗户一直开着,是给它留的门。

??有一天,正是吃午饭的时间,它回来,落到窗台上。因为一只脚不好用,没站稳,掉到地上。我和弟弟赶出去,发现一只老母鸡已经叼起了它。我捡起一根木棍追了过去。

??老母鸡不顾我的厉声吆喝和追打,舍不得已经到嘴的美食。它一边跑一边伸长脖子吞咽着。

??母亲在后面紧紧的追我,她心痛她的母鸡。

??等我追上老母鸡,小麻雀已经不见了。

??我和弟弟嚎啕大哭。

??母亲说:“就是我死了,你们也不能哭成这样啊。”

??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仍能清晰的记起小麻雀枝愣着毛的小小的样子,手心里仍能感觉到它尖尖的嘴轻轻的啄着我,疲惫又安心。

??因为我的自私,让我最后失去了它。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养过小动物。

??

??这是个人类主宰的世界。人类讲究科学的饮食文化,讲究荤素搭配,讲究营养。所以有些动物注定要为我们生存。

篇2

--------------------------------------------------------------------------------

2007年9月24日 14:17:08

唤引金丝猴 动物与人和谐相处

不少游客被神农架的美景折服,临走时心里却有遗憾:为什么很少看到成群的金丝猴?目前,神农架正在进行金丝猴唤引项目,游客看金丝猴的愿望终究会实现。

金丝猴唤引项目研究基地建在金丝猴自然栖息地之一———大龙潭。基地共有5名工作人员,从今年4月15日起就在野外跟踪固定的金丝猴种群,从而了解种群的结构、活动范围、生活情况及繁殖规律等。通过长期野外跟踪,他们要与金丝猴建立深厚的感情,用5至8年的时间让人与金丝猴能够和谐共处。

3个多月过去了,金丝猴活动范围由基地周边迁移到50公里外的板仓,工作人员也就在板仓“扎营”了。记者透过一本厚厚的金丝猴野外观察记录表,了解到他们工作的艰辛。

队员中年纪最大的杨敬龙师傅说,吃的口粮是从山下带上来的,喝的是山泉。有时候山上没有水,嘴巴干得裂口子。野外,会遇到黑熊等野生动物,最大的威胁则是蛇,旱蚂蟥更是把队员的腿叮得全是疤痕。

篇3

2007年9月24日 14:17:08

唤引金丝猴 动物与人和谐相处

不少游客被神农架的美景折服,临走时心里却有遗憾:为什么很少看到成群的金丝猴?目前,神农架正在进行金丝猴唤引项目,游客看金丝猴的愿望终究会实现。

金丝猴唤引项目研究基地建在金丝猴自然栖息地之一———大龙潭。基地共有5名工作人员,从今年4月15日起就在野外跟踪固定的金丝猴种群,从而了解种群的结构、活动范围、生活情况及繁殖规律等。通过长期野外跟踪,他们要与金丝猴建立深厚的感情,用5至8年的时间让人与金丝猴能够和谐共处。

3个多月过去了,金丝猴活动范围由基地周边迁移到50公里外的板仓,工作人员也就在板仓“扎营”了。记者透过一本厚厚的金丝猴野外观察记录表,了解到他们工作的艰辛。

队员中年纪最大的杨敬龙师傅说,吃的口粮是从山下带上来的,喝的是山泉。有时候山上没有水,嘴巴干得裂口子。野外,会遇到黑熊等野生动物,最大的威胁则是蛇,旱蚂蟥更是把队员的腿叮得全是疤痕。

篇4

潘晓同志提出了“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的命题,有的青年也提出了“自私是人的本质”那样的看法。与此相反,另有一些同志则坚持“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的命题。从目前发表的文章来看,基本上都是属于上述两大对立观点的。讨论在继续深入,青年们都关心这两大观点的命运。到底是哪个对呢?在这里,我想从人的动物性和社会性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我们知道,“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4页)这就是说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动物。作为自然存在的人,他要吃(活命)、要穿(御寒)、要生育后代(类的保存)。这单纯的食欲、等可以统称为人的动物性。这也就是有的同志所说的动物的自保本能。可是,就是在获得生活资料以保存自己这一点上,人和动物又是不同的。恩格斯指出:“动物所能做到的最多是搜集,而人则从事生产,他制造最广义的生活资料,这是自然界离开了人便不能生产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72页)人的生产是通过劳动进行的。人取得生活资料的方式和动物的质的区别就在于人要劳动。劳动一开始就不是单纯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同时也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劳动,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最终摆脱动物界,获得其社会存在的关键点。总之,劳动,使人的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获得了统一。

人的存在既然是他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那么人的本性必然也是他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在原始社会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不但要结成一体才能猎得野兽,而且这极其有限的食物如不平均分配就会有人饿死。所以人从他勇敢地摆脱动物界的那一天起,就不但要为自己的吃、穿、住奋斗,而且也要通过劳动,通过集体的力量,通过合作、互助去为他人、为集体的吃、穿、住而奋斗,原始人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和原始共同体联系在一起的。在最初萌发的意识中,每个人多少会懂得,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做的努力同样对别人有利;而别人做的努力,也包含了帮助自己生活下去的因素。个人的需要是同整个人类的需要并存的。自己的愉快、苦痛直接源于集体,集体的愉快、苦痛也直接体现在每个人身上。这就是个体自保和群体并存的统一。这样,人就不但具有自保的倾向,而且还产生了集体感、荣誉感、同情心、互助、诚实直至嫉妒、欺诈、虚假等等。这后者就是从人的社会存在中产生的人的社会属性,也可以叫做人性。所以,也可以说,人的本性是他的动物性和人性的统一。

人生的价值或人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人自己对其本性的自觉,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能能动地认识到作为人的他为什么而活着。在人类社会初期,处于蒙昧状态中的原始人对人的社会属性的一面基本上是不自觉的,其原因当然是生产力的极其低下。人在不得不是自然的奴隶的同时,也不得不成为人自己的奴隶,于是便异化出最原始的神和宗教。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的同时,也逐渐在改造人对自身的认识。这种改造和认识的每一次深化,就是人对其本性,特别是对其社会属性的自觉的一次深化。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俄国民主运动……都代表着这样的变革。自觉的深化,就是对蒙昧的摆脱。只要人类社会不完结,人对其本性的自觉的深化,或对蒙昧的摆脱的矛盾运动也不会完结,因而人对其生命的价值的认识也同样不会完结。通过这种不断深化的认识运动,人才逐渐自觉到他活着不但为自己,而且还要为他人。我们不能承认关于这个问题的什么教条和定义,说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或说到了社会主义人就是“忘我无私”的。从根本上来讲,人的本性决定了人活着既为自己又为他人,是为个体与为集体的统一,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达到这个目的的自觉程度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同。人既是动物,又不是动物,人成为人,恰恰在于他不是动物,在于他总是力求摆脱他的自然存在而获得其社会存在。这就是关于人的辩证法。我们过去把对雷锋等先进人物的宣传绝对化了。事实上,“公”总是相对“私”而言的,“为他人”总是相对“为自己”而言的,其中任何一方都不是绝对的,只有它们的矛盾运动才是绝对的。

所谓杰出人物不是没有私心,不是完全从自我中超脱出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只不过是他自己能自觉地不做私心的俘虏罢了。未来不会、也不可能有一个纯粹的、尽善尽美的、不再有矛盾的社会。那种说法只能是乌托邦,是反科学的。但是,随着人们的努力,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累,人们会创造出相对现在来说更理想的社会,那时的“公”与“私”一定会改变内容了,而且这种改变还要继续下去,就象公与私要永远并存下去一样。

篇5

动画电影《森林大帝》剧照(1997年版) 《森林大帝》是“日本现代漫画之父”手冢治虫的代表作。1950年漫画《森林大帝》开始连载;1965年改编为52集彩色电视动画;1989年手冢治虫病故,手冢治虫工作室重新制作电视动画片;1997年手冢工作室推出《森林大帝》剧场版;2009年为纪念手冢治虫诞生80周年又推出了特别纪念版《森林大帝:勇气改变未来》。

从1950年的漫画到2009年纪念版的出现,艺术形式从漫画到动画,从电视版到剧场版,手冢治虫笔下那头神奇的白狮子令孩子们喜爱、让成人思索,其引发的热情持续了整整60年。创作者持久的创作兴趣,几代受众的关注和喜爱,不仅仅因为围绕着那头白狮子成长为森林之王的历程有曲折奇妙的故事,有赏心悦目的动画感,有非洲大地原始壮观的自然风光,最主要的还是手冢治虫大师基于“对生命的崇敬与热爱”的哲理思考跨越了时代,经历漫漫岁月的考验打动了几代人。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中,他当年的忧思并没有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而消解,反而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现实问题。

《森林大帝》哲理思考的核心是关于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动画片(本文分析的对象是97剧场版)选取的是原漫画的后半部分内容,雷欧已经在环境的磨练中承继父业成为真正的森林大帝。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围绕着寻找月光石展开。这种神奇矿藏是无污染、高能量的天然能源,对于面临能源危机的地球来说,也许是希望所在。但正如剧中人物指出的:“月光石是柄双刃剑,使用不当也会成为恶魔之石!”这柄双刃剑成为拷逼人类灵魂的试金石。

雷欧之子鲁内羡慕人类物质文明,曾漂洋过海来到大都市,见识了人类世界的精彩,可人与人的不同也使他困惑不已:有善待动物的好人,可也有虐待动物、鞭打动物的人,“究竟那一种是人类真正的样子呢?”在寻找月光石蕴藏地月山的问题上,人类的态度更是截然不同。科学家希盖、科技厅的拉木内与调查队长哈姆艾格等人的态度显然有天壤之别。希盖在非洲巴第拉斯森林脚踏实地地调查研究了六年,始终坚持不破坏环境、不伤害动物的原则,他救助陷入困境的鲁内,他冒着被误解的危险为动物们医治可怕的死斑病等行为都向动物传达了人类的善意。当然,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希盖被当地人尊称为胡子大伯可见他的为人也赢得了别人的广泛敬重。调查队队长哈姆艾格却对希盖的所作所为很不以为然:“我是为了寻找月山,管什么动物死活!”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完全不顾及手段是否正当甚至伤及无辜,处处显露出他的贪婪凶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哈姆艾格召集来的调查队员也个个发财心切、心狠手毒,同样对希盖的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和举动不屑一顾。以哈姆艾格为首的调查队为开出一条通往森林深处的道路,竟开山炸炮、砍伐树木,任意践踏环境,随意向动物开枪。希盖对调查队的行为感到愤慨,毅然站出来阻止他们滥杀动物、毁坏森林:“你们没有破坏森林的权利!”与执意践踏森林的哈姆艾格等人爆发了正面冲突。这场冲突的焦点是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在态度的尖锐对立中蕴含的是双方目的的差异:希盖及拉木内是以科学工作者的严谨态度去争取造福人类的机遇;哈姆艾格等人看中的则是其中包含的经济价值,把这一切当作实现个人发财欲望千载难逢的机会。

人类内部有矛盾,动物内部也同样出现了矛盾冲突。面对调查队烧毁森林、伤害动物的野蛮行动,森林里的恐慌情绪在蔓延滋长:“太可怕了!这些人类究竟想干什么?”人们的不当行为在动物里激起了强烈的复仇情绪,动物们在一群大象的带领下要和人类去拼命。雷欧一家则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不愿激化矛盾、两败俱伤。但无论是莱亚和颜悦色的劝阻,还是雷欧坚定不移的宣言:“保护森林是我的使命,我不打算跟人类打仗”,都未能阻止狂热的复仇派。在哈古拉的煽动鼓噪下,动物们纷纷离开雷欧,森林之王前所未有地成为孤家寡人,只有鲁内从自己被人搭救的切身经验出发认定不应和人类敌对,成为父亲的坚定拥护者。让动物世界出现的矛盾对立尖锐化,从人物塑造的意义上说是为了将本片主人公雷欧推上风口浪尖经受严峻的考验,从主题内涵的挖掘上则是创作者清醒地意识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同样需要得到动物的理解和配合,而动物的相应态度取决于人类的所作所为,人类社会的各种行为都会对动物世界产生各不相同的影响。

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纠结在一起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动物之间的矛盾化解、雷欧一家摆脱孤立状态,得益于希盖为动物治病的真诚行动赢得了动物的信任。通过这个和蔼可亲的胡子老爹医术高明的拯救行动,森林里的动物世界才真正明白人与人是很不一样的,既有毫无顾忌地毁坏森林、杀戮动物的人,也有十分友善地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人。对人类抱有最强烈敌意的大象哈木拉,也因为染病的儿子比佐被胡子老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而改变成见,开始理解雷欧对人类的和解态度。其实,正是雷欧对人类的友善态度成为矛盾化解的关键因素。在传染病流行肆虐的危急关头,雷欧不顾耳边一片反对质疑之声,不惜违背森林规则,邀请希盖治好了自己病重的女儿鲁琪,拯救了森林里一场灭顶之灾,也让动物有了了解人类、消解复仇情绪的机会。

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成为主线推动着情节发展走向。代表着人类健康、向善力量的希盖和拉木内,与代表着人类自私、阴暗一面的哈姆艾格及其调查队的同伙,同时向露出端倪的月山进发展开了一场寻找月光石的竞赛。而雷欧出于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情自愿成为希盖和拉木内的向导,作为举足轻重的参与者,介入了人与人之间这场正义与邪恶,造福人类与一己私利的尖锐冲突。其间,有克服恶劣自然环境构成的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人和动物齐心合力;有遇雪崩时长毛象舍身护友,人与动物的真诚相助;有为了独占月光石利令智昏,丧心病狂的人类相残。最让人感慨唏嘘的是,掌握了月山秘密的希盖在严寒断粮的绝境中是靠白狮雷欧的自我牺牲,吃它的肉、盖它的皮才能活下来。虽然“食肉寝皮”这样的字眼令当事人——历来爱护动物的希盖情何以堪,也难免会引发一些负面的观感,但雷欧为了帮助陷于绝境的人而表现出的崇高的献身精神,分明寄寓着作者对于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期望。

手冢治虫不仅仅是一个漫画家,还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东方的智慧,以及对未来的思索。1953年,正处于《森林大帝》创作过程中的手冢治虫不满商业化潮流对艺术创作的冲击和干扰,曾感慨:“我所追求的漫画世界,是不止有欢笑,还有泪水和梦想,且更具有思想体系的世界。可是,现在报章杂志并不认同我这样的做法。报章杂志对我的要求是:给我把最后读者欢迎的元素全部拼凑成一部作品比如说手枪、打群架、失之交臂、泪水等等。”[1]《森林大帝》里的“思想体系”就是对人类向现代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思考。影片中情节冲突的焦点“月光石”是无污染、高能量的天然能源,成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希望,那当然是虚拟的矿藏,它只是作者用以表达自己思考的高度概括性的象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历来是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月光石”正是用来表现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所面临的矛盾。

《森林大帝》将故事发生的背景放在生机盎然的绿色非洲,那里有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植物和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广袤的原野人迹罕至,处在原始状态,是地球上自然资源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洲。在那里,动物们不受人类文明的制约,在自然状态中生活得自由自在。动物天堂的形成受益于非洲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手冢治虫先生创作《森林大帝》的年代,非洲大陆的状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一个个殖民地相继摆脱了宗主国的统治,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手冢治虫先生在创作中溶入了他美好的理想,即希望非洲能被建设成“最有希望的大陆”,同时也不希望非洲大自然的现存状态被破坏。在他的理想中,后发国家自有其优势,非洲经济建设的发展繁荣,可以从先行国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得到借鉴,能够更合理地处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非洲可以长远地保持绿色,动物们依然能像过去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但经济繁荣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兼容只是手冢治虫先生的美好愿望。现实情况是,非洲经济的发展正在蚕食非洲的绿色,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偷猎者为了猎取象牙大批屠杀野象的血淋淋镜头也时而出现在电视新闻中。《森林大帝》中将破坏非洲自然环境的责任归咎于哈姆艾格和他的同伙,这是集中矛盾、激化冲突,制造戏剧效果的剧作手段。其实,自然环境被破坏并不仅仅因为存在为一己私欲而肆无忌惮的道德败坏者(如同那些偷猎者),本性善良的人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也会破坏自然环境,这是个别坏人的力量无法办到的。因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兴起的生态伦理学认为,应当“增加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维度,使之贯穿、渗透于人与自然的各项活动,成为对人类活动一种约束和引导,必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健康状态的恢复。”[2]影片中希盖、拉木内等正面力量,就是站在这个道德维度上致力于在发展人类文明的同时又全力维护生态环境。影片最后,当希盖将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希望、却引发一系列血腥事件的月光石抛在地上,再也没有回头看上一眼,观众都充分感受到他维护生态环境的坚强意志。影片的主角雷欧这只白狮子也接受了人类的先进观念,它成为森林之王,更成为人类与动物沟通的桥梁,力图促进自然界的关系和谐健康地发展。在他影响下的儿子鲁内,提出和谐相处的办法是和人类成为好朋友,“然后拜托他们不要毁坏森林就可以了!”雷欧比鲁内清醒得多,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在你们这一代也许可以实现吧,人和动物和睦相处的世界。”

《森林大帝》中幻想人类与动物和谐生存的世界至今还没有实现。但可以告慰已经离世的手冢治虫大师,和为之献身的森林大帝雷欧的是,在现在世界上,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只有一个地球”①①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提出的口号。的意识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篇6

动物保护法悖逆动物福利

《南风窗》(以下简称《南》):贵组织在许多地方开展动物保护工作,与在发达国家、地区相比,在中国开展动物保护工作有什么特点和难点?

杨敏(亚洲动物基金会中国关系经理,以下简称杨):顾名思义,我们主要是在亚洲地区从事动物福利工作,谢罗便臣女士当初创办基金会的初衷,就是因为她在亚洲看到种种虐待动物的状况,希望通过救助行动和教育工作,改变亚洲人对动物的态度,重建对动物的尊重。目前,我们最大的项目是在中国,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省林业厅合作的“拯救取胆黑熊行动”。该项目占了基金会超过70%的资源。其它项目,也主要是在菲律宾、印度、越南、泰国等亚洲国家开展。

在中国开展动物保护工作最大的问题是相关立法的缺失和不完善。这种立法缺失常常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阻碍。尤其我们是一个关注动物福利重于动物保护的团体,受到的掣肘就更多。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动物福利法规。目前唯一一部动物保护法《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不仅没有将任何动物福利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而且保护对象也仅限于野生动物,家养动物以及猫狗等伴侣动物的权益没有任何保障。

《野生动物保护法》中鼓励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思路,正是活熊取胆业产生的原因。而对于黑熊在此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和虐待,则没有相应法律进行制裁。其它家养动物和伴侣动物,例如猫和狗,在市场上被任意虐杀,也是因为没有相关法规的保护。

维护社区和谐

《南》:我们注意到,贵组织非常注意与当地民众形成和谐的合作关系,在救熊活动中,你们为养殖户提供经济补偿,鼓励、帮助他们获得其他收入来源。这样做的考虑是什么?

杨:给予养熊户经济补偿,让他们另谋生计,是我们一贯的行动理念。我们认为,人和动物的福利并非矛盾关系,尊重动物生命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尊重人类的生存权益。我们希望在救助动物的过程中,带来的不是人与动物的对立,以及人与动物福利工作的对立,而是两者的和谐。从长远看,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动物福利得到持续的保障。

其实,我们许多项目都体现这一理念,如“狗医生”动物治疗计划,及今年才在香港开展的“狗教授”计划,就是通过让动物帮助人类的方式,引导人们认识动物作为伴侣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动物仅是利用对象的观念。

《南》:国内政府部门或一些机构也在开展动物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保护往往以行政命令作为推行工具,缺乏当地民众的参与,甚至忽视了就动物保护工作在当地形成社区共识。你们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杨:社区共同参与保护,是我们冀望的格局。这不仅出于本身希望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景,也是实践的需要。因为缺乏社区共识、缺乏公众对动物保护基于理解上的支持,会给保护工作带来巨大障碍。例如,若广东人不改变滥吃野味的习惯,就很难保障云南、四川等地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

对政府以往的思路和模式,我们并不认同。通过积极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通过人工饲养野生动物的方式,满足人类不断膨胀的口腹之欲,这在我们看来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它鼓励了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利用,刺激了野生动物消费市场。活熊取胆就是一个例子,政府最初发展养熊业的本意之一是为了保护野外黑熊资源,但事实上,不仅养熊业初期阶段直接给野生黑熊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最初所有养熊场的黑熊都来自野外),而且因为养熊场的推广使熊胆的疗效被夸大到不切实际的程度,又刺激了人们对野生熊胆的需求。

《南》:你们如何坚持自己的保护理念,并把握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方式?

杨:社区共识是靠教育积累形成的。在动物保护的方法上,教育公众比单纯的保护措施更为根本。对于公众教育和社区共识在动物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国内政府部门并非不了解,只是认识还不够,并且由于资源有限,而将之放在议事日程的次要位置。现在国内政府部门的动物保护工作已经延伸到公众教育的领域,其中教育和宣传多由具有政府背景的民间团体比如“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来承担。

我们一直把教育当作救助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与政府合作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在救助行动中得到了四川省林业厅的直接协助,在教育公众方面也得到了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以及四川省林业厅的认同和支持,我们与政府合作伙伴在这一点上并无任何分歧。

《南》:贵组织是否认同保护动物是为了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家园?视自然保护为最高目标、仅将人类视为整个生态圈中与其它物种完全平等的一环,这被一些学者称为生态原教旨主义,你们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杨: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社区将是一个更美好的家园,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动物而言。从观念上,从生命基本权利的层面上看,人类与其它物种完全平等。但从客观现实的角度看,这种平等并不存在,或者说不可能存在。人类作为一种具有高度智慧的生命,创造的技术和文明已经彻底打破了自然平衡的法则,人类在生物圈中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宰的位置。所有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于人类的善意。但我们相信“众生平等”应该并且能够成为人类文明的基本观念,人类有能力并应该对其它生命给予尊重。

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南》:在保护动物中,除了遵循科学方法之外,是否存在基本的保护原则和生物伦理?我们听说过这样的保护措施:因某种动物现存数量有限,而让其大量同代或串代近亲繁殖,改变其期甚至迁徙习惯等自然生活规律。

杨:基于不同信念的动物保护,往往产生不同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方法。例如《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一条就是“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这凸现了人类利益至上的原则,假如我们相信动物具有和人类平等的生命权利,就会以尊重动物生命和保护动物为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动物福利团体,我们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基础,是尊重动物生命权利。

给予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是保证它们能够在自己的家园――大自然中安全地生存繁衍。因此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才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最好办法。我们反对以改变野生动物自然生活规律的方式来“保护”动物,因为这种保护最终会危害它们。例如近亲繁殖无疑将削弱野生动物的自然生存能力,更将损害这一物种长期的生存繁衍能力。只有对特别濒危的物种,在别无选择而且不会给该物种带来痛苦和伤害的情况下,我们才接受以人工手段繁殖野生动物。但即便如此,以人工繁殖来保存物种,最终目的仍是让物种能回到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活。如果仅仅是为了保存而保存,就背离了动物保护的初始意义。

《南》:你们如何看待动物园的存在?

篇7

“孩子,”走到家门口,父亲说道,“看看这门,在你还没上幼儿园时,你在这个门里边玩耍,现在,我们在门外回忆,这些年来,你在这个世界上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门里门外的一瞬间,”父亲边迈步进门,边说“我给你讲个故事:一个年轻人在爬山,气喘吁吁地想放弃时,却看到旁边有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很顺利地一小步一小步往上走,很惊奇,‘你已经这么老了,在这里做什么?’老人笑了笑:‘我八十岁了,是个砍柴工,我都不知道我这辈子爬过几次山,十分厌倦,有一天,我看见了天使:

‘来,跟着我走’

‘你要带我去一个美丽的世界吗?’

‘不,我要带你离开一个美丽的世界。’

‘可是,除了砍柴,这个世界根本不美丽’

天使笑了笑,‘当你失去这一切时,才会明白,它是如此的美丽。’

因此,我祈求上帝再给我两天时间,现在我来到这里发现这个世界非常奇妙,非常美丽。’这些年,只是一瞬间,当你老去,度日如年时,再回忆起青春,你会发现,你年轻时很愚蠢,孩子,学会享受人生,品味人生,就算你最后失败,享受、品味的过程也是意义非凡的。”

我有些不明白父亲的用意。

“我问你一个问题,孩子,人与动物的差别是什么?”

“人很聪明。”

“不对。”

“人有感情。”

“不对。”

“呃……”我以为父亲看我答不出来会告诉我答案,可父亲却笑一笑离开了……

最后,我尽我的能力,给了父亲三个答案:人注重创造、人注重学业、人注重道理。

“……学业,人注重道理,”读到最后,父亲猛然回头问道“什么道理?”

“这个嘛……”真是,既然还要答这个,我答不出来,偷偷斜过眼来看看父亲的神色。

父亲微微一笑,告诉了我:“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

我恍然大悟,那是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月亮白色的身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个答案,只有两个字,但它却是一个人一生的价值的证明。

下午,犹有仙女临门之味,王敬涛叔叔把一个小女孩送到我家,王雪诺,小名诺诺,二年级,我小姨的女儿。

在诺诺的一举一动里,可以看见,一个孩子最纯正的心灵,她的笑,她的泪,她的梦想,她的眼神,她的声音,仿佛开门见山地让人看得到她内心深处的呼唤,让人看得到,她面对人生,奔跑似的热度。以前跟她在一起玩,我都无法想象,她的体内,哪来的那么多的正能量,让她去哭,去笑,去追求,很感谢我的人生中能碰到这样的女孩,她触动了我的心,摸透了我的灵魂。

傍晚,天空遗漏下丝丝暗色,夕阳点点滴滴的美飘飘然地凌空展现。因为大人的某某事情,诺诺要跟我们一起去我的好朋友刘梦蕊家,刚好她们两个也认识。

当我们来到梦蕊家时,太阳先走了一步,只留下黑暗一场。我常常在想,夜晚临下,如果没有灯光,这双眼睛还叫做光明吗?

吃完晚饭,我看到诺诺趴在窗台上,两眼放光地望着外面街道上的灯光,便提议让我和梦蕊带着诺诺出去走走。

脚步轻轻落在雪纱上,沙沙声悦耳动听,一眼望去,灯光的街道,这默默无闻的‘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高尚品格,使路人都陶醉其中。

有个小孩抬头望着灯光,水汪汪的大眼睛闪烁着:“妈妈,你看,好美的灯光啊。”

“因为,每一盏路灯,都燃烧了自己。”

“点亮了他人。”我脚步也不停,头也不回地补充了一句。那个母亲回过头来看着我,微微的笑了。

我骤然想起了一段话:梦想是个路途遥远的天堂,只有黑夜,没有光明,而在这个黑夜中,只亮着一盏灯,它只会告诉你要去追求,走向成功的路,全权只靠自己,靠自己去点亮下一盏灯,实现梦想,就要一盏一盏灯地去点亮,一盏一盏地寻找,寻找那盏可以给你带来明天的灯,那么,你的梦想旅途就要起步了。走到最后,你会发现,你点燃了一座灯塔,可你并不会对灯塔感到欣慰,反而,你寻找、点亮、实现梦想的过程,是你一生最宝贵的时光。

诺诺脸色有点不对劲:“姐姐,同学们不相信我了,怎么办?”

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怎么了?为什么?”

“我们班发生了三件丢东西的事件,而三件和我都有关系,我本来就没偷,他们都不听我的,也不相信我了。”

“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多么重要啊。”我感叹道。

“如果没有人相信你,那就自己相信自己;如果没有人欣赏你,那就自己欣赏自己;如果没有人祝福你,那就自己祝福自己。”小梦跟我唱反串儿,鼓励了诺诺。

诺诺从手提袋里拿出小本子来,递给小梦,叫她把刚才的话写下来,小梦写完后再递给了我,叫我也写一句。

我顺手写道:只有自己读懂了自己,世界才会读懂你。

完美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我们和诺诺回到家里来。

过了一个中午,我才发现,诺诺的手上又多了一个精致的手链,是梦蕊的,便打电话给小梦:

“喂。”

“喂,迪丽妮格,咋啦?”

“我问你一件事,你有没有把上次我两一起逛街时,你买的那个手链送给诺诺?”

“没有啊。”

“哦,我知道了,拜拜。”

“拜拜。”

接下来,我开始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揭穿诺诺。

“诺诺,你手上的这个漂亮的手链是谁的呀?”

“这是我在五一商场用八块钱买的。”

“八块钱?可是小梦不是说这个在哪买都是十块钱吗?”

“那时商场大减价。”

“你什么时候去的商场啊?”

她不说话了。

“你昨天来我家,一直在和我在一起啊?我记得你过来时没有戴吧?”

她已经听出来了我知道这个手链的来历的事。“后来我想放回梦蕊姐姐家,可是我不敢……”

“来,我帮你给小梦。”

她依依不舍地把手链取下来交给我。

我一路跑到小梦家楼下,把她叫了下来。

“给,诺诺拿了你的手链,我帮她来还给你。”

我把手链交给小梦,正准备要走,却被小梦叫住了。

“这个手链,我送给诺诺了,你帮她拿回去吧。”

我们两互相一笑,便告别了。

“诺诺,给你,小梦说她把这个手链送给你了。”我回家把手链给了诺诺

她笑了,是那样纯正的微笑……

我让诺诺坐在了我的旁边“诺诺,你知道吗?我爸爸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我抬起头,望着窗外的天空“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我想了好久都没有回答出来,给了爸爸几个答案,却都被爸爸亲自否定,最终父亲告诉了我这个问题的答案,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我沉默了一会儿“尊严。”

诺诺让我想起了那次去表哥家的事:我们一家去表哥家串门,我在表哥的房间里发现了一盒刚刚打开才吃一块的巧克力。忍不住全吃了。父亲知道后,带我去买了一盒巧克力还给了表哥,还回去后,表哥还给我吃了一块巧克力。回去的时候,父亲问了我一个问题:“人与动物……”

第二天,我从兴趣班回来,诺诺就跑到我身边,兴奋地告诉我:“姐姐,今天我去美术班,没带水彩笔,但是因为尊严我没有向别人借水彩笔,然后我美术考试考了个不及格……”

“用一个不及格换来自己的尊严值吗?”

“值!”

篇8

采访到王东方时,他刚从电影《东方大港》剧组回来。看到王东方本人才发现他要比屏幕上更加憨态可掬。采访中这个胖乎乎的大男孩眼睛眯成一条缝一直笑呵呵,很多时候记者都忘记了是在采访还是和朋友聊天。从电影《女帅男兵》《一见钟情》到《似水年华》《一脚定江山》《贞观之治》等电视剧,王东方这个健康向上的男孩自始至终都是以最认真的姿态完成每一个人物的塑造。

与苗圃一作母子,再作夫妻

正在拍摄中的影片《东方大港》中王东方饰演一个时尚摄影师。最终是摄影师被片中男主角为建港事业执著的精神所感动,转而成了一名工程摄影师,为东方大港的建设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饰演王东方妻子的是时下当红的个性女演员苗圃。王东方与苗圃合作并不是头一回,在2004年张建亚执导的电视剧《贞观之治》中王东方和苗圃就上演了一段母子深情。一谈到这些,王东方直到现在还感到好笑。王东方是2001级北影的学生,而苗圃是东方的小师妹,二人在学校里就是那种经常打打闹闹的好朋友。《贞观之治》中王东方饰演李世民的二儿子―魏王李泰,而苗圃饰演的是母后。让王东方叫师妹“妈”,他还真张不开嘴。好在化装师技艺高超,等到苗圃穿好服装,戴好头饰后,还真有了点母后的感觉,王东方也只好跪下认娘了。事实上《贞观之治》是王东方戏路上的一个转折,剧中李泰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很有才华,受到李世民的宠爱,可是最后却落得被贬的结局。王东方说:“要展现李泰一生跨越20年的悲剧命运,对我来说确实很富有挑战。我以往的角色都是乐天派,心地阳光,表演起来更为轻松,这回演的不光年龄跨度大,要从我这岁数演到我爸爸的岁数,而且是演绎一个少年老成、城府极深的人。所以自己要压着演,有时是很压抑的,其实平时我是个很乐呵的人,不过我很尽力地去演了。”由于在《贞观之治》中的出色表演以及与苗圃默契的合作,导演张建亚再次邀请二人携手出演《东方大港》。这回二人由母子变成夫妻了。王东方也笑谈,以前拿苗圃当老人家看,这回得当女人看了。《东方大港》的第一场戏就是王东方和苗圃在外滩的一个酒吧里谈恋爱的戏,为了让二人找到感觉导演张建亚特意轰走了其他围观看热闹的演员。就在王东方深深地沉浸其中,凝视苗圃的时候,突然又想起当年跪下来叫苗圃“妈”的情景。王东方一下就笑喷了,恋人的感觉全没了。

当上孩子王

篇9

一、互动从主动开始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师生双边互动教与学的核心内涵是建立在“主动”这一基础之上——即教师主动启发引领学生开展学习,而另一方面学生则主动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和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过程。笔者在这里所谈的是让英语任务型教学在开放式的课堂中互动起来。

因为任务型教学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进行学习,体验用英语学习、学会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是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一种语言教学方式。通过构建这种开放式的互动的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做中学”升华为“学在其中,会学其中,乐学其中”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这个高度上。笔者认为这应该是教学的一种创新,与传统的教学法截然不同,这一开放互动的任务型教学以其“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交际”等特点成为英语教学模式的又一选择。

二、互动在“任务”中展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如果老师讲、学生听,那是被动教学;如果老师教、学生不学,那就不是教学”。过去笔者也尝试过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简单而传统的方法,收效却甚微。而近年来笔者尝试了开放式的互动的英语任务型教学,虽然是处于初步的探索实践中,而实践证明对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裨益着实不小。

三、让“任务”引发互动

任务的提出是任务型课堂教学形成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须视其为关键环节。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发师生双边共同参与形成互动的合作的教与学活动,通过这样的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的学习过程,称之为任务所起的引发作用的过程,实践证明,这种任务的互动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笔者认为“任务”的提出和展现应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意识,使任务型教学具有现实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层次性。

众所周知,“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或“用语言做事”(Doing thigns with the language)是任务型教学的内涵。“学”是前提,“做”是目的;“学”是为了“做”又促进了“学”,这就说明了“做与学”是一种皮毛依存的紧密关系,只要处理运用得恰到好处,课堂教学便必定是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在多媒体现代技术盛行的今天,任务型教学的任务展示就能更明了、更省时、更形象生动。例如几年前笔者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教改教研活动专题研讨会时,本人上了一节关于如何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示范课,本人选取了JEFC Book 2B Unit 15 Lesson 57课进行试验,此课目标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餐具用品、烹调用品等18个单词以及用英语表达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和Invitation。由于此课是当时初二第二学期的第一课,可以想象进入初二的学生面对众多的单词,会令他们感到头痛。因而,能否激发学生今后学习英语的兴趣,避免本节课单词带给学生的烦恼不安,首课的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人通过多媒体、图片等直观手段教会了新单词后,把全班分成四组,分别设定各自的口号(并配以特定的音调)“Salt”“Oil”“Sugar”“Wine”,在练习Part 2后,让四组选派一名成员竞赛表演Agreement or Disagreement,其余的组员则按各组口号喊出为自己组员加油,并为表演声情俱佳者报以掌声。气氛热烈,学生情绪激昂而投入。为了使课堂更具现实,同时还布置了一个贴近生活的任务“炒cabbages和炒peas”;教室前布置好几个“灶台”(虚拟桌面就是锅),和所需的材料用具以及掌厨人。在“炒”的过程中学习巩固新单词,在“炒”好后,让学生用“Would you like…?”的句型邀请对方品尝,品尝过程中使用chopsticks、fork和spoon,并让学生大声说出来。当学生品尝之后展开讨论,是否同意对方意见。然后再布置任务让学生放学回家后边做实验边复习。这样让学生学后做,在做中学,并体现到任务活动中的乐趣,提升了单词、语言的熟练程度。

实践证明开放式任务的提出不仅能引发学生自然而然地互动起来,还能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夯实基础。

四、让“任务”引领互动

开放式的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首先要求所设计的任务要具有真实性、实践性和可行性。这就要求教师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该信息应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任务型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教师设计的任务活动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践,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参与欲望,让学生相互交流、互助合作、资源共享;才能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用”。例如,笔者在教学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时(中考复习举例),让学生设计一张英语生日贺卡,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想象能力,又巩固了本单元所学的英语知识。又如本人当年曾经教学过的一课:Planting Trees(JEFC Book 3 Unit ll Lesson 41),在课后带学生去植树,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会了“How to plant a tree”。在植树过程中,一边引领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懂得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比课本上更易理解、更真实,并在亲历亲验的实践中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另一边,还能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同时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起来。这正是“轻轻松松、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除了上述的真实性和实践性外,还应注重“任务”的层次阶梯性,才会使互动的课堂教学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做,一方面是考虑了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任务难度应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如果任务属于简易层次的,会使刚接触生词、对语言掌握还不够熟练的学生也能完成任务活动才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信心;如果任务属于难度高层次的,对那些优等生来说固然是有好处,但对中下生来说,则让学生望而生畏,缺乏信心,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学生不敢自如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课堂上会出现冷场的局面,更不要说能在课堂教学中互动起来了。因而,难度适当的任务可以减轻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焦虑感,促进任务活动的成功。同时,任务型课堂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多样性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个亮点。如果每次活动都采用相同形式,学生就会厌烦,因而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在任务中的角色也要多样化,从各种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任务的设计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一定要局限于课堂,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为构建开放式的互动的英语大课堂夯实了基础。

五、让“任务”体验学习,让互动体验成功

篇10

1、他像猴子一样灵活。

2、他好凶,真是像豹子一样他干起活来象小老虎似的。

3、小明的胆子象只小老鼠,连只蚂蚁都怕。

4、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5、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6、他干起活来象小老虎似的。

7、东东象只变色龙,你会儿说对,一会儿说错,真不知道在搞什么鬼!

8、这人真瘦,像只猴子一样瘦。

9、他被激怒了,()简直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

10、这人壮的像头牛。

11、他那锐利的目光如鹰一般逼视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