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范文
时间:2023-03-23 04:1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学习情况分析(知识、能力、学习习惯等)。
2、五年级一班现有学生x人。大部分学生拥有自我学习能力,而且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充足,具有观察、分析、自学的能力,不过探讨力还需要提升,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帮助学生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掌握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感受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其应用价值,体验数学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数的只是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活动一:人数相等的投篮比赛(课件出示三(2)班学生投篮成绩)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上周,我们班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了一场投篮比赛,每队选出4名选手作为代表,看,这是男生队和女生队每个人在相同时间内投中篮球个数的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
2)让学生读出统计图的数据:女生队几个队员,各投中几个,男生队几个队员,各投中几个,你觉得这两个队哪个队实力强,说说你的理由
女生队:4+5+4+5=18(个) 男生队:7+3+5+9=24(个)
设计意图:在真实的情境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活动二:人数不相等的投篮比赛(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通过比总数知道了男生队获胜了,现在老师加入了女生队里(出示第二次投篮比赛的统计图),这一次你知道哪队获胜吗? 学生会有争论,有的认为奖牌应奖给女生队组,因为女生队投中的总数多,有的认为女生队的人数比男生队多不公平,最后总结出了用每组投中的平均数来比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刚才同学们都认为应该用每组中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来比较,哪个同学来解释一下“平均”是什么意思?你们能有几种方法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方法1:移多补少(动态演示)
方法2:合并均分 总数 ÷ 份数 = 平均数
女生队平均每人投中:(4+5+4+5+7) ÷ 5 = 5(个) 男生队平均每人投中:(7+3+5+9) ÷ 4 = 6(个) (让学生说一说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2.平均数的产生 像这样,原来各不相同的一组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最后变得一样多,这个一样多的结果就是原来那组数的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问:女生队的平均数是几?它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男生队呢?同学们现在知道奖牌应该是哪个队了吗?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男生队的平均数是6个,他们组没有一个人投中6个,那么这个“6”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我们算错了?(平均数6是把那个组中投中多的补给了投中个数少的,是移多补少得到的,是整体的平均水平,并不是每个人实实在在都投中的个数),那么女生队的平均数5呢?
4.平均数的性质(在具体情景中) 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有利于学生计算平均数是检查是不是对的) 每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两种情况观察引出) 这组数据中超出平均数之和与低于平均数之和相等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平均数的信息,你们能说一说吗?(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 2.提高练习 试一试(出示主题图) 男生队 女生队
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商店本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记录。
(1)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
(2) 让学生读出统计图的数据:第一周卖出8箱,第二周卖出7箱,第三周卖出9箱。
师:估计一下,前三天卖出冰糕的平均箱数应该在哪个范围内?(引出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计算出前三天平均每天卖出多少箱?
(8+7+9)÷ 4 = 8(箱)
(3) 让学生想出办法帮助小熊解决问题
师:到了星期四,水果店的老板又该进货了。你们说老板应该进几箱合适?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求平均数和统计的作用)4.综合练习
数学故事:“有危险吗?”
我们的朋友美羊羊遇到平均数了,不会游泳的他心想:我的身高是140厘米,河底的平均水深是110厘米,下河底去应该不会有危险的。请问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河底剖面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并不是说这个河底每个地方都是110厘米。有的地方可能深一些,有的地方可能浅一些。美羊羊到水深浅于110厘米的地方游泳就安全,如果到水深深于110厘米的地方游泳就不安全。
(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觉得要帮助自己的朋友解除危机,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题能力)
(四)全课小结,感悟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板书设计比一比(平均数)
1.移多补少
2.合并均分:
总数 ÷ 份数= 平均数
女生队:(4+5+4+5+7)÷ 5 = 25(个)
男生队:(7+3+5+9) ÷ 4 = 24(个)
看了五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的人还看:
1.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教学教案
2.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3.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循环小数优秀教案
4.苏教版五年级上小数乘法和除法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2.理解意义并会运用意义解答有关应用题。
3.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熟练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意义并会运用意义解答有关应用题。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说出下面分数的意义:
1.
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
2.
小明看了一本书的
3.
一袋大米,吃去了
小结:以上的句子都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
活动二:新课:
出示:张家庄修一条1200米长的水渠,已经修了全长的。已经修了多少米?
1.
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
分析句子的意义,画出线段图。
师:把谁看作单位‘‘1’’?
已经修了的是谁的?
要求已经修了多少米,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法?
“1”
修了
?米
1200米
3.
列式计算;
1200×=
=
1000(米)
根据分数意义列出算式。
1200÷6×5=1000(米)
师:1200÷6求的是什么?为什么再×5?
4.
答题。
5.
同桌互相说一说解答步骤。
活动三:师生合作完成。
活动四:独立解决问题。
活动五:学生质疑,归纳解题步骤。
活动六:巩固练习:
1.
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错误的要指出错在哪里。
一箱货物重吨,运走它的,运走了多少吨?
分析:1)把一箱货物看作单位“1”,运走的货物是;
2)把一箱货物看作单位“1”,运走的货物是这箱货物的;
3)把一箱货物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运走的占3份;
4)把看作单位“1”,运走的货物是它的,求运走了多少吨,也就是求的是多少,用乘法。
2.
选择正确的算式:
从甲地到已地小聪步行用小时,小明骑车比小聪快,小明比
小聪早几小时到达已地?
1)+
2)-
3)×
4)×
+
5)-
×
布置作业:书P9/
7(2)
P10/
1,2,5,6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张家庄修一条1200米长的水渠,已经修了全长的。已经修了多少米?
“1”
修了
1200×=
1200×=
1000(米)
1200÷6×5=1000(米)
?米
答:已经修了1000米。
1200米
见幻灯片《分数乘法应用题》
反思:1、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在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采用了变简单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相对应为不对应,变一步计算为两步计算。
篇4
分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能解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并理解和学会利用“1”列式解答。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提高分数加减的运算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计算、主动思考运算过程,通过自己思考获得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细致验算等学习习惯。
重
点
难
点
重点: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难点:通分时确定公分母。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
练习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题意。
二、学习活动2:探究算法
三、学习活动3: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
小组活动一:例2
活动要求:
1)找出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互相说一说。
2)明确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3)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4)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活动二:探究算法
活动要求:先独立计算,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交流明确算法;再通过比较这两道算式,感受它们之间的联系,说一说两步计算顺序:
1)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一种方法是从左往右分步计算,先根据前两个数相减算出,再减去
;另一种方法是一次通分计算,题里两个减数的分母是4和3,通分的公分母应该是12,所以把1转化成
,然后把分子连减,分母不变,算出得数。
2)分数加减两步计算,和整数一样,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这道题计算时,可以先算出括号里
,直接用1减,得出结果
;也可以把1写成几分之几再减。
小组活动三:完成“试一试”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这样计算的过程是怎样的?说说这里是怎样通分的。
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计算。用一次通分计算要方便一些。要注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学习例2。
创设情境,出示例题,了解题意。
提问:从图里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板书:
花园面积——“1”
提问:为什么要用“1”作被减数?
要求草坪面积占几分之几,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1.提问:这两个算式分别是分数连减和加减混合,你是怎样计算的?没有括号的算式是怎样算的?
2.交流:(板书过程、得数)算式里
的1是转化成哪个分数算的?再减
时是怎样算的?
还可以怎样算?(板书过程、得数)这样算是怎样想的?公分母是怎样确定的?
有括号的算式是怎样计算的?(板书过程)为什么先算
+
?
小结:你发现分数加减两步计算按什么顺序算?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指出:分数加减两步计算的顺序和整数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比较算式和得数可以发现,分数连减也有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的规律。
出示“试一试”。
引导:这道题是分数的连加,你想怎样算呢?先想一想,再用你自己想到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板书过程、得数)
有没有不同算法?(板书过程、得数)
3.小结。
提问:上面我们计算的是怎样的算式?(板书课题)
你知道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按怎样的顺序算吗?
1.小结交流。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月季花面积占()
,杜鹃花面积占()
,
题里把花园面积看作单位“1”,在列式时,可以用“1”作被减数去减两个部分的面积和,剩下的就是草坪面积占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填写出计算过程,算出得数。
完成“试一试”。
强调:像这样的算式,
这样算的关键是正确地确定公分母是多少,一般把最大的分母翻倍,第一次得到两个较小分母的公倍数时,就是计算需要的公分母,比如上面分母6、5、3的公分母可以把6翻倍:1
2、18、24、30,这时30是5和3的公倍数,它就可以作计算的公分母,然后计算
+
+
得出结果。
篇5
2020年秋五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评卷
(答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每小题5分,共10分)
1、下面(
)不是56和64的公因数。
A、
2
B、4
C、6
【补充1-1】下面(
)不是24、30和42的公因数。
A、2
B、4
C、6
【考点】数论之公因数的意义
【题型】选择题
【难度】1星
【解析】公因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因数。选项中的答案只有4不是。
【答案】B
【补充1-2】12和20的公因数有(
)个。
A、1
B、2
C、3
【考点】数论之公因数的意义
【题型】选择题
【难度】1星
【解析】公因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因数。12和20
的公因数有1、2、4,一共有3个。
2、比较大小:(
)。
A、>
B、
C、=
【补充2-1】比较大小:(
)。
A、>
B、
C、=
【考点】计算之“交叉相乘”比较分数大小
【题型】选择题
【难度】2星
【解析】可用“交叉相乘法”快速比较分数的大小:分子分别和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相乘,分子所在的乘积越大,分数就越大。因为9×10>3×25,所以。
【答案】A
【补充2-2】比较大小:(
)。
A、>
B、
C、=
【考点】计算之“交叉相乘”比较分数大小
【题型】选择题
【难度】2星
【解析】可用“交叉相乘法”快速比较分数的大小:分子分别和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相乘,分子所在的乘积越大,分数就越大。因为20×47>11×53,所以。
【答案】A
二实践应用:认真读题,列式解答。(3-4题每题5分,5-12题每题10分,共90分)
3、将40分解质因数后写下来。
【补充3-1】下面(
)不是36分解质因数后的正确写法。
A、36=2×2×3×3
B、36=22×33
C、2×2×3×3
=36
【考点】数论之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题型】选择题
【难度】1星
【解析】分解质因数就是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注意被分解的数要写在“=”的左边。只有C不正确。
【答案】C
【补充3-2】将72分解质因数,下面(
)正确。
A、72=23×32
B、23×32
=72
C、72=1×2×2×2×3×3
【考点】数论之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题型】选择题
【难度】1星
【解析】分解质因数就是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注意被分解的数要写在“=”的左边。只有A选项正确。
【答案】A
4、比较下列这组分数的大小:
,
【补充4-1】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下面说法(
)正确。
A、
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B、分子越大分数越小
C、以上都不正确
【考点】计算之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题型】选择题
【难度】1星
【解析】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答案】A
【补充4-2】比较大小:(
)。
A、>
B、
C、=
【考点】计算之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题型】选择题
【难度】1星
【解析】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因为17>14,所以。
【答案】A
5、已知A=2×32×5×7,B=22×32×5,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补充5-1】已知A=2×32×5×7,B=22×32×5,下面(
)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
A、60
B、210
C、1260
【考点】数论之分解质因数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题型】选择题【难度】2星
【解析】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把这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后,把两个数所有质因数的最高次相乘,所得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所以[A,B]=22×32×5×7=1260。
【答案】C
【补充5-2】已知A=2×32×5,B=22×32×7,C=23×3×5,那么(A,B,C)=(
),
[A,B,C]=(
)。
A、30
210
B、6
210
C、6
2520
【考点】数论之分解质因数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题型】选择题【难度】2星
【解析】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几个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把这几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后,把几个数公有质因数的最低次相乘,所得乘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把这几个数所有质因数的最高次相乘,所得乘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所以(A,B,C)=2×3=6;[A,B,C]=23×32×5×7=2520。
【答案】C
6、两个不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最大公因数是36,最小公倍数是720。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补充6-1】两个自然数不成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45,最小公倍数是270,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
)。
A、90、135
B、45、135
C、45、270
【考点】数论之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难度】2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5,那么这两个数都是45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45a和45b。利用短除法求解。
45
45a
45b
a
b
最小公倍数:45ab=270,解得ab=6
A,b互质。
(1)1×6=6,a、b两数为1和6(舍去,因为两个自然数不成倍数关系);
(2)2×3=6,a、b两数为2和3,则45a=90,45b=135
所以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是90和135。
【答案】A
【补充6-2】两个不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48,最小公倍数是720,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
)。
A、96、720
B、48、720
C、144、240
【考点】数论之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难度】2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8,那么这两个数都是48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48a和48b。利用短除法求解。
48
48a
48b
a
b
最小公倍数:48ab=720,解得ab=15
a,b互质。
(1)1×15=15,a、b两数为1和15(舍去,因为两个自然数不成倍数关系);
(2)3×5=15,a、b两数为3和5,则48a=144,48b=240
所以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是144和240。
【答案】C
7、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是1344,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8。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补充6-1】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是2835,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9,。这两个数分别是(
)。
A、45、63
B、27、105
C、9、315
【考点】数论之两数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与乘积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难度】3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9,那么这两个数都是9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45a和45b。利用短除法求解。
9
9a
9b
a
b
乘积:9a×9b=2835,解得ab=35。
a,b互质。
(1)1×35=35,a、b两数为1和35,则9a=9,9b=315(舍去);
(2)5×7=35,a、b两数为5和7,则9a=45,9b=63
所以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是45和63。
【答案】A
【补充6-2】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4056,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3,下面(
)不满足条件。
A、13
312
B、39
104
C、26
156
【考点】数论之两数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与乘积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难度】3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3,那么这两个数都是13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13a和13b。利用短除法求解。
13
13a
13b
a
b
乘积:13a×13b=4056,解得ab=24。
a,b互质
(1)1×24=24,a、b两数为1和24,则13a=13,13b=312;
(2)3×8=24,a、b两数为3和8,则13a=39,13b=104;
选项A和B满足,C不满足。
【答案】C
8、请求出12、16、20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补充8-2】(15,25)表示求15和25的最大公因数。
(
)
【考点】数论之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表示
【题型】判断题
【难度】2星
【解析】(a,b)表示求a和b的最大公因数,[a,b]表示求和b的最小公倍数。
【答案】√
【补充8-1】[12,36]=12。(
)
【考点】数论之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表示
【题型】判断题
【难度】2星
【解析】[a,b]表示求a和b的最小公倍数。所以[12,36]=36。
【答案】×
9、比较下列这组分数的大小:
、、
【补充12-1】比较大小:(
)。
A、>
B、
C、=
【考点】计算之“找基准数”比较分数大小
【题型】选择题
【难度】3星
【解析】观察此题中的两个分数不难发现,一个分数比大,另一个分数比小,所以直接和基准数“”比较大小最简便。因为,,所以。
【答案】A
【补充9-2】比较大小:(
)。
A、>
B、
C、=
【考点】计算之“找基准数”比较分数大小
【题型】选择题
【难度】3星
【解析】观察此题中的两个分数不难发现,一个分数比大,另一个分数比小,所以直接和基准数“”比较大小最简便。因为,,所以。
【答案】A
10、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是1176,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4,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补充10-1】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1280,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8。这两个数一定是32和40。
(
)
【考点】数论之两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与乘积的关系
【题型】判断题
【难度】3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8,那么这两个数都是8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8a和8b。利用短除法求解。
8
8a
8b
a
b
乘积:8a×8b=1280,解得ab=20。
a、b互质。
(1)1×20=20,a、b两数为1和20,则8a=8,8b=160;
(2)4×5=20,a、b两数为4和5,则8a=32,8b=40
所以两个数分别是8和160,或32和40。
【答案】×
【补充10-2】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735,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7,这两个数都是两位数。(
)
【考点】数论之两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与乘积的关系【题型】判断题
【难度】3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7,那么这两个数都是7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7a和7b。利用短除法求解。
7
7a
7b
a
b
乘积:7a×7b=735,解得ab=15
a,b互质。
(1)1×15=15,a、b两数为1和15,则7a=7,7b=105;
(2)3×5=15,a、b两数为3和5,则7a=21,7b=35。
所以这两个数可能是一个一位数和一个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个两位数。
【答案】×
11、两个自然数不成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180。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补充11-1】两个不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4,最小公倍数是490,这两个自然数是多少?
【考点】数论之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题型】解答题
【难度】4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4,那么这两个数都是14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14a和14b。利用短除法求解。
14
14a
14b
a
b
最小公倍数:14ab=490,解得ab=35。
a、b互质。
(1)1×35=35,a、b两数为1和35(舍去,因为两数不成倍数关系)
(2)5×7=35,a、b两数为5和7,则14a=70,14b=98
所以两个数分别是70和98。
【答案】70和98
【补充11-2】两个不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28,最小公倍数是420,这两个自然数是多少?
【考点】数论之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题型】解答题
【难度】4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28,那么这两个数都是28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28a和28b。利用短除法求解。
28
28a
28b
a
b
最小公倍数:28ab=420,解得ab=15。
a、b互质。
(1)1×15=15,a、b两数为1和15(舍去,因为两数不成倍数关系)
(2)3×5=15,a、b两数为3和5,则28a=84,28b=140
所以两个数分别是84和140。
【答案】84和140
12、不通分,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
(1)
(2)
【补充12-1】不通分,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考点】计算之“找基准数”比较分数大小
【题型】解答题
【难度】5星
【解析】此题中两个分数都接近且都比小,可以与基准数作差:
,被减数相同,差越大,减数越小,所以。
【答案】
【补充12-2】不通分,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考点】计算之“找基准数”比较分数大小
【题型】解答题
【难度】5星
【解析】此题几个分数可以先和基准数比较大小找出最大的,因为,,,所以最大。又因为,,
篇6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下面的几何体都是用同样的小正方体搭成的。
(1)从正面看是图A的有( ),是图C的有( )。
(2)从左面看是图B的有( ),从上面看是图C的有( )。
(3)如果从上面看和①一样,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有( )种不同的搭法。
3.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搭建这样的几何体,最少要用( )个小正方体,最多要用( )个小正方体。
4.6的因数有( ),100以内6的倍数最大是( )。
5.一个数既是24的因数,又是24的倍数,这个数是( ),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或( )等。
6.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60,其中最小的偶数是( ),最大是( )。
7.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自然数,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数,个位上是最大的一位素数,这个数是( )。
8.如果三位数2A5是3的倍数,那么A最大是( ),最小是( )。
9.按要求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8,12,是2的倍数又有因数5。
(2)23,45,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2,7,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4)9,5,同时是2、3、5的倍数。
10.有一类三位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同,而且有因数3和5,这类三位数中最小是( ),最大是( )。
二、对错辨别庭(5分)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
2.a是自然数,那么2a+1一定是奇数。 ( )
3.任意两个质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 )
4.从正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图形相同。 ( )
5.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 )
三、答案选择厅(10分)
1.5和7是35的( )。
A.因数 B.倍数 C.奇数
2.下列各组中,不能组成自然数的是( )。
A.奇数和偶数 B.质数和合数 C.质数、合数和1
3.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 ),偶数减奇数的差一定是( )。
A.质数 B.奇数 C.偶数
4.正方形的边长(单位:m)是质数,它的周长(单位:m)不可能是( )。
A.质数 B.合数 C.偶数 5.右图是从搭成的几何体的上面看到的形状(上面的数字表示在这个位置上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 )。
四、实践操作台(9+10+8=27分)
1.在方格中画出看到的图形。
2.连一连。
3.用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搭建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这个几何体,看到的图形如下:
(1)搭建这个几何体最多要用( )个小正方体,至少用( )个。
(2)如果用最少的小正方体搭建这个几何体,从右面观察,看到的图形有哪几种可能?请你摆一摆、看一看,并画出看到的图形。
五、数学应用场(6+4+10+8=28分)
1.猜一猜。
(1)一个数既是48的因数,同时又是8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2)一个质数是两位数,十位与个位数字的和是5,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2.把16个小球装在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且至少2个,你认为有几种不同的装法?每种装法各需几个盒子?如果有37个小球呢?
16个:( )个装,需( )个盒子;( )个装,需( )个盒子;
( )个装,需( )个盒子。
3.从下面的5张数字卡片中取出3张,按要求组三位数。
(1)最大的奇数: ;最小的偶数: 。
(2)既是60的倍数,又是360的因数(全部): 。
(3)既有因数2,又是3的倍数的最大数: 。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最小数: 。
4.用若干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搭建一个几何体,下图是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乐乐用小正方体搭建以后,认为右面的四个图形都可以从符合要求的几何体的上面看到,你同意他的看法吗?对的画“√”。
六、智慧加油站(做对加10分)
乐乐写了一个四位数603A,再减去这个四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得到的差是一个四位数。请你猜一猜:A是几?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二单元自测题
重庆 丁学明
一、填空题。(共24分)
1.2016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夺得冠军。中国女排赢了5场,记作+5,输了3场,记作( )。
2.读与写。
3.05% 读作:( )
120%读作:( )
百分之六十点零八写作:( )
百分之零点一二写作:( )
3.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9 +15 10 0 -45 +100 -6
正数 负数
4.( ? )== 0.25 = =( )%
5. 把,3.14,3.14%,3.14按从大到小排列为:( )。
6. 六⑴班今天1人请假,实到49人。六⑴班今天的出勤率是( )%。
7. 如果零上15℃可记作“+15℃”,那么“-10℃”表示( )。
8.在直线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 已知鸡的只数比鸭多25%,那么鸭的只数应该比鸡少20%。 ( )
2. 0是正数。 ( )
3. 吨=50%吨。 ( )
4. 写正数和负数时,“+”可以省略不写,“-”也可以省略不写。( )
5. 新进商品先提价10%热销,再降价10%促销,现价低于进价。(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把10克盐放入90克水中,则盐占盐水的( )。
A.10% B. C.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子发芽率100% B.菜籽出油率100% C.小区入住率100%
3.下面关于0的一些说法: 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所以0不是一个数;②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③0是最大的负数;④0是最小的自然数。其中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4. 小明家三月份用电60千瓦/时,比二月份少25%。小明家二月份用电( )千瓦/时。
A.80 B.48 C.35
5. 一种饼干包装袋上标着净重(150?)克,表示这种饼干标准的质量是150克,实际每袋最少不少于( )克。
A.155 B.150 C.145 D.160
四、计算。(26分)
1.口算。(8分)
16? 35? 50?0% ?
1-75% ? 40?5% 36?.36
2.解方程。(18分)
x-30%= x-20%x= 祝x+)=75%
30+25%x=50 75%x-40%x= x-?0=2
五、操作题。(4+4+4=12分)
1. 设计图案。(根据数据分一分,涂一涂。4分)
⑴ 40% ⑵ 0.375(要求:轴对称)
2.某市2016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所示: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六、解决问题。(3+4+5+6+5=23分)
1. 赵村果园去年收苹果250吨,今年比去年增产四成,今年收苹果多少吨?
2. 2014年7月1日,军军把自己的1000元零花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如果按年利率3.65%计算,到2017年7月1日,军军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元?
3.某数学小组10位同学,在一次数学考试后,组长记录了他们的成绩:以80分为标准,得分的情况是:+16,0,-10,+5,-20,+12,D4,D6,+18,-12。根据组长的记录,你能计算出该组这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吗?
4. 一种商品的常规价格是200元,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商品的价格可浮动“?0%”。
(1)“?0%”的含义是什么?
(2)请你算出该商品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
(3)如果以常规价格为标准,超过标准价记作“+”,低于标准价记作“-”,该商品价格的实际浮动范围可以怎样表示?
5.蔬果超市和华联超市以同样的价格卖同一种品牌的洗发液。为了促销,两家超市打出优惠广告(如下图所示)。请你分析如何买划算。
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六、解决问题。(3+4+5+6+5=23分)
1. 赵村果园去年收苹果250吨,今年比去年增产四成,今年收苹果多少吨?
2. 2014年7月1日,军军把自己的1000元零花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如果按年利率3.65%计算,到2017年7月1日。军军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元?
3.某数学小组10位同学,在一次数学考试后,组长记录了他们的成绩:以80分为标准,超过80分的情况是:+16,0,-10,+5,-20,+12,D4,D6,+18,-12。根据组长的记录,你能计算出该组这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吗?
4. 一种商品的常规价格是200元,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商品的价格可浮动“?0%”。
(1)“?0%”的含义是什么?
(1)有几种串法?分别能串多少串?
1.这7天中,游客最多的是( )日,最少的是( )日,相差( )万人。
2.如果最多一天有游客3万人,那么9月30日游客有( )万人。
(1)中间第2站的上、下车人数各是多少?中间第5站呢?
(2)从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5.某粮店出售三种品牌的大米若干,袋上分别标有质量为(25?.1)kg、(25?.2)kg、(25?.3)kg的字样。
(1)质量为(25?.2)kg表示质量在( )到( )之间。
(2)任意拿出其中的两袋,它们最多相差多少千克?
六、巧妙试一试(做对加10分)
“十一”黄金周中,某景区在7天假期中每天游客人数变化如下表(正数表示比前一天多的人数,负数表示比前一天少的人数)。
1.这7天中,游客最多的是( )日,最少的是( )日,相差( )万人。
2.如果最多一天有游客3万人,那么9月30日游客有( )万人。
(1)如果出租车从0处向东行驶5km,表示为+5km,那么从0处向西行驶3km可以表示为( )km。
(2)如果出租车现在位于-4km处,说明该车向( )行驶( )km。
(3)如果出租车从0处先向东行驶7km,再向西行驶5km,这时该车
(2)将表中七个表示温度的正、负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下图每格表示1km,一辆出租车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1)如果出租车从0处向东行驶5km,表示为+5km,那么从0处向西行驶3km可以表示为( )km。
(2)如果出租车现在位于-4km处,说明该车向( )行驶( )km。
(3)如果出租车从0处先向东行驶7km,再向西行驶5km,这时该车
2.某地12月份一周(7~13日)每天最高气温分别是:14℃、15℃、11℃、6℃、9℃、10℃、12℃。这一周最高气温的平均数是( )。
(1)把平均温度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天的最高温度。
(2)将表中七个表示温度的正、负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下图每格表示1km,一辆出租车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1)如果出租车从0处向东行驶5km,表示为+5km,那么从0处向西行驶3km可以表示为( )km。
(2)如果出租车现在位于-4km处,说明该车向( )行驶( )km。
(3)如果出租车从0处先向东行驶7km,再向西行驶5km,这时该车
五、仔细解一解。(38分)
1.下面是乐乐家12月份的收支情况。请你将表格填完整。
12月8日:爸爸工资收入5300元;12月10日:水、电等费支出230元;
12月12日:妈妈工资收入4800元;12月15日:购物用去780元;
12月26日:卖废旧物收入140元;12月30日:本月伙食费共用去2150元。
2.某地12月份一周(7~13日)每天最高气温分别是:14℃、15℃、11℃、6℃、9℃、10℃、12℃。这一周最高气温的平均数是( )。
(1)把平均温度记为0℃,用正、负数表示每天的最高温度。
(2)将表中七个表示温度的正、负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下图每格表示1km,一辆出租车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1)如果出租车从0处向东行驶5km,表示为+5km,那么从0处向西行驶3km可以表示为( )km。
(2)如果出租车现在位于-4km处,说明该车向( )行驶( )km。
(3)如果出租车从0处先向东行驶7km,再向西行驶5km,这时该车
(2)已知数轴上的两点A、B相距6格,表示A、B两点的数字相同,
这三个温度中,最低的是( ),最高的是( )。
3.写一写,标一标。
(1)写出下面数轴上四个点表示的数,再标出-3.5、12 这两个数。
(2)已知数轴上的两点A、B相距6格,表示A、B两点的数字相同,
2.连一连,填一填。
这三个温度中,最低的是( ),最高的是( )。
3.写一写,标一标。
(1)写出下面数轴上四个点表示的数,再标出-3.5、12 这两个数。
(2)已知数轴上的两点A、B相距6格,表示A、B两点的数字相同,
(1)中间第2站的上、下车人数各是多少?中间第5站呢?
(2)从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1)中间第2站的上、下车人数各是多少?中间第5站呢?
(2)从表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篇7
知识与能力:认识多种工程车,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种自己喜欢的工程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工程车的结构与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动手绘画的过程中体验造型的乐趣,感受工程车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多种工程车的用途及造型特点,并动手绘制工程车。
教学难点:绘制一辆自己喜欢的工程车。
教法:引导法 讲解示范等。
学法:合作探究 自主实践等。
教具准备:课件 工程车模型 素描纸 勾线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谜语,生猜谜底。
铁臂可长又可短
高低随意四面转
提放千斤不费劲
活动安全用途宽
——起重机
2.欣赏美术作品《最后一根钢梁》,引入工程机械。
3.出示图片,介绍工程车。
二.自主研讨
1.教师分发工程车模型,学生小组研讨:
(1)它们是什么工程车?
(2)它们有什么本领?
(3)它们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2.学生完成表格。
三.实践探究
1.教师范画工程车,并讲解绘画步骤。
(1)勾画大体结构
(2)画出各部分内部结构线(版权归:wWW.haowoRD.coM)
(3)添画细节
(4)整理完善
2.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3.学生自主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交流
1.学生张贴自己的作品。
2.学生自评 互评 教师点评。
五.作业布置 本课拓展
工程机械常用鲜艳的色彩如:红 黄 蓝等色,这不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为了警示危险或提醒注意,今天的作业就请大家给自己的作品设计涂上醒目合适的颜色。
篇8
正方体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
(2分)
至少(
)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
A
.
4
B
.
8
C
.
9
2.
(2分)
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B
.
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C
.
正方体不仅相对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D
.
长方体除了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不可能有两个相邻面的面积相等
3.
(2分)
(2020四上·尖草坪期末)
至少要(
)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A
.
4
B
.
8
C
.
6
4.
(2分)
正方体有(
)个顶点。
A
.
6
B
.
12
C
.
8
5.
(2分)
观察
这是(
)个小正方体,从右面看可以看到(
)个面。
A
.
3、2
B
.
3、3
C
.
2、3
6.
(2分)
(2018五下·江苏月考)
下图中,能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的是(
)。
A
.
B
.
C
.
7.
(2分)
3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小方块排成一行后,它的表面积是(
)
A
.
18平方厘米
B
.
16平方厘米
C
.
14平方厘米
8.
(2分)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0cm,它的棱长是(
)
A
.
10cm
B
.
6cm
C
.
5cm
9.
(2分)
棱长是5cm的正方体表面涂上红色,然后切成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其中没有颜色的有(
)个
A
.
1
B
.
8
C
.
27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10.
(2分)
判断对错
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11.
(2分)
判断对错.
长、宽、高相等的长方体是正方体.
12.
(2分)
正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
13.
(2分)
因为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所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填空题
(共4题;共12分)
14.
(3分)
下图中________是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是________厘米,正方体有________个面完全相同,每个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
15.
(5分)
这是一个________体,有________个面.
16.
(2分)
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________个面,________条棱,________个顶点.
17.
(2分)
(2019五下·单县期末)
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框架.如果用纸片将它围起来,至少需要________平方厘米的纸片.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纸的厚度忽略不计)
四、解答题
(共2题;共12分)
18.
(6分)
下面的图形按虚线折起来是什么形状?连一连。
19.
(6分)
看图回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10-1、
11-1、
12-1、
13-1、
三、填空题
(共4题;共12分)
14-1、
15-1、
16-1、
17-1、
四、解答题
(共2题;共12分)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顺次写出8的因数和12的因数,它们公有的因数是哪几个?
8的因数:1、2、4、8
12的因数:1、2、3、4、6、12
2.两组因数都是8和12的因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两个数都有的因数。
二、新课引入
1.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刚才列出的8的因数和12的因数相同的数。
(2)从公因数上可以看出,公因数最大的是4。
2.看图说明(出示课件)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 观看双师视频,用集合图的方法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
4.怎样求18和27 的最大公因数?
(1)分别列出18和27的因数找出最大公因数。
(2)列出18的因数从中找出27的因数,确定最大公因数。
(3)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P61“做一做”第一题.
2.找出下列每组数中的最大公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2)4和816和32 1和7 8和9
总结: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四、课堂小结
篇10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一个长方体,长36厘米,宽是长的
,高是长的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
)
A
.
1484,1888
B
.
1256,648
C
.
1844,2888
D
.
1944,3888
2.
(2分)
(2019五下·龙岗期中)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24厘米,它的体积是(
)。
A
.
8厘米3
B
.
24厘米3
C
.
16厘米3
D
.
64厘米3
3.
(2分)
由一个正方体木块加工成的最大圆柱,它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A
.
8000
B
.
4000
C
.
1000
4.
(2分)
(2018五下·嘉定月考)
不计损耗,把一块橡皮泥做的长方体改成一个正方体,体积(
)
A
.
变大了
B
.
变小了
C
.
不变
D
.
无法确定
5.
(2分)
(2019五下·汉川期末)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
)。
A
.
4倍
B
.
8倍
C
.
16倍
D
.
64倍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6.
(2分)
判断对错.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它的底面积乘它的高.
7.
(2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
8.
(2分)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9倍.(
)
9.
(2分)
(2018·沧州)
正方体的棱长和体积成正比例。(
)
三、填空题
(共4题;共8分)
10.
(2分)
(2019·苏州)
把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全部涂上红色,再把它切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已知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36个,大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
11.
(2分)
(2018五下·深圳期末)
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16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________。
12.
(2分)
(2019五下·平舆月考)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cm,宽和高都是3cm,这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________ cm,表面积是________ cm2
,
体积是________ cm3
.
13.
(2分)
一个长方体,长10厘米,宽2厘米,高4.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____立方厘米.
四、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4.
(4分)
它们分别用了多少块积木?
15.
(5分)
(2019五下·涧西期末)
涧西区英语学校的跳远池是一个长5米,宽2米的长方体沙坑,要填入40厘米厚的黄沙,每立方米黄沙重1.5吨,一共需要黄沙多少吨?
16.
(6分)
将三个表面积分别为24cm2
,
54cm2
,
96cm2的小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大正方体铁块,求大正方体的体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6-1、
7-1、
8-1、
9-1、
三、填空题
(共4题;共8分)
10-1、
11-1、
12-1、
13-1、
四、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