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范文
时间:2023-04-05 20:0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年级下册数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某车间要生产电视机1560台,已经生产了8天,每天生产120台,剩下的每天生产150台,还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
2、一个服装车间原来做一套服装用布48分米,改用新法裁剪,每套可节约用布3分米,原来计划做3000套服装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几套;
3、一个养鸡场一月份运出肉鸡13600只,二月份运出的肉鸡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0只,三月份运出了多少只;
4、计划生产一批零件,王师傅每天生产90个,12天才能完成。结果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18个,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5、4筐西红柿共重80千克,5筐青菜共重125千克。平均每筐青菜比西红柿重多少千克;
6、食堂运来1200千克煤,烧了16天,还剩480千克。平均每天烧多少千克。
篇2
数
的
意
义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结合现实情景,进一步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
2.
让学生清楚明确的归纳小数的意义。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结合现实情景认识小数及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十进关系。
教学准备:
师:课件、米尺等。
生:直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进行测量和计算,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到上面来,用这把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其他的同学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宽度。(操作完,让生说测量的结果)
2、师:测量下来黑板的长度是3米多一些,余下的不足1米,用米作单位,就不能用整数示出来,你们知道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回答,师板书:小数)
师:刚才下面的同学用直尺测量了数学书的宽度,用厘米作单位,数学书的宽度能用整数表示吗?那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呢?(生回答)
师:那什么是小数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索。(板书课题)
二、展开新课
㈠、复习以前学过的关于小数的知识。(出示课件)
㈡、教学例1。(出示课件)
1
、一位小数的意义
问:这里有一个完整的正方形,孩子们数一数,它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问:现在看被涂成红色的占其中的几份?(1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小数呢?(点击课件,两份)现在呢?
问:再数一数(师操作7份)现在涂红色的占整个正方形的几份?(7份)
问:那么怎么用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呢?(生答)
提问:用小数又怎么表示呢?(生答)
这个7/10和0.7你是怎么想的呢?
(7/10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7份,而0.7也可以表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7份。)
提问:0.7里面有多少个0.1?(生答:7个。)也就是说0.7是由7个0.1组成的。
小结:像我们刚才接触到的0.1,0.3,0.5,0.7这些一位小数都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或3份、5份或7份,也就是说,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板书: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教学1和0.1之间的进率及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出示课件)
①孩子们再看这两个正方形,老师把它们平均分成了10份,再给它们分别涂上颜色。
(点出课件)出示问题1。提问:图⑴和图⑵的涂色部分用数怎样表示?(生答:1、0.1)
②两个涂色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看一看,数一数,1里面有几个0.1?多少个0.1是1?1是0.1的几倍?
③由此可见,1和0.1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0)
刚才,我们知道了0.7是由7个0.1组成,那么0.5是几个什么组成的呢?0.8呢?
④由此可见,一位小数都是由若干个什么组成的?(0.1)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什么?一起回答老师:0.1(师板书:计数单位0.1)
⑤做一做(出示课件)
3、两位小数的意义(课件)
①师:孩子们,请看这个正方形,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100份,把其中的一份涂成红色,用分数表示是多少?(1/100)用小数表示呢?(0.01)
②点击3份继续问:现在红色的占3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用小数呢?点击7份问:现在呢?(7份,分数:7/100.小数:0.07)点出45份问:现在红色部分有多少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小数呢?
这里的45/100和0.45代表的是同一块红色的面积,它们都表示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45份。一个红色的小格代表0.01,现在红色部分是0.45.看一看0.45里面有多少个0.01?
4、讨论(出示课件)
现在,请前后的孩子们讨论一下:百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生答,师板书: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5、教学0.1和0.01之间的进率及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出示课件)
①师:这是两个相同的正方形,第一个老师把它平均分成了10份,第二个平均分成了100份,分别给它们的一份涂上红色
点出问题1,问:图⑴和图⑵的涂色部分用小数怎样表示?(0.1,0.01)
②老师现在把代表0.01的红色部分平移到代表0.1的红色部分里去,大家仔细看。(师平移图形)
③点出问题2:现在请孩子们想一想,两个涂色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④点出问题3:这说明0.1和0.01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0)
⑤刚才,我们知道了0.45里面有45个0.01,也就是说0.45是由45个0.01组成的,那0.08是由几个什么组成的?0.15呢?
由此可见,两位小数都是由若干个0.01组成的,所以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应该是多少?(板书:计数单位0.01)
⑥出示课件“做一做”
6、反馈练习(课件)
刚才我们学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知识,老师这里有几个题目我们来算一算,前面括号填分数,后面括号填小数。抽生回答。
㈢、例2教学三位小数的意义(课件)
1、师:我们知道,1米等于10分米,等于100厘米,也等于1000毫米,当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1毫米。谁能用分数把1毫米是多少米表示出来?(1/1000米)小数呢?(0.001米)
146毫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小数呢?(抽学生回答)
如果是正方体来分呢?请孩子们打开书看到70页第4排,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1份,25份,107份……各是这个正方体的千分之几呢?自己在书上填一填。(生填后,抽生回答,师纠正。)
2、讨论:现在请前后桌的孩子们讨论一下:表示千分之几写成几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抽生归纳,师板书。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那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呢?(抽生回答:师板书计数单位0.001)
三、小结:(出示课件)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单位是0.1;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1;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01.那四位小数呢?(万分之几,计数单位是0.0001)
小数位数不断增加,它所表示的分数也不断变化。(板书:……)但不管怎么变化,小数都是表示的分数。现在请前后的孩子讨论并归纳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生讨论后,抽生归纳。
请孩子们看到70页下面,把表示小数意义的这段话勾下来,自己读一读。
四、巩固练习
1、练习
①课堂活动第1题。
②课堂活动第3题。
③课堂活动第4题。
2、练习十四第4题(课后做)
3、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刘翔叔叔吗?喜欢他吗?来,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出示课件。
4、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的教育。
五、总结本课内容。
(出示课件)
板书
小数的意义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计数单位
0.1
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计数单位
0.01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篇3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员编号:
年
级:
课
时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学科教师:
授课目标
C平行四边形
C梯形
C(综合)
授课难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边、角、面积的性质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边、角、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
如:(电动伸缩门、铁拉门、升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4、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较短的叫做梯形的上底,较长的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
5、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
6、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例1:下面四个平行四边形,小红认为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你认为对吗?为什么?(单位:厘米)
第四个不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底乘以高,而第四个不符合定义
例2:一个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这个三角形是(
钝角
)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7厘米,8厘米,7厘米,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例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5厘米和8厘米,那么另一条边的长度也是整数,最多是多少?最少是多少?
【答案】最多是12厘米,最少是4厘米。
方法总结:特殊三角形注意边和角的关系: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有两个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边、三个角都相等。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另外两个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另外两个是锐角。
1.画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
2)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3)求正方形的面积比圆的面积大多少?
3.过点A分别画出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4.用量角器以点A为顶点画一个75度的角,并经过B画出其中一条边的垂线和另一条边的平行线。
例4:过o点画射线AB的平行线,再过O点画射线AC的垂线
练一练
1,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要求:与已知直线距离1cm)
1.
做出下列图形a边上的高
小结:做三角形一个边上的高就是过这个顶点做对边的垂线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无数条高
1.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2.三角形面积:底*高/2
3.点与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
例题1
如图是一个梯形,
1)过A点在图中画一条线,将这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2)过A点作出三角形的高
3)量出有关数据,计算出梯形的面积
例题2
在图中画出一条从张家村到公路最近的路线。
例题3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后练习
1下面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1cm的长方形,请你在方格纸上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计算他们的面积。
2在下列点子图上画一个面积为6厘米的三角形和梯形(点与点之间距离为1cm)
2.
下面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1cm的正方形,1)画一个长6cm
宽2cm的长方形,2)画一个周长一样的正方形,3)给长方形的三分之一涂上颜色4)画一个长6cm
高2cm的平行四边形,再画一个等高的梯形
3.
在下面的方格中画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直角梯形
4.
画一个边长为2cm的正方形
篇4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2节:小数的减法
主备教师
朱秀香
学科
数学
使用教师
朱秀香
教学目标
1、会笔算小数的退位减法。
2、在自主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小数退位减法。
难点:掌握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助学单、课件、当堂检测卷
教与学活动
调整与
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从这些物品中任选两件,算一算共需多少元。学生列式计算完后,共需多少钱。
体重2.3千克
体重352.5千克
每个单价35.8
每个单价16.8元
体长0.3米
体长2.3米
师:同学们根据每一组信息编一道小数减法应用题,并自己写出答案。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小数减法。
二、展示预习成果、探究新的知识。
(一)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件出示课本第92页主题图。,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
预设:
生1:第一轮,中国领先墨西哥1.8分。
5
3
.
4
-
5
1
.
6
1
.
8
生2:中国总成绩领先加拿大30.78分。
3
6
8
.
4
-
3
3
7
.
6
2
3
.
7
8
(二)你认为这部分知识,最重要的是什么?
探究用竖式计算小数退位减法:
师:第一个算式中,被减数的十分位不够减;第二个算式中,被减数的百分位没有数字,而减数的百分位有数怎么办?
师:你是怎样处理的?
生1:第一个算式中,从个位上借“1”再减。
生2:第二个算式中可以将被减数的百分位添上“0”,再计算。
小结:计算小数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一再减。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四、当堂检测
1.列竖式计算。
9.7-0.28=
14.64—7.7=
1.7-1.39=
4.13-0.27=
7.7-7.16=
103.7-0.9=
2.学校举行跳高比赛,小明跳了1.78米,小刚跳了1.53米,谁跳得高?高多少?
板书设计
小数减法
53.4-51.6=1.8
5
3
.
4
-
3
3
7
.
6
2
3
.
7
2
368.40-337.62=30.78
3
6
8
.
4
-
3
3
7
.
6
2
3
.
篇5
小数乘法(二)
【知识要点】
1、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小数乘法中各个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和就是这道题中积的小数的位数。
2、小数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计算乘法,用的是转化的思想方法.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算出积,再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还原成小数乘法的积.如6.2×0.3看作62×3相乘的积是186,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186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还原成小数乘法的积1.86.因此,小数乘法的关键是处理好小数点.在点小数点时注意,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如0.04×0.2=0.008,在8的前面补两个0,点上小数点后,整数部分也写一个0.
【典型例题】
1、仔细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
×
100
=
400
1.4
×
10
=
14
0.4
×
10
=
4
14
×
100
=
1400
你发现两个算式中“乘数”与“积”的联系了吗?
从上面的乘法算式中可以看出,把两个乘数都缩小到原来的,那么它们的乘积就会
;把两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它们的乘积就会
。
2、如果只把其中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另一个乘数不变,结果怎么样呢?
2.5
×
10
=
25
33
×
100
=
3300
25
×
10
=
(
)
0.33
×
100
=
(
)
你的发现:(
)
3、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
×3=
13×2=
4×0.3=
0.13×2=
0.4×0.3=
0.13×0.2=
位小数
扩大
倍
4.完成计算。
位小数
扩大
倍
1
4
1.4
位小数
×
4
×
0.4
缩小到
计算小数乘法,可以把小数看成
,按照
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数一数乘数中
,就从乘积的末尾向前
点上小数点。
【课堂练习】
1.口算。
2.3×10
3.4×100
6.84×100
4.003×1000
2.5×100
300÷10
468÷1000
390÷10
2.回答:
(1)小数点向右移动,这个数将会
;
(2)小数点向左移动,这个数将会
。
3.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0.12×0.3的积是三位小数。
(
)
(2)把0.3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会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会缩小10倍。
(
)
(3)小数点移动位置后,这个数的大小不一定改变。
(
)
(4)0.38去掉小数点,这个数就缩小100倍。
(
)
4.我来显身手。(在
里填上“÷”或“×”,使等式成立)
7.5
100
=750
4.4
100
=0.044
13.6
10
=1.36
0.002
1000
=2
5、根据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4
×
3
=
13
×
2
=
4
×
0.3
=
0.13
×
2
=
0.4
×
0.3
=
0.13
×
0.2
=
0.04
×
0.03
=
0.013
×
0.02
=
6、不计算,判断下面积的小数位数
1)1.5×77的积有(
)位小数。
2)0.25×4.1的积有(
)位小数。
3)0.004×0.19的积有(
)位小数。
4)0.0048×1的积有(
)位小数。
7、在下面算式的恰当位置点上小数点。
2
7×3=8.1
0.4×3=12
1×489=4.89
3.02×0.8=2416
33×21=6.93
0.25×11=0275
8、给下面各题的乘积点上小数点。
2
.3
4
2
.
3
×
0.6
×
1.2
2
3
1
4
4
4
6
2
4
3
6
9、列竖式计算。
3.8
×
4
2.52
×
1.2
1.85
×
1.2
2.05
×
4.3
13.5
×
0.8
10.4
×
1.5
10、寻找规律。
0.7×2
=
2.3×3
=
4×1.1
=
0.7×1
=
2.3×1
=
4×1
=
0.7×0.5
=
2.3×0.1
=
4×0.02
=
观察思考:
每组的三个算式中,第一个乘数不变,
第二个乘数(2,3,1.1)比1大时,它们的乘积
第一个乘数。
第二个乘数等于1时,它们的乘积
第一个乘数。
第三个乘数(0.5,0.1,0.02)比1小时,它们的乘积
第一个乘数。
仔细体会一下这里面的规律,它可以帮我们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1、不用计算,你能比较大小吗?
4.8×0.020.48×0.2
5.01×250.1×0.02
654×0.9654
1×0.951×1.2
2.43×1.12.43
3.14×1.53.14×0.55
12、妈妈想买3.8千克香蕉,25元钱够吗?
【课后练习】
1.直接写得数。
0.6×0.7=
0.9×0.1=
0.8×5
=
0.9×0.5=
1.1×0.4=
0.6×0.4=
2.1×3=
0.3×0.3=
13.7÷100=
4.5÷1000=
13.2×10=
5.06÷100=
7.26×1000=
7÷10=
8÷100=
0.8×100=
2、如果15×12=180,那么请将下面算式和积连一连
1.5×12
180
1.5×120
0.18
0.15×120
18
15×0.012
1.8
3、如果23×11=253,那么你能不计算写出积是2.53的乘法算式吗?试试,看你能写多少个?
4、一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得到得数又缩小到原来的1/10后是3.07,这个数是(
)。
5、列竖式计算。
4.21×2.3
1.6×1.6
3.5×2.5
1.7×8.2
1.3×4.6
9.8×2.3
6、不计算,用积的小数位数判断规律检查算式是否正确。
3.2×1.8=0.576
(
)
0.1013
×
0.02
=0.02026
(
)
78.56×
0.03=0.22568
(
篇6
学习目标:
1、掌握解答稍复杂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比较、归纳。
2、通过创设情境,练习开放性题目,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从题目的已知条件中找到数量关系,利用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2、掌握几种常见数量关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1、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数量关系的来历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一天能做多少事情吗?(学生:知道!)
师:比如一个服装工人一天做2套衣服,30套衣服几天做完呢?
师:我看见有的同学已经知道了,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吗?(说出数量关系)
老师引导:同学们都很聪明,做得很对,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蕴含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复杂的应用题吧!(板书课题)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哪些数量关系吗?
师:
同学们都很棒,真不错!现在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所学的数量关系:
板书: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路程÷时间=速度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单价×数量=总价
……………………….
(让学生把数量关系填写完整并写在书上)
师:写完数量关系的同学请思考下,你在写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a:只要记得其中一个就可以写出另外两个数量关系
学生b:一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
师:同意他们观点的请举手!
师小结:记住一个数量关系,根据题意灵活应用。
展示例1某发电厂有10200吨煤,前十天每天烧煤300吨,后来改进炉灶,每天烧煤240吨,这堆煤还能烧多少天?
学生齐声读题目
先解答下面各题,再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1)
前十天共烧了多少吨?
(2)
还剩下多少吨?
(3)
剩下的煤还能烧多少天?
师:现在大家能用上面的数量关系解决例1中的问题吗?
第(1)问现在抢答开始!
第(2)问谁能回答?
(由学生剖析,老师点拨)
师:第(3)问呢?剩下的煤还能烧几天如何求?(剩下吨数÷每天烧的吨数=还能烧的天数)
每天烧的吨数是用300吨还是240吨?为什么?
(学生:因为题目求的是这堆煤还能烧几天就是求剩下的煤还可以烧几天)
引导学生说出上面几问的数量关系,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每天烧×天数=已烧的
(2)总吨数-已烧的=剩下吨数
(3)剩下吨数÷后来每天烧=还能烧的天数
师:同学们会根据上面几问的解答列出综合算式吗?试一试!
(10200-300×10)÷240=30天
答:
三、思维拓展
展示例2
例2:师傅和徒弟同时开始分别加工20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25个,完成任务时,徒弟还要做2小时才能完成任务。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学生读题:
师:根据题意,你知道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师:徒弟还要做2小时才能完成任务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回答)
师:师傅的工作时间你知道吗?如何求?
师引导:知道了师傅的工作时间,我们就可以知道徒弟的工作时间。
师:徒弟的工作量是多少呢?徒弟每小时加工多少个该如何求?
引导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解答.
200÷(200÷25+2)=20个/时
答:
展示例3
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汽车行完全程需要5小时,步行需要40小时。张强从甲地出发,先步行8小时后改乘汽车,还需要几小时到达乙地?
方法一:
师:根据题意,你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回答)
师追问:题中求还需要几小时到达乙地是什么意思?是走完全程需要几小时吗?(学生回答)
师追问:先步行了多少路程呢?怎样求出?(速度×时间=路程)
师引导:还需要几小时就是求步行8小时后的路程改乘汽车的时间。(注意“还”的意思)
(学生写出数量关系后,尝试解答)
方法二:同学们这道题还有别的思考方法吗?
师引导:根据“汽车行完全程需要5小时,步行需要40小时”这句话可以理解成汽车走1小时就相当于步行走8小时,那么已经步行走的8小时看成是汽车走了1小时,还需几小时呢?(还需要5-1=4小时)
师小结: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展示例4
例4:某筑路队修一条长4200米的公路,原计划每人每天修4米,派21人来完成,实际修筑时增加了4人,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师:根据题意,你知道哪些信息?
师:要求提前几天是什么意思呢?(实际时间比计划时间少几天)
师:计划时间和实际时间知道吗?如何求?
师引导归纳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学生尝试解答)
小结:分三步完成:
1、先求出原计划时间;2、再求出实际时间;3、然后求出提前几天完成。
四、融会贯通(知识模型的拓展)
展示例5
例5:自行车厂计划每天生产自行车100辆,可按期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120辆,结果提前8天完成任务,这批自行车有多少辆?
师:根据题意,你知道哪些信息?
师追问:结果提前8天完成是什么意思?
学生a:就是比计划时间少做了8天
学生b:
计划时间多用8天时间
师:如果实际时间跟计划时间一样多,是不是还要做8天?会出现什么情况?(这里注意了是以计划时间为标准的)
学生:会多出120×8=960辆
师:为什么时间一样,会多出960辆呢?
生:因为实际每天多出(120-100)20辆
师追问:一天多20辆,结果多出了960辆,从这个信息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师引导:要想求自行车的总辆数,根据数量关系;总数=每天生产×天数,必须知道时间和工作效率,所以首先要求出时间.
(学生尝试解答)
计划时间=120×8÷(120-100)=48天
48×100=4800辆;或者(48-8)×120=4800辆
答:
展示例6
例6:甲数是乙数的3倍,丙数是乙数的4倍,丁数是丙数的一半,四个数的和是1040,丁数是多少?
师: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看起来比较复杂,不如我们利用线段图来弄清它们的关系。
师追问:
“甲数是乙数的3倍”“丙数是乙数的4倍”这些条件是说的甲和丙都跟谁在比?把谁画为一份?“丁数是丙数的一半”是什么意思?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线段图:
师:四个数的和是1040,从图中看出四个数合起来是多少份呢?可以先求出什么?(引导学生利用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求出丁数)
乙数:1040÷(1+3+4+4÷2)=104;丙数:104×4=416;丁=416÷2=208或者104×2=208
即学即练:
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数的和是212,已知商是2,被除数和除数是多少?
(注意:商是2的意思理解成被除数是除数的2倍,利用和倍问题解决,可借助线段图分析)
除数:(212-2)÷(2+1)=70
被除数:70×2=140
五、小结:
1.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
篇7
复学后根据学校和学科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好个人本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工作要点。
一、对任教班级学生网课期间状况分析
分析四年级上下册教材发现内容编排上做到了知识的前后衔接,实现了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更加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实际表现力和创造力;此外,本册教材也增加了艺术家及作品欣赏、材质等内容的新学习。
依据罗恩菲德、汤姆林森等人的观点,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开始进入写实倾向的萌芽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观察现实生活环境并进行探索,他们对儿童画中表现的天真、稚拙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通过欣赏或创作多种表现形式的作品的机会,以适应多种发展趋向的学生心理需求。
二、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衔接
美术欣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尽快的投入线上课堂教学中来。
三、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有22课,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领域。用三十二个课时完成,主要强调趣味性美术学习,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设计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习得两方面的需要,既顺应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标
课堂上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在学习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难点:利用现有的工具材料,利用拼贴、塑刻、绘画等手法表现造型,学会用美术语言表现对美术作品的简单评述。
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1、认真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
3 、做好课前各项准备活动;
4、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
5、改进作业讲评的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激励性评价。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及安排
1
5.25
开学第一课
5.26
抗疫防病毒口罩制作
2
6.1
.画家凡.高
6.2
大师画我也画
3
6.8
设计生活标志
6.9
认识中国画
4
6.15
汉字的联想
6.16
.衣架的联想
5
6.22
艳丽的大公鸡
篇8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单选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的值是一个(
)。
A
.
有限小数
B
.
循环小数
C
.
无限不循环小数
2.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8个十分之一和0.8相等
B
.
小数都比零小
C
.
0.5小时就是30分钟
3.
(2分)160.2
读作(
)
A
.
零点三
B
.
一六零点二
C
.
一百六十点二
D
.
十点六
4.
(2分)末尾一位是千分位的小数是(
)位小数.
A
.
一
B
.
二
C
.
三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2分)
5.
(2分)判断对错.
小数一定比整数小.
6.
(2分)算盘上的空档表示0.
7.
(2分)0.67米表示1米的百分之六十七。
8.
(4分)
我会判断.
(1)5.40元表示5元4角.
(2)4.32读作四点三十二.
9.
(2分)1.8
三、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0.
(5分)在
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11.
(5分)填表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
千位
个位
.
百分位
千分位
…
计数单位
…
万
十
十分之一
千分之一
…
12.
(5分)按指定的小数涂上颜色.
(1)
;0.6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2分)
5-1、
6-1、
7-1、
8-1、
8-2、
9-1、
三、解答题
(共3题;共15分)
10-1、
篇9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份之几……的数,叫小数。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
3、小数的组成: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
4、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进率:①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与整数一样,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②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算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③
小数的数位是无限的。④
在一个小数中,小数点后面含有几个小数数位,它就是几位小数。小数部分末尾的零也要计入其中。
5、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
十分位
百分位
千分位
万分位
…
计数单位
…
万
千
百
十
一(个)
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一
…
6、小数的读写:读小数时,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使是连续的0,也要依次读出来。写小数时,也是从左往右,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理解0.1与0.10的区别联系:区别: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联系: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运用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不改变数的大小,改写小数或化简小数。
8、纯小数和带小数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9、测量活动(名数的改写)①
1分米=0.1米
1厘米=0.01米
1克=0.001千克……学会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低级单位单名数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把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并在后面加上所要化成的高级单位的名称。②
复名数改单名数:抄相同,改不同。(相同的单位抄在整数部分,不相同的单位按照上面的改写方法写在小数部分)。③
其他改写方法:单名数互化:a.低级单位名数÷进率=高级单位名数。b.高级单位名数×进率=低级单位名数。复名数与单名数之间互化:抄相同,改不同(同单名数互化方法)。如:3米2厘米=(
)米。相同的单位米,抄在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是3;改写不同:2厘米÷100=0.02米(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④
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10、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①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②
把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要先比较它们的大小。再按照题目的要求按顺序排列。当单位不统一的几个数量比较大小时,要先将这几个数量的单位统一,再按小数大小比较方法进行比较,最后答题应按照最目中给的原数进行排列顺序。
1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①小数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②小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12、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13、小数加减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从末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如果被减数的小数末尾位数不够,可以添“0”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十再减;得数的小数点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1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① 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有括号的,先里后外。②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例如加法的结合律,交换律。
15、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
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将数位要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定要把“0”去掉。
第二单元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① 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② 按平面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 ③ 按图形的边数来分。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不稳定性)的特点。
3、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① 按角分,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其本质特征: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② 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①
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②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已知两条边的长度,那么第三边的长度要大于已知两边之差小于两边只差。③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⑤
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⑥
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⑦
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5、四边形的分类①
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四边形。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由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②
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③
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a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b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c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d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e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的意义:①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表示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②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可以说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也可以说是求这个小数的整数倍是多少。如:2.3×5表示求5个2.3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求2.3的5倍是多少。
2、乘法的变化规律:①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a倍,积也扩大(或缩小)a倍。②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③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缩小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就缩小a×b倍。
3、积不变规律: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a倍,积不变。
4、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乘法法则计算出积③
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④
若积的末尾有0可以去掉
5、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乘法法则计算出积③
看积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
6、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 a×(b+c)=a×b+a×c
a×(b—c)=a×b
—
a×c
7、积的近似数:保留a位小数,就看第a+1位,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值。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按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积的近似值。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①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
、1/100
、
1/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②
小数点右移,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位,小数点移动完后,整数最高位前边的“0”要去掉;小数点左移,位数不够时,也用“0”补足,点上小数点,若整数部分没有数,用“0”表示,若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应把末尾的“0”去掉。
③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在小数乘法中,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④
积的近似值的求法:一般要先算了正确的积,再根据题目要求或生活习惯用“四舍五入”
⑤
比较大小:① 一个数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它本身。例如:6.5×1.5>6.5② 一个数乘以一个等于1的数,积等于它本身。例如:6.5×1=6.5③ 一个数乘以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它本身。例如:6.5×0.9<6.5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2、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4、方法指导:在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平摆的物体,并判断观察到物体的平面图,在哪一位置观察,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注意视线应垂直于所要观察的平面。
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
1、数量关系:用字母或者含有字母的式子都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用字母表示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①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②长方形面积公式:S=ab③正方形周长公式:C=4a④正方形面积公式:S=a²
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那么①加法交换律a+b=b+a②加法结合律(a+b)+c=a+(b+c)③乘法交换律a×b=b×a④乘法结合律(a×b)×c=a×(b×c)⑤乘法分配律
(a+b)
×
c=a×c+b×c
(a-b)×c=a×c-b×c⑥减法的运算性质a-b-c=a-(b+c)⑦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
4、数字与字母乘积的表示法: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之间、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可以用“”表示或省略不写,数字一般都写在字母前面。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字母按顺序写。如:a×b=ab、5×a=5a、1×a=a、a×a=a²
5、区别a²和2a的区别:2a=2×a a²=a×a
6、方程的含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区别:方程是等式,但等式却不都是方程。
8、等式性质一: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9、等式性质二: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10、解方程的书写格式:解方程前要先写一个“解”字和冒号;一步一脱式,每算一步,等号都要上、下对齐;表示未知数的字母一般都要放在等号的左侧。
11、解方程和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12、看图列方程关键是看懂图意,从中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在列方程时,把未知数尽量放在等式左边。
13、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应用题)首先要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出来,最后检验,写出答语。
14、图形中的规律 ① 摆n个三角形需要2n+1根小棒。② 摆n个正方形需要3n+1根小棒。
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1、条形统计图:横向:用直条的长短表示,竖向表示类别,横向表示数量;纵向: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横向表示类别,竖向表示数量。不同的统计图中1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格表示几个单位。数据大,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量就多,数据小,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量就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方便、便于察看数量多少。
2、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水平方向,标出项目;确定垂直方向代表的数量(1格代表的数量);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度不同的直条;写出标题。
3、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4、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5、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6、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平均数=总数量÷数量个数 总数量=平均数×数量个数
数量个数=总数量÷平均数
本册补充知识点 常用数量关系
1、平均数关系式: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2、总数、份数、每份数关系式: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3、行程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购物问题关系式: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程问题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相遇问题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7、加法关系式: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8、减法关系式: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四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四年级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缺乏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等多种问题,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需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笔者收集并整理了多项相关的文献报道,主要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巧设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教学的关键环节,良好、有效的课堂导入等于成功了一半。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遵循新课程标准,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充分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不直接教授学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知识,而是先利用课件为班级学生展示“横木在电线杆上上下晃动”的情景图片,并提出相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才能使横木固定不动呢?以此种生活问题开展教学,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指导班级学生积极讨论;待课堂讨论后,有学生回答:在晃动的横木上加一根支木,使几条边构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就可以稳定横木了。之后,教师可依据学生所讲使用电脑演示完成这一操作过程,并顺势引入新课知识,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率。
二、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从本质上来讲,数学学科知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需提前熟悉和了解教材内容,并积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从抽象、枯燥的公式、符号中解脱出来,增强其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的实践课堂教学中,由于本节课的课堂知识比较抽象化,学生自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自主学习效果不容乐观。故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课堂知识,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现实中的一些生活用品或建筑物,并鼓励其积极开动脑筋,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形状,使其于脑海中形成抽象、立体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图形,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同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角的分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其自行捕捉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使其在脑海中建立“角”的概念,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适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单单依靠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还需积极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接,将现代化教育手段渗透到实践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多面的优越性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整体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课堂知识之后,为了加深班级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与记忆,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画、动画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将数学教材中抽象的、代表特殊含义的图形与符号直观化、形象化地呈现出来,通过多媒体图形动态性的平移展示,增强学生对“图形平移”这一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也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对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搜索,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增添活力,开阔学生视野,使其能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培养和发展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此种教学现状,本文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四年级实践课堂教学中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方法,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依据教学内容积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同时也可适当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秦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