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范文
时间:2023-04-07 02:5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新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XX年9月经过300多人的应聘选拔,我最后被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大学生记者团记者部录用,经过两个月的试用,最终被确定为正式成员。经过一个学期的勤奋工作及考核,在同年12月1日被聘为记者部部副部长,后于XX年8月31日被聘为记者部部长。下面就把我三年在新闻中心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小时对于无冕之王——记者的就有过很多幻想。在学校我的梦想实现了,成了一名校园学生记者,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我感到自豪,骄傲。虽然没有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结合起来,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追求新闻的爱好。因此我报考了江西师范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利用本不多的业余的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的理论知识,报社成了我学习书本知识的验收场。虽然我平时很累,很少有属于自己个人支配的时间,但是这对我来说很有价值和意义。
在报社的近三年的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在能力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
一、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朱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朱老师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和学生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
二、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了解党和国家、学校以及近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工作能力上的提高。使我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通过“润华奖”、“中华杯”、“运动会”、“红衣坊”、内参、以及校园生活的一线采访,锻炼了我组织、策划、协调的能力。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学校校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老师、学生,形形,各具特点,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大大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也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 、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
5、通过三年的报社学习,是我对记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在“润华奖”、“中华杯”、“运动会”、“红衣坊”为了等等大型赛事的时候,让稿件发表出去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忙到深夜。
在今后的学习的路程上,我将不段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多想,多读,多学,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当我发现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的脚步感到骄傲。
大学行将毕业,我的学校记者工作也将会结束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不过我的心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疑问的。我当然第一职业是去报社或是电视台应聘记者工作,如果不成功的话,那我只好再去想别的办法,我相信迟早会有一天,我会成功的!
更多:实习报告
大学生总结性实习报告
新闻报社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中文系实习队到中学实习报告
大学生植物病理学实习报告
篇2
一、新闻教学中德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的原因
德育意识不强。一些老师认为,大学生已经成人,应该已经树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只是传授知识,而忽视育人。一些教师认为新闻这个行业技能很重要,只要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就可以了,德育教学可有可无。
德育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在德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灌输,这是由于缺乏对德育的根本性认识与有效模式的参考与借鉴,因而陷入知识传授式或空洞说教式的困境中。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德育教学效果低下。
2.学生方面的原因
追求思想的自由。这是大学生的显著特点,对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突出。这里涉及到新闻专业方面的内容。在新闻史论方面,新闻教学中会涉及到西方新闻自由的知识。学生在接触这些知识,会受到这些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
思想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接触各种信息的途径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方便快捷。特别是3G时代的到来更加强了这个趋势。他们在接触海量信息的时候,受到这些信息所承载的思想的冲击。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容易在这些多元的思想中迷失。对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他们更容易在西方新闻自由思想中迷失。
二、如何在新闻教学中加入德育内容
1.教师要有德育意识
在2010年9月17日举办的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等专家批判了社会及教育界某些人的功利化心态,认为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德性培养和责任感的培育。在新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德育意识的观念。一方面要授业解惑,另一方面还要传道,也是育人。
2.教师要起模范作用
笔者就“你认为的好老师具备哪些条件”的问题对新闻专业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道德素质排在诸条件中的第二位。可见学生对老师的道德素质的期待之高。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育者长时间的对受教育者进行熏陶。教育者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素质,就会让受教育者对教育的内容产生怀疑。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对所学的德育知识产生认同感。
3.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大学生希望在学习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希望平等对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设置德育教学的情境为例,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手段。比如提问的方式设置情境,让学生互相讨论设置情境,通过将相关案例设置情境等等,尽量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认同和发挥,通过相关情境去感知德育的内容,进而内化成自己的道德意识。
三、德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德育知识的储备
教师在平时要多注意德育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关注古代的德育知识。另一方面关注现代的德育知识。古代的德育知识有些随着时代的变化,可能不适合现在的社会实际,要注意结合现代的德育知识来讲。这样能让古代优秀的伦理道德资源扎根于现实社会中。
2.经常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
德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了解学生思想动向,首先要尊重学生,对学生有关爱之心。这样学生才乐于和老师沟通,便于教师了解真实的情况。其次要注意当代学生的沟通方式。现在很多学生喜欢把自己的问题写在博客或者微博里面。教师应该经常关注学生博客或者微博,及时的了解他们学习上和思想上的状况。根据具体的问题,及时的给予相应的引导。
3.把握好时机
如果引入德育内容的时候时机不好,会取得不好的效果。这里面要把握两点。一个是引入的德育知识要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从生理上说,人的听觉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有限,一般只有5至10分钟。超过这个界限,就会产生听觉疲劳。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入相关的德育知识,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一个是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如果某个德育内容学生感兴趣,就可以稍加阐述;如果不感兴趣,那就适可而止。
篇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高校涌现出了一大批新闻专业点,新闻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之一。然而,伴随着新闻专业的蓬勃发展,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这给新闻专业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新闻写作的教育教学模式,探求提升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具体路径。
1 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1.1 应试教育影响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中,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以升学率为目标,这一方面造成部分学生存在偏科的现象,影响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比如:文科的学生忽视理工科的学习,而新闻报道却不以文理分科,这种理工科知识储备不足的现象影响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在中学阶段许多学生仅仅专注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对于考试之外的知识缺乏兴趣,对于新闻写作和新闻报道知识也缺乏了解,这也造成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水平偏低。
1.2 新闻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影响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经过四年的新闻专业课程学习,掌握了大量专业基础知识和各种新闻理论,但是这些新闻理论往往与实践脱节,不能指导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学生不去实践,不去动手写,整天在高谈阔论一些理论,可能永远做不了一个好记者[1]。新闻写作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增强新闻采写实战训练,是提高新闻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加强新闻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新闻实践。只有不断在投身于新闻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1.3 新闻学教育中教学方法陈旧影响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
目前,许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新闻写作教学方法,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缺乏生动的新闻实践,缺乏鲜活的典型案例,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而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现场式教学应用较少,新闻写作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问题的探讨、学生和学生之间观点的交锋很少,这就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造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阻碍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
1.4 新闻学教育中教师新闻实践能力缺失影响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
新闻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实践性,决定了新闻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学习新闻理论知识,还要学习新闻实践经验和基本操作技能。这就要求从事新闻学教育教师一方面要具备完整、系统和科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具备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但是目前高校从事新闻学教育的教师普遍仅仅具备新闻理论知识,而新闻实践相对比较缺乏,这造成了大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提高“纸上谈兵”的现象。
1.5 新闻实践教学薄弱影响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
高校新闻实践教学发展滞后使学生参与新闻实践的机会较少,影响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目前,高校和媒体尚未建立健全新闻实习制度,各高校和媒体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也有缺失,高校和媒体在学生实习这个问题上各自心中没数。[2]由于高校和媒体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造成高校学生实习少,实习质量差等问题,从而影响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
1.6 新闻敏感较弱影响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西方称为“新闻鼻”。[3]新闻敏感是新闻从业者最基本的素质,是发现新闻线索判断新闻价值的必要条件。新闻敏感较弱使大学生不能抓住新闻点,造成新闻报道影响力下降,进而影响新闻写作能力提高。
2 培养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策略
要想提高新闻写作能力仅仅依靠新闻写作技巧和空洞的新闻理论是不行的。培养大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革新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2.1 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对新闻传播教育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美国模式,重视实际业务技能的传授,同时加强社会科学理论素质的培养。二是欧洲模式,侧重在职训练,“学徒式的报馆新闻训练”成为英国新闻教育的一大特色。三是日本模式,大学中很少设新闻专业,新闻媒介从其他专业招聘,通过内部培训完成新闻人才的培养。[4]这三种模式都表明,实践教学对于培养新闻人才,提高新闻写作能力至关重要。要创新教学方法:一是要建立校内实践平台。国内大学新闻院系似乎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外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部建设,即重视作为新闻专业学生必修的到新闻单位进行的所谓“大实习”,忽视在校内小媒体进行的“小实习”。[5]各个高校要通过自己办的校刊、校报、广播电台和校园网站等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通过校内媒体实习,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新闻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建立校外实习教学基地。校内的实习平台毕竟数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通过高校和新闻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
2.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闻写作教学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不能把学生困在教室里面,闭门造车,应该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现场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其新闻写作的能力。
2.3 建立老师交流学习制度,提高师资力量
一方面要鼓励老师到媒体挂职。高校新闻专业任课教师长期从事新闻教育工作往往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普遍缺乏实践经验。通过在媒体挂职,教师可以深入新闻一线,为教学提供生动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要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授课教师。虽然有些校外专家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们具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通过聘请校外专家尤其是资深记者来校授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校内外人才的交流,能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师资力量,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
2.4 培养开拓性新闻人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现代新闻媒体行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要求记者不但要有丰富的新闻知识,并且还有熟悉报道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深度、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因此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不但要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并且要使他们熟悉所报道的领域,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开拓性新闻人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新闻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新闻报道能力。
2.5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由于新闻教材的更新速度还远远跟不上新闻专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存在教材相对陈旧,内容大同小异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教材的知识传授与现实社会的知识发展之间的落差。[6]因此,在课堂上不能把讲授内容仅仅局限于教材,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把最新的新闻事件应用于新闻写作的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本学科最新的理论动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篇4
【关键词】网络传播;人生观;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15-01
网络新闻传播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好网络新闻传播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对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1什么是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是突破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不仅如此,未来的网络新闻将不再受传统新闻者的限制,受众可以自己的新闻,并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快的传播,而且新闻将成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平台。网络新闻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这将完全颠覆网络新闻的传统概念。
网络新闻在空间上,地域跨度较大;在时间上,即时播报、可长期查阅使用;在与受众的关系上,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的被动处境,易于实现相互间的平等。
2网络新闻对大学生的正面影响
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相连接。网络新闻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站上的“读者”、“留言簿”、“网上杂坛”等栏目,加强各方面的相互交流。在网络新闻上,可以增强读者与编辑、读者与读者的交流。读者不再被动地看,而是可以主动参与。不少大学生在读完网络新闻后,随即发来电子邮件,或在新闻之后跟帖,积极参与编辑工作,有的提建议,有的无偿提供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意识,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有利于大学生关注民生。网络新闻受众上网看新闻的第一兴趣是对生存信息的检索。可以说对生存信息的心理需求源于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持续生存繁衍的基本需求。在这个层次上,大学生更关心的是维持自身生存方面的信息,行为上表现为对网页中吃、喝、性等新闻信息的关注。有关百姓的衣、食、住、行等百姓生计方面的新闻内容通常有较高的浏览率。如:网络受众通过网络查询各地方市场粮、油、蛋、肉、奶、菜价格的新闻资讯,关注房价涨势涨幅、房价问题的最新报道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铁路、公路、民航客运路线和价格调整等新闻资讯。根据这些信息,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他们关心的民生民计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有利于大学生关注社稷。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表出为对安全相关新闻的高度关注,主要包括对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生远离灾难等方面信息的需求。如:“大头娃娃”、 “禽流感”、“H1N1”、“伊拉克战争”、“印度洋海啸”,频频发生的矿难、重大的恶性刑事案件等有较高的点击率。大学生对这类新闻资讯格外关注,点击、转载、留言的次数也远远超出其他的新闻资讯。通过浏览此类网络新闻,大学生能够了解社稷,从而对时事新闻保持自我看法,拓展视野。
3网络新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给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学生在关注负面新闻的同时,也产生了与负面新闻同样的负面心理。如“芙蓉姐姐”在网络上变态走红之后,“凤姐”也开始在网络上开始炒作自己。那么在继他们之后,还会不会有人还会以此方式走红。现在一些大学生渴望关注,渴望出名,会对其走红的现状产生羡慕心理,尽而会模仿其走红的方式。久而久之,其心理成长就会朝着畸形的方向发展。
将大学生对新闻的关注引入歧途。某些网站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加大对某些事件的炒作和渲染。如对明星离婚事件、明星结婚事件、明星恋爱细节的挖掘。这使得学生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关注“爆料”身上。而那些真正需要关注的事件,却被忽略了。网络负面新闻将学生的视点带到了“盲区”,一些大学生大谈明星在什么时间地点结婚,却不知十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4总结
如何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媒介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学校范围来说,可以加强以下工作,加强对心理卫生的宣传和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疏通渠道,并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其次,中华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重人”、“重德”、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是心理健康运动的思想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宣扬的一些为人处世哲学和态度有维持心理平衡的作用。采取各种形式,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如举办大学生读书节、大学生艺术节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多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的课程,并将其列为学生课业考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鼓励学生订阅健康向上的报纸,有条件的学校可采取学生报刊订阅补贴。学生阅读后,定期上交思想心得,或者学校举办类似的辩论赛及座谈会等。另外,在校园范围内增加报刊阅读栏的数量,并将报刊阅读栏延伸到学生宿舍。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创造理性的阅读环境。
第四,在改善校园周边网络环境的同时,培养大学生鉴别是非的能力,积极开展各种网络活动,自身装备“网络心理健康防火墙”,使大学生自觉地维护和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另外,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高校还应制订《上网学生行为规范》及《大学生上网违章行为处罚条例》,加强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一旦发现网络违法行为则严加处罚。
第五,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开展网络咨询应以从各方面入手:一是利用网络快捷、保密性好、传播面广的优势,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如设立心理咨询网站,传播心理知识,进行网上行为训练的指导,开设在线心理咨询。二是抓好学生上网的心理、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网络心理障碍、虚拟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比较等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研究,确立一套可操作的、有效性强的网络心理障碍咨询方案。
第六,加强大学生影视文化教育。定期播放一批优秀影片,从而让大学生认识到积极心态和情绪的 重要性。提高大学生自我欣赏和评价影视作品的能力。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团结起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鲍海波,杨洁,王喜严.《新闻记者》.2004年5月
[2]钟以谦.《媒介与广告》.2001年1月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5
2013年XX月XX日下午14:00点,xx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109室报告厅隆重举行。团市委学少部陈d部长、校团委副书记程x老师、各二级学院团委负责人、获奖代表、青年志愿者总队、各二级学院青年志愿者大队代表等一同出席本次大会。
大会一开始,青年志愿者总队主席x做2013年度金职院志愿工作总结。其工作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服务社区、组织建设等以上四项工作。以“立足校园学雷锋,服务社会树新风”,志愿者是校园文化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说:“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不是看他有多少优秀的学生而是看他拥有多少志愿者!”在我校乃至这个城市无不呈现过金职志愿者的身影,我们因奉献而快乐,因帮助而自豪!
在激动人心的进行曲后,颁奖仪式拉开了序幕,主持人陈佳佳宣读了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志愿者、省级暑期社会实践、市级暑期社会实践、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奖项,获奖代表们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领取了由主席台领导颁发的荣誉证书。
随后由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杰出志愿者代表王x、2013年度暑期社会实践市级先进个人代表孙x、2013年度暑期社会实践省级优秀团队负责人施x同学分别发表了精彩的获奖感言。向我们讲述他们的所经历的感悟,也是我们学习、值得借鉴的方向
最后校团委副书记程x老师讲到:继续将志愿者的创建初衷传扬下去,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正气,做一个优秀的志愿团队,努力为我校志愿者事业再创辉煌篇章!……
篇6
关键词 新闻传播角度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办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87
1 从新闻传播学角度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1 数据输入阻塞使大学生心理受到的影响
数据的匮乏很容易造成相关信息的反馈,难以给大众带来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参照物。例如:如果有一个人想要决定某种行动,就可能会在进行这次行动前,向外界寻找相当量的数据或者调配关于自身内心的有关储存数据,加以分析和处理,进一步得到有关决定。而数据输入阻塞会造成输入个体中的相关数据无法得到足够的量,从而造成一个人难以得到相关的决定,往往通过外表表现出来的都是非常自卑、焦虑、迷惘、犹豫、多变等。接着,数据输入阻塞使得大学生对社会无法真正的实现交流。个体社会化指的是人和社会中的周边环境相互影响而达成的,而大学生在其大学阶段是面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而社会标准尺度、专业知识、政治规定以及很多意识形态等形成的社会文化知识,很大部分都会以数据输入这个形式让许多大学生接纳,而大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数据实施分析、容纳、取舍以及输出。由此可得,数据输入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进行社会化的需要。大学生社会化需要的数据输入是有很多层面的,所以,学校可以尽可能的给学生供给多层面的数据和信息,不同类别的数据需要是足量的。像那种重科学轻人文、只单纯进行教学的教育方式,会造成数据在类别和需求上产生不平衡、不和谐,导致相关的科学知识中的数据信息量偏大。由于人文知识、心理知识以及思想体系上大量教育数据和信息量的匮乏,使得学生形成畸形前进,而这样就会使许多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并且,给学生迈向社会化过程中带来很多数据消息重要平台的学校,因为在一些数据上很难符合学生的需要,就会使得学生向非主流的平台取得有关消息,而这样的非主流平台就是非有利数据泛滥的场所。由此可得,这是非常危险的。最终,数据输入阻塞会造成一些学生自我沉浸的想法愈加激烈。本身就自卑以及内向的学生更加恐惧和别人交谈和沟通,不敢问老师。而如果本身是比较固执和自负的学生则会不听他人的意见,认为自己是准确无误的,骄傲自满、从不虚心主动地聆听他人的声音。而这些都很可能会使得有害的数据和信息更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健康有益的数据信息被学生拒绝。
1.2 数据输出阻塞使大学生心理受到的影响
信息输出阻塞阻碍了数据输出的自身需求。数据输出是人身为社会人的需要,其个体接纳外界的数据且加以实施评判、取舍以及保存,终究把这一通过分析处理的数据进行向外输出。万一故意把其压制在体内而无法输出,就会使得心理压力和负担加重,终究致使心理产生问题。而基督教徒经过对上帝和耶稣做出悔过,从而实现内心的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而一个人碰到愉快的事,也会经过和人分享的形式或经过表情、动作等把愉快的数据输出体外。
除此之外,依据大学生对社会需求而言,大学生唯有把自己的思想跟外界环境实施互动,方可实现沟通和交谈,从而有共同的认识,让自己能更好地进入社会,终究达成社会化,而数据输出亦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定需要。所以,大学生数据输出阻塞一定妨碍大学生融入社会化的进度,使得学生产生心理封闭的状态。大学生数据输出阻塞的重要方式会使学生除了自我关闭外,也会因为学校的不民主以及不够和谐的环境和氛围造成数据输出障碍。例如:(1)学校采用压制式的管理形式,会使学生的发言权受到相应的剥削,学生因为上层权力的安排造成了其心理的自闭。(2)教师因为是学生的导师,很容易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对学生指责和抱怨,更有甚者,对向反抗自己的学生痛恨和打击,造成学生很难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而使得他们逐渐隐藏自己、封闭自己。(3)学校所提供给学生自由言论的平台是非常少的,使得学生的“牢骚”无从释放。
1.3 数据处理阻塞使大学生心理受到的影响
数据总额的泛滥所造成的数据压力会大于个体所接受的心理压力。第一,是相同数据在总量上的泛滥。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很难在同一阶段内消化,进而使得学习上产生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对于已经有错误的学生过度批评或者过多指责,使得其内心很难接受这样的心理压力。如一种不太好的数据或者警示数据过度流传而使得人内心不安分。第二,不一样数据的泛滥。在这个数据充满多元化、多价值想法、各式各样的时代,不同类别的信息接踵而至,当然大学校园内也是如此。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全球能表现出来的数据都可以立马表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无论主次、多样性、甚至互相矛盾的数据,会使得学生很难决策,心理产生孤独感,或者在好奇心的引发下,学生会花费许多时间不断地阅读和游览,为了在虚拟世界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迷恋,例如:网游、网恋等,从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不好的作用。
数据消息的媚俗性、不健康性,很容易使得学生的自控能力降低。比如:黄色网站,可能会造成学生沉迷在其中,导致精神恍惚。
如果数据在水平上太过热烈,大于个体心理可以接受的压力,会造成一些人产生短暂或长期的心理疾病。比如,当知道失恋这个噩耗后,有些人心理可能无法接受,导致异常极端行为的出现。
个人心理对数据处理分析能力会比较差,使得学生数据处理阻塞包括上述客观因素外,还有着主观原因,通常表现为: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差、自我控制调节差、自闭以及难以释放内心的压力等。
2 从新闻传播角度论处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办法
2.1 保证学生数据输入平台畅通无阻
首先,要充分运用到课堂这个主平台,使得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既可教书又可育人。教师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提供不同的心理保健、思想道德、人际交往等层面的知识,使得学生可以全方面发展,发挥充分的作用。
其次,保证大学校园内各式媒体、拓展数据交流平台。尽量开拓图书馆、网络、宣传栏、广播以及标语等,不同的平台或者媒体,可使学生多平台得到所要的数据。例如:(1)提高图书馆建设,丰富图书馆藏书。(2)增加校园网的信息和资料,保证网站的更新数据。(3)建立不同专题讲座或者选修课,建设网上课堂,让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要求自由选取以及接纳有利的数据信息。
2.2 从学生的实际情形实施教学革新以及育人教育
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及接受范围实施教学目标和安排;需要对“满堂灌”的教育形式进行转变,要采用启发式的教育形式,对学生逐渐地实施教育,进而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增加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的责备要适宜,应多采用激励的方式对待学生;供给休闲场所的不同数据和信息,使学生可以劳逸结合,释放心理压力。
2.3 增强网络管理,掌握数据传播信息
需要订立相关的网络管理规范,对校园网所公布的消息实施更好的管理,除去网络垃圾以及有害资源,切实压制不健康的消息流通,保证学生可以在绿色环境中实施浏览,订立相应的网络规则,使得学生的上网时间有利管理,与实际相结合,对学生实施网络教育,多平台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运用网络,提高网络的教育意义 。
2.4 建造和平、民主以及和谐的校园管理和教育方式
首先,需要建造民主、温馨的课堂教育方式,改变“一言堂”的情形,适当地采用讨论式的方式教导学生,使得学生在课堂有着该有的发言权。其次,需要转变压制式的管理方式,用疏导的教育形式对学生实施教育,且可激励学生融入学校教学当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再次,要重视放宽学生数据输出的平台,使得学生可以采用适应的形式输出数据,发泄内心的压力。经过开设主题活动以及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得到机会锻炼,表现自己。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建立信箱和网上信箱,收纳学生的建议和投诉,聆听学生的声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建设学生报刊以及网站等,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媒体广播上,表现自己过人的一面。
2.5 经过不同形式实施教育和辅导,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首先,可开设有关的心理辅导教育,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程和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可以得到宣泄压力的方法,控制好个人情绪。其次,可以教导学生开展内省式思考,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在内省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清楚明白他们的想法和看法,进而思考自己的态度。再次,引导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经过人际交流,思想碰撞,提升自己对数据分析的能力。最后,可以表扬学生利用网站编纂日记,写写微博和心情。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释放心理的深层压抑和需求,降低自己心理压力。同时可以利用已发的微博、心情或日记,对过去的自己进行反思和检讨。
总而言之,本文从新闻传播角度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从保证学生数据输入平台畅通无阻、从学生的实际情形实施教学革新以及育人教育、增强网络管理,掌握数据传播信息、建造和平、民主以及和谐的校园管理和教育方式以及经过不同形式实施教育和辅导,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这五个方面列出了相应办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负面新闻;大学生价值观;影响
前 言
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均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媒介,在大学生接触新闻资讯的过程中,可能被正面的信息所鼓舞,纠正错误的观念,也可能被负面的信息打击,对生活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所以高校、社会和新闻媒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责任针对人为加工或有目的性编码后产生的、容易对读者产生消极影响的负面新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反面、刺激、突发和复杂是负面新闻普遍具有的特征,而大学生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在接收新闻资讯时,对负面新闻潜在价值的辨识和挖掘能力较低,很容易受到负面新闻的误导,产生消极的情绪或态度。笔者认为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首先,负面新闻的传播不仅保证了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知情权,而且可以促使大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使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并不是“象牙塔”,而是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利益关系的环境,这对大学生顺利的过渡到职业生涯具有积极作用[1]。其次,通过负面新闻可以强化大学生内心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进而使大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社会责任,如大灾大难事件的新闻报道等。再次,负面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大学生排解内心不满情绪的途径,例如,部分大学生对公权力对私有财产的侵犯问题产生不满情绪下,针对的负面新闻的出现,可以缓解大学生的消极情绪,而且提升大学生对媒体的信任度。
(二)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首先,部分负面新闻可能诱导大学生出现偏激的情绪,产生威胁社会稳定的行为,例如在“南海事件”的相关负面新闻报道后,部分大学生采取了抵制日货、砸日本汽车等激进行为,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2]。其次,可能促使大学生对社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将某个惨痛、残忍、丑恶的新闻现象,视为社会的普遍现象,进而以消极的态度反馈社会,与大学生培养的初衷相违背。再次,部分负面新闻为吸引眼球,将新闻事件夸张或扭曲,这可能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发生错位,出现道德危机,威胁社会稳定。
二、正确处理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路径分析
可见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把“双刃剑”,要正确的处理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无选择的肯定。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路径: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舆论引导
政府作楣家权利的执行机构,在负面新闻事件发生后,应及时的从客观的角度予以说明,使大学生对真实的情况进行了解,这对降低负面新闻的消极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政府要有意识的针对影响较大的负面新闻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以此使大学生认识到政府对负面新闻的重视程度,以及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部分社会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政府的努力建设下,未来我们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的系统思想。
(二)落实媒体的社会责任
首先,媒体必须保证负面新闻的真实性,换言之新闻媒体不能为提升吸引力,蓄意的制造和改变新闻事件,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公信力,而且对减少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也具有积极作用[3]。其次,新闻媒体必须保证负面新闻的尺寸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换言之,不能为强化新闻事件的震撼力,而将刺激性非常强的画面直接向大学生呈现,以此减少负面新闻的消极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媒体对负面新闻进行把关并不是要求媒体对负面新闻进行改编,而是在强调真实性的前提下,发挥媒体维护社会正能量的责任。
(三)高校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高校是直接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引导大学生全面、辩证的认识和了解负面新闻,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推动大学生对负面新闻潜在的新闻价值进行挖掘,使负面新闻成为激励思想,推动行为改善的有利“工具”,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途径与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结 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政府、高校、媒体已经认识到负面新闻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以及大学生消极思想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在实践中有意识的结合负面新闻的特征以及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正确处理负面新闻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路径进行探索,这是不同主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林红.论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J].高教学刊,2015,19:241-242+244.
篇8
你们好。我的名字叫李晶晶,朋友们都喜欢叫我晶晶,希望我能象20xx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熊猫晶晶一样,给大家带来幸运和快乐。
很高兴能有机会参与这次学生会的选举活动,和大家成为朋友。虽然我很清楚每一个竞争对手实力不可小靓,但我相信每个人各有千秋,能积极参与,把握住这次机会的同学都是好样的,同时我也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但我喜欢挑战,热爱生活,不管成功与否,能和大家共同收获喜悦与成长,就很知足了。很快,我们即将步入大学生活,这将是我们人生崭新的一页,在暑假期间,我曾读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有建设性的书籍,通过阅读和感悟,我知道了大学生最应该具备的能力,那就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是的,参加学生会的选举活动,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俗话说:机遇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就意味着失败。只要我们永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不管是成就大事还是小事,身边的每一位朋友都会为你而喝彩。
在我看来,竞选学生会除了成绩优良外,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还要有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同学以及学生会的全体干部都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合作分工,才能为我们这个校园增添色彩和生机。让它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融入这个时代。
我是0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新生,我从小就喜欢语文,爱好写作,喜欢看新闻,关注社会和实事,因此我也具备了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我想这也是一名学生会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其次,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我曾经参加过很多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义务献血,有幸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医院看望四川伤员,参加公益演出以及各种各样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在学校里,我也曾当过班长和团支书,在同学中树立了威信和良好的形象,也培养了自己的责任心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女孩,从小到大,凭借自己的
实力和自信,也获得过不少奖项。
我经常对自己说: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在为同学们做事情的时候,我也确实体会到了不少快乐。闻一多先生曾说过:要少说多做。是的,每做一件事,都要用心,少说空话,为集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我是一个随和热心的人,爱好很多,美术,书法,游泳,写作……不管是学校的活动,艺术节或运动会,还是社会上的实践活动,我都会争取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那是我成长的见证,也是我的人生价值所在。希望能有幸成为学生会的一员,和大家一起努力,尽情挥洒我们青春的光辉。
如果我被成功竞选,我一定会发扬民主团结的精神,当然还有不可忽视的创新精神,要敢于尝试突破,为校园生活增添生机。经常关注学校和社会,多组织一些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和精神文化,在学校里为文艺演出,运动会,出板报,制作网页,组织社团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在社会,多组织大家以一名社会志愿者的身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敬老院,福利院,公园,公交车站……都是我们可以服务和奉献的地方。我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讨论,得出更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当然,我也会尽量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耐心听取教训,扬长避短,与你们共同进步。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呵呵。
愿大家在4年的大学生活中,快乐充实过好每一天,用心去生活,为了我们的友谊和未来,干杯吧,努力吧!加油!
篇9
【关键词】文学治疗 阅读疗法 大学生 心理问题
目前,有心理障碍疾病的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已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本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患病率上升的不良趋势。当前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各高校主要以心理咨询为主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虽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就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心理咨询中的文学治疗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文学治疗概况
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文学作为人类灵魂“诗意的栖居地”,对人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大学生是一个文化层次较高,善于独立思考、有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群体,他们作为社会中受教育层次较高的群体,较大程度地受文化的影响。有了心理问题,他们首先想到找心理文献解决,这是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
所谓文学治疗,是指被治疗者通过主动参与文学创作或文学欣赏等审美实践活动,缓解、消除自身心理压力或偏差,解决心理困扰,从而有效恢复内在精神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以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来达到心理疗治和预防目的的文学治疗,同时实施着德育和美育等功能,因为文学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等功效。在当前社会普遍重智育(知识教育)、轻德育和美育,从而导致素质教育走偏或迷失的不良倾向下,文学治疗在治疗和预防心理疾患和障碍的同时,也对当前的教育起着一定的拨正、纠偏和补救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剖析
当代中国正处于复杂纷繁的变革时期,经济转型,体制改革,竞争激烈。如此种种巨变,很多人难以适应和认同,必然遭受或多或少的冲击,被焦虑、失落、沮丧、紧张等诸多不良情绪所笼罩,陷入严重的心理危机,当代大学生则是首当其冲。一方面他们正处于成长中最重要的青年时期,是个性发展、性格形成的关键时刻,面临的危机情境比其它时期严重;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人才,大学生责任重大,处于社会竞争的旋涡中心,压力极大;同时又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
大学生中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自卑、过分依赖、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人数要高于一般社会青年,是心理障碍高发人群。令世人瞩目的“马加爵事件”留给人们太多的感慨,更令现代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是在普通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虚、压抑,其中一些人因悲观、失望、沮丧、烦恼、焦虑、紧张、抑郁、孤独、恐惧、敌对等各种负面心理情绪和行为紊乱而导致休学、退学、自杀等现象。
三、文学治疗在大学生心理治疗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但随着我国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及家庭结构和功能的显著变化,社会应激事件增多以及大学生自身不成熟等多方面原因,当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健康问题。众多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困扰和障碍率高达20%~30%,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全国各类高校蓬勃开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属于起步探索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
在当前形势下,引进在国外业已发展成熟的文学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窘迫的现状。文学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具有大众性:文学治疗以其自身能契合大学生对于审美的渴望的心理,满足他们的多种精神需求,而能吸引数量众多的大学生;并且因为文学治疗的媒介物(文学作品),在大学校园中容易获得且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文学治疗同时还具有方便性:大学图书馆数量丰富、种类繁多的藏书以及灵活方便的借阅制度,给大学生的文学治疗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大学生可以在任何空闲时间,到认为适宜的场所实施文学治疗而不受时空的局限,这一切均由学生自主抉择和定夺。
文学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治疗中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在经过激烈竞争走进大学殿堂后,一般来说,大学生自我肯定性评价比较多一些,对战胜心理困扰、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信,选择和接受心理调试方法具有较强主动性。阅读疗法的自疗性适应了大学生的这一心理要求。而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其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且基本的行为方式,以阅读来促进心理健康对大学生而言极其自然。
四、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虽然有70%左右的高校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因经费、人力不足,心理咨询工作尚没有达到预期的功效。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里,每1000个学生就配备一名心理医生;而在我国的高校,在心理咨询室工作的基本都是兼职教师。因此,很有必要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服务,以此来弥补高校心理咨询力量的不足。
1、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文学治疗
高校图书馆应倡导爱读书、读好书的风气,宣传开卷有益的生活方式,在图书馆内营造一种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在做好新书宣传和导读的同时,通过开展心理学及图书治疗知识讲座,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来解决心理问题,并向他们推荐适合的图书。需要说明的是,也应把文学治疗潜在的副作用告知学生,正确引导他们在运用图书治疗时避免负面效应。一方面,提醒大学生既不因阅读不健康的书籍而误入歧途,也不因对健康书籍阅读时间过长、强度过大而导致心身疲惫;另一方面,应警示大学生选择具有“治疗适宜性”的书籍进行阅读。比如提醒具有忧郁倾向的大学生多读欢快、幽默、积极向上的图书;性情暴躁、易冲动的学生多读修身养性的图书及伟人传记。
2、培养专业化馆员
专业化馆员的缺乏,是国内外图书治疗推广所遇到的共同困难。为保障图书治疗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图书馆应选拔知识较丰富、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水平高、熟悉本馆馆藏且热爱文学治疗的馆员参加文学治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图书治疗的专业化馆员队伍。
3、实施分类导读
高校图书馆应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采取分类导读、分类治疗措施,充分发挥各类图书的辅助治疗作用。具体说来,应着重抓好以下类型的导读工作:心理学专业性导读,即通过对心理学学术理论和咨询、治疗、训练等应用性书籍的导读,帮助学生化解消极情绪,树立高尚信念,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社会性导读,针对某一时期的热门话题、新闻焦点、畅销书等进行导读。必要时可聘请专家做报告,分析书籍的内容、观点、倾向,正确认识问题及作品的实质,或组织读者座谈会,让读者互相启发,调整或提高认识;文艺性作品导读,利用小说、诗歌、散文、传记文学、神话等文学作品排遣大学生的郁闷和烦恼;娱乐性知识导读,利用休闲读物、带有图片的画册等治疗读者的心理失调。
高校心理咨询员应该自觉地加强自身的人生观修养和价值观建设,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完善、健康的价值观,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使心理咨询取得成效。心理咨询员还应该自觉地学习、钻研业务知识和技能,努力实践,积累咨询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咨询员必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完善、健康的价值观。而高校图书馆可利用网络开展阅读疗法服务。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在线咨询系统”,为学生提供在线的、实时的咨询服务,读者不用到馆就可以获得即时的服务。
五、文学治疗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认识文学治疗的副作用
文学治疗能够帮助大学生排解心理困扰,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就阅读治疗而言,读书时间太长、强度太大会导致身心疲惫,诱发神经衰弱;不同的书适合不同的人,如不经专业辅导盲目选择,读者难免误入歧途,但只要正确引导,其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
2、防止无限扩大文学治疗的倾向
在大学生中开展文学治疗活动有其先天便利的条件,又易于被大学生接受,但其治疗作用也是有限的,只是针对因精神性因素、情绪性因素导致的心理疾患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当发现求助者心理疾患或精神疾患通过治疗不能得到有效诊治时,应及时送往医院救助。
3、保密性问题
受不良情绪或心理困扰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自尊心强、敏感、自卑的心理特点,因此咨询馆员应为咨询的大学生保守秘密。即使是中度或重疾患者,需家长、辅导员、学校、医疗机构的综合救助,也需征得咨询者的同意。同时要在社会中加大宣传力度,破除去看心理医生是精神有病的错误观念,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使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不再对看心理医生有偏见。
此外,还需重视和自觉发挥阅读疗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学生中阅读疗法的有效指导,对阅读疗法这种教育方式进行多角度、多途径的宣传,让广大大学生特别是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对阅读疗法有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工作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独特性及创新精神,万万不可将此与心理障碍混为一谈。学生能保持一种平和、认真、踏实的心态,用流畅、变通的思维方式去面对学习和工作,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也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走向成功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曾洪伟:文学治疗:大学生心理疾病防治新方法[J].教育评论,2006(3).
[2] 倪凤霞:阅读疗法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3] 魏彦平、王姗姗:大学生心理障碍与读书治疗[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1).
篇10
一、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和特征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年龄一般都在18周岁以上已具有较强的自立需求和意识,他们通过网络媒体既可以方便地漫游在兴趣的海洋世界获取新知,也可以充分的表现自我。网络媒体以它的无阶级性、公平性、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快速性传播着各种新观点新内容新思想,引领着大学生的审美观、交友观、价值观。
据统计,有60.0%的中国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比较愿意但不主动分享的占47.0%,非常愿意并且主动分享与人互动的占13.0%。在未成年人中,将近有65%的网民对于将自己的事情在网上分享持支持的态度。他们在信息时代各取所需,这不仅仅节约了资源成本,还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几乎都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即便没有电脑学校也提供给他们网上冲浪的便利服务。很多高校在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都建立了网络服务,他们铺设了无线wifi使大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到网络提供给他们的便利生活。主要特征可以概括如下:
(一)网络文化和现实文化的互补
大学生在现实社会和课堂中积极吸取自己的养分锻炼自己的实践经验,可是由于人类地域活动的局限性导致我们所看所学往往具有片面性,不完整不全面,通常属于一家之言。网络世界的虚拟性无界性正好可以从时间空间上弥补了知识多解性和综合性这个空缺,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知识和观点来充填自己文化上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自己判断问题更加全面立体客观。大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虚拟世界的精彩不断被他们开发出来,网上购物学习聊天游戏社区,这些已经使“上网”成为当今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助各种下载平台,他们感兴趣的电影、音乐、电子读物、游戏甚至电子商务尽在他们指尖而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却不高。
(二)网络文化多娱乐消费
费瑟斯通在谈到消费文化是这样解释的,贪图享乐追求眼前的瞬时感观,有一套自我表达的生活方式和方法,容易发展成自恋的人格特点和自私的风格方式。这放到网络文化消费上也是比较恰当合适的,大学生在进行网络消费时容易被有噱头的新闻热点吸引,对色彩斑斓的语言文字没有抵抗能力贪图一时的感观刺激。在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发现,大学生网民主要把互联网当成娱乐和消遣的工具真正使用在提高他们文化素质水平上的很少。有数据可以显示青少年学生在网络音乐的使用率值将近百分之百,这远远高于其他网民对于网络音乐的使用率。在对优酷、爱奇艺等网络视频的利用率也远高出总体网民两者数据分别是79.6%和60.8%,在网络游戏方面的利用率低于影视歌曲为67.1%,总体网民利用率为56%。
(三)文化消费的自由开放性
网络文化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达到了处处是中心无处是边界的境界。它的无边界、无地域、无差别、无男女老少的环境使得人们可以敞开心扉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这是网络之所以优于传统媒体最显著的地方,也是深受年轻人推崇的原因。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开始追求一种文化层次优雅并且具有彰显自我个性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他们追逐感官享受和刺激,虽然网络能提供很多知识,但是我们在阅览和学习时往往是碎片化和急功近利的。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观念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因受高等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追求。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快导致他们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在这种心理驱动下就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强烈的消费渴求。大学生属于青年消费群体的一个部分,他们虽有巨大的消费需求,但是经济并没有独立,因而其消费行为受到很大制约,所以说他们与青年消费群体又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由于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能力滞后的矛盾支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里经常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所以,在研究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对网络文化的消费心理之前,先对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进行简单描述和概括。
(一)动机简单求新求奇
大学校园就像是个社会,大学生是主要的社会成员。他们智商和情商普遍还是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追求天性解放,时尚个性富有想象,勇于创新眼光独特。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感觉。他们就是时尚文化的风向标,体现时代特征,动机相对简单。
(二)自我展现和个性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人处于不断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相应的就有未成熟心理和成熟心理与其对应,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个性独立的不断解放,打造属于自我独特魅力的时尚希望蜕变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样。因此,他们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表现自己的个性,希望可以配置能表现自我个性特征的东西。
(三)消费行为冲动不够冷静理智
大学生处在渴望在人群中体现自我同时又有不被理解和认同的矛盾中徘徊,这个时期的他们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都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而发生一定的改变。有的时候想要追求本质健康、单纯的、有质感的商品,可是又常常被华而不实的外观包装和别人口中的艳羡所动摇。其一,他们并不真正清楚自己所爱所想,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爱我需要产生购买的决定。其二,由于大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中的大多数尚无养家的压力和责任,因此花钱比较随心所欲,没有节制和计划,冲动和盲目占比率高。
三、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
在这个作为E时代的“e人类”,大学生网络文化基本已将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流文化,作为主流媒介的主力军,他在大学生生活中扮演者举重若轻的角色。随着网络文化的迅速传播及向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渗透,各大论坛、贴吧、朋友圈、微信圈的快速发展和建立赋予了文化资源无穷的力量和发展空间。文化的力量和导向也使得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向受到了影响,大学生们通过这些软体分享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同时向周边人推荐。大学生通常住在集体宿舍生活上相对操心的东西很少,对于他们来说网上购物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新宠。像这种群体生活衣食住行几乎天天在一起,生活规律、作息安排基本相同的一族很容易互相影响。当他或她的同学、朋友拥有了一件产品时,这个产品的物性特征他基本是了解比较清楚的,所以很容易产生认同感,希望自己也可以拥有。这时他就充当了活广告的作用,接着他就会向别人推荐,这就相当于多米诺效应。网购文化为何在大学校园如此风靡的原因,可能就是与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影响周围人的行为有关。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自由性和无政府性,与当下大学生追求平等、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大学生可以在海量的信息中自由驰骋和遨游。他们是接触网络最广泛的群体,网络文化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无缝对接。网络文化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模式,在改变着他们学习方法的同时,也无行中影响着他们对国家、对实事的态度和观点。在有学校教师引导下的网络文化学习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正面的效应,过去传统的大学教育往往是填鸭式的教学满堂灌,老师往往是课堂中的灵魂人物,他对学生的影响占主导部分。网络的出现,使得课堂与实践融合拆掉了两者之间的围墙,引领学生进入一片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在这点上,国内的几大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大学生在线、腾讯校园网站都做得不错,可圈可点。我们需要绿色的、积极的、阳光的网络文化及其环境,这样才有利于正确引导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让他们进一步学会成长,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上,为自己的人生去奋斗。
网络虚拟世界就是一个大的数据库,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中国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紧张高压的高考环境过渡到开放轻松的大学时代,他们对任何事请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可是在这无人监管的环境下,加上自觉能力的薄弱,很容易被网络上的花边新闻或者是有心的人所操控,从而做出冲动的判断,没有综合考虑权衡利弊,而仅仅凭个人喜好去选择文化消费对象。生活中不乏一些谦谦君子在公开社交场和温文尔雅,在网络上变成脏话连篇抨击他人的恶魔,把自己所谓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在网络上指桑骂槐变成不良信心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大学生容易追求感官刺激,沉溺于暴力、恐怖、黄色的网络游戏和血腥的画面中无法自拔,在网络游戏中找存在感,这对现实社会的稳定都有潜在的危害。大学生在辨别是非方面,能力较低,容易互相影响,如果不加以引导,将会走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