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时间范文

时间:2023-03-23 20:1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数学时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考数学时间

篇1

1、高考介绍: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除外)最重要的入学考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海南省为考试局)命题。

2、时间:每年6月7日、6月8日为考试日,部分省区高考时间为3天。

高考各科考试具体时间:6月7日,上午9点到11点半考查语文,下午3点到5点考查数学。

6月8日,上午9点到11点半考查文科综合或是理科综合,下午3点到5点考查英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高中毕业会考数学科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篇3

新一届的高三复习即将展开,如何进行有效复习是每个高三数学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2012年福建高考数学理科卷的分析,寻找一些教学启示。

1 试卷分析

2012年是福建省进入课改的第四年。考后师生普遍反映试题贴近教学实际。首先,整个试卷内容沉稳,返璞归真,题目中规中矩,试卷难度控制较好。其次,试题充分回归课本,强调通性通法,不偏不怪,如解答17就改编自课本必修四的习题。再次,解答题的题序安排合理,与各主干知识在高中数学的地位相匹配。最后,重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方法的同时,对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的区分度把握得也很好,如选择10、填空15,以及解答题19、20的第2问区分度较好,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对解题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以下从考查内容、能力与意识、思想方法等三个方面对本卷作简要分析。

1.1 考查内容的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试卷据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进行命题,突出对高中数学主干知识(表中斜体字部分)的考查,在136分(选考部分除外)中主干知识占到83%。同时注重知识间交汇、渗透与综合,如选择6、9,填空13、14,解答18都是明显的知识交汇题,对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个考验。试卷结构合理,只是覆盖面广,但并不片面要求知识的全面覆盖,以往在选择填空中常出现的平面向量问题今年并未涉及。

1.2 在数学基本能力和意识的考查情况

从表2不难发现改试卷呈现以下特点:其一,试卷命制强调能力考查,关注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除了运算求解能力外,重点关注抽象概括能力(41分)与推理论证能力(67分)的考查。其二,试卷还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基本每道试题均考查一种以上的能力,侧重检验学生对知识理解状况,有效防止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良学习习惯。其三,试卷关注学生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设计了一定量的应用问题与创新问题,以基础知识为“原材料”,着重考查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选择7、10、填空15以新定义函数、性质或运算为载体,考查函数性质或是参数范围。解答16则以汽车故障数据为背景考查概率统计相关知识。

1.3 对数学思想方法考查情况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①从表3可知, 试卷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比以往考查的力度更大,几乎每道试题都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

2 对高三数学复习的建议

2.1 围绕《课标》与《说明》,把握重、难点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福建省考试说明》是高考试题命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指导高三总复习的重要依据。由于高三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标准》和《说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合理地选编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特点的校本资料,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让高三复习更有针对性。

2.2 回归教材,强调通性通法

近年各省高考试卷频频出现课本习题或是定理改编题,比较典型的有2011年陕西省考查了余弦定理的证明。今年我省高考又考查了课本习题改编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强调教材的重视意义。高考试卷一向是以课本为基础,以《考试说明》为导向的。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学应紧扣课本,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然后变式形式适当拓展。同时,高考越来越注重创新,加大试题开放与探究力度,淡化技巧,回归本质。在对教材知识的有了深入理解后,答题速度与技巧应用也能在训练中得到提升。

2.3 强调能力,注重归纳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能力的考查一直为高考试卷所重视。在高三复习中要落实能力培养,首先要有意识地将数学教学过程视为数学思维活动过程,教学沿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注重启发,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其次,教师应重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实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数学思想领悟等目标,如此考生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

2.4 重视规范化答题

往往有学生考试后的估分与实际成绩相差甚远,拿到标准答案方知结论虽一致,思路也还在,但由于答题规范过程分所剩无几,吃了大亏。可见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就要求在平时训练和考试中养成良好的答题规范。如果日常学习中不注意养成规范,而在高考中再有意为之,只会影响解题速度的提升和思路的展开,影响水平发挥。因此,师生都要高度重视复习过程中的练习与测试,以高考实战的心态面对日常训练,从布局美观、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关键突出、关注特例、综述结论等方面关注解题规范,只有这样才会以平常心面对高考,从而发挥出最好水平。

篇4

关键词:数学教育;多层次教学;特长辅导;学习咨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1)12-0047-03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验,成都七中现已基本形成一个能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数学课程结构和多层次的数学教学组织模式,确立了“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主,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选修课、活动课程相结合,分层推进、分类学习指导的数学教学体制”。

在当代多层次教学研究中,世界各国的教育革新家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分层次教学形式,如保留年级界限的按成绩编班;取消年级限制的“连续进度”;按智力分组的“同质班”;专为学习有困难者或骨干设立的“学习辅导中心”等等,其中有许多观点和做法能给我们以启发。我们的多层次数学教学实践表明: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应与数学课程结构改革同步进行,并与之相适应。学校要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组织模式,应建立以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为主,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与数学活动课指导相结合,分层次教学,分类学习指导的多层次教学组织模式。

一、研究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性

研究学生数学学习中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分析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学习行为的差异有联系的心理特点,以及这些心理特点形成的过程和条件。

(一)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分析

1.学生性格的差异

学生性格的差异体现在他们对现实的态度或表现在他们意志的某一个别特征上,如是否勤勉、诚实、坚定、勇敢、有毅力,以及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感、批判与自我批判的态度等品质发展的程度上。

2.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差异

兴趣是一个人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具有不同兴趣倾向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科目抱有选择态度,表现出对不同的学科的特殊兴趣。

3.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差异

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一般认识能力的差异。主要在注意、记忆、观察、感知觉、想象、思维和创造性能等认识能力上,不同学生表现出不同特点。(2)数学特殊才能的差异。在数学特殊才能方面,学生的个人特点表现最为明显,有的学生很早就表现出具有特殊的数学才能。

(二)了解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方法

了解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需要通过科学的观察、调查和分析,必要时也可能采用实验方法。其内容包括下述几个方面:(1)学生普遍心理调查;(2)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分析;(3)学生个性心理形成的原因探究;(4)关于心理教育指导的措施意见。

二、研究实施多层次教学的组织模式

(一)必修课实施水平区别化教学

1.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分层

实施水平区别化教学,必须在深入研究学生数学学习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将其大致分为A、B、C三个层次,并将他们平均分布在各学习小组内。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差生的挫折感,避免多次配置之辛劳,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创造既竞争又合作的良好气氛。

2.明确提出多层次的教学要求

必修课实施水平区别化教学必须有一个基准,即对每一个数学学习阶段(小学、初中、高中)确定一个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这个基本要求既是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数学文化素养,也是进一步达到更高水平所要求的基础。水平区别化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堂课至少要有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数学教学要求:中等层次要求宜紧扣课程标准,高层次要求宜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加深拓宽,低层次要求宜在速度和难度上略有降低。

3.精心设计多层次数学练习

根据多层次教学的要求,数学练习也可以设计成高、中、低三个层次,可采用基本题加机动题或附加题的办法予以解决;一般学生都要完成基本练习,对于全部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可免做机动题;附加题则是一些综合性、超前性的题目,供有潜力的学生完成。

4.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

多层次课堂教学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分层指导;对共同性问题,教师要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个别性问题,教师要作个别指导,通过讲解、揭示、示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能按多层次的教学要求达到本堂课的数学教学目标,获得高峰的数学体验。

(二)选修课实行分层次、分类型施教

为了有利于不同程度和不同兴趣学生的发展,我们把数学选修课程归为数学必选课程和数学任选课程两个大类。

一类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数学选修系列: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对于这类数学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实施必选课的教学计划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行。

另一类是为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而开设的校本任选课程。重点体现在任选课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上。其一是任选课课程目标的多样性和层次性。这是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和人的发展的多样性在学校教育中的反映,也是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任选课课程目标既要有不同发展方向的要求,也要有不同发展层次的要求。其二是任选课内容和层次的可选择性。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标准的统一要求是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基础,但绝不能成为扼制资优学生发展和忽视学习困难者的桎梏。因此无论是任选课选修科目的设置,还是任选课程的内容和标准的确定应具有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性。其三是任选课的教学力求做到整体推进与个别化指导相结合。既要有班级整体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又要有分层分类的指导和推进。对个别资优学生可创设高于同级目标的学习条件,比如实行导师制等,对于学习困难者则给以特别的指导和帮助。

我校的分类选修与多向发展的数学任选课就是根据学生差异性和主体性的要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以发展其某一方面的特长和才能,为拓宽和加深知识而设置的。

1.任选课的分类

知识类课程包括《高中数学专题讲座》、《数学文化》、《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推理》、《应用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方法》等;技能和艺术类课程包括《数学思维策略与数学解题技能》、《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分形艺术》、《数学美学》等。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还编写了自己的任选课教材。

2.任选课的设置

数学任选课的设置应根据学生任选情况来确定开设的科目和次数。数学任选课一般为微型课,每门课开设10课时,每个学生在高中一、二学年中,任选课至少选择四至五门。每一门任选课按以下几项要求设置:任选课内容简介;任选课开设时段;任选课考核评定方式。

3.选修课分层分类教学实施策略

(1)合理规划任选修课比例和起始时间

任选修课宜采用短期课程的办法,根据具体情况,短则二、三周,长则一、二个月,每期开设4至6科,每科10课时左右,让学生每期任选1科,成绩以学分计算。

(2)精心选择和组织选修课教学内容

为保证任选课的开设,有必要对已有的必修课内容进行精简、调整,把一些属于高深的、拓宽的或趣味性的内容从必修课里调整到选修课里,以选修课教材的形式稳定下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修。

(3)有针对性地进行选修指导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选修指导,可以防止学生选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具体做法是:公布科目,介绍内容,学生选报,教师平衡。

(4)加强选修课教学管理

选修课的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以班级授课为主,因此必须加强选修课的教学组织管理工作。学校应对每一门选修课建立教学档案,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材、习题集、主要参考书目、学生成绩册、教师建议等。

(5)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办法

任选课考核的方式要因科而异。通常采用笔试或者口试。也可以撰写有关小论文、实验报告以及考核学生的操作、制作技能。学生的考核成绩要记入档案,不合格的必须参加下一年该选修课的考核。我们主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以统一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管理。每门任选课记2个学分,每位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学满6个学分,取得任选课合格证。

(三)活动课加强分类指导与咨询辅导

活动课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和讨论。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和机会,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并给以必要的指导。

1.加强对数学兴趣小组学习的指导

数学兴趣小组在教学组织上应有较大的志愿性、松散性,在教学内容上应有更多的趣味性、灵活性。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引导学生应用、验证、巩固学科知识,并提供适应学生兴趣的补充阅读材料,如《地图四色问题》《有趣的杨辉三角》等。在评价方面,则重视过程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2.加强对超前学习与数学特长生的指导

数学特长生的课外超前学习应以课余自学为主,教师可按如下方式作适当个别辅导。

(1)定期开设数学专题讲座。聘请中学数学教师、大学数学教授和数学专家开设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数学专题讲座。

(2)组织数学问题讨论班。组织具有共同兴趣的数学特长生就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3)实行导师指导制。聘请研究水平较高的中学数学教师或数学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当数学特长生的指导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特长生可以超前学习中学甚至大学本科的功课,也可以阅读有关数学专著,进行数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活动。这种以自学为主,自己从事课题研究,向教师质疑问难的教学方式,跟大学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很类似,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此外,还应建立学生自己的校级数学课外活动组织机构。如成立数学爱好者协会,负责对各年级活动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组织开展一些全校的数学课外活动,包括数学游园活动,校级数学竞赛活动以及数学小论文交流活动等。

3.设立学生数学学习咨询辅导中心

学生数学学习咨询辅导中心的活动,主要由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专职心理咨询辅导老师和学校的数学老师共同组织。一是定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二是不定期集中对学生进行团体数学学习咨询与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上的困难,消除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困惑,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数学学习的个别咨询与辅导

学生数学学习咨询辅导中心对部分数学学习确有困难者提供学习咨询与帮助,进行个别辅导和学习治疗。教师依据数学学习心理学的原理,运用心理治疗的原则与技术,帮助后进学生找准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矫正的弱点,诊断和治疗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排除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及畏难情绪。包括提供数学学习错误的心理学分析及其预防与消除的方法;进行考试紧张与焦虑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帮助消除数学学习不适应感;协助矫正不良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辅导克服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等。同时为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各类具体的疑难问题提供咨询与指导。

(2)数学学习的团体咨询与指导

篇5

一、教师必须承认学生的差异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贯穿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知识储备水平、不同的学习经历,因此个体内、个体间是存在差异的,那么这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学生的个性差异可以表现为:认知能力的差异、情感发展的差异、个性特点的差异,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对数学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因而在学习环境中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生态资源,是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基本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和适应,尤其是情感、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与学是一个师生互动、自主建构和意义生成的开放性过程,随时都要接受外来的信息,通过真正自由的对话、交流和互动,追求一种主体间平等互换的情境,尊重教学双方的内部情感体验及价值。课堂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地发展。如果我们无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用一种统一的教学活动模式去限制原本是丰富多彩、各具特点的个体的独特发展,将具有不同个性品质和特点的学生用同一模式、同一标准塑造成同一规格、同一类型的“产品”,这不仅意味着教学活动对某些个体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而且影响了这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只有做到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使他们从自己的情况与条件出发,按照自己的方式与习惯学习,多元文化教育提倡的尊重不同群体差异与多样性的理念才能实现。同时也只有正视差异,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差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对于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努力地在课堂教学中予以体现,但真的很难。差异教学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从分层作业到分层教学,到分类教学、异步教学,等等。这对教师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难度加大。和常规教学相比较,差异教学要面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备课任务及备课难度增大,特别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备学生”成为备课的重要内容。

2.形成合作,动态管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在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效指导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教师还要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使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动态管理。

3.学习使用多种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都有所发展,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多种教学策略。如指导性教学、基于探究的学习、合作学习、信息处理策略、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分层教学,这些都是差异教学中可能使用到的教学策略,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使用。

三、有效利用合作学习,开展差异教学

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一些差异教学的形式受到挑战,争论的焦点是教师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新课标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领域的目标,站在这样的角度来反思我们习惯上采取的一些差异教学形式,就会有新的认识。例如:分层教学,把学生分成A、B、C三等,是否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否会伤害部分学生的感情,是否涉嫌用定性的方式来评价发展中的学生。所以说,新课程标准下的差异教学就更难了。新课程标准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方式,那就是合作学习。

对于合作学习而言,差异就不再是问题而是教学资源。合作学习一般而言有两种需要,一种情况是完成一项工作或解决一个问题单单依靠个体的劳动很难完成或需要很长的时间,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其实这种合作学习的性质与工厂里一般工人的流水线工作是类似的。另一情况是个体之间有不同的认识、观点、解法,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共享这些资源,从而更好或用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这种合作学习的性质与医院里的专家会诊是类似的。而后一种情况之所以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与可能也正是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能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是知识拥有量的不同、生活经验的不同。如果学生之间没有这种差异,那么合作学习也就只是重复自己的想法,也就失去了推动意义。

合作学习是实施差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理论上来说,都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在实践中,我们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这些差异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在具体的要求上体现差异。(1)在对学生发出指令时,在数量上有不同的要求。如:选择喜欢的题目做一做,有时间做几道就做几道。(2)在思维难度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探究活动,有些学生有独立探索的能力,但有些学生茫茫然不知如何入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或是悄悄话,或是书面辅助材料,或是个别辅导。

篇6

【关键词】教学方法案例式启发式归纳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56-02

一、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后勤工程学院是一所军事技术型院校,《高等数学》是我院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它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概念、思想、理论和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我院入学新生基础参差不齐,许多学生理想缺失,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普遍认为《高等数学》难学无用,缺乏学习的动力;加之军校固有的特点,突发性事件多,学习时间少;而后继专业课及考研对高数的要求又越来越高。面对这些新情况,以往的教学思想、观念和方法是灌输重于引导,显得陈旧落后。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变强调得到答案的学习为对问题的探索,变注重计算技巧的练习为训练学生对问题的多重思考,变只教证明的逻辑步骤为训练学生对问题的猜想;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员学以致用,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是我们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改革及实践

根据《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对课程设计的力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贯穿以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式教学法三种教学方法为主线,以增强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1.案例式教学法

注重例题的收集与使用安排。①坚持用常见的简单的例子引入新知识;②紧抓社会热点,引领学生从时事中去挖掘典型问题,鼓励学生争论,促成学生的发现;③积极寻找与知识点相关的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实课堂内容。例如,在学习“微分方程”一章时,针对油料专业提出排油以及消防车供水问题(模型来自抗震救灾中的一个问题),使学生能从问题的解决中得到油泵的使用以及高架油罐的原理等知识,这样既能应用所学知识,又能解决专业问题,非常适合学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微分中值定理”内容时,引入“神六飞船返回仓的着陆”问题,让学员在重温经典场景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诱导学员学以致用。在学习“级数”一章时,引入排污问题,结合结论告戒学生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学习“方程求近似解”一节时,引入娱乐节目视频“高了低了”,自然引出二分法,将课堂知识搬迁到现实生活中,让学员自觉地形成“学”与“用”的良性循环:在文化学习中关注生活,在关注生活中思考生活,在思考生活中应用知识,在应用知识中深化知识,在深化知识中探索知识。从而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思考的习惯和自己的思维模式。

2.启发式教学法

这是我们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论语・述而》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要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在启发式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注重启发的时机:不冥思苦想,不去启迪;不郁积难言,不去开导。先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冥思苦想而不得时,给予恰当的启发,起到“助燃剂”或“助产士”的作用,让思维的火花从学生的脑海中迸发出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注重启发的关键:创设所授知识的相关问题情境――案例、问题等,巧设悬念,故布疑阵。案例的选择是使学生感到亲切、新鲜、有趣的话题,问题富有挑战性、目标性,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③注重启发的目的:启发的终极目标是学员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引导学员利用自身的理解对知识归纳总结;④注重启发的方式:讨论式、诘问式、比喻式等。

讨论式:《高等数学》的内容常常是灵活多变,解法多样,对学生而言,由于受到观察问题的视角以及自身相关知识的局限,往往会受到某种思维定势的影响,只能找到某一种解决方法,有时甚至找不到思路。此时,由老师围绕教学内容引入密切相关的有趣、热点、贴近实际的典型案例,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互相启迪,集思广益,最后共同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开拓思维,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诘问式: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善于提问、巧于提问、精于提问。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的胆量,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当学生遇到难题或尚不能对已学知识举一反三时,我们就在此点和彼点间搭桥引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巧妙点拨,做启发性的诱导。

比喻式: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引用恰当的比喻,从而使深奥变浅显,抽象变具体,概括变形象。比如,在学习复合函数的求值与求导时,用“穿、脱衣服”的比喻进行启发;在学习函数有界、无界、无穷大的概念时,引用大家都熟知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关不住”即是函数无界,在一定时刻(春天)“红杏出墙”是无穷大;在学习极值和最值时引入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区分一个是局部概念,一个是全局概念,等等。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激发学员学习数学的热情,且对这些问题记忆深刻。

3.归纳式教学法

归纳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开始学习新知识时,只给他一些事例或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概念和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主动地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1]

《高等数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如极限、导数、微分、定积分等都是从一些不同科学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经过高度抽象而得到的,它们都是前人开创性工作的结晶,其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分体现创新思维的全过程。如何合理运用这些教学内容,不是按部就班地讲授,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员积极思考,从实际问题中透过现象看本质,使他们的思维真正融合于这些重要概念所蕴涵的数学思想,从而亲自体验概念产生的创新思维的全过程,顺理成章地重新“归纳”这些重要概念。例如,在导数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员深入分析曲线的斜率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这两个问题上,从处理曲与直、变速与匀速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中感悟导数的思想方法,再通过他们自己的抽象、归纳,自然而然地“创造”出导数的定义。

4.注重课程设计

以往的教学方式基本是教师注入式教学、学生接受式学习,课堂设计的基本思路是:[2]

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为这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是一种机械的训练,只有求同思维,没有求异思辨。

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兴趣。因此,我们将课程设计为:

三、结束语

教无定法,但教有良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程实施中各类方法交错使用,相辅相成。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选取与具体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对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课程实施中教师应针对这些不同的侧重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经济数学 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已经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构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经济数学》作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为了在培养高素质的财经人才中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提高认识,全面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对生产管理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 准确定位是前提

《经济数学》简言之就是适应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它是以经济案例为载体,强调逻辑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的数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门通识课程。《经济数学》的作用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显性的作用是为后续课程如《经济学基础》、《财务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管理会计》、《统计学基础》等提供“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因此它是一门工具课;而隐性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观察与猜想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分类与比较能力,归纳与演绎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等。通过长期数学思想的熏陶,潜在地传达数学理性至上的价值导向,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这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一旦形成,学生将受益终生。因此《经济数学》又是一门文化素质课。总之,在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开设《经济数学》,不仅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而且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提升学生的从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 优化教学内容是关键

教学改革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笔者认为,《经济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面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体现《经济数学》的现实意义;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将数学与专业融合,强化经济应用,在内容“必需、够用”的基础上,构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经济数学知识体系。遵循以上原则,我们在《经济数学》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首先,由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探究数学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衔接点与延伸面,并进行学情分析和就业分析,在此基础上,所有的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关的经济实例为背景展开,然后从案例的分析处理中引出数学概念,最后再将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案例中去。对数学基本知识详细介绍其实际背景,穿插数学史,阐明知识的来龙去脉,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淡化系统的理论推导和繁琐的运算,突出理论方法的运用和相应数学模型的介绍。例如,我们在函数、极限与连续一章中,介绍了需求与供给函数、总成本函数、总收益函数、总利润函数、库存管理总费用函数等常用的经济函数;讨论了用水用电、医疗保险、网络通讯和义务纳税等问题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在金融实务等专业还进行了单利模型、复利模型以及连续复利的探讨。让学生在《经济数学》中随处可见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现实需求服务的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职业素养。

3 改进教学方法是保障

面对同样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可能是截然不同的。①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的观念,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以“学”为中心。②必须突出“启发式”教学,彻底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导致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教室里昏昏入睡的局面,一堂课下来学生所获甚少,最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数学所特有的逻辑思维根本得不到体现。③必须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将高等数学抽象、复杂的思想方法直观化、简单化,让高职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在函数连续性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连续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并且理解掌握它的数学定义,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即眨一下眼睛,在眨眼睛这段时间里去感受气温的变化。再请他们思考在很短的时间内,气温为何没有变化?类似的现象还有哪些?怎样用数学式子来精确表达这些现象?这样学生便可顺理成章的理解和掌握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又如,在函数的可导性教学中,可以先告诉学生从图像上看可导的函数是光滑的曲线,曲线上“摸起来刺手”的地方就是不可导的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找身边不可导的点。这时学生显得特别兴奋,有的甚至指到自己脸上的青春痘……。通过这些简单、直观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好玩”,既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④采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函数弹性的教学,我们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市场调查,摸清价格变动对服装和大米的销售量的影响谁大谁小的问题。学生调查发现,服装价格变动对其销售量的影响较大,而大米价格变动对其销售量的影响较小,从而知道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反映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呢?于是引出弹性函数的概念,并阐明其数学意义。紧接着将这一数学概念运用到经济上,得出需求弹性及其经济意义,并给出关于服装和大米的实例,让学生计算需求弹性并说明经济意义,从而领悟到需求弹性可以反映出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进一步让学生扮演服装经销商和大米经销商,讨论各自的商品是降价还是涨价划算的问题,从而得出营销策略。这样一堂课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又使学生有成就感,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有意识的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先想学,继而会学的境界。

4 更新教学手段是趋势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教学手段的革命,《经济数学》的教学也不意外。近年来,我们将单纯的“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用PPT电子教案,数学CAI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取而代之,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刺激,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可重复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虽然《经济数学》总课时有较大幅度的压缩,但是教学内容总量却有增无减,教学质量也得到提高。同时我们还将授课教案、PPT课件、教学录像、习题库、参考资料等在校园网上公开,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另外,以数学实验辅助教学,改变数学课只有习题课,没有实验课的传统模式,也是更新教学手段的途径之一。通过数学实验课,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在独立参与中切实体会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5 改变考核方式是出路

课程考核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选择。长期以来,高职《经济数学》存在着考试功能片面化,考试内容欠合理,考试方法单一等弊端。只有采取科学的、开放的、包容的态度,彻底改变评价制度,允许灵活的考核方式,加大过程考核力度,才能使广大师生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实现向“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教育”的根本转变。

时代催促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只有准确把握《经济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力度搞好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才能与时俱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庆华.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隐性教育资源[J].高师理科学刊,

2011.3,31(2)

2、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篇8

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一个中心工作,协调实施“工作管理”、“物理环境”、“功能环境”、“资源环境”、“队伍建设”“教学应用”等六项重点建设工作,大力抓好“应用”的一个突出重点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我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水平,实现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的进一步提高,加速实验成果的推广运用,加快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

二、实施内容:

1、加大了对软、硬件设设备的投入力度,使学校物理环境建设得到极大的改善,强化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目前我校教师及一线教辅人员已做到人手一机,所有办公室网络畅通;信息中心化零为整,在今年暑期完成了信息中心的搬迁工作,目前,四楼西侧全部为信息中心,包括办公室、电脑房、远程教室、及演播室、社团活动室、监控室等,使工作开展更方便;服务器由原来的一台增加到了目前的四台,使服务器的功能细化和增强;目前有3台摄像机和两台照相机可用于实录课和学校各项活动的拍摄;增加了正版软件的购买力度,先后构建了CRP数字化办公管理平台、数字化课程管理平台、互盈资源管理平台、学校网站、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杀毒软件、实时监控软件、相关学科的课件制作软件等,加上市区统一推广使用的各类教育管理及教学资源系统,使学校各部门管理工作信息化,学校工作公开、透明、及时;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环境,教育教学及科研的信息化管理,保证了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安全规范,提高了学校的办公效率。更好的为教育服务、为学生服务。

2、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元平台的构建充分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课堂教学研究,有效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课程管理平台使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信息化,电子教案、工作计划、总结的上传便于教导处及时的检查及保存;公开课、学科竞赛、教研组活动等的开展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跟踪、管理;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探索多种网络技术教学应用模式:我校充分运用了远程教室的这个平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区、校级公开课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参与了协作学校的网络研讨、开展了多项针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及各教研组活动;校园网络的直播、点播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听课观摩方式;通过BBS及博客进行延时评课,延续了教学研讨活动,使教研活动方式多样化;通过互盈资源平台资源的收集整理;抓实验教师,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我校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通过研究型课程学习网站和唐诗研究网站的形式尝试课程整合的探究活动,其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研究型课程的管理平台获得了市、区专家的极大评价,并于*年4月10日在我校举办了研究型课程的市级展示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的研究成果,获得一致好评。

3、通过学校门户网站及特色主题网站的建设彰显学校德育特色。

学校的门户网站加强了学生的信息化环境,增加了充分展示学生风采的学生天地;针对初级中学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每个班级添加了班级博客;在BBS中为教师、学生、家长增加了交流互动版块,为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学校和社区互动提供了空间,特色主题网站利用德育教育网站以及学生心理教育网站,渗透我校的德育工作中的创建班级民族精神特色及心理教育特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向社区辐射、向学生的家庭辐射。网站信息由各个部门分工负责及时更新,信息中心负责维护和技术支持工作,对班级信息员和各部门的通讯员做定期的培训,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

4、依托互盈资源平台,加强本校资源库的建设,完善学校资源环境。在充分利用及吸取市、区教育资源库资源的基础上,我们着重理清现有的各类文本资源、课件资源、音像资源的管理目录,在此基础上新增案例、课例、试题库、校本视频资源等。为了充分发挥校园网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使各学科教师高度重视本校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平均每人每学期要交十个自制的课件或积件,交互性要强、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具有可推广性,通过互盈平台建,做好与教师应用的接口,并纳入到全校整体资源数据库管理之中,以良性循环形成学校共享资源大环境。加强资源库使用的培训,做到人人会用资源库,真正发挥资源库的效用。以满足及方便本校教师对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对有需求的家长及社区开放,以吸取各个方面的要求及经验、建议等,提高资源库质量。

5、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师训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促进学校教科研发展。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学校每们教师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做了整理;以校本培训方式,坚持对教师进行了办公管理平台的应用、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培训,重点解决普及应用和充分应用的问题,在今年实行教师校本培训的普及面要达到100%,教师受训率也要达100%。;对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了电子白板的培训,充分鼓励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科研课题研究,我校的区级课题《研究型课程信息平台的实践研究》获区课题三等奖,深获市区专家的好评,上海市教委教研所于*年4月10日在我校成功举办了我校课程整合的市级推广活动,影响广泛,区级课题《唐诗主题网站》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学校门户网站还为教科研的成果提供了展示窗口。对班级信息员做定期的培养,使其独立完成页面更新和简单网页制作为目标,确保班班有主页,周周来更新。

6、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学校传统的图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为使师生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本学期学校已经初步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平台,实现文献检索、资料服务、信息咨询和的网络化,在全校任何一个计算机终端可以通过校园网实现馆藏文献的联网检索。我们将在现有一个电子阅览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公共场合增加电子阅读终端,增加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的台数,丰富电子图书的库存。

三、完善的保障机制,是学校信息建设稳步推进的保证。

1、校长以身作则,信息化理念在学校领导层得到提升,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的发展计划。成立了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制定了我校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并对各部门的信息化发展均有明确的实施目标。

2、成立了学校信息中心,全面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及开展。分工明确;专项设备专项保管,有专人负责。

3、各部门均设置一名兼职信息员。注重发挥其在实际工作中的信息搜集、录入、应用的实际作用。

4、完善了学校相关的信息化管理条例、规章制度、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激励措施,严格执行区信息中心对信息技术员的岗位津贴的发放。

四、不足及后期工作的重点:

1、完善硬件环境,演播室、监控室、数字图书馆、服务器、存储备份等。

2、软件的投入加强,并大力推广,提高其使用率。

3、加强博客及魔灯平台的推广及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

篇9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93―01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数学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准确把握教材

1.认真研究学生和学情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乐意去学,班级成绩提高得很快。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以便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如,在讲“中心对称图形――矩形”这一节时,如果数学教师对教材理解不透,把握不准,就会觉得教材上最先安排的“以直角三角形绕其斜边的中点旋转180°得到矩形”这章内容是多此一举。如果数学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就会发现 “中心对称图形”整章的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围绕它展开的。绕着一个普通的三角形的一边的中点旋转180°后会得到平行四边形;对于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绕其斜边的中点旋转180°后会得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矩形。有了这样的理解和体会后再讲“菱形”时就轻松多了。围绕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旋转180°后得到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即菱形,再从它的特殊性入手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菱形的特殊性质,这样一来学生学得轻松。由此可见,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才能正确地把握和处理教材中的问题,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灵活处理预设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不断生成的。正如布卢姆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新成分,接纳新信息,对所要教的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调配。我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节时,因为客观条件影响,上课延迟了几分钟,我就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减少了一个例题,增加了应用题的讨论分析时间。在课堂中,随着教学的推进,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会显出它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能合理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讲解,给课堂添入灵活、创新的成分,以实现教学目标。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1.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学可致用之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合适的情境,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就能使学生不断产生学习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篇10

【关键词】 城市密度;建筑高度;建筑学

引言:

城市现代化信息的不断加快,使得城市的整体布局逐渐开始紧张。因此,必须要针对于城市在高密度环境之下的建筑工程的相关问题,综合城市的有效利用空间,并且不断的结合建筑学的特征对其进行综合的改造。从不断的建筑学角度实施对建筑空间、实体和功能等相关的方式进行综合的选择和改进。使得在建筑学的结合角度之下,城市空间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得到协调,并且可以有效的对城市的用地提供一定的保障,确保城市高密度环境之下建筑工程可以有效的被全面的利用。

1.密度与知觉密度的涵义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1.1、密度与知觉密度

从整体上讲,密度属于物理学概念,主要用来标志某个物体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而知觉密度则是需要人们对空间组织和利用进行深入的观察,就是对既定空间中人的数量做出主观性的评估,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感知密度。而空间特征能够在知觉密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但是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却是这个过程中最应该考虑的关键性因素,并且社会的文化标准以及个人的认知属性也会影响这种互动性的影响。但是,知觉密度在对空间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空间个体的有效性分析。例如,密度同为3平方米一个人的空间中,其中一个全部都是陌生的走廊,而另一个是熟悉的俱乐部,因此两者的物理密度虽然相同,但是各自的知觉密度却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可见,空间与社会密度就是用来很好地区别这两个不同知觉密度的概念。

1.2、空间和社会密度

空间密度涉及到面积、高度等多种空间元素,与环境质量有着紧密的练习,活动的形式也更为复杂,影响着人们的感知行为。社会密度则更多的关注在个体之间的互动智商,受到很多社会机制的影响,比如人群的种类和数量,土地类型和面积等等,因此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1.3、透镜模式基础上的知觉密度

知觉密度包括在环境知觉中,建立在透镜模型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掌握密度和知觉密度的关系。人们在透镜模型中,通过间接性和直接性的线索过度来感知密度本质。实际生活中,建筑物的数量、空间开放程度等都是直接性的线索,对人们感官有着直接影响。直接性线索只有在进行知觉密度的判断时才会被应用到。

2.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思考的方法

2.1、实施缩微化战略

从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发现,我国的城市现代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城市的高密度环境正在逐渐的形成。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口也日益膨胀起来,所以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高密度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虽然紧缩的城市空间给城市的建筑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但是同时也为丰富建筑形态提供了更多的条件。由于城市的高密度环境促使交通处于瘫痪、空气污染严重,整个城市的管理和规划都变得更加的复杂了。因此,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启用建筑学思考方式是为了将城市的高密度环境进行及时有效地改善并有效地结合缩微化的战略,首先将城市的总体进行微缩和细分,结合城市高密度发展的前提和原因,实施缩微化的空间要在紧密环境中进行全新的规划,首先注重的是城市的高密度环境下的局部状况,通过城市高密度微观的当前环境,提升针对性的空间品质改善和空间紧密性重塑的能力,及时的进行城市生活空间的调整和优化,进而将整个城市的综合能力提高。其次实施高密度空间的微观化,通过小规模的规划和发展将城市的街道和地块内部进行改造,进一步的提供城市空间细密性的视觉感受并加强通道联系,提高城市高密度空间内的空地的相互之间的联系效率,同时也能够提供多层次相互穿插交接的公共用地,例如:高密度街道内的公共步行通道、高层居民建筑的底层空间架空,有效地调控城市的高密度空间利用效率。

2.2、建筑向着空中垂直发展

传统的城市建筑中,人们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地面范围,随着建筑的多功能的开发,高密度城市的空间应该与高层建筑相结合,以中垂直的形式向着空中发展。如出现空中花园、屋顶广场等。同时中垂直式的发展不仅要局限于地面和空中,地下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用价值的空间,例如地下广场、地下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等无一不体现着对于空间的合理利用。这些空间的增加实现了高密度环境下人们公共活动的需求,同时也改善了建筑的价值。

2.3、有效的使用城市空间

在高密度的环境下,连续化的建筑物给城市的可利用空间带来直接缩小的影响,进行密集空间的实地观察和调研,落实可利用空间的范围,才能有效地利用空间,保持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所谓的有效地利用空间就是指高密度空间内建筑物的不同功能能够在同一栋建筑的垂直度上进行分层的混合累叠,为城市节省空间用地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并且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更加舒适的城市空间也能有效的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填充和缝合策略在城市的高密度空间规划中能够形成针对性的效果,比方说在有限的空间中,如果做到见缝插针。因为填充和缝合能够通过较小的修补将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联系,逐渐使建筑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填充和缝合策略能够将已有的建筑结构、功能设施和在建的建筑形成连续的架构,促进建筑空间的改造更加的具有完善性,从而将相互独立或者分散的各个局部空间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2.4、减少城市密度增加建筑高度

减少城市高密度环境的有效方法还有就是加高建筑物,将更多的人口集中在同一建筑物上,减少建筑物的增加,将人口密度转变为高层建筑上来,并在节省的空地上将公共活动场所增加,提高密度环境给人的舒适度,而且在集中的高层建筑中更加的能够突显出城市的和谐美。

3.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更加快捷方便的生活,同时也加大了城市高密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应该结合实际的施工,充分利用环境心理和实际环境中存在的异同点,并且结合建筑的使用人员的心理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应用,以此来降低城市高密度的现状,从而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春方.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建筑学报,2010,04:20-23.

[2]方波.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J].门窗,2014,06:422.

[3]李浩.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