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范文
时间:2023-04-05 05:2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生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还记得9月8号的上午,南充下着毛毛细雨,风中略带有微微的寒意,有时候会让人不经意间打一个哆嗦或喷嚏,我也依稀记得这一天,在西华师范大学的正大门口,母亲脸上洋溢着亲切而又温和的笑容,父亲的双眸里蕴含了一种深深的期盼。而这一天就是我大学生活开始的第一天。可当这一切似乎还在眼前的时候,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结束了,这一切来的是那么的快,快得让人触不及防。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毕业之际有不舍,有依恋,亦有丝丝愁虑!
四年前当我来到这个校园的时候,还是一个懵懂的孩子,对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好奇而新鲜;如今四年转瞬离去,已经长成一个青年,对现实与未来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量;当这段这段人生历程结束的时候,回头去看,有一些话应当写下来。
高考完后,憧憬着自己梦寐的神圣殿堂。交完志愿表,领到录取通知书,当我的双脚真正迈进这所校园,准备开始新的学习生活的时候,一切又都很快成为现实,实实在在的生活和校园,来不得幻想,这里只有真实!似乎有点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却又又无可奈何。
大一的第一个月怀着对“兵”的无比敬仰,我认真的上完了进入大学以来的第一堂人生之课——军训,近一个月的“风吹日晒”的“军旅”生活把我们变成了一个个的非洲黑人!但就是这么一段特殊的经历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懂得了应该如何为人处事!也正是因为这些奠定了我四年大学生活的主调——自信、勇敢、坚强!正如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勇敢做我自己!你能行!大一是怀着对大学生活无比新奇的一年。进网吧,入校内网,网络单机游戏,迎新晚会,各种大大小小社团的参加,面见室友,和老乡聚会……这一年的“游子”生活下来后,多少感觉有些苍白与暗淡,但正因为有了这些,我才有了这样的感叹:生命何其短,光阴不可待;同学情谊真,知己亦难求;真情话离别,心中许多愁!
经过一年的散漫而无规律的生活,到了大二,学习开始成为我的主题。
期末考试,英语四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旅游艺术设计大赛,在外兼职打工,去其他城市旅游……让我忙的不亦乐乎,但又忙得踏实。学习,这是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加上年轻好胜,巴不得把世上所有想学的东西一下子都通通学完了,可那浩荡的知识海洋又岂是我一介青年所能学得完的啊!然而又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让我懂得了人生更应该懂得的真谛——学习,人生永不变更的话题——活到老学到老!
大三,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一年,这一年,有很多欢喜,欢喜的是在实习过程中第一次体会到当老师的乐趣和自豪,虽然只是一个短暂的实习动漫老师,面对也只是一群单纯可爱的低龄儿童,但那段时光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开心的一段日子,现在回想起来也都记忆犹新。同时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赚了一些生活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到了人生价值的体现。而忧的是渐渐看清本学院和专业不受重视的现实因素,再一次后悔自己最初对学校的选择和大一时没有更换专业的懊恼,身上也感到有种无形的压力正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我们到底拥有什么,我们到底可以做什么,我们的人生价值又何在?面对这种现实因素,我毅然选择了考研,尝试着通过这方面的途径和渠道来再次改变命运,一切从实际出发,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最终决定报考四川美术学院的影视动画专业。跨学校跨专业,对于英语底子也不是很好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俗话说:“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时刻在提醒着我应该比别人要付出更多才行,因此我早早的进入了考研的备战状态!买了参考书和资料,去学校找过学长和导师,那段时间忙碌于两个学校之间,紧张而又充实。
懵懂的大一,繁忙的大二,可真正到了大三的时候却手足无措!想想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这张人生的白纸依旧还是一张白纸,依旧还是苍白!也许这个时候我们更习惯于去想什么是人生,习惯于去讲理想与抱负,然而每每想到这些却只能是惆怅!望着蓝蓝的天空——广博、深渊…… 大四的生活悄然离近,考研成绩出来以后,我经历了从欢喜到失落,再到欢喜,再到失落的一个跌宕起伏的心里过程,欢喜的是初试成绩过了国家线,当初最为担心的英语这次也收获了一个满意的分数,那一刻我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高兴,但实落的是一门专业课的失利把我挡在了川美的大门外,得知还有调剂的机会,再次的欣喜涌上心头,希望抓住最后的机会,期望能搭上其他学校的研究生入学末班车,但这一次,上天似乎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调剂也没有成功!独自一人去了趟杭州,在杭州,我看到了一所更为让人向往和追求的高等学府,这便是中国美术学院,一所久负盛名的艺术学院,一所充满着浓厚艺术气氛的艺术学院,一批批高素质的精英人士汇聚于此,再加之美丽的校园环境,怎能不让人心动,但是高门槛的限制也提早为很多对该校憧憬者购买了返程的车票。我徘徊于在再一次考研和直接工作中,难以定夺。都说苏杭是个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在这一刻得到了很好的认可和验证,这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月,但是这里的一切已经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关注了下第七届国际动漫节,感受到了沿海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期待见到夏达,但是遗憾听说她没有来,不过对于动漫一直都很热爱的我心里暗自打算,有机会一定要来这个地方发展。
忙完了论文答辩,穿着学士服照完了最后一张毕业照,吃完最后一顿散伙饭,创作了一本大学生活的绘本漫画,似乎意味着我们的大学生活要真正的画上一个句号。这就是我的大学生活了吗?可圈子外面还有多少人在羡慕,在好奇;还有多少人在期盼,在追求!是啊,大学校园充满了太多的神奇,然而又有多少人把它看成是成才的摇篮,又有多少人把它看成是青春的荒废!而大学他真正神奇的地方又是在什么地方,他的深邃又在何方呢?读完大学,我们真正明白了这些吗?
看看时间,现在已经是深夜,回家的这段时间依然很充实也很丰富,珍惜着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时常翻起相机里和朋友们在一起开心的照片。毕业了,离开了这曾经无限向往但又感慨万分的地方,有不舍,有迷惘;有依恋,有徘徊!从此我开始步入社会,开始直面人生,我们都是有梦想有追求的人,不要因为路途艰辛就放弃了前进的脚步。追寻梦想的过程是苦涩的,但只有经过磨砺的人生才会拥有更多内涵。不要让不安的心被浮躁占据,学会看淡一切,驾起灵魂的翅膀在校园里汲取知识,在不同层次的人群里学着更好地做人,四年的时间里坚持很难,放弃却很容易。我们是始终坚信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再远,没有度过寒冬不知春的温暖,也没有走过沙漠不知水的甘甜,没有经过失败不懂成功的喜悦。因为年少轻狂,我们很可能会失败,可也正是年轻给了我们勇往直前永不言弃资本。只要我们满怀激情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路,我们终究会取得胜利。幸运的是,我还有梦想。青年须努力,男儿当自强。大家共勉之!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生活质量 性别差异 专业差异 年级差异
1.引言
生活质量是指环境提供给人们生活条件的充分程度,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社会成员对自身所处的各种环境的感受和评价。[1]它是人们生活状况的客观条件和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的综合反映。我国目前在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关于生活质量内涵的界定,一般将生活质量分为主观生活质量和客观生活质量,而其中以研究主观生活质量为最多;二是关于生活质量的测量及其指标体系的建构,主要体现为在充分借鉴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尝试性的建构;三是对社会不同人群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如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及其差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青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教师的生活质量等。[2]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研究,虽然已有所关注,但是涉及面比较狭窄,缺乏深入解释。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使他们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大学生自杀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实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要加强对于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研究。本文通过使用WHOQOL-BREF量表,以期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情况。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随机选取山东某高校356名大学生为被试,其中大一197人,大二87人,大三72人,文科生175人,理科生98人,艺术生83人,男生68人,女生288人。
2.2工具
简易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由世界卫生组织编制,共26个项目,共分为4个部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良好的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各个领域与WHOQOL-BREF的相关系数在0.89―0.95之间。[3]
2.3程序
团体实测,无时间限制,共发放问卷380份,剔除无效问卷24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356份。
3.结果
3.1生活质量各部分的差异比较
从表1发现,在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上,生理领域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F=82.216,P
3.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比较
从表2发现,男、女生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和总体生活质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只在社会关系领域上达到显著边缘(t=-1.881,p=0.06)。
3.3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比较
从表3发现,文科、理科和艺术类学生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领域存在显著性差异。从图1可以发现,文科生在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上的得分均大于理科生和艺术生,理科生在心理、环境领域的得分大于艺术生,艺术生在生理领域大于理科生。
3.4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比较
从表4发现,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总体生活质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从图2发现,大一学生在生理、心理领域的得分均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大二学生在生理、心理领域的得分高于大三学生。
4.讨论
4.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刘庆武[4]和周运生[5]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他们在研究中也发现男、女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领域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是与现在男女都可以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以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的原因有关,因此差异不显著。不过在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方面的研究与刘庆武和周运生的研究并不一致,但与广州市等的研究结果一致[6]-[7],这可能是由于地域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4.2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差异
研究发现,文科类学生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以及环境领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和艺术类学生的得分,在社会关系领域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文科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作品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对于未来更加向往。另外,文科生在大学期间的课业压力比较小,不用像理科生那样需要去考虑实验设计,也不用像艺术生那样需要去考虑艺术创作,因此,文科类学生的生活质量要显著高于理科和艺术类学生的生活质量。
4.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差异
研究发现,大三学生在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的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这与庞文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大三学生生活质量不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三学生正处于毕业前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考研还是找工作的艰难抉择,因此内心十分复杂,充满矛盾。反观大一、大二的学生,由于入校时间不长,他们对大学的生活充满了向往,而且他们也暂时不用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在平时还可以参加学校里举行的各种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因此生活质量自然就高。所以,学校应该格外加强对大三学生的关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希望各高校能够重视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问题,并能够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5.结论
5.1大学生在生活质量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
5.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生活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5.3文科类学生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理科和艺术类学生的生活质量。
5.4大三学生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学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舒浪.主观生活质量研究综述.理论园地,2011(6).
[2][8]庞文,于婷婷.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客观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林业教育,2008(6).
[3]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现代健康,2000,4(8).
[4]刘庆武,肖水源等.郴州市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3,10(4).
[5]周运生,李瑞颖.银川市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4).
[6]董晓梅,王声等.广州市大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
[7]李广宇,刘福均.华北两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
[9]陈晓爱,茅力.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现状及展望.中国学校卫生,2010,31(7).
[10]韩淑丽.我国生活质量研究综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6).
篇3
一、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资金来源
这个问题提出后,我们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了设想,调查的结果果然不出我们所料,有70%的同学消费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或家庭,这种情况也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状况。这些大的社会背景、社会状况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有小部分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被问及有机会是否愿意打工赚钱时,仍有6%的人选择不愿意,这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但是还是有近八成的同学愿意尝试打工赚钱,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想尽早地独立,即使经济上暂时无法独立,但至少先从思想上独立起来,有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想法,同时也为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才能。
2、消费结构
重庆大学入学须知上写明学生每月基本生活费为350元,调查结果也显示60%的学生月平均伙食费在300元—500元之间,属较正常现象。大部分学生每月除去伙食费的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200元左右,以重庆的物价来看,这也较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女生的月平均伙食费较低于男生,而除去伙食费的其他消费却明显地高于男生。我们问了部分月平均伙食费在300元以下的女生为何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这么低,她们有的是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而选择一些廉价的饭菜,有的则是为了保持苗条身材而刻意控制自己的饮食,男生就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问题,男生月平均伙食消费选择300元以下的主要是为了节省开支,可见男生的伙食消费主要为了节省开支而女生则更注重形象。而在书记报刊消费方面男生则比女生更舍得花钱,虽然有74%的女生每月在书籍报刊上消费20元—50元,但消费50元以上的女生却只占了3%,而男生虽然平均消费比女生少,但是消费50元以上的却高达28%。从书籍报刊消费的内容上看,几乎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休闲娱乐以及考级教辅书籍,这也体现了大学生的学习及就业压力。大部分同学的旅游经历都比较少,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时代没有多余的时间外出旅游,导致出游经历的匮乏。上网频率则分布得比较平均,但是大意的学生上网的频率较大二的学生低一些,由于学校规定大一新生禁止联网而大二学生几乎都配有电脑并且能够上网,拉大了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之间的差距。大一学生主要集中在一周一次到两次,而大二学生则集中在一周三次或三次以上。
3、理性消费
由于学校的地理位置及家庭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将近九成的学生消费还是较理性的,他们衣食住行的标准主要是以经济实惠兼顾品牌为主。据调查,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位和质量,这是由于资金来源和每月可用资金量等因素限制着大学生们的消费,他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购买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大部分学生在上了大学之后都会自觉地培养自己作为大学生的气质,尽力摆脱身上的“书卷气”,毕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学生活就代表着自由与新生,因此他们不会去考虑那些价廉但物不美的商品,他们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购买名牌产品,但质量显然是大学生们相当关注的内容。而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愿意购买促销产品,这也是对促销产品质量的质疑。
从购买商品的场所来看,女生主要集中在超市和普通商店,而男生则集中在专卖店和超市,由此可见男生对品牌的忠诚度要高于女生,尤其是在服装消费方面,女生较在意美观程度以及数量,而男生则更倾向于品牌与质量,女生买一件上衣逛半天街与男生直奔专卖店速战速决也成为鲜明对比。
被问及一件物品用到什么程度就丢弃是,80%的同学都选择了用旧了或者是坏了,但是仍有11%的女生选择过时了,然而却没有一名男生选择此项,这业可以推测出女生物品更新的速度会比男生快一些。
4、理财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有25%的大学生没有合理的资金分配方式,还有不到50%的学生有时会计划一下,这种无计划消费也是导致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之一。而且消费后计帐的学生比例也较小,尤其是男生,一般以上的男生没有消费后计帐的习惯。攒钱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大部分同学都是从未攒过钱或是曾经攒过现在花完了的,只有20%的同学经常攒而且仍在继续,可见“月光族”这个次不仅适用于白领阶层还适用与中国当代大学生,也体现了大学生储蓄观念的淡薄。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这句话在我们大学生身上似乎并不合适,大部分大学生不经常向朋友借钱,即使是经济危机时,他们宁愿选择缩减开支也不原向朋友借,这也是大学生思想上日渐独立的一个标志。
5、绿色消费
随着绿色食品的畅销,绿色消费这个概念也逐渐地开始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但是大学生们对绿色消费的认识还比较陌生,他们很少有人会考虑自己所使用的东西的可回收性和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相比之下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日常消费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影响,这一点男女生差别也比较大,女生会更注意自己日常消费对自身健康的影响,这也许与部分男生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有关。
二、建议
1、给学生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说是感性而又掺和着理性的。对于大学生在消费及理财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中国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还是比较淡薄。我们不仅需要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我们应该要培养自己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得以生存。
② 增强绿色消费意识,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的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们应该培养良好、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此来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又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对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因此大学生们应当自觉增强自己的绿色消费意识,进而促进社会良好消费风气的巩固和发展。
2、给商家的建议:
① 各大商家可针对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更侧重自身产品的差异化、特殊化,生产一些能够迎合年轻人崇尚个性化时尚化的心理的产品,例如手机这一产品,就可以推出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外观等特色服务。
② 在学校周边开设连锁快餐点,提供专门针对学生的特色饭菜,凭借良好的、快捷的服务以及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必能赢得学生的青睐。
总之,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人们对其关注程度也逐渐上升,因此,大学生消费市场定将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各企业,商家应深度拓展其消费市场,抢得先机。
篇4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92-03
【关键词】 生活质量;研究;学生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有的大学生甚至由于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 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就会出现极端行为[1]。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会引起大学生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和生活状态的变化,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走向成熟[2]。大学的变迁浓缩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关涉着社会的未来,关注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译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生命质量等,世界卫生组织(WHO) 从人的健康的完整概念出发,认为:(1)生活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2)生活质量是主观的评价指标(主观体验),应由被测者自己评价;(3)生活质量是有文化依赖性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之下。基于此,生活质量就是“个体对现时生活经历的良好状态的主观感受”[4-6]。因此,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就是指“大学生对现时生活经历的客观优劣状态及其主观感受”。
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是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WHOQOL-100)及其简表(WHOQOL-BREF)[7]或者自制量表进行研究。争论的焦点也多集中在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上,现综述如下。
1 生活质量研究的进展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标准不仅指躯体的完整和没有疾病,而是在个人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均保持良好状态。同时,医学模式也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8-9]。
世界卫生组织从1991年开始研制世界卫生组织QOL量表,并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QOL研究组。国际学术界于1994年成立了“国际QOL协会”[10]。目前,生活质量在医学领域的研究相当广泛,并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11]。我国有关生命质量研究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社会学界开展的工作最多,医学界开展较多的为生命质量调查及其评估指标的研究,其对象多为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癌症病人以及精神病人。 中山医科大学在WHO研制的WHOQOL-100及WHOQOL-BREF 基础上,成功研制了WHOQOL-100和WHOQOL-BREF的中文版,并已于1999年12月由卫生部将该中文版确认为国内的行业标准[12]。自此,国内运用WHOQOL-100和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开始进入探索阶段。
2 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
2.1 大学生生活质量问题的探索 舒剑萍等[13]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总生命质量较一般正常人略低,其中6个领域除环境领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5个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较一般正常人低, 而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较一般正常人高。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观发展呈现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方面大学生生命质量观在不同年龄和年级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向;另一方面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生命质量观趋向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当前大学生生命质量观的发展并不稳定[14]。万素英等[15]编著的《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分别从精神家园、生活世界、两大课堂研究三大方面进行调查,选择了大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学习问题、恋爱问题、消费问题、择业问题、心理问题、、网络生活、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作为主要的调查内容和研究重点,揭示了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2.2 大学生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舒剑萍等[16]调查显示,实际学习成绩与大学生生活质量相关,大学生的躯体健康因素既影响其学习,又影响其生活质量。影响大学生生活质量的还有年龄、身体状况[17]、家庭因素[18]、学习相关因素[19]。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自身方面的躯体健康状况、专业兴趣、对学习成绩的期望值、实际学习成绩,学校方面的在读年级、所学专业、担任学生干部、因故休学/受处分/ 4门课程不及格、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和性别、人际关系、上网动机[20]。体育锻炼态度与生命质量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体育精力投入对生命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体育情感投入与生命质量无相关性[21]。生活有意义与生命质量总分关系密切,提示应加强有关生活意义的教育[22]。大学生能通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令其在愉悦的人际关系氛围中提高生活的素质(包括生活知识、生活技能、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情趣)[23]。谢威士等[24]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处于中等,比发达地区稍低,但比西部地区略高,男生生理和环境2个维度平均分均略低于女生,心理和社会2个维度平均分略高于女生。董晓梅等[25]调查显示,广州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生存质量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在环境领域得分相对较低,女生在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肖琼[26]认为,网络交流影响了大学生的现实交流,从而影响大学生的生存质量。许多大学生是为缓解现实交流的压力和痛苦才投身于网络交流的,然而网络交流只解决了大学生一时的心理问题 ,却造成了他们更大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压力。影响男生生命质量总分的因素有健康、环境、交通状况、教师、教学环境、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朋友支持、时间支配等方面的客观状况及其满意状态;影响女生生命质量总分的因素有睡眠质量、行动能力、性问题及其满意程度[27]。张静[28]调查发现,山区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在环境领域的得分相对较低,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信息、交通等感觉不理想;城镇学生在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农村;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环境领域、总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方面均存在差异。孔兆伟等[29]调查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质量并非是平行关系,提高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时,应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李广宇[30]对宁波大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在生理和环境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刘婷婕[31]调查结果表明,与大学生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为喜欢所学的专业、谈恋爱、获过奖励和表彰这些社会性因素。左杨[32]在对大学生的同居行为研究中表明,同居行为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杨丽等[33]对大一新生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解决问题、自责、应激量、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求助、幻想和年龄7个因素对大学新生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2.3 特殊群体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 有研究结果表明,7年制临床医学生的生存质量与诸多因素存在相关关系[34]。上岗前不同个性医科毕业生之间的生存质量各个维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良好的个性不仅对获得社会支持有帮助,对自身的生活领域也具有重要影响[35]。刘国琴等[36]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生命质量得分不高,整体水平低于四川省城市及农村同年龄人群的平均水平,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明显。张国忠等[37]研究显示,医科大学生的WHOQOL-100 平均得分为60.61,略低于有关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定性估计,因而,医学生的生活质量与普通人群存在差异,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评分略高于普通人群。中医药大学生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文版量表生活质量评分在8个维度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以及情感职能3个维度均低于国内一般人群,从生理、心理两大领域看, 本次研究与过去一些关于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的结果一致。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领域的健康状况值得关注。中医药大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得分尤低,反映出对于因情感问题引起的生活质量降低,大学生缺乏有效的处理和自我调节能力[38]。李宏革等[39]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总体生活质量较差, 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刘淑红等[40]对新入伍大学生集训期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武警部队新入伍大学生集训前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41]。金松玲[42]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表明,不同民族大学生生活质量总评分间存在差异,认为主要来自社会关系的差异。对朝鲜族及汉族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朝鲜族与汉族大学生生活质量自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马凯等[44]对新疆师范类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师范类大学生生活方式不但影响其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将影响其毕业后对其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
2.4 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 李向东等[45]对860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应用4种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干预手段,结果说明,试验组亚健康大学生的恢复程度非常明显。吴枫[46]对大学生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表明,进行心理干预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增加值不同。杨丽等[47]研究表明,研究使用的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是有积极作用的。舒剑萍等[48]、李力生[49]研究结果表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辅以个体咨询的方法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提高了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及其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水平。
3 讨论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应开展针对不同城市、不同专业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不同影响因素的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以及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干预研究,以便制定更加适合我国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的普适性量表,更准确地评价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通过干预使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获得全面提高。
4 参考文献
[1] 谢玉亮.当代大学生生活世界的人文审视.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6-79.
[2] 连淑芳,魏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7,2:61-65.
[3] 顾秀莲.研究大学生活世界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光明日报,2006-06-04(7) .
[4] 王卫华,卢祖洵.生命质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医学与社会,2005,7:8-10.
[5] 张云.大学生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关系的研究.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6.
[6] 张国忠,毛宗福,毕勇毅.大学生生活质量问题试探.当代青年研究,2001(4):33-34.
[7] 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
[8] 张继海,杨土保.生命质量研究的辩证思考.医学与哲学,2003,24(3):18-19.
[9] 方积乾,万崇华,郝元涛.与健康有关的生命质量的研究状况.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1):40-43.
[10]陈和年,胡孟璇,方积乾.有关Quality of Life 一词的中文表达.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1):53.
[11]胡国清,孙振球,黄正南.生活质量研究概述.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84.
[12]靳艳军, 赵根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在我国的应用.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33(6):333-337.
[13]舒剑萍,何宏宝,李景玉.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医学临床研究,2002,19(6):401-406.
[14]张雯.大学生生命质量观的初步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7.
[15]万素英,张秋山,李维意,等. 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09.
[16]舒剑萍,何宏宝.大学生学业成就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098-4099.
[17]舒剑萍,何宏宝.年龄与身体状况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755.
[18]舒剑萍,何宏宝.大学生家庭因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14-415.
[19]舒剑萍,何宏宝.影响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学习相关因素.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6-1027.
[20]舒剑萍,毛宗福,尹平,等.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125-1127.
[21]王景贤,于春艳. 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调查分析.体育学刊,2007,14(6):123-128.
[22]李广宇,刘福军.华北两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77-378.
[23]李燕冰,骆风.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生活素质的影响:广东六所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78-82.
[24]谢威士,阮越.安徽省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23-1124.
[25]董晓梅,王声,池桂波,等.广州市大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25-226.
[26]肖琼.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8):91-92.
[27]李广宇,刘立军,孙德荣.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51-652.
[28]张静.山区医学生生命质量调查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5(2):67-69.
[29]孔兆伟,杨忠伟,梁洪波,等. 澳门广州两地大学生生活质量比较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05-606.
[30]李广宇. 宁波大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质量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10-911.
[31]刘婷婕.高教园区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现况调查.杭州:浙江大学,2005.
[32]左杨.大学生同居行为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33]杨丽,刘洪波,冯晓红.大学新生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 22(6):642-643.
[34]陈芊,李飞莹,彭江滨,等.7 年制临床医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265-3269.
[35]林海程,黎锦团,刘珍妮,等.个性特征对医科毕业生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0,21(5):386-387.
[36]刘国琴,楚亚玲,杨乐,等.399名医学生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遵义医学院学报,2006,29(4):397-400.
[37]张国忠,毛宗福,毕勇毅,等.1134名医科大学生生活质量状况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48-249.
[38]林琳,朱燕波,翟双庆,等.中医药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76-78.
[39]李宏革,蒋大力,郭秀华,等.贫困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沈阳医学院学报,2007,9(3):163-165.
[40]刘淑红,徐海环,赵明亮.新入伍大学生集训期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41-4443.
[41]刘淑红,徐海环,赵明亮.武警部队新入伍大学生集训前后生活质量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945.
[42]金松玲.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31(2):99-101.
[43]金松玲.朝鲜族及汉族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7,30(4):281-282.
[44]马凯,吉刚.新疆师范类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昌吉学院学报,2008,4:90-93.
[45]李向东,吕刚,翟向阳,等.传统体育提高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生存质量测评和分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1):71-74.
[46]吴枫.不同专业大学生生活质量和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5.
[47]杨丽,刘盈,吴枫.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102-103.
[48]舒剑萍,吴汉荣,毛宗福.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生命质量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2007,23(4):502-503.
篇5
【关键词】微信 大学生 生活方式 影响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赤峰学院2016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赤峰学院为例》,课题编号:JYXM20160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65-02
微信发展至今,已经逐渐融入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并对其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在发展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通过微信,大学们能够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扩大自身的交友范围,然而这也会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通过微信不良信息,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引诱大学生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1]。针对这一现象,高校方面必须予以重视,积极应对微信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冲击,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微信的特征及其受到大学生欢迎的原因
1.1微信的特征
1.1.1即时性
与传统的社交软件相比,微信的信息的与接收过程中,并不会受到时间或者空间的限制,只要是使用者处于登录状态,便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或者信息。而且用户只需一部智能手机便可以使用微信软件,其便利性也是其他软件不可比拟的。而且微信官方要求微信账号与手机号码绑定,使得用户对信息的接收更加方便。此外,随着微信功能的完善,用户的体验程度加强,大学生们对微信的依赖程度加深,从另一方面体现了微信的即时性。
1.1.2交互性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大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新闻网页的浏览,利用手机的拍照功能,不仅记录自身的生活状态,而且也可以随时把信息出去,与他人共享自身周围的趣事,体现微信信息的交互功能。
1.1.3整合性
对大学生而言,微信信息的是以自身为起点,而且其与传输均属于个人行为。大学生们利用不同的形式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体现了微信的整合性。在微信中,具备了短信、电子邮箱以及语音等多方面的功能,属于多种功能的整合。这也是微信受到现代大学生追捧的一大原因。
1.1.4隐私性
微信的传播空间有限,能够在一定程度保证大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性,而且微信平台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设置微信权限[2]。只有经过大学生个人允许的情况下,他人才可以获得信息查看的权限。通过把个人信息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来充分保护大学生的隐私。
1.2微信受到现代大学生欢迎的原因
微信一经问世,便获得了迅猛发展,受到了大学生们的一致好评。究其根源,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微信软件的使用不收取任何费用,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微信的出现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交需求,同时也符合经济实惠原则。第二,微信的使用满足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及现实层面 的情感诉求。归属感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属于高层次需求,尤其是大学生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心理层面的需求十分强烈,他们特别期待来自同学、老师、朋友等多方面的支持,微信的出现迎合了大学生们的这一心理诉求。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情感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微信中的情感关系来弥补。第三,微信的使用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扩大,体现了微信在社交方面的优势,促进大学生与外界之间人际关系的融合。大学生们通过微信朋友圈的说说、日志以及分享等,实现了外在的人格塑造,是大学生的自我表达的需要。第四,微信传播能够满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需求。大学生利用微信平台,能够对自身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种有效的创业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2.微信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2.1容易泄露个人隐私
归根结底,微信是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而存在的,人际传播中,大学生们的心理动态往往通过微信体现出来。然而,微信信息的传播必须借助网络的作用,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大学生利用微信交往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多看似无意的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搜集利用,会导致不堪的后果。此外,很多大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的人气,往往在权限设置中比较开放,使得自身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增加。加之微信自身功能的设置,也增加了使用者地理位置、通讯录、照片等内容泄露的风险。
2.2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弱化
微信的运转必须依托网络平台,微信社交网络所营造出来的人际交往注定无法取代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互动。在微信中,大学生看似获得了密切的人际关系,其实这种表面的和谐折射出了其内心的孤独和脆弱,使得大学生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关系弱化[3]。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势必造成大学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隔阂,加深大学生内心孤独感的同时,也降低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3不良广告营销侵犯大学生权益
微信的发展也为商家带来了新的l展机遇,由于国家法律上的空缺以及监管的缺失,使得一些不良商家利用广告营销制造陷阱,增加了大学生们网络消费的风险。
2.4对微信产生依赖性
我们的微信好友,起初来自于QQ好友推荐以及通讯录好友推荐,信息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传递。因此,我们可以把微信看作一个半封闭双向沟通的自媒体平台。这使得微信中的信息能够被接受并获得反馈,也增加了大学生对微信沟通的信任与依赖。甚至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停地刷新消息,过度期盼微信中有新消息出现。
3.降低微信对大学生生活方式负面影响的建议
3.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微信,科学使用微信
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如果处于适度范围之内,本来并无可厚非。但是学生长期依赖微信,沉迷于微信所提供的虚拟环境之中,很容易产生消极心态,混淆微信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因此,大学生们必须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成立自我国管理与约束的监督机制。学校方面也可以控制大学生们的上网时间,引导大学生适度上网,文明上网,客观评论网络中的舆论。此外,学校方面应该引导学生认清网络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的差别,认识到通过社交软件建立的人际关系并不能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开展的活动来拓展自身的交际范围,推动微信平台与现实交际的融合。
3.2利用微信互动平台解决大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前文已经提及,微信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学生们的一致欢迎,与其能够满足大学生社交与情感需求是密不可分的。高校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微信这一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地培养[4]。因此,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师,要积极利用微信平台,改革工作与管理方法,为学生营造公开公平的互动环境。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树立榜样模范,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3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对大学生自身而言,面对复杂的网络形势,必须积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对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介树立公正客观的态度。面对微信中的潜在风险,大学生必须调整好自身心态,坚定信念,树立道德底线,提升明辨是非能力,自觉抵制不法舆论的引诱,不断提升自我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全国208所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4,(2):83-86.
[2]丁慧民.微博、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成长影响的研究――基于安徽省3所211高校的调研[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2):79-83.
[3]谢伍瑛.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分析 ――基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的调查[J].新闻知识,2015,(12):27-29.
[4]李玉荣,张磊.微信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12):68-69.
篇6
主体
1.研究大学生周末安排的背景和主要目的:
由于我们都是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还不是那么了解,感觉大学生活是那么的无聊,抱着高中老师说的“大学生活是清闲的,轻松的”观念,我们对大学生周末生活展开了调查,让我们自己了解一下大学生活的状况。希望大学生活不是大部分新生说得那么无聊。
2.调查对象的选择及其简介:
开始吧,我们对调查对象的选择确实有点头疼,选花溪大众吧你觉得工作量大,只选一个学院的大学生吧,又觉得范围太小,好了,后来我们决定对整个南校区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什么生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材料学院……都有了。
3.主要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展开了我们准备好的调查。
4.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我们的调查问卷,全部调查问卷的题目都是我们自己亲手设计,问卷内容后边附有,感兴趣的到后边查阅。然后我们开始我们的问卷调查。有亲自到寝室去请同学们填的,也有上C语言课请同学们帮忙填的,还有早上跑足球场请晨练的同学填的,还有在食堂别人吃饭时打扰别人填的,都有,调查生活正是丰富啊。
这问卷调查中没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大部分同学都是愿意花那么几分钟为你填这个调查表的,因为他们也调查过。知道这还只是举手之劳。但也出乎意料的是,有些调查问卷收不回来,例如在寝室里发的一些调查表就没收回来,去收调查表的时候有些给我们弄到哪里去了都不知道。但还好,发给女同学的调查问卷都收回来了,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资料。总共发出去180份问卷,收回来147份调查表,其中有124份有效的,这就是我们以后进行资料分析的依据了。
然后是实地调查,我们有时候也去晨练,看看晨练的情况啊,有时还打电话问问我们社团里、学生会里认识的同学,问问他们的休息时间安排这些的,一方面体现了对他们的关心,一方面又能获得调查信息,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还在网上发了几份问卷调查,但成功率不高,获得的信息颇少。
5.整理分析调查获得的主要资料和数据:
通过整理,得到如下信息:
(1)在我们调查的大学生里,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周末生活过得一般,占60%的比重,有17%的人自己感觉良好,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周末生活很糟,只有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周末生活过得非常充实。
(2)周末大多数同学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没有时间。比例为4:1.而在这些有空闲时间的这些同学中又有40%左右的同学把它作为娱乐时间,有 40%的同学用于学习,有10的两者兼顾。没时间的主要是做兼职和进行各种培训的同学了。有49%的同学进行的培训有书法,音乐,舞蹈等,37%的同学学的是社团中要求的和社会办公,设计,口语等,14%的学习其他的。
(3)在娱乐中又分为很多种:打球的比较多,其次就是在寝室上网的、聊QQ的,都比较多。出去聚餐的,喝酒的比较少。平时周末娱乐消费大部分在100―300之间,少部分超过300元.
(4)关于周末和哪些人一起度过问题:65%的同学和自己的死党、普通朋友度过,有25%的同学和男女朋友一起过,7%的同学泡图书馆,只有3%的同学几乎独自度过。
(5)关于平时做锻炼问题和晨练问题:
总的来说,女生平时运动的很少,而大部分男生整个周都会做大量的运动,只有少部分男生很少做运动。晨练呢?大多人有时(偶尔)回去,占80%以上,只有20%的同学一直保持着晨练的习惯。
(6)关于周末起床时间:
在调查的同学中,数据分析有51%的同学在8:30左右起床,有20%的同学7:30左右起床,有17%的同学11:00左右才起床,有12%的同学6:30左右起床。
(7)关于周末熬夜问题:有50%左右的同学经常熬夜,有30%左右的同学偶尔熬夜,有10%左右的同学很少熬夜,有10%的几乎没有熬夜。
(8)关于周末睡懒觉问题:
有时会睡的大约占52%,睡得天昏地暗的和经常会睡的占40多,几乎不睡的只占百分之几。
6.研究的主要方法:
通过问卷分析和实地观察、通信了解。问卷分析用的是比例分析。在与观察的对比。
6.研究的主要方法7.对调查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这次调查考验了我们的毅力和耐心。调查还算顺利,除了问卷调查有些收不来外,几乎没大的问题。也让我们亲自了解到大学生活是个什么样子的。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还是有些过于清闲,尤其是大学新生,对自己的生活还没有合理的安排,大多都爱睡懒觉,没有再像高中一样过得那么充实,难怪人们都说大学生很懒。但业余生活倒是很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要搞,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可以学习自己喜欢和爱好的,也可以深入研究。话又说回来,相当一部风大学生确实有些懒,生活不是那么感觉良好,自由支配时间有了,业余生活丰富了,但早起的人少了,晨练的人少了,锻炼的女生少了。很多人感觉自己一天都在忙,但不知道自己忙什么,只有少部分是考研族,而大多只是为了考证和自强,没有很明确的目标。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希望我们的生活不再像大多人说的那么无聊。
报告总结:
本报告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调查形式,并通过我们小组对所收集到资料的科学性的研究讨论,基本上确定了我校在校大学生周末生活的情况,就现阶段来说,我校大学生大部分能够科学地安排个人的周末生活,而这部分学生中80%是大二及大三大四的同学,只有少部分(占20%)得是大一新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一的同学刚踏入大学的门口没多久,还不知道怎样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生活,他们之中的一些同学要么就是进网吧泡上一整天,要么就是晚上熬夜上网聊天而白天却睡的天昏地暗,情况不容乐观。而对于那些会合理安排时间的同学,他们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儿,比如,进图书馆看书,利用周末时间来赶超别人,做兼职,和新旧朋友联系,做志愿者,与同学聚餐,外出旅游,学驾照,或者是参与社团活动等等一系列社会活动。
面对少部分不会科学地安排周末生活的同学,我们期待着学校能给这部分同学心理上指导和生活上的引导,他们进入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学好专业知识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将来走出校园后能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和国家服务,不从大的方面说,就以他们自己未来的而言,最起码不要以伤害他人的利益来赚取自己的一己私财。话说回来,有谁不愿意在大学这四年好好做出一番学习上学的成就呢?所以,我们希望这部分同学能尽快的恢复过来,找准自己的目标奋斗。
有一个重要且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由于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梦想就只是进入大学读书,却没有想过要在大学里做什么,所以进入大学后就找不到方向感了。
大学生趋向于认为周末时间应由个人去安排,无需学校去管。大学生希希望周末活动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对于大学生周末时间安排学校只能采取引导的的方式,号召教师在课堂上,在学校的各种传播媒介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安排周末生活。
另外,从主观和客观双方具体情况来看,大学生周末时间中存在着学校和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性与学生主观需求的多样性矛盾。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来加以引导,而且大学生也热切要求能利用周末时间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加社会上的实践活动,从而了解社会,培养自己的能力,为日后能有效的胜任各种工作打下基础。大学生这些主观需求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学校对此应予以重视。即使学校现阶段的客观条件还存在一点的制约性,但我们必须做出行动,做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选择,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善并创造条件,逐步满足学生的多重需求。
校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精英,”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周末时间,对于自己的周末生活也感到满意。丰富多彩的周末生活展现了我贵大学子的精神风貌,虽然在年级间与性别间存在诸多差异,但这些是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与人生目标的不同造成的,这一方面说明了个人间的价值的异同。
篇7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活事件; 应激;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169.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311-02
The Study on Life Events of the Students in Grade 2009 DaLi Universi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s of life event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DaLi University,and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ethodA total of 1100 students in 2009 DaLi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 ResultsAt present , in the face of various life events, the study stres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re the biggest influence factors to the students in DaLi University. The dimension of schoolgirls scor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loss in life events are higher than boys and the difference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The dimension of study stress in different sibling status and different home location have different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Students of different sources to the six dimensions of life events show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nclusion University educators should be targeted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student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ev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life events;stress; health education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压力也日益加大,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不断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适应大学生活、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职等,由于他们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这些问题的出现,已影响到良好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心理品质、道德修养等素质的形成,进而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注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发生的状况,评估他们对生活事件处理的合理性、健康性和科学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处理应激事件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大学生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这对大学生能够在大学校园中健康快乐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刘贤臣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ASLEC)” [1],调查了解影响大理学院2009级学生的生活事件,探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在校学生可能出现的社会心理问题,开展更加积极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按单纯随机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大理学院2009级各班学生总数的40%学生(各班近40%的学生),发放1100份调查问卷,删除不完整答卷,得到有效问卷1045份,有效应答率为95.0%。
1.2调查工具采用刘贤臣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ASLEC)”,调查过去六月内给大一学生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该量表为自评问卷,由27项负性生活事件构成,基于因子分析量表可以分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6个因子。对每个事件的回答方式应先确定该事件在过去六月内发生或未发生,若发生则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5级评定,即无影响(1)、轻度(2)、中度(3)、重度(4)、或极重度(5)。统计指标包括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应激量两个部分,事件未发生按无影响统计,累计各事件评分为总应激量。该量表的α系数为0.839,说明其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1.3方法
1.3.1问卷施测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法,按无记名方式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ASLEC)进行,学生一律单独答卷,严禁商讨,真实反映每个学生的生活事件及影响大小。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测试时间大约为3分钟。经由培训过的心理学研究生做主试,所有问卷当场回收。
1.3.2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生活事件的总体状况
2.1.1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研究对象为最近6个月内遭遇的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居于前7位的依次是:考试失败或不理想(92.9%)、学习负担重(88.8%)、远离家人(87.4%)、被人误会与错怪(87.1%)、生活不规律(83%)、家庭经济困难(82.3%)、与同学纠纷(78.4%);从发生的应激性强度看大学生应激性事件总体状况,依次为考试失败和不理想、被人误会或错怪、学习负担重、家庭经济困难、远离家人、生活不规律。
2.1.2生活事件各因子平均得分比较从大学生生活事件的每项平均分来看,生活事件中学习压力维度的得分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受惩罚等维度。可见,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是大学生活中发生频率较高,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其它的研究结果[2-5]基本一致,其中,学习压力大又是由考试失败和学习负担重等生活事件引起的。
2.2 不同组成大学生生活事件比较
2.2.1大学生生活事件的性别差异共调查1045位大学生,其中男性296人(28.3%),女性749人(71.7%)。男女性别比为:1:2.53。由t检验发现(见表1),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t=-2.776,P
由表1可见:在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t=-2.796, P<0.01)、丧失(t=-3.990,P<0.01)等维度上女性得分均显著高于男性。
2.2.2不同同胞状况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差异共调查1045名大学生,其中独生子女145人(13.9%),非独生子女900人(86.1%)。由t检验结果可看出(见表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压力维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t=-4.640,P<0.01,非独生子女学习压力较大。
由表2可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压力维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t=-4.640,P<0.01。由此看出,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相比,前者学习压力较大。
2.2.3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差异共调查1045名大学生,其中省内学生719人(68.7%),省外学生326人(31.3)。经t检验,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6个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见表3)。
2.2.4城乡生源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差异 共调查1045名大学生,其中农村学生815人(77.9%),城镇学生230人(22.1%)。通过t检验可见(将表4),城乡生源大学生在生活事件中学习压力(t=-5.256,P<0.01)维度上有差异,说明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学习压力较城镇学生大。
3讨论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生活事件,且影响着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理学院虽为综合性大学,但医学学生在学生总数中比例较高,将近50%,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致使医学学生不仅要在学习上花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要参加各种医学见习和医学科研,这就导致学习压力偏大;另外,与高中时期相比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都发生了改变,对于这种转变不同学生适应能力存在差异,这也是导致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的因素之一。除了学习,人际关系是另一重要生活事件。每个大学生的个性、能力、适应性、应变能力个体差异性明显,可能入学初期大家的影响程度不明显,但随着入学时间的增加,适应能力强、独立性强的人就可以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而不至于影响其他方面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适应性弱,独立能力弱的同学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致影响学习或其他。在大学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怎样帮助与疏导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怎样让学生学会沟通,提高适应能力及独立能力就尤为重要了。
其中,性别差异是导致学生生活事件差异的因素之一,特别体现在人际关系处理和丧失上,并有显著差异。大部分男生心胸宽广、交际面广且在处理问题时比较理性但不注重细节;而大部分女生情感脆弱、情绪容易变化,在处理问题时较为感性且注重细节;因此对于不同性别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对于女同学可能要在人际交往处理、心理调节、处理问题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同胞状况差异是影响学生学习、人际交往及健康的因素之一,从经济条件和学习机会看,非独生子女存在弱势,学习机会更少。弱势因素必然伴随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和生活的压力,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规避这些弱势就会影响个人的发展,但非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自立自理能力较强,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而部分独身子女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导致不必要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学习生活,但优越的生活条件为他们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不会因为生活压力而影响学习和健康。
城乡学生差异也影响学生生活事件,特别是学习,农村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和教育方式落后,致使学习时间少、视野不开阔,并会因为生活条件的局限性而产生心理自卑和压抑感,由此影响学习,产生不必要的学习压力。那么针对家庭条件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应是大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
总之,在大理学院生活事件调查中, 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活的主要生活事件,而性别差异、同胞差异及城乡生源差异又是引起学生生活事件差异的主要因素,且复杂交错,因此,在大学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发生频率较高的生活事件、结合不同性别、同胞状况、家庭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生活学习引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指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培养完善他们的心理素质,尽可能减少负面生活事件带来的危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步入社会大家庭奠定坚实的知识和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贤臣 刘连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测试[J].山东精神医学,1997,10(1):15-19.
[2]倪有娣,楼美丽.大学生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杭州示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84-87.
[3] DCMC.Motivational factors in health and disease [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9,44:675-683.
[4]黄乔蓉,刘博,冯铁蕾.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0-213.
[5]Bolger N. Coping as a personality Process:A Prospective Stud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0,59:525-537.
[6]Kessler RC.The effects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depression[J].Annu Rev Psychol,1997,48:191-214.
[7]Lazarus RS.From psychological stress to the emontions: a historyof changing outlooks[J].Annu rev Psychol,1993,44:1-21.
[8]胡军生,程淑珍.师范大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86-188.
篇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新理念;女大学生;生活方式
一、相关概念
(一)大数据理念
对于大数据的定义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得到公认的是大数据的“4V”特性,即容量、速度、价值和类型。有人总结大数据是海量数据+复杂类型的数据,包括分析、带宽、内容三个要素,其核心因素是蕴含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大数据的价值,但大数据只有数据、技术、思维三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发挥它的价值[1]。数据将会越来越丰富,技术困难也将会逐渐克服,那么发掘大数据价值的思维能力将会成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理念,其最大的价值不是数据本身,而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这就是大数据理念。[2]
(二)生活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在他们的著作中虽然没有直接指出“生活方式”的含义,但是其著作中的言论对于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生活方式”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产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3]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生活方式是基于生产方式变化而产生的,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基础,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具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因此,不同的时代背景会有不同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大数据时代新理念引领女大学生生活方式
大数据时代新理念引领女大学生生活方式,就是希望女大学生能够通过对海量数据信息的分析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利用大数据的价值改善其生活方式,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大数据时代新理念引领女大学生生活方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习渠道更加多元化。在大数据时代,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方式进行超时空的学习,储存在网络中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学习的过程向各处流动。传统的大学学习模式基本是老师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吸收,但是身处于大数据时代的女大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互联网来学习相关的一些课程,开阔自己的视野。一方面她们利用PC或者电脑在论坛上、贴吧上跟志同道合的网友进行交流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老师定点定时传授和课堂学习了,这种不限时空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女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成为她们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越性进一步地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实现其人生价值。比如一些女大学对瑜伽或者画画感兴趣,但是又没有充裕时间和金钱去培训班进行系统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她就可以在网上购买相关的视频进行自学来满足自己提升自我的需求,这样既节省了金钱又培养了兴趣爱好不断完善自身。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低门槛给这些女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渠道,使她们发展自己不再局限于时空,给她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其次生活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被互联网所渗透,给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对于经济还没有独立的女大学生来说,大数据的运用已经离不开她们的日常生活了。比如网上购物可以货比千万家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出门打车可以通过滴滴和优步提前预约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出门聚会不再像没头的苍蝇而是可以参考网络上对商家评价来进行选择……这些都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享受到的福利,使我们享受服务的同时提高了生活效率。女大学生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她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和运用能力都比较高,能够在生活中将大数据理念正确运用。
再次交友方式新兴化。大数据时代,女大学生的交友模式不再单一,不再是传统的以亲戚朋友为中心的朋友圈了。她们拥有更加与时俱进的大数据时代新理念,通过微信、微博、QQ、论坛、贴吧等社交媒体进行交友。他们可能是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古人曾经说过“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当今交友不再有地域限制、不再有年龄限制,只要谈得来都可以成为朋友。这种交友方式可以让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女大学生们通过与不同人交往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同时还可以因此更加了解社会,为将来进入社会提供必要的准备。
最后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大数据时代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传播的数据信息容量、速度、价值和类型更加多样性,从而对受众群体的要求更高,女大学生在大数据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并且从中受益,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她们提高了创造性地获取和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并学会了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数据时代下,海量的信息人人都唾手可得,那么搜集信息并能准确有逻辑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互联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要能筛选出有效成分,要能判断信息对自己的有用性,从容地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巧妙地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4]一个时代越是进步越是对人们自身素质提出更加严苛的要求,女大学生作为时代半边天的主力军更应该具有大数据理念,不断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时代给了我们机会,时代又赋予我们使命,在新的一轮改革浪潮中,让我们再一次解放思想、释放能量,创造生产力。[5]大数据时代新理念从各个方面引领着中国女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使她们不断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使其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每个女生都是不一样的花火,她们拥有各自美好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生活方式没有统一答案,只有一个参考答案。女大学生在享受大数据时代带给她们福利的同时还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她们需要释放能量进而进一步创造生产力,这就需要不断对自身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才是正确对待时代进步与发展的正确态度。(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恬.大数据理念与图书馆大数据[J].新世纪图书馆,2014(6):25.
[2] 李恬.大数据理念与图书馆大数据[J].新世纪图书馆,2014(6):2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5.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生活质量;WHOQOL-BREF;银川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不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传统的健康评价方法受到挑战,而与健康有关的生活质量[1]的探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与工作的需要。为了解银川市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我们尝试使用WHOQOL-BREF量表[2-3],以期从不同角度评价大学生生活质量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市内的三所本科学校2004~2007级全日制本科大学生计1100名为调查对象,于2008年4、5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15份,回收率92.27%,其中医学生418名,占41.18%,其他专业学生597名,占58.82%;男生443名,占43.6%;女生572名,占56.4%。
1.2 方法与内容
1.2.1 该量表由26个条目组成,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四个领域24个条目和总的生存质量和总的健康状况2个条目。考虑到使量表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我们将个别条目进行了删减。
1.2.2 采用WHOQOL- BREF 量表中文版[4-5],调查问卷均为现场限时调查,由被测学生自行填写,调查人员复核,检查,及时补漏,确保问卷合格。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问卷经调查人员核实后,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总的得分情况
调查表包含四个领域,其中生理领域维度包括7个问题,最高分35分,最低分7分;心理领域维度包括7个问题,最高分35分,最低分7分;社会关系领域维度包括5个问题,最高分25分,最低分5分;环境领域维度包括10个问题,最高分50分,最低分10分;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见表1。表1 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各领域得分
男大学生在各个领域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男女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生活质量平均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城乡大学生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城、乡大学生在各个领域得分,农村学生除在生理领域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城镇学生外,其他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城镇大学生,其中在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医学生在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非医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低于非医学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恋爱与非恋爱大学生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恋爱与非恋爱大学生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正在恋爱的大学生在各个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非恋爱的大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心理、生理、环境和社会关系四个领域的得分显示,本市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总体状况较好,这与现下社会人们总体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相互对应的,另外银川市大学生就业和深造的压力较大中城市学生轻,也是生活质量高的因素之一。
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由于男生相对女生生性活泼、大方、善于交际,故对社会关系的处理能力强于女生,而男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强于女生。此项结果与广州市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6-7],可能是由于地域间的差异性造成的。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农村学生只在生理领域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城镇学生,说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经济基础[8-9]、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强于农村大学生,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环境、接触社会得到锻炼的机会不同等有关。
医学生在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非医学生,在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低于非医学生,这与其它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一致[10],这可能与医学生平时学习任务较重[11]、压力大、从事体育锻炼较少有关,特别是医学院校与其它高校及外界接触较少,医学生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正在恋爱的大学生在各个领域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非恋爱的大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可能就是常说的爱情的力量,说明正确的恋爱观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应正确的加以引导。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有关部门应重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有区别地针对不同生源、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关注,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以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卫华,卢祖洵.生命质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医学与社会,2005,18(7):8-10.
[2] 刘婷婕,陈坤.生活质量量表在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6):113-116.
[3] 靳艳军,赵根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在我国的应用[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33(6):333-336.
[4] 方积乾.生命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8-122.
[5] 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
[6] 董晓梅,王声湧,池桂波,等.广州市大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25-226.
[7] 李广宇,刘福均.华北两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77.
[8] 薛爽,刘耳.经济地位对大学生闲暇生活质量的影响[J].学术交流,2007,5:139-141.
[9] 李宏革,蒋大力,郭秀华,等.贫困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7,9(3):63-65.
篇10
[关键词] 师范类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08-1
一、引言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同学说些怨天尤人杞人忧天的话,比如“运气真的糟透了”、“我为什么就没有朋友”等,那么究竟是我们主观的思维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还是这些事情影响了我们的判断?这些生活中的事件与我们的心理应对方式到底有多少联系?这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对象为200名师范专业大学生,男19人,女169人;年龄18-24岁。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为94%。为更好的考察师范类大学生生活事件的特点,本次调查设计了性别、专业、年级、年龄、父母受教育情况以及16岁以前的主要生活区域等自变量。
(二)方法
1.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本研究采用刘贤臣等人于1987年编制的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量表包括27个项目,由27项可能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适用于评定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对每个项目的回答方式为:先确定该事件是否发生,如果没有发生则选择“未发生”,如果该事件发生过,则根据事件发生过后的心理感受,分为5级评定:1=无影响、2=轻度、3=中度、4=重度、5=极重度。统计指标包括事件发生的频度和应激量两部分。分半信度用奇偶分半的方法,将27个事件分成两部分Spearman-Brown校正分半信度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两次测试各事件和ASLEC总分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各事件平均相关系数为0.50,总分两次测验间的相关系数为0.69。构想效度:主成份因子分析显示ASLEC可用6个因子来概括。
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SQ)。包括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解决问题、求助等6个因子。其各项测量学指标均良好。含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包括20个条目。问卷为自评量表,采用多级评分,在每一应对方式项目后,列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相应的评分为0、1、2、3)。结果为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信度: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9,α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数0.78。效度:采用主成份分析法提取因子,并对因子模型作方差极大斜交旋转。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应对方式项目确实可以分出“积极”和“消极”应对两个因子,与理论构想一致。人群测试表明简易应对问卷反映出人群不同应对方式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积极应对评分较高时,心理问题或症状分低;而消极应对评分高时,心理问题或症状评分也高。应对方式评分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
三、结果与分析
(一)人口学变量在生活事件上的差异分析
人口学变量中的年龄、父母最高教育水平、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差异不显著,性别因素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其他等因子上差异显著,在受惩罚、丧失等因子上不显著。各因子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二)人口学变量在应对方式量表上的差异分析
人口学变量在应对方式量表中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
(三)不同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除其他因子与积极应对因子和消极应对因子均显著相关外,各因子均与积极应对不相关,与消极应对相关。
四、讨论
(一)人口学变量在生活事件上的特点分析
1.男生与人相处少有斤斤计较,大都豪爽直率,与别人交际很容易相识熟悉。而女生则偏内向。2.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导致的女性读书无用论。3.男生心理成熟普遍比女生晚,因此男生会更晚的摆脱对家庭的依赖,不利于适应新的环境。4.男生一般情绪比较冲动,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往往不够冷静。另外,由于传统观念对性别角色有一个定位,男性坚强、阳刚,女性柔弱,因此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男生比女生更少地采用求助方式。
(二)人口学变量在应对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人口学变量与应对方式无显著相关,分析原因是因为应对方式与个体的内心活动紧密相关,可能与个体受教育程度,心理成熟度有关,或者与个体所处环境、事件的要紧程度也有关系,与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无关。
(三)不同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发现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与积极应对方式相关很小且不显著,但与消极应对却为显著正相关,表明习惯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也较大。经常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个体会更多的遇到这些生活事件,或者经常遇到这些生活事件的个体会更多的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此处我们只研究了二者的相关关系,并没有做因果关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等.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