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碎片范文
时间:2023-03-22 18:0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时间碎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前我会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刷微博,看微信,聊聊天,看朋友圈,其实想想也是有点无聊,看是浪费时间。
后来看到有些牛人,利用那些碎片时间阅读,即便是小文章,日积月累下来也是很不错的收获。
有的用来记录灵感,收集素材,用来写作。有的则会学单词,有的会处理一些杂事。
受此启发,我也开始珍惜起自己的碎片时间。虽然有时还是会玩微博刷朋友圈解解闷,但还是会下意识地提醒自己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现在开始会看看单词,还有此时写下的这篇文章,都是尽可能地利用碎片时间。
篇2
很多人说,阅读,学习。可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刷手机的。
当然,刷手机的同时,不一定是刷朋友圈以及微博和抖音。
可是我们也同时发现一个问题,在嘈杂的碎片化时间里,似乎只有在刷以上这些软件的时候才能做到专注。
如果你是在手机阅读学习,除非你看的是小说,否则稍一点严肃类的,有点需要你沉心学习的必要的时候,真的很容易就被那些杂音所干扰。
就算此时此刻,我在写着文字,可是旁边是不同变化的抖音音乐,以及一些让人无语的笑到低嗓的笑声。
不仅仅要排除心头涌起的烦躁与怒意,还要努力抓回被音乐干扰的注意力。
在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好好改变自己吧。
篇3
关键词:物理时间 心理时间 永恒
一、普鲁斯特的时间观
柏格森在哲学上将物理时间和心里时间区分开来,影响到很多现代主义作家,普鲁斯特就是其中的一位。物理时间是现实生活中单向线性、匀速流动的时间,正如我们所经历的:道路、花园、房屋这样无生命的东西在老化、凋敝,激情在冷却,爱在褪色,人在衰老和死去,时间无情地从所有存在物的身上迈过,再坚固的物质、再强烈的激情都挡不住它匆匆而过的脚步,人生的沧桑感和悲剧感便由此生出。而心理时间则具有不可分割、前后相渗的性质,在人的内心感受中,过去、现在及未来可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曾有的事物、经历过的感情留在了记忆中,与现在的感受渗透在一起,并延伸到未来。也就是说,时间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可以并行不悖。心理时间的自由似乎为个人抗拒外部时间的流逝提供了可能性,它所成就的留存于记忆中的永恒必须具备一个前提,那就是曾有的过往是在内心深处真实地体验过,真心地爱过,用心地珍惜过。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心理时间在记忆中形成的永恒就能替代现实生活中所不可能有的永恒,任何事物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消磨,直至消失。再深刻的爱情也经不起时间和生活的双重磨砺,它在生命中的某一刻华丽上演,又在某一刻颓然落幕,淹没在时间流逝的碎片中,成为一段过往。
二、斯万的爱情
作品中的主人公斯万是上流社会寻欢作乐的花花公子,过着悠闲自在的绅士生活。初遇奥戴特的时候他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她:轮廓太鲜明突出,皮肤太纤细,颧骨太高,脸蛋太瘦长……这张脸上有很多斯万不感兴趣的美,激不起他的任何,甚至还引起他的某种生理的反感。显然,在这里并没有发生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后来事情有了转机,奥黛特执著而又温柔的追求激发了斯万心底潜藏着的某种感情。奥戴特腼腆羞涩的神色,她等待他时的焦急不安,她注视他时的那种胆怯的恳求的眼神……这样的对爱情的企盼让她变得动人起来。同时她还发出了愿意付出生命来寻找真正爱情的誓言,一个动人女子的感人的爱情宣言。斯万第一次去奥戴特家,把烟盒忘了,她给他写了一封信:“您为什么不连您的心也丢在这里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是不会让您收回去的。”斯万被这句话深深感动,以至后来的日子里这句话一直萦绕在他的耳畔。毫无疑问,奥黛特是一个聪明的追求者,她让自己表现得温柔、娇弱、楚楚可怜,常常让自己与一些虽然细微但却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一幅壁画的某个片段、一朵雪白的、一段美妙的凡德伊乐曲……奥戴特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我是一个柔弱的,追求美,向往爱情,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女子。从而激起了斯万作为男人的怜爱之心。强者的价值就是要保护弱者,男人就该给女人庇护,他要保护她、怜惜她,付出自己的全部去爱她。他甚至觉得自己和奥戴特之间是一体的,他不忍心让她一个人面对虚伪冷酷的世界。有了这样的体悟之后也就有了使命感。斯万和过去的生活彻底告别,收心敛性,变得温柔多情、心细如发。正如莫洛亚在他的《从普鲁斯特到萨特》中所提到的那样,男人之所以钟情于某一个女人,是因为通过某些具有魔力的呼唤,这个女人激发起本来就在我们心中存在,但是尚处于零碎状态的千百种柔情的成分,她将这些成分聚集起来,合而为一,去掉了各部分之间的裂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男人之爱就是格外专注的。爱情就这样产生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奥戴特成了斯万夫人。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然而这却只是一个美好的幻境。
爱的激情往往会让坠入爱河的双方自认为走进了彼此内心的最深处,事实上,我们无法完全占有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甚至在感情最热烈的时候也无法完全了解对方的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使得两颗心之间的距离不可消弭。那种理想中的心无间只存在幻想当中。斯万并不真正了解奥黛特,更不了解奥戴特的爱情。奥戴特的爱情是她获取金钱的手段,她表面的高雅、伪装的温柔,掩藏了她的庸俗冷酷。她巧妙的伪装激发了斯万美好的天性,一个上流社会的花花公子弃绝曾经的自我,义无反顾地去追求永恒的真正的爱情。而奥戴特却以自己惊人的市民趣味和的打了这种天性一记耳光。在获取金钱的目的达到后,她很快就公开投入福什维尔伯爵的怀里, 让斯万为之全心付出的爱情成为最大的讽刺。
三、斯万爱情在时间磨砺中的消逝
斯万告别了花花公子的生活,全身心地投入一种真正属于人的感情世界中的时候,却未能真正地体验到两情相契的欢乐。他只是在想象中去证实奥黛特对他的爱。如果说最初是奥黛特的伪装欺骗了他,那么最后却完全是他自己欺骗自己。 斯万没有得到过爱情,只是拥有了一个有关于爱的幻想。斯万在认清了奥黛特之后万念俱灰,爱情幻想完全破灭。他咆哮道:“我浪掷了好几年光阴,甚至恨不得去死,这都是为了把我最伟大的爱情给了一个我并不喜欢,也跟我并不一路的女人!”(378)这一声痛苦的咆哮标志着斯万从对奥黛特和对自己的幻想中醒悟了过来,同时也正式宣告了爱情神话的终结。
斯万曾是一个花花公子,游离于各种女人之间,遇到奥戴特以后,将自己真正的爱情给了她,娶她,意欲成就永恒而伟大的爱情。然而他们的爱情却只是镜花水月的缥缈虚无。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逝,曾有的幻想渐渐破灭,真实被无情地展露出来:奥戴特并不是斯万所认为的高雅温柔、审美趣味高、可以为爱情献出生命的女人,相反,她庸俗、冷酷、放荡。时间最终把斯万爱情的实质磨砺了出来,他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为代价尽力争取、精心呵护的爱情其实是和一个并不相爱的女人共有的一个幻境而已。时间就像一张过滤网一样,会把所有那些虚幻的、不真实的东西过滤出来,沉淀下来的是那些人们不愿意接受的冷酷的真实,以及由此而来的绝望、痛苦。
古典哲学假定有一种不变的信仰犹如精神的雕像形成我们的人格,这座雕像在外部世界的冲击下坚定不动如磐石。爱情也是一种信仰,我们都企盼这样的信仰会是任何冲击下都岿然不动的磐石。但是普鲁斯特却告诉我们:自我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解体,总有一天那个曾经爱过、痛苦过的人什么也不会留下。沉溺在爱情中的自我一旦从爱情痛苦中解脱出来,曾有的爱情就只是一段过往。 所以我们拥有的一切都处于永恒的流逝、销蚀中,当我们最终不得不面对、接受那些冷酷而无望的真实的时候 ,会发现想要执著的永恒遗失在了岁月的过往中。或许当我们还认为自己执著于一个人、一份情,并会天荒地老的时候,时间已经残酷地告诉我们―――我们早已不是最初的我们,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时间每时每刻都在颠覆着我们所有有关永恒的理想。心里时间隧道中所存在的记忆中的永恒,只是对现实世界中无法留驻的时间碎片的无力弥补。
斯万的爱情没有宝黛爱情的揪心的悲;没有思嘉爱情的悬念起伏的误解;没有安娜爱情的宗教和道德窒息。它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爱情一样,既不惊天动地也不需要让生命承受之重,却让我们的精神和心灵因为思念、妒忌、猜疑而受苦。那些曾有的幸福、快乐、痛苦、悲伤最终成为无数个消亡的自我的经历,在时间的长河中消散。斯万的爱情不仅是唯美爱情的终结,也是永恒的爱情理想在时间流逝中的陨落。
参考文献
[1] (法)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M].李恒基,译.南京:译林出
版社,2002:8.
[2] 李晓燕.《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时间艺术[J].长江大学学报,
2013(8).
[3] 克洛德・莫里亚克.普鲁斯特[M].许崇山,等,译.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篇4
从pc到无线,表面上看,客户的关注时间变得更加碎片化,更加缺乏焦点,更加随意性,但是数据又表明,客户的关注时间和PC端截然不同,兴趣点也不同。如果设置准点关注的活动,可以养成客户在手机上的浏览和购物习惯。
一、早市准点活动:每天上午7:00-9:00
今年年初,伊米妮通过无线端两个月流量数据跟踪,发现无线端跟PC端的流量结构明显不同。因为手机随人,手机又始终处在待机状态,客户在无线端出现的第一个特点出现在早上上班前,时间大约有一个小时,他们大多是在地铁、公交上,有相对稳定的时间浏览手机,浏览以后的转化率很高,多为强购物需求的买家。伊米妮针对客户这个特点,设置了早市准点活动:每天上午7:00-9:00。
在这个时间段,更多客户的阅读习惯是浏览新闻、微博、微信等,并没有逛淘宝的习惯。伊米妮的方法是设置秒杀等趣点较高的活动,秒杀的产品主要是样板、孤品、爆款等产品,每天会有10-50个不同款式,保持新鲜感和趣味性。
秒杀活动中最有趣的是拍卖。拍卖会给客户一个底价,大家竞拍,出示的样板包是所有渠道没有发售的,只在无线早市单独发售,非常稀缺,错过时间就不会有了。尽管伊米妮定位中高端女包,但一般会给一个100元的低价,但是最终成交都会比较高,客户的热情度不错。
伊米妮称,早市活动的灵感来源于《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初衷是希望在这个时间段给上班族在途中带来一些乐趣,但现在参与的客户越来越多。这个时间段在PC端的销售业绩是很低的,无线端的早市业绩最初是1000元/小时以下,半年以后上升为3000元/小时以上,甚至有10000元/小时的业绩。
最主要的是,早市已经成为老客户的兴趣活动,并且有很好的口碑传播。伊米妮会在微淘、微信、微博这三个SNS平台对第二天的早市做预告,造成早市宝贝被瞬间秒杀,客户在尖叫中获得乐趣。现在,常常有客户提前询问下一期的宝贝,或者主动在微博上转发早市预告,早市准点活动成为无线端第一个特色常规活动,“上班路上看一眼”成为很多客户的浏览习惯。伊米妮称,这个时间段的业绩产出,原来在PC端上一直很难突破,现在无线端给了补充,并且因为它的趣味性,老顾客带来许多身边人群参与。半年前早市的业绩高峰是在8:40,现在已经提前到8:00。
二、周四准点活动:每周四21:00-24:00
伊米妮的无线端数据显示,每天的21:00-24:00是手机流量的高峰期,这是和PC端流量结构的第二个不同点。伊米妮前期选择周四晚上做准点活动,定位是限时3小时的抢购活动,让顾客养成又一浏览和购物习惯。
伊米妮介绍,周四准点活动主要是做手机专享,在手淘、手猫店铺里面有固定的活动位置,通常是选择店铺销量较少的产品给予一定的让利。该活动是限时促销,每次准备4-8款,让客户养成周四来手机店铺淘折扣产品的习惯。
周四准点活动的市场环境比较好,参与人数会高于早市活动。伊米妮加大对该活动的推广,用三大力量助推,一是投入付费流量(无线钻展、无线直通车),二是SNS平台(微博、微信、微淘)宣传,三是给老顾客发邮件和短信。据介绍,周四准点活动的业绩已经成为PC端和无线端当天单小时最高产出的黄金时间。
三、周末准点活动
线端数据的第三个发现:手机上周末的流量大于工作日流量,手机周末流量可以弥补PC端上假期流量的低点。但是伊米妮也发现,手机周末的流量虽然很高,但转化率很差,所以周末的准点活动主要是提升转化率。
同样还是数据帮了忙。通过每周的无线数据跟PC数据的对比,伊米妮发现周末无线上销售的产品款式偏年轻,客单价偏低。伊米妮的产品布局是:1,选择无线上转化更高的款;2,选择无线上自然流量比较高的款,对其中转化率低的产品以主题性活动稍作让利。
周末准点活动也有区别于早市和周四活动的特点。周末的娱乐性较强,伊米妮会在周末活动中融入各种特色娱乐,比如奖励旅行,抽奖、电影票等。对成交金额最高的,伊米妮会提供顾客当日自助餐卷,或者顾客后期拿收据来报销。
为什么增加周末活动?伊米妮解释,PC端进入周末业绩下滑比较严重,节假日的产出会比较低,周末一直是PC端的痛点,这和客户外出休假远离电脑有关,所以集中在无线端发力,可以形成和PC的差异化营销。
三大准点活动总结
那么,伊米妮是如何与手机端这批最积极的客户沟通的?是怎么听取他们的反映的?伊米妮回复说,我们会即时收集这些时间段上顾客的问题和建议,也会不定期在QQ群、微信群、微博上做活动,在微淘上也会整理买家的评论。
篇5
那是一个教师节,刚带完一届毕业班的我正给学生布置作业,突然教室门口闪出一个身影,是丹!那个总在及格线边缘徘徊,特别健忘的男孩,长高了,憨憨地笑着望着我。“呵呵,老师,我来看看您!”心头一热,一股暖流涌进心田,记住师爱的,不是令我骄傲的霞、宇等优秀生,而是每天都被留下开小灶的他!那一瞬间,品尝到一种叫幸福的滋味!
立秋那天,收到一条养生的短信,七夕——中国的情人节,又收到一条暧昧的短信,同样是那个陌生的号码,心中直犯嘀咕,谁呀?开学了,翻开家校联系册,猛然醒悟,是琳!学校中知名的人物,缺失良好家庭教育,聪明但痞子气十足,用爷爷的手机给我转发短信呢!在一次课间,我装作不经意地问起这件事,她的眼里掠过一丝不自然,矢口否认。呵呵,和我装傻呢!其实我心里高兴呢,因为她的骚扰中有一份关心。
还是琳,因为她不讲卫生,常把手指放进口中吮吸,其他孩子都不愿和她同桌,我只好让她一人坐最前排。有时为图自己批改作业方便,就对她说:“隔壁是我的座位哦!”没想到她真用心记住了,那天我一手提包,一手抱着一叠作业进教室,见讲台上堆满了还没发下的新书本。正着急着,琳的声音高叫起:“曹老师,你的座位!”说着,啪啦啦地把散落在桌上的笔、本子往自己桌面拨,为我腾出大半张桌子。呵呵,孩子,是不是我的不嫌弃,感动了你?其实,是你善良的本性,打动了我,让一个教师再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
为人师者,且行且收获,一路捡拾幸福的碎片,心暖暖的……
篇6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碎片化服务;企业架构
中图分类号:G647,G20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9-0011-03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开始起步,初期的发展模式主要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等领域,发展动力来源于IT技术厂商,属技术驱动型。随着信息化效益的初步显现,尤其是近10年来,组织的信息化意识逐步增强,信息化逐步向业务驱动转化,各高校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信息系统开始全面支撑学校业务,但是在总体业务架构与数据架构上尚处于无序状态,数据和流程问题依然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两大核心难题,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对业务变化的快速支撑成为矛盾的焦点。
目前,不少高校在信息化的业务架构和数据应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2]如2011年清华大学基于企业架构理论,提出由业务架构、信息系统架构和技术架构三部分组成的高校信息化的大学架构理论;[1]复旦大学于2012年就以共享库的数据集成为基础,对数据根据使用目的建立主题,通过业务的集中和整合,对校园信息化新一轮发展中的一站式服务进行了规划和设计。[2]本研究借鉴各高校的探索经验,围绕碎片化服务的核心思路,在企业架构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新一代高校信息化架构模式并进行了应用实践,以有效解决当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和流程两大难题。
一、高校信息化现状
近10年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基于信息管理系统(MIS)模式进行了一至两轮的数字校园建设,出现问题如下:①师生不愿意用。由于系统是以管理者的视角进行的设计,普通用户与管理者使用同一套系统,使用起来很困难,而很多师生迫切需要的常用服务却很少有系统支撑。②业务部门不满意。业务需求的多变是一种常态,但功能变更响应不及时,同时由于系统庞大、功能繁多,学习使用系统耗时耗力;③校领导对信息化无感知。信息中心无法给出信息化高投入所带来的管理效率提升、服务师生乃至决策支持方面的实证。④信息中心压力大。管理效率的提升源自业务部门的流程变革,跨部门的服务应用来自于业务部间的流程整合,管理决策数据的积累来自于业务系统的使用,这些对大多数学校的信息中心来说似乎也无能为力,而信息中心却承担着各类业务系统安全运维与保障的压力,系统建得越多,信息中心的压力越大,根本无暇顾及普通师生普遍关注的个性化服务应用建设。
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诸多问题,已有专家学者关注到。[2,3]如清华大学的蒋东兴指出,学校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庞大复杂,已经给建设运行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没有一家IT公司能够提出一个高校数字校园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圆满地实施,很多高校信息化建设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笔者认为,MIS系统的建设使学校业务部门和信息化管理部门在业务与管理创新方面的合作日趋紧密,IT与业务的一致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数据共享、系统集成、重复投资、系统利用率、IT快速响应业务需求等方面仍存在较多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的信息化缺乏总体设计,因此,需要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方法与理论的探索和实践。
二、基于碎片化服务的高校信息化架构思路
由于当前高校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从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实践来看,从学校整体业务出发全面梳理学校各类业务应用,建立统一规范的业务模型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可行。笔者在近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碎片化服务”的建设思路,并以此为核心,在顶层设计上以企业架构为指导提出了高校信息化架构的实施框架。
1.碎片化服务
碎片化服务是针对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的全新的建设方法和建设思路,百度百科中对“碎片化(Fragmentation)”的解释是: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我们将学校信息化服务中最小颗粒度的业务应用称之为“碎片化服务”,这种碎片化服务以解决一个问题(做一件事)为边界,其基本要求为能够完整形成业务应用的逻辑闭环。碎片化服务之间在数据层面互相支撑,在业务逻辑上呈松耦合关系,既相互独立又可进一步整合完成更复杂的业务。
碎片化服务是校园信息化服务的最小服务单元(轻量级应用),是有效解决当前信息化建设难点(数据、流程)、提升用户体验、构建开放的校园信息化建设生态的重要手段。由于业务应用的颗粒度较小,流程、角色、权限变得清晰,在实现服务应用的定点定时定人推送方面变得容易,可以真正做到个性化的服务推送,而较小的业务应用的业务表单数据字段总量必然不大,对逐步理清数据源头、规范校内业务数据标准、保持数据一致性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建设方法。由于业务应用的碎片化,每个业务需求都可以独立进行设计开发,因此建设周期和建设难度大大降低,但是每个服务应用的开发与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2.企业架构
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 , 简称EA)借助信息技术, 用工业化、标准化和工程化的思路来研究如何将业务需求映射到IT 系统, 能在对业务战略和流程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顶层设计,形成灵活稳健的IT结构,[4]EA从各个层面反映业务、服务、技术和产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辅以其管控和演进的规则,因而近年来被多个领域的研究者所关注。目前,国际上主要的EA框架与方法论包括开放组架构框架(TOGAF)、美国联邦体系架构(FEA)和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oDAF),TOGAF是目前认知度与接受度最高的架构框架。2011年,在国家社科基金支持下,相关研究机构推出了中国本土化的EA框架,即信息化体系架构框架(IEAF)。
企业架构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业务架构,二是IT架构。业务架构是把企业的业务战略转化为日常运作的渠道,由业务战略决定,包括业务的运营模式、流程体系、组织结构、地域分布等内容;IT架构是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蓝图,包括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三部分。对比其他主要关注于实现的规程,企业架构领域原则上的关注点是企业范围内的业务需求的识别、规范及优先级划分。企业架构如同战略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执行业务战略规划及IT战略规划,是承接企业业务战略与IT战略之间的桥梁与标准接口,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核心。
3.碎片化服务架构
如图1所示,在高校信息化架构实施框架的顶层设计上,借鉴了企业架构的业务流程、应用、信息及基础设施四大框架的构建方法并落地实施。在业务架构上,采用“碎片化服务”的信息化应用建设方式;在应用架构上,建立了与“碎片化服务”业务架构相匹配的高校信息化开放平台;在信息架构上,结合国家及各学校的信息标准模型重新建设信息标准以及综合服务数据库,并以应用服务的建设为牵引不断进行更新迭代;在技术架构上,则以“私有云+公有云”的混合模式进行建设。
三、实证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南京农业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初期也是基于MIS系统模式进行的建设。2014年,面对信息化发展瓶颈,开始寻求突破,在企业架构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建设了基于碎片化服务的新一代高校信息化应用开放平台架构。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对应用架构(开放平台)的关键技术做简单介绍。
1.信息应用开放平台的架构
如图2所示,信息应用开放平台为碎片化服务提供了接入与运行的基础环境,由应用管理中心、流程中心、服务总线、公共组件、数据(标准)库五大核心功能中心组成,与信息安全、运维及运营体系共同形成校园信息应用的开放环境,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多方参与提供了可能。
(1)应用服务层
应用,即碎片化服务,位于开放平台架构的最上层,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需要在校内进行安装部署的(存放于校内私有云,包括校内师生自主开发及委托第三方企业开发的各类应用),另一类是校外开放的各种互联网应用(运行于校外公有云),这些校内外应用共同形成了学校信息化应用的资源池向学校提供信息化服务。
(2)应用管理中心
由应用接入、应用管理、应用展现组成,应用接入主要负责各类应用接入校园的方式方法管理,如本地化部署方案、数据接口的提供、身份认证及安全管理等;应用管理则重在应用接入学校后的基本属性的配置,如业务域分配、应用管理员分配、开放及推荐策略、权限及用户组的配置、流程及任务中心的连接、展现方式的设置等;应用展现是指此类应用内的用户使用何种终端(手机端/PC)的页面展现形式。
(3)基于服务的柔性流程编排
也称为流程中心、任务中心,很多业务应用内的流程是动态的,需要流程具有柔性,即允许流程实例所依赖的流程定义中的部分流程片段为抽象的,并随着流程实例的执行,逐步实例化这部分抽象的内容。在流程实例运行过程中,可以动态地对流程实例所依赖的流程定义进行修改,包括增添、删除、修改流程中的活动节点或更改业务逻辑,重新验证发生变化的流程定义的正确性、合法性等。动态流程柔性编排相对灵活,具有足够的弹性和良好的扩展性,能很好地满足上层接入应用的二次开发,快速适应学校个性化需求。
(4)校园服务总线(ESB)
是向应用管理平台提供各类服务能力的核心组件,主要负责各类API接口的定义、服务治理(服务的注册、启停、集成与管理)等,通过服务集成工具和服务标准管理工具为底层各类服务的接入提供接口定义、格式转换及版本管理等能力。
(5)公共应用组件及数据库支撑
如IDS、支付、打印、统一通讯、消息、数据标准及数据库等,这些公共服务组件以标准接口(如API)形式在校园服务总线上注册并被服务总线所管理,通过总线对外暴露各类能力接口供最上层应用(碎片化服务)所调用或复用。
安全及运维、运营体系位于架构的左侧,是开放平台正常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在此不再赘述。
2.实际应用及成效
2014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开始了基于碎片化服务的高校信息化架构的建设实践。首先基于碎片化服务的理论,探索总结出服务分析的七步方法论,以此指导完成了82个高校信息应用服务的需求调研分析报告和方案设计,目前已完成新生报到、学生心理测评、师生查询、教师个人数据中心等63个服务应用的开发并已上线试运行,其中本校师生自主开发的师生课表查询、体检报告等应用服务7个,委托第三方企业开发的业务应用57个。(见图3)应用管理中心配置业务域11个,用户群组66类。应用效果显示,架构的开放性让高校信息化的“人人参与、多方参与、共同建设”成为可能,其研究与实践成果已经被合作企业所采纳并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实施,深得各高校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蒋东兴,袁徐磊,刘启新,袁芳,付小龙.大学信息化架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5):7-11.
[2]赵泽宇,张凯,宓.高校一站式信息化服务[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2(3):52-59.
篇7
(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西安710018)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西安地铁三号线通化门~胡家庙~石家街盾构区间预制管片施工工法、管片检验、管片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希望能够为盾构混凝土管片生产质量提高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 盾构管片;早强塑性混凝土;插入式振捣;脱模剂;钢筋骨架;养护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7-0235-04
作者简介:王住刚(1985-),男,陕西乾县人,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公路、铁路、地铁。
0 引言
地铁盾构隧道已被广泛采用,作为盾构隧道最主要部分的钢筋混凝土管片不仅要承载隧道外侧的土压、水压,保持隧道净空,防止渗漏,同时还要在盾构施工过程中承受施工荷载,这对管片的尺寸精度、外观、结构性能和耐久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管片的施工工法、检验及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工程概况
西安地铁三号线通化门~胡家庙~石家街区间隧道盾构管片共计1982环,外径6米,内径5.4米,环宽1.5米,厚度0.3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防渗等级为P10。管片厂占地约120亩,厂内设置钢筋加工区、混凝土浇筑区、CMA认证试验室、室外养护池、管片堆放区、管片检测及试验等设施设备。车间投入12套高精度模具,保质保量完成盾构管片预制。
2 预制管片施工工法
2.1 预制管片施工工艺流程 预制管片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2 原材料选择
2.2.1 水泥:宜采用非碱活性骨料;当采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碱含量的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强度不低于4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符合GB175的规定,具备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称重单,并应复检合格。不得采用受潮和过期水泥,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和不同等级的水泥不得混用。
2.2.2 钢筋:管片钢筋采用HPB300和HRB400E。所有钢筋必须符合GB1499、GB13013、GB/T701的规定,具备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称重单,并应复检合格。
2.2.3 砂:宜采用级配良好的II区中砂,细度模数2.3~3.0,含泥量不大于2%,非碱活性,每批进厂后应取样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2.4 碎石:宜采用最大粒径25mm的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不大于2%,非碱活性,每批进厂后应取样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2.5 水: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JGJ63的规定。
2.2.6 外加剂:应有质量证明及使用说明书,并应符合GB8076、GB50119等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加剂进场后,经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使用业主控制厂家之外的钢筋。
2.2.7 粉煤灰:所用粉煤灰应符合GB/T1596规定的Ⅰ级或II级粉煤灰,烧失量不大于5%。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2.8 吊装孔预埋件、螺栓孔预埋件:材质、规格尺寸、形状、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3 钢模板选型与安装检测
2.3.1 钢模板选型 钢模的振捣形式可分为三种类型:人工插入式振捣、附着式整体振捣、振动台自动化生产线;钢模板选型对比具体见表1。由表1所示,第二套及第三套方案中影响模具的寿命且易变形,从而有可能影响成品尺寸精度,经多方面考虑决定选用人工插入式振捣,通过早强塑性混凝土和蒸汽养护可解决生产效率低问题。
2.3.2 安装检测
①钢筋混凝土管片精度是以钢模加工合拢振捣后的精度作保证的,因此钢模在正式投入管片制作前必须经过四阶段检验。即加工装配精度检测、运输到厂钢模定位后的精度复测、试生产后的钢模精度同实物精度对比检测及管片三环水平拼装精度的综合检测。各项检测指标均在标准的允许公差内,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投入正常生产。
②对管片脱模和起吊后的钢模,必须在不损伤钢模主体的前提下进行彻底清理。确保钢模内表面和拼接缝不留有残浆和微小颗粒,以保证钢模合拢的精度,模具每月定期进行保养。
③脱模剂应用专门工具均匀抹刷在钢模与混凝土的所有接触面上。涂刷后应有专人检查,不得留有影响管片质量的隐患,确保脱模剂涂刷质量。
④钢模定期检查:每套模具每生产100环管片,应再次进行系统检验,超标必须上报和及时修正,复检达标后方可继续进行管片制作。模具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2。
2.4 管片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
2.4.1 钢筋断料和弯曲成型 ①进入断料和弯曲成型阶段的钢筋必须是标识可用状态的钢筋。所有原材料经试验室取样试验合格,监理见证后,方能使用。②断料、弯曲成型之前必须要有经过详细翻样确认的尺寸、形状明细表,并准备好准确的样棒和校核基模,以保证在断料、弯曲成型过程中快速检测。③切断和弯曲工序的操作和公差控制应遵从规范和标准中有关的规定。切断和弯曲成型后的钢筋制件应分类存放在支架上,并标识状态。
2.4.2 钢筋骨架组装 ①根据管片钢筋骨架制作的精度特殊性,要求各单体部件制作成型精度必须满足组装精度要求。为此根据各单体部件和组装工艺的精度,专门加工相应的制作靠模,来达到各自的精度要求和组装的精度要求。②各单体部件和组装工序中的钢筋连接均采用低温焊接工艺(即CO2低温保护焊)。③按照设计和规定的要求对组装完成的钢筋骨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外观、焊接和精度(公差)三个方面,检查合格后可挂牌标识进入成品堆放区待用。
2.4.3 钢筋骨架入模 ①钢筋骨架的隔离器采用专用塑料支架。选用标准:应符合厚度、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方可使用。②钢筋骨架入模条件:经检验合格认可的骨架,形状同钢模相符合,钢筋骨架尺寸符合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钢筋骨架入模位置应该保持正确,骨架任何部分不得同钢模、模芯等相接触,并应该有规定的间隙。入模工序全部完成后,将塑料套管套在弯芯棒上,经质检员检查认可,方能进行混凝土浇筑工序。钢筋骨架制作、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3。
2.5 混凝土浇筑成型
2.5.1 混凝土拌合与运输 ①管片混凝土由搅拌系统供应。搅拌上料系统和搅拌系统及试验室等辅助设施均应经工程师确认能满足本标段管片制作的要求。②管片混凝土搅拌配合比经模拟对比试验后,由工程师指定的配合比作为管片混凝土的基本配合比。每天混凝土开拌前根据气候、气温和骨料的含水量变化,出具当日搅拌的混凝土配合比。③根据当日混凝土配比单,调整好称量、计量系统。称量计量系统应定期校核,把称量计量公差控制在允许公差之内,以保证上料计量系统始终在受控状态下工作。④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现场测试的混凝土坍落度公差满足设计要求。搅拌时间不得小于90秒,塌落度不宜大于70mm。⑤混凝土试块留置每次浇捣不少于3组。其中一组进标养室标养,作28天标样强度试验;一组作为管片同条件养护,作同条件出水强度试验;一组用于管片脱模起吊时的抗压强度。⑥混凝土倒入专用1m3储料斗内,由汽车运输到管片预制车间内,经龙门吊垂直提升运到浇注位置,下料入模。
2.5.2 混凝土布料、振捣和成型 ①开始阶段混凝土用储料斗由两边向钢模内均匀进行布料。当盖板封上后,混凝土从钢模中间下料。下料速度应同振捣效果相匹配,尤其是在每块钢模即将布满时,更要控制布料速度,防止混凝土溢出钢模外。②振捣是管片成型质量的关键工序。振动时间、混凝土坍落度、布料速度和振动器的效率等是构成振捣效果的四大要素。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振捣,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则进行振捣,沿管片边宽度1.5m方向应不少于5点采用梅花型布点均匀布置,间距20cm左右。沿管片弧长方向布棒间距不得大于30cm。浇捣密实后盖上盖板拧紧螺栓。③混凝土管片成型后为保证管片外观和表面质量,成型后的管片外弧面混凝土收水应根据气温间隔一定时间后进行。管片外弧收水工序应由熟练的抹面工实施操作。拆卸面板进行收水的时间应随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情况而决定,混凝土管片外弧面混凝土的收水,应根据当时天气温度条件,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间隔时间应控制在外弧面混凝土达到初凝,一般以掀开中间的薄型布用手按微平凹痕为准。
光面程序应分三步进行即:粗光面:刮平去掉多余混凝土或填补所凹陷处,并进行粗抹;中光面:待混凝土收水后使用大尺进行光面;精光面:使用钢抹子精工抹平,力求使表面光滑平整。
2.6 蒸汽养护、脱模、养护
2.6.1 蒸汽养护 采用蒸汽养护可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①在浇捣结束及收水完成后,静养不少于1小时开始蒸养。②升温速度每小时不得超过15℃/h,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10℃/h。恒温温度不宜超过60℃,管片应在室内静养区进行降温。③整个蒸养过程中,蒸养值班人员加强责任心,如实记录各个温度测点的温度变化,确保各蒸养罩内的温度的统一性,使管片均匀升温或降温。
2.6.2 脱模 采用真空吸盘作业时的强度应不低于30%,采用专用吊具作业时的强度应不低于40%。脱模要平稳起吊,起吊时吊具必须垂直,脱模后的管片经行车调运时应匀速行驶,严禁猛吊猛落,超速行驶。管片脱模后吊运静养区进行降温,温度与环境温差不大于20℃即可进行水养。
2.6.3 养护 养护分为14d水养和14d自然养护。
14d水养:管片入池前对产品温度及水温进行检测,温差不大于20℃即可进行入池作业,避免发生温度裂缝。
14d自然养护:完成14d水养护的管片吊至管片存放场进行周期为14d的自然养护,提高混凝土后期强度,28天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方可运往盾构施工现场。
3 管片检验
管片检验主要分为:水平拼装、检漏试验、抗弯性能试验、抗拔性能试验、出厂检验等。
3.1 水平拼装 预制混凝土盾构管片生产正式开始之前,进行三环试拼装,在安装三环试拼装前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三环试拼装前的28d强度、单片尺寸外观、检验设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三环试拼装,拼接方式采用错缝拼装,具体检测方法见表4。
3.2 检漏试验 管片龄期达到28天可以做检漏试验,管片正式生产后,每50环抽查一次,如果连续三次检验合格,每100环抽检一次,如果连续三次检验合格,每200环抽检一次。如出现一次不达标,则恢复每50环抽查一块管片的最初检测频率,再按上述要求进行抽检。
管片检漏过程分别加压至0.2MPa、0.4MPa、0.6MPa、0.8MPa、1.1MPa检查管片是否有渗漏点;如果无渗漏,保持恒压1.1MPa,恒压2小时,同时仔细检查管片渗漏情况,侧面渗水高度不超过管片厚度的1/5,应判定该检验批管片检漏性能合格,并做好记录。
3.3 抗弯性能试验 在管片生产期间进行每1000环进行一次管片的抗弯试验,管片整体抗弯试验是对管片进行的承载能力破坏性试验,以检测其在规定的试验方法下的最大承载力,从而验证管片的实际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试验结果必须符合:开裂荷载(裂纹为0.1mm时)大于176kN;破坏荷载(裂纹为0.2mm时)大于232kN。
3.4 抗拔性能试验 在管片生产期间进行每1000环进行一次管片抗拔性能试验,注浆孔抗拔试验是对管片中心注浆孔进行破坏性拉拔试验,以检测其在外力作用下承受的最大抗拔力,从而验证管片施工时的安全性;加载至设计抗拔出力值,持续2min,观察注浆孔周边是否发生开裂破坏等现象;承载力荷载检验值必须大于280kN。
3.5 出厂检验 每块管片必须经过严格质量检验,必须逐块填写好检验表,检验合格后的管片应在统一部位盖上合格章以及检验人员代号,合格的管片才能运出,管片运到工地后,须经盾构施工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认为管片出厂。管片出厂检验内容:生产龄期达到28天,管片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才能出厂;管片无缺角掉边,无麻面露筋,表面密实、光洁、平整;管片预埋件完好,位置正确;管片型号和生产日期的标志醒目、无误;管片检验应符合相应标准。
4 管片质量控制措施
4.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要求,建立健全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以便对管片生产质量进行控制和改进;对人员开展质量培训教育,实现全员全过程质量控制,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严格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实行规范化质量管理;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质量控制管理,持续改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4.2 制定管片生产质量控制标准 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并结合自身质量控制要求从严制订本项目的管片生产质量控制标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保证管片生产质量。
4.3 加强管片生产过程关键工序控制 严格遵守材料进厂检验制度,抓好钢模板选型与安装检测、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注成型、养护和管片检验等关键工序。只有对管片的生产实施全过程的控制,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管片的质量,从而为盾构隧道的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4.4 提高管片合格率的有效措施
4.4.1 管片在起吊过程中最容易发生螺栓孔烂边、构件边角磕碰等问题;从构件生产至出池工序看,构件脱模、入静养区、入池、出池工序来看,螺栓孔烂边率约达到42%,由于多次起吊过程中对管片螺栓孔上部造成挤压破坏。从构件入堆场至盾构安装工序看,构件吊入指定区域、翻环、装车、盾构施工现场卸车、堆放、安装工序中,螺栓孔烂边率达到55%、构件边角磕碰率达到20%。老式吊具起吊不垂直,难以保证平衡,对此我们在吊具上加设扁担控制平衡,在螺杆上面端部向内3cm处焊接高4mm宽2cm的环形受力面,受力点偏移,使外部不受任何力量,且受力点位置有钢筋笼的约束以及受力由点转面,增大受力范围,行成专用吊具,见图2。
4.4.2 改造后的吊具有效减少了螺栓孔烂边率和构件边角磕碰率,大大提高了管片的成品率,同时也提高了管片调运效率,专用吊具试验结果见表5。
5 结束语
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是地铁盾构法施工中的重要预制构件,其生产工艺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管片的质量,进而影响盾构隧道的质量。通过对管片预制施工中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实施严格的控制,为管片预制技术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2]GB50446-2008,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S].
篇8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浦南高速公路葫芦丘隧道出口富水、偏压、软弱围岩地段施工实践,详细阐述了对富水、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行连续的监控量测和动态设计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的有效手段。
一、概述
富水、偏压、软弱围岩地段隧道处于千变万化的岩体中,所受外力不明确,至今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对外荷体系的分布和量值仍处于研究阶段,这决定了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是建立在若干假定条件下进行的,是预设计。通过将现场量测获得的有关数据经过数理和力学分析,来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及工作状态,从而选择和修正支护参数实现隧道动态设计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的根本。本文结合参与浦南高速公路葫芦丘隧道工程实践的过程,对富水、偏压、软弱围岩地段隧道动态设计作一些探讨。
浦南高速公路葫芦丘隧道位于南平东北约10Km处,隧道里程YK228+458.O}YK231+547.0,全长3084米。工程沿线地貌属闽北低山丘陵地形,基本类型为低山丘陵地貌、冲洪积沟谷,海拔最高458.0m,最低85.6m。地形起伏相对较大,沿线丘顶浑圆、条带状,斜坡坡度较缓。该隧道围岩级别为m.W,V级,主要以N,V围岩为主。隧道进、出口段围岩较差、上部覆盖层薄,地质为残坡积土层及强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地下水丰富,围岩自稳性差.易发生坍塌且有偏压现象。
二、施工监测设计及方法
1滥测项目
根据项目合同要求,葫芦丘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为: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地表沉陷。
(1)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观测地质和支护情况,看岩石是否松动、喷层是否开裂、锚杆是否松动等,并做好观察记录。
(2)拱顶沉降。每10-SO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并与地表沉降监测断面重合。每一个监测断面在隧道拱顶设置一个监测点,左线共149个量测断面,149个监测点;右线共124个量测断面,124个监测点。
(3)周边收敛。量测断面布置同拱顶沉降量测,并与拱顶量测断面重合。每一个量测断面布置2对测线,分别布置在设计路面标高以上1.7m和3.2m处,左线共149个量测断面,5%个收敛埋设点;右线共124个量测断面,4%个收敛埋设点。
(4)地表沉降。地表下沉监测点布置根据隧道埋深和距隧道中线间距而定,用水准仪测量,一般从工作面前方2B(B为隧道宽度)处开始测量,若最大下沉量超过规定,马上发出预警并采取措施。测量基点应布置在施工沉降影响之外,不应少于两个且进行联测,通视良好的地方。每5-SO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每断面至少7个测点。左右线共设24个断面。
2.监控量测频率
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川042-94)的要求设计量测频率,结合本隧道的特点,监控量测频率将根据施工情况、变形速率等现场情况予以调整(见下表)。
3.数据采集整理与收敛判断
根据上述制定的频率采集各类监测数据,及时绘制各类数据的时态曲线和空间曲线,分析各种曲线所包含的意义,从中获取围岩稳定情况,确定开挖进度和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间,并不断调整支护参数、优化设计,保证施工安全。
判断隧道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的条件为:①隧道周边位移速度明显下降;②水平收敛(拱脚边墙中部)速度(0.2mm/d;③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率)0.lmm/d;④施作二次衬砌前的位移值已达总位移的90%以上;⑤初期支护表面裂缝不再继续发展。
三、量测数据的应用及动态设计
隧道进洞时恰逢雨季,渗水严重。右洞上台阶掘进施工至YK231+470,监控组在所埋设监控断面YK231+500处测得收敛值增大,且有继续发展扩大趋势。2006年3月24日,YK231+500处围岩变化出现异常情况;25日,在隧道右洞观察发现,在右侧壁YK231 +503.S,YK231 +502.1,YK231 +499,左侧壁YK231+504.54,YK231+503.97出现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围岩支护仍多处出现裂缝,其中最为突出的裂缝在YK231+474处最大,为15mm。根据监控量测人员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设计进行如下修改:停止上台阶掘进,在YK231+485-YK231+470段先采用U型钢进行横向支撑加固并用。25的钢筋(间距lm)纵向连接形成整体,在上半断面形成闭合并增加U型钢拱架的刚度,防止因侧压力过大导致初支U型钢变形而遭到破坏,增强初支抵抗变形的能力;然后在每棍钢拱架的拱脚处打人两根X48的钢管(Ir4m),向下与水平呈300.-45。夹角,注浆作锁脚锚杆,并与原有钢拱架焊接牢固,以加强原有钢拱架的受力,尤其加强仰拱闭合施工时上部初支的受力,阻止上部初支变形的进一步变化;待加固处理结束后,立即转人对下台阶及仰拱的施工直至距已开挖掌子面约5-10米处,采取的方法是在左右两侧落底,在时间上先后错开进行,每次落底不超过3棍拱架;在两侧落底完成后,开挖施做仰拱初支,形成初支闭合环,并及时进行仰拱和回填的施工,进一步增强初支的稳定;在以上加固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完成落底,形成闭合环。待仰拱闭合后进行环向小导管注浆加固,小导管采用X48的钢管,长L=4m,间距lm,压注水泥净浆,水灰比0.5 ;1,注浆压力0.5-1.OMpa,达到注浆压力并持续巧分钟后停止注浆;第一批小导管间隔打人、注浆,然后按间距lm补打剩余小导管注浆。
按上述处理后继续对所监控断面进行量测,结果表明:至5月3日左右,洞至开挖掌子面段围岩变形已基本趋于稳定,收敛及下沉缓慢下来。说明措施及时、加固方案得当,变形得到有效的控制。
篇9
【关键词】 盾构;隧道;管片;目标;要点;监控
【中图分类号】 TU716【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2-079-02
南京地铁某标段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该标段明挖岔线段—车站盾构区间右线全长868.81m(右K43+371.723~右K44+240.533),需求管片724环,区间左线全长865.55m(左K43+371.723~左K44+240.245),需求管片721环;入段线下穿河流区段全长346.28m(入K0+103.723~入K0+450.00),需求管片289环。需求总量为1734环。根据总体施工施工计划安排,先施工盾构区间右线,再施工盾构区间左线,最后施工入段线盾构段,计划工期为9个月。
1技术标准
隧道衬砌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强度等级C50,抗渗等级P10,管片内径为5500mm,宽度为1.2m,厚度为350mm。每环管片由3个标准块、2个邻接块及1个封顶块组成。管片接触面纵缝设凸凹榫,环缝不设凸凹榫。管片采用错缝拼装,管片连接采用弯螺栓连接,连接螺栓强度等级为5.8级。管片类型分标准直线环、左转弯环及右转弯环3种。左、右转弯环为双面楔形环,楔形量为37.2mm。
管片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隧道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为确保预制管片的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熟悉和掌握管片制作的监理控制要点,有效地对管片质量进行监控,确保管片质量,达到施工现场盾构掘进拼装使用条件。
2控制要点
2.1一般控制要点。①管片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厂家制造;②管片生产厂家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③管片生产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
2.2准备工作控制要点。①生产线布置应符合工艺要求;②模具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质量验收;③混凝土搅拌、运输、振捣、养护等设备完成安装调式和安全检查后,应进行验收;各种计量器具、设备应通过检定;④原材料应经检验合格,混凝土应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其性能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⑤对操作人员应进行技术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特殊工作应持证上岗。
2.3原材料控制要点。①具备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并应复检合格;②宜采用非碱活性骨料;当采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碱含量的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③预埋件规格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4管片钢模具质量控制要点。
2.4.1模具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良好的密封性能,并应满足管片的尺寸和形状要求。
2.4.2模具应便于安装和拆卸。
2.4.3模具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模具制造应编制完善的技术文件;②模具材料应符合质量要求,选用焊条的材质应与被焊物得材质相适应;③模具各组成部件加工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④模具安装后应进行初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可试生产;在试生产的管片中,应随机抽取3环进行水平拼装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验收。
2.4.4合模、开模与出模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合模前应清理模具各部位,脱模剂涂刷应薄而均匀,无积聚、流淌现象;②应按模具使用说明出规定的顺序合模和开模,并应对模具进行检查;③螺栓孔预埋件、中心吊装孔预埋件以及其他预埋件和模具接触面应密封良好,钢筋骨架和预埋件严禁接触脱模剂;④管片出模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强度应根据管片尺寸、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起吊方式和存放形式等因素综合确定;⑤开模和出模时应注意保护模具。
2.4.5每片模具每生产100片管片,必须进行系统检验,每生产200环后应进行三环管片水平拼装,落实一次模具检验要求。
2.4.6在预制混凝土管片正式生产之前,应制作三环完整的预制混凝土管片,包括螺栓、螺母和其他附件,审查合格后才可以进行正式生产。
2.4.7在示范衬砌中,应包含一环楔形管片和一环带有密封件的管片。
2.4.8如果示范衬砌没有得到批准,则须修整钢模板,并重新浇筑混凝土管片,拼装新示范衬砌,直到合格为止。
2.5钢筋笼质量控制要点。
2.5.1钢筋进场时,应按批(≤60t)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2.5.2钢筋和骨架制作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①钢筋的品种、级别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②钢筋骨架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在符合要求的胎具上制作;③钢筋骨架应进行试生产,检验合格后方可批量制作。
2.5.3钢筋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应按钢筋料表进行切断或弯曲;②弧形钢筋加工时应防止平面翘曲,成型后表面不得有裂纹,并应验证成型尺寸;③钢筋调直和主筋的弯钩、弯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④箍筋除焊接封闭外,末端应作弯钩,弯钩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首先,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其次,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135°,且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
2.5.4钢筋骨架成型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骨架连接时,应按料表核对钢筋级别、规格、长度、根数及胎具型号;②采用焊接连接时,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及焊机性能进行试焊,并确定焊接参数后,方可批量施焊;焊接骨架的焊点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应采用对称跳点焊接;③焊接前应对焊接处进行检查,不应有水锈、油渍,焊接后不应有焊接缺陷;④骨架入模后,各部位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
2.5.5钢筋及骨架制作与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验收项目主要包括下列内容:首先,纵向主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其次,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最后,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②钢筋加工、骨架制作、安装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
2.6混凝土质量、浇筑、振捣和养护控制要点。
2.6.1混凝土原材料水泥、掺用矿物掺合料、粗细骨料、外加剂、水等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2.6.2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6.3混凝土塌落度不宜大于70mm,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6.4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根据生产条件选择适当的振捣方式,振捣应密实,不得漏振或过振;浇筑混凝土时不得扰动预埋件;管片浇筑成型后,在初凝前应再次进行压面;
2.6.5在管片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施工图进行审查:每种类型的管片的所有尺寸;钢筋、预埋螺栓大样图;混凝土浇筑、养护和管片运输及堆存的详细施工进度计划;
2.6.6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模具的连接和紧密性,以保证管片精度和防止漏浆;
2.6.7模具表面应在浇筑混凝土前彻底清洁;
2.6.8若使用振动棒,则不得直接接触模具;
2.6.9混凝土浇筑完毕应按施工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蒸养措施,脱模时管片温度与环境温度差不得超过20℃;
2.6.10降温后的管片应按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水养不得少于7d;
2.6.11混凝土冬期施工宜采用低温蒸养,管片脱模后可涂刷养护剂;
2.6.12养护方法符合规范。养护的效果应用从浇筑的混凝土中取得的试块进行检验,并用同样的方法掩护。具体办法是:在养护期间,每隔24h取出一对试件,并立即进行试验以获得正确的养护时间和抗压强度关系。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养护,在管片脱模之后应首先进行至少7d的水浸养护;
2.6.13应通过计算确定拆模时间,原则上应使混凝土的拆模强度达到搬运和堆放所需要的应力;
2.6.14混凝土管片达到设计要求且至少28d龄期后才能运输到工地投入使用;
2.6.15管片在场内应小心搬运及堆放,使因此引发的内应力不超过混凝土抗压强度的1/3,为此承包商应提交必要的计算结果和相应龄期混凝土试块的抗压试验结果;
2.6.16承包商应有管片运输和现场堆放的质量保证措施,内容包括:管片的吊装方式;管片在平板车上的堆放方式;管片吊卸方式;管片在施工现场的堆放形式;管片吊入隧道的方式;管片在隧道内的运输方式。
2.7管片成品控制要点。
2.7.1应在内弧面角部进行标识,标示内容应包括:管片型号、管片编号、模具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
2.7.2管片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结构性能检验,检验结构应符合设计要求;管片强度和抗渗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吊装预埋件首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抗拉拔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管片不应存在露筋、孔洞、疏松、夹渣、有害裂缝、缺棱掉角、飞边等缺陷,麻面面积不得大于管片面积的5%;
2.7.3每生产200环管片后应进行水平拼装检验1次,其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
2.7.4对于管片的质量缺陷,承包商应提交修补方案给监理工程师审批,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不允许修补管片缺陷;
2.7.5对检查中出现的不合格之处,承包商应提交相应的不合格表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和签字;
2.7.6管片生产过程中,每套钢模每生产100环须作一次三环拼装试验,以检验管片的生产精度,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才能继续下一批的生产;
2.7.7对管片应进行定期的抗渗试验。承包商应根据有关规范提交试验方案给监理工程师批准。
2.8管片贮存与运输控制要点。①管片贮存场地必须坚实平整;②管片可采用内弧面向上或单片侧立的方式码放,每层管片之间应正确设置垫木,码放高度经计算确定;③管片运输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9管片进场拼装的质量控制要点。
2.9.1主控项目:①管片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②管片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③管片成品应定期进行检漏试验。
2.9.2一般项目:①管片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管片生产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②钢筋混凝土管片的尺寸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
3质量监控
3.1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
3.1.1资质审查。审查厂家的承建资格及现场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施工人员配置是否到位,检查特殊工种持证上岗证书等。
3.1.2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监督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1.3严格审批施工方案。应认真仔细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在确认满足施工要求后由总监批准实施,审查要点:①钢模质量控制;②钢筋笼质量控制;③混凝土质量控制;④混凝土的拌合和振捣质量控制;⑤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⑥管片的堆存和运输中的质量控制;⑦材料的来源和质量控制;⑧质保机构的构成和工作程序;⑨设备和人力安排。
3.1.4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对用于本工程的材料,必须做好报验工作,要对进场材料按规范要求取样做好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试验报告未给出试验结果前材料不得用于本工程。
3.2进行巡视检查和工序、部位等的验收。在管片生产过程中的钢筋工序、钢模工序、混凝土养护工序施工过程中应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通知施工单位整改。①对管片生产过程中各隐蔽工程,如钢筋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在相关资料上签字认可;②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监理人员应对各个检验批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并签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③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④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⑤管片生产过程中的钢筋工序、钢模工序、混凝土养护工序等施工完毕后,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合格后签字认可。
3.3采取指令性文件、测量、见证试验、巡视与旁站、平行检验。
3.3.1指令性文件: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下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限期整改,对整改的问题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签认后,方可继续施工。
3.3.2见证与试验:本工程以下材料必须在现场由监理人员见证取样,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进行质量评定:①钢材;②混凝土试块;③钢筋等试件。
3.3.3巡视及旁站监理:根据施工情况进行现场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通知改正,在混凝土浇注时监理人员必须在生产现场进行旁站监理,具体的旁站实施要求另详旁站监理实施方案。
3.3.4平行检验: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
4结语
通过熟悉和掌握管片制作的监理控制要点,有效地对管片质量进行监控,确保了管片质量,并达到施工现场盾构掘进拼装使用条件,隧道按节点工期完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云计算;碎片资源;动态资源管理;碎片资源调度;资源预留
0 引言
云计算是一个为用户提供可配置的、共享基础资源的计算模型,它使得用户能够在云服务提供商很少参与的情况下,方便、实时地访问网络、存储、计算等资源[1]。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通过资源的调度及配置来最大化地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从而降低其价格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云计算环境下的资源管理技术已成为影响云计算系统性能最核心的关键技术,其根据用户的需求对系统资源进行动态地调配、规划,进而对作业进行调整与调度。再者,云计算技术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发展[2]。那么在分布式计算模式下,当云计算被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广大用户时,为了增强用户体验以及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不得不考虑系统资源的可用性与利用率,资源划分以及资源预留策略能很好地解决资源分配问题。但是,一方面资源划分过程中往往存在供给资源规模与用户需求资源规模不一致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为用户预留资源的过程中,预留作业也会对整块资源进行不规则分割。这两种情况下均会产生大量的资源碎片,严重影响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任务接收率。本文针对资源碎片,重点研究碎片资源的动态管理问题。
目前,大量学者在动态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尤其是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资源管理与调度的研究[3]。在动态资源调度方面,文献[4]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任务的动态资源优先级调度机制,该机制在调度过程中基于服务请求来动态调整子任务的优先级,从而提高调度性能;Murata等[5]根据任务执行遗留的历史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信息素的任务调度机制,自适应为任务分配资源;文献[6]在引入仿生算法的同时考虑了公平原则,给出一种基于博弈论的折中资源分配方法,能处理动态复杂的资源调度问题;Lin等[7]于2011提出一种基于门限值的调度方法,把单个的系统资源定义为基本单位,能根据负载变化动态配置虚拟资源,从而达到资源的再分配;文献[8]讨论了如何为任务选择虚拟机以及如何为虚拟机选择合适的物理机问题,把虚拟机调度迁移问题转化成约束问题,从而优化资源调度。上述资源管理方法大都是通过动态优化分配物理资源、虚拟机的动态迁移和重新分配资源来实现云计算系统负载均衡,但是工作负载在进行动态调度和迁移时不可避免会出现迁移波动,造成系统性能受损,因此一系列云环境下资源需求预测机制应运而生。高瞻等[9]引入了资源预留图,提出一种动态网格资源管理预留机制。该机制能够感知预留提前时间内资源状态的变化,同时根据其运行信息来调整已接纳的预留请求,有效提高了网格资源的利用率。文献[10]考虑了三种资源预留选择策略,重点研究了计算资源的预留问题,同时也关注了网络开销这一经济问题。
从上述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一方面服务提供商大都是以虚拟机技术为基础,通过将聚集在物理设备上的资源分割成各种规格的若干子虚拟机为用户提供服务,但是此方法在灵活性以及自适应自动化方面有所欠缺,并且粒度太大;其次,大部分调度机制没有考虑实际运行过程中系统资源规格与用户需求规格不一致所产生的碎片资源对服务性能以及资源利用率的影响;再次,资源预留机制的研究均是以网格计算为基础的,并未接轨资源和任务数量巨大的云计算环境,同时,研究者都没把预留所产生的资源碎片与后续任务的接收相联系,没有进行碎片资源量化;最后,上述调度机制均采用集中式的调度算法,面向云计算环境无疑是一大瓶颈,而且在该领域下从资源本身角度出发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的动态调度策略不多。
本文主要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深入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系统资源动态管理问题,借鉴网格计算以及P2P网络分布式资源管理的思想,引入资源预留机制,重点考虑系统在线运行过程中资源匹配以及预留过程中资源分割所产生的资源碎片问题;根据碎片资源之间的耦合程度以及节点距离构建碎片资源池,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资源预留机制,对资源碎片进行分析重组,并制定任务对碎片资源接收率的度量标准;最后与现有的综合资源利用率乘积法以及BestFit算法进行比对分析,实现具有高资源利用率的动态资源管理机制。
1 云计算环境下碎片资源池构建
1.1 碎片资源池概念模型
在云计算环境下,聚集着大规模的集群设备,运营商部署的物理机并非昂贵的软硬件设备[11],而是大量廉价普遍的设备。云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以及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技术,将自身所拥有资源抽象成一个巨型的“资源池”,为广大用户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用户可采用租用的方式根据自身需求从“资源池中调用资源”。实际任务执行过程中,用户需求的资源规格与服务上所提供的资源规格往往不能时刻保持一致,系统不可避免会产生一系列大小不一的资源碎片;另一方面,在用户需求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若物力资源的基本单位与用户不符,也会产生一定量的资源碎片。
2.2.1 问题描述
结合上述所提出的带有截止时间约束的预留策略,即在N个服务器上调度n个相独立的任务,所有任务均在ST时刻开始执行,执行时间为WT个单位长度,最后在截止时间ET前完成后反馈执行结果。在云计算底层系统实际运行环境下,由于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因此所有在线运行的任务均为动态调度的,即任务到达时间是随机的,没有固定期限,属于分散到达。正因为用户需求动态变化,服务器不能提前预测任务到达情况,而且到达的任务规模与系统资源规模大小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当前的任务放置势必会对资源进行或大或小程度的分割,资源碎片由此产生;再深入考虑,这些大小不一的碎片对于后续任务到达的可接收率也是未知的,如果不对这些资源进行收集、归类划分、重新组合,那么碎片资源就成了无用的垃圾资源,不仅占用资源空间,还增加了任务资源调用的选择时间,严重影响资源利用率。
本文将图4中的服务器M2抽取出来进行单独分析。如图5(a)所示,任务2调用服务器M2上的资源,占用WT个时间单位,产生的碎片有R1、R2;当任务2放置位置不同时所产生的碎片资源亦不相同,如图5(b)所示,任务2占用资源位置不同分割后所得的碎片资源大小也不相同,此放置方法产生的碎片为R3、R4。如图5(c)所示,假定任务2占用5个单位长度,则图(a)中分割后剩下的碎片资源R1为4个单位,那么其接收的后续任务只能是小于或等于4个单元的作业,且时间段包含R1。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后续任务,其执行时间即资源占有单位都是远远大于R1的,因此,R1就成为了一个不可用的碎片资源。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碎片R2余留12个资源单位,其接受后续任务的能力是最强的。经上述分析可得,不同的任务调度策略会产生不同的资源碎片,也直接影响了后续资源对任务的接收能力。
3 云计算环境下的资源碎片重组
经过前面对资源碎片的分析,本文将任务分割后产生的资源赋予权值进行综合接收能力测评,初步筛选出了可重复利用资源以及不可用资源,为后续任务调度的资源选择提供了参考标准。进一步研究,由于云计算环境中,一方面,同一任务的不同放置方法产生的碎片资源规格不一;另一方面,不同位置产生的资源碎片在进行网络协同工作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即碎片资源在网络中属于离散型分布),因此,本文在第1章“碎片资源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根据分析计算后可用资源间的耦合程度以及其所在网络节点间的距离进行进一步资源划分,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前文主要研究同构的任务类型,即系统在线执行过程资源预留及接收的都是同一类的任务,但是后续任务不可能一直保持同构,其包括面向存储的任务、面向网络服务的任务以及面向计算的任务等多类型,对于不同业务类型,各种资源碎片之间的交互程度也大相径庭。同时,云计算环境下不同位置的任务放置也产生离散的资源碎片。因此,本文以面向计算类任务为例来进一步讨论经上述方法筛选后可调用的碎片资源的重组方法以完善“碎片资源池”。具体流程如图9所示。
4.2 可用资源碎片池资源调度实例验证
本文选择经典算法BestFit以及目前任务负载较好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乘积法作为对比算法,在保证系统不过载的条件下对碎片资源云服务调度模型进行分析。实验中将可用碎片资源池调度策略与经典算法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率乘积法作比较,对比4种算法在云计算环境下的运行时耗、资源接纳率和资源利用率。
本实例验证采用泊松分布随机生成5000个任务,参与动态资源调度的服务器数量即ResNumber=20。同时,从随机产生的任务中选取前10个预留请求ReqNumber作为实验的测试对象。其中,预留任务的到达服从泊松分布过程,执行时间服从帕累托分布,任务最小的持续执行时间WT=1,最大WT=50,且平均任务的执行时间由帕累托参数进行动态控制,利用控制帕累托分布的控制参数得到不同时间任务量,也即任务平均执行时间J=2.24,当任务执行截止时长Lengthtime=2时,改变任务的系统负载量,任务时长越短,即距离截止时间越远,任务可选择执行时间段越多,即资源选择范围越宽,选择更灵活。这里假设域①中物理设备为空载,仅负载软件,负载率小于20%,域②、域③均负载,正常情况下系统负载在[0,1]内,但是轻量级负载不具有说明性,算法对比不明显,因此本文控制系统负载在[0.5,1]。
从图12中看出,随着系统的负载逐渐升高,任务到达数越来越多,因此单位时间内对资源的请求次数也越来越多,在重量级的负载下(≥80%时最明显),考虑碎片资源池的调度策略任务接纳率较好;从图13中看出,当负载大于60%时,考虑了碎片资源的调度策略比其他两种策略有更高的资源利用率。
如图14所示,与其他两种调度策略相比,考虑资源碎片池的调度策略在执行相同数量用户任务所消耗的时间更少,虽然时间波动(指任务的响应时间与执行时间的比值)不如综合资源利用率乘积法,但是整体时耗更少,更具有时间的可控性。
5 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云环境下资源预留以及系统在线运行过程中资源碎片的管理调度问题,对任务调度过程中产生的资源碎片进行量化并耦合重组,形成可用的分类化资源碎片池;同时进一步考虑了资源碎片对后续任务的接收能力,提出了一种云环境下动态资源碎片调度策略;最后通过比对综合资源利用率乘积以及BestFit经典调度策略,表明该管理模型能在有效保证低时耗下使系统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以及较高的后续任务接收力。但是由于碎片资源大都分散异构,因此在资源耦合的同时也必须考虑资源间的协作开销,这方面本文尚欠考虑,这也正是下一步要研究的重点之一,以使该管理机制能更好地满足商业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