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验英语范文
时间:2023-03-30 21:3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体验英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交流的需要。”2002年,《大学体验英语》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立项教材。经过多年的使用,笔者对此套教材的总体感觉是,“体验英语”完全展现出了“体验”的特点(体验英语的学习乐趣,体验英语能力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体现了体验英语“加强听说,加强表达,加强实用”的三项原则。体验教材内容多样,形式灵活,适合语言的学习。
2 《大学体验英语》教材构成
介绍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作为这套教材的核心部分,共由8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设有听说(Listen and talk)、阅读(Read and explore)、写作(Write and produce)和文化沙龙(Culture salon)4个部分。
1)Listen and talk,用简短的引导语引出本单元的主题,引导语中的内容展示了与主题相关的方方面面,学生可以就此展开联想,两个紧扣主题的对话加上两个交际任务的提示,为学生提供了谈话的话题、谈话惯用的语言,学生边学边应用,真正做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
2)在Read and explore部分,教材设计了3个层次的学习任务:阅读理解训练的read about、口头表达训练的talk about it和书面表达训练的write about it。
3)Write and produce,此部分分为一般写作和使用写作两部分。前者侧重培养学生的essay-writing的能力,后者培养学生阅读和模拟套写在交际环境下的常用应用文的能力。前两册以纠正写作中的句子层面的结构错误为主,后两册以段落篇章为主,以培养学生在清楚表达意思、整体构思、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能力。
4)Culture salon,选配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精炼、图文并茂的文章,侧重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学习、体验、欣赏英语和英美文化的能力。
这四个部分把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囊括其中,充分考虑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各方面,贯彻了当今社会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从基础到提高直到最后的英语升华阶段,环环紧扣,把英语学习完全融入实际应用当中。
3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的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本套教材特点鲜明,形式多样,选材新颖,图文并茂,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性。《综合教程》中的文章覆盖面广,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来源于当代英语书籍与报纸杂志原文或电影、电视和电台报道片段,让英语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层面。书中有大量与主题相关的图片,为学生的语言操练提供了形象的训练场景,增强了学生使用英语的真实体验。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英语的学习已经面向社会,走入生活的各个角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已不再是纸上谈兵,英语学习者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哑巴英语学习者”。这些文章的选取贴近生活,拉近学生和英语学习的距离,大大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比如第三册中选取的关于保护地球、诺贝尔奖、品牌、克隆等话题,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源于现实的事情使学生感同身受,学习讨论的时候自然有话可说,而且避免了书本脱离现实的现象。
其次,本套教材侧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是本套教材与其他同类教材的一个主要区别。《大学体验英语》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充分体现出“使用”和“实用”英语的特点。每个环节都利用相关主题,设置不同的练习和语境,使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实际运用自然地结合为一体,这对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交际的能力起到很大作用。
第三,本套教材体现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特点,在教师讲授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性化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学中提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教材设置内容全面独立,比如,第四册后面有关翻译技巧内容的设置,可以为那些希望在翻译方面有所提高的学生提供很大的空间和发挥很好指引作用;之前几册的语法训练也为语法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而且,此套教材配备的其他教材,如《大学体验英语扩展教程》满足了学生“课上吃不饱”的需求,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用,大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外延性和主动性。所以,笔者认为,本套教材,尤其是《综合教程》,在英语知识和选材内容覆盖上都做到了从不同角度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也就是说,通过本套教材的指引,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英语学习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根据书中的指引弥补学习中存在的漏洞。
第四,本套教材重视文化教学,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本套教材在强调英语知识本身学习的重要性的同时,注意语言内容与文化的结合,加强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介绍,注重把两种文化的学习,尤其是英语文化带到语言学习中来。课后设置的文化沙龙更是专门把本单元相关的西方文化,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介绍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接受英语的能力。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长时间使用该教材,笔者认为《大学体验英语》确实是一本很实用的教材。本套教材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英语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原则的同时,吸收了大量教材人文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等特点,在注重打好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侧重培养学习者的应用能力,它真正做到对英语的“活学活用”。但在选择使用对象方面,笔者认为选用者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水平,因为本套教材无论在词汇选择还是语言选择上,都体现出英语使用的广泛性的特点。对于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不宜直接接触此套教材,尤其是后几册,因为体验英语注重的是英语的实际操作而非严格死板的语法形式;而对于那些英语水平已经达到通常标准(达到四、六级水平)的学生,笔者建议使用此套教材来进一步提升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
对于那些英语水平薄弱,又急于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笔者认为本套教材不如《新视野大学英语》效果好,至少在词汇方面不及后者的词汇集中。《新视野大学英语》以其工整的布局、系统的知识安排、循序渐进的难易递进,迎合了现阶段大学生备考四、六级的要求。《大学体验英语》的前两册难度系数相对较低,但从第三册开始,难度系数迅速增大,如果用于还在苦战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学生身上,似乎不是很好的选择。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是满足学生知识与实践能力同发展的需要,将体验式教学融入英语课堂,使得传统的英语课堂更显活泼、生动,将知识化作形象的描述更易于学生掌握。体验式教学下课程的图文并茂、资源丰富、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更能改进传统教学的枯燥无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英语知识在生活中能够融会贯通,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述
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提出结合了皮亚杰的成人连续性发展思维,将教学中的体验、观念、反思与行动四个方面进行强调,既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也重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发展,在英语的教学中将教学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直观体验、第一时间的语感感知,对英语语法的认知和实际的学习行为整合,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认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转换而创造自己掌握的知识的过程。尤其在英语的教学中,对于学习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与应用是学习效果的保障。体验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而形成的教学环境。
二、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意义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教师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将体验式教学与英语课程相融合,增强了教师讲解的表现力,突出了现象展示的直观性,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真正做到爱学、好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采取体验式教学整合的方法教学,成为英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不断探讨的问题。
2.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体验式教学可以将无形的语感与语法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也起到了主动参与的积极作用。此外,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体验式教学,可以将以往只能用语言进行的教学反映出来。利用体验式教学教师可以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体验式思路丰富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解决变式问题,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体验式的应用,做到由表及里。英语课堂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探究的应用,理解其概念中的潜在含义和规律,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三、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1. 利用体验式教学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大学生来说,激发学生的兴趣,解放其就业思想包袱是最重要的,对于英语教学而言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更容易被记住。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课件,培养心理上的语言氛围,启发学生对建立语言的认同,这样就容易摆脱枯燥的说教模式,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习英语理论知识变得更容易。
2. 利用体验式教学扩大教学容量 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授《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Unit One 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课文时,教师问:How did you arrange your leisure time? Who could tell us your schedule? 将学生进行自由编组,进行Pair work,请学生将想法画出来,请一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请其他同学进行自由讨论,分析此同学看法的可取性以及可改进之处。这种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紧贴学生生活的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 引导学生参与 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更乐于接受生动活泼的形式,对于英语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显得非常被动。教师如果找不到好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对英语知识既不理解,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利用体验式教学措施优化课堂教学,把英语知识寓于互动学习之中,就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结语
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不但学习了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理论,而且还必须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体验式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素养的有效途径。体验式学习成为学生学习英语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利用体验式教学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英语活动中去,以达到全面提高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研究体验式教学的意义深远,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佳,包兰宇,王晓娟等.大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2) .
篇3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本文提出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各具体策略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实践证明,文化体验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文化体验模式
1.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面临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综合能力缺失、就业竞争力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学习浅尝辄止,一味追求基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作为语言本质的文化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在传授一门语言的时候就是在传递一种文化,传递这种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社会风俗及思维方式等。这些光靠书本表面的认知是费时低效的。因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并尝试实践大学英语教学文化体验模式,旨在通过体验式、实践式的文化教学模式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文化体验模式提出的必要性
当前世界国际化、多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们目前英语教学存在误区和困境大大制约了学生该能力的培养效果。首先很多学生只关注单词和语法,花在文化学习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大部分同学还停留在语言学习就是把单词语法背好的认知误区,根本搞不清楚语言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当然更意识不到没有文化语言学习寸步难行的道理。第二,虽然部分师生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文化对一个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性,但是文化环境支撑的欠缺给文化意识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困境。因此近些年,很多英语培训机构逐渐开始探索文化体验培训方式,比如今年寒假京翰教育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美国西海岸文化体验冬令营”活动就是文化体验模式的一种探索。
3.文化体验模式的实施
英语学习和其他语言学习一样,是知识与技巧积累的过程,也是意识与潜意识并存的领悟过程,如何体会异国文化及异国文化中语言的运用方式都不是我们刻意背诵能获得的,只有靠学生自己去体会、领悟、概括和总结,从而培养一种文化认同感。我国学者对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方法提出多种观点。如胡尚峰认为,“体验式教学的流程模式是入境激情、对话移情、探究动情、实践纵情、评述析情”(2003:50)。田丽认为,“体验式教学的方法有情境体验法、换位体验法、多媒体教学体验法”(2008:9)。基于文化教学的特点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难度和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综合了多种模式及体验式五大流程提出文化主题式的体验教学思想。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体现出一个核心主题,而这个主题都与一定的英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体验模式将贯穿教学始终。
(1)课前热身、导入阶段
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第一步,它关系到学生整堂课的状态。文化主题体验模式的第一步就是设置教学文化情景。师生一起有计划地设计适合单元主题及教学目的各种环境,导入文化情境。像电影导入、角色互换、戏剧表演、学生展示等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同一主题文化氛围下以亲身体验形式展开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文化的氛围与魅力,体会到文化融入的归属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既所谓的“入境激情”。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铺垫。
(2)课堂讲解阶段
当学生完全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所涉及的文化情景,求知欲高涨的时候,教师通过对话、探究、讨论、诠释演绎等方式,以词汇和句子为媒介对课文展开分析,让一个个人物、一幅幅场景缓缓向学生们走来。首先教师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会学生理解、分析,让学生感觉自己是主体,在与老师共同体味文化主题。
(3)课后实践、评述阶段
这一阶段是常被忽视却又极其重要的一环。每个单元讲解完毕,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文化实践的机会。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文化实践、情景再现等活动。学生们对自己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在这里教师要做到放手,把舞台留给学生,通过实践学生们对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心中有数,会产生或欢欣鼓舞或颓废沮丧的不同情感。王雪认为“在实施立体化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需求,不仅研究学生掌握语言的心理过程,也要考虑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2008:146)。因此此时教师就要做到公平公正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投入到下一单元的学习中去,完成“析情”的过程。
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安排,每一学期要讲授14个单元左右,这就涉及到14个文化主题的体验,按照两年制培养计算,一般大学生在最初两年的大学英语课中就可以体验50多个涉及到英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主题。为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自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总结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打开了中国学生认识西方文化的大门,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然而,要想彻底打破语言技能就是一切的思想,改变传统的语言灌输式教学模式并非一日之功。文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有待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
[2]胡尚峰,田 涛.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
篇4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建构主义 英语口语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英语为自己服务。学习是自身对外界知识内化的过程,而非强制灌输知识的结果。实践中,一些口语课堂教学将重点放在在单词和语句讲解上,不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亟待改进优化。体验式教学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弥补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缺陷,便于学生在实际体验和感知中自觉运用英语思考和表达。通过体验式教学和建构主义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际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自觉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借鉴吸收了生命哲学、情感心理学、后现代知识论及对话理论关于体验特征与意义的深刻论述,所关心的不仅是学生通过教学获得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的生命意义可以通过教学而显现。
体验式教学最初由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提出,他认为一个体验学习圈包括: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并非单纯的“受”“授”关系,而是一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体验式教学特别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将学生放在中心地位,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体验式教学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建设性的累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事先创设一定的英语环境和活动,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获得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1.教学环境的建构。建构教学环境,要将学生需求放在首位,对学生特征、教学目标要求、配套硬件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考量,其中,教学场景和氛围的构建是重中之重。英语口语教学的核心要求是让学生想说并且可以放心地说出来,场景的合理构建可以让学生有想说的欲望,氛围的构建可以让学生放心地说出来。在具体的英语口语课堂中,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量体裁衣式地设计特定情景,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之内,让学生不仅可以找到“感觉”,更要使其能够“有感而发”,实现良性互动。“围圈而坐”可给学生一种活泼自由的感觉,“小组学习”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减少顾虑。教学环境搭建的有效与否,并不是只看教师的教学内容授完与否,更重要的是看有没有通过事先对各种教学情况、学生特征和教学要求的精细分析而成功地打开学生们的“金口”,让学生主动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
2.师生关系的建构。英语口语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双向的语言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涉及到口语信息发出者、口语信息和口语信息接受者三因素之间的互动。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促进者、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者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主动,适当多说,但又不能抢占学生话语权,避免“喧宾夺主”。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习的导演,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导演不能抢了主角的戏份,否则会让学习这部戏变得混乱无序。要让主角们根据导演的剧本,在不“出戏”范围内尽情地发挥出学生们所具有的口语天赋与知识积累,并在“剧情的演进”中结合导演的指挥不断打磨操练,形成师生互动协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一味迁就学生,彼此之间要行形成一种合理的互动以收到理想的效果,既能将学生“放”出来,又能将他们“收”回去,避免走向“一紧就死“或“一松即散”的极端。
3.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与日常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部分,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体现生活化,突出学生体验式的参与学习。应该重点包含以下两个部分:一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话题,如购物、通话、聚会、旅游等,有助于学生分组参与到教学中去。体验实际生活的沟通交流,了解实用的口语交流方式,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叙述、对话、交谈和讨论等方面的口语实际能力。二是校园应用口语,如口语比赛、英语答辩、英语歌曲大赛、面试等。同时,要根据学生热情与喜好,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应该讲究方法策略,一是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口语课堂交流中去,想说、敢说,在参与体验式课堂的过程中达到提升听说水平。二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播放英语短片、学唱英文歌曲,让学生在听英语、说英语的交互中提高能力水平。三是教授系统的经典例句。要把具体情境中的经典例句系统地整理讲解,使学生能够有话说,进而能会说、说地好。四是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要把学生参与体验式教学积极性、同学互评、教师测试等指标有机结合,全面考察学生口语水平,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学习实际上是主动体验与建构的过程。知识不能通过教师的单向传授而获得,而是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实践性较强的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主动构建进行建设性的累加,从而完成教学目的。任何教学模式都是“双刃剑”,重在尺度把握,如掌握不好,建立在自由建构主义基础之上的体验式教学课堂容易演变成“虚假繁荣”,可能会出现有些同学主导全、有的则无任何参与的现象,使课堂组织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结果。所以,在体验式教学的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特点,注重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的建构,选择采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和策略,使全体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体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庆宗.论高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8):58-60.
[2]卢启程.基于建构主义的体验式教学设计探讨[J].高校讲坛. 2008(7):137-138.
篇5
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听、说、读、写方面,我国都有明确、具体要求,2004年起,我们实行了“听说领先,综合发展”的原则。但是,对于翻译技能,却几乎没有具体的相关要求。而且,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翻译能力的要求也只是停留在“增加句子层面的测试”的阶段。这样,考试中只是“要求考生根据整句意思然后将汉语译成英语”。并且,这部分内容在整个题量中只占5%。从测试效果来看,这种做法,对于学生语言、理解、思维能力的考查十分有限。
再看,目前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关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方面的内容,大多数高校使用的相关教材比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大学英语(修订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 ,几乎没有关于翻译技巧和知识的相关内容,而教材中的翻译练习,也只是用来帮助学生掌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言点的练习。
据调查,从1985 年到 1995 年,这十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题中,都没有关于学生翻译能力的考查,而之后的试题里,虽然有相关的测试内容,也只是一种题型,而且不是每次必考的题型。在近年满分为710分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卷中,翻译方也仅占试卷总成绩5%。因此,翻译能力的培养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重视,使得关于翻译能力的培养方面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较为薄弱环节。
二、研究内容、目标
基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分析其中的不足,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结合相关的翻译分析现阶段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翻译教学的水平及改善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较为可行的改革方案。
三、主要特色
行动研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综合利用多方面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用来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模式。
而且,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最完善、最有说服力的翻译认知模式可以通过认知语言学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来实现。而且有助于扩展我们的研究领域,使我们能更深化地认识翻译本体。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四、研究过程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设计相关的翻译教学实验,搜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行动研究具体的进行课堂设计,基于评价理论、话语及语篇分析来对实验效果进行具体分析。最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基于翻译理论来解决现阶段翻译教学中的问题。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法、对比法,定量统计和定性研究等方法。
(一)本课题的被试者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学生。
(二)实验工具为2000年-2013年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部分真题。
(三)实验过程:首先,在行动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翻译讲授的课堂设计;其次,被试者将被分成若干小组,并通过近十多年的四级翻译真题来测试并搜集数据;再次,基于评价理论、话语和语篇分析进行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等值问题、语序以及语篇能力差的问题。最后,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和主观化理论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以及较为可行的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文化 饮食文化 体验式教学 教学内容优化
一、文化体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1.文化体验教学中的文化产品学习。文化体验教学中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对文化产品的学习,而文化产品主要就是英语文化背景下的物质物品如桌子、衣服等,同时还包括房屋、城市、政治、经济、音乐、绘画等多个方面,凡是与文化意识相结合的实际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物品,都属于文化产品。通过对文化产品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整对英语文化的具象化认识,对英语习惯具有生活化的认知。
2.文化体验教学中的文化实践活动。文化体验教学中还离不开对英语文化实践活动的学习,主要集中表达在对日常生活用品的使用、情绪的表达与语言的组织、社会交际活动以及社会经济活动、文化作品中的人物经历等,都是属于文化实践活动,这些都是以人为主体进行的社会性质的活动,属于文化意识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英语文化的现实性掌握,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掌握。
3.文化体验活动中的文化观念探讨。文化体验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的就是对英语文化观念的探讨,主要表现就在于英语文化背景下的普通民众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重点在于对生活中真、善、美的判断标准的确立与细化,英语思维习惯以及英语能力的主要依据,因此应该积极加强对英语文化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英语意识层面的深度理解。
二、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文化体验教学的具体措施
1.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老师应该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应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比如了解学生喜欢看怎样类型的电影,喜欢听怎样类型的歌曲等,然后结合英语文化教学内容,在保障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提高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与兴趣度。
2.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文化介绍的视l、图片、文献资料,扩展教学资料的渠道。老师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收集相关的介绍英语文化的视频、图片、文献资料,尤其是应该积极扩展对英语文化精髓讲解的资料形式,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英语文化的讲解,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深度与广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整体性把握,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形式以及英语文化精髓的理解,提高文化体验教学的质量。
3.积极利用英语电影、英语纪录片等进行英语生活场景以及英语文化形式的扩展。在进行英语文化讲解的同时,老师还应该积极利用电影片段或是纪录片等形式进行英语生活场景以及英语文化形式的扩展,重点在于对英语文化环境下的生活习惯、自然环境、语言交流的的介绍,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具体性认知,提高学生对英语生活、英语交流技巧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4.积极利用大学校园中留学生资源,进行零距离的英语沟通与交流活动。现代大学校园中,具有数量庞大的外国留学生,且主要利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因此应该积极利用这一部分学生资源,进行英语文化教学与语言沟通培训。老师应该积极发挥留学生的语言优势,组织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技巧,同时促进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5.积极开展英语生活体验,尤其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生活习惯、生活细节的了解与掌握。老师在进行英语文化教学时,应该积极安排英语生活体验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场景的模式与展现,比如要求学生进行生日宴会场景下的交流与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进行该情景下的语言交流,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生活活动的模仿,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环境下的思维习惯以及行为表现的认识,实现学生对英语文化具象化掌握。
6.组织相关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舞台剧表演比赛,扩展英语课堂教学形式。老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舞台剧表演比赛等多种形式下的英语文化体验活动,尤其是应该针对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积极开展相关的竞技类比赛。老师应该积极做好辅导工作,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另一方面提供稿件修改、台词改编等辅导工作,提高学生在相关文化活动过程中的语言准确性与文化准确性,积极扩展现代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同时由于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收集整理能力的提高,老师还应该将一部分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学生自己讲解与分析,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呈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扩展的能力。
三、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交流能力,而一切的英语能力都依托于对英语文化的掌握与理解,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积极渗透文化体验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全面、系统、科学的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尤其是提高学生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全面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篇7
一、学习怠倦问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1974)提出了“职业倦怠(staff burnout)”一词,认为在长期压抑下,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将会产生疲惫和损耗的症状。他和Richelson(1980)给倦怠下定义为“当个体不得他人所认同且没有给予相应回报时,个体产生的慢性疲惫、抑郁和挫折感。”
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普遍存在。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课堂上睡觉、不认真听课、玩手机或讲话;不尊重老师;拒绝回答课堂提问和完成课后任务。此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态度上,认为英语学习单调乏味,学习缺乏热情,注意力、兴趣降低。第二,情感上,失败挫折感越来越大,成就感低下,逐渐消沉懈怠、厌倦沮丧,自我消极。第三,在行为上,对英语学习的价值感出现了偏差,行为上逐渐远离。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主张“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此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愉快、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强调人对过去要满意,对现在要感到幸福,对未来要充满希望,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主观体验;倡议人要有爱心、宽容心、勇气、创造性、智慧等积极的特质;同时把人与社会、社区、家庭、学校、媒体等联系起来,呼吁礼貌、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群体意识。
三、积极心理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1.积极的目标引导
为了解决大学生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迷茫不安定的因素,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将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多元化、具体化。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比如: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积极词汇,在参与互动过程中是否能展示自己,是否掌握了中外文化差异,在使用某种学习方法上是否获得预期的效果,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2.积极的内容开发
大学英语的学习不再像初中和高中一样,偏重于语法,偏重于学生如何高出好的成绩;而是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和译这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具体到英语课程内容的开发上,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色彩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富有幸福感的。
3.积极的认知过程
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需要脱离原有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说教过程,而要有新的突破与创新。教师的教学需要变被动接受知识为师生之间和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和掌握知识,同时学会学习。教师需要采用各种创造性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研究和探索,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开发学生潜能和创新能力。认知过程的创新首先可以是不完整的。教学内容的全盘托出丝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学习内容上时不时的“跳一跳”,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反而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可以是多角度的,形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创新模式。还可以是合作性的。教师可以寓教于乐,采用活动教学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与其他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
4.积极的评价反馈
教师要多鼓励和肯定,少批评和讽刺。教师不能总对学生们说:“you are so stupid”,“why do you do that”,而应该多说:“well done”,“ that’s great” ,“bravo”。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用启迪幽默的话语使紧张的心情得到释放,让积极的事物和感觉驱走消极和抵抗,教师要积极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作积极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心,提升成就感,也能使学生们在态度上认可自己,克服消极倦怠的学习心理,以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调动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
5.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表情、目光、肢体所表现出的愉悦、温和、亲切与平易近人,使师生间的角色差异变小,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也会减少甚至消失。在教学中的尊重、分享、快乐和体验等积极因素,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课堂外的情感碰撞与心灵感悟,会打开了师生间的感情通道,敞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表现出争先恐后、想亲自一试的欲望,从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结语
要消减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倦怠现象,急需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力,挖掘英语学习的潜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幸福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以此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形成师生共有的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
篇8
关键词:英语语言;思维能力
语言和思维都是在心理语言里产生的,人脑中直接作为思维媒介的语言与计算机加工的机器语言具有相似性。思维语言就指人在思维过程中所专用的一种不同于自然语言而近似于计算机的机器语言的、内在的、特殊的符号系统,是储存、运载信息并可为思维提取出来、直接呈现在思维面前为其加工的语言媒介。(高新民 1996)也就是说, 如果没有心理语言,就没有思维更不会有语言,思维和语言都是需要依附于心理语言之上的。
虽然对于语言思维的研究仍然处于初始阶段,但我国一些学者关于语言与思维方面的研究为我们认识语言思维提供了帮助。我国学者对语言思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探讨;语言思维与非语言思维;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外语思维;语言思维。
本文认为英语语言思维是指以英语所特有的概念系统来进行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是人脑的意识对英语语言符号的接受、分析、选择、加工与整合。大学生英语语言思维与学生的英语成绩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并且英语语言思维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言思维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对成绩的影响会更加明显。所以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培养十分必要。
一,正确对待母语思维与英语语言思维的关系
外语思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语言、认知现象(姜孟,王德春2006)。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思维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当母语与目的语存在共同性时会促进目的语的学习产生正效应,而母语负效应主要因为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所致。既然母语思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无法避免,努力克服母语思维的负效应和利用母语迁移现象的正效应,使英语教学和英语习得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形成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利用相似性,发挥母语思维的正迁移效果。桂诗春先生说,第二语言的学习和外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桂诗春,1985)。无论是英语学习的输人还是输出过程中,母语思维都在介入。在外语输入过程中,母语的知识、经验和体会是一条有助于理解消化和吸收外语信息的有效途径。人类的思维是有共性的,语言作为思维外壳也具有共同性,当学生学习英语的时候都会有意无意地把母语思维对语言共性的认识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去,从而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外语输出过程中,母语思维的正迁移会表现在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中,只要学生不能像本族语那样思考和表达复杂的问题,就必然借助自己的母语来组织语言、表达思想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这是不可避免的过渡现象,是学习者常用的一种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环境中,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地利用母语思维的“纽带”作用,利用两者的相似性,加深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与运用,促进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母语思维的正迁移效果,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思维形成与提高。
2,区别差异性,减少母语思维的负迁移作用。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必然会对学生目的语的掌握产生干扰作用,教师与学生要正确认识母语的负迁移,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策略来消除负迁移的影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借助母语的经验与体会,比较两者的异同,尤其是当母语语言知识与目的语的某些句式或表达方式不一致时,指出学生因为母语负迁移所引发的错误,让他们了解产生成因,帮助他们建立英语学习和交际的自信。在教学中通过导入西方文化,让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体会不同思维的差异。同时,进行针对性训练,加强语言的熟练运用从而强化学生英语语言思维。
二,发挥英语语言思维中自我感悟的作用
既然英语自我感悟能力是影响学生英语语言思维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发挥英语语言思维中自我感悟的作用也就十分必要。
1, 构建语言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结构的整体化。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同的语言体系具有其独特的语言思维运演规则,并带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烙印,如汉语语言思维重视意义理解、轻表层结构、表达中具象词语多于抽象词语:英语语言思维倾向于意义与结构统一、抽象词语多于具象词语等。学习不同的语言可以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丰富我国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要想学好语言,语音、语法、句法层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得,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背景,社会常识等知识在构建学生语言思维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
2,语言文化知识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加强对英语知识的感知,体验与积累,了解英语本族人思维方式,转变过去那种只注重语言形式的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兴趣。在直接传授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创造语言文化学习得氛围,创办英语第二课堂,如英语竞赛、辩论赛、戏剧表演、英语角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提高。
3,比较中英语言差异。不同文化的认知机制有所不同。当两种文化之间的所指概念相同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掌握。然而,当两种文化不匹配时,目标语言的意义就会难以理解,所以要想使语言学习过程更加顺畅,学习者还必须获得外国语言的概念系统。但是由于外语学习者已经有母语概念系统的存在,这将使他们很难形成母语般的目标语概念模式。由于这两种图式的差异,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分歧和使两套概念系统的意义同时纳入学习者的头脑成为外语教学中的热门话题。
4,建立英语语言环境,加强语言训练。英语语言思维的形成缺少不了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两者相辅相成。教师不但需要对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进行训练,还需要对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进行培训,建立英语语言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接触英语的同时,加强基本功的练习等,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思维的提高。使其在基本技能熟练的基础上,逐步使语言知识内化,完善英语语言思维,从而达到完全熟练使用英语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艺、体专业学习风格ESP教学
1学习风格的理论研究
学习风格理论是西方近30年来教育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等学科共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学习风格概念源自普通心理学,指学习个体在处理学习材料、与他人和与环境交互时所采用的个性化思维方式(Ellis,1994;Ehrmaneta,2003)和相对稳定的习惯(Kee,1979;WiUin,1987)。尽管研究者们对学习风格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但其本质与核心是相同的,具有共同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相对性和可塑性。
2艺、体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西安工业大学08级艺术体育专业四个班120名学生进行学习风格检验,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艺术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偏好的是视觉型和体验型。他们更喜欢通过视觉刺激手段,善于记住看到的东西,如学习材料中的图片、表格、电影、表演等,以及屏幕所呈现的学习内容。此外,笔者发现体育、艺术专业的学生喜欢通过亲身参与课堂活动、实习活动和角色扮演等课内外活动来完成英语学习的任务,并取得了较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性格上,绝大多数学生具有外向型学习风格,在英语学习中他们喜欢和他人一起做事情或在团体中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根据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使体育、艺术专业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有助于开展个性化教学,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3ESP――艺、体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艺术,体育专业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思维特征、群体个性和专业学习的特点。而艺术、体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主要存在英语水平普遍较差、重视专业课忽视文化课、外语学习氛围差、创造力强却自由散漫等特点。教学实践证明,学习风格是影响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这两方面相互适应时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ESP强调以“学习为中心”的主要依据是: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也包括学校小环境。社会大环境对学习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学校的校风、学风、管理水平、教学水平、教学条件等都对英语学习有重大影响。“以学习为中心”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使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既注意社会对外语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又注意学生的学习要求;既注意努力实现教学的目标,又注意搞好教学的过程;既注意语言的使用,又注意语言的学习。总之,就是千方百计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提高ESP的教学效果。
4ESP应用于艺、体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
笔者在本文中针对学生学习风格所提出的以下教学建议,目的在于希望用ESP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出以专业交际英语教学为核心,在教学中通过创造英语交际情境,开展以视听说为主、辅之以专业文体写作和理解训练的新模式。
5基于艺、体专业学习风格的ESP需求分析
首先从学生的需求和今后岗位的需求出发,改革教学目标,使之切实可行。从艺、体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理论出发,设置ESP课程,要求我们首先明确这一课程是否是为学生在目标情境中进行职业交流做准备的。其次,明确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中用语言工作存在的差距。也就是明确学生己有知识与技能,然后再确定与必须的知识与技能相比,学生还缺乏哪些知识与技能。这些缺乏的知识就是学生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原有水平来设计课程,有利于把握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开发出适合学生的教材。最后,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需要。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所起的主动作用,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也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可能会与目标情境的需要有冲突或者目标情境的需要并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ESP课程要随时调整,始终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其次关注教师教学风格,注重ESP教师角色。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都是教学的主体,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则是教育的参与者和承担者,师生双方的角色和作用结合起来才构成教育整体。21世纪的艺、体专业英语教学,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与学生交换意见的参谋者,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顾问。教学过程中,学生固然要调整和扩展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对策,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那些不能按照教师的施教风格进行学习的学生,使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实现最大限度的匹配。
最后,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试点,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突出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在提高自学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巩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应用,以适应国际化社会对艺术体育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萍.专门用途英语的理论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
论文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唤越来越迫切,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弊端日益受到人们的批评。为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实效性,大学英语教学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必须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与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对各种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普遍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现象已成为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尽管大学英语教师经过不懈努力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他们的整体英语素质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英语的交际能力依然较差,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相比,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依然严重滞后。
一、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执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不坚决,效果不好。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这段话为我们明确指出了未来的教学主导思想,即在教学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然而,实际的执行情况却不尽人意:许多大学面对改革的浪潮无动于衷,阳奉阴违,有的院校仍沿袭以前的教学思路,这也是多年来的积习所致,很多英语教师上课仍采取填鸭式教学,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很多学生感觉大学英语考试成绩在逐渐下降。一些高校为了应付教学改革也的确购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等,但这些设备的实际利用率低下,功能开发不彻底,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2.师资队伍质与量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之前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有些教师现代教育理念意识薄弱,教学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另外,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大招生,公共英语教师的授课任务相当繁重,普遍超负荷运转,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时数大都在18学时/周,进职称的压力又迫使他们在繁重的教学之余写文章、编教材。超负荷的工作以及高校对外语师资重视程度偏低使他们很难有进修学习的机会。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于2002年初在全国48所院校900多位英语教师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谈到目前大学英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时,依次列出的问题是:教师严重缺编(31.5%),教师水平亟待提高(30.8%),统考压力过大(26.2%),教材不理想(17.1%),教师投入不足(16.1%)。根据全国公共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计,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之比已达到1:130。一些大学,包括部分重点大学由于缺乏师资,有的公共英语课只好外聘研究生讲授,教师每周都承担几十学时的授课任务,工作量很大。此外,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不少教师在发音、语法、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3.评价、考试体系不科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当前大学公共英语一个很重要的考核评价指标。可以说,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用是积极的、有益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需求发生了变化,口语表达能力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局限性随之凸显出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用片面地被人为夸大,并最终导致其信度下降。很多高校把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位挂钩,没有四、六级合格证书不能毕业,结果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人们始料不及的负面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演变为应试教学。教师把很大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提高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上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育必然受到忽视和排挤。而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身也不尽科学合理。从测试实践上看,它重视测试的信度,忽视测试的效度。题型单一,语言能力测试项目不全。目前,我国每年有五、六百万人参加四、六级考试,很多通过者怀揣四、六级证书,却不能开口、不能下笔,这就充分说明了这项考试的弊端。
4.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缺乏分类指导。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都是一位教师“一肩挑”,这不仅增加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不利于学生弱势项目的提高。目前的教学模式大多还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单一模式。有的学校也用一点多媒体技术,但变化不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英语的实用能力了。另外,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缺乏分类指导,老师要照顾所有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大城市,他们的英语基础各不相同。如果要照顾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就无法满足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可能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由于老师讲授的内容可能是自己已知的,或老师讲授速度太慢,或课讲得枯燥,都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1.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高校要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与水平,最重要的任务是转变观念、转变思想,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重点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上来。我们必须把听力和交流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并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此思想为指导,修改我们的教学大纲、英语教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
从语言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来看,听说的使用率远远高于读写。“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显然片面夸大了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实际上,比起听、说,写,读(通常是默读而不是朗读)给予大脑的语言刺激最弱,学习效果最差;单纯通过阅读学语言,所获得的语言知识是被动的,很容易遗忘。因此,今后高校英语教学必须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听、说实用能力上来。
2.加强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以阅读为主”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从本质上说是一项技能而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技能就是要能拿来用,掌握它就得靠多练,远远不是懂了就能掌握的。在新的形式下,英语教师的职责不应体现在“讲”上,更应体现在“导”上,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上,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灌输者,还应是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督导者和鼓励者;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改善英语学习环境。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当然这需要高校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英语学习需要很多计算机,单独依赖高校中的外语系部是不够的,毕竟他们力量有限,这就要求学校有一盘棋思想,应该将各个系部的有效资源统一利用起来,实行开房式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3.提升与拓展英语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大学英语教师的大规模专业培训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培训中应该优先解决更新广大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改变教学模式的问题。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通过教师们的集体参与,在讲座、阅读、讨论和观摩等多种学习体验中逐步进行,也需要广大教师和主管部门的积极支持才能够完成。
另外,我们的英语教师必须是终身学习者。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教师应该终身学习并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树立做“学习型”教师的观念。要善于花时间去积累平时授课或回答学生问题,批改作业中发现的点滴经验或启示,进而深入地研究英语教学的新路子。要主动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
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很多教师面对先进的教学设备显得无能为力,这也间接导致先进教学设备的闲置和浪费。逃避先进的东西必然使自己更落后,所以高校外语教师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去,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只有如此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如网上提交、批改作业等),学生也会因此而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必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