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4-12 07:5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比例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比例的意义

篇1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知识,内容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学好正比例知识是学习反比例知识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这样,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及时进入状态,手脑并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具体,学生易于接受。

2、在观察中思考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本课教学中,我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自己再设计一种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让全体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新知,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在合作中感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后,敢于放手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学例1,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做到: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

篇2

比例的意义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授课人:

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

教材P40页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不断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法学法

教法: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从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自主学习掌握比

例各部分名称。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学习本科知识。

教学准备

PPT课件国旗图片和学生课前量出不同大小国旗的长与宽

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群备修改

二次修改

课前三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来源:Zxxk.Com]

2、学生举例子,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如何求比值

1.(1)这几幅图中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不同之处是这几面国旗的长、宽各不相等。

(2)这三幅图中国旗长

和宽的比都是3∶2。国旗不是想做多大就做多大。

(3)学生写出长和宽的比,发现比都是3∶2。

2.师生共同研讨,发现其中的规律。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3.学生认真听教师谈话,进入新课学习。

(1)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学生在纸上试写。

(3)学生写出其他的比例。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4)比例是由两个比组成。这两个比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它们比值相等。

1.出示教材第40页的三幅国旗图片。

(1)提出问题:这几幅国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这三幅国旗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

(3)提出探究要求: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写一写,算一算,看看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

2.组织研讨: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4∶1.6=

60∶40=

5∶=

师:这些比中任意两个比,我们都可以用等号连接。(课件展示:“2.4∶1.6”和“60∶40”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后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起来。)你知道像这样的式子叫什么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例。

(1)师: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2.4∶1.6=60∶40

(2)比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那么,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例?

教师指名板演。

(3)结合黑板上的比,你还能说出其他的比例吗?

汇报交流学生所写的比例。

(4))探究比和比例的区别。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教师小结: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

[来源:学|科|网Z|X|X|K]

反馈矫正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互相检查,集体订正。

1.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3页第1题。

拓展运用

学生认真审题后做题,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

比例的两个外项是6和0.3,两个内项是1.2和1.5,组成的比例是(

):(

)=(

):(

[来源:学科网]

作业布置

教材第43页1、2、3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2.4:1.6=3:2

60:40=3:2

2.4:1.6=60:40或2.4:1.6=60:40

篇3

一、掀起黄金分割比例的神秘“盖头”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0.618看起来让人觉得舒服与和谐?它为什么会引起我们的审美和美感呢?对于这样的问题,被毕达哥拉斯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所回答,他道出了人是社会艺术的主体,黄金分割比例不是天外来客,是人影响、确立了黄金分割比例。它的比例关系是从人体中产生,在审美经验中形成,并由物及人,由物质到意识,形成了一种规律和规范。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一)人的眼睛造型,暗合黄金分割比例的维度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人的眼睛造型影响了左右和上下的视线范围,具体为:人单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56度,双眼的水平视角最大可达188度,垂直视角140度,140除以188等于0.615,与黄金分割比例0.618非常接近。左右、上下比例关系,黄金分割比例能对人的视觉产生适度的刺激,符合人的视觉习惯,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比例适宜,在人的审美心理上产生一种适宜通融之美。

(二)健康的人体结构,促使黄金分割比例成为审美范式这个与长期的人类演化、进化有关,与人体趋向正常发育密切相关。根据研究,在从猿发展演变到人的漫长的过程中,由于躯体外形近似黄金分割比例,在健康人的容貌和形体结构当中有许多比例关系接近0.618,有14-18个“黄金点”,达芬奇在《论绘画》一书中就表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各特征必须同时作用,才能产生使观众如醉如痴的和谐比例”。人类以自己熟悉的美为典范,以人体美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从而使人体和谐美在几十万年的历史积淀中固定下来,形成最高形式美法则——和谐。

(三)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黄金分割比例的审美习惯在古希腊人的眼里,健康的人体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古希腊的太阳神阿波罗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塑像均采用黄金分割作为比例,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人类依据自身的特征和规律主动感受和寻求世界万物和谐美,人体的和谐与宇宙万物的和谐“同声相应”,相似默契。人们将这种相应和默契波及到其他领域,以人体作为万物的量度,并由物及人,由人及物,广泛应用,凡是与人体相似的物体或事物就喜欢它。在一些建筑上,位其黄金分割处常布置腰线或装饰物,使整个建筑显得宏伟雅致,绘画、摄影、文学艺术作品也常把主题景物和放在黄金分割处,使整幅画面和内容既突出主题又优美和谐。由于长期的经验积累,逐渐达成审美共识,于是黄金分割律就被作为一种重要形式美法则,成为历久弥新的审美经典。

二、比例家族其他各形式数值罗列

比例是形式美的法则之一,每个物象的构成,在它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及各成分间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是对象形式与人的心理经验之间的一种契合。内部的某种数理关系,与人符合一定规律的比例关系,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和内在的生命力。学习了解比例,学习在比例中把握美在形态中得到表达的一些基本法则。除了黄金分割比例,常用的比例数值还有:1、三原形体比例:指正方形、正三角锥体和球体三种形体,这是立体形态中基本的形体,这些几何形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数值比例关系是构成美的根本因素。2、等差数列比:即后一位的数值与前位数值的差为一恒定值所构成的数列。如A、A+B、A+2B、A+3B…...3、等比数列:即后一位的数值与前位数值的比为一恒定值所构成的数列。如A、AB、AB2、AB3…...4、根号数列比:根号1、根号2、根号3、根号4…...构成的根号数列。5、调和数列比:设A为单位长度,A、A/2、A/3、A/4…...构成的数列6、弗波纳奇数列比:指每项数值为前两个数值之和所构成的数列。如:1、1、2、3、5、8、13、217、贝尔数列比:指每项数值为前项数值的两倍与再前项相加所得到的数列。如:1、2、5、12、29、70、169…...这也是一种实际效果相当不错的表现比例的方法。

三、黄金分割比例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古今中外黄金分割比例常被用来确定画面各元素间的比例,设计师、画家、建筑家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总是对它情有独钟。“黄金分割”逐渐成了人类的审美标准,是人们习惯的形式法则。以下将主要针对艺术设计当中的色彩和构图两个方面加以表述:

(一)黄金分割比例在色彩中的运用色彩是艺术设计中的一把双刃剑,永远都是其中重要的元素。我们在看一件作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色彩,然后才是它的细节构造和质感等。在色彩选择和搭配上,很多初学者备受困扰;颜色搭配得不合理,就会使你设计的作品效果逊色不少;色彩间的对比度太小,会使作品风格变得过于沉闷,反之对比度太大的话,又会显得太过刺眼,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色彩的三个属性(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通过明确的数字(0~255)表达出来,这为定量研究色彩黄金分割比例关系提供了可能。如:RGB三基色的黄金分割法指以数字0—255作为RGB各基色的数值长度,找到其数字长度的黄金分割点,即255*0.618=158或255—255*0.618=97这两个点。以这两个点作为配色的标准,可以调配出稳重、大气、协调的色彩感。运用简单易行的黄金分割配色方案进行数理探究,可调配出和谐雅致的色彩感觉,这种方法还可以广泛运用在背景、前景、文字、图形、边框、底纹等的配色中。现在设计领域还开发了分割配色器2.0软件,设计师只需要三个简单步骤操作,就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色彩搭配方案。在这里你所要重点考虑的主要是对色相的选择,明度、纯度的选择和搭配可以依靠软件轻松完成。只要善于应用与探索,黄金分割配色法将是一种高效、可行的色彩搭配法。

(二)黄金分割比例在构图中的运用我们中国古人发明九宫格的构图模式,与黄金分割有着惊人的相似,二者的比例数字非常接近。构图中我们常使用的简单方法就是,在画面横、竖各画两条与边平行的直线,将画面分成9个相等的方块,称九宫格。直线和横线相交的4个点,就称为黄金分割点。根据经验,将主体景物、图形安排在四个黄金分割点中的某一点附近,能更好地处理画面的稳定感和调整视觉重点的位置,可以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使其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另外,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由左向右移动,往往会把视点落右侧,所以在构图时把主要图形安置在右边,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可充分体现对象在画面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于静中求动,平淡中求奇异。对于刚开始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来说,黄金分割比例就是其中的一件法宝,它可以提高设计作品的美学价值。

篇4

不要反过来灌上司喝酒

我第一次陪老板出去吃饭,办公室的一个前辈说,有人给老板灌酒的时候要帮老板挡酒。所以我按照前辈的箴言,吃饭的时候很主动地接对方递过来的酒。几杯过后老板倒是清醒得很,我就有点小晕了。敬完了客户,走到老板面前让老板也一起喝,看到我这样老板只能硬着头皮喝。第二天清醒后,我把吃饭的过程告诉前辈,前辈便数落我不懂事,哪有一边帮老板挡酒,一边还给老板灌酒的。

不要太放纵自己

有一次公司搞活动,员工一起出去旅游,大家入座吃饭顶多也就是谈笑风生,没想到新来的一位女孩主动移到老总身边,用夹生的韩语一遍一遍去敬酒。几杯下肚开始手舞足蹈,放大了胆子把手搭在老总身上。自那以后,这位新来的女同事没得到多少人缘,大家都私底下不屑与这样的“乱性者”为伍。而另一头,老总似乎也没有如她设想那般对她有特殊照顾,而是“谈此女色变”。

酒水饮料大权留给领导

有一次领导让我晚上一起去陪客户,到了饭桌上,领导把菜单转到我面前叫我点菜时,我就慌了神。好不容易心惊胆战点完了几个自认为比较安全的菜,心里早已经七上八下不辨方向,也不知是不是过于紧张想转嫁掉情绪喘口气,我把菜单递给了领导,问他要什么酒水。领导顺手接过,我也顺利交接了“皮球”。往后每逢应酬饭局让我点菜时,我便总把酒水饮料的决定权交由领导,一来说明我不是从头到尾自作主张,二来也让领导对饭局预算有一个终局性的把握。

新人要会难得糊涂

工作了一段时间,便有同事请我下班后一起去聚餐。饭桌上的事情是最捉摸不透的,但去还是要去。当时我心里就想好了对策:难得糊涂。等菜的时候便是大家互吹牛皮的时刻,讲笑话没问题,但讲到原则性笑话的时候新人还是不要多语,天知道这是不是老员工在试探你道行深浅呢。

菜上来了,一桌人边吃边聊,从股市暴跌讲到商场让利,作为新人说话是必须的,否则人家会以为你故作深沉,但更多时候则是点头和赞叹,前辈总是想在新人面前倚老卖老一番的,即使他的观点和你针锋相对,你也不要当面顶撞。我认为和同事吃饭,最要紧便是难得糊涂。

顾全老板就是顾全大局

老板带我出差去了趟广西,办完事情自然少不了一顿吃,桂林美食着实让我垂涎三尺。但现在是老板带着你吃,所以不好表现得太过张扬,但也要适时表现一下。老板随和,点菜的时候会不时征求一下我的意见,于是强大的料理知识储备便派上了用场,谦逊地点评了一下菜色,老板笑意融融。

篇5

关键词:“一票制” 背景影响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专职审计人员,每年都要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各类审计项目,对企业的专业审计,收入和成本都是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大中型工业企业,每年的收入和成本都是上亿元的大数目,每单位收入或成本小小的变动对全年经营状况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可称得上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企业在签订合同时都采取“一票制”结算,个别销售企业会在经济活动分析的时候会分析“一票制”结算的损失,而绝大部分购货单位感觉“一票制”简单就不会去分析受到的影响。而实际上,“一票制”结算对双方以及国家都是有影响的,下面我将从“一票制”产生的背景、对双方的影响和合理的方式开展分析,探讨。

“一票制”产生的背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鉴于追求管理的专业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一般的生产企业都会把产品销售的运输委托外部专业运输公司负责。货物销售属于增值税纳税范畴,运输公司的运费收入属于营业税纳税范畴,对购买原材料的企业来说,原材料的购入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运费不能开专用发票,没有进项税款,但是对于购买原材料的下游企业来说,有的每单位的运费比原材料价格还高,国家就允许运费按7%抵扣进项税,93%进成本。但是目前对运输企业管理还不很规范,很多运输企业都是一些个体或私营的简单联合体,运输市场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监管力度等方面存在漏洞,再加上个别企业守法经营意识不强,为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营效益,主观意愿或无意识做违反税法的事项,开具不符合税法的运输发票。对于购货单位来说,由于缺乏识别的有效手段,在接受不合格发票并抵扣后,形成税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购货单位为了降低风险,就会要求上游的销售单位使用“一票制”结算。销售单位在销售货物的时候开具货物和运费的全额销售专用发票,然后再和运输单位单独结算运费,把销售收取的运费作收入,同时把结算的运费进成本。“一票制”结算就这样产生了。

“一票制”对购入方的影响

采用“一票制”结算的购货方在购买货物的时候,收到的购货发票是一份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是购货金额和增值税进项税额。比如火电企业在购买煤的时候,购买一吨煤的价款是每吨500元,运费每吨100元,在采用“一票制”结算的时候,付出的价款是600元(500+100)的煤款,102(600*0.17)元的进项税款,合计付款702元。如果分开开票的时候,煤款是500元,进项税是85元,运费是100元,合计是685元。其实不管是“一票制”还是分开开票,对于货物部分的金额是一样的都是价款加增值税进项税,区别在运费部分,如果是运费发票的话,就不需要缴纳按运费计算17%增值税的部分,因为运输企业是营业税纳税单位,缴纳营业税,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纳税人收到的运费发票国家允许抵扣7%的进项税,93%进成本。

每单位运费部分区别如下(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购货方采用“一票制”结算与分开采用二票制结算,每单位运费多支出现金17元,国家少收到税款10元,综合增加现金流出7元,多进成本7元,减少利润7元。也就是说,对任何采用“一票制”结算的购货单位来说,每单位运费现金支出多17%,减少税款10%,综合现金多流出7%,成本多入7%,减少利润7%。而这只是对于销售方把运费原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候,实际情况时,销售方把运费也开成销售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候,通常的直觉是把17%的增值税加进去,这样的话,购货方每单位运费多支出的现金就是(1+17%)*17%=19.89%,多进成本(1+17%)-93%=24%,也减少了利润24%。如果销售方再把和运输公司结算的运费增加一定比例的利润,那现金流出和成本就会成比例的增加。

“一票制”对销售方的影响

采用“一票制”结算的销售方,采用上面采购煤炭的销售煤矿方。在销售煤的时候,煤款每吨500元,运费每吨100元,在采用“一票制”销售的时候,开票金额是货款600元,销项税款102元,合计702元,即购货方收到的结算发票。而矿山企业销售产品,一般是没有自己的运输公司的,运输是委托外部运输单位完成的。即使有的大型企业有自己的运输公司按照税法的规定也应是单独核算单位,所以销售方开具发票把运费和货物销售一起做收入的同时,还要把和运输单位结算的运费100元,93元进成本,7元作进项税款。如果采用二票制结算的情况下,由运输单位直接把运费发票提供给购货方,对销售单位没有影响。

每单位运费部分区别如下(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销售方来说,采用“一票制”销售的时候,每单位运费现金流入多17元,增加税收10元,合计多流入7元,收入增加7元,从而增加利润7元。也就是说,对任何采用“一票制”结算的销售单位来说,每单位运费现金流入多17%,增加税款10%,合计现金多流入7%,收入多入7%,增加利润7%。作为资源的销售单位,通常国家都有资源销售的一些基金,像煤炭调节基金,水利基金等,是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的,一般都低于1%,所以销售方实际增加的收入应该是6%左右,增加的利润也是6%左右。

而这只是基于销售方与运输单位结算的运费和购货单位一样的情况下,实际上大多数销售方把运费开成销售专用发票的时候都会把17%的增值税加上去,这样的话,每单位运费现金流入就会多19.89%,收入也会多24%,也增加利润24%。如果在开票的时候增加一定比例的利润的话,现金流入和收入也会成比例增加。

“一票制”对国家的影响

在采用“一票制”结算的时候,对销售方来说,多缴增值税10%,而对于购买方来说,少缴增值税10%,这样对国家税收来说,是一样的,所以对国家税收来说总体没有影响。

在采用“一票制”结算的时候,由于销售方把运费作为货物销售一起开票,收费就变成了销售收入,对销售资源企业来说,就增加了各项基金的收取比例,所以对国家来说增加了基金收入。

篇6

    关键词:高货币化;m2/gdp;原因分析

    1 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上一个引人注目、同时也是广受争议的一个现象,就是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不断高攀,m2/gdp比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0.32增长到2005年的1.98,为世界之最。这样的增长态势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见下图1和图1.2。从下图来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经济中广义货币增长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以至于 m2/gdp 增加是一个长期现象。

    从增量上看,改革开放以来,m2 的年增长率几乎都高于 gdp 的年增长率,直到近年来才有所趋近(见下图 ),这表明长期积累带来的 m2规模大于使得 m2/gdp这一比例在近几年仍不会得到明显的改观。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第一,我国m2与gdp比率不断上升,说明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已进入较高级阶段。第二,我国 m2 与 gdp 的比率成为世界之最,并不说明我国经济货币化水平最高,这是我国金融体系还不完善的结果。我国银行业相对发达,而非银行金融业比较落后,社会货币收入过多地集中在银行,造成 m2过度膨胀,而不能及时、合理地分流到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和社会保障系统,以促进货币供应量级次不断提升。第三,货币对经济的推动力呈弱化趋势。

    2 m2与gdp高比率的原因分析

    2.1 经济的货币化

    经济的货币化是指通过货币进行的经济活动比例的不断增加,而与传统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非货币化经济比例则不断下降。货币化的关键之处在于它会引起对货币的额外需求。改革开放以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物交易较为广泛地存在;其后,随着农村市场的开放,改革向城市和国有企业推进,商品交易领域的扩展和交易媒介货币化程度加深,对货币需求也迅速增加。有学者估计,在我国改革初期,为了满足经济货币化对货币的需求,每年需要增加货币供给6%-8%。居民储蓄行为的增加,从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发展中国家由于货币进程较低,所以其m2/gdp增长速度较快。中国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m2/gdp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国内学者一般公认到1993年,中国的货币化已经差不多,因此可以推断中国m2/gdp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2 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和居民储蓄的高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收入宏观分配格局明显向居民倾向,个人最终所得占gdp的比重上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再加上储蓄存款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居民首选的金融资产形式,所以从1978年以来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使得居民储蓄迅速增长。因为高的储蓄率会导致储蓄存款余额和准货币总额增加,从而使得m2增加,成为推动m2/gdp上升的主要动力。

    2.3 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

    在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是一个常数,由于经济的货币化以及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等原因,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中迅速下降。在货币流动性下降的情况下,要维持正常的经济增长,货币存量就必须相应的扩张,从而导致m2/gdp的居高不下。由于银行体制、金融市场不发达等各种原因,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在改革的20年中迅速地下降,由1978年的3.13骤降到2002年的0.55。

    2.4 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以及金融工具的单一

    当前,尽管我国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仍然比较滞后。公司债券市场不发达,商业票据市场不发达,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导致我国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仍然较小,企业融资过多的依赖于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倒闭机制的影响,银行体系只能被动供给货币以满足社会对资金的需求,广义货币m2不断膨胀,由此导致m2/gdp居高不下。

    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普遍有大幅度地增加,但居民的投资渠道却相对匮乏,居民缺乏多样性的投资渠道,再加上国人具有高储蓄的偏好,及银行存款的高安全性,使得居民储蓄余额长期增长。从而导致m2/gdp越来越高。

    2.5 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

    金融配置效率的不足必然表现为同等的gdp增长需要更多的货币供给来推动,致货币化比率的畸高。就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金融资源对国有经济的过度倾斜以及对非国有经济投入的相对不足;二是占有大量金融资源的国有经济的效率却又相对不足。对于我国,银行主导型的融资结构决定了金融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银行进行的。由于传统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服务对象仍主要面向国有经济,以致国有经济一直是宝贵信贷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在直接融资领域,国有经济也是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主体,非国有经济总体上仍然较难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取大量金融资源。这种金融资源过于向国有经济倾斜的现实无法与我国当前经济结构的变化相称。与此同时,大量向国有经济倾斜的金融资源,却由于国有经济的预算软约束和整体效益的不足而形成大量无法回收的贷款。在这种局面下,为了给经济运行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必须不断提供新的信贷,导致m2的膨胀,并自然表现为高的m2/gdp比率,而从中反映出的却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不足。

    2.6 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国债的大量增发,即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大量增发国债,当居民认购国债时意味着m2准货币的减少,但是当政府用出售国债的钱全部用于投资和购买时,通常会形成m1增加,同时由于政府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时m2的供给规模恢复原来的水平并且继续递增。导致m2大幅增加并且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得金融深化指标持续走高。所以,我国金融深化指标 m2/gdp走高并不代表我国金融发展的结果,而是我国特定的财政政策制度。

    2.7 迅猛增长的外汇储备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见下图,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也是导致货币化比率上升的重要因素。根据货币经济理论,一国的货币供给m是国内信贷d与外汇储备f之和,即:在当前信贷投放增长相对减缓而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下,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了我国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

    我国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但在双顺差中,资本账户顺差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除了来自进出口贸易增长外,更多的应归因于利用外资和国际投机资本大规模进出所带来的资本项目净流入,特别是国际游资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而大量流入。很明显,现阶段央行在外汇市场被动地购买外汇储备已成了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面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挑战。这种被动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所带来的问题是,有外汇收入的企业因为结汇而具有较为充裕的资金,这些资金除部分进入生产流通环节外,其余则成为了银行资金流并大量地反映为银行存款,从而导致货币化比率的进一步上升。

    3 总结

    总之,造成我国货币化比率畸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更无法从我国较高的货币化比率中得出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已经处于较高水平的结论,相反这种高货币化现象却说明我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不可否认,在我国m2/gdp比率不断攀升并居高不下的这些年,也恰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年份。但从长远来看,其中所反映的金融结构失衡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问题必然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羁绊;并且,这种依靠增发货币维系粗放型金融资源配置的模式终究是非良性的,必然会造成风险向银行体系的过度集中并极易酿成通货膨胀,不利于宏观金融的稳健运行与经济的稳定增长。探寻中国高货币化现象之谜,并深究出其内在的原因,对我国的金融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欧阳珍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2/gdp比例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我国m2与gdp比率畸高及货币推动力弱化问题分析[j].中国金融,2005,(17):4547.

    [3]魏永芬.关于我国m2与gdp的比例的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4]林梅华,张苗苗.我国 m2/gdp 过高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4).

    [5]宋红鑫.从财政政策角度看我国金融深化指标m2/gdp偏高原因[j].海南金融,2007,(10).

    [6]殷孟波.我国经济货币化比率畸高的经济学分析[j].学术论坛,2006,(5):9093.

篇7

【关键词】比例 教学 心得体会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绘制地图需要比例知识,在生产和生活还经常用到两种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另外,通过对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学好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很重要的。

一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主动建构知识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例子来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到结论。让学生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唤醒学生学习中一些零散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将这些体验“数学化”,提炼出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发现、自学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讨论,说出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二 通过一个例子,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一个例子,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为什么要两内项乘两外项相乘,为什么不相除,或相加、减呢?”通过学生的这些表现,笔者意识到让学生去经历问题产生的过程,教师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让科学科学、严谨地去研究一个问题这方面还是有欠缺,还需要加强训练。针对这一感觉,我及时给学生补充讲解到:这一规律的得出,实际上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同学们说通过一个事例就能轻易下结论吗?学生说不应该这样。“那应该怎么样呢?”笔者反问,学生继续说:“应多举几例子,然后观察是否都存在这种规律,然后才可以下结论。”又有一个学生说:“得出结论之后,还应该继续举例验证。”笔者肯定了学生的这些说法之后,又继续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其实科学家在发现、研究这个规律的时候,是经过了一个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过程的,他们有可能也试着去除过,试着去相加或相减过,反复试验,才发现两内项相乘的积和两外项相乘的积是存在一定规律的,从而得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我又给学生总结:“要研究一个结论,要经过一个举例――观察――得出初步结论――验证的一个过程,在研究过程中,一条路走不通,就变换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这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以后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习知识结论,更要学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做到既要“鱼”,又要“渔”。

三 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因为学生对比的知识了解甚多,所以在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时候,不是让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归纳法研究的过程,并渗透了科学态度的教育。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如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时,要求学生讲明理由,培养学生有根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填写比例中的未知数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还要求学生进行检验,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关键词】 胸痹;护理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波动,年老体虚等有关[1]。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属本症范围。本病属内科急症、重症,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临床上必须及时诊治,有效护理,以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本文对胸痹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情观察

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应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护理原则。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发病诱因及经过,发病特点,以便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胸痹发病急,变化快,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律、尿量及排便情况。若发现患者有胸痛、咳嗽、气喘、心率失常、面色苍白、汗出肢冷等症状,则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采取抢救措施。

2护理

2.1情志护理

胸痹病人常存在心前区疼痛及胸闷等症状,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多有焦虑、自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中医学认为七情通于五脏,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精神内守则真气从之,邪不可干.若心怀慕恋,志结忧惶,则病从内生而致阴阳失调,经络阻塞。所以,护理人员应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注意从病人的语言、表情及行为中探查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另外,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语言应和蔼,对病人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以取得病人的信任[2]。最后应充分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病人讲解相关知识,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

2.2临症护理

本病因发病急剧、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若不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易发生意外,故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痛,气短等症状,严密观察神志、面色、汗液皮肤温度湿度、T、P、R、BP等变化,特别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心率、脉象、舌象、尿量与大便情况的变化,并且作好记录,加强巡视,做到早发现异常,早期诊断,预防意外,抢救生命[3]。输液时要严密观察输液速度,以每分钟30~40滴为宜;护理上配合医生合理使用各种用药,注意用药途径要合理,配伍要合理,有些药物还应注意温度,注意避光;出现胸间痛时要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因为劳则耗气,劳伤心脾,胸痹之患,气脾已伤,再行劳倦,复伤心脾则加重病情。胸痹患者均是气血运行不畅,吸氧则增加心气功能,推动气血运行,减少脉络瘀滞,故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以每分钟4~6 L为准则,增加氧浓度,增加心肌供氧。

2.3饮食护理

祖国医学很早就提出“三分治疗,七分调理”,调理不外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而胸痹病人的饮食护理就更为重要。因为有许多病人经过治疗病情好转,但因饮食不节或由于饮食不节而引起的大便秘结,常诱发猝死。所以病人的合理饮食,对本病的转归和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胸痹属现代医学“冠心病“、“心肌梗塞“、“心绞痛”等的范筹。胸痹病人一般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宜,忌食辛辣、生冷及油腻的食物,忌过饱,忌暴饮暴食,应多食青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之饮食,以防便秘。因为过饱及便秘用力可诱发猝死。如已形成便秘者,可以给蜂蜜、香蕉等以润肠通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2.4生活护理

患者病房要温度适中,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患者应卧床休息,谢绝探视,戒烟戒酒。进食、洗漱、大小便、翻身均需医护人员协助。如无并发症不宜卧床过久,第1周绝对卧床,第2周可在床上坐起,第3周可下床在室内活动,第4周逐步增加活动量,勿过劳。胸痛常由于体力劳动或其他过早过量不适当的活动增加心肌需氧量而诱发,所以一定要适当休息,不要过劳,防止胸痛发作。不要感受风寒,阴寒凝滞型胸痛,常因复感寒邪而诱发,寒邪内侵,常可使血管痉挛加重,诱发胸痛。

3 讨论

对患者的护理不仅包括对症、饮食等客观方面的护理,也包括对患者主观的护理关怀,在胸痹患者的护理中,情志护理其实应该占主要部分,因为内在的心情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所以在对胸痹患者的护理中应该内外兼顾,既对其进行心理上的鼓励、关怀等心理护理,在胸痹的症状、患者的饮食、生活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护理,这样才能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许粉年.胸痹病人护理中的三倡三忌[J] .江苏中医药, 2003, 24(12): 46.

[2] 祖晶.胸痹的辨证护理[J] .辽宁中医杂志, 2003, 30(11): 946.

篇9

关键词:晨练;益处;弊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据专家介绍,学生晨练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晚练。晨练对学生的身体有益。学生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晨练活动,比如慢跑、踢毽子、打羽毛球、跳健身操等,可以加大肺活量,提高呼吸系统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消化系统,增强食欲,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解决内分泌失调的问题,提升免疫力,还能给学生一天的紧张学习生活提供充分的能量物质保证,还可以提高学生大脑和精神的兴奋度,使学生一天思维敏捷、精力充沛。

但是,晨练也要考虑时间、地点和天气状况及空气质量。特别注意的是,在雾霾频发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宜组织学生进行晨练。平时,学生晨练也不应该选择在草木丰茂的园囿进行,可以到空旷开阔的操场尝试。注意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时间也不宜过长。因为晨练时,大多数学生都处于空腹的状态。如果加大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会造成学生低血糖,导致眩晕。这样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而且还会给身体带来诸多不适,严重者会造成致命的伤害,得不偿失。

对于学生来说,晨练比晨读更有意思。只是生理上对睡眠的渴求也使他们爱上晨练不容易。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学习现状是,学习压力普遍很大,课业负担相当沉重。他们可以说是“夙兴夜寐”,早晨五点多起床,晚上十点多休息,以书为伴,以题为友。这一天下来,脑力和体能消耗都很大。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支撑学习的保证。而身体素质的提升除了需要饮食上的营养供给外,还需要通过充足的睡眠使疲惫大脑得到休养,否则就会出现学生上课昏昏欲睡,下课精神百倍的现象。所以,教师组织晨练的时间不应该抢占学生睡眠的黄金时间,而最好安排在早上八点左右,量要适中,时要适度,不能让晨练成为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此外,晨练与学生的饮食也有很大的关系。究竟是晨练前吃还是晨练后吃,一直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所以我觉得不妨让学生先吃饭,晨读一段时间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晨练,为一天的学业做好体能的保障。

总之,从强健学生身体的角度考虑,每个学校都要实施一定的晨练,可以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实际制订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还他们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参考文献:

[1]时玉英,马成亮.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篇10

比萨斜塔本是比萨大教堂的钟楼,由于地基的原因,它不断倾斜,至今塔顶已偏离中轴线5.2米,但仍然没有倒塌,反而使它成为意大利的一个著名景观。

比萨斜塔为什么是斜的?是因为建造过程中无法预料和避免的地面下沉累积效应的结果呢,还是建筑师有意而为之?这一直是个问题。进入20世纪,随着使用各种先进设备对比萨斜塔越来越精确的测量、对地基土层进行的深入勘测,以及对历史档案的研究,一些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比萨斜塔在最初的设计中本来是垂直的建筑,但是在建造初期就开始偏离了正确位置。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由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黏土相间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最新的研究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层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比萨斜塔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它下层是实墙,用壁柱做装饰,中间六层外面用连续券做装饰,最上一层内收结束。塔的各部分比例协调,钟楼的装饰继承了大教堂和洗礼堂的经典风格,墙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砌成深浅两种白色带,半露方柱的拱门、拱廊中的雕刻大门、长菱形的花格平顶、拱廊上方的墙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强烈的明暗反差,使塔的立面变化丰富,富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味。它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对圆形建筑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意大利独一无二的圆塔,通体用白色大理石建造。

有专家认为,比萨斜塔的圆形设计是为了同旁边的大教堂形成呼应,因此设计者有意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更重要的是,比萨斜塔与奇迹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加之大教堂、洗礼堂和斜塔装饰风格一致,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使它们之间形成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在碧草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