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04 11:3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制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制故事

篇1

一、增强法制节目故事性的必要性

法制节目出现初期,直击侦破现场、展现庭审交锋、推理探案、以法断案等各种形态的电视法制节目竞相出现,令人目不暇接。然而,这些形态各异的节目有一个本质上的共同点,即以案普法。这种节目时间久了,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几年前,再现侦破过程极为吸引观众,究其原因,是那时的观众对公安破案知之甚少,所以,竞相一睹为快。而庭审类节目,更因为观众对法庭的好奇和陌生,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猎奇心理,因而,观众对这类节目情有独钟。当观众对侦破过程已经不再感到新奇,对庭审程序已经大致了解的情况下,对节目产生厌倦心理,是很正常的。对现在的观众而言,除了在不必集中精力的前提下获取必要的新闻信息和娱乐需要之外,想让他们长时间停留在法制节目前,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讲故事。任何一个与案件有关的故事,都与法律脱不了干系,关键是要变过去的法律先行为故事先行,在故事中点击法律,把说案件变为说人,将法律的传播由直接变为间接,让观众在聆听人物故事中感受法治。

二、突出法制节目故事性的表现手法

首先,要巧妙设置悬念。好的悬念设置,能使节目的表述跌宕起伏,增强节目的故事性。设置悬念应根据栏目的时间长短和事件的复杂程度来确定,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一期15分钟的法制节目,平均5分钟左右设置一个悬念就比较合适。首先要设置一个总悬念。总悬念在节目开始就要提出,并要随着矛盾冲突的上升不断加强,直到事件发展得以释疑。总悬念往往是节目的主要情绪支柱,最能吸引观众,也是节目的重要看点,其设置应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及人物性格命运。

其次要设置两个小悬念,并在节目中穿行,作为事件的副线或者次要方面不断展现,以加强观众的期待心理,小悬念的设置应符合观众的收视心理,张弛有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节目全篇贯通,看起来精彩,也能较好地消除观众的收视疲劳。

再次,要追求现场的真实性。电视法制节目虽然没有新闻的时效性那么强,但电视法制节目的案件都是真实的。一期好的电视法制节目,必须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通过画面营造一种现场感,通过画面的精心包装,呈现出一种像是现场的状态,让观众有意无意地产生这就是现场的错觉。中国法制类节目发展到今天,缺的不是评论,也不是探讨,缺的就是真实的现场。现场的张力胜过一切有声有色的描述和评论。

篇2

中华民族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华文明主要依赖汉字传承至今。先民们很早就使用他们创造的古文字,先后在龟甲、兽骨、青铜、陶、石料、竹、木、丝绸等材料上大量记述社会生活事件。经过上千年的探索,中国人才终于发明了“纸”这种质优价廉的书写材料。

追溯中国古代造纸技术发展的渊源,不能不对造纸术发明前使用过的文字载体作简要介绍。汉字出现的确切年代难以考证,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汉字的雏形出现在石壁上、陶器上,如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新石器时代的岩画,有专家认为是文字出现以前人类表达的“稷神崇拜图”,这样的岩画在内蒙古的阴山等地也有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上也刻写有原始的近似文字的符号,如来自陕西的半坡陶盆、山东大汶口文化的灰陶尊。早期人类创造的这些形形的图画和符号可视为后来出现的象形文字雏形。

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商周两代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展时期,铸刻在钟、鼎等古代青铜器或其他金属器物上的汉字字体称为“钟鼎文”或“金文”。金文的制作需要经过复杂的铸造工序,而在石头上刻写文字则方便得多,战国的秦国刻石“石鼓文”一般看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山东的峄山、泰山等地刻石,以颂其功,使用的文字为秦朝统一文字后的小篆书体。

用纸之前国外使用的书写材料,大体有石、木、土坯、动物皮(如羊皮纸、牛皮纸实为皮革加工而成的薄片)、莎草片、树叶等。相比较而言,还是中国的竹木简牍和缣(jiān)帛实用。战国时期的《墨子》记载:“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竹帛”即竹简和缣帛,这是战国至秦汉时期乃至纸张出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的书写材料。最早的书籍,是用书绳将简编连而成的策(册)。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可见孔子所读之《易》是用“韦编”即皮条编连的简册。简册写错字了没有橡皮只好用刀削去,这就是“删”。竹木简牍材料易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是主要书写载体。但这种材料却并不轻巧,老子写《道德经》五千言,所用的竹简得要好几辆马车拉,所以叫“学富五车”, 这些有学问的人搬一次家可费劲了,那叫“汗牛充栋”,秦始皇每日批阅的写在简牍上的奏章往往重以石(每石120斤)计。如果写在纸上,可能连一斤重的纸也用不完。当时还有一种书写材料,就是轻巧漂亮但昂贵的蚕丝织品缣帛,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帛书,是精美绝伦的书法作品。但缣帛昂贵,只有极少数豪富贵族才使用得起。随着文化的普及,社会迫切需要方便实用又价廉物美的书写材料,造纸术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造纸术是东汉蔡伦发明的。但近年考古发现,纸约在西汉初期即已出现。蔡伦(约61―121年)的功绩在于对造纸原料加以拓展,并改进造纸技术,作出了较大贡献。根据《东观汉记》《后汉书・蔡伦传》等文献的记载:蔡伦为尚方令时,“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渔)网以为纸”。树肤即树皮,麻头及破布、渔网都是麻质的,这些造纸所用原料丰富廉价易得。他还改进了造纸用具,革新了造纸技术。改进造纸术以后,造纸质量得到提高,规模不断扩大,他的技术得到朝廷赞许并加以推广,史称“蔡侯纸”。

篇3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四中全会吹响了“依法治国”的新号角,从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市成为未来中国政治经济建设发展的主基调。围绕着如何依法治市,各行各业都在实践中摸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尤其是一些“老大难”问题,如果不从依法治市的角度出发,恐怕很难解决。

就股市而言,股市中的“老大难”问题就是投资者最为诟病的退市难问题。

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发展历程,中国股市从创立之初的沪市“老八股”和深市“老五股”发展到了如今2500多家上市公司的规模,参与股市投资的证券账户达到了一亿三千万户,中国股市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然而,在中国股市的发展道路上,有一块顽石始终横亘在前行的道路中间,那就是退市难。换而言之,也就是“只进不出”。尽管监管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上市公司退市的相关制度,但是由于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遭遇到诸多阻扰,特别是一些利益集团的干扰,使得一大批“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混迹于上市公司行列之中,这些上市公司早已经“资不抵债”,却在头顶上戴着“壳”资源的光环招摇过市,股价也被一些居心不良的投资机构炒至天外天之上,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之所以居高不下,就是这些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惹的祸。

更有甚之,一些投资机构还投其所好,把这些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划归在一起,搞了一个所谓的“壳”资源板块,每逢岁末,这些“壳”资源公司面临退市大考时,总有一块意料之外的大馅饼从天而降,把这些濒临退市的“壳”公司从退市的悬崖边缘拉回来,这些机构也从炒作这些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中大捞一把。于是乎,在中国股市中形成了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投资者从炒股中赚钱最多的板块不是业绩优异、分红慷慨的大盘蓝筹股,而是资不抵债的“ST”板块个股,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让大盘蓝筹股跌跌不休,“ST”板块个股鸡犬升天。很多业绩不错的上市公司眼见股价上涨无望,宁愿戴上“ST”的帽子赚股价投机的钱,也不愿遵从价值投资的规律。当投资者已经形成了炒作“ST”板块个股的习惯,“ST”板块的队伍也是越发壮大。如今,国内股市的“ST”板块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9家上市公司的家族。

篇4

现代人知道砭石疗法的太少了,但它却是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一种治病方法,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砭石疗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位居我国古代并存的砭、灸、药、导引、按五大医术之首。其最早见诸文字记载当属《马王堆帛书》和《黄帝内经》。史书上也记载了一些古代名医应用砭石治病的案例,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内名医扁鹊和使滹国太子起死回生用的就有砭术。但因砭术所用的砭石资源稀缺,故砭术自东汉以后基本失传(民间尚有散在流传)。1979年在山东腾县出土了一套春秋时期的泗滨砭磬,其中两枚已损坏。为了修复这套砭磬,研究人员四处寻找制造石磬的石料,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终于在鲁西南发现了稀有的泗滨浮石,又经专家考证实,泗滨浮石就是制造我国古代砭石的石料。

经中国科学院、核工业部、国家地震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对泗滨浮石进行了进3年的理化检验发现:泗滨浮石含有30多种微量元素,无放射,对人体无害;它的红外辐射频带极宽;用它擦人体可产生极丰富的超声脉冲;接触人体表皮可使血液循环加快20%;饮用泗滨浮石浸泡水可降低血中的甘油三脂、胆固醇,有明显的调节血脂作用。我们知道,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良好的微循环状态是各脏器执行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因此,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障碍,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与气滞血淤有关的疾病,可预防血栓的形成。

有了以上的实验室依据,自上世纪末,古老的砭石疗法又焕发了青春,在北京、在山东、在东北、在日本、在美国……砭石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民所接受,砭具也被作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砭石梳、砭石坠、砭石手镯等等。在不少医院还成立了专门的砭石治疗室开展特色治疗,总结出砭术十六法,在临床对心脑血管病人、偏瘫病人、颈椎病、腰椎病、漆关节病、肩周炎等病人有很好的疗效;对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可调节全身气血运行、改善睡眠、消除疲劳。

砭石疗法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虽然在历史上沉寂了两千多年,但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用现代化的手段,我们不仅重新找到了制作砭具的佳石,同时也使我们对泗滨浮石的物理特性有了明确的认识,从而使这一古老的疗法更好地造福人类。

篇5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发展趋势 实物期权

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一) 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基本思想是企业最终创造的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它遵循着增量现金流原则和时间价值原则,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股利折现模型,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和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通过先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再分析现金流量中的风险程度,最后选择一个折现率将企业现金流折现得出企业价值,这种方法有着深厚的经济学基础,可以精确的评估企业价值。但是,现金流和风险的不确定性为这种方法的使用增添的一定的难度,同时它仅考虑现有投资机会产生的现金流增量,忽视了潜在的投资机会。

(二)相对价值法。

相对价值法是根据可比公司的市场价值衡量目标企业的价值。不同企业股票价值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要通过对可比公司市场价值修正才能真实的反映目标企业的价值。主要方法有市盈率法(市价/每股收益),市净率法(市价/每股净资产),收入乘数法(市价/每股收入)。这种方法使用简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通过比率和可比公司进行评估,容易忽略关键的价值决定因素如风险、成长性、收益等,导致评估结果和内在价值不符;相对比较方法是根据可比公司的市场价格展开的,当可比公司普遍被高估(低估)时,评估结果也随之高估(低估);同时相对比较方法在根本假设方面缺乏透明度,评估结果操纵的可能性更大。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意义

企业价值评估是分析和衡量一个企业或一个经营单位的公平市场价值,并提供有关信息以帮助投资人和管理当局改善决策。

(一)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作出参考,实现利益最大化。

价值评估是基础分析的核心内容,企业价值与财务数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这种关系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投资主体,也是被投资的对象,由于投资双方信息的不对称,要保证投资的合理性,有必要对现有投资机会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估,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评估的结果可以作为投资者与被投资者谈判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被投资者相关会计入账的基础。

2.2 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价值,并把企业价值作为业绩评价的依据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已逐渐取代了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价值是价值目标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驱动因素。通过价值评估可以帮助管理层进行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有效的改善经营决策。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相关经济基础条件不健全,价值评估的固有限制,使得如何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估企业价值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

(一)期权定价模型。

20世纪70年代以后,期权定价方法为企业价值评估开创了一条新思路。期权是一种契约,它赋予持有者在特定的时间或该时间之前,按照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项资产的权利。实物期权是金融期权理论在实物上的推广和发展,它是利用期权定价模型进行评估的一种新兴的评估方法。

期权理论研究表明,期权总价值是由“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两部分构成,其中内在价值是标的资产市价与期权执行价格的差额,时间价值是期权超过内在价值的部分,是一种等待的价值,波动的价值,时间越长,标的资产价格出现波动的可能性越大,时间的溢价就越大。

(二)期权定价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在应用现金流量评估项目价值时,我们通常假设公司按既定的方案执行,执行过程中不会进行重要的修改,实际上,管理者会随时关注各种变化,如果事态表明未来前景比当初设想更好,他会加大投资力度,反之则会设法减少损失。只要未来是不确定的,管理者就会利用拥有的实物期权增加价值,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方案,这种实物期权隐含在投资项目中。如今企业迅速发展,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即时选择显得非常重要,突显了期权估价技术的独到之处,特别是需要把握市场机遇的高科技企业,这种随时可能变成现实的获利机遇构成企业价值的一部分。

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价值内在的驱动因素不同,因此,在进行价值评估时要注意区别对待,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模型,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企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光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2]谭三艳.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财会通讯,2009(8).

篇6

新新搬新家,买了一套新沙发。沙发是真皮的,颜色红色。沙发设计得真好,那种人性化的设计,两个扶手,座垫做得象真人的大腿,一坐下去,立刻有一种被人拥抱的温暖感觉。

但有一天,他发现沙发好象没有买来的那么好用:坐垫不象以前那么舒服,软塌塌的,还掉颜色,天气热了,真皮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新新气愤地去找卖沙发的要求退换沙发。

卖沙发的感到很意外,因为他第一次听到顾客这样的意见,突然他又好象想起了什么。他问新新:怎么褪色了?新新把证据,一件染红的红衣服往卖沙发的手里一扔说,你自己看。老板用水把衣服一洗,马上打电话报了警。

police赶来了,立刻把新新叫到房子里问话。police用眼睛看着新新,象要看穿新新的五脏六腑。police问第一句:“你怕吗?”新新一下子紧张了:“我没干坏事儿,为什么要怕?”

篇7

发动机表示是一个很像水龙头,又像发动机的标志。

发动机的故障灯亮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发动机的电控系统,传感器,线路出故障,然后此故障灯亮。去维修厂读取一下故障代码,就大概知道是哪里的问题了,然后再根据故障代码去检查维修。

一般点火开关接通时,控制指示灯启亮,并在发动机启动后不久熄灭,如果发动机正常启动以后发动机故障灯还亮着,就需要及时去查检。

仪表盘上出了有发动机故障灯还有左转向指示灯、右转向指示灯、远光指示灯、燃油不足充电指示灯、手刹指示灯、预热指示灯、机油压力报警灯、冷却液位灯、车载诊断灯、安全带灯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一、故意制造事故罪的行为特征

为了准确地创设惩治故意制造事故罪的专门条款,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故意制造事故的行为特征。现将故意制造事故罪的基本特征概括如下:

1.行为人主观上有制造事故与规避责任的故意。

主观上的故意是本罪区别于过失肇事的根本特征。故意制造事故具有明显的预谋性特点,绝大多数在事先经过周密策划,有的还结成团伙,采取分工合作、交叉组合、各司其职、经常变换作案地点等办法提高作案的成功率。故意制造事故的动机具有多样性,在牟利、泄愤、报复、要挟、损毁他人信誉等具体动机的支配下,都可以出现故意制造事故的行为。行为人是否谋取了非法的利益不影响本罪的认定。

由于实施本罪的动机往往是牟利、损毁他人信誉等,故行为人规避法律责任的特点十分突出,往往是制造事故的行为十分隐蔽,在现象上事故的责任却明显地落在相关人的身上或呈现为意外事件。如果用惯常的思维模式判断,很可能难以发现隐匿在暗处的故意性行为。

2.行为人利用了某些客观条件或相关人的过错。

故意制造事故不可能“白手起家”,利用某些客观条件或者相关人的过错是行为人得以逃避法律责任的重要前提。故意制造事故的关键性行为总是隐蔽的、短暂的,制造事故的机会也往往稍纵即逝,作案人的蓄意而为大多与相关人的过错交织在一起或被表象化的过错所掩盖。故意制造事故者对客观条件与相关人过错的利用是极具智能性且有机缘性的,这一特点在高科技领域的反映尤为突出。

3.行为人熟悉相关规则,具有相应的技能。

故意制造事故是一种智能化、技术化的犯罪。一般而言,行为人一是熟知法律法规;二是掌握相关行业的管理规章、操作流程、控制漏洞;三是有比较熟练的技术技能;四是利用相关人的过错或某些客观条件。这也许就是故意制造事故罪与一般破坏、、毁坏类犯罪(如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至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及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财物罪、第二百七十六条破坏生产经营罪等)的区别。

4.行为人犯罪证据的获取难度相对较大。

如果我们确认与事故相关的犯罪不仅仅由过失构成,就应当承认我们在获取故意制造事故的犯罪证据方面的经验相对薄弱。加之故意制造事故的情况错综复杂,发现和获取犯罪证据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侦查工作的难度与刑法的完善是不同范畴的问题,刑法总不能因为某种犯罪的查证难度太大而明知有漏洞也不去弥补。

二、故意制造事故罪的法理依据

依笔者陋见,故意制造事故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只要求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本罪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交通运输安全、公众健康、医疗卫生等。本罪在客观方面必须有故意制造事故与规避法律责任的行为。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应当承认,故意制造事故的犯罪并非今日刚刚出现,在过去的日子里此类犯罪的数量、质量也许还处于社会能够容忍的范围内。随着我国社会大踏步地跨入知识经济时代,故意制造事故的犯罪将呈现上升的趋势。以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为例,该条明文规定:“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即构成犯罪。在笔者查阅到的所有教材中均注明“本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或“过失构成本罪”。那么,是否可以由此得出传染病菌种、毒种不可能被故意扩散传播呢?回答应当是否定的。

篇9

在美国心脏学会2007年年会上,犹他大学生物化学和遗传流行病学家本杰明?霍恩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的一项报道引起了极大关注,英美主流媒体纷纷加以报道。原来,霍恩发现了预防冠心病的秘密。

重大发现——每月禁食一天,心脏病风险降低40%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注意到摩门教徒患心脏病的概率比一般美国人低。霍恩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94~2002年对4600名64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的调查发现,摩门教徒患冠心病的人比其他人少得多,通过对已知的和可能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霍恩吃惊地发现,摩门教教规中“每月禁食一天”的规定可能对减少心脏病起了很大作用。

于是,他在2004~2006年通过冠脉造影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发现凡每月至少禁食一天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比不禁食的人低40%。在其后的美国心脏学会年会上,霍恩报告了他的发现,这就是前面媒体竞相报道的由来。

古代——辟谷,中国流传数千年的养生方法

看到这里,广大读者禁不住笑了:什么呀,都21世纪了,这还算是伟大发现?不就是每个月饿上1天吗,这种游戏,我们老祖宗早就玩过了,叫“辟谷”。

对,就是辟谷,中华民族流传超过两千年的一种养生方法。古人认为,辟谷具有诸多益处,晋代的葛洪在其著名的《抱朴子内篇》中称:“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意思是说如果希望益寿延年的话,就要肠胃中清洁,没有粪便残渣,从而把辟谷和长生联系起来。

由此可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辟谷可能对健康有益。但是辟谷究竟为什么有益于健康,却并不为人所知晓。道教认为,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为了清除肠中秽气除掉三虫,必须辟谷。正是由于在历史长河中和宗教等纠缠不清,使得辟谷被蒙上了神秘主义的面纱,反而妨碍了我们正确地认识和继承先民的智慧。

现代——间歇断食,备受追捧的时尚减肥方法

其实在现代社会,间歇饥饿或者称间歇断食,并非摩门教徒的专利,不少国家和地区多多少少有着类似的做法。和善男信女出于宗教虔诚不同,现代社会的红男绿女选择断食更多是出于控制体重、增进健康的目的。

有一段时间,据传由日本传入的“周末断食法”在白领圈子里受到追捧,当然实践者主要是爱美的女性。但是,即使进入现代社会,对于断食的科学认识也还很不充分,在这些介绍断食的网站或者书籍中常常看到这样的说法:人们平时吃进去的食物,在维持人体功能、提供能量的同时,也形成了各种废物,它们虽然每天都以粪便、尿、汗等形式排出,但总有一些残渣排不干净,藏在身体的各处,容易形成毒素,成为致病的根源,引起感冒、头痛,乃至高血压、癌症等。断食就是清除体内“垃圾”的最好方法。从这些描述不难看出,除了一些现代名词,这基本上是古代观点的翻版。

断食,防治疾病有前景但不成熟

那么,断食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或者说,对身体是否有利呢?

近年来,医学界和营养学界对断食进行了一些研究。一部分研究是在动物中进行的,取得了不少令人激动的结果,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莫过于断食可以延长实验动物的寿命了。此外,对于肥胖和糖尿病的老鼠,断食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血脂,改善多种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危险因素指标。

因此,断食看来确实是一种有前景的预防甚至治疗疾病的手段。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在一些小规模的人体研究中确实看到了减轻体重以及类似于动物实验中改善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作用,但是由于研究对象尚少,而且断食方法各不相同,还不能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可以尝试的做法:每周断食1天

那么,对于想尝试断食的人来说,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下面介绍贝拉尔迪博士介绍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给每周断食1天的人设计的,比较容易做到。

首先要确定1个24小时的周期,虽然一周当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但是一般从周末开始比较容易,或者是其他的休息日。简单地说,就是在这个24小时中不进食物,但是饮水是必须的,甚至比平时要更多一些。为了使得断食的这一天过得比较容易,可以少量摄入一些营养剂,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我国传统的服药辟谷。比如:周六起床,吃一次正常的早餐,饮水500毫升;整个白天到傍晚,基本上每小时饮水250毫升,可以喝1~2杯茶,最好不要加糖;期间,可以补充维生素药丸、少量的蛋白质粉或10克支链氨基酸(胶囊或粉剂,药店有售,分上午、下午2次服用);晚上9点~10点可以吃少量水果,饮水500毫升,准备休息。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就可以恢复正常进食了。

断食的1天中,维生素、蛋白质粉、支链氨基酸并非必需品,因为只要平时保证均衡饮食、足够的营养素摄入量和适当的运动,每周断食1天并不至于导致营养缺失,但是适当吃一点可能会让断食更容易做到。此外,饮水可以适当减少,但是至少要在2000毫升以上。

TIPS:断食、辟谷,方法众多

来自西方的断食法主要是在不进食期间大量饮水,偶尔有人饮用少量牛奶、酸奶或者鲜榨果汁。

而我国的传统辟谷术就要复杂得多了,总的说来不外“服气辟谷”与“服药辟谷”两大类。

所谓“服药辟谷”,并非绝食,而是不吃日常的五谷食物,代之以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药物,如《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山药、蜂蜜、茯苓、莲子、芡实、苍(白)术、天门冬、麦门冬、泽泻等代替谷食的药物。实际上,其中不少物质本来就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将其制成丸膏,于断谷后口服一二丸,可以代替谷物为人体提供营养。

“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只吞气、采气,接收大自然的能量。从历史记载看,辟谷术和行气术几乎同时起源,而且诸多文献强调了辟谷术与行气术相辅相成的效应,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的目的。但是具体方法则众说纷纭,仅《抱朴子内篇?杂应》篇,即载有食十二时气法、食岁星气法、食六戊精气法、思神食气法等。

由此可见,服药辟谷和当代断食法更为接近,而服气辟谷就比较神秘了。

篇10

什么是改写呢?改写是在原文基础上,丰富已知形象,扩充已有认识,填补艺术空白的一种写作训练法。在诗歌教学中使用此方法,既有助于鉴赏诗歌,又有助于习作练习。改写一般遵循“确定故事、确定场面、再现情境、表达旨趣”的写作规律。“确定故事”是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确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确定场面”是找出活动地点、主要人物、主要活动,加以渲染;“再现情境”的关键是根据已确定的场面,丰富诗歌的形象,填补诗歌的艺术空白,如还原此时此地意象的方位、形状、色彩、声音、气味,填补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达旨趣”一般有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两种方法。改写作品的方法简单易学,基本上是靠想象和联想来添加成分,补充内容。在这一方面,诗歌的改写训练能够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诗言志,歌咏言”,诗人往往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具体细致的描绘,而是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片段,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生活画面,烘托出与这种画面相吻合的情调(氛围),塑造出一个个饱含感情的艺术形象,表达诗人的处世态度和人生理想。好的诗歌还要求在短短的篇幅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学生在诗歌改写过程中接触到了人类历史长河里一个个诗人的伟大心灵和不朽的人格魅力。如学习杜甫《登高》一诗时,可将诗歌内容改写成一段叙事散文。其文如下:

(一)

时当深秋,我立于高山之上。抬头仰望浩瀚的天际,茫茫之中有着些许凄凉。秋风刮过,夹着几声猿的哀鸣。江水清透,映着白沙。鸟儿从空中飞过,凄厉的叫声,伴随着呼呼的秋风,像塞北的羌笛声。数不尽的树叶脱离了枯黄的树干,飘荡在空中。再看那长江水,滚滚而下,势不可当,轰轰的声响在这寂寥的秋天显出几分悲壮。

在这样充溢着悲伤与沉郁色彩的秋天里,年过半百的我独自抱病登上了这高台,远望秋景,只觉心中郁郁不畅。再看看自己,艰难的命运与国家坎坷的前途为两鬓抹上了浓浓的霜色。贫病交加,只得将酒杯搁置一边。在这秋风秋景中,即使站在高处也找寻不到“一览众山小”的畅快之感,有的只是沉郁悲痛的心情。脚下的这方土地,本应气象万千,呈现大唐繁盛的面貌,可如今山河破碎,盛唐之梦早已不复存在,战争洗劫了往日的幸福生活,百姓苦不堪言。本想借酒消愁,怎奈新停酒杯,只好面对茫茫天宇,长声叹息。

(二)

客居在外,心头总是烦闷。离开京城很多年了,人已渐渐衰老,而心愿却不曾实现。又是一年重阳节,独自登上高处,感怀日月。

风呼啸着刮过,寥廓深远的天空回荡着凄惨的猿鸣声。江水清澈透明,飞鸟在小岛上盘旋着,或许在期待秋天的到来。秋是来了,真的来了。落叶在空中飘荡着,像鸟儿一样盘旋着,可最终还是禁不起地心引力的吸附,回到地面。满地的落叶,让人无法整顿精神。再看那滚滚向前的长江水,没有一丝退意,犹如心中的愁绪。贫病交加的我,独自登上高台,遥望萧瑟的秋景,不禁想起了自己多年来的艰辛、苦痛,是它们染白了我的双鬓。可如今,潦倒的生活,让我无法再用痛饮的方式解除心中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