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试题范文
时间:2023-04-11 03:0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会计的雏形产生于( B )。
A.19世纪末 B.20世纪上半叶
C.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20世纪70年代
2、在管理会计发展,第一个被人们使用的管理会计术语是( A )。
A."管理的会计" B."管理会计"
C."传统管理会计" D."现代管理会计"
3、20世纪5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进入了"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发展阶段,该阶段被称为( D )。
A.管理会计萌芽阶段 B.管理会计过渡阶段
C.传统管理会计阶段 D.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4、在管理会计学中,将"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泛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称为( A )。
A.管理会计假设 B.管理会计原则
C.管理会计术语 D.管理会计概念
5、化、效益性、决策有用性、及时性、重要性和灵活性,共同构成了现代管理会计的( B )。
A.管理会计假设 B.管理会计原则
C.管理会计术语 D.管理会计概念
6、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对决策有用,通常要求将有关的未来信息估计误差控制在决策者可以接受的一定可信区间内,这体现了可信性原则中的( C )。
A.可理解性要求 B.化要求
C.可靠性要求 D.效益性要求
7、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管理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信息是( B )。
A.不发生法律效用的信息 B.全面精确的信息
C.非价值量信息 D.定性信息
8、管理会计的服务侧重于( D )。
A.股东 B.外部集团
C.债权人 D.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9、现代管理会计中占核心地位的是( A ) 。
A.预测决策会计 B.规划控制会计
C.成本会计 D.责任会计
10、管理会计正式形成和发展于( B )。
A.20世纪初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1、管理会计信息在质量上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则说明管理会计信息符合( D ) 。
A.效益性原则 B.化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决策有用性原则
12、下列项目中,能够规定管理会计工作对象基本活动空间的假设是( A )
A.多层主体假设 B.理性行为假设
C.合理预期假设 D.充分占有信息假设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会计属于( ABE )。
A.现代企业会计 B.经营型会计
C.外部会计 D.报账型会计
E.内部会计
2、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 ABCDE )。
A.参与经济决策 B.控制经济过程
C.规划经营目标 D.预测经济前景
E.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3、( ABD )属于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A.预测决策会计 B.责任会计
C.预算会计 D.规划控制会计
E.以上都是
4、( AC )的出现标志管理会计的原始雏形的形成。
A.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B.变动成本法
C.预算控制 D.责任考评
E.以上都是
5、下列项目中,属于在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 BCDE )。
A.规划控制会计 B.管理会计师职业
C.责任会计 D.管理会计专业团体
E.预测决策会计
6、下列项目中,可以作为管理会计主体的有( ABCDE )。
A.企业整体 B.分厂
C.车间 D.班组
E.个人
7、管理会计是( ADE ) 。
A.活帐 B.呆帐
C.报账型会计 D.内部会计
E.经营型会计
8、下列关于管理会计的叙述,正确的有( ABCE )。
A.工作程序性较差 B.可以提供未来信息
C.以责任单位为主体 D.必须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原则
E.重视管理过程和职工的作用
9、可以将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简单地概括为( ABCDE )
A.系统化 B.规范化
C.职业化 D.社会化
E.国际化
10、西方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 BCDE )
A.组织纯学术研究 B.组织专业资格考试
C.安排后续教育 D.制定规范和标准
E.推广管理会计方法
三、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
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
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泛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的统称。
3、管理会计原则
管理会计原则是指在明确管理会计基本假设基础上,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符合一定质量标准而确定的一系列主要工作规范的统称。
四、简答题
1、简答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市场经济的繁荣及其对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导致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原因。
(2)现代电脑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管理会计的完善与发展。
(3)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管理科学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管理会计的职能有哪些?
(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规划经营目标;(4)控制经济过程;(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3、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同属于现代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2、最终目标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服务。
3、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同时部分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列作对外公开发
表的范围。
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主体;而财务会计往往只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
2、具体工作目标不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
3、基本职能不同。管理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帐型会计"。
4、工作依据不同。管理会计不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
5、方法及程序不同。管理会计适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工作程序性较差;而财务会计核算时往往只需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
6、信息特征不同。
a.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时间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而财务会计信息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b.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载体不同: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财务会计在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报告日期的财
务报表。
c.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属性不同: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
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满足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
篇2
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20世纪初,受科学管理理论影响,美国教育界注重研究教育管理中的效率问题。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公立学校的行政》一书,作者是
A.泰勒 B.卡伯利
C.斯奈登 D.佩恩
2.教育管理活动中,各个要素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和层次,要明确各个层次承担的不同的任务、职能及权利范围,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目的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层次性原理 D.效益原理
3.教育管理活动中,有效管理最关键的是
A.提高管理效率 B.不断调整各要素的关系
C.师生员工的参与与发展 D.明确各管理系统的职责
4.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是指教育管理原则中的
A.权变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综合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5.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的引起源自
A.认识 B.行为
C.情感 D.需要
6.教育方针中最重要的内容是
A.教育性质 B.教育理念
C.教育策略 D.教育目的
7.对乱收费等违反法律规定的各种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况之外。一般均可由教育行政执法主体依法做出处置决定,违法者必须服从,否则可以以一定形式强制执行,这体现了教育行政执法特征的
A.国家意志性 B.法律性
C.强制性 D.单方性
8.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具体包括交流制度、工资福利保险等方面的制度的是
A.选才制度 B.用才制度
C.养才制度 D.识才制度
9.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
A.执行体制 B.监督反馈体制
C.领导体制 D.咨询体制
10.通常认为教育预测的中心环节是
A.确定预测目标 B.选取适合的预测方法
C.搜集预测所需的数据和资料 D.实施预测
11.现阶段,我国教育经费分配在考虑国家财力与个人受益的情况下,国家财政拨款应向
A.基础教育倾斜 B.高等教育倾斜
C.个人教育倾斜 D.学校教育倾斜
12.教育事业费在国外有“教育消费费用”之称,在我国也叫做
A.教育经常费 B.基本教育费
C.教育专项费 D.教育基建费
13.教育行政信息活动中,如果机构简单,要求下达命令迅速、准确,信息沟通一般采用
A.树形沟通的途径 B.星形沟通的途径
C.辐射沟通的途径 D.轮形沟通的途径
14.以下各项不属于教育督导的职能的是
A.监督 B.评价
C.反馈 D.规划
15.提出教育评价行为目标模式的学者是
A.泰勒 B.斯塔费尔比姆
C.斯克里文 D.列文
16.因为学校管理目标具有激发学校成员内在积极性的一种驱动作用,所以说学校管理目标的作用之一是
A.控制作用 B.驱动作用
C.激励作用 D.协调作用
17.学校目标管理过程中最提倡的一种控制形式是
A.逐级控制 B.关键点控制
C.计划控制 D.自我控制
18.德育质量管理重点要把好两关,即
A.标准关和控制关 B.标准关与制度关
C.制度关与控制关 D.标准关和评价观
19.德育环境的构成包括两大部分,主要指
A.德育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B.德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C.德育的文化环境和精神环境 D.德育的设施环境和精神环境
20.因人择事,首先考虑的是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根据人的兴趣和特长安排工作,可以真正做到适才适所,胜任愉快。因事择人首先考虑的是工作,根据工作
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人去做,人似乎只是一件做事的工具。从教育人事行政原则的要求来讲,组织求才应做到
A.因人择事 B.因事择人
C.先考虑人后考虑事 D.工作和人同等重要
21.在学校管理的客体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关键性作用的是
A.人 B.财物
C.时间 D.信息
22.在学校管理过程的四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环节是
A.计划 B.执行
C.检查 D.总结
23.教育决策依决策影响的范围和规模可划分为
A.风险性决策和竞争性决策 B.宏观、中观和微观决策
C.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D.确定性决策和非确定性决策
24.对教育管理机关和教育管理人员是否有效的实现管理目标和决策,出色完成管理任务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
A.功能测定法 B.费用计算法
C.标准计算法 D.因素分析法
25.教育领导的效益,就是对教育管理结果的
A.产出比较 B.目标监测
C.社会评价 D.效果检验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教育管理原理
27.教育行政执法
28.内差异评价
29.教育领导艺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0.简述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标志及原因。
31.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应用系统理论应注意哪些要求?
32.贯彻执行教育政策要做好哪几项工作?
33.教育行政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34.目标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应做到哪些要求才能够使自己的指导有效?
35.学校总务后勤工作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O分,共20分)
36.如何认识教育行政执法的地位?请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37.结合实际分析教育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修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38.某校决定采取“满勤奖”的制度加强管理,出满勤者当月有奖,缺勤一次则全部取消。这一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勤、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病请假两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却被扣发了奖金。李老师过去经常小病大养,实行“满勤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教学效果虽然差,但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迟到两次,在他看来这月奖金已经没有了,又何必一定准时来上班呢,因此也就不能按时到校了。
问题:(1)该校“满勤奖”的激励方式有效吗,是否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
篇3
学校是以人为要素的组织,如何发挥这个组织内每个人的智慧,增强每个人的才干,以最佳组合来实现学校办学目标,是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管理学家托马斯・斯图尔特在《知识资本》一书中说:在知识资本时代,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以人为本的。因此,团队打造人本化是形成学校管理文化的根本。
一、以人为本,打造优秀团队
1. 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我国教育家陶行之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这种“灵魂”效应,集中体现在校长的形象与行为之中。它是无形的命令,是校长治校育人的信誉,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第一,把办好一所学校,带出一支队伍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并且坚持不懈,始终保持乐观,激发热情,全身心投入。第二,保持自信、果断、创造性的工作作风。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问题,都努力保持镇定、清醒,给教师以信心、信念和心理支持,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并时刻饱含生活的朝气,饱蘸工作的热情。同时,校长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求自己做到“三性”:即站位高瞻性、思路长远性、实施创造性,在“实”的基础上推出“新”。第三,本着可靠、诚信的待人原则。为此,努力做到真情沟通和热情关注。通过真情的沟通,使双方心灵交流、彼此认可,产生心理认同;通过热情的关注,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发展的条件,搭设成长的平台,让教师在对领导的信任与信赖中找到归属,成就自己的人生追求。
2. 发挥团队的凝聚力。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对团队的描述是这样的:组织内成员得以不断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培养全新、全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愿景,既有和谐的氛围,又有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和精神,形成一种浓厚的组织文化。作为校长,要把构建团队,发挥团队的凝聚力,实现2+2大于4的管理效能作为管理目标,矢志追求。彼此多一份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点挑剔。“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以及教师群体的战斗力取决于素质最低的教师这个“木桶原理”等观点,让教师在彼此发现中提高,在相互激励中凝聚,在共同协作中进步。
3. 发挥激励的感召力。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励就是管理人员或管理组织根据人的需要、动机、目的和行为,选择适当的激励措施,激发人积极实施系统所希望的行为的过程。学校文化管理中的激励就是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激励的基本原则是:(1)学校文化管理中的激励,必须以解读人为过程,以尊重人为手段,以发展人为目标。(2)实行“内激励”和精神激励――满足教师的成就感和实现个人成长目标为主。(3)靠优秀的组织文化和良好的组织氛围去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4)采取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的办法。(5)激励要把握度。
二、制度建立与实施人情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制度管理,形成铁的纪律,是学校管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校长“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但“只有规矩难真成方圆”。从制度的制定、制度的内容,到制度的执行,应始终以教职工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人情味,使制度人情化,教职工才会自觉遵守,才会“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并在严格的制度下自觉弘扬人文精神,自觉完善自己的价值观,自主发展,主动超越。
1. 制度的制定体现人情。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不是校长或领导班子成员闭门造车,为了“治”教师而制定。应从教师的立场出发,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体现以教师为本,以学校为本。
篇4
[关键词]:制度化 规范化 服务化 信息化 实验室管理
[正 文]:实验室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内容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实验教学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素质教育对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管理,真正将实验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每一位实验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在实验室工作多年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化学实验室管理的方法。
实验室管理必须从学校工作的整体出发,确立“服务于教育,发展于需要,一切为了育人”的指导思想,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为教学服务的功能。
1、制度化 :即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实验室的岗位规范,实验教师职责;仪器、设备、药品保管、使用制度;仪器维修、损坏赔偿制度,学生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制度、化学危险品领用制度等。一些有必要的并打印成册,人手一份。做到在使用中逐步完善;在完善中自觉执行,一切按制度办事、运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本学期又制订了使用实验楼和有关补充规定,如不允许学生带食品进实验楼上课,仪器、设备不得挪作他用,不得擅自借出……为此,我们派专人去班上、教研组进行宣讲,同师生共同研究并解决有关问题,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实验管理有章可循,确保实验工作能正常有序的开展。
例如: 教师每学期初应配合授课教师制定《实验教学计划》,教师应在学生分组实验前一星期将《学生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室,演示实验提前三天将《演示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室。实验教师据此安排,并做好实验准备。无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师有权拒绝实验准备并形成制度。实验后实验教师应如实填写《实验记录单》并及时收回所借出的仪器。如有丢失或损坏,应及时填写《仪器报损(赔偿)单》。学年末将任课教师所有的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单装订成册,为学校评估提供依据。
同时,学校对实验教学和实验教师的一些制度也应该得到重视和执行。实验管理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配足富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实验教师。同时要形成校长主管,教务处主抓,总务处、教研组共同配合的管理网络。要将实验室管理工作纳入学校行政会研究的范围,定期召开各处室的协调会议,确实解决实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关心实验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体系。关心实验教师的生活待遇、劳动待遇、工作量核定、年度考核、职称晋级等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经常组织实验教师到先进的学校学习交流,参观取经,开阔视野。要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定期培训和业余进修。要鼓励实验教师写经验总结和撰写论文。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各校进行业务指导,督促实验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促进校领导对实验管理的重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增强实验教师工作的责任心,鞭策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
2、规范化 :即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
实验室的中心工作是使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可使用状态,安全可靠,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非在管理上下功夫。
实验仪器设备是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因此,实验室及其设备不得以任何借口挪为他用,以免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按照教育部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实施。各类仪器应按计量、通用、专用、挂图、标本、模型、玻璃以及实验工具等分门别类排放。排放顺序、位置以配备目录的序号为主要依据,个别放不下的大仪器可适当调整位置。仪器应分橱分层定位存放,做到不挤压、不堆放。对移液管搞定管、分液漏斗等细长仪器可在层极中增加小间距的隔板增,这样不但少占空间,而且取用或清点都清楚便捷。各橱柜应张贴仪器的定位卡,内容包含:编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等。各器材除易损易耗外,都应有相应的编号。对各种新购入的仪器经验收合格后编号人橱。要将各类仪器说明书归类装订成册,编上目录以便查用。要加强对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做好防尘、防锈、防潮、防蛀、防腐、防变形、防老化、防粘等工作。发现有损坏的应及时维修,提高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
实验药品和材料应按普通药品和危险品分室保管,并按配备目录顺序分橱分层排放,为取用方便,橱上应贴上相应的标签。配备目录中没有的放在最后排放。由于化学药品有价格贵、消耗量大、易变质的特点,为节省开支我们采取如下方法:
(1)降低等级:许多实验都不必用高纯度的药品。购买普通药品代替,降低实验成本。
(2)管好试剂:化学药品在贮存的过程中有些会挥发、升华、潮解、水解、分解、风化、氧化、与二氧化碳反应等。对这些药品成分别采用油封、水封、蜡封、透明胶封、防震、防碰、避光、低温、通风。包装、勤添加等方法进行保管。
(3)控制浓度:在化学反应中,无特殊浓度要求的溶液,一般配制在3%-5%左右就可以,有些反应现象很明显的物质,浓度可降到1%-2%。浓度太大不但浪费药品,而且有些反应反而不明显或太剧烈或造成事故,同时也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
(4)控制用量:学生做实验时用量普遍超过要求,声认为用量越多现象越明显。再就是基本操作能力差,无法准确控制倾倒量。对此加强学生的科学性教育,强化训练学生取用药液(品)的基本操作,同时要研究和开展微型实验,以减少药品的消耗。
(5)回收药品:实验后的许多剩余的或生成的物品,如锌、铜、二氧化锰、精盐、无水硫酸铜、酸、碱等应回收利用,做到物尽其用。
凡是进出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药品、材料,应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应建立仪器总帐、分类帐、低值易耗品领用帐、仪器借用使用归还情况登记。这些帐目不但是实验室装备情况的缩影,而且是一个学校实验开展情况。每学年末应对各种器材。药品进行一次清点,列出报废、报损的清单,经领导审核后消帐,使之一目了然。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帐帐相等。
为保证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每年应参考上一学年的消耗量,新学年学生数,库存情况开出合理的仪器药品申请单。开出的申请单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后,交由总务处统一采购。
3、服务化 :即以教学为中心开展活动
要使化学实验室成为教师和学生施展才华的基地。要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并自制教学仪器、改进实验方法提供材料和资料。要鼓励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活动,培养他们创新素质。
此外可以积极开展主题明确的课外实验、科学探究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勤动手、动脑和实验的技能技巧,开阔学生的观察范围。培养学生自寻仪器、药品和代用品的意识。从中领会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有效地发挥创造能力。开放实验室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学生利用自由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课中未做好的实验或一些实验习题,也可做一些趣味实验,增强感性认识。组织一些技能比赛和经验交流,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实验室工作人员要不断进修和学习先进的实验经验、实验技能技巧、实验新技术、实验管理方法。要写实验总结和撰写实验论文。在不断学习和经验总结中,把实验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4、信息化 :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中学实验室信息化是在传统实验室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的信息,加工处理传播技术,将现实实验室中的各种实验资源进行处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开放型管理,它能协调人员、设备、仪器药品、资金、实验教学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使管理工作协调有序。信息化管理后的中学实验室是集实验教学、实验教务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仪器药品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改变了传统实验室繁杂的管理方法,引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实验室达到了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建成理化生实验课件和积件库后,为师生教与学提供了便利。
篇5
什么是历史知识体系呢?历史知识之间形成了总分、主次、内外和因果等结构关系。这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结构关系即为历史知识系统。就像立体几何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一个个分立的“点”之间的关系,连成一条历史知识线索,再把一条条的“线”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就形成了历史知识面。这一个个的“面”最终通过学科整合建立起宏观联系,就形成了历史知识系统。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呢?
一、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并进行串联
历史基础知识是建立历史知识体系最基本的元素。就如同一幢大楼,没有地基,高楼将无从建立!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出历史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述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时,众所周知,汉朝根据不同阶段的国情对匈奴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汉朝与匈奴的关系表述为:和亲——战争——和亲,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各时期不同情况说一说汉对匈奴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学生经过分析可以得出:汉朝初年由于国力不强,面对强大的匈奴只能用卑微的和亲政策来换取短暂的和平。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朝达到鼎盛时期,军事实力增强,一举反击匈奴的进攻,收复失地,匈奴被迫逃回漠北,自此之后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汉元帝统治时期,匈奴的一部分与汉朝关系和谐,民族融合加强。为了维护统治,稳定社稷,促进匈奴与汉朝的融合,汉元帝统治时期与匈奴和亲,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传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脑海中的“点”无形中就连成了“线”。
二、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时代特征
同一个时代的历史不可能超越本时代的特征。把握各阶段历史的时代特征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该时代的人物与历史事件。所以,学生要学会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看历史。从整体上把握某个时代的特征,这就需要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历史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例如,讲到秦汉和隋唐的历史时,可以引导学生:统一王朝的历史具有相似性。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几个方面对比来讲,使学生在对比中梳理头脑里已有的知识线索,并建立起纵向的联系。再如,讲到中国汉朝的造纸术,可以联系到当时欧洲用羊皮、埃及用纸草、印度则用树皮和树叶等作为书写材料。这样与中国的造纸术相结合来讲解,学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造纸术的领先水平,理解中国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通过对比和分析,学生可以跳出这个时代,以旁观者的视角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时代的特征。与此同时,学生的历史经纬网也建立起来了。
三、充分运用各学科资源,学科之间互联互动
篇6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留存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无论是有形的实物材料、文献资料、历史遗存物,还是无形的音乐舞蹈或风俗习惯,只要它能够反映或者还原历史原貌并针对特定历史事实,都可称为史料。准确地说,史料是指那些能够作为历史研究的证据来使用的全部事实材料,或者可以说是指反映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原貌的材料。由上述可知,历史史料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必须具备针对某一特定历史事实的性质特点;二是必须能够反映历史事件的原貌特点。
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史料可分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类型;按照史料的来源划分,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强调的史料教学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处理,使学生自主地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对历史探究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史料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国历史教育界兴起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历史学习的重心不应该再是研究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学习怎么样去获取知识。目前,在我国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造成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积极性、课堂效率低下,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灌输式教育。在我国当前教育体制背景下,大多数学生对社会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讲解、灌输下获得的,在一定程度上,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影响着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几乎都是零散、不成体系的。
2.现行历史教材分模块的编排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必修1、必修2、必修3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所有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内容。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梳理这三个模块的知识体系是有一定难度的。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在这种情况下完成好历史教学任务,并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也是一件相对困难的工作。再加上历史教师对历史知识的分析通常采用的是马克思所提出的阶级分析法,而一项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通常是多方面、多主体的。比如的意义不仅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展开分析,还应该从近现代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革命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三、教师增强史料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史料研习能力
1,注重史料运用的层次性和渐进性。不同年级的学生,其群体的心理特征、思维发展水平、知识储备程度都会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史料教学中注意层次性和渐进性。①层次性: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教师在史料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用一些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史料;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运用理论性较强的原始资料,并采用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论进行学习、论证。②渐进性:在史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接受的渐进性特点,有针对地设置一些有层次、有梯度的史料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
篇7
化学竞赛的知识水平是否应当完全以中学化学教材一致?始终存在争论。我们的看法是,化学竞赛是一种课外活动,其知识水平应当源于中学化学及其他中学学习到的科目的知识,但要适当高于中学化学教材水平。高多少?这个“度”要大家共同来讨论,难以用一根固定的尺子来量。我们的基本思想是,参加竞赛的应当是优秀中学生,应当在中学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细水常流的课外活动,加上自身的努力,获得超过中学课本的知识,因而竞赛知识不应局限于中学课本。例如,我们主张学生应当有常见元素的基本知识。所谓“常见”,不能拿中学课本来衡量。例如,铜,中学课本里连单独一节都未设置,但你能说它不常见吗?人类社会经历了相当长的“青铜时代”,足以证明铜是“常见元素”。又如铬,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许多含铬的试剂,课本里说到强氧化剂时常提到重铬酸钾,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容量分析)里也经常用,说明它是常见的。因此,可以认为竞赛题涉及这些元素的基本性质与最重要的化合价和化合物及其最基本的性质是不过分的,不能被指责为“大学内容”。又如近年竞赛试题把I2+S2O32–的反应作为参赛者应当已有的知识,显然不是中学化学知识,但高考试题已经作为信息给出3次,许多中学教师在上课时都提到。而且这一知识是容量分析中最重要、最经常遇到的反应之一,即使中学老师在上课时没提到过,也应当是优秀学生可在课外活动里获得的知识。有的老师反映,对优秀学生,学有余力,适当、少量、有度地增加一些最常见最基本最主要的具体化学知识,对学生提高能力和今后求学成长确有好处,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绝没有要求中学生普遍地全体地大量地在课外活动里被“灌输”一大堆大学化学知识。近年有的试题在体现“学得多智力不高不能占到便宜,学得适度智力高才能优胜”的命题策略总体上比过去强,特别是降低了属于大学化学的原理性知识的水平。
当年试题的某些知识点是头年初赛题里出现过的。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有利于逐年调整试题的知识水平到“适度”,有利于老师们把握竞赛试题水平,更有利于抑制过度的纯知识灌输式的请大学教师对中学生在课外进行培训。但搞得太多不一定可取,最好新一年的试题有全新的思路和面貌,提高试题本身的新颖度和创造性。
近年初赛试题与过去相同,尝试了“思维容量大,应答书写少”的特点。我们的试题没有通常在高考中普遍采纳的所谓客观性试题的选择题。选择题具有预示答案的特征,较难考察学生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通过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答案的自信心强弱和应变能力,也较难考察应试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而一般而言不适合于作为竞赛试题的题型。我们不赞成在各省市自治区进行不符合全国初赛的命题思想、题型、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的“预赛”来筛选出参加初赛的选手,特别是“模拟高考”式的预赛,因为这种筛选并不科学,学生参加全国初赛离高考还有相当长时间,尚未进行“大运动量”的复习,不可能达到高考所要求的应试速度。教育部有关单位强调,具有保送资格的学生的人数要与该省、市、自治区参加明年高考的人数相关,也要与参加本次竞赛的人数相关,参加此次竞赛人数少了,等于自动放弃被保送上大学的学生名额。有的同志说,我们不稀罕这种保送,你给保送名额我们的学生也不去,即便这是实情,也与通过全国初赛吸引学生、促进教学、探索道路、选拔学生的竞赛宗旨向背离。
化学竞赛初赛试题有一种试题可以称为“科学谜语题”。这是我们努力发展的一种题型。猜谜是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智力游戏。其实,大自然就是一部巨大的谜书。“大自然往往把一些深刻的东西隐藏起来,只让人们见到表面或局部的现象,有时甚至只给一点暗示。”(见《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北师大出版社,1993,第41页)我们制作的化学谜语赛题与通常的灯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灯谜的谜底都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例如,一个灯谜的谜面是:“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忧而忧,像喜而喜”,谜底是镜子。镜子当然一定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只是制谜人谜面做得好时,100个人同时猜谜,也只有几个人真正能理解谜面,猜出谜底。我们制作的化学谜语的谜底却大多是猜谜人未知的知识(当然也不排除已知的)。我们的谜面是构建这个未知知识的信息,猜谜人的智力强弱表现在能否用已有的知识(包括与谜底不一定直接相关的具体的描述性的化学知识、与信息相关的中学化学学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理解这些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综合,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洞察力以及猜测能力,当然经验和学识也起作用,最后创造性地形成谜底。既然谜底是新知识,是猜谜人自己从信息得出的新知识,实质上就考察了猜谜人的创造力。因此,我们认为,这种题型是考察创造能力的好形式,值得深入研究。不过,我们认为,由于这类试题像通常猜灯谜一样,得出结论的人不会太多,恐怕不适合作水平性考试题,恐怕也不适合作选拔比例很大的高考题。
在教学过程中,贵在告诉学生,我们不能事事时时对事物的原因穷追不舍,似乎越细节越好。对许多事物的原因,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只能达到一定的层次,继续问下去可以,需要更宽阔深厚的知识背景,其中不乏尚未开辟的处女地。追究解释的试题学生们心中无底的应答情况,很可能正暴露了我们教学中对认识的层次把握得不好,没有把认识的层次说清楚。东方人的思维偏重抽象、笼统、整体、理性,西方人思维偏重具体、详实、部分、感性,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这是长期的文化传统的积淀。我们学习来自西方的科学,有些人误解为事事时时应对细节穷追不舍,而不顾自己的知识背景是否够得上继续深入细节,忘记对事物的认识抽象与具体、笼统与详实是相辅相成的。如今许多西方人反而对老子的《道德经》越来越感兴趣,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今我国的中学科学教育,不是细节太少,反而是从细节上升到对科学通用概念和整个系统的认识过少。这不等于说应该满足对事物原因的笼统认识,对事物原因逐步深入是科学的根本所在,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对事物哲理化的笼统解释,但不应在尚未达到一定知识背景时就对事物更深入的原因穷追不舍,因此,分清认识的层次在教学上更应重视。教学中应将学生知识背景尚不足以深入的细节留给学生今后去达到,开个窗口,而不必作笼统抽象或者用过分哲理化的所谓“解释”来搪塞。坚持适度的“解释”才有可能使受教育者从此立下了深入探讨事物原因的雄心壮志,形成从事科学创造的潜质。相反,不顾背景知识的水平而过多地沉迷于似是而非的“解释”将使学生不知所措。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无可奈何地说:“真理掌握在老师手里”。这应引起深思。
我国中学化学与大多数国家专为培养上大学学理工科的在中学里的大学预科生的中学化学相比(请参见经过反复修订的国际竞赛大纲的三级划分),其不足处,笔者认为,可归纳为如下几点:中学化学总时数较低(指对准备上大学学理工科的学生),基本化学事实少(无论元素化学还是有机化学),基本原理涉及的概念少(如动力学基础、热力学基础、电子云、立体化学、平衡常数、电极电势、定量分析原理等,有的根本未涉及,有的不要求定量表述),联系实际过少(我国中学生的面对社会实际问题表现出来的科学能力只处于国际中学生的中下水平,见中德中学生科学能力调查报告等资料),化学实验要求更低(时数和要求都低,许多学校极少做甚至根本不做实验,内容偏重验证,较少或根本无探究性实验),相反,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基本概念的要求过高(过多地追求严格的定义与相互关系),化学计算要求高(可能与我国学生数学能力十分突出,在国际中学生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文化传统有关),更要命的是,不论知识的重要与否,都过分强调其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价值,常常对一些于形成科学整体认识及基本概念系统不十分重要的知识,也要作思维训练的无谓“拔高”,大运动量练习,以至千锤百炼,早起晚睡,疲于奔命。我们化学竞赛力图在面对少数优秀学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改变这种面貌。
最后需要讨论的是:如果初赛的知识水平基本上维持在《化学读本》的水平竞赛基本要求作相应修改),各省、市、自治区从初赛优胜者中选的选手(4-6人)在约2个月的业余省级培训期间能否达到决赛试题对知识基础的要求,能不能在决赛中取得优胜,并进入国际集训队,乃至出国,更期望出国必拿金牌荣归?对此问题要从四个方面思考。一是初赛后的各级竞赛(包括决赛)的知识基础定位在哪里?二是这些竞赛的试题是否确实体现这种定位,既不太高,也不太低?三是大家对这些竞赛的试题的知识基础如何理解?四是初赛优胜者能否在各竞赛前不长的时间里从初赛的知识基础发展到它们所需的知识基础?这需要大家都从实际出发,共同来讨论协商,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
篇8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改善工作表现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企业要设立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这样的机构不但在管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
2、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就必须通过各种试验和测量,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和工作研究,其方法是选择合适且技术熟练的工人,研究这些人在工作中使用的基本操作或动作的精确序列,以及每个人所使用的工具,用秒表记录每一基本动作所需时间,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延误时间,找出做每一步工作的最快方法,消除所有错误动作、缓慢动作和无效动作,将最快最好的动作和最佳工具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序列,从而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劳动定额。
3、根据定额完成情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使工人的贡献大小与工资高低紧密挂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 药事管理学 实践教学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51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Strategy
YUE Hui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175)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course has a strong social and applicability, the teaching purpose is through th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theory, pharmaceutical affairs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grasp,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drugs development, production, management, use the ability of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to adapt to the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field. The culti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ability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science educators, the 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basic mean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he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work started late in our country, has yet to form a unified mode of practic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explore perfect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pharmaceutical affairs build problem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affairs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professional ability
药事管理学是融管理学、药学知识为一体,以法律法规为表现形式的一门社会科学,其理论应用性很强,而在现实教学中的学生普遍缺乏对药事领域法律规则及社会现象的实质体会和理解。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只有加强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1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 满足社会对高素质药事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药学事业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诸如药品质量、药品价格、药物政策不断成为社会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实际能力的药事管理人才。培养高素质的药事管理专门人才,可以加强对药品从研制、生产、流通、价格、广告乃至使用等各环节的全方位管理,保证医药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和经济性。应社会需求我国很多医药院校组建了医药商学院、人文管理学院,专门培养医药领域从事药事管理的应用性人才。这些学生的知识背景以社会管理、经济学、法学等人文科学为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药事管理学自然而然担当起学生接触专业,引领学生探知药事管理领域的重任。而实践教学是保证这一任务完成的重要途径,在药事管理实践教学形式下,学生了解药学事业,深刻体会药事管理理论知识,形成药事管理能力,满足社会对药事管理人才的需求。
1.2 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
由教师主导的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围绕课程任务而分别展开。药事管理学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主要环节及其基本规律,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熟悉药品管理的体制及组织机构,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能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药事管理学以传授药事管理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造就药学事业中的药事行政管理、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院药师和社会药师等职业人才为目标,即培养上述职业人才的职业工作能力是药事管理学课程的主要任务。而这些职业工作能力是无法单纯从书本、课堂上学到的,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这个桥梁,才能将所学转化为能力;只有通过科学设计的药事管理项目训练才能获得相应的职业工作能力。因此探索和实践把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提高药事管理学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现作者从作为药事管理学一线教师的体会出发,探讨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首先从学科性质来说,药事管理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只有放到社会中去,放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其次从课程内容来看,药事管理学知识内容庞杂,涉及管理学、药学、法学等多学科内容,其中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贯穿始终,体现药事领域以法管理的特色。法规内容抽象难解,形象化偏弱,不易激发学生兴趣,给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另外,就学生主体分析,我国的教育体制导致学生在大学之前很少接触社会职业领域,对药学事业的管理更是认知模糊,如果没有必要的实践教学,学生只能是肤浅地理解,表面地掌握,课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我们认为药事管理学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和多元化的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法建设以及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强有力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几个方面。
2.1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目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所面对的职业群对职业的具体要求,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而科学设定。培养对象指向未来的药品监督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院药房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合药事管理岗位的人力资源。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了解药学事业社会现状,加深对药事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综合培养学生的药事管理应用能力和解决岗位现场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具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校内实训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它们的内容和时间安排紧密结合药事管理学理论教学。药事管理学理论课程内容以国家新修订的法律、法规、规章及管理条例为主要依据,本着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从国家药物政策制度到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再到各项具体规范的顺序进行安排,共分九个知识模块,分别为国家药物政策制度、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中药及特殊药品管理、药事信息、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根据上述理论教学模块内容要求,结合药事管理职业岗位方向能力要求和现实药事管理实践教学开展的可操作性,我们认为应在药品监管管理体制、药品管理法理解应用、药品注册、药品信息、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几个方面形成单独的实践教学项目。其中课程实训教学包括四大模块,第一模块为药事组织管理知识实训,第二模块为药品管理法综合运用技能实训,第三模块为药品注册技能实训,第四模块为药事信息能力实训。实训教学内容要时时更新,结合我国药事法的发展动态,紧扣实际,同时结合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校外实践教学包括第五模块的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能力实践和第六模块的药品经营企业管理能力实践。其他内容教学中全程以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穿插的方式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2.3 多元化的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法建设
药事管理学是一门将管理学理论应用于药学事业的应用叉学科,它以法规制度为主体内容,强调药事领域的依法管理,因此药事管理学科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科学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技术性、应用性和时效性强的特点,针对这些学科特点,我们在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建设,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实践教学方法和特点概述如下:
药事管理案例教学,真实案例演示,分析实质,加以解决,易懂易学。教学案例多来自药事领域最新发生的事件,注重药事管理素养训练,了解药事管理实践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研究性教学,设定学科热点问题,进行信息收集或调查研究,由教师进行指导完成。具有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培养研究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PBL教学,强调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包括知识的跨学科应用、学科内的跨研究领域应用,明显体现理论内容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实际运用能力,从中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辩证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
网络实训教学,我们目前开展的内容主要针对课程药事信息管理部分,围绕互联网中针对性的药事信息网站,布置实训问题,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实体操作增进能力培养。
社会见习,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理论感性化、直观化,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调查,接触社会,感知医药行业现状,深刻理解药事法规的现实应用,增加医药行业社会积累。
2.4 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这种考评体系以能力培养为宗旨,重视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药事管理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两点:一是改变药事管理学传统期末考试方式,其成绩评定应按比例设置,实践教学成绩应占相当的比例,以引起学生对药事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二是药事管理实践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对于这种教学最好的考核形式就是形成性考核。即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学习结果的阶段性考核,考核中注重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态度、表现和实践效果。通过形成性考核,调动学生实践教学的自觉性、有效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开放教育下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5 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建设
实践教学的保障层面是确保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态度;其次涉及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全面素质,为药事管理实践教学工作提供师资保障;另外要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从而保障药事管理学实践教学的规范开展。
本文章是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50238和长春中医药大学校级研究项目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勇,王丽娟.药事管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1(16).
[2] 邓伟生.阶段式考核法用于药事管理学教学实践体会.中国药业,2014.23(12).
篇10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绩效管理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这门课程的本科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传统的讲课方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已有的观点与理论,而很难学会如何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更不用说去尝试着使用方法上的创新,所以很难看到学习效果。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如何进行绩效管理课程的讲授,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是一个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本科教学的特点
《绩效管理》这门课程从绩效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展示了包括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和反馈绩效在内的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绩效管理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课程的系统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全面掌握绩效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锻炼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高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具有挑战性的课程之一,因为学生不但要掌握专业的知识,还要通过学习绩效管理理论,达到设计企业绩效管理方案或绩效考核指标的目的。
二、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与优点
体验式教学法是由大卫·库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通过实践进行反思,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也就是说,体验式教学是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从亲历中体验者获得经验总结,并可能指导今后的学习与实践,这也正是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授课方式的区别和特点所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导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本位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教师在对学生实践性培养上显得比较薄弱。而体验式教学一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特点,避免了由于“一言堂”而带来的压抑的课堂风格,通过各种情景体验,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性,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
增强了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职业情感。《绩效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绩效管理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要求明确学生作为绩效管理专员应具有的一颗正直之心,要公平,公正,要有耐心、细心,善于观察。这样比空洞的讲解要重视绩效沟通、精通考核技术,善于沟通说服,以身作则、熟悉各部门工作流程的效果要好得多。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强调概念的阐述和理论的灌输,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实践能力往往很欠缺。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情境体验进入到理论的实际应用领域,并通过亲身参与、感悟、进行知识的内化和构建,并发展出职业所需的各种能力,使学生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
因此,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绩效管理》课程本科教学中应用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所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对体验式学习相关特征的分析,结合库博的体验循环学习模型,围绕如何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笔者认为绩效管理课程体验式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教学的内容设置适当。首先教学内容的量不能太多,如绩效计划这部分内容,可以安排学生为企业设计相应的绩效计划。在进行企业选择的时候,最好应该选择一些知名企业,让学生体验置身于名企的的感觉,通过这样的选择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可以做到巩固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论水平的提升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紧密结合,无效的案例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其获得有益经验。
教学手段要合理。现代的教学手段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根据所体验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例如我们在进行绩效沟通时,就可以模仿真实企业的绩效沟通场景,让学生体验人力资源绩效经理与被考评者角色的特点,从各种不同角度出发,完善绩效沟通工作。教师要充分了解每种教学手段的优缺点,进行有效的互补利用,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以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
授课教师也可以从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一些案例和视频资料,或者带领学生去实地参观,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教师角色的转变。虽然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但是作为此模式的协助者,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说教师的角色发挥是教学目的能否达到的关键。
在学员自觉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应有过多的干涉,应该让学员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还要注重对教学重点进行总结和提炼,这样才能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掌握知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管理会计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