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质量安全范文
时间:2023-03-29 13:5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品质量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按照省、市、县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主动,突出重点,集中整治,强化宣传培训和监督指导,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长效机制建设,使全乡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的轨道。
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为重点,加强执法监管,查处违法案件,对使用违禁药物、滥用添加剂、无证经营生产行为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整治范围与重点
对全乡所有养殖场(户)的所有养殖品种进行检查整治,抓住重点,严整细查,重点加强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持证苗种生产单位等的监督检查,对检查活动中,已被查出“阳性”样品的单位和个人重点进行整治。
三、整治标准
1、严格的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水产苗种生产应依法领取苗种生产许可证,领证率达到100%,凡没有领证的,其生产的苗种不得进入销售。
2、严格的禁药、休药制度。杜绝在水产苗种繁育、水产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绿霉素、激素等三十多种列入禁药的渔用药物。控制可用药物的有效剂量,水产品在上市前必须严格遵守休药期,凡没有达到休药期要求的,禁止进入市场。
3、严格的生产登记制度。专业水产养殖场的养殖户、养殖企业必须使用做到三有:有完备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对投放的苗种、使用的饲料、药物、产品销售去向进行详细登记,确保随时接受检查。
4、严格的监管制度。实行现场检查与样品检测相结合。现场检查主要侧重环境和养殖人员操作规范,凡在现场发现有禁药使用痕迹的,可以当场制作处罚决定书进行处罚,被检单位不认可的禁用使用事件的,检查人员与处罚方应立即对水样和产品取样,送有关机构检测,检测费用一律由受检单位承担。
5、严格的水产品质量检测阳性追溯制度,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要有阳性结果处理情况的整改报告。
四、工作要求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在全国范围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是国务院针对当前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推进水产品专项整治是一项硬任务,各村场要充分认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专项整治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必须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建立由村支书负总责,村主任负主要责任,各养殖场(户)负直接责任的责任体系。
篇2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狠抓工作落实,以构建和谐渔业、和谐社会为目标,高度重视并不断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加大监督抽查和执法力度,以科学管理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深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紧密结合,把例行监控与监督抽查紧密结合;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推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规范,逐步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促进海洋与渔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监控工作内容
(一)省下达我市养殖产品药物残留监控任务
根据省海洋与渔业局《2009年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计划》,省局今年下达我市养殖产品药物残留抽检任务为50个样品(具体抽样方案见附表2)。抽检对象为具一定规模养殖场、集约化养殖场等,重点是无公害或绿色水产品产地、出口原料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化养殖基地等及上一年度出现不合格结果的生产企业,包括对虾、鳗鱼、鲍鱼等品种。检测项目为氯霉素、孔雀石绿和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妥因代谢物、甲基酮(虾、蟹不检)。除肌肉检测外,必要时抽检水体和底泥。
(二)省下达我市水产苗种药物残留监控任务
省局下达我市水产苗种药物残留抽检任务为20个样品(具体抽样方案见附表3)。抽检对象为具一定规模养殖场、并以已颁发苗种生产许可证和上一年度出现不合格结果的苗种场为重点;抽检品种包括鳗鱼、对虾、鲍鱼等主导品种,样品可为苗种样或水样、底泥,具体由当地海洋与渔业局与检测机构视实际情况商定。检测项目为氯霉素、孔雀石绿和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妥因代谢物。
(三)省下达我市天然海区增养殖贝类有毒有害物质例行监控任务
省局今年下达我市天然海区增养殖贝类有毒有害物质抽检任务为20个样品(具体抽样方案见附表4),主要在南澳县实施。抽检对象为具一定规模的增养殖场及已划型的贝类生产区,抽检品种包括牡蛎、扇贝、花蛤、江珧、文蛤、贻贝等,不包括室内人工养殖贝类。检测项目为大肠杆菌、细菌总数、铅、铜、镉、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
(四)省下达我市天然水域有毒有害鱼类毒素监控任务
省局今年下达我市天然水域有毒鱼类毒素例行监控任务为10个(具体抽样方案见附表5)。主要在南澳县、濠江区等重点海捕区域实施,一旦发现毒素要及时警示、封闭产地,结果不列入执法范围,不合格结果不通知被检方。
(五)省下达我市市场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任务
省局下达我市市场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检任务20个(具体抽样方案见附表6),定于*大洋水产品批发市场实施。抽检样品可为水产品或水样,抽检品种以交易大宗养殖品种为主,包括鱼类、虾类、甲鱼、养殖贝类(鲍鱼、花蛤、东风螺)等,具体与检测机构视实际情况商定。除水样和虾、蟹、贝类不检甲基酮外,其它检测项目与养殖品种抽检项目相同。
(六)我市配套增养殖区水体有毒有害物质监控任务
我市今年安排40个抽样指标用于配套省抽检计划(具体抽检方案见附表7)。主要侧重于养殖水域水样的检测。抽检对象为具一定规模养殖场、集约化养殖场、重点养殖海区等,主要是无公害或绿色水产品产地、出口原料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化养殖基地等。检测项目为大肠杆菌、溶氧量、PH、COD、石油类、铜、镉、锌等。该项任务由*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负责抽检。
(七)机动抽样
主要用于省局开展专项监督抽查、应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和元旦、春节期间的专项抽检等,具体方案另行下达。
三、工作要求
(一)狠抓落实,确保成效
根据省的统一部署和市配套指标,我市全年抽检各类样品160个左右(具体分配情况见附表1),要求各区县海洋与渔业部门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确保监控任务按时、按质完成;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地方监控计划。请各区县海洋与渔业局将贯彻落实的情况于3月27日前报市局渔业科。
(二)各司其职,精心组织
本计划由市局组织实施,各地海洋与渔业局及其所属渔政部门等要严格按照《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加强沟通,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市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监测站配合有关检测部门做好样品抽检、监控数据收集等工作。
(三)严肃认真,按章办事
各级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渔政部门、技术推广机构、病害防治机构、海洋环境监测部门和有关检测机构要一丝不苟,严格按有关规范、要求办事。对不合格样品必须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原则上同一养殖单位、同一养殖批次、同一养殖品种,农业部、省、市三级不得重复抽样(阳性跟踪抽样除外)
(四)突出监控重点,及时掌握监控情况
本次抽检对象主要为一定规模种苗场、养殖场、集约化养殖场及较大型以上水产品批发市场等,重点是无公害或绿色水产品产地、出口原料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化养殖基地等上一年度出现阳性结果的生产基地,具体抽检品种由所在地海洋与渔业局与检测机构视实际情况商定。除不合格结果及相关检测报告、监控数据按《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工作规范(试行)》及时通报外,合格样品检测报告将由检测部门每三个月集中送一次市海洋与渔业局,再转交被检单位或个人。
(五)抽样频率和时间要求
原则上要求苗种的抽检频率每两个月一次,三月下旬开始第一次抽检,至七月底结束;养殖产品的抽检每两到三个月一次,五月份开始第一次抽检,至十一月结束;天然海区增养殖贝类有毒有害物质监控每两到三个月一次,三月份开始第一次抽检,至十二月结束;市场交易品种抽检每两到三个月一次,四月份开始第一次抽检,至十二月结束,其中“五一”和国庆、中秋期间要加大抽检密度;其它项目的抽检频率、时间由检测机构与市局协调商定,并报省局质安处备案。
篇3
关键词:安全现状;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水产品产量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全国肉禽水产品总量的30%,水产品产量从2001年的4 279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5 200万吨,水产品出口额由2001年的38.30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9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连续四年居世界水产品出口贸易首位。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和丰富,水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制作方式的不断改变,新技术带来新的产品层出不穷,如保健水产品、强化水产品、新资源水产品、转基因水产品等等,这些因素给水产品的安全质量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1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领域问题突出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个别企业滥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苏丹红(1-4)等禁用药物和环丙杀星、磺胺类、土霉素等限用药物,以及喹乙醇、己烯雌酚等禁用的饲料添加剂;有的企业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保鲜剂、防腐剂、食用色素等加工水产品,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
1.2水产品加工企业条件简陋,安全卫生质量意识缺乏
我国绝大多数水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条件十分简陋,卫生状况差,没有检验设备缺乏必要的检测手段,企业领导与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卫生知识和安全卫生质量意识。
1.3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水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为数众多的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有些企业在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变质产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集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产品,严重危害农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1.4监管力度不够,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去年北京“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病,集体发病事件余悸未消,违禁药物(环丙沙星、氯霉素、孔雀石绿、红霉素等)喂出的“多宝鱼”、含致癌物质(孔雀石绿)的“桂花鱼”又接二连三爆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断显现于各大媒体。“福寿螺”、“多宝鱼”、“桂花鱼”事件披露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香港等地市场已纷纷停售问题产品,不仅使这些产品的生产企业造受沉重打击,还导致整个水产品产业面临信任危机。
1.5企业的HACCP认证滞后,水产品出口严重受阻
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保障本国(或地区)动植物卫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对进口动植物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安全卫生要求,检测项目越来越多、检测限量越来越严,打着SPS协议合法外衣,巧立名目,设置技术壁垒 ,我国水产品出口屡屡受阻。1996年8月,欧盟以不符合其卫生检疫标准为由,禁止我国双壳贝等水产品进入其市场,经过我国政府多方交涉,直到2001年6月欧盟才同意解禁,2002年1月,欧盟又以在我国舟山冰虾仁中发现氯霉素为由,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蜂蜜、肠衣、禽、水产品…)入关。经过我国政府多次交涉和有关部门、企业的不懈努力,2004年欧盟有条件地解除我国水产品的限令。
2提高我国水产品安全水平的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工作”,说明我国把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等法律规章,使养殖生产者了解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的原因,增强依法生产的自觉性,引导和帮助生产者建立科学的操作规程,传授合理、规范的用药知识。加大我国渔业的投入,对生产安全卫生水产品的渔场与养殖户给予财政补贴,建立我国残留监控体系。
2.2实行生产准入制
按照《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对水产繁育、增养殖(栽培)生产和科研试验的水生动植物的亲本、稚体、幼体、受精卵、孢子、及其遗传育种材料,依法进行监管,建立强制检疫制度,严禁销售带有病原体的苗种,防止交叉感染。根据《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对生产企业的产地环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保证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依据《农药管理条例》、《兽、渔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淘汰高残毒渔业投入品,对禁用、限用的投入品进行监督抽查,引导渔业投入品结构调整。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出口生产基地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水产养殖场所,检查内容是各养殖场的生产日志、药品出入库和使用记录、水域环境监测、产品标签、产品销售记录以及技术人员培训记录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养殖场的日常监管。加大对标准化生产的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指导渔业生产者、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包装、保鲜、贮存水产品。对养殖容量开展广泛调查和科学规划,避免因高密度养殖而可能导致的对渔业环境的破坏及水产品质量的下降。
2.3强调生产经营者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施HACCP管理,加强自我管理措施,自愿实行产品召回制度。自觉遵守严格执行水产养殖用药规定,不使用禁用药,使用限用药也必须遵守用药期规定,严把饲料与“药”的采购关,建立可靠的合格供方制度,索要饲料与“药”的成分表,必要时抽样送检,关注养殖环境的变化,注重保护养殖环境,出口企业要严格遵守质检总局有关水产养殖基地的规定,非出口企业也要向这方面靠。
2.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制定行业统一标准,加强行业内检查与监督,对外统一价格,防止企业之间互相压价、恶性竞争,提高整个行业技术水平与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出口,维护行业利益,统一对外交涉等等。
篇4
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和《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把握形势、掌握主动、突出重点、集中整治,坚持一手强化质量监管,一手强化宣传培训工作,监督与指导并重。增强全程监管能力,切实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我县初级水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水平。
二、行动目的和责任分工
以本县内水产养殖、种苗生产、海捕虾保鲜等为重点环节,以水产养殖业规范用药、海捕虾保鲜剂规范使用为主要内容,采取宣传、培训、整改、查处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暨“执法年”活动,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全面提高我县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本次专项整治暨执法年活动由县水产站和渔政管理站具体负责,县水产站负责水产养殖环节整治和组织水产品质量抽检;县渔政管理站负责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
三、主要内容
(一)以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工厂化养殖场、规模化水产养殖企业、水产育苗单位和获得“浙江省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信得过”称号的中小养殖生产者为重点对象,组织开展规范用药专项整治和水产苗种生产专项整治。
(二)开展中华鳖、南美白对虾、淡水鱼等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摸查,制定防范措施,增强应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能力。
(三)严肃查处使用禁用兽药、原料药、人用药和滥用保鲜剂等违规行为,引导、督促初级水产品生产者规范操作。
(四)检查水产种苗生产许可管理,规范水产种苗生产经营活动。
四、整治任务
(一)排查隐患、完善机制。以本地主导养殖品种、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的养殖模式和对象及已获证无公害水产品为重点,对其在养殖、育苗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或苗头性问题进行摸查,对风险可能暴发的程度,危害情况以及对产业、市场、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预警和处置意见。根据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水产养殖中水质管理、饲料使用、防病用药等指导和服务责任机制,使用违禁投入品或药残超标案件的立案查处机制,问题水产品的追回、产品封存、销毁工作机制。推行水产品生产档案制度、例行检测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加强对基层协会和渔民合作组织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培训,讲授健康养殖模式、主要投入品的鉴别与选购、水质管理与病害防治技术等,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加大宣传水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和标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自律作用,规范广大养殖户的用药行为。
(三)组织开展水产苗种场普查清理。根据水产苗种生产情况,对本县的水产苗种场开展全面普查,并按上级部门要求及时准确地填报情况。对具备苗种生产条件、符合许可证载明规定的,逐一进行登记;对不具备苗种生产条件或与许可证载明规定不符的,按《浙江省水产种苗管理办法》规定进行查处、清理。严格许可制度,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违规生产行为。
(四)加强现场检查。深入推进水产养殖、海洋捕捞生产环节和种苗生产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综合督查行动,通过监督检查、指导整改、执法查处,进一步强化生产过程的监管;对温室龟鳖养殖和近年来出现问题较多的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开展拉网式检查。检查内容:重点检查养殖和种苗生产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以“三项记录”为主的养殖日志执行情况;渔药、渔饲料仓库及饲料加工场所贮存、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己烯雌酚、头孢拉定粉剂、土霉素粉剂和五氯酚钠等禁用兽药、原料药、人用药等违禁药物、违禁添加剂情况;捕虾船是否按规定规范使用保鲜剂,是否贮存、使用禁止使用的非实用化学物质;苗种生产企业是否按苗种生产许可证批准范围从事水产苗种生产;要检查渔药使用规则等宣传资料是否发放到位,养殖户是否了解。对记录不完整、不规范者要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同时要检查养殖日志印况,各乡镇渔技员要结对指导散、小养殖户执行“三项记录”制度。
(五)加强药残抽检。结合本县所养品种、用药状况,加大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特别是在用药高峰期,对本县境内的水产养殖场(户)、水产育苗场开展药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督抽查,逐步实施根据养殖单位(户)名录随机抽样制度,对重点监控区域、养殖方式和出口养殖基地要增加抽样,科学合理布点,确保抽检工作的客观合理;严格执行四方五人到场签名制度,确保抽检程序规范。
(六)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建立健全生产者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在现场检查和药残抽检中查出的违规者,根据违法性质、危害程度,采取停止销售产品、责令整改、产品无害化处理或监督销毁、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措施,对于各种案件的处理,切实做到禁用药物来源和渠道未查清的不放过,超标产品未处理的不放过,对有关责任人员未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并实行重点监控,限期整改,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集中培训。二是建立健全针对监管部门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个别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监管不到位、措施不落实、,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并带来严重后果的,以及专项整治实施不力、存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要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五、时间安排
(一)部署准备阶段(2009年3月10日~3月底)。
1、成立“*县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协调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执法年活动的有关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
2、根据省局总体安排,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本地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详细工作方案,做出工作部署。
3、组织开展对行政管理、渔业执法等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监管能力。
4、充分开展多种形式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宣传,努力使广大渔业生产者树立起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5、对本县的水产苗种场进行普查。
(二)整治督查阶段(2009年3月底~10月底)。
1、围绕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对水产苗种场进行登记清理,对养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或苗头性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对问题产品实施限期整治和依法查处。
2、组织对各镇(区)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各地在本次专项整治中的组织落实情况、工作进展情况、工作质量与规范情况等。
篇5
[关键词]水产品 冷链流通质量安全 HACCP WSN 模式构建 政府对策
中图分类号:T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089-01
1. 引言
就冷链流通模式而言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着较大差距。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在发达国家已经成型[1]。然而,冷链流通产业在我国还是起步期。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提高水产品的质量,以达到突破贸易壁垒和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目标。减慢冷链物流发展的原因有:成本高;水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并且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缺乏一批全国性的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只能提供冷藏运输服务。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详细见解。
2. 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的不利影响
运输过程损耗极高。运输过程中有着极高损耗,令人差异诧异的是物流费用竟然达到冷藏食品成本的70%。依国际通用标准,易腐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得超过其总成本的50%[3]。我国因为严重缺少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操作人员,许多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还在建立之中,因此,不能及时提升我国冷链物流的水平。
冷链物流占比极低。目前,国内的冷链物流几乎尚未建立,并且人均冷库容量我国仅7公斤。货运汽车的比冷藏容量中冷藏保温车占市场货物需求份额很低。目前,冷链市场应用率在我国偏低,不是说没有市场需求,而是冷链物流的价格过高,从而导致成本太高。
政策扶持不到位。在政府对服务行业的发展重视度不够,对服务行业公司的赋税过重等约束性体制下,冷链物流以及相关企业的生存、发展可以说是十分困难。根据在空调制冷大市场的调查了解,在宏观方面,尽管国家给出了指导性的方向意见和支持政策,也给予了某些企业适当的补贴及优惠政策,但仍有很多企业代表反映提出:国家的扶持政策和行业法规不够明细、不够准确,政策春风最后仍难以惠及企业[5]。
3. 解决措施
3.1 建立有关HACCP监测的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
(1)HACCP的控制原理:
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进行纠偏行动计划、建立验证程序、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
(2)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流程:
就不同冷冻水产品而言,其冷链物流是不同的。因考虑到其应用的大众性,因此确定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流程如下:基本流程包括捕捞、清洗整理、加工、速冻、贮藏等几个方面。当然,还包括每个环节的搬运及装卸[4]。
(3)利用HACCP体系分析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
其步骤如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关键限值(L)、建立验证程序。危害分析以上步骤中及其重要。我们首先要弄懂 HACCP原理的基础是是什么以及HA的危害分析和控制措施如何进行。在分析工序的特异性、针对产品进行危害分析的过程中会出现的某些具体问题是通过HACCP具体分析的。对于不同企业、不同消费人群,危害是相对的也是不同的[4]。可能在水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危害有:货物遗失、原料污染、货物损坏、冷藏和冷冻温度、集装箱破损,以求达到要求,不要造成产品中微生物含量仍很高,最终引起产品变质的后果。
3.2 基于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
3.2.1基本结构
(1)总体结构:
因为 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是一个无线传感信息采集系统,归于软实时系统冷链水产品货物位置、温度信息的采集传输过程中。其中数据的延迟对系统应用的影响不是很大。此系统的基本结构一共分3部分: 安装在托盘、周转箱上的温度传感器节点和安装在冷藏车、冷库等。
(2)系统通信协议
目前常用的无线网络协议有ZigBee和IEEE802.11Bb蓝牙等。因为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的温度数据实时采集具有小范围、低速率、无线传输的特点,因此其适用于ZigBee通信协议[2]。
3.2.2系统硬件设计
(1) 监测节点
水产品的温度信息能够在冷链物流过程中被传感器监测节点实时感知,并且通过ZigBee网络向协调器发送温度数据。所以,ZigBee 射频模块、微处理器、能量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是构成监测节点的必要组成部分。
(2)协调器
网络协调器用于建立和维护ZigBee网络,在本研究中协调器同时充当网关,接收上位机的网络配置命令并向上位机传递冷链监测温度信息。因此,网络协调器需要由微处理器、 ZigBee射频模块、上位机通信接口和能量模块构成。为与网络监测节点形成无缝ZigBee 通信能力,协调器的微处理器和射频模块同样采用CC2530 片上系统。
4. 水产品冷链管理决策模型的构建
水产品冷链信息的决策支持模型
(1)操作管理:
水产品冷链的加工过程对水产品的加工操作过程有特定的要求。依照水产品良好操作规范,最关键要点就是严格控制水产品的加工时间,并且依据水产品的操作规范对冷链安全进行分析[6]。水产品安全状态的判定是以抽取事件集合的时间跨度作为评价的依据。
(2)品质评价:
品质评价是针对水产品在加工、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而建立的评价模型。以及依照水产品品质的衰变状态,相应地做出决策。而食品的环境温度对品质安全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9]。有理论指出,食品品质的衰变与温度波动的关系密切,在流通中品质降低是累积的、不可逆的。
参考文献:
[1] 潘澜澜,宋若冰,薛冬娟.基于质量安全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分析及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12,01:236-237.
[2] 齐林,韩玉冰,张小栓,邢少华,傅泽田.基于WSN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测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12,08:134-140.
[3] 周海霞,韩立民.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2012,04:19-23.
[4] 郝丹. 基于HACCP监测的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02:82-83.
[5] 张小栓,邢少华,傅泽田,田东.水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1,03:45-49.
[6] 吴稼乐,孔庆源,朱富强,陈坚.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制冷,2008,03:42-46.
[7] 田尉辰.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优化与设计研究综述[A].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海洋学会:,2013:1.
篇6
一、健全完善质量安全追溯控制体系
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健全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完善监管机制。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内,按照“公司+基地+标准+品牌+市场”五位一体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模式,注重从源头控制和基础工作抓起,从标准化基地建设人手,实施全过程监控。按照“统一配送、统一整治、统一指导”的工作思路,建立起农业化学投入品“产、销、用”全程管理体系,对农兽药经营店和药物品种等实行审查备案制度,加强日常监管,从源头上杜绝违禁和假劣农兽药流入市场。
二是设定有效追溯单元,责任主体明确。针对农业生产方式多种多样,组织化、标准化程度不一的情况,科学设定有效的追溯单元,对那些标准化、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产品和主体,把追溯单元设定到追溯到每个产品和每个责任人;对那些标准化、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在加工流通中,需要重新分割组合的产品,采用批次追溯的方式, 在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后,可以迅速锁定事故产品的来源和批次,从而为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提供依据。
三是健全完善标准化的产销档案。设计标准化的生产档案模版,建立生产环节追溯管理能力;设计农产品追溯管理的包装标识方案;构建标准化生产管理专家咨询系统,为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提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水平。
四是建立统一追溯信息管理平台。目前,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相互间兼容性差,总结各地经验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以研究,建立全质检系统的统一追溯平台,兼容各地的追溯体系,形成数据共享,逐步推广。
五是研究先进科学技术。可追溯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信息采集、信息转换、信息传递、包装标识等技术。目前由于小农户生产模式,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企业规模小,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因此亟需开发推广成本低、高便捷性、高实用性,符合我国国情的追溯技术和体系。
六是全面加强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强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结合建立可追溯体系的需要,制定新的农业标准,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提高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加强农业标准的普及工作。目前,广大农民的农业标准化意识不强,不能有效从根源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应进一步加大标准的普及力度,强化农民的标准化意识。
二、健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
一是吸收、推广国际标准。收集、整理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建立标准数据库,在示范区广泛推广使用。参照进口国标准,制订、推广出口农产品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二是开展标准宣传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平面媒体、远程教育等现代信息手段,大力宣传培训现代农业种养殖标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先进的种养殖技术,推广普及良好农业规范知识,提高农业从业人员能力和水平。
三是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的组织领导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优化布局,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基地规模化。依据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指导基地高标准、高水平管理,实现基地标准化。
四是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积极引导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按照相关质量安全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广泛开展良好农业规范、质量管理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全过程的安全有效控制。鼓励相关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已被国际市场认可的标准认证。
三、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预警、纠偏及评估控制体系
一是大力开展质量安全监控监测。相关部门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从源头抓起,狠抓市场准入工作,强化农资市场监管,依法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结合示范区的具体情况,科学制定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及时汇总统计监测数据,做好分析应用。
二是科学组织风险评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估制度,由地方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组成风险评估小组,收集、汇总、分析国外预警通报以及国内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定期开展评估工作,对监测工作作出动态调整,提高监管的科学性、时效性、针对性。
三是及时预警有效应对。各级政府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通报评议制度,对重大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四是提升风险研究能力。开展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基础研究,跟踪世界贸易组织和主要贸易国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监管措施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产品出口企业突破国外贸易壁垒的措施。
四、建立多元化市场体系
一是鼓励示范区内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争取高端精深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示范区,利用其国际营销渠道,带动我省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到海外投资设立农产品加工项目或营销机构。
二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示范区组织指导企业国内外知名展会,借助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对外交流渠道。继续巩固日本、韩国、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不断拓展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抢抓中国-东盟等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机遇,深度开展贸易合作。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品牌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是增强示范区影响力的重要标志。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篇7
近年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厅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履行职责,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全市从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为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给全市人民提供放心、安全的农产品,我们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市、县目标责任书,并将指标分解细化,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了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清晰、措施办法具体。
同时,市县两级政府深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对一个地方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也至关重要。我委从年初就积极谋划,制定方案,广泛动员,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施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三位一体的全程监管,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农产品|量安全事故,有效地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1.1 加强领导,强化组织措施。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新形势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也是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为此,委领导高度重视,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科站所密切配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一是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委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和纪检书记任副组长、职能科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二是制订工作意见。根据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明确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并针对各县(特区)、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建成后日常监管工作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下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例行监测、监督抽查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督促县乡监管、检测站的日常工作尽早走入正轨。
1.2 加强“三品一标”的监管认证力度。 今年我中心对区内“三品”生产企业,不定期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生产记录制度执行情况,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情况和“三品”标志使用情况;对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实行提前介入,在指导申报的同时,督导申报业主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水城红心猕猴桃、保田生姜、月亮河鸭蛋、牛场辣椒、盘县核桃已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证书。
1.3 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管力度。 蔬菜生产一直是安全隐患比较大的一项农业活动。今年我委将开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做为蔬菜发展项目的前期要件,即要求业主在项目实施前就做好规划和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进行项目建设。 二是将上规模的蔬菜基地全部纳入监管监测范围,随时进行监督检查。截止目前抽检样品1778个,农残合格率为99.5%。
1.4 强化宣传培训
一是按照市食安委食品安全宣传周要求,开展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到县、乡开展农产品质量宣传,发放宣传材料3000多份,现场咨询服务群众40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是组织企业内检员参加市我们举办的无公害及绿色食品内检员培训班,提高企业自身的监管能力。
三是结合职业农民培训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班,最大程度地引导农民、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严禁使用和添加违禁药物,目前,每年至少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农业技术员800余人次。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外向型农业的要求和满足人民群众讲质量、讲安全、讲健康的消费需求以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行农民增收的目标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2.1 部分农民和生产单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强。我市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分散、粗放、小规模为主。一部分农民缺乏安全意识,掌握的无公害生产技术不全面,导致不能很好的掌握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养殖过程中滥用抗菌素的现象仍较普遍,同时受利益驱动,投入品的使用还不规范,查处任务还很艰巨。
2.2 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地认定及其产品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还有待提高。特别是近年市委市政府对“三品一标”认证的扶持奖励力度逐渐加大,鼓励和帮助有实力的企业、农户、合作社完成“三品”的认证工作。
篇8
1.加强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白山市农委成立了以主任任组长,主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委直属各站所、中心、办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市场信息科,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及日常工作。2011年年底,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单位浑江区已经申请编办批复,在每个乡镇农科站同时加挂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并办公,配备了一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干,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2.广泛宣传,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全面落实省、市会议精神,增强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营造人人重视、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开展农产品安全质量宣传。充分利用“元旦、春节、3·15、科技之春和放心农资下乡宣传周”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组织系统各成员单位,依据各自工作职责,在全市县(市、区)和乡镇广泛宣传。通过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3.加强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1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保障源头安全 农业投入品监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为加强农资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白山市农委在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下,着重加大了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和进入市场的监管。通过执法监管,规范了农资市场秩序,杜绝了假冒伪劣农资和5种禁用农药的销售与使用。
3.2加强农产品入市管理,保障流通安全 白山市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重点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引导农贸市场和超市与基地实现产销对接,建立健全农产品进货台帐、质量自检、档案记录、标签标识和质量可追溯制度。
3.3加强农产品例行监测,保障餐桌安全 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白山市实际,今年按照每月例行监测与重大活动、节假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抽检了青椒、白菜、芹菜、菠菜、豆角、茄子等40多个蔬菜与水果品种,建立健全抽样、检测台账,做到检测结果及时反馈、通报,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追溯源头并妥善处理。同时,积极配合农业部和省市检测中心搞好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对白山市的人参和食用菌生产基地进行了常态监测。到目前为止,全市未发生一起因食用农残超标农产品而导致中毒的事件。
4.今后工作思路
4.1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小事为舆论导向,上下联动,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层次营造氛围,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引导生产者、消费者按标生产,健康消费。
4.2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办法》等农业法律法规,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精神,做好源头治理。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投入品综合执法体制,进一步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建立主导品种制度、假劣产品曝光制度、举报投诉制度。
篇9
1.加强基地建设,强化生产标准,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相关标准为基础,全市重点规划建设了五大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是以黑水镇、安定镇为主的西瓜生产基地;二是以城郊洮府乡为主产区的大棚茄果类蔬菜生产基地;三是以福顺、蛟流河等乡镇为主的辣椒生产基地;四是以吉林省金塔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中心的辣椒生产加工基地;五是以安定镇为主产区的名特优大棚瓜果生产基地。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市建成优质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西瓜生产基地5万亩,辣椒生产基地20万亩。
2.加强执法检查,强化源头治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加强上市农产品质量的市场监管,洮南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站加大对上市蔬菜的例行监测及抽检力度,强化从源头进行治理,加强重点农时、重点环节、重点节日检查力度。按照蔬菜农药检测的要求,检测人员每天随机抽取4种以上蔬菜样品,检测样品为关东农贸商场、物尔美、骆驼岭超市和蔬菜生产基地所生产经营销售的蔬菜。自2008年以来,共检测16个蔬菜品种,5000多个样品。一是突出重点农时。在农时关键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和打假护农行动。每年在备春耕生产期间,市农业局相关执法单位联合行动,以打假护农保春耕为中心,开展种子、农药、化肥市场专项治理,共出动执法人员420人次,执法车辆133台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486家,农产品市场及超市22个,从源头上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二是突出重点环节。从使用投入品到收获,各个环节都纳入到监测范围。组织人员,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棚膜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无公害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进行监测,在蔬菜生产中和上市之前实行重点监测,每次监测不少于3个样品,对每次检查结果都汇总分析,记录存档,及时上报,建立了重点环节监测的常态机制。三是突出重点节日。在“元旦”、“春节”、“五一”、中(高)考期间、“中秋”和“国庆”等节假日期间,都组织执法人员对区域内的农贸市场和各大超市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进行执法检查,加大抽检种类和数量,重点检查是否有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是否有使用保鲜剂情况,确保节假日期间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3.加强品牌创建,强化认证管理,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为不断提高全市农产品品牌效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农业局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在“三品一标”认证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工作认真,服务到位,深入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和指导,根据使用时效性到期及时组织复查换证。同时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洮南辣椒”、“洮南绿豆”、“万宝粉丝”、“黑水西瓜”获得了地理标志认证,有效提高了洮南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企业6家,有机农产品企业4家,绿色农产品企业5家,4个协会被认证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市已经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16.75万亩,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2.75万亩,有机农产品杂粮杂豆生产基地面积0.9万亩,“三品一标”产品认证面积占耕地总面积7.9%。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是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几年来,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溯体系建设研究探索。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养殖业法律法规为武器,以强化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手段,以提高我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的,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和建立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我区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全区“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药品及非法添加物使用和重大动物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年不发生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生猪定点屠宰场“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监测面达到100%;全区生猪“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检出率控制在1%以下;饲料中“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检出率为零。
3、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8%以上,饲料标签合格率达到98%以上。
4、饲料中和生鲜牛奶中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物检出率符合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
5、水产品中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违禁药品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6、上市生猪产品检疫合格率达到100%,病死猪肉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7、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例行监测面达到100%。
8、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的购销和使用登记率达到100%。9、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生产档案建档率达到100%。
10、各执法单位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屠宰场、批发市场、超市、规模养殖场(小区)等监管对象的建档率达到100%。
11、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工作重点
(一)、落实监管责任
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属地管辖原则。根据上级的监管工作要求,在梳理养殖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区本级、各乡镇(场、办)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如下:
区本级:负责城区范围内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兽药生产经营企业,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监管,各乡镇(场、办)配合区本级监管;负责城区范围内所有的生猪定点屠宰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的畜禽水产品的监管。
乡镇(场、办):依法负责辖区范围内的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明确区本级各职能股(站)室的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如下:
动物防疫监督站:负责全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综合协调,提出工作计划、实施意见及信息报送等工作。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规章,负责城区生猪定点屠宰场监管。指导各乡镇(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猪肉质量安全监管。
畜牧水产股: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渔业法》、《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省渔业条例》、《水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等养殖业法律法规及规章。负责指导全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水产养殖场的质量安全监管和畜禽水产业标准化工作。
饲料办(药政、挂靠在区动物防疫监督站):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养殖业法律、法规及规章。负责区城区范围内所有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指导名乡镇(场)饲料、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和规模养殖场(小区)饲料、饲料添加剂使用质量安全监管。
(二)、强化监督管理
1、清理监管对象:区本级和各乡镇(场、办)对辖区范围内的监管对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登记在册。
2、落实控制措施。全面实施质量安全责任承诺制。区乡(场、办)二级均要与辖区内的监管对象签订“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公开做出承诺,明确违约者应承担的法律和经济责任。
3、建立检查制度。建立健全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查制度。区本级每月不少于2次对定点屠宰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进行质量安全巡查,不少于1次对饲料兽药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各乡镇(场)每季不少于1次对辖区内监管对象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各办事处每月不低于1次对辖区监管对象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4、健全监管档案。依法建立和完善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档案。对每个监管对象的基本情况、监管部门的监管检查日期、监管内容、处理结果等均要在档案中详细记载,由监管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并实行电脑化管理。
5、加强例行检测。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区的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制定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确定重点监测区域,明确重点监测对象、品种和监测时间。争取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将例行监测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在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监测任务的基础上,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效率。并及时通报监测情况,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
6、推行市场准入。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屠宰场等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畜禽水产品市场准入,并落实完善四项制度:一是落实入市畜禽水产品进货查验制度。除了在有效期内的认证产品与市场建立产销对接的畜禽水产品、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确认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畜禽水产品免检进入市场销售外,其他畜禽水产品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区畜禽水产品批发市场都要设立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和经过培训的检测技术人员,确保开展畜禽水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条件。二是建立有毒有害畜禽水产品销毁制度。经入市检测发现不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畜禽水产品不得转销其他市场,对已进场销售畜禽水产品发现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及时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或工商部门。监督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集中销毁,对造成危害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是建立市场经营档案制度。批发市场各经营单位、超市要建立畜禽水产品经营档案,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查验检测凭证、记录和保存购销台帐等制度。四是建立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报告制度。加强与当地畜禽水产品市场沟通,建立稳定、有效的联系渠道,及时掌握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严把入市质量关。
(三)、开展专项整治
1、开展市场主体检查行动。依法对各类畜禽水产品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规范经营主体,重点检查群众多次投诉的企业和批发大户并建立档案记录。对已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但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已不具备资质的或存在违法行为的,要依法注销或撤销许可,对证照不全的单位、个人和经营假冒伪劣畜禽水产品生产资料的摊点,坚决依法予以查处。督促建立健全畜牧水产生产资料经营档案制度、质量信誉承诺制度,促进企业诚信水平的提高。
2、开展打击食用畜禽水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根据国家和省、市、区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的总体安排,对在畜禽水产品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进行全面整治,坚决依法打击生产销售非法食品添加物行为,依法严厉惩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使在畜禽水产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3、开展“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必须从多环节入手,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查处力度,有重点地对饲料、兽药等生产经营单位、养殖场户、贩运商、屠宰场等进行全面检查,坚决铲除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窝点。对违法人员要依法严厉惩治,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开展兽药专项整治行动。严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兽药、无证生产经营,有效成份含量不足、标签说明书不规范、非法生产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等违法行为,加大禽流感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违法行为。
5、开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饲料、饲料添加剂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重点打击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中添加“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莱克多巴胺、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违禁药品的违法行为。组织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加大农业部颁布的《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的宣传贯彻力度,进一步规范饲料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6、开展水产养殖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水产苗种生产审批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力度,严肃查处渔业生产环节使用呋喃唑酮、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督促养殖场户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7、开展猪肉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以屠宰场为重点,开展生猪“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监测和屠宰检疫工作专项检查,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确保生猪产品安全;要以规模场为重点,开展动物标识和产地检疫工作专项检查,全面落实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推进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要以交易市场为重点,开展上市动物产品专项检查,建立完善生猪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
四、保障措施
1、要加强组织领导。区局成立以局长邓小红任组长,朱健民、艾健林、殷小刚为副组长,各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场、办)要把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现工作推动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工作实施有规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措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考核办法,将任务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岗位,形成有效的管理、评价、激励和监督制度。
2、要严格落实责任。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环节很多,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全局。各部门间必须密切配合,形成完整的监管链。各乡镇(场、办)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年度文明考核范围。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要把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责和责任落实到人,对业绩突出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地方,要依法追究责任。
3、要依法严厉打击。对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处理,要集中力量查处案值较大、影响面广、情节恶劣的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案件,加大案件曝光力度,震慑犯罪分子。要加强养殖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做到事实没有查清的不放过,不合格产品的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明的不放过,相关责任人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对有失职、渎职和违法行为的国家公职人员,没有受到追究的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