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中学范文
时间:2023-03-18 05:0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港中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赴某中学跟岗学习心得
古人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望远。走进名校,切实地、多角度地了解名校,与名校的管理层深入的探讨交流,才能开阔眼界,学得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集思广益,创新方法,去粗取精,促进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温热缤纷的5月,我们一行20余人,共同走进巴蜀大地,来到天府成都,拜访了成都市玉林中学、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
由三个校区组成的玉林中学,是四川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属于六年制完全中学。该校立足“琢玉成器,育才成林”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和谐成长的发展空间。且不说该校琳琅满目的奖牌头衔,置身于校园中,我感受到了校园环境建设外包式经营的优越性;在与学生和教师的亲密交谈和实地了解中,我感受到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感受到了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运行,而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演变成一种能够成为玉林学子的高度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在与学校高中层干部的探讨交流中,我感受到了玉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和敬业爱岗的精神。
学校校风端正,每一名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举止优雅,集会、做操、就餐规范有序,各类比赛成绩突出,可见德育处发挥了巨大作用,德育管理细腻、扎实。学校推行年级组组阁责任制,全校所有包括校长在内的员工,全部纳入年级组管理。“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高度自主的薪资制度,使人人都勇挑重担,和谐团结。各职能部门详细的责任描述,让管理层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协作,这些有效的做法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尤其令我感兴趣的是该校的教研活动,虽然模式和内容都和我们学校大同小异。但有两点我们做不到,一是教师在研讨会上发言积极,态度诚恳,虚心,语言表达能力很强,随便一人发言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我想,这应该得益于他们教研活动长期有效的坚持。二是集体备课、研讨时,备课组将该年级所有课文都拿出来,集体研讨这一课的教学方法、模式、步骤,形成一份人人认同的、满意的教学设计,先有一位老师按照此设计在一个班试讲,大家都去听,之后再对此教学设计打磨、纠正,成型后再在全年级铺开。集体备课磨课的好处是课堂能够高效,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否则,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眉毛胡子一把抓,方法单一,没有新意,很难共同发展成长,也很难有高效的课堂。
篇2
关键词:钢琴教学;内心听觉;培养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37-01
内心听觉是指演奏者将其所听过的音乐旋律在头脑中进行再现,或者是将所其看到乐谱在头脑中直接转化成为音乐旋律的一种能力。钢琴是一种声音的艺术,演奏者要能够弹奏出使欣赏者感到悦耳悦心、悦神悦志的乐音,自己首先就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双耳。钢琴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和训练,为学生今后的钢琴演奏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内心听觉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内心听觉是钢琴演奏者在头脑中的想象活动,是一种通过反复训练得以强化音乐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内心听觉时,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内心听觉属于心理能力范畴
内心听觉是演奏者的心理活动。教师只能从旁启发、引导和促进学生这一能力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钢琴演奏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真正重视内心听觉能力,主动培养和完善内心听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钢琴演奏风格。最后,心理能力发展与艺术行为训练密不可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演奏技巧训练,以此来完善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
(二)内心听觉建立在对乐音准确记忆基础上
内心听觉主要建立在学生对标准乐音进行准确记忆基础之上。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范本,使学生明确什么是“标准”的乐音,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欣赏活动,以便积累大量的音乐素材。其次,教师要训练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只有当学生将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所听到的旋律、织体、和声、音色、力度准确地记忆下来,并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听觉印象,他们才能不借助乐器或者人声,在头脑中轻松地再现音乐作品。
(三)内心听觉能力应在音乐艺术实践不断强化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视谱之后主动将一个个音符在头脑中转化为音响的习惯。同时,学生还要学会将所弹奏出的音乐旋律同想象中的音乐片段进行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以不断完善内心的音乐音响体系。
二、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内心听觉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音乐欣赏活动
音乐欣赏是学生在头脑中建立音乐音响的重要活动。教师要重视音乐欣赏活动,为学生进行良好的音乐示范,并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尽可能多的展示钢琴大师们的演奏片段,使学生在头脑中最大限度地搜集音乐音响元素。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要点,使学生对音乐音响形成高度的敏感,如音色之间的细微差别、弹奏力度的层次、音符的均匀、旋律的流畅等等,并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把握。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钢琴家的演奏录音同自己的钢琴演奏进行比较,使他们的演奏技巧提高地更快。
(二)开展提高学生音乐记忆能力的活动
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是包括内心听觉在内的音乐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要开展一些有效的音乐记忆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例如,反复播放一段钢琴演奏作品,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进行背唱和背写;再如,要求学生看到一段乐谱之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背着哼唱出来,等等。教师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开展此类活动。通过训练,学生的大脑对音乐要素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将最大限度地得到强化。
(三)促使学生积极参加钢琴演奏实践
内心听觉是演奏者在大脑中再现和再造音响表象的能力,在钢琴演奏活动之前,演奏者可以借助内心听觉在没有乐器和人声的前提下对声音进行预想和构想,想象出真实的演奏情境。在钢琴演奏实践中,学生的这种预想和构想得到印证或者否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这种印证或者否定对自己的内心听觉和演奏实践进行调整和规范。二者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结语
钢琴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声音,演奏者是否能够“听”到优美的乐音并将其准确弹奏出来是完成演奏任务的重要因素。内心听觉是钢琴演奏者所必需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它在钢琴演奏活动中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应当结合钢琴演奏教学实践,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以推动钢琴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篇3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高校钢琴教学;应用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其主要是对在人们接收、加工以及记忆外部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心理特点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有效推动人类工作以及学习的顺利开展。当前,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使得心理学被广泛应用在教育事业中。在高校钢琴教育教学中科学地应用认知心理学,不但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听觉能力以及钢琴作品欣赏能力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帮助。
一、认知心理学概述
作为心理学中一项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所谓的认知心理学即为通过对人们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记忆改变以及信息加工等内容展开的深入分析,从而了解个体在对待外界事物方面所存在的一些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特点。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当前,国外的许多国家已经将课堂教学活动与认知心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与钢琴教育教学活动的联系相对较为密切。在实际教学中,钢琴教师就会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合理地对钢琴的曲目风格、弹奏模式以及知识理论等展开排序,之后再基于教学计划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而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在通常状况下,对于人们的认知而言,其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其往往都要经过四个过程,即为“注意、体验、记忆以及思维”[1]。在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分析教学点,通过一些充满趣味的教学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集中注意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教学活动中,进而在此过程中充分体会到钢琴音乐作品美妙的旋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相关的钢琴知识,提升其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
二、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针对大学生来说,其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理认知方面。由于大学阶段是学生青春期的末期,此时大学生的身体器官发育相对成熟,于是就会对其钢琴学习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大学生的手部发育良好之后,就能够帮助其得到充足的力量。然而,此时大学生的手部骨骼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就会导致其手指缺乏足够的灵活度,于是就会造成学生在弹奏钢琴的时候无法充分地跟上节奏。第二,心理认知方面。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同时也具有相对较强的观察能力以及认知能力,而且记忆力也相对较强。不仅如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主观意识较强,而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思维,可以很快地掌握新事物。虽然伴随年龄的增长会造成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慢慢降低,然而在此过程中,其认知能力却在不断的增强,其所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并且也会慢慢产生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所以,在此情况下开展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要科学地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较强的记忆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更加丰富的钢琴知识[2]。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从认知心理学的层面分析可知,在开展高校钢琴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其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逻辑分析能力,二是逻辑记忆能力。对于这两方面而言,其主要都是通过学习的形式进行的。从根本上而言,其都是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进行培养。在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都是在初步成熟阶段,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也在逐渐提升。因此,在此阶段钢琴教师就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其能够对音乐作品展开深入的分析以及良好的记忆。比如,对于《C大调回旋曲》这部音乐作品而言,其属于一首比较纯粹的娱乐性作品;而对于《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这一音乐作品而言,其属于一首炫技类的音乐作品。在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基于不同曲目以及所体现出的特征,再充分结合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对音乐作品展开深入的分析,进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基于认知心理学层面的分析可知,对于信息与事物的认知前提即为人们可以对此内容给予充分的关注。因此,为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信息,那么首先就要激发人们对其的注意力,在人们积累相应的信息资料以后,那么其大脑就会对这些信息给予加工与处理,最终发展成为人们的记忆,这也是人类的最基本的认知特点。所以,为了能够获得某项技能,那么人们就要通过记忆对相关的信息给予提取与分析[3]。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应用,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所以,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为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钢琴知识,那么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其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所以,教师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比较活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针对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认可,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更好地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加集中注意力地学习相关知识。除此以外,教师也可采用弹奏演唱的教学模式,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学习中。对于比较纯粹的钢琴演奏而言,要求学生要从触觉、听觉以及视觉等方面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可以非常集中注意力地进行演奏,然而假如弹奏时间相对较长,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在演奏的时候比较机械化,导致其注意力不够集中,极易发生分散。假如能够将演奏以及演唱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使得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弹奏演唱过程。
(四)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个优秀的表演者而言,其不但必须要具备高水平的演奏技艺,而且还要有着比较敏锐的听觉能力。然而,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的分析可知,目前高校的钢琴教师只是比较重视对学生弹奏技能的培养,然而却忽视了对其他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也就会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仅仅是基于教师的指示才能够发现其在弹奏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唯有借助于教师的指导才可以改掉自己的不足,进而提升弹奏水平,这样就会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4]。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弹奏能力进行训练,而且要培养其听觉能力,使其可以对自己的弹奏情况进行判断,对其在弹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调整。钢琴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听力展开训练,而且要对其音乐欣赏与分析能力展开训练与培养。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比较优秀的世界名曲,使其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其听觉能力。在其欣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够借助于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其中蕴含的弹奏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其学习良好的弹奏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应用在个人的学习中,进而能够使得个人的演奏技艺得到不断的提升。
(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音乐作品比较繁多,多种多样。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无法将其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向学生进行介绍。那么,为了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高水平的音乐技能,那么教师就要为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技巧,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学习音乐作品以前,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乐谱进行深入的解读,对音乐作品的指法以及节奏等展开深入的分析。然后再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其能够充分体验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与弹奏技巧。在完成学习活动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展开深入的反思。要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在其他音乐作品当中,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以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对于《月光曲》这一音乐作品而言,其中蕴含的是一种淡然并且安静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对此音乐作品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尽可能地表现出一种比较平静的状态[5];针对《命运交响曲》这一音乐作品而言,其主要表达的是顽强不屈的精神,所以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表现出一种充满激情,比较乐观、积极向上的状态。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情感的特点,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具有的不同风格,帮助学生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析,进而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将认知心理学科学地应用在高等院校的钢琴教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钢琴教师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合理地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而有效推动高校钢琴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周勇 周婉仪 单位:1.湖南城市学院艺术学院 2.湖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春晓.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教育:C,2015,(04):61.
[2]王佳.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6,(08):36.
[3]景雅哲.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191.
篇4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如何才能进行成功的钢琴教学呢?虽然钢琴专业知识在我们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些钢琴以外的因素,以至影响了钢琴教学的质量。其实,成功的钢琴教学还应适当地使用心理学方法,这是钢琴教师有效工作的法宝。在教学工作中融入心理学方法,能得到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教学工作的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心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细心关爱,加强学生与教师心理相容
心理接触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受,将对方看做是值得尊敬、关心和真诚合作的朋友。在钢琴教学中要利用观察、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把握他们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对他们在钢琴学习中演奏方法、乐曲处理等思想倾向的肯定与否定,都采用和善、友好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们个人的演奏习惯、特长、愿望等表示理解和尊重,并给其创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在与学生交流时,即使在指出其演奏上的缺点时,也要表现出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受到了真正的重视,从而达到心理接触的目的,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对象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让他们了解教师的德才学识,在教学上被肯定,在情感上接受,感受到教师对钢琴的热爱以及对教学工作的真诚投入而值得信赖,值得尊重。这时才可能有进一步更深的心理接触,互通思想,赢得理解与支持。在心理接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表达对学生钻研求知能力的信任以及对其优点、特长的赞赏。过分贬低一个学生的短处,在心理上是非常忌讳的,这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挫伤,使学生在不顺的心境中学习,使学生由于被信任程度降低而与教师心理互不相容,降低学习效率。特别是对启蒙阶段的学生,当他们进步时应及时表扬和鼓励,切不可在他们面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任何不屑一顾的态度都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注重情感施教,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
知识是力量,智慧是力量,但积极心态却蕴涵着学习知识的巨大力量。积极的心态能焕发人的创造性,使人不知疲倦、信心倍增;积极的心态是获取健康、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是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现在我们教的学生多数没有钢琴弹奏基础,音乐节奏感、视谱能力、手的条件等均较差,而且绝大多数心理状态不太好。如果学生没有积极的心态,也就无力应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矛盾、挫折、失败等种种艰难。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而这又需要科学设计教学要求。学生往往以教师的认同感来衡量自己学习的能力。如果教师总是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学生一次次体验和证明自己的无能,必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反之,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采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每一次都能体验成功,必能强化他们的自信心。
三、把握学生群体心理活动特点,接受学生兴趣爱好
一个教师是否有胸襟,是否与学生心理相容,还表现在他是否接受或有能力面对各种学生的爱好。抵制任何非钢琴教科书知识及流行娱乐信息的存在,斥之为不务正业,这似乎成为一些教师的思维定式。其实这也是心理相容能力差的一种表现。非课本知识及流行娱乐信息,它的产生是以时代为基础的,其形成受志向性、兴趣性、情绪性、社交性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年轻一代中容易引起共鸣。其特点是在正式教学书籍上无法寻找,却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中充斥。由于21世纪的学生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特性,导致了此类知识和信息的普遍存在。在钢琴教学上,不可以忽视非书本知识及流行娱乐信息的作用。当孩子希望弹首钢琴教材以外的他们喜爱的歌曲或想和教师探讨从网上下载的一首很优美的钢琴曲时,作为身处信息时代的钢琴教师要重视它、善于利用它,切不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了解现代学生群体心理,把握其心理倾向,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加以利用,善于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钢琴教学。
四、通过表扬、赞美激发乐学心理,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 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显重要。因为学生时期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必然对枯燥的指法与音阶练习等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家长和教师不注意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硬学,结果有的孩子不堪忍受而将钢琴砸烂也曾有所闻。学生最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教学中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比如青少年喜欢形象思维,无论教识谱,还是教演奏,最好多用一些比喻方法。在弹奏叙事性乐曲时,教师在范奏前最好用形象的语言或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将乐曲的内容、情境讲给孩子。另外教师也可有意识地多给孩子听磁带、唱片、或多让他们看一些有关钢琴方面的音乐会录像、观看实际演出等。青少年多具有爱表现、喜欢得到赞扬的特点。教师平日可采用打分、贴小红旗的方式鼓励他们练琴。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也要充分肯定。 经常举办一些小型音乐会,让学生们互相观摩、互相找差距,既锻炼了表演能力,又能产生竞争意识。通过以上方法,学生会逐渐对学习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并能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成绩会明显提高。随着成绩的提高同时还会产生较强的自信心,会更加努力地学琴。
五、寓教于乐,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化乐特说:“教师的工作本质就是推销工作。因为教师设法说服学生,使他们相信教师教的这一学科是有价值的,是值得学习的。”教师要当好“推销员”,从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出发,将自己的教学内容“推销”给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要做好教学工作,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知道学生现在最重要的是需要什么,学生有没有接受的条件,学生怎样才能接受自己推销的东西,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推销方法,而不能凭自己一相情愿的主观意志和习以为常的固定模式支配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客观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问题,可能只是简单的表象,在它的背后往往有着特定的、深刻的原因。比如,学生平时练琴少,存在的原因可能有学生懒惰、兴趣低、有病痛、心情不好,对老师有意见或者有其他的活动和作业压力等;学生的练琴效果不好,其原因可能有钢琴作业过多过难、技巧要领不对、练习方法错误、练琴不专、知识水平不够、心理素质偏差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全面把握这些细节,深刻分析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总之,心理学知识在钢琴教学中,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兴趣的激发、强化学习的原动力、克服自卑与恐惧心理、克服急于求成心理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利用心理学方法能得到学生的接受,赢得支持与合作,并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心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与学生间沟通交流,可以增进了解,增强教学中的凝聚力,减少隔阂,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建筑体量大,内部空间宽敞
圣·文森特医学中心建筑体量很大,内部空间十分宽敞。人流、物流分明,标识清楚。医院门厅由主通道通向门诊部、急诊部、影像中心、住院部等。各部都设有问询处、候诊区,备有专用的通道和电梯,用不同颜色命名,全院标识系统清晰明了,十分便利。其主体建筑是病房楼,共10层,设独立的出入口,每层面积2960m2,在走廊东西侧各设一个护士站,双走廊设计,两条走廊中间区域分别是护士站、医疗功能房、电梯和楼梯。病房遵循“三区”理论设计,即进门处是护理区,中间是病患区,靠窗是家属区。多数为单人病房,设施齐全。
设备先进,示教观察方便
病房楼二层为手术部。除设有常规的手术室外,还有早在2004年建立起来的综合手术室,将微创介入与开放式手术结合起来,这在美国西北地区是最早的。除了心血管综合手术室外,还设有机器人导航综合手术室,以通过精确定位、最小的手术创伤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而闻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文森特医学中心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术中核磁共振(MRI)的脑肿瘤手术室,面积为225m2。外科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靠术中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大脑的高分辨率扫描来观察手术过程中肿瘤的确切位置、大小和形状。核磁共振机可向患者运动,在患者手术部位移动扫描,实时监测肿瘤的切除状况直至完全切除,并进行术后评价,极大地消除了二次手术的风险。另外,患者不是常规性地被移动到核磁共振机内进行检查,他们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不必移动,患者的头部手术和麻醉装置与设备不变,可节省30min至60min重新定位与调整的时间,提高了对患者的脑肿瘤、动脉瘤、癫痫和大脑的其他疾病的手术效率。
在手术部内的示教室里,医学院学生可实时观察手术过程,包括矫正手术、胸科、心血管和脑科等手术类型。外科医生可戴着麦克风直接向医学院学生讲解整个手术过程。
病房楼三层是肿瘤病房和精神科病房,癌症治疗中心设在圣·文森特医学中心的院区中心,面积为1580m2。一进门是温馨的接待处,内有3间辐照室,1间CT模拟室,8间检查室。四层是家庭分娩中心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面积为2700m2。家庭分娩中心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刚改建不久,设施良好。
取其精华,结合国情理性思考
篇6
一、听觉在认识上的两个层面
1、直接听觉
直接听觉是指大脑通过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直接接收到大千世界的各种声音。其中有自然界发出的,有人为发出的;有悦耳的声音,也有噪音。但不论是哪一种声音都会储存在人们的大脑里,一旦需要它,可随时从大脑中提取,并进行加工。如曲艺中的口技艺术,就是个生动的例子。
2、间接听觉
间接听觉即内心听觉,又称内在听觉。它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当需要某种声音时,可立即从记忆中提取。二是当人们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需要宣泄时,大脑把记忆中的声音提取出来,并重新进行组织、加工,以符合自己表达感情的需要,也就是创作。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之所以能在失聪之后继续创作出不朽的名作,全凭他有卓越的间接听觉。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音乐艺术创作中的内心听觉比直接听觉更重要。
3、直接听觉与间接听觉的关系
直接听觉是间接听觉的基础,间接听觉是直接听觉的高级形式。我们就是要通过训练把直接听觉发展为间接听觉,并运用其指导钢琴演奏,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要通过耳朵倾听各种声音,并储存在大脑中。在弹奏之前提取它们,通过想象,设计出自己需要的音响效果,然后指导和控制手指去弹奏。进行到这里并未结束,还要检验、校对弹出的声音是否符合自己的设想。如果不符合再进行修正,这样才能最终奏出令人满意的声音。
二、钢琴教学中听觉训练的重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1、重要性
钢琴表演技术的高低,不仅体现在演奏者对作品的技术和艺术的把握,最终体现在对音响的审美创造方面,这就对听觉提出很高的要求,因为,所有的音乐要素都需要演奏者通过听觉来进行整合。演奏者在进行钢琴独奏时,需要用自己的头脑充当指挥并用双手驾驭,以达到交响乐一般丰富的音响效果。其中除了需要高超的技巧以及独特的审美,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外部( 耳朵) 与内部( 内心) 听觉。所以,听觉训练是不可或缺的。
听觉训练的第一步,是要打好钢琴演奏听觉训练的基础。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放松自然地弹奏钢琴,在演奏过程用听觉来鉴别弹奏方法和声音状态是否正确;其次,要对节奏脉动有一定程度的内心感应,这样才能够把握音乐内在节奏运动的韵律和惯性,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不仅如此,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用耳朵去辨别音值的长短,如何更好地运用踏板,使音乐更加丰富、更加悦耳动听。踏板是钢琴弹奏技巧的灵魂所在,踏板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多听些音响资料,参照不同演奏家的演奏版本,提高对踏板功能的感悟力,演奏时才能尽可能将踏板的功能发挥到极至。
听觉训练的第二步,是内心听觉与演奏记忆。背谱演奏是学琴者必备的能力,它贯穿钢琴学习各个阶段的记忆思维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而精细的内心听觉过程。学会背谱演奏,标志着大脑在完整记忆音乐进行的同时,能够较为严密地控制情感和演奏动作。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反复强调耳朵在演奏过程中的监控作用,一定要负起对音乐总体音响效果把关的责任。为了使演奏严谨而有激情,同时又更加符合作曲家的表现意图,演奏者应该从理性的听觉角度对作品进行符合规律性的技能驾驭和审美创造,以避免不适当的夸张和错误的诠释。
2、存在问题
我们很多学习钢琴者都有较高的演奏技术,为什么演奏的作品总是不尽人意呢?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良好的听觉和内心听觉,缺乏对声音的想象力和钢琴演奏上的控制力。有些人只顾着弹奏,根本不去倾听。他们认为曲子弹好的标准似乎是只要有速度,不间断、完整就行了,以至弹了错音都浑然不知。少数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聆听自己的演奏,保证一定的弹奏质量。但他们没有养成好的听觉习惯,一旦离开了教师就变了样。这说明他们对音色变化的感受及控制还不稳定,没有在内心形成各种音色的概念。这必然会影响我们内心听觉的形成和内心对音乐想象力的发展,在我们学习钢琴作品时,就不能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性质来选择符合作品要求的触键方法,获得较为准确的诠释。一个对音乐缺乏想象、追求的人,势必会在演奏中带有一定的机械性和盲目性,所演奏的作品是缺乏艺术生命力和音乐活力的。目前,这是我们学琴中的最大障碍和弊病。
钢琴的音色是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如果不能充分地体现这一点,那就失去了弹钢琴的意义了。钢琴所发出的原本声音,即基本音色是圆润、饱满、通畅的声音。钢琴的原本声音是由连音、跳音、非连音三个基本元素构成的。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以这三种音色为基础进行变化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将钢琴的三个基本元素比喻成美术中的三元色――红、黄、蓝。把它们相互搭配就能调出各种颜色,绘出绚丽多彩的画卷。这个比喻是很形象、很恰当的。只要正确掌握了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发音要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变手指触键的部位,动作,速度,力度,就能奏出千变万化的音色。要做到这点,我们必须依靠听觉时刻检查自己弹奏的发音,不断提高耳朵对声音的辨别能力,提高手指触键的控制力。我们要不断地去探求、摸索、修正钢琴发出的音响,追求作品所需要的音色,将作品的内涵揭示得淋漓尽致。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
(1)要听,认真地听、细致地听。不但要听高水平演奏的钢琴曲,还要聆听其它艺术门类(如弦乐、管乐、民乐、交响乐、歌曲、戏剧等)的作品,并将它们的音响记于“心”中。而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火车声、鸟鸣声也是我们必须聆听的。经过长时间的聆听,在我们心中积累了丰富的音响,就会在大脑里形成(下转第30页)(上接第27页)音乐模板,最后运用于钢琴演奏之中。
(2)要唱。在有了一定的声音信息积累后,就应该试着模仿这些声音。通过反复的吟唱、哼唱、默唱钢琴作品的主题及各声部旋律,使大脑建立起音乐的逻揖思维。唱时必须带着感情,对于连、跳、强弱、节奏、速度等都应尽量唱得准确,把整个作品溶于自己的心中。只有将乐曲完整地唱出来了,内心才有深刻的体会,演奏时就能深刻自如地表达作品了。
(3)要养成正确的练琴习惯,即边看、边弹、边听、边想,充分调动各种感觉神经,有目的地控制演奏器官进行弹奏。首先要仔细观看乐谱,并在大脑中预想出相应的音响效果;再选择适合的触键法后奏出;并用耳朵来检验效果,然后再修正,再检验,这样才能使钢琴作品演奏得完美。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 心理感悟
感悟是表示有所感触而领悟,而心理感悟则是包含有一定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感触领悟。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组成部分。对音乐创编内涵的认知、体验,乐曲情感的渲染表达,以及意志品质的训练发展,心理行为正常实施是教好与学好钢琴练习和演奏的必备条件。心理学家特别指出,钢琴练习与演奏是人脑高级心理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时人体视、听、感知觉将外界的感观刺激,通过感受器输入大量的信息,经人脑合理信息加工,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整合,反射至人体手指、臂部、足以及整个身体,使运动知觉有序活动,相互协调配合,顺利完成弹奏项目的机体功能。人类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状态的反映,是个体对事物直接的内心体验,也是艺术表现的有力手段。同时,人脑信息贮存功能相应地对乐曲信息进行选择和记忆,使练琴和演奏的乐音更加优美、富于情感。钢琴练习和演奏中,将演奏者自身对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体验,借助弹奏的手法技巧表达出来,显现出曲目的深刻涵义和内容,其心理感悟是不可或缺的。
一、师生对钢琴练习演奏的心理认知
1.对学琴的自我认知
学生应认知练习钢琴不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需要付出较长时间的磨练和努力。教师对学生应给予信任、关心、激励。师生之间相互关联的心理交融非常重要。教师应具有丰富的音乐理论和音乐实践知识,保持健康人格、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师德,树立良好的教师教学威信。真诚地教导学生,做到师生心理相互理解融洽,营造愉悦的心理情绪,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的心理期待能引导学生心理行为的转变,朝着友好的教学互动的良性心理发展。
2.对曲目艺术的心理认知
对曲目艺术的心理认知,要熟悉曲目内容主题,掌握乐曲的开曲和曲调程式层次步骤(包括练习曲和乐曲)。认知曲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向往、心中理想、愿望、所表达的内心情绪,以便在乐曲练习和演奏时真实再现曲目的艺术表现和精神实质。
3.对文学艺术的心理认知
对曲目艺术的心理认知,要求熟悉作品与练习曲的创作背景,必须掌握文学艺术理论,解决技巧上的难点,掌握正确的手型、指法、节奏,准确把握弹奏的力度、速度、触键感觉。感悟与理解乐曲内容与内涵,正确表现出乐曲的情绪与风格,更重要的是深入领会曲作者想要抒发的心理情感和思想意境。因此师生均要加强音乐学、文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注重文化修养的提高。
二、对乐曲心理情感的重点培养
1.乐曲与心理情感的相关性
在对乐曲具备了一定心理认知的条件下,训练培养学生在练习和演奏中倾注心理情感。情感是与人的社会化需要相关联的心理状态和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愉悦、悲愤等多个方面,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发展、变化。人类情感发生、变化有其认识基础。充分认知乐曲涵义,经思维、记忆、联想以及视听效果构思曲中情感主题,使自我的肢体技能运动、心理情感活动抒发、音乐作品的描述融为一体,以达到较好的情感心理宣泄,训练教学效果。
2.保持师生心理沟通,情感交融
保持教与学的良好心理渠道,形成良好教学氛围。教师因材施教,对所教学内容熟悉了解,每当教学训练,均注入师生情感心理交流。教师对乐曲的思想内容、创作背景、描写的心理意境、作者的风格要熟练掌握,这样才能给学生系统的讲解、分析和传授。钢琴教师必须运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避免枯燥的说教,应该给学生做好示范弹奏,特别是对初学学生尤为重要。例如正确的手型、指法,手指叩键强弱力度,节奏与速度的把握,踏板的使用,音阶、琶音、和弦的弹奏与练习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性训练。只有这样的教与学,师生才能心手相连,情感交融,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演奏技能,使钢琴教学步入新的台阶,为深入学习奏鸣曲及复调、各种风格中外乐曲、流畅及快速的练习曲创造有利条件,对乐曲的体验处理、情感的渲染、掌控演奏练习的效果等都极有益处。
3.不同对象的情感心理处理
调节情绪,以平和、明快的心理状态进行训练演奏,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弹奏的技能技巧在琴键上充分展示,激发其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另外,教师要把握每个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活动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根据不同对象的性格、气质,选用较为适合的训练方法。对反应外向、欢快、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在音乐知识和琴法技巧上多训练主体操作,教师在一旁督促、提示,以完成乐曲练习课目;对于一些严谨、情感内向、表达较少的学生要鼓励,形成宽松、和谐、平等互动的气氛。教师多做一些试奏、范式讲解,学生心态就容易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表现。
三、意志品质的培养
1.调节自我意志,克服畏难心理
教学计划一旦实施操作训练,应认真执行计划,始终坚持。这是培养教师、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钢琴教学训练是包括脑、视、听、手、足、肢体在内的全身运动。在认知曲谱的结构、演奏难点、重点、艺术表现要求中,如出现了生理、心理的紧张状态,会给学生较多的精神压力。确实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意志品质、克服畏难心理,是一段较长的渐进过程,从中造就自己的坚毅和顽强精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讲述一些顽强拼搏的老音乐工作者孜孜不倦追求艺术的人和事,让学生学有目标,战胜困难。
2.尊重学生,提高个体的自信心理
学生进步要鼓励他们。教师的积极情绪、亲切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能给学生以极大的鼓励。每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情绪低落、痛苦时,教师总会适时地给予关心、激励,(转第页)
(接第页)引发学生心理行为的转化,逐渐地教会学生主动进行心理调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减少自卑焦虑的心理感受。钢琴教学中,重视一些基础较差、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抽出时间跟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宣泄自我焦虑和自卑因素,认真引导。
四、心理行为的协调统一
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应是和谐统一的,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员需要具备健康、常态的心理行为。应具备对乐曲的认知、演奏的技法、情绪的感染释放、娴熟的音乐修养,同时又有着健康审美、统一协调的心理行为。
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反应灵活、练习和演奏认真、有自控能力等心理行为。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演奏手法、曲目的思考体会,选择适合各自的不同风格的曲目,训练他们的艺术技法水平、自我艺术感受能力,使他们的技法、能力、艺术情感、演奏效果都能得到进步。
教学中避免紧张心理行为的发生。有时学生在钢琴考级、教师抽查的时候,甚至看到观看的同学多一些,也会出现心烦意乱、头晕脑胀、手足无措、记忆受阻、思维迟钝、脑子空白,导致忘记曲谱、节奏混乱、错弹停奏等心理、行为的失常,以致演奏水平太打折扣,远不如平时正常发挥的水准。多采用艺术演奏的“心理脱敏疗法”,此脱敏疗法主要是根据心理学家、南非学者沃尔普(Wolpe)提出的交互抑制原理。在心理放松条件下(集中——注意——紧张——放松),按照轻重强度顺序将诱发反应的境遇呈现给其对象,让其逐步习惯这类刺激和熟悉这样的情境,消除心理敏感、焦虑状态,实施中要求学生首先熟练掌握应有的乐曲内容,找出其中重点、难点,反复练习,表达基本调式结构、曲谱艺术特征、反映的思想主题。然后给教师、家人、小组、同学、班级等逐步扩展的群体进行演练,并及时给予点评,获得自我的艺术感知与群体的艺术评价,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获得成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心理喜悦,促进心理行为的协调统一。
结语
钢琴教学应用研究中融入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能使学生心理态与精神态贯穿到机体的生物活动中。既是有着演奏练习中的手指、上肢、躯干、下肢、足的整合协调运动,又贯注了精神心理层面的思维情绪、情感、想象、意志、行为激情、创想等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元素,使良好的心理反应与娴熟、规范的生理技能、技巧的活动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教学和学习质量,获得学生一致认可和赞许。因此,此项研究探索对创立更多的艺术教学研究门类方法和思路有一定启发,可创立教学改革新的设想,建立更全面的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应用体系,营造更丰富多彩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王敬群,傅小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大纲特点
新大纲分为五部分,内容突出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21世纪”的总体要求。现从下列七个方面来浅析其特点。
一、知识体系作了较大调整
旧大纲对高中生物必修内容侧重的是讲述生命科学规律,对高三年级的选修内容则为复习高二年级的知识和初中的生理卫生内容,不仅知识体系重复,更体现出是为适应高考的需要而学(选修教材内容系高考所划定的考试范围)。新大纲将旧大纲的8个单元调整为10个单元,又将“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移至“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前讲述,体系略有修改,使内容顺理成章,通过各单元间内在联系使学生接受新知识。而选修内容体系则以全新的知识为主线,选取了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细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等。反映出新大纲有着适应21世纪现代化科学的特色。
二、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方面要求
旧大纲只是提出了教学内容,而无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新大纲则在教学目标问题上,首次从知识、思想、能力3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知识教育方面:要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现代生物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思想教育方面:要继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以形成生物的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还要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促进对保护生物资源之重要性的认识。
能力培养方面: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较活跃,思维方式即将定型,因而一方面要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和自学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知识点有所更新
新大纲对教学的知识点有较多的更新。原则是:在突出基础性,对基础知识进行精选的前提下,要体现出知识的先进性,要加强知识的实用性,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还要重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性。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说明了高中仍应着眼于基础教育。因此,新大纲对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选择,删去了当今学术界已经不用和使用价值不大的,诸如原生质概念和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内容等,保留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结构的基本单位、关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基础性的知识,还增添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加强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此外,新大纲还选择了一些理论较浅且易被学生接受的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先进知识,如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细胞的癌变、无公害绿色食品、生物净化等,填补了现行生物教材在知识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不足。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新大纲选取补充的新知识点,普遍具有实用性。除重视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的联系外,更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在讲解某个知识点后,配合安排了相应的学生实验或实习。有利于实现“要使学生……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这一教学目的。例如,必修课中,在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知识点后,配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在讲“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知识点后,安排有“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习;在讲“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知识点后,配合了“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习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在实践应用上的示例。在选修课中联系生产和生活的新知识则更多,如“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实验”“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实验”等,都是教给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典例,体现了国际上“科学——技术——社会”(STS)的现代教育思想。
五、强调科学素质的培养
旧大纲在教学目的中仅提出了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新大纲则提出了科学素质的培养要求:“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在教学目标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
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科学精神、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对于生物学科来说,通过实验和实习,能够兼顾多方面的科学素质培养,因而是培养科学素质的可行途径。
从数量来看,旧大纲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只有必修课的5个(选修课的实验为初中生理卫生课和必修课的重复)。新大纲的必修课则安排有25个实验和实习,选修课又安排有6个。各种不同实验项目无疑是对各种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的培养。
从类型来看,旧大纲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只有一种定性的、验证性的观察实验类型。新大纲的实验类型除保留了观察实验,还增加了5种新实验类型:定性分析类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定量分析类型(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模拟探究类型(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模拟通过分子杂交鉴定人与猿间的亲缘关系);自行设计类型(植物向性和感应性现象的实验设计,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基本技术类型(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些不同类型的实验必然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增加了灵活性
旧大纲对于每单元的知识点有较详细且具体的规定,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拓展。新大纲则是概括性地提出了应讲的知识点,并未明确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着较大的伸缩余地。例如,“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问题,教材应涉及哪些卵裂阶段和有关内容,新大纲不似旧大纲有详尽规定,因而教师教到何种程度,就有了相当的灵活性。既有利于“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实施,还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类学校和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进行灵活教学。
此外,对某些难度稍大的知识点(基因连锁与互换规律、光合作用碳代谢类型简介、酶工程简介等),新大纲将之安排为选讲内容,对某些需用时较长的实验(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等),新大纲又将之列为供学生选作的内容,充分显示出新大纲有着弹性的特点。
七、完善了教学大纲的功能和作用
篇9
[关键词]钢琴教学 心理活动 心理接触 心理相容
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如何才能进行成功的钢琴教学呢?虽然钢琴专业知识在我们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些钢琴以外的因素,以至于影响了钢琴教学的质量。其实,成功的钢琴教学还应适当地使用心理方法,这是钢琴教师有效工作的法宝。在教学工作中融入心理方法,能得到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教学工作的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心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一、正确发挥教师的职能,使学生与教师心理相容
1.在学生心目中建立教师的威信
教学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教师之所以能够成功实现教学,其基础是教师的威信。无论是儿童启蒙钢琴教学还是音乐院校专业学生的教学,没有威信的教师是很难开展教学工作的。正式的威信是由学校任命的法定的地位和权力;非正式威信是指不依靠任命而靠教师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而产生的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说,非正式权威比正式权威更重要,因为对学生来说,非正式权威是自愿的,而正式权威则往往是强制的。不要因为拥有正式的权威就对学生态度强硬,以为学生看见教师害怕就是建立了威信。其实,钢琴教师要想在学生心中树立自身的威信,不仅要用自己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还要用自己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人格修养等各方面的优良品质触动学生,这样便可树立教师威信。只有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了威信,学生才能与教师心理相容,顺利地进行钢琴专业上的教学内容。
2.竭尽责任,摆正责任与义务的关系
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进行好教学工作。事实上教师的责任比义务更重要。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即便拥有非常渊博的专业知识,但当面对学生只是勉强尽义务而不是尽心尽责、不负责任或怕负责任时,学生在心理上同样不会接受,在他们心目中你也就不再是拥有极高威信的教师了。其实,钢琴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是在教书育人,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教师自身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任何对学生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或只想草草结束课堂教学的行为,都是没有竭尽责任的表现。由此造成学生也会不尽其学生之责,不练琴,也不听从你的指挥,这样也就失去了教师的威信,就不能与学生心理相容,不能顺利地展开教学工作。
二、通过心理接触,赢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1.把握学生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
心理接触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受,将对方看作是值得尊敬、关心和真诚合作的朋友。在钢琴教学中要利用观察、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把握他们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对他们在钢琴学习中演奏方法、乐曲处理等思想倾向的肯定与否定,都采用和善、友好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们个人的演奏习惯、特长、愿望等表示理解和尊重,并给其创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在与学生交流时,即使在指出其演奏上的缺点时,也要表现出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受到了真正的重视,从而达到心理接触的目的,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学对象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让他们了解教师的德才学识,在教学上被肯定,在情感上接受,感受到教师对钢琴的热爱以及对教学工作的真诚投入而值得信赖,值得尊重。这时才可能有进一步更深的心理接触,互通思想,赢得理解与支持。在心理接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表达对学生钻研求知能力的信任,以及对其优点、特长的赞赏。过分贬低一个学生的短处,在心理上是非常忌讳的,这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挫伤,使学生在不顺的心境中学习,使学生由于被信任程度降低而与教师心理互不相容,降低学习效率。特别是对启蒙阶段的儿童,当他们进步时应及时表扬和鼓励,切不可在他们面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任何不屑一顾的态度都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2.把握学生的群体心理活动特点,接受学生的兴趣爱好
篇10
[中图分类号]R19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8)12(a)-080-02
学生的营养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而且对成年期的体质、健康状况均有较大影响。为了解新余钢铁公司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笔者结合每年一次的学生健康检查,对新钢公司2005年在校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新钢公司所属4所学校(2所小学,2所中学)7~18岁在校中小学生8 424名,其中男生4 368名,女生4 056名,小学生3 761名,初中生3 101名,高中生1 562名。
1.2方法
按照《中国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中的要求测量身高、体重[1]。采用《中国学生7 ~ 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价营养状况,体重在标准体重的90%~110%为营养正常,< 90%为营养不良,>110%为超重,> 120%为肥胖。
2结果
2.1总体情况
共检出营养不良1 562 名,检出率18.54% ;超重869名,检出率10.32%;肥胖696名,检出率8.26%。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为23.15%(939/4 056),男生为14.26%(623/4 368),女生高于男生(χ2=110.00,P
2.2不同学习阶段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初中生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χ2值分别为287.36和74.04,P值均0.05)。见表1。
2.3不同年龄学生营养状况比较
根据男女学生身高、体重年增长曲线,将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划分为3个年龄阶段,即匀速增长阶段(男7~11岁,女7~9岁)、快速增长阶段(男12~14岁,女10~12岁)、缓慢增长阶段(男15~18岁,女13~18岁)。从表2可以看出,不论男、女生其快速增长和缓慢增长阶段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高于匀速增长阶段(男:χ2值分别为120.14和43.60,P值均
3讨论
新钢公司中小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8.5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6%),而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32%和8.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6%和0.56%)。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营养状况较好,但家长在注意孩子营养的同时,没有考虑到平衡膳食,尤其是近几年来肯德基等西式快餐的流行,高脂膳食增多,再加上体育活动减少,致使超重肥胖儿童增多。
男生营养不良率低于女生,而肥胖、超重检出率高于女生,与有关报道一致[2]。可能与女生挑食、偏食、喜吃零食导致正餐食欲较差,饮食不规律,加上进入青春期的女生周期性月经失血,对营养素的需求量大等因素有关。因此,防治学生营养不良应以女生作为重点,而防治肥胖应以男生作为重点。
中学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小学生,而超重检出率低于小学生。原因是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新陈代谢旺盛,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增加,同时课业负担重,所消耗的能量较多。而小学生家长更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导致超重现象较为普遍。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可供选择的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但很多学生家长并未掌握科学的膳食营养知识,早餐简单解决,中餐随便对付,晚餐又较丰盛。高能量、高脂肪、高糖食品摄入多,学生挑食、偏食、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仍然严重存在[3,4]。因此,要加大对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科学膳食宣传教育的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新钢公司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一步好转。
[参考文献]
[1]白呼群.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30-32.
[2]曹俐.徐州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03.
[3]郑金梅.沈阳市外国语学校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