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20:4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古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为我国文化的经典,古文诗词以其丰富的语义情感写实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在我国古典文化中永垂不朽,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热点和重点。然而,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现有教学模式存在较多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需要进行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质量,实现高中学生文化底蕴、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全面提升。
一、古文诗词情境教学
针对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初步体现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情境教学方面。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的情境教学上,教师要注重古文诗词情境的构建,以古文诗词中的关键词为出发点进行古文诗词教学情境的构造,以教学情境的引人入胜引导高中学生进行古文诗词意境的丰富想象,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例如,在进行《古诗十九首》中《涉江采芙蓉》的教学时,可以播放央视诗歌朗诵中《涉江采芙蓉》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古文诗词的优美意境,进行天马行空的意境想象,想象泛舟江上采芙蓉的情景,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间得以熏陶和培养。又如,在讲授杜甫的《咏怀古迹》时,以苍凉悲壮的出塞曲为背景音乐,讲述明妃昭君出塞的故事,让学生在有感于昭君出塞的背景故事的基础上,学习古文诗词离别、送别的情感表达,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在古文诗词的情境中得以培养和提升,保证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得以全面提高。
二、古文诗词多元化教学
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除了在古文诗词教学基础――情境教学方面的创新外,还表现在古文诗词的多元化教学方面。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中,进行多元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古文诗词的教学时,不仅仅局限于古文诗词表面意义的讲授,更在于从不同角度进行古文诗词语意的延伸教学,达到古文诗词教学的多元化效果。例如,在讲授李商隐的《锦瑟》时,从诗词鉴赏、音乐感染和乐器乐理等多元化角度进行教学,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古文诗词语言层面的开放式情感延伸体验,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上的艺术体验,锻炼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
三、古文诗词延伸教学
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模式创新中,要考虑到古文诗词意境、情感的延伸效果,在古文诗词教学中适当开展古文诗词的延伸教学,锻炼学生逻辑推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古文诗词意境的情感迁移意识,给学生进行多方面知识的全面讲授,提高学生古文诗词的知识饱和度,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例如,在讲解周邦彦《苏幕遮》中的主客移位手法时,适当延伸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同种手法的运用效果;在体验杜甫《阁夜》中忧国忧民情感后,延伸体验其《宿江边阁》中无奈伤感的情感;在教授陆游《书愤》中的爱国情怀时,引导学生体味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赤子之心。
四、古文诗词快乐教学
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模式创新中,古文诗词的快乐教学是古文诗词教学创新的时代性体现,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政策得以落实的重要表现。高中古文诗词的快乐教学,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古文诗词。例如,在进行古文《鸿门宴》的教学时,在节奏激荡的背景音乐下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表演,课堂气氛得以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同时,在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组织鼓励学生吟唱邓丽君版、王菲版曲调,引导学生进行流行音乐与古典诗歌的配词配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古文诗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全面的激发,学习主动性得以提升,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质量得以保障。同时,在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之余,适当布置趣味性十足的对应练习,将快乐教学渗透到课后作业等方面,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得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诗词知识得以在课后巩固。例如,布置学生找出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国学大师南怀瑾、影视演员周星驰的文化来源,引导学生分别找出对应的《论语・里仁》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和《史记・屈原列传》中的“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以及王勃《滕王阁序》中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以此巩固学生的课堂诗词知识,丰富学生的古文诗词涵养。
古文诗词作为古典文化的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适时进行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中,教师要注重古文诗词情境教学、多元化教学、延伸教学以及快乐教学的并驾齐驱,共同确保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的陶冶。
【参考文献】
[1]陈麓伊.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篇2
一、明确学习古文诗词的重要性
1.在古诗词中,诗人借景抒情,将对自然景色以及对祖国的热爱,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重、压力大,通过学习古代诗词,体会诗人所描述的美好,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的热爱,还能够帮助他们转化思维,缓解压力。
2.古文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和写照
学习古诗、分析古诗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诗人的真情实感会有所体悟,进而引发自己内心的情绪,与诗歌本身所展现出来的情感产生共鸣,甚至可以感同身受,领会很多人生道理、爱国情怀、旅人情思等。这些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语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其总体语文素养的提升。
3.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修养与品德会得到升华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部分,这个阶段学生容易出现思想波动以及极端情绪,古诗词中包含了众多的人文知识以及积极的情感、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师通过为学生讲解古诗,排解学生内心的消极情绪,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的信心,乐观面对生活。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古文教学具体方法
1.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上课之初,教师通过创建有效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整体基调,这个时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欲望一旦点燃,就会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学习中,迅速进入状态。
如,《琵琶行》这首诗,教师在导入环节首先播放一段与诗词内容相契合的音乐,配合诗词进行朗诵。比如“青莲乐府”,在缓慢、婉转的曲调中,学生的听觉神经和视觉神经都得到了充分的刺激,在音乐的世界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对于诗词内涵与中心思想的体悟会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江月、秋叶为背景,一艘小船缓缓而行的配图,营造出诗词本身的悲凉、萧瑟基调,渲染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主题带入会更加容易,教师分析诗句意思与内涵的时候,学生的理解也会更透彻。
2.把握诗词总体意境,抓好重点、难点
诗词教学是一种深层次意境的教学,在我国民族文化背景下,诗词非常重视意境的营造,所以教学过程必须给予重视,从高中生的学习特点看,其思维与分析能力都较强,教学上稍加润色,再结合文言词汇与古文精美的意境,深化古诗改革,就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进而加强他们对于重点与难点的掌握。
如,《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绿”用得好、用得妙,是神来之笔,也是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王安石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绿”字改动了十几次,先后用过“到、过、入”等,而最后才确定“绿”这个字,那么为什么非要用“绿”呢?这首诗词的总体意境是表达作者对江岸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看到春天来了,江岸一片欣欣向荣,作者不禁心生欢喜,在这样的总体基调下,“绿”既表达了春风来的意思,又将春天来到之后,江岸一片新绿的变化展现出来,并且是一种“动态化”的展示,绿原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翻译为“吹绿了”,“绿”作为全诗的“诗眼”,教师必须要带领学生仔细推敲。
篇3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误区;改善措施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古文、诗歌辞赋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流中流传至今成了我们国家文化的精髓。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古诗词就是重点的学习对象。现在,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方面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困难,存在很多问题,把这些问题都归咎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1.忽视古诗词的理解
在新课标的大纲规定中,好多古诗词都是需要背诵的。有些老师的教学思想就是想达到最终背诵的目的,却忽略了在背诵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在不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死记硬背记住的文章是禁不起时间考验的。要在多读的同时理解背诵,才能加强记忆。
2.课堂气氛不活跃
在老师和学生的印象中,古诗词学习往往都可以用沉重来形容。老师苦恼古诗词的教学,是因为方法不对,而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喜欢学习古诗词是因为老师的教学不吸引人。老师和学生都不积极的状态让古诗词的教学进行得更加艰难。
二、改善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1.改变教学模式
想要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就是要在教学模式上下工夫。摒弃从前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的方法。第一,需要老师掌握好古诗词的背景知识,根据写作背景来分析文章;第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让古诗词的学习不再乏味,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第三,让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多读、多背。
2.让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教育界最推崇的教学方法,古诗词的学习也不例外。老师要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让他们自己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自己查找有关知识和一些词语的解释。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老师要通过新式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增加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欲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真正的认识,从而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
参考文献:
[1]邓德刚.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3):177.
篇4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考试的走向
教育者关于诗词复习方法的把握,大抵是根据考试的走向来不断调整的,所以我们在理解复习中教学法的科学施用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现行的高中语文诗词考点的走向。下面以实例向大家说明诗词考点要求。
比如,我们一份高中语文测试题第三大题为古诗词鉴赏,就拿鉴赏张九龄先生的《感遇十二首(其一)》而言,诗歌内容为“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样的诗词鉴赏在考试中一般会分为两个小题,第一题“这首诗首句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兰”,“桂”怎样的特点?”要求的是对诗词中的意向的一个把握,诗中的意向往往来源作者思想内容的一个衍生。第二小题为“全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抒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这就完完全全是对于思想内容把握程度的一个考验了。这是典型的新时期新课改要求之下的高中诗词考题,这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考试内容。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例题中看出,高中语文诗词考试的走向为向思想内容以及学生主观领悟表达的一个靠近。
二、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古诗词热爱程度低。在我的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古诗词学习效果差,思想内容把握不准的孩子都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处在一个消极的学习状态。
2.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必要性的认识。具调查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只有百分之五十二的高中生认为很有必要,百分之三十三点三的孩子认为可学可不学,而剩下的孩子则认为安全没有学习的必要性。虽然过半的学生认识到了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百分之四十八的缺失率依然是个十分惊人的存在,这是高中语文教育的一大遗憾,因此可以说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依然存在着学生认识不清的问题。
三、客观上的问题
1.重“文”轻“言”。与文学本来的存在意义相反,许多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大谈特谈字里行间的深奥性而缺少对诗词语言,思维的解剖。不仅是诗词显得死板浮夸还使得学生对诗词一知半解,兴趣低迷。
2.“权威”讲读。诗词的美感不仅仅在于诗人所赐予的原始文意,而在于学生品读是有自己心灵深处而产生那种精神的共鸣与意境的绵长感受。而不少教师一味的死守所谓的“权威解读”对学生提出的新思维予以明令禁止或是加以批评,这是一种压迫学生情感,限制诗词发散性的做法。这种做法无异于照本宣科带来的被动教学。
四、如何有效的进行语文诗词学习
考试成绩是一定学习效率的表现,我们应当引起重视,然而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膜拜分数而忽视了有意义的诗词学习,因此,我们即使是在诗词的复习中,也应当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不能急功近利,片面以成绩为主。
1.知人论世策略。诗词的写作背景一定情况之下就决定了诗词的主体情感走向,因此,我们在语文诗词的日常教学与考前复习中都要对诗人本身的社会背景进行相关的了解。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内诗词《短歌行》《归园田居》《马嵬》《涉江采芙蓉》《咏怀古迹》的学习中总结出诗人的大体文风,再通过对诗人生活时代的社会分析,生平境遇分析全面的掌握诗人。这样一来,在今后的课外阅读或是考试时,一看到所属诗人就能联系其大致文风,即为我们解题思想内容,情感基调的探究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参照。
2.张扬主体,多元化策略。诗词意义具有层次性,然而这个层次性却不等于我们的解读就能够带着随意性。在对诗词解读时,我们要注重尊重诗词的主体,不能脱离作品的表达中心。同时不能死守所谓的“鉴赏权威”,因为即使是同一个朝代的作者也有着生平境遇不同而带来的风格差异,就算是同一个作者,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思想体现。
比如同样是唐朝,盛唐时期的诗风与晚唐时期就截然不同,同样是婉约派诗人,李清照和柳永的思想内容就天差地别。因此,我们这种权威总结只能做参照,而不能全套照搬。在我们实际的复习与学习中,对古诗词的分析还是要抓住诗词的主体,以变化论多元化的策略来实现突破。
五、总结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气质与思想感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者万万不能马虎。另外,就学习效果而言,对于诗词的合理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实现古文的共通,即不仅有益于诗词本身,还对文言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经验浅谈;方法途径
作为高中语文老师,为了更好地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首先应该对古诗词教学进行一定的研究和反思,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好地改善教学质量。本文根据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提高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对古诗词的教学,都是以提高分数为出发点,使教学太过于功利化,功利化的教学目的使教学过程也显得更加具有针对性。高中语文老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提高分数上面。因此,综上所述,语文老师应更多地去关注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质提升。比如说,在课堂中,老师应该在主体课程中多讲解一些古诗词的运用,多锻炼学生对诗词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中,老师应该注重在诗词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多鼓励学生,多帮助学生发现和提高。另外,老师也应该将古诗词独立于语文其他教学分支,带领学生发现和整理关于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分析诗词的来源和背景,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发现。另外,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中,老师也应该分配一定的比例给古诗词,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后作业相补充,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以上方法,老师提高对诗词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
二、科学地创设情境教学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面,每节课想要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和知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普遍特征是喜欢生动、有趣、形象的事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能会在课文部分、阅读部分、写作部分花费更多的心思进行教学创新,但是往往在古诗词教学部分,却很少投入教学创新。以往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而且只会让学生从得出结果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记忆背诵,很少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联系背景知识以及利用情景进行学习。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在学习语文古诗词之前,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俗话说:“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让学生预习古诗词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去查阅背景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回答和展示。另外,高中语文老师要学会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对事物甚至景物等名词,老师应该进行一定的提炼,帮助学生用名词意象进行组合成一幅生动有趣的情景。如《醉花阴》的学习,只有找出词中写到的意象,并抓住这些特点,才能深入体会出本词的意蕴,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愁绪,如此创设情境才能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三、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会忽略与学生的互动。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讲解,殊不知,很多知识的完成,是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才能够完成得更加高效。因此,在课堂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在课堂中,老师需要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朗读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和目的。另外,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准备适当的题目进行检测。学习过程中适当地检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也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进度和学习情况。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适当地准备设问与点拨,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和进步。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学习和帮助,互相讨论,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的古诗词补充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自然就能够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对古诗词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学习兴趣,老师还应该多引入一些新鲜事物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中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孔繁珍.浅谈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谈古论今”[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1).
篇6
摘 要:近些年,随着社会各界对国学教育的重视,高中语文课堂上,古代散文的教学内容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对于学生而言,古代散文的教育,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的释读上,也不能仅仅以文言文翻译为目的。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古代散文学习中的学习感悟,并且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散文;教学策略;文化修养
高中古代散文,并不能用“文言文”这一术语来进行笼统的概括。古代散文具有较为独特的文学属性,在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文化修养。所以,如何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古代散文,也是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作者内心情感上,古代散文有着更为强烈的表达,老师在教学中,也要积极地帮助学生,对内容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古代散文在语言上比较晦涩,在内容上又落后于白话文学。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古代散文的教学内容,进行合适的情境创设。另一方面,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对古代散文中的内容进行趣味化的探讨,可以有效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古代散文的时候,老师不妨根据课文中的内容――“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在教室中进行相关的座次安排,然后让学生扮演相关的人物,根据文章中给出的内容,进行情景剧的表演。像其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i以示之者三”等内容,学生都可以进行形象的表演。还有一些存疑的地方,比如说,“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这句话讲的是樊哙单人闯营。但是,当时鸿门宴上,项羽仅在帐中的卫士就有几十名,老师不妨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演练,看看相同情况下,扮演樊哙的学生,能否顺利地冲进大帐。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相关的探讨。
二、美化意境,帮助学生深化内容
在古代散文的学习中,老师强调的一项内容就是文章中作者所精雕细琢出的文学意境。在教学中,老师也要注意,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对那些句子简单的背诵记忆,还要帮助学生在心理层面上感悟那些内容。通过口语表达以及思想感悟,将书面上的内容,在胸间转化为气象万千的高山流水。意境的美化,可以帮助学生对古代散文建立端正的学习态度,有助于他们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
例如,在学习唐代大文豪王勃的《滕王阁序》时,老师就要着重在字里行间的意境上进行渲染,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笔下所倾泻出的江山美景,进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如,其中比较著名的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L天一色”,老师可以描述道,“雨后的天空,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帮助学生对句子中彰显的色彩对比,动静的结合,有个更为形象化的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多多使用意境描绘的手法来帮助学生深化学习内容。
三、联系背景,拓宽学生文化修养
学习古代散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作者的研究,了解他的人物生平、创作风格以及这篇文赋的创作背景。通过这些内容的分析,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实际内容,学生能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在进行背景联系的时候,学生还可以对自身的语文推理能力进行锻炼,剖析出作者进行创作的目的,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立体。
例如,在学习宋代大文豪苏轼的《赤壁赋》时,从字句中,感受到的是作者豪放不羁的创作风格,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句话中,感受到的是作者超然的思想心态。但是,紧接着,学生会发现作者的思想情怀陡然变得落寞,开始对人生的短促进行感慨。在联系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学生就能明白原因何在了。《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惨遭折磨。在多方营救后,于当年十二月被释放。所以,这篇文赋中情感的跌宕,也正包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感慨。通过这样的解读,学生既能对文章中蕴含的思想内容进行更为精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对自己的文化素养进行拓宽。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老师不能忽视古代散文的教学,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这方面的内容也愈来愈重要。老师在教学中,既要实时的结合学生的反馈,同时还要对自己的手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改变古代散文教学课堂上那沉闷、严肃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全面地领会古代散文中所蕴含的崇高思想。
参考文献:
篇7
一、从题目了解诗歌
在诗歌鉴赏中,首先要对诗歌的题目进行关注,从诗歌的题目中首先对诗歌的基调有一个初步的把握。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这些题目,不但让我们认识到,这是一首送别类的诗歌,还让我们了解到送别的原因。再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乡诗歌。由此可见,对诗歌题目有了一定的关注度,对读懂诗歌是很有帮助的。
二、从作者了解诗歌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帮助我们读懂诗歌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了解了一首诗的创作背景,就可以找到通往诗歌灵魂的途径。南宋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不思抵抗激起了爱国人士的愤慨,南宋时期的有识之士在文学作品中,无不流露出抗金报国、收复失地的情感,给那个时期的作品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因此,当我们遇到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南宋诗人的作品时,我们就要想到,诗歌中一定有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感。
三、抓住意象,了解诗歌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创作中,很多意象都已经被赋予了比较稳定的感彩,例如,月亮代表了思乡的情感,浮云代表了四处漂泊,梅花代表高洁,柳树代表送别的不舍等。在读诗歌中,善于抓取这些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比如,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诗歌中集中了长亭、古道、芳草、夕阳几个意象,长亭、古道是古代送别的场所,芳草因其绵绵无尽而成了离恨的代名词,所以从这些意象我们很自然就可以把握诗歌的离别情感。
四、抓住关键词,了解诗歌
篇8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汉语;美育
[作者简介]张俊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历史学硕士,广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7-0168-03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作为“古代汉语”课的任课教师,应如何结合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美育,值得认真研究。
一、“古代汉语”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良好阵地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其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促进其人格的不断完善,使他们的身心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它与德育、智育、体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促进,彼此渗透,共同构成了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让学生接受美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接受良好的美育,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才能发现和认识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美,才能按照美的要求去为人处世,去创造美;只有接受良好的美育,学生才能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才能运用审美标准正确地分辨美丑、善恶和是非,明白哪些是自己应该学习的,哪些又是自己应该唾弃的;也只有接受良好的美育,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良好的品德、情操以及行为习惯才能日渐养成。很难设想,不懂得真、善、美的人,会热爱生活、善待他人并为造福于社会而奋斗。如果说,一般的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美育,那么,作为培养人民教师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更应加强对学生的美育。因为只有让高师学生接受良好的美育,他们才能健康成长,并推己及人,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教育学生,让祖国和人类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对师范生进行美育,作为教师,人人有责。如果就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而言,则“古代汉语”课因其教学内容蕴藏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而更便于进行美育。见于各种版本的《古代汉语》教材的选文,就文体而言,有诗歌、散文、政论、传记等,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其内容涉及美的诸多领域。如《巫山、巫峡》一文,选自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巫山挺拔巍峨的气势和三峡两岸美丽如画的四季景色,热情赞颂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教学这篇文章,可以使学生受到自然美的教育,提高其对美的鉴赏能力。又如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所写的《满江红》,是一首以“忠愤”著称、大气磅礴的词作。在国家和民族遭受金兵入侵、朝中主和派千方百计阻挠抗战之际,岳飞悲愤地写下了这首词,深切表达了自己对入侵者的愤恨和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决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崇高的爱国情怀。这是岳飞心灵美真实、完美的写照。教学这首词,可以使学生受到社会美的教育和熏陶。
“古代汉语”课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美育,而且结合对汉字的形、音、义的教学,亦可对学生进行美育。以汉字形体教学为例。我们知道,汉字是由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造成的,其形体结构,既有规律,又富于变化,许多优美的汉字书法作品,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教学“汉字的形体构造”时,如果教师能利用多媒体将汉字的演变过程及有代表性的优秀书法作品向学生展示,必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
在《古代汉语》教材中,能使学生受到美育的内容可以说触处皆是,如能深入发掘,充分利用,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寓美育于智育之中,在帮助学生“感知”与“升华”上多下功夫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古代汉语课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师不是把古代汉语课上成美学课、美术课或音乐课,而是寓美育于智育之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细心地帮助学生通过对教材所表达的各种美的深切“感知”,激发起自己的审美情感,培育和发展自己美的想象力、鉴赏力、表达力和创造力。譬如从北朝民歌《敕勒歌》所描绘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辽阔景象中,可使学生感知到北方游牧民族热爱草原的豪情美;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描绘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伟景象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旷世韬略中,学生又可体会到词的语言美和作者慷慨豪迈的情怀。教学这些诗词佳作,仅仅讲清词义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指导和鼓励学生反复吟咏,吟出韵律、吟出节奏、吟出感情,从中接受美的情感教育。“古代汉语”中的作品,多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其内容丰富,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受到美的教育。如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篇,都生动地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不畏困难的奋斗精神,体现出浓郁的英雄之美;《晏子使楚》所体现的则是智慧之美;而《孔雀东南飞》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又分别体现了忠贞之美和生活之美;在关汉卿的《窦娥冤》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一种悲壮之美。所有这些感人的作品及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均可激发学生从善的愿望和对美的追求。
美对于人类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于语言艺术在表达事物的状态特别是表达人的内心世界方面,能达到非常清晰和精确的程度,这就使“古代汉语”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时,更能发挥出其他一些课程所难以取代的作用。作为“古代汉语”的任课教师,对此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和自信,要自觉地帮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扬善弃恶、爱美憎丑,进而以“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情感高尚、人格完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许多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对人的情感确能产生巨大的陶冶和激励作用。如许多爱国志士,正是高唱着岳飞的《满江红》,义无反顾地走上了的最前线,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祖国;还有许多革命者,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牢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把生死置之度外,坚贞不屈,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美育,除应多方设法、实施情感教育外,还应遵循认识论的原理,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他们提高美学的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所谓审美观,是人们对美的基本观点,它
包括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标准等。审美观既有社会性,又有个体性;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人们只有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才可能从审美的角度对客观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时下,据笔者所知,无论在高等院校还是中小学,都有一些学生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例如,有的学生把奢侈浪费视为会享受生活,争相效仿,而把勤俭节约视为观念落后,嗤之以鼻;又如有的学生不仅对父母养育之恩不思感激,而且对父母态度傲慢,动辄训斥,甚至以不孝为荣,以孝顺为耻。显然,这些学生的审美观是错误的,有待于教师结合教学,加强教育。在“古代汉语”教材中,有不少可供利用的美育资源。例如,教学李密的《陈情表》,就直接涉及“孝”的问题。那么“孝”的含义是什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父母,就成为教师可结合智育进行美育的一项内容。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阅字典和有关资料,并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求得对孝亲敬老这一行为美的正确认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卜辞。《尔雅・释训》谓“善事父母为孝”。后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孝”又作了生动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所谓善事父母,是指物质奉养和精神奉养两个方面。因此,“孝”最初仅限于人伦范畴,经历代的弘扬和发展,“孝”更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陈情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密对其祖母是非常孝顺和尊敬的,而且“知恩图报”。为了奉养90多岁的祖母,他一再拒绝朝廷的征召。在表中,他写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这些充满孝心的话语,感人至深,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何以这篇文章千百年来会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虽然传统孝道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但传统孝道教导子女应该奉养孝敬父母乃至尊老、敬老,懂得感恩和关爱他人,则是符合人情,有利于人类的繁衍、家庭的和睦与社会发展的,值得批判地加以继承。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应不断丰富和完善孝文化,使之能更好地为塑造完美人格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把课内与课外、知与行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人格
尽管美育有着多种任务,但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健康人格。为此,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而且还应把这种教育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在社会实践中,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发现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如结合对周敦颐《爱莲说》一文的教学,教师可组织学生到灵川县九屋镇江头村考察。这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村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理学先驱周敦颐后裔聚居的地方。该村至今还完好地保存有元、明、清三代的建筑,青砖灰瓦,木檐重叠,古朴典雅。周氏一门,以书香传家,重视教育,科第联绵,出仕为官者达200余人,大多政绩显赫,以为官清廉著称,故有“清官村”之誉。学生到此参观访问,从村里的房屋建筑和村民的言谈举止中,可领略农村自然环境之美、古代民居建筑之美,还可以感受到村民淳朴之美。作为教师,如能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行为实际,并在实践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就能把美的感受,内化为良好的行动。
篇9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育;问题
一、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教育的概况
1.从教育内容来看古典诗词的教育情况
在语文古典诗词的教育中,一般主要注重的是这篇古典诗词诵读、背景的介绍、意境的分析与相对应的思考与领悟。这些将是语文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基本固定的模式。
2.从美育的主体来看语文教育中古典诗词的教育情况
在语文美育教学观念引导下,在进行古典诗词的教学之中,一般主要关注教师在教学、自修以及观念上的不断提升,但是对于与学生相关的策略则是比较少的,而且也没有形成一个具体而严明的引导。
二、当下高中语文在古典诗词美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中缺少一定的动口环节,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只有简单的诵读是动口的环节,而且这一方式基本属于唯一的方式,而老师在这一方面安排的时间也是比较少的。其次,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缺乏对于诗词中真实情感的一种领悟,而教师忽略在教学中整体形象的分析以及较为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则让学生更加难以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
2.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活动起着一个组织与引导的作用,是传道、授业以及解惑的集合者,这就需要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在实际教学之中,不免存在着一些教师专业修养有待加强的情况,而且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同时还需要不断开拓自己美育教学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今阶段语文教学的要求,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美育教学带来的乐趣。
三、改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方式
1.加强对于古典诗词审美意识的重建
语文美育教育对于学生的审美意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古典诗词的教育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去感受古典诗词中的美好,形成一种自发自觉、循序渐进的审美观念,让学生逐步学会肯定审美、追求审美,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去创建审美世界,让他们的感情可以向更高尚的一个阶层发展,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审美观念。
2.加强学生对于古典诗词审美能力的培养
要想更好的掌握古典诗词,就要学会理解古典诗词中的美。首先,需要培养学生一种审美的感觉力和审美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阅读古典诗词中可以更加敏锐地抓住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并且在审美感知力的帮助之下,将所感知的审美因素进行加工,形成一种整体的审美形式,成为自己的画面。其次,还要加强对于学生审美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调动,让学生的审美思维更加的完善,从而将古典诗词中的美好形成自我的认知与意识,才能让学生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之中,真正地领悟审美,提升自己审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申仕珍.浅谈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美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3).
[2]彭玲.浅谈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现代语文,2004(12).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问题;策略
高中语文中古诗词占了并不算少的篇幅,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未得到应的重视,存在着相关问题。本文拟对高中语文当前教学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问题解决策略。
1.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一直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但该教学模式已经大不如前,当代高中学生的语文古诗词基础普遍较差,高中学生和教师普遍不重视语文古诗词教学成为其教学最明显的缺陷。首先,高中学生的语文古诗词学习能力较差,这是当代高中学生语文古诗词基础不好的综合体现;其次,高中学生的古诗词较差,并且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存在很多错误,导致高中学生的语文古诗词水平普遍不高,因而高中生对语文古诗词的理解经常出现错误;再次,我国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古诗词的实际能力也不高,我国高中学生对语文古诗词的理解比较差。同时,高中学生对语文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出现厌学等严重现象,进一步导致高中学生在该方面的学习整体薄弱。因此,针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加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高中生的语文古诗词水平显得非常关键。
2.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落后单一
目前,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高中语文老师还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缺点是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古诗词教学的真正意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高中学生很难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真正提高自己的古诗词水平,甚至会导致学生厌倦古诗词学习的现象出现。并且,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是单一地对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水平。例如,在降解杜甫的名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时,由于这首诗词采用了排比铺陈的手法,突出了景色的壮丽和诗人的气魄。这种豪放类的古典诗词则是创作者在进行诗词创作的过程之中,将自己内心之中奔放的情感抒发出来,并利用奇思妙想,勾勒出气势磅礴的诗词场面。然而,传统单一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理解这种古诗词中体现出的情感。为了提高高中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显得很有必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热爱程度和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对古诗词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影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2.2高中学生缺乏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目前,高中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主要的原因是高中学生对语文古诗词的理解比较困难,因而高中学生很少主动学习古诗词,从而导致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够。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如果教师只让学生背诵古诗词根本起不到任何教学效果,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古诗词,而没有完全理解古诗词,更不用说提高其对古诗词的学习能力。当然,在“高考指挥棒”的主导下,高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目的也相对比较单一,他们只想通过对古诗词的简单学习,而获得较高的分数即可。因此,由于高中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从而不利于学生对诗人情怀的理解,导致高中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得不到任何提高。
3.创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策略
3.1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目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更加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该教学方式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双向的互动,高中生时刻都应该处于积极的思考学习状态之下,学生可以将古诗词中富有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面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水平。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因而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调动高中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3.2加强高中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
为了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高中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采取措施实现古诗词情境的再现。对古诗词来说,是古代诗人将客观事物创作出来的素材,通过加强对古诗词题材的提炼才创作出来的。为了让高中学生真正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及其真实内容,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高中学生普遍缺乏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这又限制了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开展。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注意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重视加强高中学生对古诗词理解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这一目标要得以实现,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方法,改革教学理念和模式,重视诗歌特色的教学模式开发。
【参考文献】
[1]余忠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探索,2014(10):105
[2]孟庆焕.少教多学理念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J].文学教育,2014(01):4-6
[3]王艳萍.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读与写杂志,2014.11(10):73
[4]张荣芸,杨富志.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古诗词个性化阅读赏析“四步教学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