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面试范文

时间:2023-04-07 03:0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行面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行面试

篇1

中国农业银行在笔试后的2周左右面试通知,其他商业银行的时间间隔会更短。不同银行面试时间有所不同,考生要根据自己报考情况及时关注。关于面试之后出结果的时间,是没有具体的时间的,建议考生自行登录农行官网进行查看。

提供农业银行招聘信息、农业银行网申、农业银行笔试、农业银行面试等相关资讯,并及时为考生整理最新银行考试题库、及银行面试技巧及银行面试经验等。

农业银行校园招聘流程:网上报名初审笔试面试体检签约录用报到入职培训签订劳动合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农民;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4.006

1 当前农民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政府统筹协调力度不够

虽然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落实中,各级政府部门都加大了力度,认真执行培训工作,但是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仍存在政府统筹协调不足的问题,很多地方虽然县一级成立了农民培训机构,但是乡(镇)一级机构还有待完善和健全。农民培训工作涉及到多部门,比如农业、教育、劳动、扶贫、科技等多部门需要协同合作,但在实际操作上来看,部门间存在职责不够明确,协调上缺乏协同合作,还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

1.2 认识不到位

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为未来农业发展完成人才建设提供基础,事关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仍存在重视不够的情况。一是宣传不够、经费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农民培训存在很大的难度,政府部门在领导和协调上存在欠缺,导致没有长远的实施规划,一时间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二是农民由于自身的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对于培训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短时间内热情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在认识程度上不够深。

1.3 基层培训基地设备技术落后

总体来讲,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还是相对滞后,导致农民培训的硬件条件十分落后,很多县一级别的培训机构,比如农广校、技校等相对还好一些,但是到乡村级别基本上没有农民培训的定点场所,有的地区只是在中小学校挂个牌子,培训设施简陋,设备不全,很多地方由于条件制约,在基层开展农民培训只能在露天广场进行,基础条件的制约,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工作推进不利。

1.4 师资力量薄弱

除了硬件条件不足外,在培训师资的配备上也明显力量不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在培训的内容设置及形式上都需要提高,很多做培训工作的教师有的是从高校请来的,有的是从有关单们抽调来的,还有的是从当地农村选出来的一些“土专家”,整体师资队伍在知识结构、理论水平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还存教师在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导致培训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够,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 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2.1 健全教育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培训一批有素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适合时展的新型农业人才,培训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农民文化基础也很重要,因为在知识结构、文化积累方面必须要有一定的储备,这样才能消化吸收培训的内容,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所以要健全农村的教育体系,加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完成,使农村的青年都达到一定的文化程度,方可保证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加强农村职业、成人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各方面的专业水平。

2.2 加强统一领导,明确部门职责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任务,并非农业部门或者培训部门等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全体部门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各级政府要把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摆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好农业、教育、劳动、扶贫、科技等部门的关系,统一合作,明确分工,在机构设置、职责划分、人员安排、规划制度等方面进行全局统筹,做到组织有机构,落实有人手,责任有担当,共同完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

2.3 大力宣传政策,实施激励机制

要充分利用现代的通讯工具和媒介形式,比如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科技设备,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方面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及广大农民的认识,引起重视,引导农民自主参与到培训中来。建立激励机制,对于经过培训的一些农民,达到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准的,要在农业生产、土地流转、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实行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相统一的体系,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4 整合师资力量,创新培训模式

农业生产中农民是主体,而培训工作中教师是主体,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工作的成败,所以必须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发挥培训的作用,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化。就目前来看短期内完成师资水平的整体建设是不现实的,可取的办法是基于现实的条件,对各个部门的师资力量进行整合,比如将高等院校、农广校、技校、农技推广部门、林业、畜牧等部门的一些专家能手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若干个教育培训小组,形成集体力量,或自主培训,或到大专院校进行深入学习,然后形成规范化和专职化的师资队伍,承担培训工作的授课任务。

篇3

一是符合商业地产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发展处于高峰期。三四线城市的商业企业空白点较多,市场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可利用开发的优质地块较多,开发项目一般都处于城市的黄金地段。从长远看,区域性商业地产开发商在这些城市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农贸超市作为一个投资项目,是区域性开发商在三四线城市发展的典型代表,符合商业地产发展的总体趋势。

二是符合城市商业发展趋势。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零售业态不健全,购物网点较少,购物环境较差。根据零售业态演进与人均GDP的相关性看,目前三四线城市已经进入到百货业相对成熟、超市大发展和购物中心引进阶段,大型商业地产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商务办公、公寓、高档住宅于一身,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于完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促进零售业态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中商农贸超市作为商业地产项目,对于改善三四线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和购物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符合商圈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多元化业态发展成为时下商业地产的主要模式。大型综合超市等业态具有很强的集客能力,是带动商圈人气的重要载体,这就是零售学上所讲的生态零售现象:大中小零售企业聚集在一个商圈,相互依存,形成一个良好的零售生态环境,共生共荣。中商农贸超市是在中小城市的核心商圈对原有农贸市场原址的改建升级,既保持了农贸市场的商圈购买力,集客能力较强,又将进一步带动城市核心商圈的发展。

篇4

(1)有部分地区在推广时,使用强制式的行政指令推广,其相关部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技术的推广主要是基于对技术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推广这种技术是万无一失,就单方面决定采取下硬性指令的方法。其实,这种做法是农业技术推广相关部门的一厢情愿,而农户由于对技术的不了解,对技术推广前景的担忧,对于这种做法是很难接受的,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即使是技术得到了推广,但农户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农户是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单位,他们的积极性如果偏低的话,技术就不能得到最好效果的推广,也就很难从技术推广中产生经济效益,这样做不但不利于技术的推广,反而还会让农户对新技术产生怀疑。

(2)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农业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既然称为技术,就有与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不同的情况,就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而这些科技方面的东西,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很难理解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不但要有相应的文化素质,还要有一定的思想觉悟,有要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先进技术的意识,这样才能让农户去尝试着探讨使用新的技术,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才能积极地探讨解决的办法。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则是,大部分农民的素质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也就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要由相关的部门制定相应的技术推广计划,还要针对技术推广后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计划地解决与指导,这才能保证技术实施的效果,才能为农户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当前的大部分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相关部门对新技术的推广服务环节单一,有的部门甚至只有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对新技术例行的进行一下宣传,宣传结束了,对新技术的推广也就结束了,更不用说技术的后期指导工作了。这种技术推广工作不仅是服务环节单一,且对技术的推广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进展,不能取得最终的实效,推广效果也就不太理想。

(4)农业技术的推广最终要由人去实施,而这项技术的推广、指导、验证及后期的研究都要由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而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就是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难度较大,相关部门对技术人员培训重视不够。农业技术人员一方面要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广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是要走出去,到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去取经,去开阔自身的视野,向人家学习技术推广的经验,这样才有利于技术人员的成长,只有技术人员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上去,才能更好地指导农户使用新技术进行生产。

2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为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从政府机构、相关部门到每一位农业种植户都要认识到推广农业技术能够为农业的生产带来好处,推广农业技术也是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才能指导进一步的行动。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提高不能光是停在口头上,多举办农业技术推广的活动,制定技术推广的计划与方案,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解决在技术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这样才是真正从认识上提高了对农业技术的推广。

(2)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的整个素质偏低是制约技术推广的一个障碍,只有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农业技术,让农户在了解农业技术能够为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了解农业技术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农户认识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在进行,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这些信息都要通过宣传活动来传递给农户,一次两次的宣传是不会有效果,还要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宣传活动的内容还要贴近农民劳动实际,这样才能让农民对农业技术有更深的了解。

(3)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就不能在一段时间内迅速的得到普及,都要得到实践的验证,农业科学技术也是一样。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培养一批科学思想意识强、文化素质高,并且有先进头脑的农户做技术适用的带头人。只有有这样的农户先带头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并将农业技术转换来的经济效益让其他农户真真正正的看到,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农民带头人的培养可以成立专业技术协会,成立这样的组织,让农户带头人感觉到自己是有依靠的,对于组织的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规定,对于农业技术带头人还在有一定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使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自信心。

(4)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从农业技术研究到农业技术的具体实施一系列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涉及到技术的选择、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技术推广中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农户独营或联营的方式,让农户放心地进行农业生产。对于技术推广后得到的质量精良的农产品,相关部门对其销售也应该予以指导,可以配套一些加工产业,进一步将产品推向市场,真正让农业技术转换成经济效益。

3结语

篇5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F4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3-0145-0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为农田提供灌溉水资源和排水抗涝,有一些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还提供居民饮用水、塘坝蓄水和水力发电等等。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我国国务院特地颁布了相关法律,以指导和规范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期望以此来保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得到科学的建设。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管理问题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家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然而,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农村地区又占据了整个国家的绝大部分比例,在很多农村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尽人意,很多水利工程设备设施年久失修,经常出现渗水、堵塞等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发挥其效果,既不能保证农作物的产量提高,还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这主要是工程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问题。

1)工程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虽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比较小的工程,但是它依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在工程的建设管理中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要根据其地形情况、用途、特点等综合分析和规划,否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然而很多地区在工程建设的时候却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做好详细的调查,没有区分轻缓,最终导致容易发生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建设的工程又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比如我国淮北平原地区很多农田存在着严重的排水问题,因此在农田和河道水利工程中应重点关注排水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目前在淮北平原地区很多中小河道治理标准偏低,排涝能力多数达不到3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外排水出路不畅。除新汴河、茨淮新河以外,芡河、奎濉河仅相当于3年一遇的30%,泉河相当于3年一遇的90%,西淝河、北淝河等长期以来未根本性的治理,排涝能力远小于3年一遇。农田的排水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投入不足,这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投入不够,这就直接导致了小型农田工程建设的人力、设备不到位,很多地区无法及时进行工程建设。而建设的工程也有很多出现技术不达标、设备质量低下等问题。比如 我国淮北地区还存在着很严重的除涝工程配套设施的缺乏,很多农田没有相应的排水设施,排水系统不健全,有一些排水设施修建年代已久,受到长期的破坏,损毁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淮北的中南部。这就致使在遇到洪涝灾害的时候无法及时排水,导致农作物遭到损害,减少了产量;同时,淮北地区属于我国水资源紧缺地区,据统计,该地区75%水文年份水资源缺口约35亿m3,考虑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为100%且不考虑环境用水或者压缩灌溉面积35%约85万hm2的情况下才基本能满足用水需求;P=95%的特旱年份,全区的可利用水资源量不足需水量的30%,缺水十分严重。然而,淮河本具有非常丰富的水资源,其地表水和井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只要加大其引水工程的建设和设备的投入,完全可以解决缺水问题,而正是由于投入不足,造成其缺水情况严重,降低了农业生产力。

3)工程建设和管理不够科学,验收和移交不规范。由于小型水利工程投资比较小,规模也不大,加上各地区的环境条件和建设要求不一样,在工程建设的措施上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标准。在建设的过程中也缺少管理和监督,建设队伍也参差不齐,有的地方在工程建设的时候直接由村里的劳动力承担。因而工程建设和管理都不够科学,甚至有的工程是滥竽充数、应付了事。在工程完成之后也没有按照规定的验收规范和审核标准流程。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大工程建设的投入,这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投入。首先是在资金上的投入,政府应该在资金上给予尽量多的支持;其次是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宣传,鼓励和引导地方部门和人员积极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2)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就要在工程建设上规范每一个环节,以此来控制质量。要从工程招投标开始,选择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承担建设任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立管理机制,加强建设流程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还要加强对工程设备设置的质量检测;工程结束后,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验收检查、测试等等。这样通过规范施工流程管理、工程设备、施工组织等各个环节,综合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而其质量问题最主要又是其管理的问题。要加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就要加强管理。要找出管理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通过解决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工程的建设,提高工程的质量,最终提高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张世旭,李文晓,许凌云.探索小型农田水利管护机制新思路――基于湖北省51个乡镇组织的调查[J].当代经济,2013,04:32-34.

[2] 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管理细则》的通知[J].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11,03:29-35.

篇6

关键词: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叶面硼肥;主要性状

中图分类号:S517.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1-5171-03

Effects of Foliar Spray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Boron Fertilizer on Main Traits of Tartar Buckwheat

PAN Tian-chun

(College of Agriculture,Xichang College, Xichang 615013,Sichuan, China)

Abstract: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spray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boron fertilizer on their leaves on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artar buckwheat (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 named Xiqiao No.2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flower budding stag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treated based on SSR and LS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me economic characters such as plant height, branch number, yield, grains number and 1000-grain weight per plant wer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spraying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boron fertilizer. Various index in this experiment appeared low-high-low trend with the increase of boron fertilizer concentration.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leaf photosynthesis rate, flavonoid content, weight of kernels and 1 000-kernel weight per plan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7.14%,83.17%,25.11%,26.13% and 15.53% when foliar Spraying 1.5 g/L boron fertilizer. In contrast, tartar buckwheat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nhibited when boron fertilizer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0 g/L.

Key words: tartar buckwheat (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 boron B fertilizer; main traits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 Gaerth),是双子叶植物,具有生育期短,耐冷凉贫瘠等特性。它还含有丰富的黄酮、芦丁、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1]。我国苦荞种植区多为边远山区、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排灌条件差、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加之苦荞生产多为粗放性管理,良种和配套栽培技术难结合。特别在施肥方面,存在少施或不施有机肥,偏施氮肥等现象[2,3]。叶面施肥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和补充作物营养,改善作物的生长情况,充分发挥肥效,而且能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同时还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用量少、效率高等特点[4,5]。试验在苦荞现蕾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硼肥,研究其对苦荞主要性状的影响,从而提高苦荞单产、改善苦荞品质和增加效益,为苦荞的生产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品种:西荞2号,由西昌学院荞麦研究室提供。

叶面硼肥:速乐硼,在农资市场购买。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安排在西昌学院农学院农业实习基地内,2011年9月3日盆栽单粒点播。盆口直径为30 cm,盆高为28 cm,为保证每盆有健壮植株6~7株,播种时每盆播苦荞种子10~13粒,覆土约1~2 cm。盆栽拌土时,每500 kg土壤施用N、P、 K肥分别为5、20、5 kg,并进行常规管理。

硼肥的喷施浓度为:A(0.5 g/L)、B(1.0 g/L)、C (1.5 g/L)、D (2.0 g/L),喷洒等量清水为对照(CK,E)。每处理设3次重复,每盆定苗6株,室外栽培。在现蕾期用手持式喷雾器进行全株喷洒硼肥,以叶面为主,叶背为辅。每处理每次喷洒100 mL,选择晴天9:00左右喷洒。如喷后3~4 h下雨,则需进行补喷。

1.2.2 数据处理 在结实期对每个处理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各处理随机取5片叶子,用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测定叶片尖部及两侧3个点的SPAD值,再取平均值即得叶绿素含量,用改良半叶法测定净光合速率,用乙醇浸提法测定叶片的黄酮含量。成熟后各处理随机取10株室内考种,测量株高,统计单株一次分枝数,用电子天平测定单株粒重和千粒重,3次重复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硼肥对苦荞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

叶绿素的含量反映了植物的光合能力,与作物的产量直接相关[6]。对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以SPAD值表示,下同)进行F测验,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测定结果表明,在现蕾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各处理苦荞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低依次是C、B、A、E(CK)、D,即随着叶面喷施硼肥浓度的提高,苦荞叶片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C、B和A处理苦荞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其中C处理苦荞叶片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为 46.22,高出对照7.14%,其次是B处理,比对照叶片叶绿素含量高1.32%,D处理苦荞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0.58%,低于最大值7.20%(图1)。

2.2 不同浓度硼肥对苦荞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特有的生理功能,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O2的过程[7]。由表1可知,苦荞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有较大的关系,在现蕾期叶面喷施硼肥,各处理苦荞叶片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是C、B、A、E(CK)、D,即随着叶面喷施硼肥浓度的提高,苦荞叶片净光合速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各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间的多重比较表明, C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光合作用最强,极显著高于处理A、D和E(CK),处理C与处理B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处理B与处理D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C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260 6 mg/(cm2·s),比处理E增加83.17%,比处理D增加96.17%,比处理B和处理A分别增加37.41%和77.95%(表1)。

2.3 不同浓度硼肥对苦荞叶片黄酮含量的影响

苦荞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苦荞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8]。对各处理叶片黄酮含量进行F测验,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由图2可知,在现蕾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各浓度处理的叶片黄酮含量高低依次是C、B、A、D、E(CK),即随着硼肥浓度的提高,苦荞叶片黄酮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C处理黄酮含量最高,当然并不是硼肥浓度越高越能提高其黄酮含量,当浓度为1.5 g/L以上时,黄酮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2.4 不同浓度硼肥对苦荞株高的影响

株高是苦荞的重要农艺性状,太矮产量低,太高易倒伏,影响产量,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对苦荞株高的影响,对改善苦荞生长发育提高苦荞产量有重要意义[9]。由表2可知,苦荞植株高度与叶面喷施硼肥浓度有较大的关系,各处理苦荞植株高低依次是C、B、A、E(CK)、D,随着硼肥浓度的提高,苦荞植株的高度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C处理的株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B处理的株高极显著高于D处理;处理B、A、E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C的株高比处理E和处理D分别高15.54%和20.97%;处理D的株高显著低于对照(E)。

2.5 不同浓度硼肥对苦荞单株一次分枝数的影响

作物分枝数是衡量苦荞经济产量的重要生产指标之一,由于苦荞的花序主要集中在分枝上,分枝数的多少直接影响经济产量,分枝数越多,开花数量就越多,经济产量就越高[3]。由表3可知,现蕾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各处理苦荞单株一次分枝数多少依次是C、B、A、E(CK)、D,随着硼肥浓度的提高,苦荞单株一次分枝数总体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苦荞单株一次分枝数C处理显著高于A处理,极显著高于E、D处理。单株一次分枝数C处理比A、E、D处理分别高9.23%、10.94%和14.52%。

2.6 不同浓度硼肥对苦荞单株粒重的影响

由表4可知,苦荞的单株粒重与叶面喷施硼肥浓度有较大的关系,各处理苦荞单株粒重高低依次是C、B、A、E(CK)、D,随着硼肥浓度的提高,苦荞单株粒重总体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各处理平均单株粒重间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处理C的平均单株粒重最高,极显著高于处理B、A、E(CK)、D;处理B显著高于处理D,处理B、A、E之间差异不显著; C处理的单株粒重最重,达5.851 g,其次是B处理的单株粒重,为5.061 g,分别高出对照26.13%、9.10%,比D处理分别高出28.57%和11.21%。

2.7 不同浓度硼肥对苦荞千粒重的影响

产量是苦荞生产的最终目标,千粒重又是其重要的表现。苦荞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对苦荞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5)表明,苦荞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硼肥,各处理苦荞的千粒重高低依次是C、B、A、E(CK)、D,即随着硼肥浓度的提高,苦荞千粒重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处理C千粒重最高,与处理B、A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处理E之间差异显著,与处理D之间差异极显著;处理C、B、A的千粒重分别为19.79、18.65和18.58 g,分别比对照高15.53%、8.87%和8.46%,分别比处理D高26.70%、19.40%和18.95%。

3 讨论

在现蕾期,对苦荞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苦荞主要性状得到了改善和优化。随着叶面喷施硼肥浓度的提高,苦荞主要性状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浓度为1.5 g/L时各项指标达到最大,这可能是喷施叶面硼肥能有效提高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强度、酶的活性和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另一方面,根据试验结果还可看出,并不是硼肥的浓度越高越好,当硼肥的浓度由1.5 g/L提高到2.0 g/L时,苦荞主要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受到较大的抑制,首先表现出的是叶片叶绿素含量由46.22降低为42.89,低于对照0.58%,低于最大值7.20%,在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影响下,苦荞净光合速率、黄酮含量、株高、单株一次分枝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也随之降低。

该研究仅是在现蕾期对苦荞叶面喷施硼肥的初步探讨,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例如,叶面喷施硼肥浓度范围的细化,以确定出更加合适、准确的浓度;选择叶面喷施硼肥的最佳时期;叶面喷施其他肥料对苦荞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等,从而更好地提高苦荞的产量,增加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 钢,唐 宇,王安虎,等.中国的荞麦资源及其药用价值[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2):3l-32.

[2] 张卫中,姚满生,阎建宾.不同肥料配比对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对比研究[J].杂粮作物,2008,28(1):52-54.

[3] 牛 波,冯美臣,杨武德.不同肥料配比对荞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06(2):8-10.

[4] 崔玉亭.化肥与生态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 任 琴.微量元素硼、锌、锰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集宁师专学报,2004,26(3):44-46.

[6] 潘瑞炽,董愚得.植物生理学[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7] 潘瑞炽,王小菁,李娘辉.植物生理学[M].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7

摘 要:本文以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和模式为背景,对江苏淮安盱眙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时的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且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笔者把切实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作为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重要举措,并要求各级的劳动保障部门步调一致,一心一意的为农民工的健康着想,切实做好管理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作。

关键词 :农民工??医疗保险??扩面运动实施方案

前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逐步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工规模的不断壮大,农民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越来越突出,又因为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和在城镇中的社会地位差异等因素,又使得属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不敢看病,怕看病”,这就使得农民工的健康受到威胁,然而,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方面军,早在2008年,我国的外出农民工就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四分之三。所以保障农民工的医疗健康问题就是就是保障国家社会的的发展。近年来,苏北盱眙的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农民工数量骤增,他们的医疗问题日益凸显,对其医疗保险扩面势在必行。

1、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现状。农民工进城务工也同样像城镇人一样面临着工人失业、养老住院、突发疾病、误伤工伤、生育等风险,所以传统的农业社会的医疗保障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进城务工农民工,保障方式与风险的不匹配不仅仅给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样也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健康是人类的发展目标之一,所以在农民工外出打工所面临的风险中,健康保险问题也尤为突出,虽然现在进城的务工人员大多数是正处于青壮年时期,但是他们的平均健康状况还是不容乐观,而且多数的流动就业人员处于非正规的企业中,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对其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由于多种因素,目前,经济欠发达的盱眙县,农民工参保意识不强,参保数量不足。据不完全统计,盱眙进城的流动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险覆盖率只有23.4%,对进城农民工设计一套完整的医疗保障制度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民工医疗参保率就显得极其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2、当代农民工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医疗保险存在盲点。从目前的形势情况来分析来看,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是城镇医疗保障的盲点,虽然从就业的职位看,他们不再是从事农业劳动生产的农民,但是由于我国实施的户籍管理制度没有根本改革,所以从他们的身份上看仍然是农民。我国是以分级财政为基本特征,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始终对外来务工人员起排斥作用。虽然他们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却很难的享受到城市的发展成果,尤其是城市的福利政策成果。以往以来,农民工都在城市的医疗保险政策之外农民工在患病时没有享受相应待遇的权利。

2.2 医疗保险对部分农民工的意义不大。在现在的中国,农民工的经济还是比较有限的,一旦患上大病,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从新型合作医疗推行至今,全国参加人数已经达到里8亿多人,覆盖了全国农村人口的91.4%,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的经济压力作用,但是对于患大病的农民来说,目前的医疗报销比例还是很低,有时候还不能够及时报销,负担仍然很重。这就体现了医疗保险任然存在这弊端,所以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应该积极努力的设计出合乎合理的适合农民工的医疗保险措施。

3、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相关建议

3.1 健全医疗机构体系。想要农民工的医疗保问题得到解决,首先必须健全与农民工医疗保险相关的配套机构,所以就需要卫生部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部门和医疗机构等多个部门建立多方协作机制。在这个整体机制中,在农民工医疗问题的不同领域和层次发展中,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可以依据自身优势来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形成一种能相互互补的态势,进而能快速有效的解决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在各个部门协调合作同时,还要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险法。

3.2 为农民工树立法律意识。法律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从法律上明确规定医疗保险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用法律的形式来强制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医保费用的义务,从法律上规范医疗机构对医疗资金的管理和运营,这样就能杜绝基金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除了这些,还要加强农民工自身的医疗保险意识,现在的许多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意识比较薄弱,对其认识有限,他们仅限于眼前,认为当前身体健康就不愿意缴纳医疗费用。拒绝参加农民工医疗保险活动,所以,国家应该大力发展传播参加医疗保险的好处和必要性,增强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和权力观,对他们做好医疗保险的相关法常识和普及工作。

3.3 相关部门加强在此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相关部门对农民工医疗保险的监督力度,所以首先我们要建立健全的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要求其建立并完善基金的开支记录制度和基金的存储制度。对每一位农民工的每一例病症都能够按照程序管理办法进行报销,并且及时的向当地群众公示管理记录,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各类民间组织以及大众媒体也应该在监督工作上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形成一起监督、自我监督、社会监督、公开监督和政府监督的内外合作监督体系。加强领导组织在此方面的作用,不断的对政策进行完善,确保整个机构的正常运转。积极的宣传做好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各项工作,各部门要积极的配合此项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建设新型社会主义的主力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其所产生的问题就越来越多,这已经引起盱眙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我们人社部门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只要充分利用好政策,积极采取措施,争取政府、企业、员工、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与协调,就能做好农民工医保的扩面增量工作,维护好农民工切身利益,为盱眙地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菲菲,梁艳华.“新医改”背景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问题研究及建议[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2(12) .

篇8

同志们: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农业部将正式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把加工业的自主创新水平推向一个新高度。在这一过程中,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要发挥关键作用。今天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新时期研发体系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要在如何定位、怎么建设等关键问题上,总结经验、广泛研讨,以形成共识,凝练目标,突出重点,努力开拓“十二五”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的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农产品加工业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农业部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针对我国农业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局按照“边搭平台,边出成果”的建设思路,依托有实力的科研院所、高校和骨干企业,分四批择优认定了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和261个专业分中心。这项工作,在企业界、科研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得到了基层和农民群众的初步认可。2007年以来,这一体系囊括了农产品加工领域80%以上的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凝聚了加工行业中大多数的领军企业,承担了全部农产品加工的行业科技项目和农业部组织的农产品加工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对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研发和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自主创新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抓好农产品加工工作,就必须做好科技创新这篇文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获得长足发展,但科技薄弱仍是一个突出的“短板”。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保持年均10%以上增速的同时,行业科技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却没有明显缩小。我们往往对先进技术、先进装备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使得目前许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高端主体技术与装备,仍然主要依靠进口,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程度仍然偏低。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很危险。现代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是科技竞争,只有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发展上赢得主动,才能真正跻身于世界农产品加工业强国之列。产业科技发展,需要引进技术,但不能形成依赖;需要使用国外成果,但又不能受制于人。高新技术产品可以购买,但是核心技术买不来;技术装备可以引进,但是创新能力引不进来。因此,在现代竞争中,要想把发展的主动权和产业安全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就必须坚定地将自主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既是国内外普遍的规律认识和经验启示,也是我们面向“十二五”谋划农产品加工业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

第二,“产学研用结合”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与机制。2009年,总理就强调:要加大改革力度,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产学研用结合”与“产学研结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从根本上明晰了产学研合作的本质,为破解科技与经济脱节这一长期存在的难题指明了方向。以往我们强调产学研相结合,更多的侧重于鼓励卖方主导的创新,但对于我国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而言,由于自身研发能力较弱,很难通过高新技术主导产品结构,更难主导消费结构。只有实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让买方参与进来,才更有利于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我们建立的这个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支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其潜在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生命力,就在于坚持以“用”为导向、与“用”相结合。“十二五”时期研发体系的发展方向,一定要坚持“用”字当头,只有通过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与通力合作,科技研发工作才能更加符合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科技成果才能及时、顺利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构建一个完整、高效的创新系统。

第三,研发体系建设是农产品加工主管部门抓好农产品加工工作的切入点和重要支撑。市场经济中,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为之处,就在公共领域,要做产业发展所急需、同时利益驱动不足、单个企业想干又干不来的事情。政府要引领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要带动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要在行业急需的领域完善公共服务,都需要一个切入点。研发体系建设就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体现了政府部门立足市场抓定位、立足职能抓服务、立足体系抓重点的明确思路。今天,我们将为新认定的第四批60个专业分中心颁发牌匾和证书,标志着这个体系的力量更加壮大,代表性也更加全面。同时,农产品加工局第一次邀请地方主管部门的同志们参加研发体系的会议,就是要在全行业、全系统形成一种合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打造研发体系,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面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际、队伍状况和实践需求,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做好“十二五”时期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这篇文章,必须坚定地走自主创新的路子,走“产学研用”结合的路子。通过建设研发体系,推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牢牢把握“十二五”时期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重“用”重“为”的建设主题

关于“十二五”的建设重点,以及如何使研发体系能够进一步“接地气”、“落实处”的问题,农产品加工局考虑得很早,组织力量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目前也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可行的工作思路,值得肯定。建设一个体系要做大量的工作;用好一个体系,使之发挥作用,则需要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十一五”时期,研发体系建设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从发展的要求看,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有不少难题需要破解。希望参加这次会议的各位同志,能够围绕这些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讨论,形成共识,提出促进研发体系更好运行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研究研发体系如何成为资源整合的大平台。体系聚集了高水平的科研院所、高校和骨干企业,有一批人才、仪器设备和研发场所,已经具备了协同作战、联合攻关的基础条件。但由于这些单位各自都属于不同的部门和层级,承担着不同的课题、教学以及研发项目,研发“硬件”有相对的权属,研发“任务”有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考核工作的压力也更多地来自所在系统的内部等等。这些因素事实上都在阻碍着体系内智力资源的整合、硬件资源的整合以及研发重点的“技术共性化”。资源整合度不够的问题,既有体制因素,也有机制因素,解决起来有一定难度。要研究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用”为方向,在不打破现有体制的情况下,通过机制创新,突破现有产、学、研各自为政的格局,实现我们大家都十分期盼的产学研用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并不断地挖掘和发挥其潜能。

其次,要研究研发体系如何成为信息共享的大平台。体系掌握着大量国内外第一线的科研、生产、市场等信息,有获取、转化、应用信息等多方面的良好条件。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实际存在的一些壁垒因素,使得真正需要和应该共享起来的信息,数量还不够多,档次也不够高。必须承认,我国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基层对于技术推广的渴求仍然没有得到很好满足,科研人员难以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政府部门对加工行业底数不清、情况不准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应该在增强主观能动性方面下工夫。要结合实际的需求,多从体系的组织制度方面找原因、想办法,以网络化、功能化、程序化为方向,探索建立相应的机制,切实提高研发体系的信息共享能力。

第三,要研究研发体系如何成为联合攻关的大平台。联合攻关是一个老话题,各种联合起来的体系、技术联盟等,都把这一条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也同样如此。一是希望国家中心和专业委员会,能够带头去组织分析重大共性技术问题,提出共同解决方案和技术路线;二是希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之间要自觉地加强多种形式的合作,尤其是大项目、大的突破方面的联合与协作;三是希望领军企业的研发中心,能够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走在主动开展联合攻关的前列。目前看,积极进展有一些,但总体上还存在办法不够多、手段不够硬、力量不够凝聚的突出问题。打造联合攻关大平台,不能停留在口号上,一定要落实在工作中、体现在成果上,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性成果。

第四,要研究研发体系如何成为专业化发展的大平台。研发体系的成员单位,大多是按农产品加工品种划分的专业分中心。既然是“专业”分中心,就要在研发工作中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就要在特定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这方面企业的问题不大,比如说到乳制品就是蒙牛、伊利、三元,说到肉制品就是雨润、双汇。科研单位和高校有所不同,许多院所的人才结构和研发能力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若干个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进行多学科建设和提高综合研发实力是必要的,但要在研发体系中扮演好“专业分中心”的角色,在特定的领域起到技术研发“领头羊”的作用。各专业分中心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研发目标,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基础,按照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做大做强。

第五,要研究研发体系如何成为创新与应用的大平台。建设研发体系的初衷,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让中小企业得到快速成长,让领军企业得到发展壮大,让科研人员能够大展宏图。而目前,研发体系在这些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缺乏自主创新意识,重复立项、重复研究的现象普遍存在,工程化技术成果不足,配套性差,转化率低;产业高端主体技术与装备基本依靠进口,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程度低。因此,要仔细研究研发体系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机制问题。一是希望科研院所、高校型的专业分中心,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技术组装集成配套与工程化研究,发挥好支撑作用;二是希望企业型的专业分中心,要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中试熟化和示范推广等工作,真正成为技术应用、示范和推广的主体。按照技术轨道的要求,通过发挥两类分中心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最终把研发体系建设成为集技术创新、中试熟化、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完整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链。

总之,我们在研发体系“建平台”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还没有在“用平台”方面体现出应有的效应,主观上讲,就是“用”的潜力巨大,“为”的潜力也很大。因此,建立有效的机制、采取切实的措施,充分地挖掘和发挥这些潜力,就成为我们的共同使命和重大责任。破解五大主要瓶颈,将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打造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合攻关、专业化发展、创新应用的大平台,是我们牢牢把握“十二五”时期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重“用”重“为”建设主题的要义所在,对此必须坚定地予以贯彻执行。

三、突出重点,合力攻坚,努力开创研发体系建设工作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是重要的历史使命,是综合的系统工程,是紧迫的职责任务。我们的建设成果,不能只停留在初步的声誉和口碑上。说到贡献,要体现在科研人员、广大企业和农民的满意度上;说到任务,就是盯紧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储备、推广、产业化;说到创新,就是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今明两年的体系建设工作,关键在于组织领导,核心是机制创新,着眼点是体系的高效运转,目标是“有用、好用、愿意用”。各级农产品加工主管部门、国家中心、专业委员会以及各专业分中心,都负有重要责任,都要有新作为、新贡献。

第一,农产品加工主管部门要抓好顶层设计,重点从机制上确保方向、运转和效率。在方向上,要密切科技与产业的关系,使研发体系致力于服务产业、服务农民;在运转上,要加强机制创新,致力于解决多年累积的深层次问题;要把研发体系打造成联合、开放、流动、竞争的体系,以各种任务、项目的形式把各环节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目前,农产品加工局组织的行业科技项目、重大技术推广项目、监测预警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等,都在逐步向研发体系的建设和运转倾斜。今后还要结合《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继续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要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国家中心、专业委员会、专业分中心的关系,不断完善体系的运行管理和考核机制,根据考核评价结果,重点支持工作积极、作用明显的专业分中心。要及时做好宣传工作,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创造研发体系有“用”、有“为”的良好舆论环境。

第二,国家中心和专业委员会要强化主体意识,从运转上起到关键的枢纽作用。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是研发体系建设和运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要成为研发体系有效运转的策划者、组织者。因此在今后“用平台”过程中,国家中心要进一步强化主体意识,投入更多的力量,花费更多的精力,深入研究研发体系的工作内容、运转模式和管理办法,努力做到将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化、任务方案化,依托各专业委员会认真组织实施。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特色农产品、农产品加工装备等专业委员会,是体系内各领域的“掌门人”,要尽职尽责地做好本领域的组织协调工作,根据《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和国家中心的统筹安排,积极配合我部做好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农产品加工监测预警与国际标准跟踪平台建设、农产品加工子行业细分与领军企业培育、农产品加工重大关键技术筛选与成熟适用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积极配合国家中心研究提出体系的年度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考核办法,做好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

篇9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问题;对策;三农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前身是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其现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员,对“三农”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目前,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多元化农村金融市场已经逐渐形成。农村商业银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其必由之路。

一、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业务范围过于集中,风险突出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金融资产主要针对该县(市)的产业和行业进行配置,这种单一的地域经营模式,一方面导致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面临的产业风险要远远高于其他银行。另一方面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其突出表现为:农村商业银行结算渠道不畅通,当资金跨地区流动时,就超出了其业务能力范围,从而造成客户流失。

2.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业务品种较少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主要盈利来源还是依靠存贷款的利息差,缺乏业务创业和开发能力,在知识技术含量高、盈利能力高的中间业务上没有形成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发展相对滞后,中间业务投入大,收入低的状况较突出,使农村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3.内控管理尚待加强,风险管理工具缺乏

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较为迅速,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不能充分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内控机制滞后,制度条文不严谨,可操作性不强;内控执行不力;“三会”制度未严格执行,存在越权行事情况,权力制约失衡;没有明确稽核部门的独立职能和权力,造成稽核职能弱化,难以发挥其监督作用。另外,长期以来,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普遍缺乏风险管理的金融工具,存在潜在的经营风险。

4.人才储备不够充分,企业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农村商业银行人才储备不充分、队伍老化、弱化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目前,银行队伍普遍缺乏整体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同时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开发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应对内外部的经济变数的信息反应迟缓,行动力不佳,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另外,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灵魂”,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尚在起步阶段,还需进一步建设和探索。

二、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

1.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差异化战略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相比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基于现阶段的中国国情,决定了农村商业银行必须服务县域经济、中小企业,扎根于“三农”,为三农服务,走差异化战略。为减少产业风险的影响,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防范为基础,以资本回报为目标,以发展速度为途径”的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和机制,以广大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为业务发展主体,做实做优小额农贷,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信贷投入规模和结构,满足该地区中小企业及城乡居民的服务需求[2]。同时结合自身特点,适当参与到本地主流经济规模型工业经济中去。应允许农村商业银行跨县(市)域经营,通过购并、充足等方式,优势互补,实现规模和资本的扩张。

2.积极开发业务品种,拓宽业务空间

就农村商业银行长期发展来看,单纯以公司业务为主的运营模式不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农村商业银行有必要创新金融业务和品种,研发更多的金融产品,积极开展个人金融业务,重点加强电子金融产品的推出。在三农集中的地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加强对乡镇社保体系、医疗保险、农村富裕资金多元化投向、中间业务、业务等的参与,针对农户进城经商开展农村工商户小额信用贷款。另外,农村商业银行可与其他银行、券商、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组合业务,适当开办投资、证券、保险、典当、房地产信贷、资产评估等业务,逐步增加非资产类业务的盈利途径,创新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和项目,从而为农村商业银行多创效益提供基础。

3.完善内控制度,加强风险管理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商业银行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因此银行应着力构建制度、流程、系统“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全流程管理机制,夯实制度建设;着力推进制度内控措施实现流程化,强化内控管理核心抓手;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创新业务内控管理,形成内控管理有力支撑,将内部控制贯穿于银行活动的全过程。另外,农村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管理理念,以风险度量为基础,运用以定价覆盖风险成本和风险资本的配置两大管理手段,加强风险管理工作。

4.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多种模式选拔聘用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全员技能目标要求的总体方案,技能与工资挂钩,促使银行员工积极学习,从而提高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另外,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即建立“诚信、团队、牺牲、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文化,建立企业行为文化约束企业员工行为,建立企业形象文化宣传农村商业银行,密切与农民群众的交流联系。

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为求得发展,必须把可持续发展的普遍性引入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特殊性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落后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合理开发和利用所有的经济资源,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健康、稳定、良性、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农资行业;面临挑战;应对措施

前言:笔者所在的四川省农资集团重庆市川东农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6月19日,是由四川省农业生产资料总公司川东公司改制而成。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农资批发兼零售的商品流通企业,于2009年取得西部大开发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并根据财税(2013)号文件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严重恶化,化肥需求量大量减少,该公司无法顺利完成集团控股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比如说,实现销售收入2个亿,力争利润总额300万元,职工收入水平翻一番等。鉴于此,我们认为,类似的农资企业应该尽快实现自身的转变,生产出具有差异化产品,实现精细化经营。

一、农资行业面临的发展挑战

我国在顺利入世之后,国内的农资企业在获得更大发展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挑战,主要就是说它们面临的竞争环境有着巨大的变化,而它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限,还存在着不少发展问题。

经济全球化给农资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快,我国农资行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得日益严峻化,尤其是对农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来讲,当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是很乐观,整体上都出现了下滑的态势,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我国农资行业的健康发展,因为美国资本市场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从微观层面上来讲,我国农资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全球化,国际各种不同的企业参与到激励的市场竞争中来,企业经营的波动性大大增加,带来了更多不稳定与不确定的因素,比如说顾客与合作伙伴更具多元化与分散性,很容易引发很多潜在的经营风险。

因此,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对于农资企业来说,在带来一些发展机遇的同时,还有不少严峻的发展挑战。具体来说,农资企业需要设计一个有效的鼓励与组织结构,这样才可以真正把管理层与员工更好的团结在一起,充分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更快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农资企业还需要做好把自己的注意力成功集中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面上去,即需要把企业员工的精力集中到核心竞争力上去,引导他们进行积极努力的工作,不要浪费工作时间,真正从工作中出效益与效率。此外,农资企业还需要鼓励管理层去做好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避免出现一些短视行为,真正协调好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让管理层与企业的业绩进行有效关联,并在出现问题时真正给予相应的处罚。最后,农资企业还需要对一些道德风险进行及时的制止与处理,这就需要企业制定出决策效率的执行指标,确保决策的效率与质量。

二、农资行业应对挑战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能够真正积极应对各种发展挑战,农资行业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政策与建议,更好的迎合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不仅满足国家要求,而且还应该满足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的要求,真正在问题出现时能够做到合适的处理与及时的应对,为企业的未来之路谋求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1)农资企业应该努力创新自己的思维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农资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官商结合模式,这就造成了很多农资企业在经营方面缺乏较为浓郁的服务意识,常常会坐在家里等着客户上门。这在市场经济年代是非常不相符的经营管理方法,它直接导致了很多农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快速下降,整体的业务经营量急剧萎缩的现象。基于此现状,农资企业必须尽快转变原先的经营管理理念,实现经营管理理念方面的思维创新与飞跃,并把这些新管理理念真正应用到经营管理实践当中去,在实践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真正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相匹配与适应; (2)农资企业应该努力创新自己的管理制度。对于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农资企业来说,它们的制度创新可以真正帮助它们走出生产经营的困境,迎接市场经济带来的更大发展挑战。这是因为制度创新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弊端的有效杀手,它能够帮助农资企业更好的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相吻合,从很大程度上重新激发出农资企业经营发展的活力。农资企业应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不断的改革自己的经营管理机制,努力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科学、规范且合理的企业制度,让农资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真正主体,还可以根据优胜劣势的原则来优先发展优质的农资企业,合理兼并劣质企业,推动整个农资系统的健康、稳定且快速发展。这样,我们的农资企业就可以努力实现自身市场角色的转变,由原来那种纯商业性质的企业变成一个集生产、销售、科研、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型企业;(3)农资企业应该努力创新自己的科技服务。在当前整个农资环境不够好的情况下,我国农资企业的发展的确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经济形势。那么,想要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获得生存与发展,农资企业就需要拼自己的服务与品牌,通过服务与品牌的建设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农资企业就应该努力实现自己的科技服务创新,不仅要树立起先进的科技创新服务理念,更需要从行动上来真正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这就是说,农资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科技服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服务的创新价值与意义所在,这不仅可以顺利完成政府交给农资企业的任务,同时还可以为农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农资企业就可以把村级服务站办成农资科技服务中心,并完善相关的农资商品质量检测服务机制,还应该把农资科技服务创新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结合起来,确保农资商品的高质量。农资企业还应该踏实的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可以采取完整的托管式系统服务模式,不仅完成销售目标,更要提升服务质量,从而让农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4)农资企业应该努力创新自己的管理与营销模式。农资企业应该根据实际的内外环境与发展条件,制定并实施富有远见且切实可行的战略发展目标,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让各个职权部门各司其职,做到相互制衡,并通过科学、高效的决策程序来完成战略发展目标。当然,农资企业还应建立与完善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比如说抓好财会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并开发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资源,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应建立一个人才开发与选拔系统。此外,农资企业还应该创新自己的营销模式。这就是说,农资企业应该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改变那种传统的产品推销模式,而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构建一个新型的营销模式,抓好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工作,不断强化农资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那么,这就需要农资企业做到操作稳、网络稳、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经营销售体系,并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规划,找准市场切入点,实行低成本营销。这是因为农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农资企业必须成分整合营销手段与市场资源来换取更大的经济利润。

参考文献:

[1]崔丽.专家支招破解农产品电商信任难题[N].农民日报.2014-09-13(006)

[2] 龙文军,姜楠,苏祯.加快推进农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N].农民日报.2012-10-2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