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营养范文
时间:2023-03-30 17:3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婴幼儿营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营养即为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及水。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称为“必需营养素”。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2种脂肪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8种微量元素,14种维生素,共计40余种。
从出生到12个月为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1-3岁为幼儿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完成从以母乳为营养到以其他食物为营养的过渡期。由于婴幼儿期的生长极为迅速,对营养素的需要极高,而各器官的发育尚未成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因此,如何科学喂养确保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
1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婴儿喂养的最好方法。健康的乳汁含有婴儿期需要的最合适比例的营养成分,是最具完全营养的天然食物。
母乳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利用;母乳中含有较多的脂肪酶,易于消化吸收,且含有很多的必需脂肪酸及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有大量的乳糖,有利于肠道矿物质的吸收;母乳中的铁、锌等的生物利用率极高;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有利于增强婴儿的机体免疫能力;母乳可在肠道内产生促双歧乳酸杆菌生长因子,有利于杀灭致病菌。
2 营养需要
2.1 热能幼儿对能量的需要通常包括基础代谢、生长发育、体力活动以及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的需要。婴幼儿时期基础代谢的需要约占总能量需要量的60%。由于幼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基础代谢率高于成年人。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为小儿所特有,多动好哭的孩子需要的能量更大。一般婴儿热能是否足够可从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得到反映。婴儿体重、身长增长速率如停止或下降,就有可能是热能、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患有疾病。如婴儿体重增长超过身长的增加,可能是摄入热能量过多。热量摄入超过需要时对健康不益,可使体内脂肪细胞异常增多而导致肥胖。
2.2 蛋白质 幼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多,而且质量要求也比成人高。一般要求蛋白质所供能量应占膳食总量的12%-15%,其中有一半应是优质蛋白质。蛋白质以动物性食物、豆类及坚果类食物含量高,且质量较好。牛磺酸在体内富含于正在发育过程的神经系统中,对维持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膜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方面起主要作用。
2.3 脂类 对于幼儿,由脂肪提供的能量在30%-35%为宜,幼儿膳食中含有适量的脂肪也有助于增加食欲。此外,脂肪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类脂中的胆固醇对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也是必要的。其中的必需脂肪酸-亚油酸是婴儿生长所必需。
2.4 碳水化合物 2岁以下的幼儿,较多的能量来自于淀粉和糖是不合适的,2岁以后要逐渐增加来自淀粉类食物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在肠内发酵,刺激肠蠕动引起腹泻,不能摄入过多。另外尽量避免选择含有太多膳食纤维和植酸盐的食物,否则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
2.5 矿物质
2.5.1 钙 膳食中钙的吸收率仅有35%,奶及其制品是其最好的来源。牛乳中钙含量最高。
2.5.2 铁 膳食中良好的食物来源是动物的肝脏和血,蛋黄中含铁较高。
2.5.3 锌 锌最好的食物来源是蛤贝类,其次为动物的内脏、蘑菇、坚果类和豆类等。
2.5.4 碘 碘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乳汁碘含量取决于母乳或乳牛饮食中碘含量。
2.6 维生素 维生素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摄入后排出较慢,要注意蓄积中毒问题。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只有少量贮存,摄入不足即可出现缺乏症。
2.6.1 维生素A 维生素A与机体的生长、骨骼发育、生殖、视觉及抗感染有关。它可在肝脏内蓄积,过量时可出现中毒。
2.6.2 维生素D 幼儿是特别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易感人群。主要来源是户外活动时紫外线照射皮肤,使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因此要注意多晒太阳。
2.6.3 维生素E 由于维生素E的需要量受饮食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人工喂养时要注意维生素E的摄入。
2.6.4 维生素K 婴儿出生头几天的肠道内无细菌,不能合成维生素K,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母乳喂养儿维生素K水平不高,必要时可适当补充。
2.6.5 维生素B 维生素B为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储存极少,需从膳食中补充。
2.6.6 维生素C 母乳喂养儿很少有维生素C缺乏,人工喂养儿可使体内维生素C水平低下。
3 配方食品
配方食品既要注意满足婴儿的营养素基本需要,又要避免过多营养素而引起的有害作用,对配方食品中的营养素应注意以下几点: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要与人乳相似;加入配方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不宜过高,尤其蔗糖不宜过多;配方乳粉可用植物油代替部分牛乳脂肪来达到较好的吸收率;一般配方食品中均强化维生素D,维生素E含量应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应,新生儿应用的配方乳中应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K;配方乳品应尽可能除去过多的盐含量,另外要适量地补充钙锌铁。其他营养素在配方食品中也是重要的,母乳的正常含量是一个基本依据。
4 婴儿辅助食品
婴儿辅助食品又称断乳食品,辅助食品的添加应随婴儿生长发育营养需要和消化机能成熟情况,遵循从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菜水、果汁、蛋黄、面糊、稀粥、肉泥等都人们常用家庭自备的婴儿辅助食品。
篇2
关键词: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设计
为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从2001年9月起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婴幼儿的健康,更是对其他一切能力培养的基础,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成为每一位家长所梦寐以求的,更是国家之根本和未来。而婴幼儿消化系统尚不成熟,消化能力弱,适应性差,对婴幼儿身体健康造成无形的困难。在我国,部分农村及落后地区幼儿园的管理者并没有觉察到幼儿营养配餐的重要性与营养师配备的必要性,幼儿园都没有的专业的营养师,而是由一些营养观念较低的食堂工作人员负责幼儿配餐,或者由教师代替幼儿保育员或者营养师的职责,这些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系统的营养知识,对营养的供给的质与量把握不当,易造成幼儿营养不均衡。有调查表明,我国幼儿因营养配餐不合理造成幼儿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农村为39.1%,城镇8.9%。这时家庭和幼儿园应该根据婴幼儿年龄特点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营养配餐。在幼儿园设立专职营养师,并对幼儿园教师及食堂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加强他们健康的配餐意识。让幼儿园给婴幼儿提供充足合理的营养,满足婴幼儿对疾病的抵抗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保证婴幼儿身体健康。
《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还处于探讨探索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设置该课程的并不多,缺乏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其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上述问题。尤其是婴幼儿营养与配餐的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一切基本为空白。相关教材也反复多样,教材的编写依据各不相同,有些主要以《营养配餐员》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有些却没有,教材编写团队也各自独立,没有交叉,且呈现区域抱团现象,形成的也是一家之言。
1、课程目标设置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提出《婴幼儿营养配餐》课程设置,课程旨在将婴幼儿营养理论与营养应用有机结合,突出婴幼儿营养配餐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导,把婴幼儿营养餐设计和营养餐制作的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使学生在理论上熟悉婴幼儿营养学的相关原理和适合婴幼儿烹饪学的基本理论;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熟练掌握婴幼儿营养餐设计与制作基本技能,充分结合烹饪理论、营养学理论和菜点制作的实践,掌握核心职业能力,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人才。
2、课程教学内容
全面阐述婴幼儿营养配餐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体质检测(如婴幼儿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及测量方法、评价指标);婴幼儿营养常识(包括婴幼儿所需膳食种类及营养需求等);婴幼儿食物选择(如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食物的需求及饮食禁忌);婴幼儿食品安全、中毒及预防(如婴幼儿食品安全现状、饮食器具安全等方面);婴幼儿营养食谱的制定方法与实例(如婴幼儿每餐营养能量摄取和营养素供给量计算,食物品种和数量的确定);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食谱设计;婴幼儿营养餐的烹饪要求;婴幼儿科学喂养的原则与方法(如婴幼儿分阶段喂养、各阶段喂养注意事项、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婴幼儿常见营养问题及其处理(如喂养不当的原因与表现及防治措施);婴幼儿膳食调查、计算与评价。
3、课程特征分析
《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综合性强,内容丰富,涉及学科较多,几乎囊括了营养学、食品科学、烹饪学、医学及中医学、饮食文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具有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性质;实践性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相当的食谱设计和菜品设计及制作能力,对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应用性突出,在课程的设计部分,对于不同情况的婴幼儿进行配餐设计,营养食谱的设计要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用性极强。
4、课程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课程特点,我们可以采用针对职业教育更加灵活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的指导性教学法,学生多以自主学习为主,而非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要求使用多种技术,以合作小组方式研究课题、解决问题,研究和协作结果以最终项目成果的方式提交。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使学生获得在合适的职业岗位上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职业能力为主要任务,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进行《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项目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4.1 立项。 即确定婴幼儿营养与配餐任务,这是项目教学成功的前提。首先,项目任务一定要紧扣婴幼儿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立项目标不能太大,让学生经过较短时间学习便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引发学生感兴趣;如果目标定得太大,会因为迟迟见不到成果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会慢慢消失,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统筹几个不同情况婴幼儿营养与配餐的子项目任务,综合考虑项目设置,使项目之间具有前后关联性、承接性,以便学生掌握和理解。
4.2 计划。 每一次营养与配餐项目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组进行,每组人数不可过多,一般6人左右。根据营养配餐项目难度,小组成员可由学生自由结合或教师指定,必要时适当均衡每组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构成,主要以能顺利完成项目任务为分组原则。每个小组按照课题实际需要各自独立确定工作计划、工作步骤和程序,最终应得到教师认可。在此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个人的知识欠缺将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得以弥补,教师给予必要帮助,确定最优解决问题方案。
4.3 实施。 根据各组最优解决方案,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和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步骤和程序工作,按计划实施并完成。工作过程中学生要按照预定计划进行自我和相互检查,判断进度是否合适。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能力,加以点拨指导,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4.4 评价。 每个小组要随机抽取人员到台前汇报成果,汇报完成后,各小组之间互评,然后教师点评,要求各小组进行总结,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教师可向优秀团队进行奖励或提出表扬,激励学生。
4.5 总结。 营养配餐项目完成后教师要对其进行总结,比如在此次教学中,哪些情况是按计划进行的,哪些情况是计划没有考虑到的,出现了什么特殊情况,此次教学前的设想还有什么地方有待改进,总体教学效果如何等,并将相关资料归档备用,以使下次该项目教学更加完善。
5、课程成绩考核
考核以学生完成的营养配餐项目、任务作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多次考核总结评价:以单元课程教学内容中可展示的结果和学生完成的项目任务为依据进行综合实践考核。对单元课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论考核,每个模块完成后进行一次理论考试,二次成绩相加作为期末的理论考核成绩。
事实上,从专业角度上讲,要培养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婴幼儿营养配餐专业人才,并不容易,不仅要求具有相关的营养、餐饮卫生、医学等专业知识背景,而且要具有很强的宝宝餐饮设计能力,还有一定的婴幼儿科学知识(心理学、行为学等),绝对是一个复合性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在人们对婴幼儿健康问题和饮食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及未来,婴幼儿营养配餐专业人才必然会迎来一个社会需求的高峰,所以《婴幼儿营养与配餐》课程教学的探索尝试是一件值得努力的事情。尽管目前课程进一步开展新教学方法的软件和硬件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这是课程必然努力追求的,也希望得到学院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綦翠华,王茂山,汤卫东.《营养配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J].食品工程, 2010(2).
[2] 眭红卫.《营养配餐》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1).
[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
[4] 谢景学. 合理膳食对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5).
[5] 邓红.《营养配膳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1).
[6] 邹新斌,肖霞.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比较研究[J].科协论坛,2012(11).
篇3
【关键词】营养不良;婴幼儿; 家庭因素;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072-02
婴幼儿营养不良是因能量和蛋白质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其病因较多。我们调查了一组营养不良婴幼儿所处的家庭环境,探讨其发生的家庭环境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4~ 2008年本院儿科住院的186例营养不良小儿。性别:男89例,女97例。年龄:6个月以下54例,7个月~3岁122例,3岁以上10例。
1.2 入院原因:因腹泻、支气管肺炎、佝偻病、贫血等疾病而就诊入院者186例。无1例因营养不良而就诊入院。
1.3 诊断标准:根据小儿喂养史,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体重低下、发育迟缓及消瘦的程度分度[ 1]。轻度营养不良66例,中度营养不良101例,重度营养不良19例。
1.4 通过询问患儿父母获得资料。
2 家庭因素
2.1 家庭小儿数目:二个及以下者114例,占61.3%;三个及以上者72例,占38.7%。
2.2 家庭人口:≤5人124例,占66.7%;>5人62例,占33.3%。
2.3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99例,人工喂养36例,混合喂养51例。
2.4 居住环境:农村患儿182例,97.8%;城镇患儿4例2.2%。户人均居住面积22平米或以上(不包括租赁住房者 )。
2.5 父母文化程度:以父亲统计:高中及中专17例,初中56例,小学93例,文盲20例,后两者占共113例,占60.8%;以母亲统计:高中13例,初中45例,小学101例,文盲27例,后两者共128例,占68.8%;父母双方均为文盲者10例。
2.6 职业:以家长(父亲)统计:农民(包括外出务工者)134例,占72.0%,工人24例,个体户26例,干部2例。
2.7 家庭经济收入:人均年收入2000元以下54例,占29.0%;2000~3000元82例,占44.1%,3000~4000元36例,4000元以上14例。
3 讨论
3.1 居住环境:不少资料显示,婴幼儿居住环境阴暗、潮湿,光照不足,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与健康[ 2]。本组绝大多数患儿家庭居住向阳平房,且院落面积大,户外活动方便,故认为居住环境对本组的发病影响不大。但本组30例来自打工族家庭,在城市租赁房屋,居住狭小、阴暗,是导致其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3.2 家庭小儿数目: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家庭中儿童数量越多,对儿童的健康影响愈大。而本组家庭儿童数目并不多, 2个及以下者占61.3%,提示小家庭也同样会忽视小儿的营养状态,尤其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小儿过于溺爱,挑食、偏食, 不适当的进食所谓营养补品及零食过多,反而影响小儿食欲,导致不能正常进食,久之产生营养不良。
3.3 家庭经济状况:本组发病倾向务农职业、低经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与小儿发育生长关系密切,高收入家庭小儿饮食及营养物质丰富,营养结构较为合理,生长发育好。低收入家庭食品供应较差,在儿童辅食方面花费少,而辅食多少直接影响儿童营养与健康。再者,低收入家庭也不能及时治疗小儿疾病,故易引起营养不良。
3.4 喂养方式:本组调查显示,不论何种喂养方式,均有可能发生营养不良,其主要原因是哺喂不当。虽然本组母乳喂养率高,但多数不能给患儿及时断奶添加辅食,或辅食添加不合理,以致引起小儿营养不良。资料表明,断奶超过1.5岁,未及时添加辅食,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因为晚乳质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辅食品种单一,质量不高,如仅添加谷类辅食,如稀饭、面条,以及人工喂养儿乳制品配置过稀等,都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哺喂不当的原因既与经济因素有关,也与父母的喂养观念和方法有关。
3.5 父母文化程度:患儿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对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本组显示,父母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者发病率低,小学及文盲发病率高。在导致营养不良的诸多因素中,父母文化程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3]。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获得营养与喂养知识,乐于接受这些知识,并把它们付诸实施。相反,父母文化程度越低,营养与喂养知识越少。对本组调查发现,许多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在喂养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如家长不知食物中的基本成分;不知母乳是最好的食品,误认为奶制品优于母乳;不知何时添加辅食,有的小儿已满周岁还未添加辅食;不知如何添加辅食,导致辅食添加不合理;有不少家长认为营养不良是“生赖”,不是疾病,大了自然会好,故本组无一例因营养不良就医,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
3.6 打工族家庭:值得一提的是,本组30例来自农民进城务工家庭。这有三种情况,一是夫妻均外出务工,把小儿托付给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受传统育儿观念的影响很深,更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二是丈夫外出,妻子在家。由于忙于家务和农活,尤其是农忙时,小儿得不到悉心照顾,喂养粗放。三是夫妻带上小儿外出务工。由于居住环境较差,忙于生意和工作,无暇顾及小儿。加之上述原因,这样的家庭小儿更易发生营养不良。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勿使他们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笔者认为,减少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生,除应及时治疗能够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各种疾病外,根本措施在于改善小儿所赖以生活的家庭环境,诸如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对婴幼儿父母进行科学育儿知识宣教等等。事实证明,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 4]。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6
[2] 董金陵,蔡素芳,于伟,等.深圳南山地区不同户籍儿童中毒营养不良患病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4
篇4
[关键词] 婴幼儿;营养发育;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添加辅食
[中图分类号] R195.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c)-0155-02婴幼儿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婴幼儿的营养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其今后各方面体质的发育发展。婴幼儿时期对婴幼儿的喂养方式直接影响其营养发育状况,因此研究科学合理的婴幼儿喂养方式并对其进行普及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本市共580名婴幼儿进行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本市0~18个月婴幼儿580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其中0~4个月的婴幼儿117人,5~6个月的婴幼儿123人,7~12个月的婴幼儿160人,13~18个月的婴幼儿180人。所有婴幼儿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婴幼儿无明显疾病,胎龄37~42周,并且没有先天性疾病或异常。
1.2 研究方法
利用访谈形式对婴幼儿的父母进行定期跟踪访谈调查,制作调查表格进行比较研究。考察指标为[1]:利用精确度5 g的ACS型电子称测量婴幼儿体质量,利用精确度为0.1 cm的WB-Ⅱ卧式婴儿身长测量器测量婴儿身长。对喂养方式进行分类,母乳喂养:指对0~4个月(包含4个月)的婴幼儿仅单纯进行母乳喂养,未加用其他乳制品和代乳制品;混合喂养:指对0~4个月(包含4个月)的婴幼儿进行母乳喂养和乳制品或代乳制品的混合喂养;人工喂养,指对0~4个月(包含4个月)的婴幼儿只进行乳制品或(和)代乳制品喂养,不进行人工喂养。对辅食添加时间进行分类:4个月(包含4个月)前添加辅食为过早;6个月添加辅食为过晚;4~6个月添加辅食为合理。评定标准为[2]:W/A(体质量除以年龄)低于2个标准差以下者去掉,W/A低于均值减1个标准差的定为营养稍差,其余为营养正常。
1.3 观察目标
4个月内不同的喂养方式下婴幼儿的营养发育状况,各种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状况的影响及对比;辅食添加后,辅食添加的频率对婴幼儿的营养发育的影响,不同时期添加辅食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状况的区别。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频数及频率来表示病例数及所占的比例,两组间恢复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市对0~4个月(包含4个月)的婴幼儿数量为117例,采用母乳喂养方式的比例为63.24%,完全不用母乳喂养的比例为16.24%,采用混合喂养的比例达20.51%。本市居民对婴幼儿仍主要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喂养。0~4个月(包含4个月)采用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24.32%,采用人工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52.63%,采用混合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25.00%。4个月(包含4个月)内采用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营养状况显著较采用人工喂养方式的婴幼儿好。采用混合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营养状况与采用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幼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幼儿营养状况情况[n(%)]
辅食添加的频率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的影响情况显示,小于4个月(包含4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10%,4~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所占比例为6%,大于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所占比例为50%,不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稍差的比例为34%。4个月以下和6个月以上为婴幼儿添加辅食,婴幼儿营养稍差和营养正常的比例相差不大,4~6个月为婴幼儿添加辅食,婴幼儿营养正常的比例显著高于营养稍差的比例。具体见表2。
3 讨论
对于婴幼儿营养发育与喂养行为的相关性的分析在国内并不多见,但是随着我国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国际接轨的速度加快,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的重视程度提高,该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步引起各专家学者的重视[3]。母乳喂养在我国仍是主要的喂养方式,尤其是对4个月以下(包含4个月)的婴幼儿。该时期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营养发育比其他方式有着更明显的优势[4]。关于辅食添加的时间和频率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的研究还不完善,但已初步达成辅食的添加时间和频次对婴幼儿有较大影响的共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在4个月以下(包含4个月)采用母乳喂养的其发育状况较采用人工喂养方式喂养的有较明显的优势。采用母乳喂养的与混合喂养的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的影响并不显著[5-6]。婴幼儿在4个月以下(包含4个月)添加辅食的,对其营养发育的影响不明显;在4~6个月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发育状况显著高于不添加辅食的;在6个月以上添加辅食或不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发育状况显著较差。可见4个月以下是否添加辅食对婴幼儿营养发育影响不大;4~6个月添加辅食对婴幼儿营养发育影响重大,该时期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期[7];6个月以上添加辅食对婴幼儿营养发育的影响较大。
研究组认为,本市市民对婴幼儿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普遍的认识,对辅食添加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整体仍然缺乏科学喂养知识。本市市民对婴幼儿的喂养仍多以采取传统方式喂养为主,未有效利用食物资源对婴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是导致本市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低下、营养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今后本市应当加大对婴幼儿科学喂养方式的宣传教育,利用各种措施向广大市民普及科学合理的婴幼儿喂养方式,帮助市民改变观念,转变不良的喂养方式,提高本市婴幼儿的发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秀华.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医疗前沿,2007, 12(10):112-113.
[2] 李应莲. 三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四个月婴儿发育情况观察[J]. 航空航天医药,2003,22(2):221.
[3] 杨媛媛,王懿,杨文方,等. 婴幼儿营养发育与喂养行为的关系(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6(11):67-69.
[4] 孙会,洪银慧,夏红玲,等. 婴幼儿喂养方式与辅食添加现状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2011,23(11):229-230.
[5] 孙聪颖. 婴幼儿喂养知识现状及健康教育[J]. 中国妇幼保健,2010, 12(8):117-118.
[6] 许少琼. 三种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智力发育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54-155.
篇5
关键词: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Logistic回顾分析;相关因素
Infant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 Health Clinic in the Prevalence Rate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HUANG Qiu-ho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Liuyang City,Liuyang 410300,Hun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antile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ren health care clinic survey results, and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factors. Methods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0 to August 2013, physical examination, a total of 3250 cases of infant to draw blood detection routine group medical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to obser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prevalence, adopting Logistic related factors were reviewed. Results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iron deficiency anemia patients, 3250 cases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368 cases with detection is iron deficiency anemia wer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detection rate of 11.3%. Aged 6 months - 1 iron deficiency incidence is highest, at 13.7%, incidence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minimum 1~2 years old age, at 10.5%. ConclusionEarly childhood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s seen, especially in infants under one year of age appear the highest rates of iron deficiency anemia, so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fant and young child nutrition knowledge, especially the consisting of 6 months later to ad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improve the level of infant and young child nutrition,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Key words:Children health clinics;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Nutritional iron deficiency anemia; Logistic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elated factors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对婴幼儿营养健康水平更加重视,婴幼儿营养健康水平亦有明显提高,然而在对婴幼儿进行体检时发现其营养水平并不乐观,仍然存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等。婴幼儿时期的营养水平直接关系着儿童脑发育及身体发育,影响儿童生活质量,为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笔者对我保健门诊部门进行体检的共3250例健康婴幼儿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5月~2013年8月进行健康体检婴幼儿共3250例,男1690例,女1560例,年龄1个月~3岁,其中1个月~6个月320例,6个月~1岁1856例,1~2岁1074例。儿童均为单胎、足月正常儿,出生体重在2600~4200g。排除妊娠期母体感染、贫血及高症病等,所有体检儿童均无围产期窒息史。排除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疾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
1.2方法所有婴幼儿均进行血常规、体格发育、血微量元素检测,检出铁缺乏156例,缺铁性贫血212例共368例(其中男206例,女孩162例,平均月龄为(18.62±3.24)个月,经济收入每月≤1200元173例,>1200元195例,)为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基本情况进行观察,特选取本次体检中200例营养状况、月龄、家庭经济状况基本相同的健康幼儿作为参考组。
1.3检测方法末梢血血常规的检测采用日本Sysmex,Xs 800i检测,分析分类血细胞计数;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采用北京博晖新光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生产的BH-5100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为钙、锌、铁、铜、镁五种元素。铁元素标准含量:7.52mmol/L
1.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判断标准参照第七版儿科学标准,血液化验检查血红蛋白6个月~6岁
1.5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观察者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观察组婴幼儿平均月龄为(18.62±3.24)个月,顺产85例,剖宫产283例,经济收入每月≤1200元173例,>1200元195例,婴幼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25±0.43)kg,母亲职业:工人226例,教师56例,干部86例。参考组婴幼儿平均月龄为(17.75±4.03)个月,顺产65例,剖宫产135例,经济收入≤1200元108例,>1200元92例,婴幼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36±3.21)kg,母亲职业:工人88例,教师55例,干部57例。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体现)。
2.2本次检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中男孩206例,占55.98%,女孩162例,占44.02%。;男孩贫血率明显高于女孩,P
缺铁性贫血婴幼儿均为小细胞低色素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其中轻度贫血226例,占61.4%,中度贫血142例,占38.6%。
2.36个月~1年婴幼儿贫血检出为255例,贫血检出率13.7%;1~2岁婴幼儿贫血检出率为113例,贫血检出率10.5%,P
2.46个月~1年时纯母乳喂养820例,缺铁性贫血检出132例,占16.1%,非母乳喂养1036例,缺铁性贫血检出123例,占11.9%,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保健意识明显提高,婴幼儿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然而儿童发展中仍然普遍存在铁缺乏症。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1周岁内为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突增高峰,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血容量及血红蛋白分别增加3倍及2倍,血液增加导致造血原料需求量加大,然而1周岁内婴幼儿咀嚼及消化功能尚不完善,同时饮食结构较为简单,铁来源较少导致铁摄入量缺乏,从而导致贫血发生。本次研究中,男性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明显大于女性儿童,这可能与男性儿童成长需要有着直接关系,男性儿童铁需求量明显大于女性儿童,而铁补充含量未能满足,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同时研究亦发现在6个月~1岁,采用纯母乳喂养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明显大于非母乳喂养儿童,这是由于母乳虽然具有婴儿所需大部分能量,然而单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儿营养单一缺乏,而母乳喂养亦会受到母体机体情况的营养,当母体铁缺乏时亦会对婴幼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门诊中,医护人员要将喂养知识告知婴幼儿家长,在母乳喂养的同时,给予其他食物补充,如蔬菜泥、鸡蛋黄、水果泥、配方奶粉等。本次研究中发现未及时添加辅食的贫血患病率为 28.3%,婴幼儿是否及时添加辅食、及添加时间和品种是否合适,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亦有着直接关系,人乳铁含量较少,而婴幼儿出生至6个月时机体储存铁亦基本消耗,因此若在出生6个月后未及时添加辅食,可导致缺铁现象的发生。辅食应添加含铁量丰富食物如动物血、肝脏、红色肉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2岁内婴幼儿消化功能较弱,腹泻、感冒等均会导致婴幼儿食欲下降,胃肠道吸收功能的降低,从而导致铁摄入及吸收减少,从而增加了疾病的发生率,影响婴幼儿的正常发育,因此要合理均衡饮食,采取有效手段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邱玉玲,李永萍.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121.
[2]戴晓月,朱晓梅.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29(06):540.
篇6
关键词:儿童保健门诊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临床治疗效果 血常规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以6个月到2岁幼儿常见,患儿病情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与患儿贫血严重程度有关[1]。一般表现为患儿的皮肤苍白、食欲不振,严重会导致患儿免疫力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心率加快。长期的营养不良和贫血,会影响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威胁患儿身体健康[2]。临床中主要采用口服铁剂对症治疗,但是患儿吸收效果不佳。本研究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者,在常规口服铁剂的基础上实施儿童保健,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12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儿均为单胎分娩;患儿不伴随其他先天性疾病;患儿监护人在知晓本次研究后。排除标准:患儿伴有其他重大疾病;患儿对治疗使用药物有过敏史;患儿监护人在了解本次研究后,拒绝参与。
按照患儿的入院顺序并结合组间匹配的原则,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和保健组两组,每组61人。保健组中男性患儿31人,女性患儿30人;年龄范围在6个月到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04±0.14岁。常规组中男性患儿32人,女性患儿29人;年龄范围在8个月到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05±0.13岁。比较两组患儿上述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儿监护人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式
1.2.1 常规组
患儿采用口服铁剂进行治疗,按元素铁剂量补贴,每日补充铁元素1~2mg/kg,在每次进餐时分2~3次进行口服,每日总剂量不超过30mg。同时为患儿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连续治疗12周。
1.2.2 保健组
患儿在常规组口服铁剂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其他保健治疗。包括:对患儿母亲的调节、辅食调整和预防。具体办法如下:
(1)告知患儿母亲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抗体较多,同时如果母体本身患有缺铁性贫血,可以同时口服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红源达0.15g,按Fe计算),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33)治疗,每次1粒,每天1次。在改善母体贫血的同时,可以帮助患儿更好地吸收铁剂,同时母乳中乳铁蛋白可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力[3]。
(2)注意婴幼儿的饮食结果,保证饮食的均衡和营养,多为患儿提供含铁辅食,鼓励患儿禁食蔬菜和水果,促进铁剂在肠道的吸收,纠正儿童厌食和偏食的不良习惯[4]。
(3)在患儿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疾病时,会导致患儿的免疫力下降,应在患病期间注意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加强患儿生活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减少患儿患感染性疾病的概率[5-6]。
1.3 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标准:经过治疗后,临床治疗结果包括治愈、好转和无效3种情况。其中治愈表现为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范围之内;好转表现为患儿症状基本消失,血常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变现为症状未消失,血常规指标未改变。治疗有效包括治愈与好转患儿之和。
(2)血常规指标: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铁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表示治疗有效。血红蛋白正常范围在120~200g/L,血红蛋白在90~119g/L表示为轻度贫血,在60~89g/L表示为中度贫血,在小于60g/L时为重度贫血;红细胞正常范围在5.7~6.4×1012/L;血小板正常范围在150~250×109/L;血清铁正常范围在7~18μmol/L。
(3)两组监护人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评分:监护人通过患儿的治疗方法、依从性、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进行评分,每项25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治疗效果越好,监护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血常规指标比较
在实施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血常规指标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治疗后,保健组患儿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血常规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后,保健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93.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儿监护人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保健组患儿监护人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评分为92.37±1.36分,常规组患儿监护人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评分为90.14±1.04分,保健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73,P=0.000)。
3 讨论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主要致病因素是体内铁元素缺乏,影响患儿体内血红蛋白的合成,同时可以使多种含铁酶降低,可以导致体内细胞功能紊乱,影响体内造血细胞。缺铁性贫血不但导致患儿神经疲劳、营养不良、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降低,还会导致患儿组织器官异常,如口腔黏膜异常角化、舌炎等。而常规的口服铁剂治疗,可以对症帮助患儿治疗,但是铁剂吸收效果不佳[7]。而配合保健治疗,从改善母体情况,鼓励母乳喂养,从而提高患儿身体免疫力,改善患儿贫血情况;从调节患儿饮食结构,多进食含铁的食物、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和水果,辅助铁剂的吸收;提高患儿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减少感染性疾病的感染概率。从而提高对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疾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保健治疗可以改善患儿各项血常规指标,提高监护人对治疗方法的满意情况,从而提高患儿及监护人对治疗的配合度。
参考文献
[1]朱琼,戚屏,汪洁云.不同年龄段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7):933-938.
[2]陈福兰.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情况及相关贫血原因探析[J].当代医学,2019,25(1):62-64.
[3]黄金妹,沈红.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0,4(5):94-95.
[4]孟海霞.儿童体检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30):86-88,92.
[5]石秀丽,陈秀英,杨静,等.营养指导在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的保健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4):44.
篇7
前几年出现了三聚氰胺事件后,奶粉产品就成为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食品之一。然而,奶粉市场究竟应该怎样做好进一步规范?对此,食品餐饮行业的两会代表委员分外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人大代表张彦森这一次来北京参加两会,就带来了有关“我国婴幼儿羊奶粉行业应规范品牌杂、暗添加问题”的提案。作为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天津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彦森是食品餐饮行业的名人,他本人对我国的食品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多独到的认识和见解。
张彦森发现,近年来,婴幼儿羊奶粉以丰富营养、不易导致过敏等优点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成为我国乳制品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近几年,婴幼儿羊奶粉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成为乳制品消费的重要产品,是很多宝宝依赖的食品。但该领域存在贴牌生产、暗自添加麦芽糊精等问题,给婴幼儿食品安全带来不确定性,他建议尽快整治规范。
张彦森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羊奶主产区集中于陕西、黑龙江、山东等省市,大多用于加工婴幼儿羊奶粉,并主要销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年产值数十亿元。目前,浙江杭州、温州等地区市场上婴幼儿羊奶品牌多达80多个,涉及近30家乳品企业。品牌数量之多,令人惊讶。在奶粉的标签上,产销分离现象十分普遍,生产厂家大多集中于陕西、黑龙江、江西等地,但品牌运营商很多,分散于多个东部沿海城市。有的乳品生产企业,同时有六七个婴幼儿羊奶牌子,有的甚至高达十四五个牌子。
可以说,品牌杂乱是幼儿羊奶粉市场面临的新问题。张彦森对记者说,近年来,婴幼儿羊奶粉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售价比牛奶粉价格高,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进入该领域。但囿于QS认证和婴幼儿奶粉生产许可资质的门槛很高,于是有些人就借鸡下蛋,找有资质的乳品厂定制羊奶品牌开展营销。受暴利驱使,食品领域的贴牌生产、产销分离问题目前较为突出,在婴幼儿羊奶粉市场更成为普遍现象。
篇8
【关键词】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肥胖;超重
【中图分类号】R72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99-02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全球超过2000万儿童出现超重现象,预示着肥胖症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流行率正迅速递增。Formiguera研究提出[1],儿童肥胖症本身属于一种疾病,同时也是诱发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其中以心血管与代谢性疾病最为突出,对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上需要予以重视。本文通过观察分析早期喂养方式对2岁以下婴幼儿肥胖的影响,总结临床意义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接受体检的2岁以下婴幼儿240例,男128例,女112例,均为我院建卡进行随访的对象,均为家长同意自愿参与检查及实验。所有婴幼儿皆为足月儿,出生体重在2.5~4.2kg,平均出生体重在3.0±0.2kg。首次随访年龄为出生后43±5天,均无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及全身性疾病,照0~4个月喂养方式的差异分为A组(母乳喂养)131例和B组(人工喂养)109例,观察比较两组婴幼儿在不同月龄的肥胖、超重+肥胖发生率。两组婴幼儿从月龄、性别、出生体重等信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0~4个月喂养方法:①A组(母乳喂养):0~4个月内完全采取母乳喂养(只喂母乳),按需哺乳,在4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②B组(人工喂养):0~4个月内完全采取配方奶喂养(只喂配方奶),并在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1.2.2 体检方法:由专业的医务人员分别在婴幼儿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月龄时进行身长及体重的体格测量。身长的测量采用卧式量板,测量值精确至0.1cm;体重的测量采用杠杆称,测量值精确至10g,并计算出BMI值。
1.3 评价标准:依据WHO所推荐的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值,制定以下评价标准,超重:BMI值在对应的月龄的P85~P95;肥胖:BMI值超过对应的月龄的P95。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肥胖率、超重+肥胖发生率的数据均使用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在月龄为18个月时肥胖率与12、24个月时超重+肥胖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3个月月龄体检为肥胖、超重+肥胖的婴幼儿,在往后的月龄中肥胖、超重+肥胖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讨论
本研究中统计发现,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两组婴幼儿在月龄为18个月时肥胖率与12、24个月时超重+肥胖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另外,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两组婴幼儿3个月月龄体检为肥胖、超重+肥胖的婴幼儿,在往后的月龄中肥胖、超重+肥胖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表明0~4个月内给予母乳喂养能够预防出现婴幼儿的早期超重和肥胖症,其保护作用突出。本研究归纳母乳喂养对于儿童肥胖、超重的预防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婴幼儿早期给予母乳喂养,将母乳作为生命早期的主要营养,可能会对婴幼儿机体今后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患病易感性造成影响,由于早期的营养摄入和代谢水平很可能会留下代谢的印记或者产生程序化,从而对机体的功能、结构及物质的代谢产生出长期甚至是终生的影响,直接对儿童乃至成年后的健康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另外,母乳的性质类似于羊水,因此,母乳喂养对于婴儿来说,能够使新生儿脱离子宫后生长对于宫内及羊水的环境有连续性[2,3]。
3.2 由于瘦素的缺乏或抵抗皆会促进食物量的摄入增加,而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瘦素,能够在婴幼儿的体内发挥良好的生物活性,因此,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要对比人工喂养的婴儿血清中的瘦素要高。婴幼儿在生命早期从母乳中获取瘦素的量越多,就越可以积极地对婴儿的代谢起到良好的平衡作用,减少今后缺乏瘦素或者抵抗的发生,从而预防肥胖症[4,5]。另外,母乳中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显著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及增加各种组织中胰岛素受体的数目,从而有效控制饱腹感与食欲,阻断肥胖症的病理作用[6,7]。
3.3 哺乳的行为能够对婴儿的能量摄入进行调控,主要是由于哺乳的行为能够保证婴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动摄入所需食物量,而乳母也可同步针对哺喂婴儿的摄入量及吸吮频率做出生理反应,因此,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以此建立起有效的摄入能量的自我调节机制。而人工喂养的婴儿容易因为忽略了婴儿的个体差异或者担心配方奶营养不足,进行过量、过浓地喂养,导致婴儿体内的饱腹感与饥饿感的信号逐渐减弱,从而导致摄入能量过多而不知,也从而容易导致此类儿童今后出现肥胖与超重率明显增加[8-10]。
综上所述,婴儿期尤其是婴儿早期实行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预防2岁以下婴幼儿肥胖发生,对婴幼儿健康正常发育有重要意义,值得大力提倡。
参考文献
[1] Kramer MS,Guo T,Platt RW,et a1.Infant growth and health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3 compared with 6 mo 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Am J Clin Nutr,2003,78(2):291-295.
[2] 赵汝勤,林建国,冯永旗.母乳喂养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J].儿童保健杂志,2007,15(3):302-303.
[3] 蒋竞雄.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3):219-220.
[4] 戴家振,洪琴,张春梅,等.早期喂养方式对2岁以下婴幼儿肥胖影响的纵向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6):502-504.
[5] 余涛,毛萌.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1):874-876.
[6] 张庆莲,汪云利.儿童肥胖的现状与预防[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6,1(1):72-76.
[7] 关志东.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74-75.
[8] 李莉萍,盛志华.徐州市托幼机构3~6岁儿童肥胖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7,5(9):10-11.
篇9
肥胖婴幼儿为何越来越多?
勇勇是个小男生,打小个子就比别的小朋友高,也比别的小朋友壮,吃饭也很正常,但是勇勇妈咪一直很纠结,每次称体重,勇勇都会超标,“是偏胖5斤还是5公斤,我一直没勇气看。”
现在勇勇已经4周岁了,每天幼儿园放学后,都很期待外公给他带的小点心,“非高糖的不爱吃,要是不给他吃吧,他还喊饿,他顶不住饿,老人也心疼,于是体重也一直没见下来过。”勇勇妈曾经考虑过,“似乎他注意力没法转移的时候就爱吃东西,现在胖有一半是因为零食吃得多。就是他最瘦的时候,肚子也是滚圆的。“现在,不说少吃,就连运动勇勇都显得慢一些,勇勇妈多少有点“揪心”:舍不得饿、运动又少,再胖怎么办?
“我家宝宝4个多月,体重19斤,是不是有点胖。”在一个妈妈宝贝QQ群里,一位网名叫夜太美的妈妈问道:“我们家是纯母乳喂养,听说断奶后孩子会瘦,但现在好像明显偏重了。“
“我家天天22个月,体重27斤,最近头上、脑袋后面都长了痱子,天一热她就很不舒服,前段时间长到眼睛上,急得自己抓痒。”听别人说这可能跟胖有关,一胖就怕热,一热就容易生痱子。”
当今,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肥胖症的婴幼儿越来越多,这让很多家长对此很揪心。在医学上,婴幼儿肥胖症是指婴幼儿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20%肥胖症是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肥胖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临床上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病理性肥胖症两大类,其中单纯性肥胖症在儿童期最多见,大约占儿童肥胖总数的95%,病理性肥胖又称为继发性肥胖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产生的,仅占儿童肥胖的5%。单纯性肥胖的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环境、以及神经内分泌与能量代谢等有关。
儿科专家提醒
预防宝宝肥胖应从孕妈抓起
儿科专家认为,3岁以内婴幼儿的肥胖应该从源头抓起,也就是说,要追溯到妈妈怀孕期间的饮食。
孕后期为妊娠期的后3月,母亲营养过剩,体重增加过快、过大,如果孩子吸收得又好,极有可能生出体重八九斤的巨大儿。儿科专家提醒说,如果孩子本身就是巨大儿,那么以后就有可能产生肥胖的症状,因此妈妈孕期就应该控制饮食,避免留下隐患。3岁以内防止过度喂养
宝宝在3岁以内过于肥胖,如果排除巨大儿的问题,那么过度喂养就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现在,不少家长都希望孩子吃得越多越好,加上初乳、儿童奶酪这些高脂肪辅食的喂养,孩子极有可能偏胖,因此,宝宝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1岁以内,每天700―800毫升奶是正常量,每个孩子个体不一,吸收功能也不同,家长不能盲目攀比,看见同龄孩子吃得多,就开始担心孩子吃不饱。
现在有不少家长常常觉得孩子3岁以内胖不当回事,常常说”等孩子上幼儿园就会瘦的”。实际上,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比小班肥胖得多,孩子在家吃早饭,然后是早副餐,午餐,午睡后还有小点心,晚上有晚饭。一天五顿,家长还担心孩子吃不饱,放学接孩子必带点心。其实正规幼儿园的饮食是很合理的,家长的点心完全没有必要,这时候就应该让孩子去玩、运动,等到晚上再吃。
因此,3岁以内的肥胖,家长也需要重视,适度喂养、控制饮食非常重要。注意别把孩子的胃口撑大,偏胖的孩子要多喂低脂肪的食物和水果,不要喝甜饮料。
温馨小贴士
如何计算标准体重?
一岁以内的小孩6个月以前:月龄乘以0.6加上出生体重。6个月以后:月龄乘以0.5加上出生体重。一岁以上小孩:年龄乘以2加8或者加7,胖一点的加8,瘦一点的加7,得数就是孩子的标准体重。这个计算方法可以延续到16岁。
辅食添加的要点
食品卫生非常重要
要重视孩子的饮食卫生。因为他们消化道的抵抗力低,容易患消化道传染病。给婴儿吃的蔬菜和水果一定要新鲜,不要吃剩菜、剩饭。
勤给孩子喂水
婴儿的身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左右。如果气温高,出汗就会多,孩子对水分的需要量就明显增加。一般-情况下,可2小时喂1次水,如发现孩子嘴唇干、尿少时,可适当多喂些水。4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宜喂冷饮。
夏季不宜断奶
由于天气炎热,婴儿也和成人一样胃酸等消化液的分泌减少,不爱吃东西,这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如果准备给婴幼儿断奶,也要尽可能避开这个时期,因为母乳中含有多种能够防病的抗体,可预防夏季流行性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生。
适当调整膳食结构
应当随时调整婴儿的膳食结构,减少肉类摄入量,多吃些清淡可口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合理搭配,以增加孩子的食欲。主食可多食粥类,例如大米粥、赤小豆粥、绿豆粥、荷叶粥、扁豆粥等。以芝麻酱、甜面酱、鸡蛋、火腿等为主要原料,同时搭配凉拌面清凉爽口,孩子也喜欢吃。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篇10
[关键词] 婴幼儿期;添加辅食;营养缺乏性疾病;健康宣教;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128-01
婴幼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特别是婴儿期,如果家长不注意掌握科学的喂养方法,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轻则会引起小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肥胖症以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等,重则会影响小儿一生的健康。因此加强小儿喂养方面的健康教育,及时纠正错误的喂养观念和做法是非常必要的。
1 小儿喂养误区
1.1 认为奶粉比母乳好
由于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加上广告误导,有的人认为奶粉价钱贵,又添加各种诸如DHA等所谓的“黄金”成分,所以一定比母乳好。
1.2 不注意及时添加辅食
婴儿期的小儿无论采用何种喂养方式,都要及时添加辅食,才能保证小儿的生长发育。4~6个月内的婴儿以纯母乳喂养最好,但6个月后,母乳已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应注意及时补充蛋黄泥、肝泥、果泥、菜汁等食物,以补充母乳不足。
1.3 根据小儿喜好
家长往往根据小儿的喜好来选择食物。而小儿喜欢的并不一定是他们所需要的,久而久之,将养成挑食、偏食、爱吃零食的习惯,影响小儿健康成长。
1.4 认为药补最好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营养极为关注,盲目从药店或商店买回大量的营养品或补品补之。虽然补充了不少营养品,最后还可导致营养缺乏病。
1.5 家长垄断饮食权利
部分家长完全不考虑小儿的营养需求和口味,自己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久之,使小儿养成了与家长一致的饮食习惯,包括不好的饮食习惯,例如口味偏咸等。
1.6 强迫小儿进食
小儿的食量因人而异,受性别和活动量的影响,但也和遗传因素有关。强迫进食不仅会导致小儿消化功能障碍,长期还可形成精神性厌食而引发营养性疾病。
1.7 认为小儿吃得越多越好,吃成个小胖墩最开心
幼儿肥胖会为成人肥胖带来隐患,由此发生各种并发症或心理的异常也不少见。最为常见的为哮喘、脂肪肝、心理自卑、暴饮暴食、不和群等现象。
2 对策
2.1 全面开展健康宣教
医疗卫生部门应以社区为单位,利用各种形式,如电视、广播、板报、培训班等广泛宣传小儿喂养科学知识,普及各种科学喂养常识。
2.2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使家长都能掌握一定的科学喂养知识
2.2.1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讲究孕期及哺乳期营养。要让家长们知道母乳是婴儿最好的、最理想的营养食物,母乳喂养是人类最自然、最合理的喂养方式。
2.2.2 每一位家长,要学些营养学知识,掌握烹饪技术,以促进小儿食欲,注意合理搭配,荤素、咸甜、干稀、粗细粮合理搭配,少吃“垃圾食品”,使小儿摄入多样食物。
2.2.3 保证每天热量供应,各种营养素的合理配比及各餐的合理分配。幼儿按一日三餐两点热量分配为:早餐20%~30%,午餐30%~35%,晚餐25%~30%,两次点心共占10%~15%,每日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热量各占总热量的11%~15%、25%~30%、50%~60%。动物脂肪占总脂肪的50%。动物蛋白加豆类蛋白占总蛋白的50%。
2.2.4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如安排良好的进餐环境、餐前不剧烈活动、不吃零食、自主进食、专心进食,不在进餐时奖励或惩罚孩子等。
2.2.5 学习心理学知识。家长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学会暗示,还可顺便讲解各种食物对身体发育的好处,以促进小儿对进餐的兴趣。
2.2.6 对于身体欠佳的小儿,要分别对待:①营养不良儿:除了分析病因及时治疗外,加强营养及促进食欲也很重要。可选择清淡的、孩子喜欢吃的饭食,应稍加糖类以补充热量不足。食欲好转后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②贫血幼儿:对于轻度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一般只需采取饮食纠正。其饮食应注意采用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蛋黄、动物血、内脏等;富含维生素C及矿物质的水果,促进铁质的吸收和利用;要注意饭菜的色、香、味,以增进小儿食欲。③肥胖幼儿:幼儿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进食过多,也有由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常或缺乏运动所致。对于肥胖儿以饮食管理最为重要。要保证小儿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的需要,限制高热量饮食的摄入,限制糖类及脂肪,供给足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逐步控制摄入量,同时要加强体格锻炼,鼓励户外活动。
[参考文献]
[1]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2-134.
[2]陶方标.妇幼保健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