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校园范文

时间:2023-04-08 03:1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约型校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节约型校园

篇1

关键词: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

一、引言

构建节约型校园是教育系统落实国家有关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重要举措。校园是能耗大户,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深入开展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节约,降低办学成本,在社会上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而且还能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有节能环保意识,掌握节能环保技能的人才,必将极大地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构建节约型校园意义尤为重大。

曲阜师范大学设立于孔子故里曲阜,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日照建有新校区。共占地2653.41亩,校舍建筑面积102.5万余平方米。近几年来,为满足高等教育扩招的需要和本科教学评估的要求,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投资巨大,导致学校财务不堪重负。因此,构建节约型校园,实现对校园的节约型建设与管理,成为迫切之举。

二、国内外节约型校园建设现状

在我国,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理念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主要指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和材料,节省土地和材料资源。在国外,虽然没有这种提法,但是做法类似。欧美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来,一直很注重能源节约和管理。表1是国内外实施节约型校园和实施的数量。

最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接连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建设部、国家l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1号)、教育部、建设部《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等等方针政策和指导性的文件,有力地推动了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在近年来的校园基本建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我们为创建节约型校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本章即以曲阜师范大学在建设节约型校园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作法,来探讨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与管理。

三、严格做好规划建设阶段工作,从源头上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

(一)校园规划设计阶段

在校园规划阶段就树立节约理念,充分考虑校园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

在设计阶段注重设计质量,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不足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费用的1%,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到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重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工作,并将其贯穿整个校园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二)校园建设阶段

节约型校园建设阶段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做到环保施工、节约施工,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及国家有关验收规范,保证工程质量。

1. 做到环保施工

在工程开工以前依据当地环保管理部门批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施工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现场施工方案。校园建设施工现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施工噪音、防遗撒、防扬尘等措施,尽量减少施工中产生的噪音、扬尘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施工中产生的光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所有参建人员在开工前学习环保施工措施,像作安全技术交底一样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施工教育,提高参建人员的环保意识。

2. 做到节约施工

应制定包括节能降耗措施在内的施工方案,对施工现场的用水、用电不能按国家定额不准进行记取,要加设水电表进行准确计量,严格按国家有关施工用水用电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实现单位施工面积实际用电量比定额计算用电量节约4%以上。在施工现场要重点控制材料节约,加强周转材料的循环利用,对模板、脚手架、挡网、竹胶板等能够重复使用的周转材料在施工现场的使用率超过70%。施工现场严禁使用非节能型的大型施工器具,推广使用节能型的施工机械、照明灯具等。

注重水资源节约,所有用水器具应使用节水型的产品,有条件的地方要实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利用现场的自然资源,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一、二期工程十万余平方米教学办公建筑,由于开工时市政供水管网未接到,经检测地表水没问题,施工用水全部采用了施工现场周围的池塘用水,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资源,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四、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从组织制度上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

(一)制定实施节能降耗工作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制定节能降耗工作方案,目前已完成的有:

篇2

关键词:目标管理;节水节电;计量收费;节约型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79-01

一、技工类院校加强水电管理势在必行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技工类院校的规模日益壮大,但由于这类院校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院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剧增,同时增大了管理的难度,每年的水电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水电费浪费惊人。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是一所副厅级省重点技师学院,现已达两万人的规模,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但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水电费开支也越来越大,去年的水电开支已达2004年的一倍以上。究其原因,除了实训设备和空调等办公设施增多的原因外,浪费现象仍很严重。所以,技工类院校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节能化道路,层层落实责任制,创建节约型校园。下面结合我院情况,探讨在水电管理方面推行目标管理的对策措施。

二、强化水电节能管理的设想

1.成立水电管理领导小组,制定节水节电的相关规章制度。

2.实行目标管理,减少开支。

为了减少学院财务支出,促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充分调动水电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对水电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根据历年水电支出情况,核定指标,水电管理部门实现目标管理,学院按规定发放水电工作人员的津贴,节约按一定比例提成给予奖励,若未实现目标管理,学校将按所超数额5%的比例扣发水电管理人员岗位津贴。

具体实施是由水电管理部门根据校内各部门的情况和性质, 分门别类进行指标核定和量化管理。

(1)对各二级单位采取“指标到户、计量收费、节约留用、超用收费”的办法。

(2)学生宿舍用水用电实行限额管理、超用收费制度。

通过目标管理,可以将学校水、电由一个部门管理转变成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齐抓共管。

3.加强管理,节水节电。

(1)加强宣传 提高节能意识。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等媒体宣传节水节电知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节水节电宣传教育,让广大师生提高节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一个全院师生人人节约的好习惯,促使人人都来主动消除长流水、长明灯。据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的专家统计,下班若不关显示器、打印机,全国每年浪费电12亿度。

(2)加强水电稽查,杜绝浪费。

(3)进行平衡分析与测试。装表计量,量化分析是科学管理的手段,其必备条件是对学校水电系统绘出给水网络图和供电系统图,一方面实行定期查表制度:一级表每日定时抄表,二级表每周定时抄表,三级四级表每月抄表。对一、二级表抄表情况及时进行定性分析,掌握变化情况;对全部抄表情况,每月进行一次平衡分析,考虑各种合理的自然损耗因素,记录水、电能耗,做出相应的负荷曲线,找出高能耗点,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理。另一方面做好水电流量分析。通过这样,可积累数据资料,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掌握规律,挖掘节能潜力。

4.推广应用节水节电器具和设备。

(1)采用补偿装置提高功率因数以减少电能损耗。

(2)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降低水电损耗。

学院本部研发中心大楼地上15层,此建筑物供水系统若采用二次加压供水,水电消耗大,若采用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不但改善了水泵电机的机械特性,供水系统运行无冲击,无水锤,平稳可靠,而且节水效率达到20%,节电效率达到30%以上。

(3)使用新型高效节电产品。采用新型的S11系列变压器替代传统变压器,可降低损耗40%以上。

采用电子式电表替代传统的感应式电表,可降低损耗20%以上。

(4)在教学办公等公共场所安装节电控制器,节电效果可达20%-30%。

(5)在学生宿舍楼安装节能控制柜,楼道灯增加节能开关,使耗电量下降。

(6)在教学楼、宿舍楼公共厕所全面采用电磁阀节水装置,每年可节水20多万吨。

5.绿化用水用量很大,如果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每年可节约用水约8万吨。南校区目前是利用消防管道从小河中引水,实质上是生活用水的循环水。校本部虽然目前正在改造,但没有河水可以取用。所以建议校本部的绿化用水采用轻型移动小水泵,从就近的下水道中引水,这样既给花木施了肥,又节约了大量的自来水。

三、水电节能化管理的保证措施

1.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成立节能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节能工作的评估体系及有效的节能奖惩制度,实现节能的安全、长期、有效管理,将节能优先的方针落到实处。

2.实行依法计量收费的管理模式。装表计量是节水节电的基本条件。水电部门实行节能化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在运行机制上进行根本转变,把传统的由学院统一支付费用,各部门、各单位只管使用的模式转变为量化管理模式,即采取“指标到户、计量收费、节约留用、超用收费”的办法。

3.加强平衡分析测试建设。通过对计量表计数据的分析,发现问题,掌握规律,将能耗分析和能效分析工作落到实处,挖掘节能潜力。

4.提高设备经济运行水平。加强供用电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水平,合理配置运行设备容量,合理安排设备运行方式,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和变频调速等先进技术,使设备处于经济高效运行区间,避免“大马拉小车”和“小马拉大车”等不经济运行现象和设备长时间处于低效状态而浪费电能。

5.加强水电稽查力度,杜绝水电浪费。

6.加强节能管理专业队伍建设。

7.加强宣传,提高对节能重要性的认识。

8.加大投入,积极开发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

篇3

关键词 低碳 节约型校园 节能减排 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re-planning Practices Study of Carbon-conserving Campus Construction

FENG Xiangrong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New buildings meet natio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standards for new infrastructure in universities; in the pre-construction project planning requires reasonable good carbon-saving campus, avoiding late duplication and achieves energy saving purposes. In this paper, the introduction of low-carbon awareness,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carbon management model and other advanced energy-saving mode in campus planning proces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a low-carbon-saving campu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pla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ampus.

Key words low carbon; conserving campus; energy conservation;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1 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建设低碳节约型校园是为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员工参与低碳生活,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形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做好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规划,实现开源节流,杜绝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实现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低碳节约型校园规划

2.1 合理规划校区布局

(1)校区选址要合理。近年来,高等学校校园建设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许多高校在进行新校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速度,缺乏对校园选地的详细深入调研,地质勘察不够详细,没有科学地进行调研,有地便盖楼。导致建筑过程中由于地基,周边环境,地理缺陷等原因造成大量人力、财力投入在弥补这些缺陷上,形成无谓的浪费。地址的选择主要围绕规划区功能需求、建筑物的硬性要求、生活区及教学区的规划来认真仔细勘察地段,以确认是否合适。

(2)用地规划不合理。高校中存在互相攀比,比如大校门、大草坪、大广场、大水面的设计,导致后期中需要大量的维护成本,由于场面宽大,造成水、电资源浪费。规划好管道建设,避免前期管道预留不足,导致后期破地重新铺设管道。合理利用有利地形进行雨污水管规划,将化粪池、水塔、水泵房、冷凝塔、气压罐、锅炉房、高配房、低压配电房等进行综合考虑,设计一条绿色环保节能的能源输送路径。规划好山体雨水流向,收集雨水用于树木等植物浇灌,避免使用自来水进行灌溉。

(3)建筑群体的合理分布。在建筑群体规划中要合理规划用电、用水、用气负荷,将高负荷用电规划在同一区域,同时尽量将高能耗的建筑物规划在高配房边。避免能耗在输送过程中的浪费,管道的重复建设,高效率地使用变压器、水泵等设备。将建筑物的用电负荷规划在50%,以便今后继续增加能耗设备,将进入本楼的管道预留50%用于今后扩建需求。考虑建筑物的空调安装,例如:中央空调、分体空调、一拖多空调的合理前期规划,避免后期空调安装中的浪费以及安装难度增加。

(4)数字化校园建设前期规划。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为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校区的前期规划中尽量考虑使用数字化信息平台来管理学院资源,因此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弱电管道、强电管道、强弱电信息点分布与数据采集、数据交换系统的选择、校园网络的构建方案、饭卡芯片厂家的选择、水电表种类选择、校园网数据库构建、设备运行数据采集智能模块、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数据接口模块等,确保校园各信息采集的兼容性,能够将整个校园的能耗使用汇总到一个数据库中,对该数据库进行智能化分析与管理,推进学校水电运行和资产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科学技术型转变,为学校“能源节约”、“减碳排放”和“低碳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服务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能力。

2.2 做好“后勤服务外包”前期建设规划

为了进一步建设好节约型、低碳校园,可以将高校部分“能源商品”进行外包,通过委托专业企业进行管理,减少高校管理带来的资源浪费,达到节约目的。高校“能源商品”就是指高校中部分能源可以委托社会上专业企业进行管理和节能技术改造,通过专业化、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节能技术使用,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实现企业和高校的共同盈利。其主要模式是将部分老化、高能耗设备通过外包形式由校外专业企业进行运转。

2.3 建筑物设计规划

建筑设计追求自然舒适。教学楼底层基本架空,建筑中多有通透之处,强调自然通风,季风穿堂而过,给人带来凉爽;建筑的朝向、间距保证每幢建筑都有充足的阳光;风雨操场采用张拉膜屋顶,做到自然通风,白天还可以利用日照采光。在新建的建筑物内采用T5节能灯管,并对其屋顶、墙体等进行保温节能措施,使用建筑屋面绿化、中水回用系统,构建新建办公室智能节电开关、数字照明开关、遥控插线板、人体感应模块等。中央空调的建设可以采用单元独立与集中控制相结合。

3 应用实例与效果评估

例如:学生热水供应项目实行“商品能源”外包前后数据分析表具体如表1:

表1

将此项”能源商品“进行外包托管后,资金投入表如表2:

表2中,企业向学生收取热水0.1元/L,学院给学生补助热水0.025元/L,学生实际支付0.075元/L(与现在使用蒸汽所付出相同)。从表中数据得出学院每年少支付资金185845元。通过该节能产品技术改造,从使用的电量与柴油数据得出,使用“即热型”节能开水机同时降低了能源使用总量,企业通过该降低的能源总量进行赢利,从而起到节能降耗目的。因此在前期建设过程中做好规划,做到所有能耗设备的专路专线,同时进行计量系统的专路专线安装。通过计量数据对比,将部分后勤项目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达到建设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效果。

表2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建设一所低碳节约型的高校,对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都有重大意义,而做好校园规划设计则是重中之重。首先,做好低碳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规划设计,可实现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其次,做好低碳校园建设规划在今后的节能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减少后期重复建设,降低学院运行资金;再次,按低碳节约型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具体的项目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依据。

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教科规课题“建设低碳节约型高校的实践和研究”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SB133)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后勤工作 节约型校园 高素质队伍

学校后勤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这支队伍,熟悉工作规律,就可以提高工作效能,使后勤工作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出贡献。学校后勤队伍建设最根本的是抓人的思想,因为有了人,才能做我们要做的一切。如果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能为学校管好财、用好物,才能把建设节约型校园工作落实到实处。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后勤工作的职责。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需要。节约促和谐、和谐促发展,节约与和谐是相辅相成的。当前社会和学校都在构建和谐环境。创建和谐,有利于社会和校园稳定,更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学校后勤工作在创造节约型校园中作用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校要发展,离不开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校舍的建设和维护,设备的购

置、维修和保养,教具分配和使用及办学所必需的各项服务,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那一项工作都与节约型校园有关。做得好,就能节省资金,节约资源。而这些事情都要由后勤人员去完成。如:开学前,后勤人员要提前到校,将课桌椅配齐,并按要求调试好;将卫生洁具准备到位;将办公用具分发到各个办公室、将各项收费工作安排就绪。放假后,教师学生都可以休息了,但后勤人员则要利用假期整修校舍、维修桌椅及教学仪器等等。总之,后勤部门要把工作想在前头,要有一种超前意识,尽量把一些变量造成的损失减到最小。因为一些变量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造成更大的浪费。如供暖设施在供暖前维修,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提前预设,到了供暖期,由于压力热力作用,在进行维修时,就会造成很大困难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学校办得好,后勤工作人员有一份功劳;学校办得不尽人意,后勤工作者也有一份责任。

学校的后勤工作,既是一项理财管物,购置分发的事务性工作,又是一项执行财务制度、维护财政纪律的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又有对学生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因此,缺乏责任心,缺乏奉献精神的人,是难以胜任的。

二、计划不周、决策不准也会造成浪费

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的必然,没有改革开发就没有国家的今天,也没有学校的今天。随着国家经济条件的好转,国家对教育(学校)的投入逐年增加,作为学校如果计划不周,盲目决策,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按照国家教学标准,高中生每8个学生需配备1台电脑,我校有1600多学生,照这样标准计算需要购入200多台电脑,按时价每台1.1万元计算,仅此,国家就要投入200多万元。如果按规定办,对学校来讲是一个负担,因学校没有大的空间对电脑进行储存,就是有地方储存,我们认为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况且,电子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存放两年不用,就会造成商品贬值。对国家来讲也是一种浪费。为减少浪费,经与学校领导研究,学校内部挖潜,建两个机房,只购入102台电脑,让设备充分提高使用率,满足教育教学之需。仅此一项为国家节省资金100多万元。在这里我的感受是,办事一定要有计划,决策一定要结合实际,才能厉行节约,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学校大的方面需要计划,小的方面也要精打细算,为实现节约型校园而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办公室、教室、宿舍的窗帘大都有污损不能再用。为改善整体面貌,校行政会决定更换所有窗帘,任务当然落到总务处。接到任务后,后勤人员到几家商场及窗帘店咨询,我们的想法是,选择颜色不能艳;选择图案不能杂;选择价格不能过高;因为颜色太艳容易引起学生烦躁,图案太杂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我们想做好的窗帘既要大方,又要美观;既要实用,又要经济。经反复筛选,最后选中幅宽2.7米的蓝色方格面料。中选原因,为颜色以浅蓝为主,属于冷色调,能使学生心态相对稳定,不易烦躁,有利于教学。整个窗帘有方格无接头,给人以几何图案的整体美感。窗帘较厚,有垂感,不易被微风吹起,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价格,每延米17元,一个窗帘2米,合计34元。按原定方案一个窗帘4米,每米12元,每个窗帘合48元。加上一点辅料,换窗帘一项节省的款项达3000多元。窗帘换好后,领导满意,广大师生也很满意,我们心里也很高兴。大家都说,这和居家过日子一样,不该花的钱也要斤斤计较,精打细算,注意节约。

三、提高意识创造节约型校园

总理曾经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从温总理讲话对节约所提高度,不难看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建设节约型校园,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我们实际工作中,节约的内容非常广泛,因为学校的财、物,都由总务把第一关。从进货到物品的报损,计划不好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日常的水、电、粮、油、纸等,看似小事,一个人一天浪费一点或节省一点,对个人来说,无关紧要。但如果人们认识不到位,不愿有举手之劳,这个浪费数额是很大的;如果把不该浪费的资源,集中到一起就会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更何况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小中见大,细节中也有大文章。

在财务采购业我们每年都到永定门沙子口文化用品集散地,购买学校办公用品。那里的商品品种多,可选择的余地大,价格也偏低。在本地买一张请柬3.5元,在那里只需0.8元;一个质量好一点的本子,在本地要20至30元,在那里只需5至6元;相同质量的笔,在本地3至4元,在那里只需0.8至1元等等。我的观点是,工作中自己辛苦一点,学校多得一点实惠,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到更需要的地方。为创造节约型校园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四、高素质后勤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学校后勤不仅仅是日常繁忙的工作,他们的劳动也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也有育人功能,对全校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试想如果教室或宿舍的灯坏了,桌椅该修了,屡次报修不见动静,一拖再拖,学生就会感到很失望,就会感到学校没有人关心他们,日积月累他们就会有一种抵触情绪产生。那么我们又怎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学生关心学校、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呢?因此,后勤工作人员只有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做好服务及保障性工作,才能为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否则就会拖德育工作的后腿。后勤人员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但是、通过自己的辛勤的劳动和热情服务,可以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教师顺利地实施教学,使学生顺利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教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促进优良学风的养成。

学校对后勤人员的要求高,对后勤人员的挑选也应该是有条件的。笔者以为,根据学校性质和后勤工作任务的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1)思想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有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有敬业精神。

(2)要有大公无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

(3)工作上认真负责要有热心,办事要有细心、对学生要有耐心,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4)在专业上,要懂一点教育教学规律,了解一点各科教学的需要,掌握一点有关后勤工作的常规知识。

(5)后勤人员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很好的把控自己,协调上下级以及周边同志的密切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建设节约型校园贡献力量。

篇5

[关键词] 节约型校园 低碳意识 低碳规范 低碳技术

地球资源总量的有限性,决定了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必然要贯穿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高校作为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关联的文化机构,作为培养人才、传播和创造知识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它的人员众多、知识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在节约资源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高校源源不断的毕业生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最长远的支持,接受良好低碳教育的他们,将会把良好的节约理念、意识和习惯带入社会,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良好风尚。

一、低碳视野下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缺陷分析

在低碳视野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中,可以说技术是基础,制度是保证,观念是先导,最终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目的。以下,我们就从低碳意识、低碳规范和低碳技术三个方面对低碳视野下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缺陷进行分析。

1.大学生群体缺乏体现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低碳意识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教学实验楼和学生宿舍楼以及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也迅速扩张。水、电、煤、气浪费现象严重,“白昼灯”“长明灯”,供水管泄漏、水龙头滴水,电脑和显示器空运行、打印机电源开关不闭,使水、电、煤、气等费用开支随之大幅上涨。学生食堂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剩饭、剩菜浪费现象。保守地估算,如果平均每位学生一天浪费0.3两粮食,那么每天全校(约1万学生)就会浪费掉300余斤的粮食,一年的浪费总数将达到50吨。

大学生中也确实存在一定量的节约行为,但这种节约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节约行为,而非主动的节约行为,更非精神层面的节约。很多大学生之所以节约是因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动,学生对于节约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省钱层面,而没有把个人的节约行为和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联系起来。在面对他人的浪费行为时,不能做到有效制止,在对浪费事件的评价上不能上升到应有的社会责任的高度。

2.大学校园缺乏适合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规范

由于学校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有限,导致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机制不活、管理设备陈旧,从而使得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着低效和浪费现象。例如,学校在规划和建设方面盛行比阔气、讲排场等奢侈之风,造成重复建设、过度建设、超标准建设等大量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校园规划设计上,未能大力推广建设低能耗、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没有充分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节水设备和器具。

大多数学校经费与公务活动管理上不够严格。各院(部)都存在请客吃饭过于频繁、争相购物等不良风气,使学校各项活动开支大幅攀升。学校各项资产如汽车、房屋、电脑、通讯设备等的频繁更新,直接增加学校建设的投入。而且,高校之间以及内部长期形成的封闭式办学传统,目前还没有根本改变,这就严重制约了资源共享。以高校内部而言,各院系之间资源无法进行共享,有的课程重复设置,教学设施设备重复购置,搞“小而全”,教学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十分低下。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我国部分高校教室、实验室的利用率只有60%;高校仪器设备中有20%处于闲置状态。仪器设备不能满“负荷”运行而造成的资产闲置,使教育成本明显虚高。

由于高校办学没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内在要求,受益者与责任承担者分离,因此,大学校园中公共资源的浪费无人过问的情况比较普遍,致使水、电、气、耗材、设备使用等浪费严重。例如,办公用品、学生活动用品的分散采购,教学仪器和实验设施的低效益使用等,都是制度缺失造成的。

3.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缺乏多样的低碳技术

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中,大多数学校把目光聚焦在了节水、节电方面,但是,大多数学校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用水控制系统,而且用水设施总体比较落后,仍然使用传统的设备,节电措施的选择上,各高校基本都采取了更换节能照明灯具的做法,部分高校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分段分区计量,用电价格与市场接轨等方法,而涉及到较为尖端的、高智能的低碳技术比较少。此外,针对其他方面的浪费现象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更不多见。由此可知,低碳技术在建设节约型校园中应用面比较狭窄。

即使某些低碳经济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校园中推广这些低碳技术或者保证低碳技术实施的产品的成本也很高,因此,低碳技术推广速度也比较缓慢,某些低碳产品在校园中受益面并不高。此外,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中,某些学校虽然有节能、减排的愿望,但是,他们所面对的浪费状况,例如,食堂吃饭造成的浪费,课本、作业本使用带来的浪费,校内资源不能共享,设备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却没有恰当而高效的低碳技术可以解决。

二、低碳视野下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途径探析

如前所述,基于低碳视野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离不开观念、制度和技术三个层面,而高校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也确实在这三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处和缺陷,因此,有针对性地从大学生群体的低碳意识,适合大学校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规范以及合理利用高新的低碳技术方面解决相关难题,探询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方法,不失为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有效路径。

1.倡导正确的价值导向,促成大学生群体的低碳意识形成

创建节约型校园,首先要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节约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重要性,下大力气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将节约教育列为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倡导崇尚节俭,简朴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做到厉行节约人人有责。

应该通过各种校园主流媒体和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广泛传播低碳观念,使大学生在获取各种信息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低碳思想,从开始的情感上、心理上认识到勤俭节约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逐渐演变为行为上受到影响、价值观上受到引导。变偶尔的节约、被迫的节约行为为自主节约的意识,并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逐步养成,使勤俭节约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把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要我节约”服从变成“我应节约”的主动。例如,随手关停水电,最大程度利用纸张,在教学科研上杜绝重复建设等。此类正确的价值导向不断作用于高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最终能带来整个高校的节约氛围的形成。

2.创新低碳管理体制,促成适合大学校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规范形成

创建节约型校园,除依靠人的节约意识和道德自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约束和奖励机制。对注意节约、减少耗费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超出定额、造成浪费的行为,应给予批评和处罚。在管理体制上,要打破原有的资源能源管理体系,根据校情,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对教学、实验、行政办公、学生宿舍和公共服务区的用水、电、煤气实行“核定指标,节约奖励,超支自付”的管理办法,对教学、科研外的校办科技产业、后勤产业、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实行“谁使用、谁交费”的管理原则,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实行全成本核算,堵塞漏洞,降低损耗,减少浪费。同时建立起长效机制,加大高校资源、能源耗费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将资源节约责任和效果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范围。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学校还应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加强教学、科研、生活用水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管理。提倡节约用电。减少电子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合理使用空调,杜绝在学生宿舍、办公室、实验室等处私自使用电炉等电器;教工集体宿舍提倡使用节能电器。会务经费上要厉行节约学校应遵守勤俭办事的原则,严格控制办公、会务经费。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网络化,以减少传统媒介对纸张的大量浪费。各单位的日常办公用品要指定专人管理,严格配备、采购、领用和报废制度,提倡修旧利废。高校要进一步精简会议和各类活动,严格控制各类公务活动规模。严格执行出差审批制度,出差期间要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出差待遇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和报销标准。严格学校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切实降低公务用车成本;杜绝公车私用。

学校要充分发挥产、学、研的综合效用,开发利用好有形无形的潜在资源,真正做好整合和盘活各类存量资产工作,提升办学效益和效率。学校房产资源是现有各类存量资产中最大的固定资产,要加强对房产的科学管理,实行科研、教学和办公用房的管理改革,以达到合理配置各单位、各部门的公用房。调整闲置和使用效率低下的公用房产资源,扩大公共实验室开放性,促进学校优质实验室资源的共享,提高各类公用房产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坚持学校大宗物资、设备采购和维修工程公开招标制度,力求优质低价,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严格执行学校设备添置、更新、改造审批制度,可买可不买的暂时不买,能修复使用的不买新的;及时改造、淘汰耗能大、效率低的设备;妥善处理报损与报废设备,可修可用的不得报废,可用的零部件不得出售,报废出售严格按学校招标制度执行。

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采取各种手段在校内、校际和校外传输,促成广泛的教学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从而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是创建节约型校园必须解决的问题。高校还应采取固定资源和共享资源相结合的配置方法,摒弃部门所有制,改变各部门“小而全”的状况,要以学科为依托,建立跨系、部的科研中心、试验中心、测试中心等,充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和高档科研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物资资源的空间和时间效益,在保证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将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以及大型仪器设备、图书馆和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力争产生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学校也要积极推行招投标和集中采购制度。凡属学校集中采购范围的基建、维修工程、教学仪器设备、办公设备、图书、教材等大宗物资采购,一律实行集中采购,并进行公开招投标。

3.多渠道探询低碳技术,促成低碳技术及其产品的有效使用

拓展低碳技术使用的领域和范围,尽可能多地在校园的各个领域尝试引入低碳技术,克服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保守观念,把低碳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当成一件战略事项,在设计规划、资金投入、技术引进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首先,要搞好基本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在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做到科学、节约、集约、合理使用校园土地,安排合理的容积率与绿化率。推广建设低能耗、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结构设计力求经济、合理、适用。要做好基本建设各类基础设施和地下管网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充分挖潜各种现有管网资源,合理开发使用。基本建设要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均应采用保温、隔热材料,使用节能锅炉、节能电机、节能灯、节能水箱等降低能耗。

其次,在水电等浪费较集中的方面,要倡导校园水资源循环使用,要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例如智能淋浴系统、延时自闭、红外感应式龙头等,推广中水冲厕、绿化、景观,上层洗涤用水用于下层冲厕,游泳池和空调用水循环使用、雨水收集利用等节水新方法新技术,并利用好校内外两种资源,提高节水的科技水平。在学生宿舍楼、教学楼等用水设备集中处推广污水回用设施的建设.推动校园建筑节水。在节电的措施上,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如安装DD-T-154型节能灯和其他清洁能源,在电梯中安装变频调速设备,使用声光控灯具以及更换淘汰高耗能旧设备,引入节能新设备等。

最后,要重视制止其他小项目浪费现象时的技术手段的推广。对于剩饭剩菜(包括学生吃剩与食堂做的过剩饭菜)的处理,可以通过在食堂设有回收桶,由专人带走,交相关养殖单位处理。也可以采取了套餐制,销售半份菜,避免由于菜色多样,量大而引起的浪费。对于校园垃圾的处理,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做法是由专人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总之,节约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建成节约型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高校作为承载着育人功能的高等文化机构,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建设节约型校园中以低碳、环保为主要生活和工作方式培育和熏陶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又将成为未来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对低碳视野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路径进行有效地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苏运法,张玉彪,孔晓丹,张帆.财务在节能减排中的导向作用.教育财会研究,2009,(12).

[2]杨雪琴.对构建节约型校园长效机制的思考.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3]孙建峰,王俊利.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应用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08,(9).

[4]朱望强,何定淑,李曦,朱伯平.高校节水节能探讨.信息系统工程,2009,(12).

[5]王宗强,尹洁,王颖.关于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理性思考.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3).

[6]韩露.关于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教育探索,2010,(1).

[7]任晓峰.加强水电节能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8]徐克选.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现代企业教育,2010,(1).

篇6

自古以来,学校的职责就是传播知识,传承精神文明。在高校中,学校的风气及教师的思想及行为都对学生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节约型高校的创建能够加强学生们的节约意识,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责任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这种习惯能够促使学生们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也能体现良好的节约意识,为创建节约型社会起到带头作用,做到精神上的传承。

二、节约型高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节约意识薄弱,浪费现象严重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现代人很难在细节上做到节约,比如,在学校食堂中随处可见剩菜剩饭,在办公室经常发现长期开着的空调、照明灯,在宿舍内经常出现用热得快烧水、用电饭锅煮面的情况。除此之外,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着基础设备落后陈旧的情况,由于使用时间已久,很多地方存在着锈蚀老化的情况,供水管道自身的跑漏情况以及用水人员自身的浪费行为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另外在图书室资料以及消耗品的使用情况中,也存在着很大的一块资源的浪费。

(二)资产管理不到位,资产效率不高

高校普遍存在重资金申请,轻资产管理的现象。各单位往往提出种种理由申购仪器设备,包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增加实验用房和附属设施,时常出现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现象,造成设备购置的浪费。对已购置的仪器设备也多注重本单位的业务应用,而对与自己业务关系不密切的其他功能利用不够,又担心用坏,不愿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人员使用,造成设备功能开发利用的浪费。另外,许多高校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无法通过自身解决维修经费问题,导致带“病”工作或出现故障后无力修复而闲置,造成设备使用的浪费。

(三)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

目前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普遍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例如,能源方面,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去制约浪费现象,即使出现了“长流水、长明灯”等浪费情况很难去追究责任;没有建立相关的赏罚机制,对能源节约部门进行奖励,浪费严重的部门进行批评通报;也没有成立由后勤部门牵头,财务、团委、教务处、图书馆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节约型校园项目负责小组。

三、构建节约型高校的建议

(一)增强节约文化的宣传,树立节约意识

节约型高校的建设需要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要在学校大力的开展节约资源的宣传活动,培养师生们节约环保的意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注意做到节约。在日常的工作及生活中,教师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给予学生节约方面的引导,给他们树立正确的榜样,传播节约资源的正能量。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形成一定的节约型后勤文化,使得后勤管理整体的业务水平及服务水平都能够有所提升。通过建设有文化内涵的节约型后勤管理模式,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节约型校园建设新模式。

(二)建立能源监管平台,注重能源回收利用

构建能源监管平台,监控各个教室、办公室水、电等使用状态,建立赏罚机制,对耗电大的部门调查原因,给予提醒,对耗电低、资源回收利用的办公室予以奖励。水电服务中心典型的做法是通过设立目标责任,建立绩效考核等制度,将人员控管、技术控管、设备控管有机结合运用于节水节电管理中,将节约任务分配到人,分配到岗,并与员工岗位津贴挂钩,加强白天、晚上全方位的值班巡控,发挥中心的技术优势,积极做好技术控管和设备控管,同时加强节水节电宣传,注重水、电、纸等能源的节约及再利用。具体在用电方面,对空调的使用进行监管,夏季温度不得低于26度,冬季不得高于20度,办公室、教室不开无人灯;在水资源方面,注重雨水回收利用;用纸方面,注意纸的回收再利用。

(三)构建有效的节约型校园管理机制

要建立节约型高校的校园必需要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为了使得节约型高校建设更加的规范、有章可循,要建立一系列完整适用的制度来填补在机制、体制等方面的不足,建立包括节约型领导班子、节约型财务、节约型后勤、节约型教学调度与安排等在内的学校节约型体系,同时要建立硬件投入、安全运行、责任到位激励竞争、培训实践及成本控制在内的诸多机制来为节约型校园建设保驾护航。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 集约化; 校园规划; 高校校园

中图分类号: TU98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067-02

高校新校区经过几年的大建设,因扩招引起的学校校舍不足的情况已得到有效缓解。但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以及高校建设规模的压缩,人们对集约式校园的呼声日益渐高,以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并保证能够提供尽可能多的高质量建筑使用空间成为高校基建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 集约的含义

“集约”的概念原用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表述,就是指精耕细作,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投入,以达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粗放”的概念相对。显而易见,集约的内涵当中包括节约土地、空间资源,降低能源消耗等属于节约观念的内容,但集约绝不仅仅等同于节约,还包含在硬环境上建构群体秩序并完善单体形态,在软环境上传承校园文化并追求适度创新。

二、高校校园集约化发展的内涵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高等教育自身的不断发展对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从以追求数量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升品质为主的内涵式发展,积极倡导集约化发展模式――从高效复合的空间概念出发,在占有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研究具体的使用行为活动与所需空间体积的对应关系,对空间进行详尽的立体划分,通过综合组织功能和高效复合空间的探索与设计,追求功能使用,优化功能复合,形成紧凑、高效、有序、可持续的高校校园布局形式。

三、高校校园集约化发展模式的探析

(一)影响提高校园的功能与效率的因素

1. 土地利用率低

由于高等教育自1999年起的迅速扩张,校园用地规模的迅速膨胀导致了较为严重的粗放用地现象。我国内地大学校园生均用地面积平均值为69平方米,100平方米左右的也不在少数,浙江大学达到133平方米,平均校园容积率不超过0.40。而美国人均占有国土面积最多,大学生均用地面积指标大都在10平方米左右;在我国香港地区,由于土地资源严重缺乏,人口密度较大,大学生均用地面积则更少,基本都在10平方米以下,最少的香港理工大学则只有4.2平方米。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必须承认我国内地目前大学生均用地面积指标偏大,而生均用地面积指标过大的直接后果是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间接造成了对宝贵的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2. 布局的形式化

空间布局设计的任务,是要把一些物体或空间合理地布置在一个场地中,使它们满足一定的尺寸与位置关系并能符合约束条件的限制。设计投标单位为追求中标,不重视实质性内容,只片面追求设计成果的图面效果和包装。设计方案过于重视构图,总平面的形状力求有象征意义,比如象龙、火箭等,采用直径极大的圆来作为形式布局的组织系统,曲线、圆弧、放射线等构图手法被大量地使用,再加上一些如生态轴、人文轴、历史轴等轴线的组织,采用象征意义和轴线本来并无不好,但如果仅以此作为设计的核心,而忽视甚至牺牲交通组织、建筑结构及朝向等实质性的内容,这就得不偿失了。

3. 空间尺度过大

某些学校新校区的占地面积较大,为了构图的完整,规划中追求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如几公顷的水面,上千米长、上百米宽的景观大道,数万平方米的广场,完全超出人们步行距离的情况,显得“不近人情”,如此的环境设计建成后,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也会发现比例失真,师生活动其中,感觉并不自然,这与校园环境空间所需要的安宁、亲切、宜人的氛围相悖。

(二)高校校园建筑的集约化建设的思路

1. 建构紧凑、合理的空间布局。

高校校园的规划要体现现代化、集约化的特点。首先总体布局要满足现代高校的功能使用要求,保证高校建筑空间环境与教育模式及其在今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既要有明确功能分区,又有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能方便地往返于两区,又能领略到沿途优美的校园景观。现代校园的布局在总平面上更讲究构图的艺术性和形式美,构图的艺术性和形式美也体现了各种功能有规律的合理组合,反映在布局上,则强调布局紧凑、张弛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简洁大方而又变化丰富。

2. 完善集聚性单体设计,并做到传承文化,突出建筑特性。

校园内空间的整合和学科的集群化必然带来使用功能的集聚,突破了传统校园建筑空间的彼此分离、孤立的特点,在同一建筑空间中将多种功能层次进行并置和交叠,各功能单元的组合出现了多种功能并存的空间环境系统,走向了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开放系统。不同功能、不同形态、不同大小的空间集聚在一起,多元空间相互融合,实现空间效益的最大化,并为将来校园的发展留出足够的余地。

大学的空间是一种文化的空间,是需要长时间培育的空间,尤其扎根于地域的,大学校园应在逐步有序的建设中,做到传承文化,彰显功能特性,并不失时代气息。

3. 追求功能使用,并满足一定时期可持续性发展需求。

校园建筑灵活性和通用性的不断提高,许多功能单一、设备陈旧的建筑设施已不能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校园建筑的功能空间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仔细推敲,仔细审视和认真思考建筑的规模、高度,平面的开间和进深尺寸,交通流线组织等设计细节问题。

同时,这些不同使用目的的建筑其功能组织方式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并且同种类型的建筑之间由于使用者的不同要求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在思考教学用房应该以多高为合适时,显然大量人流集中使用的教学建筑不宜层数过多,但全国却有很多教学综合楼被设计成了高层,实际是只有低层部分才被用作教室,高层部分用于科研办公。

4. 优化功能复合,可拓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校园建筑使用效率。

在校园建筑设计中,充分发挥建筑的灵活可变性和功能适应性是提高使用功效的常用手段,在大的功能分区概念下进行有效的功能复合是必要的。功能的模糊性、空间的多用性而要在设计时进行有效的功能复合。从单体建筑来看,许多大学校园建筑往往不是由单一的功能空间组成,如实验楼单体中设计局部教学、科研及办公用房,更有助于科研及实验教学的对接,更大限度地提高使用效率。

四、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集约化建设的实践

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总体规划方案按2万名学生规模配置教学、实验、科研、体育运动、生活设施、景观主体等,同时要考虑与校本部结合,使图书、资料、设备和重点实验室等资源互补而不重复。一次性规划、分期进行实施,同时为二期工程预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一)西湖校区集约化建设的思路

1. 原始地形地貌保留与改造

西湖校区选址定位之后,基建处现场踏勘建筑基地,并专门测绘基地地形图,帮助分析拟建基地的原始地形地貌,为开展设计做好必要的铺垫。针对低洼地势和多处沟塘等不利因素,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适当平衡挖方和填方,对基地地形地貌进行了适当改造和调整,平整临城市道路用地,与城市实现完好对接。

2. 功能配置与分区的整合

在集约理念的指导下,提出设计要求,在密切结合地形情况下,将整个校园分成三大功能区组团,分别是:办公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其中办公教学区包括公共教学、专业教学、院系办公、学校行政办公、专业工作室、学术报告厅、图书馆等,属于功能的高度整合;学生生活区包含了学生公寓、食堂、浴池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学习、用餐、购物、活动的出行的同时也有利于管理;体育运动区包括局部集中的运动场、体育馆,便于学生分散式的休闲活动。

3. 使用空间的高效挖掘

校园内的土地存量不足,建筑的层数和容积率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如此严格的限制条件下,要合理利用珍贵的土地资源,高效布局,得到尽量多的使用面积,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增加可以使用房间数量。比如,在每一幢学生公寓单体中设计了下沉空间,考虑自行车停放、活动室、自习室、书库、机房等功能。从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的方法上实现了提高建筑的容积率,在不突破占地面积和限高的条件下得到了更多的有效面积,以达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二)西湖校区集约化建设的实践

在西湖校区的规划设计中,强调的核心理念就是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具有弹性的规划模式,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过程中综合采用了多种集约化策略。

1. 低层高密策略

土地资源不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应考虑节地,顺应时代的设计追求的是高效率和高效益。西湖校区容积率0.57,建筑密度30%,建筑由于紧凑型的布置和良好的空间组织达到低层高密度的效果,实现了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2. 集中布局策略

学生公寓、教学区的布局都采用了集中制布局的策略,形成了充分的集中布局,把公共教学楼、学术报告厅、院系教学楼等统一布置于一幢综合体建筑中,更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

3. 弹性生长策略

摒弃传统的“每学院一幢楼”的布局模式,采用通用型教学实验空间布局,既可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学科的不同步发展,又有利于多学科的整合,符合弹性生长的要求。同时由于采用了紧凑型和集中式的布局,预留了大片的发展用地,利于今后的扩建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鉴于上述,当代节约型大学校园的空间消费模式必须实现从粗放型开发向集约型的利用的转变,从而形成紧凑、合理的空间布局,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节约利用土地,尊重原有地形,力求创造出新型集约化校园建筑与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方向[J].新建筑,2002(4):18-20.

[2] 高峻,吴雅萍.合宜的人文尺度――大学校园规划设计谈[J].华中建筑,2003(6).

篇8

关键词:遥感图像;检测与识别;节约型;校园规划

以定量研究方法与理论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充实新兴的节约型校园研究理论,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节约型校园研究方法论体系,为节约型校园进一步研究及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为节约型校园的制度改革与完善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1 节约型校园规划评价体系对高校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科学方法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促使节约型校园规划工作的目标具体化。一方面,依据评价指标制定考核标准,有助于对节约型校园研究的现状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从源头上了解目前节约型校园研究的实况并呈现节约型校园规划过程中存在的弊病,对症下药,进一步丰富完善节约型校园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另一方面,使高校管理部门知晓评价结果,为高校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通过量化评价,能够清楚本校节约型校园规划的优势和差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对高校进一步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正面导向作用。

2 遥感图像检测与识别有助于对节约型校园规划提供客观依据

通过对已建成的大学校园进行遥感图像检测与识别,我们能够在不具备先验条件的情况下,快速地对该校的校园进行区域与功能划分。

校园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建筑经过外部装修、增加构筑物、增加层数、改变使用功能、拆除、再建后会有很大的变化,绿化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后变化很大,有的地方存在临时建筑或者违规建筑,等等,这些都是在校园规划图纸上体现不出的,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就能很好的对变化进行呈现,并能够与规划图纸相辅相成,这种情况下进行节能评估,能为决策者更好的了解现状,提供更为客观依据创造条件。

同时,通过对拟建的大学校园地块进行遥感图像检测与分析,能够在实地测量前,快速地了解该地块的整体概况,对该地块上的建筑物、绿地、荒地、水地等各种地块及与周边关系进行快速区分,对是否使用该地块及后续的实地测量和设计等提供客观依据。

3 遥感图像检测与识别用于节约型校园规划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

3.1 校园功能区域划分

通过对研究校园遥感图像的分析,对建筑区域进行识别,根据各种建筑功能的特点,并依据建筑校园规范将建筑划分为教学科研区、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教工生活区等各个功能分区,分析功能分区划分是否合适。对所有建筑进行识别,并能通过计算容积率等经济技术指标,为后续具体研究对象提供基础数据和整体概念。

3.2 道路检测与识别

对校园内部道路和对外出入口进行识别,并根据道路宽度、走向、分割、各个功能区间道路联系、是否形成环路、是否存在死路等,对整个道路的车流、人流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的人流、车流情况,对改善道路状况提出建议。

3.3 绿化植被检测与识别

对校园内绿化进行区分,计算绿化率等经济技术指标。对乔木进行数量计算和种类识别,分为环境友好型和环境不友好型树木,将对本地风土及立地条件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病虫害少,又能抵抗、吸收多种有毒气体,有观赏性等特性的树木归为环境友好型树木,将容易产生飘絮、渣滓、油渍,不适应本地风土等特性的树木归为环境不友好型树木。计算环境友好型树木比率。

3.4 建筑的体型分析

建筑体型系数S为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A与其所包围的建筑空间体积V的比值,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般来来说,在同样体积的情况下,该系数越低越好。控制或降低体型系数的方法,主要有几点:减少建筑面宽,加大建筑进深;适当增加建筑物的层数;建筑体型不宜变化过多,应追求规整、简洁。

3.5 建筑的朝向分析

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是节能建筑群体布置中首先考虑的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东西向建筑耗热量要比南北向的高,而且建筑物主立面朝向冬季主导风向,会使空气渗透量增加。因此建筑物朝向宜采用南北或接近南北向,偏角不宜超过15度,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冬季有适量阳光射入室内;炎热季节尽量减少阳光直射室内;夏季有良好的通风等。

3.6 建筑的采光分析

自然光是一种最洁净的绿色光源,良好的采光可以节约大量照明用电,通过计算该建筑所处纬度年平均阳光照射量与建筑采光面积比值可知该建筑年均采光量,通过计算该建筑年均采光量与该建筑建筑面积比值可知该建筑年均平均采光量。为获得较好地采光质量,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防止眩光;注意光的方向性,应避免直射和遮挡。

3.7 建筑的通风分析

根据清华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做的一次调查,除睡眠时间外任何时候都喜欢自然风的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5.5%,最喜欢自然风吹风方式的占88.3%,这说明了自然风带给人们的舒适感是机械不能比拟的。

本着节能降耗的设计原则与降低室内污染的角度考虑,建筑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应采用自然通风,利用风压和热压原理可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如以下几个因素可提高建筑的通风效果:进深15m能较好提供自然通风;有玻璃天窗,可加热空气加强拔风效应;附近的景观植被与水面可改善临近空气质量并降温。

3.8 建筑的保温分析

通过对带有红外频谱的遥感图像,可以分析建筑的外立面温度,对于选取同样或接近材料的外墙的建筑物,炎热天气外立面温度低或者采暖季节外立面温度高就说明该建筑的保温性能差,再结合墙体材料导热系数、墙体厚度系数及建筑外表窗户面积比例,可以大致分析出该建筑的保温效果好坏。

4 结束语

可以看出,对校园的功能分区、道路交通、校园环境和建筑的布局、体型、朝向、采光遮阳、通风、保温隔热、照明等节能指标展开研究,对以上各方面的实际耗能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计算,并经过对设计单位和规划部门、环保部门的咨询,将以上各方面划为不同的模块,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每一个模块的权重值,最后构建节约型校园评价模型是充分可行的。但是该模型系统较为庞大,技术水平要求高,各个模块的实际效能分析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充分讨论和经验的积累和借鉴,并需要经过大量的测试和调节,作为一名研究遥感图像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的研究课题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郭东华,等.感知天地-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0:1-30.

[2]陈翊,陈小龙,高欣.浅议如何创建节约型校园[J].今日科苑,2008(1).

[3]黄武南.建设高校节约型校园.中国冶金教育[J],2007(1):12-14.

[4]钟志勇,陈鹰.基于遥感影像的空间信息平台的组织与实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5]朱炳贵.数字城市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J].测绘软科学研,2002(1).

篇9

自古以来,诗歌与音乐具有同源性。诗包括文,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这说明人在非常激动时需要用唱歌、舞蹈来抒发内心情感。而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情感,容易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这与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激发升华情感不谋而合。因此语文教学中,引入音乐资源是十分适切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事例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音乐资源运用于阅读教学,就是种理念的体现。

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吸收融合其他各学科中的有利因素,为我所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下面,我谈谈音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我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运用音乐,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使课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一堂新课开始时,学生的心中对于新的一课总是满怀期待。如果在这时,教师能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可以马上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也能拉近师生心理距离,调节学生情绪,为整堂课打下―个情感基调。

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时我就用音乐激趣导入,用《狮子王进行曲》生动地引出了课题:

“小朋友们都喜欢动物吧?”(喜欢)

“说说看,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小猫,山羊,小白兔……)“法国作曲家圣桑也喜欢动物,而且用音乐写了《动物狂欢节》的故事,今天朱老师带了其中一首,想听吗?”(想)

“听完了,告诉我听着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动物?”(孩子们认真地倾听,想象。胡佳琦听出了狮子的威风凛凛,郭家宸听到了狮王的吼叫……大部分孩子听出了狮子。)

“对了,这首曲子叫《狮子王进行曲》。狮子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被人们称作兽中之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有两只小狮子,他们小时候的表现可不一样呢!它们是不是都能够成为兽中之王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

在音乐的引导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佳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课文《小小的船》就是一首歌词。在教学前,我先唱了这首歌,让学生们听听我唱了什么。他们的注意力立即被我的歌声吸引,记忆的效果很好。本课歌词和音乐相得益彰,教学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二、渲染气氛。悟情入境

文学作品的欣赏讲究意境的领悟,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尚小,仅通过文字的理解来体会意境尚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借助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使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并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如在教学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配上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朗诵了全诗。古诗配上古曲,让学生用朗读去再现诗的意境,使整堂课达到了。音乐的穿插不仅让学生体会了诗的思想感情,更让学生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三、利用歌曲。教学拼音

语文教学中,拼音可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刚入学的学生大都是六七岁,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记忆枯燥的拼音字母的字形、字音有很大的难度。我想到在英语教学中,是利用歌曲来教学英语字母,那么在拼音教学中是否也可利用呢?于是,我把英语的《字母歌》填上拼音字母,教学生学唱。没想到教学效果十分理想。配合教学挂图,学生在歌声中,学得兴味盎然,回到家里也随口哼唱,拼音的读音、字形很快就记牢了。我还巧借学生熟知的歌曲《小星星》的旋律创作了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

我还编写出《声调歌》,以指导学生学习:“一声平平高又长,二声上坡向上升,三声拐弯下再上,四声下坡向下降”。

四、动静结合。稳定注意

篇10

一、能源消费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现阶段能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供应保障任务特别艰巨,已经遭遇到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1],能源消费的总量问题、结构问题和环境问题凸显。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生态环境恶化和污染严重、能源利用粗放和保障困难的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能源保障供应面临安全方面的压力

在我国目前探明的能源可采储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资源量仅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6%、7%,石油的年产量也只在2亿吨左右[2]。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主要能源进口数量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13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39%,逼近国家确定的61%的红线,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31.6%,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进口煤炭占全球贸易量近1/4,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煤炭进口国[3]。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还会有一定的增加,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二)能源配置及利用效率总体水平偏低

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为11.4%,但却消耗了当年全世界能源生产量的21.9%[2]。在能源资源配置方式上,因为历史原因而过度依赖输煤,形成了能源资源同能源需求的逆向分布,76%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70%的能源需求在东中部。东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集中地,也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地,每年就需要国内大规模、远距离调运大量的煤炭。而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是以就地平衡为主,跨省跨区输电与输煤比例约为1∶20,相比之,输煤在能源资源配置中所占比重偏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能源消费增长使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从2013年来看,我国整个中东部地区严重雾霾天气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发生频度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据统计, 我国80%的PM2.5污染与传统能源消费有关,70%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化石燃料燃烧有关[4]。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还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并极易引发,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同样,全国因能源资源的开采利用,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也在日趋突出,生态环境大面积恶化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扭转,许多地区环境容量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极限。

(四)能源节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

与2010年相比,2013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9.03%,3年只完成了5年能耗强度下降指标总任务的54%,这与60%的进度要求还有明显差距。要实现“十二五”的节能目标,今后两年单位GDP能耗强度必须年均降低3.9%以上,远高于前3年的平均降幅[2]。目前节能进度之所以明显滞后,究其原因,除了许多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依靠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项目换取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的惯性思维没有改变外,更多的还在于节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还有相当一部分用能单位缺乏节能的内生动力,使重发展、轻节约的问题始终突出。

二、正确认识节约能源具有的重大意义

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系统工程,只有把节约能源提高到事关国家生存、发展和崛起的高度来认识,才能在严峻的能源消费形势下准确进行战略定位。

(一)节约能源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在我国能源供应由国内保障型转向国际国内统筹利用型的同时,仍要继续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方针。我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19.3%,但常规能源资源仅占全球的10.7%。能源短缺带来能源安全危机,我国在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红线”的背后,是85%的进口石油要通过马六甲海峡,“马六甲困境”已经成为中国能源不安全的代名词[3]。在世界各国把能源作为利益争夺的焦点,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过多地进口能源,不仅会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还会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能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二)节约能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高耗能产品占能源消费的50%,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在单位GDP能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同时,浪费能源的现象也相当惊人,是世界上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浪费的能源在4亿吨标准煤左右,占到当年能源生产量的12%―16%,从能源采掘到进入终端消耗的过程中无不伴随着浪费现象[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之一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新阶段,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将绿色低碳的要求贯穿能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随着我国人均GDP迈入中高收入国家门槛,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换档期”,节约能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节约能源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7.6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能耗的20%[3]。能源大量消费造成污染物的过度排放,是引发大气等污染的元凶。从东北、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影响人口有6亿人之多。目前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大城市,有7个是在中国。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城市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分别达到17.8万人和11万人,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和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5]。根据过去的减排规划,五年内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的减排目标要提高至20%―30%,才能在短期内看出治霾效果。节约能源有助于改变经济增长与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

(四)节约能源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是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要比发达国家大得多,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快,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增加,充足的能源供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5亿,届时的能源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能在当今世界先进水平上再提高30%以上,根据比较保守的估计,以人均2吨标准煤计算,能源消费需求将达到近30多亿吨标准煤[6]。如此大的能源消费需求,除了国内外开源之外,出路还在于节约。

三、重点推进节约能源采取的对策措施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战略上要把节约能源作为关系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来抓,在主要用能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并动员全社会参与其中,形成节约能源的良好风尚;在战术上要把节约能源延伸到用能的各个端口,关注能源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使小节约汇聚成大节能。

(一)把政府主导作为节约能源的关键环节

把节约能源的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细化政府考核体系中的节能指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政府未完成责任目标、造成重大能源浪费、明显的节能不作为或乱作为等行为,视责任轻重,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等。针对煤炭在终端被大量直接燃烧的现状,由政府部门推动做好“煤改电”工程建设,以电能替代提高发展质效,并结合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推进电气化建设与改造,提高能源消费终端电能占比。以政府主导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理顺各种能源之间的比价关系,合理确定终端能源消费价格。结合国家销售电价分类结构调整,规范高耗能行业电价,减少电力的变相补贴,对环保型终端用户实行优惠电价政策,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二)把企业担当作为节约能源的中坚力量

企业应将节约能源纳入发展规划,对建设项目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保证项目建成后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面向企业,以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为抓手,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运用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等成熟技术改造工程设备,实施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能效领跑者计划、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和合同能源管理工程等,形成明显的节能能力。着力抓好高耗能企业节能,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能耗限额标准,坚决防止发生高耗能、高污染生产经营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有利于节能的决策体系,探索新的绿色企业经营核算方法,将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企业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把重点领域作为节约能源的主攻方向

通过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开展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等,加强在工业领域的节能效果。通过深入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引导建筑业朝着节约能源方向发展,使各种建筑物能够充分适应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运动,充分采集和利用地热、太阳能、风能来满足建筑物的能耗。通过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深化“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等,建立高水平的智能管理系统,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交通运输,调整和优化各种交通方式的结构。完善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及考核办法,推进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

(四)把技术应用作为节约能源的支撑条件

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把节能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对中远期能源发展外部条件的变化要有足够的战略准备,对一些将来很可能起到战略替代作用的能源技术,要提前进行足够的研发投入。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力度,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力争在节能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在能源技术环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促进能源、信息和控制技术的紧密融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相关领域的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研发投入。

(五)把考评体系作为节约能源的成效保证

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考核体系,健全节能工作责任制,把对降低能耗约束性指标的考核作为奖惩的依据,推动各地切实把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制定和完善节约能源资源的财政奖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价格调节政策等,通过各种政策手段使节约能源的基本方针转化为人们节约能源的自觉行动。建立严格的能源统计和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确保相关指标数据准确一致,提高能源消耗的监测预警水平。继续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企业用能行为,要求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滞后地区进一步加大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执行力度。进一步扩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范围,把产品能效作为质量监管的重点。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建成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

(六)把全民参与作为节约能源的社会基础

开展能源资源危机意识教育,宣传节能降耗的重要性、紧迫性,普及节能知识,让全体民众充分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我国面临的能源问题的严重性。充分发挥新闻、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宣传节约能源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正确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努力营造浓厚的节约能源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文化和节约文明,树立节能意识和节能观念,努力形成“节约能源,从我做起”的良好风尚,形成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和节约能源的消费方式。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会的活动,提高广大公民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全民参与节约能源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参考文献:

[1]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国能源体制改革研究报告(2014)[R]. 2014

[2]戴彦德. 节能减排需要强力攻坚[N]. 中国经济导报,2014―6―21

[3]刘吉臻.中国是世界上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N]. 中国科学报,2014―3―6

[4]王伟. 实施电能替代 促进环境改善[N]. 人民日报,2014―4―16

[5]王如松. 节约能源资源 建设生态文明[N].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