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诗范文

时间:2023-03-30 10:2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立夏的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立夏的诗句有:《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2、立夏节气的谚语有:麦秀风摇,稻秀雨浇。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立夏种绿豆。碗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权。把草把料,牲口欢跳。饥无劲,饱无劲,不饥不饱才有劲。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原文: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客中初夏》宋代:司马光

原文: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3、《幽居初夏》宋代:陆游

篇3

多样的生活中,人们总是期盼着下一个季节,因为下一个季节才充满着希望!这不,这个冬季刚刚来临,就又想着夏天的事了。不过,想的更多的还是故事。最惬意的故事总是发生在童年。又不尽感叹:童年真好!

夏天是蝉的世界。天气越是炎热,蝉们就越兴奋,独唱及重唱尚嫌不足,一定要合唱的。正当午和黄昏时,是蝉们演出的最。它们似乎在努力地展现自我,那劲头比星光大道上期预一搏成名的选手还卖力。那壮阔的场面自然也非央视演播厅所能媲美。毕竟那是纯天然的、原生态的演唱。班德瑞的音乐作品只是模仿和描绘着大自然的,而这蝉的歌唱却是真正的大自然发出的声音,虽有些单调,但却抛却了做作和脂粉气。也许小孩子受市侩的熏陶少些,更能亲近大自然,因此他们就比大人更会欣赏纯天然的东西。否则,他们为何总是期盼着夏天呢?

古诗文中描绘蝉的文字大多与悲愁有关,其实这只是文人们的多愁善感罢了。酷热的夏日里,大人们自以为苦暑难耐,且往往愁得有些烦躁。小孩子们却不以为然,似乎夏天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世界。炎炎烈日下的大千世界里,无处不有他们欢快的影子。夏天里最热闹的还有蝉,这虫儿似乎还是孩子们的伙伴,甚至还有些形影不离。蝉在哪里孩子们就到那里,哪里有孩子那里也就有蝉。孩子们在树下玩,蝉们就在树上唱。有时孩子们嫌蝉们唱得没有新意,就不满地用脚猛登树身,树梢上的蝉也就知趣地噤了声。一丝风儿吹过,有蝉儿实在耐不住寂寞发声唱了一句,便引来了众多蝉儿的应和,气势磅礴的又一场大和唱开始了。小孩子们玩得兴起,也就无暇顾及蝉鸣了。蝉们的曲调虽略显单调了些,象是在弹单弦,可万千的单弦合在一起演奏,那场景也是足够宏大的。

蝉,也叫知了。本地乡间却是把个头最大的那种蝉才叫作知了。这种知了个头大、声音也大,只是其叫声有似老鸦那沙哑的叫声,很粗俗,还不识趣。另一种体形较小的叫做"纺线车",其声音象从前炕头上摆放的纺线车纺线时发出的"呜儿、呜儿"的声音。这"纺线车"的数量不多,且来得早些,麦子不黄时就有了。还有一种蝉,本地土语音译叫"丝笛儿".这种蝉个头介于前二者之间,但数量很大,是蝉的主流之一。它的叫声象丝竹一样婉转,象笛子一样悠扬。我私下揣摩,这可能就是这种蝉被叫作"丝笛儿"的原因了。这"丝笛儿"唱出的内容却是"知了"、"知了",因此,别的地方的人叫它知了。至于本地人把那大个儿的只会一个音调聒叫的蝉为什么叫知了,有点搞不懂。也许由于它个头大,就让它充当了蝉的领导叫"知了"了罢。其实它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就只会"聒----"一个调子,但那嗓门却极大,无蝉能比,也能把人唬住这种蝉也并非一无是处,烧着下菜的确个儿大、肉多!

众多人的童年往往与蝉有着解不开的情缘,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与蝉有关的故事,这故事几乎都是充满欢乐的。

初夏的夜里时常发现院里某个地方灯光闪烁,凑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小孩子在林荫处的树根周围捉知了猴。捉知了猴也是要有一套的,先是借手电光在树根四周找到小洞,然后一定能在附近寻找到尚未破茧的知了猴。再用起子在周围捅捅、刨刨,一定会发现新的洞口。用水往新洞口一灌,就会有知了猴从洞口缓缓爬出。如此炮制,一次至少也会有一二十只的收获。拿回家淘洗干净,再用盐水浸泡一下,便可去壳下油锅烹炸了。有人以为这是绝味、妙不可言,我却着实不以为然。品尝过一回,感觉不好,从此也就不再靠近这东西了。听说某地每天要吃掉五吨知了猴!如果属实,这可是知了的大灾难,也是孩子们的大遗憾了。因为知了灭亡了,夏天里孩子们就少了一项绝妙的游戏,童年也就缺了一块内容。大人们也真是,不去把百无一用且贻害与人的苍蝇、蚊子吃掉,却偏要吃无辜的知了!岂不知吃掉知了的同时,也把众多的童年的乐趣也吃掉了!

捉知了也是一件趣事。传统的方法是用蜘蛛网粘的。在一根长竹杆梢上绑一个用铁丝揉弯成的小圆圈,再到房前屋后旮旯拐角找到蜘蛛网,最好是新织的蛛网,粘性强。最后把蛛网缠绕到竹杆梢的铁丝圈上。这样捕蝉的工具就制作好了。循声找到爬在树身或树枝上的知了,把粘杆高高地举起,悄悄地接近,迅速地扣下。粘住知了后粘杆快速地下压,落地后再把知了活捉。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是一气呵成的。当然了,失败也是常有的事,知了奋力挣扎挣脱或弄破蛛网,这次捕捉也就宣告失败。逃过一劫的知了要想再捕捉就难了。你的粘杆还没接近,它就飞走了,还从高处撒下一泡尿,以示报复。别看只是个小虫,还是有灵性的。蛛网可靠性差,老破。以后索性用一个小塑料袋替代蛛网,这就制成了一劳永逸的捕蝉工具。只是对捕蝉人的技巧要求更高了些,要求捂住知了之后落杆一定要快,向下时要挂动风声,以使知了不致克服掉风的推力从袋口逃出。

据说蝉蜕可入药,药铺有收的。小时每年都拣了不少,只是从未获过利。知了是养不活的,捕到的知了只是听听响声而已。时常将知了捏在手指间,在腹背稍一压迫,知了的双翼机械地向上一翘,同时知了的肚腹也发出咯咯的叫声,那声音有点象傻笑,也像在告饶。如此反复把玩,乐此不疲。有时将知了的双翼剪短,看着知了在人的掌控下做着无谓的逃生挣扎。有时还会别出心裁地把知了的肢爪掐去,再把它放飞。知了在树梢上东冲西撞,终究也无枝可倚。小孩子有更多的好奇心。好奇心往往出于无意,但有时却会伤及无辜的。

孩子们之与蝉只是游戏而已,虽有时有些过火,但终归还是玩。大人们的以蝉为食就有些残忍了。一介小城日食蝉五吨?若这不是假新闻,知了的种群可就大祸临头了!

童年的乐趣总是让人记忆犹新,让人久久回味。可时下的社会充斥着功利进而急功近利的做派,或许毁掉的不仅仅是今天,还会遗害明天的。人最快乐的时光是童年,知了最得意的时光是在夏天。有了知了,有了欢乐的夏天,有了回想起来就会如痴如醉的童年,人生才会完美,才会浪漫,才会有诗意。

有首关于夏天的佚名诗《桃园仲夏》,这是一首悠闲的诗,在炎炎的夏日里让人觉得清风拂面,感到几缕淡淡的清凉。

诗曰:

"大人摇蒲扇,小儿捉蜻蜓。树上鸣蝉自在鸣,随你听不听。

篇4

按理说,不该打架,是幼儿园孩子都知道的道理。教师的职责是 “教书育人”,管学生打架,属于 “育人”的范畴。这样一个不言而喻的道理,也要出台地方法规,说明我们的管理已经在常识水准以下进行了。

比如学生不能抽烟,当然更不能在课堂上抽,但肯定有学生在课堂上抽过烟,也肯定有老师看见了没管――类似的现象不胜枚举,我们是不是也没完没了地出台一个个常识以下的法规来“堵”呢――一个“堵”字,已经显出技穷了。

“杨不管”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没有相应的法规条文,还是因为老师批评学生要冒手指被斩 (杨经贵老师的同事有此教训)、或被家长殴打的危险?制订几条法规条文能减少这种危险吗?“有助于”矛盾的化解吗?惟一的作用,恐怕就是一个表态作用,表明一种 “政治正确”――我已经管过了,以后再出事,就把条文拿出来,喏……

那么,这个常识问题,为什么到了现实生活中就成了一个难题?答案很简单,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教育的畸形发展。现在老师们普遍觉得:重教不尊师。尊师重教本来是连在一起的,怎么分得开呢?其实也不难理解。社会(家长)向学校要的是升学率,当然最好是 “重点率”、 “名牌率”,分数才是硬道理。在一些学校、一些老师那里,甚至出现了央求学生好好学的苗头或心理。教师已经异化成分数的孵化器, “育人”的职能已经被淡化、边缘化了。当然相关文件上,首长的报告里, “育人”的职责还是要提的。而实际上,教师被看重,更多地是因为他是升学率的生产工具;而工具,只有价值高低之分,与尊重无关。所以,有的报纸上会出现“‘杨不管’被逐出教师队伍”这样正确而冷血的标题。这是在提醒老师,以后千万要记得说一句 “打架是不对的”,表态比什么都重要,而且省力。

理论与实际分裂, “教书”与“育人”分裂,社会要求与人格自我期许的分裂――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大致有三种结局:人格分裂,并在分裂中坚持,或者自己把自己逐出教师队伍,或者像杨经贵老师那样麻木、冷漠下去,混口饭吃,直到混不下去为止 (我不相信杨经贵老师从来就是这样的,否则也不会教到今天)。

就在前几天,听朋友说,杭州一所非常热门的、家长趋之若鹜的、进了该校就等于一条腿跨进了重点大学的中学里,一位非常优秀的年轻语文老师离职转投别的行业了。我买过他出的一本书,里面是他的教案实录,他和同行之间的语文教学问题的讨论;字里行间,是他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是他的炽热的人文理想……读他的书的时候,闪过一个念头:这样的教育环境,他……没想到,这么快,疑惑就有了答案。

篇5

城北,闹市尽头,有一座小桥叫康家桥,鲜为人知。在这座桥下,大运河与小河、上塘河携手,三条河在此交汇,有“航泊三水”之称。康家桥旁有一片古意甚浓的街区――小河直街。这个名字,2005年,忽然被所有的杭州人熟知,所有的人都在议论:小河直街,是拆?还是留?2005年的杭州,主城区里的老房子已经拆得差不多了,此刻,小河直街作为一个

“杭州元素”凸现出来。

能成为“杭州元素”有两个原因,一是运河文化,二是民居特色。

随运河繁华起落

自隋代开大运河以来,直至清末,从杭州输向京城的钱、粮、鱼、盐以及丝绸百货。主要依赖运河水路,而各地进入杭城的粮食蔬菜木柴南北货,也都是经由水路,船到了杭州码头,再通过水路陆路转往城内各处。水运是古杭州的命脉,城内城外河道纵横,而大运河是最繁忙的。城北大运河沿线散布着许多码头,运河旁“人烟辐辏,商贾云集”,入夜则“篝火烛照,如同白日”,别有一番热闹。

小河直街属杭县管辖,与杭州的交界,就是康家桥。从康家桥起,北至杀牛桥,全长一里。康家桥横跨余杭塘河,河水一经此桥,与小河、大运河,三水汇合。从宋至清,这里都是热闹码头。大运河在这里有了一个停顿,沿街甩下了许多店铺。米店、茧行、布庄、饭馆、茶楼、客栈,顺着小街依次排开,百业渐渐兴起,各行各业都在小河地区扎下了根。小河上的班船,也称航船;南为“上”,北为“下”,航船去的全是“下乡码头”。在小河中停船很难,因为河窄埠少,所以比现在的“停车难”好不了多少。幸好小河直街的人心平气和,船只窦行错时错位停靠,相处甚安。

这是几十年前的景象。今天。码头依然,只是稍显落寞。码头上有一组搬运工的雕塑,靠河边还有一个小吊车,长满时间的锈迹。不远处立着一块“江南运河”的石碑,和码头一起,提醒人们曾经的历史。原先那些热热闹闹的茶馆酒肆、米行碗店,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

忆江南市井风情

这里的民届建筑是清末民初的风格,保留着江南水乡的市井风情。小街长约300米,房子就建在河边。民居中间夹杂着荒芜的小码头或河埠头,堆放着一些周围人家的杂物,偶尔有船只驶过,已不在这里停留。

小街上的老式生活有滋有味。一条小街,窄的地方只有两三米宽,沿街多是两层楼的木结构房子。一排排屋檐下,挂着鱼千、酱鸭和长裤短衣。一扇扇木窗或开或闭,敞着的就有里巷的风穿窗而过,紧闭着的,却也掩不住每天的家长里短。从那些老旧的木板缝隙里,朝天的老虎窗里,升腾出市井平民的生活气息,淳朴、闲散,味道纯正。巷里人家。看似不同,但一代代都过着同样的寻常日子。

所有的房屋都很破旧了,阳光穿过各式各样的“雨棚”照射在木头窗棂上;斑驳的泥墙满是水渍;屋角一架木楼梯岌岌可危;屋顶一个老虎窗大大敞开着;以前街坊们基本都是倒痰盂或马桶的。下大雨时整条街都被水淹透;每天早上靠环卫车来收便桶,一刮台风就要担心会漏雨、房子要倒:这些年轻人看来不可想象的场景,确是老一辈运河人扎扎实实的生活。在这里长大的人,整天大着嗓门说话而毫无顾忌,性格随和而不刻意,生活随意而不苛求,平和散淡、韧性十足。

清晨,上班的、读书的已经出了门。街边摆开一只只正在生火的蜂窝煤炉子。任其随风自燃。九、十点钟,报纸来了,看看今天有啥新闻,这是小街届民每天的必修课。黄昏时。有学生的自行车飞驰而过,大伯大妈则搬出竹椅板凳。摇着蒲扇,坐在弄堂里乘凉,一边说着家长里短。或者,在门口摆一张小方桌。放上几样小菜,一碗黄酒,可以在路灯下坐到深夜。小街上的生活是公众化的,谁也不避着谁。特别是夏曰黄昏。男男女女穿着短裤、花睡衣,踢拉着木拖鞋,随心所欲地过自己的小日子。这种破败而温馨的老屋情怀,是新楼房无法表达的。

河的一边有廊檐遮蔽,这种骑楼过去在南方是常见的。南方的夏日就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雷阵雨说来就来,有了骑楼。走在街上时突然遇雨也不必带伞。雨来了,就在骑楼里暂避。看雨点落在水里,打在檐下,看雨中的小河里仍有木船划过,看远处雨意迷蒙中有小桥的剪影……不一会儿,便是雨过天晴,只有那木柱木檐木椅仍不断地渗出江南水的气息。于是,滴落的檐水在石板上发出有节奏的脆响,叩问着老街的过去和未来,却无人作答。

望百年遗存固我

2005年9月。小街上湿漉漉的,夏日的阵雨带走了几分燥热。老邻居们和往日一样坐在河边聊天,今天的话题与以往不同:报上说,要拯救小河直街呢!想不到啊!在河边住了几十年了,看着它一点点地衰败,现在居然成了宝贝,成了百年前杭城市井风情的遗存。

2008年9月。艳阳下是簇新的白墙黑瓦青石板,小街空空的。很安静,施工已经结束,大概10月份,大半的老住户们会搬回来。回到他们熟悉又陌生的老街,毕竟,他们的生活已经固定在这个角落。街口摆放着几个石捣臼,是这条新“老街”的点缀,青石板铺就的路面清清爽爽,白墙上一个大大的“酱”字,是一家老酱园店,匾上写着――“五味调和”,又何尝不是在说小街的历史况味。

整治后的小河直街分成南北两片,商业区和居住区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北面居住着回迁居民,依然是木结构的老房子,依然雕花木柱、花格窗、木楼梯,穿过厢房,后门就是河埠头,是人们熟悉的老房子味道。不过屋内新埋了排污管道,装修了卫生间和厨房,还考虑了老房子的防火安全、隔热隔潮、通风排气等等。

南端开发了一片商业区,业态相当丰富。除了特色餐馆、茶楼、酒肆,还有老酱园、太极院等传统场所。走的都是亲民路线,餐厅摆设多半是木头桌凳、格子桌布,20元一杯茶的告示写在门口的小黑板上。两边支开的老式木窗徐徐敞开,清凉晚风穿堂而过,潺潺水声淌入心底:如今的小河直街,就是一处让都市人寻找梦里水乡的怀旧之地。

链接>>小河直街历史街区

篇6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群;地下室;优势;弊端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发展中高层住宅的比重日渐增大。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商设计和规划了更多的地下室。特别是高层建筑群下的地下室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建筑业发展的主流之一,正在不断的改变着城市的经济结构与城市景观。高层建筑群下的地下室的利用,可以节约建筑占地,加大地上部分景观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但高层住宅建筑地下室也有自身的缺陷,比如采光、通风条件较差,因此该部分地下室往往是作为车库或是附送给住户的储藏空间、设备机房等。有的最下层地下室兼做人防工程使用,地下空间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无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高层住宅建筑开发地下室优势

1.1 高层住宅建筑地下室的用途广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多,城市建设中建造了大量的地下室,这些地下室用于储藏、地下停车、建筑配套用房、人防等。这样既能充分地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地面的景观面积,提升小区品质;又能满足日益提高的住宅配套需求,提高住宅的使用舒适度,满足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高层建筑群下的地下室的利用,可以节约建筑占地。高层建筑使得土地的利用率高,容积率较大。部分高层建筑群下的地下室适宜人们居住。可以腾出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场所,丰富城市景观。住宅地下室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资或者购买使用。

1.2 增加住宅的使用面积

如今很多人都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大房子,但是城市的房价疯狂上涨,使很多人都对购买大房子望而却步,而地下室的开发利用刚好可以满足人们的迫切需求,还能使房子增值,因为地下室容量大、空间比较广阔,而地下室建筑面积不计入总体容积率指标,可以增加底层住户的实际使用面积,这样的地下室住宅正好给了人们购买的选择,购买者多半会选购这样的住宅,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住房紧张问题,故而受到房地产商的青睐。

1.3 设计上符合建筑安全要求,能满足基础埋深的要求。

高层建筑的按照结构计算的要求,需要进行深基础设计。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传递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土层。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一般基础的埋深和基底宽度的确定都要根据地勘报告和上部结构的荷载来定。基础埋深的大小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及造价的高低。影响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的用途,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建筑物的高度等。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当住宅设置地下室、设备基础或地下设施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基础的埋深。高层建筑群下的基础埋深应随建筑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才能满足稳定性要求。

地下室的设计就是在对土地的深层次挖掘的基础上,结合基础的形式进行优化设计而形成的可使用空间。而它的设计符合建筑结构中的基础埋深条件,同时满足建筑学中使用空间的要求,一举两得。

2、高层住宅建筑群下的地下室弊端分析

虽然高层建筑群下的地下室越来越受市民们的欢迎,有很多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下室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如果不及时找好解决措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1投资大、成本高

地下室的设计开发对高性能设计和材料使用要求严格,开发建设成本高,由于高层建筑群下的地下室体型巨大,功能复杂,容纳人员众多,投资十分庞大。高层建筑在设计上和材料使用上的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对消防、防震、防风的指标要求很高,需要考虑一定的安全风险。高层住宅建筑的地下室建造技术更复杂,施工管理难度更大,工艺更先进,资金投入更高。一定程度上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2.2后期维修费用高

由于地下室的工序比较繁杂、需要很多科学的设计和良好的材料,如果有一些故障的话,需要进行很精密的维修,势必会耗费很多费用来进行维修和保护。所以地下室的使用后期维护运营费用大,这样比较不划算。

2.3 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地下室的地理位置和构造决定,高层住宅地下室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快。建筑装修中使用了大量可燃性材料,建筑内部还分布着大量电线电缆,一旦火灾形成,火势会非常迅猛,电梯井和管道井就像一个个大烟囱火借风势,蔓延很快,构成火势迅速蔓延的主要途径。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困难。人员集中,垂直疏散距离远,发生火灾时,要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外面或不受火灾威胁的安全部位是十分艰难的。发生火灾时火灾扑救难度大。地下室防水设计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会存在安全隐患。在防水设计时,应根据地下室的性质、使用要求和重要性等合理确定防水等级,根据防水等级确定防水层数。还要注意的问题是大量高层住宅地下室集中在一起会引起地面沉降,地下土地过度开采会出现泥石流等状况,引发不好的后果。

3.高层住宅建筑开发地下室的意义

高层住宅地下室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需要的产物,是现代社会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地下室的结构设计过程错综复杂,需要我们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看待,我们应以遵循安全、适用和合理的原则,及合理的设计为前提,进行全面考虑,把问题减小至最低或消除,以使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工作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作用和社会效益,最后达成设计要求。高层住宅建筑群下的地下室的利用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很多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需要慎重对待地下室的发展。高层建筑中地下室的出现问题的对策关键是好好解决地下室的人防,地下室防水,地下室车道这三个主要的功能问题,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地下室,高层住宅地下室的使用才会保质保量的,进而突显更多的优势。

4结束语

我国是人口大国,安居乐业是每个中国人的观念,房子需求与日俱增,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很缺乏,所以才会开发利用住宅下的地下室,允许一定的高层住宅建筑群下的地下室是必要的。但必须承认的是,高层建筑技术更复杂,工艺更先进,投入更大。而日常管理开支又十分高昂,建筑及运营成本很高,同时还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 内部交通问题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智能建筑、生态建筑、生命建筑、地下“ 高楼” 等 ,将成为人类对新建筑的追求。一个城市是否要发展高层住宅地下室的建筑一定要慎重考虑,才能使各方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至均,赵锡宏.新世纪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2]孙加保.高层建筑施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李 惠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

篇7

1.1知识管理导入的过程模型

知识管理导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企业的人、流程、组织、文化、技术多个层面,导入知识管理的整个过程实质上是从组织整体战略角度出发,以知识管理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市场、顾客需求为导向,以开放、创新和共享的文化为引领,以人为中心、流程为关键,利用信息技术将人、流程、组织内外的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协调组织内部各类系统,协同组织内外环境和知识管理各个要素,实现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以提高组织运作绩效的过程。结合《知识管理框架》定义的过程模型,围绕战略管理过程框架,考虑影响知识管理实施的关键要素。

1.2知识管理导入的过程

知识管理战略的提出是组织为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果,同样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背景和环境中进行,内外环境的一体化、组织内部各种要素的协作是战略实施成功的核心;以共同愿景把组织成员凝聚起来,内化为组织成员的使命,实现知识管理战略目标;以顾客为导向,增强组织获取、创造与运用满足顾客需求或者潜在需求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多样性需求的顾客,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1.2.1知识管理战略规划(P)

在领导支持和积极参与的情境下,知识管理战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知识管理战略,但是为了将知识管理与组织战略目标有机结合,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在制定知识管理战略时必须对知识管理现

状进行诊断。没有对组织内外知识状况的全面了解,知识管理蓝图的构建、组织知识管理系统的策划建立就失去了基础,为知识管理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知识管理现状诊断是制定和未来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价值。组织要制定严格的计划,科学系统地评价组织内外的知识资产状况,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确认组织拥有什么知识;辨别为了支持组织生产目标需要什么知识,这些知识被哪个部门、团队或个人使用,这些知识在组织内是否可以获得,在哪里可以获取、以什么方式可以获取;分析存在的知识缺口和瓶颈,以便于尽早规划、选择融知途径,事先进行知识储备,填补知识缺口,解决瓶颈问题,为知识管理规划和制定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建立适合组织的知识管理系统提供战略性决策支持。

(2)依据知识管理现状诊断的结果建立知识目录、绘制知识地图、描绘支持组织和个人活动的知识,即确定出推行知识管理的关键节点和环节。

(3)将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与组织实际状况相结合,对不适应的环节进行合理化变革,实现知识管理战略目标与支持战略的组织资源要素有效协同。

(4)对知识管理需求的技术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规划。

(5)选择与组织业务战略、知识需求和未来发展目标相匹配的、适合组织实际的知识管理战略模式,设计知识管理战略方案,从而完成对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

1.2.2知识管理战略实施(D)

围绕知识管理战略的目标,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在组织范围内进行风险评估,分析组织确定实施知识管理后,组织领导、员工特别是领导的接受程度如何;组织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是否具备;需要变革的组织结构和改造的组织流程能否与知识管理实践有机配合;组织的文化氛围是否有利于知识管理战略的推行;组织能在多大程度上将资源要素协同起来形成整体优势支持知识管理战略实践。必要时组织还要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调整,最大程度地协同组织资源要素。如果知识管理战略通过风险评估,或者经一定的调整或修正后,通过风险评估组织可以制定知识管理实施计划,并最好在组织内选择战略实施试点成功后再全面推广知识管理战略。组织的知识管理战略实施过程要统筹规划、按步实施、实时监控,让知识管理战略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防止偏离。

1.2.3知识管理战略评估(C)

知识管理导入后必须实施评估才能对战略实施的成效进行考核和反馈,才能发现问题、差异和原因,采取纠正措施,确保知识管理战略的正确实施。知识管理战略评估包括三个重要内容:

(1)知识管理系统采纳情况的评估。知识管理系统采纳的过程是从最初组织意识到有用、到组织高层管理者决定使用,再到系统应用到组织中所引起的调整,最终被接受成为组织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过程。知识管理系统采纳评估就是要评估系统是否被组织员工全部接受,并普遍应用以创造价值。

(2)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绩效评估与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知识管理的难点所在。绩效评估可以引导管理者和员工,使个人努力目标和组织目标趋向一致,达到行动与目标一致化;有利于管理者监控知识管理的成效,帮助组织引导员工进行知识交流、共享,促进知识扩散、加速知识应用,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促进知识管理的发展。

(3)知识管理成熟度评估。这是对组织知识管理水平进行评估,衡量知识管理实践是否使组织从最初的漠视、抵触知识交流以及缺乏知识管理意识提升到自觉应用知识管理思想、知识共享已经成为日常行为,并通过成员间知识协同,在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中创造价值。知识管理成熟度的提升意味着知识管理水平和能力的增长,可以让组织感受到知识管理带来的好处,肯定知识管理战略,为知识管理提供持续的动力。

1.2.4知识管理持续改进(A)

知识管理战略的评估是为了改进,评估可以反映组织过去做得如何,可以告诉管理者哪些是应该保持的、哪些是应该改进的;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暗示管理者之后的努力方向。根据是否实现管理的战略目标,评估结果分为成功、失败和未解决的。成功的经验要总结推广;失败的要分析原因、总结教训,与组织成员进行沟通以制定改进方案,围绕改进方案对不适应知识管理系统的成员进行培训,从多方面、多角度实施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和反馈,以完成组织使命,实现组织愿景和知识管理战略目标,让知识管理战略得以成功推行,实现组织管理模式的成功变革。

2、基于要素协同的知识管理的导入

1965年H•伊戈尔•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一书中提出协同的概念,协同能使各个要素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方式运作。组织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而由人力资源、流程、组织结构、文化、技术等要素组成的有机协作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是提高组织适应性、生存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知识管理导入作为战略层面的重要举措,需要综合利用组织内外各种资源要素,外部同所处的环境一体化,内部各资源要素协同一体化、行动一致化,才能实现组织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成功导入知识管理。

2.1构建多要素高效协同的知识管理导入支撑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加剧,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使企业始终处于不可预料的动态变化中,组织的核心要素不再是单一的技术或者人力,提高要素间的协同效率、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环境是适应复杂生存环境的重要途径。对企业而言,知识管理的实施受到内部环境中人、流程、组织、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企业的竞争越来越倾向于整个价值链综合能力的竞争,知识管理的实施同样受到来自价值链合作伙伴(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经销商、顾客)、政府、其他社会机构以及竞争者等形成的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价值链合作伙伴间都有明细的知识分工,通过价值链成员间利用各自的知识进行共享从而创造出新的交叉知识,利用价值链上成员间的知识协同来提升整条价值链的竞争力。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要以健康、和谐的内外环境为基础,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以宽松、灵活、富有弹性的组织结构为依托,以人为本,以流程提升为关键,以形成知识自由流动、激发员工知识共享和创新热情的文化氛围为核心,通过构建多要素高效协同的支撑环境实现知识管理战略目标。

2.2导入知识管理的要素协同分析

2.2.1人力协同

人力资源既是组织中最具能动性、主导性和异质性的必要资源要素,又是管理方式变革的主体与推动者;同时,知识对人力资源具有高度依存性,尤其是隐性知识更是以人为载体,知识共享、运用和创新的实现以人为基础。因此,知识管理实践面向的核心对象是人,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应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与知识、知识与创造过程协同起来。把各个员工头脑中零散的知识资源整合成强有力的知识力量,打破人与人之间隐性知识交流沟通的屏障,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知识协同和知识互补;不同人员之间可以充分利用彼此的知识资源和能力,增加员工的知识存量和发展的机会,使外部学习变为内部学习,实现人力资本的扩散、共享、互补、强化和创新,提高学习的经验-成本曲线效应。最终,通过人力资源的协同变革直接影响知识管理战略目标的实现,组织内人与人无障碍地交流,知识按需自由流动,知识分工明确和知识协同高效的非正式知识网络形成。在这张知识网中,人员有着共同的目标、理念,共享同样的技术和资源,这将极大激发员工的热情,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管理活动中来,人力资源的协同效应将更为突出。

2.2.2流程协同

企业流程管理(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简称BPM)包含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流程改善和业务流程重组三个层面。我国大多企业已经经历了规范化流程阶段,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大部分实现了流程电子化,甚至有些优秀的企业正向更高的知识化流程阶段发展。知识化流程的核心是“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场所,将最合适的信息和知识传送给最合适的人”,有效实现“信息和知识”和特定“角色”以及“场景”的关联,有了知识化流程的协同知识管理才有了有力的支撑;同时,组织的管理、业务和工作三个流程的每个流程中都有知识部分或者需要利用知识来完成,分析融于其中的知识内容才能从知识管理中获得支持。利用知识管理对企业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确保知识在流程中被聚集、被更新、被贡献以及被使用,实现各个流程之间的平滑链接,增强各个流程的协调性,达到知识管理创造业务价值的目的,最终通过流程化的运作将企业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整体最大,实现协同效应。

2.2.3组织协同

有效地实施组织战略的关键是建立适宜的组织结构,以使其与组织战略相匹配,两者之间的匹配程度将影响整个组织的绩效。当知识成为组织发展的关键资源时,传统的具有鲜明的等级和层次结构的刚性组织结构严重地阻碍了组织内部知识的交流、共享,抹杀和抑制了知识创新能力,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障碍。组织要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在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后需调整原有的组织结构,即建立起可以引导知识创造和传播,以知识为基础的,更具弹性、扁平化、网络化,更具参与性、开放性、无边界的组织结构,能够快速适应复杂动态的环境变化,以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知识交流途径,促进组织知识信息全方位沟通并能激励组织成员的学习行为;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组织内跨部门的协同和交互联系,激活隐含在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隐性知识,以完善组织知识结构、协调知识分布、增加知识存量。所以说,组织的知识—结构—战略处于动态的相互适应和相互选择中,管理者的战略观念需要转移到适应、调整和变革上来,梳理和调整组织内部结构,使组织结构富有活力,组织结构与知识管理战略之间的协同才是组织知识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

2.2.4文化协同

管理从本质上是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用合作代替强制(彼得•F•德鲁克),知识管理的根本要旨是建立一种知识充分交流、共享和创新的组织文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型组织。组织文化是一种嵌入正式的或者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的信念和规范,引导着组织成员的思维倾向、价值观念和行为范式,会对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产生指示性作用,影响着员工对待知识的态度,选择共享还是抗拒。同时,任何战略的实施需要营造一种激励、奉献、合作、创新的文化,从而激励员工对战略的内在精神,激发变革的共同价值观,而非强制执行。然而,组织文化具有刚性、惯性和持续性,当组织战略变化时,不合时宜的组织文化不能支持战略实践活动,组织战略要求组织文化与之相适应和协调。因此,重塑组织文化,培育一种知识导向型的组织文化,实现组织战略与组织文化的协同是知识管理战略成功的最关键要素。利用文化的导向、激励和强大的凝聚作用把员工统一到组织战略愿景和目标上,协调员工之间的冲突,实现顺利合作,让组织文化服务于组织战略。

2.2.5技术协同

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人们缺乏的不再是信息而是知识,强化了人们的知识需求;同时信息技术让准确快速地归纳、提炼和交付知识成为可能,网络通信技术让跨部门、跨组织、跨区域的知识交流、共享和利用成为可能。然而要想激活知识在组织内部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地传播、扩散、应用和创新,必须对信息时代技术各异、标准不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增强分散在不同工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打破阻碍知识交流、共享和创新的技术壁垒,搭建一个知识共享网络平台,实现知识高效便捷地存储、管理、更新和检索,实现无障碍的知识发现、交流学习、共享、利用和创新,增强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能力,充分发挥若干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优势,最终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协同应用。

3、结束语

篇8

我们的郑丽霞老师啊!不要说一定是一个母老虎,你们想不想知道。

她有时还重女轻男,就说昨日吧!她上课时有时还转到了男生不能打女生,女生能打男生,真的重女轻男啊!有一次我们班的范佳慧把炮打在了我们后面,鹏飞打了一下,范佳慧伤了,范佳慧的妹妹刘班长跑去和老师说,上课了,郑丽霞老师来了,叫他俩起来说为什么打架,范佳慧说他没事来打我,鹏说没是她拿炮来打我们的,范佳慧说我没有炮啊!老师叫一个人去搜她书包,有一个袋她死也不打开,说没东西啊!我们还是打开了,真有一包啊!她死也不说她有玩,说是给弟弟的,后来我们一帮人被骂,她没事,我们老师是这样的,你们的老师是怎么样的。

龙华中心小学四年级:王浩威

篇9

【关键词】教师角色 教学行为 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成败会十分敏感地反映在学生身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显然制约物理课程改革的瓶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认识。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定位及教学行为转变的思考

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自我角色定位发生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教师由教学权威向教学平等参与者转变,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主动参与者,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师生将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上,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教师要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教师要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教学是师生间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放下尊严的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师生间的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就必须通过学习课改理论,参与课改培训,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二、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的思考

课标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学生要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弗赖登塔尔认为人类知识有两类:思辨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物理学科是对生活现象与经验的提炼总结,是人类知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可以分为上面提及的两类知识。对于思辨性知识宜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如在研究导体电阻影响因素及其定量关系时,猜想和实验方法的设计思想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中,让他们去思考,去理解,去运用已具备的知识分析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个人程序性知识积累到质的飞跃就会内化为方法性知识,即思辩性知识,而方法性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又外化于程序性知识学习,能积极地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的思考

课堂是师生对话的“场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物理教学主要是形成物理知识过程中师生的交流合作。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程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物理是个人思考的学科,合作学习首先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质量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也就是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或在解题策略的“关节点”上,或在知识间联系的“联结点”上,或在物理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

其次,课堂的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合作学习思考时间长,没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见解,只有表面的热闹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可以采取课堂内外结合,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给学生,同时教师也置身于问题探究之中,对合作学习给予必要的提示、点拨,合理指导。另外,教师要注重责任的分工,使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互配合支持,期待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效率的途径。

篇10

冰虾没有产地,是把鲜活虾用冰水冰过后,所给的一种叫法。冰虾一般不建议直接吃,可以完全煮熟以后再吃。冰虾本身属于一种水生的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身体内可能会有一些寄生虫。

如果没有完全烹饪熟透以后就吃,有可能会导致寄生虫侵入人体,不利于人体的健康。而且冰虾本身属于一种高蛋白的发物,吃多之后有可能会导致过敏现象,直接吃的话会导致过敏症状迅速出现,所以一般不建议直接吃。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