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爱范文
时间:2023-03-17 12:5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矩和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身为一名母亲,我也读过了不少有关于育儿的相关书籍。有些是教导方法 的,有些是说明沟通技巧的。有些是讲解教养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之中,我认识到了当今身为父母的不易。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家长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正确的教育理念。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 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 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 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家长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全书的开篇单刀直入地提到家长朋友们需要学习做合格的父母——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为父母的职责无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为父母,注意的细节还是很多的。书中非常精辟而又独到地为众多家长设定了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总的说来,四大基本原则的背后则是蕴藏着无穷父母的深爱。尽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却是实实在在需要家长朋友们关注和重视的。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 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为了加深相关的观点,书中还特地 罗列了错误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明确的目标,设置正确的教养理念,让融汇着浓浓“爱“的规矩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 人生路。
篇2
《规矩和爱》读后感---和孩子共同成长
8年多前初为人母,我心中的喜悦无法形容。但压力也随之而来:如何让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我自身是在一种“学习成绩高于一切”的环境中长大的,但成人后进入社会的经历告诉我,“学习成绩不能高于一切”,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是不科学的,我对自己小孩的教育不能再重复上一辈的那一套,我需要重新学习。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这一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想重点谈谈以下两个方面:
一、情商优于智商的原则。王涛博士在书中列举了卢刚杀人并自杀的事件。这个事件我在学生时代在另一本书中读过,当时对我的震撼非常大,我没想明白卢刚为什么要这样做,嫉妒和恨就能让他做出这么极端的事吗?这个问题这么多年来偶尔我还会思考一下。无独有偶,王涛博士在他的书中详细了讲解了整个事件过程,并分析了卢刚的极端行为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王涛博士也借卢刚事件告诉我们:情商优于智商,这是一条真理。卢刚事件并不是偶然,2013年发生的林森浩事件也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对小孩的教育。我细心地发现,在诸多类似卢刚事件中,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极端,这也许是男孩天生的内向性格所致。所以男孩更需注重情商的培养。在书中,王涛博士对情商定义为“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总称”定义中认识自我是比较抽象的,王涛博士对怎样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给出了详细的阐述:“规矩和爱,规矩可以让孩子懂得敬畏,约束自我意识的不客观膨胀。爱能让孩子得到安全,看到自己的价值,因为自己被尊重而懂得尊重他人。但是爱和规矩需要结合。如果只有严厉的规矩而没有爱,孩子的行为也许能够得到暂时的约束,但是内心就容易产生极端的自卑。如果只有爱而没有规矩,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就是上帝。”这段话让我知道了培养孩子自我意识的方向:规矩和爱,但落实到具体的生活中,还需要自己不断地模索、学习和总结。
二、不占有原则。我想先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上周六带孩子去上小提琴课,在台阶上遇到了一个母亲在严厉的打骂一个小男孩,从她的片言碎语中我大概知道了打骂的原因是因为小男孩平时在家练琴时敷衍了事,上课时没有通过老师的检查,被老师批评了。这位妈妈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把火气一股脑儿往孩子上洒。小男孩在不停地抽泣,恐惧的眼神让我非常心疼。在读这本书前我也做过类似的事,虽然没有这位母亲这么凶狠,但也是在公共场所。读了王涛博士的不占有原则,我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很懊悔,以后再也没在公共场所大声斥责小孩。“爱你的孩子,但不能以占有作为条件。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要把孩子看做一个完整的灵魂,即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孩子不属于你,他们属于他们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归属,也会寻找自己灵魂的归属,但这归属一定不是你。”现在我会把孩子当作亲人、同事、朋友一样相处,给予他完全应有的尊重,给予他完全应有的独立。现在我喜欢与他一起分享学校的趣事,也会告诉他我公司的趣事,而不像以前只是关心成绩;家里的家务我会让他参与进来,而不像以前自己全包干,让他像小宠物一样待着。这种相处方式,让感觉到他的进步,学会了关心人,学会了容忍。
教育孩子一辈子的事,且行且学习,我会和孩子共同成长!很感谢钟老师推荐这本书,也希望老师和其他家长能把更好的经验一起分享。
篇3
我们爱孩子,自然会把自己认为孩子需要的东西给孩子,只是对于什么是孩子真正的需要,我们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比如我们往往误以为每个孩子都喜欢自由,喜欢为所欲为,其实孩子在需要自由的同时,也一样需要规矩。
规矩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对外部世界的确定感。懂规矩的孩子会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会有更多掌控,对外部环境有更多体认,因此他们会有更多的自主性和行动的自由,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融入群体。
“熊孩子”是对还没有学好规矩的孩子们的别称,如今也是不少见的现象。有的家长自己就不懂规矩,孩子有样学样,自然也不懂规矩。有的为孩子建立规矩时,前后不一,同样的动作今天可行,明天就要被惩罚。或者家长意见不一致,一个同样的行为,爸爸不允许妈妈允许,甚至在爷爷奶奶那里还会被欣赏。也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甚至非打即骂,这样的孩子在父母面前会比较守规矩,但因为他们的守规矩不是源自内心,而是迫于父母的压力,若严厉的父母不在现场,有可能更倾向于违反规矩。
孩子的各种捣乱,其实是在用行为试探自己被允许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如果家长一直没有给孩子设定明确的边界,他们会用各种出格的行为一直试探下去,哪怕身心俱伤。所以,我们爱孩子,既要给他们需要的自由,也要给他们需要的规矩。
给孩子建立规矩,是个技术活,既不能过度死板没有一点弹性,也不能宽限无边,朝令夕改。“温和地坚持”既是原则也是方法。“温和”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有利于孩子在内心建立起规则;“坚持”则保证了规矩的存在与有效。当然家长意见一致、前后一致是必不可少的。对年龄尚小,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的小孩子来说,犯规时家长讲太多的道理,因为不能被孩子真正理解,也就没有作用。对他们的规矩应该简单明了可操作,让他们具体地知道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当孩子遵守规矩时,要及时肯定他们;若出现了错误行为,也要及时予以批评制止。而对孩子肯定与批评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告V孩子,不要觉得孩子小听不懂,他们对父母的感受一定会非常在意的。由此他们会懂得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会知道自己的守规或者违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什么,有利于孩子在内心建立起规则意识。
篇4
一、管理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规矩为本
管理者如果认为自己的责任是制定规矩,然后全力去维护这个规矩,那他就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规矩如果单纯地成为约束人的工具,那么就会激发被约束者的叛逆心理。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实证明单靠严格与严密的规矩,是无法让一个集体长治久安地发展下去,或者说不要幻想有完美的制度。例如,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纪律,硬性规定禁止随便说话,这就会给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带来共同的束缚,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各种方式去破坏规矩,而管理者则挖空心思去维护这个规矩。自修课就成了爱说话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反复的心智游戏,双方都会因此而疲惫,甚至引发冲突,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如果教师换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学生爱说话,爱闹,是他不安的表现,如果让这个学生去看闲书,打乒乓球,玩电脑游戏,他可能又会安静下来。如何能让学生在教室内安心,在自习课安心,就成为教育者要研究的课题。但教师绝不能指望用“规矩”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应该从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对集体的认知,对道德的认知各方面去教育改变他。学生心悦诚服之后,虽然可能还会有破坏“规矩”的情况发生,但是对班级的影响就可以降低到更低的水平。正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管理的结果不是让规矩战胜人,而是让规矩帮助人成长。
二、规矩的制定: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是古往今来统治者“安民”的重要手段。约法三章,其实质是立规矩要抓根本,分先后缓急。立规矩要“宽”,要简单易懂。现在学校制订的规矩有很多,可是教师会发现,真正能够充分执行的并不多,很多规则执行的前提是要增加更多的人力物力,否则就不能执行。制定的规矩越多,学生显得越被动,反过来就越会激发管理者“要严管”的欲望。所以,制定规则,特别是最初的规则,一定要有约法三章的效果。例如,中学不可能约定为:按时写作业,上课不说闲话,不迟到。因为这样的约定无法执行,缺乏规矩的威力。如果改为:1.尊重老师;2.犯错认罚;3.遇事沟通。这三条可能会好一点,这三条的指向都是安人。伦理就是合理的不公平,这个是中国人普遍接受的。不尊重教师,正常的教学生活都无法继续;学生犯错不认罚,只会让矛盾激化;师生遇事不沟通,隔膜会逐渐加深。如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能得到心安,具体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三、建立日常制度
约法三章肯定是不够的,不可能维持日常的秩序。怎样维持正常秩序呢?就要制定日常的制度。制度的制定也是一份艺术,首先是不要轻易地自创制度,不要轻易地标榜是自己发明创造的什么规矩理论,我们的规矩、制度来自于对前人经验的传承发扬,这样的规定才拥有更大的生命力。其次,规矩是自然生成的,不是提前预制的。规矩要随着这批学生的变化而生成,有多少需求,就建立多少规章制度,没有需求,规章也可以自动消解。规章制定了,教师仍然要将心比心,让学生心悦诚服。如果教师制定的是不能让人诚服的规章,就只会逼学生做表面文章,浪费精力。最后,规矩制定了,教师仍然要遵循多赏少罚的原则,与规矩无冲突,没有争议的表扬、奖赏要公开进行,有争议的可以私下进行。
当规章建立之后,管理者要关注它的执行。未必一个规章人人诚服就都能够人人执行,可以使部分能做得好的人去改变一部分做得不好的人,切忌凡事都放到集体班会上不分对象地进行批评,这样会让犯错的人有逃避感,做得好的人有莫名的压抑感。
篇5
初为人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上都经受了锻炼,感触颇深,现就当好班主任所需的条件和班集管理工作谈一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s0100
一、要当好一名班主任,首先应先有科学的思想观和人生观。
班主任是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班主任思想的时代性、深度性、广度性、管理的先进性都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那么,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应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一名青年班主任,从年龄上来看,并不比学生大许多。所以,教师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有许多共性,比较容易接近,都具有时代性、开拓性,这是有利的一面。但是,青年班主任毕竟年纪较轻,经验不足,有些思想还不够成熟。所以,作为一名青年班主任,首先应先多学习,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和人生观。
二、要当好一名班主任,其次还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学高为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想,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渴望一位知识渊博,能够给自己更多知识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要有丰厚的知识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素养,才会善于启发、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树立起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只有当班主任有了一大桶“水”,而且能够做到细水长流,对学生的需要能及时给予满足时,班主任在学生心中就成了智者的化身,能树立起威信。这样,才能利于班主任工作的管理。
三、要当好一名班主任,还需要有高尚的品德。
“身正为范”,班主任就仿佛是在一面镜子里,全班有四十双年轻的眼睛不断地盯着他。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某一学生的一个缺点,而忽略他的“闪光点”。班主任应尊重、理解、热爱、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本身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深刻地影响着育人的效果。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架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才能更深更好地组织好班主任工作。在学生年轻的心目中,教师的一举一动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所以年轻的班主任特别要注重这些自身素质的培养。
总而言之,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文化修养、日常行为品德等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为此,要成为一名好的班主任,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养、业务和道德素质,做到以坚定的立场鼓舞人,以渊博的知识教育人,以良好的情感感化人,以高尚的道德激励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常规纪律,即要求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的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它是一件事情想取得成功的保证。对人的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人在集体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为专心学习打好基础,作好准备。学校通常在开学初期都要用大量时间狠抓学生常规,可见,只有有了"规矩",才有了"方圆",才可言其他,诸如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等;才能够保证孩子们会有所进步。抓好常规训练是实施班级管理的首要前提。
初出茅庐的我,不知道"规矩"的重要性。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该班孩子智力能力水平发展较均衡的特点,我大胆地制定了我的班级管理计划:尽量对他们的行为不约定俗成,充分自主,独立完成许多事情,更不会对他们的创造性活动加以限制,相反还人为地为他们提供发展个性的条件。
篇6
用规矩培养餐桌小绅士
丹丹 老师
儿子6岁
有了规矩,孩子才能在不受成人强制和惩罚的成长中逐渐学会如何生活,摆脱“不好的”“常犯错误的”状态,走上自由、快乐、有规则的成长轨道。
餐桌礼仪是最重要的规矩
周末大餐刚端上桌,4岁的侄儿便急不可待地伸手试吃;大人终于落座了,他却端着饭碗到处游走,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喝水。比侄儿大1岁的儿子表现却完全不同:吃饭前帮着大人拿碗筷、布置餐桌,吃饭时安安静静的,把自己喜欢的食物主动夹给姥姥……儿子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赞赏,每次带他出门做客,我也很有面子。
面子是小事,孩子的素质培养才是关键,餐桌上最能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从儿子和我们一起上桌吃饭开始,我就和他约法三章:吃饭时不许看电视、不许挑剔饭菜、不得上蹿下跳、不能用筷子或汤勺敲打盘子、不能浪费食物……刚开始儿子有点不适应,常常忘了规矩,我会提醒他三次,超过三次,我就会取消对他的某一项奖励,如取消看动画片时间。同时,大人也会以身作则当好榜样。慢慢地,他开始适应了,并成为自己行为习惯的一部分。
有规矩的孩子更受欢迎
表面看起来,规则对孩子起到了约束作用,会让他不舒服,事实上好处无穷:由于他专心吃饭,加上不挑食,营养吸收比同龄人要好,个子刷刷地往上蹿;餐桌上的主动分享也会扩展到生活的细节当中,儿子在学校里变成了一个很同学受欢迎的人,今年光荣当选小队长;而且不管带他到哪里去吃饭,我都不会担心出现尴尬的场面。
如同很多爱孩子的妈妈一样,我也希望儿子能自由自在地成长,不要有任何压力,但我更知道“没规矩不成方圆”,小时候太过自由,容易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和行为,长大后如何能赢得他人的接纳?坏习惯一旦养成,长大后再纠正往往很费劲,还不如一开始就告诉他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对的,让他知道做事情的底线,并且知道这个底线是由自己把握的,而不是大人。这样,孩子才能在不受成人强制和惩罚的成长中逐渐学会如何自我管理,走上自由、快乐、有规则的成长轨道。
请试着让孩子“破坏规矩”
破坏规矩的后果并不可怕,这样做可以让他更好地认识到立规矩的意义。去年夏天,儿子跟我死缠烂打,非要修改每天只吃一根冰激凌的规矩,因为他觉得不过瘾。我对他说冷饮吃多了会不舒服,他很不理解。于是,我就依着他每天吃两次,一个星期过后,他开始咳嗽、流鼻涕,说他嗓子很“难受、不舒服”。我告诉他这是冷饮吃多了的结果。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要求过一天吃两次冷饮了。大多数时候,孩子会表现出他的任性和执拗,你给他讲道理,远不如让他亲身体验更有效果。
给孩子立规矩的私家原则
规矩要一视同仁。规矩并不只对孩子有约束力,对家里每个人都有同等效力,大人要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的作用。
多考虑孩子的天性。不能完全依照大人的行为习惯来制定规矩,要适时保护孩子可爱淘气的天性。只要不违背原则,多数情况下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
建立信任是关键。别时刻拿规矩压孩子,也不要随意批评或说教,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当你认真、严肃地跟孩子说事的时候,他就会很重视,然后尽量约束自己。
给我家规矩来点奖惩
美好妈妈 亲子专家 女儿4岁 现居美国
孩子犯规很多时候是在试探大人的底线,要想规矩得到很好的贯彻,我们需要向孩子传递一种坚定的态度,并给予相应的奖惩,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感受到,慢慢地去认可。
小规矩给女儿带来了大变化
随着女儿的长大,她经常会出现一些逆反行为,也许她只是在照样学样,并不知道那是不好的,而做家长的需要及时帮她纠正,这正是我为女儿立规矩的初衷。自从制定了规矩,女儿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学会了懂礼貌,以前奶奶来电话想和她说话,可她常常只顾着玩着手里的玩具,叫了好多遍,她才慢吞吞地来接电话,看似芝麻大点的小事,却能看出她对人的不尊重。我和她规定了几点接电话礼仪,慢慢地她接电话的态度有了明显进步。
更令我惊喜的是,我去幼儿园接她,赶上女儿和同学正聚在一起听老师讲故事,女儿看到我,没有一下子跑出来,而是举起了手,用“May I be excused?”这句礼貌用语征得老师的同意后才从教室里离开,那一刻,我感觉她好棒。这也许就是规矩对她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规矩
立规矩需要一个过程,要学会给孩子时间,用其能接受的方式来因势利导。规矩不需要多,只强调那些最重要的,然后坚持到底,不然孩子不会认真对待。比如女儿去街区的游乐场玩,到了该回家的时间她依然不肯走,耍赖想继续玩。这时我果断走进车里等她,前提是,我要确保她还在我的视线之内。我远远地看着她一直坐在草坪上哭,过了好一会儿,见我始终不让步,她不得不自己跑过来。我告诉她:妈妈爱你,可是不能胡来。孩子犯规很多时候是在试探大人的底线,要想规矩得到很好的贯彻,我们需要向孩子传递一种坚定的态度,孩子就会慢慢感受到,并且慢慢地去认可、遵守。
父母双方教养方式要统一,对规矩都要认同。如果双方执行的不一样,孩子就会混淆,甚至无所适从。有一次,女儿想玩一个游戏,爸爸和她讲好只可以玩一次。结果游戏结束了她还想再玩,看到爸爸直摇头,她于是带着哭腔跑来找我,看起来可怜兮兮的,虽然这不是原则问题,但既然先生说了只能玩一次,我就要和他的意见保持一致,当时就跟女儿说,可以明天再玩,今天只能玩一次。
给孩子立规矩的私家原则
规矩要特别简单。规矩要立得浅显易懂,能让孩子理解,在执行前要多和孩子讲明白道理。实在讲不明白的,应该告诉孩子:“这是咱们家的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保持规矩的一贯性。规矩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更不能在家一套,外边一套。没做到或做得好,最好有相应的奖惩方法。
别使用语言暴力。不要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你听我的!我说了算!”规矩不是父母为了简单操纵孩子,而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出发点,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你的孩子,别用语言上的暴力。
给孩子一点耐心。有些不良行为是阶段性的,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力量,大人过激的反应反倒会强化其印象,感到自己有能力激怒他人。不妨耐心等一段时间,孩子看着观众反应不强烈,也就索然无味了。
用积分制来奖惩孩子
如果孩子在执行规矩的过程中做得很棒,家长就要及时鼓励,我家的方法是实行“积分制”。首先建立一个好行为习惯奖励表,以星期为单位,依次列出需要做的分内事,一开始不必太多,把精力集中到二三点,以后增加的项目主要是针对孩子某些不好的表现和习惯。比如,孩子吃饭时发出响声或是吃吃玩玩,表格里就会增加餐桌礼仪这一项。每项以孩子的具体表现为依据,比如细嚼慢咽,不随便插大人的话,及时说感谢,不争抢玩具,照顾好自己的金鱼,不丢三落四,认真完成某项任务……如果达标,奖励女儿小贴画,当此类小贴画积攒到一定的量,就可以兑换家里百宝箱内她喜欢的东西。
如果女儿破坏了规矩,先是警告,减去她一定数量的贴画,继续再犯的话,有必要实施TIME OUT。有一次她哭闹得很厉害,为了缓和她情绪,我陪她一起到房间里,我在旁边不说话,让她静思做“冷处理”,同时也让自己不要情绪化。之后我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告诉她为什么会被惩罚,同时跟她说明,处罚的是她的行为止,而不是她这个人,只要建立了对事不对人的概念,就不会造成她情绪上的敌对,才能让规矩更好地执行下去。
尊重长辈是最重要的家规
荣荣
资深媒体人
儿子4岁
对于孩子来说,保证安全、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懂得礼数和与他人交往的原则都最好用规则来保证。孩子长大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父母有责任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可以接受,什么行为不可以触碰,这样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给孩子立规矩的私家原则
规矩不宜太多。给孩子设立的规矩不宜太多,否则容易给孩子压力,甚至对孩子的自由成长造成束缚。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一旦发现孩子破坏了规矩,做错了事,要就事论事说教,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
别轻易打骂孩子。孩子不认可大人的道理,表现执拗的时候,一定别打骂孩子,你可以告诉他后果,让他自己学会承担,这有利于他的成长。
给孩子适应的时间。立了规矩,别期望孩子马上就能执行,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度,给孩子一点时间来适应,都说21天形成习惯,急于求成的心态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另外,孩子的忘性很大,刚开始要多提醒他。
呵护孩子的面子。你的规矩不能不讲情面,尤其是在外面,当他犯规时,要尊重他,不能当着很多人的面挫伤他的自尊心,可以事后跟他谈一谈,他更容易接受。
规矩要在3岁之前立
我和老公在养育孩子上的态度相当一致,都不赞成国外自由散漫式的管教方式,什么事都由着孩子,随心所欲、没有了约束的孩子往往容易犯错,缺乏幸福感,同时会给他们将来融入社会造成障碍。对于孩子来说,保证安全、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懂得礼数和与他人交往的原则都最好用规则来保证。孩子长大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父母有责任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可以接受,什么行为不可以触碰,这样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3岁之前是孩子人格和行为形成关键期,“三岁看老”就是这个道理。我从小教儿子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孝顺长辈、诚实做人就成了我家的家规。儿子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对他很慈爱,他有时反而不尊重奶奶:“你躲开!你闭嘴!你去死吧!”……这样冒犯的话常脱口而出。我们就立了规矩:绝不能顶撞长辈,否则要打手板心。自从有了规矩后,他说话注意多了,对奶奶越来越孝顺。从小我就告诉儿子不许撒谎,言出必行。在这点上我们以身作则,只要答应孩子的事,不管多困难和不合适,都会实现对他的承诺。另外,我家很重视早餐和晚餐,这是难得的家庭时间,谁也不能缺席。
执行规矩要有人情味
篇7
【关键词】西游记;教育艺术
教育的对象决定了教育的多样性、变化性。因为每一届你接触的都是不一样的学生,而每一个学生从低年级升到高年级,他的身心也随之变化。即使你对这一届的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得很好、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的激励措施很有成效,可是换了一批学生也不一定对这一套管理受用。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是又“教必有法”。今天我以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名著《西游记》,发现孙悟空的成长经历很有教育启发性。
一、孙悟空大闹天宫――学生的犯错是“无心的”
孙悟空的出世注定了不凡,于是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高超的本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因为拥有高超的本领又没约束,于是常常惹事,天庭于是大张旗鼓地捉拿他,最终演变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当初孙悟空被天庭招安为“弼马温”,还是挺开心的,但是后来发现天庭此举并不是真心地待他,连他最喜欢的蟠桃盛会都不让参加,他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才起来反抗的。我们发现,其实孙悟空大闹天宫并不出于本意,他只是觉得“你要降我,我偏不”的一种逆反情绪作祟。
很多时候学生犯错刚开始也是无心的,但如果老师上纲上线就偏离了学生的初衷,所以我们老师要做的应该是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改正错误。有一次,别班的班主任气冲冲地跑到我的办公室很气愤地说“你班的陈某某同学,还是不是男人,居然用指甲抓破了我班一个男生的脸。”我一听,顿时火帽三丈,马上将这起事件定义为恶性的校园打架事件。当我看到陈同学的脸上也有抓伤时,我的理智及时地战胜了情感,没有立即对他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而是决定给他一次还原事实的机会,让他自己以书面形式详细地叙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才发现他们俩只是言语的不合导致了动手,同时他们俩是经常一起玩的朋友。原来只是朋友间激烈的一次矛盾冲突,而不是恶意的打架事件,最后陈同学在我的批评教育后还主动地找到那个同学真诚地道歉。
我庆幸,我没有冲动。其实孩子都是一块璞玉,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他需要老师精心地打磨,而不是去放大璞玉上的斑点,孩子最终会成为一块美玉。
二、孙悟空被压五指山――教师的惩罚是“因为爱”
孙悟空大闹天宫,没人能治得了他,他开始得意忘形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他将万劫不复。还好如来佛来了,他没有严厉的斥责和激烈的战斗,而是温和地与孙悟空玩了一个游戏――赌一赌孙悟空能否逃出他的手掌心,同时容忍孙悟空的小任性――在手指柱上尿尿,最后虽然将孙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但还是特意关照当地的土地公公在他的旁边长些野果和露水,这是怎样的一种大爱啊!与学生而言,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呢?下面通过一个案例谈谈我的理解。
晨练是我校一项常规的学生活动,但是冬天的早上要6:10分起床对学生来说确实需要一定的毅力,没过几天,我班有一个男生A就触犯了这条校规――无故不参加晨练,而且还存有侥幸心理没向老师承认错误,被我当场逮了个正着,才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我虽然怒不可遏,但我还是尽可能平静但严肃地提出了一个自我反省的惩罚方式――绕操场跑十圈,他本身就是一个校运动会的长跑运动员,所以这对他来说体力上是能做到的,但其中的辛苦体验可以帮助他自我反省。如果只是让他一个人孤独地跑,也许他的自我思考的深度不够,所以在他跑到第八圈身心最脆弱的时候,我也与他并肩地跑在一起,让他感到一种被关怀的温情,接着我开始边跑边与他聊起了这次犯规的心里想法以及由此延伸开来的规矩与责任:只有好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才无愧于一个中学生的称号,也才无愧于老师的寄托和父母的期望。也许他从没碰到一个老师在他受惩罚的时候愿意与他并肩同行,从此以后他的晨练再没缺席和请假过。
对学生的爱,不是犯了错不惩罚,也不是犯了错只有罚,更不是以爱的名义绑架学生,需要的是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三、孙悟空戴紧箍咒――各种规章制度是“立规矩”
话说孙悟空经常不听唐僧的劝告,占着自己本领高我行我素,有一次把本罪不至死的强盗一棍子打死,观音菩萨设计让唐僧骗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这回,孙悟空不能任意妄为了,如果他想犯错时,唐僧只要念一下紧箍咒语,孙悟空就会头疼欲裂、满地打滚,不过唐僧慈悲为怀,不到非不得已绝对不会念咒语的。其实这个紧箍咒就是给孙悟空“立规矩”,因此他的自由散漫的猴性逐渐地被规范起来,最后修成正果、成佛了。
如同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在不停地犯错,但如果没有规矩来约束,他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将误入歧途。那么在班级的管理中,怎样才立出更好的规矩,怎样才使得规矩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呢?
首先,要学会拿来主义,从有经验的班主任那里取取经,最后获得一份详尽的班规细则,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吸收和修改,最后形成初稿;接着,召集班委会讨论班规初稿,一是再修改,二是让班委这个执行团队先认同这个班规;最后,在班会课将班规通过全班的决议,最后形成终稿,即时生效。这样形成的班规才是代表大多人的利益的,才是好的规矩。
篇8
1.让家长明白“爱”“规则”“同时给”三个关键词。
2.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法予以指导,使家长们理解爱和规则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课前准备
1.课件制作。
2.班级家长委员会主任组织,协同老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家长朋友们,你们好!
自从我们的孩子呱呱落地,我们就给他们无私的爱。无论多累,孩子哭闹我们都要耐心开导;无论多晚,孩子病了,我们都会立刻带他们上医院;无论自己多辛苦,也要尽力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总之,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爱”。有家长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对孩子无私的爱的小故事吗?
2.家长发言(2-3位家长)
师:听了几位家长的发言,很受感动。看来大家为了爱孩子,真的是不惜一切。什么叫“爱”?《圣经》里这样解释:“爱是恒久忍耐,不求自己的益处,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的。”可是家长朋友们,孩子在我们这样的爱中,是按照你所期望的成长吗?有没有家长愿意举几个相反的例子?
家长发言(2-3位家长)时,教师注意引导家长说出没有给孩子立下“规矩”。
引出“规则”的概念。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
提问:请问在座的各位家长,你们给孩子立规矩了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在规则之下,我们收到了哪些理想的效果,又有没有副作用呢?
家长发言。
爱,会让孩子感觉太优越,从而逐渐形成恃宠而骄;纯粹的规则,孩子感受到的可能是严厉、武断,而不是规则。
那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今天这节课的第三个关键词“同时给”。
在这里,给大家创设一个情景:春天到了,我们带孩子去赏花。孩子看到漂亮的花,伸手去摘。你看到后,会怎么劝诫他们?
家长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出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转移注意,共同商讨,提供选择,体验后果等办法。
篇9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错。那么,如何把握其中的轻重缓急呢?
一、严格要求≠体罚学生
严格要求与体罚学生是“爱学生”与“不爱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的外在表现。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严格要求应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之上。譬如班内有多名学生字写得很糟糕,为了使他更快提高,我指导他每天多练一页字,学生并不会认为老师给他的任务是惩罚。
二、严肃认真≠死板教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班主任教育学生时方法的选择。班内每位学生、每件事情都有其独特性,我们应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人每事,但教育的方法不能死板教条,应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三、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撒手不管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但不能过分夸大。(班主任工作 )把班里的常规工作让班干部去实施理所当然,而学生的思想工作等,还需要班主任单独或领着学生一起做。
四、发挥优点≠回避缺点
发挥优点不是回避缺点,如果我们回避了学生的缺点,学生就不能准确、全面地了解自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发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时,班主任要本着一分为二的原则及时纠正。
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称兄道弟
班主任的威信不是靠权力压制换来的,而是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树立起来的。但在关爱中过分亲昵甚至称兄道弟,又会使他们少许多规矩,少许多约束。总之班主任应力求做到“严而有度,爱而有距”。
篇10
不过,这可苦了才6岁半的焦子芸,因为爸爸妈妈的朋友们特别多,这个“伯伯好”一鞠躬,那个“阿姨好”一鞠躬,实在没有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来得高兴。而且焦子芸爱画画、爱涂颜色,常常把“闺房”摊得一塌糊涂。
焦子芸长大了想当形象设计师,小小年纪,她对自己的穿衣搭配可挑剔着呢,这件背心配什么外套,那个颜色配什么花纹。妈妈说,这都是受了爸爸的影响。焦晃对衣服的搭配很精心,衬衫袖子应该比西服长多少之类的细节,一点也不能含糊。出门之前,他爸爸对着镜子仔细搭配,小女儿看在眼里,也学了个有板有眼,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穿好衣服才肯出门。焦晃笑着说:“这对她有好处,长大以后懂得过有质量的生活。”
焦子芸说她喜欢妈妈,其实她也是很爱爸爸的,只是她喜欢爸爸的方式和喜欢妈妈不一样。爸爸读书,她赖在他身边;爸爸念诗,她一定要弄懂每一句诗的意思才肯继续跟着念下去;爸爸和朋友闲聊,她就坐在地毯上创作她各种各样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图画,画完了就一头扎在爸爸怀里“咯咯”地笑。
幼儿园时期,焦子芸是个全托宝宝。到了读小学的时候,父母为她选择了一所口碑不错的实验学校,这所学校的教育方式很对焦子芸的性格脾气。老师为小朋友们组织小小拍卖会,焦子芸就把自己的玩具、爸爸的诗朗诵磁带拿去卖,玩得可高兴了。
小时候,焦子芸还不懂得爸爸是干什么活的,渐渐地长大了,才晓得爸爸是个好演员。有时候她去片场探班,也懂得了“拍戏很辛苦”的道理。也有导演朋友动员焦晃让女儿去拍戏,焦晃婉拒了。在他看来,成为童星对一个人的真正的成长,积极意义并不大。而且,小芸儿对种种出风头的事似乎也并不感兴趣。焦晃说:“学习表演,要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在我说,最起码得高中毕业。”他希望女儿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去看别人看不见的星宿,那有多美!好在小芸儿尽管活泼顽皮,却有了不错的学习习惯,拿到一本带拼音的书,她会一声不响地全部读完。看着小芸儿坐在一边静静地读书,焦晃微笑着说:“这孩子这点学习的规矩倒是不错。”
前不久,焦晃主演了话剧《正红旗下》,焦子芸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己最要好的小朋友一起去看。看完戏,她的问题最多,很多问题大人也答不上来。有一阵子,焦晃演的《雍正王朝》(饰康熙皇帝)在电视上播,焦子芸出门时就喊:“起驾!”别人因此叫她格格,她也只是快乐地笑,她还没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规矩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