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题范文
时间:2023-03-25 05:4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对策
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不断地进步,高尔基“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成就了一代世界文坛巨匠。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相关调查表明,学生的大部分知识源自课外阅读。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自己的学习“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这说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认知能力、知识面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
一、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
新课程理念要求改变目前的教育模式,即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发展、平衡发展的素质教育。为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首要的就是扩大课外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但是,由于老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学生课外读物数量众多,但多数属于“文化快餐”,与儿童成长的需要存在一定距离。文学类的如《(儿童版)三国演义》、《(儿童版)西游记》等,这类书籍都是对原版进行删辑而儿童化的,保留的是故事梗概,丧失的是细节的优美,然而只有优美的细节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培养他们缜密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描述与描写能力。
2.信息渠道广泛,读书兴趣欠缺。电视、网络等是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尤其是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的发展,将“自我定制电视节目”成为现实,可以随时点播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电视是语言、图片结合的信息渠道,看电视,不必思考,也不必担心生字词,轻松、活泼与自由的程度远远超过阅读,其吸引力也远远超过课外阅读材料。因此,小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被电视霸占,这是造成阅读兴趣欠缺的最重要原因。
3.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不足。文化快餐、电视网络等存在大量的语言不规范、思维不严谨现象,其中最典型的是所谓“脑筋急转弯”;其次是故意使用错别字现象严重,如用“神马”表示“什么”等等,还美其名曰“网络用语”。“脑筋急转弯”以不规范的思维方式、不严谨的语言表达,将人的思考引入混乱,成年人对此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想单纯,对其思维方式的冲击作用难以想象。故意使用错别字现象则将人们的表达方式引入混乱,汉语言的严谨、优美面临严重考验,也将直接导致小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无所适从。
以上几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信息来源的轻松、自由与趣味造成阅读兴趣的下降,快餐式的课外阅读材料弱化了综合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规范、不严谨的语言环境则导致思维、观察能力的不足。
二、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的对策
1.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是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涉世不深,心灵纯净,可塑性强,因此,只要学校与家庭相互支持与合作,适时引导、合理调控,就可以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小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与家长在一起,因此,家庭在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为了避免阅读的盲目性,保障阅读材料的质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向学生家长推荐课外读物书目。其次,对孩子的阅读量进行日常监督和督促,为此,我设计了阅读记录表发给每一位学生,要求每天阅读半小时以上,并请家长进行监督和督促,记录该生课外阅读的书名、阅读内容简介等。最后,在家长感觉不能准确把握孩子的课外阅读动向时,应及时反馈和沟通,以便疏导、纠正。一学期的实验表明,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面等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语文阅读理解的成绩大幅度提高。
篇2
一是读书时间少。据调查,一个初中生平均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足十分钟,不读课外书的学生也比比皆是。一位母亲道出了个中缘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女儿的兴趣爱好也在不断地变化,她喜欢画画、唱歌,更喜欢看课外书,可哪有时间?回到家里就写作业,有时到半夜,还有精力看课外书吗?”
二是读书目的不明确。孩子们的随意性很大,又是为了赶时髦,凑热闹,随波逐流,昨天韩寒热,捧住韩寒的书不放;今天杨红樱的校园系列小说很畅销,看了一本有一本;明天还不知是谁在这块阵地独领。
三是读书不得法。在阅读方法上,不少学生毫无策略而言,在阅读中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精读、泛读、快读、品读等方法,多数学生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眼下,许多中学生读书不做笔记,不注意积累,没有养成利用各种工具书的习惯。
四是读书功利色彩浓。为迎接中考、高考,许多学生不得不读各种复习资料。为了提高作文的分数,又必须找一些作文来读和背。五是读科技类读物的少,读通俗类读物的多;读长篇名著的少,读短篇的多;读诗歌、散文的少,读小说、人物传记的多。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不外乎这几个方面:学生本身不乐意读;家长、老师不支持读;学校无场地,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一是学生课业负担重。初中阶段要开设八九门课程,学生除了上课、完成作业外,一天时间所剩无几,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闲暇时就想轻松一下,谁还愿意去读书?
二是家长对读课外书有三怕。一怕占时间,认为课外书是“闲书”,只有关于教学的书才是正宗;二怕会变坏,不少图书良莠难辨,怕把孩子引入歧途;三怕乱花钱,如今薄薄的一本书动辄十几元、几十元,家长们要掂量掂量。
三是无场地或无书可读。部分学校没有一个像样的图书馆、阅览室;即使有,也是一些旧书,学生没兴趣,老师不愿看。有些学校的图书馆干脆不对学生开放,学生只能“望书兴叹”,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关闭了他们通往知识海洋的大门。
四是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影响。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电视、网络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画面吸引着学生。据调查,大多数的中学生以看电视、打电脑来打发休闲时光。如今,许多文学名著也被搬上了荧屏。但是,看电视剧并不等同于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再创作的过程,阅读需要读者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家长和教师应大力支持,还孩子一块自由阅读的领地,因势利导,给他们开列书目清单,并予以指导:哪些需略读,哪些要精读,哪些只是浏览一下即可。学校要彻底为学生松绑,还孩子们的“双休日”,让他们拥有充裕的时间阅读,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必要的场地,如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成立“读书小组”、“书友会”、“文学社团”,举办文学知识讲座等。全社会都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多举办一些读书活动,把孩子们的眼球吸引到书籍中来。
篇3
可是,很多语文老师会为试题中出现的阅读理解题出自课外而感到苦恼。笔者研究分析了几年来出现的中考阅读题型,总结出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读,即迅速浏览全文,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有很多学生在碰到课外阅读理解题时习惯于立即就做,答题时在文章都没完整地阅读过的情况下,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殊不知这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大忌。因为在没有弄懂全文意思的情况下就做题目,很多时候即使做了,也会将答题的方向弄错,导致失分。因为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和文章的内容、中心相结合,才能答得准确。
“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应当将所给的材料迅速地浏览一遍,弄清所给材料的体裁、中心等,把握文章的主题。了解材料的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对于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在浏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留意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因为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很多时候需要在初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回答准确。
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喜欢先把题目浏览一遍再浏览全文,这个方法我认为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带着问题去读文本,有的放矢,阅读的目的非常明确,这样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用于实施其他步骤。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时不懂的地方,如果问题中并没有涉及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忽略,不用去深究,也提高了解题的效率。
所以,要想解答好这样的阅读理解题,通读材料是最起码的步骤。这样做,不仅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找,即带着问题找原文,前后联系
有的同学在解答题目的时候,喜欢就题做题。这样看起来很快,实际上做出来的答案肯定不会完整。因为每一个阅读理解的问题都需要和文章的内容、主题紧密联系才能够得到完整的答案。如果就题做题,会导致答案的点数不足,甚至答题出现错误。
在答题之前,应当先审清题意,再审视阅读理解题的要求,将关键的字、词或句子用笔做上记号,作为答题的要点,也是可能的得分点,然后带着问题到原文中去寻找这个问题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再将前后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审一审、想一想。在联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与阅读的文字材料联系起来,经过缜密的思考,确定答题答的空间与范围。利用问题提供的文字信息,到原文中去寻找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尽量使句子完整。要做到细读文章内容,机智从容答题。这样能保证答题的完整性,使答案更加有条理,更加准确,避免无谓的失分。
有时候,在与全文进行联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就能找到,可以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而且比自己总结的话更加完整、准确。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规定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回答,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替换文中的原话。解答某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力求答案完美。
所以,在审清题目的同时,将问题归到文中的位置进行阅读,能够尽量保证答案的完整性,提高解题效率,又培养了综合概括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一劳永逸。
三、做,在言之有据的基础上,力求答案的丰富性
有的同学认为,阅读理解题只要做了就行,至于能不能拿到分,那就要看造化了。殊不知有这种想法的同学肯定是不负责任,思想上较懒惰的,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想法。在做题的时候,我们也强调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1. 一定要作答。有些同学在解题的时候,碰到一些要求概括的题目或者“谈谈自己想法”的问题时,思想上会产生畏难情绪,有人不予作答。殊不知,这是典型的懒惰行为。我们的阅卷原则是问题只有作答才有可能给分,不答肯定不给分。所以无论多么难的题目,要鼓励学生作答,鼓励学生尽最大能力去解答,不能出现空白的题目。
2. 要言之有据。在答题时千万不能为了解答而乱写一通。不根据文章内容答题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题在本质上和不答题是相同的,不能得分。在答题的时候,只要是我们根据问题和原文所作的归纳我们都可以放到答案中去。只要不是瞎想的内容,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之为答案,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就是开放性很强的学科,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以,很多问题的答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课外阅读 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占据着核心的位置,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依靠课内通过教材文本和其他阅读材料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外进行阅读拓展,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来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能否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在课外阅读中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适宜的阅读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兴趣、词汇复现率、生词处理方式以及阅读能力中的薄弱环节的加强与训练,适宜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主要有报纸、杂志、简易英文小说、网络上的简易新闻报道和有声读物等。阅读材料选定后,教师的恰当指导能让学生的阅读进行更为有效。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无论是前期的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到阅读过程中策略的应用到后期交流中经验技巧的总结都需要教师的指导。特别是在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中更是少不了教师的指导。但是课外阅读毕竟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指导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不是像课内教学时那样全盘操控。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外阅读能力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有别于课堂教学目的来进行的自主学习,并借助这种方式来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是需要的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操控者。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时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无论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阅读策略的应用还是阅读经验和技巧的总结还是在课外阅读活动小组交流时的评价都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直接告诉学生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用什么样的策略,你存在什么问题,你的优劣是什么。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劣,自己掌握课外阅读的每一个环节,并能在其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
(二)注意学生个性因素
学习态度与外语学习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课外阅读中学生的态度和兴趣更为重要, 但是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需求不同。有些教师在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时,往往只考虑学生共有的心理特征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因素,致使个性鲜明的学生困难于得到特别的引导而影响其学习潜力的发挥。[2]自我意识或抑制型学生可能因缺少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以及怕自己在选择材料上或是在其它环节出错而变得更胆怯和沉默;而冒险型的学生却因其过于大胆或无视在进行课外阅读应该做的准备工作和应有的策略,以致在尝试中其无法有效地理解阅读材料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多次的失败易削弱其学习动机;过于焦虑或放松型的学生也可能因不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或对自己完全没有要求,而在课外阅读中影响其效率和速度。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时,应该在学生的整体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因素,给予区别对待,注意学生的个性兴趣,而不是对每个学生都是同一指导标准。
(三)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
课外阅读毕竟是在课外,它区别于教材文本阅读,教材的文本阅读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多,更多是和教师的交流。但课外阅读不是课外阅读训练题,教师的指导应该是一种指引和帮助而不是教学,特别是阅读兴趣小组上,教师不应把它再次变成一个课堂,应该让学生自己交流,教师在需要时给予指导。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相互产生的影响有时比教师指导的作用要大得多,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也是他们对课外阅读信息再组的过程。
二、优化指导策略,注重课外阅读效果
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无论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阅读时间上,还是阅读技能的训练上。课外阅读是主要与学生为中心,是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如何安排学生有决定性自,然而在习惯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下,脱离了课堂和课本的束缚,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利于阅读能力提高的问题。
(一)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的时间相对于课上阅读要宽松得多,学生很容易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完全随性的阅读,有兴趣是就读一点,无兴趣是就无限的往后拖延,这样课外阅读很容易就成为慢读。然而阅读材料是一个整体,在阅读是要强调信息的整体输入;同时阅读还是读者理解文字,融入意境,感受作者心声的过程。所以阅读应该是连续不间断的,一个整体的阅读材料的阅读时间间隔过长容易造成信息的中断。更有的学生因“慢读”,久久不能完成一定的阅读目而产生畏难和自责心理,最终失去阅读的兴趣。如果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紧迫感,不利于其阅读速度的提高。针对阅读时间的问题,教师应该提倡在进行阅读是做一个时间限定,也就是限时阅读。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但是限定时间应因人和阅读材料而异,即根据的不同书评和材料难易程度确定不同的阅读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学生和老师或是学生之间互相先商量来确定所限定的时间则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注意阅读的方法指导
阅读是获取语言信息的掌握阅读策略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主要途径,在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阅读策略师略读(skimming)快速阅读(fast-reading)和跳读(scanning)。[3]在课堂时间的限制下和课后习题解决的要求和教师的监督下,学生能应用到这些阅读策略。而课外阅读时间较宽松,没有课后习题束缚脱离了教师的监督。学生在进行阅读是则可能比较松散,随心所欲,不注意阅读策略的应用,这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效率。真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对各种阅读策略和阅读材料给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阅读策略的适用题材范围,并鼓励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用这些阅读策略,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速度还能对各种阅读效率进行训练。
(三)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技巧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阅读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大家阅读同样的材料,共同解决问题,然后和同学老师一块总结经验技巧,而课外阅读则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活动个人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没有了同学间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平时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很容易就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和英语知识的增长,学生也会再阅读方法和技巧上获取一定的经验。若是能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帮助他们总结阅读经验,并应用到阅读实践中去。比如适度使用工具书,找主题句,猜测词义以及掠读和略读等;教师还可要求学生书面总结自己阅读中运用某些技巧的体会,同时各个学生的阅读策略不仅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或是书面总结中发现其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行个别辅导。
(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有些学生在阅读是口中念念有词,或是用手指点,或经常回读,在心里默念。这些情况在时间和空间更为自由的课外阅读中更为严重,由于课外阅读量大,这些不好的阅读习惯可能在阅读过程中恶化,直至不好的阅读习惯根深蒂固,难以改正。所以在进行课外阅读是一定要注意改正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阅读习惯的问题,可以采取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自行记录在一定时间内读出声了多少次回读了多少次,记录下来请同学保管记录,并不断的刷新纪录,直到最后完全改掉这些不习惯。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大量而有效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要求灵活,范围较大,恰好是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在狠抓课内阅读的同时,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也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陈娇玲.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题问题设计[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0,10
篇5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从小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比较差,同时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单纯幼稚,所以他们的阅读量不大,主动阅读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现状之一:教师方面――学生不会读。目前,存在着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大量开展“课堂教学为主”的教研活动、教学比武等活动。在高喊“提倡素质教育,减负增效”的同时,仍然用大量的练习充塞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虽然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却从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只是强制学生机械地摘抄词语或句子等。
现状之二:学生方面――不愿读。小学生正处于喜欢玩的年龄段,没有很强的辨别能力,缺乏明显自觉能动性,很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他们对于“刘谦”、“周杰伦”这样的影视娱乐明星很熟悉,但对历史上的名人、文学作品中的名篇却往往不太了解。他们愿意把大量的课余时间浪费在收看无意义的电视节目上,即便强制性地让他们阅读课外书,他们也无从读起,尝不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
现状之三:家庭方面――不让读。如今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外来学生也在不断增加。各个企业加班加点,忙于上班的父母无暇顾及子女。少数家长能给孩子买书,可不知道买什么种类的书,结果是家里书很多,适用的却很少。绝大多数学生手中其实没有什么适合的书籍,有的也就是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极个别学生有科技方面的书籍,过于单一。但大多数学生都有教辅读物,据了解,买这些教辅读物家长是比较支持的,因为他们认为能直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现状之四:学校方面――不方便读。在知识经济的冲击影响下,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政府也逐年增加学校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对学校的图书馆(室)的建设,大量的藏书给学生开拓了一片汲取知识的新天地。但是也有一些学校,管理还不够完善,导致图书馆(室)的大量图书不能及时借发至学生手中,无形地影响着知识的有效传播,造成了文化知识的浪费。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阶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家校合力,使学生有书可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一定要引起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重视。
首先,学校、老师、家长要为孩子们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小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学校要进行合理的引导。
其次,老师可以少布置一些手写家庭作业,将看课外书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并能引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帮助其选择一些合适的儿童书目,如《格林童话选》、《十万个为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班主任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指导学生,定期出黑板报,举行班级课外阅读故事会等,创设各种形式的阅读机会,以此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范围。
另外,家长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把课外阅读简单地看作“看闲书”,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原则地给予支持和鼓励。其次家长更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创造读书的环境,不打麻将,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并和孩子交流分享阅读心得,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最后,家长还要引导孩子读好书,并利用社区丰富的图书资源,为孩子阅读创造条件。
(二)培养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
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影响学生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兴趣。兴趣是人们行为的最初原动力,也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只有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他们的内心深处才能产生阅读需要,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人人都爱听故事。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并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的讲述声戛然而止,然后意味深长地告诉他们: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们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阅读兴趣,纷纷要求借书,主动去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借助课内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实践于课外。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家名篇,这些文字都是经典。而借课内阅读,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畅谈读书感受,点燃阅读兴趣。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鉴于小学生模仿性强,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心理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古今中外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如苏秦悬梁刺股勤读书、匡衡凿壁借光好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神童”巧读书等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有很多的方式可以用来激发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在阅读活动和阅读实践中才会慢慢建立,学生的阅读需要更是在阅读的快乐中逐渐产生的。把“被动读”变为“主动读”,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才会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尤其是那些刚刚开始阅读的学生,教师对他们更要耐心引导,多方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让他们把阅读和乐趣紧密地联系起来。“兴趣”与“乐趣”是两把鼓励学生阅读的“金钥匙”,它们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尽快步入阅读的美丽殿堂。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读书中受益。
篇6
[关键词] 真实阅读;课外阅读;注意几个问题
一、创设英语环境,营造阅读氛围
实验开始,我校首先从优化校园环境开始,要求全校师生在校园内多讲英语。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见面打招呼,相互之间的问候都要用英语;校园内设置的名人名言,各种标志牌,黑板报,宣传标语都注有英语标识;校园内各种花草树木名称介绍都有英语标识;每日安排一定时间的英文早读练习、英文广播;在班级设立英语角和办好英语板报,并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比如:英语单词、课文背诵比赛,日常用语使用比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等。通过这些形式,在学校、班级创设了师生人人奋发进取,个个争先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也使得课外真实阅读活动的开展水到渠成。
二、尽量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
目前,“任务型教学活动”受到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任务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习内容,设计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的交际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社会认知主义理论,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中使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与语言成品(1inguisticv product)同样重要。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而以任务型教学活动为模式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它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任务去阅读,学生是任务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在任务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心灵深处将阅读变成一种积极的心理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还可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且最大限度展现学习者学习的潜能。
为使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真实有效,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原则:
(1)每次阅读都要有明确的任务。比如:阅读500个字左右的短文。(2)任务内容要真实、自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为出点。(3)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控制任务的难易程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注意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程度高的学生,课外阅读可多读几篇以进一步加大输入量,带动其他学生。对程度低的学生则鼓励他们不要泄气,课外阅读量的规定要适中。(4)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任务设计要有启发性和创造性。
三、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阅读方法技巧方面,教师必须给予指导。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教师应要求学生有重点地阅读,抓住每篇文章的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办法。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让学生碰到生词不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可根据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同关系、因果关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
2.指点学生重视积累,做好笔记。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较好的词句进行摘录,慢慢积累起来,为将来自己提笔写文章积累财富。
四、在丰富的活动中进行快乐的检查与评价
课外阅读要真见成效,也离不开相应的评价和检查。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是通过阅读比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选定后,我们便为学生设计了两张能分别表示阅读进展和阅读理解率的统计表,一张发给学生,让学生登记自己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率,另一张供全班用,定期把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成绩连成曲线。这样不但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能相互了解、互相促进。我们把这种作法定名为“英语阅读马拉松赛”,即长期地进行比赛。读完了一本、再开始第二本、第三本。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本一本读下去。实践证明,这种作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二是建立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以满足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如:设计比赛性游戏,比赛性活动等。表扬先进,鼓励进步,鼓励实践,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获得英语阅读的成功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比如:评选优秀读书笔记、英语单词、课文背诵比赛、日常用语使用比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等。通过这些形式,教师不仅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了然于胸,而且还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出被检查的不安与退缩,相反,他们表现出一种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参与热情,让传统的评价检查变得快乐活泼,充满魅力,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以及他们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有什么比这更可贵呢?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外阅读 三步策略 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3-050
英语阅读教学属于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部分,且不能仅限于课内阅读,需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知识,从课外阅读中吸收知识、思想,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技巧,通过英语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网络,建构完善的知识与能力框架,提升学生英语素养。
一、从易到难,图文并茂
第一步是坚持从易到难,图文并茂,选取合适的英语阅读材料。小学生年龄小,单词、短语和英语语法储备少,在课外阅读时,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认知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易到难,选取故事、童话类的图文并茂的英语课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与道理。结合学生个性差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一般选取精简、有幽默感的故事、童话、笑话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起来阅读,通过猜想、分析、观看,之后查阅资料,进一步掌握新知识。
教师推荐给学生《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这套丛书共10册,其中《寓言故事精选》中蕴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学生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图书配合起来阅读,提升阅读质量。关于《The monkey in the lion’s skin》这个寓言故事,学生积累英语词汇not at all、close to、try it on、look like、run away等。随着故事的发展,学生将书中图文结合起来,了解故事的大意,并记录重点词句,之后反思与总结,得出这则寓言的中心思想“画虎不成反类犬”,也告诉人们要有真材实料。借助幽默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从阅读中探寻乐趣。
二、自主阅读,合作探讨
第二步是加强自主阅读,合作探讨,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展开阅读成果的交流和展示。第二步是阅读中的合作交流阶段。新课改下,合作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合作交流、互助探究能够促进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发现与解决问题,并且交流知识、思想,促进共同提升。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学习,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选取适当学习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先阅读,在阅读中总结与反思,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其次展开合作交流与讨论,把握阅读材料,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网络。
例如,选取《轻松英语名作欣赏》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这套素材包含了20册,都是英文经典名著,符合学生阅读视角。《Hansel and Gretel》这则故事,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展开合作交流,学生自主分配角色,展开角色扮演。这则故事可以分割为几个小游戏,学生互助合作,深入理解故事后,展开趣味游戏,表现出兄妹勇敢战胜女巫的智慧与机智。
三、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第三步是促进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阅读技巧,提升阅读、写作、交流能力。小学生词汇量少,他们在进行课外英语阅读时会觉得存在很大困难,通过选取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的英语阅读材料,还需要掌握英语阅读技巧与方法。一是结合图文,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训练猜词技巧;二是找出核心句子,记录下重点词句、短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三是拓展多元知识,在课外阅读时将英语知识与当地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起来,拓展学生视野,展开思考,收获丰富的知识;四是读写结合,在阅读时创新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英文小故事。
例如,译林版五年级《The first day at school》、《after school》这两个单元的学习,都是关于学校的相关内容,为拓展学生思维与知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100篇(5年级)》中的“A holiday from school?”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在阅读时,教师引导学生画出重点的字词句和不认识的单词、短语,学生记录下twins、save up、sneeze、headache等,并着重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Tommy tried to find excuses for not going to shool because?Tommy spent most of his time at?When did he go to school?He did not tell his teacher about the twins because?结合这几个问题,深入学习和领悟这个小故事,并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写下自己的小故事或创编小故事,与同学交流。通过掌握课外阅读方法,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综合能力。
篇8
关键词:阅读能力;调研分析;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68
阅读能力是当前学生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检验新课程实施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学校和教师已普遍重视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因为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指导方法欠缺,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经深入课堂教学,对教师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了调研分析:
1. 阅读教学缺少目的性
课时计划中每周两节的课外阅读课应按照教材中单元的编排顺序和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制定每节阅读课的具体阅读目标和要求,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在阅读内容上的必要补充、在阅读方法上的自我实践、在阅读能力的自觉提高。目的明确了,教师才能准确把握课外阅读到底要学生阅读什么,为什么而去阅读。
2. 教师指导缺乏计划性
课堂上学生看了些什么知识,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茫然不知。无计划性的阅读,导致教师在课堂指导上或杂乱无章,或随心所欲,或无所指导。
3. 课堂组织缺乏规范性
教师对课外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课堂上组织教学的随意性就大。长此下去,学生上阅读课自由、随意、散漫,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应有的积极心态,学习效率低下。
4. 阅读方法缺乏指导性
有的教师不能参与到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就不能引导学生喜欢阅读,不能在学生阅读前提出具体、明确、恰当的问题,不能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点拨、示范、讲解,更不能指导学生进行读写能力的拓展。
5. 检验阅读效果缺少实效性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效果不能及时检查和检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够及时和科学,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和保持,也是当前阅读教学的一大诟病。
以上问题,说明了当前教师阅读教学严重脱离“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的宗旨。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必须认请两个个问题、处理好五种关系。
二、解决的策略
1. 认清两个问题
(1)阅读材料的选择
在阅读课上,阅读材料的选择可以有以下形式:
①教师推荐学生阅读,即教师把自己看到而学生不宜搜集到的好文章推荐给学生阅读。好文章可以给学生人手一份,也可以由教师或学生朗诵。这些材料与课本中文章关联较大,可以弥补课内阅读材料数量上的不足,也能够强化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②学生选择材料阅读,即课余时间让学生按一定的要求(词汇是否优美丰富、叙事是否生动完整)去搜集选择材料,也可以围绕某个话题去广泛阅读(如鲁迅有关的文章、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美文共享。
(2)阅读方式的确定
①集体阅读,即选择适宜于学生人人都有的材料,集体阅读后,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探究,既可以训练阅读能力,又能点拨写作技巧。
②自由阅读,即学生自己选择扩展知识的材料进行自由阅读。自由阅读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去浏览,而是教师提出阅读要求和范围,让学生明确围绕什么去读,读后应有什么收获。
2. 处理好五个关系
(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课余阅读的关系
①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发展和延伸。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强化课内所学知识,又能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②课外阅读是课余阅读的起跳板。课外阅读没有了兴趣、方法、习惯,学生课余阅读就成为空谈。因此,课外阅读有力地影响了学生的课余读书兴趣、方法和习惯,如在教学《少年闰土》后,学生对少年闰土的英雄形象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到了老年,闰土又有什么变化呢?激发学生兴趣后,和学生一起阅读《故乡》,并在课余时间收集与鲁迅有关的材料,让学生对少年闰土和老年闰土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课内、课外、课余阅读环环相扣,从多方面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能力。
(2)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等权利,但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阅读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自由过多,教师指导不足,或教师滔滔不绝地分析,学生茫然不知所云两种极端的现象,都是因为没有正确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所以,课外阅读教学更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的积极作用。
(3)感悟与质疑的关系
现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只重视感悟、忽视质疑。我们要辨证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清朝唐彪认为:“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处理感悟和质疑的关系要注意三点:
①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题。阅读课应该有个“自读――浅悟――质疑――深悟”的过程。其中“质疑问难”阶段是阅读教学最深入的阶段,尤其是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因其认知水平的限制,阅读内容深浅不易把握,难免会出现不识字、不理解词句、不明白文章表达的深层意义等现象,这些若不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也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学生浅尝辄止,不知求索。
②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并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将解疑和感悟结合起来。要告诉学生,质疑不要局限在一个词、一个小句子上,课堂质疑的问题很多,它可以分成:有关文章表层词句的疏通性问题;有关思想内容深层的探究性问题;有关表达形式的签定性的问题;有关课文知识拓展的延伸性的问题;有关课文不同看法的评价性的问题
③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质疑和感悟积累的独特性,千万不要追求标准化答案。
(4)积累与运用的关系
目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比较注重通过文本阅读来丰富积累、积淀语感,以为语感积淀好就自然能运用。其实,积淀是运用的必要条件,从积淀转化为运用,必须经过语文实践。这就要求读完文章后,教师腾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优秀学生可创造性运用,较差学生可模仿运用。
例如,对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反复诵读和选点品读形成的语感,要让他们通过情境性填词、情境性造句等模仿性练习积淀下来,教师就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运用到说写上。有位教师教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在黑板上贴出一幅海底世界情景图,还将一些海底动物图片贴出,让学生进行情境说话练习,学生兴趣倍增。
(5)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写,也可以写促读。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顾振彪先生认为:“写作与阅读结合,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联系课文进行写作,就在应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应用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提高写作能力。以课文为写作材料,省去搜集材料之苦,可以投入写作训练,尤其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实践中的读写结合有三种方式:一是边读边写:边阅读边利用课文情境进行写和说的训练。二是读后再写:阅读后,抓住读写结合点进行写和说的训练。三是写后再读:先让学生写一写,再读一读范文,找出自己的不足。
篇9
关键词:
一、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学生阅读量小,课外阅读是纸上谈兵
2009年6月,连云港市教育局下发《规范办学行为,提高素质教育》文件,并且把09年定为“课程实施发展年”,学生在校时间不超6小时,每天要按课程表上课,因此,学生只能在语文课上进行阅读,其阅读量很小。网络、电视、电影等的蓬勃发展,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变得多样、复杂,挤压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多数学生的业余时间以看电视、玩乐为主,课外阅读是一片空白。另外,学校虽然有图书室和阅览室,可是学生在校时间有限,根本没办法阅读。学生自己没有适合的课外读物可读,又没有多余的钱买书读,当然就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
2、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阅读是雾里看花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就以沙河小学教师情况为例来谈,从年龄上讲,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从学历上讲,虽然都是中师学历,但是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居多,师资力量显得很薄弱。他们的课堂教学还是延用传统教学法,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只是认认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而已,至于课外阅读,就更无从谈起。
3、学生阅读随意性大,大多是走马观花
由于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正确指导,就是学生有一本书去读,也不知道要去读什么,将要从中学到什么,因此,学生阅读时,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或大概内容,看完后,自己在大脑中并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根本就是囫囵吞枣。这样的“读”,不但读书效果甚微,还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
4、家长的阅读观有偏差,功利思想严重。?
在对家庭现有藏书的种类调查中,教辅类图书比例在42%,占家庭藏书的半壁江山,这些教辅类图书几乎都是家长购买的,主要包括《小学生作文选》、《词语点拨》等。在回答爸爸妈妈最近推荐或强迫我看的书时,30%的学生填了教辅和作文参考类图书。而家长从不关心孩子阅读,不向孩子推荐书籍的,竟接近31%。只有5%的家长向孩子推荐文学作品,而这些作品大体局限于中国的四大名著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家长的功利阅读倾向并非个体行为, “读图时代”的快餐式阅读,“考试时代”的题海式学习等,都造成当今很多家长产生“无需读书”的心态。?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的指导中,我们应首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首先是充分发挥图书室的功用,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其次是设立班级图书角。我要求每个学生提供1-2本可供阅读的课外书籍,书架中就有了百十来本书。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学生自己课余阅读,又可以与同学互通有无。第三就是争取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在家里进行,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2、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自觉地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乐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用。
(1)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一是结合教材内容,推荐读物。如学习了《少年闰土》,我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学习了《草船借箭》,我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等,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二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多数学生喜欢趣味性的故事书,我就推荐《伊索寓言》、《三毛流浪记》等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人物的机智、勇敢和语言的妙趣横生。
(2)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活动,我们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活动促阅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自觉地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在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我打算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阅读习惯:
(1)要做到三定,即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
(2)善于运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的习惯,同时要有好问的精神。
4、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基础保障。我主要培养学生以下方法,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1)略读法:这种方法是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另外一些篇幅较长,故事性较强的童话故事的阅读也适合采用此种阅读方法。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篇10
在教学中,人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某些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他们平时爱读课外书,一部小说,一份杂志,乃至一张旧报纸,他们也百读不厌。这些学生往往在语文考试中,总能取得好成绩。尤其阅读分析题和作文总是高人一等,细细琢磨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我认为得益于他们的课外阅读。
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这是因为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第一,阅读可以说是一种不带压力的阅读,但在阅读中能获得新信息、新知识,给阅读者带来了兴趣。课外阅读不需要像课内阅读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也不需要在阅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其目的只是为了兴趣而读,为获得信息而读,也可能为了实用而读。因此,通过大量的阅读,使阅读者有了新的理念,新的观点,受到了感染和熏陶,既学得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激发了阅读者的兴趣。第二,课外阅读量大,范围广,知识多,使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开拓了眼界。课外阅读由于打破了课内阅读的条条框框,使大量的阅读成为可能。阅读的范围广了,获得的知识多了,既丰富了阅读者的课外生活,又开拓了他们的眼界。第三,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积累了知识,学得了说话的技巧,掌握了写作方法,培养了情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语文能力。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阅读者会发现文字的使用,语言的表达,文章结构的迥异,名家名篇各有所长。学生如果能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自然就能使语文水平得到提高。正是由于课外阅读的三大特点,学生对课外阅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也正是由于课外阅读学生积累了知识,拓展了思维,联系了生活,产生了联想和想象,学到了语文课中要求学到的知识。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虽然得到了绝大多数的认同,但据我了解,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学生,更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的机会要比城市学生少得多。首先是来自家庭方面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农民,一年到头很少读书看报,片面的认识,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就行,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因此无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只强迫孩子学课本,做习题,孩子如果看看电视或者读读课外书,就要遭到责骂,更有甚者拳脚相见,迫使孩子不得沾课外书。其次是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众所周知,农村的办学条件比较落后,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备,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量少得可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再加上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只重视题海战术,不重视课外阅读。再次是社会条件的限制,生活在知识贫乏的农村,耳濡目染父辈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自然接触不到多少有益的文化生活和文学作品。这些条件的直接结果是农村学生见识少,知识贫乏,口头表达没有文采。当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暴露在我们面前时,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师,要让农村的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课外阅读指导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工作。
那么,我们如何将课外阅读同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呢?我认为:第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环境和条件,树立大语文观,这样才能将坚持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传播民族优秀文化。我们可以从初中语文的六课时中抽出一到两课时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者每天抽出3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第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成自觉阅读,现代心理学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第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选择性阅读,学生如果只有阅读兴趣,没有阅读方法,一本声情并茂,情节感人,语言精练的好书或片段,只走马观花的读读,却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在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有收获,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过程是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把课外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