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学习心得范文

时间:2023-03-19 19:5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师学习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师学习心得

篇1

七月的风牵着记忆章节,纷飞远去,火红的八月,洋溢着热情奔放的气息,飘逸的闪进我们的生活。8月12日,在这样有着火样色彩的炎炎夏日,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我们的新学校--青龙小学,开始了暑期的第一次政治学习,也开始了我们人生的又一征程。

一天的培训学习非常的短暂,但我们过得非常充实,每一位老师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虽然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却依然听得津津有味。通过培训,我学习着,体验着,思考着,获益匪浅,感觉如凤凰涅槃般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

一、感之,别样色彩--我们的新学校

走进校园,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蓬勃的朝气,如新生婴儿般充满希望。崭新的校园内,高大宏伟的教学楼现代时尚,各种各样的功能室齐全便利,虽然尚未建好,但我依然感受到了校园的雅致和新颖,这儿将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是花儿们绽放生命异彩的天堂。

打开桌上已经放好了的青龙小学对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要求的指导纲要,我被一句话吸引--“用明天的思维干好今天的工作,用全局的思维对待本职工作,用奉献的思维收获工作的成果”,我感受到了一个执行力强、责任心重、革故鼎新、团结奋进的领导团队。“学会赞美,懂得欣赏,勤于为手下搭台,长于为他人做嫁衣,乐于帮助老师和学生在集体中有良好的感觉。始终相信你个人最棒不如团队中有许多人棒更棒”“既要常常锦上添花,更要适时雪中送炭。”在这样的校园这样的团队中的老师们,我想,工作起来应是快乐而积极向上的吧,我对新学校的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二、听之,独特视听--感名师风采

下午,我们聆听了重庆名师来自云阳的朱冲老师的讲座。从三点到五点半,整整两个半小时,我们都陶醉在朱冲老师清脆悦耳的声音,妙语连珠的口才和深刻独到、亦庄亦谐的教学感悟里。她那幽默诙谐的语言中,既有意义镌刻的人生感悟,又有丰富多彩的经验总结,既体现出她的智慧和业务上的精益求精,又彰显出她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和对学生的热诚关爱,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三、悟之,我的收获--爱满人间

朱老师讲座的主题其实与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相同的,那就是--爱。

首先,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爱自己的职业--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

教师就是一个摆渡人,一次次重复着单调的划桨动作,默默地将一批批学生送到理想的彼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我们无怨无悔。

其次,要爱我们的校园。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老师冲锋的阵地,是实现我们人生理想、体现个人价值的场所。如今,新环境,新开始,我们更应把这儿当作人生的家园,去爱她,用我们的生命,用我们的心为她添加更多缤纷的色彩。

再次,要热爱学生。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夏沔尊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要充分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是最好的老师”。

爱生,不是一句口号,它构筑在理解、尊重和奉献之上。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们都要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每个教师都要打好手中的牌,用心关注每一个孩子。

篇2

广济镇中心小学 沈苗

我怀着一颗求真向上的心,参加了广济镇中心小学组织的三天教师暑期培训。对待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非常珍惜,感到受益匪浅。面对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让我们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更有优秀的教案学习。今天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学习。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如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非常好。由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但是,我认为表面上看上去进度慢了,教学任务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除了学生对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以前那种老师只顾讲解,不管学生有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教学进度虽然掌握得很好,但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可以想见的。好课的标准归结如下: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培养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在课堂上,教师从自己的举手投足向学生传递关爱、信任、期望等信息。以情激趣,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如学生回答错了问题,要鼓励学生,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体验,提起学习的爱好。

三、关爱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更深刻领会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把这种情怀融入平实的生活,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诚的相待诠释幸福的内涵。

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了,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沉,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来纵横捭阖,驾轻就熟。总之,这个暑期的语文培训,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我不仅得到了不少教学上的启迪,更感受到了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追求,让我们意识到一名合格的教师应是永不枯竭的河海,应有广阔的知识,饱满的激情,横溢的才华

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广济镇中心小学沈苗

我怀着一颗求真向上的心,参加了广济镇中心小学组织的三天教师暑期培训。对待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非常珍惜,感到受益匪浅。面对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日益复杂的学生思想道德,很多时候让我们觉得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无所适从。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更有优秀的教案学习。今天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学习。

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如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非常好。由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但是,我认为表面上看上去进度慢了,教学任务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除了学生对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以前那种老师只顾讲解,不管学生有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教学进度虽然掌握得很好,但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可以想见的。好课的标准归结如下: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内容。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培养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没有了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在课堂上,教师从自己的举手投足向学生传递关爱、信任、期望等信息。以情激趣,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如学生回答错了问题,要鼓励学生,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体验,提起学习的爱好。

三、关爱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

篇3

关键词:小语;信息化;整合;兴趣;情境;突难点;阅读与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100-01

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朝代,这个时代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信息网络化”已经来临。今天,我们就是“信息网络化”的社会,“信息网络化”的人,“信息网络化”的教育,离开了“信息网络化”你将寸步难行。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处在高度信息化之下,以信息化推动小语教学改革。在信息高度化的今天,发达的西方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被称作“信息化的自我语文教学”。即不在去学校学习语文,学生在家里,依靠信息化的电脑,自主学习语文。我国在沿海的一些城市的学校,已经在开始实验“信息化的语文自我语文教学”。当然“信息化的语文自我教学”只是一种探索,说明现代信息化的科学技术正在改变整个世界,改变整个社会.改享传统的语文教学。如

果,我们不迎头赶上,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将有淘汰的危险。信息网络发达化下的小语教学如何开展呢?那就是适应信息化,改革小学语文教学,走信息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道路,我们要为提高新形势下小语教学质量而努力,为提高新时期的小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努力。就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我结合教学实际,试论如下,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在信息化的整合教学中,激发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

新形势下的语文信化教学中,最好的形式就是将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与小语教学作完美的整合,在整合教学中探索追求小语教学的最优化,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比如说教学《火烧云》一课的时候,在课文时出现了不少描写火烧云的句子。“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火烧云变化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是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课文虽然把火烧描写得那样动人,可是我们的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单纯从文章中的描写来体验火烧云,感受是不够的。怎么

办呢?我们改变了教学形式,用信息化的多媒体与科技播放一段精彩火烧云录像片段。在音乐的伴奏下,五彩多姿的火烧云,瞬息万变,忽灵忽现,真切而动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每一位学生眼睛睁得大大的,在专注的观察中赞叹火烧云,体味火烧云,为那大自然中神奇的云而喝彩,在多媒体整合教学的引导下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通过信息化多媒体与小语的整合结体,激活了小语课堂,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语文教学效果。

二、在信息化的整合教学中,创设情景,以情感人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的情感融人情景,以情感人。比如,我们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由于课文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现在学生所处的时代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距离。如果仅仅凭借课文的阅读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采用信息化的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播放北京人民在十里长街上送总理的录像,加上悲伤的哀乐一播放,图像、画面、声音、文字、哀乐,造成一个巨大悲伤的情景,让学生在这悲哀动人的情景中去体会,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让情感与画面,与文学,与哀乐共同形成了每个学生感人的情景。深深地教育了学生:首都人民是多么在爱戴,多么舍不得总理离开人民。这种信息化下的语文整合课,充分地体现信息化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巨大优势,对语文教学而言,

不仅仅是语言的培养,思维的发展,而且是热爱崇高情感的抒发与培养,也是一种很好地对学生开展思想的教育课。

三、在信息化的整合教学中,很好地化解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工具学习课,而且也是语文知识学习课。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不少的科学知识,因而也就有不少的知识难点。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有一项教学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化解知识难点,化难为易,让学生理解掌握,就成自己的知识。当然,我们引导学生朗读,教师可以口头讲解,是可以化解一部分知识难

点的。但是,有一部分知识并不是通过学生阅读,教师口头讲一讲就可以化解知识难点的,应该采用信息化中的高科技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文教学整合,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学生的知识难点。比如说,我们上《蝙蝠和雷达》这一课时,作者在文章中通过科学家的多次科学实验,揭开了蝙蝠为什么能够在夜间里飞行的秘密。原因是蝙蝠身体内可

以发出一种神奇的象雷达一样的超声波,蝙蝠靠超声波的发出,才能在夜间飞行。但是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雷达的原理呢?不是靠读一读,讲一讲就能说清楚的。此时,教学中采用信息化的高科技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利用课件、屏幕、播放蝙蝠夜间如何飞行,夜间里体内放出超声波,超声波放出的形象,用动感的图形播出,在声音、

光彩、画面、文学的动感配合下一幕一幕放出,震憾了学生。那些知识难点,那些什么超声波,什么雷达的知识难点,学生一看便知,一说便懂了。靠信息化的整合教学吸引了学生,化神奇为平凡,化复杂为简单,化疑y为通俗,这正是信息化语文整合教学带给小语课堂教学的活力,活跃了课堂,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4

1 使用优良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育界有着一个普遍的共识,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而言兴趣是最好的引导手段,如果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出潜藏在学生内心之中对于知识的兴趣,那么就能够使得教学工作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充分的认识到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好奇心较强,具有好动的天性,并能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需要教师能够使用相应的教学技巧,能够吸引到学生注意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1 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在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教育课程相关教育的时候,可以在了解小学生天性的基础上选择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所接触到的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一个个生动立体的形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也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相关知识,提升教学质量。

比如在使用川教版本的信息教育教材,进行《认识“我的电脑”》一课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在这一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的,所以对于计算机的相应性能、外观、构造都非常的好奇,并且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动的天性,所在课程上小学生往往希望能够亲手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重视到学生的这些天性,并加以引导,可以对学生提问,比如“小朋友们之前接触过计算机么”、“你们认为计算机有什么特点啊?”、“你们认为计算机能够做什么啊?”,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学生纷纷举起了自己小手,挣着回答问题。而当课堂氛围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表扬。之后接着课堂上良好的求知氛围,教师通过计算机的展示,通过生动形象的PPT以及各种视频,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真切、更加全面的认识到计算机的特点。并且通过教师的进一步演示,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计算机画图、计算机制作动画、计算机制作表格等方面的用途,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计算机的强大用途,也就能够进一步的发挥出计算机的实际效果。

1.2 通俗易懂的比喻教学方式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其基础文化知识较为薄弱,对世界的认知也存在不全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直接在教育的过程中直接使用相应计算机专属名词进行授课,那么也就必然会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存在难度,使学生未能够良好的掌握相应知识。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讲解中,文件夹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如果直接向小学生教授刻板的文件夹知识,就会使得学生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能够通过形象比喻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讲解文件夹知识的时候,可以形象的比作成一个资料袋,在里面可以装下很多的文件。通过这样的比喻就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件夹的概念。

1.3 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小学生刚开始操作鼠标显得极为笨拙,我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拖动)后,就让学生玩起了“鼠标点击”游戏,在点击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玩得欢,而且学得好,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多种有效有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2 引导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改倡导的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合作与交流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计算机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两人一小组,10人一大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展开竞赛,互相促进。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因为键盘指法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练习。在综合训练时,我让同组的两个学生配合好,一个同学操作时,另一个同学帮助指正错误。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训练的同时,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5

一、形象教学法

由于学生家长普遍对孩子们玩计算机有限制,生怕影响孩子的功课,因此小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很少,所以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内容,于是我在教的时候,就尽量使用身边的事例来打比方等,把教学内容形象化,使学生能够简单的理解其步骤、方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如何“复制、粘贴”时,学生容易把它的步骤混淆,前后顺序分不清,我就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做例子:上课时,我让学生选定要复制的内容,我先用复印机把相关内容先复印(即复制),再把复印的纸贴在需要的位置上。最后把复杂的步骤形象化,使学生对这一方法有了一个形象化的记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整体感知,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成果展示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需要而开设的新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新鲜而又陌生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比如我在上画图时,发现某些学生的潜质较好,画画的想象力很丰富,于是我就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画自己想画的东西。然后,再把他们的作品一一通过教师控制软件展示出来,并从不同的方面分别给予肯定和赞扬,给学生这样一个认识:我的画是最好的、最棒的!从而调动了学生画画的积极性。同时利用身边的一些事例,比如班级的课程表的制作等等,通过这些实例的制作并展示学生们的成果来更加激发学生们上信息技术课的信心。

三、游戏教学法

孩子爱玩游戏,小学生也一样,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指法这一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打字教程》,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记得给高年级的学生上“如何申请电子邮件”的时候,由于步骤较繁,我先讲解演示了一遍,说明了其中的关键操作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申请自己的邮箱。这个内容本来比较难学的,可是孩子们一听说可以上网申请自己的邮箱,可积极了,一个个在那儿盯着电脑屏幕再看,有的讨论,有的在自己摸索着,遇到实在不清楚的地方,还能仔细、耐心地向我询问。

这不,现在我还经常收到学生的问候邮件。

四、教师演示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演示法是不可少的,所以每节计算机课我都会给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而对于小学生,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少,这一方法就更加重要了。教师通过演示所学内容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比如在学画曲线时,由于画曲线时,必须点两次鼠标方可把曲线画完。刚刚开始,学生总是问:“曲线画好了怎么还会变?”于是我就把画曲线的方法在电脑里演示一遍。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所演示地操作过程、步骤,对画曲线的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就画得好多了。

五、学科整合法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幻灯》制作幻灯片时,可以播放其他学科教师制作的幻灯片课件,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可以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上,从而产生要学好幻灯片的想法。再如在《信息的下载》伊始,我结合语文课中的《海底世界》播放有关海底世界的文字、图片的幻灯片,再结合数学课中的《年月日》播放有关年月日知识的电子报刊,学生通过观看,了解了学习信息下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想学的感情。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唤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学习。

篇6

一、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陈旧观念,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而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从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三、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认识

篇7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社会的教育事业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教学课程的革新得到了社会大众、家长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如何通过改革来提高学校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中之重。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地提高离不开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不能缺少的,小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的好坏。

一、 小学信息技术课存在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伴随着计算机产业发展而设立的一门课程。计算机技术是新世纪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其应用领域涵盖了军事、民生、工业、服务业和宇航等各个领域。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程度已经与其他基础性课程不相上下了。小学生信息技术课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掌握关于信息技术的基本技术和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更加深入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都设有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信息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明确,在教学上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能忽略的问题。这门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的问题:

1.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缺乏重视和缺少认识。在社会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趋势下,许多学校都相继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对于新兴课程在小学中如何普及,很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比较守旧,对教学的标准还停留在学习成绩与升学率上,学校对一些不涉及到升学的课程思想上就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推广与实施,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教材和明确的课程设置。在不同学校其选择的教学内容差异较大,有时甚至同一个学校的同一年级也存在着教学内容的差异,有些教师偏重于理论的教学,有些教师偏重于使用工具的教学,如何定位计算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是很多学习设立信息技术课程的一大难题。

3.很多学校在设立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时给予的教学课时严重不足,严重地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国家的现行规定,对于信息教学技术课程在学时上的设置时严重不足的,很多教师不能在课时内将理论知识教授完,只能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删减,这就导致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很可能被删掉了,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4.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设施相对匮乏。信息技术教学其计算机和网络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在硬件设施上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要求,限制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三、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有效性的措施

1.可以通过使用生活化的语言和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有效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现在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教师上理论课时学生们往往萎靡不振,但是一旦到了上机课就变得生龙活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很多教师在进行理论课程教学时一味的照本宣读,使得原本就枯燥的理论课程变得更加的枯燥乏味。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运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有趣易懂,这些生活化的例子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更加便于学生接受。

篇8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高年级,我想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做些尝试。于是,我大胆地对导学案进行研究,尝试课前让学生自学。

通过这一个月来的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些收获,也有些思考。在自学提示的设计方面,我认为问题设置一方面要能实现目标要求,另一方面,问题的设置不能太死板,问题单调就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问题设置灵活,问题形式活泼生动,学生就很感兴趣。让学生自学,书本本身就含有很多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图文并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更有时间的保证,所以在课堂上交流时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但是,导学后的课堂跟平常的课堂有所不同。创设情景就变成了检查自学情况,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但也有不足。

1、学生到了五年级了,学习水平的差异已经形成并且明显化了,这直接影响到自学效果的不同。优等生自己阅读课本基本上就能理解学习内容了,对于他们,课堂上应该适当为他们拓展,才能让他们对课堂有兴趣。而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差,课本中的问题没办法解决,课堂上就只能关注他们基础题目是否理解。这样就使补差变得更困难,通常老师就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但高效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老师少讲,到底是讲还是不讲,矛盾如何解决?

篇9

通过这次三项教育活动的学习,真是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作为支撑××发展的中坚力量——教育事业,更是推进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添砖加瓦;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看到了××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让我受益匪浅。

教师是人内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搞质量的教育,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最重要的衡量指标,我们应把崇高师德内化为自觉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自尊自励、自警自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成为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文化是民族血脉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主心骨、精气神、发动机,因此,我们只有依靠精神,那种乐于吃苦,不具艰难地革命乐观主义所昭示的艰苦创业;依靠精神那种勇于战斗、无坚不催地革命英雄主义所迸发的顽强拼搏;依靠精神那种重于求实、独立自主创新的胆略所缔造的开拓创新。要主动破除一切旧思想、旧观念、旧条款,以“敢”字当头,以“闯”字领先,大胆探索,大胆试验。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精神最求,才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社会,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入教育,为实现酉阳的教育事业跨越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教师的目标就是家好书,育好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三项教育活动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建立正确的教师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不能以世俗的眼光、传统文化来评价学生,学生是什么都不懂得,需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走上成才之路,正如霍懋征老师的座右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做到:“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教育学生不仅要靠老师的说教,更要靠老师的一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忽视不得。因此,我认为当今的教师不再是一支蜡烛,而应是一颗电灯泡,温暖自己也照亮他人。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学素养。学习是一种形式,感受是一种心得收获,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目的,促进酉阳教育事业的发展,亲历打造红井小学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虽然不具备先进地区的办学条件,也不具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忠诚,学习他们敢为人先、团结协作、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尽心竭力教好书,育好人。

教师的目标就是家好书,育好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三项教育活动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建立正确的教师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不能以世俗的眼光、传统文化来评价学生,学生是什么都不懂得,需要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走上成才之路,正如霍懋征老师的座右铭:“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做到:“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教育学生不仅要靠老师的说教,更要靠老师的一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忽视不得。因此,我认为当今的教师不再是一支蜡烛,而应是一颗电灯泡,温暖自己也照亮他人。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学素养。学习是一种形式,感受是一种心得收获,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目的,促进酉阳教育事业的发展,亲历打造红井小学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虽然不具备先进地区的办学条件,也不具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忠诚,学习他们敢为人先、团结协作、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尽心竭力教好书,育好人。

篇10

关键词:移动学习;教学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271-02

一、移动学习的理念源起

对于学习的研究脚步,人类从未停歇。但是随着时间的向前推移,学者的研究兴趣不断变迁,从关注传统课堂的学习到关注现代课堂的学习,从关注课上的学习到关注课外的学习,从关注校内的学习到关注校外的学习,从关注线下的学习到关注线上的学习。对于学习的研究呈现出全方位、全时空的面向未来与发展的趋势。

早在上个世纪末,国外学者就已经开始了对移动学习的研究。2000年位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人机交互研究室启动了“Mobile Education”的项目。从此以后,关于M-Learning或着M-Education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宏观性的研究项目主要有欧盟的“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From E-Learning to M-Learning)项目、“MOBILearn行动”项目以及英国学习技能发展处的“M-Learning”项目,这几个项目主要是对移动学习进行框架性的研究。微观性的研究项目主要是伯明翰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与爱立信、诺基亚等企业开展的“移动学习”方面的研究,他们针对的是移动学习的交互技术、学习模式、与传统课堂的整合方式等微观层次。

我国学者对于移动学习的关注始于2000年,这一年,爱尔兰教育技术学专家基更(Desmond Keegan)论述移动学习的文章“From d-learning, to e-learning, to m-learning”[1]被翻译到我国,由此引起了我国学者对移动学习的关注和重视。此后,有一大批学者加入到移动学习理论和应用研究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与企业加入到了与移动学习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当中。

二、移动学习的基本内涵

移动学习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习的新型的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它是科技进步与技术发展尤其是移动技术的发展的产物。在欧美发达国家一般用M-Learning或M-Education来表示,中国学者一般将其表述为移动学习或者移动教育[2]。国外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移动学习提出了多种定义,从文献综述来看,移动学习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移动学习的学习形式是移动便捷的。移动学习是通过一些便携式的移动设备,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开展的任意的学习活动。

2.移动学习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是互动的、有效的。移动学习使用的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的内容,通过移动技术提供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学习资源之间的有效交流互动。

3.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是数字化的。移动学习是依赖于移动通信技术和数字化学习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服务的无线传输,实现学习设备的移动化、数字化以及学习资源的数字化、云端化。

4.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是与情境相关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情境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移动学习将学习者置身于可信的、适当的使用情境,依据学习者所处情境的变化而创造出有意义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设备,无论走到哪里都可通过技术实现交互和学习,并使教与学真正突破时空限制,使学习发生在真实的自然、社会情境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学活用”[3]。

5.移动学习是随时、随地、随人发生的。学习者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变换空间,在最适当的时候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以满足随时随地的需求,而且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非正式的时间或地点进行有效的学习。

由此可见,移动学习可以理解为是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利用移动互联网,获取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并在合适的情境中借助移动互联网进行教学互动,突破时空界限的一种学习形式。

三、移动学习助力高校教学的原因分析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4G网络以及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研究课题,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和学者专家们的关注和重视。综合国内外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应用移动学习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首先,移动学习有助于改善高校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高校教学尤其是公共课教学,往往存在着“教学任务重,授课时间少”的矛盾。另一方面,高校由来已久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体系。在高校课堂上“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比比皆是,师生交流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教学效果难以保证。高校教学过程中应用移动学习,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案例和背景资料,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方式,让课堂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活力。

其次,移动学习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移动学习,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移动学习情境,开发相应的移动学习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和锻炼,同时,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必将得到有效地发展。

第三,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不仅仅是通过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交流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移动学习可以对信息素养进行有效的锻炼和培养。

四、移动学习助力高校教学的方法步骤

目前移动学习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教学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移动学习目前的终端形态主要表现为手机、平板电脑和穿戴设备,内容形态主要表现为微课程和APP,活动形态呈现出翻转化和互联网化的特征。特别是智能手机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国内外移动教育和移动学习实现技术应用和研究的热点,并且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移动学习如何应用于应用型本科,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采用。在总结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的各种典型案例和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要,可以提出将移动学习应用于高校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1.构建移动学习环境。要培养学生的移动学习习惯,必须要建设完善的移动学习环境,包括:(1)校园无线WIFI全覆盖,让学生可以自由的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和资源。(2)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

2.搭建移动学习平台。由于移动互联网接入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构造、性能等与PC有明显的区别,因此,需要开发专门的移动学习平台,并能够友好兼容iOS、Android和Windows等平台,以适应移动学习环境的需要。

3.开发移动学习资源[4]。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的关键,其中,移动学习资源主要以微课为主。开发微课除了要符合微课的基本要求之外,还要符合系列化、课程化的原则,并且要通过移动学习平台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良好的互动。

4.创设移动学习活动。微课资源目的是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创设与课程相关的一系列的移动学习活动,需要学生的集体参与,可以服务于学生的协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5.分析移动学数据。学生的移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与学习行为有关的数据,通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可以更好的为移动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决策支持[5]。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PC端,而是突破时空界限、跨越屏幕终端的学习。在高校课堂中应用移动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有效性和持久性,能够从新的视角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开展移动学习,对于改善课程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Desmond Keegan.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0,(5):6-10.

〔2〕〔3〕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