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课程范文
时间:2023-04-09 13:3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化学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初三;化学;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化学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化学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建立起来的与一定任务相联系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教学策略体系。
我们在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后,感到《新教材》不好教,教材整体知识比较零散,知识体系没有旧教材明显,同时教材对学生探究创新能力要求很高。如何更好地用好《新教材》,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一系列能力,我们对初三化学教学摸式进行了初步探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一些认识和做法与广大同仁交流。
1 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明确认识
通过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深入学习,端正思想,统一认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起辅助和指导作用。(2)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进行意义建构。(3)强调合作学习,即在他人指导和相互协作中学习。(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模式的探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2 更新课程理念,明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深刻的教育改革,这轮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化学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和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倡导要求把“探究”融于经常性的教学过程之中,注意用探究的方法教,教探究的方法。由此带来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从掌握学习迈向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强调知识本质的理解,其宗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变化,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来体现,先进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探究,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教研组学习和讨论,我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大家积极探索,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在实践基础上,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常用教学模式。
3 几种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按照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结合我校教学具体实际,探索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建立几种不同的课型,然后根据不同课型,探究出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这样就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揭示了一条基本思路,下面是我们教研组建立的几种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3.1 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以前我们认为它是是课题探究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三年的实践后,我们认为它贯穿于整个初三化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在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都贯穿了科学探究,因此我们一致认为它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中心模式。
3.2 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 师
学 生
目 的
例如我讲“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时首先老师出示用美人蕉(花冠)自制的指示剂,把它分装在三支小试管中,分别向这三支试管中滴入自来水、食醋、石灰水。学生观察到三种不同漂亮的颜色非常惊奇,兴趣大增,我又另取两支洁净的小试管分别滴加几滴该指示剂,然后分别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发现滴入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和滴入食醋的试管变色相同,我进一步激发学生质疑,提出了“为什么不同的酸都能使同种指示剂变色相同?”,“同种酸能使不同指示剂变色相同吗?”等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的猜想,并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探究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学生按照设计积极完成实验,老师指导、点拨。通过探究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再引导学生根据常见酸的化学性质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归纳出盐酸、硫酸的用途,即由性质到用途。
3.3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 师
学 生
目 的
例如我讲“第四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时,创设了如下问题情景: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它是所有变化的最小粒子吗?如果原子可分,原子是由几部分构成,为什么对外不显电性?以激起学生质疑,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猜想、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的原子的构成情况及不显电性的真实原因。随后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教材图文,从书本中了解原子如何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如何?完成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小组成员间相互讲述,借此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理解原子的构成,教师再展示课件予以补充,最后各小组归纳得出结论并应用理论解释一些具体问题。这样就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建立起原子构成理论,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的完整形成过程,教学效果非常好。
教学模式还很多,上面三种是我们新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科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由于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学习情绪等存在差异,就是相同内容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时间都显示出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初三化学课中有各种由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形成的课型,正是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初三化学存在众多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又是相对稳定的,不同内容的课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内部逻辑,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课型模式。教学模式又是灵活的,学生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每堂课的内容也在变,因此这就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时的灵活。随着我们对各种课型和教学模式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究,我们将更理性更有成效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4 实践后的思考:
经过三年的探究与实践,我发现上述几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教师改变了传统课程教学中在理念上的“重知识传授、轻理论探究”及其在方法上的“重知识与技能、轻过程与方法”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基本框架,一条基本思路,《新教材》在教师手中由“不好教变为好教、不顺手变为顺手”。使学生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了对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篇2
关键词:初三化学;学生中心;新课改;素质课堂;策略
初三化学在新课改时期需要确保学习效果,还要做好教学相关工作,亟须进行深化改革。在当前新课改推行的过程中开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课堂活动建设,其中更多的吸取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从人本角度出发,促进互相帮助学习、独立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传统的教学课堂相比,它不再研究教师应该怎么样开展教学,也不研究完成多少教学任务,也不研究如何让学生考高分。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初三化学教学不能做到完全的师生互动,也不能使得新课改所预想的一样无差别地进行,这就为初三化学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课堂建设有了探究的意义。
一、初三化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课堂活动的优点
关注人本主义教育最早是在国外兴起的,我国因为课改时间较晚,所以使用研究和实践时间不是很长。就国外经验和我国部分地区学校的实践情况来看。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以学生为学习中心,就是教师的教学充分围绕学生进行,教师借助新课改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两条主线,力求在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生能力,发掘学生潜力。
1.初三化学学习过程中课堂关系变和谐。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素质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互动过程中寻求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此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是不断进行交流的,学生的表达等能力将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再结合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促进其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2.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习化学的过程。若经常有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这说明学生的思想已经开始转变,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经验或书本知识为主的观念,开始转向个人发现问题并提出不同看法的自主学习。
3.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权威性关系在参与课堂上消失不见。学生能根据教师建议进行学习活动,也能明确告诉教师自己想要怎么样学习。这种相互表达自己的意愿代表着平等关系的确立。
4.教师在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围绕学生为中心,可以给优等的学生提出难度较大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习很差的学生完成记录发言的准备稿,这样差别地进行任务划分就能更好实现新课改中人文的思想。
二、初三化学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课堂活动的注意事项
在初三化学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课堂活动建设实践中,由于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等的影响,可能出现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项:(1)学生参与情况好坏不一,制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2)教师如何构建课堂。(3)由于学生在表达和观察能力方面的参差不齐,加上思维定式的限制,学习效率堪忧。(4)在活动中很多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
三、做好素质课堂活动建设,突出学生中心的办法
基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改的现实要求,课堂活动建设工作需要从不足之处出发,且应该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改革评价体系,打破传统单一的“唯分论”。在初三化学传统教学时期是以分数为重的教学,由于大班教学环境的影响和局限,部分学生控制能力较差,教师的课堂教学很难把握住每个学生全部认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没能让学生在较为随意的课堂上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及行为。在新课改时期,评价学生的方法已经开始改革,分数只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课堂活动中,学生在表达、观察、学习、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得到应有的评价,通过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化学浓度计算教学时,我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小组讨论,找好自己小组的记录人员和展示人员,让他们来讲题,这就围绕学生学习为中心,督促了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等综合素质。
其次,分班分组建设尤其应该重视,把优、中、学困生协调统一分配,不搞整齐划一的死规定,灵活调整学生的合作对象,培养师生间的情感。比如,把优、中、学困生用不同的号编号位置,按照“一优二中一差”的顺序分小组入座,便能很好让他们的学习能相互促进,进而带动学困生,实现整个班级的进步。
最后,教学流程应该进行合理规划,针对每个初三化学课堂或者教学知识、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课堂活动需要有一个具体而仔细的实施流程,确保师生互动既能满足教学,又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总之,初三化学教学中围绕学生中心构建素质课堂活动,能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问题和学习需求,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情感在各种活动交流融合中趋于和谐,教学工作也可获得更多成就。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三化学;创新型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化学教学;化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3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由于我国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传统教育模式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讲究知识的传授,缺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其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做一个顺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
二、创造创新型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初三的化学知识比较零碎以及繁杂,所以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时期,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该改用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生动的化学课堂环境。营造巧妙恰当的化学学习环境,把化学原理合理融入教学环境中,实现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快速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所帮助。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上述教学方式,形成新的初三化学教学方法,是可取的。
例如,在沪教版初三化学课本第六章第一节里,重点讲解“溶解现象”,包括物质的溶解以及物质的溶解性等内容。老师在备课时,就可采用情景再现以及主动实验的方式。第一步,让学生与老师一起选取纯水和食盐。接着在实验仪器中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食盐在纯水中溶解的情况,证明食用盐是可溶于水的。特别是体验味道的变化,就能轻松地让学生知道食盐与水混合后就变成了一种混合物――盐水,而不再是单一的纯净物。借此实验,还可以引出其他的实验,比如蔗糖溶解后味道的变化以及高锰酸钾溶于水后颜色的改变等,说明这些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学生就容易弄明白这节内容。再重复此类实验,把泥土以及食用油放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就可以理解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性问题。
这种情景式的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现象的变化,学生会有直观的感受有利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比如,在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的第一章里,开头是从“开启化学之门”讲起的,对本章内容老师就可以教室内创造一个真实的化学情景,告诉学生化学无处不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掌握化学知识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以这种身临其境的情景式教学方法,可把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教授给学生,通过引发学生好奇探索的兴趣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此外,我们还应该转变传统的老师板书讲授、学生边听边记笔记的模式。由于学生很容易混淆化学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规律,因此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选用生动有趣的情景式教学方法,把难以理解的化学原理融入有趣的氛围中,这既能提高老师授课的效率,又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初三时学生会学习很多既枯燥又抽象的化学反应原理,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口头解释去传授所学的内容,则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以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为例:老师在讲解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其结果不等于9的内容时,如果单纯利用计算来说明原因就比较繁琐;但是向学生提出带甜味的水经过纯水的稀释后味道会不会变苦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盐酸稀释的道理。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初三化学的教学大纲给学生讲授所学的知识。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些生动有趣轻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求知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升化学素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三、以人为本,保留化学教学的特性
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初三化学教学,我们提倡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以实验带动学生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化学独有的特性,要重视实验教学,同时也要转变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的观念,要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以学生为主、老师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去讲授课本内容。
比如,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试验时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比拼和学习,给予实验结果最好的小组特别的奖励,以此促进学生团结奋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此外,老师在给学生教授化学知识时,可以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是以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的第一章里所要讲的内容为例。本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我们所说的变化是有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之分的,所以老师要通过让学生融入生活,以身边化学变化及其发生的明显的现象为例去讲解“化学反应”这个概念。比如,时间长了,铜制品表面会有一层绿色的铜锈;放置时间较长的食物表面会发霉;酿酒发酵的过程、动植物的呼吸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蜡烛的燃烧等,因此我们要科学主动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微小的变化,让学生看到某种新物质的出现,真正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存在。
人本化的教学要求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引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讲解化学知识,努力做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验课堂上,第一,要保证实验器材的完整性,老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自行动手进行操作,而不是老师实验只让学生观看学习,而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之中。第二,要在保证实验操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正确有序的操作,老师要在一旁讲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及其困难的知识点,及时地解决学生操作中出现的疑问,能让学生正确顺利地完成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课本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四、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到化学理论知识生活实践化
初三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去完成升学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因此,我们要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作为教学指导,尽量让化学生活化、实际化。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界的大师陶行知说过:“教、学和做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要真正做到在社会中学习,在教育中实践。以陶行知的理论依据作为指导,我们对创新型的初三化学的教学方法做了简要的总结:第一,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化学知识的活学活用;第二,要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化学原理及其现象;第三,要通过师生之间协调的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化学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地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微的变化都是由化学反应形成的,因此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我们要由生活现象联想到有关化学原理并且加深理解。比如C2H5OH+3O2=2CO2+3H20,4P+5O2=2P2O5以及CH4+2O2=CO2+2H20等,这些都是在初三化学课本里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这些都是实际生活中的反应现象,所以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针对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用于指导清洁燃料的制作和烟雾弹的制作以及天然气作燃料等。许多化学知识不只是用于化工生产,还用于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五、创新评价体系
我国传统的评价方式都是通过考试得分来评判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纯粹的试题考试是非常不合理也不科学的做法。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化学考试考不好而对化学这门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习积极性,时间一长,就造成了学生放弃学科学习的严重后果。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就要求老师运用“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评价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切实落实“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充分体现出老师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此外,教师还要做到不遗漏每一个学生,准确地了解学生群体之间的共性以及差别,针对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教育以及评价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六、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采用创新型的化学教学方法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真正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化学知识并观察其现象。我们要在讲解化学原理中映射生活现象,找到化学规律,以理论去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寻找理论。总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郑喜焕.浅析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篇4
关键词:初三化学;有效性;提升对策
一、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现状
初中化学并没有引起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足够重视,认为它是副科,分数只要及格就可以了。基于这种观念,现在许多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较为低下。而初三化学复习的绝大多数方式是采取题海战术,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仅是为了应付中考而学习化学,并没有真正地热爱化学。
二、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课堂有效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良好的学习效果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所以,初三的化学老师应该转变观念,不再以应付中考为唯一目的,不能片面追求进度,而应该将提高每堂课的有效性放在第一位。从备课、授课及课后的练习都要以使学生获得收益、获得发展为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能够在一种主动、愉悦的情绪下学习的话,那么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的学科,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和上课的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索的求知欲。教师转变为学生的引导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操作和思考,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与配合,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对学习化学也才能产生更强烈的自信心。这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教师要运用合适的、多样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主旨,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然后,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讲授与启发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授传达基本的知识与理论,通过启发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与信息来源。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来创设学习情境,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使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帮助学生了解知识。还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等技术强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再配以合理的课后练习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安排一定的实验课,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让他们切身体会化学的奥妙,进而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总而言之,要提高初三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重视并逐步转变观念与方式,使学生能够真正热爱化学,积极探索化学,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邱志伟.浅谈初三化学教学中重视实验的探索和认知[J].化学教学,2002(02):72.
篇5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创设情境 小组合作 有效实验 自主评价
初三学生从接触化学到中考仅一年时间,可以说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初三化学老师该怎样高效地实现“在知识掌握中形成能力,在能力培养中掌握知识”的新课程目标?本文将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实验,生活体验;自主评价,过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复习课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摆脱以往复习课“枯燥无味”的感觉,也能激发学生在新情境下探索问题的欲望,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恰当的生活现象、生动的比喻、有趣的实验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物质的鉴别”复习课中,教师首先创设“中考体检”情境,扮演医生角色,让学生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水、酒精、白醋三种无色、透明液体,并明确其鉴别依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通过现象领会到鉴别的本质。再如,在上绪言课时,以“点石成金”的故事等引入新课;而在讲述金属材料时,则以拿破仑军队在寒冷的冬天作战,存放在仓库的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的故事引入新课,这些故事都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主动而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才能乐学、会学,因此教师要上好一节化学课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在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可以做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字、无色酚酞溶液在白纸上画画,碱溶液喷洒后图像显现等的实验。上分子和原子这课时,可以用细铁丝绕成一棵树的形状,绑一些蘸了酚酞溶液的棉花球在“树枝”上,把这棵“树”放进装有浓氨水的瓶子里盖上盖子,过一段时间就呈现出“桃花盛开的景象”,让学生得出分子运动的性质。这些生动、形象、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帮助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而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方式的改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创建高效课堂永恒的主题。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课的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到食醋酸中,然后把干燥、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分别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又如在“分子原子”一章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只有分子吗?分子是最小的微粒吗?原子也可构成物质,原子是否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展开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有效实验,生活体验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同时,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演示实验能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有效地配合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重要的是演示实验能发挥演示教学的“示和范”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学生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材料亲自动手、独立操作的实验。这类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是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一种途径。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许多化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酸雨的测量”“化学肥料的使用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课后再辅之以家庭小实验,则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当然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所学知识。
四、自主评价,过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对于化学课堂中的教学评价,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认知能力。由要素性评价转向综合的整体性评价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学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方法要多样化,除考试外,还要研究具有科学性、简便易行、有实效性的评价方法,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有利于体现学生化学整体学业成绩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活动表现评价”,它是衡量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的一种最佳结合。“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涉技能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基础上,给予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活动表现评价”,既可以采用独立、小组和团体的形式,又可以在学习进程中进行;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的成果。实施师生、生生互评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新课程评价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是一系列评价的消极应付者,而是主动参与者。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使学生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得到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构建的一种互动过程,它是开放的、动态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全面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就一定能使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谭士欢.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2.
[3]林钦.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教学,2012.
[4]郭炳.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学周刊,2012.
[5]徐芳.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时代教育,2012.
篇6
①.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 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篇7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五、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六、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七、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篇8
在从事初三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对近四年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的分析,发现学生成绩分布状态存在着明显的“共振效应”现象。下面是对成绩单情况的分析总结:
这种表格的罗列我们还不能立即发现问题,经过仔细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近4年的学生成绩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均分到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总成绩均分上升10个百分点,而到第二学期期中则是近5个百分点,到第二学期中考也是5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第二学期期中前半个学期学生成绩的普遍上升很快,应该是某种因素在起作用。经过和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参中的教学进度表比对我们可以发现:
经过比较可以认为,从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开始,学生的成绩有较为明显的提高,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规律性强,多次反复同一规律,这使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容易接受有规律的教学,规律性容易举一反三,这也往往是学生成绩提高的突破点。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2009年4月,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分发了问卷,让学生对这四个部分作出评价,我们发现学生的反应如下:
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从5-8单元开始,学生对化学的接受程度上升到了一个飞跃的程度,“不太容易接受”和“非常难以接受”的比例大幅度降低。这固然是学生成绩逐步提高的结果,但是也反映了学生心理上的细微变化:成绩的提高,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信心。
那么学生对同一课程内部不同内容掌握程度、兴趣的变化,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的成绩提高和对化学的心理、兴趣上,有着相互一致的“共振”关系,即成绩提高了,兴趣也就提升了,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化学的进一步学习,因此要重视课堂上的疑难清扫。以往为了留出更多的复习时间,多数的化学教师拼命赶教学进度,造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或丧失信心。因此,我们需要适当控制进度,重视教学目标的堂堂清,重视学生的预习和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落后面,避免了过早的化学学习两极分化。
第二,以规律性现象为切入口,重视学生对规律性现象的培养,不断使学生强化“化学很简单”、“化学很有规律”的意识,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多变思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要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从而使学生遇新不惧、处变不惊,克服畏惧心理。特别是在初三化学的复习阶段,能够使大批中低水平的学生挽回对化学的兴趣。在复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高层次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让他们对揭示化学原理、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等产生学习欲望。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有的也不一定经历由低到高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挖掘和培养,而且要提醒和帮助兴趣水平低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复习使学生对学习进行再次的认知,体验学习的内容、过程、方法等等具体环节的感受。学习的大门是给每个学生敞开的,给予自信的肯定能激励学生迈入科学殿堂。同样,通过科学复习、磨练意志,可以让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恢复学习化学的信心,克服学习的困难,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第三,获得规律性考试内容的重要途径是纠错本的使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命题规律的认识,减少犯错的机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要克服遗忘,战胜它的有效武器一是“理解”,二是“重复”。要想迅速提高成绩,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认真改错”。不是简单地将a改成c,而是弄清楚a、b、d为什么都不对,而c为什么就对,并找出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对哪一个知识点的疏漏或解题方法没掌握而造成的,然后找相似的题再强化训练。训练中,我们运用“模拟测试加评讲”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同时分析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着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良好心态。对学生的练考卷,除认真批改评讲外,还十分重视督促学生纠错,一般问题卷面上纠错,典型问题专用纠错本纠错。学生自我纠错的习惯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到升华,学生的应试技巧与能力也在不断的锤炼中逐步得到提高。
第四,重视班级“小学习环境”的建设,利用成绩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以优帮差,形成规律性成绩“共振”效应。此外,通过一个自然、合适的复习情景来唤起学生的学习记忆,不是通过练习来强化记忆。强化记忆的短期效应,不仅使得化学学习有点功利性,而且造成学生两极分化明显,记忆力差的学生容易失去学习信心。教师要把记忆性的知识点放置在一定的情景中,使学生有兴趣通过情景不断回忆已有的知识点,在不知不觉中修补好遗忘点,提高记忆质量。复习情景的创设来引起学生没有注意的问题,不是被动接受学习任务。
第五,重视复习阶段的查缺补漏作用,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知识结构。目前初中化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复习内容上过分依赖教师或完全抛弃教师忙于做题,忽视复习的反思和小结,复习状况被动,没有针对性;复习追求短期效应,训练搞题海战术,题目重复率高,学生产生学习障碍,学习兴趣下降,在考试压力下,学生心理素质变得脆弱,意志薄弱。通过有效的复习,学生不再是知识、信息重复地接受者,而是致力于更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者。复习课还是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素质、具有开拓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以前的初三化学教学讨论,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忽视了学生接受的模式讨论,是一种相对低效的方式。通过对初三化学学习的“共振效应”的应用,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有关化学概念、性质、原理的认知,能够大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学科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史永存.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09)
[2]钟荣基. 初三化学的教学体会[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1)
[3]孙荣梅. 浅论初三化学的研究性学习[j]. 考试周刊,2008,(15)
[4]张英华. 化学课堂中的思路教学[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1)
[5]黄玲. 初三化学复习[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
[6]王学宏. 对初三化学教科书的一些看法[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04)
[7]蔡文华. 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6,(05)
篇9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5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教学 整合
对于刚刚升入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学科是一门新开的课程,对化学学习的认知感到陌生,有些同学完全跟不上化学老师授课的步伐与节奏,成绩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初中的化学知识的难度其实都是高中化学的一些基础,只是学生刚刚接触,不容易入门,学习不得其法,因此学生学起化学来感觉压力倍增。为了更好地解决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这种现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的学习成绩保持直线上升,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实际,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二者进行整合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正确地理解认识整合的概念与意义
这里笔者所说的学科整合不能片面地理解成将简单的说教作为教学的核心,而是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一体化。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进行整合的教学方法,目前正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很多各学科老师对这方面的认知还不清楚,不能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辅助工具,化学学科完全可以实现信息化,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共享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与技巧,共同探究科学的教学方法、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积极影响着学生自主化学习与老师多样化的教学,可以无缝隙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整合,对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整合教学法的普及必然是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堂上的化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
1.理解化学抽象概念
初三化学教材中,有一些不易理解的抽象性概念。如“原子的结构”“物质的量”,对于抽象化的知识概念,传统的化学课程教学,老师往往采用口头表述的形式。由于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达到成熟,对老师的口述讲解理解想来相对难一些,极易产生偏差,形成误区,影响他们的学习。如果化学老师采用投影仪,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同学们进行物质详细结构的展示,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进行理解与认知,学生会对图文并茂、多媒体的展示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直观性的教学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良好效果。
2.认知化学知识
初三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的化学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在课堂上除了对学生言传身教以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新闻广播、书刊报纸、电视网络等方面进行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的只是物质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出现现象的实质没有详细解说,对知识的印象不深刻。如果老师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同时对播放进行详细解说,可以积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我在教学“一氧化碳”时,给同学们讲了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有毒气体,然后又给学生播放我精心制作的视频课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一氧化碳的危害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让他们将想到的其他有毒物质说出来,积极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系统的整合。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本上的化学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教材中的知识会折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牵引一些课外化学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当前,社会得到迅猛发展,狭隘的学习空间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与渴望。因此,老师应该通过网络积极寻求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最新化学应用,让学生对最前沿的化学应用有更多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另外,老师也可以搜集一下最新的化学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常州化学研究所于2008年展示了高性能分子筛膜的制备及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尿素间接醇解法合成碳酸二甲酯、高固体份树脂聚合促进剂、水性涂料等最新研究成果。这是我国在绿色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4.互相交换课堂
老师在互联网中通过QQ、教师群、论坛、贴吧等进行交流教学经验时,彼此之间往往都能够达成很多的共识,每位教师都对其他教师的课程教学十分有兴趣,网络电视技术恰恰解决这一难题,网络电视不受距离远近的限制,甲地的老师可以给乙地的学生上一堂生动的化学课,老师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会觉得非常新奇,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必然十分认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
5.化学实验也要讲求新奇
初三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如果只采取课堂教学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若转化为实验教学,可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同时,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实验的良好习惯,做好课前预习准备,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有些实验仪器或是化学药品因为价值及有毒性等原因,化学老师不能带领学生做这些实验,这时,老师可做一些实验课件,或从网上搜集相关的实验,对实验现象及流程进行讲解,让学生观看其中的化学奥秘。
6.化学也讲求背诵
化学学科中有许多的硬性知识也要同英语、语文学科一样需要背诵掌握,老师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经常编排一些顺口溜等办法,便于学生记忆。但是这种记忆知识的方式在学生的脑海中久而久之也会变得模糊不清,不深刻。如果老师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边看物质的本体边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背诵记忆,这样,掌握这些硬性知识可能会在学生脑海中达到持久记忆。
三、反思整合
信息技术是一个很泛义的概念,它涵盖了许多的高科技技术,学生对这些技术的应用会感到非常新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掌握这些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现实的意义。但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之间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究、不断完善的,待整合教学方法成熟时必将对教学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老师在教学时也要特别注意,一味的启用信息技术教学可能会势得其反,只有把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整合的真正目的,才会达到优势最大化。
化学作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学科,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进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初三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