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对话范文

时间:2023-03-25 15:4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母女对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有一天上床关灯后,女儿突然指着我的胸部问我“你的‘’为什么那么鼓?”

我说:“那是因为妈妈是大人呀,就像你会长高一样。”

“那我的也会长到那么鼓,对吧?你的为什么会有水呢?”

“那是因为你小的时候还没长出牙齿,只能吃奶呀,就像你的‘饭盒’,里面盛着你的饭,等你吃完了,妈妈就赶快再生产新的奶,把你的‘饭盒’装得满满的,一点也不让你挨饿。”

我的“饭盒说”显然让她满意,于是她信心十足地说:“妈妈,我觉得将来我的一定会很有水,我的小宝宝一定能吃饱,就不用喝奶粉了!”

问题二 你为什么要戴“布兜兜儿”

有阵子女儿喜欢玩弄我的胸罩,不知为什么她管这东西叫“布兜兜儿”。

“你为什么要戴布兜兜儿?舒服吗?”

“因为大家认为这是个神秘的、重要的地方,我得把它藏起来,保护起来,不让别人看见。”

她听了很认真地对我说:“我长大了也要戴布兜兜儿,那种粉红色的,带花边的。”

“好呀,等你长大了,妈妈一定陪你去买你说的那种粉红色的,带花边的布兜兜儿,你戴上一定会很好看呢。”

她听了很高兴,满脸向往的神情。

问题三 你洗澡时什么样子

有句话说得好,认识苹果的最佳时候就是孩子吃苹果的时候。

有段时间女儿喜欢看我洗澡,我一洗澡她就跟进卫生间,直盯盯地看。虽说我们俩都有些不自在,但我还是尽力放松地该怎么洗就怎么洗,还不时给她说几句话,“你长大了,也像妈妈这么站着洗,先洗头,再洗身上,像这样。”

大约三四次“参观”之后,她的好奇心减小了,这时我才对她讲:“妈妈洗澡的时候你最好在外面玩,因为每个人都不太喜欢别人看自己洗澡,有点不好意思。” 她愉快地答应了。

现在女儿已不再看我洗澡,因为她已经知道“妈妈是什么样了”,跟她自己一样,只是大了一号而已,好奇心满足了,就不再关注了。

问题四 为什么不可以光屁股

有一阵,女儿喜欢恶作剧般地突然在我面前脱一下裤子,扭一扭她的小屁股,又坏笑着马上提上。上厕所也是离得大老远,早早地褪下裤子,一路光着小屁股,笑看着我跑进卫生间。

我就趁洗澡的时候,指着她身上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两个神秘的地方,是不能让别人随便看的,得好好地藏起来。”

“那为什么这里是神秘的地方,不让别人看呀?”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每个人都有,只是大家都觉得不该给别人看,形成了习惯。”

篇2

关键词: 王岱舆; 穆斯林妇女; 儒化建构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 2012 02-0043-04

On Wang Daiyu′s Confucian Construction about the Values of Muslim Women

HAN Zhong-yi MA Yuan-yuan

Abstract: Previous academic fields, especially Hui academic field have researched more issues on Wang Daiyu′s Cosmology and Kalaam, but rarely discussed his ethical thoughts about Muslim women.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predecessors, the paper analyzes Wang Daiyu′s women ethical thoughts and elaborates the lateral relations with values of wome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al thoughts (especially about Confucian ethical theory) in order to show his ethical system of Muslim women.

Key words: Wang daiyu; Muslim women; Confucian Construction

被誉为明清之际“学通四教”的王岱舆,是中国第一位系统地论述伊斯兰教哲理并刊行其汉文译著的回族学者。他采用儒家的义理来阐释和解说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因而历来备受中国穆斯林的推崇,享有盛誉,其著被奉为“汉刻它布(Hankitab)”,即汉文经典。自明末清初迄今的300余年间,广大中国穆斯林除了诵读《古兰经》和“圣训”外,也学习这些“汉刻它布”,尤其是王岱舆的汉文译著。他的著作中所蕴涵和包摄的丰富伦理思想,在广大穆斯林中产生过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王岱舆将伊斯兰教教理与中国传统的太极理论、阴阳概念、李贽以夫妇为人伦之首的思想融合在一起,阐释男女(夫妇)之道,构建出独具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女性观。他一方面依据伊斯兰教和儒道观念论述夫妇之道的天经地义,确定穆斯林妇女与主流社会妇女相似的世俗地位;另一方面依据伊斯兰教基本教义,构建穆斯林妇女独特的信仰要求和宗教生活规范。这种建构不但使伊斯兰的女性观得以丰富和发展,而且为中国穆斯林妇女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此,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有关王岱舆对穆斯林妇女的儒化建构问题,请方家指教。

一、从“太极”出发,审视妇女地位问题

太极学说是中国传统学说对宇宙生成及运动规律的认识和哲学思考,而王岱舆借用北宋周敦颐的太极理论{1},阐释了伊斯兰教的宇宙生成和社会秩序观念,并反映于他对妇女的态度问题上,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王岱舆认为男女起源是平等的

起源平等是其他一切平等的前提。只有承认起源对等, 妇女才能享受和男子在生命、荣誉、财产等方面同等的权利, 同时才能享有受人尊敬的地位。因此,研究王岱舆的女性观,就应该首先讨论他对男女起源问题的看法。

王岱舆认为男女的起源是平等的,他的这一思想首先来自伊斯兰教伦理学说,并以伊斯兰教经籍为理论依据。《古兰经》从人类起源上明告世人,男性和女性是完全平等的,人类既出于父也出于母,是父与母的结果。同时,伊斯兰教法也承认男女价值的平等性。“他(真主)从一个人创造你们, 他把那个人的配偶造成与他同类的, 并且从他俩创造许多男人和女人。”[1]“她们应享有合理的权利,也应尽合理的义务”;“信道的男女互为保护人”。可见,男女不仅起源平等、价值平等,而且互为保护者。

王岱舆将伊斯兰教男女起源相同的思想与中国传统伦理学说相互交融,借用北宋周敦颐的太极理论,将无极与真主的造化相联,并以此作为起动因,来阐述自己对男女起源的看法。他说:“太始之时,真主运无极而开众妙之门,乃本人之性理;用太极而造天地之形,亦本人之气质。”[2]王岱舆认为宇宙的生成或最高存在或终极原因是真主的创造,人乃真主所造,人之本性、气质和人为万物之灵的地位也是由真主所确定的。这里所讲的人的本性气质,是阴阳一体、男女未分之时的混沌状态,即“人极”。他又说,“人极者,体无极之理,继太极之用”[3],是仁之所寄之处。他在论述人的起源问题时,借用了儒家的“人极”{2}说,并给予全新的解释。

其次,王岱舆探讨了“人极”与男女起源问题。“人者仁也,浑一未分,是为人极。一化为二,是为夫妇。人极原一人,夫妇为二人,一人者人也,二人者仁也。”[4]王岱舆认为,男女未分前的人是一“大人”。“无极之始,太极之原,总一大人耳。所谓人极者,即斯大人之心也”。[5]这一大人的气质由真主所定,一(人极或“大人”)化为二而成男女,即先有人极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建构了他的宇宙生成论[6],清楚地反映了男女起源平等。这一理论建构可以简述为:

篇3

一、 不乏深意的幽默感

幽默诙谐的语言是简・奥斯汀小说的重要特点,但其幽默诙谐的背后却又满含深意,有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也有对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中人们愚蠢、自私、势利,盲目自信等人性弱点的嘲笑与讽刺。电影《理智与情感》亦继承了小说的这一特点,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出了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电影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电影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还有对社会中的丑陋现象以及人们的丑恶嘴脸作出的“影射”,这种不乏深意的幽默语言艺术则主要通过人物语言的夸张,以及人物的言行不一这两种方式展开。

(一)人物语言的夸张

电影《理智与情感》中的人物常用夸张的语言来掩盖或者表现自己内心的感受以及对事物的看法,而这些夸张的语言往往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带有喜剧性色彩,使观众情不自禁发出笑声。然而这种夸张式的语言在为观众带来笑声的同时,还会使观众不由自主的陷入到电影的情境之中,思考笑声背后的深意。

例如,在埃莉Z母女四人搬到约翰爵士的小屋居住,玛丽安娜为妹妹玛丽格特洗头时嘲笑妹妹说:“你怎么弄的,这么脏,都可以种菜了!”初听这句话,观众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发出笑声,然而笑过之后,又能渐渐体会到埃莉诺母女四人此时的艰难处境以及凄凉的心境,同时也会对沦落至此的母女四人产生深深的同情。再如约翰爵士对其岳母的评价:“你比我最棒的猎犬还差呢!”这句略带夸张的比喻从约翰爵士的嘴里说出来,不仅让影片中的人物放声大笑,亦使观看影片的观众情不自禁的发出笑声。约翰爵士的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詹尼斯夫人热心却又八卦的性格特点,可以看作是约翰爵士对其这一性格特点的讽刺以及对聚餐气氛的活跃。[1]约翰爵士的这句话虽然引起了自己和詹尼斯夫人以及观众的笑声,却并没有令埃莉诺母女四人感到轻松自在。这其中表现出的是在当时英国的社会背景下,失去继承权的母女四人在社会上流人士面前的自卑心态以及无所适从之感。

这种夸张的喜剧性语言艺术,不仅使得整部影片富有幽默诙谐的情趣,还体现了电影人对片中人物心境情感的理解,从而加深了对电影作品思想深度的刻画。

(二)人物言行不一

在电影作品中,通过人物语言与行动的自相矛盾来展示电影的喜剧效果,是导演等电影工作者最常使用的艺术表达手法。在电影《理智与情感》中,李安导演也同样使用了这一艺术表现手法,给电影增添了诸多笑料,亦加深了观众对影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对电影主题思想的体会。

例如,在约翰太太芬妮与露茜的一段对话中,芬妮的语言与其行为的前后不一,就给影片增添了一定的笑料,同时也体现了芬妮的性格特点。芬妮在表面上一直非常喜欢露茜,并说露茜一定会找到比戴家姐妹更好的归宿,即使她没有嫁妆,但她有其他的美德,而即使对方家境与露茜的家境并不相配,但其家人看到露茜也一定会同意的。但当听说露茜所中意的对象是自己的弟弟爱德华时,其嘴脸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仅对露茜说“你做梦”,还将露茜暴打了一顿。芬妮语言与行动的前后不一,使影片变得更加幽默诙谐,同时也体现了芬妮自私、势力的性格特点。当涉及到自身利益,她表面上的和善与亲切立即发生了改变,变得尖酸刻薄。这也增添了影片的现实喻,影射出了18世纪英国上流社会中一些人士自私、势利的丑恶嘴脸。

电影《理智与情感》中人物的言行不一不仅体现为语言与行动的前后不一,还体现为语言与行动的表里不一。如影片最后,爱德华去埃莉诺家表明心意时,埃莉诺母女四人的语言与行为就表现出了表里不一的特点。她们母女四人对于爱德华的到来非常欣喜与激动,但在外在的言语上却强装淡定,她们若无其事的谈论彼此的近况、谈论天气,但她们不经意的举动,如埃莉诺摘围裙、玛丽安娜装着看书等又在无形之中泄露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事实上,她们一家人非常喜欢爱德华,并非常欣喜于爱德华的到来,但她们又误会爱德华已经结婚了,因此理智使得她们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表面上若无其事的语言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2]种种言行不一既表现了当时母女四人的忐忑而又紧张欣喜的心情,又体现了影片“理智与情感”的主题,还给影片带来了一定的喜剧性效果。

影片《理智与情感》中的这种“言行不一”,亦是其喜剧性语言艺术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不乏深意的幽默感,在幽默感之后隐藏着对影片主题的表达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需要观影者去细细地品味。

二、 现实意味十足的讽刺手法

简・奥斯汀的小说除了具有幽默诙谐的特征,还经常使用现实意味的十足的讽刺手法,电影《理智与情感》亦是如此,除了不乏深意的幽默感之外,现实意味十足的讽刺手法也是其喜剧性语言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而这种讽刺手法主要表现为滑稽模仿与反讽这两种语言表达艺术,影片《理智与情感》之中的滑稽模仿与反讽不仅对整部影片喜剧效果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还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物与事物作出了辛辣的讽刺,蕴含着电影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主题思想以及情感趋向。

(一)滑稽模仿的语言艺术

电影《理智与情感》含有多处滑稽模仿性的语言艺术表达形式,影片中的很多人物都对其他人物的语言进行了模仿,表现出了一定的滑稽性。这其中既蕴含着电影中人物的情感趋向,亦包含着电影外的电影创作者的情感寄托与表达,在传递笑声的同时,加深了影片的讽刺性与思想深度。

如影片中威尔比对约翰爵士等人的模仿:“过来,傲慢先生,我知道你爱乱搞。快说你的情人是谁,朋友间是没有秘密的,我帮你。我要你嫁给上校,否则我就吞帽。”威尔比的这段对约翰爵士说话特点的模仿是极具滑稽性的,他成功地给埃莉诺母女四人带来了笑声,亦让观影者忍俊不禁。同时他的这段模仿又是极具讽刺性的,表面上这是威尔比对约翰爵士以及布兰登上校的讽刺。但实际上也是电影叙述者对威尔比的讽刺,因为威尔比对约翰爵士的模仿虽然在语气上与约翰爵士极为相似,但在具体的用词上却有极大的差别,体现了威尔比傲慢、轻浮的性格特点,同时也为后来威尔比对玛丽安娜的抛弃埋下了伏笔。从更深的层面讲,则蕴含着电影创作者对威尔比这类只从理智上考虑金钱与现实利益,而枉顾真实情感之人的讽刺,从侧面表现出了影片的主题。

除去影片中人物之间的互相模仿,李安导演还遵循了原著作者简・奥斯汀的另一意图,即借助玛丽安娜对感伤派诗歌与小说的滑稽模仿来讽刺嘲弄18世纪英流行的感受派小说。在影片《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娜多次吟诵莎士比亚诗歌,还体现了浓浓的感伤色彩,这是对感伤小说人物形象的模仿,充满了滑稽性。而这大段吟诵的出现,不仅体现出了影片对玛丽安娜过于泛滥的感情的讽刺,亦是对当时所流行的感伤小说的无情嘲弄。这不仅是电影创作者通过滑稽性的语言模仿来给观众带来欢笑的过程,亦是进一步深化影片主题与思想的过程。与原著相比,电影《理智与情感》在嘲弄感伤派小说这一主题的表现力度要稍弱一些,作为当代好莱坞著名的导演,李安导演尊重艺术的多样性。但为了极大的还原原著精神,李安导演采用现实主义的视角,同样对玛丽安娜这一滑稽模仿情节给予了一定的艺术表现,以此来表现原著简・奥斯汀所要表达的主题。

(二)反讽的语言艺术

反讽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从电影语言之一角度讲,一般是指影片中人物通过故意违反本意或者与本意相反的语言来表现其言外之意、画外音,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言非所指。电影中与其对话的人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以及前后对话的内容来推测说话人的本意,观影者亦需根据影片的整体情感基调以及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中的对话。电影《理智与情感》作为改编自简・奥斯汀同名小说的一部作品,较好继承了原著反S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中的一些人物与事物作了毫不留情的讽刺。

如影片中的露茜在得知埃莉诺将爱德华视为“心上人”,爱德华亦对埃莉诺倾心时,便急忙打着友谊的幌子与埃莉诺交换秘密,告诉埃莉诺自己曾经与爱德华私定终身10年。从表面上看,露茜是将埃莉诺引为知己,才对她诉说自己的秘密;但从其得意洋洋的语调以及矫揉造作的姿态之中,观众作为旁观者得以清楚的窥见露茜作为没落的贵族,身上虽带有的自私、虚伪、狡诈等人性弱点。同时,观众也可以发现电影创作者对露茜这类人物的讽刺与抨击,但埃莉诺作为影片中的人物很难发现露茜的真实意图,甚至一直被露茜所欺骗。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影片主人公埃莉诺的善良,意义露茜的狡诈。[3]而露茜这种人物是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中经常出现的一类人物,这一人物在影片中的出现,使得当时英国社会中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丑态显露无疑,凸显了影片的现实针对性。

再如影片刚开始,约翰与芬妮围绕着该给继母和妹妹多少钱而展开的一系列对话,约翰假装大方说:“我打算给她们3000英镑,在这种事上应该大方一点。”随后,他看着老婆芬妮的脸色又改口说:“当然爸爸也没有要求要给那么多。”直至最后,约翰与芬妮决定一年仅给继母和妹妹500英镑。而约翰与芬妮讨论过程中,屡次出现了与原本意图不相同的话语,其丑恶嘴脸亦引起了观众的嘲笑与讽刺,增强了影片的喜剧性效果。同时,他们的言行又反映了18世纪英国上流社会人士以金钱为重的顾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与讽刺性。李安导演正是运用这种反讽的喜剧性语言艺术,增强了影片的现实性与讽刺性,亦带给了观众更多的启示与思考,而不仅仅是电影的视觉语言所带来的视觉享受。

结语

从现实主义视域下对电影《理智与情感》的喜剧性语言艺术进行研究,探讨电影台词语言那具有深意的幽默感以及现实意味十足的讽刺艺术,更能深入的了解影片的艺术特点与思想主题。观众亦可通过影片中幽默感十足,讽刺意味十足的对话中,获知其言外之意,进一步了解影片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以及对“理智与情感”这一主题的阐释,从而更好地思考自我与人生。

参考文献:

[1]朱小舟.《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2):13-14.

[2]徐韵秋.简论小说《理智与情感》中的语言艺术[J].作品研读,2012,54(12):60-61.

篇4

早餐很丰盛,有牛奶,面包,油条,蒸饺,还有鸡蛋饼!

“妈妈你偏心哦。怎么淳于潆以来,就烧这么好吃的东西!你女儿可是每天都只吃馒头和豆浆诶!”沐碎凝撒娇道。“好啦。你今天不是也有得吃么?别让客人看笑话!”沐妈妈宠溺地抚摸着沐碎凝的头。“好。”沐碎凝拉开椅子坐下,“淳于潆,你也坐下来吃啊,别辜负了我妈妈的一番好意哦。”淳于潆微微点头坐下。

“来,多吃点。”沐妈妈给淳于潆倒了一杯牛奶,又忙着给她夹蒸饺、面包之类的东西给她,“别客气,碎凝的饭量可是很大的,不会让着你的。不赶快吃,就没得吃了。”

“妈妈!”沐碎凝道,“你顾好自己吧,多吃点儿!”说着夹了一只蒸饺给她,又对淳于潆说:“你别听我妈瞎说。”

淳于潆羡慕地看着一对母女,心想:如果妈妈也能这么对我,那该多好?不过,这应该是个奢侈的愿望吧。

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醒悟呢?我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你。

“淳于潆是吗?别愣着,快吃!”沐妈妈微笑道,声音柔柔的,听上去很舒服,很温暖。“哦,谢谢阿姨。您以后叫我‘小潆’就行了。沐碎凝,你也可以这么叫我。”淳于潆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说道。

“唉,你看看人家,多有礼貌!不要在家在外两个样,学学人家!”沐妈妈用筷子打了打沐碎凝的手——她正想用手去抓蒸饺。“你这样,别人还吃的下么!”

沐碎凝不服气地哼了一声,尴尬地缩回手,道:“人家在外边为了维持形象已经很辛苦了,在家还不能放纵点!”

“这些应该是习惯,怎么可以是装出来的呢!”沐妈妈恨铁不成钢,“这么多年了,我白教你了呀!看看人家小潆,多懂事!”

淳于潆尴尬地看着这对母女,觉得气氛一下子就变了。

“说你偏心,还真偏心!上次寒依来,你都没有这么夸她。今天小潆来了,你就这么夸她!”沐碎凝愤愤道,“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这么损我!我是不是你亲生的!”

“呃……沐碎凝,阿姨,你们……”淳于潆觉得再这么下去,早饭就别想好好吃了,赶忙出来调解。

“这不关你的事!”母女两人异口同声道,“你吃吧,别管我们。”淳于潆顿时觉得,原来她们母女两人也是一对“活宝”。

早饭就在这样的吵吵闹闹中结束了,淳于潆承认,她感觉看她们母女俩吵架很开心——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感觉她们之间的情谊就像是朋友一样,对话很有趣。如果可以的话,她真想永远住在这里。只是很奇怪,为什么没有见到沐碎凝的爸爸呢?他应该也是一个很风趣的人吧。

“呵呵,今天早上让你看笑话了。别放在心上啊,我妈和我经常这样的。”沐碎凝事后解释道。“不会呀,你们很有趣的呢。对了,怎么没有见你爸爸?”淳于潆问。“哦,他啊?我也不知道。这十几年来都是我妈一个人照顾我的。”天,沐碎凝竟然生活在单亲家庭!淳于潆一下子就后悔了。

“呵呵,你不用内疚啦。我这样过也很好啊,你看得出来,我很幸福的!”沐碎凝还是乐呵呵的。淳于潆见状,稍稍放心了。

“对了,你昨天……”沐碎凝还是问了。“不要告诉寒依好吗?我有苦衷。”淳于潆请求道。“嗯,好。”沐碎凝不假思索地回答,“既然你有苦衷,那么你也不会告诉我了?”淳于潆不好意思地笑笑。

篇5

[关键词] 母女关系;螃蟹;“周哈里窗”;《喜福会》

《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了建国前从中国内地移民到美国的四个母亲的生活波折以及她们与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情感碰撞、重重误会与最后相互理解。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将绘画与文学、音乐与雕塑、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有声语言联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电影综合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使其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成为建立在时间与空间交叉点上的艺术形象。电影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以人和人的灵魂、人的感情为研究对象和描写对象,具有叙事性。它既常借用文学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生活,又采用文学的基本工具——语言艺术来刻画人物形象。所以,这种文学样式兼有电影性和文学性。正是因为电影的特殊美感,很多导演试图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其中让人最难以忘怀的是华裔导演王颖在1993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喜福会》。这也是他成功进入好莱坞主流电影市场的代表作,其中大量的优秀女演员将小说中感人肺腑的母女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以四对华裔母女为中心,分别描述她们几个家庭近百年来的生活经验,从而对比出中国女性从受尽辛酸屈辱的祖母辈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经济地位的新一代女性。主要情节是温明娜饰演的琼原来跟母亲有很深的误会,但当她代替已去世的母亲回中国内地探望两个当年在抗战逃难时被迫分离的姐姐时,深深感受到上一代的苦难和割断不了的亲情。

电影开始的时候有一只鸭子,它不甘心自己只是鸭子,因此一直伸长脖子想做天鹅,没想到后来它真的成了天鹅。电影《喜福会》,是说这四对母女希望自己女儿成为天鹅的故事。每个母亲都被她成长中的社会视为鸭子、不值一爱地被轻贱,但她们不甘于这被轻贱的命运,为自己的命运孤注一掷奋力一搏,终于给了她们女儿尊贵的身份与地位。她们正像伸长脖子的鸭子,终能留给女儿天鹅的羽毛和充满爱与尊严的未来。四个母亲中就有三个,反映出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她们不可能挣脱,除非离开孕育这传统文化的土地;但很奇怪的是,当她们到了美国社会,挣扎奋斗出另一种人生,想给女儿另一种命运以后,却发现女儿承袭着自己的过去,用另一种方式重蹈人生的悲剧,惟一自小反抗母亲的女儿,又特别地会被母亲“我不赞同”的沉默所干扰,彻底失去了自信与自我。于是母亲必须跟女儿和解:母亲必须透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赋予女儿坚强起来的力量与自信;母亲必须伸出援手,让女儿及早阻止悲剧继续上演下去。这种母女间“命运遗传”的关系,将母女间的特殊情感发挥得很耐人寻味。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母女之间不断的争吵,人物之间口中道出的事情,而是那些她们无法启齿、无法触及、讳莫如深的事情,是沉默背后的东西。电影中的沉默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它巨大的杀伤力使得她们在沉重的压抑之中丧失生存的能力。然而一旦打破沉默,这种杀伤力就会立刻消失,被压抑已久的人性就得到复苏,平衡与和谐的关系就会再次出现。电影中母女们的悲欢情节大部分都是以沉默和打破沉默这条主线编织起来的。

电影中有一个吃螃蟹情节让人难以忘怀,也显示出两代人沉默与打破沉默的过程。从小开始琼与薇莉这两家人的女儿就是母亲向人炫耀与比较的对象,就算长大以后也不免相互调侃。有一次在聚会中,两个女儿因为客户的广告计划案而发生了争执。薇莉批评琼的计划案无法被公司接受是因为她的风格不够细致,再怎么修改也是徒劳无功。此时琼的母亲却当众说风格这样的事情是无法教导的,她一定天生就是这个样子。电影接下来就是一片沉默,琼沉默地思考母亲说的话,心中充满了不快,于是在帮忙洗碗的时候,她打破了这种沉默,生气地问母亲怎么可以在众人面前这样对她,她产生了一种长期以来的想法:她做什么都无法达到母亲的标准,没有结婚,工作不好,一切的一切都让母亲失望,她也觉得很失望。母亲沉默地看着她,终于也打破了沉默,说道:“我了解你,我了解你,那螃蟹,薇莉只吃最好的,而你却拿最差的,表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

沉默被打破后,理解就产生了。也许连琼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通常心地善良的人比较不会与人争执,用餐时也会刻意谦让,因此,到最后留下了最差的螃蟹。人性的表现固然有些是后天环境造成的,但不可否认的,遗传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琼在母亲的眼中天性善良,是母亲知道的,女儿自己却不知道的可贵品质。一对母女在影片中互相凝视着,从一个螃蟹中,让她们发现了另一个自我。这正好也符合了“周哈里窗”模式。

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模式,“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周哈里窗”展示了关于自我认知、行为举止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之间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前提下形成的差异,由此分割为四个范畴,面对公众的自我塑造范畴,二是被公众获知但自我无意识范畴,三是自我有意识在公众面前保留的范畴,四是公众及自我两者无意识范畴,也称为潜意识普通的窗户分成四个部分,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因此把人的内在分成四个部分:开放我 (open self)、盲目我 (blind self)、隐藏我 (hidden self)、未知我 (unknown self)。“开放我”,也称“公众我”,属于自由活动领域。这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部分。它是自我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盲目我”,也称“背脊我”,属于盲目领域。这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知道的部分,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 在影片中琼的母亲从琼选择不好的螃蟹为例子,将其“盲目我”转换成“开放我”,并证明自己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化解女儿对母亲的误会。如果母亲对女儿没有爱的话,怎么能对其了解得如此透彻,甚至连女儿自己都不知道。“隐藏我”也称为“隐私我”,属于逃避或隐藏领域。这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与“盲目我”正好相反。就是我们常说的隐私、个人秘密,留在心底,不愿意或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事实或心理。影片中的四位母亲多年来一直隐藏早年的“伤痛过往”(就是隐藏我),以免给自己及家人带来压力,但为了避免女儿步上“第二性”的后尘,于是将自己的“隐藏我”开放,诉说自己早年如何被压迫以及如何从压迫中挣脱出来,希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同时打破女儿的“盲目我”(自怜自艾),这样的历程我们称为“自我坦露”,母亲对女儿的“隐藏我”缩小了,“开放我”变化了,而女儿的“盲目我”被打破了,同是也愿意与母亲分享内心的感受,结果是母亲与女儿彼此间的“开放我”都扩大了。“未知我”也称为“潜在我”,属于处女领域。这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有待挖掘和发现。通常是指一些潜在能力或特性,比如一个人经过训练或学习后,可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在特定的机会里展示出来的才干,也包含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层面,仿佛隐藏在海水下的冰山,力量巨大却又容易被忽视。对“未知我”的探索和开发,才能更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电影中母亲们在与女儿的沟通过程中经历过不解、困惑和失望的痛苦经历后,发现了问题的本质,达到了最终理解的时候,从而能重新解读自己与女儿的内心世界。影片最后女儿们在母亲的启发下终于顿悟,“盲目我”被打破而“未知我”宣誓女人与男人是平等的,所有的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力与能力。

电影中故事的叙述者通常以“我”出现,而且只有一个,但是这部电影中四对母女轮番上场,讲述者“我”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全知的叙事者在轮流透视人物心理,把她们所思所想通过电影胶片呈现出来。电影中叙事者的作用是安排合适的时机让她们说话。叙事者只能是一个人,于是与每个电影场景中的“我”区分开。《喜福会》用一种折中的办法避免了对女性或是族裔作品第一人称叙事的偏见,把个人与作者讲故事结合在一起。它将一个个缺少叙事权威的故事集合在一起,母亲和女儿叙事之间相互依存和互为补充。再通过结构上麻将桌上的顺序的巧妙安排,让读者深深着迷于精巧的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者谋篇布局的能力。导演将故事中一对对母女的故事整合在一起,让故事更具权威性。

导演透过最后一个故事,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女性的处境,从传统文化的困境,扩大到战争逃难下,身为母亲的悲剧,并用此故事交代出母亲给女儿天鹅毛的深深祝福;而这个天鹅毛的比喻,也将所有的故事画龙点睛地串连成一体。因为电影专心着重母女关系,看这部电影无法避免地,会让女性观众被引入自己与母亲的关系的思考中,感动之余,也会想说说自己的母亲以及成为母亲的自己的故事。

电影通过螃蟹这一细节描述,将母女两代人在爱与相互理解这两个层面上完成了形象的转化。母亲们从女儿们的反抗中看到了中国文化在美国社会文化的边界性,而女儿们也在母亲们的干预和自己的不足中看到了美国文化的缺陷与不足。于是,母女双方以她们各自的方式打破长久以来自身固守的民族狭隘情绪,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借鉴对方所信奉文化的真正精妙之处。

导演通过分析母女两代人在文化相交汇时面对种族、性别不同的态度和反应及后来的发展变化,给读者展现出一幅生活在美国社会文化中的华人女性图。她们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探索,并试图重建华裔女性的传统,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她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收获了自己原来不知道的潜力。对于处在种族、文化、性别中的华裔母女而言,她们所要建构的也绝不是性别的主体,更有自己的文化主体。站在两种文化交叉层面上,在文化差异与断裂中寻求相似性与连续性,母女两代人曾经误解、冲突,甚至互相伤害,但心灵始终是连在一起的,终于在不同力量之间的对抗、较量与角逐中,以自己的方式达成了和解与平衡。在她们的心灵成长历程中,有冲突、有痛苦,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她们才会在困惑、彷徨、选择与应对的过程中成长,从而加深了对命运、对自我、对社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程爱民.美国华裔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程爱民.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J].南京师大学报, 2001(03).

[3] 高旭东.跨文化的文学对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6.

[4] 陆薇.走向文化研究的华裔美国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篇6

关键词:母亲 关系 文化内涵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is the most unique feature of The Joy Luck Club. The thesis tries to analyse the profound symbolic meaning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emerged from the important role of mother in this novel.

Key words: mother; relationship; culture connotation

谭恩美的小说情感细腻,语言凄美动人,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小说中母亲形象的巨大感染力。这一形象占据着其小说的情感中心。母亲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性和凝聚力也是西方人所难以理解的。尤其是谭恩美小说中那些生活在美国社会中的中国母亲,她们虽然与已经美国化的女儿们之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但她们却是两种文化的参照系,是女儿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求助对象,因而最终为女儿们所理解、所接受。

一、母亲作为民族历史与记忆的中介

母亲是一种血亲的来源,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母亲可以用来比喻和象征一切养育自己的事物,如祖国、故乡、文化传统、土地、河流等等。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对母亲与土地的情感是同样深厚的,因为养育之恩是高于一切的。虽然那些在美国长大的第二代移民未必能够接受并遵循这一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但当他们模糊了自我身份,体会到了历史失落感的时候,只有母亲可以解答他们的困惑,因为母亲是最了解他们的,是知道全部历史的权威。谭恩美将这一点在《喜福会》中明确地表现出来。当罗丝与丈夫的婚姻发生危机,想去心理医生那寻找解决内心矛盾的答案时,她的母亲许安梅告诉她说:“母亲是最好的,母亲知道你内心中的一切。”“心理医生只会让你糊里糊涂,让你黑蒙蒙的。”罗丝“回家以后,仔细考虑她说的话。她说的对”。1 吴精美在母亲死后重新思考她生命的意义时说:“她(母亲)是我唯一可以询问的人:唯一可以告诉我生命的意义,可以帮助我承担我的悲哀的人。”2

通过这种母女关系的描写,谭恩美在作品中凸显了与民族历史割裂的美国华裔后代所面临的历史与现在的矛盾以及他们对于生活、命运和人生选择的思考。谭恩美把母亲的过去同女儿的现在并置在文本中,形成了既是时间上又是地域上的强烈的对话形式和张力关系。

总之,对于绝大多数美国华裔来说,丧失自己民族的历史会变得没有根基;而如果把自己民族的历史当做一种武器来与来与美国主流社会进行对抗也是一种错误。关键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并能像《喜福会》中的母亲们所希望的那样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二、母亲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

母亲形象占据着谭恩美小说的情感中心。这一形象是一个具有原型特征的老妪形象。她“体现了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民族的历史,具有她的群体的古老的智慧和言语能力”。3 这个形象在小说之外也许毫无意义可言,但由于作者创造了一定的形式并将该形式加诸于放大了得个人经历这上,这个形象便获得了独特的意义,因为她所代表的是故乡、祖国、根基,是孕育他们/她们的躯体和生命的源头。正如作者通过吴精美的口而意味深长地说:“我坐在麻将桌上我母亲过去坐的位置上---东方---那儿是事物开始的地方。”

《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似乎是一种自由与权威之间的斗争。母亲代表着权威,试图用自己的观念去塑造女儿,拒绝女儿的独立;女儿则象征着自由,竭力要否认母亲的权威,拜托母亲的影响。其实在这种表面象征之下,隐藏着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较量:母亲固守中国文化传统,希望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来设计女儿们的未来,就是说,需要中国的性格与美国的环境相结合,她们希望女儿们依靠自己中国人的特点去抓住由美国环境提供的一切良好机遇,一旦女儿们不按照她们的期望去做出她们认为正确的选择时,她们就会非常生气;而女儿们则将中国性格和美国环境这两者弄得水火不容,她们更希望的是寻求自身的自由,完全赞成美国房市而摒弃另一种方式。但女儿长大后,更希望能够缓和一下母女之间的矛盾,母亲的影响已经深深地在每个女儿的心头搭上了烙印,成了她们血液里的一部分,是她们永远也摆脱不了的。

三、 结语

在这部小说中,中国文化传统通过母亲得以延伸,历史和记忆通过母亲得以重建。女儿们通过对母亲的继承与延续实现了她们正确对待文化冲突的态度,也通过理解和接受母亲包容了带有屈辱与苦难的过去。这也许就是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所表现的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参考文献

1.Amy Tan, The Joy Luck Club,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89. p. 210; 221; 26; 289; 32.

2.Orville Schell, “The Joy Luck Club.”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19 March 1989): 3.

篇7

关键词:《喜福会》 跨文化

引言

《喜福会》中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主要是四位从中国旧社会移民到美国的四位妇女以及她们的女儿之间发生的故事。小说中的母亲们和她们的女儿之间矛盾重重,女儿无法理解母亲们所经受的苦难,母亲们对女儿们施加了过大的压力。其中,小说中的母亲们生活艰辛,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但是她们从未有怨言,依靠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以母亲们的眼光来看,她们的女儿们都严重缺乏母亲们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而且,她们的女儿们感情不顺利,都经历过了失败的婚姻,为此,母亲们感到痛心无比。这些矛盾严重阻碍了母女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沟通。

实际上,母亲们和女儿们之间矛盾的产生正是由于双方的文化价值观不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长期生活,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必然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交流中必然会带来影响,阻碍人们之间的正常交流,严重时会产生冲突。最后母亲和女儿们之间终于通过重重努力,缓解了她们之间的矛盾,最终跨越了鸿沟,互相都理解了对方、接受了对方。从较深层次讲,母女之间的和好为不同文化的融合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一、小说《喜福会》中的矛盾冲突

通读《喜福会》这部作品,我们明白小说中母女之间矛盾主要来自于传统文化同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异。归纳起来,这种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母女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的不同

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的人,他们最为显著的差异是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上。小说的开始部分提到了年轻的Jin-mei母亲去世了,她代表母亲去参加了聚会,当她看到An-mei阿姨住处的时候,这样说道:“我已经很久没有来过他们这里了,但起居室还和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当An-mei阿姨和Gorge叔叔二十五年前搬到这里的时候,他们买了新的家具,现在这些家具都还在昵。并且,在黄色桌布的保护之下,依然如新。……只有那个卷轴的日历每年都换,因为那是Caton银行每年免费送的。”这一段的心理活动充分展现了一个传统家庭的生活,她们生活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但是在女儿们的眼里,这是无法理解的,这些老旧的家具,一成不变的风格让她们感觉到昏暗和压抑,永远也无法融入进去。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这些女儿们不能融入到中国母亲艰苦朴素的生活之中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她们从小在经济发达的环境下长大,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物质方面的享受使得很多年轻人都沉溺其中。在传统的母亲一辈看来,艰苦朴素的美德是不能丢弃的。她们也很难理解人在物质方面是如此的看重。这种观念的形成深受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

(二)母女表达之间产生的冲突

Waverly的第一次婚姻是失败的,她为了母亲的高兴嫁给了一个中国人,但是自己却不是很喜欢,最终两人分手。后来,她结识了新的男朋友Rich,她希望能够得到母亲的同意,她知道讨得母亲的欢心是很简单的,只要夸奖母亲的烹饪技术,就一定能够得到她的肯定,文中写到:“烹饪是我母亲表现她的爱意、骄傲和能力的一种方式。”因此,她带着新男友Rich来家坐吃饭,饭前,她特意嘱咐Rich:“饭后一定要告诉她,她烧的菜是你吃过的最好的。”果然,母亲烧了一桌非常丰盛的中菜,这其中包括她自认为最拿手的好菜梅干菜蒸肉,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她对自己的拿手菜首先是谦虚一番,其实想要得到的是大家的夸赞,她谦虚地说道:“唉,这菜太淡了,没味,真让人难以下咽。”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Rich马上就说:“你知道,只要放点酱油就可以了。”而且他还真的在菜上浇上了一层酱油,搞得大家非常尴尬。

老一辈的人将谦虚看作是美德,往往不会夸耀自己的成绩,对于别人的夸奖经常是否认,而年轻一代在得到别人的夸奖时会欣然接受。在受到现代文化背景下长大的女儿看来,很难理解为什么母亲一定要自谦。

(三)中西方混合文化与西方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

小说中所讲述的四个女儿是从小在西方社会长大,但在成长的过程中耳濡目染母亲的优秀传统品质,在她们的潜意识中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影响着她们思想观念与婚姻观念,这就导致了她们带有和西方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Waverly想要和新男朋友Rich结婚,她没有向其他的美国女孩一样,不得到母亲的认可就结婚,虽然此时她和母亲之间仍旧存在着矛盾,但是她还是想要母亲认可了男朋友才结婚。母亲不认可Rich,Waverly非常难过,她向朋友诉苦,然而朋友给出的建议是:“告诉她住手,别破坏你的生活,告诉她闭嘴。”在母亲一辈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如果女儿让母亲闭嘴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在女儿一辈看来,虽然不是很清楚母亲的传统伦理,但是却明白她作为女儿,是无法对一个中国母亲说“闭嘴”的。女儿想要独立,但是却要顾及母亲的感受,在矛盾的夹击之下苦不堪言。

四位女儿在和母亲们的不断冲突中逐渐成长,有着各自的快乐和烦恼,她们想要和母亲和好,消除化解这种隔代的矛盾。四位母亲经过了长时间和女儿的不和之后,终于意识到不能过多地利用母亲的权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女儿们的身上。在作品的结尾处,女儿们终于明白想要消除矛盾,必须要多多了解母亲的经历与文化背景,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能理解传统母亲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因此,最后女儿Jin-mei去当年母亲生活的地方就是尊重、认可母亲的表现。

二、跨文化融合的最终实现

小说中所讲述的女儿们和其他人同龄人相比,她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处境中,在母亲为代表的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背景的夹缝中生存。实际上,抛弃一种文化选择另外一种是不明智的,不应该被两种文化所撕扯,而是应该将两种文化融合吸收变成自己的力量,这样的话就会化解母亲们和女儿们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小说的结尾处,这四位女儿终于理解了母亲们的美德与传统思维方式,并欣然接受,在母女两代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喜福会》这部作品承认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没有避免差异下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并在小说的叙事情节中安排了碰撞和冲突,但是最终都会由彼此理解到化解,并且进一步融合,即使是不同的文化,跨过时间的长河,必将能够排除障碍,互相了解、互相信任,达到人类心灵的共鸣。这部作品通过对老一代与年轻一代跨文化差异的刻画,使得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经济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时代,更加有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独有魅力,更好地和其他文化交流。语

参考文献

[1]谭恩美著,田青译.喜福会[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

篇8

5月17日,陈凯歌新作《搜索》了首款预告片。114秒的预告片,有着强烈的纪实色彩,剧情和情感纠葛迷雾重重,结尾鼠标指针的“穿越墨镜”再次让墨镜成为搜索的焦点,而高圆圆赵又廷姚晨三人在戏里的“真假恋情”,更让《搜索》的预告片显得悬念重重。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搜索》由新丽传媒、21世纪盛凯影业出品,陈凯歌导演,高圆圆、姚晨、赵又廷、陈红、王学圻、王珞丹、陈燃、张译主演。据悉,《搜索》的预告片由刚刚获得美国金预告片奖提名的制作人魏楠操刀。电影《搜索》将于7月6日暑期档公映。

《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

中国电影票房在全球电影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

5月16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编撰的《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在京正式。

该报告的编撰者之一刘嘉指出,虽然中国的票房成绩增长很快,且已排名第三,但在全球电影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2011年中国市场的现状是大片弱,小片强;增速快,基础差;潜力大,但对外影响小。这需要业届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该报告首次大幅调整了内容组织格局,打破了单纯的产业链环节的线性描述,将研究整体划分为“产业”和“市场”两大板块。“产业”板块针对行业运作,向战略研究转型;“市场”板块则突出受众效果反馈,以数据和分析说话。报告在最后还附加了“2011年电影映前广告市场分析”,并在字数上进行了大幅精简。(李璇)

“青年电影美术人论坛“在京举办

5月18日,以“电影造型的美学追求”为主题的第六届青年论坛之“青年电影美术人论坛“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电影博物馆和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协办,由主题论坛、电影大讲堂、电影美术获奖影片主题影展和电影美术设计师捐赠物品展四部分组成。

奚仲文、霍廷霄、曹久平等中国电影业界资深美术设计师代表们从电影美术创作中微观的色彩、虚空创造、真实感追求,谈到宏观的电影造型的传承创新,再到美术系教育教学发展现状。下午的对话环节,来自电影产业各个领域的从业者,围绕“数字时代的电影美术”“电影中的空间艺术”和“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三个议题,展开对话。(贺筱筠)

《狂奔蚂蚁》5月25日上映

由上海七贤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福建恒业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上海凯羿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发行,青年导演潘昊、葛文喆执导的电影《狂奔蚂蚁》5月17日在成龙耀莱国际影城举行看片会,导演潘昊携主演黄晋琨出席活动为影片造势。首映礼现场,片方宣布,影片将于5月25日 “艰难爬上大银幕”。(贺筱筠)

《龙门飞甲》9月登陆北美市场

日前,IMAX公司宣布由博纳影业出品、IMAX公司进行IMAX转制的《龙门飞甲》将于今年9月登陆北美市场,且将全部采用IMAX 3D版本放映。

《龙门飞甲》自2011年12月上映以来,累计票房约8650万美元。其中,中国内地61张IMAX银幕所获收益约1060万美元,成为继《阿凡达》《变形金刚3》和3D版《泰坦尼克号》后,国内票房排名第四的IMAX版本影片。IMAX电影娱乐部主席兼总裁理查德·葛尔方透露,截至目前,中国已拥有68块IMAX银幕,年底有望突破100块。IMAX公司也在加强与中国电影的合作,未来每年将制作3-5部IMAX版本国产影片。目前传奇东方公司已经拟定与IMAX公司合作拍摄纪录片《长城》。(李璇)

微电影《变身母女》

10日全网上线

5月10日,由灵思传媒、移动MM、酷6网联合制作的公益微电影《变身母女》作为给“母亲节”的献礼在各大网站正式上线。

该片由青年导演向灼执导。影片以“灵魂互换”的概念作为故事的节点,以超现实的手法表现母女亲情与代际沟通。“由于周期短,微电影在创作上没有回旋的余地,NO TAKE TWO。但时效性强,可以迅速捕捉反映社会热点。”向灼表示。该片在运作模式上也颇具新意。临近母亲节,中国移动MM提出在母亲节期间启动公益项目的意向,灵思传媒作为创意核心,直接介入到剧本创作、影片拍摄、宣传推广等环节。据悉,5月底,灵思传媒还将集中推出《微博有鬼》第二季在内的40多部微电影作品。(张莉)

“喜欢你没道理

校园影像季”北京开幕

5月17日晚,由伊利巧乐兹和爱奇艺共同主办的“喜欢你没道理校园影像季”活动于京开幕,罗志祥、刘心、许飞到场助阵。

“喜欢你没道理校园影像季”是针对大学生的微电影演员评选活动,首站广州已圆满落幕。此次北京站活动,通过线上网络海选,线下校园评选,马瀚与王杰曦等六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了参演爱奇艺出品的微电影的机会,其中三号范亚鑫和四号刘年则由于出色表现加冕北京站“男女人气王”。(李璇)

篇9

概况介绍

“六一”是孩子们期盼已久的节日,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城口示范幼儿园结合县教委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精心策划和准备,编排了四场以“美丽中国・与梦同行”为主题的“六一”文艺演出活动。

2013年5月31日,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身穿节日的盛装,早早来到县体育馆,在副县长周建英的祝福中,每个孩子都登台展风姿,献才艺。动感十足的幼儿体操、优美灵动的舞蹈、欢快有趣的亲子同台表演、诙谐幽默的童话剧等,节目精彩纷呈,使看台上观众应接不暇,时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本次文艺演出活动历时两天,在欢声笑语中,孩子和家长积极参与,体验快乐,度过了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

在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当天,一对母女的对话很有意思。

女儿:今天上街真是有收获,我得了一本《指南》宣传读本。

母亲:哦,听老师说,这是指导教育孩子学习的好书,要仔细看看哟。

女儿:妈,你看看,书上说孩子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我们小的时候躲猫儿、跳房子,你还要骂我们,一天就要求我写字,背书,一点都没趣。

母亲:哎,我们那个年代,也不懂这些教育方法。想来是不对,三四岁的孩子写什么字嘛,笔都握不紧,还要写字,本来只能背2斤,我却非要你背20斤。

女儿:是的,我的童年记忆不怎么美好。不过现在好了,我要多看这些教育孩子的专业书籍,多向老师请教,好好教育丫丫,让她的童年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

母亲:嗯,是的,我们一起学习,让丫丫健康成长。

母女俩边说边看,抱着襁褓中的丫丫幸福回家了。

活动效果:

篇10

――题记

无奈地看着教室外的瓢泼大雨,同学们一个个被家长接走了,我心中焦虑越来越严重:父亲出差,母亲脚还伤着,医生嘱咐不能碰水。怎么办?只能淋着雨回家了。

突然眼角瞟到窗户外楼下那把熟悉的蓝色雨伞,不可言喻的感动一下充满了我的内心,拽起桌上书包飞也似的冲进伞下那人的怀抱。“慢点,慢点,小心摔倒,怎么还这么冒失。”“妈,你怎么来了,脚还没好呢,医生不是说不能碰水吗?怎么还来接我?”“脚哪有我的宝贝重要呀!”

说话间,头顶的那把雨伞便不经意地向我这边倾斜,一切都进行得理所当然。

“妈,伞偏了。”偶然的一次抬头,我看到了母亲那边肩上被路边灯光照得昏黄的水渍。

“没有,伞没偏,是你看错了。”

噢,妈妈,伞下的这一片温暖的湛蓝色难道不是您羽翼下我成长的天空吗?

噢,妈妈,天上的雨点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雨点来了,我能躲在你的怀里。

噢,妈妈,你所给我的,是我怎样努力也还不了的。

回到家,那把蓝色的雨伞便被压入了箱底。我一度以为,它会永远被生活的琐碎埋没。可是――那次,同样的雨天,同样的雨伞,妈妈,伞下还是我们两个人。不过打伞的却换成了快同你一样高的我。

记忆中的相似使我不自觉地将伞偏到了你那边,于是我尝到了你当时所受的冰凉,于是,心中又一次被感恩充满。

“女儿,伞偏了。”

“妈妈,伞没偏,是你看错了。”

近乎相似的对话使两颗感恩的心贴在了一起。妈妈,羽翼已丰满的雏鸟想为你擎起一片天空,任你翱翔。

那把蓝色的雨伞,将会成为我用感恩的心为你擎起的一片天空。

点评:

文中化用了冰心先生的诗句,从各方面也似乎受到了冰心的影响,语言像冰心一样朴实、清新、自然,没有丝毫故作深沉的晦涩。构思也很精巧、清晰。小作者以雨伞为线索,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生活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镜头编辑、组合,逐一播放,同中有异。通过不同的打伞方式,这样的生活小事反映了母女之间深深的爱,也表达了作者的感恩之心。反映的主题更和冰心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如出一辙。主题虽旧,材料也不新,但写得不落俗套,仍能打动读者,让人感觉耳目一新。